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胡人

胡人,即सुली)或稱胡族唐人統一稱來華營商者為番客,是對外來人的一種古文指稱。在古代指稱中原王朝北方邊境地區的鄰人,到中世紀則主要用於稱呼西方人,可特別指稱粟特人波斯人[2],並也包括天竺人大食人以及羅馬人[3]是一個經歷長期演變、指代外域族羣的文化概念[4];在歷史文藝記錄中的該指稱,是作為一個來自異國遠方、帶來奇特的宗教文化的具神秘感的形象代表。[5][6][7]該稱謂起自於戰國的「胡」,主要指涉塞北民族,即中原以北歐亞大草原上、受中亞斯基泰-塞迦文明影響的遊牧民羣體,此種定義也和同時期所發展的華夷秩序觀有明顯的承繼關係。[5]後該種指稱,轉變作對西域等外域地區的白種人的統稱[8]。該指稱到隋唐後,含義不再包括北方游牧民,而以粟特人為參照標準、明確了「深目高鼻多鬚」的白種人特徵。[9]

北周粟特人安伽騎在馬背上。該畫出自其在西安的墓地中,研究者據姓氏相信他當時來自中亞安國,粟特人在漢唐認知中有所成為胡人的典型代表,部分文獻記述更直接將粟特和畫上等號 [1]

漢代以來伴隨絲綢之路,諸胡人與中原之間持續爭戰、遷徙流動、開展經貿等互動影響,尤中亞地區粟特九姓胡人等沿河西走廊移居武威郡地區,逐步將濃厚「胡風」的人文習慣傳入中原,促進中原與外域文明間交融;[10][11]胡人在歷史上的位置和特性,為漢文化圈文明觀念帶來不少衝擊乃至顛覆,從春秋「蠻夷猾夏」到晉代「變夷從夏」,華夷之間此消彼長。隨著時間推移,對於中原,胡人相對趨向更為強勢、具權威和支配力。爾後胡人皇帝統治中原的時代,展現出非同小可的政治能力和文化影響,確立他們在史上的政治地位:如五胡十六國的產生,是徹底否定了華夏中心視野的「胡人不能為帝」觀點,此後便經歷起實踐胡人觀念影響中原的政教文明體系的過程。[12]

魏晉南北朝十六國蒙元時期,被歸作「胡人」的匈奴鮮卑女真蒙古等先後在中原建朝立國,具「胡人」背景的移民隨之持續地進入中原世居,形成融聚多族羣環境、促進胡人與漢人在民間相互融合,[13]學界研究相信是影響轉變後來認知胡人的概念,到鮮卑與漢人混血的王室統治的隋唐,形成不同於秦漢華夏帝國觀的中原王朝,隋唐時與北方胡人結盟以安定長城南北的族羣關係,且與北方及西域間維持和平的交流往來,使得指稱不再囊括北方游牧民族。[14][9]延至滿清,貫穿胡人背景皇帝的統治方式和制度實踐,令中國皇權內涵有所發展,同時也擴展了皇權秩序的邊界,改造中國傳統思想。[12]

定義辨識 编辑

就「胡」概念之來源而言,中文歷史文獻內所記載的胡,最初是與)一起出現而經常並舉,研究基於先秦漢代記錄的胡人造型作比對,認為早期觀念所認知的該羣體,與斯基泰-塞種人的特徵有相當程度一致,[5]歐羅巴人種。[15]

字源 编辑

「胡」這個名稱的各種起源說法:

  1. “胡”起源早期漢人和匈奴蒙古人之間的基本交流。“胡”字起源于蒙古语“хүмүүн”(現代蒙古語)。“хүмүүн”在蒙古語中是人的意思,现代蒙古语發音“HU-MON”,其中第二音節為輕聲音。有些部落甚至不發第二音節,直接發音“HU”。早期蒙古由諸多部落組成,各部落東西南北口音略有差別,有些部落之間甚至互不相通。但是他們互相統稱對方人也就是“хүмүүн”。因為漢語本身就有簡化語言的方法,再加上有些匈奴蒙古人自稱自己人,發音“HU”,久而久之,漢人統稱北方遊牧民族為胡人。
  2. 可能起源自匈奴,据汉文献记载匈奴人自稱為胡[16][17]
  3. 可能对应东胡部落。烏其拉圖教授認為[谁?]:胡,對應到蒙古語ku,為子的意思。[18]

狭义和广义 编辑

 
位于蒙古国扎布汗省岩画中无胡髯及体毛的突厥人。

狭义上的胡人在《旧唐书·突厥传》有记载案例,如颉利可汗在內政方面,大肆委任胡人,以致国力衰退,国人不满;东突厥亡国前夕,“胡酋”康苏密挟持隋朝萧皇后杨政道投降唐朝;阿史那思摩长相像胡人,被阿史那氏排斥在外,不得专掌兵马为[19]原属回纥的九姓胡(即昭武九姓)扰乱回鹘汗国国政,被相国顿莫贺达干斩杀2000人等等。[20]安禄山曾对哥舒翰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俗称杂胡)。[21]以上引文均是“突厥”、“胡人”二词并用,可见胡人和突厥是区分开来的,在称呼上有显著不同,指的是两个不同人群。

此外,朝鲜半岛僧人慧超也在《往五天竺国传》将胡人和突厥是区分开来,慧超在723年至727年行至葱岭以西、河中以南,对西域城邦国有详细的目睹描述,如在 健馱邏國(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部交界处),云:「王及兵马总是突厥,土人是胡」,在罽賓国(今阿富汗潘傑希爾省),云:「国土人是胡,王及兵马突厥」,在谢飓国(今阿富汗加兹尼省),云:「土人是胡,王及兵马,即是突厥」,在骨咄国(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云:「此王元是突厥种族。当土百姓,半胡半突厥」。[22]

由此可见狭义上的“胡人”在唐代文献上指西亚来的外来高加索人种人口,与塞外或蒙古利亚人种民族不同。

而广义上的胡人基本上指中國古代漢族對北方異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主要出现在诗词和小说著作上。[23] 但史書上亦有其它地區外族被稱為胡人的例子,例如陳壽《三國志·士燮傳》中有「燮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一句,「胡人」是指由海路到達交州當地的外族。

藐视之义 编辑

“胡”如現代漢語老外带有藐视之义,胡人石勒当上皇帝之后下令禁止用「胡」字,在所有后赵制法令中最为严峻。[24]东晋丞相王导曾调笑东晋僧人康僧渊的长相,康僧渊以「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驳之。[25]

歷史 编辑

饒宗頤觀點認為,自古代波斯建立的大流士以來,胡人便開始與華人接觸且自不尋常,未可等閑視之[26]。脫自於先秦以降逐步建立的初步「胡人觀」,[5]時期初稱胡人,一般指涉匈奴,而中原依照古典儒家應付「非我族類」,簡單採用綏靖與主戰兩種方式[27],普遍對胡人存有種族偏見。該時期胡人在中原地帶的相對社會地位不高, 在漢代人的意象中他們都是家奴、降兵、商賈、伎人或者異教徒,基本上對其身份是持鄙夷態度。[5]

而相對中原(北方)從漢代以來長期持續與胡人戰事頻繁,南方尤其西南各族與域外就未有所產生衝突,胡人因而可以和這些地方更安全和平地交流。如胡人此段期間便經過蜀道進入川蜀,雖然人力、物力、槃纏費用代價大,但道路安全系數高,當時的胡商們便役使駱駝組隊暢行,與蜀人貿易交流。[28]同時期也產生「胡客」概念,指稱以朝貢為名來朝的西域商賈,並囊括南匈奴及西域諸國在京師質子使節。至東漢通西域後,大批西域人被匈奴徵為傭兵,或是因經商、躲避胡漢戰事等不斷湧入中原,來自印度、中亞的佛教徒也成為「胡客」的重要組成;據高僧傳吐魯番文書等諸種文獻記載,在東漢中期之後,陸續近西域進入惇煌、長安等地的移民包括月氏人康居人安息人天竺人等,其中經陸路者主要越過蔥嶺而駐留敦煌,一部分移民會繼續東進[11]。停留在漢帝國境內的胡人有所西域化表象、在東漢末年有所謂「胡風」盛行,重大地影響到社會對於胡人的意象認知。[5]

五胡十六國時期胡漢社羣之間繼續產生移民碰撞、交融,延至魏晉南北朝被視作前段過程的繼承和發展,有研究觀點視之為中國古代史上繼春秋戰國後的第二次最大規模的民族(胡漢)融合時期[29]漢化胡化在地緣間交織[30],經由鮮卑為主的胡人融合形成關隴集團影響地緣生態,胡漢彼此的認同觀念也有所變化,[14]隋唐由帶有「胡風」的混血皇室主宰,讓當時社會整體對外更為開放與包容,大量吸納胡人移民及文明影響。[31]同時期的胡人指稱,轉為涵蓋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种西域人。[32][33]自於絲綢之路的吸引力,當時的胡人羣體在整體商貿層面也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有不少來華者定居長安和廣州、揚州、洛陽、成都等其它城市,與前代混血移民一樣融入當地。對於當時民間,胡人除了給予具有識寶能力和神秘色彩等的印象,也帶來很多的外域文化和知識。[7]盛唐時期的長安作為橫跨中亞陸上商路的東端終點,長住的外國人有數萬人之多,來自亞洲各地的人充塞著長安街道,尤以胡人為多,從事商貿、宗教、文化、飲食各業。而他們的大量涌入,也一時間令長安胡氣氤氳,胡化盛極一時。[34]

