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或称恺萨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註 1](德語:Linienschiff der Kaiser-Friedrich-III.-Klasse)是德意志帝国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所建造的一个前无畏战列舰船级。该船级由五艘舰组成,所有舰只均以德意志裔的君主命名。德皇腓特烈三世级采用了德国战列舰传统的武器装备——四门大口径火炮,但与同时代的外国战列舰相比,其布置于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口径仍然较小,这一情形直至20世纪初无畏舰的面世后才得到改变。它们还令三桨战列舰的使用得以规范化。

德皇威廉二世号
概况
建造者
使用者  德意志帝國海軍
前级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
次级 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
建造期 1895-1901年
服役期 1898-1920年
规划数 5
完成数 5
报废数 5
技术数据
艦型 前无畏战列舰
排水量
  • 标准:11097吨
  • 满载:11785吨
全長 125.3米
全寬 20.4米
吃水 7.89米
動力輸出 9560千瓦特
動力來源 三轴三胀蒸汽机
速度 17.5节
續航距離 3420海里以10节
乘員 658-687人
武器裝備
  • 4 × 240毫米40倍径速射炮英语24 cm SK L/40
  • 18 × 150毫米40倍径速射炮英语15 cm SK L/40 naval gun
  • 12 × 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英语8.8 cm SK L/30 naval gun
  • 12 × 37毫米高射炮
  • 6 × 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895年3月在威廉港帝国船厂英语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开始架设龙骨德语Kiellegung德皇威廉二世号跟随于1896年10月,同样是在威廉港。德皇威廉大帝号于1898年1月在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建,紧随其后的是同年8月在但泽希肖船厂英语Schichau-Werke动工的德皇巴巴罗萨号,而德皇卡尔大帝号则是一个月后在汉堡布洛姆及福斯船厂架设。全部五艘舰的工程至1901年均已完结。

五艘同级舰在入役后被分配至德国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的第一战列分舰队英语I Battle Squadron。它们在这里随舰队余部进行了广泛的年度训练演习。经过十年的舰队役期,它们被更新式的舰只所取代。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遂被转移至已重组为公海舰队第三战列分舰队英语III Battle Squadron,并作储备安置。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些舰只被重新召至现役,但在战争期间仅参与了有限的任务。它们最初服务于第五分舰队直至1915年,然后被降格担当辅助角色,以监狱船为主。战争结束后,全部五艘同级舰都于1922年之前出售及报废。

设计

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889年订购了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后,由于受到预算限制、帝国议会反对以及缺乏连贯舰队计划的相结合影响,导致进一步购买战列舰被推迟。在整个1890年代初期和中期,时任国家海军办公室部长的海军中将弗里德里希·冯·霍尔曼英语Friedrich von Hollmann一直在争取议会的批准,以确保订购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最终,该船级的前三艘舰在1895-1897年的年度计划中得到落实,用于替代德国于1870年前后建造的装甲舰;而后两艘舰则直至1898年4月的《德国舰队法英语German Naval Laws》通过后,才作为新增加入舰队的单位订购。[2][3]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早在1892年便已展开,并持续至1894年[4]。它与前级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相比,有着显著的变化。因受到日本巡洋舰黄海海战中击败配备重装甲的中国舰队的影响,原设计用于穿透装甲的大口径舰炮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小型的速射炮英语Quick-firing gun。这些火炮的目的是为摧毁敌方战列舰舰艛,使船员士气受挫。[5][6]推进系统也进行了改进和重组,以加入第三副螺旋桨轴[7]。然而,其装甲系统仍然与勃兰登堡级相类似[4]

整体特征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线图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的水线长度全长分别为120.9米(396英尺8英寸)和125.3米(411英尺1英寸),有20.4米(66英尺11英寸)的舷宽和7.89米(25英尺11英寸)的吃水深度。舰只所设计的满载排水量为11,785公噸(11,599長噸)。船体为钢质框架结构,采用纵横方式进行布置;船壳板以焊接方式安装在钢质框架上。船体内部分为12个水密隔舱,部分区划采用双层船底英语Double bottom设计,涵盖大约全长70%的范围。[8]

本级舰只适航性能优秀,在德国海军中十分突出。同级舰转向半径紧凑,并且反应非常灵敏。其横摇幅度最高可达15°,横摇周期为12秒。它们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仅有轻微的速度损失,但在满舵时的速度损失则高达40%。其稳心高度在0.917至1.18米(3英尺0.1英寸至3英尺10.5英寸)之间。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可搭载一些小型舰艇,其中包括2艘哨艇英语Picket boat、2艘机动艇英语Launch (boat)、1艘大舢板英语Pinnace (ship's boat)、2艘小汽艇、2艘高低桅帆船和2艘小划艇英语Dinghy。船员标准编制为39名军官及612名水兵,而一旦作为分舰队旗舰,编制可增加12名军官和51至63名水兵。[8]

