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梵語बोधिधर्म羅馬化:Bodhidharma[boːd̪ʱid̪ʱɐɽmɐ],382年-536年),又作菩提達磨,簡稱達摩,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經海路将大乘佛教禪宗带入中國,為中國禪宗之開創者,被尊稱為達摩祖師、「東土第一代祖師[1],並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
明朝時的菩提達摩像
出生382年( 待查 )
南天竺
圓寂536年
熊耳山
著名成就開創中國禪宗
宗派楞伽宗禅宗
頭銜西天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東土禪宗初祖
徒弟與學生慧可、道育、曇林(或作曇琳)
著作二入四行論

據說達摩在南北朝時來到南朝梁梁武帝曾遣使者迎入金陵,但他和梁武帝話不投機。傳說達摩轉投北魏少室山少林寺面壁閉關,並撰有《》,不過近世學者認為其中僅有《二入四行論》為達摩親傳,且達摩未必到過少林寺。

民間傳說达摩是少林武術瑰寶《易筋經》、《洗髓經》、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所以江湖幫派(如洪門青幫等)、跌打師傅、少林派門人多奉祀其為祖師。達摩的事蹟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妙传奇的人物。

名稱意義

菩提(Bodhi)本意为“觉悟”、“至高知識”[2]达摩(梵語:Dharma,巴利語:Dhamma)本义则有“佛法”(Dharma)、教義(Dhammapada)、自然、事實(dhammasanantana)、規格、道德(Dhammajivina),[3]“菩提达摩”四字意譯為覺法[4]

身世師承

 
達摩塑像

達摩的身世,後世傳說甚多。弟子曇琳指出達摩原是南天竺國國王的第三个儿子,後出家為僧[5]。但北魏人楊衒之所作《洛陽伽藍記》則記載他是西域波斯國人[6][7][8][9]

达摩被禪宗尊為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时是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10][11]不過,胡適在《荷澤大師神會傳》中考證二十八祖的法脈是後人杜撰的。在梵文中也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

傳說达摩曾问师父得到其真谛之后該去何处传教,师傅吩咐他去中國,但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因為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谛。

達摩在南北朝劉宋(西元470年-478年)年間,乘船來到中國南越地方(今廣州)。[12],屬於南天竺一大乘空宗。菩提達摩以四卷本《楞伽經》傳授徒眾[13],由於達摩至神秀皆重視此經,而被後來的學者稱為楞伽師。除《楞伽經》之外,達摩也相當重視《般若經》、《維摩詰經》,釋印順推測可能與他曾在江南一帶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響所致。[14]

渡江面壁

之後他北渡北魏,「遊化嵩洛」,教授禪法。他所傳授的禪法,在當時受到很大的爭議[15],主要的門徒只有道育、慧可曇林等人。[16][17][18]

傳統上認為,达摩自海路來到中國後,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抄经、度僧、造像甚多,是以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因雙方理念不合,达摩即渡江入魏(“一苇渡江”之傳說來源)[19][20][21],止於嵩山少林寺,於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22][23] 民間則相信達摩在石洞留下至高無上武學《易筋经》和《洗髓经》。[24]

不過《續高僧傳》和《楞伽師資記》等文獻中均無菩提達摩會晤梁武帝的記載,胡適也在《菩提達摩考》和《書菩提達摩考後》兩篇文章中引用《續高僧傳》說明,達摩來華最遲在劉宋滅亡(479年)以前,此時梁朝還未建立。[25]

思想

唐朝淨覺的《楞伽師資記》,曇林把達摩的言行集為一卷,名為《達摩論》,內容是二入四行;而達摩又為坐禪眾解釋《楞伽》要義,亦名為《達摩論》。

相傳為達摩所作的《少室六門》,已知最早版本是日本鎌倉末期五山版,不知由何人編集而成,分為《心經頌》、《破相論》(一名《觀心論》)、《二種入》(二入四行論)、《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六門。據近世考證,僅《二入四行論》確定為達摩親傳[14],其他五種存疑,如《心經頌》,是用玄奘所譯心經之頌文,《破相論》即是《觀心論》,其撰者被認為是北宗禪神秀。不過,柳田聖山認為《二種入》、《安心法門》,算是同一作品[26]

