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三净肉

三淨肉佛教术语,指没有看见、没有听可信人说、也不怀疑是为自己而杀死的肉類。《律藏》規定,佛教出家眾不能為己主動索求「美食」(如,肉、魚以及乳、酪、石蜜等)[1],而在化緣所得的食物之中,若食物含有肉類,則必須是三淨肉才允許食用。另外也禁止一些古代印度社會普遍不食用的肉,如蛇(龍)肉、象肉、馬肉等。

目前,南傳上座部佛教仍按照《律藏》的傳統規定,允許僧侶食用三淨肉。漢傳佛教按照《大般涅槃經》、《梵網菩薩戒經》等,認為素食是其優良傳統,維持和推崇素食,即使是三淨肉,出家僧侶也不食用[2]藏傳佛教無素食習慣,但不反對素食,另舉出清辨《中觀心要》的註解作為若食三淨肉並無過失的例證[3]

楞嚴經》中出現了五淨肉之說,加上自然死亡和鳥獸殺死的殘餘。

律藏記載 编辑

佛教律藏對於飲食有種種規定,在其律制中又將食物的型態加以區分,一種稱為正食(Bhojanīya,意為主食,義淨稱噉食、《十誦律》作食),另一種為非正食(Khādanīya,意為副食品,義淨稱嚼食、《十誦律》作噉),穀物製成的乾糧等食品,還有,這些稱為正食[4][5]

若依照食物的精緻粗劣程度區分,一種稱為美食(或稱好食、美好食),另一種為麁食(又稱惡食、麁惡食),生酥熟酥醍醐乳製品胡麻油芥子油末杜迦英语Madhuca longifolia油、蓖麻油獸油食用油石蜜糖製品,魚和肉,含有這些稱為美食[6]

在《律藏》中,釋迦牟尼制定戒律,要求僧人不殺生,不為己主動索求「美食」[1],禁制十種可惡肉(或稱作十種不淨肉),但開許三淨肉,遮止三不淨肉。殺生十惡之首,在家居士應當持五戒,其中不殺生是首戒,世人都不應為供養僧人而殺生[7]。律制規定僧人不可食「可惡肉」(不淨肉),各律藏所說種類有異,但大抵包含人之肉,可作國王軍隊的象、馬之肉,旃陀羅才會食用的狗肉,似龍的蛇肉,以及萬獸之王的獅子之肉等[8][9][10]。這些古代印度社會普遍不食用的肉,食之為世所機嫌,故律藏禁止僧人食用。對於普遍食用之肉,則立下三淨肉之制,沒有見到為自己而殺,沒有從可信之人處聽聞為自己而殺,不懷疑其人會為自己殺的肉類,即是三淨肉,與此相違背的肉類即是三不淨肉。

三淨肉規定 编辑

如《四分律·藥揵度》規定:

又如《五分律·食法》有相同的規定:

戒律要求,屠殺者殺生時心懷的目標食肉者,只要含攝到某持出家戒之人,此人就不可明知其為己殺而仍食用此肉,比如祭祀時屠殺而得之肉,目標食用者為在場的所有人,在場的僧眾不可食。在《大毘婆沙論》的理論中,在殺生場所賣肉或食肉,屬於殺生惡業後起[11]

是否見聞到屠殺場面,不是觸犯戒律與否的要素,在赤銅鍱部善見律毘婆沙》中,在不見、不聞、不疑[12]之後,還有見得食、聞得食、疑得食等更細化的規定:

《四分律·藥揵度》[13]和《五分律·食法》[14]等都記載了制定此戒律的因緣。佛教的律藏稱:耆那教信眾師子將軍聽聞佛陀的到來,於是到市場買肉置辦美食供養佛教僧眾。耆那教沙門聽聞此事,就在街巷宣揚唱言,說師子將軍叛師無義,又為佛教僧眾殺生而供養。師子將軍對佛陀說絕無殺生之事,佛陀相信師子將軍的話,不疑有為己殺,允許僧眾食用師子將軍買來的肉,並建立三淨肉的律制。

上座部佛教的观点 编辑

根據馬哈希尊者,佛教設立三淨肉,是因為食用「非三淨肉」的肉類,缺乏悲心,並且可能為了供養僧人而導致進一步地殺害行為,但是可允許三淨肉。耆那教認為若食用「非三淨肉」的肉類,需承擔一半殺害的業果,這個觀點和佛教不合[15]

根據班迪達尊者,上座部佛教不認為「吃素能助禪修者更快或更容易見到法」,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佛陀所教的方式進食,思惟食物的不淨,不去執著任何的食物。不一定得吃素才能修行」[16]

南傳佛教僧團中,普遍不奉行素食,但有些僧人自願素食,如在緬甸第六次結集擔任大會主席的裊將尊者(Nyaungyan Sayādaw)[17],和漢傳大乘不同的是,這並非僧團戒律,也非強制要求。

大乘佛教的观点 编辑

大乘佛教中的如來藏學派,其經典,如《楞伽經[18] 和《大般涅槃經[19] 等,都主張佛陀釋迦牟尼後期已經制斷肉,完全素食。《文殊師利問經》則稱「以眾生無慈悲力,懷殺害意」,所以在《大雲經》、《指鬘經》、《楞伽經》等制斷食肉。若能不懷害心、大慈悲心,則食肉無罪過。

漢傳佛教受《楞伽經》、《涅槃經》、《梵網菩薩戒經》等影響,認為三淨肉是最終過渡到素食的權宜之法[20][2],出家僧侶通常完全素食,不食三淨肉。梁武帝漢傳佛教僧人通行素食的轉變中起了重要作用,現代漢傳佛教僧人都是素食的。佛教的五戒要求不殺生,但對於飲食,除了遠離飲酒之外,沒有特別規定;若受梵網經菩薩戒,則有禁食肉類和五辛的規定。

通常認為藏傳佛教在蒙藏地區因地理環境關係,高原地不長莊稼,缺乏食物,且高原气候寒冷,人需要更多热量及高营养价值食品以维持生命,所以不推行素食。另外,根據達賴喇嘛的說法,在大乘經藏中有未禁止三淨肉者,也有像《楞伽經》那樣完全禁止者,另舉出清辨《中觀心要》的註解作為若食三淨肉並無過失的例證[3]

