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梵語巴利語:देवदत्‍त,Devadatta)[1],一譯提婆達兜地婆達兜諦婆達兜調婆達兜法顯略譯作調達[2];Deva即提婆,意為天神;Datta意為授予、啓予、賜予,故其名亦有義譯為天授天啟[3], 提婆達多是親人向上天祈禱才生下的,所以取名為「提婆達多」,[4]為阿難的兄長,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提婆达多曾經加入釋迦佛的僧團,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與權力鬥爭,另外成立教派。提婆达多死後,其教派並没有因为他死亡而解散,東晉法顯唐代玄奘遊歷天竺時,还曾看过此派活动。法顯、玄奘记载提婆达多派只供奉过去三佛,独不奉释迦文佛(釋迦牟尼)。

提婆達多在原始佛教中犯下五逆重罪,破和合僧,背叛佛教,設計謀害釋迦佛,是極為負面的人物。《增壹阿含經[5]記載提婆達多在地獄中「身體苦痛如斯」。大乘佛教的《妙法蓮華經》中,則紀錄提婆達多亦被釋迦佛授記,將來成佛。有些佛教典籍說,其實提婆達多是來示現作反派角色,讓眾生體悟作五逆罪者會墮落地獄。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中「如比丘入三禪樂」。

生平 编辑

出身 编辑

 
提婆達多怒殺獻給悉達多的寶象[6]

提婆達多出身剎帝利釋迦族,祖父為師子頰王,師子頰王有淨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四子。提婆達多之父為甘露飯王[7],但不同經典則有異說。

提婆達多為釋迦牟尼佛侍者阿難之兄長。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8],一說堂弟[9]

佛典載其“四月七日食時生,身長一丈五尺四寸”[10]、“大姓出家,聰明,有大神力,顏貌端正”[11]

出家 编辑

釋迦牟尼成佛後,返回故國迦毗羅衛城,向宗室說法,淨飯王鼓勵臣民出家追隨佛陀,有釋迦族五百人出家,其中有拔提王、阿難阿那律陀優婆離,以及提婆達多等人。

《十誦律》中記載提婆達多:“出家做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讀經、誦經、問疑、受法、坐禪。爾時佛所說法,悉皆受持。”[12]《出曜經》中則言其:“十二年中,坐禪入定,心不移易,誦佛經六萬”[13]。由此可見其廣學博文,精進難得。《西域记》一書记有“大石室,提婆达多于此入定”。他弘化王舍城時,受到摩竭陀国王子阿阇世的尊敬,“阿阇世日日将从五百乘车,朝暮问讯提婆达多,并供养五百釜饮食”[11]。等到佛陀沿恒河回到王舍城,不久就引起“破僧”事件。

提婆達多的惡行 编辑

破僧 编辑

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口才、博學、禪定苦行,在摩揭陀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倦 」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達多如此的「噉唾癡人 」。遂令提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達多弟子瞿迦梨、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

阿闍世篡奪父王頻婆娑羅之位後,提婆達多更受王家利養恭敬,地位聲勢益加尊隆。因名聞利養之故,刻意於苦行更加精嚴,而我慢愈熾,更加企求統攝僧眾的權力 。

釋迦牟尼佛規定:「從我出家之弟子,不分種姓,一律平等。」然而佛為釋迦族太子,部分釋迦族的比丘則不免自覺優越,以為佛滅後,當由釋迦族比丘統攝僧團。提婆達多四伴黨三聞達多、騫荼達婆、瞿迦梨、迦留盧提舍等皆出身釋迦族[14];而擁護堤婆達多的“六群比丘”也都以出身釋迦族[15],或與佛陀關係密切,而自覺優越,不願接受十方比丘攝化教誡。而這種心態顯與佛法不合。

提婆達多五法 编辑

提婆達多在戒律上有不同的見解,提出五項极端戒律,這不為釋迦牟尼佛所採納,後世稱為提婆達多五法、天啟五法、天授五法或調達五事。

關於這五項戒律的內容,在經典上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1. 「盡形壽應為住蘭若者。至村落者罪。」
  2. 「盡形壽應為乞食者。受請食者罪。」
  3. 「盡形壽應著糞掃衣者,受居士衣者罪。」
  4. 「盡形壽應為樹下住者。住屋者罪。」
  5. 「盡形壽應不食魚肉。食魚肉者罪。」盡形壽的意思 就是一生
  • 四分律》卷4:1.盡形壽乞食,2.盡形壽著糞掃衣,3.盡形壽露坐,4.5.盡形壽不食酥、鹽、魚與肉。
  • 五分律》卷25:1.不食鹽,2.不食酥乳,3.不食魚肉,4.乞食,5.春夏八月日露坐、冬四月日坐於草庵。
  • 十誦律》卷4:1.盡形壽受著衲衣,2.盡形壽受乞食法,3.盡形壽受一食法,4.盡形壽受露地坐法,5.盡形壽受斷肉法。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10:1.不食乳酪,2.不食魚肉,3.不食鹽,4.衣服長績,5.住在村中、不住阿蘭若[16]
  • 大毗婆沙論》:「云何五法?一者盡壽著糞掃衣,二者盡壽常乞食,三者盡壽唯一坐食,四者盡壽常居迴露,五者盡壽不食一切魚肉血昧鹽蘇乳等。」

