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臺灣首廟天壇

臺灣首廟天壇,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為主祀玉皇上帝道教廟宇,昔日為府城最高點-鷲嶺之上。別稱台南天壇,民間俗稱新天公廟。該地原為鄭氏王朝祭天用的祭壇,清咸豐四年(1854年),才於原址建廟立壇。1985年經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取消三級分級制後,已變更為直轄市定古蹟。現與開基玉皇宮同為台南市兩大天公廟

臺灣首廟天壇
台南天壇
天壇現貌
位置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
坐标22°59′38″N 120°12′14″E / 22.993874°N 120.203953°E / 22.993874; 120.203953坐标22°59′38″N 120°12′14″E / 22.993874°N 120.203953°E / 22.993874; 120.203953
建成时间 大清咸豐四年(1854年)
网站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官網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詳細登錄資料

歷史

臺灣民間說法,「臺灣天公三間半」,意思是臺灣主奉天公的名廟,分別是南臺灣的臺南天壇、中臺灣沙鹿玉皇殿北臺灣新竹天公壇,以及「半間」彰化元清觀(因道路拓寬,殿宇內縮)。

天壇與天公埕

 
1933年的天壇

朝代的道教壇廟設置大略可分為自然神祇壇廟(如天壇)及人文神祇廟宇(如關帝廟)兩大類。其中,天壇為與上天交談的場所,因此祭祀活動必須於露天舉行,也就是於不設屋頂的壇上舉行儀式。而一般來說,天壇祭祀活動僅為君王才能從事的科儀。

相傳1661年12月鄭成功荷蘭東印度公司取得臺灣後,官方的祭天天壇即設於「鷲嶺」,該小山丘即為臺南天壇現址。因為該地頗為平坦,台語亦稱天壇為天公埕(Thiⁿ-kong-tiâⁿ)。自此,此地點成為鄭氏王朝統治者每年祭祀上天的場所。

1683年明鄭滅亡後,明鄭王朝君臣,還有官兵、眷屬十萬人,俱遭清政府下令強制遷入中國內地十八行省。該壇現址遂不再舉行任何祭儀,然而輪值天公爐活動仍於當地依例輪值舉行,並由在地仕紳輪流值年,供奉該聖爐於該輪值仕紳的民宅大廳,是為爐主制度的道教習俗,也於其後普遍見於臺灣各地,且沿襲至今。

天壇所在位置稱為鷲嶺,為市內最高處。日治時期以後,臺南測候所亦落腳此處以便觀測氣候。詳見鷲嶺

建廟

府城地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聖壽的「天公生」日,用擲筊方式選出爐主安置聖爐的做法一直沿用到1850年代。後來因為漢人的臺灣移民漸多,教眾有增無減,於是當地仕紳研擬於原天壇現址建廟安置天公爐,而輪值爐主則成為該年度的廟宇經費資助人。1854年,府城官民共同集資興建廟宇,於同年8月動工,隔年完工。

1855年完工的天壇正殿奉祀玉皇上帝聖位,右側奉福德正神,隨後並增建後殿祭祀其他道佛神像。該廟不但成為臺灣史上首座壇廟,也是少見的天壇壇廟;另外,此間由官民合建的天壇,更是以聖牌而非泥塑木雕神像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

廟宇祭典

 
立於1950年的「臺南市天壇修復記」碑文,描述1949年的整修。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時任省主席吳國楨的名字已遭挖掉。

臺南天壇的現有廟宇外觀與名稱均是從1893年的大修後沿用至今,於1862年、1893年、1949年、1982年及1996年經過規模大小不一的整修。其中,以1899年的整修幅度最大。迄今廟宇原貌亦為當時所修竣模樣。 該廟之所以修竣重整,除了年份久遠之外,增祀神明也是其主因。迄今,該廟的祭祀神明約有20多位,主要神祇有:

  • 正殿:
    • 玉皇上帝:俗稱天公、天公祖。由於玉皇上帝是自然界的神化,至尊無形,廟宇多不塑像,以神明牌位代替,民間祭拜則以天公爐代表。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上帝誕辰,即「天公生」,祭典從零時起至凌晨4時左右止,儀典盛大隆重。
  • 先達廳:天壇開廟先賢
  • 馬爺祠:馬使爺、神馬

建築設計

因臺南天壇附近的數百年的街道整建,加上多次整修都未能復舊施工,因此整體建築並未顯出古貌。不過該廟三進三開間帶兩廊的格局仍顯宏偉。除此,殿外龍形照壁、正殿的重檐歇山頂、後殿的雙斜坡硬山單檐式屋頂,及各殿均有的起翹燕尾、屋架、斗拱、「憨番」雕刻都極具特色。

高懸屋垣的「一」字匾名震南都,長186.3公分,寬66.8公分,厚4.3公分。臺語俗諺稱「千算萬算,算不到天一劃。」[1](或作「千算萬算,不值天一劃」,意思是「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之中自有定數」。)故立了「一」字匾,紀念上蒼造化之功。