胡人本處沙塞,今反居中原,是冠履顛倒。足下應時而起,居地上流,區區有長江之險,相為唇齒,協心同力,並復中原,惟足下圖之。
朱元璋天統四年冬,《平夏錄》。

蒙元時期的東西方貿易和海路交通維持發達局面,特別是成吉思汗西征及建立四大汗國後,相對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變得前所未有的暢通,大量來自中亞西亞穆斯林也繼續沿著陸路進入西北地區,留居的同時也逐步與漢人蒙古人等通婚、相融。[11]元末事變朱元璋崛起,秉持大漢族主義反對「胡人」繼續主掌中原政權,並發佈諭中原檄動員北伐,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迫使蒙元退塞外北元,建立明朝[35]而不論中原雅音或禮俗、舞樂等等方面,中原社會既已深刻受到胡化影響;明後受胡風影響的「北音」也逐漸強勢,至滿清後通過聖諭廣訓進一步確立正統官話規範,影響改變中原內族羣間的使用語文地位。[36]

古代界定諸種胡人 编辑

「胡」在戰國時主要指涉東胡林胡中山國[5]歷史學家許倬雲主張,五朝至北朝的長期胡華衝突的延長至安史之亂,使華北長期成為許多胡人政权的戰場。[37]下面列出了中國歷史上相關的胡人各民族。

民族 分布地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時期 在中國以外出現的名稱 在中國以外出現的時期 父系单倍群
東胡 蒙古国內蒙古。被冒顿击败后,退居乌桓山鮮卑山,成为乌桓鲜卑二族。 前四世紀至三世紀末 N/A N/A C2b[38]
月氏(yuè zhī,现已研究清楚,过去的ròuzhī为误读,见条目) 青海東部、甘肅西部、中亞 公元前六世紀至前162年,後被匈奴驅逐 貴霜帝國吐火羅 在公元前二世紀中亞地區
烏桓(wū huán) 內蒙古蒙古国 公元前四世紀至三世紀末,部分後遷入漢族地區,入鄉隨俗漢化,與漢族同化。 不詳 N/A
鮮卑(xiān bēi) 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蒙古国。後內遷至漢地北部的黃河流域。 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六世紀,部分遷入漢族地區後入鄉隨俗漢化,然而人口稀少不足以让汉族混血。 N/A N/A C2b[39][40]
匈奴(xiōng nú) 蒙古国內蒙古中國東北西部、甘肅新疆東部。南匈奴內遷後曾在漢族地區北部建立前趙北涼等政權。北匈奴向西遷徙,或移居至新疆、中亞、歐洲。 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世紀 伊朗東歐等地的匈人 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四世紀 Q、N1a1a、C2b[40][41]、R1a[42]
(qiāng) 甘肅青海四川西部、新疆東部、西藏東北部 戰國時期至今。大部分遷入漢地的羌至魏晉南北朝逐漸被漢族同化。現代羌族和古时候的羌并不是一个民族。 不詳 N/A O2a*(旧称O3a*)[43]
(dī) 甘肅青海四川西部 公元前二世紀至六世紀,遷入漢地後被漢族同化。 沒有對應名稱 N/A O2a*(旧称O3a*)[43]
(jié) 来源未知,后遷入山西 公元二世紀至四世紀,遷入漢地後,在與漢族等民族的戰爭中消亡 不詳 N/A
丁零(dīng líng),高車(gāo chē),疏勒(shū lè) 貝加爾湖畔,今蒙古俄羅斯交界處,後移居新疆 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五世紀,在與各民族的戰爭中消亡 不詳 不詳
柔然(róu rán)/蠕蠕(ruán ruán)/茹茹(rú rú) 蒙古国內蒙古新疆東部 公元三世紀初至六世紀初 高加索巴爾幹半島阿瓦爾人(有待考證) 公元六世紀至九世紀在中亞地區出現
突厥(tū jué) 蒙古国內蒙古新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 西伯利亞、東歐東部 公元五世紀末至今 中亞突厥語族各族,土耳其 公元六世紀中至今
回紇(huí hé)/回鶻(huí hú) 蒙古国內蒙古甘肅新疆俄羅斯 西伯利亞等地 公元七世紀初至十世紀中 中亞的維吾爾族 公元九世紀至今
吐蕃(tǔ fān 或 tǔ bō) 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肅新疆南部 公元六世紀至今 印度尼泊爾藏傳佛教民族。 公元六世紀至今
契丹(qì dān) 蒙古国內蒙古中國東北,後亦有部份遷居至新疆哈薩克。現代吉爾吉斯有50萬人契丹人部落。曾建立遼國西遼等政權。 公元388年至今 契丹 (中国称号) 中世纪至今
庫莫奚(kù mò xī)/奚族 鮮卑宇文部的一支,亦有可能和契丹同族 公元四世紀至十二世紀中 不詳 不詳
室韋(shì wéi) 蒙古国內蒙古中國東北西部以及西伯利亞南部 公元六世紀末至十世紀末 蒙古的前身 N/A
蒙古(měng gǔ) 成吉思汗之前,聚居於今蒙古國、中國东四盟新疆東部,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曾建立蒙古汗國以及元朝元朝退出漢地後,繼續在蒙古草原生活至今。 公元八世紀末至今 韃靼蒙古人等。 公元十二世紀末至今
党項(dǎng xiàng) 寧夏甘肅蒙古西南部、新疆東南部。曾建立西夏政權。 公元八世紀中至十三世紀初 不詳
靺鞨(mò hé) 俄羅斯遠東地區及中國東北內蒙古東北部,曾建立勿吉國渤海國等。 公元七世紀初至十世紀初 發展成東北亞各通古斯民族 N/A
女真(nǚ zhēn) 滿洲(不包括遼東及內蒙古)及內蒙古東北部、俄羅斯 西伯利亞 公元十世紀初至今,曾建立金朝以及清朝 女真滿族人 公元十七世紀,俄羅斯人初次發現滿洲人

在華所建諸政權 编辑

地緣關係和影響 编辑

歷史上的胡人與漢地間持續互動,相互在宗教、文化、藝術、服飾、飲食、音樂、舞蹈等各個方面產生非常廣泛的影響及融合。

政治軍事 编辑

漢王朝既已大力征服胡人(匈奴),迫使投降或遠徙,且將西域納入中原勢力範圍,希望將胡人納入其天下華夷秩序)之中,但也默認當時的胡人長期處於「化外」而難以被漢化。在漢代時社會中存在為數不少的胡奴即胡人奴隸,還有很多被迫歸入管轄的胡人,在當地從事如胡巫、伎人、閹牛者等底下行業,而另一 方面漢朝也起用大量的歸降胡人充當胡兵,為帝國軍隊繼續討伐匈奴。 [5]

西魏北周宇文泰創始關隴集團,漢人豪族鮮卑權貴聯合,胡漢血統混雜的後裔羣體,在隋唐朝廷具相當廣泛的勢力。據計唐代三百餘任宰相中,就有約十分之一為鮮卑貴族後裔如宇文士及長孫無忌狄仁杰等。唐太宗繼承皇位後,更組成以關隴集團、山東集團為主兼及胡族將領的統治支柱,擴大了胡漢聯合統治的集團勢力。[44][31]唐軍統帥李靖於貞觀四年(630年)擊潰東突厥汗國後,許多歸降的突厥酋長首領被安排在長安城落戶,並吸納進禁衛軍中擔任將軍、中郎將等,據計被任用的五品以上者就有一百多人,當時再加上跟隨入住的家眷、僕從,移居的突厥人總數達到數千家之多。[31]之後史上具相似胡人背景的王朝政權,即便完全漢化者也不乏繼續持有胡人的意識和理念,在實際管治中便持續通過具體的行為、措施、政策、儀式、制度等,向漢文化圈輸出獨特的價值觀念。[12]

移民與身份認同 编辑

炎帝並非普遍受中原士人攀附的華夏英雄祖先,魏晉南北朝士族郡望乃至政治社會變動,胡人以攀附炎帝為本族群族源,以區別別於自稱黃帝之後的華夏家族。[14]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主動強力推行鮮卑人在從形式到本質上,完全向漢文化靠攏的一系列舉措,以通婚改姓賜姓、認祖、冒籍、改說漢話等方面,在血緣譜系和文化根基上實現胡漢融合[14][45],但進而引發身份認同衝突,導致六鎮起義河陰之變,產生高歡主政的東魏北齊,以懷朔集團為支柱保持強烈的胡人身份認同意識。[14]

