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F/A-18「大黃蜂」(英語: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是美國海軍已退役的航空母艦艦載機,為全天候對空/對地的中型多用途戰機,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諾斯洛普所設計的YF-17「眼鏡蛇」原型機為基礎進一步開發而成,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攻擊機身份的機種。

F/A-18「大黃蜂」
F/A-18 Hornet
史坦尼斯号航空母舰上起飛的F/A-18C
概觀
類型多用途戰機攻擊機
乘員F/A-18A/C:1人
F/A-18B/D:2人
首飛1978年11月18日
服役1983年1月7日
生產麥道波音諾斯洛普公司
產量1,480架[1]
單位造價2,900萬美元[2]
現況现役
主要用戶 美國海軍(已退役)
美國海軍陸戰隊
加拿大皇家空軍
西班牙空軍
澳洲皇家空軍(已退役)
芬兰空軍
衍生自YF-17原型戰鬥機
衍生機型F/A-18E/F超級大黃蜂
EA-18G咆哮者电子作战机
技术数据
長度56呎(17.1公尺)
翼展展开:37呎6吋(11.43公尺)
收折:27呎6吋(8.38公尺)
高度15呎4吋(4.7公尺)
翼面積400平方呎(38平方公尺)
空重24,700磅(11,200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37,150磅(16,85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51,550磅(23,400公斤)
發動機2具通用電氣F404渦輪扇發動機
推力48.9千牛頓(11,000英磅力)(軍用推力)
78.7千牛頓(17,700英磅力)(後燃推力)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1.8馬赫(1,370.2英里每小時;2,205.1公里每小時)
高度36,100呎时(11,000公尺)
巡航速度0.95馬赫(723.15英里每小時;1,163.79公里每小時)
爬升率50,000呎/分(254公尺/秒)
最大升限50,000呎(15,000公尺)
最大航程2,070哩(1,800海浬,3,330公里)
作戰半徑330哩(290海浬,537公里)
執行高-低-低-高任務
翼負荷93磅/平方呎(450公斤/平方公尺)
推重比>0.95
武器装备
機炮1门M61A2 20毫米火神砲
飛彈對空:AIM-7AIM-9AIM-120
對地:AGM-62AGM-65B-61AGM-158AGM-154
對艦:AGM-84AGM-158C
反雷達:AGM-88
炸彈GBU-10、GBU-12、GBU-16
GBU-24、CBU-59、Mk-80
F/A-18C的抬頭顯示器

對於空間有限、承載機隊數目不多的航空母艦而言,像F/A-18這種多用途的泛用機種,是十分合適的配屬選擇,自1983年開始佈署到退役前皆為美國海軍主力的艦載機種。而美軍航空母艦當前的主力艦載機F/A-18E/F「超級大黃蜂」,則是以「大黃蜂」為基礎經過大幅改動並將整體尺寸放大而來。

歷史

YF-16 vs. YF-17

F/A-18的發展史,最早可以回溯到1972年時,攜手並進的F-15重型戰機計畫與美國空軍發展的輕型戰機(Lightweight Fighter,LWF)計畫。後者當時在參選的諸多團隊中通用动力(General Dynamics)與諾斯洛普(Northrop)獲得最後決選權,分別發展了YF-16YF-17兩種原型機進行測試,在這計畫中YF-16中選發展成日後大家熟悉的F-16「戰隼式」(Fighting Falcon)戰鬥機,但YF-17「眼鏡蛇式」(Cobra)戰機卻不幸落選。

另一方面,美國海軍朝思暮想著屬於他們的新飛機,過沒多久在1974年秋天,不落人後的也推出了空戰戰機(Air Combat Fighter,ACF)的構思,航母官兵們期待著海軍也有好東西了,然而計畫開跑時,遇上越戰甫結束,由於美國國會互相杯葛軍費預算下,要求海軍不要再砸大錢開發新飛機,必須自空軍的這兩架競爭者中挑選了,自然也讓兩大集團又再次對壘。不同的是,由於雙方都未曾有承包製造航空母艦艦載機的經驗,諾斯洛普與製造海軍飛機經驗豐富的麦道公司(McDonnell Douglas)合作,以YF-17為藍本開發出海軍版的原型機,畢竟YF-17為雙發動機設計,空戰性能剛好介於F-16與F-15中間,非常適合海軍所中意的多用途功能,並且由該團隊打敗對手所提案-衍生自單引擎的F-16戰機之艦載機版本。

雖然在一開始時,該團隊打算開發出戰鬥機版的F-18與攻擊機版的A-18,來分別取代海軍陸戰隊F-4與海軍和陸戰隊使用的A-7A-4攻擊機(1976年,當麥道團隊勝利得到製造授權時,他們其實是授命量產空戰用的F-18A),但是海軍稍後認為這兩種能力的確能夠存在於同一架飛機上面,因此最後的結果是二合一變成一機雙用的F/A-18,同時海軍將使用F/A-18的部隊編號改為「VFA」(戰鬥攻擊中隊)來執行空優與對地攻擊兼顧的雙重任務型態。除了航空母艦起降用的艦載機版本外,諾斯洛普也另外設計減輕重量的陸基版F/A-18L,根據兩家公司的協議,麥道公司負責艦載機版的開發、製造與銷售,諾斯洛普則負責的陸基版的促銷業務。然而尷尬的是,F/A-18的外銷市場由於美國海軍方面採用艦載機版而大開,反而讓陸基版本毫無商機可言,兩家合作廠商又曾一度因此對簿公堂,戰機一度開發中斷,還好國事當前,官方、國防部與承包商各路人馬通過斡旋解決紛爭,由麥道作為主導廠商執行此計畫,諾斯洛普獲得負責協助的大多數回饋。

雖然在外觀上,F/A-18大致保留了F-17的基本構型,像是雙發動機、雙垂直尾翼與大部分的機身架構,但事實上F/A-18無論是在機體結構、航電系統或是動力系統方面,都是徹頭徹尾重新開發的。YF-17原本使用的YJ101渦輪扇發動機在提升輸出推力成為F404渦輪扇發動機。為了能夠讓飛行員自己一個人就能順利執行對空與對地的各種任務,導入了先進的數位化概念與玻璃座艙,以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的螢幕取代傳統戰鬥機所使用的複雜指針儀表,採用線傳飛控(Fly-by-Wire)進一步提升飛機的控制性。在設計上也著重飛機的維修性和降低需要的人工,這些革命性的概念對於日後F/A-18大受好評的多功能、好操作之特性,有著關鍵性的幫助。

基本設計

在設定上,F/A-18是一架雙發動機垂直尾翼構造,中等翼展與後掠角度,多用途的超音速戰術戰機。到目前為止,美軍的F/A-18一共發展出六種不同的衍生版本,分別是單座的F/A-18A與18C,及雙座的F/A-18B與18D。至於最新銳的F/A-18E/F雖然仍列在大黃蜂家族裡面,但實際上幾乎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歷經重大修改升級過後的新機種,軍方給予其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的代號以便與原本的版本區隔,是目前美國海軍最主要的空優與對地攻擊用機種。相對於單座的A、C型,雙座的B、D型機種主要是利用更改航電系統的裝設位置與稍微減少油箱容量(約6%)來達成,B型機的主要用途是為了訓練使用,但比起一般的教練機,雙座的F/A-18仍然擁有完整的作戰能力。至於D型則常被實際用來進行作戰任務,擔任一些像是戰術空中管制、前線空中管制或是戰術偵察任務之類,需要較多人力分工的特殊任務。