一些著名藏傳僧人鼓勵素食。達賴喇嘛於2005年宣布自己已開始素食,並鼓勵西藏青年開展素食的風氣。

註釋與引用 编辑

  1. ^ 1.0 1.1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佛在王舍城。爾時有諸白衣來詣僧坊,問諸比丘:「僧有幾人?」諸比丘言:「僧有若干人。」諸白衣言:「我等明日盡請眾僧,顧臨薄食。」六群比丘語言:「汝若與我乳、酪、酥、油、魚、肉者,當受汝請。」諸人答言:「當須假貸、市買辦之。」語已,各還其家,或假貸不果,或市買不得,明日食具已辦,唱言時到。眾僧著衣持鉢,往詣其家就坐而坐,行水下食。六群比丘言:「何以無有乳、酪、酥、油、魚、肉?」答言:「假貸不果,市買不得。」六群比丘便倒鉢而去。諸白衣咸作是言:「此等不得美食,倒鉢而去!為是國王?為是大臣?夫出家者,為求解脫,乞食趣足;而今云何反著美味?無沙門行,破沙門法!」諸長老比丘聞,種種呵責,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問六群比丘:「汝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呵責已,告諸比丘:「今為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到白衣家求乳、酪、酥、油、魚、肉者,波逸提。」後諸比丘得諸美食,不敢噉;或噉已,出罪悔過。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若不索美食,自得而噉,犯波逸提者,無有是處。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到諸白衣家,求如是美食:乳、酪、酥、油、魚、肉。若得噉,波逸提。」有諸病比丘,醫教食美食,諸比丘言:「佛不聽我索,云何可得?」作是念:「佛聽我索此食者,病乃得差。」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今聽病比丘索美食。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諸家中有如是美食:乳、酪、酥、油、魚、肉。若比丘,無病為己索,得食者,波逸提。」若為病比丘索,若從親里家、若知識家索,皆不犯。」
  2. ^ 2.0 2.1 印順. 教制教典與教學 關於素食問題. 
  3. ^ 3.0 3.1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文集6 (PDF). 以菩薩經藏而言,有未禁止、但也有完全阻止的。如《楞伽經》完全禁止食肉,大乘佛教中泰半要食素的,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阿闍黎清辨在《中觀心要》中講過,若食三淨肉並無過失,清辨有講,來源可能是《中觀心要》的註解,《中觀心要》講到「彼時不住彼」時,有做過三淨肉的解釋。 
  4. ^ 四分律·九十單提法》:「食有二種,正食、非正食。……正食者,飯、麨、乾飯、魚及肉。……佉闍尼食者,從根食乃至細末磨食。(蒲闍尼)食者麨、飯、乾飯、魚及肉。奢耶尼食者,酥、油、生酥、蜜、石蜜。」
    《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云何佉陀尼(Khādanīya)?佛聽諸比丘噉九種佉陀尼:葉佉陀尼、花佉陀尼、果佉陀尼、胡麻佉陀尼、油佉陀尼、麵佉陀尼、糖佉陀尼、根佉陀尼、石蜜佉陀尼。……云何含消(或作奢耶尼食)?含消有五種,世尊聽諸比丘服,謂酥、油、蜜、糖、醍醐。……云何蒲闍尼(Bhojanīya)?有五種,世尊聽諸比丘噉烏陀那(翻梵語:譯曰烏陀那者飯,odana)、貴摩、沙曼陀、若魚、肉等,是名蒲闍尼。」
    《十誦律》:「噉(Khādanīya)法者,佛聽九種噉:根噉、莖噉、葉噉、磨噉、果噉、胡麻噉、石蜜噉、白蜜噉,噉時勿令大作聲,是名噉法。含消法者,佛聽四種含消:酥、油、蜜、石蜜。比丘含是四含消時,應作是念:「我以治病因緣故含,不為美味。」是名含消法。食(Bhojanīya)法者,佛聽食五種食:飯、麨、糒、魚、肉。比丘食是食,應生厭心,為存身命故,念莫墮數數食、別眾食。又作是念:「受殘食想。」是名食法。」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世尊以是因緣告阿難陀曰:「有五種珂但尼食(是嚼齧義也),若食不成足食。云何為五?謂一、根,二、莖,三、葉,四、花,五、果。食此五時不成足食。有五種蒲繕尼食(是含噉義也),食成足食。云何為五?一、飯,二、麥、豆飯,三、麨,四、肉,五、餅,噉此五時名為足食。」《南海寄歸內法傳》:「律云「半者蒲膳尼,半者珂但尼」。蒲膳尼以含噉為義,珂但尼即齧嚼受名。半者謂五也。半者蒲膳尼,應譯為五噉食,舊云五正者,准義翻也。一飯、二麥、豆飯、三麨、四肉、五餅。半者珂但尼,應譯為五嚼食,一根、二莖、三葉、四花、五果。其無緣者若食初五,後五必不合飡。若先食後五,前五噉便隨意。准知乳、酪等非二五所收,律文更無別號,明非正食所攝。若諸麵食竪匙不倒,皆是餅、飯所收。」
  5. ^ 聖嚴. 律制生活. 正食,亦名噉食,它的梵文原名叫作蒲膳尼或稱蒲闍尼(Bhojanīya)……此處所說正食,若以現代的名詞解釋便是主食……非正食,亦名嚼食,它的梵文叫作佉闍尼,又叫佉陀尼,又叫珂但尼(Khādanīya)……總之,非正食即是今人所稱的副食品,無非是包括了蔬菜瓜菓之類的東西,甚至可說,除了主食以外的所有食品,都可列入佉闍尼中去。 
  6. ^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所以名美食者,以價貴故、以難得故、以愈(癒)病故。」
    《善見律毘婆沙》:「惡食者,不得好食。」
    大毘婆沙論》:「如說:『我弟子中,大迦葉波,少欲喜足,具杜多行;薄矩羅,少病節儉,具淨戒行。』……問:何故尊者薄矩羅,簡去妙食,而食麁者?答:意樂力故,有情意樂不同,隨所意樂而食,不可責其所以。……有說:美食,必因害多生命,斷百千頭,在於地上,以多身分,血肉所成,愍彼有情,是故不食。……問:如所說,薄矩羅簡去妙者,為初即不受?為受已棄之?設爾何失?若初即不受,云何名受行次第乞食杜多行者?若受已棄之,云何不損壞施主施物?答:應言初即不受。問:若爾,云何名受行次第乞食杜多行者?答:彼尊者,得天眼願智,將乞食時,先觀何方何村邑、里巷,唯有麁食,知已便往,次第行乞。」
    巴利律藏》:「如是者,美味之食」者,「酥」者,牛酥或山羊酥或水牛酥等……「生酥」者,此等物之生酥也。……「油」者,胡麻油、芥子油、末杜迦英语Madhuca longifolia油、蓖麻油、獸油也。「蜜」者,蜂蜜也。「砂糖」者,由甘蔗製作。「魚」者,行於水中者也。「肉」者,謂其為淨肉之肉。「乳」者,牛乳,或山羊乳,或水牛乳等……「酪」者,此等之酪也。」
    《善見律毘婆沙》:「乞九種美食:一乳(巴 khīra,梵 kṣīra),二酪(巴/梵 dadhi),三生酥(巴 navanīta,梵 nāvanīta),四熟酥(巴 sappi,梵 sarpis),五油(巴 tela,梵 taila),六蜜(巴/梵 madhu),七石蜜(巴/梵 phāṇita),八肉(巴 maṃsa,梵 māṃsa),九魚(巴/梵 maccha),是名九種。」
    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如來稱讚魚、肉為美食耶?」「善男子!我亦不說魚、肉之屬為美食也,我說甘蔗、粳米、石蜜、一切穀麥及黑石蜜、乳、酪、蘇(酥)、油,以為美食。」」