共通的點為

  1. 不吃肉不吃魚,遵守頭陀苦行,乞食(化緣),在森林空地中禪坐修行,遠離人群,不居住在房屋中。

另立僧團 编辑

提婆達多以此五法行籌表決,有四伴黨及五百初學比丘依循他,於伽耶山住下,另立僧伽,又有「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善說非善非善說善、犯說非犯、非犯說犯、輕說重、重說輕、有殘說無殘、無殘說有殘、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言說非言、非言說言」等各種非法非律,於「界內別行僧事」,於是破僧[17]。經舍利弗、目犍連化解,只餘瞿迦梨等四伴黨留下,提婆達多則因五逆重罪墮入地獄。然已衍生釋迦族比丘與十方比丘不和,導致後來佛教分化之因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18]記載佛和佛弟子吃乳酪、肉,但提婆達多批判佛和佛弟子吃乳酪和肉是放逸,所以禁止弟子吃肉和乳酪。《十誦律[19]記載提婆達多破和合僧時在佛教僧團推行苦行主義,佛拒絕提婆達多,並說一向允許三淨肉,之後提婆達多召開破和合僧布薩[20],有504位比丘追隨提婆達多,成立不吃肉、魚和乳酪的新僧團。

害佛惡行 编辑

南傳北傳佛典記載,提婆達多索眾不成,舍利弗、目犍連帶領五百比丘返回佛所。提婆達多後心懷嫌恨,誓報此怨,慫恿阿闍世王子禁錮其父,自立為王。遂有刺客殺佛、推石壓佛、狂象害佛、爪毒傷佛、拋車擊佛等害佛惡行。並因阿闍世王日漸疏遠,斥責、毆打蓮華色比丘尼致死。而往昔宿世與佛結怨,誓言生生世世為佛伴友,壞佛亂佛,有爭女、漁師兒、共命鳥、金色鹿等本生因緣

與富蘭那·迦葉的相識 编辑

提婆達多失手殺害蓮華色比丘尼後,心中甚憂,以手支颊,退在一边,愁思而坐[21]。此情此景被六師外道之一的富蘭那·迦葉看到,並加以誘導,告訴提婆達多無善惡業報[22],到此提婆達多一切的善根皆斷絕。

佛教經典中的形象 编辑

部派佛教 编辑

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七記載,提婆達多身陷地獄,佛為阿難說提婆達多未來生處,因提婆達多命終之時,受地火所燒,生懺悔心,「經歷一賢劫,當生四天王上,復輾轉生三十三天、焰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復墮三惡道,往來天人中,最後受身,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後成「辟支佛」。名曰南無。

《根本說一切有部破僧事》則記載:提婆達多造三無間業,遭受無間地獄火燃炙,痛苦不堪。阿難見其受苦,心生悲愍,要提婆達多以至誠皈依世尊。提婆達多深心慇重,口自唱言:「今日我身乃至徹骨,於薄伽畔,至心歸伏。」隨後即墮無間地獄中。世尊告諸比丘:「提婆達多善根已續,於一大劫生於無隙大地獄中。其罪畢以後,得人身。輾轉修習,終得證悟缽剌底迦佛陀,名為具骨。」

大乘佛教 编辑

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則記錄佛告諸菩薩四眾「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椎鐘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而有阿私仙人為其宣講妙法華經。而因此阿私仙人即為提婆達多,以其多善知識,成就佛陀“波羅密、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

因此佛陀為其授記,預言“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恆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本事品第四記載,于过去世第三十一劫毗舍浮如来時,有一婆羅門弗沙耶若精進修行,應誓而千年之中不坐不卧七日七夜限食一揣,感化了其弟八人修行。弗沙耶若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弟八人中,二人但乐离欲化众生,故修六波罗蜜而得无碍智,就是後來的弥勒維摩诘。餘六人以欲心修行,喜好障碍他人,就是後來的罗睺罗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波罗陀阿修罗王、婆稚毗卢遮那阿修罗王、波旬、提婆达多。 在[佛说兴起行经卷下地婆达兜掷石缘经第七]佛陀開示與提婆達多結怨的原因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是时佛告舍利弗。往昔过去世。于罗阅只城。有长者名曰须檀。大富多饶。财宝象马七珍。僮仆侍使。产业备足。子名须摩提。其父须檀。奄然命终。须摩提有异母弟。名修耶舍。摩提心念。我当云何设计不与修耶舍分。须摩提复念。唯当杀之。乃得不与耳。须摩提语修耶舍。大弟共诣耆闍崛山上。有所论说去来。修耶舍曰可尔。须摩提。即执弟手上山。既上山已。将至绝高崖头。便推置崖底。以石堆之。便即命绝。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长者须檀者不。则今父王真净是也。尔时子须摩提者。则我身是。弟修耶舍者。则今地婆达兜是。佛语舍利弗。我尔时贪财害弟。以是罪故。无数千岁。在地狱中烧煮。为铁山所堆。尔时残缘。今虽得阿惟三佛。故不能免此宿对。我于耆闍崛山。经行为地。婆达兕。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以掷佛头。耆闍崛山神。名金埤罗。以手接石。石边小片。迸堕中佛脚拇指。即破血出。于是世尊。即说宿命偈曰  我往以财故  杀其异母弟  推着高崖下  以石堆其上  以是因缘故  久受地狱苦  于其地狱中  为铁山所堆  由是残余殀  地婆达下石  崖片落伤脚  破我脚拇指  因缘终不朽  亦不着虚空  当护三因缘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说此先世缘 佛语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龙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度之。尚有宿缘。不能得免。况复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等。当学如是。莫犯身口意。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甄陀罗摩休勒。闻佛所说。欢喜受行