推进系统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是以三台三缸三胀式蒸汽机负责驱动三副螺旋桨轴。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德皇巴巴罗萨号德皇威廉大帝号配备了三个直径为4.5米(14英尺9英寸)的三叶螺旋桨。德皇卡尔大帝号德皇威廉二世号则是在外轴上安装了两个三叶螺旋桨和在中心轴上安装一个直径为4.2米(13英尺9英寸)的四叶螺旋桨。德皇腓特烈三世号设有四台桑尼克罗夫特锅炉英语Thornycroft boiler和八台筒形锅炉;德皇威廉二世号也有类似的装备,惟桑尼克罗夫特锅炉被海军式锅炉英语Scotch marine boiler所取代。德皇威廉大帝号配备了四台海军式和六台筒形锅炉,而德皇巴巴罗萨号则配备了四台桑尼克罗夫特和六台筒形锅炉。德皇卡尔大帝号最为特殊,拥有两台海军式锅炉、两台海军式双锅炉和六台筒形锅炉。[8]

动力装置的额定功率为9,561千瓦特(13,000匹公制馬力),但在试航中最高可达到10,260千瓦特(13,950匹公制馬力)。由此产生的最高速度为17.5節(32.4公里每小時)。舰只能够携带650公噸(640長噸)燃料,但若使用舰上的附加空间,则燃料的容量可以增加至1,070公噸(1,050長噸)。这使得它们可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续航3,420海里(6,330公里)。在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和德皇威廉二世号,电力是由五台320千瓦特(430匹馬力)的74伏特发电机提供;另外三艘舰则是四台240千瓦特(320匹馬力)的74伏特发电机。[8]

武器系统

 
德皇巴巴罗萨号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的主炮为四门240毫米40倍径速射炮英语24 cm SK L/40[註 2],它们安装在分居中央舰艛一前一后的两座双联装炮塔[10]。这款Drh.L. C/98型炮塔允许火炮降低至-5°俯角和提升至30°仰角,最大射程为16,900米(18,500碼)。火炮在发射140公斤(310英磅)重的炮弹时的初速为690米每秒(2,300英尺每秒)。它们的射速为每分钟3-4发。每门炮皆配备75枚炮弹,共有300枚炮弹。[11]

副炮英语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包括有十八门150毫米40倍径速射炮英语15 cm SK L/40 naval gun,其中六门放列于舰舯的单座炮塔上,其余则架设于MPL型炮廓英语Casemate[註 3]。这些火炮可于每分钟以4-5发的速度射出穿甲弹,其中每门配备120枚,共有2160枚炮弹。它们可降低至-7°俯角和提升至20°仰角,最大射程为13,700米(15,000碼),均需手动升降及瞄准。[12]这些舰只也配备有十二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英语8.8 cm SK L/30 naval gun,同样安装于炮廓内[8]。这些火炮每门可提供170至250枚炮弹,在发射13.8公斤(30英磅)重的炮弹时的初速为590米每秒(1,900英尺每秒)。它们需要手动操纵,射速大约是每分钟15发,最远可命中10,500米(11,500碼)开外的目标。[13]舰艛的武器系统由12台机枪所环绕[8]。此外,舰只还装备了六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全部安装至水上部分的旋转炮架上。其中舷两侧各两具,舰艏舰艉各一具。[8]这款武器有5.1米(200英寸)长,可携带87.5公斤(193英磅)重的三硝基甲苯弹头,并可设定两种不同的速度范围。在26節(48公里每小時)的情况下,鱼雷的射程为800米(870碼);若增速至32節(59公里每小時),则射程会缩短为500米(550碼)。[14]

装甲系统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均受到克虏伯生产的哈威式装甲英语Harvey armor保护。其装甲带在船体中央部分的水线英语waterline处有300毫米(12英寸)厚。这在舰艏和舰艉部分分别逐渐弱化至150毫米(5.9英寸)和200毫米(7.9英寸)——尽管装甲带并未完全延伸至舰艉。整条装甲带还配以250毫米(9.8英寸)厚的柚木作背衬。甲板装甲则有650毫米(26英寸)。[8]

