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曼尼希反应

曼尼希反应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与甲醛和二级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一般醛亚胺与α-亚甲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也被看做曼尼希反应。反应的产物β-氨基(羰基)化合物称为“曼尼希碱”(Mannich碱),简称曼氏碱。


曼尼希反应:氨/二级胺、甲醛和含α-氢的羰基化合物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


反应中的胺一般为二级胺,如哌啶二甲胺等。如果用一级胺,反应后的缩合产物在氮上还有氢,可以继续发生反应,故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使用一级胺。如果用三级胺或芳香胺,反应中无法生成亚胺离子,停留在季铵离子一步。

胺/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甲醛是最常用的醛,一般用它的水溶液、三聚甲醛多聚甲醛。除甲醛外,也可用其他醛。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

含α-氢的化合物一般为羰基化合物羧酸)、、脂肪硝基化合物、末端炔烃、α-烷基吡啶亚胺等。若用不对称的酮,则产物是混合物。呋喃吡咯噻吩杂环化合物也可反应。

曼氏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

历史 编辑

早在1895年便有人发现以作酸组分的曼尼希碱,并申请了专利。[1] 之后,Tollens[2]、L. Henry、Duden、Franchimont等人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曼尼希反应,包括以硝基烷和伯硝胺作酸组分的反应,但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应所具有的普遍意义。1912年,卡尔·曼尼希用沙利比林和乌洛托品反应,得到了一个难溶于水的沉淀。此产物的结构在一年内得到了解释,[3] 促使了他对这一类含活泼氢化合物、甲醛和胺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


 
曼尼希 1912


托品酮的合成是曼尼希反应的经典例子,被认为是全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之一。1901年,Willstätter首先合成了这个化合物,用的是环庚酮作原料,通过14步反应,总产率仅为0.75%。1917年,羅伯特·魯賓遜丁二醛甲胺和3-氧代戊二酸为原料,在仿生条件下,利用了曼尼希反应,仅通过一步反应便得到了托品酮。[4] 反应的初始产率为17%,后经改进可增至90%。[5] 反应示意见下图,机理见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binson 托品酮合成 1917

反应机理 编辑

反应的机理如下图所示。羰基质子化,胺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去质子,氮上的电子转移,水离去,可以得到一个亚胺离子中间体。以二甲胺作原料,这个中间体为N,N-二甲基-亚甲基氯化铵,在70年代由Kinact等人首先发现。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亚胺离子作为亲电试剂,进攻含活泼氢化合物的烯醇型结构,失去质子,便得到产物。

 
曼尼希反应机理 1
 
曼尼希反应机理 2


产物曼氏碱比较稳定,以它作原料,经甲基化Hofmann消除反应,或在蒸馏时和碱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反应,可以得到α,β-不饱和酮。后者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麦克尔加成等反应,是很有用的合成前体,但由于它一般不稳定,容易聚合,故通常采用曼氏碱分解生成不饱和酮,并使其在原位与其它试剂发生反应。

不对称曼尼希反应 编辑

曼尼希反应会产生两个原手性碳原子,因此产物是两对对映异构体。可以经过手性诱导,使反应生成立体选择性的产物。首个不对称曼尼希反应于2002年报道,是以(S)-脯氨酸作手性催化剂的反应,如下图所示。反应物醛上的取代基越大,syn型产物的比例越大。[6][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不对称Mannich反应 Cordova (2002)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DRP, 89979; 90907 (1895); 90909 (1896).
  2. ^ Van Marle, C. M.; Tollens, B., Ber. dtsch. Chem. Ges., 36, 1351 (1903).
  3. ^ Mannich, C.; Krosche, W. Ueber ein Kondensationsprodukt aus Formaldehyd, Ammoniak und Antipyrin. Archiv der Pharmazie. 1912, 250: 647–667. doi:10.1002/ardp.19122500151. 
  4. ^ Arthur J. Birch. Investigating a Scientific Legend: The Tropinone Synthesis of Sir Robert Robinson, F.R.S.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93, 47, 277-296.
  5. ^ Smit, W. et al. (1998) Organic Synthesi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Art. Cambridge: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6. ^ Cordova, A.; Watanabe, S.; Tanaka, F.; Notz, W.; Barbas, C. F., III.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Route to Either Enantiomer of Both α- and β-Amino Acid Derivativ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2, 124 (9): 1866–1867. doi:10.1021/ja017833p. 