北朝至隋唐時期入華的粟特胡人,則沿河西走廊重鎮沙州瓜州肅州甘州建康高台)、涼州一線,形成入華胡人定居的文明景觀。當時移居中原內地的胡人,如自魏晉以來家居長安洛陽者,將涼州視為「故鄉」所在地,更於家族譜系記載內將其祖籍寫為武威、姑臧或涼州,作為其族屬郡望[10]

原本入關來勢亦洶的胡人羣體,到隋唐時與漢人間加深身份認同的融合,在朝廷、戎伍、閭里之間隨處可見。當時身為胡人後裔的士大夫元稹白居易等人,均儼然以漢冑自居,不復承認自己有外來背景[46]。同時期,自稱炎帝神農氏後裔的貴冑家族逐漸多起來,[14]並影響往後漢族族源記憶由「黃帝之裔」轉變成為「炎黃子孫[47]

飲食烹飪 编辑

開始,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與興盛,來自西方胡人的珍饈玉饌、美酒異器也向東傳入中原地區,促進飲食文化的交匯融合[48]。有關的傳入食料通稱為 「胡食」,品種很多,至唐最盛,如慧琳《一切經音義》述「胡食者,即饆饠、燒餅、胡餅、搭納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餅。時胡人在長安開立食肆,出現胡人美食一條街,以及眾多胡姬酒肆。另當時,有引入多種釀酒工藝等,製造葡萄酒高昌馬乳葡萄為原料)、果酒波斯引進三勒漿及其釀造方法)和龍膏酒(烏弋山離國引進)[48];從西域引進蔗糖及其制糖工藝,改進加工技術,令成品質量提升用於飲食烹飪之中。受胡食風氣影響,時人逐步接受胡人的燒烤獸肉之法,喝起奶酪和葡萄酒。[34]

文藝 编辑

雕刻工藝 编辑

後魏武帝伐冒頓,經白狼山,逢獅子,使人格之,殺傷甚眾,王乃自率常從軍數百擊之,師子哮吼奮起,左右咸驚。王忽見一物從林中出,如貍,起上王車軛,師子將至,此獸便跳起在師子頭上,即伏不敢起。於是遂殺之,得師子一。還,來至洛陽,三十里雞犬皆伏,無鳴吠。
〔晉〕張華,《博物志·卷三·異獸》。

漢代墓室的畫像石、雕塑、青銅器壁畫等物件,便有描繪出表現多樣的胡人形象,如在巴蜀地區留存的古代物件中,典型的胡人形象有駱駝載樂畫像磚、吹笛胡人陶俑等。[28]當時洛陽的工匠目睹來自西域的貢獅,也據此製作出形象十分逼真的獅子雕刻,甚至還有一些工匠被請到外地去雕造。最早有確切紀年記載的石獅,屬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在山東嘉祥武氏家族墓地的神道上所建者。與此同時,以西王母神話世界里與獅子相並列的西域異獸的石雕,也在這一時期被工匠們大批製造, 如辟邪天祿等。[49]魏晉時期,以獅形和胡人騎獅形為祥瑞吉獸造型的青瓷水盂,也開始流行起來。除此之外,中原也似乎受到了來自薩珊王朝獵獅文化的影響,有學者認為如張華博物志》有關曹操北伐烏桓時在白狼山一帶遭遇獅子的記載,便是基於當時薩珊波斯文化中的獵獅隱喻而創作出來的故事。[49]

文學形象 编辑

唐代小說在描繪西域主題時,除記述西域所貢珍物外,也大量記載了西域胡人涉及採寶的系列活動故事,出現許多與龍、海有關的胡人珠寶故事, 與佛經必然相涉。當時的多數記載顯示胡人以寶為尚,擅長判別珠寶,大致上都真誠無欺,也善於識人,無論何種身份背景都具有智者的形象。[6]而對於寶物所涉及的國度並未很清楚地表示,對於冠之以胡人的個體,籠統稱之「胡商」、「胡僧」——據一些學者推定,這些胡人來自波斯罽賓[50]大食西域回鶻南越等地[51]。據太平廣記記載所描繪的胡人形象,西域胡人的聚會聯誼便是一場閱寶大會,會見時各自展示珠寶,根據數目和價值決定當席間的尊卑地位;在中土的胡人聚會,同樣有熱衷於鬥寶的習俗,據《宣和畫譜》卷一也載有閻立本所畫 〈異國鬬寶圖〉。[6]

樂舞 编辑

據《晉書·樂志》載:「胡角者, 本以應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橫吹,有雙角,即胡樂也。」胡樂據信自西漢始引入華,由張騫助推傳入西京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魏晉之後二十八解不復具存, 用者有《黃鵠》《壟頭》《出關》 《入關》《出塞》《入塞》《折楊柳》《黃覃子》《赤之楊》《望行人》十曲。到隋唐時期胡樂再繼續滲透到社會各階層,如詩人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 法曲》寫道:「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7]

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
〔唐〕段安節,《樂府雜録》。

唐太宗時,增訂國家雅樂十部樂,其中包括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龜玆樂安國樂疏勒樂康國樂高昌樂,而長安城胡商更將西域的本土音樂帶入市井生活。當時在都城內人們的物質生活都崇尚西域胡人風氣,[34]胡商在長安城廣設酒樓,僱用能歌善舞的胡姬招徠客人,當時在西域音樂伴奏下她們擅長跳胡旋舞吸引客流,甚至連唐玄宗也痴迷於這種舞藝,而李白也是胡姬酒肆的常客之一。一大批西域樂器如箜篌琵琶篳篥等,當時也傳入民間,「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31]

而由時期,西域的「五方獅子舞」和「胡人假獅子」亦逐步傳入中原。[13][52]相傳魏武帝征戰西域時期,俘虜大量胡人,之後下令他們獻舞,俘虜們便用木頭雕刻了獅子的頭部,雕刻了兩大五小然後三十餘人批獸皮,集八音,在殿前起舞,魏武帝龍顏大悅賜名「北魏瑞獅」,由此形成早期的北獅,在北方流傳開來。[53]隋唐時期的舞獅表演,在上流階層中十分受歡迎,同時還與前朝宮廷音樂相結合,創造出了盛大的太平樂,也被稱為五方獅子樂[54],限於宮廷接待外賓時上演,[49]相關內容也為最早有關舞獅的史籍記錄。[55]當時引舞的「獅子郎」,部分地方直呼作「胡人」,或稱「回回」、「達摩」,[56]起初這一角色都是由龜玆人擔當,而表演的舞蹈音樂也具當地風土特點。[57]

南宋端平元年(1234)蒙古將領察罕時,由中亞徵召波斯人欽察人康里人進入中原,以波斯尼沙布爾人海鼻耳為代表進一步帶入舞獅文化,在移民後裔世居地留存了特有的沈丘槐店回族文獅子舞。[13][52]

