fbpx
维基百科

飲光部


初期佛教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飲光部梵語Kāśyapīya、巴利語:Kassapiyā、Kassapikā),梵名音譯作迦葉遺部shè維部,又稱飲光弟子部善歲部(Su-varṣaka),乃部派佛教十八部或二十部之一,亦為五部律之一。

历史 编辑

根據北傳《異部宗輪論》和南傳《島史》的說法,飲光部是從說一切有部分出[1]。而藏傳清辨《異部精釋》中大眾部和正量部的說法認為飲光部是由分別說部所分出。此派僧侶著木蘭色(紅黑色)袈裟。[2]

此部派之祖有二說。一如其部名所示為迦葉波尊者,乃上古飲光仙人種,故以飲光為姓。據傳,上古有一仙人,其身有金光,能飲諸光,令不復現,故稱飲光仙人。二如《三論玄義》記載,部主善歲七歲得羅漢,值佛聞法,皆能誦持。撰集佛語,次第相對:破外道為一類,對治眾生煩惱復為一類。[3]在《舍利弗問經》的記載中飲光部和善歲部是兩個不同的部派。

教義 编辑

飲光部關於三世有的宗義與《識身論》所批判的分別說部宗義有所不同,《俱舍論》記載持《大毘婆沙論》宗義者將其歸入分別說部[4]。《大毘婆沙論》記載:

異部宗輪論》記載:

存世經典 编辑

瞿曇般若流支所譯《解脫戒經》為飲光部的戒本。

參考文獻 编辑

  1. ^ 異部宗輪論》:「至三百年末,從說一切有部,復出一部,名飲光部,亦名善歲部。」
  2. ^ 據東漢安世高三藏(公元147年-170年於漢地譯經傳教)譯《大比丘三千威儀》: 薩和多部者。博通敏智、導利法化。應著絳袈裟。 曇無德部者。奉執重戒、斷當法律。應著皂袈裟。 迦葉維部者。精勤勇決、拯護眾生。應著木蘭袈裟。 彌沙塞部者。禪思入微、究暢玄幽。應著青袈裟。 摩訶僧部者。勤學眾經、敷演義理。應著黃袈裟。
  3. ^ 《三論玄義》:「(善歲)七歲得羅漢,值佛聞法,皆能誦持。撰集佛語,次第相對:破外道為一類,對治眾生煩惱復為一類。」
  4. ^ 世親阿毘達磨俱舍論》:「毘婆沙師,定立去來二世實有,若自謂是說一切有宗,決定應許實有去來世,以說三世皆定實有故,許是說一切有宗。謂:若有人說三世實有,方許彼是說一切有宗,若人唯說:『有現在世及過去世,未與果業,說無未來及過去世,已與果業。』彼可許為分別說部。」
    普光《俱舍論記》:「說非盡理,半是半非,更須分別故,名分別說部。梵云毘婆闍縛地,毘婆名分別,縛地名說,舊云毘婆闍婆提者,訛也。若《宗輪論》,飲光部。」
  5. ^ 大毘婆沙論》:「或有外道,引世現喻,執後為前因。……為止彼宗,欲明後法非前法因。若是因者,便違內外緣起諸法。違內法緣起者,謂應行緣無明,乃至老死緣生。……如是等違外法緣起者,謂應種子因芽,乃至花因於果。如是等復有大過。」
  6. ^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誰令有情留住欲界、色、無色界,所謂諸漏。淹貯義是漏義,如濕器中,淹貯種子,便能生芽;如是有情,煩惱器中,淹貯業種,能生後有。」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留住義是漏義者,誰令眾生留住欲、色、無色界耶?答曰:漏也。浸漬義是漏義者,如於糟中,浸漬種子,其牙便生。如是眾生,以業種子,浸漬煩惱糟中,便生未來有牙。」
  7. ^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或有說。已受報因。則無體。如迦葉維部。彼作是說。因義乃至報未熟。若報熟。彼無因義。猶如種子。牙未生時。有種子義。若牙生。無種子義。彼亦如是。」
  8. ^ 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法謂煩惱未斷之時。過去有體。名有煩惱。若為無間已斷。解脫遍知。過去煩惱體即非有。不同薩婆多等。其體獨有。」
  9. ^ 眾賢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分別論者。唯說有現。及過去世未與果業。」
    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既唯辨業。業謂若果未熟。過去有體。若果已熟。業於過去其體即無。然唯果法生已。念念滅。不待已斷遍知等故。解云。此中唯於過現。不說未來。以無體故。今準文意。無法以未來為因。以未來無故。然因後果前故。無以未來為因。又法已斷知。言不簡別。故許通未來。於理無爽。」
  10. ^ 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此簡薩婆多。現在以未來為能作因。未來以未來為異熟。後相應位有能作因故。」
  11. ^ 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此有二解。一即無漏。不招有漏果。但前引後等流果等。變異而熟名有異熟果。此異熟果體實無漏。薩婆多等不許名異熟故。二云即感有果。如初二果未離欲界。所有無漏感欲界果。不還感上界類。此應知以煩惱未盡無漏未圓故。」