另有敦煌出土的《絕觀論》、《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以及《二入四行論長卷子》[27],這些著作或是達摩所作,或是達摩後學所撰而被冠上達摩之名,如《絕觀論》被認為是法融所作。

二入四行論

 
廣州市光孝寺內的《六祖大鑒禪師殿記》拓本及《菩提達摩像》拓本。

本論相傳由達摩口述,並由其弟子曇林紀錄、作,《續高僧傳》、《楞伽師資記》、以及近世學者胡適釋印順等皆認同此篇為達摩親傳[28]

本論指出大乘佛法不外乎理入(悟理)、行入(修行)兩條途徑,亦即了悟道理並落實於生活中,以求消除積習、修至究竟圓滿。其中理入的重點在於了解、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覆,不能顯了」(如來藏思想),願意「捨妄歸真」、「凝住壁觀」,保持心如牆壁般安住、不加辨別、不為外緣所動,以達「與真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之境界。[14]

行入包含「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種。前三者是「順物」,即本著自悟的境地,無怨憎,不憍侈、不貪著,而做到自他無礙,皆大歡喜;稱法行是以無所得為「方便」(方法),不執著相地實踐六度波羅密自利利他,從而銷融妄想習氣、證成道果。[14]

公案軼事

【一葦渡江】,為南北朝時期,印度東渡於中土的高僧,菩提達摩的一段佛教公案。菩提達摩聽說梁武帝信奉佛法,於是前往金陵(今南京)與他相談佛法。但雙方卻是話不投機的,賓主不歡而散。 [29]

就在《歷代法寶記》與《碧巖錄》皆有記載了:菩提達摩受梁武帝之應請,雙方在金陵和武帝的對話:梁武帝虔誠篤信佛教,即位以後從事於建寺、抄寫經文、供養僧人無數、造像甚多,因而請示達摩︰「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達摩卻說︰「並無功德。」武帝又問︰「何以並無功德?」達摩說︰「此是有為之事,屬人天乘果,不是實在的功德。」武帝接著問:「如何是真功德?」達摩回答:「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30]

達摩與梁武帝兩人會晤的不順利,並沒有讓菩提達摩失去信念,達摩毅然決定渡江北上弘法,天色漸晚,浩翰的江面不見來往的舟船,達摩面對西方雙手合十,喃喃說道:我之西來,深有密意,法若無生,我願沉江,法若得興,天助我也。 [31]

接著,菩提達摩摘了一根蘆葦拋投於江流之中,自即撩起了僧袍,站立於蘆葦之上,直向於江心駛去,一身飄然過江。[30]達摩於渡江後來至洛陽,入嵩山少林寺,面壁靜坐長達九年。

聖跡

河南

  • 少林寺-相傳為祖師面壁禪修之處,留有許多相關建築如立雪亭、達摩洞、初祖庵等。

广州

  • 广州市上下九古为珠江码头,现为繁华步行商业街,其中华林正街内有“达摩祖师西来登岸处”石碑,并有千年古刹“华林寺”(初名“西来庵”),相传为达摩所建。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
  • 光孝寺内有達摩“洗钵泉”,俗称“達摩井”。

南京

  • 雨花台高座寺,相传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讲法,摇头不以为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禅宗二祖慧可
  • 长江边上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是达摩“一苇渡江”前休憩之处;
  • 江北六合區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历朝历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复建中;
  • 江北浦口區有「定山寺」遗址,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为禅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重慶

  • 菩提寺-《長壽縣誌》記載祖師曾到此弘法,目前建有菩提聖燈、達摩道場、達摩塔、袈裟石、說法石、達摩伏虎、達摩洞等。

信仰

佛寺

禪宗後人常於寺院禪堂(僧人修習禪定之處)、祖師堂內供奉達摩祖師,例如廣州華林寺臺灣臺南開元寺等。其他陪祀祖師的佛寺包含北京慈善寺、臺灣新北土城廣承岩寺、新北烏來妙心寺、新竹北區淨業院、桃園大溪齋明寺[32]、雲林崙背慈惠寺[33]、嘉義大埔達磨禪直指心園、臺南北區大觀音亭、臺南中西區重慶寺、臺南東區彌陀寺、臺南佳里善行寺[34]:16-119、臺南白河大仙寺[34]:16-221、高雄阿蓮超峰寺新超峰寺龍湖庵蓮峰寺、花蓮玉里玉泉寺等。

