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結生

結生梵語pratisaṃdhi巴利語paṭisandhi),又称转生huán佛教阿毗達摩術語,指有情在前一期生命結束之後,入母胎[1],而開始下一期生命。

概論

「結生」這個概念,常見於部派佛教的論書中,在生命開端,有結生心,或結生識[2],結生入胎是的作用,使之區別於取蘊[3]說一切有部認為結生時唯是染污心,而分別說部認為亦可為不染污心;說一切有部認為結生時可是一切煩惱之心,而譬喻者認為唯是愛心與恚心[4]

南傳佛教清淨道論》中,將結生作為八十九心的十四行相之首。在藏傳佛教的《中有聞教得度》中,記述了結生時有文武百尊顯現。

記載

大毘婆沙論》承襲了《施設論》对結生時中有起愛、恚二心的記述[5]

分別說部反對結生時中有前來[10],《大智度論》和《瑜伽師地論》等亦有结生時中有現前的說法[11]

學術研究

現代佛教研究者,多從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入手,將結生有關問題,歸入後有、有輪[12],及中有等論題中[13][14]。古代論書記載的結生過程中「顛倒想」涉及特有的性心理,後人引述或對其隱約而言。

註釋與引用

  1. ^ 長阿含經·大緣方便經》:「阿難!『緣識有名色』,此為何義?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無也。」
    中阿含經·因品·大因經》:「阿難!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無也。」
    法蘊論·緣起品》:「《大因緣經》中,『……佛告慶喜:識若不入母胎藏者,名色得成羯剌藍不?阿難陀曰:不也,世尊!……』」
    分別說部舍利弗阿毘曇論·非問分·緣品》:「阿難!識不入胎,有名色生不?世尊!無也。」
    大智度論》:「『名色』因緣是『識』,若識不入胎,胎初則爛壞。識名『中陰五眾』,是五眾細故,但名為識。若識不入而胎成者,如一切和合時,皆應成胎。」
    攝大乘論》:「若有於此非等引地沒已,生時依中有位意,起染污意識,結生相續,此染污意識,於中有中滅,於母胎中,識、羯羅藍更相和合。」
    攝大乘論釋》:「『非等引地』,即是欲界。『沒』者死也。『染污意識』,即是煩惱俱行意識。『結生相續』者,謂攝受自體。此『染污意識』,緣生有為境,『於中有中滅』。言『和合』者,識與赤、白同一安危。」
    攝大乘論無性釋》:「『依中有位意』者,謂:依死、生二有中間,中有轉心。『起染污』者,與愛、恚俱有顛倒故。言『意識』者,餘識爾時久已沒故。連持生故,名為『相續』。攝受生故,名為『結生』。此『染污意識』者,緣生有故,『於中有中滅』者,此若不滅,無生有故。『於母胎中、識、羯羅藍更相和合』者,謂此滅時,於母胎中,有異熟識,與其赤、白同一安危,令相和雜,成羯羅藍;如世尊說:『阿難陀!識若不入母胎者,不應和合羯羅藍,成羯羅藍之體性。』」
  2. ^ 中阿含經·業相應品·度經》:「云何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謂地界,水、火、風、空、識界,是謂六界法。我所自知、自覺,為汝說也。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處;因六處,便有更樂;因更樂,便有。」
    大毘婆沙論》:「世尊施設十八界已,復於此中略出少分,施設六界。故此六界,十八界中,攝五界全、四界少分。五界全者,謂前五識界;四界少分者,謂色、觸、意及意識界;此中空界,攝色界少分;地、水、火、風界,攝觸界少分;識界攝意界、意識界少分,以此二界,通有漏、無漏,識界唯攝有漏分故。……復次,由此六界,能生、能養、能長有情色、無色身故,復施設。能生者,謂識界;能養者,謂地、水、火、風界;能長者,謂空界。復次,由此六界,能引、能持、能增有情色、無色身故,復施設。能引者,謂識界;能持者,謂地、水、火、風界;能增者,謂空界。復次,由此六界,是根本有情事,是遍行有情事,是無始有情事,是無分別、有分別有情事故,復施設。根本有情事者,謂欲、色界受生有情,從結生心乃至死有,無此六界無勢用時。……」「問識界云何?答:五識身,及有漏意識。問:何故無漏識不立識界耶?答:與識界相不相應故。若法,能長養諸有,攝益諸有,任持諸有者,立六界中。無漏意識,能損減諸有,散壞諸有,破滅諸有,是故不立在六界中。……尊者世友作是問言:此六界中,何故不攝無漏意識?……復作是說:如是六界,是有情依,無漏意識,非有情依。復作是說:如是六界,是異熟依,無漏意識,非異熟依。復作是說:如是六界,是入胎緣,無漏意識,非入胎緣。復作是說:如是六界,無始來有,無漏意識,非無始有。大德說曰:如是六界,是自體分,無漏意識,非自體分。脇尊者言:如是六界,是生死依,無漏意識,非生死依。由如是等種種因緣,無漏意識,不立識界。」
  3. ^ 大毗婆沙論》:「問:蘊、取蘊、界有何差別?答:……復次、於有為法,施設蘊;於有漏法,施設取蘊;於有情數法,施設界。復次、蘊,有流轉、還滅作用;取蘊,唯有流轉作用;界,有結生入胎作用。」