飲光部, 初期佛教經典巴利聖典, 阿含經, 南传尼柯耶, 法句經, 十二分教, 初期佛教文獻, 英语, early, buddhist, texts, 犍陀羅語佛教原稿结集第一次結集, 第二次结集, 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部派最初僧伽, 大眾部, 一說部, 說出世部, 灰山住部, 多聞部, 說假部, 制多部, 上座部, 雪山部, 说一切有部, 說轉部, 经量部, 可住子部, 正量部, 分別說部, 化地部, 法藏部, 赤銅鍱部,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buddhism, 佛教主题查看讨论编辑, 梵語. 初期佛教經典巴利聖典 阿含經 南传尼柯耶 法句經 十二分教 初期佛教文獻 英语 Early Buddhist Texts 犍陀羅語佛教原稿结集第一次結集 第二次结集 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部派最初僧伽 大眾部 一說部 說出世部 灰山住部 多聞部 說假部 制多部 上座部 雪山部 说一切有部 說轉部 经量部 可住子部 正量部 分別說部 化地部 法藏部 飲光部 赤銅鍱部 佛教大綱 英语 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查看讨论编辑飲光部 梵語 Kasyapiya 巴利語 Kassapiya Kassapika 梵名音譯作迦葉遺部 迦葉 she 維部 又稱飲光弟子部 善歲部 Su varṣaka 乃部派佛教十八部或二十部之一 亦為五部律之一 目录 1 历史 2 教義 3 存世經典 4 參考文獻历史 编辑根據北傳 異部宗輪論 和南傳 島史 的說法 飲光部是從說一切有部分出 1 而藏傳清辨 異部精釋 中大眾部和正量部的說法認為飲光部是由分別說部所分出 此派僧侶著木蘭色 紅黑色 袈裟 2 此部派之祖有二說 一如其部名所示為迦葉波尊者 乃上古飲光仙人種 故以飲光為姓 據傳 上古有一仙人 其身有金光 能飲諸光 令不復現 故稱飲光仙人 二如 三論玄義 記載 部主善歲七歲得羅漢 值佛聞法 皆能誦持 撰集佛語 次第相對 破外道為一類 對治眾生煩惱復為一類 3 在 舍利弗問經 的記載中飲光部和善歲部是兩個不同的部派 教義 编辑飲光部關於三世有的宗義與 識身論 所批判的分別說部宗義有所不同 俱舍論 記載持 大毘婆沙論 宗義者將其歸入分別說部 4 大毘婆沙論 記載 或復有執 諸異熟因 果若熟已 因體便無 如飲光部 彼作是說 諸異熟因 果未熟位 其體猶有 果若熟已 其體便無 如外 5 種子 6 芽未生位 其體猶有 牙若生已 其體便無 7 異部宗輪論 記載 其飲光部本宗同義 謂若法已斷已遍知則無 未斷未遍知則有 8 若業果已熟則無 業果未熟則有 9 有諸行以過去為因 無諸行以未來為因 10 一切行皆剎那滅 諸有學法有異熟果 11 餘義多同法藏部執 存世經典 编辑瞿曇般若流支所譯 解脫戒經 為飲光部的戒本 參考文獻 编辑 異部宗輪論 至三百年末 從說一切有部 復出一部 名飲光部 亦名善歲部 