  7. ^ 高僧法顯傳》:「中國寒暑調和,無霜雪,人民殷樂。……舉國人民,悉不殺生,不飲酒,不食,唯除旃荼羅。旃荼羅,名為惡人,與人別居,若入城市,則擊木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搪揬。國中不養,不賣生口,市無屠店及沽酒者,貨易則用貝齒,唯旃荼羅、漁、獵師賣肉耳。」
  8. ^ 四分律·藥揵度》:「爾時,世尊在波羅奈國,時世穀貴,乞食難得,時諸比丘乞食不得,往至象厩乞,時,彼有鬼神信敬沙門者,即令象死,於彼得象肉食之。世尊慈念,告諸比丘,此是王之兵眾,若王聞者,必不歡喜,自今已去,不應食象肉。……此是王之兵眾,若王聞者必不歡喜,自今已去,不應食馬肉。……此龍有大神力,有威德,……自今已去,不應食龍肉。……往旃陀羅家,於彼得狗肉食之,諸比丘乞食,諸狗憎逐吠之。……自今已去,不得食狗肉,若食,得突吉羅。……不得食人肉,若食,偷蘭遮,及餘可惡肉,不應食,若食,突吉羅。」《四分律·毘尼增一》:「有五種肉,不應食,肉、肉、肉、肉、毒蟲獸肉,是為五;復有五,師子肉、肉、肉、肉、肉。」
    五分律·食法》:「從今,食肉不問,犯突吉羅。若食人肉,偷羅遮。有諸比丘食象肉,波斯匿王象死,輒送諸鬼神,以沙門食象肉故,便殺諸象,比丘使淨人,取肉持還。諸居士見,譏呵言:『此沙門釋子,無肉不食,過於鵄烏,云何噉此不淨臭穢,來入我家,無沙門行,破沙門法。』……從今,食象肉,突吉羅;馬肉,亦如是。諸比丘,食師子肉、虎肉、豹肉、熊肉,諸獸聞氣,遂殺比丘。……從今,食此四種肉,突吉羅。諸比丘,食狗肉,諸狗聞氣,隨後吠之。……從今,食狗肉,突吉羅。……今諸比丘,食蛇肉,或能是龍,傷害比丘。……從今,食蛇肉,突吉羅。」
    巴利律藏》:「諸比丘!不得食人(巴 manussa)肉,食者墮偷蘭遮。……諸比丘!不得食象(巴 hatthī)肉,食者墮惡作。……諸比丘!不得食馬(巴 assa)肉,食者墮惡作。……諸比丘!不得食狗(巴 sunakha)肉,食者墮惡作。……諸比丘!不得食蛇(巴 ahi)肉,食者墮惡作。……諸比丘!不得食獅子(巴 sīha)肉,食者墮惡作。……諸比丘!不得食虎(巴 byaggha)……豹(巴 dīpi)……熊(巴 accha)……鬣狗(巴 taraccha)肉,食者墮惡作。」
  9. ^ 十誦律》:「從今日不應噉人肉、人脂、人血、人筋。若噉,犯偷蘭遮。噉人骨,無罪。……佛故在波羅奈國。是時飢餓乞求難得,象大疫死……諸比丘持去,餘比丘問:「此何肉?」答言:「象肉。」諸比丘種種因緣訶:「何以名比丘,佛未聽噉象肉而噉?」……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何以名比丘,噉象肉?若梵摩達王聞沙門釋子噉象肉心不喜。何以故?象是官物故。」佛種種因緣訶已,告諸比丘:「從今不應噉象肉、象脂、象血、象筋。若噉,得突吉羅罪。若噉象骨,無罪。……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何以名比丘,噉馬肉?若梵摩達王聞沙門釋子噉馬肉心不喜。何以故?馬是官物故。」佛種種因緣訶已,告諸比丘:「從今馬肉不應噉,馬脂、馬血、馬筋、馬骨。若噉,得突吉羅罪。」……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何以名比丘,噉狗肉?汝等若至貴人邊、若貴人來看汝,若聞沙門釋子噉狗肉,則棄捨汝去,汝如旃陀羅。」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從今不應噉狗肉、狗脂、狗血、狗筋、狗骨。若噉,得突吉羅罪。」……佛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噉蛇肉?若諸龍聞沙門釋子噉蛇肉心不喜。何以故?蛇龍類故。」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從今不應噉蛇肉、蛇脂、蛇血、蛇筋。若噉,得突吉羅罪。若噉蛇骨,無罪。」……又問:「師子皮肉血筋,得食不?」佛言:「一切不得噉食。」……不淨鳥獸肉不應食,若食突吉羅。鷰肉不應食,若食突吉羅。鵄鷲鳥等肉不應食,若食突吉羅。蝦蟆肉不應食,若食得突吉羅。水蛭不應食,若食得突吉羅。……佛言:「烏肉不得噉。若噉得突吉羅罪。」……諸比丘種種因緣呵:「云何名比丘,噉大烏肉、鷲肉、鴻肉、婆娑禿梟、角鵄、阿羅等肉?佛所不聽。」呵竟白佛,佛言:「不得噉如是等肉,一切噉死尸鳥肉,皆不得噉。若噉得突吉羅罪。」……佛言:「云何名比丘,噉豺肉,豺肉狗肉無異。從今日不得噉豺肉。若噉得突吉羅罪。」……佛言:「騾馬何異?從今日不得噉騾肉。若噉得突吉羅罪。」……佛言:「獼猴似人肉,與人肉何異?若噉得突吉羅罪。」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本此人民飢饉,食狗肉、蛇肉、人肉種種雜肉,以是故有諸羅剎惡鬼入國作諸變異。王問:「何故有此?」答曰:「云人民飢饉,食噉種種不清淨肉,有此災異。」王尋立制,不聽食此諸不淨肉,兼立種種禮儀法限。……不淨肉者,狗肉、惡鳥肉等也。」
    《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一切不淨肉不得食,得食人肉不?」「不得食。」「食者得何罪?」「犯偷羅遮。」「除人肉,餘不淨肉得食不?」「不得食。云何不淨肉?謂、蛇、蝦蟇、烏、鵲、白鷺。如是等肉不得食,食者突吉羅。」」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若烏、鵄、鵰、鷲、白鷺、鵂鶹、象、馬、龍、蛇、獼猴、犬、狢、食屍禽獸,並不應食。若皮是不淨,其肉筋骨亦皆不淨(《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又諸象、馬、師子、虎、豹、豺狼之皮,並不應用」)。不食彪殘及以人肉。若食人肉得窣吐羅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爾時世尊為長者說微妙法,示教利喜,無數方便演說法已,從座而起,還至本處。集諸苾芻,於大眾中就座而坐,告諸苾芻曰:「食人肉者,眾所共嫌,於諸肉中,人肉最為臭穢可惡,故苾芻不應更食。若食人肉者,得窣吐羅底也罪。……緣在室羅筏城。時憍薩羅主勝光大王有第一象,忽然疫死。……佛言:「汝等苾芻!天、龍、藥叉、人非人等、國王大臣,於諸苾芻咸生恭敬,云何食噉王家象肉?王若聞時,必作是語:『由諸苾芻食象肉故,我第一象因此而亡。』遂生譏醜。是故苾芻不應食象肉。若食者,得越法罪。象肉既爾,馬肉亦然。」……爾時世尊至天明已,於大眾前敷座而坐,告諸苾芻曰:「於昨夜中過初更已,有瞻波龍女……是故諸苾芻不應食龍肉。食龍者,諸天、龍等悉皆嫌賤,消滅善法,非釋迦子。是故諸苾芻不應食龍肉,食者得越法罪」」《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不畜五種皮,由有過失故……象……馬……師子、虎、豹之皮……「雖非此獸是此類皮,得用作不?」佛言:「不得。斯等亦有爪牙力故。」……如世尊說:『皮非淨』者,其肉淨不?」佛言:「皮非淨者,肉亦非淨,乃至筋骨並皆不淨。」……時六眾苾芻為性好樂多食久眠,晨朝起已瞻視四方,若於人家有火烟起,或於田野見鳥群翔,即往其處而求飲食。時見鷲鳥從空飛下,因即相報俱往其處,收諸自死烏、𪇔、白鷺、鵂鶹、雕、鷲,擔負而歸……佛言:苾芻不應食諸烏、𪇔、白鶴、雕、鷲之類,如其食者得越法罪……爾時佛在室羅伐城。時屬儉年,諸俗人等多食狗肉……佛言:「凡諸苾芻,不應食狗及以鵄鴞,并諸鳥獸食死屍者,咸不應食。若有食者得惡作罪。」……六眾苾芻性多饕餮,晨朝遍望觀察四方,遙見闇林有諸鷲烏從空飛下,因即相報共往其處,見彼所棄馬尾、頭、蹄,因相謂曰:「鄔波難陀!我今豐足糞掃之物。」遂共收取。……佛言:「汝等苾芻,諸有同蹄之畜、狐、狢等類並不應食。若有食者得惡作罪。」……佛言:「汝諸苾芻!獼猴之貌有類人形,是故苾芻亦不應食。若有食者得惡作罪。」」