  4. ^ 大毘婆沙論》:「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幾令欲有相續?幾令色有相續?幾令無色有相續?答:一切應分別。問:何故作此論?答:為止他宗顯己義故。謂或有執:不染污心,亦令有相續,如分別論者。問:彼何故作此執?答:彼依契經,故作此執,謂契經說:『菩薩正知入母胎,正知住母胎,正知出母胎。』……為遮彼意,顯:唯染污心,能令有相續,故作斯論。……謂或有執:唯愛與恚,令有相續,如譬喻者。問:彼何故作此執?答:依契經故,謂契經說:『三事合故,得入母胎:一者、父母交愛和合,二者、母身是時調適,三、健達縛正現在前。』時健達縛,二心互起,謂:愛恚俱,由此故知,唯愛與恚,令有相續。為遮彼意,顯:一切煩惱,皆令有相續,故作斯論。……謂或有執:惡趣唯用恚心結生,善趣唯用愛心結生。為遮彼意,……故作斯論。」
  5. ^ 俱舍論》:「《施設論》有如是說:『時健達縛,於二心中,隨一現行,謂:愛或恚,彼由起此二種倒心,便謂己身與所愛合,所憎不淨泄至胎時,謂是已有,便生喜慰。從茲蘊厚,中有便沒,生有起已,名已結生。若男處胎,依母右脇,向背蹲坐。若女處胎,依母左脇,向腹而住。若非男女住母胎時,隨所起貪如應而住,必無中有非女非男,以中有身必具根故,由處中有或女或男故,入母胎隨應而住,後胎增長或作不男。』」
  6. ^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中有健達縛?答:以彼食香而存濟故,此名唯屬欲界中有。」
    順正理論》:「此中有身資段食不?且如欲界中有食香,隨福多福少,香有好有惡,由斯故,得『健達縛』名。諸字界中,義非一故,此『頞縛』界,雖正目『行』,而於其中,亦有『食』義,以食香故,名『健達縛』。而音短者,如『設建途』,及『羯建途』,略故無過。」
    《俱舍論記》:「『健達縛』,是短音中呼,若長聲中喚,應言『健達頞縛』。其『健達』,名『香』,是字緣;『頞縛』是字界,或目『尋』義,或目『食』義;『尋』謂『尋香』,『食』謂『食香』。以『健達』助『頞縛』,即名『健達頞縛』。此中依短聲中呼,略去『頞』字,但言『健達縛』。若長聲喚『達』,即亦攝『頞』;若短聲喚『達』,即不收『頞』。雖短聲喚『達』,亦無有過。引《聲明》中體例來證,如『設建途』,及『羯建途』,竝是短聲。中喚『建』若以長聲,應言『設建頞途』、『羯建頞途』;『設建』、『羯建』,竝是字緣,『頞途』是字界,長聲、短聲,類前應解。」
  7. ^ 雜阿含經·三七二經》:「佛告頗求那,……汝應問言:何因緣故有識食?我則答言:能招未來有,令相續生,有有故有六入處,六入處緣觸。」
    中阿含經·大品·嗏帝經》:「復次、三事合會,入於母胎:父母聚集一處,母滿精堪耐,香陰已至;此三事合會,入於母胎。」
    法蘊論·緣起品》:「《教誨頗勒窶那經》中,佛作是說:『頗勒窶那,識為故,後有生起。』此識云何?謂:健達縛最後心,心、意、識,增長堅住,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此識無間,於母胎中,與羯剌藍自體和合。此羯剌藍自體和合,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是名『識緣名色』。
    復次、《教誨莎底經》中,佛作是說:『三事和合,入母胎藏,云何為三?謂:父母和合俱起染心,其母是時調適,及健達縛正現在前;如是三事和合,入母胎藏。』此中健達縛最後心、意、識,增長堅住,未斷,未遍知,未滅,未變吐。此識無間,入母胎藏。此所託胎,名為色;即彼所生受、想、行、識,名為名,是名『識緣名色』。」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佛經說:『三事合故,得入母胎:一、父母俱有染心共會一處,二、其母無病值時,三、犍闥婆現在前;三事合故,謂:父、母、犍闥婆。』……『犍闥婆現住前』者,中有現在前,若起愛心,若起恚心。」
  8. ^ 大毘婆沙論》:「問:住中有位,為經幾時?答:經於少時,速求生故,謂:住中有,於六處門,遍求生緣,速往和合。問:若受中有,即遇生緣,此彼和合,可速往彼,與彼緣會,於中結生。若遇生緣不和合者,如何彼住不經多時?如有父在迦濕彌羅國,母在至那;或有母在迦濕彌羅國,父在至那;如是生緣,難可和合,如何中有速往結生?答:應知有情作父母業,有定、不定故,於父母,有可轉義、不可轉義。若於父、母俱可轉者,即往餘父母和合處結生。若於父可轉、於母不可轉者,即彼女人,性雖貞潔,受持五戒,具足威儀,而必與餘男子和合,令中有者速往結生。若於母可轉、於父不可轉者,即彼男子,性雖賢良,受持五戒,威儀具足,而必與餘女人和合,令中有者速往結生。若於父、母俱不可轉者,即彼有情,未命終位,由業力故,令其父母,雖有住緣,而不顧戀,必起相趣和合之心,彼相趣時,於所經處,毒不能害,刃不能傷,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及餘種種夭橫因緣,皆不能礙,必得和合,令彼有情,既命終已,適受中有,即往結生。」
  9. ^ 大毘婆沙論》:「問:一切中有,為是攝?非趣攝耶?設爾何失?二俱有過,所以者何?若是趣攝,
    • 《施設論》說,當云何通?如彼論說:『為五趣四生?為四生攝五趣?答:四生攝五趣,非五趣攝四生,不攝何等?不攝中有。』
    • 法蘊論》說,復云何通?如彼論說:『云何眼界?答:四大種所造清淨色是眼,及眼根、眼處、眼界,地獄、傍生、鬼、天、人眼,修所成眼,及中有眼。』
    • 品類足論》,復云何通?如彼論說:『云何眼根?謂:四大種所造淨色,能視、能見,眼界、眼處、眼根所攝,地獄、傍生、鬼、天、人眼,或復所餘中有等眼。』
    若非趣攝,尊者達羅達多所說,當云何通?