參考條目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大唐西域記》卷六
  2. ^ 《法顯傳》中天竺、東天竺記游
  3. ^ 陳俊甫《臺灣的民間佛教》東明出版
  4. ^ 釋太虛《法華經講演錄》:「乞於天而生,故名天授。」
  5. ^ 增壹阿含經》:提婆達兜罪人,身出火光,長三十肘。若有眾生,興起愛念之心,欲使提婆達兜身永處無為,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水尋時盡,火終不滅。猶如以二渧水著熱鏊上,終無增減。提婆達兜愚人亦如是,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水尋時盡,火終不滅,提婆達兜身體苦痛如斯。
  6.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3
  7. ^ 見《起世經卷第十》:淨飯王生二子,一名悉達多,二名難陀;白飯二子,一名帝沙,二難提迦;斛飯二子,一阿泥婁駄,二跋提梨迦;甘露飯二子,一阿難陀,二提婆達多。
  8. ^ 《五分律》一十五
  9. ^ 釋太虛《法華經講演錄》:「提婆,天也。達多。授也。斛飯王之子。佛之堂弟。」
  10. ^ 《十二游经》
  11. ^ 11.0 11.1 《四分律》四
  12. ^ 《十诵律》三六
  13. ^ 《出曜经》一五
  14. ^ 《有律破僧事》九
  15. ^ 《戒因缘经》卷三、《四分律》卷六、《毗奈耶律》卷十一
  16.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10:「於是提婆達多謗毀聖說,決生耶見,定斷善根,但有此生,更無後世。作是知己,於其徒眾,別立五法。使告知曰:『爾等應知,沙門喬答摩及諸徒眾,咸食乳酪,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令彼犢兒鎮嬰饑苦。又沙門喬答摩聽食魚肉,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於諸眾生為斷命事。又沙門喬答摩聽食其鹽,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由其鹽內多塵多故。又沙門喬簽摩受用衣時,截其縷績,我等從今受用衣時,留長縷績。何緣由此?壞彼織師作功勞故。又沙門喬答摩住阿蘭若處,我等從今住村舍。何緣由此?棄捐施主所施物故。』」故內攝頌曰:「不餐於乳酪,魚肉以及鹽,長績在村中,是天授五法。」
  17. ^ 十誦律》:佛在王舍城方黑石聖山,與大比丘眾七百人俱。爾時世尊中前著衣持鉢,阿難隨後入王舍城乞食。食後往詣講堂,於眾僧前敷坐處坐。調達亦如是,中前著衣持鉢,迦留羅提舍隨後,入王舍城乞食。食後詣講堂隨次第坐,坐已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受著納衣、應盡形受乞食、應盡形受一食、應盡形受露地住、應盡形受斷肉魚。是五法隨順少欲知足、易養易滿、知時知量、精進持戒清淨、一心遠離、向泥洹門。若比丘行是五法,疾得泥洹。」調達爾時,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善說非善非善說善、犯說非犯、非犯說犯、輕說重、重說輕、有殘說無殘、無殘說有殘、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言說非言、非言說言。佛爾時自約勅調達:「汝莫作方便破和合僧,莫受持破僧因緣事。汝與僧共和合,和合者歡喜無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安樂行。汝莫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善說善、善說非善、非犯說犯、犯說非犯、輕說重、重說輕、有殘說無殘、無殘說有殘、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言說非言、非言說言。」調達聞佛如是約勅,不捨破僧因緣事。當佛約勅調達不捨是事,爾時迦留羅提舍比丘,在調達後以扇扇調達。加留羅提舍比丘,即時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如佛讚歎頭陀功德,上人調達亦讚歎頭陀功德。佛何以生妬心?」佛言:「癡人!我有何妬心?過去諸佛讚歎納衣、聽著納衣。我今亦讚歎納衣、聽著納衣,亦聽著居士衣。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乞食、聽乞食。我今亦讚歎乞食、聽乞食,亦聽請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一食、聽一食。我今讚歎一食、聽一食,亦聽再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露地住、聽露地住。我今讚歎露地住、聽露地住,亦聽房舍住。癡人!我不聽噉三種不淨肉: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眼見是畜生為我故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疑者,是中無屠賣家,又無自死者,是人凶惡,能故奪畜生命。