此外另立佛寺紀念者,例如河南初祖庵、臺灣南投中寮無心山禪寺、臺南白河善知院、花蓮吉安天竺山金龍寺等。

民間信仰

臺灣

臺灣民間信仰主祀祖師之廟宇包括臺北木柵石軍巖、臺北萬華𧊀蚋達摩寺、新北瑞芳達玄宮、臺南中西區正德堂、臺南永康蕭德寺、高雄左營紫玄宮、高雄大樹龍目祖師府、宜蘭員山枕山伏聖宮等,其中亦有由跌打師傅、練人士所建造祭祀者,如新北淡水保安堂[35]、彰化花壇達摩卦山少林寺[36]、北港老塗獅達摩祖師會、宜蘭羅東雷雄寺[37]、臺東市鴻海堂等。

臺灣同祀祖師之廟宇則有新北淡水金福宮、臺北大同區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新北新莊慈祐宮、新竹市東區竹蓮寺、苗栗竹南全天宮[38]:163、苗栗竹南普濟寺[38]:179、雲林西螺廣興宮[39]、雲林北港代天府、雲林北港後溝聖平宮(與太祖仙師、白鶴仙師一同奉祀)[40]、臺南北區龍虎寺、臺南中西區開基永華宮、臺南新營中山大禪寺[41]、臺南仁德九肉北極殿[34]:16-79、臺南仁德一甲忠義宮、臺南後壁上茄苳顯濟宮[34]:16-198、高雄楠梓援中港清水巖[42]、嘉義六腳港尾寮代天府(奉祀大仙翁仔[43]、高雄鳳山五甲協善心德堂、高雄鳳山五甲龍英府、屏東市玉皇宮、屏東崁頂力社北院廟、宜蘭頭城石觀音寺、宜蘭蘇澳玄揚慈惠堂[44]、臺東鹿野寶華山慈惠堂等。亦有部分廟宇將祖師列為十八羅漢之一,如前述臺南大觀音亭、臺南北區開基天后宮等。

