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艋舺青山宮

艋舺青山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現列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為肇建於1856年(咸豐六年)的民間信仰廟宇,主祀青山靈安尊王。該廟自清治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惠安人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正日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註 1]。今日,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門」[2][3]

艋舺青山宮
艋舺青山宮三川殿
基本信息
国家 中華民國臺灣
位置 臺北市貴陽街2段218號
坐标25°02′24″N 121°29′58″E / 25.04000°N 121.49944°E / 25.04000; 121.49944坐标25°02′24″N 121°29′58″E / 25.04000°N 121.49944°E / 25.04000; 121.49944
主神青山靈安尊王
例祭農曆十月二十廿一日(萬華大拜拜繞境)(艋舺南、北區暗訪)[1]
農曆十月二十二日(暖壽遶境)[1]
農曆十月二十三日(聖誕正日大典)
廟格艋舺四大廟
建筑详情
本殿構造單簷硬山式
建立时间大清咸丰六年
1856年​(166年前)​(1856
地圖
艋舺青山宮
位置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评定时间1985年8月19日
詳細登錄資料
門神彩繪
位置臺北市
類型登錄等級:傳統工藝
登錄種類:彩繪
评定时间2010年8月9日
詳細登錄資料
艋舺青山宮靈安尊王大符

沿革和特色

肇始緣起

艋舺在1854年(咸豐4年)發生瘟疫祖籍泉州府惠安縣漁民,於是特地將惠安青山宮的鄉土守護神——青山靈安尊王神像分靈至艋舺,並在舊街(今西園路)鬧區處暫立小祠奉祀,想藉此弭平疫情。隨後由於祂靈驗的神蹟廣為流傳,使得善信日增。1856年(咸豐6年)另在貨物貿易集散的蕃薯市街(今貴陽街現址)建築新廟,1859年(咸豐9年)落成。[4][5]

建築特色

艋舺青山宮坐南朝北,基地184,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矩形縱深的街屋式建築。前殿為重簷歇山頂,簷間有「敕封大宋明神」字樣,明間華麗精湛的八角形藻井,完全展現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作風,門神秦叔寶尉遲恭為劉家正繪製[6],入口立面初為土木結構建築
1938年(昭和13年)重修時佐以花崗石青斗石的石雕門面,石獅是典型日式風格,蟠龍石柱為謝萬來所作,石柱和石垛則源自臺灣神社所遺留石材。拜殿臺基前方有雲龍御路,由於拜殿抬高臺基與正殿同高,且拜殿屋頂與正殿硬山頂相連,更增添正殿巍莪宏偉的氣勢。

正殿神龕也是金碧輝煌,上方懸掛匾額以1954年考試院院長賈景德所題「固圉寧民」最為醒目,敘事匾-同治八年(1869)淡水同知富樂賀「以答神休」。1882年(清德宗光緒8年)福建花翎知府銜補用同知何恩綺獻「神靈昭著」,尚有1889年(光緒15年)魏建勳所獻「化險為夷」、1981年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所獻「百世馨香」等諸多匾額。

後殿同樣雕樑畫棟,原為舊式殿堂,目前所見是1979年改建後的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閣式建築。[7] 該廟建築本身因具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所以內政部在1985年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7]廟方在2003年報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重修,由文建會[註 2]分四年補助新臺幣1,500萬元,加上信眾集資,最終得以新臺幣4,000多萬元於2006年底完成修繕。[8]

祝融之災

2013年11月19日晚間因電線走火,致使三川殿和左右過水廊的天花、鑿花、雕作等木構件受表層損傷,靈安尊王二祖[註 3]軟身神像衣袍和鄰近十餘尊神將也遭波及;[4][10]所幸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新臺幣1,000多萬元,廟方籌得檀越寄付新臺幣2,000多萬元,於2014年11月8日完成修復。[11]

組織型態

艋舺青山宮相關組織由信徒共同組成,分為管理組織、祭祀組織與信徒組織三種型態。[12]

管理組織

管理組織負責管理廟務、廟產及日常事務。1988年以前實施「管理人制」,廟方管理人多由當地富具名望的紳商或對廟方有實質貢獻者為主。清末以來,常以艋舺地方頭人如區長、里長等為管理人,日治中前期以來由於泉州三邑人士在早期同時主導了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的籌建之故,青山宮管理人有時會同時兼管二廟事務。由於廟方並未詳加記載創廟以來的歷任管理人,可考者有日治時期的李孫浦、林禮仁以及戰後時期的黃昆、洪查某、吳永言等人,管理人一職無任期限制。[13]

