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清朝治藏歷史

清朝治藏歷史清朝政府于1720年出兵入藏后至1912年清朝灭亡前清政府西藏的關係史。西藏在蒙古帝國時期雖然受到君主的冊封,但在西藏在其治下具有自己的政權,自1720年代以来,清帝國开始在西藏驻军,并设置驻藏大臣,到18世纪末清政府在西藏的权威达到顶峰。但由于清朝自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後開始衰落,清政府對藏的影響力從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逐渐削弱到無法行使權力,只有名義上的主權。1904年發生木龍年戰爭,1907年《英俄條約》承認清政府在西藏的宗主权,清政府便採取一連串措施試圖再加強對於西藏的控制,這些措施於1910年鍾穎率軍進入拉薩達到頂峰,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才随着驻藏大臣和驻藏清军被驅离而结束。[1]

1911年清朝行政区划(红色部分为西藏)

背景 编辑

清朝兴起 编辑

清朝發源於东三省滿洲),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領有今中国东北地区內蒙古地區與現屬俄羅斯外東北地區。1644年多爾袞偕同順治帝率軍入關,隨後指揮清軍占領全明朝領地,統一中原,領有內地十八省。17世纪下半叶,準噶爾汗國的可汗噶爾丹俄羅斯帝國(沙俄)友好,噶爾丹南征青海和碩特汗國,東征喀爾喀蒙古。而沙俄為了在遠東尋找出海口,向東移民侵略黑龍江上游。康熙帝先是於雅克薩戰役擊敗俄軍,與其劃定邊疆;之後率軍三征噶爾丹,協助喀爾喀蒙古收復其領土。喀爾喀蒙古其后併入清朝,外蒙古地區正式歸清朝所有。

甘丹頗章政權成立,五世達賴喇嘛統治西藏(1642-1705) 编辑

1642年,固始汗攻占西藏,建立和碩特汗國,將西藏交給藏传佛教格鲁派五世達賴喇嘛管理,史稱甘丹頗章政权。[2]1653年4月,清朝政府正式授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印、金册,承认他在西藏政治宗教上的地位。三藩之亂時,康熙帝吳三桂都爭取五世達賴喇嘛的支持,達賴則保持中立。康熙帝致信達賴,希望西藏與蒙古軍攻雲南,為達賴拒絕。[3][4] 1676年康熙十五年,受五世达赖推荐,第二任第巴陈列嘉错之侄桑结嘉错接替罗桑图道担任第巴。桑结辞以年轻为由,未接受,五世达赖乃为之专颁一道法旨,继续推荐。1679年,桑结嘉错就任,是为第五任第巴。

1682年,五世达赖过世(当时西藏与拉达克等开战),桑结嘉错匿不发丧,诡称达赖坐静闭关,秘不见人,从而继续以五世达赖名义号令西藏、蒙古。他与当时西藏军事首领,蒙古和硕特部的法王关系紧张,因此图谋驱逐和硕特部出藏。他结纳准噶尔部噶尔丹,互相支持,又以达赖名义邀封于中国清朝。1694年,康熙帝封桑结嘉错为“掌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教弘宣佛法王”,他于是自称“土伯特国王”,以此与和硕特部的法王拉藏汗抗争,并支持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1696年,清朝軍隊在昭莫多之战中大败準噶爾军。1697年,噶尔丹败亡,康熙帝严诏谴责桑结嘉错。桑结惧,加上不断受到西藏各势力的质疑,并且与准噶尔继任的策妄阿拉布坦对立,乃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并派遣密使赴京请封。1701年,和硕特汗国达赖汗朋素克去世,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可汗拉藏汗继承汗位,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翊法恭順汗。

和碩特汗國拉藏汗統治西藏(1705-1717) 编辑

1705年,拉藏汗進攻拉薩,罷免并诱杀第悉桑结嘉措。1706年6月28日,拉藏汗殺桑结嘉措后,更與康熙皇帝決定同時廢黜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重新选定阿旺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得到康熙的册封。此舉激怒了拉薩的僧侶,他們在哲蚌寺齊集保護倉央嘉措。然而,當拉藏汗的部隊炮轟哲蚌寺時,為阻止喇嘛們的慘重傷亡,倉央嘉措選擇自願受縛。之後,押解至北京。按官方资料记载,倉央嘉措于同年11月15日北上途中死于青海湖附近公噶瑙尔。另一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逃脱,曾现身藏东南,后前往藏南、拉萨、蒙古,并在蒙古阿拉善隐居直至1746年去世。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清朝廷派遣侍郎赫壽前往拉薩,辦理西藏事務[5]。此為清代派遣大臣駐藏辦理政務之始,但僅為臨時派員,未成定制。1713年,清朝政府正式授予五世班禅喇嘛金印、金册,确定班禅和达赖的同等地位,“互为师”,谁大谁为师。[6]

准噶爾汗國入侵西藏(1717-1720) 编辑

1716年(清康熙55年),准噶爾部派兵入侵西藏,攻打拉萨。1717年準噶爾汗國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青藏地區,滅和碩特汗國,並且佔領拉薩。清軍1718年由青海路出兵入藏攻打准噶尔军队,但被準軍擊敗,幾乎全軍覆沒,直到1720年由胤禵率清軍第二次出兵驅除准噶尔军成功。[7]

清朝治藏歷史 编辑

清朝協助七世达赖入藏,以拉藏汗舊臣管理藏區,這是清朝正式經營青海西藏地區之始。清政府从此在西藏驻军。雍正時期,平定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之亂後,雍正帝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控管青藏地區。

郡王攝政時期初設駐藏大臣(1720-1750) 编辑

1724年,清军击败准噶尔。1727年(雍正五年)正月,清世宗派遣内閣學士僧格、副都統馬喇駐拉薩,“與達賴喇嘛康濟鼐、阿爾布巴等和衷辦事”[8],並設立駐藏大臣衙門。自此,朝廷派駐藏大臣二員辦理西藏事務。

1739年(乾隆四年),晉封噶倫頗羅鼐多羅郡王。1747年,頗羅鼐病故,其次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襲封郡王。珠爾默特那木札勒“素不信奉達賴喇嘛,心懷仇隟”[9],表面上順從駐藏大臣,暗中聯絡蒙古準噶爾汗国,伺機起兵反叛。1749年,珠爾默特那木札勒攻殺其長兄“阿里公”珠爾默特策布登,控制了阿里。1750年,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迫於情勢,誘殺珠爾默特那木札勒,隨後為其黨羽卓呢爾(官名)羅卜藏札什所杀。隨後,清朝廷派四川總督策楞領兵入藏平叛。清政府驻藏大臣制度最终确立,成為定制,不再冊封噶倫為札薩克,防止權力集中於世俗貴族之手。

