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哥舒翰

哥舒翰(699年-757年),唐朝名将,突骑施西突厥别部)首领哥舒部落人,名安史之乱时被安祿山俘虜,後安慶緒安祿山登基,但不久便敗於唐軍而逃,而後將哥舒翰殺害。唐代宗追赠太尉武愍

生平 编辑

史书未记载其生年。胡人多以部落稱姓,因以為氏。祖沮,左清道率。父道元,安西副都護,世居安西。哥舒翰家富于財,倜傥任俠,好然諾,縱蒲酒。哥舒翰初為隴右節度使王忠嗣幕府將,能讀《左氏春秋》、《漢書》,頗得士兵擁戴。

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迁左卫郎将。天宝年間與吐蕃战于苦拔海,屡破吐蕃,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王忠嗣為宰相李林甫所忌,故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玄宗以哥舒翰取代王忠嗣。朝廷對忠嗣嚴加審訊,打算處以極刑。哥舒翰聞知後,極言王忠嗣無罪,請求用自己的官爵來贖王忠嗣的罪,玄宗不聽,走入內宮,哥舒翰一路追隨,「言詞慷慨,聲淚俱下」,玄宗深受感動,遂貶忠嗣為漢陽(今湖北)太守。

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突厥阿布思之兵,向石堡城发起进攻。吐蕃凭险据守,唐军进攻多日,伤亡惨重。哥舒翰大怒,限三日內破城,否則斩殺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三日後,唐军占领石堡城。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

天宝十一年(752年),進為开府仪同三司

天宝十二年(753年)八月三十日,进封西平郡王。天宝十三年(754年),又拜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御史大夫。唐詩中即有一首《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宰相楊國忠厭惡安祿山,知其必反,聯合哥舒翰牽制安祿山。

天寶十四年(755年)哥舒翰患風疾(即中风半身不遂[1],回到長安,病廢於家。

安史之乱时,名將封常清高仙芝受诬被杀,唐玄宗命哥舒翰代替高仙芝守潼关(今陝西潼關東北)。哥舒翰到了潼關,風疾愈來愈嚴重,不復躬親,政事悉委行軍田丘良,陣中大將王思禮李承光爭權。哥舒翰知道敵鋒正銳,應避之以待援軍前來共禦潼關

此一策略與封常清高仙芝所部相同。經研擬後,哥舒翰在潼關的二十萬大軍即堅守不出。

天寶十五年(756年)二月,哥舒翰的舊屬時任元帥府馬軍(騎兵)都将的王思禮,密說翰抗表請誅杨国忠,但翰不赞同對楊國忠下手;思禮又說翰謀殺安思順(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安思順曾多次提醒中央,安祿山有不軌舉動)。安思順跟哥舒翰結怨。於是,翰命人偽造安祿山寄給安思順的書信,在潼關派人抓住信使,搜出信件呈報給中央;哥舒翰列出安思順七條罪責,要求處死安思順。三月,安思順與弟安元貞皆被賜死,家屬遷徙於嶺外,天下冤之。宰相楊國忠無法救安思順,對哥舒翰開始感到畏懼。

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當時有人跟楊國忠說:「天下兵馬盡在哥舒翰之手,如果他想西進,那您豈不危險?」楊國忠大懼,於是上奏:「潼關兵力雖盛,但沒有後備部隊,那京師不就岌岌可危。請擴軍三千人並且訓練。」唐玄宗同意,楊國忠又派他的親信杜乾運囤駐於霸上,名為禦敵實則堤防哥舒翰。哥舒翰知道此舉是針對他,於是上表請奏把霸上的一萬人部隊歸潼關統一指揮,並且邀杜乾運來潼關議事,卻找個罪狀斬首杜乾運,楊國忠恐慌,對自己兒子說:「我恐怕死無葬身之所」。哥舒翰也感到不安,謀劃很久又不敢作決斷,數次上奏:「安祿山竊據河朔之地,不得人心,我們只要謹慎持重,等待賊軍內部分裂,兵不血刃就可以抓到安祿山。」