1987年政府採取寺廟管理政策,時以黃應時為青山里里長、蔡章文為青山宮首任主任委員。黃應時以其女從事執業代書的職務之便將原屬私人土地的青山宮地權歸屬廟方。青山宮於同年九月二十六日重新辦理寺廟登記,並於1988年之後成立青山宮管理委員會,以現今管理委員會之形式管理廟務。

祭祀組織

祭祀組織主理青山宮例行祭典,採頭家爐主制度[14],每年於青山王祭典活動結束當晚由參與報名的信徒中選出,由去年爐主擲筊卜出來年的值年爐主一人、副爐主二人,新任正副爐主將於來年代表當地居民主理全年例行祭典。

信徒組織

信徒組織由當地信徒參與之祭祀團體組成,有「神明會」性質者如金進揚會、金進興會、協福堂會。因地緣關係組織而成的「子弟團」有義英社、義安社、鳳音社、神轎會及八將團,為青山宮附隨組織、參與廟會活動,其領導人多由地方仕紳擔任。[15]

電影拍攝取景

拍攝《艋舺》廣宣片

2010年2月5日上映,由鈕承澤執導,阮經天趙又廷主演的電影艋舺》之「廣告宣傳片」即在艋舺青山宮取景。

青山王信仰

18世紀中期,大量泉州府移民跨海沿著淡水河靠岸定居艋舺,並與當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大增,加上1809年(清仁宗嘉慶14年)艋舺縣丞艋舺營的設立,[16][17]使得艋舺在清宣宗道光初年迅速發展成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全臺灣第三大城市。但1853年(咸豐3年)發生分類械鬥頂下郊拼,艋舺的泉州三邑人大敗泉州的同安人,自此泉州三邑住民在艋舺奠定了不可撼動的根基。[18],而落敗的泉州同安人不得不帶著守護神霞海城隍、整族舉家遷徙至大稻埕經商

泉州三邑惠安人的信仰主神和城市守護神是青山靈安尊王,簡稱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明朝何喬遠《閩書·惠安縣觀應篇》認為是三國孫吳將領張滾,張滾在212年(漢獻帝建安17年)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頗有治績,因此受人民懷念,奉之為神明,稱「青山王」。又明世宗嘉靖時編纂的《惠安縣志》說:「青山在縣南,閩時將軍張悃,嘗立寨於此以御海寇。既歿,鄉人廟而祀之,至今不廢。」主張是五代十國閩國的將領張悃,人稱「張將軍」;因為奉命鎮守惠安一帶,軍紀嚴明、愛民如子,逝世之後屢屢顯靈,故在青山附近建廟祭祀,尊稱其為「青山王」,被視為當地的山神境主神。除了青山山神的神格之外,靈安尊王同時具有司法神的神格,換言之,相當於艋舺三邑人的城隍。所以艋舺青山宮除了祭祀靈安尊王,以及顯慶妃和慶安妃兩位王妃,也如同城隍信仰一般,配祀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的陰陽司、監察司、速報司、長壽司、獎善司、罰惡司、福德司、增祿司等各司官、文武判官謝范將軍枷鎖將軍、馬使爺和虎爺等,其中枷鎖將軍為原型所成立的艋舺青山宮八將團,更是臺灣八將團的起源之一,與五福大帝八家將交互輝映。[4][18]

青山王祭典

青山王祭典之肇始,深受艋舺青山宮靈安尊王消弭1850年代的瘟疫和蟾蜍精危害、1904年(明治37年)的鼠疫等說法影響。當時遷居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一方面為感念所信奉神祇除疫鎮煞的靈驗性,庇佑信眾度過種種天災和不同族群衝突造成的外在困境,於是透過艋舺青山宮廟會活動的舉辦來酬謝神明。另方面也藉著年復一年的年度例行祭典,重複加強其神格和傳說,逐步演變成為三邑移民凝聚地方社會力量的王爺信仰中心。後來日治時期政府對於宗教採取寬容態度,遲至1907年(明治40年)就有青山王賽會活動的相關報導[19],使舊俗得以延續流傳。其後雖然歷經了1936年開始的皇民化運動[20]、1950年代以降提出的「改善民俗」、「節約拜拜」和「春秋二季拜拜」等諸多統一祭典政策,但臺北市政府於1953年將原本就是秋祭的靈安尊王祭典推為龍山區的秋季拜拜,以及戒嚴時期全市唯二可以辦理迎神賽會的廟宇;1975年起又列為全市七大民俗宗教祭典之一,實則讓艋舺青山宮的祭祀信仰圈進一步擴大到了雙園區[4][5][21]。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冠狀肺炎」(SARS),於當年青山王祭典遶境並恭送瘟神王船完後,沒隔幾天「SARS」的疫情都消失了。