香港

觀塘秀茂坪聯光佛堂、新界清德堂達摩祖師廟主祀祖師,由廣東省汕尾市海豐陸豐移民建造。

參見

注释

  1. ^ 《永嘉證道歌》:「明明佛勅曹溪是,第一迦葉首傳燈。二十八代西天記,法東流,入此土。菩提達磨為初祖,六代傳衣天下聞。後人得道何窮數。」
  2. ^ 《巴漢詞典》Mahāñāṇo Bhikkhu編著
  3. ^ 《巴漢詞典》明法尊者增訂
  4. ^ 《法華經疏義纘》卷3
  5. ^ 曇琳《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序》:「法師者,西域南天竺國人,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
  6. ^ 《洛陽伽藍記》:「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
  7. ^ Bodhidharma - Chinese Buddhist Encyclopedia. www.chinabuddhismencyclopedia.com. [2018-07-30]. (原始内容于2018-07-30) (英语). 
  8. ^ Broughton, Jeffrey L. The Bodhidharma Anthology: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Z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09-21 [2018-07-30]. ISBN 9780520923362. (原始内容于2018-07-30) (英语). 
  9. ^ Broughton 1999, p. 54–55.
  10. ^ 其后智炬作《宝林传》,本北魏吉迦夜、昙曜译《付法藏因缘传》时叙述的西天(天竺)世系的说法
  11. ^ 西天佛祖相传自迦叶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以后此说复为《景德传灯录》、《传法正宗记》等所采用。
  12. ^ 《續高僧傳‧達摩傳》:「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隨其所止,誨以禪教」
  13. ^ 《續高僧傳‧慧可傳》:「初,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觀漢地,惟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14. ^ 14.0 14.1 14.2 14.3 釋印順. .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0-06 [2019-07-18]. ISBN 9787101074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15. ^ 曇琳《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序》:「亡心之士,莫不歸信,存見之流,乃生譏謗。」
  16. ^ 《楞伽师资记》仰推求那跋陀罗为初祖,菩提达摩为二世,下以神秀为七世。
  17. ^ 宋道原《景德传灯录》
  18. ^ 契嵩《传法正宗记》
  19. ^ 记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
  20. ^ 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
  21. ^ 碧岩录
  22. ^ 《会元达磨章》:“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曰默然。人莫测之,谓之壁观婆罗门。”
  23. ^ 释门正统》(卷八):“独以真法如是安心,谓壁观也。”“客尘伪妄不入曰壁。”
  24. ^ 一灯大师印度师弟原型:天竺医僧史话. 腾讯网. [2006年]. (原始内容于2015-04-09) (中文(简体)). 
  25. ^ 胡適. 〈菩提達摩考〉. 《胡適文存三集》卷四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 2015: 293─302. ISBN 9787543963597 (中文(中国大陆)). 
  26. ^ 陳平坤. (PDF). 臺大佛學研究. [2022-02-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09). 
  27. ^ .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28. ^ 黃, 偉雄. . 《國際佛學研究》. 1992-12, (第二期): 頁19–20 [2019-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29. ^ . [2019-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2). 
  30. ^ 30.0 30.1 一葦渡江的菩提達摩. [2019-11-20]. (原始内容于2019-09-06). 
  31. ^ 黃復彩《禪的故事》一葦渡江. [2019-11-20]. (原始内容于2020-06-12). 
  32. ^ 陳, 清香. (PDF). 《桃園文獻》. 2018-06, (第六期): 頁48–49 [2019-08-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19). 
  33.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適應與變異—詔安客信仰祭祀文化子計畫成果報告書〉 (PDF). 2016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詔安客家研究發展計畫-臺閩詔安客文化的傳承與嬗變: 64. 2016 [2019-08-03] (中文(臺灣)). 
  34. ^ 34.0 34.1 34.2 34.3 中華民國內政部 (编). (PDF). 2010 [2019-08-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1-31). 
  35. ^ 黃繁光等 (编). (PDF). 新北市: 新北市淡水區公所. 2013-07: 24 [2019-07-18]. ISBN 978986036525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30) (中文(臺灣)). 
  36. ^ 許惠雯、曾淑惠.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06-05 [2019-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2) (中文(臺灣)). 
  37. ^ 游榮華主修;游永富監修. (PDF). 2002: 680 [2019-07-18]. ISBN 95701077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8-10). 
  38. ^ 38.0 38.1 黃鼎松 (编). (PDF). 苗栗市: 苗栗縣政府. 2007-04 [2019-08-03]. ISBN 97898600898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8-03) (中文(臺灣)). 
  39. ^ 顏祁貞.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11-30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中文(臺灣)). 
  40. ^ 李凱翔.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11-26 [2019-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中文(臺灣)). 
  41. ^ 張耘書.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1-10-07 [2019-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中文(臺灣)). 
  42. ^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04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中文(臺灣)). 
  43. ^ 蔣亞霖. .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06-28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中文(臺灣)). 
  44. ^ 彭瑞金 (编). 《蘇澳鎮志下卷‧宗教篇‧第二章 民間信仰》 (PDF). 宜蘭縣: 宜蘭縣蘇澳鎮公所. 2014-06: 747 [2019-08-03]. ISBN 9789860392845 (中文(臺灣)). 

參考資料

胡適. 〈禪學古史考〉. 《胡適文存三集》卷四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5: 255─34. ISBN 9787543963597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 《》
  • 小岛岱山:〈菩提达摩石碑碑文并参考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达摩一苇渡江典故出处1500年定山寺将重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前任:
漢傳佛教禪宗
初祖
繼任:
慧可

