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全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南京政府(在重庆陪都时期稱“重慶國民政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机关。為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汪精卫於7月1日將原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成[3][4][5]。在1925年成立後直至1928年底北伐勝利前,割據廣州與位於京兆地方北洋政府相互對峙;隨著國民革命軍由南往北北伐,其行政中心亦一路北上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於1948年5月20日戰後正式行憲時宣告結束。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25年-1948年
格言:「民主、自由、博愛」
天下為公
国歌:中華民國國歌
(1937-1948)
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
(1947-1948)
1936年中華民國法理行政區域
(面積达1,166萬平方公里)
首都广州(1925-1926)
武汉(1927,1937-1938)
南京(1927-1937,1946-1948)
洛陽(1932)
西安(1932)(陪都)
重庆(1937-1946)
常用语言漢語
政府单一制臨時政府军政府 (1925–1928)
单一制一党制共和制委员会制 (1928–1947)[1]
单一制共和立宪制内阁制(1947–1948)[2]
國民政府主席 
• 1925-1926
汪精卫
• 1928
谭延闿
• 1928-1931
蔣中正
• 1931-1943
林森
• 1943-1948
蔣中正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 1932-1946
蔣中正
立法机构立法院(1928-1948)
国民参政会(1938-1948)
政治协商会议(1946)
制宪国民大会(1946)
历史 
• 建立
1925年7月1日
1926年7月29日
1928年12月29日
1937年7月7日
1945年8月15日
• 行宪後首任總統就職
1948年5月20日
货币銀圓
法幣
今属于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富汗
 不丹
 印度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蒙古
 緬甸
 尼泊爾
 朝鲜
 巴基斯坦
 俄羅斯
 塔吉克斯坦
  1. ^ 雖然中華民國曾短暫統治過外蒙古地區,但國民政府成立時外蒙古事實上已由蒙古人民共和國控制,國民政府从未實際統治。詳見外蒙古獨立佔領外蒙古

1927年1月隨着北伐戰爭勝利,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5]:2007。同年4月12日蔣中正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不設主席,採常務委員制;7月15日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5]:2007。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变(盧溝橋事變)導致中日兩國全面爆發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国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中華民國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中山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至1987年臺灣解嚴以前,由國民黨一黨專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被稱為「國民政府」。

歷史

國民政府最先成立於廣州,日後隨著北伐的推進而遷都,最終定都於南京,但在抗日戰爭期間駐於戰時行都重慶,戰後還都南京並直至行憲民選政府成立。

廣州政府(1925年7月1日-1926年12月5日)

 
在廣州越華路舉辦的國民政府成立典禮,但政府於1926年12月遷往武漢後,這裡便作為廣東省政府所在地。原址為现今廣東省民政廳,該處曾是兩廣總督衙門
 
 
民國十四年(1925年)七月二日《廣州民國日報》刊出《國民政府成立典禮盛況》。
国民政府旧址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  中国 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8号
分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25年
编号7-84
登录2008年12月

袁世凱逝世後,各地軍閥割據,南方各行省逐漸脫離北洋政府。1918年7月,雲南兩廣人士退出國會,在廣州開設「非常(時期)國會」,成立廣州軍政府,形成南北對峙的一國兩府局面。1923年孫中山在驅逐陳炯明之後及蘇聯的支持下,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1924年12月,孫中山馮玉祥之請,離開廣東北上,與段祺瑞籌開國民會議。[6]:10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於北京,蔣介石在軍中發表《哀告全體將士書》,回廣州祭奠,並整理校務,旋返軍次,就潮汕善後督辦職。[6]:105月23日,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發布時局宣言,謂北京政府(当时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北京政府的代理國家元首)不顧民眾利益,勾結帝國主義,決不與合作。6月14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決議改組大元帥府為國民政府,並於7月1日公布國民政府組織法,國民政府遂於同日在廣州宣告成立[7]:379。6月2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通過《國民政府及省政府組織大綱》。國民政府最高決策機關為國民政府委員會,該委員會採取合議委員制汪兆銘胡漢民戴傳賢于右任徐謙張繼譚延闓許崇智林森廖仲愷伍朝樞古應芬朱培德孫科程潛十六人為委員,以汪兆銘為主席[註 1]。聘任鮑羅廷為高等顧問。除此以外,並設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蒋中正汪兆銘譚延闓為常務委員,汪兆銘為兼任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同時將廣東所有建國軍和黨軍,一律改稱為國民革命軍[9]:91。國民政府計畫國民革命軍北伐

1926年10月,國民革命軍占領武漢三鎮。11月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遷移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到武漢。12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正式宣佈中央黨部和政府停止在廣州辦公,各機關工作人員分批前往武漢。在廣州國民政府停止辦公至完成北遷武漢的此段期間,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作為臨時領導機構,徐謙為聯席會議主席。12月10日[7]:379,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武漢[6]:13。但中國國民黨內部的中國共產黨份子積極力鼓動反動派,對蔣大肆攻擊,稱為「新軍閥」,高倡提高黨權,並散發傳單,促汪兆銘出主黨政,蔣在南昌發布告黃埔同學書,闡明革命立場,並發動清黨,力主黨內團結[6]:13,遂在南京另組「南京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分裂』。

武漢(1927年2月21日-1927年8月19日)

1927年1月隨着北伐戰爭勝利,國民政府遷至武漢,通稱「武漢國民政府」[5]:2007。2月21日,武漢國民政府正式辦公。武漢國民政府因採用委員會制不設主席,設國民政府委員會;以汪精衛譚延闓孫科徐謙宋子文五人為常務委員。經歷寧漢分裂,其運作至武漢分共後併入南京國民政府,史稱寧漢合流