參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荣新江:《何谓胡人》,载樊英峰主编《乾陵文化研究(四)——丝路胡人与唐代文化交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
  2. ^ 韩香. 唐朝境内的波斯人及其活动[J]. 中国边疆学,2016(1):147-163.
  3. ^ 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ang Exotics.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 2016. ISBN 9787509780640. 
  4. ^ 蔡鸿生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中华书局 1998 ISBN 9787101018509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陳健文(2006) 先秦至兩漢胡人意象的形成與變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博士論文
  6. ^ 6.0 6.1 6.2 康韻梅. 異物/法術── 唐代小說中的西域圖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清華中文學報 6 (2011): 155-208.
  7. ^ 7.0 7.1 7.2 于赓哲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2019-11-15 当代陕西 2019年 第21期
  8. ^ 杨蕤 略论宋代的“胡人”与“胡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罗丰主编. 收於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历史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1
  9. ^ 9.0 9.1 李鸿宾 “胡人”亦或“少数民族”?——用于唐朝时期的两个概念的解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收錄於樊英峰主编 乾陵文化研究(四) 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10. ^ 10.0 10.1 沙武田 战略要地 文化阵地 ——汉、魏晋、北朝时期的凉州 2022-08-15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2-11-03.
  11. ^ 11.0 11.1 11.2 马东平.丝绸之路 一条伟大的通道[J].中国民族, 2021(6):5.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2-11-26.
  12. ^ 12.0 12.1 12.2 雷戈. 变夷从夏——五胡政治观念-实践分析[J]. 文史哲,2018(5)68-82 doi:10.16346/j.cnki.37-1101/c.2018.05.05.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3-07-27.
  13. ^ 13.0 13.1 13.2 沈丘回族文狮舞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1-11-1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3-02-13.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马建红. 中古士族的谱系建构与北朝隋唐胡汉认同——以韦氏墓志的追祖方式为中心[J]. 云南社会科学,2019(3):163-169. doi:10.3969/j.issn.1000-8691.2019.03.024.
  15. ^ 〔日〕江上波夫 編:《中央アジア史》(東京:山川出版社,1987 年),第一章〈中央アジアにおけ る人種.民族.文化の形成と歷史の流れ〉,p43。
  16. ^ 《漢書·匈奴傳》:「單于遺漢書云:『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17. ^ 《漢書·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18. ^ 烏其拉圖《匈奴與薩滿教文化》:「從其語音和解釋可以斷定,「塗」字只能是蒙古語名詞複數粘附成份「d」、「t」的音寫。「胡」、「孤」為詞根「ku」的音寫,意為子,「孤塗」為「子」之複數。從古至今,蒙古語族的「ku」和突厥語族的「ogul」在語音和語義上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所以,「胡」為操蒙古語族諸部落的自稱當不容置疑。」「在蒙古族薩蠻教觀念裡,人類是上蒼和大地之子。以《蒙古秘史》為代表的中世紀蒙古語裡,「ku」一詞無性別之分;現代蒙古族牧民口語裡,「ku」一詞也無性別之分;匈奴時代的蒙古語中,「ku」一詞更不可能有性別之分。該詞既是蒙古語裡的常用詞,又是從薩滿教角度泛指人——天子、天之驕子。」
  19. ^ 颉利每委任诸胡,疏远族类,胡人贪冒,性多翻覆,以故法令滋彰,兵革岁动,国人患之,诸部携贰……胡酋康苏密等遂以隋萧后及杨政道来降……思摩者,颉利族人也。始毕、处罗以其貌似胡人,不类突厥,疑非阿史那族类,故历处罗、颉利世,常为夹毕特勒,终不得典兵为设。《旧唐书·卷二百四》
  20. ^ 九姓胡素属于回纥者,又陈中国便利以诱其心,可汗乃举国南下,将乘我丧……顿莫贺乘人之心,因击杀之,并杀其亲信及九姓胡所诱来者凡二千人。《旧唐书·卷二百六》
  21. ^ 禄山以思顺恶翰,尝衔之,至是忽谓翰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何不相亲乎?」《旧唐书·卷一百八》
  22. ^ 建驮国,此王及兵马总是突厥,土人是胡……罽宾国……此国土人是胡,王及兵马突厥……谢飓国……土人是胡,王及兵马,即是突厥,其王即是罽宾王侄儿。自把部落兵马。住于此国。不属余国。亦不属阿叔,此王及首领,虽是突厥……骨咄国,此王元是突厥种族。当土百姓,半胡半突厥。《往五天竺国传
  23. ^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10-05-13]. (原始内容于2009-08-04). 
  24. ^ 勒宫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讳胡尤峻。《晋书·卷一百五》
  25. ^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世說新語·第二十五》
  26. ^ 饒宗頤:〈塞種與 Soma──不死藥的來源探索〉,《中國學術》2002年4期(總 12 輯),p7。
  27. ^ 楊聯陞:〈從歷史看中國的世界秩序〉,收氏著:《國史探微》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p6-11
  28. ^ 28.0 28.1 常雁来. 略论胡人在南方丝绸之路民间艺术交流中的价值[J]. 艺海,2018(4):127-128.doi:10.3969/j.issn.1673-1611.2018.04.047.
  29. ^ 崔明德.北魏民族关系思想论纲[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18.DOI:CNKI:SUN:YTXS.0.2010-04-016.
  30. ^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p217-224。ISBN 9787221073693
  31. ^ 31.0 31.1 31.2 31.3 任疆 长安何谓|胡人塑造的都城 2019-07-12 澎湃新闻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3-06-25.
  32. ^ 武伯纶. 唐代长安遗留在西安及其附近的和波斯有关的历史文物.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简体)). 
  33. ^ 南宋《翻译名义集》曰:「自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34. ^ 34.0 34.1 34.2 姚伟钧. . 光明日报. 2014-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3). 
  35. ^ 刘, 祥学. 明朝民族政策演变史. 民族. 2006. ISBN 9787105077687. 
  36. ^ (日)平田, 昌司. 文化制度和汉语史. 北京大学. 2016. ISBN 978-7-301-26970-1. 
  37. ^ p.70 許倬雲. 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59– [28 December 2012]. ISBN 978-962-996-415-3. 
  38. ^ Li, Hongjie; Zhao, Xin; Zhao, Yongbin; Li, Chunxiang; Si, Dayong; Zhou, Hui; Cui, Yinqiu.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a bronze culture population in the West Liao-River valley revealed by ancient DNA.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1-09-22, 56 (12): 815–822. ISSN 1434-5161. doi:10.1038/jhg.2011.102. 
  39. ^ Cui, Yinqiu; Li, Hongjie; Ning, Chao; Zhang, Ye; Chen, Lu; Zhao, Xin; Hagelberg, Erika; Zhou, Hui. Y Chromosome analysis of prehistoric human populations in the West Liao River Valley, Northeast China.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3, 13 (1): 216. ISSN 1471-2148. doi:10.1186/1471-2148-13-216. 
  40. ^ 40.0 40.1 Keyser-Tracqui, Christine; Crubézy, Eric; Ludes, Bertrand.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of a 2,000-Year-Old Necropolis in the Egyin Gol Valley of Mongoli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3-08, 73 (2): 247–260. ISSN 0002-9297. doi:10.1086/377005. 
  41. ^ 李红杰. . [2021-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42. ^ Kim, Kijeong; Brenner, Charles H.; Mair, Victor H.; Lee, Kwang-Ho; Kim, Jae-Hyun; Gelegdorj, Eregzen; Batbold, Natsag; Song, Yi-Chung; Yun, Hyeung-Won. A western Eurasian male is found in 2000-year-old elite Xiongnu cemetery in Northeast Mongolia.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10-01-20, 142 (3): 429–440. ISSN 0002-9483. doi:10.1002/ajpa.21242. 
  43. ^ 43.0 43.1 《中国北方古代人群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研究》2012年6月
  44. ^ 赵丽云. 唐代胡汉文武合一统治集团的兴衰及其影响[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2):120-124.
  45. ^ 钱国旗. 拓跋鲜卑的南迁及其对鲜汉民族融合的影响[J]. 江苏社会科学,1995(2):90-94,99.
  46. ^ 馬長壽:《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p6-7。ISBN 9787563360499
  47. ^ 關於隋唐相對於秦漢「華夏帝國」轉變的論述,可詳見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民族》,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p280-282。ISBN 9787208150683
  48. ^ 48.0 48.1 舌尖上的交融:东鸣西应的汉唐时期饮食文化 2020-02-05 中国一带一路网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3-07-28.
  49. ^ 49.0 49.1 49.2 任疆 人狮之间:从除鬼祛病到吃醋文化 2022-04-14 澎湃新闻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3-07-28.
  50. ^ 程, 蔷. 骊龙之珠的诱惑 民间叙事宝物主题探索. 北京: 学苑. 2003: 123. ISBN 9785077109399. 
  51. ^ 程, 国赋. 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 北京: 人民文学. 2002: 194–195. ISBN 9787020035151. 
  52. ^ 52.0 52.1 狮舞(槐店文狮子)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3-07-28.
  53. ^ 李淼,邹燕,段兆岢. 浅析中国传统舞狮文化[J]. 商情,2019(34):123,118.
  54. ^ 「《太平樂》,亦謂之五方師子舞。師子鷙獸,出於西南夷天竺、師子等國。綴毛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馴狎之容。二人持繩秉拂,為習弄之狀。五師子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樂》,舞以足,持繩者服飾作崑崙象。」《舊唐書·志第九·音樂二》
  55. ^ 舞獅技藝活動之研究 中華民國教育部體育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2-08-02.
  56. ^ 常任俠等著:中國舞蹈史初編。台北市,蘭亭書店 1985-10-15 p72
  57. ^ 西域舞狮历千年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9-04-0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23-07-28.