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達賴親政噶廈辦事(1751-1792) 编辑

1751年,清朝頒行策楞所奏的《西藏善後章程》十三條。章程規定,噶倫員額為四人,且必須于公所(噶廈)辦理政事。“查舊例噶隆會辦事件,原有噶沙之公所衙門。自頗羅鼐後,各噶隆竟不赴公所,俱於私宅辦事。……今噶隆業已照例補放,自應遵照舊例,遇有應辦事件,俱赴公所會辦。”[10] 章程擴大了駐藏大臣的職權,並首次正式規定了達賴喇嘛的世俗權力,形成了駐藏大臣、達賴與班禪的僧官系統、噶廈俗官系統三者制衡的狀態;正式設立噶廈政府,駐地在拉薩大昭寺,長官為噶倫,秉承駐藏大臣達賴喇嘛旨意辦事。

从清初到18世纪末清廷对西藏的控制呈逐步加强的趋势。乾隆皇帝当政时期,强大的六世班禅赴京觐见,为乾隆皇帝庆祝70大寿,由于拒绝接种,感染天花在承德去世,将随身携带的金苯巴瓶留在承德仿布达拉宫建造的普陀宗乘之庙。六世班禅曾是乾隆老师,乾隆赠送给了班禅喇嘛及其兄弟姊妹很多金子。但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却没有给六世班禅的兄弟白教第十世夏玛巴他的那部分。当夏玛巴的杨巴千寺的管理员对此事抱怨时,扎什伦布寺答复说,金子全部都是属于扎什伦布寺的。第十世夏玛巴还遭到诽谤,说他为了重新得到他的寺院,策划谋反西藏政府。从而在西藏政府与夏玛巴相互仇视。1784年,夏玛巴撤离西藏去了邻国廓尔喀(今尼泊爾)。

1791年,廓爾喀因與西藏鹽稅銀錢纠纷與白教祖古夏瑪巴唆使,軍隊入侵西藏,意图抢掠遍布西藏各地的寺庙中的财富。當時,西藏政府請求滿清政府派兵支援。1792年,乾隆命清朝大将軍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率领清兵支援当地藏兵,将廓爾喀軍隊驅返喜马拉雅山南麓,甚至还反攻至廓尔喀首都-陽布外二十公里的熱鎖橋,迫使廓尔喀向清朝五年朝贡一次。

驻藏大臣的權力加強(1793-1846) 编辑

驅逐廓爾喀軍隊之後,清政府以完善西藏行政為由,訂立了治理西藏的多項章程,要求以“金瓶掣簽”認定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和其他呼圖克圖的轉世。[11]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条,大大加強了驻藏大臣的權力。1793年,上述章程的部分條款彙編成《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並翻譯成藏文,详细规定西藏的宗教事務、外事、軍事、行政和司法权力,达赖、班禅转世程序,地方政权的组织结构,并正式划分西藏和青海、四川新疆等省份的边界。此后西藏的政务基本依照此章程行事。

驻藏大臣的權力削弱(1846-1911) 编辑

1846年,驻藏大臣琦善就當時的種種弊端擬定《裁禁商上积弊章程》,奏准施行,其中放弃对商上财政的审核权、奏罢训练藏军成例,削弱了此后驻藏大臣的权力,《清史稿》等说使清朝丧失了对西藏的财权和兵权。[12]

英國影響與清廷回應(1888-1911) 编辑

 
駐藏大臣有泰(左三)和他的幕僚
 
慈禧太后接見達賴喇嘛的畫像

1888年(光緒十四年),由於藏錫邊界糾紛引發隆吐山战役,藏軍戰敗。1890年3月17日,中英二國在印度加爾各答簽訂《中英藏印條約》,中方代表是駐藏幫辦大臣升泰,英方代表是印度總督蘭斯敦。通過這個條約,清政府承認哲孟雄(錫金)是英國的保護國(之前錫金已為英國控制)。西藏由此失去藩籬,再無險可固;此外,條約劃定藏哲邊界,西藏上層對此條約非常反對,向駐藏大臣衙門上稟帖譴責升泰的作為。1893年12月5日,由于西藏政府拒絕履行藏印條約,在英國的壓力下,清政府派何長榮與英國代表艾爾弗雷德·沃利斯·保爾在印度大吉嶺簽訂《中英藏印續約》,其內容是:開放亞東為商埠,在五年內免納進出口稅;英人在該地享有領事裁判權;在哲孟雄遊牧的藏人應照英國在哲孟雄隨時立定遊牧章程辦理。自此,英國人最終打開西藏的大門。