安祿山的將領崔乾祐守陝郡,故意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故意示弱引誘出戰。有人就說:「賊人沒有防備,我們可以攻打他們。」唐玄宗相信了,詔見哥舒翰商量該如何討伐。哥舒翰說:「安祿山帶兵很久,隱藏很久現在才開始反叛,不可能沒有防備,他是故意用陰謀引誘我們。賊人大老遠來,最希望速戰速決。上計是王師堅守,不要隨便出關。而且其他地方的部隊還沒有集合完畢,最好還是繼續觀察,不必急。」當然,安祿山雖然佔領河北、洛陽,但到處濫殺無辜,人民怨恨他。好幾個月都不能再推進。郭子儀李光弼又收復常山幾個郡,安祿山開始後悔作出反叛的決定,在幽州堅守。而楊國忠卻建議唐玄宗要哥舒翰出潼關收復陝、洛。郭子儀、李光弼遠在外地上書勸諫:「賊人知道哥舒翰老了而且病很重,而且我們的軍隊訓練不足以應戰。賊人派精銳往南佔領宛、洛,而其餘的人守幽州。我直搗敵人老巢,抓住他們的族人威脅它們投降,就可以得到安祿山的腦袋。倘若潼關的大軍出戰打敗,京城安全出現問題,那天下就完了。」極力要求不要讓哥舒翰出戰,但唐玄宗不聽。一直派使臣要求哥舒翰出戰。

哥舒翰痛哭,不得已出關與崔乾祐一戰。靈寶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間為七十里长的狹窄山道。哥舒翰乘船在黄河上见崔乾祐兵少,命令大军冒進,於是唐軍進入隘路,軍隊行進不成行列,賊人從高處砸落石打死了不少官兵。哥舒翰登上北部的高地,命令三萬人沿著河岸鳴鼓,王思禮率領精銳當先鋒,其他十萬人緊跟在後。崔乾祐部隊的陣型,以最小編制的「什」「伍」組成,一回前進一回後退,有五千名陌刀手排列在陣行後面。官兵們看賊人的陣法亂無章法,忍不住用手指著嘲笑他們。才剛開始戰鬥,崔乾祐部隊就有人想逃跑。官兵們開始鬆懈,突然賊軍開始拼命近身搏鬥。哥舒翰下令毛皮氈帳蒙住馬車,想要往北突圍,賊軍就用木柴堵塞通道,順著風勢燒馬車,濃煙讓官兵們看不清楚還自相殘殺,過很久才知道殺到同袍。官兵們丟盔卸甲奔向山谷也有的溺死在河裡。河邊有運糧船數百艘,因為爭相上船的逃難官兵太多,船就沉了。有的人用矛綁著盾牌想渡河。賊軍就趁勝追擊。快要逃到潼關,關門前挖三道壕溝,黑暗中士兵看不清楚方向掉進壕溝,被後面掉進去的人壓死,三道壕溝都被官兵的屍體填滿。

哥舒翰帶數百名騎兵渡河,剩下不到八千人的老弱殘兵。哥舒翰回到潼關,崔乾祐又開始進攻。火拔归仁等將領造反,把哥舒翰綁架到洛陽交給安祿山處置。次日王思禮自潼關奔回,報明哥舒翰降賊,玄宗授思禮為隴右河西節度使。

安祿山与哥舒翰有旧怨。早年,安禄山欲結交哥舒翰,對其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何不相亲乎?”哥舒翰则回答:“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兩人仇怨日深。

如今安禄山见到哥舒翰被俘,骂說:“汝常轻我,今日如何?”哥舒翰為免死,向之谢罪说:“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安祿山大喜,用他劝降唐将,拜为司空同中書门下平章事。安祿山罵火拔归仁等將領背主棄義,把他們都斬首。哥舒翰写信招降其他将帅,反被其他唐軍将帅辱罵不能死節,安禄山知其無用,將他囚禁於禁苑。

至德二载,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九月二十八日,唐军進攻长安,安慶緒屢敗,十月十六日(757年12月1日)安慶緒逃往(今河南安阳),臨行前,殺哥舒翰、程千里等三十余名俘虜。唐代宗赠太尉,谥曰武愍。

史書評論 编辑

舊唐書》:“大盗作梗,禄山乱常,词虽欲诛国忠,志则谋危社稷。于时承平日久,金革道消,封常清、高仙芝相次率不教之兵,募市人之众,以抗凶寇,失律丧师。哥舒翰废疾于家,起专兵柄,二十万(舊唐書本紀第九,玄宗下:“哥舒翰將兵八萬…”)众拒贼关门,军中之务不亲,委任又非其所。及遇羯贼,旋致败亡,天子以之播迁,自身以之拘执,此皆命帅而不得其人也。《礼》曰:“大夫死众。”又曰:“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翰受署贼庭,苟延视息,忠义之道,即可知也,岂不愧于颜杲卿乎!抑又闻之,古之命将者,推毂而谓之曰:“阃外之事,将军裁之。”观杨国忠之奏事,边令诚之护戎,又掣肘于军政者也,未可偏责三帅,不尤伊人。后之君子,得不深鉴!”

