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诺斯特拉语系

诺斯特拉语系是一个由语言学家阿哈龍·多爾戈波爾斯基所提出的语系(或称为“总语系”、“超语系”),其中包括了许多欧亚大陆上的土著语言,如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以及南高加索语系。通常也包括北非阿拉伯半岛亚非语系印度次大陆达罗毗荼语系,此语系的具体构成因支持者而相异。

诺斯特拉语系
争议
地理分佈欧洲亚洲(东南亚除外)、非洲北部及东北部、北极地区
谱系学分类北方大语系 (?)
  • 诺斯特拉语系
分支
亚非语 (通常包括)
达罗毗荼语 (通常包括)
埃兰语 (有时包括)
苏美尔语 (有时包括)
尼夫赫语 (有时包括)
尤卡吉尔语 (不常包括)
楚科奇-堪察加语 (不常认为)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 (不常认为)
Glottolog

据谢尔盖·斯塔罗斯金,诺斯特拉语系的今日分布。
诺斯特拉语系的系统发生树,据Allan Bomhard(2008)。

诺斯特拉语系的共同祖先被称为原始诺斯特拉语[1]原始诺斯特拉语的使用年代约在距今1.7至1.4万年的晚归石器时代,距末次冰期的结束很近。[2]:240

诺斯特拉假说由语言学家霍尔格·佩德森英语Holger Pedersen于20世纪初提出。名称“诺斯特拉”(Nostratic)定于Pedersen (1903),该词汇来自拉丁语nostrates“父老乡亲”。1960年代,诺斯特拉假说被苏联语言学界有力地拓展,尤其弗拉迪斯拉夫·马尔科维奇·伊利希-斯维蒂奇英语Vladislav Illich-Svitych和阿哈龍·多爾戈波爾斯基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Allan Bomhard(2008, 2011, 2014)称其为“莫斯科学派”,自1990年代以来在英语学术界引起了一波新的关注。

诺斯特拉假说有很大争议,语言学家之间的接受度也参差不齐,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态度。俄罗斯有许多语言学家支持这一假说,如弗拉迪米尔·德博英语Vladimir Dybo 等,但仍没被主流认同。[來源請求]一些语言学家干脆持不可知论态度。[3][4][5][6]:2280–2291相似的欧亚语系分类由Joseph Greenberg(2000)提出,并有Merritt Ruhlen支持:Bomhard (2008)将其处理为诺斯特拉语系下属的次级分类。

研究史 编辑

诺斯特拉假说的起源 编辑

19世纪下半叶,许多语言学家都在试图找到印欧语系与其他语言分类的联系,候选者包括芬-乌戈尔语族阿尔泰语系[7]:vii, 112–132

这些假说在1903年霍尔格·佩德森英语Holger Pedersen提出“诺斯特拉”时被进一步接受,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将印欧语系芬-乌戈尔语族萨莫耶德语族突厥语系蒙古语系满-通古斯语系尤卡吉尔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闪米特语族亚非语系等语言也囊括进来,还为其他语言的加入留下了空间。

自Pedersen定义“诺斯特拉语系”开始,它便成了包含以上与印欧语有关的语系的分类的代称。[8]:384Merritt Ruhlen注意到这一定义并不符合分类学的标准,而且,有些已经大体接受了该定义的学者(如Greenberg和Ruhlen自己)都批评其名称反映当时欧洲常见的民族中心主义[9]:384-385Martin Bernal将该术语描述为“令人不快”,因为它暗示其他语系的母语者被学术讨论排除在外[10](Pedersen的前辈Henry Sweet确实认为印欧语专家对更广亲缘关系的部分反对意见是“废黜了[印欧语]值得自豪的孤立,并将其并入黄种人的语言,这是一种偏见”)[11]:381-382代替的名称有Mitian,来自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mi“我”和ti“你”(对应英语thee),[9]:259不过接受度并不高。

早期支持者,法国语言学家Albert Cuny—他对喉音理论的贡献更出名[12]:124—在1943年出版了他的《关于印欧、闪含语系之共祖“诺斯特拉语系”元音系统、辅音系统和构词法的研究》。尽管Cuny作为语言学家备受尊敬,他的著作却遭受了冷遇。

莫斯科比较语言学学院 编辑

正当Pedersen的诺斯特拉假说在西方频频碰壁之时,在苏联却令人意外地流行了起来。伊利希-斯维蒂奇和阿哈龍·多爾戈波爾斯基在1960年代详尽阐释了诺斯特拉假说的现代形式。他们将其拓展,又加入了许多语系。伊利希-斯维蒂奇还为其准备了词典。

伊利希-斯维蒂奇的词典中,最重要的资料是意大利语言学家阿尔弗雷多·特龙贝蒂(1866–1929)的早期作品,他归纳出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分类方案,但在当时饱受斥责,[13]之后几乎被所有语言学家忽视。在特龙贝蒂的时代,语言分类非常流行的观点是:词形变化系统的相似性是语系关系最明确的证据。同时,人们开始认为比较法—在此之前用作研究分类已定语言的方法,并不用在分类学上[14]—才是建立语系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最终使得人们坚信它才是唯一合理的方法。这一观点也成了新诺斯特拉研究的基础。伊利希-斯维蒂奇接受了许多特龙贝蒂的词源,他试图通过音系间的系统比较来证实它们。

21世纪 编辑

21世纪诺斯特拉研究的首要事件发生于2008年,多爾戈波爾斯基的《诺斯特拉语词典》最新版于线上发布,[15]Allan Bomhard对该主题的综合处理——上下2卷《原始诺斯特拉语构拟》也于此年出版。[16]2008年还见证了Nostratica网站的成立,致力于在线上提供诺斯特拉研究的关键文本,现在已经关停。[17]同样重要的还有Bomhard对多爾戈波爾斯基词典的批判性观察,他认为其中应只包括最确凿的词源,而不是像多爾戈波爾斯基所做的那样求广,里面包含了许多不能确定的词源。[18]

2014年初,Allan Bomhard发表了他最后一篇诺斯特拉语系的专著《诺斯特拉比较语言学综合介绍》。[19]

构成 编辑

 
按有最早证据顺序排列的诺斯特拉语系树

诺斯特拉语系具体包含哪些语系存在争议,不过所有学者都同意其中包含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成立的合法性被默认合理。此外,分类中几乎也都包含南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20]:84

遵循Pedersen、伊利希-斯维蒂奇和多爾戈波爾斯基,大多数支持者也认为其中包含亚非语系,不过Joseph Greenberg等人自1980年代末以来的反对说明其可行性有待商榷。

代表性的分类方案,依大致地理顺序排序(据斯塔罗斯金也是可能的系统发生学顺序)[21]如下:

苏美尔语伊特拉斯坎语一般被认为是孤立语言,诺斯特拉学家相信它们也属于诺斯特拉语系。其他学者则认为它们有可能属于得内–高加索语系。埃兰语是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孤立语言,也被认为属于诺斯特拉语系,一般与达罗毗荼语系合并为埃兰-达罗毗荼语系[22][23]:101–108

1987年,Joseph Greenberg假定了一个他所谓欧亚语系的超语系,[24]:187其中也包括“欧亚阿尔泰”核心(印欧语、乌拉尔语和阿尔泰语)但不含亚非语系等。这一时期,俄罗斯诺斯特拉学家谢尔盖·斯塔罗斯金修订了又一版诺斯特拉语系,比Greenberg的分类稍广,同样不含亚非语系。

2000年代初,诺斯特拉假说的拥护者间逐渐涌现出一种共识。Greenberg基本认同诺斯特拉语系的概念,不过还是认为其“北支”(即他所谓欧亚语系)和“南支”(主要是亚非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间有极大分歧。美国语言学家Allan Bomhard认为欧亚语系属于诺斯特拉语系的一支,与南高加索语系、亚非语系和埃兰-达罗毗荼语系并列。相似地,斯塔罗斯金 (2002)认为:亚非语系、诺斯特拉语系和埃兰语大致等距,比其他语系更加接近彼此。[25]斯塔罗斯金的学派现在重新将亚非语系接纳为“广义诺斯特拉语系”的组分,“欧亚语系”则囊括剩下的部分。较新假说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处理南高加索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的具体位置。

据Greenberg,欧亚语系和阿美林德语系同属一个演化支,彼此之间的联系比“旧世界的其他语系”更紧密。[26]:2甚至有将诺斯特拉语系包括进去的假说,形成更大的“超语门”,一般称为北方大语系,其中至少包括诺斯特拉语系和德内–高加索语系,可能还包括阿美林德语系和南方大语系。“SCAN”可用于总称汉-高加索语系、阿美林德语系和诺斯特拉语系。[27]:256

原乡与分化 编辑

Allan Bomhard和Colin Renfrew大致同意伊利希-斯维蒂奇和多爾戈波爾斯基寻找诺斯特拉语系原乡的早期结论,即中石器时代(或晚归石器时代)的新月沃土,是紧接在新石器时代后的过渡时期。

观察这一时期集聚的文化,其中有两个序列尤为突出,很有可能是最早的诺斯特拉语民族或其直系祖先的考古学证据。两个假设都认为原始诺斯特拉语分布在末次冰期结束左右的新月沃土

  • 第一说着眼于黎凡特。凯巴拉文化(20,000–17,000 BP)[28]不仅引入了细石器的集聚,还在Ouchtata修饰技术上与埃及哈勒法文化(20,000–17,000 BP)细石器极为相仿[29]:219-223在这些特征上,凯巴拉文化是后来的纳图夫文化(10,500–8500 BCE)的祖先,作为渔猎部落向新石器时代生产过渡的最明确证据,对于史前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两种文化都将自己的影响扩张到安纳托利亚南部,例如西里西亚和Belbaşı文化(13,000–10,000 BC)就展现出了来自凯巴拉文化的影响,Beldibi文化(10,000–8500 BC)则展现出清晰的纳图夫文化影响。
  • 第二说关注扎格罗斯山的扎尔其文化(12400–8500 BC),向北延伸进高加索库希斯坦,向东到伊朗。伊朗西部的M'lefatian文化(10500–9000 BC)是Ali Tappah(9000–5000 BC)和哲通遗址(6000–4000 BC)的祖先。更东方的希萨尔文化被视作吉尔吉斯草原克尔捷米纳尔文化(5500–3500 BC)的中石器先驱。

有人认为,Kent Flannery(1969)[30]所谓广谱革命[31]与细石器、弓箭的使用及狗的驯化相联系,这些都与以上提及的文化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很可能是致使它们扩张的文化“引擎”。爱琴海福朗荷提洞和巴尔干半岛勒佩那涡出现的文化,及乌克兰干草原上的Murzak-Koba文化(9100–8000 BC)和Grebenki文化(8500–7000 BC)也都具有这些器物。

Bomhard (2008)认为原始诺斯特拉语的分化发生于1万年前,开始于黎凡特地区的新石器革命,穿过整个新月沃土地区和高加索地区(原始南高加索语)、埃及,沿红海至非洲之角(原始亚非语)、伊朗高原(原始埃兰-达罗毗荼语)并进入中亚(原始欧亚语,在5000 BCE进一步分化为原始印欧语原始乌拉尔语原始阿尔泰语)。

据部分学术意见,凯巴拉文化分化自细石器组分起源的黎凡特上层旧石器文化,[32]不过细石器文化在非洲产生得更早。

Ouchtata修饰也是黎凡特阿玛利亚上层旧石器文化晚期的特征,可能并未暗示来自非洲的影响。[32]

原始诺斯特拉语 编辑

下列数据来自Kaiser & Shevoroshkin (1988)和Bengtson (1998),转写为国际音标

音系 编辑

下列音素是原始诺斯特拉语构拟通常包括的音素(Kaiser & Shevoroshkin 1988)。比起乌拉尔语更侧重亚非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的Allan Bomhard (2008)及“莫斯科学派”的成员构拟的元音系统不大一样,它们有3对元音:/a/~/ə/、/e/~/i/、/o/~/u/,还有独立的/i/、/o/和/u/。前3对元音中,Bomhard试着详述涉及到的次音位变体,变体展现出的模式与后代语言的元音变换元音和谐相似。

音系 编辑

下面任何两个音素间都存在对立。

唇音 齿龈音齿音 龈腭音 龈后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小舌音 会厌音 声门音
央音 边音
塞音 挤喉音 [33] ʔ
清音 p t k q
浊音 b d ɡ ɢ
塞擦音 挤喉 tsʼ tɬʼ tɕʼ[33] tʃʼ
ts [33]
dz [33] [33]
擦音 s ɬ ɕ[33] ʃ χ ħ h
ʁ ʕ
鼻音 m n ŋ
颤音 r [33]
近音 l j w