1895年,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土登嘉措親政。由於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一系列有損西藏的條約,駐藏大臣在西藏的威信不斷受到考驗,西藏和清政府之間也逐漸疏遠。十三世達賴喇嘛首先對與涉外有瓜葛的人實行嚴厲懲治,凡查出確實與英人入侵有關的人或被處罰、或籍沒、或入獄、或梟首。再是派人推倒印度人在藏印邊界上豎立的界碑,對印度進口貨物依舊課什一稅。1903年7月18日,西藏邊境委員會英语Tibet Frontier Commission榮赫鵬率領下從錫金越界進入離邊界20英里的崗巴與清廷駐藏幫辦何光燮知府、代表十三世达赖的堪仲(秘书长)策墨林·阿旺羅桑丹貝堅贊代本察绒·旺久杰布(其父曾負責《中英藏印條約》劃界)會面,榮赫鵬指責藏方沒有遵守《中英藏印條約》與《中英藏印續約》,要求談判邊界與通商問題,但是藏方要求使團先退回錫金才談判。[13]:222-2231903年12月,由于对噶廈政府拒绝执行中英藏印條約[14]不满,導致木龍年戰爭。1904年3月31日,英国军队和藏军交火,运用机枪和大炮杀了700多人。4月中旬,英军进入了江孜地区,面对江孜宗山坚固的防御工事,英军从印度调来了4000多名援军和8门大炮,以及大量先进的穿甲炮弹。6月,西藏政府發佈徵兵廣告以回擊英軍。剛接替裕鋼駐藏大臣之職的有泰此時仍舊主和,對藏軍進行多方約束和限制,向清政府提出「今欲折服其(西藏)心,非任其戰任其敗,終不能了局」。7月7日,英军攻陷江孜宗山,達賴喇嘛感到敗局已成,派人與英人談判,要求不得進入拉薩。由於和議未成,詹姆斯·麥克唐納英语James Macdonald (engineer)舊率軍前進,七月底渡過雅魯藏布江十三世达赖喇嘛於7月29日率親信途经青海逃往蒙古,臨走前指定甘丹赤巴策墨林·阿旺罗桑丹贝坚赞為代理攝政。8月3日,榮赫鵬佔領拉薩。達賴喇嘛的出走加之對西藏氣候的不適應,英軍不能在拉薩長駐。榮赫鵬找到駐藏大臣有泰,並拿出已經準備好的拉薩條約草案,要他令西藏代表進行談判。有泰上奏朝廷,說「達賴喇嘛兵敗潛逃,聲名狼藉」,請求褫革達賴喇嘛的封號,由班禪額爾德尼來拉薩掌理宗教事務。清政府於8月26日下令「將達賴喇嘛名號暫行革去,並著班禪額爾德尼暫攝」[15],但九世班禅曲吉尼玛(22岁)不接受。9月7日,统帅英军的上校荣赫鹏,與西藏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住持等人在拉萨签订了《拉萨条约》,代理攝政策墨林活佛在《拉薩條約》上蓋了達賴喇嘛的印章。有泰向清廷報告拉薩條約的內容,清政府決定和英國商談修改拉薩條約,賠款由清政府償還。条约送北京,清廷坚持不在该约上签字。清政府派唐绍仪张荫棠等赴印度同英方谈判,唐绍仪坚持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侵犯。

1905年1月,外務部右侍郎唐紹儀率參贊張蔭棠、梁士詒奉命赴印加爾各答與英印政府談判修改條約事宜。英印派外交大臣費禮夏英语Stuart Fraser (diplomat)為全權代表同清廷代表談判。唐紹儀要求刪去條約中的第九條,堅持清廷對西藏擁有主權,但英人堅持只承認清廷對西藏的宗主權。當時宗主權主權分別被譯為「上國」和「主國」,唐紹儀指出「查上國二字﹐英文系『蘇索倫梯』(Suzerainty,按今譯宗主權),譯言所管為屬國,而屬國自有治民之權,若自認為上國,則西藏等於。主國二字,英文系『騷付倫梯』(Sovereignty,按今譯主權),譯言臣民推為極尊,歸其管轄,而各事可定者也。」雙方爭執不決,於是11月12日英方提出停止談判。1906年4月,英方再次恢復和清廷的談判。27日,清廷代表唐紹儀與英國代表薩道義簽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共六款,《拉薩條約》作為附約。條約第二款寫明「英國國家允不佔併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國國家亦允不准他外國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這段時期西藏政局甚為紊亂。張蔭棠「領副都統」銜後,由清政府指派以駐藏幫辦大臣的身份進藏「查辦藏事」。張蔭棠入藏後,先向清政府彈劾有泰以及其他相關十餘名滿漢官員。再提出治藏建設十九條及西藏地方善後問題二十四款。11月29日,清廷下令革除有泰等人的職務。但「新政」建設未及實現,張蔭棠便被調離西藏前去印度商定《藏印通商章程》。

1907年6月,中英雙方談判關於藏印通商章程事宜。談判前,英方堅持要有權簽字的西藏官員參加會議。儘管張蔭棠認為英人「志與藏人直接,不欲我國干預」,「若一經承認直接交涉,西藏即成獨立國性質」,但勢弱之下同意西藏噶倫汪曲結布,攜帶噶廈議事簽字全權文憑赴會。1908年4月20日,中英雙方簽訂《中英修訂藏印通商章程》,共十五款。中方代表張蔭棠,英方代表韋禮敦代表各自政府在條約上簽字,「西藏大吏選派嘎布倫汪曲結布為掌權之員」後「秉承張大臣訓示,隨同商議」。

1910年2月,鐘穎統帥二千餘名川軍抵藏,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據民國元年(1912年)九月漢口《民國日報》及《民國公報》報道,該軍抵拉薩後,姦婬擄掠,無所不爲,藏人無不痛恨。[16]出走內地的達賴喇嘛,開始駐錫青海塔爾寺,後聽德爾智之言前去外蒙古庫倫,受到俄國禮遇。為防備達賴喇嘛親俄,清政府同意恢復其名號,同時派蒙古王公前往宣慰,並準備送其回塔爾寺再則日返藏。時值拉薩條約的談判時期,英國反對達賴此時返藏。清廷最後令其移居五臺山。後清政府為給慈禧太后祝壽,召達賴喇嘛進京。達賴喇嘛抵京之後,請求今後有直接向中央奏事之權,以擺脫駐藏大臣的約束。但清政府拒絕了他的請求,僅加封他為「誠順贊化西天大自在佛」,並年給廩餼銀一萬兩。在見慈禧太后之時,達賴喇嘛被要求行跪拜之禮,使其朝見規格低於五世達賴六世班禪。達賴喇嘛隨後返藏,約見幫辦大臣溫宗堯,希望其令川軍停止越軌行為。溫宗堯同意約束川軍不再騷擾百姓,不侵害達賴喇嘛固有地位。達賴喇嘛遂將在各地阻擊川軍的藏軍調回拉薩,並奏謝朝廷封賞,恢復對駐藏大臣的一切供應。但駐藏大臣聯豫對達成的意見多加指責,並拒絕在給達賴喇嘛的復信上簽字蓋章。是時,拉薩盛傳聯豫的衛隊向群眾開槍,達賴喇嘛感到形勢嚴峻,於2月12日夜在布達拉宮召開緊急會議,午夜後再次出走。2月21日,達賴喇嘛由亞東英商務處代理麥克唐納引至印度。聯豫反而奏報朝廷,再次褫奪了達賴喇嘛的名號和部分官員的官階品第。