    • 如說:『中有趣向彼趣,即彼趣攝,如稻穀芽,雖非稻穀,能引彼故,亦名稻穀。』
    有作是說:諸趣中有,即諸趣攝。……有說:中有非趣所攝。問:若爾,善通《施設論》等,尊者達羅達多所說,當云何通?答:彼不須通,非三藏故,文頌所說,或然不然,達羅達多是文頌者,言多過實,故不須通。……評曰:此二說中,後說為善,所以者何?趣謂所趣,即所至處,中有趣彼,非所至處,猶如道路,故非趣攝。……復次、趣多安住,中有不住,如風陽焰,故非趣攝。……復次、中有在彼二趣中間,故非趣攝,如田邑土世界中間,非田等攝。復次、趣是根本善惡業招,彼加行業,招於中有,因既有異,故不相攝。」
    「問:中有形量大小云何?答:欲界中有,如五、六歲小兒形量;色界中有,如本有時,形量圓滿。問:若欲界中有,如五、六歲小兒形量,云何於父母,起顛倒想,生愛、恚耶?答:形量雖小,而諸根猛利,如本有時,能作諸事業。……問:中有諸根,為具?不具?答:一切中有,皆具諸根,初受異熟,必圓妙故。……中有位,於六處門,遍求生處,根必無缺。此說眼等,非女、男根,色界中有,無彼根故。欲界中有,彼亦不定,當受卵、胎二類生者,住中有位,有女、男根,至卵、胎中,方有不具,若不爾者,應無當受卵、胎生義。問:一切中有,形狀云何?答:中有形狀,如當本有。」「問:中有為能互相見不?答:能互相見。……問:諸本有眼見中有不?……應作是說:住本有者,諸生得眼,皆無能見中有身者,唯極清淨修得天眼,能見中有。」
    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問曰:中有為是趣攝?為非趣攝?若是趣攝,《施設經》說,云何通?……《法身經》說,復云何通?……若非趣攝者,尊者陀羅達多所說,云何通?……」
  10. ^ 分別說部舍利弗阿毘曇論·非問分·道品》:「觀三根集業,貪根集業,恚根集業,癡根集業。……若成就此業,父母具足有漏心,向陰欲受生。彼陰滅,處母胎生初,有色共彼識,四大所造色,謂色;由意生受、想、思、觸,謂名。如是名色,共生、共起;彼不從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不從父母出,不從業出,亦非餘處出;因眾緣和合,因集,因業,因父母出。……七日時,是胎始膜,復七日如雲,復七日初肉,復七日始堅,乃至四十九日,身肢節具足。」
    大毘婆沙論》:「問:分別論者云何釋通應理論者所引至教,而執中有決定為無?答:彼所引經,是不了義,是假施設,有別意趣,所以者何?且初經說:『入母胎者,要由三事,廣說乃至,三健達縛正現在前。』『健達縛』言,經不應說,彼無鼓等諸樂器故,應說『蘊行』,彼蘊行故。應理論者便詰彼言:縱說『蘊行』,或『健達縛』,俱證中有,是有非無,異此,『蘊行』言何所表?分別論者復作責言:汝說四生皆有中有,胎、卵可有三事入胎,濕、化二生,云何可爾?故所引經,非應正理。應理論者箴喻彼言:三事入胎,隨應而說,誰令三事要遍四生?非設此言便遮中有。」
    中阿含經·梵志品·阿攝惒經》:「阿私羅復問諸仙人曰:汝等頗自知受胎耶?彼諸仙人答曰:知也!以三事等,合會受胎:父母合會,無滿堪耐,香陰已至。阿私羅!此事等會,入於母胎。阿私羅復問諸仙人曰:頗知受生為男?為女?知所從來?為從剎利族來?梵志、居士、工師族來耶?為從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來耶?彼諸仙人答曰:不知!」
    成實論·無中陰品》:「汝雖言:《阿輸羅耶那經》中說有中陰。是事不然,所以者何?若是聖人不知此為是誰、從何處來,則無中陰,若有者,何故不知?」
    順正理論》:「有謂後經應如是說:『塞建陀滅正現在前』,傳者謬誦為『健達縛』。於此位中,樂器無故,此非經義;於此位中,前蘊已滅,無義故。然餘經中,說健達縛東、南、西、北諸方來故,如《掌馬族契經》中言:『汝今知不?此健達縛正現前者,為婆羅門?為剎帝利?為是吠舍?為戍達羅?為東方來?為南、西、北?』復如是說:『隨是何族?隨從何方?來現在前。』非前蘊滅可有來義故,彼所言,依自計度。又《世論》說:『由二因緣,女男交會,事極成立,一、健達縛,二、邏剎娑;初令自生和合貪故,後由強力現所逼故。』然中有身,符順初義,彼雖無樂器,而健達縛成。」
  11. ^ 大智度論》:「問曰:一切人以垢心,有相續,入母胎,一切邪慧相應,云何名菩薩正慧入母胎?答曰:……復次,餘人在中陰住時,若男,於母生欲染心:『此女人與我從事』,於父生瞋恚;若女,於父生染欲心:『此男子與我從事』,於母生瞋恚。如是瞋恚心、染欲心,菩薩無此。菩薩先已了知,是父、是母;是父、是母,能長養我身,我依父母生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淨心念父母,相續、入胎,是名正慧入母胎。」