  10. ^ 摩訶僧祇律·雜誦跋渠法》:「佛住王舍城,時瓶沙王象死,有諸小姓、旃陀羅食肉,諸比丘亦有食者。……從今已後,不聽食象肉,乃至象髓亦不聽食;聽以象牙骨,作鉢支衣細結,無罪。……一、肉,二、肉,三、肉,四、肉,五、肉,六、肉,七、鷲鳥肉,八、肉,九、獼猴肉,十、師子肉。」
    大般涅槃經》:「或言如來不聽比丘食十種肉,何等為十?人、蛇、象、馬、驢、狗、師子、猪、狐、獼猴,其餘悉聽;或言一切不聽。」《大般涅槃經義記》:「十種不淨下文自數,人、蛇、象、馬、驢、狗、師子、猪、狐、獼猴,是其十也。於此十中不見、聞、疑他為己殺,是故攝入三種淨中。生世機嫌,故名不淨。」《大般涅槃經疏》:「獼猴似人,蛇似龍,象、馬是濟國之寶,猪、狗、狐是鄙惡之畜,獅子是獸王,人是己類」
  11. ^ 大毘婆沙論》:「今當顯示,十不善業道,根本、加行、後起,三種差別。彼斷生命三種者,謂:
    • 若屠羊者,彼先詣羊所,若買,若牽,若縛,若打,乃至命未斷,爾時所有不善身、語業,是斷生命加行。
    • 若以殺心,正斷他命,爾時所有不善身表,及此剎那無表,是斷生命根本。
    • 從是以後,即於是處,所有剝皮、斷截、支肉,或,或,所起不善身、語表、無表業,是斷生命後起。」
  12. ^ 善見律毘婆沙》:「佛言:『除三疑不食。』云何三疑?一者、見,二者、聞,三者、疑。云何見?見檀越為比丘殺。云何聞?聞檀越為比丘殺。云何疑?疑為比丘殺。若見疑者,云何見疑?比丘從阿蘭若處,入聚落乞食,道逢見諸白衣入山行獵,明日聚落作大會,諸比丘於會得肉,心自念言:『昨日見諸檀越行獵,疑此肉當是為獵得也?』是名見疑,不得食;若檀越言:『我本為王及自為行獵,不為比丘,大德但食。』若如是者,食無罪。聞疑者,比丘在阿蘭若處,聞聚落行獵設會,檀越請比丘食,比丘疑心,若食得罪;若檀越言:『我自為行獵,不為比丘。』若如是者,食無罪,是名聞疑。若不見、不聞、不疑為比丘殺,如是食無罪。」
  13. ^ 四分律·藥揵度》:「時,有私呵將軍,是尼揵弟子。……白佛言:『我今第三,盡形壽,歸依佛、法、僧,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唯願世尊,受我明日請食。』時,世尊默然受之。時,私呵見佛許已,即起禮佛足而去,於其夜,辦具種種美食。……爾時,尼揵子等,往詣離奢住處,舉手大哭,稱怨言:『此私呵將軍,自殺大牛,與沙門瞿曇,及諸比丘,設飯食,為己殺,知而故食之。』爾時有人,即往私呵所語言:『當知有諸尼揵子,……』私呵言:『此,常日夜,為佛比丘僧,作怨家,我終不為命故斷眾生命。』爾時,私呵將軍,以多美飯食,飯佛及比丘僧已,……佛為方便說法開化。」
  14. ^ 五分律·食法》:「佛漸遊行到毘舍離,住獼猴江邊重閣講堂。有一將軍名曰師子,是尼犍弟子,聞佛世尊來遊此城,有大名聲,稱號如來、應供、等正覺,歎言:「善哉!願見如是請佛!」即嚴駕出,遙見世尊容顏殊特,猶若金山,前到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為說種種妙法,乃至苦集盡道,即於座上得法眼淨。即從坐起,䠒跪白佛:「願佛及僧明日顧我薄食!」佛默然受之。將軍知佛受已,還歸其家勅市買人:「此間所有死肉,莫計貴賤,盡皆買之。」如教悉買,通夜辦種種美食,晨朝敷座,自往白佛:「食具已辦,唯聖知時。」佛與比丘僧前後圍遶往到其家,就座而坐。將軍手自下食,歡喜不亂。時諸尼犍聞師子將軍請佛及僧,極設餚饍,生嫉妬心,即於街巷窮力唱言:「師子將軍叛師無義,今乃反事沙門瞿曇,手殺牛羊而以供養。」諸比丘聞不敢食,師子將軍䠒跪白佛:「此諸尼犍長夜毀佛,我今乃至絕命終不故殺。願勅比丘勿生嫌疑,自恣飽食!」佛即告諸比丘:「隨意飽食。」食畢行水,取小床於佛前坐。佛為如前說隨喜偈,從坐起去。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有三種肉不得食: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見為己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己殺;疑者,疑為己殺。若不見、不聞、不疑,是為淨肉,聽隨意食。若為比丘殺,比丘及沙彌不應食,聽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食;若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殺亦如之。」
  15. ^ 馬哈希尊者《減損經講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比丘應避免吃三種肉,亦即專程為了你的餐食而宰殺的肉;你明白是為了你而宰殺的肉;此食用肉引起猜疑,它是否曾預定要給你的。有些村莊沒有肉販,一般信徒供養咖哩雞給來訪的比丘是可疑的,除非比丘能除卻疑慮,否則不宜食用。食用這三種有疑問的肉不是業的殺害行為,但是根據戒律,那是不道德的,而構成出家人的罪源。
    根據耆那教,一個人吃了獸肉,若他知道,這是為了 他的食物而宰殺的,需承擔一半殺害的業果,這個見解和佛 教觀點不合。但是知道這動物是為你而宰,吃了顯示缺乏悲 心,並且可能正為了你而導致進一步的地殺害行為。所以, 比丘不宜吃那種肉使他猜疑,是為了他、或為了另一個比 丘、或為了僧伽而宰殺的任何供養肉品。
  16. ^ 班迪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解脫道上》:在此,我想談論一下「素食主義」。有些人認為吃素才是道德的。在上座部佛教裡,並沒有「吃素能助禪修者更快或更容易見到法」的思想。佛陀並未完全禁止「吃肉」。提婆達多曾要求佛陀立下戒律禁止食肉,但佛陀思考了這事的利、弊後,回拒他的要求。在佛陀時代,一般人們吃菜也吃肉。比丘必須依托缽而食,他們沒辨法知道哪一家吃素,哪一家不是。而且,他們必須接受在家眾所給與的任何食物。如果佛陀立下這條戒律而禁止肉食,這將會影響比丘們的修行。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佛陀所教的方式進食,思惟食物的不淨,不去執著任何的食物。不一定得吃素才能修行。
  17. ^ 戒喜尊者. 馬哈希尊者傳 (PDF). 裊將尊者終其一生是個素食者,而馬哈希尊者雖然嚴格說來不是素食者,但他考慮到雞、鴨的蛋暗示有血有肉的胚胎,因此也不吃蛋。 
  18. ^ 《大乘入楞伽經》卷6:「《象脅》與《大雲》,《涅槃》、《央掘摩》,及此《楞伽經》,我皆制斷肉。」
  19. ^ 大般涅槃經 (大乘)(卷第四):「 迦葉!我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復食一切肉也。」
  20. ^ 法苑珠林·食肉部》:「此之一教亦有權實。言權教者。據毘尼律中。世尊初成道為度麁惡凡夫。未堪說細。且於漸教之中說三種淨肉離見聞疑不為己殺。鳥殘自死者。開聽食之。先麁後細。漸令離過。是別時之意。不了之說。若據實教。始從得道至涅槃夜。大聖殷勤始終不開。」