与此同时,聯豫派協統鍾穎率駐藏新軍征討波密,但失败。聯豫遂起用左參贊羅長裿,又奏調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川軍助剿。趙爾豐部下傅嵩率軍攻佔波密,與羅長裿在易貢(今屬波密縣)會師。波密土王白馬策旺逃往墨脫。羅長裿率軍由多雄拉山口入墨脫,直抵崩崩山。趙爾豐部西軍中營幫帶劉贊廷引兵由金珠拉山口入墨脫。墨脫宗宗本(相當於縣長)道布門巴人)設計誘殺了波密土王。二路清軍消滅了其餘波密頭領,並留兵駐守。在此期间钟颖军与赵尔丰军会师于查木多(昌都),后迅速推进到工部(今林芝专区首府八一镇附近),对整个工部和波密地区(昌都、林芝地区)进行改土归流,先后建立查木多、江达(工部)等十多个县,赵同时向南派兵,在察隅地区(今西藏自治区最东南,临中印边境东段之东,与印占瓦弄相邻),建立了察隅县。趙爾豐意欲於波密置,改土歸流,但不久武昌起義作,計劃擱淺。

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藏历第十五饶迥铁猪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度主张“驱逐鞑虏”,排斥满族,建立汉族内地十八行省的政权(后来孙中山发现此议欠妥,遂改为“五族共和”)。边疆非汉族地方产生动荡和骚乱,清朝建立的国家出现分崩离析的危险,尤其在尚未建省的蒙古和西藏等地纷纷出现分离倾向。驻西藏地方的清军军队是川军,成分很多是四川哥老会成员,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播到西藏地区,駐拉薩清軍發生内訌。其中有拥护共和,有主张勤王,也有自行返回内地以自保。各派自相残杀,军饷也断绝了,清军在西藏地区开始大肆抢劫。清政府派驻的大臣联豫钟颖等人只知道借机谋取私利,西藏地区极度混乱。部分官兵囚禁了末代駐藏大臣聯豫,更有士兵乘機鈔略百姓,攻擊寺院。拉薩陷入混亂狀態。1911年冬天,清四川总督赵尔丰成都革命党尹昌衡斬首,局势剧变,西康地区也发生严重动乱。至1912年底清军及驻藏大臣全部撤出西藏,史称第一次驅漢事件

延伸閱讀 编辑

  • Tsepon Wangchuk Deden Shakabpa. One Hundred Thousand Moons: An Advanc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 (PDF). BRILL. 2010 [2018-07-10]. ISBN 90-04-17732-9. (原始内容 (PDF)于2018-07-11). 
  • 李铁铮. 《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2018-07-10]. (原始内容于2021-05-15). 
  • 《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選輯)》,西藏社會科學院,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ISBN 7-223-00312-X
  • 《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檔案史料彙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ISBN 7-80057-181-5
  • 《西藏社會歷史藏文檔案資料譯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及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中國藏學出版社,1997,ISBN 7-80057-325-7
  • 《西藏地方歷史資料選輯》,北京大學歷史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
  • 《藏族史料集》,陳燮章、索文清、陳乃文,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elvyn C. Goldstein; Gelek Rimpoche.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13-1951: 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44–45. ISBN 978-0-520-06140-8 (英语). 
  2. ^ Luciano Petec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during the First Half-Century of Chinese Protectorate. Gray Tuttle; Kurtis R. Schaeffer (编). The Tibetan History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04-09: 390 [2018-07-11]. ISBN 978-0-231-51354-8. (原始内容于2021-04-10). 
  3. ^ 劉學銚. 歷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 知書房出版集團. 2005: 264 [2018-07-11]. ISBN 978-986-7151-01-8. (原始内容于2019-02-03). 
  4. ^ Tsepon Wangchuk Deden Shakabpa. One Hundred Thousand Moons: An Advanc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 BRILL. 2010: 367–368 [2018-07-11]. ISBN 90-04-17732-9. (原始内容于2019-02-03). 
  5. ^ 《清聖祖實錄》卷二三六。
  6. ^ 簡金生. 藏人論藏: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PDF).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2013年12月, (第50期): 111頁 [2019-12-03]. doi:10.6243/BHR.2013.050.097.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5-17). 
  7. ^ 冯智. 清朝用兵驻兵西藏制度. 西藏研究. [2019-12-03]. (原始内容于2021-09-11). 
  8. ^ 《世宗實錄》卷五二。
  9. ^ 《高宗實錄》三七七
  10. ^ 《藏事輯要》卷六。
  11. ^ . [201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8). 
  12. ^ 周伟洲. 驻藏大臣琦善改订西藏章程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3月 [2019-02-03]. (原始内容于2018-07-10). 
  13. ^ Patrick French. Younghusband: The Last Great Imperial Adventurer.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16-06-21. ISBN 978-1-101-97335-6. (英文)
  14. ^ John Powers. History As Propaganda: Tibetan Exiles versu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10-14: 80 [2018-07-10]. ISBN 978-0-19-803884-9. (原始内容于2019-02-03). 
  15. ^ 孫子和. 西藏史事與人物.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 173 [2018-07-10]. ISBN 978-957-05-1082-9. (原始内容于2019-02-03). 
  16. ^ 《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第一版書號3170-253:“查鍾穎乃滿清定斬監候貽谷之胞侄,不學無術,手段卑污。前在四川協統任事,浮躁跋扈。因虧空公款,大受輿論攻擊,不得已乃招募蜀中流民無賴千餘人,組成陸軍一協,率之進藏。該軍抵拉薩後,因素未受軍事教育,放蕩無羈,在外姦婬擄掠,無所不爲,藏人莫不切齒痛恨。而欲結兵士歡心,反故縱之,藏番與漢人惡感,因此益甚。鍾又喜事貪功,去夏無端與波密土番開釁,因兵心不一,屢戰屢敗,退回拉薩,全藏震動。”

