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梵語Ajita Keśa-kambala巴利語Ajita Kesakambalin),又譯阿耆多·頸舍甘婆羅阿末多無勝髮褐,古印度宗教思想家,屬沙門教派,與佛陀約生存於同時代。被佛教認為是六師外道之一。

佛教記載 编辑

長部·沙門果經》記載了二則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觀點[1],其中,第一則見於《雜阿含經·一五四經》:

迦多衍尼子發智論》判定其為邪見,《大毘婆沙論》按照《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判定其為富蘭那迦葉的觀點[2],在《長阿含經·沙門果經》中記載為末伽梨拘舍梨所持有觀點[3];第二則也見於《長阿含經·沙門果經》:

此觀點亦見於《雜阿含經·一五六經》[6]迦多衍尼子發智論》等判定其中「根隨空轉」是「我所常住」之邊執見、常見[5],但因其中的「愚、智者死已,斷壞無有」否定了「有後世」,而判定這則觀點在總體上為邊執見、斷見[7]

順世論 编辑

人死後四大種和合之身分離,四大種各歸其界,這是沙門教派的共同觀念。順世論是典型的斷滅見[8],其核心教義是四大種外無別有物。具如《大乘廣百論釋論》記載:

與其相對的是五大學說,在地、水、火、風外,再加空大即虛空,人死後諸歸虛空:根無大種為所依故,便隨空轉[5],在古印度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其含義被喻為:所依樹倒,鳥歸虛空[9],此說不是死後諸根滅無的斷滅見,而是諸根特別是命根意根常存之常見。五大學說中,此虛空非色法,不是六界聚之空界[10],與四大種不同之處在於沒有“種”的含義:無增無減、無損無益、無興無衰,非先業異熟而生[4]

名字音義 编辑

  1. 維摩經什註曰:「阿耆多翅舍,字也。欽婆羅,麤衣也。」
  2. 同肇註曰:「其人著弊衣,自拔髮。五熱炙身,以苦行為道。」
  3. 希麟音義九曰:「阿末多,舊云阿耆多頸舍甘婆羅。阿耆多,此云無勝。頸舍,此云髮。甘婆羅,此云衣。此外道以人髮為衣,五熱炙身也。」
  4. 慧琳音義二十六曰:「阿耆陀,此云無勝。翅舍云髮,欽婆羅云衣,此以人髮為衣,五熱炙身也。」