司令塔的侧部和顶部装甲分别有250毫米和30毫米(1.2英寸)厚。每个主炮炮塔都有50毫米(2.0英寸)厚的顶部和250米厚的侧部装甲。塔装的150毫米炮的侧部装甲增加至150毫米厚,另有70毫米(2.8英寸)厚的炮挡英语Gun shield。而廓装的150毫米炮也受150毫米厚的钢板保护。[8]

建造

 
德皇威廉大帝号的下水仪式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作为同级的主导舰,是以“普鲁士号替舰(Ersatz Preussen)”为代号[註 4]威廉港帝国船厂英语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所订购。其目的是要取代铁甲舰普鲁士号。它于1895年开始架设龙骨德语Kiellegung,工程编号为22。[8]1896年7月1日,该舰正式下水,然后开始舾装工作;其中包括安装舰只的武器装备和完成舰艛。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最终于1898年10月7日竣工并投入德国舰队服役。[16]德皇威廉二世号的龙骨于1896年开始架设,同样是在威廉港的帝国船厂,工程编号为24。其代号为“腓特烈大帝号替舰(Ersatz Friedrich der Grosse)”,目的是取代铁甲舰腓特烈大帝号[8]舰只于1897年9月14日下水,至1900年2月13日投入使用[16]

德皇威廉大帝号的订购代号为“威廉国王号替舰(Ersatz König Wilhelm)”,以取代过时的铁甲舰威廉国王号。其龙骨自1898年架设于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工程编号为79。[8]该舰于1899年6月1日下水,至1901年5月5日投入舰队服役[16]。德皇巴巴罗萨号是作为新增编入舰队的单位以合同代号“B”进行订购,于1898年在但泽希肖船厂英语Schichau-Werke开建,工程编号为640[8]。它于1900年4月21日下水,至1901年6月10日投入使用[16]。同样于1898年,德皇卡尔大帝号的龙骨在汉堡布洛姆及福斯船厂安放,工程编号为136。它是以新增编入舰队进行订购,因此得到了“A”为合同代号。[8]作为同级最后完工的舰只,德皇卡尔大帝号于1899年10月13日下水,至1902年2月4日投入舰队服役[16]

同级舰

舰只 造船厂 命名来源 架设日期 下水日期 入役日期 结局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 威廉港帝国船厂英语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 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 1895年3月5日 1896年7月1日 1898年10月7日 1920年拆解于基尔
德皇威廉二世号 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1896年10月26日 1897年9月14日 1900年2月13日 1921年拆解于不来梅
德皇威廉大帝号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 1898年1月22日 1899年6月1日 1901年5月5日 1920年拆解于基尔
德皇巴巴罗萨号 汉堡布洛姆及福斯船厂 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 1898年8月3日 1900年4月21日 1901年6月10日 1920年拆解于吕斯特灵根英语Rüstringen
德皇卡尔大帝号 但泽希肖船厂英语Schichau-Werke 神圣罗马皇帝查理曼 1898年9月17日 1899年10月18日 1902年2月4日 1920年拆解于不来梅

服役历史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902年的平版画

当德皇威廉二世号投入练习舰队(Übungsflotte)服役后,它便被委任为舰队的旗舰,并一直担任该职务至1906年[17]。另外四艘同级舰也先后加入德皇威廉二世号所在的练习舰队第一战列分舰队英语I Battle Squadron,它们在那里服役了十年[4]。这五艘舰于1902年9月与舰队余部一同参加了广泛的训练演习[18]。在整个演习过程中,除德皇威廉二世号外的整个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都被用作假想敌。而作为舰队旗舰,德皇威廉二世号在几次模拟交战中接待了德皇威廉二世,并担任高级官员的观察点。[19]

在1907年至1910年间,除德皇卡尔大帝号外,这一船级的舰只都依次进行了大量改装[8]。在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舰只整个水线部均铺满了装甲,但上下宽度较小,水线以上的部分只有很少的装甲,因此无法保护其上方的乾舷。由于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的舰艛及舰桥暴露在外的面积过大,帝国海军还部分削减了其舰艛,并移除了上甲板炮廓中的四门150毫米炮和一个鱼雷管,减轻了舰体重量,从而使其水线上方的装甲带更宽。同时,舰艛中的八门88毫米炮也被重置于150毫米炮所处的上甲板炮廓内,而烟囱也得到加长。[17][3][10]