F/A-18原本的發展目的是因為美國海軍需要一款價格較低、輕型的多用途戰機,以便與當時艦隊主力的空優戰機、價格高昂且大型的F-14作高低搭配。但是在2006年F-14正式自美國海軍退役,而海軍的先進戰術攻擊機(Advanced Tactical Aircraft,ATA),也就是A-12計畫又告夭折,造成原本的對地攻擊主力A-6停役後無以為繼的困境,F/A-18遂同時肩負起這兩款戰機留下的任務真空帶。最新改良型的F/A-18E/F是美國海軍航空隊主力的對地與空優任務的機種,駐地美國西岸的幾支海軍航艦戰機大隊(Carrier Air Wing,CVW),因為F-14操作成本的問題造成縮減數量甚至沒有配屬F-14,而完全以F/A-18作為戰鬥主力,F/A-18對於美國海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武器装备(F/A-18C)

 
整備情形,掛載AIM-9
  • 機砲:1門20公釐M61火神式六管旋轉機砲,配彈578發
  • 掛載點:9個,翼端2個、翼下4個及機腹3個,可掛載最多13,700磅(6,215公斤)的飛彈、火箭、炸彈、副油箱和莢艙
  • 空對空構型:
8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6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與2枚AIM-9響尾蛇飛彈

衍生型

F/A-18A

 
F/A-18战机从美国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為了加速新機種的開發,軍方訂購了11架F/A-18原型機,其中有9架為單座型,也就是日後的F/A-18A。雖然偶爾有人會稱呼這批飛機為YF/A-18A,但事實上根據官方的定義,這批飛機應該是作為預產機而非可以懸掛「Y」字代號的原型機身份。1978年11月18日,第一架預產型F/A-18A順利升空,戰機在為期一年多的測試後,正式進入量產。根據記錄總共有371架F/A-18A被製造出來,並且於1980年3月開始部署,初期當然是以美國海軍的操作測試與評估單位開始接收新飛機。不過令人有點意外的是,第一個真正正式配置F/A-18A的單位,其實是海軍陸戰隊第314「黑騎士」戰鬥攻擊中隊(VMFA-314 "Black Knights"),於1983年1月7日正式換裝完成開始運作。而第一個正式配置F/A-18A的海軍單位,則是海軍第113戰鬥攻擊中隊(VFA-113),於1983年8月換裝完成。VFA-113與後來換裝完成的VFA-25,被配屬在第14航艦航空大隊(CVW-14),因此搭載該大隊的星座號航空母艦(USS Constellation CV-64)成為第一艘正式配置F/A-18作為戰鬥武力的航空母艦。

當F/A-18A正式開始服役後,海軍的高級將領們馬上感受到這型多功能戰鬥機真正厲害的地方:它比原本對地攻擊專用的A-7載彈量更大,攻擊精確度更高,但又有不輸給海軍當家空優戰機F-14的運動能力,因此他們給了F/A-18A「搖擺戰機」(Swing Fighter)的渾名,意指這架飛機能在戰鬥機與攻擊機兩種原本壁壘分明的角色中,輕易的切換。相較於過去必須更換航電才有可能有效擔任某一類型任務、或是起飛前就就必須先設定電子裝備的「多用途」戰機來說,F/A-18 真正實現空中切換多任務機種的設計。

1986年4月,配屬在珊瑚海號航空母艦(USS Coral Sea CVB-43)上的兩中隊海軍航空隊與兩中隊海軍陸戰隊航空隊的F/A-18參加轟炸利比亞的「黃金峽谷任務」(Operation El Dorado Canyon)。在該行動中主要擔對地任務,尤其是壓制利比亞的防空系統與雷達。這場任務成為F/A-18與AGM-88A「HARM」高速反輻射飛彈的首次實戰登場,擊毀諸多利比亞的雷達防空飛彈設施,包括蘇聯極少出口的SA-5長程防空飛彈,替其他進行主要攻擊的友軍開路。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則是第一次由F/A-18擔綱出場的作戰任務,該次戰役中美軍一共投入了9個配備F/A-18的海軍和7個海軍陸戰隊中隊,雖然在這場作戰中F/A-18主要是擔任對地攻擊的角色,但是也常常會越界執行一下空中巡邏任務。開戰當天兩架滿載炸彈的F/A-18在路程上先是擊落了兩架伊拉克空軍的MiG-21型戰機,隨後繼續飛往目標點執行轟炸任務,再次印證它真正的多功能威力。

2018年12月,驻日本美国军队一架战斗机与一架空中加油机6日空中相撞并坠海,7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中,2人获救,5人失踪。日本防卫大臣岩屋毅告诉媒体记者,一架F/A-18型战机与一架KC-130型空中加油机当地时间6日凌晨1时42分在日本西南部高知县以南大约100公里海域上空碰撞、坠海,前者有两名飞行员,后者有5名机组人员。大约4个小时后,一名F/A—18型战机飞行员在事发地点附近海域获救,身体状况稳定;大约12时15分,搜救人员又寻获一人。暂时不清楚那名美军人员身体状况。两架失事飞机隶属位于山口县岩国市的美军基地。驻日美军方面说,两架飞机当时在执行例行训练任务,撞机原因暂时不明。路透社以多名美军官员为消息源报道,两架飞机可能在空中加油训练期间发生意外。近2年,驻日美军已经发生多起坠机事件。

F/A-18B

雙座型的F/A-18B之出現,是打從F/A-18一開始在開發時就同時進行的。在F/A-18最早的11架原型機中,有兩架雙座型版本,代號TF-18A(T是美軍對於教練機的稱呼代號),但在量產後更改為F/A-18B。F/A-18B多出的一個座位是犧牲了約6%容量的油箱空間來達成,但除此之外雙座版的戰機在功能上與單座版的幾乎相同,表現也一致。根據資料F/A-18B一共只量產了40架,除了少數幾架交由測試單位運用外,幾乎都是配置在前線單位而非原本預期的純教練機用途。

F/A-18C/D

在麥道/諾斯洛普成功生產了400架的F/A-18A/B之後,針對航電設備作為主要改良項目的新型F/A-18在1990年代中期取代了原本的A/B版本,其單座型稱為F/A-18C,雙座型則為F/A-18D,第一架F/A-18C(機身編號163427)是在1987年9月3日進行處女航,並且在1987年9月開始量產。1989年VFA-25與VFA-113首先進行換裝。新版本的戰機主要改良包括

  1. 更換新的任務電腦
  2. 加裝與1553B和1760軍用標準相容的資料匯流排
  3. 新款的彈射椅
  4. 飛行事件及監測裝置,這套裝置會紀錄飛機的各項與維修相關的資料。

在武器與系統上能夠配備

  1. 新登場的AIM-120「AMRAAM」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與
  2. 採用紅外線導引AGM-65「小牛」式(Maverick)對地飛彈。除此之外,根據原本的設計F/A-18C能
  3. 更換RF-18A(最初編號F/A-18(R))偵察機的可交換式偵查機鼻(Interchangeable Recce Nose)來進行偵查任務,

因此也設計保留了相關的電子接線與防電磁外洩屏避,但最後計畫還是終止而沒有實際使用到。由於F/A-18C與之前的A版本幾乎只有航電系統方面的改變,因此兩個機型在外觀上很難分辨,只能從F/A-18C較A在機身上多了一些突起的天線上看出端倪。

F/A-18C在開始生產了兩年、137架之後,自1989年以後出廠的飛機開始具備夜間攻擊能力。改良的部分包括

  1. 可以使用AN/AAR-50導航前視紅外線(Forward Looking InfraRed,FLIR)或者是AAS-38夜鷹(NITE Hawk)導航與紅外線目標標定前視紅外線莢艙,紅外線影像能夠直接傳送到抬頭顯示器(HUD)上。與夜視鏡相容的座艙儀表板,飛行員能夠
  2. 使用AN/AVS-9貓眼(Cat Eye)夜視鏡,彩色多功能顯示幕以及電子移動地圖顯示器。第一架配備這套系統的F/A-18C(編號163985)在1989年11月1日交機,又有「夜攻大黃蜂」(Night Attack Hornet)的綽號。1992年之後,F/A-18可以攜帶加裝雷射目標指示器的AAS-38莢艙,為雷射導引炸彈提供照明。

