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等至

等至巴利文梵語samāpatti[1],音譯三摩缽底三摩拔提三摩跋提,佛教術語,指遠離昏沈、掉舉後,能持心、心所,令其相續平等而轉的境界[2],以其相續性並延及欲染,而區別於其他不稱為等至的等持。四禪那與四無色定,合稱八等至[3],禪那因其為現法樂住而從等至中單列而出。

概論 编辑

禪那解脫等持、等至一起合稱為等引(samāhita[4],等至涵盖了慈等至、五現見、八勝處、十遍處、四無色定、無想定滅盡定等。進入禪那和等至的狀態稱為「正受」(samāpanna,音譯三摩半那)[5]。玄應認為,等至是正要進入定境之中,進入定境後,稱三摩半那[6]

註釋 编辑

  1. ^ 《巴汉词典》:「Samāpatti,(saṁ+ā+pad),【阴】达到(attainment),入定(a stage of meditation),三摩钵地。mātugāmena saddhiṁ dvayaṁdvayasamāpattiṁ samāpajjati(与妇女俱为双双达到三摩钵地;雌雄等至)。」
    鞞婆沙論》:「問曰:若爾者,男根、女根,何因得根名?答曰:此欲界中,婬稷、婬種。……或曰:因五事故,一者、生生,二者、生欲樂,三者、能止結,四者、依起染污身識,五者、定行婬人。……能止者,須臾止也。……定行婬人者,習婬心,非不習婬心。」
  2. ^ 大毘婆沙論》:「大德(覺天)說曰:即此等持,亦名等至,此復多種,謂:善法等至,不善法等至,無記法等至,九次第等至兩兩交會,亦名等至。於此義中,唯說能持善心、心所,令其相續平等而轉故,名等持;不善、無記等,非此所說。」
    「問:等持、等至,有何差別?答:有說,等持一物為體,等至五蘊為體。有說:等持一剎那,等至相續。有說:諸等持即等至,有等至非等持,謂:無想等至滅盡等至。有說:亦有等持非等至,謂:不定心相應等持。由此應作四句:有等至非等持,謂:二無心定;有等持非等至,謂:不定心相應等持;有等至亦等持,謂:一切有心定;有非等至亦非等持,謂:除前相。」
    安慧《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二二數會者,謂:於染淨因果差別四真諦中,以世、出世二道,及奢摩他毘鉢舍那二道,數數證會故。」
  3. ^ 大毘婆沙論》:「有八等至,謂:四靜慮,四無色。有三等至,謂:味相應、淨、無漏。此中前七,各具三種;第八唯二,謂除無漏。」
  4. ^ 瑜伽師地論》:「若略說三摩呬多地,當知由總標故,安立故,作意差別故,相差別故,略攝諸經宗要等故。云何總標?謂:此地中,略有四種,一者、靜慮,二者、解脫,三者、等持,四者、等至。靜慮者,謂:四靜慮。……解脫者,謂:八解脫。……等持者,謂:三三摩地,一、空,二、無願,三、無相。復有三種,謂: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復有三種,謂:小、大、無量。復有二種,謂:一分修,具分修。復有三種,謂: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復有四種:謂:四修定。復有五種,謂:五聖智三摩地。復有五種,謂:聖五支三摩地。復有有因有具聖正三摩地。復有金剛喻三摩地。復有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等三摩地。等至者,謂:五現見三摩鉢底,八勝處三摩鉢底,十遍處三摩鉢底,四無色三摩鉢底,無想三摩鉢底,滅盡定等三摩鉢底。云何安立?謂:唯此等,名等引地,非於欲界,心一境性,由此定等,無悔、歡喜、安樂所引,欲界不爾,非欲界中於法全無審正、觀察。」
  5. ^ 雜阿含經·四七四經》:「佛告阿難:……阿難!我以諸行漸次寂滅(nirodha)故說;以諸行漸次止息(passaddhiya)故說:一切諸受,悉皆是苦。……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samāpannassa),言語(vācā)止息;二禪正受時,覺觀(vitakka-vicāra)止息;三禪正受時,喜心止息;四禪正受時,出入息止息。空入處正受時,色想止息;識入處正受時,空入處想止息;無所有入處正受時,識入處想止息,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無所有入處想止息。想受滅(saññā-vedayita-nirodha)正受時,想(saññā)受(vedanā)止息,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6. ^ 《玄應音義》卷21:「欲入定時,名三摩缽底,正在定中名三摩半那。」