參考文獻 编辑

  • 《異文化的使者——外來詞》,史有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胡人, 即胡, 或稱胡族, 唐人統一稱來華營商者為番客, 是對外來人的一種古文指稱, 在古代指稱中原王朝北方邊境地區的鄰人, 到中世紀則主要用於稱呼西方人, 可特別指稱粟特人與波斯人, 並也包括天竺人, 大食人以及羅馬人, 是一個經歷長期演變, 指代外域族羣的文化概念, 在歷史文藝記錄中的該指稱, 是作為一個來自異國遠方, 帶來奇特的宗教與文化的具神秘感的形象代表, 該稱謂起自於戰國的, 主要指涉塞北民族, 即中原以北歐亞大草原上, 受中亞斯基泰, 塞迦文明影響的遊牧民羣體, 此種定義也和同時期所發展的華夷秩序觀有. 胡人 即胡 स ल 或稱胡族 唐人統一稱來華營商者為番客 是對外來人的一種古文指稱 在古代指稱中原王朝北方邊境地區的鄰人 到中世紀則主要用於稱呼西方人 可特別指稱粟特人與波斯人 2 並也包括天竺人 大食人以及羅馬人 3 是一個經歷長期演變 指代外域族羣的文化概念 4 在歷史文藝記錄中的該指稱 是作為一個來自異國遠方 帶來奇特的宗教與文化的具神秘感的形象代表 5 6 7 該稱謂起自於戰國的 胡 主要指涉塞北民族 即中原以北歐亞大草原上 受中亞斯基泰 塞迦文明影響的遊牧民羣體 此種定義也和同時期所發展的華夷秩序觀有明顯的承繼關係 5 後該種指稱 轉變作對西域等外域地區的白種人的統稱 8 該指稱到隋唐後 含義不再包括北方游牧民 而以粟特人為參照標準 明確了 深目高鼻多鬚 的白種人特徵 9 北周粟特人安伽騎在馬背上 該畫出自其在西安的墓地中 研究者據姓氏相信他當時來自中亞安國 粟特人在漢唐認知中有所成為胡人的典型代表 部分文獻記述更直接將粟特和胡畫上等號 1 自漢代以來伴隨絲綢之路 諸胡人與中原之間持續爭戰 遷徙流動 開展經貿等互動影響 尤中亞地區的粟特九姓胡人等沿河西走廊移居武威郡地區 逐步將濃厚 胡風 的人文習慣傳入中原 促進中原與外域文明間交融 10 11 胡人在歷史上的位置和特性 為漢文化圈文明觀念帶來不少衝擊乃至顛覆 從春秋 蠻夷猾夏 到晉代 變夷從夏 華夷之間此消彼長 隨著時間推移 對於中原 胡人相對趨向更為強勢 具權威和支配力 爾後胡人皇帝統治中原的時代 展現出非同小可的政治能力和文化影響 確立他們在史上的政治地位 如五胡十六國的產生 是徹底否定了華夏中心視野的 胡人不能為帝 觀點 此後便經歷起實踐胡人觀念影響中原的政教文明體系的過程 12 由魏晉南北朝 十六國至蒙元時期 被歸作 胡人 的匈奴 羯 鮮卑 女真 蒙古等先後在中原建朝立國 具 胡人 背景的移民隨之持續地進入中原世居 形成融聚多族羣環境 促進胡人與漢人在民間相互融合 13 學界研究相信是影響轉變後來認知胡人的概念 到鮮卑與漢人混血的王室統治的隋唐 形成不同於秦漢的華夏帝國觀的中原王朝 隋唐時與北方胡人結盟以安定長城南北的族羣關係 且與北方及西域間維持和平的交流往來 使得指稱不再囊括北方游牧民族 14 9 延至遼 金 夏 元和滿清 貫穿胡人背景皇帝的統治方式和制度實踐 令中國皇權內涵有所發展 同時也擴展了皇權秩序的邊界 改造中國傳統思想 12 目录 1 定義辨識 1 1 字源 1 2 狭义和广义 1 3 藐视之义 2 歷史 2 1 古代界定諸種胡人 2 2 在華所建諸政權 3 地緣關係和影響 3 1 政治軍事 3 2 移民與身份認同 3 3 飲食烹飪 3 4 文藝 3 4 1 雕刻工藝 3 4 2 文學形象 3 4 3 樂舞 4 參見 5 参考资料 5 1 參考文獻定義辨識 编辑就 胡 概念之來源而言 中文歷史文獻內所記載的胡 最初是與貉 貊 一起出現而經常並舉 研究基於先秦至漢代記錄的胡人造型作比對 認為早期觀念所認知的該羣體 與斯基泰 塞種人的特徵有相當程度一致 5 屬歐羅巴人種 15 字源 编辑 胡 這個名稱的各種起源說法 胡 起源早期漢人和匈奴蒙古人之間的基本交流 胡 字起源于蒙古语 hүmүүn 現代蒙古語 hүmүүn 在蒙古語中是人的意思 现代蒙古语發音 HU MON 其中第二音節為輕聲音 有些部落甚至不發第二音節 直接發音 HU 早期蒙古由諸多部落組成 各部落東西南北口音略有差別 有些部落之間甚至互不相通 但是他們互相統稱對方人也就是 hүmүүn 因為漢語本身就有簡化語言的方法 再加上有些匈奴蒙古人自稱自己人 發音 HU 久而久之 漢人統稱北方遊牧民族為胡人 可能起源自匈奴 据汉文献记载匈奴人自稱為胡 16 17 可能对应东胡部落 烏其拉圖教授認為 谁 胡 對應到蒙古語ku 為子的意思 18 狭义和广义 编辑 nbsp 位于蒙古国扎布汗省岩画中无胡髯及体毛的突厥人 狭义上的胡人在 旧唐书 突厥传 有记载案例 如颉利可汗在內政方面 大肆委任胡人 以致国力衰退 国人不满 东突厥亡国前夕 胡酋 康苏密挟持隋朝的萧皇后和杨政道投降唐朝 阿史那思摩长相像胡人 被阿史那氏排斥在外 不得专掌兵马为设 19 原属回纥的九姓胡 即昭武九姓 扰乱回鹘汗国国政 被相国顿莫贺达干斩杀2000人等等 20 安禄山曾对哥舒翰曰 我父是胡 母是突厥 公父是突厥 母是胡 与公族类同 俗称杂胡 21 以上引文均是 突厥 胡人 二词并用 可见胡人和突厥是区分开来的 在称呼上有显著不同 指的是两个不同人群 此外 朝鲜半岛僧人慧超也在 往五天竺国传 将胡人和突厥是区分开来 慧超在723年至727年行至葱岭以西 河中以南 对西域城邦国有详细的目睹描述 如在 健馱邏國 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部交界处 云 王及兵马总是突厥 土人是胡 在罽賓国 今阿富汗潘傑希爾省 云 国土人是胡 王及兵马突厥 在谢飓国 今阿富汗加兹尼省 云 土人是胡 王及兵马 即是突厥 在骨咄国 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 云 此王元是突厥种族 当土百姓 半胡半突厥 22 由此可见狭义上的 胡人 在唐代文献上指中 西亚来的外来高加索人种人口 与塞外或蒙古利亚人种民族不同 而广义上的胡人基本上指中國古代漢族對北方異族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 主要出现在诗词和小说著作上 23 但史書上亦有其它地區外族被稱為胡人的例子 例如陳壽 三國志 士燮傳 中有 燮兄弟並為列郡 雄長一州 偏在萬里 威尊無上 出入鳴鍾磬 備具威儀 笳簫鼓吹 車騎滿道 胡人夾轂焚燒香者常有數十 一句 胡人 是指由海路到達交州當地的外族 藐视之义 编辑 胡 如現代漢語词老外带有藐视之义 胡人石勒当上皇帝之后下令禁止用 胡 字 在所有后赵制法令中最为严峻 24 东晋丞相王导曾调笑东晋僧人康僧渊的长相 康僧渊以 鼻者面之山 目者面之渊 山不高则不灵 渊不深则不清 驳之 25 歷史 编辑饒宗頤觀點認為 自古代波斯建立的大流士以來 胡人便開始與華人接觸且自不尋常 未可等閑視之 26 脫自於先秦以降逐步建立的初步 胡人觀 5 秦 汉時期初稱胡人 一般指涉匈奴 而中原依照古典儒家應付 非我族類 簡單採用綏靖與主戰兩種方式 27 普遍對胡人存有種族偏見 該時期胡人在中原地帶的相對社會地位不高 在漢代人的意象中他們都是家奴 降兵 商賈 伎人或者異教徒 基本上對其身份是持鄙夷態度 5 而相對中原 北方 從漢代以來長期持續與胡人戰事頻繁 南方尤其西南各族與域外就未有所產生衝突 胡人因而可以和這些地方更安全和平地交流 如胡人此段期間便經過蜀道進入川蜀 雖然人力 物力 槃纏費用代價大 但道路安全系數高 當時的胡商們便役使駱駝組隊暢行 與蜀人貿易交流 28 同時期也產生 胡客 概念 指稱以朝貢為名來朝的西域商賈 並囊括南匈奴及西域諸國在京師的質子 使節 至東漢通西域後 大批西域人被匈奴徵為傭兵 或是因經商 躲避胡漢戰事等不斷湧入中原 來自印度 中亞的佛教徒也成為 胡客 的重要組成 據高僧傳及吐魯番文書等諸種文獻記載 在東漢中期之後 陸續近西域進入惇煌 長安等地的移民包括月氏人 康居人 安息人 天竺人等 其中經陸路者主要越過蔥嶺而駐留敦煌 一部分移民會繼續東進 11 停留在漢帝國境內的胡人有所西域化表象 在東漢末年有所謂 胡風 盛行 重大地影響到社會對於胡人的意象認知 5 自從胡騎起煙塵 毛毳腥膻滿咸洛 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 唐 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 法曲五胡十六國時期胡漢社羣之間繼續產生移民碰撞 交融 延至魏晉南北朝被視作前段過程的繼承和發展 有研究觀點視之為中國古代史上繼春秋戰國後的第二次最大規模的民族 胡漢 融合時期 29 漢化與胡化在地緣間交織 30 經由鮮卑為主的胡人融合形成關隴集團影響地緣生態 胡漢彼此的認同觀念也有所變化 14 至隋唐由帶有 胡風 的混血皇室主宰 讓當時社會整體對外更為開放與包容 大量吸納胡人移民及文明影響 31 同時期的胡人指稱 轉為涵蓋深目高鼻或高加索人种的西域人 32 33 自於絲綢之路的吸引力 當時的胡人羣體在整體商貿層面也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有不少來華者定居長安和廣州 揚州 洛陽 成都等其它城市 與前代混血移民一樣融入當地 對於當時民間 胡人除了給予具有識寶能力和神秘色彩等的印象 也帶來很多的外域文化和知識 7 盛唐時期的長安作為橫跨中亞陸上商路的東端終點 長住的外國人有數萬人之多 來自亞洲各地的人充塞著長安街道 尤以胡人為多 從事商貿 宗教 文化 飲食各業 而他們的大量涌入 也一時間令長安胡氣氤氳 胡化盛極一時 34 胡人本處沙塞 今反居中原 是冠履顛倒 足下應時而起 居地上流 區區有長江之險 相為唇齒 協心同力 並復中原 惟足下圖之 朱元璋 天統四年冬 平夏錄 蒙元時期的東西方貿易和海路交通維持發達局面 