参见 编辑

清朝治藏歷史,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17年10月2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指清朝政府于1720年出兵入藏后至1912年清朝灭亡前清政府與西藏的關係史, 西藏在蒙古帝國時期雖然受到君主的冊封, 但在西藏在其治下具有自己的政權, 自1720年代以来, 清帝國开始在西藏驻军, 并设置驻藏大臣, 到18世纪末清政府在西藏的权威达到顶峰, 但由于清朝自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後開始衰落, 清政府對藏的影響力從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逐渐削弱到無法行使權力, 只有.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17年10月2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清朝治藏歷史指清朝政府于1720年出兵入藏后至1912年清朝灭亡前清政府與西藏的關係史 西藏在蒙古帝國時期雖然受到君主的冊封 但在西藏在其治下具有自己的政權 自1720年代以来 清帝國开始在西藏驻军 并设置驻藏大臣 到18世纪末清政府在西藏的权威达到顶峰 但由于清朝自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後開始衰落 清政府對藏的影響力從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逐渐削弱到無法行使權力 只有名義上的主權 1904年發生木龍年戰爭 1907年 英俄條約 承認清政府在西藏的宗主权 清政府便採取一連串措施試圖再加強對於西藏的控制 這些措施於1910年鍾穎率軍進入拉薩達到頂峰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 才随着驻藏大臣和驻藏清军被驅离而结束 1 1911年清朝行政区划 红色部分为西藏 目录 1 背景 1 1 清朝兴起 1 2 甘丹頗章政權成立 五世達賴喇嘛統治西藏 1642 1705 1 3 和碩特汗國拉藏汗統治西藏 1705 1717 1 4 准噶爾汗國入侵西藏 1717 1720 2 清朝治藏歷史 2 1 郡王攝政時期初設駐藏大臣 1720 1750 2 2 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達賴親政噶廈辦事 1751 1792 2 3 驻藏大臣的權力加強 1793 1846 2 4 驻藏大臣的權力削弱 1846 1911 2 5 英國影響與清廷回應 1888 1911 3 延伸閱讀 4 参考文献 5 参见背景 编辑参见 西藏歷史 和碩特汗國 準噶爾汗國和清軍驅準保藏 清朝兴起 编辑 清朝發源於东三省 滿洲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時期領有今中国东北地区 內蒙古地區與現屬俄羅斯的外東北地區 1644年多爾袞偕同順治帝率軍入關 隨後指揮清軍占領全明朝領地 統一中原 領有內地十八省 17世纪下半叶 準噶爾汗國的可汗噶爾丹與俄羅斯帝國 沙俄 友好 噶爾丹南征青海和碩特汗國 東征喀爾喀蒙古 而沙俄為了在遠東尋找出海口 向東移民侵略黑龍江上游 康熙帝先是於雅克薩戰役擊敗俄軍 與其劃定邊疆 之後率軍三征噶爾丹 協助喀爾喀蒙古收復其領土 喀爾喀蒙古其后併入清朝 外蒙古地區正式歸清朝所有 甘丹頗章政權成立 五世達賴喇嘛統治西藏 1642 1705 编辑 1642年 固始汗攻占西藏 建立和碩特汗國 將西藏交給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五世達賴喇嘛管理 史稱甘丹頗章政权 2 1653年4月 清朝政府正式授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印 金册 承认他在西藏政治宗教上的地位 三藩之亂時 康熙帝與吳三桂都爭取五世達賴喇嘛的支持 達賴則保持中立 康熙帝致信達賴 希望西藏與蒙古軍攻雲南 為達賴拒絕 3 4 1676年康熙十五年 受五世达赖推荐 第二任第巴陈列嘉错之侄桑结嘉错接替罗桑图道担任第巴 桑结辞以年轻为由 未接受 五世达赖乃为之专颁一道法旨 继续推荐 1679年 桑结嘉错就任 是为第五任第巴 1682年 五世达赖过世 当时西藏与拉达克等开战 桑结嘉错匿不发丧 诡称达赖坐静闭关 秘不见人 从而继续以五世达赖名义号令西藏 蒙古 他与当时西藏军事首领 蒙古和硕特部的法王关系紧张 因此图谋驱逐和硕特部出藏 他结纳准噶尔部的噶尔丹 互相支持 又以达赖名义邀封于中国清朝 1694年 康熙帝封桑结嘉错为 掌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教弘宣佛法王 他于是自称 土伯特国王 以此与和硕特部的法王拉藏汗抗争 并支持噶尔丹入侵喀尔喀蒙古 1696年 清朝軍隊在昭莫多之战中大败準噶爾军 1697年 噶尔丹败亡 康熙帝严诏谴责桑结嘉错 桑结惧 加上不断受到西藏各势力的质疑 并且与准噶尔继任的策妄阿拉布坦对立 乃立仓央嘉措为六世达赖 并派遣密使赴京请封 1701年 和硕特汗国达赖汗朋素克去世 和硕特汗国最后一任可汗拉藏汗继承汗位 清朝康熙皇帝册封为翊法恭順汗 和碩特汗國拉藏汗統治西藏 1705 1717 编辑 1705年 拉藏汗進攻拉薩 罷免并诱杀第悉桑结嘉措 1706年6月28日 拉藏汗殺桑结嘉措后 更與康熙皇帝決定同時廢黜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重新选定阿旺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 得到康熙的册封 此舉激怒了拉薩的僧侶 他們在哲蚌寺齊集保護倉央嘉措 然而 當拉藏汗的部隊炮轟哲蚌寺時 為阻止喇嘛們的慘重傷亡 倉央嘉措選擇自願受縛 之後 押解至北京 按官方资料记载 倉央嘉措于同年11月15日北上途中死于青海湖附近公噶瑙尔 另一说 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逃脱 曾现身藏东南 后前往藏南 拉萨 蒙古 并在蒙古阿拉善隐居直至1746年去世 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 清朝廷派遣侍郎赫壽前往拉薩 辦理西藏事務 5 此為清代派遣大臣駐藏辦理政務之始 但僅為臨時派員 未成定制 1713年 清朝政府正式授予五世班禅喇嘛金印 金册 确定班禅和达赖的同等地位 互为师 谁大谁为师 6 准噶爾汗國入侵西藏 1717 1720 编辑 1716年 清康熙55年 准噶爾部派兵入侵西藏 攻打拉萨 1717年準噶爾汗國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青藏地區 滅和碩特汗國 並且佔領拉薩 清軍1718年由青海路出兵入藏攻打准噶尔军队 但被準軍擊敗 幾乎全軍覆沒 