等至, 巴利文與梵語, samāpatti, 音譯三摩缽底, 三摩拔提, 三摩跋提, 佛教術語, 指遠離昏沈, 掉舉後, 能持心, 心所, 令其相續平等而轉的境界, 以其相續性並延及欲染, 而區別於其他不稱為的等持, 四禪那與四無色定, 合稱八, 禪那因其為現法樂住而從中單列而出, 概論, 编辑禪那, 解脫, 等持, 一起合稱為等引, samāhita, 涵盖了慈, 五現見, 八勝處, 十遍處, 四無色定, 無想定, 滅盡定等, 進入禪那和的狀態稱為, 正受, samāpanna, 音譯三摩半那, 玄應認為, 是正. 等至 巴利文與梵語 samapatti 1 音譯三摩缽底 三摩拔提 三摩跋提 佛教術語 指遠離昏沈 掉舉後 能持心 心所 令其相續平等而轉的境界 2 以其相續性並延及欲染 而區別於其他不稱為等至的等持 四禪那與四無色定 合稱八等至 3 禪那因其為現法樂住而從等至中單列而出 概論 编辑禪那 解脫 等持 等至一起合稱為等引 samahita 4 等至涵盖了慈等至 五現見 八勝處 十遍處 四無色定 無想定 滅盡定等 進入禪那和等至的狀態稱為 正受 samapanna 音譯三摩半那 5 玄應認為 等至是正要進入定境之中 進入定境後 稱三摩半那 6 註釋 编辑 巴汉词典 Samapatti saṁ a pad 阴 达到 attainment 入定 a stage of meditation 三摩钵地 matugamena saddhiṁ dvayaṁdvayasamapattiṁ samapajjati 与妇女俱为双双达到三摩钵地 雌雄等至 鞞婆沙論 問曰 若爾者 男根 女根 何因得根名 答曰 此欲界中 婬稷 婬種 或曰 因五事故 一者 生生 二者 生欲樂 三者 能止結 四者 依起染污身識 五者 定行婬人 能止結者 須臾止也 定行婬人者 習婬心 非不習婬心 大毘婆沙論 大德 覺天 說曰 即此等持 亦名等至 此復多種 謂 善法等至 不善法等至 無記法等至 九次第等至 兩兩交會 亦名等至 於此義中 唯說能持善心 心所 令其相續平等而轉故 名等持 不善 無記等 非此所說 問 等持 等至 有何差別 答 有說 等持一物為體 等至五蘊為體 有說 等持一剎那 等至相續 有說 諸等持即等至 有等至非等持 謂 無想等至 滅盡等至 有說 亦有等持非等至 謂 不定心相應等持 由此應作四句 有等至非等持 謂 二無心定 有等持非等至 謂 不定心相應等持 有等至亦等持 謂 一切有心定 有非等至亦非等持 謂 除前相 安慧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 二二數會者 謂 於染淨因果差別四真諦中 以世 出世二道 及奢摩他 毘鉢舍那二道 數數證會故 大毘婆沙論 有八等至 謂 四靜慮 四無色 有三等至 謂 味相應 淨 無漏 此中前七 各具三種 第八唯二 謂除無漏 瑜伽師地論 若略說三摩呬多地 當知由總標故 安立故 作意差別故 相差別故 略攝諸經宗要等故 云何總標 謂 此地中 略有四種 一者 靜慮 二者 解脫 三者 等持 四者 等至 靜慮者 謂 四靜慮 解脫者 謂 八解脫 等持者 謂 三三摩地 一 空 二 無願 三 無相 復有三種 謂 有尋有伺 無尋唯伺 無尋無伺 復有三種 謂 小 大 無量 復有二種 謂 一分修 具分修 復有三種 謂 喜俱行 樂俱行 捨俱行 復有四種 謂 四修定 復有五種 謂 五聖智三摩地 復有五種 謂 聖五支三摩地 復有有因有具聖正三摩地 復有金剛喻三摩地 復有有學 無學 非學非無學等三摩地 等至者 謂 五現見三摩鉢底 八勝處三摩鉢底 十遍處三摩鉢底 四無色三摩鉢底 無想三摩鉢底 滅盡定等三摩鉢底 云何安立 謂 唯此等 名等引地 非於欲界 心一境性 由此定等 無悔 歡喜 安樂所引 欲界不爾 非欲界中於法全無審正 觀察 雜阿含經 四七四經 佛告阿難 阿難 我以諸行漸次寂滅 nirodha 故說 以諸行漸次止息 passaddhiya 故說 一切諸受 悉皆是苦 佛告阿難 初禪正受時 samapannassa 言語 vaca 止息 二禪正受時 覺觀 vitakka vicara 止息 三禪正受時 喜心止息 四禪正受時 出入息止息 空入處正受時 色想止息 識入處正受時 空入處想止息 無所有入處正受時 識入處想止息 非想非非想入處正受時 無所有入處想止息 想受滅 sanna vedayita nirodha 正受時 想 sanna 受 vedana 止息 是名漸次諸行止息 玄應音義 卷21 欲入定時 名三摩缽底 正在定中名三摩半那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等至 amp oldid 5863001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