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臺北都會區

臺北都會區,又稱大臺北地區臺北都市圈大臺北,是臺灣首都圈及第一大都會區,以首都臺北市為中心,包含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其中前兩者又合稱為「雙北」。人口聚集區域以臺北盆地為主,並擴及周邊山區、臺地及沿海平地。總面積2,457平方公里,人口6,910,093人,中華民國約30%的人口居住於此。

臺北都會區
臺北都會區首要商圈的信義計畫區
坐标:25°02′N 121°38′E / 25.03°N 121.63°E / 25.03; 121.63
國家 臺灣
中心都市臺北市
面积
 • 都會區2,457.1253 平方公里(948.7014 平方英里)
人口(2023年10月)
 • 都會區6,910,093人
 • 都會區密度2,812.27人/平方公里(7,283.7人/平方英里)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臺北都會區
注音ㄊㄞˊ ㄅㄟˇ ㄉㄨ ㄏㄨㄟˋ ㄑㄩ
台語羅馬字Tâi-pak-to͘-hōe-khu
客羅Toi11-bed2-du24-fi55-ki24(四縣腔)

更廣義的範圍,則在大臺北之外再加上桃園市所組成的「臺北生活圈」(北北基桃),人口達9,253,001人,面積達3,678平方公里,在世界人口組織裡為世界排名第41大都會區[1][2],逾30%的臺灣人在此居住、生活、就學和工作。按生活圈規劃,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屬於「大臺北首都生活圈」,依生活圈概念為一體來實施區域聯合治理

臺北市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發表的2020年全球城市名冊中評價為Alpha-級別的世界級城市,綜合評比與首爾都柏林維也納旧金山等世界各大都市同級。[3]

聚居地人口 编辑

聚居地城市 英語 行政區類別 人口
(2023年10月)
面積
(km²)
人口密度
備註
臺北市 Taipei City 直轄市 2,508,658 271.7997 9,229.80
新北市 New Taipei City 4,038,948 2,052.5667 1,967.75 含鶯歌
基隆市 Keelung City 362,487 132.7589 2,730.42
臺北都會區 Greater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都會區 6,910,093 2,457.1253 2,812.27

都會區劃分 编辑

臺北都會區包含了

發展趨勢 编辑

 
西門町徒步區(2016年攝)
 
信義計畫區(2022年攝)
 
太空人佩斯凱於2021年自國際太空站拍攝的臺北盆地夜景[a]
  • 多核心發展
戰後初期的臺北市區以台北站前商圈西門町一帶為中心,之後逐漸東擴,至1990年代信義計畫區成為首要之中心商業區,並吸引許多移入人口居住。1990年代後期以來,則有內湖科技園區的興起聚集了大量的工作人潮,而大直重劃區的發展則成為臺北市另一個代表性的商務娛樂核心區域,2010年代起則積極開發位於南港東區門戶計畫區
另一方面,淡水河西岸的人口大量增加並逐漸凌駕臺北市中心,新北市(原臺北縣)的板橋永和新莊三重蘆洲新店等市鎮的開發也趨於成熟。由於早期眾多衛星城市環繞臺北市單一核心的結構已不符大都會區的發展需求,故自2000年代以後,在公共交通捷運路網連通的基礎上,以板橋新板特區為首的淡水河西岸都會核心亦逐漸成型,而其北側的新莊副都心[6]亦於近幾年開始進入具體開發階段,整個臺北都會區呈現明顯的「多核心」發展趨勢。
政府在臺北都會區外圍規劃的新市鎮,則有林口新市鎮淡海新市鎮等兩處。
  • 範圍維持穩定
臺北都會區早期的範圍僅止於臺北市中心,以及臺北縣(今新北市)較早因都市化而升格為縣轄市的區域,如三重永和板橋中和新莊新店等。後逐步往外擴張,目前已擴及臺北市以及新北市的平原地帶,並連結至基隆市及桃園市的精華區域。
 