學術研究 编辑

學術界認定阿耆多是順世論先驅,而「順世論」是古印度著名唯物主義哲學流派。

註釋與引用 编辑

  1. ^ 長部·沙門果經》:大德!如是問時,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如次言我曰:『大王!無布施、無供牲、無祭祀,無善、惡業之異熟果,無今世、無他世,無父、無母、無化生之有情,世間無有沙門、婆羅門之正住正行、自知、證如今世他世。
    人由四大種而成,死即地歸還於地身、水歸還於水身、火歸還於人身、風歸還於風身,諸根移入於虛空。[四]人以擔架為第五,從屍體運往至火葬止,雖[對死者言諸讚]語,[但被火化後],骨成鴿色,供物變為灰。布施之說,唯對愚者之所設;若說人[死後]之存在,此為無根之妄言而已。愚者及智者,身之死歿,即斷滅、消失,死後沒有任何物之存在。』」
  2. ^ 大毘婆沙論》:「如此品初補剌拏說,無施與等。」
  3. ^ 長阿含經·沙門果經》:「又白佛言:我於一時至末伽梨拘舍梨所……彼報我言:『大王!無施、無與,無祭祀法,亦無善惡,無善惡報,無有今世,亦無後世,無父、無母,無天、無化、無眾生,世無沙門、婆羅門平等行者,亦無今世、後世,自身作證,布現他人。諸言有者,皆是虛妄。』世尊!猶如有人問瓜報李,問李報瓜。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彼乃以無義答。」
  4. ^ 4.0 4.1 大毘婆沙論》:「有說為止外道所說,謂:外道說大種有五,即前四及虛空,今但說四,明虛空非大種。問:何故虛空不立大種?尊者世友作是釋言:以虛空無大種相故,謂:有增有減,是大種相,無增無減,是虛空相;有損有益,是大種相,無損無益,是虛空相;有興有衰,是大種相,無興無衰,是虛空相,是故虛空不立大種。尊者妙音作如是釋:虛空、大種,其相各異,謂:有情身中,所有大種,多是先業異熟所生,虛空體無異熟生義,由此虛空不立大種。大德說曰:虛空雖大,而體非種,不能生故,餘有為法,雖能為種,而體非大,相不遍故,由此虛空不立大種。為止如是外道所執,及顯自宗,故作斯論。」
  5. ^ 5.0 5.1 5.2 大毘婆沙論》:「此四大種土夫身者,彼所說士夫身,亦餘法成,而唯說四大種者,以麁現故。死時、地身歸地、水身歸水、火身歸火、風身歸風、根隨空轉者,彼說眾生死時,內大種身,歸外地等,根無大種為所依故,便隨空轉,譬如樹倒,鳥則飛空,此邊執見、常見攝,見苦所斷,以執我所是常住故。」
  6. ^ 雜阿含經·一五六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諸眾生此世活,死後斷壞無所有;四大和合士夫身,命終時,地歸地、水歸水、火歸火、風歸風,根隨空轉;輿床第五,四人持死人往塜間,乃至未燒可知,燒然已,骨白鴿色立;高慢者知施,黠慧者知受,若說有者,彼一切虛誑妄說;若愚若智,死後他世,俱斷壞無所有。』」
  7. ^ 大毘婆沙論》:「說有後世,名有論者,彼皆謗之為空妄語。云:乃至活有,愚、智者死已,一切斷壞無有。然佛、獨覺及聖弟子,說有後世,彼撥為妄,此即謗無實語者法,此謗道邪見,見道所斷。此邊執見、斷見攝者,顯彼自性,此中雖有餘邪見等,而但顯示斷壞無有故,斷見攝。」
  8. ^ 雜阿含經·一七一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繫著,何所見我?令諸眾生作如是見、如是說:『若麁四大色斷壞,無所有,是名我正斷;若復我欲界斷壞,死後無所有,是名我正斷;若復我色界死後斷壞,無所有,是名我正斷;若得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我死後斷壞,無所有,是名我正斷。』」
    大毘婆沙論》:「七斷滅論者。一、作是念:此我有色,麁四大種所造為性,死後斷滅、畢竟無有,齊此名為我正斷滅;彼見此生受胎為初,死時為後,便作是念:我受胎時,本無而有,若至死位,有已還無,名善斷滅。……」
  9. ^ 出曜經》:「爾時,世尊以天眼,……見有眾群鹿,遇彼獵師,懷驚愕,馳奔嶮岨之中。……見有群鳥,避羅高翔,馳趣虛空。……復見比丘,言辯義趣,柔和暢達。……復見異比丘,……闇復欲盡,於無餘泥洹界,而般泥洹。……爾時,世尊便說此偈:『鹿歸於野,鳥歸虛空,義歸分別,真人歸滅。』」
    大毘婆沙論》:「如世尊說:『獸歸林藪,鳥歸虛空,聖歸涅槃,法歸分別。』如是四種,至所歸處,方得安樂。」
  10. ^ 大毘婆沙論》:「問:空界云何?答:如契經說:『有眼穴空,有耳穴空,有鼻穴空,有面門空,有咽喉空,有心中空,有心邊空,有通飲食處空,有貯飲食處空,有棄飲食處空,有諸支節毛孔等空,是名空界。』阿毘達磨作如是說:云何空界?謂隣礙色,礙謂積聚,即牆壁等有色,近此名隣礙色,如牆壁間空,叢林間空,樹葉間空,窓牖間空,往來處空,指間等空,是名空界。……舊對法者及此國師,俱說空界處處皆有,謂:骨、肉、筋、脈、皮、血、身分,晝、夜、明、闇、形、顯等處,皆有此色。……
    問:虛空、空界,有何差別?答:虛空非色,空界是色。……虛空無為,空界有為。……問:若爾,虛空有何作用?答:虛空無為,無有作用,然此能與種種空界,作近增上緣;彼種種空界,能與種種大種,作近增上緣;彼種種大種,能與有對造色等,作近增上緣;彼有對造色,能與心、心所法,作近增上緣。若無虛空,如是展轉因果次第,皆不成立。」