直到1720年由胤禵率清軍第二次出兵驅除准噶尔军成功 7 清朝治藏歷史 编辑参见 藏區分治和清朝行政區劃 清朝協助七世达赖入藏 以拉藏汗舊臣管理藏區 這是清朝正式經營青海 西藏地區之始 清政府从此在西藏驻军 雍正時期 平定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之亂後 雍正帝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控管青藏地區 郡王攝政時期初設駐藏大臣 1720 1750 编辑 1724年 清军击败准噶尔 1727年 雍正五年 正月 清世宗派遣内閣學士僧格 副都統馬喇駐拉薩 與達賴喇嘛 康濟鼐 阿爾布巴等和衷辦事 8 並設立駐藏大臣衙門 自此 朝廷派駐藏大臣二員辦理西藏事務 1739年 乾隆四年 晉封噶倫頗羅鼐為多羅郡王 1747年 頗羅鼐病故 其次子珠爾默特那木札勒襲封郡王 珠爾默特那木札勒 素不信奉達賴喇嘛 心懷仇隟 9 表面上順從駐藏大臣 暗中聯絡蒙古準噶爾汗国 伺機起兵反叛 1749年 珠爾默特那木札勒攻殺其長兄 阿里公 珠爾默特策布登 控制了阿里 1750年 駐藏大臣傅清 拉布敦迫於情勢 誘殺珠爾默特那木札勒 隨後為其黨羽卓呢爾 官名 羅卜藏札什所杀 隨後 清朝廷派四川總督策楞領兵入藏平叛 清政府驻藏大臣制度最终确立 成為定制 不再冊封噶倫為札薩克 防止權力集中於世俗貴族之手 确立驻藏大臣制度達賴親政噶廈辦事 1751 1792 编辑 参见 西藏善後章程和廓爾喀之役 1751年 清朝頒行策楞所奏的 西藏善後章程 十三條 章程規定 噶倫員額為四人 且必須于公所 噶廈 辦理政事 查舊例噶隆會辦事件 原有噶沙之公所衙門 自頗羅鼐後 各噶隆竟不赴公所 俱於私宅辦事 今噶隆業已照例補放 自應遵照舊例 遇有應辦事件 俱赴公所會辦 10 章程擴大了駐藏大臣的職權 並首次正式規定了達賴喇嘛的世俗權力 形成了駐藏大臣 達賴與班禪的僧官系統 噶廈俗官系統三者制衡的狀態 正式設立噶廈政府 駐地在拉薩大昭寺 長官為噶倫 秉承駐藏大臣 達賴喇嘛旨意辦事 从清初到18世纪末清廷对西藏的控制呈逐步加强的趋势 乾隆皇帝当政时期 强大的六世班禅赴京觐见 为乾隆皇帝庆祝70大寿 由于拒绝接种 感染天花在承德去世 将随身携带的金苯巴瓶留在承德仿布达拉宫建造的普陀宗乘之庙 六世班禅曾是乾隆老师 乾隆赠送给了班禅喇嘛及其兄弟姊妹很多金子 但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却没有给六世班禅的兄弟白教第十世夏玛巴他的那部分 当夏玛巴的杨巴千寺的管理员对此事抱怨时 扎什伦布寺答复说 金子全部都是属于扎什伦布寺的 第十世夏玛巴还遭到诽谤 说他为了重新得到他的寺院 策划谋反西藏政府 从而在西藏政府与夏玛巴相互仇视 1784年 夏玛巴撤离西藏去了邻国廓尔喀 今尼泊爾 1791年 廓爾喀因與西藏鹽稅銀錢纠纷與白教祖古夏瑪巴唆使 軍隊入侵西藏 意图抢掠遍布西藏各地的寺庙中的财富 當時 西藏政府請求滿清政府派兵支援 1792年 乾隆命清朝大将軍福康安同参赞大臣海兰察率领清兵支援当地藏兵 将廓爾喀軍隊驅返喜马拉雅山南麓 甚至还反攻至廓尔喀首都 陽布外二十公里的熱鎖橋 迫使廓尔喀向清朝五年朝贡一次 驻藏大臣的權力加強 1793 1846 编辑 驅逐廓爾喀軍隊之後 清政府以完善西藏行政為由 訂立了治理西藏的多項章程 要求以 金瓶掣簽 認定達賴喇嘛 班禪喇嘛和其他呼圖克圖的轉世 11 藏內善後章程 二十九条 大大加強了驻藏大臣的權力 1793年 上述章程的部分條款彙編成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並翻譯成藏文 详细规定西藏的宗教事務 外事 軍事 行政和司法权力 达赖 班禅转世程序 地方政权的组织结构 并正式划分西藏和青海 四川 新疆等省份的边界 此后西藏的政务基本依照此章程行事 驻藏大臣的權力削弱 1846 1911 编辑 1846年 驻藏大臣琦善就當時的種種弊端擬定 裁禁商上积弊章程 奏准施行 其中放弃对商上财政的审核权 奏罢训练藏军成例 削弱了此后驻藏大臣的权力 清史稿 等说使清朝丧失了对西藏的财权和兵权 12 英國影響與清廷回應 1888 1911 编辑 参见 隆吐山戰役 英國侵藏戰爭和第一次驅漢事件 nbsp 駐藏大臣有泰 左三 和他的幕僚 nbsp 慈禧太后接見達賴喇嘛的畫像1888年 光緒十四年 由於藏錫邊界糾紛引發隆吐山战役 藏軍戰敗 1890年3月17日 中英二國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簽訂 中英藏印條約 中方代表是駐藏幫辦大臣升泰 英方代表是印度總督蘭斯敦 通過這個條約 清政府承認哲孟雄 錫金 是英國的保護國 之前錫金已為英國控制 西藏由此失去藩籬 再無險可固 此外 條約劃定藏哲邊界 西藏上層對此條約非常反對 向駐藏大臣衙門上稟帖譴責升泰的作為 1893年12月5日 由于西藏政府拒絕履行藏印條約 在英國的壓力下 清政府派何長榮與英國代表艾爾弗雷德 沃利斯 保爾在印度大吉嶺簽訂 中英藏印續約 其內容是 開放亞東為商埠 在五年內免納進出口稅 英人在該地享有領事裁判權 在哲孟雄遊牧的藏人應照英國在哲孟雄隨時立定遊牧章程辦理 自此 英國人最終打開西藏的大門 1895年 第十三世達賴喇嘛阿旺 羅桑土登嘉措親政 由於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一系列有損西藏的條約 駐藏大臣在西藏的威信不斷受到考驗 西藏和清政府之間也逐漸疏遠 十三世達賴喇嘛首先對與涉外有瓜葛的人實行嚴厲懲治 凡查出確實與英人入侵有關的人或被處罰 或籍沒 或入獄 或梟首 再是派人推倒印度人在藏印邊界上豎立的界碑 對印度進口貨物依舊課什一稅 1903年7月18日 西藏邊境委員會 英语 Tibet Frontier Commission 在榮赫鵬率領下從錫金越界進入離邊界20英里的崗巴宗與清廷駐藏幫辦何光燮知府 代表十三世达赖的堪仲 秘书长 策墨林 阿旺羅桑丹貝堅贊 代本察绒 旺久杰布 其父曾負責 中英藏印條約 劃界 會面 榮赫鵬指責藏方沒有遵守 中英藏印條約 與 中英藏印續約 要求談判邊界與通商問題 但是藏方要求使團先退回錫金才談判 13 222 2231903年12月 由于对噶廈政府拒绝执行中英藏印條約 14 不满 導致木龍年戰爭 1904年3月31日 英国军队和藏军交火 运用机枪和大炮杀了700多人 4月中旬 英军进入了江孜地区 面对江孜宗山坚固的防御工事 英军从印度调来了4000多名援军和8门大炮 以及大量先进的穿甲炮弹 6月 西藏政府發佈徵兵廣告以回擊英軍 剛接替裕鋼駐藏大臣之職的有泰此時仍舊主和 對藏軍進行多方約束和限制 向清政府提出 今欲折服其 西藏 心 非任其戰任其敗 終不能了局 7月7日 英军攻陷江孜宗山 達賴喇嘛感到敗局已成 派人與英人談判 要求不得進入拉薩 由於和議未成 詹姆斯 麥克唐納 英语 James Macdonald engineer 舊率軍前進 七月底渡過雅魯藏布江 十三世达赖喇嘛於7月29日率親信途经青海逃往蒙古 臨走前指定甘丹赤巴策墨林 阿旺罗桑丹贝坚赞為代理攝政 8月3日 榮赫鵬佔領拉薩 達賴喇嘛的出走加之對西藏氣候的不適應 英軍不能在拉薩長駐 榮赫鵬找到駐藏大臣有泰 並拿出已經準備好的拉薩條約草案 要他令西藏代表進行談判 