臺北都會區日景
 
臺北都會區夜景

註釋 编辑

  1. ^ 解說:右上方河流為基隆河,圖片下方之河流各爲大漢溪(左)及新店溪(右),兩條河川匯流一帶區域即爲新北市政府所在地板橋區;中間匯流之河川為淡水河,左側為三重蘆洲地區,右側上方為士林北投地區,右側下方為臺北市區;臺北市區正下方爲雙和地區(中和永和)以及新店,圖片中大漢溪沿岸左側地區為新莊樹林

參考資料 编辑

  1. ^ . [2010-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3). 
  2. ^ . 總統府新聞. [202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3. ^ . [2018-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4. ^ .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都市規劃科. [2019-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5. ^ 看不到落實可能 新北區域計畫永續願景遭批.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19-05-20]. (原始内容于2019-06-08). 
  6. ^ . [2012-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參見 编辑

臺北都會區, 此條目介紹的是以臺北市為中心的都會區, 关于, 臺北, 一詞的演進與其他用法, 请见, 臺北, 又稱大臺北地區, 臺北都市圈, 大臺北, 是臺灣的首都圈及第一大都會區, 以首都臺北市為中心, 包含臺北市, 新北市與基隆市, 其中前兩者又合稱為, 雙北, 人口聚集區域以臺北盆地為主, 並擴及周邊山區, 臺地及沿海平地, 總面積2, 457平方公里, 人口6, 093人, 中華民國約30, 的人口居住於此, 首要商圈的信義計畫區坐标, 63國家臺灣中心都市臺北市面积, 都會區2, 1253, 平方公里, . 此條目介紹的是以臺北市為中心的都會區 关于 臺北 一詞的演進與其他用法 请见 臺北 臺北都會區 又稱大臺北地區 臺北都市圈 大臺北 是臺灣的首都圈及第一大都會區 以首都臺北市為中心 包含臺北市 新北市與基隆市 其中前兩者又合稱為 雙北 人口聚集區域以臺北盆地為主 並擴及周邊山區 臺地及沿海平地 總面積2 457平方公里 人口6 910 093人 中華民國約30 的人口居住於此 臺北都會區臺北都會區首要商圈的信義計畫區坐标 25 02 N 121 38 E 25 03 N 121 63 E 25 03 121 63國家臺灣中心都市臺北市面积 都會區2 457 1253 平方公里 948 7014 平方英里 人口 2023年10月 都會區6 910 093人 都會區密度2 812 27人 平方公里 7 283 7人 平方英里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漢字臺北都會區注音ㄊㄞˊ ㄅㄟˇ ㄉㄨ ㄏㄨㄟˋ ㄑㄩ台語羅馬字Tai pak to hōe khu客羅Toi11 bed2 du24 fi55 ki24 四縣腔 更廣義的範圍 則在大臺北之外再加上桃園市所組成的 臺北生活圈 北北基桃 人口達9 253 001人 面積達3 678平方公里 在世界人口組織裡為世界排名第41大都會區 1 2 逾30 的臺灣人在此居住 生活 就學和工作 按生活圈規劃 臺北市 新北市 基隆市屬於 大臺北首都生活圈 依生活圈概念為一體來實施區域聯合治理 臺北市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絡 GaWC 發表的2020年全球城市名冊中評價為Alpha 級別的世界級城市 綜合評比與首爾 都柏林 維也納 旧金山等世界各大都市同級 3 目录 1 聚居地人口 2 都會區劃分 3 發展趨勢 4 註釋 5 參考資料 6 參見聚居地人口 编辑聚居地城市 英語 行政區類別 人口 2023年10月 面積 km 人口密度 備註臺北市 Taipei City 直轄市 2 508 658 271 7997 9 229 80新北市 New Taipei City 4 038 948 2 052 5667 1 967 75 含鶯歌基隆市 Keelung City 市 362 487 132 7589 2 730 42臺北都會區 