癡人!如是三種肉我不聽噉。癡人!我聽噉三種淨肉。何等三?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不疑者,是中有屠兒,是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我聽噉如是三種淨肉。癡人!若大祠,所謂象祠、馬祠、人祠、和闍毘耶祠、三若波陀祠、隨意祠,若諸世會殺生處祠,如是大祠世會中,不聽沙門釋子噉肉。何以故?是大祠世會,皆為客故。」佛說是已,即從坐起入室坐禪。爾時調達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唱已調達及四伴即起捉籌。調達第二復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喜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唱第二語已,有二百五十比丘,從坐起捉籌。調達第三復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第三唱已,復有二百五十比丘,從坐起捉籌。爾時調達,即將是眾還自住處,更立法制。調達作是言:「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不憙樂、不忍受是五法者,是人去我等遠,與我別異不共語。」
  18.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10:「於是提婆達多謗毀聖說,決生耶見定斷善根,但有此生更無後世。」作是知已,於其徒眾別立五法,便告之曰:「爾等應知!沙門喬答摩及諸徒眾,咸食乳酪,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令彼犢兒鎮嬰飢苦。又沙門喬答摩聽食魚肉,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於諸眾生為斷命事。又沙門喬答摩聽食其鹽,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於其鹽內多塵土故。又沙門喬答摩受用衣時截其縷績,我等從今受用衣時留長縷績。何緣由此?壞彼織師作功勞故。又沙門喬答摩住阿蘭若處,我等從今住村舍內。何緣由此?棄捐施主所施物故。」
  19. ^ 十誦律》:佛言:「癡人!我有何妬心?過去諸佛讚歎納衣、聽著納衣。我今亦讚歎納衣、聽著納衣,亦聽著居士衣。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乞食、聽乞食。我今亦讚歎乞食、聽乞食,亦聽請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一食、聽一食。我今讚歎一食、聽一食,亦聽再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露地住、聽露地住。我今讚歎露地住、聽露地住,亦聽房舍住。癡人!我不聽噉三種不淨肉: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眼見是畜生為我故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疑者,是中無屠賣家,又無自死者,是人凶惡,能故奪畜生命。癡人!如是三種肉我不聽噉。癡人!我聽噉三種淨肉。何等三?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不疑者,是中有屠兒,是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我聽噉如是三種淨肉。癡人!若大祠,所謂象祠、馬祠、人祠、和闍毘耶祠、三若波陀祠、隨意祠,若諸世會殺生處祠,如是大祠世會中,不聽沙門釋子噉肉。何以故?是大祠世會,皆為客故。」
  20. ^ 十誦律》:爾時調達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唱已調達及四伴即起捉籌。調達第二復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喜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唱第二語已,有二百五十比丘,從坐起捉籌。調達第三復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第三唱已,復有二百五十比丘,從坐起捉籌。爾時調達,即將是眾還自住處,更立法制。調達作是言:「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不憙樂、不忍受是五法者,是人去我等遠,與我別異不共語。」
  21.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唐朝義净
  22. ^ 晡剌拿曰:“我常谓诸舍迦种内唯汝一个解了聪明。岂谓汝今亦成愚蠢。岂有后世,令汝见忧?若有后世,汝造斯业者,我亦为斯愁思而住。”彼为开解天授情故,便于对面扑破己瓶,而告曰:“纵天世间不能令此更为和会。更无后世,谁往受之?作者受者并成虚说。然而可往劫毕罗伐窣睹城,自称天子,为王而住。我当作汝第一声闻。”于时提婆达多便谤无圣,邪见遂兴,能令一切善根断绝。

