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曾任共和國第一執政帝國皇帝。他在大革命战争拿破仑战争中长期担任法国領導人與军事统帅,率軍五次击败反法同盟。他因對歐陸的征服、思想的傳播和軍事天才為人所知,被后世視為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拿破崙一世
Napoléon Ier Bonaparte
法兰西皇帝
第一次在位1804年5月18日-1814年4月6日
加冕1804年12月2日
繼任路易十八
法兰西国王
第二次在位1815年3月20日-1815年6月22日
繼任路易十八
法兰西国王
出生(1769-08-15)1769年8月15日
 法蘭西王國科西嘉阿雅克肖
逝世1821年5月5日(1821歲—05—05)(51歲)
 英國圣赫勒拿長林英语Longwood, Saint Helena
安葬
配偶约瑟芬·德·博阿尔内
1796年结婚—1810年離婚)

奥地利的玛丽·路易莎1810年结婚)
子嗣拿破崙二世
王朝波拿巴王朝
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
簽名

拿破崙出生於法國科西嘉島的小貴族家庭,在1793年的土倫圍城戰中開始嶄露頭角。1796年,他被任命為「義大利軍團」司令,在兩年的戰爭中橫掃北義大利,迫使反法同盟簽署和約。1798年他率軍遠征埃及並攜帶大量科考人員,為埃及學做出突出影響。他於1799年返回法國發動雾月政变成為第一執政,翻越阿爾卑斯山马伦戈战役中擊敗反法同盟。

1804年,拿破崙加冕為法兰西皇帝,封18位有功將軍為帝國元帥第三次反法同盟組建後,他先在乌尔姆战役中殲滅奧軍,之後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敗俄奧聯軍。1806年,普魯士為首的第四次反法同盟向法宣戰,拿破崙在耶拿戰役後几乎全歼普軍,於11天後攻入柏林。之後,他在弗里德蘭戰役中擊敗俄罗斯帝国,成為歐陸無可置疑的霸主。

1808年,拿破崙為擴大「大陆體系」,率軍入侵西班牙並立其兄為王。1809年,第五次反法同盟爆發,拿破崙在瓦格拉姆之战中再次確立其對歐陸的統治。1812年,拿破崙率軍入侵俄羅斯,受限於俄軍的焦土戰略與缺乏補給,其精銳的「大軍團」折損大半。爭俄失敗後,各國再次組建反法同盟,拿破崙雖多次擊敗敵軍,但最終不敵宣布退位。1815年,逃離厄爾巴島的拿破崙再次即位,但在滑鐵盧戰役中被反法同盟擊敗,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

拿破崙對現代社會產生極大影響,伴隨著他的軍事征服,法国大革命的思潮傳遍歐洲,让理性与宪政精神成为了政治体系的基石,他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其被後世普遍认为是欧洲封建体系的撼动者,资本主义的传播者。自由主义民族主義民法典公制在拿破仑时代后逐步成为了世界的普世价值与通用标准。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科西嘉岛阿雅克肖,拿破仑像

拿破崙於1769年出生在法兰西王国科西嘉島阿雅克肖[1][2],父親給他取名「拿破崙」,意大利語的意思是「荒野雄獅」。其名字在意大利科西嘉語時為發音「拿布利奥内·布奥拿巴」(Nabulione Buonaparte)[2],1793年后由于拿破仑选择加入雅各宾派并和科西嘉独立领袖帕斯夸莱·保利决裂,那个象征科西嘉的“u”自1796年起被从名字中去掉,轉變為法語發音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3]

 
卡洛·马里亚·迪·波拿巴,拿破仑之父。曾经在科西嘉独立运动领袖帕塞夸莱·保利帐下效力,运动失败后转而投靠法国政府,后成为路易十六的科西嘉宫廷代表

拿破仑家族是意大利地区托斯卡纳贵族的一支,于16世纪移居科西嘉岛。1768年热那亚因科西嘉独立运动将其賣給法國[4],拿破仑之父卡洛·波拿巴便因支持科西嘉独立运动不得不逃入山区暂避追捕。不过作为一名政治投机者,在看出法国政府对科西嘉岛的统治日益稳固后,他便接受了新政府并试图拉近与法国总督的关系。1771年卡洛的贵族身份得到法国政府承认,1778年路易十六将他任命为科西嘉岛宫廷代表[5]。由于和政府的关系相当不错,1777年1月,拿破崙被送到法國歐坦的教会学校学习法文[2]。同年6月,拿破仑进入布列讷堡軍校接受教育。他的法语有浓重的科西嘉口音,而且直到去世的时候仍有拼写错误。他的法语口音在学校时常被同学嘲笑戏弄。当时的一个考官對拿破仑的评价是:「他的数学很好,历史和地理也不错……能做一个很好的水手。」

1784年,拿破仑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他在此受训成为炮兵军官。1785年拿破崙的父親去世。因为缺少经济来源,他不得不在一年內完成两年的课程,在1785年9月他通過畢業考,授予少尉軍銜[6]。拿破仑是第一个在巴黎军官学校获得学位的科西嘉人。当时拿破仑参加过大科学家拉普拉斯的考试,后来拿破仑稱帝之後,任命拉普拉斯为参议员。

投身军旅 编辑

 
23歲擔任國民自衛軍中校的拿破崙

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卢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當時科西嘉是三種勢力——革命派、保皇派和獨立派的競逐場,拿破仑开始时是狂热的科西嘉民族主义者,然而科西嘉島领袖保利对他并不待见,认为他的父亲是科西嘉独立运动的叛徒。经过几年的思想斗争,拿破仑选择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賓派,並在一个志願軍團中担任上尉。1793年,科西嘉宣布独立并向英国请求支援,拿破崙反对保利的决定并和他正式决裂,全家由于受到攻击被迫同年在6月份逃往法国土伦[7]

 
土倫港之役的拿破崙

尽管大革命开始时拿破仑只是一个藉籍无名的低级军官,还参加过科西嘉岛独立运动,但由于他支持雅各宾派,依然得到了共和政府任用。1793年12月土倫港之役爆发后,拿破崙被命令率領革命士兵防衛土倫岸炮砲台。面对规模庞大前来支援波旁王朝的英国舰队,拿破仑清楚只要自己将英国舰队纳入己方火炮的射程,敌人就会因为承担不起可能的巨大伤亡而撤退。因此他果断下令士兵不计伤亡地向港口推进,最终成功依靠火炮在岸边逼退了英舰。此战后他大受法國革命政府倚重,以24歲的年紀被任命為准將。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雅各宾派领袖羅伯斯比爾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1795年9月15日,拿破崙因拒絕參與敉平叛亂的旺代戰爭而被除去將軍銜,面臨生活經濟窘困和事業前景黯淡。

10月3日,巴黎保皇黨發起反抗國民公會的武裝叛亂,熱月黨領袖巴拉斯重新起用拿破崙守衛杜樂麗宮。拿破崙親眼看過三年前的八月十日事件中,國王的瑞士衛隊是如何被屠殺,意識到大炮將是其防禦的關鍵。10月5日,他命令一個名叫繆拉的年輕騎兵掌控加農炮,用大炮擊退襲擊者,是為葡月13日之役,1400名保皇黨人死亡,其餘人敗逃。「他用葡萄彈清理了街道。」[8]

 
葡月13日之役中巴黎圣奥诺雷街圣洛克教堂前的炮火

一夜之間,令拿破仑名利雙收,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隊和政界中嶄露頭角。缪拉娶了拿破崙的妹妹卡羅琳,成為他的妹夫;他還在拿破崙麾下擔任將領。

初战意大利 编辑

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意大利方面军英语Army of Italy總司令,3月9日,他與情人約瑟菲娜结婚,两天后便匆匆奔赴前線。由于前期战役效果不佳,当时奥地利大公国英國普鲁士等开始结盟打击法国的共和政权。同盟兵分两路,以法国北部为主攻方向,而南方则由撒丁王国和奥地利组成之联军发动辅助攻击,以减轻北方压力。

正是在意大利拿破仑开始展现他非凡的军事才华,他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他还不断发挥法军相较封建军队更加严整的军纪与意志力,利用运动战化解对方的人数及火炮优势,通过各兵种间的紧密配合在自己选定的战场击败敌人。拿破仑带兵越过阿爾卑斯山,在蒙特諾特戰役中仅用两个星期就攻下米蘭,迫使皮埃蒙特退出战斗。之后他将注意力放回奥地利人身上,将敌军围在了曼图亚城内。奥军数次尝试突围,但均未成功,拿破仑先后赢下了卡斯蒂廖内战役里沃利会战貝薩諾战役英语Battle of Bassano阿科莱战役英语Battle of Arcole洛迪之戰後,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影响力彻底崩溃,此战法军以5000人伤亡的代价消灭了超过14000奥军士兵[9],而拿破仑的野心也逐漸顯現[10]。曼圖亞被攻陷后,奧地利軍一萬八千人投降。拿破崙又挥军攻向哈布斯堡王朝的腹地,一直打到蒂羅爾卡爾大公本来在南德意志已经击溃了法军主力,当他知道拿破仑的偏师进展如此之快时,不得不提兵南下保卫维也纳。1797年3月,两人在塔维斯战役英语Battle of Tarvis (1797)中初次交手,拿破仑击退了卡尔大公并进军至距维也纳仅100公里的莱奥本。奧地利对法军的进展感到震惊,稳妥起见最终弗朗茨二世同意议和[11]