2011年4月1日,一架隸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01戰鬥訓練中隊的F/A-18C戰機在加州南部執行訓練任務時,戰機引擎突然停止運轉並起火爆炸,導致10人受傷,100多萬美元的損失。目前美國海軍已著手展開調查。

2012年4月6日美國海軍的一架F/A-18D大黃蜂戰鬥機週五下午在起飛後不久墜毀在維吉尼亞海灘附近的公寓大樓上,兩位飛行員在墜毀前成功彈射,總共有7人被送往醫院,沒有人受重傷,至今也無死亡報導,但有三人下落不明。

2015年4月1日,兩架隸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23戰鬥機攻擊中隊英语VMFA-323的F/A-18C戰機因機械因素降落於台灣台南空軍基地[3]。為1978年F-14迫降後,美軍戰機再次降落臺南機場。[4]4月3日,兩架戰機於13:12分飛離台灣。

F/A-18E/F

 
較之F/A-18D,F/A-18F在機身尺碼上增加了約30%。
 
F/A-18A/B/C/D(左)和F/A-18E/F(右)的進氣道特寫。其明顯分別為F/A-18E/F 改用加萊特進氣道(CARET)構型,藉以減低戰機的雷射反截面。

F/A-18家族中的最新机型是单座的F/A-18E和双座的F/A-18F,绰号“超级大黄蜂”。获得这个绰号的是因为这两款机型虽然延续了最初F/A-18的设计概念,但是这两款机型被完全重新设计过,整个机身扩大了约30%,並換裝新型的F414發動機,由中型战机变为中重型战机。

F/A-18E/F最大的進步在於其雷達反射面積減少約10%。雖然不能像新一代的F-22隱形戰機般,能完全在傳統雷達前隱形,但已足夠讓敵機鎖定的有效距離減少,且就算被鎖定也比較容易逃脫,使得被擊毀的機率大幅的降低。除此之外,其武器掛載點的數量也較以往增加,並且可外掛多達五個副油箱,除了可大幅延長作戰半徑外,甚至還能執行簡易的空中加油任務。

2007年澳洲空軍訂購了24架F型取代老舊的F-111中隊。

F/A-18E/F Block III製造與升級

美國海軍已經選擇了將F/A-18E/F超級大黃蜂提升至Block III的性能提升方案,並預在2019財年間開始對現有超級大黃蜂機隊實施升級,海軍預計將挹注2.649億美元預算至升級現有超級大黃蜂機隊至Block III的標準,期間在2019財年至2022財年間。這項升級可使超級大黃蜂面對未來戰場將具有更好的生存性。在Block III升級之中,超級大黃蜂將會使用更大面積的多功能顯示器;名為「分散式標定處理器網路」(Distributed Targeting Processor Network,DTPN)的新型強大電腦;能容納更多資料串流的「戰術標定網路科技」(Tactical Targeting Network Technology,TTNT)等。且蓋倫也表示,這些先進的能力可以讓超級大黃蜂、咆哮者以及E-2D相互溝通並形成緊密的作戰網路。

此外,Block III也會讓超級大黃蜂安裝適型油箱(CFT),並讓航程增加100-120海里,而在匿蹤性表現上,超級大黃蜂Block III亦會強化低可視度設計。毫無疑問地,超級大黃蜂Block III將不會擁有F-35C般的匿蹤性,但蓋倫也指出Block III的生存性提升是透過同時精進了電戰性能以及低可視度性能,並取在兩者性能上的平衡點而達成。

在感測器方面,目前正在開發的全新遠紅外線感測器(IRST)也已在2017財年間投注研發資金,並可以讓未來的Block III得到更強的遠距偵測和追蹤能力。

波音公司2020年6月17日宣布,已向美國海軍交付首批2架F/A-18「超級大黃蜂」第3批次(Super Hornet Block III)戰機,單座型F/A-18E與雙座型F/A-18F各1架。先前「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報導,美國海軍計畫獲得116架全新「超級大黃蜂」第3批次戰機,另外升級364架舊款F/A-18E/F至相同標準[5]

F-18 HARV

 
正在進行高攻角飛行測試中的F-18 HARV。

F-18 HARV版是太空總署的高攻角實驗機(High Alpha Research Vehicle),在1987年到1996年的計畫期間,利用實驗機上三片偏流片組成的軸對稱向量噴嘴,驗證戰機是否可以70度的攻角飛行(一般戰機只能55度)。

EA-18G 咆哮者

 
試飛中的EA-18G原型機

EA-18G「咆哮者」(Growler)是美國海軍預備在2009年財政年度開始取代現役EA-6B電子作戰機的同类機型。EA-18G由F/A-18F的機體修改之後,利用掛載於機翼與機腹中線下方的ALQ-99干擾筴艙與機身內的電子設備,執行對地方無線電訊號源,包括雷達通訊設備的蒐集、干擾與壓制。[6]

2000年下半年美國海軍開始著手進行下一代電子作戰飛機發展研究,經過22個月的評估與研究之後,2001年一份2000頁的機密報告提出多種海空軍聯合研發與採購的提案,由於海空兩軍對於新機種任務規劃的差異,以及海軍陸戰隊預備採用未來服役的F-35聯合打擊戰鬥機的電子作戰版,兩軍種合作計畫因此改由海軍單獨利用F/A-18F的機體改良之後取得。

第一架EA-18G發展型,編號16641,於2006年8月3日於波音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工廠正式對外公開,8月15日進行第一次試飛。EA-18G與F/A-18F共享90%的機身結構,APG-79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與其他航電系統,在兩處翼端,EA-18G加裝ALQ-218戰術干擾系統接收器(Tactical Jamming System Receivers,TJSRs)。主要的電子作戰系統與EA-6B相同,都是使用ALQ-99 ICAPIII筴艙,高度自動化的系統與介面設計將提高EA-18G的作戰效果。

使用國家

 
使用国
  •   美國
  •   澳洲皇家空軍(F/A-18A/B已退役)
    • F/A-18A/B購入75架(57架單座、18架雙座)共71 架,意外事故損失4架,其中25架已被加拿大收購;另外46架則陸續轉交美國軍事承判商「Air USA」。機隊已於2021年11月底退役,由F-35A 閃電Ⅱ式戰鬥機取代。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澳洲將保留8架,其中兩架將進駐威廉鎮當地的世界戰機博物館,做為歷史紀錄保存[7][8]
    • 購入24架F/A-18F。
    • 購入12架EA-18G,現役11架,意外事故損失1架。2021年9月30日新購一架戰機取代事故機[9]
    • No. 3 Squadron RAAF,服役时间:1985-2017 (后被F-35A取代)
    • No. 75 Squadron RAAF,服役时间:1988-2021 (后被F-35A取代)
    • No. 77 Squadron RAAF,服役时间:1985-2020 (后被F-35A取代)
    • No. 2 Operational Conversion Unit RAAF,服役时间:1985-2019 (后被F-35A取代)
    • Aircraf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 RAAF
  •   科威特空軍
    • 31架F/A-18C和8架F/A-18D(截至2008年11月 (2008-11)[10]
    • 9th Fighter and Attack Squadron
    • 25th Fighter and Attack Squadron
    • 2018年,订購22架F/A-18E Block III和6架F/A-18F Block III[5]
  •   瑞士空軍
    • 購入34架,現役32架,2架損失於墜毀事故。
    • 初期並未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後續才購入對地攻擊用硬體裝備。
  •   芬蘭空軍
    • 使用純攔截機版 F-18C/D。
    • 購入64架,現役63架,1架損失於2001年發生的空中撞機事故。
    • 首架於1995年6月7日運交[11]
    • 規劃於2025年開始退役,由F-35A取代。
  •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
    • 8架F-18D。
    • No. 18 Squadron, RMAF Butterworth AB
  •   加拿大皇家空軍
    • 購入138架,配屬加拿大空軍司令部(Canadian Forces Air Command)。
    •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內部代號為CF-18A,但加拿大軍方將機種代號改稱CF-188A(單座)與CF-188B(雙座)。
    • 全機隊現正進行航電和結構提升計畫,將服役至2020年。
  •   西班牙空軍
    • 84架,機種代號改稱C.15。
    • 預計於2025年退役首批次