歷代評論 编辑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諷刺哥舒翰在石堡城之戰軍事表現,我眾敵寡下犧牲巨大,卻能媚主求榮:「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事實上,先前的隴右節度使王忠嗣曾分析過石堡城地勢險要,貿然強攻石堡城必死者數萬,唐玄宗不聽,王忠嗣大敗後又被宰相李林甫誣陷謀反,哥舒翰接替王忠嗣的職位。上命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帥隴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益以朔方,河東兵,凡六萬三千,攻吐蕃石堡城。其城三面險絕,惟一徑可上,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多貯糧食,積檑木及石,唐兵前後屢攻之,不能克。翰进攻数日不拔,召裨将高秀岩、张守瑜,欲斩之,二人请三日期可克;如期拔之,获吐蕃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之言。

杜甫《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對於朝廷放棄和親政突然起用哥舒翰發動對吐蕃戰爭之事表達不滿:「朝廷忽用哥舒將,殺伐虛悲公主親」

事實上,西元729年唐軍佔領石堡城,吐蕃連戰連敗要求和親,金城公主出嫁吐蕃,雖然和親後唐朝与吐蕃維持了一段長久和平關係,但在金城公主過世的前幾年,吐蕃與唐朝就重新爆發軍事衝突。西元739年,金城公主去世後,吐蕃有派使者到長安報喪,之後兩國衝突就日漸升溫。西元741年,吐蕃佔領石堡城。西元749年,哥舒翰重新奪回石堡城。並非唐朝單方面放棄和親政策,而是兩國關係早已無法繼續維持和平。

當時民歌(後世稱哥舒歌)贊頌哥舒翰抵禦吐蕃侵略有功:「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南宋謝采伯《密齋筆記》:「哥舒翰始亦善用兵,後困於酒色之娛,迫於君命,慟哭而出,潼關喪師二十萬,僅存八千。」

释义:哥舒翰也是個善用兵的將領,但因為好酒色,染上風疾病廢家中多年。病重情況下還不得不聽從君命出關,換來慘敗的下場。

明代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十三·肅宗》:「其一,自天寶以來,邊兵外疆,所可與幽,燕,河北並峙者,唯王忠嗣之於朔方耳。自削其輔,奪忠嗣而廢之,奉忠嗣之餘威收拾西陲者,哥舒翰也。翰為祿山屈而稱病閒居,朔方之勢已不振,既且盡撤之以守潼關,而陷沒於賊。」

释义:王夫之認為天寶年間,只有王忠嗣鎮守的朔方(事實上王忠嗣是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能夠與幽、燕、河北的勢力相抗衡(後來的安祿山統領平盧、范陽、河東三鎮)。但唐玄宗聽信讒言不信任王忠嗣,削弱了朔方的軍力。哥舒翰沒有能力牽制安祿山的情況下只好稱病在家閒居(事實上是高仙芝調回中央、封常清入朝、哥舒翰因病回家休養,各節度使諸鎮主將不在任上,才讓安祿山有機可趁),等到安祿山勢力大到無法制衡,只好撤掉朔方退守潼關,最後朔方被安祿山給占領(實際上朔方並未被安祿山佔領,潼關之戰戰敗後,玄宗攜太子、寵妃倉皇逃往成都,行經馬嵬驛。馬嵬民眾攔阻玄宗請留,玄宗不從。太子李亨留下,隨即往朔方節度使所在地靈武,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聯合回紇展開反攻)。

清代臨洮詩人吳鎮在《題哥舒翰紀功碑》一詩中贊到:

李唐重防秋,哥舒节陇右。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
带刀夜夜行,牧马潜遁走。至今西陲人,歌咏遍童叟。
渔阳烽火来,关门竟不守。惜哉百战雄,奸相坐掣肘。
平生视禄山,不值一鸡狗。伏地呼圣人,兹颜一何厚。
毋乃贼妄传,借以威其丑。不然效李陵,屈身为图后。
英雄值老悖,天道遘阳九。终焉死偃师,曾作司空否?
轰轰大道碑,湛湛边城酒。长剑倚崆峒,永与乾坤久!

