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遊仙詩

遊仙詩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以遨遊仙境、上昇天庭為主題,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有些遊仙詩寄托以有志難伸的不滿,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也有遊仙詩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抒寫俗世的悅樂。廣義的遊仙詩,包括楚辭辭賦屈原離騷》被視為遊仙詩的起源,為後世所倣效。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阮籍李白等。文學批評家對遊仙詩整體評價不高,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太过塵俗,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明代張瑞圖草書郭璞〈遊仙詩〉

主題思想 编辑

遊仙詩抒寫遊覽仙境,歌詠神仙世界[1]:255,主題大致有五種:

  1. 慕仙:道家詩人相信神仙之說,幻想仙境,描寫異象,如張華張協郭璞李白曹唐[2]:108;李白〈天台曉望〉、〈古風〉其五、其七幾首,都表達了追求成仙的願望[3]:157、160、165
  2. 寄託:詩人大多身當亂世,有志難伸,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假託神仙之說抒發不滿和憂愁,如屈原嵇康阮籍[2]:107[4]:11
  3. 擬古:文人欣賞遊仙詩的幽美意境,模倣前人的藝術成就,憑想像加以虛構,如宋玉曹植傅玄鮑照庾信[2]:108
  4. 祝頌:詩人向帝王祝頌長生不老,如西晉成公綏〈晉四箱歌〉、陸機〈前緩聲歌〉[5]:351、362
  5. 狎邪:作者以仙女比喻妓女,仙境比喻妓院,自命風流的詩人以仙郎仙夫自居,這類世俗化的遊仙詩是一種娼妓文學[4]:19-21

部份遊仙詩抒發苦悶之情,在衝突中掙扎,但沒有找到出路或歸宿,如阮籍〈詠懷詩〉,即使寫到神仙境界,也難以擺脫俗世的羈絆[2]:127[6]:213。詩人往往憤世嫉俗,不滿現世而別有希冀,想逃到另一世界,但理智上,他們大多並不真正相信仙界,幻想醒覺以後,有更空虛和更苦悶的心情[2]:127-128

情節與題材 编辑

早期遊仙詩的典型情節,有以下兩類:

  1. 詩中人登山遇仙,得到仙丹,自己服下,或將丹藥帶回凡間,獻給帝王。例如曹植〈飛龍篇〉,寫詩人登上泰山,得遇仙翁,獲授仙丹,由此長生不老[7]:163-165
  2. 詩中人修練得道,飛昇仙境,拜會仙人,如西王母赤松子,或在天庭盛宴,或得仙丹秘術,得以長生不老。例如曹操陌上桑〉,寫詩人自九嶷山玉門關崑崙山,見西王母,遇見赤松子,獲授秘術和靈芝,升天遨遊,最後長生不老[7]:163、193曹植〈五遊詠〉先寫離世升天,車馬鼎盛,然後寫天路歷程與仙境,以及在仙境的樂趣,是遊仙詩的典型結構[2]:116

六朝時,遊仙詩所寫仙境多集中於華山泰山等名山,詩中人可由崑崙上昇天庭,仙人以王喬赤松子為主,其次為西王母東王公,所用典故較為固定,成為套語,意象缺乏新意。東晉開始,詩人取材較廣,如郭璞〈遊仙詩〉有取於《山海經》,庾闡的遊仙詩取材自劉向列仙傳[4]:26、42-44庾信則有取於葛洪神仙传》。这一时期,遊仙詩受道教影響較深,加入了道教詞彙,甚或述說學道過程[4]:54-55、49-51。部份遊仙詩描寫山水草木等大自然景物,促進山水詩的興起[8]:538

發展 编辑

遊仙詩歷史可分三期:

  1. 楚辭時期,由戰國至東漢,以屈原為中心,主要體裁是[2]:107
  2. 五言詩時期,由魏晋到盛唐,以曹植阮籍郭璞為中心,主要體裁是七言古詩;當中魏晉是歷史上遊仙詩的鼎盛期,到南北朝漸趨衰歇[4]:175
  3. 七言詩時期,由中唐到明清,以曹唐為中心,主要體裁是七絕,間中用七律或七古,當中曹唐創出遊仙詩的新格局[4]:176