事故

  • 2011年4月6日,一架美國海軍來自VFA-122戰術演示小隊的F/A-18E/F在嘗試完成一個機動動作時墜毀,導致機上兩名飛行員喪生。
  • 2015年10月21日,美海軍陸戰隊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該部第三航空聯隊的六架F/A-18“大黃蜂”戰鬥機當天計劃從拉肯希思基地飛往 洛西茅斯基地,其中一架戰機在起飛後墜毀,墜機地點距離拉肯希思基地約6英里(約9.7公里),飛行員遇難,其餘五架戰機已安全抵達洛西茅斯基地。
  • 2016年6月2日,美國海軍“藍天使”表演隊一架F/A-18起飛不久後墜毀於田納西洲,飛行員遇難。
  • 2016年8月2日,美國海軍一架F/A-18C在內華達州法倫附近墜毀,飛行員安全跳傘逃生。
  • 2016年8月29日,瑞士空軍一架F/A-18C在邁林根空軍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飛行員受重傷不治身亡。
  • 2016年11月9日,美國海軍兩架F/A-18在加州聖地亞哥附近進行空戰訓練時相撞,一名飛行員跳傘後安全落地,另一名飛行員在海上跳傘被安全救起。
  • 2016年11月28日,加拿大空軍一架CF-18在冷湖靶場墜毀,飛行員遇難。
  • 2016年12月7日,一架駐日美軍F/A-18戰鬥機在四國高知縣近海墜毀。
  • 2017年4月21日,據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新聞辦公室消息,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的一架F-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東南亞蘇拉威西島附近海域墜毀。
  • 2017年10月17日,一架西班牙F/A-18戰機在該國首都馬德里Torrejon軍事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
  • 2018年1月24日,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一架EA-18G在美國參加紅旗軍演起飛時忽然燃起大火。
  • 2018年3月14日,美軍一架F18戰鬥機在國內例行訓練時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及時跳傘彈射,卻仍在事故中死亡。
  • 2018年11月12日,美軍一架F/A-18戰機在沖繩海域訓練時墜毀,事故發生海域為北大東島西南部約300公里的海域。
  • 2018年12月5日,一架駐日本山口的美國海軍陸戰隊F/A-18在海上進行加油練習時與KC-130加油機相撞,兩機雙雙墜毀。 一名飛行員彈射後被日本自衛隊搜救到,餘下一名飛行員與五名加油機機組乘員下落不明。[12]
  • 2019年7月14日,一位官員向福克斯新聞網透露,一架美國海軍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當日在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海岸墜毀。
  • 2019年7月31日,一架美國海軍F/A-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死亡谷國家公園墜毀。

相關條目

流行文化

註釋

  1. ^ 存档副本. [2020-07-24]. (原始内容于2020-07-24). 
  2. ^ 存档副本. [2014-01-11]. (原始内容于2014-01-11). 
  3. ^ Marine fighter jets landing on Taiwan sends China mess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shington Times
  4. ^ 江天錚. F18降台南 憶當年. 聯合報. 2015-04-02 [2015-04-02]. (原始内容于2015-04-03). 
  5. ^ 5.0 5.1 編譯郭正原. 美海軍喜迎2架第3批次「超級大黃蜂」. yahoo!新聞 (青年日報社). 2020年6月19日 [2020年6月19日]. (原始内容于2020年6月20日) (中文(臺灣)). 
  6. ^ 央視-咆哮者干擾偵查一體. [2016-08-17]. (原始内容于2017-04-04). 
  7. ^ 記者李靖棠. 【F-35時代來臨】捍衛領空40年 澳洲舊型大黃蜂戰機正式退役 (新闻稿). 上報. 2021-11-29 [2021-11-29]. (原始内容于2021-12-01) (中文(臺灣)). 
  8. ^ 軍情動態》服役將近37年 澳洲空軍大黃蜂戰機走入歷史 (新闻稿). 自由時報. 2021-12-01 [2021-12-01]. (原始内容于2021-12-01) (中文(臺灣)). 
  9. ^ McLaughin, Andrew. Australia to Buy One Growler Attrition Aircraft. ADBR. 1 October 2021 [1 October 2021]. (原始内容于2021-11-24). 
  10. ^ "Directory: World Air Forc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日期11 October 2017. Flight International, 11–17 November 2008.
  11. ^ F/A-18 Hornet Mileston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波音官方網站,2007年3月17日讀取
  12. ^ U.S. Marine F/A-18, KC-130 Crash in Sea Off Japa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loomberg.2018-12-05.[2018-12-11].

參考文獻

  • David Donald and Jon Lake,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Military Aircraft (2000), Aerospace Publishing Ltd. UK, ISBN 1-84013-393-7
  • 美國科學家聯邦基金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Donald, David. Carrier Aviation Air Power Directory. London: AIRtime Publishing Inc, 2001. ISBN 978-1-880588-43-7.
  • Drendel, Lou. F/A-18 Hornet in action (Aircraft Number 136). Carrollton, Texas: Squadron/Signal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0-89747-300-2.
  • Elward, Brad. Boeing F/A-18 Hornet (WarbirdTech, Vol. 31). Specialty Press, 2001. ISBN 978-1-58007-041-6.
  • Gunston, Bill. F/A-18 Hornet (Modern Combat Aircraft 22). St. Paul, Minnesota: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1985. ISBN 978-0-7110-1485-5.
  • Holmes, Tony. "RAAF Hornets at War". Australian Aviation. Canberra: Phantom Media, January/February 2006/No. 224. ISSN 0813-0876.
  • Jenkins, Dennis R. F/A-18 Hornet: A Navy Success Stor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0. ISBN 978-0-07-134696-2.
  • Miller, Jay.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 (Aerofax Minigraph 25). Arlington, Texas: Aerofax Inc., 1988. ISBN 978-0-942548-39-6.
  • Peacock, Lindsay. F/A-18 Hornet (Osprey Combat Aircraft Series). London: Osprey Publishing, 1986. ISBN 978-0-85045-707-0.
  • Senior, Tim. "F/A-18 Hornet, The AirForces Monthly book". AirForces Monthly, 2003. ISBN 978-0-946219-69-8.
  • Spick, Mike.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 (Classic Warplanes). London: Salamander Books, 1991. ISBN 978-0-8317-1412-3.
  • Spick, Mike, ed. "F/A-18 Hornet". The Great Book of Modern Warplanes. St. Paul, Minnesota: MBI, 2000. ISBN 978-0-7603-0893-6.
  • Vann, Frank. McDonnell Douglas F/A-18 Hornet (How They Work: Jet Fighter). New York: Exeter Books, 1988. ISBN 978-0-7917-0226-0.
  • Wilson, Stewart. Phantom, Hornet and Skyhawk in Australian Service. Weston Creek, ACT, Australia: Aerospace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1875671038.
  • Yañez, Roberto and Alex Rodriguez. "Spanish Hornets: Providing a Potent Sting". Air International英语Air International, Volume 75, Number 2, August 2008, pp. 22–25.