參見 编辑

參考書目 编辑

  • Bhaskar, Bhagchandra Jain, Jainism in Buddhist Literature (Alok Prakashan, Nagpur, 1972)
  • Chattopadhyaya, Debiprasad, Indian Philosophy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New Delhi, 1964, 7th Edition: 1993)
  • Kosambi, D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dian History (Popular Prakashan, Mumbai, India, 1956)
  • Kosambi, DD, The Culture and Civilisation of Ancient India in Historical Outline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1965)
  • Ñāṇamoli, Bhikkhu (trans.) and Bodhi, Bhikkhu (ed.), The Middle-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Majjhima Nikāya (Wisdom Publications, Boston, 2001) ISBN 0-86171-072-X.
  • Walshe, Maurice O'Connell (trans.), The Long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Dīgha Nikāya (Wisdom Publications, Somerville, MA, 1995) ISBN 0-86171-103-3.

阿耆多, 翅舍钦婆罗, 梵語, ajita, keśa, kambala, 巴利語, ajita, kesakambalin, 又譯阿耆多, 頸舍甘婆羅, 阿末多, 無勝髮褐, 古印度宗教思想家, 屬沙門教派, 與佛陀約生存於同時代, 被佛教認為是六師外道之一, 目录, 佛教記載, 順世論, 名字音義, 學術研究, 註釋與引用, 參見, 參考書目佛教記載, 编辑, 長部, 沙門果經, 記載了二則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觀點, 其中, 第一則見於, 雜阿含經, 一五四經,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 何所起, 何所. 阿耆多 翅舍钦婆罗 梵語 Ajita Kesa kambala 巴利語 Ajita Kesakambalin 又譯阿耆多 頸舍甘婆羅 阿末多 無勝髮褐 古印度宗教思想家 屬沙門教派 與佛陀約生存於同時代 被佛教認為是六師外道之一 目录 1 佛教記載 2 順世論 3 名字音義 4 學術研究 5 註釋與引用 6 參見 7 參考書目佛教記載 编辑 長部 沙門果經 記載了二則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觀點 1 其中 第一則見於 雜阿含經 一五四經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 何所起 何所繫著 何所見我 令諸眾生作如是見 如是說 無施 無會 無說 無善趣 惡趣業報 無此世 他世 無母 無父 無眾生 無世間阿羅漢正到正趣 若此世 他世見法自知身作證具足住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後有 迦多衍尼子 發智論 判定其為邪見 大毘婆沙論 按照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判定其為富蘭那迦葉的觀點 2 在 長阿含經 沙門果經 中記載為末伽梨拘舍梨所持有觀點 3 第二則也見於 長阿含經 沙門果經 我於一時至阿夷陀翅舍欽婆羅所 問言 大德 如人乘象 馬車 習於兵法 乃至種種營生 皆現有果報 今者此眾現在修道 現得報不 彼報我言 受四大 4 人取命終者 地大還歸地 水還歸水 火還歸火 風還歸風 皆悉壞敗 諸根歸空 5 若人死時 牀輿舉身 置於塚間 火燒其骨如鴿色 或變為灰土 若愚 若智 