菩提达摩, 达摩, 重定向至此, 关于其他用法, 请见, 達摩, 消歧义, 梵語, धर, 羅馬化, bodhidharma, boːd, ʱid, ʱɐɽmɐ, 382年, 536年, 又作菩提達磨, 簡稱達摩, 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 經海路将大乘佛教禪宗带入中國, 為中國禪宗之開創者, 被尊稱為達摩祖師, 東土第一代祖師, 並與寶誌禪師, 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明朝時的菩提達摩像出生382年, 待查, 南天竺圓寂536年熊耳山著名成就開創中國禪宗宗派楞伽宗, 禅宗, 頭銜西天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東土. 达摩 重定向至此 关于其他用法 请见 達摩 消歧义 菩提达摩 梵語 ब ध धर म 羅馬化 Bodhidharma boːd ʱid ʱɐɽmɐ 382年 536年 又作菩提達磨 簡稱達摩 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 經海路将大乘佛教禪宗带入中國 為中國禪宗之開創者 被尊稱為達摩祖師 東土第一代祖師 1 並與寶誌禪師 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明朝時的菩提達摩像出生382年 待查 南天竺圓寂536年熊耳山著名成就開創中國禪宗宗派楞伽宗 禅宗 頭銜西天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 東土禪宗初祖徒弟與學生慧可 道育 曇林 或作曇琳 著作二入四行論據說達摩在南北朝時來到南朝梁 梁武帝曾遣使者迎入金陵 但他和梁武帝話不投機 傳說達摩轉投北魏少室山的少林寺面壁閉關 並撰有 少室六門集 不過近世學者認為其中僅有 二入四行論 為達摩親傳 且達摩未必到過少林寺 民間傳說达摩是少林武術瑰寶 易筋經 洗髓經 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 所以江湖幫派 如洪門 青幫等 跌打師傅 少林派門人多奉祀其為祖師 達摩的事蹟繁多 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妙传奇的人物 目录 1 名稱意義 2 身世師承 3 渡江面壁 4 思想 4 1 二入四行論 5 公案軼事 6 聖跡 6 1 河南 6 2 广州 6 3 南京 6 4 重慶 7 信仰 7 1 佛寺 7 2 民間信仰 7 2 1 臺灣 7 2 2 香港 8 參見 9 注释 10 參考資料 11 外部链接名稱意義 编辑菩提 Bodhi 本意为 觉悟 至高知識 2 达摩 梵語 Dharma 巴利語 Dhamma 本义则有 佛法 Dharma 教義 Dhammapada 自然 事實 dhammasanantana 規格 道德 Dhammajivina 3 菩提达摩 四字意譯為覺法 4 身世師承 编辑 達摩塑像 達摩的身世 後世傳說甚多 弟子曇琳指出達摩原是南天竺國國王的第三个儿子 後出家為僧 5 但北魏人楊衒之所作 洛陽伽藍記 則記載他是西域波斯國人 6 7 8 9 达摩被禪宗尊為释迦牟尼第二十八代弟子 同时是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 10 11 不過 胡適在 荷澤大師神會傳 中考證二十八祖的法脈是後人杜撰的 在梵文中也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 傳說达摩曾问师父得到其真谛之后該去何处传教 师傅吩咐他去中國 但告诉他不要去南方 因為南方君主好大喜功 无法领悟佛教真谛 達摩在南北朝劉宋 西元470年 478年 年間 乘船來到中國南越地方 今廣州 12 屬於南天竺一大乘空宗 菩提達摩以四卷本 楞伽經 傳授徒眾 13 由於達摩至神秀皆重視此經 而被後來的學者稱為楞伽師 除 楞伽經 之外 達摩也相當重視 般若經 維摩詰經 釋印順推測可能與他曾在江南一帶生活 受到江南佛教的影響所致 14 渡江面壁 编辑之後他北渡北魏 遊化嵩洛 教授禪法 他所傳授的禪法 在當時受到很大的爭議 15 主要的門徒只有道育 慧可 曇林等人 16 17 18 傳統上認為 达摩自海路來到中國後 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 于是至金陵 今江苏南京 与其谈法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 他即位以后建寺 抄经 度僧 造像甚多 是以询问达摩 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 达摩却说 无功德 武帝又问 何以无功德 达摩说 此是有为之事 不是实在的功德 武帝不能理解 因雙方理念不合 达摩即渡江入魏 一苇渡江 之傳說來源 19 20 21 止於嵩山少林寺 於寺中面壁九年 称 壁观婆罗门 22 23 民間則相信達摩在石洞留下至高無上武學 易筋经 和 洗髓经 24 不過 續高僧傳 和 楞伽師資記 等文獻中均無菩提達摩會晤梁武帝的記載 胡適也在 菩提達摩考 和 書菩提達摩考後 兩篇文章中引用 續高僧傳 說明 達摩來華最遲在劉宋滅亡 479年 以前 此時梁朝還未建立 