元音 编辑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
闭元音 */i/*/y/[34] */u/
中元音 */e/ */o/
次开元音 */æ/
开元音 */a/

音素对应 编辑

下表整理自Kaiser&Shevoroshkin (1988)和斯塔罗斯金提供的数据。[35]他们遵循伊利希-斯维蒂奇的对应,诺斯特拉语清塞音对应PIE的浊音,声门化塞音对应PIE清塞音,[36]这与原始印欧语的喉音理论认为浊塞音接近声门化音相反。为纠正这一异常现象,Manaster Ramer[37]和Bomhard[38]等人假定诺斯特拉语的清塞音和原始印欧语的声门化塞音有紧密联系,表中采取此说。

因为原始印欧语、原始乌拉尔语和原始达罗毗荼语的研究并不通用IPA,这些领域用的转写的字母也常常与IPA符号不同。以斜线框起来的IPA符号表明这是音素转写。原始亚非语和原始达罗毗荼语的“*p₁”的具体音值不明。“∅”表示无痕地消失。连字符表示在词首和词中的不同演化;词根从未出现辅音。(斯塔罗斯金的塞音塞擦音对应表没有提及亚非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Kaiser&Shevoroshkin也一笔带过;表中留白)

注意现在主流有几种不同的互不相容的原始亚非语构拟(最新两种参见[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据称此处用的一种过于依赖原始闪米特语(Yakubovich 1998[39])。

相似地,Kaiser&Shevoroshkin的论文比《阿尔泰语系词源词典》(2003;参见阿尔泰语系)老得多,展现的语音系统与最新的原始阿尔泰语构拟不太一样。

辅音
原始诺斯特拉语 原始印欧语 原始南高加索语 原始乌拉尔语 原始阿尔泰语 原始达罗毗荼语 原始亚非语
/p/ /p/, /b/ /p/, /b/ /p/ /p/ "p₁"-, -/p/-, /v/- "p₁"-, -/p/-, -/b/-
/pʼ/[40] /p/ /pʼ/-, /p/- /p/-, -pp- -/pː/-, -/p/- /pʰ/-, -/p/-, -/b/- /b/-, -/p/-, -/v/- /p/
/b/ bʰ /bʱ/ /b/ /p/-, -/w/- /b/ /b/-, -/v/-, -/p/- /b/
/m/ /m/ /m/ /m/ /m/, /b/ /m/ /m/
/w/ w/u̯ /w/ /w/, /u/ /w/, /u/ /b/-?, ∅-, -/b/-, -∅-, /u/ /v/-, ∅-, -/v/- /w/, /u/
/t/ /d/ /t/ /t/ /d/ /d/-, -/t/-, -/d/- /t/
/tʼ/ /t/ /tʼ/ /t/-, -tt- -/tː/-, -/t/- /tʰ/-, -/t/- /d/-, -/t/-, /d/- /tʼ/, /t/
/d/ dʰ /dʱ/ /d/ /t/-, -ð- -/ð/- /d/ /d/-, -ṭ- -/ʈ/-, -ḍ- -/ɖ/- /d/
/ts/ (/tɕ/) /sk/-, -/s/- /ts/, /tɕ/ ć /tɕ/ /tʃʰ/, -/s/- -/c/- -/s/-
/tsʼ/ (/tɕʼ/) /sk/-, -/s/- /tsʼ/, /tɕʼ/ ć /tɕ/ /s/
/dz/ (/dʑ/) /s/ /dz/, /dʑ/, /z/, /ʑ/ /s/, ś /ɕ/ /dʒ/ /z/-
/s/ (/ɕ/) /s/ /s/, /ɕ/ /s/, ś /ɕ/ /s/ j /ɟ/ /s/
/n/ /n/ -/n/- /n/ -/n/- n- /n̪/-, -n- -/n̪/-, -ṉ- -/n̺/- /n/
/nʲ/ y-/i̯- /j/-, /n/- ń /nʲ/ /nʲ/-, -/n/-? -ṇ-? -/ɳ/ /n/
/r/ (/rʲ/) /r/ /r/ /r/ /l/-?, -/r/-, /rʲ/ /n̪/-, -/r/-, -ṟ- -/r̺/-, ṛ /ɻ/ /r/
/tɬ/ /s/-, -/l/- /l/ j- /j/- /tɬ/-, -/l/-
/ɬ/ /l/ /l/ -x-? -/ɬ/-[41] /l/ /d/, /ɭ/ /l/
/l/ /l/ /l/ /l/ /l/ n- /n̪/-, -/l/- /l/
/lʲ/ /l/ /r/, /l/ lˈ /lʲ/ /lʲ/ ḷ /ɭ/ /l/
/tʃ/ /st/-, /s/- /tʃ/ ć /tɕ/ /tʃʰ/
/tʃʼ/ /st/ /tʃʼ/ č, š /tʃ/, /ʃ/ /tʃʰ/-, -/s/-
/dʒ/ /st/ /dʒ/ č /tʃ/ /dʒ/
/ʃ/ /s/ /ʃ/ š /ʃ/ /s/ /d/, /ɭ/
/j/ y/i̯ /j/ /j/ /j/- /j/ y /j/ /j/
/k/ /ɡ/, ǵ /ɡʲ/, gʷ /ɡʷ/[42] /k/ /k/ /k/-, -/ɡ/- /ɡ/-, -/k/-, -/ɡ/- /k/
/kʼ/ /k/, ḱ /kʲ/, kʷ /kʷ/[42] /kʼ/ /k/-, -kk- -/kː/-, -/k/- /kʰ/-, -/k/- /ɡ/-, -/k/-, -/ɡ/- /kʼ/
/ɡ/ gʰ /ɡʱ/, ǵʰ /ɡʲʱ/, gʰʷ /ɡʷʱ/[42] /ɡ/ /k/-, -x- -/ʁ/-[41] /ɡ/ /ɡ/-, -∅- /ɡ/
/ŋ/ -/n/- -/m/-? /ŋ/ -/nʲ/- n- /n̪/-, -ṉ- -/n̺/-, -/t/- -/n/-
/q/ h₂ /χ/[41] /q/ ∅-, -/k/- ∅-, -/k/-, -/ɡ/- ∅-, -/ɡ/- /χ/
/qʼ/ /k/, ḱ /kʲ/, kʷ /kʷ/[42] /qʼ/-, -/kʼ/- /k/-, -kk- -/kː/- /kʰ/-, -/k/- /ɡ/-, -/k/-, -/ɡ/- /kʼ/
/ɢ/ h₃ /ʁ/[41] /ʁ/ -x- ∅-, -/ʁ/-[41] ∅-, -/ɡ/- /ʁ/
/χ/ h₂ /χ/[41] /χ/ ∅-, -x- -/ʁ/-?[41] ∅- ∅- /ħ/
/ʁ/ h₃ /ʁ/[41] /ʁ/ ∅-, -x- -/ʁ/-?[41] ∅- ∅- /ʕ/
/ħ/ h₁ /h/[41] /h/ > ∅ ∅-, -x- -/ʁ/-?[41] ∅- ∅- /ħ/
/ʕ/ h₁ /h/[41] /h/ > ∅ ∅-, -x- -/ʁ/-?[41] ∅- ∅- /ʕ/
/ʔ/ h₁ /ʔ/[41] /h/ > ∅ /ʔ/
/h/ h₂? /χ/[41] /h/ > ∅ ∅-, -x- -/ʁ/-?[41] ∅- ∅- /h/
元音
原始诺斯特拉语 原始印欧语[43] 原始南高加索语[43] 原始乌拉尔语 原始阿尔泰语 原始达罗毗荼语 原始亚非语[43]
/a/ /e/, /a/ /e/ /a/ /a/ /a/ /a/ ?
/e/ /e/, ∅ /e/, ∅ /e/ /e/ /e/, /i/
/i/ /ai̯/, /e/, /ei̯/, /i/, ∅ /e/, /i/, ∅ /i/ /i/ /i/ /i/ ?
/o/ /e/, /o/ /we/ ~ /wa/ /o/ /o/ /o/, /a/
/u/ /au̯/, /e/, /eu̯/, /u/ /u/ ~ /wa/ /u/ /u/ /u/, /o/ /u/ ?
/æ/ /e/ /e/, /a/, /aː/ /æ/ ä /æ/ /a/
/y/ /e/ /u/ /y/, /ø/ ü /y/ /u/

形态 编辑

因为语法比词汇更难借用,一般认为语法比词汇更能反映语言的亲缘关系。下列对应(微调以解释Starostin et al. [2003]构拟的原始阿尔泰语)据Kaiser&Shevoroshkin (1988)。/N/可以是任何鼻音,/V/可以是任何元音(前文对亚非语和达罗毗荼语的警告仍适用。)

原始诺斯特拉语 原始印欧语 原始南高加索语 原始乌拉尔语 原始阿尔泰语 原始达罗毗荼语 原始亚非语
名词词缀
/na/ “原为方位格助词”[44]:313 /en/ “在……里” /nu/, /n/[45] -/na/ -/na/ -/n/
/Na/或/Næ/ “有生复数” -/(e)n/ -/NV/² -/aːn/
-/tʼV/ “无生复数”[46] [47] -/t/- -/t/ -/tʰ/- -/æt/
-/kʼa/ “指小词” -/k/- -/akʼ/-, -/ikʼ/ -kka -/kːa/, -kkä -/kːæ/ -/ka/ [48]
动词词缀
/s(V)/ “使役-意愿” -/se/- -/su/, -/sa/ -ij -/iɟ/- /ʃV/-, -/ʃ/-
/tʼV/- “使役-反身” -t(t)- -/t(ː)/- -/t/-[49] -/t/- /tV/-
助词
/mæ/ “禁止” mē /meː/ /maː/, /moː/ /mæ/, /bæ/ /ma/- /m(j)/
/kʼo/ “增强、连词” -/kʷe/“与”[50] /kwe/ -/ka/, -kä -/kæ/ -/ka/ /k(w)/

另外,Kaiser&Shevoroshkin[51]:314f还提及了原始诺斯特拉语的语法(基于构拟的构拟用两个星号表示;引用格式有变化):

动词位于句末(主宾动语序)。第一人称将第一人称代词**mi加在动词上形成;相似地,第二人称加**ti。没有第三人称后缀[或者没有能构拟出来的形式],第三人称过去时后缀为**-di(伊利希-斯维蒂奇 1971, pp. 218–19)。动词有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使役、愿望语气和反身;大部分类都有特殊标记。名词可分为有生名词和无生名词,每类的复数标记都不同。格标记有主格、宾格、方位格携格附着语素助词等等。代词区分直接与间接、有生与无生、近指与远指、包含与排除等。显然没有前缀。诺斯特拉语词汇were either equal to roots or built by adding endings or suffixes. There are some cases of word composition...

词汇 编辑

据多爾戈波爾斯基,原始诺斯特拉语是分析语,他认为这从后代语言的助词的介词有着较大分歧上可以看出。 多爾戈波爾斯基认为原始诺斯特拉语主要可分3个词类:

主语为名词时是主宾动语序,为代词时是宾动主语序。定语(实词)前置于中心语。代词性定语(“我的”“这个”)也应在名词后。助词为后置介词。

人称代词 编辑

人称代词在不同语言间很难发生借代。因此,诺斯特拉语代词间的许多对应是原始诺斯特拉语存在的强力证据。找到亚非语同源词存在难处,有人认为这是诺斯特拉语系分为亚非语系和欧亚语系(可能还包括达罗毗荼语系)几支的证据,下表中许多代词都只能被构拟进原始欧亚语。

/V/代表此处可以是任意元音。

限于篇幅不给出伊特拉斯坎语,不过它存在/mi/“我”和/mini/“我(宾格)”形式,似与原始诺斯特拉语形式匹配,启发部分学者[52]论证第勒尼安语系也属于诺斯特拉语系

没有原始爱斯基摩–阿留申语构拟,尽管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被大多数人接受。[53]