三净肉, 三淨肉, 佛教术语, 指没有看见, 没有听可信人说, 也不怀疑是为自己而杀死的肉類, 律藏, 規定, 佛教出家眾不能為己主動索求, 美食, 魚以及乳, 石蜜等, 而在化緣所得的食物之中, 若食物含有肉類, 則必須是三淨肉才允許食用, 另外也禁止一些古代印度社會普遍不食用的肉, 如蛇, 象肉, 馬肉等, 目前, 南傳上座部佛教仍按照, 律藏, 的傳統規定, 允許僧侶食用三淨肉, 漢傳佛教按照, 大般涅槃經, 梵網菩薩戒經, 認為素食是其優良傳統, 維持和推崇素食, 即使是三淨肉, 出家僧侶也不食用, 藏傳佛. 三淨肉 佛教术语 指没有看见 没有听可信人说 也不怀疑是为自己而杀死的肉類 律藏 規定 佛教出家眾不能為己主動索求 美食 如 肉 魚以及乳 酪 石蜜等 1 而在化緣所得的食物之中 若食物含有肉類 則必須是三淨肉才允許食用 另外也禁止一些古代印度社會普遍不食用的肉 如蛇 龍 肉 象肉 馬肉等 目前 南傳上座部佛教仍按照 律藏 的傳統規定 允許僧侶食用三淨肉 漢傳佛教按照 大般涅槃經 梵網菩薩戒經 等 認為素食是其優良傳統 維持和推崇素食 即使是三淨肉 出家僧侶也不食用 2 藏傳佛教無素食習慣 但不反對素食 另舉出清辨 中觀心要 的註解作為若食三淨肉並無過失的例證 3 楞嚴經 中出現了五淨肉之說 加上自然死亡和鳥獸殺死的殘餘 目录 1 律藏記載 1 1 三淨肉規定 2 上座部佛教的观点 3 大乘佛教的观点 4 註釋與引用律藏記載 编辑佛教律藏對於飲食有種種規定 在其律制中又將食物的型態加以區分 一種稱為正食 Bhojaniya 意為主食 義淨稱噉食 十誦律 作食 另一種為非正食 Khadaniya 意為副食品 義淨稱嚼食 十誦律 作噉 稻 麥 粟等穀物製成的飯 粥 麵 糕 餅 乾糧等食品 還有魚和肉 這些稱為正食 4 5 若依照食物的精緻粗劣程度區分 一種稱為美食 或稱好食 美好食 另一種為麁食 又稱惡食 麁惡食 乳 酪 生酥 熟酥 醍醐等乳製品 胡麻油 芥子油 末杜迦 英语 Madhuca longifolia 油 蓖麻油 獸油等食用油 蜜及石蜜等糖製品 魚和肉 含有這些稱為美食 6 在 律藏 中 釋迦牟尼制定戒律 要求僧人不殺生 不為己主動索求 美食 1 禁制十種可惡肉 或稱作十種不淨肉 但開許三淨肉 遮止三不淨肉 殺生是十惡之首 在家居士應當持五戒 其中不殺生是首戒 世人都不應為供養僧人而殺生 7 律制規定僧人不可食 可惡肉 不淨肉 各律藏所說種類有異 但大抵包含人之肉 可作國王軍隊的象 馬之肉 旃陀羅才會食用的狗肉 似龍的蛇肉 以及萬獸之王的獅子之肉等 8 9 10 這些古代印度社會普遍不食用的肉 食之為世所機嫌 故律藏禁止僧人食用 對於普遍食用之肉 則立下三淨肉之制 沒有見到為自己而殺 沒有從可信之人處聽聞為自己而殺 不懷疑其人會為自己殺的肉類 即是三淨肉 與此相違背的肉類即是三不淨肉 三淨肉規定 编辑 如 四分律 藥揵度 規定 有如此三事因緣 不淨肉 我說不應食 若見為我故殺 若從可信人邊聞為我故殺 若見家中有頭 有皮 有毛 若見有腳 血 又復此人能作十惡業 常是殺者 能為我故殺 如是三種因緣 不清淨肉 不應食 有三種淨肉 應食 若不故見 不故聞 不故疑 應食 若不見為我故殺 不聞為我故殺 若不見家中有頭 腳 皮 毛 血 又彼人非是殺者 乃至持十善 彼終不為我故 斷眾生命 如是三種淨肉 應食 若作大祀處肉 不應食 何以故 彼作如是意辦 具來者當與 是故不應食 若食 如法治 又如 五分律 食法 有相同的規定 有三種肉 不得食 若見 若聞 若疑 見者 自見為己殺 聞者 從可信人聞為己殺 疑者 疑為己殺 若不見 不聞 不疑 是為淨肉 聽隨意食 若為比丘殺 比丘及沙彌 不應食 聽比丘尼 式叉摩那 沙彌尼 優婆塞 優婆夷食 若為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殺 亦如之 戒律要求 屠殺者殺生時心懷的目標食肉者 只要含攝到某持出家戒之人 此人就不可明知其為己殺而仍食用此肉 比如祭祀時屠殺而得之肉 目標食用者為在場的所有人 在場的僧眾不可食 在 大毘婆沙論 的理論中 在殺生場所賣肉或食肉 屬於殺生惡業後起 11 是否見聞到屠殺場面 不是觸犯戒律與否的要素 在赤銅鍱部 善見律毘婆沙 中 在不見 不聞 不疑 12 之後 還有見得食 聞得食 疑得食等更細化的規定 有見得食 云何有見得食 若見人屠殺 不為比丘 後若得肉 食無罪 是名有見殺得食無罪 聞者 比丘自聞殺聲 不為比丘 比丘若得此肉 比丘得食無罪 是名聞 疑得食無罪 疑者 比丘入聚落乞食 見新肉疑 不敢受 若檀越言 不為比丘殺 得食無罪 是名疑得食 若檀越為比丘殺 若不見 不聞 不疑 得食無罪 若檀越請二人與食 下座心自念言 此當為上座殺 不為我 我食無罪 上座復自念言 此當為下座殺 本不為我 我食無罪 若如此者 兩各自疑為彼 上 下座疑 俱食無罪 若人為比丘殺 比丘不知 食竟方知 如此者無罪 若比丘得肉食 應問然後食 何以故 為欲分別淨 不淨得食故 熊 猪肉相似故 不但熊 猪 更有相似者 是故應問 四分律 藥揵度 13 和 五分律 食法 14 等都記載了制定此戒律的因緣 佛教的律藏稱 耆那教信眾師子將軍聽聞佛陀的到來 於是到市場買肉置辦美食供養佛教僧眾 耆那教沙門聽聞此事 就在街巷宣揚唱言 說師子將軍叛師無義 又為佛教僧眾殺生而供養 師子將軍對佛陀說絕無殺生之事 佛陀相信師子將軍的話 不疑有為己殺 允許僧眾食用師子將軍買來的肉 並建立三淨肉的律制 上座部佛教的观点 编辑根據馬哈希尊者 佛教設立三淨肉 是因為食用 非三淨肉 的肉類 缺乏悲心 並且可能為了供養僧人而導致進一步地殺害行為 但是可允許三淨肉 耆那教認為若食用 非三淨肉 的肉類 需承擔一半殺害的業果 這個觀點和佛教不合 15 根據班迪達尊者 上座部佛教不認為 吃素能助禪修者更快或更容易見到法 認為 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佛陀所教的方式進食 思惟食物的不淨 不去執著任何的食物 不一定得吃素才能修行 16 南傳佛教僧團中 普遍不奉行素食 但有些僧人自願素食 如在緬甸第六次結集擔任大會主席的裊將尊者 Nyaungyan Sayadaw 17 和漢傳大乘不同的是 這並非僧團戒律 也非強制要求 大乘佛教的观点 编辑大乘佛教中的如來藏學派 其經典 如 楞伽經 18 和 大般涅槃經 19 等 都主張佛陀釋迦牟尼後期已經制斷肉 完全素食 文殊師利問經 則稱 以眾生無慈悲力 懷殺害意 所以在 大雲經 指鬘經 楞伽經 等制斷食肉 若能不懷害心 大慈悲心 則食肉無罪過 漢傳佛教受 楞伽經 涅槃經 梵網菩薩戒經 等影響 認為三淨肉是最終過渡到素食的權宜之法 20 2 出家僧侶通常完全素食 不食三淨肉 梁武帝在漢傳佛教僧人通行素食的轉變中起了重要作用 現代漢傳佛教僧人都是素食的 佛教的五戒要求不殺生 但對於飲食 除了遠離飲酒之外 沒有特別規定 若受梵網經菩薩戒 則有禁食肉類和五辛的規定 