清末民初文人蔡東藩在其演義小說《唐史演義》第五十一回評論道:「哥舒翰之所為,不謂無罪,但守關不戰,待賊自敝,未始非老成慎重之見,況有郭李諸將,規复河朔,固足毀賊之老巢,而制賊之死命者乎。國忠忌翰,促令陷賊,潼關不守,亟議幸蜀,陷翰猶可,陷天子可乎?惟國忠之意,以為都可棄,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复,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自秦赴蜀,猶歸故鄉,庸詎知王思禮等之竊議其旁,陳玄禮等之加刃其後耶?楊玉環不顧廉恥,競尚驕奢,看似無關治亂,而實為亂階,蠱君誤國,不死何待?歷敘之以昭大戒,筆法固猶是紫陽也。」

释义:哥舒翰投降還刻意巴結安祿山的行為,雖然很難洗清叛主罪名。但是哥舒翰守關不戰策略,卻不能不說他為了顧全大局相當慎重。反觀,楊國忠在國難之際,陷害哥舒翰讓國君陷入危難,只顧自己跟家人安全。而楊玉環雖然看似跟安史之亂無關,但平日驕奢行為也影響君王無心於政事。楊國忠、楊玉環不顧大局只顧自身利益,這兩人的死,都是罪有應得。

實際上,哥舒翰在潼關之戰前陷害安思順,激起楊國忠的危機意識,使兩人關係惡化。當時的情報消息是駐守陝郡的崔乾祐沒有防備,戰前看似有利的戰局,才是唐玄宗願意採納楊國忠进攻方案意見的原因。

英國漢學家Denis Crispin Twitchett在《劍橋中國史》第三冊隋唐,第七章杨国忠的掌权(752—756年)中評論:「楊國忠最迫切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軍事盟友。他選中了唯一與安祿山明顯為敵的突厥將領哥舒翰,此人是西北隴右和河西兩地的節度使,已在753年農曆八月被封為王他與安祿山的堂兄弟朔方節度使安思順長期不和;雖然在快到李林甫臨終時玄宗試圖讓宦官高力士去彌合雙方的分歧,但這反而使局面更加惡化;安祿山和哥舒翰曾在朝廷公開激烈爭吵。哥舒翰擁有龐大的軍隊,總數達14.3萬人,他們久經沙場,在戰鬥中得到鍛煉,在吐蕃邊境的十多年中常常取勝。」

家庭成員 编辑

祖父:哥舒沮,官至左清道率。

父:哥舒道元,官至安西副都護。

母:尉遲氏,于闐王的公主

子孙:

  • 哥舒鼂
    • 哥舒洩
      • 哥舒穎
  • 哥舒曄
  • 哥舒晧
  • 哥舒晃,字子亮,官至循州刺史,诛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举兵反叛,775年被诛杀。
  • 哥舒曜,字子明,官至右驍衛上將軍,追贈幽州大都督。
    • 哥舒峘
    • 哥舒崿
    • 哥舒嵫
    • 哥舒屺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舊唐書·卷104》,出自刘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135》,出自《新唐書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舊唐書‧哥舒翰傳》: “至土門軍,入浴室,遘風疾,絕倒良久乃蘇。”
前任:
安禄山
唐朝尚书左仆射
756年
繼任:
韦见素