原始诺斯特拉 原始印欧 原始乌拉尔 原始阿尔泰 原始南高加索 原始达罗毗荼 原始尤卡吉尔 尼夫赫语 原始楚科奇-堪察加语 原始爱斯基摩–阿留申语 原始亚非语

(主格)
/mi/ h₁eǵom
/ʔeɡʲom/
[註 1]
/mi/ /bi/ /me/, /mi/ /met/ ни /ni/ [註 1] /wi/ ˈIˈ, -/ˈˈˈmˈˈˈkət/ “我对你[采取行动]” /mi/,[註 2] -/mi/[註 3]
“我(宾格)~我的”
(斜格)
/minV/ /mene/[註 4] /minV/- /mine/- /men/- [註 1]
'thou'
(主格)
/tʼi/ 和/或
/si/
ti ~ tū
/ti/ ~ /tuː/
/ti/ /tʰi/
和/或 /si/
[註 5] /tet/ тъи, чи
/tʰi/, /t͡ʃi/
/tu/ /ci/[註 6] /t(i)/
'thee' (斜格) /tʼinV/ 和/或
/sinV/
te- /te/- tū- /tuː/- /tʰin/-
和/或 /sin/-
/si/-, /se/- -/mkəˈˈˈtˈˈˈ/ “我对你[采取行动]”
我们(包含式) /mæ/ /we/-, -/me/- 我们 mä- ~ me- /mæ/- ~ /me/-我们 /ba/(主格)
/myn/- (斜格)我们
/men/-, /m/- ma ~ mā
/ma/ ~ /maː/
我们
/mit/
我们
мер
/mer/
[54] 我们
/mur/
我们
/m(n)/[註 2]
我们(排除式) /na/ /ne/- 我们[註 7] /naj/, /n/-[註 8] nām /naːm/我们 /naħnu/[註 9]
你们 /tʼæ/ -/te/[註 10] tä /tæ/ /tʰV/
和/或/sV/
/tit/ /tur/ /t(V)/

其他词 编辑

下面是Kaiser&Shevoroshkin (1988)和Bengtson (1998)中部分实词的构拟。无法确定的构拟形式以星号表示。/V/表示未定的元音,/E/可以是任何前元音,/N/可以是任何鼻音。原始亚非语词根只给出辅音(见上)。

  • 诺斯特拉*/kʼo/*/qʼo/“谁”
    • 印欧*kʷo- /kʷo/-“谁”、kʷi- /kʷi/-(带词缀-i-)“什么”
    • 亚非*/kʼ(w)//k(w)/“谁”。亚非语挤喉音至普通音的变化常见于语法词(Kaiser&Shevoroshkin 1988;另见上文*/tV/而不是*/tʼV/)。
    • 阿尔泰?*/kʰa/-。/a/而不是/o/的元音未明,Kaiser&Shevoroshkin (1988)认为该交替于诺斯特拉语言中普遍。
    • 乌拉尔*ko- ~ ku- /ko/- ~ /ku/-“谁”
    • “尤卡吉尔”кин /kin/“谁”
    • 楚科奇-堪察加*/mki/, */mkin/-“谁”
    • 爱斯基摩–阿留申*/ken/“谁”
  • 诺斯特拉*/kʼærd/, */kʼerd/*/kʼird/“心~胸”(Kaiser&Shevoroshkin [1988];Bengtson [1998]提供的原始爱斯基摩语形式可能说明元音是/æ/)。
    • 印欧*ḱerd- /kʲerd/-“心”。*d而不是*dʰ的现象是规则的:清音和送气音从不共现在同一个原始印欧语词根中。
    • 亚非:乍得*/kʼVrd/-“胸膛”
    • 南高加索*/mkʼerd-/ (/m/是前缀)“胸~乳”
    • 爱斯基摩*/qatə/“心~乳”。/q/而不是/k/的原因不明。
    • 突厥*/køky-rʲ/ -“胸”[55]
  • 诺斯特拉*/qʼiwlV/“耳~听”
    • 印欧*ḱleu̯- /kʲleu̯/-“听”
    • 亚非*/kʼ(w)l/“听”
    • 南高加索*/qʼur/“耳”
    • 阿尔泰*/kʰul/-“耳”
    • 乌拉尔*kūle- /kuːle/-(长元音来自-/iw/-缩合)“听”
    • 达罗毗荼*kēḷ /keːɭ/“听”(须查明是否为/g/-)
    • 楚科奇-堪察加*/vilvV/,可能来自早期/kʷilwV/“耳”
  • 诺斯特拉*/kiwæ/ ~ /kiwe/ ~ /kiwi/“石”
    • 亚非:乍得*/kw/-“石”
    • 南高加索*/kwa/-“石”
    • 乌拉尔*kiwe- /kiwe/-“石”
    • 达罗毗荼*/kwa/“石”
    • 楚科奇-堪察加*/xəvxə/“石”;伊捷尔缅语 квал /kβal/、ков /koβ/“石”
    • 爱斯基摩–阿留申*/kew/-“石”
  • 诺斯特拉*/wete/“水”
    • 印欧*wed- /wed/-“水~湿”
    • 阿尔泰:通古斯*/ødV/“水”
    • 乌拉尔*wete /wete/“水”
    • 达罗毗荼*ōtV- ~ wetV- /oːtV/- ~ /wetV/-“湿”
  • 诺斯特拉*/burV/“风暴”
    • 印欧*bʰer- /bʱer/-“风暴”
    • 亚非(?)*/bwr/-“风暴”
    • 阿尔泰*/burV/ ~ /borV/“风暴”
    • 乌拉尔*purki /purki/-“雪暴~烟”(-/k/-无解)
  • 诺斯特拉*/qantʼV/“前方”
    • 印欧*h₂ant- /χant/-“前方”
    • 亚非*/χnt/“前方”;*/ntʼ/*/nt/的变化显然不规则
    • 阿尔泰*/antV/-“前方”
  • 诺斯特拉*/d͡zeɢV/“吃”
    • 印欧*seh₃(w)- /seʁ(w)/-“满足的”
    • 亚非(?)*/zʁ/-“被喂~变得肥美”
    • 南高加索*/d͡zeʁ/-“变得满足”
    • 阿尔泰*/d͡ʒeː/“吃”
    • 乌拉尔*sexi- /seʁi/-*sewi- /sewi/-“吃”
  • 诺斯特拉*/nʲamo/“取”
    • 印欧*i̯em- /jem/-“取”
    • 达罗毗荼*ñamV- /ɲamV/-“取”
  • 诺斯特拉*/ʔekh₁-/“快速移动、发怒”
    • 印欧*/h₁ek-u-/“快”
    • 阿尔泰*/èk`á/“抓挠、以蹄击;快速移动”
  • 诺斯特拉*/kʼutʼV/“小”
    • 亚非*/kʼ(w)tʼ/ ~ /k(w)tʼ/ ~ /kt/“小”
    • 南高加索*/kʼutʼ/ ~ /kʼotʼ/“小”
    • 达罗毗荼*kuḍḍ- /kuɖː/-“小”(需验证塞音发声态是否确凿)
    • 突厥*/küčük/-g来自阿尔泰*/k`ič`V/ ( ~ -č-)[56]

语例 编辑

在1960年代,伊利希-斯维蒂奇用他的原始诺斯特拉语编写了一首简短的小诗。[57](类似的尝试比较施莱谢尔寓言,其中有几个原始印欧语词根的构拟不同。)

诺斯特拉(伊利希-斯维蒂奇拼音) 诺斯特拉(IPA) 俄语 汉语直译 芬兰语
K̥elHä wet̥ei ʕaK̥un kähla /KʼelHæ wetʼei ʕaKʼun kæhla/ Язык – это брод через реку времени, 语言是时间长河上的渡口, Kieli on kahluupaikka ajan joen yli,
k̥aλai palhʌ-k̥ʌ na wetä /kʼat͡ɬai palhVkʼV na wetæ/ он ведёт нас к жилищу умерших; 它把我们带到那些逝者的住所; se johdattaa meidät kuolleiden kylään;
śa da ʔa-k̥ʌ ʔeja ʔälä /ɕa da ʔakʼV ʔeja ʔælæ/ но туда не сможет дойти тот, 但他到不了那里, mutta ei voi tulla sinne se,
ja-k̥o pele t̥uba wete /jakʼo pele tʼuba wete/ кто боится глубокой воды. 他害怕深水。 joka pelkää syvää vettä.

K̥或的音值不确定—可能是/kʼ//qʼ/。相似地,H可以是/h//ħ/。V或ʌ是不确定的元音。

比较语言学内部的状态 编辑

诺斯特拉假说被比较语言学主流摒弃,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诺斯特拉语研究所基于的比照法仍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主流;它是比照法而不是方法论大放异彩的机会[來源請求]

诺斯特拉学家通常不往假说中增加尚未被构拟出祖语的语系。这被Greenberg猛烈抨击,发生学分类在语言学构拟中必然是优先的,[58]:337不过这一批评迄今没有影响诺斯特拉理论与实践。

特定的评论已经指出,诺斯特拉比较研究中,引自单独的、已成立的语系的数据常有大量错误,比如Campbell (1998)指出乌拉尔语系数据存在许多错误。拥护者则往往以“不至于影响最终分类结果”“统计时正确数据远多于问题数据”之类搪塞过去(Ruhlen 1994)。这样做的理由是,音义对应的相似处很不可能是完全严谨的。

Pedersen原先的诺斯特拉假说综合了早先的一些大语系假说,其中以印欧-乌拉尔语系为代表的一部分牵涉大量屈折部分的比较。[7]:115–120俄罗斯诺斯特拉学家和Bomhard一开始确实都过于重视词汇对应了。Bomhard认识到了考察词法学比较的必要性,并发表了该领域的大量著作(参Bomhard 2008:1.273–386)。据他所说,突破来自Greenberg的欧亚语系工作第一卷的出版,[59]其中提供了可能词法对应的大表,基于此的研究硕果累累。[60]其他诺斯特拉语形态的重要贡献由John C. Kerns[61]:141–190弗拉迪米尔·德博英语Vladimir Dybo 作出。[62]

批评家认为,从不同的已知印欧语言和方言的所有词中,选出所有有4种含义的词,任何人都能轻易总结出涵盖任何两辅音+一元音组合的列表(组合数共有约20×20×5=2000)。诺斯特拉学家则反驳称他们并不是在比较毫无关联的词汇,而是祖语的词汇。祖语中的某个词一定在其多数后代语言中都有所体现,并经历过规则的音变,另外,许多语言都有严格的词根结构,这限制了可能的词根形式数量,其中包括印欧语、乌拉尔语和阿尔泰语—诺斯特拉假说的所有核心语系。一种语言的词根结构如何对应另一种语言,仍需后继的诺斯特拉研究来解答。[63]

还有人认为诺斯特拉比较错误地使用了漫游词和不同同源词的交叉借用。[64]

另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单看印欧语数据,“我”的主格和宾格的差距似乎难以解释。基于与其他诺斯特拉语言的比较,部分学者(如Ruhlen 1998)将“我”释为原始诺斯特拉语指示代词/ʔe/ ~ /ʔi/、(原始欧亚语)动词/gæ/ ~ /ge/ ~ /gi/“存在”、-/m/–“我(宾格)”的复合词,类似于“那是我”。Ruhlen (1998)为提供楚科奇语-/eɣəm//ɣem/“我”和-/eɣət//ɣet/ 'thou', 伊捷尔缅语 ким /kim/“我”和ма /ma/“我(宾格)”、原始爱斯基摩语后缀-/mt/(见表),和一些乌拉尔语系孤词,如卡马斯语/igæm/“我是”或匈牙利语engemet/ɛmɡɛmɛt/“我(宾格)”、tégedet/teːɡɛdɛt/“你”(此处-et是宾格后缀)。Norquest (1998)引用了许多相同的形式,并加上“西伊捷尔缅语”/kəmːa/“我”和/kəzːa/“你”。
  2. ^ 2.0 2.1 仅限乍得语族
  3. ^ 库希特语族动词后缀。
  4. ^ 属格
  5. ^ 布拉灰语有-/ti/为预期动词前缀;其他达罗毗荼语似乎没有同源词
  6. ^ /c/可以是[c][t͡ʃ]
  7. ^ 原始印欧语中,/mæ/和/na/的派生词发生了融合,前者变为主格词干,后者为斜格。完整词形变化表参见原始印欧语#代词。– Kaiser&Shevoroshkin (1988)报告,有人推测原始印欧语/ne/-的“排除式用法是过时的”,据他们所说这无法从印欧语内部的数据中得出,而由与其他诺斯特拉语言的比较“强烈支持”。
  8. ^ 带排除义的动词前缀仅见于斯凡语
  9. ^ 排除式仅见于乍得语族。
  10. ^ 动词后缀