    瑜伽師地論》:「由三處現前,得入母胎:一、其母調適而復值時,二、父母和合俱起愛染,三、健達縛正現在前。……三處現前,得入母胎,彼即於中有處,自見與己同類有情,為嬉戲等,於所生處,起希趣欲。彼於爾時,見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顛倒。起顛倒者,謂:見父母為邪行時,不謂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覺,見己自行;見自行已,便起貪愛,若當欲為女,彼即於父便起會貪;若當欲為男,彼即於母起貪亦爾;乃往逼趣,若女,於母欲其遠去;若男,於父心亦復爾。生此欲已,或唯見男,或唯見女,如如漸近彼之處所;如是如是,漸漸不見父母餘分,唯見男女,即於此處,便被拘礙,死生道理,如是應知。
    若薄福者,當生下賤家,彼於死時,及入胎時,便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於叢林、竹葦、蘆荻等中。若多福者,當生尊貴家,彼於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及自妄見昇宮殿等可意相現。爾時,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為一段,猶如熟乳凝結之時。當於此處,一切種子、異熟所攝、執受所依阿賴耶識,和合依託。云何和合依託?謂: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與顛倒緣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一切種子識功能力故,有餘微細根及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於此時中,說識已住,結生相續,即此名為羯羅藍位。」
    《瑜伽論記》:「『謂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等』者,謂:父母精血,合成一段;中有末心,起愛煩惱,名為顛倒;中有末身,名顛倒緣。即彼一段有情精血,與中有俱滅。」
  12. ^ 解脫道論》:「復次、此因緣,以七行可知,如是以三節,以四略,以二十行,以輪,以牽,以分別,以相攝。云何以三節?諸行及識,其間第一節;受及愛,彼間第二節;有及生,彼間第三節。……第一及第三,因果節,及有節。第二節,果因節,非有節。有節者何義?答:終無間,未度陰、入、界,以初業煩惱緣故,於諸趣,更有生,此謂有生節。問:云何成?答:彼入無明、愛相應,以造功德、惡業。凡夫,彼於此時,謂死。……於此時,如眠夢,以業四法起,業、業相、趣、趣相。
    • 云何業?是其所造,或功德,或非功德,或重或輕,或多或少,如近其初所造,彼業即起。
    • 業相者,彼處所依造業,彼處即起業,伴侶業相起,彼於時,或如現作業。
    • 趣者,功德緣,善趣起,以非功德緣,惡趣起。
    • 名趣相者,入胎時,三事和合得生;化生者,依處處生;是其所生處起,或宮殿,或坐處,或山,或樹,或江;隨其趣及共,取相起。
    彼於此時,彼,或倚,或坐,或臥,見彼或。彼於此時,初所造業、及業相,或趣、及趣相,作事以速心現起滅,命終去速心無間,共命根滅成終。終心無間,次第以速心起,唯彼業,或彼業相,或趣,或取相,作事果報心處,度於後有;如燈燃燈,如從火珠出火。彼節心起故,如伴侶,於母腹,依父母不淨,三十色,業所成成起,處、身有十。彼於老剎那,無心過節,四十六色成起:業所造三十,食、節所成,二色及八。無心過節色,於老剎那,共第二心,五十四色成起:業所成三十,食、時所成,三色及八,如是起。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如是成有節,於是成三節可知。」
  13. ^ James McDermott. Wendy Doniger , 编. Karma and Rebirth in Classical Indian Tradi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168–170 [2016-11-29]. ISBN 978-0-520-03923-0. (原始内容于2019-08-11). 
  14. ^ Bruce Mathews. Ronald Wesley Neufeldt , 编. Karma and Rebirth: Post Classical Development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6: 123–126 [2016-11-29]. ISBN 978-0-87395-990-2. (原始内容于2021-04-14). 