北遷鄂都

 
在武汉召开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於1926年10月1日舉行,先由譚延闓、孫科、李濟深甘乃光、徐謙、鮑羅廷、顧孟餘等七人組織議案起草委員會,自9月14日起至29日止,開會六次,會中曾評估國民政府遷移問題,對於國民政府遷移的討論,中共方面認為蔣中正遷移中央政府,提高威權,其目的是希望控制實力強大的唐生智;另一方面,評估北伐軍事的發展,蔣中正在攻取江西、福建後的聲勢將高漲,中共中央局與遠東局1926年9月16日舉行聯席會議,決定促成「汪蔣合作」,中共利用國民政府汪兆銘與蔣中正之間的衝突,在廣東企圖發展「迎汪」運動,具體的作法是促成汪兆銘回來主持國民黨,並且要使聯席會議產生一個「左派的政綱」,成為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合作的基礎。[10]:311-312

就國民黨歷來立場觀之,為戰略考量,北伐行進間必須將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湖北辦公,此時黨、政、軍情勢緊張,在寧漢分裂前,湖北與江西儼然已成對立:1926年8月底,吳佩孚主力為國民革命軍擊潰,孫傳芳開始調軍隊援助江西,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決定移師攻入江西,乃於9月9日致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代理主席張人傑及國民政府代理主席、中央政治會議代理主席譚延闓,請政府常務委員至湖北主持軍政大計,此為黨政中樞北遷的發端;繼而電請常務委員至少三人來漢行使職權,並邀顧孟餘及蘇聯顧問鮑羅廷、共產國際駐華代表维经斯基(化名吳廷康)等人迅速來漢。9月1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二十二次會議根據蔣中正電文之邀,決議於武漢組成政治會議分會,以蔣中正、徐謙、顧孟餘、王法勤李大釗柏文蔚鄧演達陳公博組織, 唐生智負責湖北軍事又兼代臨時政務會議主席。

政治中樞

廣州國民政府與國民黨中央黨部在1926年12月7日宣布停止辦公,於1927年1月1日由廣州遷往武漢;2月8日,國民政府與中央黨部決定遷至湖北辦公,2月21日工作人員全部抵達武漢,3月6日開始辦公。1926年12月13日至7月15日之間,聯席會議是武漢國民政府時期最高的政治決策中心。當時在武漢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是武漢國民政府建制中黨與政府的最高行政單位,控有對立法及司法的最高裁決權。

體制規劃

北伐戰爭當中,國民政府實行黨政合一「黨治」,行政、立法、司法等權均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導和監督,而由政府委員會統一行使。委員由中央黨部、國民政府、省黨部、省政府、市黨部與商會等部門組成委員會,黨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簡單說明就是「以黨治國」、「以黨領政」。

南京(1927年4月18日-1937年11月17日)

 
中原大战爆发前国军四大集团军将领北平祭陵后合影
 
國民政府大門。國民政府原址為今之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1926年,國民革命軍攻克了兩湖的主要城市,於是國民政府聯席會議在11月決議將國民政府北遷武漢。然此時的國民政府受到蘇聯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引發中國國民黨內右派對於左派親共的不滿。1927年3月,革命軍攻克了上海與南京。同年4月12日蔣中正發動政變,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5]:2007。在成立大會上,發布了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關於奠都南京的宣言以及《國民政府宣言》,提出

《國民革命方略》四條:
  1. 密切革命軍與人民的配合;
  2. 造成廉潔政府;
  3. 提倡保護國內實業;
  4. 保障農工團體利益並扶助其發展。

南京國民政府採取委員制,由蔣中正胡漢民張靜江吳稚暉、鈕永建等十二人為政府委員,不設主席採常務委員制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胡漢民主持國民政府,鈕永建為國民政府秘書長,蔣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吳稚暉為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政府内初设:財政部古應芬錢新之代)、外交部伍朝樞)、司法部王寵惠)、交通部军事委员会教育行政委员会、财政委员会、中央法制委员会。1927年10月,撤销教育行政委员会,改设大學院(院長蔡元培)。1928年2月增设内政部薛篤弼)、农矿部工商部建设委员会。1928年4月设立中央研究院。1928年8月增设禁烟委员会。1928年9月增设侨务委员会。1928年11月增设最高法院。政府轄區包括兩廣之一部等,開始寧漢分裂。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政府合流[5]:2007。8月,武漢的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執行分共清黨,蔣中正在汪兆銘要求下辭去總司令之後,才宣布合作。同月,南京成立特別委員會,並改組國民政府。[6]:1412月,國民政府發佈討伐廣東令。[6]:14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左派發動了南昌起义,8月4日,中共部隊敗退,放棄南昌,南下廣東。途中到達汀州時,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決定沿用國民政府的名義對外,並以譚平山為國民政府委員長,陳友仁顧順章王荷波蘇兆征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9月24日,中共部隊到達汕頭後,決定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並決定由譚平山出任國民政府主席。25日張太雷到達汕頭,提出反對此前的決定,並即於第二天召開南方局會議,決定暫不發表國民政府名單。此事擱置,隨後形勢惡化而終不成事。

1928年2月3日至2月7日,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召開,會議通過“改組國民政府”等議案。規定國民政府接受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導、監督,掌理全國政務,政府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選舉,政府部門設有內政、外交、財政、交通、司法、農礦、工商等部以及軍事委員會、最高法院、監察院、大學院等。會議推舉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1928年6月,国民革命軍進入北京,國民政府在6月15日發表全國統一的宣言。1928年9月,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在南京召開,宣稱全國進入訓政時期,由國民政府執行訓政職責,並決定以五院制組成國民政府。10月,國民政府公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規定國民政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五院組織成立。[6]:17國民政府設主席一人,委員十至十二人。國民政府主席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同時,蔣中正獲任命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至此,國民政府的政權組織形式漸趨完備。五院制的国民政府直辖参军处、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等军事机构和国立中央研究院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国民政府文官处(掌理国民政府一切法令、文告之宣达;政务文件之承转、签拟;印信、关防、勋章、奖章之铸发及关于国民政府委员会议暨其他机要事项)等行政机构,以后又陆续增设了主计处、稽勋委员会、政务官惩戒委员会、国史馆筹备委员会、西京筹备委员会等机构。原属行政院的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后来划归国民政府直辖。