有泰上奏朝廷 說 達賴喇嘛兵敗潛逃 聲名狼藉 請求褫革達賴喇嘛的封號 由班禪額爾德尼來拉薩掌理宗教事務 清政府於8月26日下令 將達賴喇嘛名號暫行革去 並著班禪額爾德尼暫攝 15 但九世班禅曲吉尼玛 22岁 不接受 9月7日 统帅英军的上校荣赫鹏 與西藏哲蚌 色拉 甘丹三大寺的住持等人在拉萨签订了 拉萨条约 代理攝政策墨林活佛在 拉薩條約 上蓋了達賴喇嘛的印章 有泰向清廷報告拉薩條約的內容 清政府決定和英國商談修改拉薩條約 賠款由清政府償還 条约送北京 清廷坚持不在该约上签字 清政府派唐绍仪 张荫棠等赴印度同英方谈判 唐绍仪坚持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侵犯 1905年1月 外務部右侍郎唐紹儀率參贊張蔭棠 梁士詒奉命赴印加爾各答與英印政府談判修改條約事宜 英印派外交大臣費禮夏 英语 Stuart Fraser diplomat 為全權代表同清廷代表談判 唐紹儀要求刪去條約中的第九條 堅持清廷對西藏擁有主權 但英人堅持只承認清廷對西藏的宗主權 當時宗主權與主權分別被譯為 上國 和 主國 唐紹儀指出 查上國二字 英文系 蘇索倫梯 Suzerainty 按今譯宗主權 譯言所管為屬國 而屬國自有治民之權 若自認為上國 則西藏等於韓 越 球 緬 主國二字 英文系 騷付倫梯 Sovereignty 按今譯主權 譯言臣民推為極尊 歸其管轄 而各事可定者也 雙方爭執不決 於是11月12日英方提出停止談判 1906年4月 英方再次恢復和清廷的談判 27日 清廷代表唐紹儀與英國代表薩道義簽訂 中英續訂藏印條約 共六款 拉薩條約 作為附約 條約第二款寫明 英國國家允不佔併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 中國國家亦允不准他外國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 這段時期西藏政局甚為紊亂 張蔭棠 領副都統 銜後 由清政府指派以駐藏幫辦大臣的身份進藏 查辦藏事 張蔭棠入藏後 先向清政府彈劾有泰以及其他相關十餘名滿漢官員 再提出治藏建設十九條及西藏地方善後問題二十四款 11月29日 清廷下令革除有泰等人的職務 但 新政 建設未及實現 張蔭棠便被調離西藏前去印度商定 藏印通商章程 1907年6月 中英雙方談判關於藏印通商章程事宜 談判前 英方堅持要有權簽字的西藏官員參加會議 儘管張蔭棠認為英人 志與藏人直接 不欲我國干預 若一經承認直接交涉 西藏即成獨立國性質 但勢弱之下同意西藏噶倫汪曲結布 攜帶噶廈議事簽字全權文憑赴會 1908年4月20日 中英雙方簽訂 中英修訂藏印通商章程 共十五款 中方代表張蔭棠 英方代表韋禮敦代表各自政府在條約上簽字 西藏大吏選派嘎布倫汪曲結布為掌權之員 後 秉承張大臣訓示 隨同商議 1910年2月 鐘穎統帥二千餘名川軍抵藏 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據民國元年 1912年 九月漢口 民國日報 及 民國公報 報道 該軍抵拉薩後 姦婬擄掠 無所不爲 藏人無不痛恨 16 出走內地的達賴喇嘛 開始駐錫青海塔爾寺 後聽德爾智之言前去外蒙古庫倫 受到俄國禮遇 為防備達賴喇嘛親俄 清政府同意恢復其名號 同時派蒙古王公前往宣慰 並準備送其回塔爾寺再則日返藏 時值拉薩條約的談判時期 英國反對達賴此時返藏 清廷最後令其移居五臺山 後清政府為給慈禧太后祝壽 召達賴喇嘛進京 達賴喇嘛抵京之後 請求今後有直接向中央奏事之權 以擺脫駐藏大臣的約束 但清政府拒絕了他的請求 僅加封他為 誠順贊化西天大自在佛 並年給廩餼銀一萬兩 在見慈禧太后之時 達賴喇嘛被要求行跪拜之禮 使其朝見規格低於五世達賴和六世班禪 達賴喇嘛隨後返藏 約見幫辦大臣溫宗堯 希望其令川軍停止越軌行為 溫宗堯同意約束川軍不再騷擾百姓 不侵害達賴喇嘛固有地位 達賴喇嘛遂將在各地阻擊川軍的藏軍調回拉薩 並奏謝朝廷封賞 恢復對駐藏大臣的一切供應 但駐藏大臣聯豫對達成的意見多加指責 並拒絕在給達賴喇嘛的復信上簽字蓋章 是時 拉薩盛傳聯豫的衛隊向群眾開槍 達賴喇嘛感到形勢嚴峻 於2月12日夜在布達拉宮召開緊急會議 午夜後再次出走 2月21日 達賴喇嘛由亞東英商務處代理麥克唐納引至印度 聯豫反而奏報朝廷 再次褫奪了達賴喇嘛的名號和部分官員的官階品第 与此同时 聯豫派協統鍾穎率駐藏新軍征討波密 但失败 聯豫遂起用左參贊羅長裿 又奏調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川軍助剿 趙爾豐部下傅嵩率軍攻佔波密 與羅長裿在易貢 今屬波密縣 會師 波密土王白馬策旺逃往墨脫 羅長裿率軍由多雄拉山口入墨脫 直抵崩崩山 趙爾豐部西軍中營幫帶劉贊廷引兵由金珠拉山口入墨脫 墨脫宗宗本 相當於縣長 道布 門巴人 設計誘殺了波密土王 二路清軍消滅了其餘波密頭領 並留兵駐守 在此期间钟颖军与赵尔丰军会师于查木多 昌都 后迅速推进到工部 今林芝专区首府八一镇附近 对整个工部和波密地区 昌都 林芝地区 进行改土归流 先后建立查木多 江达 工部 等十多个县 赵同时向南派兵 在察隅地区 今西藏自治区最东南 临中印边境东段之东 与印占瓦弄相邻 建立了察隅县 趙爾豐意欲於波密置縣 改土歸流 但不久武昌起義作 計劃擱淺 1911年10月10日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 藏历第十五饶迥铁猪年 武昌起义爆发 辛亥革命开始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一度主张 驱逐鞑虏 排斥满族 建立汉族内地十八行省的政权 后来孙中山发现此议欠妥 遂改为 五族共和 边疆非汉族地方产生动荡和骚乱 清朝建立的国家出现分崩离析的危险 尤其在尚未建省的蒙古和西藏等地纷纷出现分离倾向 驻西藏地方的清军军队是川军 成分很多是四川哥老会成员 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播到西藏地区 駐拉薩清軍發生内訌 其中有拥护共和 有主张勤王 也有自行返回内地以自保 各派自相残杀 军饷也断绝了 清军在西藏地区开始大肆抢劫 清政府派驻的大臣联豫 钟颖等人只知道借机谋取私利 西藏地区极度混乱 部分官兵囚禁了末代駐藏大臣聯豫 更有士兵乘機鈔略百姓 攻擊寺院 拉薩陷入混亂狀態 1911年冬天 清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被革命党人尹昌衡斬首 局势剧变 西康地区也发生严重动乱 至1912年底清军及驻藏大臣全部撤出西藏 史称第一次驅漢事件 延伸閱讀 编辑Tsepon Wangchuk Deden Shakabpa One Hundred Thousand Moons An Advanc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 PDF BRILL 2010 2018 07 10 ISBN 90 04 17732 9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8 07 11 李铁铮 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2018 