外部連結

  • (英文)
  • F/A-18 Hornet U.S. Navy fact fi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 F/A-18 Hornet on GlobalSecurity.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A-18A Hornet 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Flying the F/A-18F Super Hornet page on ausairpower.n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st of all USN/USMC Hornets by Lot/Bureau Number (BuNo) and their known disposi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AAF F/A-18A Hornet fact fi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wiss Air Force F/A-18C Walkaroun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21年4月17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4月1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重定向至此, 关于其相.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 但文內引註不足 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21年4月17日 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4月1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F A 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F 18 重定向至此 关于其相同簡稱 氟的一個同位素 请见 氟 18 F A 18 大黃蜂 英語 McDonnell Douglas F A 18 Hornet 是美國海軍已退役的航空母艦用艦載機 為全天候對空 對地的中型多用途戰機 由麥克唐納 道格拉斯以諾斯洛普所設計的YF 17 眼鏡蛇 原型機為基礎進一步開發而成 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 F A 18 大黃蜂 F A 18 Hornet自史坦尼斯号航空母舰上起飛的F A 18C概觀類型多用途戰機 攻擊機乘員F A 18A C 1人F A 18B D 2人首飛1978年11月18日服役1983年1月7日生產麥道 波音 諾斯洛普公司產量1 480架 1 單位造價2 900萬美元 2 現況现役主要用戶美國海軍 已退役 美國海軍陸戰隊 加拿大皇家空軍 西班牙空軍 澳洲皇家空軍 已退役 芬兰空軍衍生自YF 17原型戰鬥機衍生機型F A 18E F超級大黃蜂EA 18G咆哮者电子作战机技术数据長度56呎 17 1公尺 翼展展开 37呎6吋 11 43公尺 收折 27呎6吋 8 38公尺 高度15呎4吋 4 7公尺 翼面積400平方呎 38平方公尺 空重24 700磅 11 200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37 150磅 16 85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51 550磅 23 400公斤 發動機2具通用電氣F404渦輪扇發動機推力48 9千牛頓 11 000英磅力 軍用推力 78 7千牛頓 17 700英磅力 後燃推力 性能數據最大速度1 8馬赫 1 370 2英里每小時 2 205 1公里每小時 高度36 100呎时 11 000公尺 巡航速度0 95馬赫 723 15英里每小時 1 163 79公里每小時 爬升率50 000呎 分 254公尺 秒 最大升限50 000呎 15 000公尺 最大航程2 070哩 1 800海浬 3 330公里 作戰半徑330哩 290海浬 537公里 執行高 低 低 高任務翼負荷93磅 平方呎 450公斤 平方公尺 推重比 gt 0 95武器装备機炮1门M61A2 20毫米火神砲飛彈對空 AIM 7 AIM 9 AIM 120對地 AGM 62 AGM 65 B 61 AGM 158 AGM 154對艦 AGM 84 AGM 158C反雷達 AGM 88炸彈GBU 10 GBU 12 GBU 16GBU 24 CBU 59 Mk 80F A 18C的抬頭顯示器 對於空間有限 承載機隊數目不多的航空母艦而言 像F A 18這種多用途的泛用機種 是十分合適的配屬選擇 自1983年開始佈署到退役前皆為美國海軍主力的艦載機種 而美軍航空母艦當前的主力艦載機F A 18E F 超級大黃蜂 則是以 大黃蜂 為基礎經過大幅改動並將整體尺寸放大而來 目录 1 歷史 1 1 YF 16 vs YF 17 2 基本設計 2 1 武器装备 F A 18C 3 衍生型 3 1 F A 18A 3 2 F A 18B 3 3 F A 18C D 3 4 F A 18E F 3 4 1 F A 18E F Block III製造與升級 3 5 F 18 HARV 3 6 EA 18G 咆哮者 4 使用國家 5 事故 6 相關條目 7 流行文化 8 註釋 9 參考文獻 10 外部連結歷史 编辑YF 16 vs YF 17 编辑 YF 17 原型機 F A 18的發展史 最早可以回溯到1972年時 攜手並進的F 15重型戰機計畫與美國空軍發展的輕型戰機 Lightweight Fighter LWF 計畫 後者當時在參選的諸多團隊中通用动力 General Dynamics 與諾斯洛普 Northrop 獲得最後決選權 分別發展了YF 16與YF 17兩種原型機進行測試 在這計畫中YF 16中選發展成日後大家熟悉的F 16 戰隼式 Fighting Falcon 戰鬥機 但YF 17 眼鏡蛇式 Cobra 戰機卻不幸落選 另一方面 美國海軍朝思暮想著屬於他們的新飛機 過沒多久在1974年秋天 不落人後的也推出了空戰戰機 Air Combat Fighter ACF 的構思 航母官兵們期待著海軍也有好東西了 然而計畫開跑時 遇上越戰甫結束 由於美國國會互相杯葛軍費預算下 要求海軍不要再砸大錢開發新飛機 必須自空軍的這兩架競爭者中挑選了 自然也讓兩大集團又再次對壘 不同的是 由於雙方都未曾有承包製造航空母艦艦載機的經驗 諾斯洛普與製造海軍飛機經驗豐富的麦道公司 McDonnell Douglas 合作 以YF 17為藍本開發出海軍版的原型機 畢竟YF 17為雙發動機設計 空戰性能剛好介於F 16與F 15中間 非常適合海軍所中意的多用途功能 並且由該團隊打敗對手所提案 衍生自單引擎的F 16戰機之艦載機版本 雖然在一開始時 該團隊打算開發出戰鬥機版的F 18與攻擊機版的A 18 來分別取代海軍陸戰隊的F 4與海軍和陸戰隊使用的A 7與A 4攻擊機 1976年 當麥道團隊勝利得到製造授權時 他們其實是授命量產空戰用的F 18A 但是海軍稍後認為這兩種能力的確能夠存在於同一架飛機上面 因此最後的結果是二合一變成一機雙用的F A 18 同時海軍將使用F A 18的部隊編號改為 VFA 戰鬥攻擊中隊 來執行空優與對地攻擊兼顧的雙重任務型態 除了航空母艦起降用的艦載機版本外 諾斯洛普也另外設計減輕重量的陸基版F A 18L 根據兩家公司的協議 麥道公司負責艦載機版的開發 製造與銷售 諾斯洛普則負責的陸基版的促銷業務 然而尷尬的是 F A 18的外銷市場由於美國海軍方面採用艦載機版而大開 反而讓陸基版本毫無商機可言 兩家合作廠商又曾一度因此對簿公堂 戰機一度開發中斷 還好國事當前 官方 國防部與承包商各路人馬通過斡旋解決紛爭 由麥道作為主導廠商執行此計畫 諾斯洛普獲得負責協助的大多數回饋 雖然在外觀上 F A 18大致保留了F 17的基本構型 像是雙發動機 雙垂直尾翼與大部分的機身架構 但事實上F A 18無論是在機體結構 航電系統或是動力系統方面 都是徹頭徹尾重新開發的 YF 17原本使用的YJ101渦輪扇發動機在提升輸出推力成為F404渦輪扇發動機 為了能夠讓飛行員自己一個人就能順利執行對空與對地的各種任務 導入了先進的數位化概念與玻璃座艙 以阴极射线管 Cathode Ray Tube CRT 的螢幕取代傳統戰鬥機所使用的複雜指針儀表 採用線傳飛控 Fly by Wire 進一步提升飛機的控制性 在設計上也著重飛機的維修性和降低需要的人工 這些革命性的概念對於日後F A 18大受好評的多功能 好操作之特性 有著關鍵性的幫助 基本設計 编辑在設定上 F A 18是一架雙發動機雙垂直尾翼構造 中等翼展與後掠角度 多用途的超音速戰術戰機 到目前為止 美軍的F A 18一共發展出六種不同的衍生版本 分別是單座的F A 18A與18C 及雙座的F A 18B與18D 至於最新銳的F A 18E F雖然仍列在大黃蜂家族裡面 但實際上幾乎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歷經重大修改升級過後的新機種 軍方給予其超級大黃蜂 Super Hornet 的代號以便與原本的版本區隔 是目前美國海軍最主要的空優與對地攻擊用機種 相對於單座的A C型 雙座的B D型機種主要是利用更改航電系統的裝設位置與稍微減少油箱容量 約6 來達成 B型機的主要用途是為了訓練使用 但比起一般的教練機 雙座的F A 18仍然擁有完整的作戰能力 至於D型則常被實際用來進行作戰任務 擔任一些像是戰術空中管制 前線空中管制或是戰術偵察任務之類 需要較多人力分工的特殊任務 F A 18原本的發展目的是因為美國海軍需要一款價格較低 輕型的多用途戰機 以便與當時艦隊主力的空優戰機 價格高昂且大型的F 14作高低搭配 但是在2006年F 14正式自美國海軍退役 而海軍的先進戰術攻擊機 Advanced Tactical