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國史館

國史館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為總統府直屬機構,以修纂國家歷史、史料整理、史料文物採集,以及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之總統副總統文物管理為主要任務。

國史館
Academia Historica(拉丁文)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基本信息
所屬部門總統府
員額149人
年度預算額新臺幣2.03億元(104年度)
授權法源國史館組織條例
主要官員
館長陳儀深
副館長許瑞浩
主任秘書黎中光
任命者總統
組織編制
內部單位4處、3室
附屬機關臺灣文獻館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1914年
聯絡信息

國史館總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設置總統副總統文物館
地址10048 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館本部;臺北館區)25°02′23.95″N 121°30′38.85″E / 25.0399861°N 121.5107917°E / 25.0399861; 121.5107917坐标25°02′23.95″N 121°30′38.85″E / 25.0399861°N 121.5107917°E / 25.0399861; 121.5107917
23152 新北市新店區北宜路二段406號(新店館區)
網站www.drnh.gov.tw

國史館於1947年在南京成立,1957年在臺灣復館。由於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部分中華民國政府史料及檔案保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沿革

大陸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成立。1912年3月17日,胡汉民黄兴等97人联名具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设國史院,编纂《中华民国建国史》;孙中山对此表示赞同,并且指出“民国开创,为神州空前之伟业;不有信史,何以照耀宇内、昭示方来”。

北洋政府時期

半个月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大总统为袁世凯。1912年12月11日,袁世凯任命王闿运为國史馆馆长,并且在12月29日公布了原南京临时政府拟订的《国史馆官制》。但是延至1914年5月25日,国史馆才正式宣告成立。1915年1月9日,袁世凯又任命杨度为国史馆副馆长。1915年11月,在袁世凯称帝前后,王闿运、杨度辞职赴外地,国史馆馆事中断。1917年4月,段祺瑞政府以经费拮据为由,将国史馆停办,1917年6月并入北京大学,在文科中国史学门内附设国史编纂处,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国史编纂处主任。1919年6月,大总统徐世昌以“国史有关制作仅由学校附设机关,不足以昭郑重”为由,于1919年8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国史编纂处简章》,使国史编纂处改为直隶国务院,“掌编纂国史并征集保存关于国史之一切材料”,以国务院参事涂凤书兼任国史编纂处处长,以王树枬任总编纂。1927年9月21日,张作霖组织的安国军政府颁布《国史馆制》,恢复国史馆。1928年,随着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倒台,安国军政府覆灭,国史馆也随之停擺。[1]

國民政府時期

1931年8月,國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呈准行政院设立国史馆筹备處,并公布了《国史编纂处组织规程》,规定该处受内政部、教育部指挥监督,负责筹备国史馆。1934年1月,邵元冲居正等人在中國國民黨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从速重设”国史机关的提案。4月28日,行政院制定《整理国史及档案办法》。6月1日,行政院、中央研究院、教育部、内政部共同草拟了《国立档案总库筹备处组织章程草案》。11月2日,设立「行政院档案整理处」,由行政效率研究会筹备处主任兼任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处长,统一各院、部、会整理档案办法,为筹设国立档案库与国史馆奠定基础。1935年3月,行政院档案整理处成立,但是不足半年便因行政院经费困难而遭裁撤。[1]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會中张继吴敬恒邹鲁等13人又提出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的提案。1940年2月1日,国史馆筹备委员会重庆李子坝成立,张继、邹鲁、叶楚伧邓家彦胡毅生王伯群杨庶堪7人任委员,张继任主任委员。筹委会下设:总干事、副总干事及一、二两组。第一组负责设计国史体例和史料整理方法、起草有关法规并采访事宜;第二组负责文书、会计、庶务等事项。1946年9月,国史馆筹备委员会自重庆迁至南京,张继等人提议将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改为国史馆,经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并经立法院审议,完成了相关的立法手续。1946年12月23日,国民政府公布《国史馆组织条例》[1]