結生, 梵語, pratisaṃdhi, 巴利語, paṭisandhi, 又称转生, huán, 佛教阿毗達摩術語, 指有情在前一期生命結束之後, 識入母胎, 而開始下一期生命, 目录, 概論, 記載, 學術研究, 註釋與引用概論, 编辑, 這個概念, 常見於部派佛教的論書中, 在生命開端, 有心, 或識, 入胎是界的作用, 使之區別於蘊和取蘊, 說一切有部認為時唯是染污心, 而分別說部認為亦可為不染污心, 說一切有部認為時可是一切煩惱之心, 而譬喻者認為唯是愛心與恚心, 在南傳佛教, 清淨道論, 將作為八十九心. 結生 梵語 pratisaṃdhi 巴利語 paṭisandhi 又称转生 还 huan 生 佛教阿毗達摩術語 指有情在前一期生命結束之後 識入母胎 1 而開始下一期生命 目录 1 概論 2 記載 3 學術研究 4 註釋與引用概論 编辑 結生 這個概念 常見於部派佛教的論書中 在生命開端 有結生心 或結生識 2 結生入胎是界的作用 使之區別於蘊和取蘊 3 說一切有部認為結生時唯是染污心 而分別說部認為亦可為不染污心 說一切有部認為結生時可是一切煩惱之心 而譬喻者認為唯是愛心與恚心 4 在南傳佛教 清淨道論 中 將結生作為八十九心的十四行相之首 在藏傳佛教的 中有聞教得度 中 記述了結生時有文武百尊顯現 記載 编辑 大毘婆沙論 承襲了 施設論 对結生時中有起愛 恚二心的記述 5 世尊經中 作如是說 三事和合 得入母胎 父母俱有染心和合 母身調適無病是時 及健達縛正現在前 此健達縛 6 爾時二心展轉現前 入母胎藏 7 此健達縛 爾時二心展轉現前 入母胎藏 者 謂 健達縛將入胎時 於父 於母 8 愛 恚二心 展轉現起 方得入胎 若男中有 9 將入胎時 於母起愛 於父起恚 作如是念 若彼丈夫離此處者 我當與此女人交會 作是念已 顛倒想生 見彼丈夫遠離此處 尋自見與女人和合 父母交會 精血出時 便謂父精是自所有 見已生喜 而便迷悶 以迷悶故 中有麁重 既麁重已 便入母胎 自見己身 在母右脇 向脊蹲坐 爾時 中有諸蘊便滅 生有蘊生 名結生已 若女中有 將入胎時 於父起愛 於母起恚 諸有情類 多起如是顛倒想已 而入母胎 唯除菩薩 將入胎時 於父父想 於母母想 雖能正知 而於其母 起親附愛 乘斯愛力 便入母胎 餘隨所應 義如前說 問 中有何處入於母胎 應作是說 中有入胎 必從生門 是所愛故 由此理趣 諸雙生者 後生為長 所以者何 先入胎者 必後出故 問 菩薩中有何處入胎 答 從右脇入 正知入胎 於母母想 無婬愛故 分別說部反對結生時中有前來 10 大智度論 和 瑜伽師地論 等亦有结生時中有現前的說法 11 學術研究 编辑現代佛教研究者 多從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入手 將結生有關問題 歸入後有 有輪 12 及中有等論題中 13 14 古代論書記載的結生過程中 顛倒想 涉及特有的性心理 後人引述或對其隱約而言 註釋與引用 编辑 長阿含經 大緣方便經 阿難 緣識有名色 此為何義 若識不入母胎者 有名色不 答曰 無也 中阿含經 因品 大因經 阿難 若識不入母胎者 有名色成此身耶 答曰 無也 法蘊論 緣起品 大因緣經 中 佛告慶喜 識若不入母胎藏者 名色得成羯剌藍不 阿難陀曰 不也 世尊 分別說部 舍利弗阿毘曇論 非問分 緣品 阿難 識不入胎 有名色生不 世尊 無也 大智度論 名色 因緣是 識 若識不入胎 胎初則爛壞 識名 中陰中五眾 是五眾細故 但名為識 若識不入而胎成者 如一切和合時 皆應成胎 攝大乘論 若有於此非等引地沒已 生時依中有位意 起染污意識 結生相續 此染污意識 於中有中滅 於母胎中 識 羯羅藍更相和合 攝大乘論釋 非等引地 即是欲界 沒 者死也 染污意識 即是煩惱俱行意識 結生相續 者 謂攝受自體 此 染污意識 緣生有為境 於中有中滅 言 和合 者 識與赤 白同一安危 攝大乘論無性釋 依中有位意 者 謂 依死 生二有中間 中有轉心 起染污 者 與愛 恚俱有顛倒故 言 意識 者 餘識爾時久已沒故 連持生故 名為 相續 攝受生故 名為 結生 此 染污意識 者 緣生有故 於中有中滅 者 此若不滅 無生有故 於母胎中 識 羯羅藍更相和合 者 謂此滅時 於母胎中 有異熟識 與其赤 白同一安危 令相和雜 成羯羅藍 如世尊說 阿難陀 識若不入母胎者 不應和合羯羅藍 成羯羅藍之體性 中阿含經 業相應品 度經 云何六界法 我所自知 自覺 為汝說 謂地界 水 火 風 空 識界 是謂六界法 我所自知 自覺 為汝說也 以六界合故 便生母胎 因六界 便有六處 因六處 便有更樂 因更樂 便有覺 大毘婆沙論 世尊施設十八界已 復於此中略出少分 施設六界 故此六界 十八界中 攝五界全 四界少分 五界全者 謂前五識界 四界少分者 謂色 觸 意及意識界 此中空界 攝色界少分 地 水 火 風界 攝觸界少分 識界攝意界 意識界少分 以此二界 通有漏 無漏 識界唯攝有漏分故 復次 由此六界 能生 