至1911年,练习舰队改组为公海舰队,同时新的无畏舰开始服役。其结果是,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被转移至第三战列分舰队英语III Battle Squadron,然后作储备闲置。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五艘同级舰被召回现役,并被安排至舰队的第五分舰队。1915年2月,这些舰只再度撤出现役。[4]它们于1916年被解除武装,并转移至执行次要任务[17]。其中威廉大帝号担当鱼雷教练船,德皇威廉二世号成为公海舰队司令在威廉港的指挥舰英语headquarters ship。另外三艘舰则被用作用作收容战俘监狱船[10]在1917年,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也被转移至弗伦斯堡担当监狱船。所有同级舰,除德皇威廉二世号外,都于1919年12月6日从海军名录英语Navy List中除籍,并作废料出售。德皇威廉二世号于1921年3月17日跟随。至1922年,全部五艘舰都已被拆解为废金属。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及德皇威廉二世号的舰艏饰则被保存在德累斯顿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16]

注释

脚注
  1. ^ Kaiser 即“皇帝”的德文称谓,一些中文专业文献将此译作“恺萨”。[1]
  2. ^ 根据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命名法,该炮的官方名称为24 cm SK L/40。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40表示炮管长度,即40倍径[9]
  3. ^ MPL(Mittel-Pivot-Lafette)表示“中心枢轴炮架”。[9]
  4. ^ 所有德国舰船在订购时都会被赋予临时代号;其中新增编入舰队的使用字母代号,而用于替换旧舰的则使用“(旧舰名)替舰”。[15]
引用
  1. ^ 现代舰船杂志社,第30頁.
  2. ^ Sondhaus,第180–189, 216–218, 221–225頁.
  3. ^ 3.0 3.1 现代舰船杂志社,第32頁.
  4. ^ 4.0 4.1 4.2 4.3 Gardiner & Gray,第140頁.
  5. ^ Ropp & Roberts,第297頁.
  6. ^ Kelly,第87頁.
  7. ^ Herwig,第26頁.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Gröner,第15頁.
  9. ^ 9.0 9.1 Grießmer,第177頁.
  10. ^ 10.0 10.1 10.2 Hore,第67頁.
  11. ^ NavWeaps (24 cm/40).
  12. ^ NavWeaps (15 cm/40).
  13. ^ NavWeaps (8.8 cm/30).
  14. ^ NavWeaps (Torpedoes).
  15. ^ Gröner,第56頁.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Gröner,第16頁.
  17. ^ 17.0 17.1 17.2 Gardiner, Chesneau & Kolesnik,第247頁.
  18. ^ R.U.S.I. Journal,第91頁.
  19. ^ R.U.S.I. Journal,第91–96頁.