取命終者 皆悉壞敗 為斷滅法 此觀點亦見於 雜阿含經 一五六經 6 迦多衍尼子 發智論 等判定其中 根隨空轉 是 我所常住 之邊執見 常見 5 但因其中的 愚 智者死已 斷壞無有 否定了 有後世 而判定這則觀點在總體上為邊執見 斷見 7 順世論 编辑人死後四大種和合之身分離 四大種各歸其界 這是沙門教派的共同觀念 順世論是典型的斷滅見 8 其核心教義是四大種外無別有物 具如 大乘廣百論釋論 記載 順世外道作如是言 諸法及我 大種為性 四大種外 無別有物 即四大種和合為我 及身心等 內外諸法 現世是有 前後世無 有情數法 如浮泡等 皆從現在眾緣而生 非前世來 不往後世 身根和合 安立差別為緣 發起男女等心 受用所依與我和合 令我體有男等相現 緣此我境 復起我見 謂 我是男 女及非二 與其相對的是五大學說 在地 水 火 風外 再加空大即虛空 人死後諸根歸虛空 根無大種為所依故 便隨空轉 5 在古印度的思想文化背景下 其含義被喻為 所依樹倒 鳥歸虛空 9 此說不是死後諸根滅無的斷滅見 而是諸根特別是命根或意根常存之常見 五大學說中 此虛空非色法 不是六界聚之空界 10 與四大種不同之處在於沒有 種 的含義 無增無減 無損無益 無興無衰 非先業異熟而生 4 名字音義 编辑維摩經什註曰 阿耆多翅舍 字也 欽婆羅 麤衣也 同肇註曰 其人著弊衣 自拔髮 五熱炙身 以苦行為道 希麟音義九曰 阿末多 舊云阿耆多頸舍甘婆羅 阿耆多 此云無勝 頸舍 此云髮 甘婆羅 此云衣 此外道以人髮為衣 五熱炙身也 慧琳音義二十六曰 阿耆陀 此云無勝 翅舍云髮 欽婆羅云衣 此以人髮為衣 五熱炙身也 學術研究 编辑學術界認定阿耆多是順世論先驅 而 順世論 是古印度著名唯物主義哲學流派 註釋與引用 编辑 長部 沙門果經 大德 如是問時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 如次言我曰 大王 無布施 無供牲 無祭祀 無善 惡業之異熟果 無今世 無他世 無父 無母 無化生之有情 世間無有沙門 婆羅門之正住正行 自知 證如今世他世 人由四大種而成 死即地歸還於地身 水歸還於水身 火歸還於人身 風歸還於風身 諸根移入於虛空 四 人以擔架為第五 從屍體運往至火葬止 雖 對死者言諸讚 語 但被火化後 骨成鴿色 供物變為灰 布施之說 唯對愚者之所設 若說人 死後 之存在 此為無根之妄言而已 愚者及智者 身之死歿 即斷滅 消失 死後沒有任何物之存在 大毘婆沙論 如此品初補剌拏說 無施與等 長阿含經 沙門果經 又白佛言 我於一時至末伽梨拘舍梨所 彼報我言 大王 無施 無與 無祭祀法 亦無善惡 無善惡報 無有今世 亦無後世 無父 無母 無天 無化 無眾生 世無沙門 婆羅門平等行者 亦無今世 後世 自身作證 布現他人 諸言有者 皆是虛妄 世尊 猶如有人問瓜報李 問李報瓜 彼亦如是 我問現得報不 彼乃以無義答 4 0 4 1 大毘婆沙論 有說為止外道所說 謂 外道說大種有五 即前四及虛空 今但說四 明虛空非大種 問 何故虛空不立大種 尊者世友作是釋言 以虛空無大種相故 謂 有增有減 是大種相 無增無減 是虛空相 有損有益 是大種相 無損無益 是虛空相 有興有衰 是大種相 無興無衰 是虛空相 是故虛空不立大種 尊者妙音作如是釋 虛空 大種 其相各異 謂 有情身中 所有大種 多是先業異熟所生 虛空體無異熟生義 由此虛空不立大種 大德說曰 虛空雖大 而體非種 不能生故 餘有為法 雖能為種 而體非大 相不遍故 由此虛空不立大種 為止如是外道所執 及顯自宗 故作斯論 5 0 5 1 5 2 大毘婆沙論 此四大種土夫身者 彼所說士夫身 亦餘法成 而唯說四大種者 以麁現故 死時 地身歸地 水身歸水 火身歸火 風身歸風 根隨空轉者 彼說眾生死時 內大種身 歸外地等 根無大種為所依故 便隨空轉 譬如樹倒 鳥則飛空 此邊執見 常見攝 見苦所斷 以執我所是常住故 雜阿含經 一五六經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 何所起 何所繫著 何所見我 令諸眾生作如是見 如是說 諸眾生此世活 死後斷壞無所有 四大和合士夫身 命終時 地歸地 水歸水 火歸火 風歸風 根隨空轉 輿床第五 四人持死人往塜間 乃至未燒可知 燒然已 骨白鴿色立 高慢者知施 黠慧者知受 若說有者 彼一切虛誑妄說 若愚若智 死後他世 俱斷壞無所有 大毘婆沙論 說有後世 名有論者 彼皆謗之為空妄語 云 乃至活有 愚 智者死已 一切斷壞無有 然佛 獨覺及聖弟子 說有後世 彼撥為妄 此即謗無實語者法 此謗道邪見 見道所斷 此邊執見 斷見攝者 顯彼自性 此中雖有餘邪見等 