1928年6月,革命軍進入北京,國民政府在6月15日發表全國統一的宣言,12月29日,中國東北奉系將領張學良,因父親張作霖日本關東軍謀害的國仇家恨,遂通電南京,公告東北易幟,放棄北洋政府五色旗,改立青天白日紅旗,名義上接受國民政府領導,北伐成功,中國正式統一。蔣中正領導北伐成功後,國民政府正式成為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

1930年10月,剛贏得中原大战的蔣中正來到南昌指揮剿匪(即對共產黨之圍剿)事宜,在原江西省立圖書館設置“南昌行营”,是江南五省剿匪总部,設置期間也成為國民政府的軍政中心,被时人称为“第二首都”。蒋中正在对中共军队连续发动军事围剿和实行文化改革的同时,1934年在南昌發起了新生活運動。該行營至1935年2月移駐武漢後結束。

1931年11月7日,東北九一八事變後不久,於苏联国庆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中华民国國民政府对抗。

1931年12月15日,林森接替蔣中正出任國民政府主席,但蔣仍掌握實權,不久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成為國民革命軍最高統帥。

1932年1月28日晚,日軍出動海軍陸戰隊,進攻長江上海,企圖佔據上海直逼南京,迫使國民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改組政府。1月29日,國民政府遷都洛陽[6]:24,直到12月1日才又遷回南京。

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軍福州爆發閩變,建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1月13日被國軍中央軍瓦解。1937年9月6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在延安被中华民国政府改编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

重慶(1937年11月21日-1946年5月5日)

 
抗战期间重庆国民政府人员午餐
 
两江影视城内仿建的重庆国民政府大楼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隨著日軍步步逼近南京,國府亦將重要人力設施向西南遷移,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使西南成為大後方。該年11月17日,國民政府遷至武漢,11月21日正式遷至重慶辦公。12月1日,國民政府在重慶開始辦公。1939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令定重慶為陪都[11]:201940年,原屬國民黨的前行政院院長汪精衛日軍扶植,於南京又另組一「南京國民政府」(亦稱「汪精衛政權」,詳見下方),並在上海發表《和平建國宣言》,然而美國法國等國均拒絕承認該政權;直到汪精衛逝世後,代主席陳公博於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解散。1943年8月,林森在重慶因車禍逝世。同年9月,蔣中正被推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大元帥,並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行政院院長。

南京政府(1946年5月5日-1948年5月20日)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0年代蒋中正视察沈阳

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6年5月5日,「國府還都南京」[6]:48,《還都令》发布,宣布将“凯旋南京”。

1946年,制宪国民大会召开,12月25日通過《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元旦公佈、12月25日生效,正式行憲中國國民黨一黨训政时期结束,中華民國正式迈入宪政时期。

1947年3月,蔣介石實行擴大政府基礎之決策,指定中國國民黨代表與中國青年黨、民主社會黨交換改組國民政府之意見,並商定新政府施政方針。[6]:503月1日,國民政府宣佈增加立法委員名額50人,監察委員名額25人,國民參政員名額44人。[12]:2473月31日,國民政府正式公佈行政院組織法、立法院組織法、司法院組織法、考試院組織法、監察院組織法,為改組政府確定了法律依據。[12]:2474月,国民政府作为看守政府,依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容纳其他曾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的党派进入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改组,設國務會議,由中國國民黨、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人士及社會賢達,分任國民政府委員,蔣介石仍被推選任國民政府主席,而以孫科任國民政府副主席,一黨訓政自此結束。[6]:514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國民政府組織法》,推選蔣為國民政府主席。[13]:83354月23日,國民政府委員會晨10時在南京開會宣告成立,主席蔣介石及委員張群、孫科等23人舉行第一次國務會議,決議通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各部、會首長人選。[13]:8339

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舉行的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選出的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12月,國民政府宣布明年3月29日,召開國民大會。[6]:521948年1月,國民政府明令,定北平為陪都。[6]:532月,國務會議通過增強地方武力方案,健全各地民眾自衛組織。[6]:53國民政府為尊重法治及維護國家基礎,決定設立特種刑事法庭,以處理危害國家之罪行,並簡化其審訊程序,經立法院通過審判條例,頒布施行。[6]:533月29日,第一屆國民大會正式召開,是為「行憲國民大會」。4月20日,由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投票進行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分別選舉蔣中正和李宗仁為總統副總統(李宗仁經四輪投票,於4月29日選出)。

改組更名:成立中華民國政府

分別當選正副總統的蔣中正李宗仁於5月20日於南京總統府宣誓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副總統,國民政府主席一職被中華民國總統取代,國民政府的機關主體則轉型成為總統、副總統的幕僚機關——總統府,以總統和五院為主體的中央政府體制正式取代國民政府,改組成立為中華民國政府,國民政府遂成為爾後之通稱。

政府军

 
在二戰時的國軍

國民革命軍,在1928年前簡稱為革命軍,在1928-1947年之間簡稱為國軍。指中國國民黨自1925年到1947年之軍隊組織(以黨領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師法當時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後創設的一支主力重要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

中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軍隊在名義上是國民革命軍一部份(指揮權分離,獨立運作)。戰爭結束後,中國共產黨軍隊脫離國民革命軍,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後,正式結束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改名為中華民國國軍,並下令實行軍隊國家化

 
1930年,國民政府發行的關金券

經濟

中國國民黨在1928年基本完成統一中國後,儘管有國共內戰剿共)和日本侵略,中国大部分地區仍然進入一個相對繁榮和平及穩定的時期,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导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发。

組織架構

其他使用「國民政府」稱號的政府

 
1931年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部分委员,左起:伍朝枢汪精卫李文范孙科陈友仁邹鲁

國民政府執政期間,中國國民黨黨員之間曾多次因理念的不同,而在當權派之外另外成立政府組織。

北平國民政府(1930年9月9日-1930年11月4日)

