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神經性暴食症

神經性暴食症(英語:bulimia nervosa)又譯心因性暴食症或者神經性貪食症,一般簡稱為暴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其特徵為患者會嘗試在暴飲暴食後試圖進行淨空行為。暴飲暴食代表在極短時間內攝取巨量食物,而淨空行為則是盡其所能消除所吃下的食物,例如透過嘔吐或服食瀉藥來達成[2],也可能透過使用利尿劑興奮劑、持續禁食或過度運動來努力減重[2][4];不過,大部分患者的身高體重指數在正常值內[9]。如此強制性的嘔吐行為,可能導致關節皮膚增厚及牙齒破損。暴食症經常與其他精神病相關,如抑鬱、焦慮、藥物與酒精成癮等[2],亦有高風險的自殺自殘傾向[3]

神经性暴食症
Bulimia nervosa
同义词暴食症
病患因暴食症而出現琺瑯質磨損及酸蝕現象
症状暴飲暴食
扣喉催吐或濫用瀉藥,因此體重不一定會暴增[1][2]
併發症牙齒磨損、抑鬱症焦慮症濫藥自殺[2][3]
肇因基因及環境因素[2][4]
診斷方法因患者病歷而異[5]
相似疾病或共病厭食症飲食失調克萊恩-萊文症候群邊緣性人格障礙[5]
治療认知行为疗法[2][6]
藥物SSRITCA[4][7]
预后半數患者經治療後十年內可康復[4]
盛行率360萬人 (2015)[8]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精神病学
ICD-116B81
ICD-10F50.2
OMIM607499
DiseasesDB1770
MedlinePlus000341
eMedicine806548、​286485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如果近親有暴食症症狀,其家族內較普遍有其他暴食症患者[2];遺傳導致暴食症的風險比例約為30%至80%[4]。其餘導致患病的風險因素包含心因型壓力英语Psychological stress、對於標準身型的社會文化壓力、自尊低落和肥胖症[2][4]。生活環境中若有家長擔心體重的狀況或推廣節食的文化價值觀,也有風險導致罹患暴食症[4]。通常會基於個人病史來診斷是否罹患暴食症[5],但若患者否認有暴飲暴食與淨空行為時則難以確診[4]。如果病人曾被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則應依照此診斷[4]。其他類似的疾病包括過胖暴食症克萊恩-萊文症候群邊緣性人格障礙[5]

認知行為療法是暴食症主要的治療方式[2][10]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 或 三環類抗抑鬱藥類抗抑鬱藥物通常具有一定療效[7][4] 。儘管神經性暴食症患者較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相比預後較佳,但患者的死亡風險較健康人群高[3]。約五成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十年後狀況完全改善[4]

女性的暴食症發病率約為男性的9倍,其中年輕婦女患病率最高[5] 。 1979年,暴食症由英國精神科醫師格拉德‧羅素英语Gerald Russell首次命名並描述[11][12]

好發族群 编辑

患者多為成年的年輕女性,通常天生身材就稍微胖一點,或者根本就是標準體重,且在青少年時期(初、高中階段)曾多次嘗試減重。這些患者通常與家人相處狀況也不是很好。

病徵及心理 编辑

病患會在四下無人時瘋狂的吃下許多食物,接著心理產生罪惡感而去催吐(或服用瀉藥),催吐完會暫時紓解心中罪惡感。但是病患隨即會感到「催吐這種行為是可恥的」而產生焦慮,導致病患會以「吃下大量食物」來紓解焦慮。這是一個無窮的循環。通常患者吃下來的食物每次總熱量高達10000~15000 Kcal,通常是一些速食、高熱量食物。由於患者會在四下無人情況下進行這些行為,所以臨床上要檢查出來非常的困難,通常必須由好友、家人發現,另外牙醫師檢查牙齒時,亦可由牙齒琺瑯質的改變診斷出患者。另外這些患者會有過度運動情形。

對身體之傷害 编辑

  • 發胖:雖然患者會自行將吃進去的食物嘔吐出,但通常仍會有約30~75%的食物被吸收。如果是吃瀉藥方式,吸收的食物高達九成。
  • 運動傷害:患者擔心吃下的食物會造成發胖,所以會過度的運動。
  • 心理障礙:患者易產生自卑、憂鬱之心理。
  • 牙齒損傷:催吐時胃酸造成牙齒脫鈣現象。
  • 心灼熱:催吐時胃酸腐蝕食道,造成心灼熱。
  • 血鉀濃度過低
  • 唾腺發炎:胃酸腐蝕唾腺造成。
  • 便秘:由於排遺量減少造成便秘。