参考资料

  • 现代舰船杂志社. 《德国战列舰实录》.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0. ISBN 978-7-80243-493-6. 
  • 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1. ISBN 978-1-84832-100-7.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Kolesnik, Eugene M.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0-85177-133-5. 
  • Grießmer, Axel. Die Linienschiffe der Kaiserlichen Marine. Bonn: Bernard & Graefe Verlag. 1999. ISBN 978-3-7637-5985-9.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1918. Amherst: Humanity Books. 1998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 Hore, Peter. The Ironclads. London: Southwater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1-84476-299-6. 
  • Kelly, Patrick J. Tirpitz and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0-253-35593-5. 
  • Ropp, Theodore. Roberts, Stephen S. , 编.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rn Navy: French Naval Policy, 1871–1904.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7. ISBN 978-0-87021-141-6. 
  • German Naval Manoeuvres. R.U.S.I. Journal (London: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1903, 47: 90–97. 
在线来源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2009-04-06 [2010-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2). 
  • DiGiulian, Tony. German 15 cm/40 (5.9") SK L/40. NavWeaps.com. 2008-10-20 [2010-03-29]. (原始内容于2016-08-02). 
  • DiGiulian, Tony. German 8.8 cm/30 (3.46") SK L/30 8.8 cm/30 (3.46") Ubts L/30. NavWeaps.com. 2007-03-22 [2010-03-29]. (原始内容于2015-05-06). 
  • DiGiulian, Tony. German Torpedoes Pre–World War II. NavWeaps.com. 2007-04-21 [2009-09-02]. (原始内容于2015-06-09).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或称恺萨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德語, linienschiff, kaiser, friedrich, klasse, 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所建造的一个前无畏战列舰的船级, 该船级由五艘舰组成, 所有舰只均以德意志裔的君主命名,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采用了德国战列舰传统的武器装备, 四门大口径火炮, 但与同时代的外国战列舰相比, 其布置于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口径仍然较小, 这一情形直至20世纪初无畏舰的面世后才得到改变, 它们还令三桨战列舰的使用得以规范化, 德皇威廉二世号概况建造.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或称恺萨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註 1 德語 Linienschiff der Kaiser Friedrich III Klasse 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所建造的一个前无畏战列舰的船级 该船级由五艘舰组成 所有舰只均以德意志裔的君主命名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采用了德国战列舰传统的武器装备 四门大口径火炮 但与同时代的外国战列舰相比 其布置于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口径仍然较小 这一情形直至20世纪初无畏舰的面世后才得到改变 它们还令三桨战列舰的使用得以规范化 德皇威廉二世号概况建造者威廉港帝国船厂 英语 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汉堡布洛姆及福斯船厂 但泽希肖船厂 英语 Schichau Werke 使用者 德意志帝國海軍前级勃兰登堡级战列舰次级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建造期1895 1901年服役期1898 1920年规划数5完成数5报废数5技术数据艦型前无畏战列舰排水量标准 11097吨 满载 11785吨全長125 3米全寬20 4米吃水7 89米動力輸出9560千瓦特動力來源三轴三胀蒸汽机速度17 5节續航距離3420海里以10节乘員658 687人武器裝備4 240毫米40倍径速射炮 英语 24 cm SK L 40 18 150毫米40倍径速射炮 英语 15 cm SK L 40 naval gun 12 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 英语 8 8 cm SK L 30 naval gun 12 37毫米高射炮 6 450毫米鱼雷发射管装甲装甲带 150 300毫米 甲板 65毫米 司令塔 250毫米 炮塔 250毫米 炮廓 英语 Casemate 150毫米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895年3月在威廉港的帝国船厂 英语 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 开始架设龙骨 德语 