莱奥本和约英语Treaty of Leoben以及之后签订的坎波福尔米奥条约结束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奥地利将奥属尼德兰割让给法国,意大利亦成为法国的附属国,作为补偿,法奥两国签订密约将威尼斯共和国划入了奥地利领土。和约完成后,拿破仑紧接着就向威尼斯发起进攻,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城其最终投降英语Fall of the Republic of Venice,延续超过1100年的威尼斯共和国至此终结。拿破仑在北意大利废除封建法律,建立类似于法国的共和体制。

远征埃及 编辑

 
阿爾科萊橋上的波拿巴葛羅繪製, (约1801), 收藏於巴黎羅浮宮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興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拿破仑此时上报称打算进攻埃及,以开启法国向印度进攻的道路为由,事实上是离开巴黎以自保。督政府害怕他在国内时间长了会夺权,于是任命他為法國埃及方面軍司令。

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天文學,同時還十分熱愛文學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这次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带了175名各種學問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在遠征埃及時,除發現羅塞塔石碑外,法軍探險隊深入金字塔內,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開啟日後考古學對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文化意義貢獻重大。

共和曆六年(1797)牧月下旬元日,拿破仑攻打馬爾他騎士團得胜。獲月中旬三日,拿破仑率兵到达亞歷山大港,以25,000人的兵力与10萬大军的马穆魯克金字塔戰役决战并获取胜利,这场战争法軍仅仅损失300人。1798年8月2日法蘭西的海軍艦隊在尼羅河河口海戰中被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补给无法送达。1799年回國时,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艘,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霧月政變與奪權 编辑

 
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加冕為皇后雅克-路易·大卫绘于1805年到1807年之间

1799年,第二次反法聯盟在英奥的串联下逐漸形成,而國內保皇派勢力面对软弱且不稳定的督政府也蠢蠢欲动。1799年10月,回到法國的拿破崙得到了民众英雄般的拥戴,保皇党与共和党人为了稳住这位民望极高的将军也称赞他拯救了法国。11月9日,拿破崙發動霧月政变,试图用军队威胁五百人院向他妥协,但得到议员们的一致抵制,他自己被议员砸伤,极为狼狈地逃出圣克卢宫吕西安·波拿巴随后让缪拉率军强行闯入,解散议会并逮捕议员。雾月19日,也就是政变的第二天,拿破仑发动“政变中的政变”,自任第一执政,凌驾于宪法之上,建立执政府专权。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宪法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成為“法国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12月2日,拿破崙仿傚查理曼的歷史,以減少革命派對於他登基帝位的不快。同時這也是法國皇帝第一次以自己的「名字」作為皇帝的稱號。他並不是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頭上,然後為妻子約瑟菲娜加冕為皇后,以示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受君權神授。一年之後,他又在意大利由教宗加冕為意大利國王。

第二次反法同盟 编辑

 
马伦哥之战前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雅克-路易·大卫1801年的油画

雾月政变之后,法国面临的形势严峻。内有反对党试图夺权,而在北意大利马塞纳被奥军老将米夏埃爾·馮·梅拉斯英语Michael von Melas击败,12000名法军困守热那亚。拿破仑判断热那亚是梅拉斯设下的圈套,他没有去救马赛纳,而是围魏救赵,果断率军出阿尔卑斯山口,抛弃一切辎重,直扑奥军大本营米兰,成功反包围了奥军大部队。尽管陆上的后勤基地被夺取,奥军主帅梅拉斯并不打算乘船撤离,他集结军队在斯皮内塔马伦戈英语Spinetta Marengo迎战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主力,试图冲破这个口袋。6月14日马伦哥之战爆发,由于事前对梅拉斯的进攻没有任何准备,人数劣势的法军不断被逼退,战至下午双方均伤亡惨重。这时原本北上堵口的路易·德賽觉察异样,急行军返回支援拿破仑,成功赶在法军被击溃之前抵达。法军随即发动反冲锋,德赛在此过程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奥军的突围尝试则彻底失败。弗朗茨二世不久后与法国和谈第二次反法同盟结束

改革之春 编辑

马伦戈的胜利结束了法国国内对拿破仑的一切争论,他的权力前所未有的稳固。由此拿破仑可以推行一系列改革。他任命著名法学家康巴塞雷斯主持《拿破仑法典》的编纂,这部民法典在政變的當晚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很多條款由皇帝本人親自參加討論做最終確定,前后共进行了超过一百次立法会议,基本上符合了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理性要求。法典于1804年正式實施,至兩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依然是欧陆法系的基石,法國的現行法律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也有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借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拿破仑在位期间不断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他成立法兰西银行,采用金银复本位制稳住了自指券发行以来就极不稳定的法国货币币值,法国的年纺织品产量在不到十年间就翻了四倍。北意大利与德意志地区的工业亦有很大发展,间接促成了之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诞生。法国农村的治安状况在拿破仑执政后迅速好转,大革命时期被驱逐的天主教重新回归了,基层秩序开始重建,自吉伦特派当权以来的混乱局面至此终结。为了更好的进行贸易,拿破仑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制,建立了一套以千克和米为基础的计量单位[12]。在西欧各地,封建残余被拿破仑一扫而空:他放宽了财产法,取消了庄园制,废除了商人和工匠行会,使离婚合法化,废止了对犹太人的歧视性政策。宗教裁判所消失了,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也被取消了。教会法庭和宗教权威被急剧削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13]

拿破仑在国内锐意改革,而在殖民地却恢复了奴隶制[14]。1802年趁着短暂的和平,拿破仑以托斯卡纳大公国从西班牙换到了曾经法属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并计划在新大陆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他认为法国的境地相当危险,只有花最小的代价重建殖民地才能得到革命之胜利,而奴隶便是比工人更有效的工具。但仅仅一年后他就以1500万美元(折合法郎8000万)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15],因为法军在新大陆饱受黄热病印第安人起义的折磨,维持殖民地的代价远大于法国从那得到的原料。

称雄欧陆 编辑

 
奥军在乌尔姆战役后向拿破仑投降
 
奥兹特里茨战役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征,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占領慕尼黑。10月17日法军到达乌尔姆,由于行动速度出乎弗朗茨二世的意料,法军以仅仅6000人的代价就歼灭了7万名奥军。但俄奥联军的主力不断向东撤退,俄军主帅库图佐夫判断只要自己撤的够快,拿破仑最擅长的运动战就不可能在贫穷的奥地利发挥作用,最终其会被巨大的后勤压力拖垮。事实上库图佐夫的判断是准确的,由于奥地利的农村相较意大利极为贫穷,拿破仑的大军很难找到补给,这甚至比交战给法军带来的损失更大,而这一点将在八年后的俄法战争中彻底击溃大兵团。另一边奥地利不断试图拉近与普鲁士的关系,一旦威廉·腓特烈三世入盟,瞬间就可以以20万人从北方夹击法军。正在这时,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等不及了,他迫切的想要反击法军,于是直接命令库图佐夫停止撤退,正面与拿破仑决战。弗朗茨二世也认为自己丢掉了维也纳,如果继续撤下去无法与奥军交代。无奈之下,库图佐夫与法军在拿破仑设下的陷阱奥兹特里茨村展开决战。

 
普雷斯堡和约中的拿破仑

12月2日早晨7点,拿破仑成名战奥兹特里茨战役打响。俄奥联军占领普拉岑高地,紧接着以大部队猛扑法军右翼的泰尔尼茨村。由于兵力薄弱,法军迅速丢掉了村子,但这只是拿破仑设下的诱饵,战前他已命令贝尔纳多特和达武元帅火速率兵回援。上午8点半,达武率兵抵达泰尔尼茨村并突袭联军左翼,很快夺回了据点。双方紧接着爆发了血腥的拉锯战,但联军无论如何也拿不下达武。法军的左翼由拉纳指挥,部署在桑顿山上,利用散兵战术也死死拖住了联军。上午9点15分,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命令普拉岑高地上的俄军增兵泰尔尼茨,这是他在这场战役中的最大失误。上午10点,看到俄军大部已经离开,拿破仑命令苏尔特元帅向普拉岑高地发起进攻。利用极大的人数优势,法军轻松占领了高地并开始架起大炮轰击联军两翼。库图佐夫意识到拿破仑的真实意图后,立刻将手中的一切预备队投入了对普拉岑高地的争夺,但为时已晚。贝尔纳多特率领的第一军赶到后迅速锁住了高地,联军在激战后被切成两半,败局已定。亚历山大一世的指挥部都被法军攻破,他本人孤身逃到了旁边的一个村子避难,第二天才被俄军找到。下午4点30分,天降小雪,拿破仑骑马巡视战场,法军向他致意,庆祝这辉煌的胜利。

 
耶拿战役中的拿破仑

奥斯特利茨战役中,联军损失超过26,000人,其中15,000人战死,超过10,000人被俘。此外还损失186门大炮,45面团旗。法军仅伤亡8,500人,损失1面团旗。弗朗茨二世在此战后意志崩溃,接受了法国开出的一切条件以达成议和,其中包括支付四千万英镑的赔款,取消神圣罗马帝国,允许德意志境內各邦組成法国的附属国「萊茵邦聯」等。