參考文獻 编辑

  • 《提婆达多的传说》(1966, B. Mukhevjee)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唐朝義净

外部連結 编辑

  • 季羡林:〈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提婆達多之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提婆達多,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8月2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或章節只使用宗教經典作為第一手來源, 請協助添加第二手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梵語, 巴利語, वदत, devadatta, 一譯提婆達兜, 地婆達兜, 諦婆達兜, 調婆達兜,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8月20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提婆達多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此條目或章節只使用宗教經典作為第一手來源 請協助添加第二手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提婆達多 梵語 巴利語 द वदत त Devadatta 1 一譯提婆達兜 地婆達兜 諦婆達兜 調婆達兜 法顯略譯作調達 2 Deva即提婆 意為天神 Datta意為授予 啓予 賜予 故其名亦有義譯為天授或天啟者 3 提婆達多是親人向上天祈禱才生下的 所以取名為 提婆達多 4 為阿難的兄長 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 提婆达多曾經加入釋迦佛的僧團 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與權力鬥爭 另外成立教派 提婆达多死後 其教派並没有因为他死亡而解散 東晉法顯 唐代玄奘遊歷天竺時 还曾看过此派活动 法顯 玄奘记载提婆达多派只供奉过去三佛 独不奉释迦文佛 釋迦牟尼 提婆達多在原始佛教中犯下五逆重罪 破和合僧 背叛佛教 設計謀害釋迦佛 是極為負面的人物 增壹阿含經 5 記載提婆達多在地獄中 身體苦痛如斯 大乘佛教的 妙法蓮華經 中 則紀錄提婆達多亦被釋迦佛授記 將來成佛 有些佛教典籍說 其實提婆達多是來示現作反派角色 讓眾生體悟作五逆罪者會墮落地獄 在 大方便佛報恩經 中說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 而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中 如比丘入三禪樂 目录 1 生平 1 1 出身 1 2 出家 1 3 提婆達多的惡行 1 3 1 破僧 1 3 2 提婆達多五法 1 3 3 另立僧團 1 3 4 害佛惡行 1 4 與富蘭那 迦葉的相識 2 佛教經典中的形象 2 1 部派佛教 2 2 大乘佛教 3 參考條目 4 注釋 5 參考文獻 6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出身 编辑 nbsp 提婆達多怒殺獻給悉達多的寶象 6 提婆達多出身剎帝利釋迦族 祖父為師子頰王 師子頰王有淨飯王 白飯王 斛飯王 甘露飯王四子 提婆達多之父為甘露飯王 7 但不同經典則有異說 提婆達多為釋迦牟尼佛侍者阿難之兄長 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兄 8 一說堂弟 9 佛典載其 四月七日食時生 身長一丈五尺四寸 10 大姓出家 聰明 有大神力 顏貌端正 11 出家 编辑 釋迦牟尼成佛後 返回故國迦毗羅衛城 向宗室說法 淨飯王鼓勵臣民出家追隨佛陀 有釋迦族五百人出家 其中有拔提王 阿難 阿那律陀 優婆離 以及提婆達多等人 十誦律 中記載提婆達多 出家做比丘 十二年中善心修行 讀經 誦經 問疑 受法 坐禪 爾時佛所說法 悉皆受持 12 出曜經 中則言其 十二年中 坐禪入定 心不移易 誦佛經六萬 13 由此可見其廣學博文 精進難得 西域记 一書记有 大石室 提婆达多于此入定 他弘化王舍城時 受到摩竭陀国王子阿阇世的尊敬 阿阇世日日将从五百乘车 朝暮问讯提婆达多 并供养五百釜饮食 11 等到佛陀沿恒河回到王舍城 不久就引起 破僧 事件 提婆達多的惡行 编辑 破僧 编辑 主条目 破僧 提婆達多以其聰明 口才 博學 禪定 苦行 在摩揭陀國弘法時 以種種神通 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 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 自認與佛陀同 姓瞿曇生釋家 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 為諸四眾 教授勞倦 為由 向佛 索眾 要求 令僧屬我 我當將導 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 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 何況提婆達多如此的 噉唾癡人 遂令提婆達多心生嫌恨 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 也與舍利弗 目犍連不同 提婆達多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阿闍世篡奪父王頻婆娑羅之位後 提婆達多更受王家利養恭敬 地位聲勢益加尊隆 因名聞利養之故 刻意於苦行更加精嚴 而我慢愈熾 