外部連結 编辑

曼尼希反应, mannich反应, 简称曼氏反应, 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 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 通常为羰基化合物, 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 生成β, 氨基, 羰基, 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 一般醛亚胺与α, 亚甲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也被看做, 反应的产物β, 氨基, 羰基, 化合物称为, 曼尼希碱, mannich碱, 简称曼氏碱, 二级胺, 甲醛和含α, 氢的羰基化合物缩合生成β, 氨基羰基化合物反应中的胺一般为二级胺, 如哌啶, 二甲胺等, 如果用一级胺, 反应后的缩合产物在氮上还有氢, 可以继续发生反应, . 曼尼希反应 Mannich反应 简称曼氏反应 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 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 通常为羰基化合物 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 生成b 氨基 羰基 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 一般醛亚胺与a 亚甲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也被看做曼尼希反应 反应的产物b 氨基 羰基 化合物称为 曼尼希碱 Mannich碱 简称曼氏碱 曼尼希反应 氨 二级胺 甲醛和含a 氢的羰基化合物缩合生成b 氨基羰基化合物反应中的胺一般为二级胺 如哌啶 二甲胺等 如果用一级胺 反应后的缩合产物在氮上还有氢 可以继续发生反应 故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使用一级胺 如果用三级胺或芳香胺 反应中无法生成亚胺离子 停留在季铵离子一步 胺 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 甲醛是最常用的醛 一般用它的水溶液 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 除甲醛外 也可用其他醛 反应一般在水 乙酸或醇中进行 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 含a 氢的化合物一般为羰基化合物 醛 酮 羧酸 酯 腈 脂肪硝基化合物 末端炔烃 a 烷基吡啶或亚胺等 若用不对称的酮 则产物是混合物 呋喃 吡咯 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也可反应 曼氏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 反应时间长 容易生成副产物 目录 1 历史 2 反应机理 3 不对称曼尼希反应 4 参见 5 参考资料 6 外部連結历史 编辑早在1895年便有人发现以酚作酸组分的曼尼希碱 并申请了专利 1 之后 Tollens 2 L Henry Duden Franchimont等人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曼尼希反应 包括以硝基烷和伯硝胺作酸组分的反应 但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应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1912年 卡尔 曼尼希用沙利比林和乌洛托品反应 得到了一个难溶于水的沉淀 此产物的结构在一年内得到了解释 3 促使了他对这一类含活泼氢化合物 甲醛和胺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而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 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 nbsp 曼尼希 1912托品酮的合成是曼尼希反应的经典例子 被认为是全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之一 1901年 Willstatter首先合成了这个化合物 用的是环庚酮作原料 通过14步反应 总产率仅为0 75 1917年 羅伯特 魯賓遜以丁二醛 甲胺和3 氧代戊二酸为原料 在仿生条件下 利用了曼尼希反应 仅通过一步反应便得到了托品酮 4 反应的初始产率为17 后经改进可增至90 5 反应示意见下图 机理见 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bsp Robinson 托品酮合成 1917反应机理 编辑反应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羰基质子化 胺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 去质子 氮上的电子转移 水离去 可以得到一个亚胺离子中间体 以二甲胺作原料 这个中间体为N N 二甲基 亚甲基氯化铵 在70年代由Kinact等人首先发现 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 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亚胺离子作为亲电试剂 进攻含活泼氢化合物的烯醇型结构 失去质子 便得到产物 nbsp 曼尼希反应机理 1 nbsp 曼尼希反应机理 2产物曼氏碱比较稳定 以它作原料 经甲基化与Hofmann消除反应 或在蒸馏时和碱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反应 可以得到a b 不饱和酮 后者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麦克尔加成等反应 是很有用的合成前体 但由于它一般不稳定 容易聚合 故通常采用曼氏碱分解生成不饱和酮 并使其在原位与其它试剂发生反应 不对称曼尼希反应 编辑曼尼希反应会产生两个原手性碳原子 因此产物是两对对映异构体 可以经过手性诱导 使反应生成立体选择性的产物 首个不对称曼尼希反应于2002年报道 是以 S 脯氨酸作手性催化剂的反应 如下图所示 反应物醛上的取代基越大 syn型产物的比例越大 6 2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bsp 不对称Mannich反应 Cordova 2002 参见 编辑Betti反应 Pictet Spengler反应 化学反应列表参考资料 编辑 DRP 89979 90907 1895 90909 1896 Van Marle C M Tollens B Ber dtsch Chem Ges 36 1351 1903 Mannich C Krosche W Ueber ein Kondensationsprodukt aus Formaldehyd Ammoniak und Antipyrin Archiv der Pharmazie 1912 250 647 667 doi 10 1002 ardp 19122500151 Arthur J Birch Investigating a Scientific Legend The Tropinone Synthesis of Sir Robert Robinson F R S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93 47 277 296 Smit W et al 1998 Organic Synthesi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Art Cambridge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Cordova A Watanabe S Tanaka F Notz W Barbas C F III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Route to Either Enantiomer of Both a and b Amino Acid Derivativ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2 124 9 1866 1867 doi 10 1021 ja017833p 外部連結 编辑曼尼希反应 Mannich Reac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曼尼希反应 amp oldid 7713482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