Aircraft ATA 也就是A 12計畫又告夭折 造成原本的對地攻擊主力A 6停役後無以為繼的困境 F A 18遂同時肩負起這兩款戰機留下的任務真空帶 最新改良型的F A 18E F是美國海軍航空隊主力的對地與空優任務的機種 駐地美國西岸的幾支海軍航艦戰機大隊 Carrier Air Wing CVW 因為F 14操作成本的問題造成縮減數量甚至沒有配屬F 14 而完全以F A 18作為戰鬥主力 F A 18對於美國海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武器装备 F A 18C 编辑 整備情形 掛載AIM 9 機砲 1門20公釐M61火神式六管旋轉機砲 配彈578發 掛載點 9個 翼端2個 翼下4個及機腹3個 可掛載最多13 700磅 6 215公斤 的飛彈 火箭 炸彈 副油箱和莢艙 空對空構型 8枚AIM 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或6枚AIM 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與2枚AIM 9響尾蛇飛彈空對地構型 2枚AIM 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2枚AIM 9響尾蛇飛彈 與2枚GBU 24鋪路三型 Paveway 雷射導引炸彈 或6枚GBU 12鋪路二型 Paveway 雷射導引炸彈 或4枚CBU 87 89集束炸彈 或2枚AGM 88高速反輻射飛彈 High speed Anti Radiation Missile HARM 或6枚Mk 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B 61核彈 此外還可以攜帶AGM 65小牛 Maverick 式空對地飛彈 AGM 84H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 Standoff Land Attack Missile Expanded Response SLAM ER AGM 154聯合距外武器 Joint Standoff Weapon JSOW AGM 84魚叉 Harpoon 式反艦飛彈 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 JDAM Mk20石眼二式 Rockeye 集束炸彈 B 61戰術核子彈 AGM 158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 AGM 158C遠程反艦飛彈等衍生型 编辑F A 18A 编辑 F A 18战机从美国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為了加速新機種的開發 軍方訂購了11架F A 18原型機 其中有9架為單座型 也就是日後的F A 18A 雖然偶爾有人會稱呼這批飛機為YF A 18A 但事實上根據官方的定義 這批飛機應該是作為預產機而非可以懸掛 Y 字代號的原型機身份 1978年11月18日 第一架預產型F A 18A順利升空 戰機在為期一年多的測試後 正式進入量產 根據記錄總共有371架F A 18A被製造出來 並且於1980年3月開始部署 初期當然是以美國海軍的操作測試與評估單位開始接收新飛機 不過令人有點意外的是 第一個真正正式配置F A 18A的單位 其實是海軍陸戰隊第314 黑騎士 戰鬥攻擊中隊 VMFA 314 Black Knights 於1983年1月7日正式換裝完成開始運作 而第一個正式配置F A 18A的海軍單位 則是海軍第113戰鬥攻擊中隊 VFA 113 於1983年8月換裝完成 VFA 113與後來換裝完成的VFA 25 被配屬在第14航艦航空大隊 CVW 14 因此搭載該大隊的星座號航空母艦 USS Constellation CV 64 成為第一艘正式配置F A 18作為戰鬥武力的航空母艦 當F A 18A正式開始服役後 海軍的高級將領們馬上感受到這型多功能戰鬥機真正厲害的地方 它比原本對地攻擊專用的A 7載彈量更大 攻擊精確度更高 但又有不輸給海軍當家空優戰機F 14的運動能力 因此他們給了F A 18A 搖擺戰機 Swing Fighter 的渾名 意指這架飛機能在戰鬥機與攻擊機兩種原本壁壘分明的角色中 輕易的切換 相較於過去必須更換航電才有可能有效擔任某一類型任務 或是起飛前就就必須先設定電子裝備的 多用途 戰機來說 F A 18 真正實現空中切換多任務機種的設計 1986年4月 配屬在珊瑚海號航空母艦 USS Coral Sea CVB 43 上的兩中隊海軍航空隊與兩中隊海軍陸戰隊航空隊的F A 18參加轟炸利比亞的 黃金峽谷任務 Operation El Dorado Canyon 在該行動中主要擔對地任務 尤其是壓制利比亞的防空系統與雷達 這場任務成為F A 18與AGM 88A HARM 高速反輻射飛彈的首次實戰登場 擊毀諸多利比亞的雷達與防空飛彈設施 包括蘇聯極少出口的SA 5長程防空飛彈 替其他進行主要攻擊的友軍開路 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 Operation Desert Storm 則是第一次由F A 18擔綱出場的作戰任務 該次戰役中美軍一共投入了9個配備F A 18的海軍和7個海軍陸戰隊中隊 雖然在這場作戰中F A 18主要是擔任對地攻擊的角色 但是也常常會越界執行一下空中巡邏任務 開戰當天兩架滿載炸彈的F A 18在路程上先是擊落了兩架伊拉克空軍的MiG 21型戰機 隨後繼續飛往目標點執行轟炸任務 再次印證它真正的多功能威力 2018年12月 驻日本美国军队一架战斗机与一架空中加油机6日空中相撞并坠海 7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中 2人获救 5人失踪 日本防卫大臣岩屋毅告诉媒体记者 一架F A 18型战机与一架KC 130型空中加油机当地时间6日凌晨1时42分在日本西南部高知县以南大约100公里海域上空碰撞 坠海 前者有两名飞行员 后者有5名机组人员 大约4个小时后 一名F A 18型战机飞行员在事发地点附近海域获救 身体状况稳定 大约12时15分 搜救人员又寻获一人 暂时不清楚那名美军人员身体状况 两架失事飞机隶属位于山口县岩国市的美军基地 驻日美军方面说 两架飞机当时在执行例行训练任务 撞机原因暂时不明 路透社以多名美军官员为消息源报道 两架飞机可能在空中加油训练期间发生意外 近2年 驻日美军已经发生多起坠机事件 F A 18B 编辑 雙座型的F A 18B之出現 是打從F A 18一開始在開發時就同時進行的 在F A 18最早的11架原型機中 有兩架雙座型版本 代號TF 18A T是美軍對於教練機的稱呼代號 但在量產後更改為F A 18B F A 18B多出的一個座位是犧牲了約6 容量的油箱空間來達成 但除此之外雙座版的戰機在功能上與單座版的幾乎相同 表現也一致 根據資料F A 18B一共只量產了40架 除了少數幾架交由測試單位運用外 幾乎都是配置在前線單位而非原本預期的純教練機用途 F A 18C D 编辑 美國海軍藍天使特技飛行隊使用的F A 18 在麥道 諾斯洛普成功生產了400架的F A 18A B之後 針對航電設備作為主要改良項目的新型F A 18在1990年代中期取代了原本的A B版本 其單座型稱為F A 18C 雙座型則為F A 18D 第一架F A 18C 機身編號163427 是在1987年9月3日進行處女航 並且在1987年9月開始量產 1989年VFA 25與VFA 113首先進行換裝 新版本的戰機主要改良包括 更換新的任務電腦 加裝與1553B和1760軍用標準相容的資料匯流排 新款的彈射椅與 飛行事件及監測裝置 這套裝置會紀錄飛機的各項與維修相關的資料 在武器與系統上能夠配備 新登場的AIM 120 AMRAAM 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與 採用紅外線導引的AGM 65 小牛 式 Maverick 對地飛彈 除此之外 根據原本的設計F A 18C能 更換RF 18A 最初編號F A 18 R 偵察機的可交換式偵查機鼻 Interchangeable Recce Nose 來進行偵查任務 因此也設計保留了相關的電子接線與防電磁外洩屏避 但最後計畫還是終止而沒有實際使用到 由於F A 18C與之前的A版本幾乎只有航電系統方面的改變 因此兩個機型在外觀上很難分辨 只能從F A 18C較A在機身上多了一些突起的天線上看出端倪 F A 18C在開始生產了兩年 137架之後 自1989年以後出廠的飛機開始具備夜間攻擊能力 改良的部分包括 可以使用AN AAR 50導航前視紅外線 Forward Looking InfraRed FLIR 或者是AAS 38夜鷹 NITE Hawk 導航與紅外線目標標定前視紅外線莢艙 紅外線影像能夠直接傳送到抬頭顯示器 HUD 上 與夜視鏡相容的座艙儀表板 飛行員能夠 使用AN AVS 9貓眼 Cat Eye 夜視鏡 彩色多功能顯示幕以及電子移動地圖顯示器 第一架配備這套系統的F A 18C 編號163985 在1989年11月1日交機 又有 夜攻大黃蜂 Night Attack Hornet 的綽號 1992年之後 F A 18可以攜帶加裝雷射目標指示器的AAS 38莢艙 為雷射導引炸彈提供照明 2011年4月1日 一架隸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01戰鬥訓練中隊的F A 18C戰機在加州南部執行訓練任務時 戰機引擎突然停止運轉並起火爆炸 導致10人受傷 100多萬美元的損失 目前美國海軍已著手展開調查 2012年4月6日美國海軍的一架F A 18D大黃蜂戰鬥機週五下午在起飛後不久墜毀在維吉尼亞海灘附近的公寓大樓上 兩位飛行員在墜毀前成功彈射 總共有7人被送往醫院 沒有人受重傷 至今也無死亡報導 但有三人下落不明 2015年4月1日 兩架隸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23戰鬥機攻擊中隊 英语 VMFA 323 的F A 18C戰機因機械因素降落於台灣台南空軍基地 3 為1978年F 14迫降後 美軍戰機再次降落臺南機場 4 4月3日 兩架戰機於13 12分飛離台灣 F A 