青山王祭典為期四天,祭典前夕都會迎請艋舺清水巖清水祖師、艋舺龍山寺觀音佛祖、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天上聖母,及閤艋神尊蒞臨艋舺青山宮作客和看戲[21];每年農曆10月20日、21日接連兩天會分別在南、北萬華區進行暗訪[1],以達到探查陽界善惡、接受冤魂告狀、緝捕兇神惡鬼和驅逐瘟疫邪穢之目的。像是前殿明間龍柱高掛「風雨免朝」的虎頭牌;廟內軒社的神將,於午後率先出廟、進行過金紙火等儀式;欲參加暗訪的各個寺廟陣頭,也會先行抵達艋舺青山宮參禮和整隊;待引路童子、八將、神轎團和廟方人員完成「升堂」(用官話喊「恭請王爺升堂、升堂、升堂」[22]),喊班儀式,傍晚便引導靈安尊王神轎出廟和過火,隨即展開暗訪。由於早期靈安尊王代天巡狩[23]旨在查察善惡和巡視祂在艋舺的惠安子民,為了尊重其他祖籍的鄉土神,不行拜廟儀式;當靈安尊王神轎途經艋舺清水巖、艋舺龍山寺、艋舺新興宮[註 4]艋舺集義宮等廟口時,也會循慣例快速通過。回駕時,神轎會以面向外倒退方式入廟,並在廟內進行「退堂」(用官話喊「恭請王爺退堂、退堂、退堂」[24])喊班後才結束每一天的行程。[4]

農曆10月22日的「正日」遶境是祭典重頭戲,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也較暗訪大幅增加,但依照廟方規劃至艋舺青山宮參禮,或是直接前往集合點集會,通常是於上午十時整出發[1]。踩街遶行萬華區400餘間宮廟的隊伍大致上有[25]報馬仔土地公在內的頭陣、艋舺青山宮醒獅團、艋舺龍山寺、西門町天后宮、其他境內暨各地交陪宮廟神轎和軒社陣頭、報馬使、頭旗燈、路關牌、五方旗、艋舺義軒社、值年爐主陣(每年陣容相當龐大,往往佔了全部陣頭的三分之一)、艋舺青山會、艋舺鳳音社、艋舺義安社、艋舺義英社、儀仗隊、八將團,以及壓軸的靈安尊王神轎,隨香信眾等,陣頭規模可達200餘陣[26];且昔日這一天沿途家家戶戶擺設香案和供品祭拜,辦桌宴請親友,規模盛大轟動,故有「十月二二」、「迎青山王」和「艋舺大拜拜」等說法,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祭典要到廟方於農曆10月23日為靈安尊王舉行祝壽典禮,擲筊選出來年值東爐主頭家,出巡的靈安尊王軟身二祖神像昇座回正殿神房,並送境內友宮諸神佛回宮後,並舉行祭天、犒軍、晚上舉行平安宴、才正式落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已於2010年將祭典中百餘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公告為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信仰予以保存。[4][18]

2020年,適逢青山宮建廟165週年,睽違85年北港朝天宮正駕糖郊媽搭乘火車,前往參加艋舺青山王祭,青山宮也邀請白沙屯拱天宮、四湖參天宮、淡水清水巖祖師廟新莊地藏庵和大甲聖母宮等廟參與盛會。繞境前爐主壇登殿大典發生鬥毆事件、還發覺有人攜帶刀械,因此引發爭議。