1947年1月20日,國史館南京正式開館,張繼與但燾任正、副館長;國防部史料局亦告成立,吳石任局長[2]:8270,國史館直属国民政府,馆内设有三处二室:史料处(内分档案科、图书科)、征校处(内分时政科、实录科、征集科、校对科)、总务处、会计室、人事室。此外还设有两个非常设机构:史料审查委员会、国史体例商榷委员会。另外还设有纂修、协修、助修各若干人,负责中华民国史编纂事宜[1]。1948年5月,改隶总统府

当时,国史馆和國防部史料局都是参与中华民国史编纂工作的重要机构。1946年6月,國防部成立,同时成立國防部史料局(局長吳石)。1947年4月,國防部史料局更名為國防部史政局,吳石仍任局長[3]。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配合戰鬥內閣縮編人員,國防部史政局縮編為國防部史政處。1957年7月,國防部史政處再度擴編為國防部史政局。1973年5月1日,國防部史政局與國防部編譯局合併為國防部史政編譯局[4]。後來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縮編,改爲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国史馆将馆藏重要档案360箱、重要图书86箱、国史馆所编史稿20箱运往上海

中共政權佔領後

1949年除夕前夜,国史馆副馆长但焘等十余人离馆赴上海。携已运到上海的464箱档案资料迁往广州,后迁桂林、重庆等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四川前夕,国史馆未及撤出,馆务乃告停顿。[1]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原国史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接管,后来移交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代管。1950年底,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南京设立史料整理处。

1951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可风等人会同南京市文教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在南京市淮海路31号(原国史馆办公地址)完成了接收原国史馆的交接手续;共接收原国史馆员工37人,档案290,881宗、8,457捆、177箱、14橱,图书杂志6,547册、348捆,房屋155间。

1951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在淮海路31号正式成立。[1]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前身。[5]

臺灣時期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臺灣時,因久無館長主持館務,國史館檔案人員大多未能隨政府遷來臺灣,國史館業務暫由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代行。1957年,國史館在臺灣復館,初設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

1973年3月5日,行政院秘書處《臺(六十二)檔字第一八八一號函》通報行政院各機關,「各機關大陸運臺舊檔案及在臺已失時效案卷、文牘,移送國史館珍藏」。

2002年1月1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改隸國史館,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年11月10日,交通部搬離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改由國史館使用。2007年11月,國史館加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甲種會員[6]

2010年4月29日,國史館本部遷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2010年10月10日,國史館於本部成立「總統副總統文物館」。12月,因為舉辦「民國百人誌」網路票選活動,在投票選項列入中國共產黨政治人物包含毛澤東鄧小平,而引發政治爭議,國史館館長林滿紅因此請辭。[7][8][9]

2016年8月1日,《國史館館藏檔案史料開放應用要點》施行,國史館檔案典藏由完全開放更改為僅對具備中華民國國籍僑民及部分外國人開放,並採審查預約制,引發學界連署反對[10]

組織架構

  • 館長
    • 副館長
      • 主任秘書

內部單位

  • 修纂處
  • 審編處
  • 采集處
  • 秘書處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附屬機關

歷任館長

北洋政府時期
姓名 就職時間 備註
王闓運 1912年12月11日 未就職
蔡元培 1917年4月 國史編纂處處長
涂鳳書 1919年9月 國史編纂處處長
柯劭忞 1927年9月21日
國民政府時期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張繼 1946年12月18日 1947年12月15日
行憲後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戴傳賢 1948年6月5日 1949年2月12日 因病未就職,後身故。
居正 1949年4月12日 1951年11月23日
在臺復館後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羅家倫 1957年6月29日 1969年2月26日
黃季陸 1968年8月26日 1984年6月6日
朱匯森 1984年6月6日 1990年9月19日
瞿韶華 1990年9月19日 1995年3月16日
潘振球 1995年3月16日 2000年4月1日
張炎憲 2000年5月20日 2008年5月19日
林滿紅 2008年5月20日 2010年12月15日 回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離任後由劉寶貴代理
呂芳上 2011年1月20日 2016年5月19日
吳密察 2016年5月20日 2019年2月13日 轉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離任後由何智霖代理
陳儀深 2019年7月10日 現任