戰國至東漢 编辑

屈原的〈離騷〉和〈遠遊〉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後來的摹擬作品也多有不及:9[2]:108、110。〈遠遊〉有道家神仙思想,描寫赤松子王喬韓眾等仙人[2]:109-111;〈離騷〉中,詩人遊歷天國,乘神龍之車,但被天上神仙排斥,天國關閉不開,唯有返回人間[9]:186、188宋玉的〈九辯〉詳述上天歷程,有超塵絕俗之想[9]:187-188漢賦中,賈誼惜誓〉、嚴忌〈哀時命〉、張衡思玄賦〉等遊仙作品,都模倣楚辭;而曹操和曹植的遊仙詩,也受到辭賦的影響[2]:113[7]:193、200秦朝博士所作的〈仙真人詩〉,是遊仙詩最古的例子之一,其主題學者有兩種說法:一為長生不老,一為巫師的神遊體驗[5]:325-326[4]:4。漢代朝廷祭祀所用的〈郊祀歌〉,也表達登仙或飛昇天界的願望。樂府詩中的遊仙詩,有〈王子喬〉、〈董逃行〉及〈善哉行〉等,大多都源自民間歌謠[5]:330-333、339-340,部份遊仙詩以淮南八公為主題,多源自民間祠廟祭祀所用的樂曲[2]:114[5]:350

魏晉 编辑

遊仙詩最具代表性的名篇,大多数完成於魏晉時期[4]:88。三曹父子開始大量寫遊仙詩,曹操現存有〈氣出唱〉、〈精列〉等4篇,曹丕有〈折楊柳行〉1篇,曹植則有〈升天行〉、〈仙人篇〉、〈五遊詠〉等10多篇。曹植在理智上懷疑神仙[2]:115,卻假託神仙以抒發对现实社会的不滿,其詩也有模倣屈原之處[5]:349[4]:34,被朱光潛批評為「沒有真正的生命,既無深情,也無逸致」[2]:117阮籍的遊仙詩寄託懷抱,成就較高,其〈詠懷詩〉82章中,有接近40章涉及遊仙,往往抒發對人生的不滿,表明其退隱自處,不與當權者合作的政治態度[4]:36-37[2]:117-118陸機的〈東武吟行〉則以辭藻華美,對偶工整見稱[4]:36

東晉遊仙詩文字較華麗,講究對偶 [4]:46郭璞嚮往神仙之說,所寫仙景新鮮而具體,但氣象規模較狹小,詩中主角多是棲於山林的隱士,多用對偶,詩風華麗[2]:118-119[5]:358,多作自敘及慷慨之辭,部份素材來自《山海經》。郭璞受阮籍影響,把遊仙詩當作詠懷詩來寫,抒發苦悶與不滿[4]:41-43、109-110、115,有憤慨不平之情[8]:533。其中一首:

京華遊俠窟,山林隱遯棲。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源挹清波,陵崗掇丹荑。靈谿可潛盤,安事登雲梯。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8]:537

這首詩運用對比手法,指出富貴虛幻,不如隱居求仙[8]:537、539-540。一些東晉道士的遊仙詩,與郭璞的相似[5]:324。郭璞作品是中國遊仙詩的代表作,劉勰讚賞郭璞「仙詩亦飄飄而凌雲」、「挺拔而為俊」,影響唐代與道教有關的詩人,如李白李商隱曹唐[4]:95、103、13