Greater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都會區 6 910 093 2 457 1253 2 812 27都會區劃分 编辑臺北都會區包含了 臺北市12區 分為3部分 4 舊市區 萬華區 大同區 中正區 市中心 中山區 松山區 大安區 信義區 市郊區 士林區 北投區 內湖區 南港區 文山區新北市28區 不含屬於桃園都會區的鶯歌區 分為7個策略區 5 溪南 板橋區 中和區 永和區 土城區及新店北區 溪北 新莊區 三重區 蘆洲區 五股區 泰山區 樹林北區及板橋溪崑地區 汐止 汐止區 三鶯 三峽區及樹林南區 北觀 林口區 八里區 淡水區 三芝區 石門區 金山區 萬里區 東北角 瑞芳區 平溪區 雙溪區 貢寮區 大翡翠 新店南區 深坑區 石碇區 坪林區 烏來區基隆市7區 仁愛區 中正區 中山區 信義區 七堵區 安樂區 暖暖區發展趨勢 编辑 nbsp 臺北車站及西區門戶計畫區 2019年攝 nbsp 西門町徒步區 2016年攝 nbsp 信義計畫區 2022年攝 nbsp 太空人佩斯凱於2021年自國際太空站拍攝的臺北盆地夜景 a 多核心發展戰後初期的臺北市區以台北站前商圈 西門町一帶為中心 之後逐漸東擴 至1990年代信義計畫區成為首要之中心商業區 並吸引許多移入人口居住 1990年代後期以來 則有內湖科技園區的興起聚集了大量的工作人潮 而大直重劃區的發展則成為臺北市另一個代表性的商務娛樂核心區域 2010年代起則積極開發位於南港的東區門戶計畫區 另一方面 淡水河西岸的人口大量增加並逐漸凌駕臺北市中心 新北市 原臺北縣 的板橋 中永和 新莊 三重 蘆洲 新店等市鎮的開發也趨於成熟 由於早期眾多衛星城市環繞臺北市單一核心的結構已不符大都會區的發展需求 故自2000年代以後 在公共交通捷運路網連通的基礎上 以板橋新板特區為首的淡水河西岸都會核心亦逐漸成型 而其北側的新莊副都心 6 亦於近幾年開始進入具體開發階段 整個臺北都會區呈現明顯的 多核心 發展趨勢 政府在臺北都會區外圍規劃的新市鎮 則有林口新市鎮 淡海新市鎮等兩處 範圍維持穩定臺北都會區早期的範圍僅止於臺北市中心 以及臺北縣 今新北市 較早因都市化而升格為縣轄市的區域 如三重 永和 板橋 中和 新莊 新店等 後逐步往外擴張 目前已擴及臺北市以及新北市的平原地帶 並連結至基隆市及桃園市的精華區域 nbsp 臺北都會區日景 nbsp 臺北都會區夜景註釋 编辑 解說 右上方河流為基隆河 圖片下方之河流各爲大漢溪 左 及新店溪 右 兩條河川匯流一帶區域即爲新北市政府所在地板橋區 中間匯流之河川為淡水河 左側為三重及蘆洲地區 右側上方為士林及北投地區 右側下方為臺北市區 臺北市區正下方爲雙和地區 中和及永和 以及新店 圖片中大漢溪沿岸左側地區為新莊與樹林 參考資料 编辑 存檔副本 2010 02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1 03 強化 北北基桃首都圈 相互連結 讓臺灣更進步 總統府新聞 2021 10 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9 存檔副本 2018 11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5 03 全市通檢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都市規劃科 2019 05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4 看不到落實可能 新北區域計畫永續願景遭批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中心 2019 05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6 08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電子報第57期 2012 10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10 23 參見 编辑 nbsp 台北主题 臺灣都會區 臺北都會區交通 基隆北海岸 北臺灣 臺灣西部 臺灣地理 區域聯合治理 雙北公共運輸定期票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臺北都會區 amp oldid 7978051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