靈安尊王出巡時,廟方會在神轎上放佛手柑,相傳是有潤喉的功用,可以使王爺問案或接受申冤時減低喉嚨不適,且還有淡雅清香。另外,廟方會用米酒泡生豬肝祭祀王爺,而非一般的熟的肉類與酒,理論上王爺並不喫生肉,故有傳可能是讓王爺施展一些法術所用,但其他各地青山王廟宇似乎沒有這樣的祭品。實際功用為何不得而知。

注釋

  1. ^ 另外兩個是:農曆5月13的大稻埕霞海城隍老爺繞境、農曆3月14日的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出巡。
  2. ^ 原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改制為「中華民國文化部」。
  3. ^ 已於2014年1月20日舉行開光安座。[9]
  4. ^ 原址已毀,今為西門町天后宮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 臺北. 2014-12-10 [2014-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9). 
  2. ^ . [2017-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8). 
  3. ^ . [2017-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31). 
  4. ^ 4.0 4.1 4.2 4.3 4.4 4.5 林美容, 辜神徹 編著. 《迎神在臺北——臺北迎城隍、艋舺迎青山王、臺北靈安社陣頭》. 臺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13-12. ISBN 9789860372557. 
  5. ^ 5.0 5.1 詹千慧. 《臺北艋舺青山宮之象徵意義·第三章 艋舺青山宮的建立與發展》.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 2011-05. 
  6. ^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7. ^ 7.0 7.1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8. ^ . 大紀元. 2006-12-10 [201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9. ^ 江慧珺. . 臺北: 中國時報. 2014-01-20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0). 
  10. ^ 江慧珺. . 臺北: 中國時報. 2013-11-21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1. ^ 吳思萍. . 臺北: 聯合報. 2014-11-09 [2014-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12. ^ 林美容《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7)頁Ⅵ。
  13. ^ 徐育建,《台北市第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調查研究與整體修復計畫》(台北:艋舺青山宮管理委員會,2002),頁 2-25。
  14. ^ 陳禹齊,〈風華潮湧的歷史泊岸—艋舺歷史文化與龍山寺精神民俗之考察〉,《木柵高工學報》第九期,2005,頁Ⅵ。
  15. ^ 蘇省行,〈艋舺舊街名考源〉《臺北文物》第二卷第一期,1953,頁2-25。
  16. ^ 戴炎輝. 《清代臺灣之鄉治》. 聯經出版公司. 1979-07-01, p622. ISBN 9570818026. 
  17. ^ 劉寧顏 編. 《重修臺灣省通志》.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 
  18. ^ 18.0 18.1 18.2 . 臺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0-07-26 [2016-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19. ^ 青山王之賽會. 臺北: 臺灣日日新報. 1907-11-29, 第五版, 第2873號. 
  20. ^ 青山王祭典. 臺北: 民報. 1945-11-27, 第二版, 第49號. 
  21. ^ 21.0 21.1 辜神徹. 《臺灣清水祖師信仰:落鼻祖師的歷史與文化》. 臺北: 博揚文化. 2009. ISBN 9789866543166. 
  22. ^ . 2019-11-12 [202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23. ^ 鈴木清一郎. 《臺灣舊慣: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 臺北: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34-12. (日語)
  24. ^ . 2020-12-07 [2021-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25. ^ 莊琇閔. . 臺北: 聯合報. 2016-11-20 [2016-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26. ^ 邱紹雯. . 臺北: 自由時報. 2011-11-22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外部連結