南北朝至中唐 编辑

南北朝遊仙詩創作較少,或因山水詩興起,遊仙作品相對減少[4]:46[5]:359。遊仙詩自楚辭變為五古,到郭璞發展可說告一段落,其後鮑照庾信李白等都寫過遊仙詩,大體上繼承阮籍郭璞,發展不大[2]:121。與魏晉名篇相比,唐代遊仙詩較少達致「新鮮而有力」[4]:69。不少遊仙詩寫夢遊仙境,當中王勃〈忽夢遊仙〉為最早例子,中晚唐詩人如白居易、李沇、沈彬等,亦寫入夢後遊歷仙境[4]:65-66。唐代詩人給遊仙詩賦予新生命,藉以表達現實生活中的挫折與歡悅,遊仙詩有狎妓的新意思,其意源自張鷟唐傳奇遊仙窟[4]:87、67。唐代妓院中人常以「仙」、「真」為藝名,遊仙詩的「仙家」,實為妓院,仙家玉女實為妓女。這種遊仙詩強調人仙相戀,特別喜歡運用六朝志怪小說中劉郎、阮郎與仙女結為夫妻的典故,表現文人的風流自賞。這類遊仙詩可說是娼妓文學[4]:84-89

晚唐及以后 编辑

晚唐道士曹唐是寫下最多遊仙詩的唐代詩人,成就頗高[4]:169、89,為遊仙詩開一新方向,不再用辭賦五古的體裁,改用七律七絕,現存詩兩卷,大半是遊仙詩[2]:121,有七律〈大遊仙詩〉50篇,七絕〈小遊仙詩〉98篇[4]:169、135。曹唐雖然還俗,但仍傾慕神仙,熟讀道教經書,採用葛洪《神仙传》、陶弘景《》《漢武帝內傳》以及其他道經中的傳說,素材之豐富多樣,前所未有[4]:136、178、202。其詩常以神仙傳說為題材,如劉晨、阮肇上天台山、漢武帝西王母、張碩與杜蘭香等故事,往往涉及男女感情[2]:121-122。詩風方面则遣詞鮮明亮麗,〈大遊仙詩〉敘事精簡,善於改造神話情節,表現神話中人的心境[4]:223、22、143,〈小遊仙詩〉則寄寓作者對神仙傳說的感慨[4]:159,如以下一例:

長房自貴解飛翔,五色雲中獨閉門。看卻桑田欲成海,不知還往幾人存。

此詩引用《神仙傳》中費長房的故事,表現滄海桑田、人事全非的感慨[4]:163。曹唐也運用把妓女當作仙女的隱喻,部份作品有濃厚的性愛色彩,寫宮嬪服飾之盛與逍遙行樂的痛快,與當時盛行的宮體詩相似[4]:145[2]:123

晚唐僧人貫休作有〈夢遊仙〉詩,抒寫仙境[9]:190。從曹唐起,遊仙詩往往與宮體詩合流。其後用七絕寫遊仙詩,數目最多的是清代的厲鶚,共有300多首,聲稱學習郭璞與曹唐,風格亦與曹唐相似[2]:124[4]:173

評價 编辑

遊仙詩對仙境的理想往往並不高,有濃厚的物質主義色彩,仙境的極樂,大多就肉體需要而言,都是精緻化的肉體感受[2]:126-127。如曹操的遊仙詩,大部份描述神仙歡宴的可喜可樂。不少遊仙詩一味歌頌仙境,表現對世外的憧憬,缺少寄託;仙人沒有追求什麼哲學思想[6]:209-210、214,不作智慧的追求或道德的奮勉,沒有引導精神向上的激勵,精神價值「太塵俗,太鄙陋,不能產生很偉大的藝術作品」[2]:127,其情懷往往沒有歸宿,不能產生莊嚴燦爛的意象[2]:128。對仙境的描繪,遊仙詩一般過於薄弱[6]:208,沒有首尾貫串的故事,對仙人的描寫亦太簡略,相對於西方的史詩,遊仙詩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2]:129-130

翻譯 编辑

美國學者薛愛華譯註曹唐〈小遊仙詩〉33首,寫成Mirages on the sea of time: the Taoist poetry of Ts'ao T'ang一書,1985年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4]:184