尽管威廉·腓特烈十分忌惮拿破仑,但莱茵邦联的建立直接威胁到普鲁士的核心利益,加上英国与俄国不断承诺一旦开战绝对会以一切力量进行支援,决不让普鲁士孤军奋战。因此次年秋天,普魯士与英俄同时对法宣战,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开始后,法军几乎是立刻开进了普鲁士领土,而普军高层还在对主动出击还是防守待援摇摆不定,大量普军在行动前就已被拿破仑分割歼灭。10月14日普军后卫3.5万人在耶拿被拿破仑全歼,然而拿破仑从俘虏口中得知普鲁士主力已然向北转移。与此同时原本离开奥尔施泰特向南支援拿破仑的达武却一头撞上了5.5万人的普军主力,因为人数是法军的三倍有余,威廉·腓特烈有自信在拿破仑主力赶来之前围歼这支部队。达武冷静地采用散兵战术固守,并派出信使火速赶往拿破仑处。另一边由于接战仓促,普军并未摆出冲锋阵型,这给了达武拖住对方的机会。最终双方血战半日,威廉不得不在拿破仑回援前选择撤退,而达武抓住机会发动反击,一举打崩普军主力,是为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

 
蒂尔西特和约中的拿破仑

普鲁士在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皇帝的部队不久后便开进了柏林,威廉·腓特烈失去一切谈判筹码,不得不接受拿破仑开出的所有条件,包括吐出普鲁士瓜分的波兰领土建立华沙大公国,割让莱茵兰地区等。之后法俄两军在埃劳打了一仗,法军惨胜,但未能决定性的击败沙俄。1807年6月法軍在波蘭再次击败俄罗斯軍隊俄皇亞歷山大一世决定和谈,雙方簽定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为了保护法国的本土工业,用资本主义巩固其在欧洲的统治,拿破崙頒布《柏林敕令》法语Décret de Berlin,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亚历山大一世表示同意,并说“自己将是今后英国第二讨厌的人”。

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法國皇帝、意大利國王萊茵邦聯保護者、瑞士聯邦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入侵西班牙、奧地利與俄羅斯 编辑

 
羅浮宮裡拿破崙的寶座
 
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勢力範圍所達之處(深藍:法蘭西帝國;藍:附属国;綠:同盟國)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被推翻。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约瑟夫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仑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英國於是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30日占領整個葡萄牙。牽制30萬法軍於西班牙泥濘無法調動至主戰場普魯士前線,導致「反法聯盟」形成,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伊比利半島。因為發生在伊比利半岛上,此事件稱為半島戰爭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問題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國在德意志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簽定維也納和約(也稱為「申布倫條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结成同盟。1811年末,法俄關係已經開始惡化,俄罗斯皇帝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最後俄法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由說12种不同語言士兵組成的675,000大軍攻入俄羅斯。俄軍採取撤退不抵抗的戰略(堅壁清野),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焦土政策(法軍有440,000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政變失敗,令他不得不返回法國,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20,000人;拿破崙稱「敗給俄國冬天將軍」;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國防軍皆避免與西班牙作戰及不與蘇聯冬天決戰,这便是吸收拿破崙戰敗的經驗所做出的修正。

 
博羅金諾戰役獲勝

戰敗與流放 编辑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現今德國境内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十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領[16],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同年4月11日,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並在日記裡說到:法國总理塔列朗是法奸以及波旁支持者,潛伏於自己身邊,暗算出賣自己。同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根据《枫丹白露条约》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且拿破崙保留「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厄爾巴島上。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復辟

百日政權 编辑

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潛返法國,国王路易十八派去的部隊並沒有攻擊他,反而迎接。路易十八逃亡至別國後,拿破仑再次奪得政權。歐洲其他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同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时滑铁卢被英國威靈頓公爵以及普魯士布呂歇爾元帥帶領的反法盟軍所擊敗,史稱「滑鐵盧戰役」,同年7月15日他正式投降。其后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聖赫倫那島。從奪回政權到再次戰敗只有約一百天的時間,被稱為百日政權。

 
拿破仑之死,1826年油画

孤島餘生 编辑

1815年10月16日拿破崙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英國對其進行監視與防範的措施,使聖赫倫那島彷彿變成一座監獄。而拿破崙決定在這座島上度過餘生,並拒絕逃亡。其之所以拒絕逃亡,是因為拿破崙將自身榮譽看得比性命還要來的重要。

去世 编辑

自1821年2月起,拿破崙的健康狀況開始急速惡化。同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這位征服者在禮砲聲中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仍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瘍或者胃癌,但根據新的研究:1980年代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生物化學系檢驗拿破崙遺體發現,他應死於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爱用的壁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猜測是因為環境潮溼而讓砷在空氣中渗透;部分認為是波旁王朝為阻止拿破崙重返法國,買通侍從人員在拿破崙專飲的橡木葡萄酒裡放砒霜,導致拿破崙被暗殺。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民意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奥尔良王朝的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派其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同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被安葬到塞纳河畔的榮譽軍人院

 
巴黎拿破崙陵墓
 
拿破崙於榮軍院圓頂大堂內的陵寢


改革 编辑

拿破仑推动的改革措施影响深远,包括高等教育、税法、道路和下水道系统,并建立法兰西银行(中央银行)。他同天主教会议定1801年教务专约,旨在同治下占佔人口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进行和解;与之一同推展的还有管理公共礼拜的奥兰治条约。同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科学院的院长,并指定德朗布尔为永久秘书[17]

1802年5月,拿破仑创立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用于取代旧时的荣誉和骑士勋章体系,以鼓励民事和军事成就,而这一勋章至今仍是法国最高的荣誉勋位勋章[18]。拿破仑的个人权力在第十年宪法中得到加强,其中第一款写道:“法国人民指定,法国参议院拥戴拿破仑·波拿巴为终生第一执政官[19]。”从此之后他开始被普遍称其为他的名“拿破仑”而非他的姓“波拿巴”[20]

拿破仑的《法国民法典》在第二执政官康巴塞雷斯领导的法律专家委员会下起草。拿破仑本人还积极参加法国最高行政法院会议,参与草案的修改。民法典的起草过程注重明文性和通俗性,相较于传统的民法体系有着本质性的不同。拿破仑还委托起草其他与刑事和商事相关的法典,其中的刑事诉讼法典采用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21]

拿破仑主持编纂的《法国民法典》 编辑

 
拿破仑法典第一章

法国民法典在欧洲被广泛采用(虽然只限于拿破仑征服的土地),而在拿破仑兵败之后仍然得到继承。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真正的光荣不在于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22]。”这一法典至今仍然对欧洲、美洲和非洲的法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3]

狄特尔·朗格维舍将民法典称作一项“革命性的工程”,通过扩大拥有财产的权利和加速封建制度的灭亡带动德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拿破仑将原先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千个政体)重组成为更为精简的莱茵邦联(四十个国家),而这也成为德意志邦联的建立和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的基础[24]

同样,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统治也促成意大利统一运动[25]。这些改革推动了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发展[26]

公制度量衡 编辑

1799年9月,官方推出了公制度量衡系统。这一举措在法国社会并未受到欢迎,但拿破仑的统治仍然显著推动这一新标准在法国和法軍势力范围内的推广。1812年,拿破仑最终退让,通过法律推广“传统计量单位”以支持零售贸易[27]。这一系统与大革命前的计量单位相似,但采用的是千克和米作为单位,例如公制1为500克[28]而非旧的489.5克(1“国王磅”)[29]。其他计量单位也以类似形式得到推广,而这也为欧洲在19世纪中期普遍推行公制度量衡打下基础[30]

影響 编辑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對势力的叛乱,颁布《拿破仑法典》,完善世界法律体系,從長遠來看,對奠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拿破崙是軍事家,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拿破仑战争,成为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含各法国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等)。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合併來實現的人。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爭達到60多次,而其指揮的戰鬥,在軍事史上有重要意義。他的霸權,攪亂了歐洲國際關係,破壞了各國的勢力平衡。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被重新建立起來,保持均勢

作為政治家,拿破崙的影響也同樣深遠,于1804年颁布以《法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经典典范,也是1896年颁布的《德国民法典》的重要参考之一,其中所确立的关于民法财产法系的基本原则,大致上后来大多数国家皆普遍模仿和遵循,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隨著他的領土擴張迅速的傳播開來;另一方面他又勇於挑戰及破壞專制主義,可以說是近代的民主主義以及民族國家等理念的先驅者。

許多著名人物向拿破崙表示過追思之意,包含拿破崙的敵國英國君主。1855年尚是王儲愛德華七世,曾在巴黎向母親維多利亞女王口中「拿破崙墓」下跪致敬。在崇拜拿破崙的人中,其中的兩個就是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31]

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傑佛遜曾在他的信件中多次表示对于拿破仑的反感。他认为拿破仑犯下“令人发指的暴行”,为了其野心,造成欧洲(包括法国在内)的极大的苦难。[32][33]

头衔、敬称、荣誉和纹章 编辑

头衔和敬称 编辑

  • 1804年5月18日–1814年4月11日:皇帝陛下,法国人的皇帝
  • 1805年3月17日–1814年4月11日:皇帝和国王陛下,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
  • 1815年3月20日–1815年6月22日:皇帝陛下,法国人的皇帝

完整头衔 编辑

1804年–1805年 编辑

皇帝陛下拿破仑一世,上帝共和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

1805年–1806年 编辑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託上帝共和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

1806年–1809年 编辑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託上帝与共和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護國公安道尔大公

1809年–1814年 编辑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託上帝与帝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護國公,瑞士邦联协调人,安道尔大公

1815年 编辑

皇帝陛下拿破仑一世,託上帝与帝国宪法洪福,法国人的皇帝。

纹章 编辑

家族谱系 编辑

 
 
 
 
 
 
 
 
 
 
 
 
 
 
 
 
 
 
16.朱塞佩·马里亚·波拿巴
(1663–1703)
 
 
 
 
 
 
 
8.塞巴斯蒂亚诺·尼古拉·波拿巴
(1683–1720/60)
 
 
 
 
 
 
 
 
 
 
 
17.玛利亚·科罗娜·波齐
(1668–1704)
 
 
 
 
 
 
 
4.朱塞佩·马里亚·波拿巴
(1713–1763)
 
 
 
 
 
 
 
 
 
 
 
 
 
 
18.卡洛·图索利
 
 
 
 
 
 
 
9.玛利亚·安娜·图索利
(1690–1760)
 
 
 
 
 
 
 
 
 
 
 
19.伊莎贝拉
 
 
 
 
 
 
 
2. 卡洛·马里亚·波拿巴
(1746–1785)
 
 
 
 
 
 
 
 
 
 
 
 
 
 
 
 
 
10.朱塞佩·马里亚·帕拉维奇尼
 
 
 
 
 
 
 
 
 
 
 
5.玛利亚·萨维利亚·帕拉维奇尼
(1715–1750前)
 
 
 
 
 
 
 
 
 
 
 
 
 
 
22.安杰洛·阿戈斯蒂诺·萨里内利
 
 
 
 
 
 
 
11.玛利亚·安杰拉·萨里内利
 
 
 
 
 
 
 
 
 
 
 
23.弗朗切塔·梅莱扎诺
 
 
 
 
 
 
 
1. 拿破仑一世,法国人的皇帝,意大利国王
(1769–1821)
 
 
 
 
 
 
 
 
 
 
 
 
 
 
 
 
 
 
 
 
24.乔瓦尼·吉罗拉莫·拉莫利诺
(1645–?)
 