通常認為藏傳佛教在蒙藏地區因地理環境關係 高原地不長莊稼 缺乏食物 且高原气候寒冷 人需要更多热量及高营养价值食品以维持生命 所以不推行素食 另外 根據達賴喇嘛的說法 在大乘經藏中有未禁止三淨肉者 也有像 楞伽經 那樣完全禁止者 另舉出清辨 中觀心要 的註解作為若食三淨肉並無過失的例證 3 一些著名藏傳僧人鼓勵素食 達賴喇嘛於2005年宣布自己已開始素食 並鼓勵西藏青年開展素食的風氣 註釋與引用 编辑 1 0 1 1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佛在王舍城 爾時有諸白衣來詣僧坊 問諸比丘 僧有幾人 諸比丘言 僧有若干人 諸白衣言 我等明日盡請眾僧 顧臨薄食 六群比丘語言 汝若與我乳 酪 酥 油 魚 肉者 當受汝請 諸人答言 當須假貸 市買辦之 語已 各還其家 或假貸不果 或市買不得 明日食具已辦 唱言時到 眾僧著衣持鉢 往詣其家就坐而坐 行水下食 六群比丘言 何以無有乳 酪 酥 油 魚 肉 答言 假貸不果 市買不得 六群比丘便倒鉢而去 諸白衣咸作是言 此等不得美食 倒鉢而去 為是國王 為是大臣 夫出家者 為求解脫 乞食趣足 而今云何反著美味 無沙門行 破沙門法 諸長老比丘聞 種種呵責 以是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問六群比丘 汝實爾不 答言 實爾 世尊 佛種種呵責已 告諸比丘 今為諸比丘結戒 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 到白衣家求乳 酪 酥 油 魚 肉者 波逸提 後諸比丘得諸美食 不敢噉 或噉已 出罪悔過 以是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告諸比丘 若不索美食 自得而噉 犯波逸提者 無有是處 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比丘 到諸白衣家 求如是美食 乳 酪 酥 油 魚 肉 若得噉 波逸提 有諸病比丘 醫教食美食 諸比丘言 佛不聽我索 云何可得 作是念 佛聽我索此食者 病乃得差 以是白佛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告諸比丘 今聽病比丘索美食 從今是戒應如是說 若諸家中有如是美食 乳 酪 酥 油 魚 肉 若比丘 無病為己索 得食者 波逸提 若為病比丘索 若從親里家 若知識家索 皆不犯 2 0 2 1 印順 教制教典與教學 關於素食問題 3 0 3 1 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文集6 PDF 以菩薩經藏而言 有未禁止 但也有完全阻止的 如 楞伽經 完全禁止食肉 大乘佛教中泰半要食素的 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 阿闍黎清辨在 中觀心要 中講過 若食三淨肉並無過失 清辨有講 來源可能是 中觀心要 的註解 中觀心要 講到 彼時不住彼 時 有做過三淨肉的解釋 四分律 九十單提法 食有二種 正食 非正食 正食者 飯 麨 乾飯 魚及肉 佉闍尼食者 從根食乃至細末磨食 蒲闍尼 食者麨 飯 乾飯 魚及肉 奢耶尼食者 酥 油 生酥 蜜 石蜜 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 云何佉陀尼 Khadaniya 佛聽諸比丘噉九種佉陀尼 葉佉陀尼 花佉陀尼 果佉陀尼 胡麻佉陀尼 油佉陀尼 麵佉陀尼 糖佉陀尼 根佉陀尼 石蜜佉陀尼 云何含消 或作奢耶尼食 含消有五種 世尊聽諸比丘服 謂酥 油 蜜 糖 醍醐 云何蒲闍尼 Bhojaniya 有五種 世尊聽諸比丘噉烏陀那 翻梵語 譯曰烏陀那者飯 odana 貴摩 沙曼陀 若魚 肉等 是名蒲闍尼 十誦律 噉 Khadaniya 法者 佛聽九種噉 根噉 莖噉 葉噉 磨噉 果噉 胡麻噉 石蜜噉 白蜜噉 噉時勿令大作聲 是名噉法 含消法者 佛聽四種含消 酥 油 蜜 石蜜 比丘含是四含消時 應作是念 我以治病因緣故含 不為美味 是名含消法 食 Bhojaniya 法者 佛聽食五種食 飯 麨 糒 魚 肉 比丘食是食 應生厭心 為存身命故 念莫墮數數食 別眾食 又作是念 受殘食想 是名食法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世尊以是因緣告阿難陀曰 有五種珂但尼食 是嚼齧義也 若食不成足食 云何為五 謂一 根 二 莖 三 葉 四 花 五 果 食此五時不成足食 有五種蒲繕尼食 是含噉義也 食成足食 云何為五 一 飯 二 麥 豆飯 三 麨 四 肉 五 餅 噉此五時名為足食 南海寄歸內法傳 律云 半者蒲膳尼 半者珂但尼 蒲膳尼以含噉為義 珂但尼即齧嚼受名 半者謂五也 半者蒲膳尼 應譯為五噉食 舊云五正者 准義翻也 一飯 二麥 豆飯 三麨 四肉 五餅 半者珂但尼 應譯為五嚼食 一根 二莖 三葉 四花 五果 其無緣者若食初五 後五必不合飡 若先食後五 前五噉便隨意 准知乳 酪等非二五所收 律文更無別號 明非正食所攝 若諸麵食竪匙不倒 皆是餅 飯所收 聖嚴 律制生活 正食 亦名噉食 它的梵文原名叫作蒲膳尼或稱蒲闍尼 Bhojaniya 此處所說正食 若以現代的名詞解釋便是主食 非正食 亦名嚼食 它的梵文叫作佉闍尼 又叫佉陀尼 又叫珂但尼 Khadaniya 總之 非正食即是今人所稱的副食品 無非是包括了蔬菜瓜菓之類的東西 甚至可說 除了主食以外的所有食品 都可列入佉闍尼中去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所以名美食者 以價貴故 以難得故 以愈 癒 病故 善見律毘婆沙 惡食者 不得好食 大毘婆沙論 如說 我弟子中 大迦葉波 少欲喜足 具杜多行 薄矩羅 少病節儉 具淨戒行 問 何故尊者薄矩羅 簡去妙食 而食麁者 答 意樂力故 有情意樂不同 隨所意樂而食 不可責其所以 有說 美食 必因害多生命 斷百千頭 在於地上 以多身分 血肉所成 愍彼有情 是故不食 問 如所說 薄矩羅簡去妙者 為初即不受 為受已棄之 設爾何失 若初即不受 云何名受行次第乞食杜多行者 若受已棄之 云何不損壞施主施物 答 應言初即不受 問 若爾 云何名受行次第乞食杜多行者 答 彼尊者 得天眼願智 將乞食時 先觀何方何村邑 里巷 唯有麁食 知已便往 次第行乞 巴利律藏 如是者 美味之食 者 酥 者 牛酥或山羊酥或水牛酥等 生酥 者 此等物之生酥也 油 者 胡麻油 芥子油 末杜迦 英语 Madhuca longifolia 油 蓖麻油 獸油也 蜜 者 蜂蜜也 砂糖 者 由甘蔗製作 魚 者 行於水中者也 肉 者 謂其為淨肉之肉 乳 者 牛乳 或山羊乳 或水牛乳等 酪 者 此等之酪也 善見律毘婆沙 乞九種美食 一乳 巴 khira 梵 kṣira 二酪 巴 梵 