  • 官方网站
  • 艋舺青山宮-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艋舺青山宮暗訪暨遶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艋舺青山宮-臺北旅遊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艋舺青山宮,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青山宮, 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 現列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 為肇建於1856年, 咸豐六年, 的民間信仰廟宇, 主祀青山靈安尊王, 該廟自清治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惠安人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 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 正日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 俗稱, 艋舺大拜拜, 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 今日, 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 艋舺清水巖與西門町天后宮, 原艋舺新興宮, 合稱, 艋舺四大廟門, 三川殿基本信息国家, . 关于与 艋舺青山宮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青山宮 艋舺青山宮 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 現列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 為肇建於1856年 咸豐六年 的民間信仰廟宇 主祀青山靈安尊王 該廟自清治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惠安人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 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 正日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 俗稱 艋舺大拜拜 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 註 1 今日 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 艋舺清水巖與西門町天后宮 原艋舺新興宮 合稱 艋舺四大廟門 2 3 艋舺青山宮艋舺青山宮三川殿基本信息国家 中華民國 臺灣 位置 臺北市貴陽街2段218號坐标25 02 24 N 121 29 58 E 25 04000 N 121 49944 E 25 04000 121 49944 坐标 25 02 24 N 121 29 58 E 25 04000 N 121 49944 E 25 04000 121 49944主神青山靈安尊王例祭農曆十月二十至廿一日 萬華大拜拜繞境 艋舺南 北區暗訪 1 農曆十月二十二日 暖壽遶境 1 農曆十月二十三日 聖誕正日大典 廟格艋舺四大廟建筑详情本殿構造單簷硬山式建立时间大清咸丰六年1856年 166年前 1856 地圖艋舺青山宮位置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登錄種類 寺廟评定时间1985年8月19日詳細登錄資料門神彩繪位置臺北市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 傳統工藝登錄種類 彩繪评定时间2010年8月9日詳細登錄資料艋舺青山宮靈安尊王大符 目录 1 沿革和特色 1 1 肇始緣起 1 2 建築特色 1 3 祝融之災 2 組織型態 2 1 管理組織 2 2 祭祀組織 2 3 信徒組織 3 電影拍攝取景 3 1 拍攝 艋舺 廣宣片 4 青山王信仰 5 青山王祭典 6 注釋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連結沿革和特色 编辑肇始緣起 编辑 艋舺在1854年 咸豐4年 發生瘟疫 祖籍泉州府惠安縣漁民 於是特地將惠安青山宮的鄉土守護神 青山靈安尊王神像分靈至艋舺 並在舊街 今西園路 鬧區處暫立小祠奉祀 想藉此弭平疫情 隨後由於祂靈驗的神蹟廣為流傳 使得善信日增 1856年 咸豐6年 另在貨物貿易集散的蕃薯市街 今貴陽街現址 建築新廟 1859年 咸豐9年 落成 4 5 建築特色 编辑 艋舺青山宮坐南朝北 基地184坪 為三開間 三進兩廊矩形縱深的街屋式建築 前殿為重簷歇山頂 簷間有 敕封大宋明神 字樣 明間華麗精湛的八角形藻井 完全展現出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作風 門神秦叔寶與尉遲恭為劉家正繪製 6 入口立面初為土木結構建築 1938年 昭和13年 重修時佐以花崗石與青斗石的石雕門面 石獅是典型日式風格 蟠龍石柱為謝萬來所作 石柱和石垛則源自臺灣神社所遺留石材 拜殿臺基前方有雲龍御路 由於拜殿抬高臺基與正殿同高 且拜殿屋頂與正殿硬山頂相連 更增添正殿巍莪宏偉的氣勢 正殿神龕也是金碧輝煌 