Kiellegung 德皇威廉二世号跟随于1896年10月 同样是在威廉港 德皇威廉大帝号于1898年1月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建 紧随其后的是同年8月在但泽希肖船厂 英语 Schichau Werke 动工的德皇巴巴罗萨号 而德皇卡尔大帝号则是一个月后在汉堡的布洛姆及福斯船厂架设 全部五艘舰的工程至1901年均已完结 五艘同级舰在入役后被分配至德国练习舰队 Ubungsflotte 的第一战列分舰队 英语 I Battle Squadron 它们在这里随舰队余部进行了广泛的年度训练演习 经过十年的舰队役期 它们被更新式的舰只所取代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遂被转移至已重组为公海舰队的第三战列分舰队 英语 III Battle Squadron 并作储备安置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这些舰只被重新召至现役 但在战争期间仅参与了有限的任务 它们最初服务于第五分舰队直至1915年 然后被降格担当辅助角色 以监狱船为主 战争结束后 全部五艘同级舰都于1922年之前出售及报废 目录 1 设计 1 1 整体特征 1 2 推进系统 1 3 武器系统 1 4 装甲系统 2 建造 2 1 同级舰 3 服役历史 4 注释 5 参考资料设计 编辑在德意志帝国海军于1889年订购了四艘勃兰登堡级战列舰后 由于受到预算限制 帝国议会反对以及缺乏连贯舰队计划的相结合影响 导致进一步购买战列舰被推迟 在整个1890年代初期和中期 时任国家海军办公室部长的海军中将弗里德里希 冯 霍尔曼 英语 Friedrich von Hollmann 一直在争取议会的批准 以确保订购德皇腓特烈三世级 最终 该船级的前三艘舰在1895 1897年的年度计划中得到落实 用于替代德国于1870年前后建造的装甲舰 而后两艘舰则直至1898年4月的 德国舰队法 英语 German Naval Laws 通过后 才作为新增加入舰队的单位订购 2 3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早在1892年便已展开 并持续至1894年 4 它与前级勃兰登堡级战列舰相比 有着显著的变化 因受到日本巡洋舰在黄海海战中击败配备重装甲的中国舰队的影响 原设计用于穿透装甲的大口径舰炮被摈弃 取而代之的是更小型的速射炮 英语 Quick firing gun 这些火炮的目的是为摧毁敌方战列舰的舰艛 使船员士气受挫 5 6 推进系统也进行了改进和重组 以加入第三副螺旋桨轴 7 然而 其装甲系统仍然与勃兰登堡级相类似 4 整体特征 编辑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线图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的水线长度和全长分别为120 9米 396英尺8英寸 和125 3米 411英尺1英寸 有20 4米 66英尺11英寸 的舷宽和7 89米 25英尺11英寸 的吃水深度 舰只所设计的满载排水量为11 785公噸 11 599長噸 船体为钢质框架结构 采用纵横方式进行布置 船壳板以焊接方式安装在钢质框架上 船体内部分为12个水密隔舱 部分区划采用双层船底 英语 Double bottom 设计 涵盖大约全长70 的范围 8 本级舰只适航性能优秀 在德国海军中十分突出 同级舰转向半径紧凑 并且反应非常灵敏 其横摇幅度最高可达15 横摇周期为12秒 它们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仅有轻微的速度损失 但在满舵时的速度损失则高达40 其稳心高度在0 917至1 18米 3英尺0 1英寸至3英尺10 5英寸 之间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可搭载一些小型舰艇 其中包括2艘哨艇 英语 Picket boat 2艘机动艇 英语 Launch boat 1艘大舢板 英语 Pinnace ship s boat 2艘小汽艇 2艘高低桅帆船和2艘小划艇 英语 Dinghy 船员标准编制为39名军官及612名水兵 而一旦作为分舰队旗舰 编制可增加12名军官和51至63名水兵 8 推进系统 编辑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是以三台三缸三胀式蒸汽机负责驱动三副螺旋桨轴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 德皇巴巴罗萨号和德皇威廉大帝号配备了三个直径为4 5米 14英尺9英寸 的三叶螺旋桨 德皇卡尔大帝号和德皇威廉二世号则是在外轴上安装了两个三叶螺旋桨和在中心轴上安装一个直径为4 2米 13英尺9英寸 的四叶螺旋桨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设有四台桑尼克罗夫特锅炉 英语 Thornycroft boiler 和八台筒形锅炉 德皇威廉二世号也有类似的装备 惟桑尼克罗夫特锅炉被海军式锅炉 英语 Scotch marine boiler 所取代 德皇威廉大帝号配备了四台海军式和六台筒形锅炉 而德皇巴巴罗萨号则配备了四台桑尼克罗夫特和六台筒形锅炉 德皇卡尔大帝号最为特殊 拥有两台海军式锅炉 两台海军式双锅炉和六台筒形锅炉 8 动力装置的额定功率为9 561千瓦特 13 000匹公制馬力 但在试航中最高可达到10 260千瓦特 13 950匹公制馬力 由此产生的最高速度为17 5節 32 4公里每小時 舰只能够携带650公噸 640長噸 燃料 但若使用舰上的附加空间 则燃料的容量可以增加至1 070公噸 1 050長噸 这使得它们可以10節 19公里每小時 的速度续航3 420海里 6 330公里 在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和德皇威廉二世号 电力是由五台320千瓦特 430匹馬力 的74伏特发电机提供 另外三艘舰则是四台240千瓦特 320匹馬力 的74伏特发电机 8 武器系统 编辑 德皇巴巴罗萨号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的主炮为四门240毫米40倍径速射炮 英语 24 cm SK L 40 註 2 它们安装在分居中央舰艛一前一后的两座双联装炮塔内 10 这款Drh L C 98型炮塔允许火炮降低至 5 俯角和提升至30 仰角 最大射程为16 900米 18 500碼 火炮在发射140公斤 310英磅 重的炮弹时的初速为690米每秒 2 300英尺每秒 它们的射速为每分钟3 4发 每门炮皆配备75枚炮弹 共有300枚炮弹 11 副炮 英语 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 包括有十八门150毫米40倍径速射炮 英语 15 cm SK L 40 naval gun 其中六门放列于舰舯的单座炮塔上 其余则架设于MPL型炮廓 英语 Casemate 内 註 3 这些火炮可于每分钟以4 5发的速度射出穿甲弹 其中每门配备120枚 共有2160枚炮弹 它们可降低至 7 俯角和提升至20 仰角 最大射程为13 700米 15 000碼 均需手动升降及瞄准 12 这些舰只也配备有十二门88毫米30倍径速射炮 英语 8 8 cm SK L 30 naval