1930年4月1日,阎锡山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就任副总司令。1930年5月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聯合反對蔣中正主政之南京政府的中原大戰。8月7日,汪兆銘北平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閻、馮、桂及汪系“改组派”、西山会议派出席,議決在北平成立“國民政府”。9月1日,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第五次会议選閻、馮、李、汪等七人為委員,閻錫山為主席,並於民国十九年9月9日上午9時9分成立。9月18日張學良通电支持蔣中正,挥师入关,並於9月23日和平進駐北平。北平「國民政府」遷往太原,並在10月27日公布了《中華民國約法草案》(即“太原约法”)。11月4日閻、馮通电下野而解散。

廣州國民政府(1931年5月28日-1932年1月1日)

1931年,蔣中正在南京湯山軟禁胡漢民,同時在南京召開國民會議,通過《中華民國約法草案》,引起國民黨內其他實力派的不滿。黨內胡派、汪派、桂系、孫科等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彷照孫文護法戰爭時的做法,在廣州另立政府。廣州「國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以汪兆銘為領袖,不設主席。同年爆發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內謀求合作,最終粵、寧兩派息爭,蔣中正辭去主席和行政院長職務,並於12月28日在南京再召開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由林森為主席,孫科為行政院長。1932年1月1日,廣州「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宣佈撤銷,設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西南政務委員會、西南軍事委員會。

汪精卫政权(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

1940年至1945年間,在與日本合作下,汪兆銘在南京成立另一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當時,已經遷都重慶(戰時首都)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即重慶政府,不承認汪精衛的「國民政府」及「行政院院長」之職,所以常稱之為汪偽政府,或南京「偽國民政府」,日本則稱之爲南京國民政府,後世學者多以「汪精衛政權」稱之。

國民政府主席

任次 肖像
姓名
執政黨 就職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

廣州→武汉國民政府主席

1  
汪精卫
(1883–1944)
  中國國民黨 1925年7月1日 1926年5月11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於1925年7月1日成立國民政府,以汪精卫為主席。1926年因中山舰事件牽連,汪精衛於3月23日請假,5月11日即離出國養病。

南京→重慶→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不設主席   中國國民黨 1927年4月18日 1928年2月7日 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不設主席採常務委員制
1  
谭延闿
(1880–1930)
1928年2月7日 1928年10月10日 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於南京召開,決議設置主席職務,並選舉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
2  
蔣中正
(1887–1975)
1928年10月10日 1931年12月15日 辭職後由林森代理。
代理  
林森
(1868–1943)
1931年12月15日 1932年1月1日
3 1932年1月1日 1943年8月1日 1937年11月21日遷都重慶後至1945年,此期間又稱為重慶國民政府。
代理  
蔣中正
(1887–1975)
1943年6月1日 1943年10月10日 1943年5月29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決議,在林森養病期間,國民政府主席一職自6月1日開始由行政院院長依法代理。8月1日,中央臨時常會推選蔣中正代理國民政府主席。
4 1943年10月10日 1948年5月20日 1948年,中華民國行憲,國民政府廢止。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1. ^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维基文库. [2022-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中文). 
  2. ^ 訓政結束程序法. [2015-08-17]. (原始内容于2021-04-16). 
  3. ^ 林天人. 《中國通史》.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600– [2013-01-17]. ISBN 978-957-11-3035-4. (原始内容于2014-01-01). 
  4. ^ 張豈之; 陳振江; 江沛. 《晚淸民國史》.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309– [2013-01-17]. ISBN 978-957-11-2898-6. (原始内容于2015-03-21). 
  5. ^ 5.0 5.1 5.2 5.3 5.4 5.5 辭海編輯委員會 (编). 《辭海》(1989年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7. ^ 7.0 7.1 劉壽林、萬仁元、王玉文、孔慶泰 (编). 《民國職官年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8. ^ 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9. ^ 胡春惠等. 《簡明中國現代史》. 香港: 大華出版. 1982. 
  10. ^ 「中央通告第十七號—對國民黨中央擴大會議的政策」,《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2冊
  11. ^ 魏天龍:〈憶抗戰初遷渝的國府與林主席〉,香港:《春秋雜誌第646期,1984年6月1日
  12. ^ 12.0 12.1 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著,《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香港中和出版,2012年9月
  13. ^ 13.0 13.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来源

