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薄扶林村

薄扶林村香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位於香港島薄扶林,在置富花園旁,大約在17世紀已經建村,而當時香港島尚未開埠,所以有「未有香港,便先有薄扶林村」的說法。

薄扶林村全貌
薄扶林村

2013年10月9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公布2014年監察名單,香港薄扶林村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文化遺產,顯示薄扶林村正受社會、政治、經濟變遷的威脅。世界歷史遺跡監察名單1996年起推出,兩年公布一次,這是首次有香港歷史遺跡入選[1]。有形的遺產包括傳統村莊房子、村莊設置、李靈仙姐塔、牛屎湖等。無形的遺產包括李靈仙姐誕、薄扶林村舞火龍等。其中薄扶林村舞火龍在2017年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2]

一些史學家和文化遺產專家把薄扶林村視為「香港島唯一的傳統鄉村」。這也許是因為現今只有在薄扶林村才能發現原居民的後裔聚居的原因[來源請求]。薄扶林村是薄扶林文化風景的一部分。除那些法定/暫定古跡以外(杜格拉斯堡、伯大尼修院譚雅士大宅等)在薄扶林, 還有不少有無形和有形的遺產在薄扶林村。然而,當地居民過去曾多次要求政府給予跟新界原居民等同的權益,但被政府拒絕之餘,還面臨被清拆的命運[來源請求]

歷史

清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時約有二千餘人從中國大陸逃難到此,成為香港島的原居民。早期村民以陳姓黃姓羅姓甘姓人士為主,以務為生。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纂的《新安縣志》,曾經提及薄扶林村是港島上的三條村落之一(另兩條為赤柱村香港圍),更被形容為「依山傍澗,結構頗雅」。

1886年,牛奶公司成立,公司在薄扶林村附近興建牧場飼養乳牛,由於需要大量人手,因此帶動村內人口迅速增加,各式商店如街市等應運而生,形成一個小社區。牧場關閉後,村民人數漸減,不少店舖相繼結業,但薄扶林村本身的傳統文化就一直留傳至今[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難民從中國大陸避難到此,使村內的居民數目由原來的20多戶增至超過100戶,原有的菜園也逐漸發展為房屋。隨著香港1980年代經濟起飛,村內的居民才開始減少,但目前仍有不少村民居住於村內。

建築

薄扶林村分為三個部份:中部為「圍仔」,南部為「菜園」,村尾為「龍仔督」。薄扶林村內的房屋,以屋及鐵皮屋為主。此外,村內有一座具特色的,名為李靈仙姐塔,是一座高約5米的靈塔,估計建於1916年。

公共交通

交通路線列表
薄扶林道

參見

參考文獻

  • 《看看香港的 「阿爺」 ——薄扶林村遠足遊》,文匯報,2007年3月13日
  • 《南區風物志》( 香港南區區議會 二零零九年新修訂版 梁炳華博士主編 )頁八十一
  1. ^ 香港薄扶林村入选世界历史遗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2013-10-13.,亚太日报,2013年10月10日
  2. ^ 2.0 2.1 探古尋源:薄扶林村舞火龍傳承文化 壁畫添藝術氣息. 無綫新聞. 2018-01-07 [2018-01-08]. (原始内容于2018-01-09). 