著名病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Buli201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Bulimia nervosa fact sheet. Office on Women's Health. 2012-07-16 [27 June 2015]. (原始内容于2015-06-19). 
  3. ^ 3.0 3.1 3.2 Smink, FR; van Hoeken, D; Hoek, HW. Epidemiology of eating disorders: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August 2012, 14 (4): 406–14. PMID 22644309.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Hay PJ, Claudino AM; Claudino. Bulimia nervosa. Clinical Evidence. 2010, 2010: 1009. PMC 3275326 . PMID 21418667. 
  5. ^ 5.0 5.1 5.2 5.3 5.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345–349. ISBN 978-0-89042-555-8. 
  6.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ay2013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 7.0 7.1 McElroy, SL; Guerdjikova, AI; Mori, N; O'Melia, AM. Current pharmacotherapy options for bulimia nervosa and binge eating disorder..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October 2012, 13 (14): 2015–26. PMID 22946772. 
  8.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GBD2015Pr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9. ^ Bulik, CM; Marcus, MD; Zerwas, S; Levine, MD; La Via, M. The changing "weightscape" of bulimia nervos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October 2012, 169 (10): 1031–6. PMID 23032383. 
  10. ^ Hay, P.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 for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in eating disorders: 2005-2012..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July 2013, 46 (5): 462–9. PMID 23658093. 
  11. ^ Russell G. Bulimia nervosa: An ominous variant of anorexia nervosa.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79, 9 (3): 429–48. PMID 482466. doi:10.1017/S0033291700031974. 
  12. ^ Palmer R. Bulimia nervosa: 25 years 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2004, 185 (6): 447–8. PMID 15572732. doi:10.1192/bjp.185.6.447.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見 编辑