参考 编辑

  1. ^ E.g. Bomhard 2008.
  2. ^ Bomhard 2008.
  3. ^ 如Philip Baldi:"No particular side on the issue is taken in this book" (Baldi 2002:18).
  4. ^ Salmons, Joseph C.; Joseph, Brian D.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8. ISBN 978-90-272-3646-3 (英语). 另一方面,Comrie直截了当地认为,对于他自己提出的阿尔泰语系、乌拉尔语系和印欧语系代词系统的相似性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卷中其他不可知论者,如Ringe、Vine、Campbell,甚至还有Hamp都论证,此假说至少确实在被专攻印欧语和乌拉尔语的怀疑论者认真对待。诺斯特拉理论存在得够久、被讨论得够充分,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语系间的亲缘关系已被建立了。 
  5. ^ Manaster Ramer, Alexis; Michalove, Peter A.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2) (英语). 诺斯特拉理论是许多现存语言系属分类争议理论中最有“前途”的那个。迄今为止,它最好地解释了欧亚大陆北半部众多语言的从属关系,这也是德国人Franz Bopp和丹麦人Rasmus Rask注意到的问题,而正是他们开创了印欧语研究的先河。 
  6. ^ Kallio, Petri; Koivulehto, Jorma. Beyond Proto-Indo-European. Klein, Jared; Joseph, Brian; Fritz, Matthias (编).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Indo-European Linguistics 3. Walter de Gruyter. 2017. ISBN 978-3-11-054243-1 (英语). 总体上,诺斯特拉语系研究的方法标准并不与印欧语研究一致,不过大多数非印欧语研究也是如此。 
  7. ^ 7.0 7.1 Sweet 1900.
  8. ^ Pedersen as cited by Ruhlen, 1991.
  9. ^ 9.0 9.1 Ruhlen 1991.
  10. ^ Bernal. . Black Athen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87 [2021-12-06]. ISBN 0-8135-3655-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0). 
  11. ^ Sweet (1900),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cit in Ruhlen 1991.
  12. ^ Szemerényi 1996.
  13. ^ 参见特龙贝蒂于Come si fa la critica di un libro (1907)中对批评的回应。
  14. ^ Greenberg 2005:159。另见Saussure对比较语言学创始者Franz Bopp的评论,在此之前Saussure描述了Cœurdoux和威廉·琼斯发现印欧语系的历程:“Bopp的创意非常棒。他值得赞扬的地方不是发现了梵语和其他欧洲语言间的亲缘关系,而是构想出了已确定分类的语言间具体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的一个研究主题。”(来自R. Engler的笔记,由Tullio De Mauro引用于他的评述版Ferdinand de Saussur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Paris: Payot, 1972, p. 412; cp. Cours p. 14.)
  15. ^ Dolgopolsky, Aharon. . May 7, 2008 [2021-12-06]. ISBN 97819029374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1) –通过www.repository.cam.ac.uk. 
  16. ^ . www.brill.com (Brill). 25 June 2008 [2021-12-06]. ISBN 97890041685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17. ^ Nostratic.net[失效連結]
  18. ^ Bomhard, Allan R. Bomhard - A Critical Review of Dolgopolsky's Nostratic Dictionary –通过Internet Archive. 
  19. ^ Bomhard, Allan R.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Nostratic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2nd edition). 15 February 2016 –通过Internet Archive. 
  20. ^ Mallory, J.P.; Adams, D.Q.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19-07-23]. ISBN 01992966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3). 
  21. ^ Phylogenetic tree of the Nostratic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arling.
  22. ^ Salmons Joseph,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1998)
  23. ^ Bomhard, Allan R. Next of Kin: The search for relatives of Indo-European. Sheila M. Embleton; John Earl Joseph; Hans-Josef Niederehe (编). 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Language Sciences: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applications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9. 
  24. ^ Greenberg, J., "The Indo-European First and Second Person Pronou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urasiatic, Especially Chukotkan",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Vol. 39, No. 2 (Summer, 1997).
  25. ^ Elam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arling.
  26. ^ Greenberg 2002.
  27. ^ Pinker, Steven. 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New York, 1994.
  28. ^ Richter, Tobias et al. 2011. Interaction before Agriculture: Exchanging Material and Sharing Knowledge in the Final Pleistocene Levant.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21:1, 95–114. doi:10.1017/S0959774311000060
  29. ^ Fred Wendorf, Romuald Schild and Herbert Haas. A New Radiocarbon Chronology for Prehistoric Sites in Nubia. Journal of Field Archaeology, Vol. 6, No. 2 (Summer, 1979).
  30. ^ F Hole, KV Flannery, JA Neely (1969)"Prehistory and human ecology of the Deh Luran plain: an early village sequence from Khuzistan, Ir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31. ^ Weiss, E., W. Wetterstrom, D. Nadel, and O. Bar-Yosef, "The broad spectrum revisited: Evidence from plant remai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101:9551-9555)
  32. ^ 32.0 32.1 Debitage Analysis of ‘Uyun al-Hammâm The Reconstruction of Epipalaeolithic Reduction Sequences by Danielle Macdonald B.A. Honours,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5
  33.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这些音素在部分构拟方案中不存在。除*/p/外省略或放在下面“音素对应”一节的表格中,以括号表示。
  34. ^ 音素*/y/在Bomhard的方案中存在,但其他方案中不存在。
  35. ^ . [2022-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36. ^ Kaiser (1989)
  37. ^ Manaster Ramer(?). A "Glottalic" Theory of Nostratic.
  38. ^ Bomhard, A. The Glottalic Theory of Proto-Indo-European and Consonant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Nostratic Sound Correspondences. 2008. 
  39. ^ . [2006-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25). 
  40. ^ 有人(如Kaiser&Shevoroshkin [1988])认为该音素演化中的反复无常说明它根本不存在。
  41. ^ 41.00 41.01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41.07 41.08 41.09 41.10 41.11 41.12 41.13 41.14 41.15 原始印欧语*h₁, *h₂, *h₃和原始乌拉尔语的*x的具体音值有争议,此处音值唯一的直接证据来自与其他诺斯特拉语言的比较。
  42. ^ 42.0 42.1 42.2 42.3 原始印欧语具体表现为哪个音取决于原始诺斯特拉语的元音:后接/a/不变(并随后变成/e/);后接/æ/、/e/或/i/颚化(并随后变成/e/),/i/裂化后不变;后接/o/、/u/或/y/唇化(元音随后变成/e/),/u/裂化后不变。
  43. ^ 43.0 43.1 43.2 印欧语中,所有元音除非前接/ʔ/,都变成/e/,或裂化,或被元音交替影响。亚非语系的元音交替十分普遍,以至于大多数原始亚非语词根都无法拟出元音;另外,/i/部分与/j/、/u/和/w/相混(至少存在分化自原始诺斯特拉语/u/、/o/和/y/的)。南高加索语也有元音交替。
  44. ^ 引用自Kaiser&Shevoroshkin 1988
  45. ^ 于Kaiser&Shevoroshkin 1988中带问号
  46. ^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也有复数标记-/t/–。原始阿尔泰语并不区分有生名词与无生名词。
  47. ^ 原始印欧语有生复数标记/-s/可能属于该形式
  48. ^ 库鲁克语有-/kan/。
  49. ^ 只出现在原始突厥语中。
  50. ^ 拉丁语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51. ^ Kaiser&Shevoroshkin 1988.
  52. ^ Bomhard 1996.
  53. ^ 参Bomhard 2008:209:“虽然原始爱斯基摩–阿留申语还没被构拟出来,原始爱斯基摩语的构拟已有了很大进展。
  54. ^ 仅限阿穆尔方言
  55. ^ .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56. ^ .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57. ^ Wilford, John Noble. . The New York Times. 1987-11-24 [2020-08-20].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美国英语). 
  58. ^ Greenberg 2005.
  59. ^ Greenberg 2000.
  60. ^ Bomhard, Allan R. More Thoughts on Nostratic Morphology –通过Internet Archive. 
  61. ^ Bomhard&Kerns 1994.
  62. ^ Dybo 2004.
  63. ^ 参Cuny 1943:113–159和Bomhard 2008的“词根结构模式”的不同小节。
  64. ^ 例如: Bomhard&Kerns, 《诺斯特拉超语系》:219
    • 原始诺斯特拉语*bar-/*bər-“种子”:
      • A. 原始印欧语*b[h]ars-“种子”:拉丁语far“粮食”;古冰岛语barr“大麦”;古英语bere“大麦”;古教会斯拉夫语brašъno“食物”。Pokorny 1959:111 *bhares-“大麦”;Walde 1927–1932. II:134 *bhares-;Mann 1984–1987:66 *bhars-“麦”;Watkins 1985:5–6 *bhar(e)s-“大麦”;Gamkrelidze-Ivanov 1984.II: 872–873 *b[h]ar(s)-。
      • B. 原始亚非语*bar-/*bər-“种子、谷物”:原始闪米特语*barr-/*burr“种子、谷物”>希伯来语bar“种子”;阿拉伯语burr“小麦”;阿卡德语burru“一种谷物”;塞巴语brr“小麦”;Harsūsi语berr“玉米、小麦”;迈赫拉语ber“玉米、小麦”。库希特:索马里语bur“麦子”。(?)原始南库希特语*bar-/*bal-“种子”>Iraqw语balaŋ“粮食”;Burunge语baru“粮食”;阿拉瓜语balu“粮食”;K'wadza语balayiko“粮食”。Ehret 1980:338.
      • C. 达罗毗荼语系:泰米尔语paral“鹅卵石、种子、果核”;马拉雅拉姆语paral“沙粒、粗晶、砂砾、贝壳”;Kota语parl“鹅卵石、一粒”;卡纳达语paral“鹅卵石、石头”;Koḍagu语para“鹅卵石”;Tuḷu语parelụ“沙粒、石子、玉米粒等;蓖麻子”;克拉米语Parca“砂砾”。Burrow-Emeneau 1984:353, no. 3959.
      • D. 苏美尔语bar“种子”。
    原始印欧语*b[h]ars-看似是个借自闪米特语的文化借词(几名印欧语权威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它是印欧语本土词)。印欧语大多数农业词汇都不在各个分支间共享,看上去是借词,这支持印欧语自后新石器时代开始扩张,而不是Renfrew的理论假定的那样自新石器时代开始。