註釋 编辑

  1. ^ 游佐昇. 〈道教和文學〉. 福井康順等 (编). 《道教 第二卷》. 朱越利等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253–298. ISBN 753251207X (中文(简体)).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朱光潛. 〈遊仙詩〉. 《詩論新編》. 台北: 洪範書店. 1984: 105–130 (中文(繁體)). 
  3. ^ 松浦友久. 《李白——詩歌及其内在心象》. 張守惠譯.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3 (中文(简体)).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李豐楙. 《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6. ISBN 9571507377 (中文(繁體)).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釜谷武志. 〈遊仙詩の成立と展開〉. 吉川忠夫 (编). 《中國古道教史研究》. 東京: 同朋社. 1992: 323–362. ISBN 4810410501 (日语). 
  6. ^ 6.0 6.1 6.2 前野直彬日语前野直彬. 〈道家思想與文學〉. 宇野精一 (编). 《中國思想之研究(二)道家與道教思想》. 邱棨鐊譯.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8: 175–215 (中文(繁體)). 
  7. ^ 7.0 7.1 7.2 宇文所安. 《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 胡秋蕾等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2. ISBN 7108039966 (中文(简体)). 
  8. ^ 8.0 8.1 8.2 8.3 葉嘉瑩. 《漢魏六朝詩講錄》.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ISBN 754342942X (中文(简体)). 
  9. ^ 9.0 9.1 9.2 鮑吾剛. 《中國人的幸福觀》. 嚴蓓雯等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7214038498 (中文(简体)). 

延伸閱讀 编辑

  • 顏進雄. (PDF).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2013, 26: 1–35 [2017-12-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03) (中文(繁體)). 
  • 王瑜楨. . 《問學集》. 2009, 16: 16–27 [2017-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6) (中文(繁體)). 
  • 賀秀明. (PDF). 《福建學刊》. 1994, 4: 69–73 [2017-12-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1) (中文(简体)). 