gun 同样安装于炮廓内 8 这些火炮每门可提供170至250枚炮弹 在发射13 8公斤 30英磅 重的炮弹时的初速为590米每秒 1 900英尺每秒 它们需要手动操纵 射速大约是每分钟15发 最远可命中10 500米 11 500碼 开外的目标 13 舰艛的武器系统由12台机枪所环绕 8 此外 舰只还装备了六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全部安装至水上部分的旋转炮架上 其中舷两侧各两具 舰艏 舰艉各一具 8 这款武器有5 1米 200英寸 长 可携带87 5公斤 193英磅 重的三硝基甲苯弹头 并可设定两种不同的速度范围 在26節 48公里每小時 的情况下 鱼雷的射程为800米 870碼 若增速至32節 59公里每小時 则射程会缩短为500米 550碼 14 装甲系统 编辑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均受到克虏伯生产的哈威式装甲 英语 Harvey armor 保护 其装甲带在船体中央部分的水线 英语 waterline 处有300毫米 12英寸 厚 这在舰艏和舰艉部分分别逐渐弱化至150毫米 5 9英寸 和200毫米 7 9英寸 尽管装甲带并未完全延伸至舰艉 整条装甲带还配以250毫米 9 8英寸 厚的柚木作背衬 甲板装甲则有650毫米 26英寸 8 司令塔的侧部和顶部装甲分别有250毫米和30毫米 1 2英寸 厚 每个主炮炮塔都有50毫米 2 0英寸 厚的顶部和250米厚的侧部装甲 塔装的150毫米炮的侧部装甲增加至150毫米厚 另有70毫米 2 8英寸 厚的炮挡 英语 Gun shield 而廓装的150毫米炮也受150毫米厚的钢板保护 8 建造 编辑 德皇威廉大帝号的下水仪式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作为同级的主导舰 是以 普鲁士号替舰 Ersatz Preussen 为代号 註 4 由威廉港帝国船厂 英语 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 所订购 其目的是要取代铁甲舰普鲁士号 它于1895年开始架设龙骨 德语 Kiellegung 工程编号为22 8 1896年7月1日 该舰正式下水 然后开始舾装工作 其中包括安装舰只的武器装备和完成舰艛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最终于1898年10月7日竣工并投入德国舰队服役 16 德皇威廉二世号的龙骨于1896年开始架设 同样是在威廉港的帝国船厂 工程编号为24 其代号为 腓特烈大帝号替舰 Ersatz Friedrich der Grosse 目的是取代铁甲舰腓特烈大帝号 8 舰只于1897年9月14日下水 至1900年2月13日投入使用 16 德皇威廉大帝号的订购代号为 威廉国王号替舰 Ersatz Konig Wilhelm 以取代过时的铁甲舰威廉国王号 其龙骨自1898年架设于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 工程编号为79 8 该舰于1899年6月1日下水 至1901年5月5日投入舰队服役 16 德皇巴巴罗萨号是作为新增编入舰队的单位以合同代号 B 进行订购 于1898年在但泽的希肖船厂 英语 Schichau Werke 开建 工程编号为640 8 它于1900年4月21日下水 至1901年6月10日投入使用 16 同样于1898年 德皇卡尔大帝号的龙骨在汉堡的布洛姆及福斯船厂安放 工程编号为136 它是以新增编入舰队进行订购 因此得到了 A 为合同代号 8 作为同级最后完工的舰只 德皇卡尔大帝号于1899年10月13日下水 至1902年2月4日投入舰队服役 16 同级舰 编辑 舰只 造船厂 命名来源 架设日期 下水日期 入役日期 结局德皇腓特烈三世号 威廉港帝国船厂 英语 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 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 1895年3月5日 1896年7月1日 1898年10月7日 1920年拆解于基尔德皇威廉二世号 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1896年10月26日 1897年9月14日 1900年2月13日 1921年拆解于不来梅德皇威廉大帝号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 1898年1月22日 1899年6月1日 1901年5月5日 1920年拆解于基尔德皇巴巴罗萨号 汉堡布洛姆及福斯船厂 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 1898年8月3日 1900年4月21日 1901年6月10日 1920年拆解于吕斯特灵根 英语 Rustringen 德皇卡尔大帝号 但泽希肖船厂 英语 Schichau Werke 神圣罗马皇帝查理曼 1898年9月17日 1899年10月18日 1902年2月4日 1920年拆解于不来梅服役历史 编辑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于1902年的平版画 当德皇威廉二世号投入练习舰队 Ubungsflotte 服役后 它便被委任为舰队的旗舰 并一直担任该职务至1906年 17 另外四艘同级舰也先后加入德皇威廉二世号所在的练习舰队第一战列分舰队 英语 I Battle Squadron 它们在那里服役了十年 4 这五艘舰于1902年9月与舰队余部一同参加了广泛的训练演习 18 在整个演习过程中 除德皇威廉二世号外的整个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都被用作假想敌 而作为舰队旗舰 德皇威廉二世号在几次模拟交战中接待了德皇威廉二世 并担任高级官员的观察点 19 在1907年至1910年间 除德皇卡尔大帝号外 这一船级的舰只都依次进行了大量改装 8 在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 舰只整个水线部均铺满了装甲 但上下宽度较小 水线以上的部分只有很少的装甲 因此无法保护其上方的乾舷 由于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的舰艛及舰桥暴露在外的面积过大 帝国海军还部分削减了其舰艛 并移除了上甲板炮廓中的四门150毫米炮和一个鱼雷管 减轻了舰体重量 从而使其水线上方的装甲带更宽 同时 舰艛中的八门88毫米炮也被重置于150毫米炮所处的上甲板炮廓内 而烟囱也得到加长 17 3 10 至1911年 练习舰队改组为公海舰队 同时新的无畏舰开始服役 其结果是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舰只被转移至第三战列分舰队 英语 III Battle Squadron 然后作储备闲置 1914年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五艘同级舰被召回现役 并被安排至舰队的第五分舰队 1915年2月 这些舰只再度撤出现役 4 它们于1916年被解除武装 并转移至执行次要任务 17 其中威廉大帝号担当鱼雷教练船 德皇威廉二世号成为公海舰队司令在威廉港的指挥舰 