书目 编辑

  • Baldi, Philip (2002). The Foundations of Latin.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 Bengtson, John D. (1998). "The 'Far East' of Nostratic". Mother Tongue Newsletter 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5–38 (image files)
  • Bomhard, Allan R., and John C. Kerns (1994). The Nostratic Macrofamily: A Study in Distant Linguistic Relationship. Berlin, New York, and Amsterdam: Mouton de Gruyter. ISBN 3-11-013900-6
  • Bomhard, Allan R. (1996). Indo-European and the Nostratic Hypothesis. Signum Publishers.
  • Bomhard, Allan R. (2008). Reconstructing Proto-Nostratic: Comparative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Vocabulary, 2 volumes. Leiden: Brill. ISBN 978-90-04-16853-4
  • Bomhard, Allan R. (2008). A Critical Review of Dolgopolsky's Nostratic Dictionary.
  • Bomhard, Allan R. (2008). . Mother Tongue.
  • Bomhard, Allan R. (2011). The Nostratic Hypothesis in 2011: Trends and Issues.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an. ISBN (paperback) 978-0-9845383-0-0
  • Bomhard, Allan R. (2018).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Nostratic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do-Europe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ur volumes, 2,807 pages, combined into a single PDF; published as an open-access book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Bomhard, Allan R., (December 2020). A Critical Review of Illič-Svityč's Nostratic Diction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ublished as an open-access book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 Campbell, Lyle (1998). "Nostratic: a personal assessment". In Joseph C. Salmons and Brian D. Joseph (eds.),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142. John Benjamins.
  • Campbell, Lyle, and William J. Poser (2008). Language Classification: History and Metho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ampbell, Lyle (2004).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 Cuny, Albert (1924). Etudes prégrammaticales sur le domaine des langues indo-européennes et chamito-sémitiques. Paris: Champion.
  • Cuny, Albert (1943). Recherches sur le vocalisme, le consonantisme et la formation des racines en « nostratique », ancêtre de l'indo-européen et du chamito-sémitique. Paris: Adrien Maisonneuve.
  • Cuny, Albert (1946). Invitation à l'étude comparative des langues indo-européennes et des langues chamito-sémitiques. Bordeaux: Brière.
  • Dolgopolsky, Aharon (1998). The Nostratic Macrofamily and Linguistic Paleontology.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SBN 978-0-9519420-7-9
  • Dolgopolsky, Aharon (2008). Nostratic Dictionary.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ybo, Vladimir (2004). "On Illič-Svityč's study ‘Basic Features of the Proto-Language of the Nostratic Language Family'." In Nostratic Centennial Conference: The Pécs Papers, edited by Irén Hegedűs and Paul Sidwell, 115-119. Pécs: Lingua Franca Group.
  • Flannery, Kent V. (1969). In: P. J. Ucko and G. W. Dimbleby (eds.), The Domest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73-100. Aldine, Chicago, IL.
  • Gamk¹relidze, Thomas V., and Vjačeslav V. Ivanov (1995). Indo-European and the Indo-Europeans, translated by Johanna Nichols, 2 volumes.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ISBN 3-11-014728-9 (¹Actually /qʼ/ in Georgian.)
  • Greenberg, Joseph (2000, 2002). Indo-European and its Closest Relatives. The Eurasiatic Language Family. (Stanford University), v.1 Grammar, v.2 Lexicon.
  • Greenberg, Joseph (2005). Genetic Linguistics: Essays on Theory and Method, edited by William Crof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Illich-Svitych, V. M. В. М. Иллич-Свитыч (1971-1984). Опыт сравнения ностратических языков (семитохамитский, картвельский, индоевропейский, уральский, дравидийский, алтайский). Введение. Сравнительный словарь. 3 vols. Moscow: Наука.
  • Kaiser, M.; Shevoroshkin, V. Nostratic. Annu. Rev. Anthropol. 1988, 17: 309–329. doi:10.1146/annurev.an.17.100188.001521. 
  • Kaiser, M. (1989). "Remarks on Historical Phonology: From Nostratic to Indo-Europe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constructing Languages and Cultures BPX 20:51-56.
  • Manaster Ramer, Alexis (?). A "Glottalic" Theory of Nostrat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orquest, Peter (1998). "Greenberg's Visit to Arizona". Mother Tongue Newsletter 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5f. (image files)
  • Renfrew, Colin. Before Babel: Speculations on the Origins of Linguistic Diversity.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1991, 1 (1): 3–23. doi:10.1017/S0959774300000238. 
  • Renfrew, Colin, and Daniel Nettle, editors (1999). Nostratic: Examining a Linguistic Macrofamily.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SBN 978-1-902937-00-7
  • Ruhlen, Merritt (1991). A Guide to the World's Languages, Volume 1: Classification. Edward Arnold. ISBN 0-340-56186-6
  • Ruhlen, Merritt (1994).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s: Studies in Linguistic Taxonom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Ruhlen, Merritt (1998). "Toutes parentes, toutes différentes". La Recherche 306:69–75. (French translation of a Scientific American article.)
  • Ruhlen, Merritt (2001). "Taxonomic Controvers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Jürgen Trabant and Sean Ward (eds.), New Essays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 197–214.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 Salmons, Joseph C., and Brian D. Joseph, editors (1998).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John Benjamins. ISBN 1-55619-597-4
  • Stachowski, Marek, .(pdf) – LingVaria 6/1 (2011): 241-274
  • Starostin, Georgiy S. (1998). "Alveolar Consonants in Proto-Dravidian: One or Mo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Pages 1–14 (?) in Proceedings on South Asian languages
  • Starostin, Georgiy S. (2002). "On the Genetic Affiliation of the Elamite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Mother Tongue 7.
  • Starostin, George; Kassian, Alexei; Trofimov, Artem; Zhivlov, Mikhail. 2017. 400-item basic wordlist for potentially "Nostratic"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scow: Laboratory for Oriental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Russian Presidential Academy.
  • Sweet, Henry (1900, 1995, 2007).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ISBN 81-85231-04-4 (1995); ISBN 1-4326-6993-1 (2007)
  • Szemerényi, Oswald (1996). Introduction to Indo-European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Trask, R. L. (1996). Historical Linguis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Yakubovich, I. (1998).

外部链接 编辑

  • Stefan Georg, 2013,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Salmons & Joseph, eds,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1997
  • "Linguists debating deepest roots of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ew York Times article on Nostratic (June 27, 1995)
  • "What is Nostrat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John Bengtson, in Mother Tongue Newsletter 31 (1998), pages 33–38
  • "Nostraticist Vladislav Markovich Illich-Svity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hotograph, Nostratic poem (2002)
  • Proposed descent tree for Borean languages, including Nostrat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Sergei Starostin
  • Database query to Nostratic etym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StarLing database (last modified 2006)
  • Nostratic Dictionary by Aharon Dolgopolsky (2006): main page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DSp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by Colin Renfrew
  • Marek STACHOWSKI, .(pdf) – LingVaria 6/1 (2011): 241-274.