 
 
 
 
 
 
12.乔瓦尼·阿戈斯蒂诺·拉莫利诺
 
 
 
 
 
 
 
 
 
 
 
25.玛利亚·拉埃蒂提亚·波吉亚诺
 
 
 
 
 
 
 
6.乔瓦尼·杰罗尼莫·拉莫利诺(1723–1755)
 
 
 
 
 
 
 
 
 
 
 
 
 
 
26.安德雷亚·佩里
(1669–?)
 
 
 
 
 
 
 
13.安杰拉·玛利亚·佩里
 
 
 
 
 
 
 
 
 
 
 
27.玛利亚·玛达列娜·科罗娜·迪斯特里亚
 
 
 
 
 
 
 
3. 玛丽亚·莱蒂西亚·拉莫利诺
(1750–1836)
 
 
 
 
 
 
 
 
 
 
 
 
 
 
 
 
 
28.乔瓦尼·安东尼奥·皮耶特拉桑塔
 
 
 
 
 
 
 
14.朱塞佩·马里亚·皮耶特拉桑塔
 
 
 
 
 
 
 
 
 
 
 
29.保拉·布里吉达·索尔巴
 
 
 
 
 
 
 
7.安杰拉·玛利亚·皮耶特拉桑塔(1725–1790)
 
 
 
 
 
 
 
 
 
 
 
 
 
 
15.玛利亚·朱塞帕·马勒巴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獻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Napoleon Bonaparte - Biography, Facts & Death. HISTORY. 2023-04-24 [2023-10-07] (英语). 
  2. ^ 2.0 2.1 2.2 Napoleon I | Biography, Achievements, & Facts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3-09-27 [2023-10-07] (英语). 
  3. ^ Napoleon Bonaparte Originally had the Surname Buonaparte: Here's Why. ThoughtCo. [2023-10-07] (英语). 
  4. ^ McLynn 1998, p.6
  5. ^ Seward, D. Napoleon's Family.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86: p. 9. ISBN 978-0-297-78809-6. 
  6. ^ Roberts 2001, p.xvi
  7. ^ Roberts 2001, p.xviii
  8. ^ 19世紀歷史學者湯瑪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i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 History》
  9. ^ Bell, David A. Napoleon: A Concise Biography.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p. 29. ISBN 978-0-19-026271-6. 
  10. ^ Philip G. Dwyer, ‘Napoleon Bonaparte as Hero and Saviour: Image, Rhetoric and Behaviou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gend’, French History, 28 (2004), 379-403; p.382
  11. ^ Dwyer, Philip. Napoleon: The Path to Power. New Haven [Con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284–285. ISBN 978-0300137545. 
  12. ^ Hallock, William; Wade, Herbert T. Outlines of the evolution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the metric system. Lond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06: pp. 66–69. 
  13. ^ Robert, R; Joel, Colton.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McGraw Hill. 1995: pp. 428–429. 
  14. ^ French Emancipation. obo. [2023-10-01] (英语). 
  15. ^ McGraw, Hill. US History. 2012: pp. 112–113. 
  16. ^ McLynn 1998, p.585
  17. ^ Alder 2002
  18. ^ Blaufarb 2007, p.101–2
  19. ^ Edwards 1999, p.55
  20. ^ McLynn 1998, p.290
  21. ^ McLynn 1998, 255
  22. ^ Wanniski 1998, p.184
  23. ^ Wood 2007, p.55
  24. ^ Scheck 2008, Chapter: The Road to National Unification
  25. ^ Astarita 2005, p.264
  26. ^ Alter 2006, p.61–76
  27. ^ Hallock, William; Wade, Herbert T. Outlines of the evolution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the metric system. Lond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66–69. 1906. 
  28. ^ Denis Février. Un historique du mètre. Ministère de l'Economie, des Finances et de l'Industrie. [10 March 2011]. (原始内容于2011-02-28) (法语). 
  29. ^ Thierry Sabot. Les poids et mesures sous l’Ancien Régime [The weights and measures of the Ancien Régime]. histoire-genealogie. 1 October 2000 [10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于2010-12-05) (法语). 
  30. ^ O'Connor 2003
  31. ^ (法)利布(Ribbe,C.)著/朱洁译. 拿破仑的罪行.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 ISBN 978-7-5463-2558-3. 
  32. ^ 致乔治·蒂克纳,杰斐逊,1817年11月25日
  33. ^ 致艾伯特·加勒廷,杰斐逊,1815年10月16日

来源 编辑

書籍
  • [德]艾米爾‧路得維希(Emil Ludwig)著,梅沱 等 譯:《拿破崙傳》,1999年廣州:花城出版社,ISBN 7536026441
  • [德]艾米爾‧路得維希(Emil Ludwig)著,楊陽 譯:《拿破崙全傳》,2014年臺北: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ISBN 978-957-713-539-1
  • [法]布里昂(F. D. Bourrienne)著,郁飛 譯:《拿破崙傳》,1996年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ISBN 978-0-7201-1107-1
  • 《拿破崙日記》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
官衔
前任者:
督政府
法国临时执政
1799年11月11日–1799年12月12日