更加企求統攝僧眾的權力 釋迦牟尼佛規定 從我出家之弟子 不分種姓 一律平等 然而佛為釋迦族太子 部分釋迦族的比丘則不免自覺優越 以為佛滅後 當由釋迦族比丘統攝僧團 提婆達多四伴黨三聞達多 騫荼達婆 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皆出身釋迦族 14 而擁護堤婆達多的 六群比丘 也都以出身釋迦族 15 或與佛陀關係密切 而自覺優越 不願接受十方比丘攝化教誡 而這種心態顯與佛法不合 提婆達多五法 编辑 主条目 提婆達多五法 提婆達多在戒律上有不同的見解 提出五項极端戒律 這不為釋迦牟尼佛所採納 後世稱為提婆達多五法 天啟五法 天授五法或調達五事 關於這五項戒律的內容 在經典上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南傳上座部佛教律藏 盡形壽應為住蘭若者 至村落者罪 盡形壽應為乞食者 受請食者罪 盡形壽應著糞掃衣者 受居士衣者罪 盡形壽應為樹下住者 住屋者罪 盡形壽應不食魚肉 食魚肉者罪 盡形壽的意思 就是一生 四分律 卷4 1 盡形壽乞食 2 盡形壽著糞掃衣 3 盡形壽露坐 4 5 盡形壽不食酥 鹽 魚與肉 五分律 卷25 1 不食鹽 2 不食酥乳 3 不食魚肉 4 乞食 5 春夏八月日露坐 冬四月日坐於草庵 十誦律 卷4 1 盡形壽受著衲衣 2 盡形壽受乞食法 3 盡形壽受一食法 4 盡形壽受露地坐法 5 盡形壽受斷肉法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卷10 1 不食乳酪 2 不食魚肉 3 不食鹽 4 衣服長績 5 住在村中 不住阿蘭若 16 大毗婆沙論 云何五法 一者盡壽著糞掃衣 二者盡壽常乞食 三者盡壽唯一坐食 四者盡壽常居迴露 五者盡壽不食一切魚肉血昧鹽蘇乳等 共通的點為 不吃肉不吃魚 遵守頭陀苦行 乞食 化緣 在森林空地中禪坐修行 遠離人群 不居住在房屋中 另立僧團 编辑 主条目 提婆達多派 提婆達多以此五法行籌表決 有四伴黨及五百初學比丘依循他 於伽耶山住下 另立僧伽 又有 非法說法法說非法 善說非善非善說善 犯說非犯 非犯說犯 輕說重 重說輕 有殘說無殘 無殘說有殘 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 言說非言 非言說言 等各種非法非律 於 界內別行僧事 於是破僧 17 經舍利弗 目犍連化解 只餘瞿迦梨等四伴黨留下 提婆達多則因五逆重罪墮入地獄 然已衍生釋迦族比丘與十方比丘不和 導致後來佛教分化之因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18 記載佛和佛弟子吃乳酪 肉 但提婆達多批判佛和佛弟子吃乳酪和肉是放逸 所以禁止弟子吃肉和乳酪 十誦律 19 記載提婆達多破和合僧時在佛教僧團推行苦行主義 佛拒絕提婆達多 並說一向允許三淨肉 之後提婆達多召開破和合僧布薩 20 有504位比丘追隨提婆達多 成立不吃肉 魚和乳酪的新僧團 害佛惡行 编辑 依南傳 北傳佛典記載 提婆達多索眾不成 舍利弗 目犍連帶領五百比丘返回佛所 提婆達多後心懷嫌恨 誓報此怨 慫恿阿闍世王子禁錮其父 自立為王 遂有刺客殺佛 推石壓佛 狂象害佛 爪毒傷佛 拋車擊佛等害佛惡行 並因阿闍世王日漸疏遠 斥責 毆打蓮華色比丘尼致死 而往昔宿世與佛結怨 誓言生生世世為佛伴友 壞佛亂佛 有爭女 漁師兒 共命鳥 金色鹿等本生因緣 與富蘭那 迦葉的相識 编辑 提婆達多失手殺害蓮華色比丘尼後 心中甚憂 以手支颊 退在一边 愁思而坐 21 此情此景被六師外道之一的富蘭那 迦葉看到 並加以誘導 告訴提婆達多無善惡業報 22 到此提婆達多一切的善根皆斷絕 佛教經典中的形象 编辑部派佛教 编辑 增一阿含經 卷四十七記載 提婆達多身陷地獄 佛為阿難說提婆達多未來生處 因提婆達多命終之時 受地火所燒 生懺悔心 經歷一賢劫 當生四天王上 復輾轉生三十三天 焰天 兜率天 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 六十劫中 不復墮三惡道 往來天人中 最後受身 剃除鬚髮 著三法衣 後成 辟支佛 名曰南無 根本說一切有部破僧事 則記載 提婆達多造三無間業 遭受無間地獄火燃炙 痛苦不堪 阿難見其受苦 心生悲愍 要提婆達多以至誠皈依世尊 提婆達多深心慇重 口自唱言 今日我身乃至徹骨 於薄伽畔 至心歸伏 隨後即墮無間地獄中 世尊告諸比丘 提婆達多善根已續 於一大劫生於無隙大地獄中 其罪畢以後 得人身 輾轉修習 終得證悟缽剌底迦佛陀 名為具骨 大乘佛教 编辑 妙法蓮華經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則記錄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 我念過去劫 為求大法故 雖作世國王 不貪五欲樂 椎鐘告四方 誰有大法者 若為我解說 身當為奴僕 而有阿私仙人為其宣講妙法華經 而因此阿私仙人即為提婆達多 以其多善知識 成就佛陀 波羅密 慈悲喜捨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紫磨金色 十力 四無所畏 四攝法 十八不共神通道力 成等正覺 因此佛陀為其授記 預言 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 當得成佛 號曰天王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世界名天道 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 廣為眾生說於妙法 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 無量眾生發緣覺心 恆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 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本事品第四記載 