特別是成吉思汗西征及建立四大汗國後 相對使得陸上絲綢之路變得前所未有的暢通 大量來自中亞 西亞的穆斯林也繼續沿著陸路進入西北地區 留居的同時也逐步與漢人 蒙古人等通婚 相融 11 元末事變後朱元璋崛起 秉持大漢族主義反對 胡人 繼續主掌中原政權 並發佈諭中原檄動員北伐 提出 驅逐胡虜 恢復中華 的口號 迫使蒙元退塞外為北元 建立明朝 35 而不論中原雅音或禮俗 舞樂等等方面 中原社會既已深刻受到胡化影響 明後受胡風影響的 北音 也逐漸強勢 至滿清後通過聖諭廣訓進一步確立正統官話規範 影響改變中原內族羣間的使用語文地位 36 古代界定諸種胡人 编辑 胡 在戰國時主要指涉東胡 林胡及中山國 5 歷史學家許倬雲主張 五朝至北朝的長期胡華衝突的延長至安史之亂 使華北長期成為許多胡人政权的戰場 37 下面列出了中國歷史上相關的胡人各民族 民族 分布地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時期 在中國以外出現的名稱 在中國以外出現的時期 父系单倍群東胡 蒙古国 內蒙古 被冒顿击败后 退居乌桓山和鮮卑山 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 前四世紀至三世紀末 N A N A C2b 38 月氏 yue zhi 现已研究清楚 过去的rouzhi为误读 见条目 青海東部 甘肅西部 中亞 公元前六世紀至前162年 後被匈奴驅逐 貴霜帝國 吐火羅 在公元前二世紀中亞地區烏桓 wu huan 內蒙古 蒙古国 公元前四世紀至三世紀末 部分後遷入漢族地區 入鄉隨俗漢化 與漢族同化 不詳 N A鮮卑 xian bei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內蒙古及蒙古国 後內遷至漢地北部的黃河流域 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六世紀 部分遷入漢族地區後入鄉隨俗漢化 然而人口稀少不足以让汉族混血 N A N A C2b 39 40 匈奴 xiōng nu 蒙古国及內蒙古 中國東北西部 甘肅 新疆東部 南匈奴內遷後曾在漢族地區北部建立前趙 夏 北涼等政權 北匈奴向西遷徙 或移居至新疆 中亞 歐洲 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世紀 伊朗 東歐等地的匈人 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四世紀 Q N1a1a C2b 40 41 R1a 42 羌 qiang 甘肅 青海 四川西部 新疆東部 西藏東北部 戰國時期至今 大部分遷入漢地的羌至魏晉南北朝逐漸被漢族同化 現代羌族和古时候的羌并不是一个民族 不詳 N A O2a 旧称O3a 43 氐 di 甘肅 青海 四川西部 公元前二世紀至六世紀 遷入漢地後被漢族同化 沒有對應名稱 N A O2a 旧称O3a 43 羯 jie 来源未知 后遷入山西 公元二世紀至四世紀 遷入漢地後 在與漢族等民族的戰爭中消亡 不詳 N A丁零 ding ling 高車 gao che 疏勒 shu le 貝加爾湖畔 今蒙古和俄羅斯交界處 後移居新疆 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五世紀 在與各民族的戰爭中消亡 不詳 不詳柔然 rou ran 蠕蠕 ruan ruan 茹茹 ru ru 今蒙古国 內蒙古及新疆東部 公元三世紀初至六世紀初 在高加索及巴爾幹半島的阿瓦爾人 有待考證 公元六世紀至九世紀在中亞地區出現突厥 tu jue 今蒙古国 內蒙古 新疆 哈薩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 俄羅斯 西伯利亞 東歐東部 公元五世紀末至今 中亞突厥語族各族 土耳其 公元六世紀中至今回紇 hui he 回鶻 hui hu 今蒙古国 內蒙古 甘肅 新疆 俄羅斯 西伯利亞等地 公元七世紀初至十世紀中 中亞的維吾爾族 公元九世紀至今吐蕃 tǔ fan 或 tǔ bō 今西藏 青海 四川西部 甘肅及新疆南部 公元六世紀至今 印度 尼泊爾的藏傳佛教民族 公元六世紀至今契丹 qi dan 今蒙古国 內蒙古 中國東北 後亦有部份遷居至新疆 哈薩克 現代吉爾吉斯有50萬人契丹人部落 曾建立遼國 西遼等政權 公元388年至今 契丹 中国称号 中世纪至今庫莫奚 ku mo xi 奚族 鮮卑宇文部的一支 亦有可能和契丹同族 公元四世紀至十二世紀中 不詳 不詳室韋 shi wei 今蒙古国 內蒙古 中國東北西部以及西伯利亞南部 公元六世紀末至十世紀末 蒙古的前身 N A蒙古 meng gǔ 在成吉思汗之前 聚居於今蒙古國 中國东四盟 新疆東部 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 曾建立蒙古汗國以及元朝 元朝退出漢地後 繼續在蒙古草原生活至今 公元八世紀末至今 韃靼蒙古人等 公元十二世紀末至今党項 dǎng xiang 寧夏 甘肅 蒙古西南部 新疆東南部 曾建立西夏政權 公元八世紀中至十三世紀初 無 不詳靺鞨 mo he 俄羅斯遠東地區及中國東北 內蒙古東北部 曾建立勿吉國 渤海國等 公元七世紀初至十世紀初 發展成東北亞各通古斯民族 N A女真 nǚ zhen 滿洲 不包括遼東及內蒙古 及內蒙古東北部 俄羅斯 西伯利亞 公元十世紀初至今 曾建立金朝以及清朝 女真 滿族人 公元十七世紀 俄羅斯人初次發現滿洲人在華所建諸政權 编辑 十六國期間的許多國家 代國 北魏 東魏 西魏 北周 後唐 後晉 後漢 北漢 大遼 西遼 西夏 大金 大元 後金 大清地緣關係和影響 编辑主条目 突厥 波斯文化和胡化 参见 孝文帝改革和河西走廊歷史上的胡人與漢地間持續互動 相互在宗教 文化 藝術 服飾 飲食 音樂 舞蹈等各個方面產生非常廣泛的影響及融合 政治軍事 编辑 主条目 關隴集團 参见 藩鎮和藩鎮割據 漢王朝既已大力征服胡人 匈奴 迫使投降或遠徙 且將西域納入中原勢力範圍 希望將胡人納入其天下 華夷秩序 之中 但也默認當時的胡人長期處於 化外 而難以被漢化 在漢代時社會中存在為數不少的胡奴即胡人奴隸 還有很多被迫歸入管轄的胡人 在當地從事如胡巫 伎人 閹牛者等底下行業 而另一 方面漢朝也起用大量的歸降胡人充當胡兵 為帝國軍隊繼續討伐匈奴 5 西魏北周宇文泰創始關隴集團 漢人豪族和鮮卑權貴聯合 胡漢血統混雜的後裔羣體 在隋唐朝廷具相當廣泛的勢力 據計唐代三百餘任宰相中 就有約十分之一為鮮卑貴族後裔如宇文士及 長孫無忌和狄仁杰等 唐太宗繼承皇位後 更組成以關隴集團 山東集團為主兼及胡族將領的統治支柱 擴大了胡漢聯合統治的集團勢力 44 31 唐軍統帥李靖於貞觀四年 630年 擊潰東突厥汗國後 許多歸降的突厥酋長首領被安排在長安城落戶 並吸納進禁衛軍中擔任將軍 中郎將等 據計被任用的五品以上者就有一百多人 當時再加上跟隨入住的家眷 僕從 移居的突厥人總數達到數千家之多 31 之後史上具相似胡人背景的王朝政權 即便完全漢化者也不乏繼續持有胡人的意識和理念 在實際管治中便持續通過具體的行為 措施 政策 儀式 制度等 向漢文化圈輸出獨特的價值觀念 12 移民與身份認同 编辑 参见 昭武九姓 漢晉時炎帝並非普遍受中原士人攀附的華夏英雄祖先 魏晉南北朝時士族郡望乃至政治社會變動 胡人以攀附炎帝為本族群族源 以區別別於自稱黃帝之後的華夏家族 14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 主動強力推行鮮卑人在從形式到本質上 完全向漢文化靠攏的一系列舉措 以通婚 改姓 賜姓 認祖 冒籍 改說漢話等方面 在血緣 譜系和文化根基上實現胡漢融合 14 45 但進而引發身份認同衝突 導致六鎮起義和河陰之變 產生高歡主政的東魏 北齊 以懷朔集團為支柱保持強烈的胡人身份認同意識 14 北朝至隋唐時期入華的粟特胡人 則沿河西走廊重鎮沙州 瓜州 肅州 甘州 建康 高台 涼州一線 形成入華胡人定居的文明景觀 當時移居中原內地的胡人 如自魏晉以來家居長安 洛陽者 將涼州視為 故鄉 所在地 更於家族譜系記載內將其祖籍寫為武威 姑臧或涼州 作為其族屬郡望 10 原本入關來勢亦洶的胡人羣體 到隋唐時與漢人間加深身份認同的融合 在朝廷 戎伍 閭里之間隨處可見 當時身為胡人後裔的士大夫如元稹 白居易等人 均儼然以漢冑自居 不復承認自己有外來背景 46 同時期 自稱炎帝神農氏後裔的貴冑家族逐漸多起來 14 並影響往後漢族族源記憶由 黃帝之裔 轉變成為 炎黃子孫 47 飲食烹飪 编辑 由漢魏開始 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與興盛 來自西方胡人的珍饈玉饌 美酒異器也向東傳入中原地區 促進飲食文化的交匯融合 48 有關的傳入食料通稱為 胡食 品種很多 至唐最盛 如慧琳 一切經音義 述 胡食者 即饆饠 燒餅 胡餅 搭納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胡餅 時胡人在長安開立食肆 出現胡人美食一條街 以及眾多胡姬酒肆 另當時 有引入多種釀酒工藝等 製造葡萄酒 高昌馬乳葡萄為原料 果酒 波斯引進三勒漿及其釀造方法 和龍膏酒 烏弋山離國引進 48 從西域引進蔗糖及其制糖工藝 改進加工技術 令成品質量提升用於飲食烹飪之中 受胡食風氣影響 時人逐步接受胡人的燒烤獸肉之法 喝起奶酪和葡萄酒 34 文藝 编辑 雕刻工藝 编辑 後魏武帝伐冒頓 經白狼山 逢獅子 使人格之 殺傷甚眾 王乃自率常從軍數百擊之 師子哮吼奮起 左右咸驚 王忽見一物從林中出 如貍 起上王車軛 師子將至 此獸便跳起在師子頭上 即伏不敢起 於是遂殺之 得師子一 還 來至洛陽 三十里雞犬皆伏 無鳴吠 晉 張華 博物志 卷三 異獸 漢代墓室的畫像石和磚 雕塑 青銅器 壁畫等物件 