能養 能長有情色 無色身故 復施設 能生者 謂識界 能養者 謂地 水 火 風界 能長者 謂空界 復次 由此六界 能引 能持 能增有情色 無色身故 復施設 能引者 謂識界 能持者 謂地 水 火 風界 能增者 謂空界 復次 由此六界 是根本有情事 是遍行有情事 是無始有情事 是無分別 有分別有情事故 復施設 根本有情事者 謂欲 色界受生有情 從結生心乃至死有 無此六界無勢用時 問識界云何 答 五識身 及有漏意識 問 何故無漏識不立識界耶 答 與識界相不相應故 若法 能長養諸有 攝益諸有 任持諸有者 立六界中 無漏意識 能損減諸有 散壞諸有 破滅諸有 是故不立在六界中 尊者世友作是問言 此六界中 何故不攝無漏意識 復作是說 如是六界 是有情依 無漏意識 非有情依 復作是說 如是六界 是異熟依 無漏意識 非異熟依 復作是說 如是六界 是入胎緣 無漏意識 非入胎緣 復作是說 如是六界 無始來有 無漏意識 非無始有 大德說曰 如是六界 是自體分 無漏意識 非自體分 脇尊者言 如是六界 是生死依 無漏意識 非生死依 由如是等種種因緣 無漏意識 不立識界 大毗婆沙論 問 蘊 取蘊 界有何差別 答 復次 於有為法 施設蘊 於有漏法 施設取蘊 於有情數法 施設界 復次 蘊 有流轉 還滅作用 取蘊 唯有流轉作用 界 有結生入胎作用 大毘婆沙論 三結乃至九十八隨眠 幾令欲有相續 幾令色有相續 幾令無色有相續 答 一切應分別 問 何故作此論 答 為止他宗顯己義故 謂或有執 不染污心 亦令有相續 如分別論者 問 彼何故作此執 答 彼依契經 故作此執 謂契經說 菩薩正知入母胎 正知住母胎 正知出母胎 為遮彼意 顯 唯染污心 能令有相續 故作斯論 謂或有執 唯愛與恚 令有相續 如譬喻者 問 彼何故作此執 答 依契經故 謂契經說 三事合故 得入母胎 一者 父母交愛和合 二者 母身是時調適 三 健達縛正現在前 時健達縛 二心互起 謂 愛恚俱 由此故知 唯愛與恚 令有相續 為遮彼意 顯 一切煩惱 皆令有相續 故作斯論 謂或有執 惡趣唯用恚心結生 善趣唯用愛心結生 為遮彼意 故作斯論 俱舍論 施設論 有如是說 時健達縛 於二心中 隨一現行 謂 愛或恚 彼由起此二種倒心 便謂己身與所愛合 所憎不淨泄至胎時 謂是已有 便生喜慰 從茲蘊厚 中有便沒 生有起已 名已結生 若男處胎 依母右脇 向背蹲坐 若女處胎 依母左脇 向腹而住 若非男女住母胎時 隨所起貪如應而住 必無中有非女非男 以中有身必具根故 由處中有或女或男故 入母胎隨應而住 後胎增長或作不男 大毘婆沙論 問 何故中有名健達縛 答 以彼食香而存濟故 此名唯屬欲界中有 順正理論 此中有身資段食不 且如欲界中有食香 隨福多福少 香有好有惡 由斯故 得 健達縛 名 諸字界中 義非一故 此 頞縛 界 雖正目 行 而於其中 亦有 食 義 以食香故 名 健達縛 而音短者 如 設建途 及 羯建途 略故無過 俱舍論記 健達縛 是短音中呼 若長聲中喚 應言 健達頞縛 其 健達 名 香 是字緣 頞縛 是字界 或目 尋 義 或目 食 義 尋 謂 尋香 食 謂 食香 以 健達 助 頞縛 即名 健達頞縛 此中依短聲中呼 略去 頞 字 但言 健達縛 若長聲喚 達 即亦攝 頞 若短聲喚 達 即不收 頞 雖短聲喚 達 亦無有過 引 聲明 中體例來證 如 設建途 及 羯建途 竝是短聲 中喚 建 若以長聲 應言 設建頞途 羯建頞途 設建 羯建 竝是字緣 頞途 是字界 長聲 短聲 類前應解 雜阿含經 三七二經 佛告頗求那 汝應問言 何因緣故有識食 我則答言 能招未來有 令相續生 有有故有六入處 六入處緣觸 中阿含經 大品 嗏帝經 復次 三事合會 入於母胎 父母聚集一處 母滿精堪耐 香陰已至 此三事合會 入於母胎 法蘊論 緣起品 教誨頗勒窶那經 中 佛作是說 頗勒窶那 識為食故 後有生起 此識云何 謂 健達縛最後心 心 意 識 增長堅住 未斷 未遍知 未滅 未變吐 此識無間 於母胎中 與羯剌藍自體和合 此羯剌藍自體和合 名為色 即彼所生受 想 行 識 名為名 是名 識緣名色 復次 教誨莎底經 中 佛作是說 三事和合 入母胎藏 云何為三 謂 父母和合俱起染心 其母是時調適 及健達縛正現在前 如是三事和合 入母胎藏 此中健達縛最後心 意 識 增長堅住 未斷 未遍知 未滅 未變吐 此識無間 入母胎藏 此所託胎 名為色 即彼所生受 想 行 識 名為名 是名 識緣名色 北涼浮陀跋摩譯 阿毘曇毘婆沙論 佛經說 三事合故 得入母胎 一 父母俱有染心共會一處 二 其母無病值時 三 犍闥婆現在前 三事合故 謂 父 母 犍闥婆 犍闥婆現住前 者 中有現在前 若起愛心 若起恚心 大毘婆沙論 問 住中有位 為經幾時 答 經於少時 速求生故 謂 住中有 於六處門 遍求生緣 速往和合 問 若受中有 即遇生緣 此彼和合 可速往彼 與彼緣會 於中結生 若遇生緣不和合者 如何彼住不經多時 如有父在迦濕彌羅國 母在至那 或有母在迦濕彌羅國 父在至那 如是生緣 難可和合 如何中有速往結生 答 應知有情作父母業 