25 思想 编辑據唐朝淨覺的 楞伽師資記 曇林把達摩的言行集為一卷 名為 達摩論 內容是二入四行 而達摩又為坐禪眾解釋 楞伽 要義 亦名為 達摩論 相傳為達摩所作的 少室六門 已知最早版本是日本鎌倉末期五山版 不知由何人編集而成 分為 心經頌 破相論 一名 觀心論 二種入 二入四行論 安心法門 悟性論 血脈論 六門 據近世考證 僅 二入四行論 確定為達摩親傳 14 其他五種存疑 如 心經頌 是用玄奘所譯心經之頌文 破相論 即是 觀心論 其撰者被認為是北宗禪神秀 不過 柳田聖山認為 二種入 安心法門 算是同一作品 26 另有敦煌出土的 絕觀論 無心論 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 以及 二入四行論長卷子 27 這些著作或是達摩所作 或是達摩後學所撰而被冠上達摩之名 如 絕觀論 被認為是法融所作 二入四行論 编辑 廣州市光孝寺內的 六祖大鑒禪師殿記 拓本及 菩提達摩像 拓本 主条目 二入四行論 本論相傳由達摩口述 並由其弟子曇林紀錄 作序 續高僧傳 楞伽師資記 以及近世學者胡適 釋印順等皆認同此篇為達摩親傳 28 本論指出大乘佛法不外乎理入 悟理 行入 修行 兩條途徑 亦即了悟道理並落實於生活中 以求消除積習 修至究竟圓滿 其中理入的重點在於了解 深信 含生同一真性 但為客塵妄覆 不能顯了 如來藏思想 願意 捨妄歸真 凝住壁觀 保持心如牆壁般安住 不加辨別 不為外緣所動 以達 與真理冥符 無有分別 寂然無為 之境界 14 行入包含 報怨行 隨緣行 無所求行 稱法行 四種 前三者是 順物 即本著自悟的境地 無怨憎 不憍侈 不貪著 而做到自他無礙 皆大歡喜 稱法行是以無所得為 方便 方法 不執著相地實踐六度波羅密自利利他 從而銷融妄想習氣 證成道果 14 公案軼事 编辑主条目 一葦渡江 一葦渡江 為南北朝時期 印度東渡於中土的高僧 菩提達摩的一段佛教公案 菩提達摩聽說梁武帝信奉佛法 於是前往金陵 今南京 與他相談佛法 但雙方卻是話不投機的 賓主不歡而散 29 就在 歷代法寶記 與 碧巖錄 皆有記載了 菩提達摩受梁武帝之應請 雙方在金陵和武帝的對話 梁武帝虔誠篤信佛教 即位以後從事於建寺 抄寫經文 供養僧人無數 造像甚多 因而請示達摩 我做了這些事有多少功德 達摩卻說 並無功德 武帝又問 何以並無功德 達摩說 此是有為之事 屬人天乘果 不是實在的功德 武帝接著問 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回答 淨智妙圓 體自空寂 如是功德 不以世求 30 達摩與梁武帝兩人會晤的不順利 並沒有讓菩提達摩失去信念 達摩毅然決定渡江北上弘法 天色漸晚 浩翰的江面不見來往的舟船 達摩面對西方雙手合十 喃喃說道 我之西來 深有密意 法若無生 我願沉江 法若得興 天助我也 31 接著 菩提達摩摘了一根蘆葦拋投於江流之中 自即撩起了僧袍 站立於蘆葦之上 直向於江心駛去 一身飄然過江 30 達摩於渡江後來至洛陽 入嵩山少林寺 面壁靜坐長達九年 聖跡 编辑河南 编辑 少林寺 相傳為祖師面壁禪修之處 留有許多相關建築如立雪亭 達摩洞 初祖庵等 广州 编辑 广州市上下九古为珠江码头 现为繁华步行商业街 其中华林正街内有 达摩祖师西来登岸处 石碑 并有千年古刹 华林寺 初名 西来庵 相传为达摩所建 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 光孝寺内有達摩 洗钵泉 俗称 達摩井 南京 编辑 雨花台高座寺 相传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讲法 摇头不以为然 神光诧异 后追随至少室山 雪中断臂求法 终成禅宗二祖慧可 长江边上幕府山下有达摩洞 相传是达摩 一苇渡江 前休憩之处 江北六合區长芦镇有 长芦寺 遗址 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 历朝历代屡废屡建 现正异地复建中 江北浦口區有 定山寺 遗址 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 有 达摩岩 等遗迹 作为禅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 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重慶 编辑 菩提寺 長壽縣誌 記載祖師曾到此弘法 目前建有菩提聖燈 達摩道場 達摩塔 袈裟石 說法石 達摩伏虎 達摩洞等 信仰 编辑佛寺 编辑 禪宗後人常於寺院禪堂 僧人修習禪定之處 祖師堂內供奉達摩祖師 例如廣州華林寺 臺灣臺南開元寺等 其他陪祀祖師的佛寺包含北京慈善寺 臺灣新北土城廣承岩寺 新北烏來妙心寺 新竹北區淨業院 桃園大溪齋明寺 32 雲林崙背慈惠寺 33 嘉義大埔達磨禪直指心園 臺南北區大觀音亭 臺南中西區重慶寺 臺南東區彌陀寺 臺南佳里善行寺 34 16 119 臺南白河大仙寺 34 16 221 高雄阿蓮超峰寺 新超峰寺 龍湖庵 蓮峰寺 花蓮玉里玉泉寺等 此外另立佛寺紀念者 例如河南初祖庵 臺灣南投中寮無心山禪寺 臺南白河善知院 花蓮吉安天竺山金龍寺等 民間信仰 编辑 臺灣 编辑 臺灣民間信仰主祀祖師之廟宇包括臺北木柵石軍巖 臺北萬華𧊀蚋達摩寺 新北瑞芳達玄宮 臺南中西區正德堂 臺南永康蕭德寺 高雄左營紫玄宮 高雄大樹龍目祖師府 宜蘭員山枕山伏聖宮等 其中亦有由跌打師傅 