便有描繪出表現多樣的胡人形象 如在巴蜀地區留存的古代物件中 典型的胡人形象有駱駝載樂畫像磚 吹笛胡人陶俑等 28 當時洛陽的工匠目睹來自西域的貢獅 也據此製作出形象十分逼真的獅子雕刻 甚至還有一些工匠被請到外地去雕造 最早有確切紀年記載的石獅 屬桓帝建和元年 公元147年 在山東嘉祥武氏家族墓地的神道上所建者 與此同時 以西王母神話世界里與獅子相並列的西域異獸的石雕 也在這一時期被工匠們大批製造 如辟邪 天祿等 49 到魏晉時期 以獅形和胡人騎獅形為祥瑞吉獸造型的青瓷水盂 也開始流行起來 除此之外 中原也似乎受到了來自薩珊王朝獵獅文化的影響 有學者認為如張華 博物志 有關曹操北伐烏桓時在白狼山一帶遭遇獅子的記載 便是基於當時薩珊波斯文化中的獵獅隱喻而創作出來的故事 49 文學形象 编辑 唐代小說在描繪西域主題時 除記述西域所貢珍物外 也大量記載了西域胡人涉及採寶的系列活動故事 出現許多與龍 海有關的胡人珠寶故事 與佛經必然相涉 當時的多數記載顯示胡人以寶為尚 擅長判別珠寶 大致上都真誠無欺 也善於識人 無論何種身份背景都具有智者的形象 6 而對於寶物所涉及的國度並未很清楚地表示 對於冠之以胡人的個體 籠統稱之 胡商 胡僧 據一些學者推定 這些胡人來自波斯 罽賓 50 大食 西域 回鶻 南越等地 51 據太平廣記記載所描繪的胡人形象 西域胡人的聚會聯誼便是一場閱寶大會 會見時各自展示珠寶 根據數目和價值決定當席間的尊卑地位 在中土的胡人聚會 同樣有熱衷於鬥寶的習俗 據 宣和畫譜 卷一也載有閻立本所畫 異國鬬寶圖 6 樂舞 编辑 據 晉書 樂志 載 胡角者 本以應胡笳之聲 後漸用之橫吹 有雙角 即胡樂也 胡樂據信自西漢始引入華 由張騫助推傳入西京 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 乘輿以為武樂 魏晉之後二十八解不復具存 用者有 黃鵠 壟頭 出關 入關 出塞 入塞 折楊柳 黃覃子 赤之楊 望行人 十曲 到隋唐時期胡樂再繼續滲透到社會各階層 如詩人元稹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 法曲 寫道 女為胡婦學胡妝 伎進胡音務胡樂 7 戲有五方獅子 高丈餘 各衣五色 每一獅子有十二人 戴紅抹額 衣畫衣 執紅拂子 謂之 獅子郎 舞 太平樂 曲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録 唐太宗時 增訂國家雅樂為十部樂 其中包括西涼樂 天竺樂 高麗樂 龜玆樂 安國樂 疏勒樂 康國樂和高昌樂 而長安城胡商更將西域的本土音樂帶入市井生活 當時在都城內人們的物質生活都崇尚西域胡人風氣 34 胡商在長安城廣設酒樓 僱用能歌善舞的胡姬招徠客人 當時在西域音樂伴奏下她們擅長跳胡旋舞吸引客流 甚至連唐玄宗也痴迷於這種舞藝 而李白也是胡姬酒肆的常客之一 一大批西域樂器如箜篌 琵琶 笙 笛 簫 篳篥等 當時也傳入民間 城頭山雞鳴角角 洛陽家家學胡樂 31 而由漢至唐時期 西域的 五方獅子舞 和 胡人假獅子 亦逐步傳入中原 13 52 相傳魏武帝征戰西域時期 俘虜大量胡人 之後下令他們獻舞 俘虜們便用木頭雕刻了獅子的頭部 雕刻了兩大五小然後三十餘人批獸皮 集八音 在殿前起舞 魏武帝龍顏大悅賜名 北魏瑞獅 由此形成早期的北獅 在北方流傳開來 53 到隋唐時期的舞獅表演 在上流階層中十分受歡迎 同時還與前朝宮廷音樂相結合 創造出了盛大的太平樂 也被稱為五方獅子樂 54 限於宮廷接待外賓時上演 49 相關內容也為最早有關舞獅的史籍記錄 55 當時引舞的 獅子郎 部分地方直呼作 胡人 或稱 回回 達摩 56 起初這一角色都是由龜玆人擔當 而表演的舞蹈音樂也具當地風土特點 57 到南宋端平元年 1234 蒙古將領察罕平金時 由中亞徵召波斯人 欽察人和康里人進入中原 以波斯尼沙布爾人海鼻耳為代表進一步帶入舞獅文化 在移民後裔世居地留存了特有的沈丘槐店回族文獅子舞 13 52 參見 编辑 nbsp 国际关系主题 nbsp 中世纪主题 nbsp 考古学主题 中國中心主義 元清非中國論 排滿 蠻族 四夷 東胡 林胡 五胡亂華 遊牧民族 波斯化的社會 突厥化 伊斯蘭化 突厥 波斯文化 突厥 蒙古傳統 蕃坊 老外 外人 日本 韃靼人 粟特 突厥語族群参考资料 编辑 荣新江 何谓胡人 载樊英峰主编 乾陵文化研究 四 丝路胡人与唐代文化交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三秦出版社 2008年 韩香 唐朝境内的波斯人及其活动 J 中国边疆学 2016 1 147 163 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 ang Exotics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 2016 ISBN 9787509780640 蔡鸿生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 中华书局 1998 ISBN 9787101018509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5 6 5 7 陳健文 2006 先秦至兩漢胡人意象的形成與變遷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博士論文 6 0 6 1 6 2 康韻梅 異物 法術 唐代小說中的西域圖像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清華中文學報 6 2011 155 208 7 0 7 1 7 2 于赓哲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2019 11 15 当代陕西 2019年 第21期 杨蕤 略论宋代的 胡人 与 胡俑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罗丰主编 收於丝绸之路上的考古 宗教与历史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11 9 0 9 1 李鸿宾 胡人 亦或 少数民族 用于唐朝时期的两个概念的解说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收錄於樊英峰主编 乾陵文化研究 四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5 10 0 10 1 沙武田 战略要地 文化阵地 汉 魏晋 北朝时期的凉州 2022 08 15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2 11 03 11 0 11 1 11 2 马东平 丝绸之路 一条伟大的通道 J 中国民族 2021 6 5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2 11 26 12 0 12 1 12 2 雷戈 变夷从夏 五胡政治观念 实践分析 J 文史哲 2018 5 68 82 doi 10 16346 j cnki 37 1101 c 2018 05 05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3 07 27 13 0 13 1 13 2 沈丘回族文狮舞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1 11 1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3 02 13 14 0 14 1 14 2 14 3 14 4 14 5 马建红 中古士族的谱系建构与北朝隋唐胡汉认同 以韦氏墓志的追祖方式为中心 J 云南社会科学 2019 3 163 169 doi 10 3969 j issn 1000 8691 2019 03 024 日 江上波夫 編 中央アジア史 東京 山川出版社 1987 年 第一章 中央アジアにおけ る人種 民族 文化の形成と歷史の流れ p43 漢書 匈奴傳 單于遺漢書云 南有大漢 北有強胡 胡者 天之驕子也 漢書 匈奴傳 單于姓攣鞮氏 其國稱之曰 撐犁孤塗單于 匈奴謂天為 撐犁 謂子為 孤塗 單于者 廣大之貌也 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烏其拉圖 匈奴與薩滿教文化 從其語音和解釋可以斷定 塗 字只能是蒙古語名詞複數粘附成份 d t 的音寫 胡 孤 為詞根 ku 的音寫 意為子 孤塗 為 子 之複數 從古至今 蒙古語族的 ku 和突厥語族的 ogul 在語音和語義上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所以 胡 為操蒙古語族諸部落的自稱當不容置疑 在蒙古族薩蠻教觀念裡 人類是上蒼和大地之子 以 蒙古秘史 為代表的中世紀蒙古語裡 ku 一詞無性別之分 現代蒙古族牧民口語裡 ku 一詞也無性別之分 匈奴時代的蒙古語中 ku 一詞更不可能有性別之分 該詞既是蒙古語裡的常用詞 又是從薩滿教角度泛指人 天子 天之驕子 颉利每委任诸胡 疏远族类 胡人贪冒 性多翻覆 以故法令滋彰 兵革岁动 国人患之 诸部携贰 胡酋康苏密等遂以隋萧后及杨政道来降 思摩者 颉利族人也 始毕 处罗以其貌似胡人 不类突厥 疑非阿史那族类 故历处罗 颉利世 常为夹毕特勒 终不得典兵为设 旧唐书 卷二百四 九姓胡素属于回纥者 又陈中国便利以诱其心 可汗乃举国南下 将乘我丧 顿莫贺乘人之心 因击杀之 并杀其亲信及九姓胡所诱来者凡二千人 旧唐书 卷二百六 禄山以思顺恶翰 尝衔之 至是忽谓翰曰 