神經性暴食症,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进行清理, 使其符合格式, 2019年5月22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 脚注及外部链接格式,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英語, bulimia, nervosa, 又譯心因性暴食症或者神經性貪食症, 一般簡稱為暴食症, 是一種進食障礙, 其特徵為患者會嘗試在暴飲暴食後試圖進行淨空行為, 暴飲暴食代表在極短時間內攝取巨量食物, 而淨空行為則是盡其所能消除所吃下的食物, 例如透過嘔吐或服食瀉藥.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进行清理 使其符合格式 2019年5月22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 脚注及外部链接格式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 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 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神經性暴食症 英語 bulimia nervosa 又譯心因性暴食症或者神經性貪食症 一般簡稱為暴食症 是一種進食障礙 其特徵為患者會嘗試在暴飲暴食後試圖進行淨空行為 暴飲暴食代表在極短時間內攝取巨量食物 而淨空行為則是盡其所能消除所吃下的食物 例如透過嘔吐或服食瀉藥來達成 2 也可能透過使用利尿劑 興奮劑 持續禁食或過度運動來努力減重 2 4 不過 大部分患者的身高體重指數在正常值內 9 如此強制性的嘔吐行為 可能導致關節皮膚增厚及牙齒破損 暴食症經常與其他精神病相關 如抑鬱 焦慮 藥物與酒精成癮等 2 亦有高風險的自殺與自殘傾向 3 神经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同义词暴食症病患因暴食症而出現琺瑯質磨損及酸蝕現象症状暴飲暴食扣喉催吐或濫用瀉藥 因此體重不一定會暴增 1 2 併發症牙齒磨損 抑鬱症 焦慮症 濫藥 自殺 2 3 肇因基因及環境因素 2 4 診斷方法因患者病歷而異 5 相似疾病或共病厭食症 飲食失調 克萊恩 萊文症候群 邊緣性人格障礙 5 治療认知行为疗法 2 6 藥物SSRI TCA 4 7 预后半數患者經治療後十年內可康復 4 盛行率360萬人 2015 8 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学ICD 116B81ICD 10F50 2OMIM607499DiseasesDB1770MedlinePlus000341eMedicine806548 286485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如果近親有暴食症症狀 其家族內較普遍有其他暴食症患者 2 遺傳導致暴食症的風險比例約為30 至80 4 其餘導致患病的風險因素包含心因型壓力 英语 Psychological stress 對於標準身型的社會文化壓力 自尊低落和肥胖症等 2 4 生活環境中若有家長擔心體重的狀況或推廣節食的文化價值觀 也有風險導致罹患暴食症 4 通常會基於個人病史來診斷是否罹患暴食症 5 但若患者否認有暴飲暴食與淨空行為時則難以確診 4 如果病人曾被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症 則應依照此診斷 4 其他類似的疾病包括過胖暴食症 克萊恩 萊文症候群和邊緣性人格障礙等 5 認知行為療法是暴食症主要的治療方式 2 10 選擇性5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SSRI 或 三環類抗抑鬱藥類抗抑鬱藥物通常具有一定療效 7 4 儘管神經性暴食症患者較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相比預後較佳 但患者的死亡風險較健康人群高 3 約五成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十年後狀況完全改善 4 女性的暴食症發病率約為男性的9倍 其中年輕婦女患病率最高 5 1979年 暴食症由英國精神科醫師格拉德 羅素 英语 Gerald Russell 首次命名並描述 11 12 目录 1 好發族群 2 病徵及心理 3 對身體之傷害 4 著名病例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連結 7 參見好發族群 编辑患者多為成年的年輕女性 通常天生身材就稍微胖一點 或者根本就是標準體重 且在青少年時期 初 高中階段 曾多次嘗試減重 這些患者通常與家人相處狀況也不是很好 病徵及心理 编辑病患會在四下無人時瘋狂的吃下許多食物 接著心理產生罪惡感而去催吐 或服用瀉藥 催吐完會暫時紓解心中罪惡感 但是病患隨即會感到 催吐這種行為是可恥的 而產生焦慮 導致病患會以 吃下大量食物 來紓解焦慮 這是一個無窮的循環 通常患者吃下來的食物每次總熱量高達10000 15000 Kcal 通常是一些速食 高熱量食物 由於患者會在四下無人情況下進行這些行為 所以臨床上要檢查出來非常的困難 通常必須由好友 家人發現 另外牙醫師檢查牙齒時 亦可由牙齒琺瑯質的改變診斷出患者 另外這些患者會有過度運動情形 對身體之傷害 编辑發胖 雖然患者會自行將吃進去的食物嘔吐出 但通常仍會有約30 75 的食物被吸收 如果是吃瀉藥方式 吸收的食物高達九成 運動傷害 患者擔心吃下的食物會造成發胖 所以會過度的運動 心理障礙 患者易產生自卑 憂鬱之心理 牙齒損傷 催吐時胃酸造成牙齒脫鈣現象 心灼熱 催吐時胃酸腐蝕食道 造成心灼熱 血鉀濃度過低 唾腺發炎 胃酸腐蝕唾腺造成 便秘 由於排遺量減少造成便秘 著名病例 编辑戴安娜王妃 英国 艾頓 莊 英國著名歌手 法鲁克一世 埃及最后一任国王 参考文献 编辑 引证错误 没有为名为Buli2012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Bulimia nervosa fact sheet Office on Women s Health 2012 07 16 27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06 19 3 0 3 1 3 2 Smink FR van Hoeken D Hoek HW Epidemiology of eating disorders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Current psychiatry reports August 2012 14 4 406 14 PMID 22644309 4 00 4 01 4 02 4 03 4 04 4 05 4 06 4 07 4 08 4 09 4 10 Hay PJ Claudino AM Claudino Bulimia nervosa Clinical Evidence 2010 2010 1009 PMC 3275326 nbsp PMID 21418667 5 0 5 1 5 2 5 3 5 4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345 349 ISBN 978 0 89042 555 8 引证错误 没有为名为Hay2013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7 0 7 1 McElroy SL Guerdjikova AI Mori N O Melia AM Current pharmacotherapy options for bulimia nervosa and binge eating disorder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 October 2012 13 14 2015 26 PMID 22946772 引证错误 没有为名为GBD2015Pre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Bulik CM Marcus MD Zerwas S Levine MD La Via M The changing weightscape of bulimia nervosa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October 2012 169 10 1031 6 PMID 23032383 Hay P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 for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in eating disorders 2005 2012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July 2013 46 5 462 9 PMID 23658093 Russell G Bulimia nervosa An ominous variant of anorexia nervosa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979 9 3 429 48 PMID 482466 doi 10 1017 S0033291700031974 Palmer R Bulimia nervosa 25 years 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2004 185 6 447 8 PMID 15572732 doi 10 1192 bjp 185 6 447 外部連結 编辑About com s Eating Disorders sit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编辑神經性厭食症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神經性暴食症 amp oldid 77640410,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