上方懸掛匾額以1954年考試院院長賈景德所題 固圉寧民 最為醒目 敘事匾 同治八年 1869 淡水同知富樂賀 以答神休 1882年 清德宗光緒8年 福建花翎知府銜補用同知何恩綺獻 神靈昭著 尚有1889年 光緒15年 魏建勳所獻 化險為夷 1981年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所獻 百世馨香 等諸多匾額 後殿同樣雕樑畫棟 原為舊式殿堂 目前所見是1979年改建後的地下一層 地上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閣式建築 7 該廟建築本身因具歷史 文化和藝術價值 所以內政部在1985年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 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7 廟方在2003年報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重修 由文建會 註 2 分四年補助新臺幣1 500萬元 加上信眾集資 最終得以新臺幣4 000多萬元於2006年底完成修繕 8 祝融之災 编辑 2013年11月19日晚間因電線走火 致使三川殿和左右過水廊的天花 鑿花 雕作等木構件受表層損傷 靈安尊王二祖 註 3 軟身神像衣袍和鄰近十餘尊神將也遭波及 4 10 所幸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補助新臺幣1 000多萬元 廟方籌得檀越寄付新臺幣2 000多萬元 於2014年11月8日完成修復 11 艋舺青山宮2016年1月13日廟貌 艋舺青山宮三川明間 艋舺青山宮前殿藻井 艋舺青山宮右側過水廊的雕刻 艋舺青山宮左側過水廊的雕刻 後殿三樓凌霄寶殿的藻井 組織型態 编辑艋舺青山宮相關組織由信徒共同組成 分為管理組織 祭祀組織與信徒組織三種型態 12 管理組織 编辑 管理組織負責管理廟務 廟產及日常事務 1988年以前實施 管理人制 廟方管理人多由當地富具名望的紳商或對廟方有實質貢獻者為主 清末以來 常以艋舺地方頭人如區長 里長等為管理人 日治中前期以來由於泉州三邑人士在早期同時主導了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的籌建之故 青山宮管理人有時會同時兼管二廟事務 由於廟方並未詳加記載創廟以來的歷任管理人 可考者有日治時期的李孫浦 林禮仁以及戰後時期的黃昆 洪查某 吳永言等人 管理人一職無任期限制 13 1987年政府採取寺廟管理政策 時以黃應時為青山里里長 蔡章文為青山宮首任主任委員 黃應時以其女從事執業代書的職務之便將原屬私人土地的青山宮地權歸屬廟方 青山宮於同年九月二十六日重新辦理寺廟登記 並於1988年之後成立青山宮管理委員會 以現今管理委員會之形式管理廟務 祭祀組織 编辑 祭祀組織主理青山宮例行祭典 採頭家爐主制度 14 每年於青山王祭典活動結束當晚由參與報名的信徒中選出 由去年爐主擲筊卜出來年的值年爐主一人 副爐主二人 新任正副爐主將於來年代表當地居民主理全年例行祭典 信徒組織 编辑 信徒組織由當地信徒參與之祭祀團體組成 有 神明會 性質者如金進揚會 金進興會 協福堂會 因地緣關係組織而成的 子弟團 有義英社 義安社 鳳音社 神轎會及八將團 為青山宮附隨組織 參與廟會活動 其領導人多由地方仕紳擔任 15 電影拍攝取景 编辑拍攝 艋舺 廣宣片 编辑 2010年2月5日上映 由鈕承澤執導 阮經天和趙又廷主演的電影 艋舺 之 廣告宣傳片 即在艋舺青山宮取景 青山王信仰 编辑18世紀中期 大量泉州府移民跨海沿著淡水河靠岸定居艋舺 並與當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大增 加上1809年 清仁宗嘉慶14年 艋舺縣丞和艋舺營的設立 16 17 使得艋舺在清宣宗道光初年迅速發展成為 一府二鹿三艋舺 的全臺灣第三大城市 但1853年 咸豐3年 發生分類械鬥頂下郊拼 艋舺的泉州三邑人大敗泉州的同安人 自此泉州三邑住民在艋舺奠定了不可撼動的根基 18 而落敗的泉州同安人不得不帶著守護神霞海城隍 整族舉家遷徙至大稻埕經商泉州三邑惠安人的信仰主神和城市守護神是青山靈安尊王 簡稱靈安尊王 俗稱青山王 明朝何喬遠 閩書 惠安縣觀應篇 認為是三國孫吳將領張滾 張滾在212年 漢獻帝建安17年 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 頗有治績 因此受人民懷念 奉之為神明 稱 青山王 又明世宗嘉靖時編纂的 惠安縣志 說 青山在縣南 閩時將軍張悃 嘗立寨於此以御海寇 既歿 鄉人廟而祀之 至今不廢 主張是五代十國中閩國的將領張悃 人稱 張將軍 因為奉命鎮守惠安一帶 軍紀嚴明 愛民如子 逝世之後屢屢顯靈 故在青山附近建廟祭祀 尊稱其為 青山王 被視為當地的山神與境主神 除了青山山神的神格之外 靈安尊王同時具有司法神的神格 換言之 相當於艋舺三邑人的城隍 所以艋舺青山宮除了祭祀靈安尊王 以及顯慶妃和慶安妃兩位王妃 也如同城隍信仰一般 配祀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的陰陽司 監察司 速報司 長壽司 獎善司 罰惡司 福德司 增祿司等各司官 文武判官 謝范將軍 枷鎖將軍 馬使爺和虎爺等 其中枷鎖將軍為原型所成立的艋舺青山宮八將團 更是臺灣八將團的起源之一 與五福大帝的八家將交互輝映 4 18 青山王祭典 编辑青山王祭典之肇始 深受艋舺青山宮靈安尊王消弭1850年代的瘟疫和蟾蜍精危害 1904年 明治37年 的鼠疫等說法影響 當時遷居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 