有定 不定故 於父母 有可轉義 不可轉義 若於父 母俱可轉者 即往餘父母和合處結生 若於父可轉 於母不可轉者 即彼女人 性雖貞潔 受持五戒 具足威儀 而必與餘男子和合 令中有者速往結生 若於母可轉 於父不可轉者 即彼男子 性雖賢良 受持五戒 威儀具足 而必與餘女人和合 令中有者速往結生 若於父 母俱不可轉者 即彼有情 未命終位 由業力故 令其父母 雖有住緣 而不顧戀 必起相趣和合之心 彼相趣時 於所經處 毒不能害 刃不能傷 火不能燒 水不能溺 及餘種種夭橫因緣 皆不能礙 必得和合 令彼有情 既命終已 適受中有 即往結生 大毘婆沙論 問 一切中有 為是趣攝 非趣攝耶 設爾何失 二俱有過 所以者何 若是趣攝 施設論 說 當云何通 如彼論說 為五趣攝四生 為四生攝五趣 答 四生攝五趣 非五趣攝四生 不攝何等 不攝中有 法蘊論 說 復云何通 如彼論說 云何眼界 答 四大種所造清淨色是眼 及眼根 眼處 眼界 地獄 傍生 鬼 天 人眼 修所成眼 及中有眼 品類足論 復云何通 如彼論說 云何眼根 謂 四大種所造淨色 能視 能見 眼界 眼處 眼根所攝 地獄 傍生 鬼 天 人眼 或復所餘中有等眼 若非趣攝 尊者達羅達多所說 當云何通 如說 中有趣向彼趣 即彼趣攝 如稻穀芽 雖非稻穀 能引彼故 亦名稻穀 有作是說 諸趣中有 即諸趣攝 有說 中有非趣所攝 問 若爾 善通 施設論 等 尊者達羅達多所說 當云何通 答 彼不須通 非三藏故 文頌所說 或然不然 達羅達多是文頌者 言多過實 故不須通 評曰 此二說中 後說為善 所以者何 趣謂所趣 即所至處 中有趣彼 非所至處 猶如道路 故非趣攝 復次 趣多安住 中有不住 如風陽焰 故非趣攝 復次 中有在彼二趣中間 故非趣攝 如田邑土世界中間 非田等攝 復次 趣是根本善惡業招 彼加行業 招於中有 因既有異 故不相攝 問 中有形量大小云何 答 欲界中有 如五 六歲小兒形量 色界中有 如本有時 形量圓滿 問 若欲界中有 如五 六歲小兒形量 云何於父母 起顛倒想 生愛 恚耶 答 形量雖小 而諸根猛利 如本有時 能作諸事業 問 中有諸根 為具 不具 答 一切中有 皆具諸根 初受異熟 必圓妙故 中有位 於六處門 遍求生處 根必無缺 此說眼等 非女 男根 色界中有 無彼根故 欲界中有 彼亦不定 當受卵 胎二類生者 住中有位 有女 男根 至卵 胎中 方有不具 若不爾者 應無當受卵 胎生義 問 一切中有 形狀云何 答 中有形狀 如當本有 問 中有為能互相見不 答 能互相見 問 諸本有眼見中有不 應作是說 住本有者 諸生得眼 皆無能見中有身者 唯極清淨修得天眼 能見中有 北涼浮陀跋摩譯 阿毘曇毘婆沙論 問曰 中有為是趣攝 為非趣攝 若是趣攝 施設經 說 云何通 法身經 說 復云何通 若非趣攝者 尊者陀羅達多所說 云何通 分別說部 舍利弗阿毘曇論 非問分 道品 觀三根集業 貪根集業 恚根集業 癡根集業 若成就此業 父母具足有漏心 向陰欲受生 彼陰滅 處母胎生初識 有色共彼識 四大所造色 謂色 由意生受 想 思 觸 謂名 如是名色 共生 共起 彼不從東方 南 西 北方 四維 上 下來 不從父母出 不從業出 亦非餘處出 因眾緣和合 因集 因業 因父母出 七日時 是胎始膜 復七日如雲 復七日初肉 復七日始堅 乃至四十九日 身肢節具足 大毘婆沙論 問 分別論者云何釋通應理論者所引至教 而執中有決定為無 答 彼所引經 是不了義 是假施設 有別意趣 所以者何 且初經說 入母胎者 要由三事 廣說乃至 三健達縛正現在前 健達縛 言 經不應說 彼無鼓等諸樂器故 應說 蘊行 彼蘊行故 應理論者便詰彼言 縱說 蘊行 或 健達縛 俱證中有 是有非無 異此 蘊行 言何所表 分別論者復作責言 汝說四生皆有中有 胎 卵可有三事入胎 濕 化二生 云何可爾 故所引經 非應正理 應理論者箴喻彼言 三事入胎 隨應而說 誰令三事要遍四生 非設此言便遮中有 中阿含經 梵志品 阿攝惒經 阿私羅復問諸仙人曰 汝等頗自知受胎耶 彼諸仙人答曰 知也 以三事等 合會受胎 父母合會 無滿堪耐 香陰已至 阿私羅 此事等會 入於母胎 阿私羅復問諸仙人曰 頗知受生為男 為女 知所從來 為從剎利族來 梵志 居士 工師族來耶 為從東方 南方 西方 北方來耶 彼諸仙人答曰 不知 成實論 無中陰品 汝雖言 阿輸羅耶那經 中說有中陰 是事不然 所以者何 若是聖人不知此為是誰 從何處來 則無中陰 若有者 何故不知 順正理論 有謂後經應如是說 塞建陀滅正現在前 傳者謬誦為 健達縛 於此位中 樂器無故 此非經義 於此位中 前蘊已滅 無來義故 然餘經中 說健達縛東 南 西 北諸方來故 如 掌馬族契經 中言 汝今知不 此健達縛正現前者 為婆羅門 為剎帝利 為是吠舍 為戍達羅 為東方來 為南 西 北 復如是說 隨是何族 隨從何方 來現在前 非前蘊滅可有來義故 彼所言 依自計度 又 世論 說 由二因緣 女男交會 事極成立 一 健達縛 二 邏剎娑 初令自生和合貪故 後由強力現所逼故 然中有身 符順初義 彼雖無樂器 而健達縛成 大智度論 