練武人士所建造祭祀者 如新北淡水保安堂 35 彰化花壇達摩卦山少林寺 36 北港老塗獅達摩祖師會 宜蘭羅東雷雄寺 37 臺東市鴻海堂等 臺灣同祀祖師之廟宇則有新北淡水金福宮 臺北大同區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新北新莊慈祐宮 新竹市東區竹蓮寺 苗栗竹南全天宮 38 163 苗栗竹南普濟寺 38 179 雲林西螺廣興宮 39 雲林北港代天府 雲林北港後溝聖平宮 與太祖仙師 白鶴仙師一同奉祀 40 臺南北區龍虎寺 臺南中西區開基永華宮 臺南新營中山大禪寺 41 臺南仁德九肉北極殿 34 16 79 臺南仁德一甲忠義宮 臺南後壁上茄苳顯濟宮 34 16 198 高雄楠梓援中港清水巖 42 嘉義六腳港尾寮代天府 奉祀大仙翁仔 43 高雄鳳山五甲協善心德堂 高雄鳳山五甲龍英府 屏東市玉皇宮 屏東崁頂力社北院廟 宜蘭頭城石觀音寺 宜蘭蘇澳玄揚慈惠堂 44 臺東鹿野寶華山慈惠堂等 亦有部分廟宇將祖師列為十八羅漢之一 如前述臺南大觀音亭 臺南北區開基天后宮等 香港 编辑 觀塘秀茂坪聯光佛堂 新界清德堂達摩祖師廟主祀祖師 由廣東省汕尾市海豐及陸豐移民建造 參見 编辑少林寺 禪宗 惠能 神秀 達摩 玩偶 日本以達摩坐禪形象製作之玩偶 法鼓山注释 编辑 永嘉證道歌 明明佛勅曹溪是 第一迦葉首傳燈 二十八代西天記 法東流 入此土 菩提達磨為初祖 六代傳衣天下聞 後人得道何窮數 巴漢詞典 Mahanaṇo Bhikkhu編著 巴漢詞典 明法尊者增訂 法華經疏義纘 卷3 曇琳 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序 法師者 西域南天竺國人 是婆羅門國王第三之子也 洛陽伽藍記 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 波斯國胡人也 Bodhidharma Chinese Buddhist Encyclopedia www chinabuddhismencyclopedia com 2018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30 英语 Broughton Jeffrey L The Bodhidharma Anthology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Z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09 21 2018 07 30 ISBN 97805209233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30 英语 Broughton 1999 p 54 55 其后智炬作 宝林传 本北魏吉迦夜 昙曜译 付法藏因缘传 时叙述的西天 天竺 世系的说法 西天佛祖相传自迦叶至菩提达摩为二十八世 以后此说复为 景德传灯录 传法正宗记 等所采用 續高僧傳 達摩傳 初達宋境南越 末又北度至魏 隨其所止 誨以禪教 續高僧傳 慧可傳 初 達摩禪師以四卷楞伽授可曰 我觀漢地 惟有此經 仁者依行 自得度世 14 0 14 1 14 2 14 3 釋印順 中國禪宗史 達摩論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0 06 2019 07 18 ISBN 9787101074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18 曇琳 菩提達磨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序 亡心之士 莫不歸信 存見之流 乃生譏謗 楞伽师资记 仰推求那跋陀罗为初祖 菩提达摩为二世 下以神秀为七世 宋道原 景德传灯录 契嵩 传法正宗记 记敦煌出土的佚名 历代法宝记 唐宗密 圆觉经大疏钞 卷二之上 碧岩录 会元达磨章 达磨寓止嵩山少林寺 面壁而坐 终曰默然 人莫测之 谓之壁观婆罗门 释门正统 卷八 独以真法如是安心 谓壁观也 客尘伪妄不入曰壁 一灯大师印度师弟原型 天竺医僧史话 腾讯网 2006年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09 中文 简体 胡適 菩提達摩考 胡適文存三集 卷四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 2015 293 302 ISBN 9787543963597 中文 中国大陆 陳平坤 慧可所傳達摩的安心禪法 PDF 臺大佛學研究 2022 02 2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2 06 09 二入四行長卷 2022 02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26 黃 偉雄 菩提達摩在中國禪宗史的地位 國際佛學研究 1992 12 第二期 頁19 20 2019 07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05 一苇渡江 是真的吗 禅宗 佛商网 2019 1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02 30 0 30 1 