  •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參見

國民政府,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5月3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華民國政府, 國民黨政府或汪精衛,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 关于英國, 请见, 英國, 全稱為中華民國, 簡稱國府或南京政府, 在重庆陪都时期稱, 重慶, 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机关,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5月3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國民政府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中華民國政府 國民黨政府或汪精衛國民政府 此條目介紹的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关于英國國民政府 请见 國民政府 英國 國民政府 全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簡稱國府或南京政府 在重庆陪都时期稱 重慶國民政府 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机关 為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 汪精卫於7月1日將原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成 3 4 5 在1925年成立後直至1928年底北伐勝利前 割據廣州與位於京兆地方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著國民革命軍由南往北北伐 其行政中心亦一路北上遷移至武漢 南京等地 於1948年5月20日戰後正式行憲時宣告結束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1925年 1948年國旗 國徽格言 民主 自由 博愛 天下為公 国歌 中華民國國歌 1937 1948 source source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 1947 1948 source source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track 1936年中華民國法理行政區域 面積达1 166萬平方公里 首都广州 1925 1926 武汉 1927 1937 1938 南京 1927 1937 1946 1948 洛陽 1932 西安 1932 陪都 重庆 1937 1946 常用语言漢語政府单一制 臨時政府 军政府 1925 1928 单一制 一党制 共和制 委员会制 1928 1947 1 单一制 共和立宪制 内阁制 1947 1948 2 國民政府主席 1925 1926汪精卫 1928谭延闿 1928 1931蔣中正 1931 1943林森 1943 1948蔣中正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1932 1946蔣中正立法机构立法院 1928 1948 国民参政会 1938 1948 政治协商会议 1946 制宪国民大会 1946 历史 建立1925年7月1日 北伐革命1926年7月29日 東北易幟1928年12月29日 抗戰爆發1937年7月7日 抗戰結束1945年8月15日 行宪後首任總統就職1948年5月20日货币銀圓法幣前身 继承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政府今属于 中華民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 阿富汗 不丹 印度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蒙古 緬甸 尼泊爾 朝鲜 巴基斯坦 俄羅斯 塔吉克斯坦 雖然中華民國曾短暫統治過外蒙古地區 但國民政府成立時外蒙古事實上已由蒙古人民共和國控制 國民政府从未實際統治 詳見外蒙古獨立與佔領外蒙古1927年1月隨着北伐戰爭勝利 國民政府遷至武漢 稱 武漢國民政府 5 2007 同年4月12日蔣中正於上海發動清黨 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 稱 南京國民政府 不設主席 採常務委員制 7月15日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宣布反共 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 5 2007 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 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 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 因七七事变 盧溝橋事變 導致中日兩國全面爆發戰爭 中國進入為期8年 1937 1945年 的抗日戰爭 史稱 八年抗戰 而美国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 1948年5月20日 依循 中華民國憲法 選出的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 中華民國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 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 共設一府五院 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 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 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中山所著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 建立之政府機構 由國民黨一黨專政 主要職位均由國民黨黨員擔任 但亦接納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 其存在期間 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 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 國民政府 此外在行憲後至1987年臺灣解嚴以前 由國民黨一黨專政的中華民國政府 也經常在眾多場合被稱為 國民政府 目录 1 歷史 1 1 廣州政府 1925年7月1日 1926年12月5日 1 2 武漢 1927年2月21日 1927年8月19日 1 2 1 北遷鄂都 1 2 2 政治中樞 1 2 3 體制規劃 1 3 南京 1927年4月18日 1937年11月17日 1 4 重慶 1937年11月21日 1946年5月5日 1 5 南京政府 1946年5月5日 1948年5月20日 1 6 改組更名 成立中華民國政府 2 政府军 3 經濟 4 組織架構 5 其他使用 國民政府 稱號的政府 5 1 北平國民政府 1930年9月9日 1930年11月4日 5 2 廣州國民政府 1931年5月28日 1932年1月1日 5 3 汪精卫政权 1940年3月30日 1945年8月16日 6 國民政府主席 7 注释 8 参考文献 8 1 引用 8 2 来源 9 參見歷史 编辑國民政府最先成立於廣州 日後隨著北伐的推進而遷都 最終定都於南京 但在抗日戰爭期間駐於戰時行都重慶 戰後還都南京並直至行憲民選政府成立 廣州政府 1925年7月1日 1926年12月5日 编辑 在廣州越華路舉辦的國民政府成立典禮 但政府於1926年12月遷往武漢後 這裡便作為廣東省政府所在地 原址為现今廣東省民政廳 該處曾是兩廣總督衙門 民國十四年 1925年 七月二日 廣州民國日報 刊出 國民政府成立典禮盛況 国民政府旧址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所在 中国 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8号分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1925年编号7 84登录2008年12月袁世凱逝世後 各地軍閥割據 南方各行省逐漸脫離北洋政府 1918年7月 雲南和兩廣人士退出國會 在廣州開設 非常 時期 國會 成立廣州軍政府 形成南北對峙的一國兩府局面 1923年孫中山在驅逐陳炯明之後及蘇聯的支持下 成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 1924年12月 孫中山應馮玉祥之請 離開廣東北上 與段祺瑞籌開國民會議 6 101925年3月12日 孫中山逝世於北京 蔣介石在軍中發表 哀告全體將士書 回廣州祭奠 並整理校務 旋返軍次 就潮汕善後督辦職 6 105月23日 