哥舒翰,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0年12月23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12月23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此條目含有過多, 重複或不必要的内部链接, 2020年12月23日, 請根据格式指引, 移除重复, 標題链接以及任.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20年12月23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12月23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此條目含有過多 重複或不必要的内部链接 2020年12月23日 請根据格式指引 移除重复 標題链接以及任何与内容无关的链接 哥舒翰 699年 757年 唐朝名将 突骑施 西突厥别部 首领哥舒部落人 名翰 安史之乱时被安祿山俘虜 後安慶緒殺安祿山並登基為帝 但不久便敗於唐軍而逃 而後將哥舒翰殺害 唐代宗追赠太尉 谥曰武愍 目录 1 生平 2 史書評論 3 歷代評論 4 家庭成員 5 延伸阅读 6 参考文献生平 编辑史书未记载其生年 胡人多以部落稱姓 因以為氏 祖沮 左清道率 父道元 安西副都護 世居安西 哥舒翰家富于財 倜傥任俠 好然諾 縱蒲酒 哥舒翰初為隴右節度使王忠嗣幕府將 能讀 左氏春秋 漢書 頗得士兵擁戴 天宝六年 747年 王忠嗣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 迁左卫郎将 天宝年間與吐蕃战于苦拔海 屡破吐蕃 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 王忠嗣為宰相李林甫所忌 故诬陷王忠嗣 欲奉太子 玄宗以哥舒翰取代王忠嗣 朝廷對忠嗣嚴加審訊 打算處以極刑 哥舒翰聞知後 極言王忠嗣無罪 請求用自己的官爵來贖王忠嗣的罪 玄宗不聽 走入內宮 哥舒翰一路追隨 言詞慷慨 聲淚俱下 玄宗深受感動 遂貶忠嗣為漢陽 今湖北 太守 天宝八年 749年 六月 哥舒翰统领陇右 河西及突厥阿布思之兵 向石堡城发起进攻 吐蕃凭险据守 唐军进攻多日 伤亡惨重 哥舒翰大怒 限三日內破城 否則斩殺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 张守瑜 三日後 唐军占领石堡城 功拜特进 鸿胪员外卿 天宝十一年 752年 進為开府仪同三司 天宝十二年 753年 八月三十日 进封西平郡王 天宝十三年 754年 又拜太子太保 加实封三百户 兼御史大夫 唐詩中即有一首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 不敢過臨洮 宰相楊國忠厭惡安祿山 知其必反 聯合哥舒翰牽制安祿山 天寶十四年 755年 哥舒翰患風疾 即中风 半身不遂 1 回到長安 病廢於家 安史之乱时 名將封常清 高仙芝受诬被杀 唐玄宗命哥舒翰代替高仙芝守潼关 今陝西潼關東北 哥舒翰到了潼關 風疾愈來愈嚴重 不復躬親 政事悉委行軍田丘良 陣中大將王思禮 李承光爭權 哥舒翰知道敵鋒正銳 應避之以待援軍前來共禦潼關 此一策略與封常清 高仙芝所部相同 經研擬後 哥舒翰在潼關的二十萬大軍即堅守不出 天寶十五年 756年 二月 哥舒翰的舊屬時任元帥府馬軍 騎兵 都将的王思禮 密說翰抗表請誅杨国忠 但翰不赞同對楊國忠下手 思禮又說翰謀殺安思順 在安史之亂爆發前 安思順曾多次提醒中央 安祿山有不軌舉動 安思順跟哥舒翰結怨 於是 翰命人偽造安祿山寄給安思順的書信 在潼關派人抓住信使 搜出信件呈報給中央 哥舒翰列出安思順七條罪責 