罗热·杜科和埃马纽埃尔-约瑟夫·西哀士
同時在任
成为执政
新頭銜
法兰西第一执政官
1799年12月12日–1804年5月18日

让-雅克·雷吉斯·德·康巴塞雷斯(第二执政官)
夏尔-弗朗索瓦·勒布伦(第三执政官)
同時在任
成为皇帝
統治者頭銜
空缺
法国大革命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路易十六
為法兰西人之王
法国人的皇帝
1804年5月18日–1814年4月11日
繼任者:
路易十八
為法国和纳瓦拉国王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查理五世
為最后一位加冕君主,1530年
意大利國王
1805年3月17日–1814年4月11日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
前任者:
路易十八
為法兰西国王
法国人的皇帝
1815年3月20日–1815年6月22日
繼任者:
路易十八
為法兰西国王
拿破仑二世,根据遗嘱)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路易十六
安道尔大公
1806年–1814年4月11日
繼任者:
路易十八
新頭銜
建国
莱茵邦联保护人
1806年7月12日–1813年10月19日
莱茵邦联解体
王位覬覦者
新頭銜 — 名义上的 —
法国人的皇帝
1814年4月11日–1815年3月20日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拿破仑二世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 波拿巴, 法語, napoléon, bonaparte, 1769年8月15日, 1821年5月5日, 法國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改革家, 曾任共和國第一執政與帝國皇帝, 他在大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中长期担任法国領導人與军事统帅, 率軍五次击败反法同盟, 他因對歐陸的征服, 思想的傳播和軍事天才為人所知, 被后世視為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法兰西皇帝第一次在位1804年5月18日, 1814年4月6日加冕1804年12月2日繼任路易十八法兰. 拿破崙 波拿巴 法語 Napoleon Bonaparte 1769年8月15日 1821年5月5日 法國著名军事家 政治家和改革家 曾任共和國第一執政與帝國皇帝 他在大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中长期担任法国領導人與军事统帅 率軍五次击败反法同盟 他因對歐陸的征服 思想的傳播和軍事天才為人所知 被后世視為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拿破崙一世Napoleon Ier Bonaparte法兰西皇帝第一次在位1804年5月18日 1814年4月6日加冕1804年12月2日繼任路易十八法兰西国王第二次在位1815年3月20日 1815年6月22日繼任路易十八法兰西国王出生 1769 08 15 1769年8月15日 法蘭西王國科西嘉阿雅克肖逝世1821年5月5日 1821歲 05 05 51歲 英國圣赫勒拿長林 英语 Longwood Saint Helena 安葬法兰西王国巴黎榮軍院配偶约瑟芬 德 博阿尔内 1796年 结婚 1810年 離婚 奥地利的玛丽 路易莎 1810年 结婚 子嗣拿破崙二世王朝波拿巴王朝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簽名拿破崙出生於法國科西嘉島的小貴族家庭 在1793年的土倫圍城戰中開始嶄露頭角 1796年 他被任命為 義大利軍團 司令 在兩年的戰爭中橫掃北義大利 迫使反法同盟簽署和約 1798年他率軍遠征埃及並攜帶大量科考人員 為埃及學做出突出影響 他於1799年返回法國發動雾月政变成為第一執政 翻越阿爾卑斯山在马伦戈战役中擊敗反法同盟 1804年 拿破崙加冕為法兰西皇帝 封18位有功將軍為帝國元帥 第三次反法同盟組建後 他先在乌尔姆战役中殲滅奧軍 之後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擊敗俄奧聯軍 1806年 普魯士為首的第四次反法同盟向法宣戰 拿破崙在耶拿戰役後几乎全歼普軍 於11天後攻入柏林 之後 他在弗里德蘭戰役中擊敗俄罗斯帝国 成為歐陸無可置疑的霸主 1808年 拿破崙為擴大 大陆體系 率軍入侵西班牙並立其兄為王 1809年 第五次反法同盟爆發 拿破崙在瓦格拉姆之战中再次確立其對歐陸的統治 1812年 拿破崙率軍入侵俄羅斯 受限於俄軍的焦土戰略與缺乏補給 其精銳的 大軍團 折損大半 爭俄失敗後 各國再次組建反法同盟 拿破崙雖多次擊敗敵軍 但最終不敵宣布退位 1815年 逃離厄爾巴島的拿破崙再次即位 但在滑鐵盧戰役中被反法同盟擊敗 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 拿破崙對現代社會產生極大影響 伴隨著他的軍事征服 法国大革命的思潮傳遍歐洲 让理性与宪政精神成为了政治体系的基石 他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使其被後世普遍认为是欧洲封建体系的撼动者 资本主义的传播者 自由主义 民族主義 民法典與公制在拿破仑时代后逐步成为了世界的普世价值与通用标准 目录 1 生平 1 1 早年生活 1 2 投身军旅 1 3 初战意大利 1 4 远征埃及 1 5 霧月政變與奪權 1 6 第二次反法同盟 1 7 改革之春 1 8 称雄欧陆 1 9 入侵西班牙 奧地利與俄羅斯 1 10 戰敗與流放 1 11 百日政權 1 12 孤島餘生 1 13 去世 2 改革 2 1 拿破仑主持编纂的 法国民法典 2 2 公制度量衡 3 影響 4 头衔 敬称 荣誉和纹章 4 1 头衔和敬称 4 2 完整头衔 4 2 1 1804年 1805年 4 2 2 1805年 1806年 4 2 3 1806年 1809年 4 2 4 1809年 1814年 4 2 5 1815年 4 3 纹章 5 家族谱系 6 注释 7 参考文獻 7 1 引用 7 2 来源 8 參見 9 外部連結生平 编辑早年生活 编辑 nbsp 科西嘉岛阿雅克肖 拿破仑像拿破崙於1769年出生在法兰西王国科西嘉島阿雅克肖 1 2 父親給他取名 拿破崙 意大利語的意思是 荒野雄獅 其名字在意大利的科西嘉語時為發音 拿布利奥内 布奥拿巴 Nabulione Buonaparte 2 1793年后由于拿破仑选择加入雅各宾派并和科西嘉独立领袖帕斯夸莱 保利决裂 那个象征科西嘉的 u 自1796年起被从名字中去掉 轉變為法語發音的 拿破崙 波拿巴 Napoleon Bonaparte 3 nbsp 卡洛 马里亚 迪 波拿巴 拿破仑之父 曾经在科西嘉独立运动领袖帕塞夸莱 保利帐下效力 运动失败后转而投靠法国政府 后成为路易十六的科西嘉宫廷代表拿破仑家族是意大利地区托斯卡纳贵族的一支 于16世纪移居科西嘉岛 1768年热那亚因科西嘉独立运动将其賣給法國後 4 拿破仑之父卡洛 波拿巴便因支持科西嘉独立运动不得不逃入山区暂避追捕 不过作为一名政治投机者 在看出法国政府对科西嘉岛的统治日益稳固后 他便接受了新政府并试图拉近与法国总督的关系 1771年卡洛的贵族身份得到法国政府承认 1778年路易十六将他任命为科西嘉岛宫廷代表 5 由于和政府的关系相当不错 1777年1月 拿破崙被送到法國歐坦的教会学校学习法文 2 同年6月 拿破仑进入布列讷堡軍校接受教育 他的法语有浓重的科西嘉口音 而且直到去世的时候仍有拼写错误 他的法语口音在学校时常被同学嘲笑戏弄 当时的一个考官對拿破仑的评价是 他的数学很好 历史和地理也不错 能做一个很好的水手 1784年 拿破仑以優異成績畢業後 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他在此受训成为炮兵军官 1785年拿破崙的父親去世 因为缺少经济来源 他不得不在一年內完成两年的课程 在1785年9月他通過畢業考 授予少尉軍銜 6 拿破仑是第一个在巴黎军官学校获得学位的科西嘉人 当时拿破仑参加过大科学家拉普拉斯的考试 后来拿破仑稱帝之後 任命拉普拉斯为参议员 投身军旅 编辑 主条目 土倫圍城戰 1793年 和葡月政变 nbsp 23歲擔任國民自衛軍中校的拿破崙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 他閱讀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 其中卢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 1789年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 拿破崙回到科西嘉 當時科西嘉是三種勢力 革命派 保皇派和獨立派的競逐場 拿破仑开始时是狂热的科西嘉民族主义者 然而科西嘉島领袖保利对他并不待见 认为他的父亲是科西嘉独立运动的叛徒 经过几年的思想斗争 拿破仑选择加入支持革命的雅各賓派 並在一个志願軍團中担任上尉 1793年 科西嘉宣布独立并向英国请求支援 拿破崙反对保利的决定并和他正式决裂 全家由于受到攻击被迫同年在6月份逃往法国土伦 7 nbsp 土倫港之役的拿破崙尽管大革命开始时拿破仑只是一个藉籍无名的低级军官 还参加过科西嘉岛独立运动 但由于他支持雅各宾派 依然得到了共和政府任用 1793年12月土倫港之役爆发后 拿破崙被命令率領革命士兵防衛土倫岸炮砲台 面对规模庞大前来支援波旁王朝的英国舰队 拿破仑清楚只要自己将英国舰队纳入己方火炮的射程 敌人就会因为承担不起可能的巨大伤亡而撤退 因此他果断下令士兵不计伤亡地向港口推进 最终成功依靠火炮在岸边逼退了英舰 此战后他大受法國革命政府倚重 以24歲的年紀被任命為准將 1794年 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雅各宾派领袖羅伯斯比爾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 1795年9月15日 拿破崙因拒絕參與敉平叛亂的旺代戰爭而被除去將軍銜 面臨生活經濟窘困和事業前景黯淡 10月3日 巴黎保皇黨發起反抗國民公會的武裝叛亂 熱月黨領袖巴拉斯重新起用拿破崙守衛杜樂麗宮 拿破崙親眼看過三年前的八月十日事件中 國王的瑞士衛隊是如何被屠殺 意識到大炮將是其防禦的關鍵 10月5日 他命令一個名叫繆拉的年輕騎兵掌控加農炮 用大炮擊退襲擊者 是為葡月13日之役 1400名保皇黨人死亡 其餘人敗逃 他用葡萄彈清理了街道 8 nbsp 葡月13日之役中巴黎圣奥诺雷街圣洛克教堂前的炮火一夜之間 令拿破仑名利雙收 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 在軍隊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缪拉娶了拿破崙的妹妹卡羅琳 成為他的妹夫 他還在拿破崙麾下擔任將領 初战意大利 编辑 1796年3月2日 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意大利方面军 英语 Army of Italy 總司令 3月9日 他與情人約瑟菲娜结婚 两天后便匆匆奔赴前線 由于前期战役效果不佳 当时奥地利大公国 英國 普鲁士等开始结盟打击法国的共和政权 同盟兵分两路 以法国北部为主攻方向 而南方则由撒丁王国和奥地利组成之联军发动辅助攻击 以减轻北方压力 正是在意大利拿破仑开始展现他非凡的军事才华 他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 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 他还不断发挥法军相较封建军队更加严整的军纪与意志力 利用运动战化解对方的人数及火炮优势 通过各兵种间的紧密配合在自己选定的战场击败敌人 拿破仑带兵越过阿爾卑斯山 在蒙特諾特戰役中仅用两个星期就攻下米蘭 迫使皮埃蒙特退出战斗 之后他将注意力放回奥地利人身上 将敌军围在了曼图亚城内 奥军数次尝试突围 但均未成功 拿破仑先后赢下了卡斯蒂廖内战役 里沃利会战 貝薩諾战役 英语 Battle of Bassano 和阿科莱战役 英语 Battle of Arcole 洛迪之戰後 奥地利在北意大利的影响力彻底崩溃 此战法军以5000人伤亡的代价消灭了超过14000奥军士兵 9 而拿破仑的野心也逐漸顯現 10 曼圖亞被攻陷后 奧地利軍一萬八千人投降 拿破崙又挥军攻向哈布斯堡王朝的腹地 一直打到蒂羅爾 卡爾大公本来在南德意志已经击溃了法军主力 当他知道拿破仑的偏师进展如此之快时 不得不提兵南下保卫维也纳 1797年3月 两人在塔维斯战役 英语 Battle of Tarvis 1797 中初次交手 拿破仑击退了卡尔大公并进军至距维也纳仅100公里的莱奥本 奧地利对法军的进展感到震惊 稳妥起见最终弗朗茨二世同意议和 11 莱奥本和约 英语 Treaty of Leoben 以及之后签订的坎波福尔米奥条约结束了第一次反法同盟 奥地利将奥属尼德兰割让给法国 意大利亦成为法国的附属国 作为补偿 法奥两国签订密约将威尼斯共和国划入了奥地利领土 和约完成后 拿破仑紧接着就向威尼斯发起进攻 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城其最终投降 英语 Fall of the Republic of Venice 延续超过1100年的威尼斯共和国至此终结 拿破仑在北意大利废除封建法律 建立类似于法国的共和体制 远征埃及 编辑 主条目 拿破崙戰爭和埃及 