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發布時局宣言 謂北京政府 当时段祺瑞为临时执政 北京政府的代理國家元首 不顧民眾利益 勾結帝國主義 決不與合作 6月14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決議改組大元帥府為國民政府 並於7月1日公布國民政府組織法 國民政府遂於同日在廣州宣告成立 7 379 6月28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通過 國民政府及省政府組織大綱 國民政府最高決策機關為國民政府委員會 該委員會採取合議委員制 汪兆銘 胡漢民 戴傳賢 于右任 徐謙 張繼 譚延闓 許崇智 林森 廖仲愷 伍朝樞 古應芬 朱培德 孫科 程潛十六人為委員 以汪兆銘為主席 註 1 聘任鮑羅廷為高等顧問 除此以外 並設置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以蒋中正 汪兆銘 譚延闓為常務委員 汪兆銘為兼任主席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同時將廣東所有建國軍和黨軍 一律改稱為國民革命軍 9 91 國民政府計畫國民革命軍北伐 1926年10月 國民革命軍占領武漢三鎮 11月8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遷移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到武漢 12月5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正式宣佈中央黨部和政府停止在廣州辦公 各機關工作人員分批前往武漢 在廣州國民政府停止辦公至完成北遷武漢的此段期間 以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 作為臨時領導機構 徐謙為聯席會議主席 12月10日 7 379 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武漢 6 13 但中國國民黨內部的中國共產黨份子積極力鼓動反動派 對蔣大肆攻擊 稱為 新軍閥 高倡提高黨權 並散發傳單 促汪兆銘出主黨政 蔣在南昌發布告黃埔同學書 闡明革命立場 並發動清黨 力主黨內團結 6 13 遂在南京另組 南京國民政府 史稱 寧漢分裂 武漢 1927年2月21日 1927年8月19日 编辑 1927年1月隨着北伐戰爭勝利 國民政府遷至武漢 通稱 武漢國民政府 5 2007 2月21日 武漢國民政府正式辦公 武漢國民政府因採用委員會制不設主席 設國民政府委員會 以汪精衛 譚延闓 孫科 徐謙 宋子文五人為常務委員 經歷寧漢分裂 其運作至武漢分共後併入南京國民政府 史稱寧漢合流 北遷鄂都 编辑 在武汉召开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與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於1926年10月1日舉行 先由譚延闓 孫科 李濟深 甘乃光 徐謙 鮑羅廷 顧孟餘等七人組織議案起草委員會 自9月14日起至29日止 開會六次 會中曾評估國民政府遷移問題 對於國民政府遷移的討論 中共方面認為蔣中正遷移中央政府 提高威權 其目的是希望控制實力強大的唐生智 另一方面 評估北伐軍事的發展 蔣中正在攻取江西 福建後的聲勢將高漲 中共中央局與遠東局1926年9月16日舉行聯席會議 決定促成 汪蔣合作 中共利用國民政府汪兆銘與蔣中正之間的衝突 在廣東企圖發展 迎汪 運動 具體的作法是促成汪兆銘回來主持國民黨 並且要使聯席會議產生一個 左派的政綱 成為共產黨和國民黨 左派 合作的基礎 10 311 312就國民黨歷來立場觀之 為戰略考量 北伐行進間必須將國民政府自廣州遷至湖北辦公 此時黨 政 軍情勢緊張 在寧漢分裂前 湖北與江西儼然已成對立 1926年8月底 吳佩孚主力為國民革命軍擊潰 孫傳芳開始調軍隊援助江西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決定移師攻入江西 乃於9月9日致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代理主席張人傑及國民政府代理主席 中央政治會議代理主席譚延闓 請政府常務委員至湖北主持軍政大計 此為黨政中樞北遷的發端 繼而電請常務委員至少三人來漢行使職權 並邀顧孟餘及蘇聯顧問鮑羅廷 共產國際駐華代表维经斯基 化名吳廷康 等人迅速來漢 9月18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二十二次會議根據蔣中正電文之邀 決議於武漢組成政治會議分會 以蔣中正 徐謙 顧孟餘 王法勤 李大釗 柏文蔚 鄧演達 陳公博組織 唐生智負責湖北軍事又兼代臨時政務會議主席 政治中樞 编辑 廣州國民政府與國民黨中央黨部在1926年12月7日宣布停止辦公 於1927年1月1日由廣州遷往武漢 2月8日 國民政府與中央黨部決定遷至湖北辦公 2月21日工作人員全部抵達武漢 3月6日開始辦公 1926年12月13日至7月15日之間 聯席會議是武漢國民政府時期最高的政治決策中心 當時在武漢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 是武漢國民政府建制中黨與政府的最高行政單位 控有對立法及司法的最高裁決權 體制規劃 编辑 在北伐戰爭當中 國民政府實行黨政合一 黨治 行政 立法 司法等權均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導和監督 而由政府委員會統一行使 委員由中央黨部 國民政府 省黨部 省政府 市黨部與商會等部門組成委員會 黨與政府之間的關係簡單說明就是 以黨治國 以黨領政 南京 1927年4月18日 1937年11月17日 编辑 中原大战爆发前国军四大集团军将领北平祭陵后合影 國民政府大門 國民政府原址為今之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1926年 國民革命軍攻克了兩湖 贛 閩的主要城市 於是國民政府聯席會議在11月決議將國民政府北遷武漢 然此時的國民政府受到蘇聯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影響 引發中國國民黨內右派對於左派親共的不滿 1927年3月 革命軍攻克了上海與南京 同年4月12日蔣中正發動政變 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 5 2007 在成立大會上 發布了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關於奠都南京的宣言以及 國民政府宣言 提出 國民革命方略 四條 密切革命軍與人民的配合 造成廉潔政府 提倡保護國內實業 保障農工團體利益並扶助其發展 南京國民政府採取委員制 由蔣中正 胡漢民 張靜江 吳稚暉 鈕永建等十二人為政府委員 不設主席採常務委員制 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胡漢民主持國民政府 鈕永建為國民政府秘書長 蔣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吳稚暉為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 国民政府内初设 財政部 古應芬 錢新之代 外交部 伍朝樞 司法部 王寵惠 交通部 军事委员会 教育行政委员会 财政委员会 中央法制委员会 1927年10月 撤销教育行政委员会 改设大學院 院長蔡元培 1928年2月增设内政部 薛篤弼 农矿部 工商部和建设委员会 1928年4月设立中央研究院 1928年8月增设禁烟委员会 1928年9月增设侨务委员会 1928年11月增设最高法院 政府轄區包括滬 蘇 浙 閩 兩廣與皖之一部等 開始寧漢分裂 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 與南京政府合流 5 2007 8月 武漢的中國國民黨與國民政府執行分共清黨 蔣中正在汪兆銘要求下辭去總司令之後 才宣布合作 同月 南京成立特別委員會 並改組國民政府 6 1412月 國民政府發佈討伐廣東令 6 141927年8月1日 中國共產黨及國民黨左派發動了南昌起义 8月4日 中共部隊敗退 放棄南昌 南下廣東 途中到達汀州時 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決定沿用國民政府的名義對外 並以譚平山為國民政府委員長 陳友仁 顧順章 王荷波 蘇兆征等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 9月24日 中共部隊到達汕頭後 決定正式成立國民政府 並決定由譚平山出任國民政府主席 25日張太雷到達汕頭 提出反對此前的決定 並即於第二天召開南方局會議 決定暫不發表國民政府名單 此事擱置 隨後形勢惡化而終不成事 1928年2月3日至2月7日 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召開 會議通過 改組國民政府 等議案 規定國民政府接受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導 監督 掌理全國政務 政府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選舉 政府部門設有內政 外交 財政 交通 司法 農礦 工商等部以及軍事委員會 最高法院 監察院 大學院等 