一葦渡江的菩提達摩 2019 1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06 黃復彩 禪的故事 一葦渡江 2019 11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6 12 陳 清香 略論大溪齋明寺早期建築與供像風格 PDF 桃園文獻 2018 06 第六期 頁48 49 2019 08 0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9 10 19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適應與變異 詔安客信仰祭祀文化子計畫成果報告書 PDF 2016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詔安客家研究發展計畫 臺閩詔安客文化的傳承與嬗變 64 2016 2019 08 03 中文 臺灣 34 0 34 1 34 2 34 3 中華民國內政部 编 全國寺院宮廟基本資料 台南縣部分 PDF 2010 2019 08 03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2 01 31 黃繁光等 编 淡水鎮志 宗教禮俗志 PDF 新北市 新北市淡水區公所 2013 07 24 2019 07 18 ISBN 9789860365252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9 10 30 中文 臺灣 許惠雯 曾淑惠 達摩卦山少林寺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 06 05 2019 07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02 中文 臺灣 游榮華主修 游永富監修 羅東鎮志 宗教篇 PDF 2002 680 2019 07 18 ISBN 9570107707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3 08 10 38 0 38 1 黃鼎松 编 重修苗栗縣志 卷八宗教志 PDF 苗栗市 苗栗縣政府 2007 04 2019 08 03 ISBN 9789860089806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9 08 03 中文 臺灣 顏祁貞 廣興宮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 11 30 2019 08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3 中文 臺灣 李凱翔 聖平宮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 11 26 2019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4 中文 臺灣 張耘書 中山大禪寺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1 10 07 2019 08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03 中文 臺灣 援中港清水巖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 04 2019 07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18 中文 臺灣 蔣亞霖 代天府 中研院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2 06 28 2019 07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18 中文 臺灣 彭瑞金 编 蘇澳鎮志下卷 宗教篇 第二章 民間信仰 PDF 宜蘭縣 宜蘭縣蘇澳鎮公所 2014 06 747 2019 08 03 ISBN 9789860392845 中文 臺灣 參考資料 编辑胡適 禪學古史考 胡適文存三集 卷四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15 255 34 ISBN 9787543963597 中文 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菩提达摩 少室六门集 小岛岱山 菩提达摩石碑碑文并参考资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达摩一苇渡江典故出处1500年定山寺将重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前任 無 漢傳佛教禪宗初祖 繼任 慧可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菩提达摩 amp oldid 7353554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