遊仙詩, 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 以遨遊仙境, 上昇天庭為主題, 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 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 有些寄托以有志難伸的不滿, 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 也有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 抒寫俗世的悅樂, 廣義的, 包括楚辭等辭賦, 屈原, 離騷, 被視為的起源, 為後世所倣效, 歷史上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 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 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 阮籍, 李白等, 文學批評家對整體評價不高, 認為精神價值太过塵俗, 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明代張瑞圖草書郭璞, 目录, 主題思. 遊仙詩 中國古代詩歌類型之一 以遨遊仙境 上昇天庭為主題 抒發嚮往成仙的心願 廣泛採用道教神話傳說為素材 有些遊仙詩寄托以有志難伸的不滿 抒發憤世嫉俗與苦悶之情 也有遊仙詩以登臨仙境比喻男歡女愛 抒寫俗世的悅樂 廣義的遊仙詩 包括楚辭等辭賦 屈原 離騷 被視為遊仙詩的起源 為後世所倣效 歷史上遊仙詩最興盛的時期是魏晉時代 代表詩人有東晉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 其餘重要詩人有曹植 阮籍 李白等 文學批評家對遊仙詩整體評價不高 認為遊仙詩精神價值太过塵俗 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明代張瑞圖草書郭璞 遊仙詩 目录 1 主題思想 2 情節與題材 3 發展 3 1 戰國至東漢 3 2 魏晉 3 3 南北朝至中唐 3 4 晚唐及以后 4 評價 5 翻譯 6 註釋 7 延伸閱讀主題思想 编辑遊仙詩抒寫遊覽仙境 歌詠神仙世界 1 255 主題大致有五種 慕仙 道家詩人相信神仙之說 幻想仙境 描寫異象 如張華 張協 郭璞 李白 曹唐等 2 108 李白 天台曉望 古風 其五 其七幾首 都表達了追求成仙的願望 3 157 160 165 寄託 詩人大多身當亂世 有志難伸 懷才不遇 憤世嫉俗 假託神仙之說抒發不滿和憂愁 如屈原 嵇康 阮籍等 2 107 4 11 擬古 文人欣賞遊仙詩的幽美意境 模倣前人的藝術成就 憑想像加以虛構 如宋玉 曹植 傅玄 鮑照 庾信等 2 108 祝頌 詩人向帝王祝頌長生不老 如西晉成公綏 晉四箱歌 陸機 前緩聲歌 5 351 362 狎邪 作者以仙女比喻妓女 仙境比喻妓院 自命風流的詩人以仙郎仙夫自居 這類世俗化的遊仙詩是一種娼妓文學 4 19 21 部份遊仙詩抒發苦悶之情 在衝突中掙扎 但沒有找到出路或歸宿 如阮籍 詠懷詩 即使寫到神仙境界 也難以擺脫俗世的羈絆 2 127 6 213 詩人往往憤世嫉俗 不滿現世而別有希冀 想逃到另一世界 但理智上 他們大多並不真正相信仙界 幻想醒覺以後 有更空虛和更苦悶的心情 2 127 128 情節與題材 编辑早期遊仙詩的典型情節 有以下兩類 詩中人登山遇仙 得到仙丹 自己服下 或將丹藥帶回凡間 獻給帝王 例如曹植 飛龍篇 寫詩人登上泰山 得遇仙翁 獲授仙丹 由此長生不老 7 163 165 詩中人修練得道 飛昇仙境 拜會仙人 如西王母 赤松子 或在天庭盛宴 或得仙丹秘術 得以長生不老 例如曹操 陌上桑 寫詩人自九嶷山經玉門關到崑崙山 見西王母 遇見赤松子 獲授秘術和靈芝 升天遨遊 最後長生不老 7 163 193 曹植 五遊詠 先寫離世升天 車馬鼎盛 然後寫天路歷程與仙境 以及在仙境的樂趣 是遊仙詩的典型結構 2 116 六朝時 遊仙詩所寫仙境多集中於華山 泰山等名山 詩中人可由崑崙上昇天庭 仙人以王喬 赤松子為主 其次為西王母與東王公 所用典故較為固定 成為套語 意象缺乏新意 東晉開始 詩人取材較廣 如郭璞 遊仙詩 有取於 山海經 庾闡的遊仙詩取材自劉向 列仙傳 4 26 42 44 庾信則有取於葛洪 神仙传 这一时期 遊仙詩受道教影響較深 加入了道教詞彙 甚或述說學道過程 4 54 55 49 51 部份遊仙詩描寫山水草木等大自然景物 促進山水詩的興起 8 538 發展 编辑遊仙詩歷史可分三期 楚辭時期 由戰國至東漢 以屈原為中心 主要體裁是賦 2 107 五言詩時期 由魏晋到盛唐 以曹植 阮籍 郭璞為中心 主要體裁是七言古詩 當中魏晉是歷史上遊仙詩的鼎盛期 到南北朝漸趨衰歇 4 175 七言詩時期 由中唐到明清 以曹唐為中心 主要體裁是七絕 間中用七律或七古 當中曹唐創出遊仙詩的新格局 4 176 戰國至東漢 编辑 屈原的 離騷 和 遠遊 