07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15 西藏地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史料選輯 西藏社會科學院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6 ISBN 7 223 00312 X 元以來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係檔案史料彙編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等 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4 ISBN 7 80057 181 5 西藏社會歷史藏文檔案資料譯文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及西藏自治區檔案館 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7 ISBN 7 80057 325 7 西藏地方歷史資料選輯 北京大學歷史系 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1963 藏族史料集 陳燮章 索文清 陳乃文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3参考文献 编辑 Melvyn C Goldstein Gelek Rimpoche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13 1951 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9 44 45 ISBN 978 0 520 06140 8 英语 Luciano Petech The Administration of Tibet during the First Half Century of Chinese Protectorate Gray Tuttle Kurtis R Schaeffer 编 The Tibetan History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04 09 390 2018 07 11 ISBN 978 0 231 51354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0 劉學銚 歷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 知書房出版集團 2005 264 2018 07 11 ISBN 978 986 7151 01 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03 Tsepon Wangchuk Deden Shakabpa One Hundred Thousand Moons An Advanced Political History of Tibet BRILL 2010 367 368 2018 07 11 ISBN 90 04 17732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03 清聖祖實錄 卷二三六 簡金生 藏人論藏 民國時期藏人的西藏觀 PDF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2013年12月 第50期 111頁 2019 12 03 doi 10 6243 BHR 2013 050 09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5 17 冯智 清朝用兵驻兵西藏制度 西藏研究 2019 1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9 11 世宗實錄 卷五二 高宗實錄 三七七 藏事輯要 卷六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關於轉世的公開聲明 2011 09 24 2011 10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08 周伟洲 驻藏大臣琦善改订西藏章程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3月 2019 02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7 10 Patrick French Younghusband The Last Great Imperial Adventurer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16 06 21 ISBN 978 1 101 97335 6 英文 John Powers History As Propaganda Tibetan Exiles versus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 14 80 2018 07 10 ISBN 978 0 19 803884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03 孫子和 西藏史事與人物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 173 2018 07 10 ISBN 978 957 05 1082 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2 03 藏亂始末見聞記四種 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第一版書號3170 253 查鍾穎乃滿清定斬監候貽谷之胞侄 不學無術 手段卑污 前在四川協統任事 浮躁跋扈 因虧空公款 大受輿論攻擊 不得已乃招募蜀中流民無賴千餘人 組成陸軍一協 率之進藏 該軍抵拉薩後 因素未受軍事教育 放蕩無羈 在外姦婬擄掠 無所不爲 藏人莫不切齒痛恨 而欲結兵士歡心 反故縱之 藏番與漢人惡感 因此益甚 鍾又喜事貪功 去夏無端與波密土番開釁 因兵心不一 屢戰屢敗 退回拉薩 全藏震動 参见 编辑清朝 西藏歷史 駐藏大臣 噶廈 金瓶掣籤 理藩院 西藏善后章程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清朝行政區劃 清朝治疆历史 清代蒙古 清代青海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清朝治藏歷史 amp oldid 7834249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