相關議題

組織改造

由於現今已較少國家是由官方主導寫史,國史館的定位受到不少質疑。隨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的成立,有觀點建議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來源請求]2017年12月15日,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段宜康表示,國史館是中華民國最荒唐機關,「什麼時代了,竟還有官方修史」,他將於立法院提案修法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自由民主時代的確不宜再官方修史,先進國家都有層級夠高的檔案館,檔案管理局與國史館合一是可考慮方向[11]

2018年3月14日,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林昶佐於立法院提案修改《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12]

2021年2月24日,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表示,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下的國史館都有政黨立場,這是讓大家無法信任的原因[13]

臉書內容惹議

2022年8月7日,國史館在社群媒體發表[14]許慶雄日前的演講內容指出,聯合國與國際社會都認定「中華民國」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繼承,引發爭議,對此現任國史館長陳儀深深夜聲明表示,許慶雄演講內容不代表國史館主張[15]

著名館藏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第二节 档案馆,载 江苏省志·档案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2016-12-12]. (原始内容于2016-12-20). 
  2.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3. ^ 吳石,傳記文學,於2016-12-12查閲. [2016-12-12]. (原始内容于2011-09-25). 
  4. ^ 李庭瑜,從史料局到史政局: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1946-1973),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3年. [2016-12-12]. (原始内容于2017-12-28). 
  5. ^ 莫茵,〈本馆近期档案史料书籍介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1992年02期
  6. ^ .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011 [2016-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7. ^ 選「建國百人」鄧小平奪冠 國史館挨轟. TVBS新聞. 2010-12-08 [2017-09-16]. (原始内容于2022-01-23). 
  8. ^ 「民國百人」票選出大包 網友:毛澤東有中華民國國籍?. NOWnews今日新聞. 2010-12-10 [2017-09-16]. (原始内容于2017-09-17). 
  9. ^ 民國百人票選惹議 林滿紅請辭獲准. 公視新聞. 2010-12-16 [2017-09-16]. (原始内容于2017-09-17). 
  10. ^ 國史館新限制 400人連署反對.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2016-08-04 [2017-05-25]. (原始内容于2017-10-21). 
  11. ^ 葉素萍. 國史館:不宜官修史 可考慮與檔案局合併. 中央通訊社. 2017-12-14 [2020-12-27]. (原始内容于2021-01-04) (中文(臺灣)). 
  12. ^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第1215號 委員提案第21686號 (PDF). 立法院. 2018-03-14 [2020-12-27]. (原始内容 (PDF)于2020-10-22) (中文(臺灣)). 本院委員林昶佐等16人,有鑑於國外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多為隸屬於文化部,我國之檔案管理局卻隸屬於國家發展委員會,不僅異於先進國家經驗,組織管理上亦扞格不通。又國史館所代表的官方修史為傳統正統論,與現代的歷史教育、歷史研究相違背。且國史館現有之檔案或文物管理業務,亦與檔案管理局重疊。應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爰擬具「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修正草案」。是否有當?敬請公決。 
  13. ^ 曾薏蘋. 施正鋒質疑獨派 到底要什麼. 中國時報. 2021-02-25 [2021-03-12]. (原始内容于2021-06-07). 
  14. ^ 國史館臉書PO文「中華民國已由北京繼承」引眾怒 陳儀深急發聲明:非館方主張. 《菱傳媒》RWnews.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内容于2022-08-08). 
  15. ^ 丘采薇. 國史館貼文指中華民國已由北京政府繼承 館長陳儀深急滅火. 聯合新聞網. 2022-08-08 [2022-08-08]. (原始内容于2022-08-19). 