诺斯特拉语系, 是一个由语言学家阿哈龍, 多爾戈波爾斯基所提出的语系, 或称为, 总语系, 超语系, 其中包括了许多欧亚大陆上的土著语言, 如印欧语系, 乌拉尔语系, 阿尔泰语系以及南高加索语系, 通常也包括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的亚非语系, 印度次大陆的达罗毗荼语系, 此语系的具体构成因支持者而相异, 争议地理分佈欧洲, 亚洲, 东南亚除外, 非洲北部及东北部, 北极地区谱系学分类北方大语系, 分支印欧语, 乌拉尔语, 阿尔泰语, 南高加索语, 亚非语, 通常包括, 达罗毗荼语, 通常包括, 埃兰语, 有时包括, 苏美. 诺斯特拉语系是一个由语言学家阿哈龍 多爾戈波爾斯基所提出的语系 或称为 总语系 超语系 其中包括了许多欧亚大陆上的土著语言 如印欧语系 乌拉尔语系 阿尔泰语系以及南高加索语系 通常也包括北非和阿拉伯半岛的亚非语系 印度次大陆的达罗毗荼语系 此语系的具体构成因支持者而相异 诺斯特拉语系争议地理分佈欧洲 亚洲 东南亚除外 非洲北部及东北部 北极地区谱系学分类北方大语系 诺斯特拉语系分支印欧语 乌拉尔语 阿尔泰语 南高加索语 亚非语 通常包括 达罗毗荼语 通常包括 埃兰语 有时包括 苏美尔语 有时包括 尼夫赫语 有时包括 尤卡吉尔语 不常包括 楚科奇 堪察加语 不常认为 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 不常认为 Glottolog无据谢尔盖 斯塔罗斯金 诺斯特拉语系的今日分布 诺斯特拉语系的系统发生树 据Allan Bomhard 2008 诺斯特拉语系的共同祖先被称为原始诺斯特拉语 1 原始诺斯特拉语的使用年代约在距今1 7至1 4万年的晚归石器时代 距末次冰期的结束很近 2 240诺斯特拉假说由语言学家霍尔格 佩德森 英语 Holger Pedersen 于20世纪初提出 名称 诺斯特拉 Nostratic 定于Pedersen 1903 该词汇来自拉丁语nostrates 父老乡亲 1960年代 诺斯特拉假说被苏联语言学界有力地拓展 尤其弗拉迪斯拉夫 马尔科维奇 伊利希 斯维蒂奇 英语 Vladislav Illich Svitych 和阿哈龍 多爾戈波爾斯基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Allan Bomhard 2008 2011 2014 称其为 莫斯科学派 自1990年代以来在英语学术界引起了一波新的关注 诺斯特拉假说有很大争议 语言学家之间的接受度也参差不齐 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态度 俄罗斯有许多语言学家支持这一假说 如弗拉迪米尔 德博 英语 Vladimir Dybo 等 但仍没被主流认同 來源請求 一些语言学家干脆持不可知论态度 3 4 5 6 2280 2291相似的欧亚语系分类由Joseph Greenberg 2000 提出 并有Merritt Ruhlen支持 Bomhard 2008 将其处理为诺斯特拉语系下属的次级分类 目录 1 研究史 1 1 诺斯特拉假说的起源 1 2 莫斯科比较语言学学院 1 3 21世纪 2 构成 3 原乡与分化 4 原始诺斯特拉语 4 1 音系 4 1 1 音系 4 1 2 元音 4 1 3 音素对应 4 2 形态 4 3 词汇 4 3 1 人称代词 4 3 2 其他词 4 4 语例 5 比较语言学内部的状态 6 另见 7 注释 8 参考 9 书目 10 外部链接研究史 编辑诺斯特拉假说的起源 编辑 19世纪下半叶 许多语言学家都在试图找到印欧语系与其他语言分类的联系 候选者包括芬 乌戈尔语族和阿尔泰语系 7 vii 112 132这些假说在1903年霍尔格 佩德森 英语 Holger Pedersen 提出 诺斯特拉 时被进一步接受 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将印欧语系 芬 乌戈尔语族 萨莫耶德语族 突厥语系 蒙古语系 满 通古斯语系 尤卡吉尔语系 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系 闪米特语族和亚非语系等语言也囊括进来 还为其他语言的加入留下了空间 自Pedersen定义 诺斯特拉语系 开始 它便成了包含以上与印欧语有关的语系的分类的代称 8 384Merritt Ruhlen注意到这一定义并不符合分类学的标准 而且 有些已经大体接受了该定义的学者 如Greenberg和Ruhlen自己 都批评其名称反映当时欧洲常见的民族中心主义 9 384 385Martin Bernal将该术语描述为 令人不快 因为它暗示其他语系的母语者被学术讨论排除在外 10 Pedersen的前辈Henry Sweet确实认为印欧语专家对更广亲缘关系的部分反对意见是 废黜了 印欧语 值得自豪的孤立 并将其并入黄种人的语言 这是一种偏见 11 381 382代替的名称有Mitian 来自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mi 我 和ti 你 对应英语thee 9 259不过接受度并不高 早期支持者 法国语言学家Albert Cuny 他对喉音理论的贡献更出名 12 124 在1943年出版了他的 关于印欧 闪含语系之共祖 诺斯特拉语系 元音系统 辅音系统和构词法的研究 尽管Cuny作为语言学家备受尊敬 他的著作却遭受了冷遇 莫斯科比较语言学学院 编辑 正当Pedersen的诺斯特拉假说在西方频频碰壁之时 在苏联却令人意外地流行了起来 伊利希 斯维蒂奇和阿哈龍 多爾戈波爾斯基在1960年代详尽阐释了诺斯特拉假说的现代形式 他们将其拓展 又加入了许多语系 伊利希 斯维蒂奇还为其准备了词典 伊利希 斯维蒂奇的词典中 最重要的资料是意大利语言学家阿尔弗雷多 特龙贝蒂 1866 1929 的早期作品 他归纳出了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分类方案 但在当时饱受斥责 13 之后几乎被所有语言学家忽视 在特龙贝蒂的时代 语言分类非常流行的观点是 词形变化系统的相似性是语系关系最明确的证据 同时 人们开始认为比较法 在此之前用作研究分类已定语言的方法 并不用在分类学上 14 才是建立语系关系最有效的方法 最终使得人们坚信它才是唯一合理的方法 这一观点也成了新诺斯特拉研究的基础 伊利希 斯维蒂奇接受了许多特龙贝蒂的词源 他试图通过音系间的系统比较来证实它们 21世纪 编辑 21世纪诺斯特拉研究的首要事件发生于2008年 多爾戈波爾斯基的 诺斯特拉语词典 最新版于线上发布 15 Allan Bomhard对该主题的综合处理 上下2卷 原始诺斯特拉语构拟 也于此年出版 16 2008年还见证了Nostratica网站的成立 致力于在线上提供诺斯特拉研究的关键文本 现在已经关停 17 同样重要的还有Bomhard对多爾戈波爾斯基词典的批判性观察 他认为其中应只包括最确凿的词源 而不是像多爾戈波爾斯基所做的那样求广 里面包含了许多不能确定的词源 18 2014年初 Allan Bomhard发表了他最后一篇诺斯特拉语系的专著 诺斯特拉比较语言学综合介绍 19 构成 编辑 nbsp 按有最早证据顺序排列的诺斯特拉语系树诺斯特拉语系具体包含哪些语系存在争议 不过所有学者都同意其中包含印欧语系 乌拉尔语系和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成立的合法性被默认合理 此外 分类中几乎也都包含南高加索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 20 84遵循Pedersen 伊利希 斯维蒂奇和多爾戈波爾斯基 大多数支持者也认为其中包含亚非语系 不过Joseph Greenberg等人自1980年代末以来的反对说明其可行性有待商榷 代表性的分类方案 依大致地理顺序排序 据斯塔罗斯金也是可能的系统发生学顺序 21 如下 亚非语系 南高加索语系 印欧语系 乌拉尔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 阿尔泰语系 或 朝鲜语系 突厥语系 蒙古语系 通古斯语系 日本 琉球语系 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系苏美尔语和伊特拉斯坎语一般被认为是孤立语言 诺斯特拉学家相信它们也属于诺斯特拉语系 其他学者则认为它们有可能属于得内 高加索语系 埃兰语是另一种值得注意的孤立语言 也被认为属于诺斯特拉语系 一般与达罗毗荼语系合并为埃兰 达罗毗荼语系 22 23 101 1081987年 Joseph Greenberg假定了一个他所谓欧亚语系的超语系 24 187其中也包括 欧亚阿尔泰 核心 印欧语 乌拉尔语和阿尔泰语 但不含亚非语系等 这一时期 俄罗斯诺斯特拉学家谢尔盖 斯塔罗斯金修订了又一版诺斯特拉语系 比Greenberg的分类稍广 同样不含亚非语系 2000年代初 诺斯特拉假说的拥护者间逐渐涌现出一种共识 Greenberg基本认同诺斯特拉语系的概念 不过还是认为其 北支 即他所谓欧亚语系 和 南支 主要是亚非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 间有极大分歧 美国语言学家Allan Bomhard认为欧亚语系属于诺斯特拉语系的一支 与南高加索语系 亚非语系和埃兰 达罗毗荼语系并列 相似地 斯塔罗斯金 2002 认为 亚非语系 诺斯特拉语系和埃兰语大致等距 比其他语系更加接近彼此 25 斯塔罗斯金的学派现在重新将亚非语系接纳为 广义诺斯特拉语系 的组分 欧亚语系 则囊括剩下的部分 较新假说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处理南高加索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的具体位置 据Greenberg 欧亚语系和阿美林德语系同属一个演化支 彼此之间的联系比 旧世界的其他语系 更紧密 26 2甚至有将诺斯特拉语系包括进去的假说 形成更大的 超语门 一般称为北方大语系 其中至少包括诺斯特拉语系和德内 高加索语系 可能还包括阿美林德语系和南方大语系 SCAN 可用于总称汉 高加索语系 阿美林德语系和诺斯特拉语系 27 256原乡与分化 编辑Allan Bomhard和Colin Renfrew大致同意伊利希 斯维蒂奇和多爾戈波爾斯基寻找诺斯特拉语系原乡的早期结论 即中石器时代 或晚归石器时代 的新月沃土 是紧接在新石器时代后的过渡时期 观察这一时期集聚的文化 其中有两个序列尤为突出 很有可能是最早的诺斯特拉语民族或其直系祖先的考古学证据 两个假设都认为原始诺斯特拉语分布在末次冰期结束左右的新月沃土 第一说着眼于黎凡特 凯巴拉文化 20 000 17 000 BP 28 不仅引入了细石器的集聚 还在Ouchtata修饰技术上与埃及哈勒法文化 20 000 17 000 BP 细石器极为相仿 29 219 223在这些特征上 凯巴拉文化是后来的纳图夫文化 10 500 8500 BCE 的祖先 作为渔猎部落向新石器时代生产过渡的最明确证据 对于史前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两种文化都将自己的影响扩张到安纳托利亚南部 例如西里西亚和Belbasi文化 13 000 10 000 BC 就展现出了来自凯巴拉文化的影响 Beldibi文化 10 000 8500 BC 则展现出清晰的纳图夫文化影响 第二说关注扎格罗斯山的扎尔其文化 12400 8500 BC 向北延伸进高加索库希斯坦 向东到伊朗 伊朗西部的M lefatian文化 10500 9000 BC 是Ali Tappah 9000 5000 BC 和哲通遗址 6000 4000 BC 的祖先 更东方的希萨尔文化被视作吉尔吉斯草原克尔捷米纳尔文化 5500 3500 BC 的中石器先驱 有人认为 Kent Flannery 1969 30 所谓广谱革命 31 与细石器 弓箭的使用及狗的驯化相联系 这些都与以上提及的文化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很可能是致使它们扩张的文化 引擎 爱琴海福朗荷提洞和巴尔干半岛勒佩那涡出现的文化 及乌克兰干草原上的Murzak Koba文化 9100 8000 BC 和Grebenki文化 8500 7000 BC 也都具有这些器物 Bomhard 2008 认为原始诺斯特拉语的分化发生于1万年前 开始于黎凡特地区的新石器革命 穿过整个新月沃土地区和高加索地区 原始南高加索语 埃及 沿红海至非洲之角 原始亚非语 伊朗高原 原始埃兰 达罗毗荼语 并进入中亚 原始欧亚语 在5000 BCE进一步分化为原始印欧语 原始乌拉尔语和原始阿尔泰语 据部分学术意见 凯巴拉文化分化自细石器组分起源的黎凡特上层旧石器文化 32 不过细石器文化在非洲产生得更早 Ouchtata修饰也是黎凡特阿玛利亚上层旧石器文化晚期的特征 可能并未暗示来自非洲的影响 32 原始诺斯特拉语 编辑下列数据来自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和Bengtson 1998 转写为国际音标 音系 编辑 下列音素是原始诺斯特拉语构拟通常包括的音素 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比起乌拉尔语更侧重亚非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的Allan Bomhard 2008 及 莫斯科学派 的成员构拟的元音系统不大一样 它们有3对元音 a e e i o u 还有独立的 i o 和 u 前3对元音中 Bomhard试着详述涉及到的次音位变体 变体展现出的模式与后代语言的元音变换和元音和谐相似 音系 编辑 下面任何两个音素间都存在对立 唇音 齿龈音或齿音 龈腭音 龈后音 硬颚音 软腭音 小舌音 会厌音 声门音央音 边音塞音 挤喉音 pʼ 33 tʼ kʼ qʼ ʔ清音 p t k q浊音 b d ɡ ɢ塞擦音 挤喉 tsʼ tɬʼ tɕʼ 33 tʃʼ清 ts tɬ tɕ 33 tʃ浊 dz dɮ 33 dʑ 33 dʒ擦音 清 s ɬ ɕ 33 ʃ x ħ h浊 ʁ ʕ鼻音 m n nʲ ŋ颤音 r rʲ 33 近音 l lʲ j w元音 编辑 前元音 央元音 后元音闭元音 i y 34 u 中元音 e o 次开元音 ae 开元音 a 音素对应 编辑 下表整理自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和斯塔罗斯金提供的数据 35 他们遵循伊利希 斯维蒂奇的对应 诺斯特拉语清塞音对应PIE的浊音 声门化塞音对应PIE清塞音 36 这与原始印欧语的喉音理论认为浊塞音接近声门化音相反 为纠正这一异常现象 Manaster Ramer 37 和Bomhard 38 等人假定诺斯特拉语的清塞音和原始印欧语的声门化塞音有紧密联系 表中采取此说 因为原始印欧语 原始乌拉尔语和原始达罗毗荼语的研究并不通用IPA 这些领域用的转写的字母也常常与IPA符号不同 以斜线框起来的IPA符号表明这是音素转写 原始亚非语和原始达罗毗荼语的 p 的具体音值不明 表示无痕地消失 连字符表示在词首和词中的不同演化 词根从未出现辅音 斯塔罗斯金的塞音塞擦音对应表没有提及亚非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 Kaiser amp Shevoroshkin也一笔带过 表中留白 注意现在主流有几种不同的互不相容的原始亚非语构拟 最新两种参见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据称此处用的一种过于依赖原始闪米特语 Yakubovich 1998 39 相似地 Kaiser amp Shevoroshkin的论文比 阿尔泰语系词源词典 2003 参见阿尔泰语系 老得多 展现的语音系统与最新的原始阿尔泰语构拟不太一样 辅音原始诺斯特拉语 原始印欧语 原始南高加索语 原始乌拉尔语 原始阿尔泰语 原始达罗毗荼语 原始亚非语 p p b p b p p p p v p p b pʼ 40 p pʼ p p pp pː p pʰ p b b p v p b bʰ bʱ b p w b b v p b m m m m m b m m w w u w w u w u b b u v v w u t d t t d d t d t tʼ t tʼ t tt tː t tʰ t d t d tʼ t d dʰ dʱ d t d d d d ṭ ʈ ḍ ɖ d ts tɕ sk s ts tɕ c tɕ tʃʰ s c s tsʼ tɕʼ sk s tsʼ tɕʼ c tɕ s dz dʑ s dz dʑ z ʑ s s ɕ dʒ z s ɕ s s ɕ s s ɕ s j ɟ s n n n n n n n n n ṉ n n nʲ y i j n n nʲ nʲ n ṇ ɳ n r rʲ r r r l r rʲ n r ṟ r ṛ ɻ r tɬ s l l j j tɬ l ɬ l l x ɬ 41 l d ɭ l l l l l l n n l l lʲ l r l lˈ lʲ lʲ ḷ ɭ l tʃ st s tʃ c tɕ tʃʰ tʃʼ st tʃʼ c s tʃ ʃ tʃʰ s dʒ st dʒ c tʃ dʒ ʃ s ʃ s ʃ s d ɭ j y i j j j j y j j k ɡ ǵ ɡʲ gʷ ɡʷ 42 k k k ɡ ɡ k ɡ k kʼ k ḱ kʲ kʷ kʷ 42 kʼ k kk kː k kʰ k ɡ k ɡ kʼ ɡ gʰ ɡʱ ǵʰ ɡʲʱ gʰʷ ɡʷʱ 42 ɡ k x ʁ 41 ɡ ɡ ɡ ŋ n m ŋ nʲ n n ṉ n t n q h x 41 q k k ɡ ɡ x qʼ k ḱ kʲ kʷ kʷ 42 qʼ kʼ k kk kː kʰ k ɡ k ɡ kʼ ɢ h ʁ 41 ʁ x ʁ 41 ɡ ʁ x h x 41 x x ʁ 41 ħ ʁ h ʁ 41 ʁ x ʁ 41 ʕ ħ h h 41 h gt x ʁ 41 ħ ʕ h h 41 h gt x ʁ 41 ʕ ʔ h ʔ 41 h gt ʔ h h x 41 h gt x ʁ 41 h 元音原始诺斯特拉语 原始印欧语 43 原始南高加索语 43 原始乌拉尔语 原始阿尔泰语 原始达罗毗荼语 原始亚非语 43 a e a e a a a a e e e e e e i i ai e ei i e i i i i i o e o we wa o o o a u au e eu u u wa u u u o u ae e e a aː ae a ae a y e u y o u y u 形态 编辑 因为语法比词汇更难借用 一般认为语法比词汇更能反映语言的亲缘关系 下列对应 微调以解释Starostin et al 2003 构拟的原始阿尔泰语 据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N 可以是任何鼻音 V 可以是任何元音 前文对亚非语和达罗毗荼语的警告仍适用 原始诺斯特拉语 原始印欧语 原始南高加索语 原始乌拉尔语 原始阿尔泰语 原始达罗毗荼语 原始亚非语名词词缀 na 原为方位格助词 44 313 en 在 里 nu n 45 na na n Na 或 Nae 有生复数 e n NV aːn tʼV 无生复数 46 47 t t tʰ aet kʼa 指小词 k akʼ ikʼ kka kːa kka kːae ka 48 动词词缀 s V 使役 意愿 se su sa ij iɟ ʃV ʃ tʼV 使役 反身 t t t ː t 49 t tV 助词 mae 禁止 me meː maː moː mae bae ma m j kʼo 增强 连词 kʷe 与 50 kwe ka ka kae ka k w 另外 Kaiser amp Shevoroshkin 51 314f还提及了原始诺斯特拉语的语法 基于构拟的构拟用两个星号表示 引用格式有变化 动词位于句末 主宾动语序 第一人称将第一人称代词 mi加在动词上形成 相似地 第二人称加 ti 没有第三人称后缀 或者没有能构拟出来的形式 第三人称过去时后缀为 di 伊利希 斯维蒂奇 1971 pp 218 19 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使役 愿望语气和反身 大部分类都有特殊标记 名词可分为有生名词和无生名词 每类的复数标记都不同 格标记有主格 宾格 方位格和携格附着语素助词等等 代词区分直接与间接 有生与无生 近指与远指 包含与排除等 显然没有前缀 诺斯特拉语词汇were either equal to roots or built by adding endings or suffixes There are some cases of word composition 词汇 编辑 据多爾戈波爾斯基 原始诺斯特拉语是分析语 他认为这从后代语言的助词的介词有着较大分歧上可以看出 多爾戈波爾斯基认为原始诺斯特拉语主要可分3个词类 实词 代词 助词主语为名词时是主宾动语序 为代词时是宾动主语序 定语 实词 前置于中心语 代词性定语 我的 这个 也应在名词后 助词为后置介词 人称代词 编辑 人称代词在不同语言间很难发生借代 因此 诺斯特拉语代词间的许多对应是原始诺斯特拉语存在的强力证据 找到亚非语同源词存在难处 有人认为这是诺斯特拉语系分为亚非语系和欧亚语系 可能还包括达罗毗荼语系 几支的证据 下表中许多代词都只能被构拟进原始欧亚语 V 代表此处可以是任意元音 限于篇幅不给出伊特拉斯坎语 不过它存在 mi 我 和 mini 我 宾格 形式 似与原始诺斯特拉语形式匹配 启发部分学者 52 论证第勒尼安语系也属于诺斯特拉语系没有原始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构拟 尽管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系被大多数人接受 53 原始诺斯特拉 原始印欧 原始乌拉尔 原始阿尔泰 