18E F 编辑 主条目 F A 18E 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 較之F A 18D F A 18F在機身尺碼上增加了約30 F A 18A B C D 左 和F A 18E F 右 的進氣道特寫 其明顯分別為F A 18E F 改用加萊特進氣道 CARET 構型 藉以減低戰機的雷射反截面 F A 18家族中的最新机型是单座的F A 18E和双座的F A 18F 绰号 超级大黄蜂 获得这个绰号的是因为这两款机型虽然延续了最初F A 18的设计概念 但是这两款机型被完全重新设计过 整个机身扩大了约30 並換裝新型的F414發動機 由中型战机变为中重型战机 F A 18E F最大的進步在於其雷達反射面積減少約10 雖然不能像新一代的F 22等隱形戰機般 能完全在傳統雷達前隱形 但已足夠讓敵機鎖定的有效距離減少 且就算被鎖定也比較容易逃脫 使得被擊毀的機率大幅的降低 除此之外 其武器掛載點的數量也較以往增加 並且可外掛多達五個副油箱 除了可大幅延長作戰半徑外 甚至還能執行簡易的空中加油任務 2007年澳洲空軍訂購了24架F型取代老舊的F 111中隊 F A 18E F Block III製造與升級 编辑 美國海軍已經選擇了將F A 18E F超級大黃蜂提升至Block III的性能提升方案 並預在2019財年間開始對現有超級大黃蜂機隊實施升級 海軍預計將挹注2 649億美元預算至升級現有超級大黃蜂機隊至Block III的標準 期間在2019財年至2022財年間 這項升級可使超級大黃蜂面對未來戰場將具有更好的生存性 在Block III升級之中 超級大黃蜂將會使用更大面積的多功能顯示器 名為 分散式標定處理器網路 Distributed Targeting Processor Network DTPN 的新型強大電腦 能容納更多資料串流的 戰術標定網路科技 Tactical Targeting Network Technology TTNT 等 且蓋倫也表示 這些先進的能力可以讓超級大黃蜂 咆哮者以及E 2D相互溝通並形成緊密的作戰網路 此外 Block III也會讓超級大黃蜂安裝適型油箱 CFT 並讓航程增加100 120海里 而在匿蹤性表現上 超級大黃蜂Block III亦會強化低可視度設計 毫無疑問地 超級大黃蜂Block III將不會擁有F 35C般的匿蹤性 但蓋倫也指出Block III的生存性提升是透過同時精進了電戰性能以及低可視度性能 並取在兩者性能上的平衡點而達成 在感測器方面 目前正在開發的全新遠紅外線感測器 IRST 也已在2017財年間投注研發資金 並可以讓未來的Block III得到更強的遠距偵測和追蹤能力 波音公司2020年6月17日宣布 已向美國海軍交付首批2架F A 18 超級大黃蜂 第3批次 Super Hornet Block III 戰機 單座型F A 18E與雙座型F A 18F各1架 先前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 USNI 報導 美國海軍計畫獲得116架全新 超級大黃蜂 第3批次戰機 另外升級364架舊款F A 18E F至相同標準 5 F 18 HARV 编辑 正在進行高攻角飛行測試中的F 18 HARV F 18 HARV版是太空總署的高攻角實驗機 High Alpha Research Vehicle 在1987年到1996年的計畫期間 利用實驗機上三片偏流片組成的軸對稱向量噴嘴 驗證戰機是否可以70度的攻角飛行 一般戰機只能55度 EA 18G 咆哮者 编辑 主条目 EA 18G咆哮者式電子作戰機 試飛中的EA 18G原型機 EA 18G 咆哮者 Growler 是美國海軍預備在2009年財政年度開始取代現役EA 6B電子作戰機的同类機型 EA 18G由F A 18F的機體修改之後 利用掛載於機翼與機腹中線下方的ALQ 99干擾筴艙與機身內的電子設備 執行對地方無線電訊號源 包括雷達與通訊設備的蒐集 干擾與壓制 6 2000年下半年美國海軍開始著手進行下一代電子作戰飛機發展研究 經過22個月的評估與研究之後 2001年一份2000頁的機密報告提出多種海空軍聯合研發與採購的提案 由於海空兩軍對於新機種任務規劃的差異 以及海軍陸戰隊預備採用未來服役的F 35聯合打擊戰鬥機的電子作戰版 兩軍種合作計畫因此改由海軍單獨利用F A 18F的機體改良之後取得 第一架EA 18G發展型 編號16641 於2006年8月3日於波音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市的工廠正式對外公開 8月15日進行第一次試飛 EA 18G與F A 18F共享90 的機身結構 APG 79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與其他航電系統 在兩處翼端 EA 18G加裝ALQ 218戰術干擾系統接收器 Tactical Jamming System Receivers TJSRs 主要的電子作戰系統與EA 6B相同 都是使用ALQ 99 ICAPIII筴艙 高度自動化的系統與介面設計將提高EA 18G的作戰效果 使用國家 编辑 使用国 美國 美國海軍 F A 18A B C D已退役 美國海軍陸戰隊 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澳洲皇家空軍 F A 18A B已退役 F A 18A B購入75架 57架單座 18架雙座 共71 架 意外事故損失4架 其中25架已被加拿大收購 另外46架則陸續轉交美國軍事承判商 Air USA 機隊已於2021年11月底退役 由F 35A 閃電 式戰鬥機取代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 澳洲將保留8架 其中兩架將進駐威廉鎮當地的世界戰機博物館 做為歷史紀錄保存 7 8 購入24架F A 18F 購入12架EA 18G 現役11架 意外事故損失1架 2021年9月30日新購一架戰機取代事故機 9 No 3 Squadron RAAF 服役时间 1985 2017 后被F 35A取代 No 75 Squadron RAAF 服役时间 1988 2021 后被F 35A取代 No 77 Squadron RAAF 服役时间 1985 2020 后被F 35A取代 No 2 Operational Conversion Unit RAAF 服役时间 1985 2019 后被F 35A取代 Aircraf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 RAAF 科威特空軍 31架F A 18C和8架F A 18D 截至2008年11月 2008 11 update 10 9th Fighter and Attack Squadron 25th Fighter and Attack Squadron 2018年 订購22架F A 18E Block III和6架F A 18F Block III 5 瑞士空軍 購入34架 現役32架 2架損失於墜毀事故 初期並未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後續才購入對地攻擊用硬體裝備 芬蘭空軍 使用純攔截機版 F 18C D 購入64架 現役63架 1架損失於2001年發生的空中撞機事故 首架於1995年6月7日運交 11 規劃於2025年開始退役 由F 35A取代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 8架F 18D No 18 Squadron RMAF Butterworth AB 加拿大皇家空軍 購入138架 配屬加拿大空軍司令部 Canadian Forces Air Command 麥克唐納 道格拉斯公司的內部代號為CF 18A 但加拿大軍方將機種代號改稱CF 188A 單座 與CF 188B 雙座 全機隊現正進行航電和結構提升計畫 將服役至2020年 西班牙空軍 84架 機種代號改稱C 15 預計於2025年退役首批次事故 编辑2011年4月6日 一架美國海軍來自VFA 122戰術演示小隊的F A 18E F在嘗試完成一個機動動作時墜毀 導致機上兩名飛行員喪生 2015年10月21日 美海軍陸戰隊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 該部第三航空聯隊的六架F A 18 大黃蜂 戰鬥機當天計劃從拉肯希思基地飛往 洛西茅斯基地 其中一架戰機在起飛後墜毀 墜機地點距離拉肯希思基地約6英里 約9 7公里 飛行員遇難 其餘五架戰機已安全抵達洛西茅斯基地 2016年6月2日 美國海軍 藍天使 表演隊一架F A 18起飛不久後墜毀於田納西洲 飛行員遇難 2016年8月2日 美國海軍一架F A 18C在內華達州法倫附近墜毀 飛行員安全跳傘逃生 2016年8月29日 瑞士空軍一架F A 18C在邁林根空軍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 飛行員受重傷不治身亡 2016年11月9日 美國海軍兩架F A 18在加州聖地亞哥附近進行空戰訓練時相撞 一名飛行員跳傘後安全落地 另一名飛行員在海上跳傘被安全救起 2016年11月28日 加拿大空軍一架CF 18在冷湖靶場墜毀 飛行員遇難 2016年12月7日 一架駐日美軍F A 18戰鬥機在四國高知縣近海墜毀 2017年4月21日 據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新聞辦公室消息 美國海軍卡爾 文森號航空母艦上的一架F 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東南亞蘇拉威西島附近海域墜毀 2017年10月17日 一架西班牙F A 18戰機在該國首都馬德里Torrejon軍事基地起飛不久後墜毀 2018年1月24日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一架EA 18G在美國參加紅旗軍演起飛時忽然燃起大火 2018年3月14日 美軍一架F18戰鬥機在國內例行訓練時墜毀 機上兩名飛行員及時跳傘彈射 卻仍在事故中死亡 2018年11月12日 美軍一架F A 18戰機在沖繩海域訓練時墜毀 事故發生海域為北大東島西南部約300公里的海域 