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郡望

郡望又称姓望地望[來源請求],是“郡”与“望”的合称,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望是指望族世家,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郡望始于六朝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当时称为“士族”、“右姓”等,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他们特意在姓氏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显示贵族身份,显示与同姓氏其他人的区别。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如陈郡陈郡谢氏陈郡袁氏等。同一姓氏,不同地区的家族,则使用各自的郡望,如王氏有瑯琊王氏太原王氏;崔氏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李氏有趙郡李氏隴西李氏

北魏时期陇西李氏后人的墓志如果记载籍贯,常常写为“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或“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华风里”,有些墓志前面缀上“秦州”,如去世于北魏正始二年(505年)的李蕤墓志,去世于永平三年(515年)李庆容的墓志,去世于正光五年(524年)李超的墓志。据《晋书·地理志上》“秦州”条,西晋初年“狄道县”的确属于秦州陇西郡晋惠帝时则分立狄道郡,前凉时改属凉州,又以狄道县立武始郡。北魏时期狄道县隶属于枹罕镇,枹罕镇之后又改为河州,李蕤、李庆容、李超三人墓志所记载籍贯中的州、郡、县名称及隶属关系依据的是西晋初年的制度。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教授认为,高门子弟用来标明其身份地位的郡望多产生于魏晋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州、郡、县名称与隶属关系也不断的变化,到北朝时他们居地的名称难免与旧有的郡望不合,这些名门后代为“高自标置”,仍然抱着旧贯不放,这种风气不仅流行于安顿死者的墓志铭中,世间也是一样,国史正传亦深受影响。《魏书·裴延俊》传称裴延俊为“河东闻喜人”而不是“正平闻喜人”,《魏书·李宝传》称李宝为“陇西狄道人”而不是“武始狄道人”,《魏书·郑羲传》称郑羲为“荥阳开封人”而不是“荥阳苑陵人”,《魏书·阳尼传》称阳尼为“北平无终人”而不是“渔阳无终人”,都是这种例子[1]

刘知几认为碑文中的籍贯和封爵的名称有很多造假,比如记载姓袁的就自称陈郡袁氏,姓杜的就自称京兆杜氏,姓刘的都自称是彭城刘氏,姓魏的都说是钜鹿魏氏,这是一种流行的不当风俗,忘记了史书传记的旧有体例[2]。至明代,籍贯方才彻底替代郡望[3]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毛汉光指出,士族是具有时间纵度的血缘单位,强调郡望以区别于其他家族,犹如一家百年老店强调金字招牌一般,郡望与士族相始终[4]

参考文献

  1. ^ 侯旭东.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朝廷、州县与村里》. 北京市: 商务印书馆. :2005.11: 137–139. ISBN 7-100-04493-6 (中文(简体)). 
  2. ^ 《史通·内篇·邑里第十九》: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若仲远之寻郑玄,先云汝南应劭;文举之对曹操,自谓鲁国孔融是也。爱及近古,其言多伪。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京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此乃寻流俗之常谈,忘著书之旧体矣。
  3. ^ 韩养民. 地望、郡望、籍贯与姓名. 西安晚报 数字报刊. 2008-02-26 [2017-09-02]. (原始内容于2017-09-02) (简体中文). 
  4. ^ 毛汉光.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上海市: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12月: 238. ISBN 7-80622-786-5 (中文(简体)). 

参见

郡望, 又称姓望或地望, 來源請求, 的合称, 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望是指望族世家, 连用, 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始于六朝时期, 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 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 当时称为, 士族, 右姓, 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 他们特意在姓氏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 显示贵族身份, 显示与同姓氏其他人的区别, 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 如陈郡有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等, 同一姓氏, 不同地区的家族, 则使用各自的, 如王氏有瑯琊王氏, 太原王氏, 崔氏有清河. 郡望 又称姓望或地望 來源請求 是 郡 与 望 的合称 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望是指望族世家 郡望连用 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望族或该望族的发源地 郡望始于六朝时期 由于门阀制度的盛行 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氏 当时称为 士族 右姓 等 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 他们特意在姓氏的前面标出自己家族所在的地域 显示贵族身份 显示与同姓氏其他人的区别 一个郡可以有多个望族 如陈郡有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等 同一姓氏 不同地区的家族 则使用各自的郡望 如王氏有瑯琊王氏 太原王氏 崔氏有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 李氏有趙郡李氏 隴西李氏 北魏时期陇西李氏后人的墓志如果记载籍贯 常常写为 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和风里 或 陇西郡狄道县都乡华风里 有些墓志前面缀上 秦州 如去世于北魏正始二年 505年 的李蕤墓志 去世于永平三年 515年 李庆容的墓志 去世于正光五年 524年 李超的墓志 据 晋书 地理志上 秦州 条 西晋初年 狄道县 的确属于秦州陇西郡 晋惠帝时则分立狄道郡 前凉时改属凉州 又以狄道县立武始郡 北魏时期狄道县隶属于枹罕镇 枹罕镇之后又改为河州 李蕤 李庆容 李超三人墓志所记载籍贯中的州 郡 县名称及隶属关系依据的是西晋初年的制度 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侯旭东教授认为 高门子弟用来标明其身份地位的郡望多产生于魏晋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 那些州 郡 县名称与隶属关系也不断的变化 到北朝时他们居地的名称难免与旧有的郡望不合 这些名门后代为 高自标置 仍然抱着旧贯不放 这种风气不仅流行于安顿死者的墓志铭中 世间也是一样 国史正传亦深受影响 魏书 裴延俊 传称裴延俊为 河东闻喜人 而不是 正平闻喜人 魏书 李宝传 称李宝为 陇西狄道人 而不是 武始狄道人 魏书 郑羲传 称郑羲为 荥阳开封人 而不是 荥阳苑陵人 魏书 阳尼传 称阳尼为 北平无终人 而不是 渔阳无终人 都是这种例子 1 刘知几认为碑文中的籍贯和封爵的名称有很多造假 比如记载姓袁的就自称陈郡袁氏 姓杜的就自称京兆杜氏 姓刘的都自称是彭城刘氏 姓魏的都说是钜鹿魏氏 这是一种流行的不当风俗 忘记了史书传记的旧有体例 2 至明代 籍贯方才彻底替代郡望 3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毛汉光指出 士族是具有时间纵度的血缘单位 强调郡望以区别于其他家族 犹如一家百年老店强调金字招牌一般 郡望与士族相始终 4 参考文献 编辑 侯旭东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 朝廷 州县与村里 北京市 商务印书馆 2005 11 137 139 ISBN 7 100 04493 6 中文 简体 请检查 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史通 内篇 邑里第十九 且自世重高门 人轻寒族 竞以姓望所出 邑里相矜 若仲远之寻郑玄 先云汝南应劭 文举之对曹操 自谓鲁国孔融是也 爱及近古 其言多伪 至于碑颂所勒 茅土定名 虚引他邦 冒为己邑 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 言杜则系之京邑 姓卯金者咸曰彭城 氏禾女者皆云钜鹿 此乃寻流俗之常谈 忘著书之旧体矣 韩养民 地望 郡望 籍贯与姓名 西安晚报 数字报刊 2008 02 26 2017 09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02 简体中文 毛汉光 中国中古社会史论 上海市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年12月 238 ISBN 7 80622 786 5 中文 简体 使用 accessdate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参见 编辑 中国主题 历史主题 地理学主题 人类学主题 汉字文化圈主题 胞族 宗族 家族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郡望 amp oldid 7418756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