額面以楷書刻「一」字,四面圍繞84字楷書陰刻小字,自右上角起,以逆時針方向排列。匾額框為杉木;匾額板面材質經取樣檢測後確認為柳桉木。柳桉木的木材運用始於日治時期,木材原產東南亞,屬常綠喬木。2009年2月5日依南市文資第09818543330號,被臺南市政府指定為文化資產「一般古物」類。[2]:164-170

本廟「一字匾」與臺灣府城隍廟的「爾來了」匾、竹溪寺「了然世界」匾合稱「府城三大名匾」。若加上祀典武廟的「大丈夫」匾額,則稱臺南四大名匾。

参见

参考文献

引用

  1. ^ 旅遊資訊-天壇天公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南大飯店
  2. ^ 盧泰康著. 〈天壇「一」字匾〉,收於氏著,《文化資產中的古物研究與鑑定——臺南瑰寶大揭密》.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7年7月初版一刷. ISBN 978-957-11-9180-5. 

来源

外部連結

  • 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首廟天壇的Facebook專頁
  • 臺灣首廟天壇- 臺灣宗教百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臺灣首廟天壇 - 文化部iCul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首廟天壇, 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 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 昔日為府城最高點, 鷲嶺之上, 別稱台南天壇, 民間俗稱新天公廟, 該地原為鄭氏王朝祭天用的祭壇, 清咸豐四年, 1854年, 才於原址建廟立壇, 1985年經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 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取消三級分級制後, 已變更為直轄市定古蹟, 現與開基玉皇宮同為台南市兩大天公廟, 台南天壇天壇現貌位置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坐标22, 993874, 203953, 993874, 203953, 坐标, 993874,. 臺灣首廟天壇 位於臺灣臺南市中西區 為主祀玉皇上帝的道教廟宇 昔日為府城最高點 鷲嶺之上 別稱台南天壇 民間俗稱新天公廟 該地原為鄭氏王朝祭天用的祭壇 清咸豐四年 1854年 才於原址建廟立壇 1985年經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為三級古蹟 1997年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取消三級分級制後 已變更為直轄市定古蹟 現與開基玉皇宮同為台南市兩大天公廟 臺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壇天壇現貌位置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坐标22 59 38 N 120 12 14 E 22 993874 N 120 203953 E 22 993874 120 203953 坐标 22 59 38 N 120 12 14 E 22 993874 N 120 203953 E 22 993874 120 203953建成时间 大清咸豐四年 1854年 网站台灣首廟天壇天公廟官網中華民國文化資產類型登錄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登錄種類 寺廟詳細登錄資料 目录 1 歷史 1 1 天壇與天公埕 1 2 建廟 1 3 廟宇祭典 2 建築設計 3 参见 4 参考文献 4 1 引用 4 2 来源 5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臺灣民間說法 臺灣天公三間半 意思是臺灣主奉天公的名廟 分別是南臺灣的臺南天壇 中臺灣的沙鹿玉皇殿 北臺灣的新竹天公壇 以及 半間 彰化元清觀 因道路拓寬 殿宇內縮 天壇與天公埕 编辑 1933年的天壇 明清朝代的道教壇廟設置大略可分為自然神祇壇廟 如天壇 及人文神祇廟宇 如關帝廟 兩大類 其中 天壇為與上天交談的場所 因此祭祀活動必須於露天舉行 也就是於不設屋頂的壇上舉行儀式 而一般來說 天壇祭祀活動僅為君王才能從事的科儀 相傳1661年12月鄭成功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取得臺灣後 官方的祭天天壇即設於 鷲嶺 該小山丘即為臺南天壇現址 因為該地頗為平坦 台語亦稱天壇為天公埕 Thiⁿ kong tiaⁿ 自此 此地點成為鄭氏王朝統治者每年祭祀上天的場所 1683年明鄭滅亡後 明鄭王朝君臣 還有官兵 眷屬十萬人 俱遭清政府下令強制遷入中國內地十八行省 該壇現址遂不再舉行任何祭儀 然而輪值天公爐活動仍於當地依例輪值舉行 並由在地仕紳輪流值年 供奉該聖爐於該輪值仕紳的民宅大廳 是為爐主制度的道教習俗 也於其後普遍見於臺灣各地 且沿襲至今 天壇所在位置稱為鷲嶺 為市內最高處 日治時期以後 臺南測候所亦落腳此處以便觀測氣候 詳見鷲嶺 建廟 编辑 府城地區於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聖壽的 天公生 日 