一方面為感念所信奉神祇除疫鎮煞的靈驗性 庇佑信眾度過種種天災和不同族群衝突造成的外在困境 於是透過艋舺青山宮廟會活動的舉辦來酬謝神明 另方面也藉著年復一年的年度例行祭典 重複加強其神格和傳說 逐步演變成為三邑移民凝聚地方社會力量的王爺信仰中心 後來日治時期政府對於宗教採取寬容態度 遲至1907年 明治40年 就有青山王賽會活動的相關報導 19 使舊俗得以延續流傳 其後雖然歷經了1936年開始的皇民化運動 20 1950年代以降提出的 改善民俗 節約拜拜 和 春秋二季拜拜 等諸多統一祭典政策 但臺北市政府於1953年將原本就是秋祭的靈安尊王祭典推為龍山區的秋季拜拜 以及戒嚴時期全市唯二可以辦理迎神賽會的廟宇 1975年起又列為全市七大民俗宗教祭典之一 實則讓艋舺青山宮的祭祀信仰圈進一步擴大到了雙園區 4 5 21 2003年爆發 嚴重急性冠狀肺炎 SARS 於當年青山王祭典遶境並恭送瘟神王船完後 沒隔幾天 SARS 的疫情都消失了 青山王祭典為期四天 祭典前夕都會迎請艋舺清水巖清水祖師 艋舺龍山寺觀音佛祖 西門町天后宮 原艋舺新興宮 天上聖母 及閤艋神尊蒞臨艋舺青山宮作客和看戲 21 每年農曆10月20日 21日接連兩天會分別在南 北萬華區進行暗訪 1 以達到探查陰陽界善惡 接受冤魂告狀 緝捕兇神惡鬼和驅逐瘟疫邪穢之目的 像是前殿明間龍柱高掛 風雨免朝 的虎頭牌 廟內軒社的神將 於午後率先出廟 進行過金紙火等儀式 欲參加暗訪的各個寺廟和陣頭 也會先行抵達艋舺青山宮參禮和整隊 待引路童子 八將 神轎團和廟方人員完成 升堂 用官話喊 恭請王爺升堂 升堂 升堂 22 喊班儀式 傍晚便引導靈安尊王神轎出廟和過火 隨即展開暗訪 由於早期靈安尊王代天巡狩 23 旨在查察善惡和巡視祂在艋舺的惠安子民 為了尊重其他祖籍的鄉土神 不行拜廟儀式 當靈安尊王神轎途經艋舺清水巖 艋舺龍山寺 艋舺新興宮 註 4 和艋舺集義宮等廟口時 也會循慣例快速通過 回駕時 神轎會以面向外倒退方式入廟 並在廟內進行 退堂 用官話喊 恭請王爺退堂 退堂 退堂 24 喊班後才結束每一天的行程 4 農曆10月22日的 正日 遶境是祭典重頭戲 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也較暗訪大幅增加 但依照廟方規劃至艋舺青山宮參禮 或是直接前往集合點集會 通常是於上午十時整出發 1 踩街遶行萬華區400餘間宮廟的隊伍大致上有 25 報馬仔和土地公轎在內的頭陣 艋舺青山宮醒獅團 艋舺龍山寺 西門町天后宮 其他境內暨各地交陪宮廟神轎和軒社陣頭 報馬使 頭旗燈 路關牌 五方旗 艋舺義軒社 值年爐主陣 每年陣容相當龐大 往往佔了全部陣頭的三分之一 艋舺青山會 艋舺鳳音社 艋舺義安社 艋舺義英社 儀仗隊 八將團 以及壓軸的靈安尊王神轎 隨香信眾等 陣頭規模可達200餘陣 26 且昔日這一天沿途家家戶戶擺設香案和供品祭拜 辦桌宴請親友 規模盛大轟動 故有 十月二二 迎青山王 和 艋舺大拜拜 等說法 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 祭典要到廟方於農曆10月23日為靈安尊王舉行祝壽典禮 擲筊選出來年值東爐主頭家 出巡的靈安尊王軟身二祖神像昇座回正殿神房 並送境內友宮諸神佛回宮後 並舉行祭天 犒軍 晚上舉行平安宴 才正式落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已於2010年將祭典中百餘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公告為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信仰予以保存 4 18 2020年 適逢青山宮建廟165週年 睽違85年北港朝天宮正駕糖郊媽搭乘火車 前往參加艋舺青山王祭 青山宮也邀請白沙屯拱天宮 四湖參天宮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 新莊地藏庵和大甲聖母宮等廟參與盛會 繞境前爐主壇登殿大典發生鬥毆事件 還發覺有人攜帶刀械 因此引發爭議 靈安尊王出巡時 廟方會在神轎上放佛手柑 相傳是有潤喉的功用 可以使王爺問案或接受申冤時減低喉嚨不適 且還有淡雅清香 另外 廟方會用米酒泡生豬肝祭祀王爺 而非一般的熟的肉類與酒 理論上王爺並不喫生肉 故有傳可能是讓王爺施展一些法術所用 但其他各地青山王廟宇似乎沒有這樣的祭品 實際功用為何不得而知 艋舺青山宮八將團 青山八將 中的鎖將軍 艋舺青山宮的青山靈安尊王二祖神像端坐於神轎內 準備暗訪和在正日遶境 青山王祭典中 手持迴避和肅靜長腳牌的執事隊 注釋 编辑 另外兩個是 農曆5月13的大稻埕霞海城隍老爺繞境 農曆3月14日的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出巡 原稱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今改制為 中華民國文化部 已於2014年1月20日舉行開光安座 9 原址已毀 今為西門町天后宮 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2014年艋舺青山宮靈安尊王聖誕遶境路關 臺北 2014 12 10 2014 12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1 29 台灣景點票選 艋舺龍山寺 2017 10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08 寫下半部萬華史的宗教觀光勝地 艋舺龍山寺 2017 10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31 4 0 4 1 4 2 4 3 4 4 4 5 林美容 