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相 (佛教)

(巴利語:lakkhaṇa,梵語लक्षणlakṣana),佛教術語,字面意思為外形、形象、特徵與屬性等,源自古印度哲學,指能表現於外,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其意義接近於古希臘哲學中的現象

字義 编辑

梵語lakṣana,與其同義字nimitta,意指事物的外顯特徵。在梵文與巴利文中,相可以用來指人的長相與外形,例如佛三十二相;可以用來指占卜時觀察到的某些跡象,如吉相與凶相。在佛教中,「相」是法自身所具備的,能被六根六識所認識的特性[1]

用這個名詞可以形成其他的複合名詞,如空相(śūnyatā-lakṣaṇā)、自相共相

心所取的影像、禪相為nimitta無相(animitta)是指心中不取一切相、面對境界心中不浮現對應的相,因此「無相心三昧」是觀色、聲、香、味、觸、法相滅盡,不念一切相,而成就的定境。

概論 编辑

參見 编辑

  • 自相(svalakṣaṇa、svabhāva-lakṣaṇa)
  • 有為相(saṁskrta-lakṣana)
  • 共相(sāmānya-lakṣana)
  • 行相(ākāra)
  • 相(nimitta、pratibimba)
  • 自性(svabhāva)
  • 本性(prakṛti)
  • 空性(śūnyatā)
  • 法性(dharmatā)
  • 實相(tattvasya-lakṣana)

註釋 编辑

  1. ^ 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卷5:「大慧!此中相者,謂:眼識所見名之為色;耳、鼻、舌、身、意識得者,名之為聲、香、味、觸、法,如是等我說為相。」

佛教, 本條目介紹的是佛教諸法的相狀和特徵, 即法相, 梵語, dharma, lakṣaṇa, 巴利語, dhamma, lakkhaṇa, 關於佛陀的面相樣貌, 法相莊嚴, 之法相, 請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日本法務大臣, 又稱為法務宰相, 簡稱法相, 請見法務大臣, 巴利語, lakkhaṇa, 梵語, लक, षण, lakṣana, 佛教術語, 字面意思為外形, 形象, 特徵與屬性等, 源自古印度哲學, 指能表現於外, 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 其意義接近於古希臘哲學中的現象, 目录, 字義, 概論, . 本條目介紹的是佛教諸法的相狀和特徵 即法相 梵語 Dharma lakṣaṇa 巴利語 Dhamma lakkhaṇa 關於佛陀的面相樣貌 即 法相莊嚴 之法相 請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日本法務大臣 又稱為法務宰相 簡稱法相 請見法務大臣 相 巴利語 lakkhaṇa 梵語 लक षण lakṣana 佛教術語 字面意思為外形 形象 特徵與屬性等 源自古印度哲學 指能表現於外 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 其意義接近於古希臘哲學中的現象 目录 1 字義 2 概論 3 參見 4 註釋字義 编辑梵語 lakṣana 與其同義字nimitta 意指事物的外顯特徵 在梵文與巴利文中 相可以用來指人的長相與外形 例如佛三十二相 可以用來指占卜時觀察到的某些跡象 如吉相與凶相 在佛教中 相 是法自身所具備的 能被六根與六識所認識的特性 1 用這個名詞可以形成其他的複合名詞 如空相 sunyata lakṣaṇa 自相與共相 心所取的影像 禪相為nimitta 無相 animitta 是指心中不取一切相 面對境界心中不浮現對應的相 因此 無相心三昧 是觀色 聲 香 味 觸 法相滅盡 不念一切相 而成就的定境 概論 编辑參見 编辑自相 svalakṣaṇa svabhava lakṣaṇa 有為相 saṁskrta lakṣana 共相 samanya lakṣana 行相 akara 禪相 nimitta pratibimba 自性 svabhava 本性 prakṛti 空性 sunyata 法性 dharmata 實相 tattvasya lakṣana 註釋 编辑 實叉難陀譯 大乘入楞伽經 卷5 大慧 此中相者 謂 眼識所見名之為色 耳 鼻 舌 身 意識得者 名之為聲 香 味 觸 法 如是等我說為相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相 佛教 amp oldid 6757616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