于过去世第三十一劫毗舍浮如来時 有一婆羅門弗沙耶若精進修行 應誓而千年之中不坐不卧七日七夜限食一揣 感化了其弟八人修行 弗沙耶若就是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 弟八人中 二人但乐离欲化众生 故修六波罗蜜而得无碍智 就是後來的弥勒與維摩诘 餘六人以欲心修行 喜好障碍他人 就是後來的罗睺罗阿修罗王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 波罗陀阿修罗王 婆稚毗卢遮那阿修罗王 波旬 提婆达多 在 佛说兴起行经卷下地婆达兜掷石缘经第七 佛陀開示與提婆達多結怨的原因 闻如是 一时佛在阿耨大泉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皆是阿罗汉 六通神足 唯除一比丘 阿难也 是时佛告舍利弗 往昔过去世 于罗阅只城 有长者名曰须檀 大富多饶 财宝象马七珍 僮仆侍使 产业备足 子名须摩提 其父须檀 奄然命终 须摩提有异母弟 名修耶舍 摩提心念 我当云何设计不与修耶舍分 须摩提复念 唯当杀之 乃得不与耳 须摩提语修耶舍 大弟共诣耆闍崛山上 有所论说去来 修耶舍曰可尔 须摩提 即执弟手上山 既上山已 将至绝高崖头 便推置崖底 以石堆之 便即命绝 佛语舍利弗 汝知尔时长者须檀者不 则今父王真净是也 尔时子须摩提者 则我身是 弟修耶舍者 则今地婆达兜是 佛语舍利弗 我尔时贪财害弟 以是罪故 无数千岁 在地狱中烧煮 为铁山所堆 尔时残缘 今虽得阿惟三佛 故不能免此宿对 我于耆闍崛山 经行为地 婆达兕 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 以掷佛头 耆闍崛山神 名金埤罗 以手接石 石边小片 迸堕中佛脚拇指 即破血出 于是世尊 即说宿命偈曰 我往以财故 杀其异母弟 推着高崖下 以石堆其上 以是因缘故 久受地狱苦 于其地狱中 为铁山所堆 由是残余殀 地婆达下石 崖片落伤脚 破我脚拇指 因缘终不朽 亦不着虚空 当护三因缘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说此先世缘 佛语舍利弗 汝观如来 众恶已尽 诸善普具 诸天龙神 帝王臣民 一切众生 皆欲度之 尚有宿缘 不能得免 况复愚冥未得道者 舍利弗等 当学如是 莫犯身口意 佛说是已 舍利弗及五百罗汉 阿耨大龙王天龙鬼神干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甄陀罗摩休勒 闻佛所说 欢喜受行參考條目 编辑提婆達多派 出佛身血 天啟 破和合僧注釋 编辑 大唐西域記 卷六 法顯傳 中天竺 東天竺記游 陳俊甫 臺灣的民間佛教 東明出版 釋太虛 法華經講演錄 乞於天而生 故名天授 增壹阿含經 提婆達兜罪人 身出火光 長三十肘 若有眾生 興起愛念之心 欲使提婆達兜身永處無為 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 水尋時盡 火終不滅 猶如以二渧水著熱鏊上 終無增減 提婆達兜愚人亦如是 以二大海水澆灌其身 水尋時盡 火終不滅 提婆達兜身體苦痛如斯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3 見 起世經卷第十 淨飯王生二子 一名悉達多 二名難陀 白飯二子 一名帝沙 二難提迦 斛飯二子 一阿泥婁駄 二跋提梨迦 甘露飯二子 一阿難陀 二提婆達多 五分律 一十五 釋太虛 法華經講演錄 提婆 天也 達多 授也 斛飯王之子 佛之堂弟 十二游经 11 0 11 1 四分律 四 十诵律 三六 出曜经 一五 有律破僧事 九 戒因缘经 卷三 四分律 卷六 毗奈耶律 卷十一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卷10 於是提婆達多謗毀聖說 決生耶見 定斷善根 但有此生 更無後世 作是知己 於其徒眾 別立五法 使告知曰 爾等應知 沙門喬答摩及諸徒眾 咸食乳酪 我等從今更不應食 何緣由此 令彼犢兒鎮嬰饑苦 又沙門喬答摩聽食魚肉 我等從今 更不應食 何緣由此 於諸眾生為斷命事 又沙門喬答摩聽食其鹽 我等從今更不應食 何緣由此 由其鹽內多塵多故 又沙門喬簽摩受用衣時 截其縷績 我等從今受用衣時 留長縷績 何緣由此 壞彼織師作功勞故 又沙門喬答摩住阿蘭若處 我等從今住村舍 何緣由此 棄捐施主所施物故 故內攝頌曰 不餐於乳酪 魚肉以及鹽 長績在村中 是天授五法 十誦律 佛在王舍城方黑石聖山 與大比丘眾七百人俱 爾時世尊中前著衣持鉢 阿難隨後入王舍城乞食 食後往詣講堂 於眾僧前敷坐處坐 調達亦如是 中前著衣持鉢 迦留羅提舍隨後 入王舍城乞食 食後詣講堂隨次第坐 坐已調達僧中唱言 比丘應盡形受著納衣 應盡形受乞食 應盡形受一食 應盡形受露地住 應盡形受斷肉魚 是五法隨順少欲知足 易養易滿 知時知量 精進持戒清淨 一心遠離 向泥洹門 若比丘行是五法 疾得泥洹 調達爾時 非法說法法說非法 善說非善非善說善 犯說非犯 非犯說犯 輕說重 重說輕 有殘說無殘 無殘說有殘 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 言說非言 非言說言 佛爾時自約勅調達 汝莫作方便破和合僧 莫受持破僧因緣事 汝與僧共和合 和合者歡喜無諍 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安樂行 汝莫非法說法 法說非法 非善說善 善說非善 非犯說犯 犯說非犯 輕說重 重說輕 有殘說無殘 無殘說有殘 常所行法說非常所行法 非常所行法說常所行法 言說非言 非言說言 調達聞佛如是約勅 不捨破僧因緣事 當佛約勅調達不捨是事 爾時迦留羅提舍比丘 在調達後以扇扇調達 加留羅提舍比丘 即時偏袒右肩 合掌白佛言 如佛讚歎頭陀功德 上人調達亦讚歎頭陀功德 佛何以生妬心 佛言 癡人 我有何妬心 過去諸佛讚歎納衣 聽著納衣 我今亦讚歎納衣 聽著納衣 亦聽著居士衣 癡人 過去諸佛讚歎乞食 聽乞食 我今亦讚歎乞食 聽乞食 亦聽請食 癡人 過去諸佛讚歎一食 聽一食 我今讚歎一食 