用擲筊方式選出爐主安置聖爐的做法一直沿用到1850年代 後來因為漢人的臺灣移民漸多 教眾有增無減 於是當地仕紳研擬於原天壇現址建廟安置天公爐 而輪值爐主則成為該年度的廟宇經費資助人 1854年 府城官民共同集資興建廟宇 於同年8月動工 隔年完工 1855年完工的天壇正殿奉祀玉皇上帝聖位 右側奉福德正神 隨後並增建後殿祭祀其他道佛神像 該廟不但成為臺灣史上首座壇廟 也是少見的天壇壇廟 另外 此間由官民合建的天壇 更是以聖牌而非泥塑木雕神像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 廟宇祭典 编辑 立於1950年的 臺南市天壇修復記 碑文 描述1949年的整修 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時任省主席吳國楨的名字已遭挖掉 臺南天壇的現有廟宇外觀與名稱均是從1893年的大修後沿用至今 於1862年 1893年 1949年 1982年及1996年經過規模大小不一的整修 其中 以1899年的整修幅度最大 迄今廟宇原貌亦為當時所修竣模樣 該廟之所以修竣重整 除了年份久遠之外 增祀神明也是其主因 迄今 該廟的祭祀神明約有20多位 主要神祇有 正殿 玉皇上帝 俗稱天公 天公祖 由於玉皇上帝是自然界的神化 至尊無形 廟宇多不塑像 以神明牌位代替 民間祭拜則以天公爐代表 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上帝誕辰 即 天公生 祭典從零時起至凌晨4時左右止 儀典盛大隆重 後殿 三清道祖 位於該廟宇後殿正龕上方的3尊神像 元始天尊 三清首神 亦稱造化之神 靈寶天尊 別稱太上道君 為十界醫王 道德天尊 別稱太上老君 李老君 曾化身為春秋時代楚國哲學家老子 斗姥元君 重要的星辰女神 其造形十分奇特 有四首 三目 八臂 三官大帝 位於後殿正龕下方的3尊造形近似 且做帝王打扮的神明 為天官一品賜福紫微大帝 地官二品赦罪清虛大帝及水官三品解厄洞陰大帝的合稱 三官大帝由於神格相當高 民間奉祀多以 三界公爐 代表 如臺南天壇般塑神像奉祀者較少見 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東斗星君 西斗星君 普化天尊 太乙真人 張府天師 天醫真人 司命灶君 下壇將軍先達廳 天壇開廟先賢武聖殿 文衡聖帝 張仙大帝 王靈天君 五文昌 文昌帝君 孚佑帝君 文衡帝君 朱衣神君及魁斗星君 釋迦牟尼佛 岳武穆王 延平郡王 觀世音菩薩 天上聖母 月老 註生娘娘 福德正神馬爺祠 馬使爺 神馬太歲殿 斗姥元君 太歲星君 南斗星君 北斗星君 太陽星君 太陰星君 王靈天君 張仙大帝 張府天師 虎將軍建築設計 编辑 臺南天壇正殿 臺南天壇正殿 天壇三川殿的正匾 天壇正殿的 一 字匾 因臺南天壇附近的數百年的街道整建 加上多次整修都未能復舊施工 因此整體建築並未顯出古貌 不過該廟三進三開間帶兩廊的格局仍顯宏偉 除此 殿外龍形照壁 正殿的重檐歇山頂 後殿的雙斜坡硬山單檐式屋頂 及各殿均有的起翹燕尾 屋架 斗拱 憨番 雕刻都極具特色 高懸屋垣的 一 字匾名震南都 長186 3公分 寬66 8公分 厚4 3公分 臺語俗諺稱 千算萬算 算不到天一劃 1 或作 千算萬算 不值天一劃 意思是 人算不如天算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故立了 一 字匾 紀念上蒼造化之功 額面以楷書刻 一 字 四面圍繞84字楷書陰刻小字 自右上角起 以逆時針方向排列 匾額框為杉木 匾額板面材質經取樣檢測後確認為柳桉木 柳桉木的木材運用始於日治時期 木材原產東南亞 屬常綠喬木 2009年2月5日依南市文資第09818543330號 被臺南市政府指定為文化資產 一般古物 類 2 164 170本廟 一字匾 與臺灣府城隍廟的 爾來了 匾 竹溪寺 了然世界 匾合稱 府城三大名匾 若加上祀典武廟的 大丈夫 匾額 則稱臺南四大名匾 参见 编辑 台南主题 鷲嶺 天坛 開基玉皇宮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旅遊資訊 天壇天公廟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南大飯店 盧泰康著 天壇 一 字匾 收於氏著 文化資產中的古物研究與鑑定 臺南瑰寶大揭密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7年7月初版一刷 ISBN 978 957 11 9180 5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来源 编辑 臺灣首廟天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灣旅遊聯盟 天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ISBN 957 30880 4 5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臺灣首廟天壇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首廟天壇的Facebook專頁 臺灣首廟天壇 臺灣宗教百景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臺灣首廟天壇 文化部iCultur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臺灣首廟天壇 amp oldid 7563742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