而但顯示斷壞無有故 斷見攝 雜阿含經 一七一經 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 何所有故 何所起 何所繫著 何所見我 令諸眾生作如是見 如是說 若麁四大色斷壞 無所有 是名我正斷 若復我欲界斷壞 死後無所有 是名我正斷 若復我色界死後斷壞 無所有 是名我正斷 若得空入處 識入處 無所有入處 非想非非想入處 我死後斷壞 無所有 是名我正斷 大毘婆沙論 七斷滅論者 一 作是念 此我有色 麁四大種所造為性 死後斷滅 畢竟無有 齊此名為我正斷滅 彼見此生受胎為初 死時為後 便作是念 我受胎時 本無而有 若至死位 有已還無 名善斷滅 出曜經 爾時 世尊以天眼 見有眾群鹿 遇彼獵師 懷驚愕 馳奔嶮岨之中 見有群鳥 避羅高翔 馳趣虛空 復見比丘 言辯義趣 柔和暢達 復見異比丘 闇復欲盡 於無餘泥洹界 而般泥洹 爾時 世尊便說此偈 鹿歸於野 鳥歸虛空 義歸分別 真人歸滅 大毘婆沙論 如世尊說 獸歸林藪 鳥歸虛空 聖歸涅槃 法歸分別 如是四種 至所歸處 方得安樂 大毘婆沙論 問 空界云何 答 如契經說 有眼穴空 有耳穴空 有鼻穴空 有面門空 有咽喉空 有心中空 有心邊空 有通飲食處空 有貯飲食處空 有棄飲食處空 有諸支節毛孔等空 是名空界 阿毘達磨作如是說 云何空界 謂隣礙色 礙謂積聚 即牆壁等有色 近此名隣礙色 如牆壁間空 叢林間空 樹葉間空 窓牖間空 往來處空 指間等空 是名空界 舊對法者及此國師 俱說空界處處皆有 謂 骨 肉 筋 脈 皮 血 身分 晝 夜 明 闇 形 顯等處 皆有此色 問 虛空 空界 有何差別 答 虛空非色 空界是色 虛空無為 空界有為 問 若爾 虛空有何作用 答 虛空無為 無有作用 然此能與種種空界 作近增上緣 彼種種空界 能與種種大種 作近增上緣 彼種種大種 能與有對造色等 作近增上緣 彼有對造色 能與心 心所法 作近增上緣 若無虛空 如是展轉因果次第 皆不成立 參見 编辑六師外道 沙門果經參考書目 编辑Bhaskar Bhagchandra Jain Jainism in Buddhist Literature Alok Prakashan Nagpur 1972 Chattopadhyaya Debiprasad Indian Philosophy People s Publishing House New Delhi 1964 7th Edition 1993 Kosambi D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dian History Popular Prakashan Mumbai India 1956 Kosambi DD The Culture and Civilisation of Ancient India in Historical Outline Routledge amp Kegan Paul London 1965 Naṇamoli Bhikkhu trans and Bodhi Bhikkhu ed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Majjhima Nikaya Wisdom Publications Boston 2001 ISBN 0 86171 072 X Thanissaro Bhikkhu trans Samannaphala Sutta The Fruits of the Contemplative Life DN 2 1997 Available on line at http www accesstoinsight org tipitaka dn dn 02 0 than htm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lshe Maurice O Connell trans The Long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A Translation of the Digha Nikaya Wisdom Publications Somerville MA 1995 ISBN 0 86171 103 3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阿耆多 翅舍钦婆罗 amp oldid 7014881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