會議推舉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 蔣中正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8年6月 国民革命軍進入北京 國民政府在6月15日發表全國統一的宣言 1928年9月 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在南京召開 宣稱全國進入訓政時期 由國民政府執行訓政職責 並決定以五院制組成國民政府 10月 國民政府公布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 規定國民政府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 政府由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五院組織成立 6 17國民政府設主席一人 委員十至十二人 國民政府主席兼任陸海空軍總司令 同時 蔣中正獲任命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 至此 國民政府的政權組織形式漸趨完備 五院制的国民政府直辖参军处 参谋本部 训练总监部 军事参议院等军事机构和国立中央研究院 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 国民政府文官处 掌理国民政府一切法令 文告之宣达 政务文件之承转 签拟 印信 关防 勋章 奖章之铸发及关于国民政府委员会议暨其他机要事项 等行政机构 以后又陆续增设了主计处 稽勋委员会 政务官惩戒委员会 国史馆筹备委员会 西京筹备委员会等机构 原属行政院的建设委员会 全国经济委员会后来划归国民政府直辖 1928年6月 革命軍進入北京 國民政府在6月15日發表全國統一的宣言 12月29日 中國東北奉系將領張學良 因父親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謀害的國仇家恨 遂通電南京 公告東北易幟 放棄北洋政府五色旗 改立青天白日紅旗 名義上接受國民政府領導 北伐成功 中國正式統一 蔣中正領導北伐成功後 國民政府正式成為國際承認的中國政府 1930年10月 剛贏得中原大战的蔣中正來到南昌指揮剿匪 即對共產黨之圍剿 事宜 在原江西省立圖書館設置 南昌行营 是江南五省剿匪总部 設置期間也成為國民政府的軍政中心 被时人称为 第二首都 蒋中正在对中共军队连续发动军事围剿和实行文化改革的同时 1934年在南昌發起了新生活運動 該行營至1935年2月移駐武漢後結束 1931年11月7日 東北九一八事變後不久 於苏联国庆日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 和中华民国國民政府对抗 1931年12月15日 林森接替蔣中正出任國民政府主席 但蔣仍掌握實權 不久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成為國民革命軍最高統帥 1932年1月28日晚 日軍出動海軍陸戰隊 進攻長江上海 企圖佔據上海直逼南京 迫使國民政府召開緊急會議改組政府 1月29日 國民政府遷都洛陽 6 24 直到12月1日才又遷回南京 1933年11月20日 十九路軍在福州爆發閩變 建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1月13日被國軍中央軍瓦解 1937年9月6日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后一个政府机关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 在延安被中华民国政府改编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成為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 重慶 1937年11月21日 1946年5月5日 编辑 抗战期间重庆国民政府人员午餐 两江影视城内仿建的重庆国民政府大楼 1937年七七事變後 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隨著日軍步步逼近南京 國府亦將重要人力設施向西南遷移 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策略 使西南成為大後方 該年11月17日 國民政府遷至武漢 11月21日正式遷至重慶辦公 12月1日 國民政府在重慶開始辦公 1939年9月6日 國民政府明令定重慶為陪都 11 201940年 原屬國民黨的前行政院院長汪精衛受日軍扶植 於南京又另組一 南京國民政府 亦稱 汪精衛政權 詳見下方 並在上海發表 和平建國宣言 然而美國 法國等國均拒絕承認該政權 直到汪精衛逝世後 代主席陳公博於1945年日本投降後宣布解散 1943年8月 林森在重慶因車禍逝世 同年9月 蔣中正被推選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大元帥 並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行政院院長 南京政府 1946年5月5日 1948年5月20日 编辑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source track 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1940年代蒋中正视察沈阳 1945年 中國抗日戰爭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46年5月5日 國府還都南京 6 48 還都令 发布 宣布将 凯旋南京 1946年 制宪国民大会召开 12月25日通過 中華民國憲法 1947年元旦公佈 12月25日生效 正式行憲 中國國民黨一黨训政时期结束 中華民國正式迈入宪政时期 1947年3月 蔣介石實行擴大政府基礎之決策 指定中國國民黨代表與中國青年黨 民主社會黨交換改組國民政府之意見 並商定新政府施政方針 6 503月1日 國民政府宣佈增加立法委員名額50人 監察委員名額25人 國民參政員名額44人 12 2473月31日 國民政府正式公佈行政院組織法 立法院組織法 司法院組織法 考試院組織法 監察院組織法 為改組政府確定了法律依據 12 2474月 国民政府作为看守政府 依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 容纳其他曾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的党派进入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改组 設國務會議 由中國國民黨 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人士及社會賢達 分任國民政府委員 蔣介石仍被推選任國民政府主席 而以孫科任國民政府副主席 一黨訓政自此結束 6 514月17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 國民政府組織法 推選蔣為國民政府主席 13 83354月23日 國民政府委員會晨10時在南京開會宣告成立 主席蔣介石及委員張群 孫科等23人舉行第一次國務會議 決議通過行政院政務委員及各部 會首長人選 13 8339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舉行的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選出的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12月 國民政府宣布明年3月29日 召開國民大會 6 521948年1月 國民政府明令 定北平為陪都 6 532月 國務會議通過增強地方武力方案 健全各地民眾自衛組織 6 53國民政府為尊重法治及維護國家基礎 決定設立特種刑事法庭 以處理危害國家之罪行 並簡化其審訊程序 經立法院通過審判條例 頒布施行 6 533月29日 第一屆國民大會正式召開 是為 行憲國民大會 4月20日 由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投票進行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分別選舉蔣中正和李宗仁為總統和副總統 李宗仁經四輪投票 於4月29日選出 改組更名 成立中華民國政府 编辑 分別當選正副總統的蔣中正與李宗仁於5月20日於南京總統府宣誓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與中華民國副總統 國民政府主席一職被中華民國總統取代 國民政府的機關主體則轉型成為總統 副總統的幕僚機關 總統府 以總統和五院為主體的中央政府體制正式取代國民政府 改組成立為中華民國政府 國民政府遂成為爾後之通稱 政府军 编辑 在二戰時的國軍 主条目 國民革命軍 参见 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和黃埔軍校舊址 國民革命軍 在1928年前簡稱為革命軍 在1928 1947年之間簡稱為國軍 指中國國民黨自1925年到1947年之軍隊組織 以黨領軍 是中國國民黨在1925年師法當時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後創設的一支主力重要軍隊 