註釋

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國史館組織條例
  2. 分类:國史館
  • (繁體中文)國史館* 國史館的Facebook專頁
  • (繁體中文)
  • (繁體中文)
  • (繁體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繁體中文)(英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史館, 此条目的主題是中华民国的国史馆, 关于清朝的国史馆, 請見, 国史馆, 清朝,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 為總統府直屬機構, 以修纂國家歷史, 史料整理, 史料文物採集, 以及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之總統, 副總統文物管理為主要任務, academia, historica, 拉丁文,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基本信息所屬部門總統府員額149人年度預算額新臺幣2, 03億元. 此条目的主題是中华民国的国史馆 关于清朝的国史馆 請見 国史馆 清朝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条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见討論頁 國史館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最高史政機關 為總統府直屬機構 以修纂國家歷史 史料整理 史料文物採集 以及行憲以來歷任已卸職之總統 副總統文物管理為主要任務 國史館 Academia Historica 拉丁文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基本信息所屬部門總統府員額149人年度預算額新臺幣2 03億元 104年度 授權法源國史館組織條例主要官員館長陳儀深副館長許瑞浩主任秘書黎中光任命者總統組織編制內部單位4處 3室附屬機關臺灣文獻館成立沿革成立日期1914年聯絡信息國史館總館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 設置總統副總統文物館地址10048 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一段2號 館本部 臺北館區 25 02 23 95 N 121 30 38 85 E 25 0399861 N 121 5107917 E 25 0399861 121 5107917 坐标 25 02 23 95 N 121 30 38 85 E 25 0399861 N 121 5107917 E 25 0399861 121 5107917 23152 新北市新店區北宜路二段406號 新店館區 網站www wbr drnh wbr gov wbr tw國史館於1947年在南京成立 1957年在臺灣復館 由於1949年中國大陸易幟 部分中華民國政府史料及檔案保留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目录 1 沿革 1 1 大陸時期 1 2 臺灣時期 2 組織架構 2 1 內部單位 2 2 附屬機關 3 歷任館長 4 相關議題 4 1 臉書內容惹議 5 著名館藏 6 參見 7 參考文獻 8 註釋 9 外部連結沿革 编辑大陸時期 编辑 民國元年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1912年3月17日 胡汉民 黄兴等97人联名具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请设國史院 编纂 中华民国建国史 孙中山对此表示赞同 并且指出 民国开创 为神州空前之伟业 不有信史 何以照耀宇内 昭示方来 北洋政府時期半个月后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临时大总统为袁世凯 1912年12月11日 袁世凯任命王闿运为國史馆馆长 并且在12月29日公布了原南京临时政府拟订的 国史馆官制 但是延至1914年5月25日 国史馆才正式宣告成立 1915年1月9日 袁世凯又任命杨度为国史馆副馆长 1915年11月 在袁世凯称帝前后 王闿运 杨度辞职赴外地 国史馆馆事中断 1917年4月 段祺瑞政府以经费拮据为由 将国史馆停办 1917年6月并入北京大学 在文科中国史学门内附设国史编纂处 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国史编纂处主任 1919年6月 大总统徐世昌以 国史有关制作仅由学校附设机关 不足以昭郑重 为由 于1919年8月30日由国务院公布 国史编纂处简章 使国史编纂处改为直隶国务院 掌编纂国史并征集保存关于国史之一切材料 以国务院参事涂凤书兼任国史编纂处处长 以王树枬任总编纂 1927年9月21日 张作霖组织的安国军政府颁布 国史馆制 恢复国史馆 1928年 随着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倒台 安国军政府覆灭 国史馆也随之停擺 1 國民政府時期1931年8月 國民政府内政部 教育部呈准行政院设立国史馆筹备處 并公布了 国史编纂处组织规程 规定该处受内政部 教育部指挥监督 负责筹备国史馆 1934年1月 邵元冲 居正等人在中國國民黨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 从速重设 国史机关的提案 4月28日 行政院制定 整理国史及档案办法 6月1日 行政院 中央研究院 教育部 内政部共同草拟了 国立档案总库筹备处组织章程草案 11月2日 设立 行政院档案整理处 由行政效率研究会筹备处主任兼任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处长 统一各院 部 会整理档案办法 为筹设国立档案库与国史馆奠定基础 1935年3月 行政院档案整理处成立 但是不足半年便因行政院经费困难而遭裁撤 1 1939年1月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會中张继 吴敬恒 邹鲁等13人又提出建立档案总库 筹设国史馆的提案 1940年2月1日 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在重庆李子坝成立 张继 邹鲁 叶楚伧 邓家彦 胡毅生 王伯群 杨庶堪7人任委员 张继任主任委员 筹委会下设 总干事 副总干事及一 二两组 第一组负责设计国史体例和史料整理方法 起草有关法规并采访事宜 第二组负责文书 会计 庶务等事项 1946年9月 国史馆筹备委员会自重庆迁至南京 张继等人提议将国史馆筹备委员会改为国史馆 经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通过 