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 後來的摹擬作品也多有不及 9 2 108 110 遠遊 有道家神仙思想 描寫赤松子 王喬 韓眾等仙人 2 109 111 離騷 中 詩人遊歷天國 乘神龍之車 但被天上神仙排斥 天國關閉不開 唯有返回人間 9 186 188 宋玉的 九辯 詳述上天歷程 有超塵絕俗之想 9 187 188 漢賦中 賈誼 惜誓 嚴忌 哀時命 張衡 思玄賦 等遊仙作品 都模倣楚辭 而曹操和曹植的遊仙詩 也受到辭賦的影響 2 113 7 193 200 秦朝博士所作的 仙真人詩 是遊仙詩最古的例子之一 其主題學者有兩種說法 一為長生不老 一為巫師的神遊體驗 5 325 326 4 4 漢代朝廷祭祀所用的 郊祀歌 也表達登仙或飛昇天界的願望 樂府詩中的遊仙詩 有 王子喬 董逃行 及 善哉行 等 大多都源自民間歌謠 5 330 333 339 340 部份遊仙詩以淮南八公為主題 多源自民間祠廟祭祀所用的樂曲 2 114 5 350 魏晉 编辑 遊仙詩最具代表性的名篇 大多数完成於魏晉時期 4 88 三曹父子開始大量寫遊仙詩 曹操現存有 氣出唱 精列 等4篇 曹丕有 折楊柳行 1篇 曹植則有 升天行 仙人篇 五遊詠 等10多篇 曹植在理智上懷疑神仙 2 115 卻假託神仙以抒發对现实社会的不滿 其詩也有模倣屈原之處 5 349 4 34 被朱光潛批評為 沒有真正的生命 既無深情 也無逸致 2 117 阮籍的遊仙詩寄託懷抱 成就較高 其 詠懷詩 82章中 有接近40章涉及遊仙 往往抒發對人生的不滿 表明其退隱自處 不與當權者合作的政治態度 4 36 37 2 117 118 陸機的 東武吟行 則以辭藻華美 對偶工整見稱 4 36 東晉遊仙詩文字較華麗 講究對偶 4 46 郭璞嚮往神仙之說 所寫仙景新鮮而具體 但氣象規模較狹小 詩中主角多是棲於山林的隱士 多用對偶 詩風華麗 2 118 119 5 358 多作自敘及慷慨之辭 部份素材來自 山海經 郭璞受阮籍影響 把遊仙詩當作詠懷詩來寫 抒發苦悶與不滿 4 41 43 109 110 115 有憤慨不平之情 8 533 其中一首 京華遊俠窟 山林隱遯棲 朱門何足榮 未若託蓬萊 臨源挹清波 陵崗掇丹荑 靈谿可潛盤 安事登雲梯 漆園有傲吏 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 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塵外 長揖謝夷齊 8 537 dd dd 這首詩運用對比手法 指出富貴虛幻 不如隱居求仙 8 537 539 540 一些東晉道士的遊仙詩 與郭璞的相似 5 324 郭璞作品是中國遊仙詩的代表作 劉勰讚賞郭璞 仙詩亦飄飄而凌雲 挺拔而為俊 影響唐代與道教有關的詩人 如李白 李商隱 曹唐等 4 95 103 13 南北朝至中唐 编辑 南北朝遊仙詩創作較少 或因山水詩興起 遊仙作品相對減少 4 46 5 359 遊仙詩自楚辭變為五古 到郭璞發展可說告一段落 其後鮑照 庾信 李白等都寫過遊仙詩 大體上繼承阮籍和郭璞 發展不大 2 121 與魏晉名篇相比 唐代遊仙詩較少達致 新鮮而有力 4 69 不少遊仙詩寫夢遊仙境 當中王勃 忽夢遊仙 為最早例子 中晚唐詩人如白居易 李沇 沈彬等 亦寫入夢後遊歷仙境 4 65 66 唐代詩人給遊仙詩賦予新生命 藉以表達現實生活中的挫折與歡悅 遊仙詩有狎妓的新意思 其意源自張鷟的唐傳奇 遊仙窟 4 87 67 唐代妓院中人常以 仙 真 為藝名 遊仙詩的 仙家 實為妓院 仙家玉女實為妓女 這種遊仙詩強調人仙相戀 特別喜歡運用六朝志怪小說中劉郎 阮郎與仙女結為夫妻的典故 表現文人的風流自賞 這類遊仙詩可說是娼妓文學 4 84 89 晚唐及以后 编辑 晚唐道士曹唐是寫下最多遊仙詩的唐代詩人 成就頗高 4 169 89 為遊仙詩開一新方向 不再用辭賦或五古的體裁 改用七律和七絕 現存詩兩卷 大半是遊仙詩 2 121 有七律 大遊仙詩 50篇 七絕 小遊仙詩 98篇 4 169 135 曹唐雖然還俗 但仍傾慕神仙 熟讀道教經書 採用葛洪 神仙传 陶弘景 漢武帝內傳 以及其他道經中的傳說 素材之豐富多樣 前所未有 4 136 178 202 其詩常以神仙傳說為題材 如劉晨 阮肇上天台山 漢武帝與西王母 張碩與杜蘭香等故事 往往涉及男女感情 2 121 122 詩風方面则遣詞鮮明亮麗 大遊仙詩 敘事精簡 善於改造神話情節 表現神話中人的心境 4 223 22 143 小遊仙詩 則寄寓作者對神仙傳說的感慨 4 159 如以下一例 長房自貴解飛翔 五色雲中獨閉門 看卻桑田欲成海 不知還往幾人存 dd dd 此詩引用 神仙傳 中費長房的故事 表現滄海桑田 人事全非的感慨 4 163 曹唐也運用把妓女當作仙女的隱喻 部份作品有濃厚的性愛色彩 寫宮嬪服飾之盛與逍遙行樂的痛快 與當時盛行的宮體詩相似 4 145 2 123 晚唐僧人貫休作有 夢遊仙 詩 抒寫仙境 9 190 從曹唐起 遊仙詩往往與宮體詩合流 其後用七絕寫遊仙詩 數目最多的是清代的厲鶚 共有300多首 聲稱學習郭璞與曹唐 風格亦與曹唐相似 2 124 4 173 評價 