要求處死安思順 三月 安思順與弟安元貞皆被賜死 家屬遷徙於嶺外 天下冤之 宰相楊國忠無法救安思順 對哥舒翰開始感到畏懼 天寶十五年 756年 六月 當時有人跟楊國忠說 天下兵馬盡在哥舒翰之手 如果他想西進 那您豈不危險 楊國忠大懼 於是上奏 潼關兵力雖盛 但沒有後備部隊 那京師不就岌岌可危 請擴軍三千人並且訓練 唐玄宗同意 楊國忠又派他的親信杜乾運囤駐於霸上 名為禦敵實則堤防哥舒翰 哥舒翰知道此舉是針對他 於是上表請奏把霸上的一萬人部隊歸潼關統一指揮 並且邀杜乾運來潼關議事 卻找個罪狀斬首杜乾運 楊國忠恐慌 對自己兒子說 我恐怕死無葬身之所 哥舒翰也感到不安 謀劃很久又不敢作決斷 數次上奏 安祿山竊據河朔之地 不得人心 我們只要謹慎持重 等待賊軍內部分裂 兵不血刃就可以抓到安祿山 安祿山的將領崔乾祐守陝郡 故意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故意示弱引誘出戰 有人就說 賊人沒有防備 我們可以攻打他們 唐玄宗相信了 詔見哥舒翰商量該如何討伐 哥舒翰說 安祿山帶兵很久 隱藏很久現在才開始反叛 不可能沒有防備 他是故意用陰謀引誘我們 賊人大老遠來 最希望速戰速決 上計是王師堅守 不要隨便出關 而且其他地方的部隊還沒有集合完畢 最好還是繼續觀察 不必急 當然 安祿山雖然佔領河北 洛陽 但到處濫殺無辜 人民怨恨他 好幾個月都不能再推進 郭子儀 李光弼又收復常山幾個郡 安祿山開始後悔作出反叛的決定 在幽州堅守 而楊國忠卻建議唐玄宗要哥舒翰出潼關收復陝 洛 郭子儀 李光弼遠在外地上書勸諫 賊人知道哥舒翰老了而且病很重 而且我們的軍隊訓練不足以應戰 賊人派精銳往南佔領宛 洛 而其餘的人守幽州 我直搗敵人老巢 抓住他們的族人威脅它們投降 就可以得到安祿山的腦袋 倘若潼關的大軍出戰打敗 京城安全出現問題 那天下就完了 極力要求不要讓哥舒翰出戰 但唐玄宗不聽 一直派使臣要求哥舒翰出戰 哥舒翰痛哭 不得已出關與崔乾祐一戰 靈寶南面靠山 北临黄河 中間為七十里长的狹窄山道 哥舒翰乘船在黄河上见崔乾祐兵少 命令大军冒進 於是唐軍進入隘路 軍隊行進不成行列 賊人從高處砸落石打死了不少官兵 哥舒翰登上北部的高地 命令三萬人沿著河岸鳴鼓 王思禮率領精銳當先鋒 其他十萬人緊跟在後 崔乾祐部隊的陣型 以最小編制的 什 伍 組成 一回前進一回後退 有五千名陌刀手排列在陣行後面 官兵們看賊人的陣法亂無章法 忍不住用手指著嘲笑他們 才剛開始戰鬥 崔乾祐部隊就有人想逃跑 官兵們開始鬆懈 突然賊軍開始拼命近身搏鬥 哥舒翰下令毛皮氈帳蒙住馬車 想要往北突圍 賊軍就用木柴堵塞通道 順著風勢燒馬車 濃煙讓官兵們看不清楚還自相殘殺 過很久才知道殺到同袍 官兵們丟盔卸甲奔向山谷也有的溺死在河裡 河邊有運糧船數百艘 因為爭相上船的逃難官兵太多 船就沉了 有的人用矛綁著盾牌想渡河 賊軍就趁勝追擊 快要逃到潼關 關門前挖三道壕溝 黑暗中士兵看不清楚方向掉進壕溝 被後面掉進去的人壓死 三道壕溝都被官兵的屍體填滿 哥舒翰帶數百名騎兵渡河 剩下不到八千人的老弱殘兵 哥舒翰回到潼關 崔乾祐又開始進攻 火拔归仁等將領造反 把哥舒翰綁架到洛陽交給安祿山處置 次日王思禮自潼關奔回 報明哥舒翰降賊 玄宗授思禮為隴右河西節度使 安祿山与哥舒翰有旧怨 早年 安禄山欲結交哥舒翰 對其曰 我父是胡 母是突厥 公父是突厥 母是胡 与公族类同 何不相亲乎 哥舒翰则回答 古人云 野狐向窟嗥 不祥 以其忘本也 敢不尽心焉 兩人仇怨日深 如今安禄山见到哥舒翰被俘 骂說 汝常轻我 今日如何 哥舒翰為免死 向之谢罪说 肉眼不识陛下 遂至于此 安祿山大喜 用他劝降唐将 拜为司空 同中書门下平章事 安祿山罵火拔归仁等將領背主棄義 把他們都斬首 哥舒翰写信招降其他将帅 反被其他唐軍将帅辱罵不能死節 安禄山知其無用 將他囚禁於禁苑 至德二载 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九月二十八日 