dadhi 三生酥 巴 navanita 梵 navanita 四熟酥 巴 sappi 梵 sarpis 五油 巴 tela 梵 taila 六蜜 巴 梵 madhu 七石蜜 巴 梵 phaṇita 八肉 巴 maṃsa 梵 maṃsa 九魚 巴 梵 maccha 是名九種 大般涅槃經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 云何如來稱讚魚 肉為美食耶 善男子 我亦不說魚 肉之屬為美食也 我說甘蔗 粳米 石蜜 一切穀麥及黑石蜜 乳 酪 蘇 酥 油 以為美食 高僧法顯傳 中國寒暑調和 無霜雪 人民殷樂 舉國人民 悉不殺生 不飲酒 不食葱 蒜 唯除旃荼羅 旃荼羅 名為惡人 與人別居 若入城市 則擊木以自異 人則識而避之 不相搪揬 國中不養猪雞 不賣生口 市無屠店及沽酒者 貨易則用貝齒 唯旃荼羅 漁 獵師賣肉耳 四分律 藥揵度 爾時 世尊在波羅奈國 時世穀貴 乞食難得 時諸比丘乞食不得 往至象厩乞 時 彼有鬼神信敬沙門者 即令象死 於彼得象肉食之 世尊慈念 告諸比丘 此是王之兵眾 若王聞者 必不歡喜 自今已去 不應食象肉 此是王之兵眾 若王聞者必不歡喜 自今已去 不應食馬肉 此龍有大神力 有威德 自今已去 不應食龍肉 往旃陀羅家 於彼得狗肉食之 諸比丘乞食 諸狗憎逐吠之 自今已去 不得食狗肉 若食 得突吉羅 不得食人肉 若食 偷蘭遮 及餘可惡肉 不應食 若食 突吉羅 四分律 毘尼增一 有五種肉 不應食 象肉 馬肉 人肉 狗肉 毒蟲獸肉 是為五 復有五 師子肉 虎肉 豹肉 熊肉 羆肉 五分律 食法 從今 食肉不問 犯突吉羅 若食人肉 偷羅遮 有諸比丘食象肉 波斯匿王象死 輒送諸鬼神 以沙門食象肉故 便殺諸象 比丘使淨人 取肉持還 諸居士見 譏呵言 此沙門釋子 無肉不食 過於鵄烏 云何噉此不淨臭穢 來入我家 無沙門行 破沙門法 從今 食象肉 突吉羅 馬肉 亦如是 諸比丘 食師子肉 虎肉 豹肉 熊肉 諸獸聞氣 遂殺比丘 從今 食此四種肉 突吉羅 諸比丘 食狗肉 諸狗聞氣 隨後吠之 從今 食狗肉 突吉羅 今諸比丘 食蛇肉 或能是龍 傷害比丘 從今 食蛇肉 突吉羅 巴利律藏 諸比丘 不得食人 巴 manussa 肉 食者墮偷蘭遮 諸比丘 不得食象 巴 hatthi 肉 食者墮惡作 諸比丘 不得食馬 巴 assa 肉 食者墮惡作 諸比丘 不得食狗 巴 sunakha 肉 食者墮惡作 諸比丘 不得食蛇 巴 ahi 肉 食者墮惡作 諸比丘 不得食獅子 巴 siha 肉 食者墮惡作 諸比丘 不得食虎 巴 byaggha 豹 巴 dipi 熊 巴 accha 鬣狗 巴 taraccha 肉 食者墮惡作 十誦律 從今日不應噉人肉 人脂 人血 人筋 若噉 犯偷蘭遮 噉人骨 無罪 佛故在波羅奈國 是時飢餓乞求難得 象大疫死 諸比丘持去 餘比丘問 此何肉 答言 象肉 諸比丘種種因緣訶 何以名比丘 佛未聽噉象肉而噉 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 何以名比丘 噉象肉 若梵摩達王聞沙門釋子噉象肉心不喜 何以故 象是官物故 佛種種因緣訶已 告諸比丘 從今不應噉象肉 象脂 象血 象筋 若噉 得突吉羅罪 若噉象骨 無罪 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 何以名比丘 噉馬肉 若梵摩達王聞沙門釋子噉馬肉心不喜 何以故 馬是官物故 佛種種因緣訶已 告諸比丘 從今馬肉不應噉 馬脂 馬血 馬筋 馬骨 若噉 得突吉羅罪 佛種種因緣訶諸比丘 何以名比丘 噉狗肉 汝等若至貴人邊 若貴人來看汝 若聞沙門釋子噉狗肉 則棄捨汝去 汝如旃陀羅 佛種種因緣訶已 語諸比丘 從今不應噉狗肉 狗脂 狗血 狗筋 狗骨 若噉 得突吉羅罪 佛種種因緣訶責 云何名比丘 噉蛇肉 若諸龍聞沙門釋子噉蛇肉心不喜 何以故 蛇龍類故 佛種種因緣訶已 語諸比丘 從今不應噉蛇肉 蛇脂 蛇血 蛇筋 若噉 得突吉羅罪 若噉蛇骨 無罪 又問 師子皮肉血筋 得食不 佛言 一切不得噉食 不淨鳥獸肉不應食 若食突吉羅 鷰肉不應食 若食突吉羅 鵄鷲鳥等肉不應食 若食突吉羅 蝦蟆肉不應食 若食得突吉羅 水蛭不應食 若食得突吉羅 佛言 烏肉不得噉 若噉得突吉羅罪 諸比丘種種因緣呵 云何名比丘 噉大烏肉 鷲肉 鴻肉 婆娑禿梟 角鵄 阿羅等肉 佛所不聽 呵竟白佛 佛言 不得噉如是等肉 一切噉死尸鳥肉 皆不得噉 若噉得突吉羅罪 佛言 云何名比丘 噉豺肉 豺肉狗肉無異 從今日不得噉豺肉 若噉得突吉羅罪 佛言 騾馬何異 從今日不得噉騾肉 若噉得突吉羅罪 佛言 獼猴似人肉 與人肉何異 若噉得突吉羅罪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 本此人民飢饉 食狗肉 蛇肉 人肉種種雜肉 以是故有諸羅剎惡鬼入國作諸變異 王問 何故有此 答曰 云人民飢饉 食噉種種不清淨肉 有此災異 王尋立制 不聽食此諸不淨肉 兼立種種禮儀法限 不淨肉者 狗肉 惡鳥肉等也 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 一切不淨肉不得食 得食人肉不 不得食 食者得何罪 犯偷羅遮 除人肉 餘不淨肉得食不 不得食 云何不淨肉 謂鱔 蛇 蝦蟇 烏 鵲 白鷺 如是等肉不得食 食者突吉羅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若烏 鵄 鵰 鷲 白鷺 鵂鶹 象 馬 龍 蛇 獼猴 犬 狢 食屍禽獸 並不應食 若皮是不淨 其肉筋骨亦皆不淨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又諸象 馬 師子 虎 豹 豺狼之皮 並不應用 不食彪殘及以人肉 若食人肉得窣吐羅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 爾時世尊為長者說微妙法 示教利喜 無數方便演說法已 從座而起 還至本處 集諸苾芻 於大眾中就座而坐 告諸苾芻曰 食人肉者 眾所共嫌 於諸肉中 人肉最為臭穢可惡 故苾芻不應更食 若食人肉者 得窣吐羅底也罪 緣在室羅筏城 時憍薩羅主勝光大王有第一象 忽然疫死 佛言 汝等苾芻 天 龍 藥叉 人非人等 國王大臣 於諸苾芻咸生恭敬 云何食噉王家象肉 王若聞時 必作是語 由諸苾芻食象肉故 我第一象因此而亡 遂生譏醜 是故苾芻不應食象肉 若食者 得越法罪 象肉既爾 馬肉亦然 爾時世尊至天明已 於大眾前敷座而坐 告諸苾芻曰 於昨夜中過初更已 有瞻波龍女 是故諸苾芻不應食龍肉 食龍者 諸天 龍等悉皆嫌賤 消滅善法 非釋迦子 是故諸苾芻不應食龍肉 食者得越法罪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 不畜五種皮 由有過失故 象 馬 師子 虎 豹之皮 雖非此獸是此類皮 得用作不 佛言 不得 斯等亦有爪牙力故 如世尊說 皮非淨 者 其肉淨不 