問曰 一切人以垢心 有相續 入母胎 一切邪慧相應 云何名菩薩正慧入母胎 答曰 復次 餘人在中陰住時 若男 於母生欲染心 此女人與我從事 於父生瞋恚 若女 於父生染欲心 此男子與我從事 於母生瞋恚 如是瞋恚心 染欲心 菩薩無此 菩薩先已了知 是父 是母 是父 是母 能長養我身 我依父母生身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淨心念父母 相續 入胎 是名正慧入母胎 瑜伽師地論 由三處現前 得入母胎 一 其母調適而復值時 二 父母和合俱起愛染 三 健達縛正現在前 三處現前 得入母胎 彼即於中有處 自見與己同類有情 為嬉戲等 於所生處 起希趣欲 彼於爾時 見其父母共行邪行 所出精血 而起顛倒 起顛倒者 謂 見父母為邪行時 不謂父母行此邪行 乃起倒覺 見己自行 見自行已 便起貪愛 若當欲為女 彼即於父便起會貪 若當欲為男 彼即於母起貪亦爾 乃往逼趣 若女 於母欲其遠去 若男 於父心亦復爾 生此欲已 或唯見男 或唯見女 如如漸近彼之處所 如是如是 漸漸不見父母餘分 唯見男女根門 即於此處 便被拘礙 死生道理 如是應知 若薄福者 當生下賤家 彼於死時 及入胎時 便聞種種紛亂之聲 及自妄見入於叢林 竹葦 蘆荻等中 若多福者 當生尊貴家 彼於爾時 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 及自妄見昇宮殿等可意相現 爾時 父母貪愛俱極 最後決定 各出一滴濃厚精血 二滴和合 住母胎中 合為一段 猶如熟乳凝結之時 當於此處 一切種子 異熟所攝 執受所依阿賴耶識 和合依託 云何和合依託 謂 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 與顛倒緣中有俱滅 與滅同時 即由一切種子識功能力故 有餘微細根及大種 和合而生 及餘有根同分精血 和合摶生 於此時中 說識已住 結生相續 即此名為羯羅藍位 瑜伽論記 謂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等 者 謂 父母精血 合成一段 中有末心 起愛煩惱 名為顛倒 中有末身 名顛倒緣 即彼一段有情精血 與中有俱滅 解脫道論 復次 此因緣 以七行可知 如是以三節 以四略 以二十行 以輪 以牽 以分別 以相攝 云何以三節 諸行及識 其間第一節 受及愛 彼間第二節 有及生 彼間第三節 第一及第三 因果節 及有節 第二節 果因節 非有節 有節者何義 答 終無間 未度陰 入 界 以初業煩惱緣故 於諸趣 更有生 此謂有生節 問 云何成 答 彼入無明 愛相應 以造功德 惡業 凡夫 彼於此時 謂死 於此時 如眠夢 以業四法起 業 業相 趣 趣相 云何業 是其所造 或功德 或非功德 或重或輕 或多或少 如近其初所造 彼業即起 業相者 彼處所依造業 彼處即起業 伴侶業相起 彼於時 或如現作業 趣者 功德緣 善趣起 以非功德緣 惡趣起 名趣相者 入胎時 三事和合得生 化生者 依處處生 是其所生處起 或宮殿 或坐處 或山 或樹 或江 隨其趣及共 取相起 彼於此時 往彼 或倚 或坐 或臥 見彼或取 彼於此時 初所造業 及業相 或趣 及趣相 作事以速心現起滅 命終去速心無間 共命根滅成終 終心無間 次第以速心起 唯彼業 或彼業相 或趣 或取相 作事果報心處 度於後有 如燈燃燈 如從火珠出火 彼節心起故 如伴侶 於母腹 依父母不淨 三十色 業所成成起 處 身有十 彼於老剎那 無心過節 四十六色成起 業所造三十 食 節所成 二色及八 無心過節色 於老剎那 共第二心 五十四色成起 業所成三十 食 時所成 三色及八 如是起 識緣名色 名色緣識 如是成有節 於是成三節可知 James McDermott Wendy Doniger 编 Karma and Rebirth in Classical Indian Traditio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0 168 170 2016 11 29 ISBN 978 0 520 03923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8 11 Bruce Mathews Ronald Wesley Neufeldt 编 Karma and Rebirth Post Classical Development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6 123 126 2016 11 29 ISBN 978 0 87395 990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結生 amp oldid 7005789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