也是中華民國在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 在中日戰爭期間 中國共產黨軍隊在名義上是國民革命軍一部份 指揮權分離 獨立運作 戰爭結束後 中國共產黨軍隊脫離國民革命軍 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7年 中華民國憲法 頒布後 正式結束國民政府 國民革命軍改名為中華民國國軍 並下令實行軍隊國家化 1930年 國民政府發行的關金券經濟 编辑主条目 黃金十年 中華民國 新生活运动和中國通貨膨脹 1938年 1950年 中國國民黨在1928年基本完成統一中國後 儘管有國共內戰 剿共 和日本侵略 中国大部分地區仍然進入一個相對繁榮 和平及穩定的時期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导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发 組織架構 编辑國民政府主體國民政府委員會 主席 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 兼訓政時期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委員 常務委員 1925年 1928年設置 從委員中選出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1925年 1928年 與1932年 1946年設置 委員長 軍事統帥 實際的最高領導人 下設機關行政院 1928年成立 各部會 立法院 1928年成立 司法院 1928年成立 各級法院 考試院 1930年成立 考選委員會 銓敘部 監察院 1931年成立 審計部其他使用 國民政府 稱號的政府 编辑 1931年在广州成立的国民政府部分委员 左起 伍朝枢 汪精卫 李文范 孙科 陈友仁 邹鲁 國民政府執政期間 中國國民黨黨員之間曾多次因理念的不同 而在當權派之外另外成立政府組織 北平國民政府 1930年9月9日 1930年11月4日 编辑 1930年4月1日 阎锡山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 冯玉祥 李宗仁就任副总司令 1930年5月爆發閻錫山 馮玉祥 李宗仁等聯合反對蔣中正主政之南京政府的中原大戰 8月7日 汪兆銘在北平召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 閻 馮 桂及汪系 改组派 西山会议派出席 議決在北平成立 國民政府 9月1日 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第五次会议選閻 馮 李 汪等七人為委員 閻錫山為主席 並於民国十九年9月9日上午9時9分成立 9月18日張學良通电支持蔣中正 挥师入关 並於9月23日和平進駐北平 北平 國民政府 遷往太原 並在10月27日公布了 中華民國約法草案 即 太原约法 11月4日閻 馮通电下野而解散 廣州國民政府 1931年5月28日 1932年1月1日 编辑 1931年 蔣中正在南京湯山軟禁胡漢民 同時在南京召開國民會議 通過 中華民國約法草案 引起國民黨內其他實力派的不滿 黨內胡派 汪派 桂系 孫科等在廣州召開 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 彷照孫文護法戰爭時的做法 在廣州另立政府 廣州 國民政府 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 以汪兆銘為領袖 不設主席 同年爆發九一八事變後 國民黨內謀求合作 最終粵 寧兩派息爭 蔣中正辭去主席和行政院長職務 並於12月28日在南京再召開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 由林森為主席 孫科為行政院長 1932年1月1日 廣州 中央黨部 和 國民政府 宣佈撤銷 設中央執行委員會西南執行部 西南政務委員會 西南軍事委員會 汪精卫政权 1940年3月30日 1945年8月16日 编辑 主条目 汪精卫政权 1940年至1945年間 在與日本合作下 汪兆銘在南京成立另一個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當時 已經遷都重慶 戰時首都 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即重慶政府 不承認汪精衛的 國民政府 及 行政院院長 之職 所以常稱之為汪偽政府 或南京 偽國民政府 日本則稱之爲南京國民政府 後世學者多以 汪精衛政權 稱之 國民政府主席 编辑主条目 國民政府主席 任次 肖像姓名 執政黨 就職日期 卸任日期 備註廣州 武汉國民政府主席1 汪精卫 1883 1944 中國國民黨 1925年7月1日 1926年5月11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於1925年7月1日成立國民政府 以汪精卫為主席 1926年因中山舰事件牽連 汪精衛於3月23日請假 5月11日即離粤出國養病 南京 重慶 南京國民政府主席不設主席 中國國民黨 1927年4月18日 1928年2月7日 1927年4月18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不設主席採常務委員制 1 谭延闿 1880 1930 1928年2月7日 1928年10月10日 中國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於南京召開 決議設置主席職務 並選舉譚延闓為國民政府主席 2 蔣中正 1887 1975 1928年10月10日 1931年12月15日 辭職後由林森代理 代理 林森 1868 1943 1931年12月15日 1932年1月1日3 1932年1月1日 1943年8月1日 1937年11月21日遷都重慶後至1945年 此期間又稱為重慶國民政府 代理 蔣中正 1887 1975 1943年6月1日 1943年10月10日 1943年5月29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決議 在林森養病期間 國民政府主席一職自6月1日開始由行政院院長依法代理 8月1日 中央臨時常會推選蔣中正代理國民政府主席 4 1943年10月10日 1948年5月20日 1948年 中華民國行憲 國民政府廢止 注释 编辑 鮑羅廷擁汪兆銘 排胡漢民 8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维基文库 2022 08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9 21 中文 訓政結束程序法 2015 08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6 林天人 中國通史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600 2013 01 17 ISBN 978 957 11 3035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01 張豈之 陳振江 江沛 晚淸民國史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 309 2013 01 17 ISBN 978 957 11 2898 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3 21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辭海編輯委員會 编 辭海 1989年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9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6 12 6 13 6 14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 06 01 7 0 7 1 劉壽林 萬仁元 王玉文 孔慶泰 编 民國職官年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郭廷以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胡春惠等 簡明中國現代史 香港 大華出版 1982 中央通告第十七號 對國民黨中央擴大會議的政策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第2冊 魏天龍 憶抗戰初遷渝的國府與林主席 香港 春秋 雜誌第646期 1984年6月1日 12 0 12 1 汪朝光 王奇生 金以林著 天下得失 蔣介石的人生 香港中和出版 2012年9月 13 0 13 1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年7月 来源 编辑 维基文库中的相關文獻 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參見 编辑 中华民国主题 政治主题 历史主题 北洋政府 护法军政府 汪精卫政权 中華民國政府 國民黨政府 南京十年 南京民国建筑 党国 训政 行宪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國民政府 amp oldid 7517663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