唐军進攻长安 安慶緒屢敗 十月十六日 757年12月1日 安慶緒逃往邺 今河南安阳 臨行前 殺哥舒翰 程千里等三十余名俘虜 唐代宗赠太尉 谥曰武愍 史書評論 编辑 舊唐書 大盗作梗 禄山乱常 词虽欲诛国忠 志则谋危社稷 于时承平日久 金革道消 封常清 高仙芝相次率不教之兵 募市人之众 以抗凶寇 失律丧师 哥舒翰废疾于家 起专兵柄 二十万 舊唐書本紀第九 玄宗下 哥舒翰將兵八萬 众拒贼关门 军中之务不亲 委任又非其所 及遇羯贼 旋致败亡 天子以之播迁 自身以之拘执 此皆命帅而不得其人也 礼 曰 大夫死众 又曰 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翰受署贼庭 苟延视息 忠义之道 即可知也 岂不愧于颜杲卿乎 抑又闻之 古之命将者 推毂而谓之曰 阃外之事 将军裁之 观杨国忠之奏事 边令诚之护戎 又掣肘于军政者也 未可偏责三帅 不尤伊人 后之君子 得不深鉴 歷代評論 编辑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諷刺哥舒翰在石堡城之戰軍事表現 我眾敵寡下犧牲巨大 卻能媚主求榮 君不能學哥舒 橫行青海夜帶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 事實上 先前的隴右節度使王忠嗣曾分析過石堡城地勢險要 貿然強攻石堡城必死者數萬 唐玄宗不聽 王忠嗣大敗後又被宰相李林甫誣陷謀反 哥舒翰接替王忠嗣的職位 上命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帥隴右 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兵 益以朔方 河東兵 凡六萬三千 攻吐蕃石堡城 其城三面險絕 惟一徑可上 吐蕃但以數百人守之 多貯糧食 積檑木及石 唐兵前後屢攻之 不能克 翰进攻数日不拔 召裨将高秀岩 张守瑜 欲斩之 二人请三日期可克 如期拔之 获吐蕃铁刃悉诺罗等四百人 唐士卒死者数万 果如王忠嗣之言 杜甫 喜聞盜賊蕃寇總退口號五首 對於朝廷放棄和親政突然起用哥舒翰發動對吐蕃戰爭之事表達不滿 朝廷忽用哥舒將 殺伐虛悲公主親 事實上 西元729年唐軍佔領石堡城 吐蕃連戰連敗要求和親 金城公主出嫁吐蕃 雖然和親後唐朝与吐蕃維持了一段長久和平關係 但在金城公主過世的前幾年 吐蕃與唐朝就重新爆發軍事衝突 西元739年 金城公主去世後 吐蕃有派使者到長安報喪 之後兩國衝突就日漸升溫 西元741年 吐蕃佔領石堡城 西元749年 哥舒翰重新奪回石堡城 並非唐朝單方面放棄和親政策 而是兩國關係早已無法繼續維持和平 當時民歌 後世稱哥舒歌 贊頌哥舒翰抵禦吐蕃侵略有功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 不敢過臨洮 南宋謝采伯 密齋筆記 哥舒翰始亦善用兵 後困於酒色之娛 迫於君命 慟哭而出 潼關喪師二十萬 僅存八千 释义 哥舒翰也是個善用兵的將領 但因為好酒色 染上風疾病廢家中多年 病重情況下還不得不聽從君命出關 換來慘敗的下場 明代王夫之 讀通鑑論 卷二十三 肅宗 其一 自天寶以來 邊兵外疆 所可與幽 燕 河北並峙者 唯王忠嗣之於朔方耳 自削其輔 奪忠嗣而廢之 奉忠嗣之餘威收拾西陲者 哥舒翰也 翰為祿山屈而稱病閒居 朔方之勢已不振 既且盡撤之以守潼關 而陷沒於賊 释义 王夫之認為天寶年間 只有王忠嗣鎮守的朔方 事實上王忠嗣是河西 隴右 朔方 河東四鎮節度使 能夠與幽 燕 河北的勢力相抗衡 後來的安祿山統領平盧 范陽 河東三鎮 但唐玄宗聽信讒言不信任王忠嗣 削弱了朔方的軍力 哥舒翰沒有能力牽制安祿山的情況下只好稱病在家閒居 事實上是高仙芝調回中央 封常清入朝 哥舒翰因病回家休養 各節度使諸鎮主將不在任上 才讓安祿山有機可趁 等到安祿山勢力大到無法制衡 