原始南高加索 原始达罗毗荼 原始尤卡吉尔 尼夫赫语 原始楚科奇 堪察加语 原始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 原始亚非语我 主格 mi h eǵom ʔeɡʲom 註 1 mi bi me mi met ni ni 註 1 wi ˈIˈ ˈˈˈmˈˈˈket 我对你 采取行动 mi 註 2 mi 註 3 我 宾格 我的 斜格 minV mene 註 4 minV mine men 註 1 thou 主格 tʼi 和 或 si ti tu ti tuː ti tʰi 和 或 si 註 5 tet ti chi tʰi t ʃi tu ci 註 6 t i thee 斜格 tʼinV 和 或 sinV te te tu tuː tʰin 和 或 sin si se mkeˈˈˈtˈˈˈ 我对你 采取行动 我们 包含式 mae we me 我们 ma me mae me 我们 ba 主格 myn 斜格 我们 men m ma ma ma maː 我们 mit 我们 mer mer 54 我们 mur 我们 m n 註 2 我们 排除式 na ne 我们 註 7 naj n 註 8 nam naːm 我们 naħnu 註 9 你们 tʼae te 註 10 ta tae tʰV 和 或 sV tit tur t V 其他词 编辑 下面是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和Bengtson 1998 中部分实词的构拟 无法确定的构拟形式以星号表示 V 表示未定的元音 E 可以是任何前元音 N 可以是任何鼻音 原始亚非语词根只给出辅音 见上 诺斯特拉 kʼo 或 qʼo 谁 印欧 kʷo kʷo 谁 kʷi kʷi 带词缀 i 什么 亚非 kʼ w 和 k w 谁 亚非语挤喉音至普通音的变化常见于语法词 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另见上文 tV 而不是 tʼV 阿尔泰 kʰa a 而不是 o 的元音未明 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认为该交替于诺斯特拉语言中普遍 乌拉尔 ko ku ko ku 谁 尤卡吉尔 kin kin 谁 楚科奇 堪察加 mki mkin 谁 爱斯基摩 阿留申 ken 谁 诺斯特拉 kʼaerd kʼerd 或 kʼird 心 胸 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Bengtson 1998 提供的原始爱斯基摩语形式可能说明元音是 ae 印欧 ḱerd kʲerd 心 d 而不是 dʰ 的现象是规则的 清音和送气音从不共现在同一个原始印欧语词根中 亚非 乍得 kʼVrd 胸膛 南高加索 mkʼerd m 是前缀 胸 乳 爱斯基摩 qate 心 乳 q 而不是 k 的原因不明 突厥 koky rʲ 胸 55 诺斯特拉 qʼiwlV 耳 听 印欧 ḱleu kʲleu 听 亚非 kʼ w l 听 南高加索 qʼur 耳 阿尔泰 kʰul 耳 乌拉尔 kule kuːle 长元音来自 iw 缩合 听 达罗毗荼 keḷ keːɭ 听 须查明是否为 g 楚科奇 堪察加 vilvV 可能来自早期 kʷilwV 耳 诺斯特拉 kiwae kiwe kiwi 石 亚非 乍得 kw 石 南高加索 kwa 石 乌拉尔 kiwe kiwe 石 达罗毗荼 kwa 石 楚科奇 堪察加 xevxe 石 伊捷尔缅语 kval kbal kov kob 石 爱斯基摩 阿留申 kew 石 诺斯特拉 wete 水 印欧 wed wed 水 湿 阿尔泰 通古斯 odV 水 乌拉尔 wete wete 水 达罗毗荼 ōtV wetV oːtV wetV 湿 诺斯特拉 burV 风暴 印欧 bʰer bʱer 风暴 亚非 bwr 风暴 阿尔泰 burV borV 风暴 乌拉尔 purki purki 雪暴 烟 k 无解 诺斯特拉 qantʼV 前方 印欧 h ant xant 前方 亚非 xnt 前方 ntʼ 到 nt 的变化显然不规则 阿尔泰 antV 前方 诺斯特拉 d zeɢV 吃 印欧 seh w seʁ w 满足的 亚非 zʁ 被喂 变得肥美 南高加索 d zeʁ 变得满足 阿尔泰 d ʒeː 吃 乌拉尔 sexi seʁi 或 sewi sewi 吃 诺斯特拉 nʲamo 取 印欧 i em jem 取 达罗毗荼 namV ɲamV 取 诺斯特拉 ʔekh 快速移动 发怒 印欧 h ek u 快 阿尔泰 ek a 抓挠 以蹄击 快速移动 诺斯特拉 kʼutʼV 小 亚非 kʼ w tʼ k w tʼ kt 小 南高加索 kʼutʼ kʼotʼ 小 达罗毗荼 kuḍḍ kuɖː 小 需验证塞音发声态是否确凿 突厥 kucuk g来自阿尔泰 k ic V c 56 语例 编辑 在1960年代 伊利希 斯维蒂奇用他的原始诺斯特拉语编写了一首简短的小诗 57 类似的尝试比较施莱谢尔寓言 其中有几个原始印欧语词根的构拟不同 诺斯特拉 伊利希 斯维蒂奇拼音 诺斯特拉 IPA 俄语 汉语直译 芬兰语K elHa wet ei ʕaK un kahla KʼelHae wetʼei ʕaKʼun kaehla Yazyk eto brod cherez reku vremeni 语言是时间长河上的渡口 Kieli on kahluupaikka ajan joen yli k alai palhʌ k ʌ na weta kʼat ɬai palhVkʼV na wetae on vedyot nas k zhilishu umershih 它把我们带到那些逝者的住所 se johdattaa meidat kuolleiden kylaan sa da ʔa k ʌ ʔeja ʔala ɕa da ʔakʼV ʔeja ʔaelae no tuda ne smozhet dojti tot 但他到不了那里 mutta ei voi tulla sinne se ja k o pele t uba wete jakʼo pele tʼuba wete kto boitsya glubokoj vody 他害怕深水 joka pelkaa syvaa vetta K 或Kʼ 的音值不确定 可能是 kʼ 或 qʼ 相似地 H可以是 h 或 ħ V或ʌ 是不确定的元音 比较语言学内部的状态 编辑诺斯特拉假说被比较语言学主流摒弃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诺斯特拉语研究所基于的比照法仍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主流 它是比照法而不是方法论大放异彩的机会 來源請求 诺斯特拉学家通常不往假说中增加尚未被构拟出祖语的语系 这被Greenberg猛烈抨击 发生学分类在语言学构拟中必然是优先的 58 337不过这一批评迄今没有影响诺斯特拉理论与实践 特定的评论已经指出 诺斯特拉比较研究中 引自单独的 已成立的语系的数据常有大量错误 比如Campbell 1998 指出乌拉尔语系数据存在许多错误 拥护者则往往以 不至于影响最终分类结果 统计时正确数据远多于问题数据 之类搪塞过去 Ruhlen 1994 这样做的理由是 音义对应的相似处很不可能是完全严谨的 Pedersen原先的诺斯特拉假说综合了早先的一些大语系假说 其中以印欧 乌拉尔语系为代表的一部分牵涉大量屈折部分的比较 7 115 120俄罗斯诺斯特拉学家和Bomhard一开始确实都过于重视词汇对应了 Bomhard认识到了考察词法学比较的必要性 并发表了该领域的大量著作 参Bomhard 2008 1 273 386 据他所说 突破来自Greenberg的欧亚语系工作第一卷的出版 59 其中提供了可能词法对应的大表 基于此的研究硕果累累 60 其他诺斯特拉语形态的重要贡献由John C Kerns 61 141 190和弗拉迪米尔 德博 英语 Vladimir Dybo 作出 62 批评家认为 从不同的已知印欧语言和方言的所有词中 选出所有有4种含义的词 任何人都能轻易总结出涵盖任何两辅音 一元音组合的列表 组合数共有约20 20 5 2000 诺斯特拉学家则反驳称他们并不是在比较毫无关联的词汇 而是祖语的词汇 祖语中的某个词一定在其多数后代语言中都有所体现 并经历过规则的音变 另外 许多语言都有严格的词根结构 这限制了可能的词根形式数量 其中包括印欧语 乌拉尔语和阿尔泰语 诺斯特拉假说的所有核心语系 一种语言的词根结构如何对应另一种语言 仍需后继的诺斯特拉研究来解答 63 还有人认为诺斯特拉比较错误地使用了漫游词和不同同源词的交叉借用 64 另见 编辑北方大语系 印欧 乌拉尔语系 原始人类语言 原始乌拉尔语 乌拉尔 阿尔泰语系 乌拉尔 尤卡吉尔语系 乌拉尔 西伯利亚语系注释 编辑 1 0 1 1 1 2 单看印欧语数据 我 的主格和宾格的差距似乎难以解释 基于与其他诺斯特拉语言的比较 部分学者 如Ruhlen 1998 将 我 释为原始诺斯特拉语指示代词 ʔe ʔi 原始欧亚语 动词 gae ge gi 存在 m 我 宾格 的复合词 类似于 那是我 Ruhlen 1998 为提供楚科奇语 eɣem 和 ɣem 我 和 eɣet ɣet thou 伊捷尔缅语 kim kim 我 和ma ma 我 宾格 原始爱斯基摩语后缀 mket 见表 和一些乌拉尔语系孤词 如卡马斯语 igaem 我是 或匈牙利语engemet ɛmɡɛmɛt 我 宾格 tegedet teːɡɛdɛt 你 此处 et是宾格后缀 Norquest 1998 引用了许多相同的形式 并加上 西伊捷尔缅语 kemːa 我 和 kezːa 你 2 0 2 1 仅限乍得语族 库希特语族动词后缀 属格 布拉灰语有 ti 为预期动词前缀 其他达罗毗荼语似乎没有同源词 c 可以是 c 或 t ʃ 原始印欧语中 mae 和 na 的派生词发生了融合 前者变为主格词干 后者为斜格 完整词形变化表参见原始印欧语 代词 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报告 有人推测原始印欧语 ne 的 排除式用法是过时的 据他们所说这无法从印欧语内部的数据中得出 而由与其他诺斯特拉语言的比较 强烈支持 带排除义的动词前缀仅见于斯凡语 排除式仅见于乍得语族 动词后缀参考 编辑 E g Bomhard 2008 Bomhard 2008 如Philip Baldi No particular side on the issue is taken in this book Baldi 2002 18 Salmons Joseph C Joseph Brian D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98 ISBN 978 90 272 3646 3 英语 另一方面 Comrie直截了当地认为 对于他自己提出的阿尔泰语系 乌拉尔语系和印欧语系代词系统的相似性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 该卷中其他不可知论者 如Ringe Vine Campbell 甚至还有Hamp都论证 此假说至少确实在被专攻印欧语和乌拉尔语的怀疑论者认真对待 诺斯特拉理论存在得够久 被讨论得够充分 以至于有些人认为语系间的亲缘关系已被建立了 Manaster Ramer Alexis Michalove Peter A Nostratic hypothesis proposed language famil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1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22 英语 诺斯特拉理论是许多现存语言系属分类争议理论中最有 前途 的那个 迄今为止 它最好地解释了欧亚大陆北半部众多语言的从属关系 这也是德国人Franz Bopp和丹麦人Rasmus Rask注意到的问题 而正是他们开创了印欧语研究的先河 Kallio Petri Koivulehto Jorma Beyond Proto Indo European Klein Jared Joseph Brian Fritz Matthias 编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and Historical Indo European Linguistics 3 Walter de Gruyter 2017 ISBN 978 3 11 054243 1 英语 总体上 诺斯特拉语系研究的方法标准并不与印欧语研究一致 不过大多数非印欧语研究也是如此 7 0 7 1 Sweet 1900 Pedersen as cited by Ruhlen 1991 9 0 9 1 Ruhlen 1991 Bernal Nostratic and Euroasiatic Black Athen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87 2021 12 06 ISBN 0 8135 3655 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0 Sweet 1900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cit in Ruhlen 1991 Szemerenyi 1996 参见特龙贝蒂于Come si fa la critica di un libro 1907 中对批评的回应 Greenberg 2005 159 另见Saussure对比较语言学创始者Franz Bopp的评论 在此之前Saussure描述了Cœurdoux和威廉 琼斯发现印欧语系的历程 Bopp的创意非常棒 他值得赞扬的地方不是发现了梵语和其他欧洲语言间的亲缘关系 而是构想出了已确定分类的语言间具体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的一个研究主题 来自R Engler的笔记 由Tullio De Mauro引用于他的评述版Ferdinand de Saussur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 Paris Payot 1972 p 412 cp Cours p 14 Dolgopolsky Aharon Nostratic Dictionary May 7 2008 2021 12 06 ISBN 97819029374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11 通过www repository cam ac uk Reconstructing Proto Nostratic 2 vols Brill www brill com Brill 25 June 2008 2021 12 06 ISBN 97890041685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27 Nostratic net 失效連結 Bomhard Allan R Bomhard A Critical Review of Dolgopolsky s Nostratic Dictionary 通过Internet Archive Bomhard Allan R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Nostratic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2nd edition 15 February 2016 通过Internet Archive Mallory J P Adams D Q The Oxford Introduction to Proto Indo European amp the Proto Indo European World Oxford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2019 07 23 ISBN 01992966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23 Phylogenetic tree of the Nostratic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arling Salmons Joseph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1998 Bomhard Allan R Next of Kin The search for relatives of Indo European Sheila M Embleton John Earl Joseph Hans Josef Niederehe 编 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Language Sciences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applications nbsp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1999 含有內容需登入查看的頁面 link Greenberg J The Indo European First and Second Person Pronou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urasiatic Especially Chukotkan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Vol 39 No 2 Summer 1997 Elamit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arling Greenberg 2002 Pinker Steven 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 New York 1994 Richter Tobias et al 2011 Interaction before Agriculture Exchanging Material and Sharing Knowledge in the Final Pleistocene Levant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21 1 95 114 doi 10 1017 S0959774311000060 Fred Wendorf Romuald Schild and Herbert Haas A New Radiocarbon Chronology for Prehistoric Sites in Nubia Journal of Field Archaeology Vol 6 No 2 Summer 1979 F Hole KV Flannery JA Neely 1969 Prehistory and human ecology of the Deh Luran plain an early village sequence from Khuzistan Ir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eiss E W Wetterstrom D Nadel and O Bar Yosef The broad spectrum revisited Evidence from plant remai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101 9551 9555 32 0 32 1 Debitage Analysis of Uyun al Hammam The Reconstruction of Epipalaeolithic Reduction Sequences by Danielle Macdonald B A Honours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5 33 0 33 1 33 2 33 3 33 4 33 5 33 6 这些音素在部分构拟方案中不存在 除 p 外省略或放在下面 音素对应 一节的表格中 以括号表示 音素 y 在Bomhard的方案中存在 但其他方案中不存在 Correspondences of Nostratic affricates 2022 07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7 23 Kaiser 1989 Manaster Ramer A Glottalic Theory of Nostratic Bomhard A The Glottalic Theory of Proto Indo European and Consonant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Nostratic Sound Correspondences 2008 Archived copy 2006 0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4 25 有人 如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认为该音素演化中的反复无常说明它根本不存在 41 00 41 01 41 02 41 03 41 04 41 05 41 06 41 07 41 08 41 09 41 10 41 11 41 12 41 13 41 14 41 15 原始印欧语 h h h 和原始乌拉尔语的 x的具体音值有争议 此处音值唯一的直接证据来自与其他诺斯特拉语言的比较 