2018年12月5日 一架駐日本山口的美國海軍陸戰隊F A 18在海上進行加油練習時與KC 130加油機相撞 兩機雙雙墜毀 一名飛行員彈射後被日本自衛隊搜救到 餘下一名飛行員與五名加油機機組乘員下落不明 12 2019年7月14日 一位官員向福克斯新聞網透露 一架美國海軍F A 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當日在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海岸墜毀 2019年7月31日 一架美國海軍F A 18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死亡谷國家公園墜毀 相關條目 编辑2015年美軍F 18戰機降落台南機場事件 AN ALE 47反制灑佈器 澳军麦克唐纳 道格拉斯 F A 18大黄蜂战机流行文化 编辑動漫 戰區88 電影 衝出封鎖線 變形金剛 超級戰艦 絕地任務 註釋 编辑 存档副本 2020 07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4 存档副本 2014 01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1 11 Marine fighter jets landing on Taiwan sends China mess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ashington Times 江天錚 F18降台南 憶當年 聯合報 2015 04 02 2015 04 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4 03 5 0 5 1 編譯郭正原 美海軍喜迎2架第3批次 超級大黃蜂 yahoo 新聞 青年日報社 2020年6月19日 2020年6月1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6月20日 中文 臺灣 央視 咆哮者干擾偵查一體 2016 08 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4 04 記者李靖棠 F 35時代來臨 捍衛領空40年 澳洲舊型大黃蜂戰機正式退役 新闻稿 上報 2021 11 29 2021 11 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1 中文 臺灣 軍情動態 服役將近37年 澳洲空軍大黃蜂戰機走入歷史 新闻稿 自由時報 2021 12 01 2021 1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1 中文 臺灣 McLaughin Andrew Australia to Buy One Growler Attrition Aircraft ADBR 1 October 2021 1 Octo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24 Directory World Air Forc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 存档日期11 October 2017 Flight International 11 17 November 2008 F A 18 Hornet Mileston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波音官方網站 2007年3月17日讀取 U S Marine F A 18 KC 130 Crash in Sea Off Japa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loomberg 2018 12 05 2018 12 11 參考文獻 编辑David Donald and Jon Lake The Encyclopedia of World Military Aircraft 2000 Aerospace Publishing Ltd UK ISBN 1 84013 393 7 美國科學家聯邦基金會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 Donald David Carrier Aviation Air Power Directory London AIRtime Publishing Inc 2001 ISBN 978 1 880588 43 7 Drendel Lou F A 18 Hornet in action Aircraft Number 136 Carrollton Texas Squadron Signal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 0 89747 300 2 Elward Brad Boeing F A 18 Hornet WarbirdTech Vol 31 Specialty Press 2001 ISBN 978 1 58007 041 6 Gunston Bill F A 18 Hornet Modern Combat Aircraft 22 St Paul Minnesota Motorbooks International 1985 ISBN 978 0 7110 1485 5 Holmes Tony RAAF Hornets at War Australian Aviation Canberra Phantom Media January February 2006 No 224 ISSN 0813 0876 Jenkins Dennis R F A 18 Hornet A Navy Success Story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0 ISBN 978 0 07 134696 2 Miller Jay McDonnell Douglas F A 18 Hornet Aerofax Minigraph 25 Arlington Texas Aerofax Inc 1988 ISBN 978 0 942548 39 6 Peacock Lindsay F A 18 Hornet Osprey Combat Aircraft Series London Osprey Publishing 1986 ISBN 978 0 85045 707 0 Senior Tim F A 18 Hornet The AirForces Monthly book AirForces Monthly 2003 ISBN 978 0 946219 69 8 Spick Mike McDonnell Douglas F A 18 Hornet Classic Warplanes London Salamander Books 1991 ISBN 978 0 8317 1412 3 Spick Mike ed F A 18 Hornet The Great Book of Modern Warplanes St Paul Minnesota MBI 2000 ISBN 978 0 7603 0893 6 Vann Frank McDonnell Douglas F A 18 Hornet How They Work Jet Fighter New York Exeter Books 1988 ISBN 978 0 7917 0226 0 Wilson Stewart Phantom Hornet and Skyhawk in Australian Service Weston Creek ACT Australia Aerospace Publications 1993 ISBN 9781875671038 Yanez Roberto and Alex Rodriguez Spanish Hornets Providing a Potent Sting Air International 英语 Air International Volume 75 Number 2 August 2008 pp 22 25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F A 18 Hornet波音公司防衛航空部門F A 18 英文 F A 18 Hornet U S Navy fact fi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F A 18 Hornet Navy history page F A 18 Hornet on GlobalSecurity or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 A 18A Hornet pa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Flying the F A 18F Super Hornet page on ausairpower ne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st of all USN USMC Hornets by Lot Bureau Number BuNo and their known disposi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AAF F A 18A Hornet fact fi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wiss Air Force F A 18C Walkarou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F A 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amp oldid 7542645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