英语 headquarters ship 另外三艘舰则被用作用作收容战俘的监狱船 10 在1917年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也被转移至弗伦斯堡担当监狱船 所有同级舰 除德皇威廉二世号外 都于1919年12月6日从海军名录 英语 Navy List 中除籍 并作废料出售 德皇威廉二世号于1921年3月17日跟随 至1922年 全部五艘舰都已被拆解为废金属 德皇腓特烈三世号及德皇威廉二世号的舰艏饰则被保存在德累斯顿的联邦国防军军事史博物馆 16 注释 编辑脚注 Kaiser 即 皇帝 的德文称谓 一些中文专业文献将此译作 恺萨 1 根据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命名法 该炮的官方名称为24 cm SK L 40 其中SK Schnelladekanone 表示 速射炮 而L 40表示炮管长度 即40倍径 9 MPL Mittel Pivot Lafette 表示 中心枢轴炮架 9 所有德国舰船在订购时都会被赋予临时代号 其中新增编入舰队的使用字母代号 而用于替换旧舰的则使用 旧舰名 替舰 15 引用 现代舰船杂志社 第30頁 Sondhaus 第180 189 216 218 221 225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ondhaus help 3 0 3 1 现代舰船杂志社 第32頁 4 0 4 1 4 2 4 3 Gardiner amp Gray 第140頁 Ropp amp Roberts 第297頁 Kelly 第87頁 Herwig 第26頁 8 00 8 01 8 02 8 03 8 04 8 05 8 06 8 07 8 08 8 09 8 10 8 11 8 12 8 13 8 14 Groner 第15頁 9 0 9 1 Griessmer 第177頁 10 0 10 1 10 2 Hore 第67頁 NavWeaps 24 cm 40 NavWeaps 15 cm 40 NavWeaps 8 8 cm 30 NavWeaps Torpedoes Groner 第56頁 16 0 16 1 16 2 16 3 16 4 16 5 Groner 第16頁 17 0 17 1 17 2 Gardiner Chesneau amp Kolesnik 第247頁 R U S I Journal 第91頁 R U S I Journal 第91 96頁 参考资料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现代舰船杂志社 德国战列舰实录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0 ISBN 978 7 80243 493 6 Friedman Norman Naval Weapons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1 ISBN 978 1 84832 100 7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 s All the World s Fighting Ships 1906 1921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 0 87021 907 8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Kolesnik Eugene M 编 Conway s All the World s Fighting Ships 1860 1905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978 0 85177 133 5 Griessmer Axel Die Linienschiffe der Kaiserlichen Marine Bonn Bernard amp Graefe Verlag 1999 ISBN 978 3 7637 5985 9 Gro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 1945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 0 87021 790 6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 1918 Amherst Humanity Books 1998 1980 ISBN 978 1 57392 286 9 Hore Peter The Ironclads London Southwater Publishing 2006 ISBN 978 1 84476 299 6 Kelly Patrick J Tirpitz and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 978 0 253 35593 5 Ropp Theodore Roberts Stephen S 编 The Development of a Modern Navy French Naval Policy 1871 1904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7 ISBN 978 0 87021 141 6 German Naval Manoeuvres R U S I Journal London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1903 47 90 97 在线来源DiGiulian Tony Germany 24 cm 40 9 4 SK L 40 NavWeaps com 2009 04 06 2010 03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5 02 DiGiulian Tony German 15 cm 40 5 9 SK L 40 NavWeaps com 2008 10 20 2010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8 02 DiGiulian Tony German 8 8 cm 30 3 46 SK L 30 8 8 cm 30 3 46 Ubts L 30 NavWeaps com 2007 03 22 2010 03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5 06 DiGiulian Tony German Torpedoes Pre World War II NavWeaps com 2007 04 21 2009 09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09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德皇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 amp oldid 7273700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