聽一食 亦聽再食 癡人 過去諸佛讚歎露地住 聽露地住 我今讚歎露地住 聽露地住 亦聽房舍住 癡人 我不聽噉三種不淨肉 若見 若聞 若疑 見者 自眼見是畜生為我故殺 聞者 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 疑者 是中無屠賣家 又無自死者 是人凶惡 能故奪畜生命 癡人 如是三種肉我不聽噉 癡人 我聽噉三種淨肉 何等三 不見 不聞 不疑 不見者 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 不聞者 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 不疑者 是中有屠兒 是人慈心 不能奪畜生命 我聽噉如是三種淨肉 癡人 若大祠 所謂象祠 馬祠 人祠 和闍毘耶祠 三若波陀祠 隨意祠 若諸世會殺生處祠 如是大祠世會中 不聽沙門釋子噉肉 何以故 是大祠世會 皆為客故 佛說是已 即從坐起入室坐禪 爾時調達作是言 我調達僧中唱言 比丘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憙樂是五法者 便起捉籌 唱已調達及四伴即起捉籌 調達第二復作是言 我調達僧中唱言 比丘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喜樂是五法者 便起捉籌 唱第二語已 有二百五十比丘 從坐起捉籌 調達第三復作是言 我調達僧中唱言 比丘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憙樂是五法者 便起捉籌 第三唱已 復有二百五十比丘 從坐起捉籌 爾時調達 即將是眾還自住處 更立法制 調達作是言 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不憙樂 不忍受是五法者 是人去我等遠 與我別異不共語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 卷10 於是提婆達多謗毀聖說 決生耶見定斷善根 但有此生更無後世 作是知已 於其徒眾別立五法 便告之曰 爾等應知 沙門喬答摩及諸徒眾 咸食乳酪 我等從今更不應食 何緣由此 令彼犢兒鎮嬰飢苦 又沙門喬答摩聽食魚肉 我等從今更不應食 何緣由此 於諸眾生為斷命事 又沙門喬答摩聽食其鹽 我等從今更不應食 何緣由此 於其鹽內多塵土故 又沙門喬答摩受用衣時截其縷績 我等從今受用衣時留長縷績 何緣由此 壞彼織師作功勞故 又沙門喬答摩住阿蘭若處 我等從今住村舍內 何緣由此 棄捐施主所施物故 十誦律 佛言 癡人 我有何妬心 過去諸佛讚歎納衣 聽著納衣 我今亦讚歎納衣 聽著納衣 亦聽著居士衣 癡人 過去諸佛讚歎乞食 聽乞食 我今亦讚歎乞食 聽乞食 亦聽請食 癡人 過去諸佛讚歎一食 聽一食 我今讚歎一食 聽一食 亦聽再食 癡人 過去諸佛讚歎露地住 聽露地住 我今讚歎露地住 聽露地住 亦聽房舍住 癡人 我不聽噉三種不淨肉 若見 若聞 若疑 見者 自眼見是畜生為我故殺 聞者 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 疑者 是中無屠賣家 又無自死者 是人凶惡 能故奪畜生命 癡人 如是三種肉我不聽噉 癡人 我聽噉三種淨肉 何等三 不見 不聞 不疑 不見者 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 不聞者 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 不疑者 是中有屠兒 是人慈心 不能奪畜生命 我聽噉如是三種淨肉 癡人 若大祠 所謂象祠 馬祠 人祠 和闍毘耶祠 三若波陀祠 隨意祠 若諸世會殺生處祠 如是大祠世會中 不聽沙門釋子噉肉 何以故 是大祠世會 皆為客故 十誦律 爾時調達作是言 我調達僧中唱言 比丘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憙樂是五法者 便起捉籌 唱已調達及四伴即起捉籌 調達第二復作是言 我調達僧中唱言 比丘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喜樂是五法者 便起捉籌 唱第二語已 有二百五十比丘 從坐起捉籌 調達第三復作是言 我調達僧中唱言 比丘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憙樂是五法者 便起捉籌 第三唱已 復有二百五十比丘 從坐起捉籌 爾時調達 即將是眾還自住處 更立法制 調達作是言 應盡形著納衣 應盡形乞食 應盡形一食 應盡形露地住 應盡形不噉肉魚 隨何比丘 不憙樂 不忍受是五法者 是人去我等遠 與我別異不共語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唐朝義净譯 晡剌拿曰 我常谓诸舍迦种内唯汝一个解了聪明 岂谓汝今亦成愚蠢 岂有后世 令汝见忧 若有后世 汝造斯业者 我亦为斯愁思而住 彼为开解天授情故 便于对面扑破己瓶 而告曰 纵天世间不能令此更为和会 更无后世 谁往受之 作者受者并成虚说 然而可往劫毕罗伐窣睹城 自称天子 为王而住 我当作汝第一声闻 于时提婆达多便谤无圣 邪见遂兴 能令一切善根断绝 參考文獻 编辑 提婆达多的传说 1966 B Mukhevjee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 唐朝義净譯外部連結 编辑季羡林 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 路线斗争 提婆达多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提婆達多之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提婆達多 amp oldid 7920561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