我父是胡 母是突厥 公父是突厥 母是胡 与公族类同 何不相亲乎 旧唐书 卷一百八 建驮国 此王及兵马总是突厥 土人是胡 罽宾国 此国土人是胡 王及兵马突厥 谢飓国 土人是胡 王及兵马 即是突厥 其王即是罽宾王侄儿 自把部落兵马 住于此国 不属余国 亦不属阿叔 此王及首领 虽是突厥 骨咄国 此王元是突厥种族 当土百姓 半胡半突厥 往五天竺国传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10 05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8 04 勒宫殿及诸门始就 制法令甚严 讳胡尤峻 晋书 卷一百五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 王丞相每调之 僧渊曰 鼻者 面之山 目者 面之渊 山不高则不灵 渊不深则不清 世說新語 第二十五 饒宗頤 塞種與 Soma 不死藥的來源探索 中國學術 2002年4期 總 12 輯 p7 楊聯陞 從歷史看中國的世界秩序 收氏著 國史探微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 p6 11 28 0 28 1 常雁来 略论胡人在南方丝绸之路民间艺术交流中的价值 J 艺海 2018 4 127 128 doi 10 3969 j issn 1673 1611 2018 04 047 崔明德 北魏民族关系思想论纲 J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 18 DOI CNKI SUN YTXS 0 2010 04 016 萬繩楠整理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貴陽 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7 p217 224 ISBN 9787221073693 31 0 31 1 31 2 31 3 任疆 长安何谓 胡人塑造的都城 2019 07 12 澎湃新闻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3 06 25 武伯纶 唐代长安遗留在西安及其附近的和波斯有关的历史文物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 简体 南宋 翻译名义集 曰 自汉至隋皆指西域以为胡国 34 0 34 1 34 2 姚伟钧 唐代长安的 胡风 与 胡食 光明日报 2014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12 03 刘 祥学 明朝民族政策演变史 民族 2006 ISBN 9787105077687 日 平田 昌司 文化制度和汉语史 北京大学 2016 ISBN 978 7 301 26970 1 p 70 許倬雲 我者與他者 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9 59 28 December 2012 ISBN 978 962 996 415 3 Li Hongjie Zhao Xin Zhao Yongbin Li Chunxiang Si Dayong Zhou Hui Cui Yinqiu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a bronze culture population in the West Liao River valley revealed by ancient DNA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1 09 22 56 12 815 822 ISSN 1434 5161 doi 10 1038 jhg 2011 102 Cui Yinqiu Li Hongjie Ning Chao Zhang Ye Chen Lu Zhao Xin Hagelberg Erika Zhou Hui Y Chromosome analysis of prehistoric human populations in the West Liao River Valley Northeast China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3 13 1 216 ISSN 1471 2148 doi 10 1186 1471 2148 13 216 40 0 40 1 Keyser Tracqui Christine Crubezy Eric Ludes Bertrand Nuclear and Mitochondrial DNA Analysis of a 2 000 Year Old Necropolis in the Egyin Gol Valley of Mongoli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3 08 73 2 247 260 ISSN 0002 9297 doi 10 1086 377005 李红杰 Y Chromosom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Ancient Northern Chinese Populations 2021 08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3 Kim Kijeong Brenner Charles H Mair Victor H Lee Kwang Ho Kim Jae Hyun Gelegdorj Eregzen Batbold Natsag Song Yi Chung Yun Hyeung Won A western Eurasian male is found in 2000 year old elite Xiongnu cemetery in Northeast Mongolia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10 01 20 142 3 429 440 ISSN 0002 9483 doi 10 1002 ajpa 21242 43 0 43 1 中国北方古代人群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2年6月 赵丽云 唐代胡汉文武合一统治集团的兴衰及其影响 J 石河子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0 2 120 124 钱国旗 拓跋鲜卑的南迁及其对鲜汉民族融合的影响 J 江苏社会科学 1995 2 90 94 99 馬長壽 碑銘所見前秦至隋初的關中部族 桂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p6 7 ISBN 9787563360499 關於隋唐相對於秦漢 華夏帝國 轉變的論述 可詳見王明珂 游牧者的抉擇 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民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p280 282 ISBN 9787208150683 48 0 48 1 舌尖上的交融 东鸣西应的汉唐时期饮食文化 2020 02 05 中国一带一路网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3 07 28 49 0 49 1 49 2 任疆 人狮之间 从除鬼祛病到吃醋文化 2022 04 14 澎湃新闻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3 07 28 程 蔷 骊龙之珠的诱惑 民间叙事宝物主题探索 北京 学苑 2003 123 ISBN 9785077109399 程 国赋 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 北京 人民文学 2002 194 195 ISBN 9787020035151 52 0 52 1 狮舞 槐店文狮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3 07 28 李淼 邹燕 段兆岢 浅析中国传统舞狮文化 J 商情 2019 34 123 118 太平樂 亦謂之五方師子舞 師子鷙獸 出於西南夷天竺 師子等國 綴毛為之 人居其中 像其俯仰馴狎之容 二人持繩秉拂 為習弄之狀 五師子各立其方色 百四十人歌 太平樂 舞以足 持繩者服飾作崑崙象 舊唐書 志第九 音樂二 舞獅技藝活動之研究 中華民國教育部體育署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2 08 02 常任俠等著 中國舞蹈史初編 台北市 蘭亭書店 1985 10 15 p72 西域舞狮历千年 来源 中国民族报 2019 04 0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23 07 28 參考文獻 编辑 異文化的使者 外來詞 史有為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胡人 amp oldid 7906661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