只好撤掉朔方退守潼關 最後朔方被安祿山給占領 實際上朔方並未被安祿山佔領 潼關之戰戰敗後 玄宗攜太子 寵妃倉皇逃往成都 行經馬嵬驛 馬嵬民眾攔阻玄宗請留 玄宗不從 太子李亨留下 隨即往朔方節度使所在地靈武 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 聯合回紇展開反攻 清代臨洮詩人吳鎮在 題哥舒翰紀功碑 一詩中贊到 李唐重防秋 哥舒节陇右 浩气扶西倾 英名壮北斗 带刀夜夜行 牧马潜遁走 至今西陲人 歌咏遍童叟 渔阳烽火来 关门竟不守 惜哉百战雄 奸相坐掣肘 平生视禄山 不值一鸡狗 伏地呼圣人 兹颜一何厚 毋乃贼妄传 借以威其丑 不然效李陵 屈身为图后 英雄值老悖 天道遘阳九 终焉死偃师 曾作司空否 轰轰大道碑 湛湛边城酒 长剑倚崆峒 永与乾坤久 dd dd 清末民初文人蔡東藩在其演義小說 唐史演義 第五十一回評論道 哥舒翰之所為 不謂無罪 但守關不戰 待賊自敝 未始非老成慎重之見 況有郭李諸將 規复河朔 固足毀賊之老巢 而制賊之死命者乎 國忠忌翰 促令陷賊 潼關不守 亟議幸蜀 陷翰猶可 陷天子可乎 惟國忠之意 以為都可棄 君可辱 而私怨不可不复 身命不可不保 兄弟姊妹 不可不安 自秦赴蜀 猶歸故鄉 庸詎知王思禮等之竊議其旁 陳玄禮等之加刃其後耶 楊玉環不顧廉恥 競尚驕奢 看似無關治亂 而實為亂階 蠱君誤國 不死何待 歷敘之以昭大戒 筆法固猶是紫陽也 释义 哥舒翰投降還刻意巴結安祿山的行為 雖然很難洗清叛主罪名 但是哥舒翰守關不戰策略 卻不能不說他為了顧全大局相當慎重 反觀 楊國忠在國難之際 陷害哥舒翰讓國君陷入危難 只顧自己跟家人安全 而楊玉環雖然看似跟安史之亂無關 但平日驕奢行為也影響君王無心於政事 楊國忠 楊玉環不顧大局只顧自身利益 這兩人的死 都是罪有應得 實際上 哥舒翰在潼關之戰前陷害安思順 激起楊國忠的危機意識 使兩人關係惡化 當時的情報消息是駐守陝郡的崔乾祐沒有防備 戰前看似有利的戰局 才是唐玄宗願意採納楊國忠进攻方案意見的原因 英國漢學家Denis Crispin Twitchett在 劍橋中國史 第三冊隋唐 第七章杨国忠的掌权 752 756年 中評論 楊國忠最迫切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軍事盟友 他選中了唯一與安祿山明顯為敵的突厥將領哥舒翰 此人是西北隴右和河西兩地的節度使 已在753年農曆八月被封為王他與安祿山的堂兄弟朔方節度使安思順長期不和 雖然在快到李林甫臨終時玄宗試圖讓宦官高力士去彌合雙方的分歧 但這反而使局面更加惡化 安祿山和哥舒翰曾在朝廷公開激烈爭吵 哥舒翰擁有龐大的軍隊 總數達14 3萬人 他們久經沙場 在戰鬥中得到鍛煉 在吐蕃邊境的十多年中常常取勝 家庭成員 编辑祖父 哥舒沮 官至左清道率 父 哥舒道元 官至安西副都護 母 尉遲氏 于闐王的公主子孙 哥舒鼂 哥舒洩 哥舒穎 哥舒曄 哥舒晧 哥舒晃 字子亮 官至循州刺史 诛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 举兵反叛 775年被诛杀 哥舒曜 字子明 官至右驍衛上將軍 追贈幽州大都督 哥舒峘 哥舒崿 哥舒嵫 哥舒屺延伸阅读 编辑 编 nbsp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nbsp 舊唐書 卷104 出自刘昫 舊唐書 nbsp 新唐書 卷135 出自 新唐書 参考文献 编辑 舊唐書 哥舒翰傳 至土門軍 入浴室 遘風疾 絕倒良久乃蘇 前任 安禄山 唐朝尚书左仆射756年 繼任 韦见素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哥舒翰 amp oldid 7866590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