佛言 皮非淨者 肉亦非淨 乃至筋骨並皆不淨 時六眾苾芻為性好樂多食久眠 晨朝起已瞻視四方 若於人家有火烟起 或於田野見鳥群翔 即往其處而求飲食 時見鷲鳥從空飛下 因即相報俱往其處 收諸自死烏 𪇔 白鷺 鵂鶹 雕 鷲 擔負而歸 佛言 苾芻不應食諸烏 𪇔 白鶴 雕 鷲之類 如其食者得越法罪 爾時佛在室羅伐城 時屬儉年 諸俗人等多食狗肉 佛言 凡諸苾芻 不應食狗及以鵄鴞 并諸鳥獸食死屍者 咸不應食 若有食者得惡作罪 六眾苾芻性多饕餮 晨朝遍望觀察四方 遙見闇林有諸鷲烏從空飛下 因即相報共往其處 見彼所棄馬尾 頭 蹄 因相謂曰 鄔波難陀 我今豐足糞掃之物 遂共收取 佛言 汝等苾芻 諸有同蹄之畜 狐 狢等類並不應食 若有食者得惡作罪 佛言 汝諸苾芻 獼猴之貌有類人形 是故苾芻亦不應食 若有食者得惡作罪 摩訶僧祇律 雜誦跋渠法 佛住王舍城 時瓶沙王象死 有諸小姓 旃陀羅食肉 諸比丘亦有食者 從今已後 不聽食象肉 乃至象髓亦不聽食 聽以象牙骨 作鉢支衣細結 無罪 一 人肉 二 龍肉 三 象肉 四 馬肉 五 狗肉 六 烏肉 七 鷲鳥肉 八 猪肉 九 獼猴肉 十 師子肉 大般涅槃經 或言如來不聽比丘食十種肉 何等為十 人 蛇 象 馬 驢 狗 師子 猪 狐 獼猴 其餘悉聽 或言一切不聽 大般涅槃經義記 十種不淨下文自數 人 蛇 象 馬 驢 狗 師子 猪 狐 獼猴 是其十也 於此十中不見 聞 疑他為己殺 是故攝入三種淨中 生世機嫌 故名不淨 大般涅槃經疏 獼猴似人 蛇似龍 象 馬是濟國之寶 猪 狗 狐是鄙惡之畜 獅子是獸王 人是己類 大毘婆沙論 今當顯示 十不善業道 根本 加行 後起 三種差別 彼斷生命三種者 謂 若屠羊者 彼先詣羊所 若買 若牽 若縛 若打 乃至命未斷 爾時所有不善身 語業 是斷生命加行 若以殺心 正斷他命 爾時所有不善身表 及此剎那無表 是斷生命根本 從是以後 即於是處 所有剝皮 斷截 支肉 或賣 或食 所起不善身 語表 無表業 是斷生命後起 善見律毘婆沙 佛言 除三疑不食 云何三疑 一者 見 二者 聞 三者 疑 云何見 見檀越為比丘殺 云何聞 聞檀越為比丘殺 云何疑 疑為比丘殺 若見疑者 云何見疑 比丘從阿蘭若處 入聚落乞食 道逢見諸白衣入山行獵 明日聚落作大會 諸比丘於會得肉 心自念言 昨日見諸檀越行獵 疑此肉當是為獵得也 是名見疑 不得食 若檀越言 我本為王及自為行獵 不為比丘 大德但食 若如是者 食無罪 聞疑者 比丘在阿蘭若處 聞聚落行獵設會 檀越請比丘食 比丘疑心 若食得罪 若檀越言 我自為行獵 不為比丘 若如是者 食無罪 是名聞疑 若不見 不聞 不疑為比丘殺 如是食無罪 四分律 藥揵度 時 有私呵將軍 是尼揵弟子 白佛言 我今第三 盡形壽 歸依佛 法 僧 不殺生 乃至不飲酒 唯願世尊 受我明日請食 時 世尊默然受之 時 私呵見佛許已 即起禮佛足而去 於其夜 辦具種種美食 爾時 尼揵子等 往詣離奢住處 舉手大哭 稱怨言 此私呵將軍 自殺大牛 與沙門瞿曇 及諸比丘 設飯食 為己殺 知而故食之 爾時有人 即往私呵所語言 當知有諸尼揵子 私呵言 此 常日夜 為佛比丘僧 作怨家 我終不為命故斷眾生命 爾時 私呵將軍 以多美飯食 飯佛及比丘僧已 佛為方便說法開化 五分律 食法 佛漸遊行到毘舍離 住獼猴江邊重閣講堂 有一將軍名曰師子 是尼犍弟子 聞佛世尊來遊此城 有大名聲 稱號如來 應供 等正覺 歎言 善哉 願見如是請佛 即嚴駕出 遙見世尊容顏殊特 猶若金山 前到佛所 頭面禮足 却坐一面 佛為說種種妙法 乃至苦集盡道 即於座上得法眼淨 即從坐起 䠒跪白佛 願佛及僧明日顧我薄食 佛默然受之 將軍知佛受已 還歸其家勅市買人 此間所有死肉 莫計貴賤 盡皆買之 如教悉買 通夜辦種種美食 晨朝敷座 自往白佛 食具已辦 唯聖知時 佛與比丘僧前後圍遶往到其家 就座而坐 將軍手自下食 歡喜不亂 時諸尼犍聞師子將軍請佛及僧 極設餚饍 生嫉妬心 即於街巷窮力唱言 師子將軍叛師無義 今乃反事沙門瞿曇 手殺牛羊而以供養 諸比丘聞不敢食 師子將軍䠒跪白佛 此諸尼犍長夜毀佛 我今乃至絕命終不故殺 願勅比丘勿生嫌疑 自恣飽食 佛即告諸比丘 隨意飽食 食畢行水 取小床於佛前坐 佛為如前說隨喜偈 從坐起去 佛以是事集比丘僧 告諸比丘 有三種肉不得食 若見 若聞 若疑 見者 自見為己殺 聞者 從可信人聞為己殺 疑者 疑為己殺 若不見 不聞 不疑 是為淨肉 聽隨意食 若為比丘殺 比丘及沙彌不應食 聽比丘尼 式叉摩那 沙彌尼 優婆塞 優婆夷食 若為比丘尼 優婆塞 優婆夷殺亦如之 馬哈希尊者 減損經講記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比丘應避免吃三種肉 亦即專程為了你的餐食而宰殺的肉 你明白是為了你而宰殺的肉 此食用肉引起猜疑 它是否曾預定要給你的 有些村莊沒有肉販 一般信徒供養咖哩雞給來訪的比丘是可疑的 除非比丘能除卻疑慮 否則不宜食用 食用這三種有疑問的肉不是業的殺害行為 但是根據戒律 那是不道德的 而構成出家人的罪源 根據耆那教 一個人吃了獸肉 若他知道 這是為了 他的食物而宰殺的 需承擔一半殺害的業果 這個見解和佛 教觀點不合 但是知道這動物是為你而宰 吃了顯示缺乏悲 心 並且可能正為了你而導致進一步的地殺害行為 所以 比丘不宜吃那種肉使他猜疑 是為了他 或為了另一個比 丘 或為了僧伽而宰殺的任何供養肉品 班迪達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解脫道上 在此 我想談論一下 素食主義 有些人認為吃素才是道德的 在上座部佛教裡 並沒有 吃素能助禪修者更快或更容易見到法 的思想 佛陀並未完全禁止 吃肉 提婆達多曾要求佛陀立下戒律禁止食肉 但佛陀思考了這事的利 弊後 回拒他的要求 在佛陀時代 一般人們吃菜也吃肉 比丘必須依托缽而食 他們沒辨法知道哪一家吃素 哪一家不是 而且 他們必須接受在家眾所給與的任何食物 如果佛陀立下這條戒律而禁止肉食 這將會影響比丘們的修行 所以 最好的方式就是如佛陀所教的方式進食 思惟食物的不淨 不去執著任何的食物 不一定得吃素才能修行 戒喜尊者 馬哈希尊者傳 PDF 裊將尊者終其一生是個素食者 而馬哈希尊者雖然嚴格說來不是素食者 但他考慮到雞 鴨的蛋暗示有血有肉的胚胎 因此也不吃蛋 大乘入楞伽經 卷6 象脅 與 大雲 涅槃 央掘摩 及此 楞伽經 我皆制斷肉 大般涅槃經 大乘 卷第四 迦葉 我從今日制諸弟子 不得復食一切肉也 法苑珠林 食肉部 此之一教亦有權實 言權教者 據毘尼律中 世尊初成道為度麁惡凡夫 未堪說細 且於漸教之中說三種淨肉離見聞疑不為己殺 鳥殘自死者 開聽食之 先麁後細 漸令離過 是別時之意 不了之說 若據實教 始從得道至涅槃夜 大聖殷勤始終不開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三净肉 amp oldid 827773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