并经立法院审议 完成了相关的立法手续 1946年12月23日 国民政府公布 国史馆组织条例 1 1947年1月20日 國史館在南京正式開館 張繼與但燾任正 副館長 國防部史料局亦告成立 吳石任局長 2 8270 國史館直属国民政府 馆内设有三处二室 史料处 内分档案科 图书科 征校处 内分时政科 实录科 征集科 校对科 总务处 会计室 人事室 此外还设有两个非常设机构 史料审查委员会 国史体例商榷委员会 另外还设有纂修 协修 助修各若干人 负责中华民国史编纂事宜 1 1948年5月 改隶总统府 当时 国史馆和國防部史料局都是参与中华民国史编纂工作的重要机构 1946年6月 國防部成立 同时成立國防部史料局 局長吳石 1947年4月 國防部史料局更名為國防部史政局 吳石仍任局長 3 1949年 因第二次國共內戰配合戰鬥內閣縮編人員 國防部史政局縮編為國防部史政處 1957年7月 國防部史政處再度擴編為國防部史政局 1973年5月1日 國防部史政局與國防部編譯局合併為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4 後來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縮編 改爲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 国史馆将馆藏重要档案360箱 重要图书86箱 国史馆所编史稿20箱运往上海 中共政權佔領後1949年除夕前夜 国史馆副馆长但焘等十余人离馆赴上海 携已运到上海的464箱档案资料迁往广州 后迁桂林 重庆等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四川前夕 国史馆未及撤出 馆务乃告停顿 1 1949年4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原国史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接管 后来移交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代管 1950年底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南京设立史料整理处 1951年1月23日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可风等人会同南京市文教局 中国科学院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 在南京市淮海路31号 原国史馆办公地址 完成了接收原国史馆的交接手续 共接收原国史馆员工37人 档案290 881宗 8 457捆 177箱 14橱 图书杂志6 547册 348捆 房屋155间 1951年2月1日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在淮海路31号正式成立 1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前身 5 臺灣時期 编辑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灣時 因久無館長主持館務 國史館檔案人員大多未能隨政府遷來臺灣 國史館業務暫由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代行 1957年 國史館在臺灣復館 初設於臺北縣新店鎮 今新北市新店區 1973年3月5日 行政院秘書處 臺 六十二 檔字第一八八一號函 通報行政院各機關 各機關大陸運臺舊檔案及在臺已失時效案卷 文牘 移送國史館珍藏 2002年1月1日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改隸國史館 更名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6年11月10日 交通部搬離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 改由國史館使用 2007年11月 國史館加入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甲種會員 6 2010年4月29日 國史館本部遷入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舊址 2010年10月10日 國史館於本部成立 總統副總統文物館 12月 因為舉辦 民國百人誌 網路票選活動 在投票選項列入中國共產黨政治人物包含毛澤東與鄧小平 而引發政治爭議 國史館館長林滿紅因此請辭 7 8 9 2016年8月1日 國史館館藏檔案史料開放應用要點 施行 國史館檔案典藏由完全開放更改為僅對具備中華民國國籍僑民及部分外國人開放 並採審查預約制 引發學界連署反對 10 組織架構 编辑館長 副館長 主任秘書內部單位 编辑 修纂處 審編處 采集處 秘書處 人事室 主計室 政風室附屬機關 编辑 臺灣文獻館歷任館長 编辑北洋政府時期姓名 就職時間 備註王闓運 1912年12月11日 未就職蔡元培 1917年4月 國史編纂處處長涂鳳書 1919年9月 國史編纂處處長柯劭忞 1927年9月21日國民政府時期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張繼 1946年12月18日 1947年12月15日行憲後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戴傳賢 1948年6月5日 1949年2月12日 因病未就職 後身故 居正 1949年4月12日 1951年11月23日在臺復館後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羅家倫 1957年6月29日 1969年2月26日黃季陸 1968年8月26日 1984年6月6日朱匯森 1984年6月6日 1990年9月19日瞿韶華 1990年9月19日 1995年3月16日潘振球 1995年3月16日 2000年4月1日張炎憲 2000年5月20日 2008年5月19日林滿紅 2008年5月20日 2010年12月15日 回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離任後由劉寶貴代理呂芳上 2011年1月20日 2016年5月19日吳密察 2016年5月20日 2019年2月13日 轉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離任後由何智霖代理陳儀深 2019年7月10日 現任相關議題 编辑組織改造由於現今已較少國家是由官方主導寫史 國史館的定位受到不少質疑 隨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的成立 有觀點建議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 來源請求 