敘利亞戰役 nbsp 阿爾科萊橋上的波拿巴 由葛羅繪製 约1801 收藏於巴黎羅浮宮取得意大利之役的勝利後 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 他成為法國人的新興英雄 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 拿破仑此时上报称打算进攻埃及 以开启法国向印度进攻的道路为由 事实上是离开巴黎以自保 督政府害怕他在国内时间长了会夺权 于是任命他為法國埃及方面軍司令 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和天文學 同時還十分熱愛文學與宗教 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这次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 除了2 000門大炮外 還带了175名各種學問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 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 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 在遠征埃及時 除發現羅塞塔石碑外 法軍探險隊深入金字塔內 拿出泥板楔形文字研究 開啟日後考古學對埃及古文明研究起源 文化意義貢獻重大 共和曆六年 1797 牧月下旬元日 拿破仑攻打馬爾他騎士團得胜 獲月中旬三日 拿破仑率兵到达亞歷山大港 以25 000人的兵力与10萬大军的马穆魯克在金字塔戰役决战并获取胜利 这场战争法軍仅仅损失300人 1798年8月2日法蘭西的海軍艦隊在尼羅河河口海戰中被英國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 部隊被困在埃及 补给无法送达 1799年回國时 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艘 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 人員損失慘重 霧月政變與奪權 编辑 主条目 雾月政变和共和八年宪法 nbsp 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 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加冕為皇后 雅克 路易 大卫绘于1805年到1807年之间1799年 第二次反法聯盟在英奥的串联下逐漸形成 而國內保皇派勢力面对软弱且不稳定的督政府也蠢蠢欲动 1799年10月 回到法國的拿破崙得到了民众英雄般的拥戴 保皇党与共和党人为了稳住这位民望极高的将军也称赞他拯救了法国 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变 试图用军队威胁五百人院向他妥协 但得到议员们的一致抵制 他自己被议员砸伤 极为狼狈地逃出圣克卢宫 吕西安 波拿巴随后让缪拉率军强行闯入 解散议会并逮捕议员 雾月19日 也就是政变的第二天 拿破仑发动 政变中的政变 自任第一执政 凌驾于宪法之上 建立执政府专权 1802年8月 修改共和八年憲法 改為終身執政 1804年11月6日 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宪法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 拿破崙成為 法国人的皇帝 稱拿破崙一世 12月2日 拿破崙仿傚查理曼的歷史 以減少革命派對於他登基帝位的不快 同時這也是法國皇帝第一次以自己的 名字 作為皇帝的稱號 他並不是由當時的教宗庇護七世加冕 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頭上 然後為妻子約瑟菲娜加冕為皇后 以示他的權力至高無上 不受君權神授 一年之後 他又在意大利由教宗加冕為意大利國王 第二次反法同盟 编辑 主条目 第二次反法同盟和马伦哥战役 nbsp 马伦哥之战前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 雅克 路易 大卫1801年的油画雾月政变之后 法国面临的形势严峻 内有反对党试图夺权 而在北意大利马塞纳被奥军老将米夏埃爾 馮 梅拉斯 英语 Michael von Melas 击败 12000名法军困守热那亚 拿破仑判断热那亚是梅拉斯设下的圈套 他没有去救马赛纳 而是围魏救赵 果断率军出阿尔卑斯山口 抛弃一切辎重 直扑奥军大本营米兰 成功反包围了奥军大部队 尽管陆上的后勤基地被夺取 奥军主帅梅拉斯并不打算乘船撤离 他集结军队在斯皮内塔马伦戈 英语 Spinetta Marengo 迎战拿破仑率领的法军主力 试图冲破这个口袋 6月14日马伦哥之战爆发 由于事前对梅拉斯的进攻没有任何准备 人数劣势的法军不断被逼退 战至下午双方均伤亡惨重 这时原本北上堵口的路易 德賽觉察异样 急行军返回支援拿破仑 成功赶在法军被击溃之前抵达 法军随即发动反冲锋 德赛在此过程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 奥军的突围尝试则彻底失败 弗朗茨二世不久后与法国和谈 第二次反法同盟结束 改革之春 编辑 主条目 拿破仑法典和路易斯安那购地 马伦戈的胜利结束了法国国内对拿破仑的一切争论 他的权力前所未有的稳固 由此拿破仑可以推行一系列改革 他任命著名法学家康巴塞雷斯主持 拿破仑法典 的编纂 这部民法典在政變的當晚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 很多條款由皇帝本人親自參加討論做最終確定 前后共进行了超过一百次立法会议 基本上符合了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理性要求 法典于1804年正式實施 至兩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依然是欧陆法系的基石 法國的現行法律之一 在其发展过程中對德國 西班牙 瑞士等國的立法也有重要影響 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 他自豪地宣稱 公民們 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借以發端的原則 大革命已經結束 拿破仑在位期间不断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 他成立法兰西银行 采用金银复本位制稳住了自指券发行以来就极不稳定的法国货币币值 法国的年纺织品产量在不到十年间就翻了四倍 北意大利与德意志地区的工业亦有很大发展 间接促成了之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诞生 法国农村的治安状况在拿破仑执政后迅速好转 大革命时期被驱逐的天主教重新回归了 基层秩序开始重建 自吉伦特派当权以来的混乱局面至此终结 为了更好的进行贸易 拿破仑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公制 建立了一套以千克和米为基础的计量单位 12 在西欧各地 封建残余被拿破仑一扫而空 他放宽了财产法 取消了庄园制 废除了商人和工匠行会 使离婚合法化 废止了对犹太人的歧视性政策 宗教裁判所消失了 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也被取消了 教会法庭和宗教权威被急剧削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13 拿破仑在国内锐意改革 而在殖民地却恢复了奴隶制 14 1802年趁着短暂的和平 拿破仑以托斯卡纳大公国从西班牙换到了曾经法属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 并计划在新大陆重建法兰西殖民帝国 他认为法国的境地相当危险 只有花最小的代价重建殖民地才能得到革命之胜利 而奴隶便是比工人更有效的工具 但仅仅一年后他就以1500万美元 折合法郎8000万 将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 15 因为法军在新大陆饱受黄热病与印第安人起义的折磨 维持殖民地的代价远大于法国从那得到的原料 称雄欧陆 编辑 主条目 第三次反法同盟和第四次反法同盟 nbsp 奥军在乌尔姆战役后向拿破仑投降 nbsp 奥兹特里茨战役1805年8月 奧地利 英國 俄國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 親自揮軍東征 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占領慕尼黑 10月17日法军到达乌尔姆 由于行动速度出乎弗朗茨二世的意料 法军以仅仅6000人的代价就歼灭了7万名奥军 但俄奥联军的主力不断向东撤退 俄军主帅库图佐夫判断只要自己撤的够快 拿破仑最擅长的运动战就不可能在贫穷的奥地利发挥作用 最终其会被巨大的后勤压力拖垮 事实上库图佐夫的判断是准确的 由于奥地利的农村相较意大利极为贫穷 拿破仑的大军很难找到补给 这甚至比交战给法军带来的损失更大 而这一点将在八年后的俄法战争中彻底击溃大兵团 另一边奥地利不断试图拉近与普鲁士的关系 一旦威廉 腓特烈三世入盟 瞬间就可以以20万人从北方夹击法军 正在这时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等不及了 他迫切的想要反击法军 于是直接命令库图佐夫停止撤退 正面与拿破仑决战 弗朗茨二世也认为自己丢掉了维也纳 如果继续撤下去无法与奥军交代 无奈之下 库图佐夫与法军在拿破仑设下的陷阱奥兹特里茨村展开决战 nbsp 普雷斯堡和约中的拿破仑12月2日早晨7点 拿破仑成名战奥兹特里茨战役打响 俄奥联军占领普拉岑高地 紧接着以大部队猛扑法军右翼的泰尔尼茨村 由于兵力薄弱 法军迅速丢掉了村子 但这只是拿破仑设下的诱饵 战前他已命令贝尔纳多特和达武元帅火速率兵回援 上午8点半 达武率兵抵达泰尔尼茨村并突袭联军左翼 很快夺回了据点 双方紧接着爆发了血腥的拉锯战 但联军无论如何也拿不下达武 法军的左翼由拉纳指挥 部署在桑顿山上 利用散兵战术也死死拖住了联军 上午9点15分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命令普拉岑高地上的俄军增兵泰尔尼茨 这是他在这场战役中的最大失误 上午10点 看到俄军大部已经离开 拿破仑命令苏尔特元帅向普拉岑高地发起进攻 利用极大的人数优势 法军轻松占领了高地并开始架起大炮轰击联军两翼 库图佐夫意识到拿破仑的真实意图后 立刻将手中的一切预备队投入了对普拉岑高地的争夺 但为时已晚 贝尔纳多特率领的第一军赶到后迅速锁住了高地 联军在激战后被切成两半 败局已定 亚历山大一世的指挥部都被法军攻破 他本人孤身逃到了旁边的一个村子避难 第二天才被俄军找到 下午4点30分 天降小雪 拿破仑骑马巡视战场 法军向他致意 庆祝这辉煌的胜利 nbsp 耶拿战役中的拿破仑奥斯特利茨战役中 联军损失超过26 000人 其中15 000人战死 超过10 000人被俘 此外还损失186门大炮 45面团旗 法军仅伤亡8 500人 损失1面团旗 弗朗茨二世在此战后意志崩溃 接受了法国开出的一切条件以达成议和 其中包括支付四千万英镑的赔款 取消神圣罗马帝国 允许德意志境內各邦組成法国的附属国 萊茵邦聯 等 尽管威廉 腓特烈十分忌惮拿破仑 但莱茵邦联的建立直接威胁到普鲁士的核心利益 加上英国与俄国不断承诺一旦开战绝对会以一切力量进行支援 决不让普鲁士孤军奋战 因此次年秋天 普魯士与英俄同时对法宣战 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战争开始后 法军几乎是立刻开进了普鲁士领土 而普军高层还在对主动出击还是防守待援摇摆不定 大量普军在行动前就已被拿破仑分割歼灭 10月14日普军后卫3 5万人在耶拿被拿破仑全歼 然而拿破仑从俘虏口中得知普鲁士主力已然向北转移 与此同时原本离开奥尔施泰特向南支援拿破仑的达武却一头撞上了5 5万人的普军主力 因为人数是法军的三倍有余 威廉 腓特烈有自信在拿破仑主力赶来之前围歼这支部队 达武冷静地采用散兵战术固守 并派出信使火速赶往拿破仑处 另一边由于接战仓促 普军并未摆出冲锋阵型 这给了达武拖住对方的机会 最终双方血战半日 威廉不得不在拿破仑回援前选择撤退 而达武抓住机会发动反击 一举打崩普军主力 是为耶拿 奥尔施泰特战役 nbsp 蒂尔西特和约中的拿破仑普鲁士在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皇帝的部队不久后便开进了柏林 威廉 腓特烈失去一切谈判筹码 不得不接受拿破仑开出的所有条件 包括吐出普鲁士瓜分的波兰领土建立华沙大公国 割让莱茵兰地区等 之后法俄两军在埃劳打了一仗 法军惨胜 但未能决定性的击败沙俄 1807年6月法軍在波蘭再次击败俄罗斯軍隊 俄皇亞歷山大一世决定和谈 雙方簽定和平條約 在此前一年为了保护法国的本土工业 用资本主义巩固其在欧洲的统治 拿破崙頒布 柏林敕令 法语 Decret de Berlin 宣布大陸封鎖政策 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 亚历山大一世表示同意 并说 自己将是今后英国第二讨厌的人 自此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確立 拿破崙一世兼任法國皇帝 意大利國王 萊茵邦聯保護者 瑞士聯邦仲裁者 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 