辜神徹 編著 迎神在臺北 臺北迎城隍 艋舺迎青山王 臺北靈安社陣頭 臺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2013 12 ISBN 9789860372557 5 0 5 1 詹千慧 臺北艋舺青山宮之象徵意義 第三章 艋舺青山宮的建立與發展 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 2011 05 門神彩繪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 01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30 7 0 7 1 艋舺青山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 01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30 青山宮修復竣工 官民合資修復古蹟再添典範 大紀元 2006 12 10 2013 11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江慧珺 青山王浴火重生 上百人歡慶 臺北 中國時報 2014 01 20 2014 10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20 江慧珺 艋舺青山宮遭祝融 波及神轎 臺北 中國時報 2013 11 21 2014 10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2 吳思萍 北市市定古蹟 艋舺青山宮修復 臺北 聯合報 2014 11 09 2014 12 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5 03 林美容 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 台北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7 頁 徐育建 台北市第三級古蹟艋舺青山宮調查研究與整體修復計畫 台北 艋舺青山宮管理委員會 2002 頁 2 25 陳禹齊 風華潮湧的歷史泊岸 艋舺歷史文化與龍山寺精神民俗之考察 木柵高工學報 第九期 2005 頁 蘇省行 艋舺舊街名考源 臺北文物 第二卷第一期 1953 頁2 25 戴炎輝 清代臺灣之鄉治 聯經出版公司 1979 07 01 p622 ISBN 9570818026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劉寧顏 編 重修臺灣省通志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 18 0 18 1 18 2 公告 艋舺青山宮暗訪暨遶境 為民俗及有關文物 臺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0 07 26 2016 1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30 青山王之賽會 臺北 臺灣日日新報 1907 11 29 第五版 第2873號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青山王祭典 臺北 民報 1945 11 27 第二版 第49號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21 0 21 1 辜神徹 臺灣清水祖師信仰 落鼻祖師的歷史與文化 臺北 博揚文化 2009 ISBN 9789866543166 艋舺迎尊王 一切的熱鬧 都從 恭請王爺升堂 開始 2019 11 12 2021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21 鈴木清一郎 臺灣舊慣 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 臺北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34 12 日語 艋舺迎尊王 恭請王爺退堂 歷時22小時 遶境圓滿落幕 2020 12 07 2021 11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21 莊琇閔 青山王夜巡起駕 林昶佐搖滾開唱 臺北 聯合報 2016 11 20 2016 1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22 邱紹雯 青山宮夜巡擾眠 居民連署抗議 臺北 自由時報 2011 11 22 2014 10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0 01 外部連結 编辑官方网站 艋舺青山宮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艋舺青山宮暗訪暨遶境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艋舺青山宮 臺北旅遊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艋舺青山宮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艋舺青山宮 amp oldid 7697821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