薄扶林村, 是香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 位於香港島薄扶林, 在置富花園旁, 大約在17世紀已經建村, 而當時香港島尚未開埠, 所以有, 未有香港, 便先有, 的說法, 全貌, 2013年10月9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公布2014年監察名單, 香港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文化遺產, 顯示正受社會, 政治, 經濟變遷的威脅, 世界歷史遺跡監察名單1996年起推出, 兩年公布一次, 這是首次有香港歷史遺跡入選, 有形的遺產包括傳統村莊房子, 村莊設置, 李靈仙姐塔, 牛屎湖等, 無形的遺產包括李靈仙姐誕, 舞火龍等, 其中舞火龍. 薄扶林村是香港一個歷史悠久的鄉村 位於香港島薄扶林 在置富花園旁 大約在17世紀已經建村 而當時香港島尚未開埠 所以有 未有香港 便先有薄扶林村 的說法 薄扶林村全貌 薄扶林村 2013年10月9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公布2014年監察名單 香港薄扶林村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文化遺產 顯示薄扶林村正受社會 政治 經濟變遷的威脅 世界歷史遺跡監察名單1996年起推出 兩年公布一次 這是首次有香港歷史遺跡入選 1 有形的遺產包括傳統村莊房子 村莊設置 李靈仙姐塔 牛屎湖等 無形的遺產包括李靈仙姐誕 薄扶林村舞火龍等 其中薄扶林村舞火龍在2017年獲列入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2 一些史學家和文化遺產專家把薄扶林村視為 香港島唯一的傳統鄉村 這也許是因為現今只有在薄扶林村才能發現原居民的後裔聚居的原因 來源請求 薄扶林村是薄扶林文化風景的一部分 除那些法定 暫定古跡以外 杜格拉斯堡 伯大尼修院 譚雅士大宅等 在薄扶林 還有不少有無形和有形的遺產在薄扶林村 然而 當地居民過去曾多次要求政府給予跟新界原居民等同的權益 但被政府拒絕之餘 還面臨被清拆的命運 來源請求 目录 1 歷史 2 建築 3 公共交通 4 參見 5 參考文獻歷史 编辑清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時約有二千餘人從中國大陸逃難到此 成為香港島的原居民 早期村民以陳姓 黃姓 羅姓 甘姓人士為主 以務農為生 嘉慶二十四年 1819年 編纂的 新安縣志 曾經提及薄扶林村是港島上的三條村落之一 另兩條為赤柱村及香港圍 更被形容為 依山傍澗 結構頗雅 1886年 牛奶公司成立 公司在薄扶林村附近興建牧場飼養乳牛 由於需要大量人手 因此帶動村內人口迅速增加 各式商店如街市等應運而生 形成一個小社區 牧場關閉後 村民人數漸減 不少店舖相繼結業 但薄扶林村本身的傳統文化就一直留傳至今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大量難民從中國大陸避難到此 使村內的居民數目由原來的20多戶增至超過100戶 原有的菜園也逐漸發展為房屋 隨著香港1980年代經濟起飛 村內的居民才開始減少 但目前仍有不少村民居住於村內 建築 编辑薄扶林村分為三個部份 中部為 圍仔 南部為 菜園 村尾為 龍仔督 薄扶林村內的房屋 以磚屋及鐵皮屋為主 此外 村內有一座具特色的塔 名為李靈仙姐塔 是一座高約5米的靈塔 估計建於1916年 公共交通 编辑交通路線列表薄扶林道港島巴士4 黃竹坑 南朗山 中環 交易廣場 平日早上班次循環來往華富 南 及中環4X 華富 南 中環 交易廣場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停止服務7 石排灣 中環碼頭30X 數碼港 金鐘 東 33X 數碼港 西灣河 太康街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37A 置富花園 中環37B 置富花園 中環 怡和大廈 37X 置富花園 中環 怡和大廈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40 華富 北 會展站40M 華富 北 會展站40P 華富 北 羅便臣道 只限星期一至五上課日早上時間服務71 黃竹坑 南朗山 中環 林士街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71P 深灣 中環碼頭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90B 海怡半島 金鐘 東 91 鴨脷洲邨 中環碼頭93 鴨脷洲邨 羅便臣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93A 利東邨 東興樓 羅便臣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93C 鴨脷洲大街 堅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970 數碼港 蘇屋970X 香港仔 長沙灣 甘泉街 973 尖沙咀東 麼地道 赤柱市場 星期六 日及公眾假期之部份班次繞經海洋公園X970 海怡半島 長沙灣 甘泉街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A10 鴨脷洲 利樂街 機場 地面運輸中心 港島專線小巴22 薄扶林花園 中環 交易廣場 22S 薄扶林花園 中環碼頭22X 薄扶林花園 中環碼頭 只於星期一至六繁忙時間提供服務23 堅尼地城站 華富邨23M 堅尼地城站 置富花園31 田灣 銅鑼灣 謝斐道 31X 田灣邨 銅鑼灣 謝斐道 祇於星期一至五繁忙時間服務63 海怡半島 瑪麗醫院N31 沒有資料 參見 编辑大學堂參考文獻 编辑 看看香港的 阿爺 薄扶林村遠足遊 文匯報 2007年3月13日 南區風物志 香港南區區議會 二零零九年新修訂版 梁炳華博士主編 頁八十一 香港薄扶林村入选世界历史遗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2013 10 13 亚太日报 2013年10月10日 2 0 2 1 探古尋源 薄扶林村舞火龍傳承文化 壁畫添藝術氣息 無綫新聞 2018 01 07 2018 01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1 0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薄扶林村 amp oldid 7342469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