路易 熱羅姆為那不勒斯 荷蘭和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入侵西班牙 奧地利與俄羅斯 编辑 nbsp 羅浮宮裡拿破崙的寶座 nbsp 拿破仑一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勢力範圍所達之處 深藍 法蘭西帝國 藍 附属国 綠 同盟國 1807年末 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 西班牙國王被推翻 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西班牙 並讓其長兄约瑟夫成為西班牙國王 但是這個舉動遭到西班牙人的反對 拿破仑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 英國於是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 英軍8月30日占領整個葡萄牙 牽制30萬法軍於西班牙泥濘無法調動至主戰場普魯士前線 導致 反法聯盟 形成 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 逐步將法軍趕出伊比利半島 因為發生在伊比利半岛上 此事件稱為半島戰爭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問題之際 1809年初 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 奧地利在背後偷襲法國在德意志的領土 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 率軍東征 奧地利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 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 迫使奧地利簽定維也納和約 也稱為 申布倫條約 再次割讓土地 次年 拿破崙娶奧地利公主瑪麗 路易莎為妻 法奧结成同盟 1811年末 法俄關係已經開始惡化 俄罗斯皇帝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國合作抗英 最後俄法戰爭爆發 拿破崙率領由說12种不同語言士兵組成的675 000大軍攻入俄羅斯 俄軍採取撤退不抵抗的戰略 堅壁清野 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焦土政策 法軍有440 000人陣亡和重傷 後 進入莫斯科 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 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 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政變失敗 令他不得不返回法國 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20 000人 拿破崙稱 敗給俄國冬天將軍 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國防軍皆避免與西班牙作戰及不與蘇聯冬天決戰 这便是吸收拿破崙戰敗的經驗所做出的修正 nbsp 博羅金諾戰役獲勝戰敗與流放 编辑 1813年英國 俄國 普魯士和奧地利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 雙方在現今德國境内多次激戰 雖然法軍取得多次勝利 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 直到十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 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國獨立 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 1814年3月31日 巴黎被占領 16 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 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 同年4月11日 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 並在日記裡說到 法國总理塔列朗是法奸以及波旁支持者 潛伏於自己身邊 暗算出賣自己 同月13日 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 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 根据 枫丹白露条约 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 厄爾巴島 且拿破崙保留 皇帝 的稱號 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厄爾巴島上 而在巴黎 路易十八回到法國 重新成為法國國王 波旁復辟 百日政權 编辑 主条目 百日王朝 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潛返法國 国王路易十八派去的部隊並沒有攻擊他 反而迎接 路易十八逃亡至別國後 拿破仑再次奪得政權 歐洲其他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同年6月18日 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时滑铁卢被英國威靈頓公爵以及普魯士布呂歇爾元帥帶領的反法盟軍所擊敗 史稱 滑鐵盧戰役 同年7月15日他正式投降 其后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聖赫倫那島 從奪回政權到再次戰敗只有約一百天的時間 被稱為百日政權 nbsp 拿破仑之死 1826年油画孤島餘生 编辑 1815年10月16日拿破崙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 英國對其進行監視與防範的措施 使聖赫倫那島彷彿變成一座監獄 而拿破崙決定在這座島上度過餘生 並拒絕逃亡 其之所以拒絕逃亡 是因為拿破崙將自身榮譽看得比性命還要來的重要 去世 编辑 主条目 拿破仑之死 法语 Mort de Napoleon Ier 自1821年2月起 拿破崙的健康狀況開始急速惡化 同年5月5日 拿破崙在島上去世 5月8日 這位征服者在禮砲聲中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 直至今日 拿破崙的死因仍是眾說紛紜 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瘍或者胃癌 但根據新的研究 1980年代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生物化學系檢驗拿破崙遺體發現 他應死於砷中毒 而且從當年貴族爱用的壁紙上 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 猜測是因為環境潮溼而讓砷在空氣中渗透 部分認為是波旁王朝為阻止拿破崙重返法國 買通侍從人員在拿破崙專飲的橡木桶葡萄酒裡放砒霜 導致拿破崙被暗殺 他去世後九年 新的奥尔良王朝在民意的壓力之下 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 1840年 法國奥尔良王朝的国王路易 菲利普一世派其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 同年12月15日 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 在經過凱旋門後被安葬到塞纳河畔的榮譽軍人院 nbsp 巴黎拿破崙陵墓 nbsp 拿破崙於榮軍院圓頂大堂內的陵寢改革 编辑拿破仑推动的改革措施影响深远 包括高等教育 税法 道路和下水道系统 并建立法兰西银行 中央银行 他同天主教会议定1801年教务专约 旨在同治下占佔人口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进行和解 与之一同推展的还有管理公共礼拜的奥兰治条约 同年 拿破仑成为法国科学院的院长 并指定德朗布尔为永久秘书 17 1802年5月 拿破仑创立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用于取代旧时的荣誉和骑士勋章体系 以鼓励民事和军事成就 而这一勋章至今仍是法国最高的荣誉勋位勋章 18 拿破仑的个人权力在第十年宪法中得到加强 其中第一款写道 法国人民指定 法国参议院拥戴拿破仑 波拿巴为终生第一执政官 19 从此之后他开始被普遍称其为他的名 拿破仑 而非他的姓 波拿巴 20 拿破仑的 法国民法典 在第二执政官康巴塞雷斯领导的法律专家委员会下起草 拿破仑本人还积极参加法国最高行政法院会议 参与草案的修改 民法典的起草过程注重明文性和通俗性 相较于传统的民法体系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拿破仑还委托起草其他与刑事和商事相关的法典 其中的刑事诉讼法典采用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 21 拿破仑主持编纂的 法国民法典 编辑 主条目 法国民法典 nbsp 拿破仑法典第一章法国民法典在欧洲被广泛采用 虽然只限于拿破仑征服的土地 而在拿破仑兵败之后仍然得到继承 拿破仑曾经说过 我真正的光荣不在于打了四十次胜仗 滑铁卢之战抹去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 但 有一样东西将永垂不朽 那就是我的 民法典 22 这一法典至今仍然对欧洲 美洲和非洲的法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3 狄特尔 朗格维舍将民法典称作一项 革命性的工程 通过扩大拥有财产的权利和加速封建制度的灭亡带动德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 拿破仑将原先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 上千个政体 重组成为更为精简的莱茵邦联 四十个国家 而这也成为德意志邦联的建立和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的基础 24 同样 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统治也促成意大利统一运动 25 这些改革推动了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6 公制度量衡 编辑 1799年9月 官方推出了公制度量衡系统 这一举措在法国社会并未受到欢迎 但拿破仑的统治仍然显著推动这一新标准在法国和法軍势力范围内的推广 1812年 拿破仑最终退让 通过法律推广 传统计量单位 以支持零售贸易 27 这一系统与大革命前的计量单位相似 但采用的是千克和米作为单位 例如公制1斤为500克 28 而非旧的489 5克 1 国王磅 29 其他计量单位也以类似形式得到推广 而这也为欧洲在19世纪中期普遍推行公制度量衡打下基础 30 影響 编辑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 把共和国变成帝国 在位期间称 法国人的皇帝 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對势力的叛乱 颁布 拿破仑法典 完善世界法律体系 從長遠來看 對奠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拿破崙是軍事家 对外他率军五破英 普 奥 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 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 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 发动拿破仑战争 成为意大利国王 莱茵邦联的保护者 瑞士联邦的仲裁者 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 包含各法国殖民地 荷兰殖民地 西班牙殖民地等 在最辉煌时期 欧洲除英国外 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 形成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 创造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除此之外 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合併來實現的人 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爭達到60多次 而其指揮的戰鬥 在軍事史上有重要意義 他的霸權 攪亂了歐洲國際關係 破壞了各國的勢力平衡 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 