2017年12月15日 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段宜康表示 國史館是中華民國最荒唐機關 什麼時代了 竟還有官方修史 他將於立法院提案修法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 國史館館長吳密察表示 自由民主時代的確不宜再官方修史 先進國家都有層級夠高的檔案館 檔案管理局與國史館合一是可考慮方向 11 2018年3月14日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林昶佐於立法院提案修改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 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 12 2021年2月24日 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表示 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下的國史館都有政黨立場 這是讓大家無法信任的原因 13 臉書內容惹議 编辑 2022年8月7日 國史館在社群媒體發表 14 許慶雄日前的演講內容指出 聯合國與國際社會都認定 中華民國 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 繼承 引發爭議 對此現任國史館長陳儀深深夜聲明表示 許慶雄演講內容不代表國史館主張 15 著名館藏 编辑中華民國憲法 1947年制定憲法本文時完成的第一本憲法紙本 參見 编辑國史館 清朝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文淵閣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第二节 档案馆 载 江苏省志 档案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6年 2016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12 20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吳石 傳記文學 於2016 12 12查閲 2016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9 25 李庭瑜 從史料局到史政局 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業 1946 1973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2013年 2016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28 莫茵 本馆近期档案史料书籍介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档案 1992年02期 本會簡介 歷年大事紀要 1990年 2011年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2011 2016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0 06 選 建國百人 鄧小平奪冠 國史館挨轟 TVBS新聞 2010 12 08 2017 09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23 民國百人 票選出大包 網友 毛澤東有中華民國國籍 NOWnews今日新聞 2010 12 10 2017 09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17 民國百人票選惹議 林滿紅請辭獲准 公視新聞 2010 12 16 2017 09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17 國史館新限制 400人連署反對 自由時報即時新聞 2016 08 04 2017 05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21 葉素萍 國史館 不宜官修史 可考慮與檔案局合併 中央通訊社 2017 12 14 2020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04 中文 臺灣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 院總第1215號 委員提案第21686號 PDF 立法院 2018 03 14 2020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0 10 22 中文 臺灣 本院委員林昶佐等16人 有鑑於國外檔案中央主管機關多為隸屬於文化部 我國之檔案管理局卻隸屬於國家發展委員會 不僅異於先進國家經驗 組織管理上亦扞格不通 又國史館所代表的官方修史為傳統正統論 與現代的歷史教育 歷史研究相違背 且國史館現有之檔案或文物管理業務 亦與檔案管理局重疊 應將國史館併入檔案管理局 爰擬具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組織法修正草案 是否有當 敬請公決 曾薏蘋 施正鋒質疑獨派 到底要什麼 中國時報 2021 02 25 2021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07 國史館臉書PO文 中華民國已由北京繼承 引眾怒 陳儀深急發聲明 非館方主張 菱傳媒 RWnews 2022 08 08 2022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8 丘采薇 國史館貼文指中華民國已由北京政府繼承 館長陳儀深急滅火 聯合新聞網 2022 08 08 2022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19 註釋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國史館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國史館組織條例 分类 國史館 繁體中文 國史館 國史館的Facebook專頁 繁體中文 國史館數位典藏計畫 繁體中文 國史館數位資料檢索首頁 繁體中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英文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國史館 amp oldid 7470815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