據東漢安世高三藏 公元147年 170年於漢地譯經傳教 譯 大比丘三千威儀 薩和多部者 博通敏智 導利法化 應著絳袈裟 曇無德部者 奉執重戒 斷當法律 應著皂袈裟 迦葉維部者 精勤勇決 拯護眾生 應著木蘭袈裟 彌沙塞部者 禪思入微 究暢玄幽 應著青袈裟 摩訶僧部者 勤學眾經 敷演義理 應著黃袈裟 三論玄義 善歲 七歲得羅漢 值佛聞法 皆能誦持 撰集佛語 次第相對 破外道為一類 對治眾生煩惱復為一類 世親 阿毘達磨俱舍論 毘婆沙師 定立去來二世實有 若自謂是說一切有宗 決定應許實有去來世 以說三世皆定實有故 許是說一切有宗 謂 若有人說三世實有 方許彼是說一切有宗 若人唯說 有現在世及過去世 未與果業 說無未來及過去世 已與果業 彼可許為分別說部 普光 俱舍論記 說非盡理 半是半非 更須分別故 名分別說部 梵云毘婆闍縛地 毘婆名分別 縛地名說 舊云毘婆闍婆提者 訛也 若 宗輪論 飲光部 大毘婆沙論 或有外道 引世現喻 執後為前因 為止彼宗 欲明後法非前法因 若是因者 便違內外緣起諸法 違內法緣起者 謂應行緣無明 乃至老死緣生 如是等違外法緣起者 謂應種子因芽 乃至花因於果 如是等復有大過 玄奘譯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誰令有情留住欲界 色 無色界 所謂諸漏 淹貯義是漏義 如濕器中 淹貯種子 便能生芽 如是有情 煩惱器中 淹貯業種 能生後有 北涼浮陀跋摩譯 阿毘曇毘婆沙論 留住義是漏義者 誰令眾生留住欲 色 無色界耶 答曰 漏也 浸漬義是漏義者 如於糟中 浸漬種子 其牙便生 如是眾生 以業種子 浸漬煩惱糟中 便生未來有牙 北涼浮陀跋摩譯 阿毘曇毘婆沙論 或有說 已受報因 則無體 如迦葉維部 彼作是說 因義乃至報未熟 若報熟 彼無因義 猶如種子 牙未生時 有種子義 若牙生 無種子義 彼亦如是 窺基 異部宗輪論述記 法謂煩惱未斷之時 過去有體 名有煩惱 若為無間已斷 解脫遍知 過去煩惱體即非有 不同薩婆多等 其體獨有 眾賢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分別論者 唯說有現 及過去世未與果業 窺基 異部宗輪論述記 既唯辨業 業謂若果未熟 過去有體 若果已熟 業於過去其體即無 然唯果法生已 念念滅 不待已斷遍知等故 解云 此中唯於過現 不說未來 以無體故 今準文意 無法以未來為因 以未來無故 然因後果前故 無以未來為因 又法已斷知 言不簡別 故許通未來 於理無爽 窺基 異部宗輪論述記 此簡薩婆多 現在以未來為能作因 未來以未來為異熟 後相應位有能作因故 窺基 異部宗輪論述記 此有二解 一即無漏 不招有漏果 但前引後等流果等 變異而熟名有異熟果 此異熟果體實無漏 薩婆多等不許名異熟故 二云即感有果 如初二果未離欲界 所有無漏感欲界果 不還感上界類 此應知以煩惱未盡無漏未圓故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飲光部 amp oldid 6082643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