新的歐洲秩序被重新建立起來 保持均勢 作為政治家 拿破崙的影響也同樣深遠 于1804年颁布以 法国民法典 是大陆法系的经典典范 也是1896年颁布的 德国民法典 的重要参考之一 其中所确立的关于民法和财产法系的基本原则 大致上后来大多数国家皆普遍模仿和遵循 倡導的自由 平等 博愛隨著他的領土擴張迅速的傳播開來 另一方面他又勇於挑戰及破壞專制主義 可以說是近代的民主主義以及民族國家等理念的先驅者 許多著名人物向拿破崙表示過追思之意 包含拿破崙的敵國英國君主 1855年尚是王儲的愛德華七世 曾在巴黎向母親維多利亞女王口中 拿破崙墓 下跪致敬 在崇拜拿破崙的人中 其中的兩個就是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 31 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傑佛遜曾在他的信件中多次表示对于拿破仑的反感 他认为拿破仑犯下 令人发指的暴行 为了其野心 造成欧洲 包括法国在内 的极大的苦难 32 33 头衔 敬称 荣誉和纹章 编辑头衔和敬称 编辑 1804年5月18日 1814年4月11日 皇帝陛下 法国人的皇帝 1805年3月17日 1814年4月11日 皇帝和国王陛下 法国人的皇帝 意大利国王 1815年3月20日 1815年6月22日 皇帝陛下 法国人的皇帝完整头衔 编辑 1804年 1805年 编辑 皇帝陛下拿破仑一世 託上帝与共和国宪法洪福 法国人的皇帝 1805年 1806年 编辑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 託上帝与共和国宪法洪福 法国人的皇帝 意大利国王 1806年 1809年 编辑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 託上帝与共和国宪法洪福 法国人的皇帝 意大利国王 莱茵邦联護國公 安道尔大公 1809年 1814年 编辑 皇帝和国王陛下拿破仑一世 託上帝与帝国宪法洪福 法国人的皇帝 意大利国王 莱茵邦联護國公 瑞士邦联协调人 安道尔大公 1815年 编辑 皇帝陛下拿破仑一世 託上帝与帝国宪法洪福 法国人的皇帝 纹章 编辑 nbsp 波拿巴家族纹章 nbsp 作为科西嘉贵族的波拿巴家族的纹章 nbsp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纹章 nbsp 拿破仑一世的纹章家族谱系 编辑 16 朱塞佩 马里亚 波拿巴 1663 1703 8 塞巴斯蒂亚诺 尼古拉 波拿巴 1683 1720 60 17 玛利亚 科罗娜 波齐 1668 1704 4 朱塞佩 马里亚 波拿巴 1713 1763 18 卡洛 图索利 9 玛利亚 安娜 图索利 1690 1760 19 伊莎贝拉 2 卡洛 马里亚 波拿巴 1746 1785 10 朱塞佩 马里亚 帕拉维奇尼 5 玛利亚 萨维利亚 帕拉维奇尼 1715 1750前 22 安杰洛 阿戈斯蒂诺 萨里内利 11 玛利亚 安杰拉 萨里内利 23 弗朗切塔 梅莱扎诺 1 拿破仑一世 法国人的皇帝 意大利国王 1769 1821 24 乔瓦尼 吉罗拉莫 拉莫利诺 1645 12 乔瓦尼 阿戈斯蒂诺 拉莫利诺 25 玛利亚 拉埃蒂提亚 波吉亚诺 6 乔瓦尼 杰罗尼莫 拉莫利诺 1723 1755 26 安德雷亚 佩里 1669 13 安杰拉 玛利亚 佩里 27 玛利亚 玛达列娜 科罗娜 迪斯特里亚 3 玛丽亚 莱蒂西亚 拉莫利诺 1750 1836 28 乔瓦尼 安东尼奥 皮耶特拉桑塔 14 朱塞佩 马里亚 皮耶特拉桑塔 29 保拉 布里吉达 索尔巴 7 安杰拉 玛利亚 皮耶特拉桑塔 1725 1790 15 玛利亚 朱塞帕 马勒巴 注释 编辑参考文獻 编辑引用 编辑 Napoleon Bonaparte Biography Facts amp Death HISTORY 2023 04 24 2023 10 07 英语 2 0 2 1 2 2 Napoleon I Biography Achievements amp Facts Britannica www britannica com 2023 09 27 2023 10 07 英语 Napoleon Bonaparte Originally had the Surname Buonaparte Here s Why ThoughtCo 2023 10 07 英语 McLynn 1998 p 6 Seward D Napoleon s Family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1986 p 9 ISBN 978 0 297 78809 6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Roberts 2001 p xvi Roberts 2001 p xviii 19世紀歷史學者湯瑪斯 卡萊爾 Thomas Carlyle in The French Revolution A History Bell David A Napoleon A Concise Biography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p 29 ISBN 978 0 19 026271 6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Philip G Dwyer Napoleon Bonaparte as Hero and Saviour Image Rhetoric and Behaviou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gend French History 28 2004 379 403 p 382 Dwyer Philip Napoleon The Path to Power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284 285 ISBN 978 0300137545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Hallock William Wade Herbert T Outlines of the evolution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the metric system Lond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06 pp 66 69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Robert R Joel Colton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McGraw Hill 1995 pp 428 429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French Emancipation obo 2023 10 01 英语 McGraw Hill US History 2012 pp 112 113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McLynn 1998 p 585 Alder 2002 Blaufarb 2007 p 101 2 Edwards 1999 p 55 McLynn 1998 p 290 McLynn 1998 255 Wanniski 1998 p 184 Wood 2007 p 55 Scheck 2008 Chapter The Road to National Unification Astarita 2005 p 264 Alter 2006 p 61 76 Hallock William Wade Herbert T Outlines of the evolution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and the metric system London The Macmillan Company 66 69 1906 Denis Fevrier Un historique du metre Ministere de l Economie des Finances et de l Industrie 10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2 28 法语 Thierry Sabot Les poids et mesures sous l Ancien Regime The weights and measures of the Ancien Regime histoire genealogie 1 October 2000 10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2 05 法语 O Connor 2003 法 利布 Ribbe C 著 朱洁译 拿破仑的罪行 长春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 ISBN 978 7 5463 2558 3 致乔治 蒂克纳 杰斐逊 1817年11月25日 致艾伯特 加勒廷 杰斐逊 1815年10月16日 来源 编辑 書籍 德 艾米爾 路得維希 Emil Ludwig 著 梅沱 等 譯 拿破崙傳 1999年廣州 花城出版社 ISBN 7536026441 德 艾米爾 路得維希 Emil Ludwig 著 楊陽 譯 拿破崙全傳 2014年臺北 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 978 957 713 539 1 法 布里昂 F D Bourrienne 著 郁飛 譯 拿破崙傳 1996年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 978 0 7201 1107 1 拿破崙日記 參見 编辑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發動的戰爭 几乎橫跨了整個欧洲 法国民法典 又稱拿破崙法典 1803年拿破仑为法国定下的法典 法兰西第一帝国 又稱拿破崙帝国 由拿破崙建立的庞大帝国 拿破崙定理 由拿破崙發現的平面幾何定理 外部連結 编辑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了解更多有关 拿破仑一世 的内容 nbsp 维基词典上的字词解释 nbsp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nbsp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nbsp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nbsp 维基文库上的原始文献 nbsp 维基教科书上的教科书和手册 nbsp 维基学院上的學習资源中國拿破崙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介绍拿破崙的生平 拿破崙批判英國人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介绍拿破崙對於阿美士德訪華看法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波拿巴王朝官衔前任者 督政府 法国临时执政1799年11月11日 1799年12月12日 與罗热 杜科和埃马纽埃尔 约瑟夫 西哀士同時在任 成为执政新頭銜执政府建立 法兰西第一执政官1799年12月12日 1804年5月18日 與让 雅克 雷吉斯 德 康巴塞雷斯 第二执政官 夏尔 弗朗索瓦 勒布伦 第三执政官 同時在任 成为皇帝統治者頭銜空缺法国大革命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路易十六為法兰西人之王 法国人的皇帝1804年5月18日 1814年4月11日 繼任者 路易十八為法国和纳瓦拉国王空缺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查理五世為最后一位加冕君主 1530年 意大利國王1805年3月17日 1814年4月11日 空缺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维托里奥 埃马努埃莱二世前任者 路易十八為法兰西国王 法国人的皇帝1815年3月20日 1815年6月22日 繼任者 路易十八為法兰西国王 拿破仑二世 根据遗嘱 空缺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路易十六 安道尔大公1806年 1814年4月11日 繼任者 路易十八新頭銜建国 莱茵邦联保护人1806年7月12日 1813年10月19日 莱茵邦联解体继承 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为德意志邦联主席王位覬覦者新頭銜 名义上的 法国人的皇帝1814年4月11日 1815年3月20日 空缺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拿破仑二世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拿破仑一世 amp oldid 7943410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