编辑遊仙詩對仙境的理想往往並不高 有濃厚的物質主義色彩 仙境的極樂 大多就肉體需要而言 都是精緻化的肉體感受 2 126 127 如曹操的遊仙詩 大部份描述神仙歡宴的可喜可樂 不少遊仙詩一味歌頌仙境 表現對世外的憧憬 缺少寄託 仙人沒有追求什麼哲學思想 6 209 210 214 不作智慧的追求或道德的奮勉 沒有引導精神向上的激勵 精神價值 太塵俗 太鄙陋 不能產生很偉大的藝術作品 2 127 其情懷往往沒有歸宿 不能產生莊嚴燦爛的意象 2 128 對仙境的描繪 遊仙詩一般過於薄弱 6 208 沒有首尾貫串的故事 對仙人的描寫亦太簡略 相對於西方的史詩 遊仙詩缺少了想像力和宏偉的架構 2 129 130 翻譯 编辑美國學者薛愛華譯註曹唐 小遊仙詩 33首 寫成Mirages on the sea of time the Taoist poetry of Ts ao T ang一書 1985年加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4 184 註釋 编辑 游佐昇 道教和文學 福井康順等 编 道教 第二卷 朱越利等譯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253 298 ISBN 753251207X 中文 简体 2 00 2 01 2 02 2 03 2 04 2 05 2 06 2 07 2 08 2 09 2 10 2 11 2 12 2 13 2 14 2 15 2 16 2 17 2 18 2 19 2 20 2 21 2 22 2 23 朱光潛 遊仙詩 詩論新編 台北 洪範書店 1984 105 130 中文 繁體 松浦友久 李白 詩歌及其内在心象 張守惠譯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3 中文 简体 4 00 4 01 4 02 4 03 4 04 4 05 4 06 4 07 4 08 4 09 4 10 4 11 4 12 4 13 4 14 4 15 4 16 4 17 4 18 4 19 4 20 4 21 4 22 4 23 4 24 4 25 4 26 4 27 李豐楙 憂與遊 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 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 1996 ISBN 9571507377 中文 繁體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5 6 5 7 釜谷武志 遊仙詩の成立と展開 吉川忠夫 编 中國古道教史研究 東京 同朋社 1992 323 362 ISBN 4810410501 日语 6 0 6 1 6 2 前野直彬 日语 前野直彬 道家思想與文學 宇野精一 编 中國思想之研究 二 道家與道教思想 邱棨鐊譯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1978 175 215 中文 繁體 7 0 7 1 7 2 宇文所安 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 胡秋蕾等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2 ISBN 7108039966 中文 简体 8 0 8 1 8 2 8 3 葉嘉瑩 漢魏六朝詩講錄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ISBN 754342942X 中文 简体 9 0 9 1 9 2 鮑吾剛 中國人的幸福觀 嚴蓓雯等譯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4 ISBN 7214038498 中文 简体 延伸閱讀 编辑顏進雄 煉養與想像 唐前遊仙詩之服食書寫新探 PDF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2013 26 1 35 2017 12 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4 03 中文 繁體 王瑜楨 唐代遊仙詩中的秦皇與漢武 問學集 2009 16 16 27 2017 12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16 中文 繁體 賀秀明 論李白的遊仙詩 PDF 福建學刊 1994 4 69 73 2017 12 1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7 12 11 中文 简体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遊仙詩 amp oldid 7665493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