42 0 42 1 42 2 42 3 原始印欧语具体表现为哪个音取决于原始诺斯特拉语的元音 后接 a 不变 并随后变成 e 后接 ae e 或 i 颚化 并随后变成 e i 裂化后不变 后接 o u 或 y 唇化 元音随后变成 e u 裂化后不变 43 0 43 1 43 2 印欧语中 所有元音除非前接 ʔ 都变成 e 或裂化 或被元音交替影响 亚非语系的元音交替十分普遍 以至于大多数原始亚非语词根都无法拟出元音 另外 i 部分与 j u 和 w 相混 至少存在分化自原始诺斯特拉语 u o 和 y 的 南高加索语也有元音交替 引用自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于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中带问号 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系也有复数标记 t 原始阿尔泰语并不区分有生名词与无生名词 原始印欧语有生复数标记 s 可能属于该形式 库鲁克语有 kan 只出现在原始突厥语中 如拉丁语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 罗马元老院与人民 Kaiser amp Shevoroshkin 1988 Bomhard 1996 参Bomhard 2008 209 虽然原始爱斯基摩 阿留申语还没被构拟出来 原始爱斯基摩语的构拟已有了很大进展 仅限阿穆尔方言 Altaic etymology 2021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24 Altaic etymology 2021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6 Wilford John Noble Linguists Dig Deeper Into Origins of Language The New York Times 1987 11 24 2020 08 20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9 美国英语 Greenberg 2005 Greenberg 2000 Bomhard Allan R More Thoughts on Nostratic Morphology 通过Internet Archive Bomhard amp Kerns 1994 Dybo 2004 参Cuny 1943 113 159和Bomhard 2008的 词根结构模式 的不同小节 例如 Bomhard amp Kerns 诺斯特拉超语系 219 原始诺斯特拉语 bar ber 种子 A 原始印欧语 b h ars 种子 拉丁语far 粮食 古冰岛语barr 大麦 古英语bere 大麦 古教会斯拉夫语brasno 食物 Pokorny 1959 111 bhares 大麦 Walde 1927 1932 II 134 bhares Mann 1984 1987 66 bhars 麦 Watkins 1985 5 6 bhar e s 大麦 Gamkrelidze Ivanov 1984 II 872 873 b h ar s B 原始亚非语 bar ber 种子 谷物 原始闪米特语 barr burr 种子 谷物 gt 希伯来语bar 种子 阿拉伯语burr 小麦 阿卡德语burru 一种谷物 塞巴语brr 小麦 Harsusi语berr 玉米 小麦 迈赫拉语ber 玉米 小麦 库希特 索马里语bur 麦子 原始南库希特语 bar bal 种子 gt Iraqw语balaŋ 粮食 Burunge语baru 粮食 阿拉瓜语balu 粮食 K wadza语balayiko 粮食 Ehret 1980 338 C 达罗毗荼语系 泰米尔语paral 鹅卵石 种子 果核 马拉雅拉姆语paral 沙粒 粗晶 砂砾 贝壳 Kota语parl 鹅卵石 一粒 卡纳达语paral 鹅卵石 石头 Koḍagu语para 鹅卵石 Tuḷu语parelụ 沙粒 石子 玉米粒等 蓖麻子 克拉米语Parca 砂砾 Burrow Emeneau 1984 353 no 3959 D 苏美尔语bar 种子 原始印欧语 b h ars 看似是个借自闪米特语的文化借词 几名印欧语权威对此表示怀疑 认为它是印欧语本土词 印欧语大多数农业词汇都不在各个分支间共享 看上去是借词 这支持印欧语自后新石器时代开始扩张 而不是Renfrew的理论假定的那样自新石器时代开始 书目 编辑Baldi Philip 2002 The Foundations of Latin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Bengtson John D 1998 The Far East of Nostratic Mother Tongue Newsletter 3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5 38 image files Bomhard Allan R and John C Kerns 1994 The Nostratic Macrofamily A Study in Distant Linguistic Relationship Berlin New York and Amsterdam Mouton de Gruyter ISBN 3 11 013900 6 Bomhard Allan R 1996 Indo European and the Nostratic Hypothesis Signum Publishers Bomhard Allan R 2008 Reconstructing Proto Nostratic Comparative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Vocabulary 2 volumes Leiden Brill ISBN 978 90 04 16853 4 Bomhard Allan R 2008 A Critical Review of Dolgopolsky s Nostratic Dictionary Bomhard Allan R 2008 The Glottalic Theory of Proto Indo European and Consonant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Nostratic Sound Correspondences Mother Tongue Bomhard Allan R 2011 The Nostratic Hypothesis in 2011 Trends and Issues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an ISBN paperback 978 0 9845383 0 0 Bomhard Allan R 2018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Nostratic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do Europe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ur volumes 2 807 pages combined into a single PDF published as an open access book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omhard Allan R December 2020 A Critical Review of Illic Svityc s Nostratic Dictiona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ublished as an open access book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ampbell Lyle 1998 Nostratic a personal assessment In Joseph C Salmons and Brian D Joseph eds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Current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142 John Benjamins Campbell Lyle and William J Poser 2008 Language Classification History and Metho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Lyle 2004 Historic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Cuny Albert 1924 Etudes pregrammaticales sur le domaine des langues indo europeennes et chamito semitiques Paris Champion Cuny Albert 1943 Recherches sur le vocalisme le consonantisme et la formation des racines en nostratique ancetre de l indo europeen et du chamito semitique Paris Adrien Maisonneuve Cuny Albert 1946 Invitation a l etude comparative des langues indo europeennes et des langues chamito semitiques Bordeaux Briere Dolgopolsky Aharon 1998 The Nostratic Macrofamily and Linguistic Paleontology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SBN 978 0 9519420 7 9 Dolgopolsky Aharon 2008 Nostratic Dictionary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ybo Vladimir 2004 On Illic Svityc s study Basic Features of the Proto Language of the Nostratic Language Family In Nostratic Centennial Conference The Pecs Papers edited by Iren Hegedus and Paul Sidwell 115 119 Pecs Lingua Franca Group Flannery Kent V 1969 In P J Ucko and G W Dimbleby eds The Domest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73 100 Aldine Chicago IL Gamk relidze Thomas V and Vjaceslav V Ivanov 1995 Indo European and the Indo Europeans translated by Johanna Nichols 2 volumes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ISBN 3 11 014728 9 Actually qʼ in Georgian Greenberg Joseph 2000 2002 Indo European and its Closest Relatives The Eurasiatic Language Family Stanford University v 1 Grammar v 2 Lexicon Greenberg Joseph 2005 Genetic Linguistics Essays on Theory and Method edited by William Crof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llich Svitych V M V M Illich Svitych 1971 1984 Opyt sravneniya nostraticheskih yazykov semitohamitskij kartvelskij indoevropejskij uralskij dravidijskij altajskij Vvedenie Sravnitelnyj slovar 3 vols Moscow Nauka Kaiser M Shevoroshkin V Nostratic Annu Rev Anthropol 1988 17 309 329 doi 10 1146 annurev an 17 100188 001521 Kaiser M 1989 Remarks on Historical Phonology From Nostratic to Indo Europe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constructing Languages and Cultures BPX 20 51 56 Manaster Ramer Alexis A Glottalic Theory of Nostrat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rquest Peter 1998 Greenberg s Visit to Arizona Mother Tongue Newsletter 3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f image files Renfrew Colin Before Babel Speculations on the Origins of Linguistic Diversity Cambridge Archaeological Journal 1991 1 1 3 23 doi 10 1017 S0959774300000238 Renfrew Colin and Daniel Nettle editors 1999 Nostratic Examining a Linguistic Macrofamily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SBN 978 1 902937 00 7 Ruhlen Merritt 1991 A Guide to the World s Languages Volume 1 Classification Edward Arnold ISBN 0 340 56186 6 Ruhlen Merritt 1994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s Studies in Linguistic Taxonomy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Ruhlen Merritt 1998 Toutes parentes toutes differentes La Recherche 306 69 75 French translation of a Scientific American article Ruhlen Merritt 2001 Taxonomic Controvers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Jurgen Trabant and Sean Ward eds New Essays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 197 214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Salmons Joseph C and Brian D Joseph editors 1998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John Benjamins ISBN 1 55619 597 4 Stachowski Marek Teoria nostratyczna i szkola moskiewska pdf LingVaria 6 1 2011 241 274 Starostin Georgiy S 1998 Alveolar Consonants in Proto Dravidian One or Mo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Pages 1 14 in Proceedings on South Asian languages Starostin Georgiy S 2002 On the Genetic Affiliation of the Elamite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Mother Tongue 7 Starostin George Kassian Alexei Trofimov Artem Zhivlov Mikhail 2017 400 item basic wordlist for potentially Nostratic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oscow Laboratory for Oriental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 School of Advanced Studies in the Humanities Russian Presidential Academy Sweet Henry 1900 1995 2007 The History of Language ISBN 81 85231 04 4 1995 ISBN 1 4326 6993 1 2007 Szemerenyi Oswald 1996 Introduction to Indo European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rask R L 1996 Historical Linguistic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akubovich I 1998 Nostratic studies in Russia外部链接 编辑Stefan Georg 2013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Salmons amp Joseph eds Nostratic Sifting the Evidence 1997 Linguists debating deepest roots of langu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Times article on Nostratic June 27 1995 What is Nostrat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John Bengtson in Mother Tongue Newsletter 31 1998 pages 33 38 Nostraticist Vladislav Markovich Illich Svitych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hotograph Nostratic poem 2002 Proposed descent tree for Borean languages including Nostratic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Sergei Starostin Database query to Nostratic etymolog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 StarLing database last modified 2006 Nostratic Dictionary by Aharon Dolgopolsky 2006 main page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DSpac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Preface by Colin RenfrewMarek STACHOWSKI Teoria nostratyczna i szkola moskiewska pdf LingVaria 6 1 2011 241 27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诺斯特拉语系 amp oldid 7874591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