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梵語prakaraṇa巴利語pakaraṇa),又稱分別道理論品類論品類足論,是說一切有部六分阿毘達磨之一。相傳由世友所作。

名稱 编辑

北涼浮陀跋摩等譯《阿毘曇毘婆沙論》中,稱其為《波伽羅那》(prakaraṇa),意為論議[1]。這和含義為「記別」、「分別」的「婆伽羅那」(梵語:vyākaraṇa,巴利語:veyyākaraṇa, byākaraṇa)[2]雖漢字音寫相近且容易混淆[3],但梵語其實不同。

真諦譯為《分別道理論》,玄奘譯為《品類足論》[4]

概論 编辑

在說一切有部中,品類論自古受到很高的尊崇,其地位幾乎等同《發智論》。《大毘婆沙論》多處引用品類論,在面對《發智論》與品類論之間的學說有出入時,雖然仍以《發智論》為主,但是《大毘婆沙論》並未批評品類論,而是做出各種解釋,以融合兩家學說[5]

在《大智度論》中,將品類論列為六分阿毗曇之首[6]龍樹在引用論書時,主要也引用品類論的說法,而不取《發智論》與《大毘婆沙論》[7]

品類論承繼古代阿毗達磨傳統,但做出新的創見。傳統阿毗達磨,多以三科來進行一切法的分類,但品類論則以五事,即色、心、心所、心不相應行、無為來攝一切法。

作者 编辑

大毘婆沙論》記載當時就有《品類論》和《發智論》誰先誰後的諍論[8],《品類論》的作者,一般都認為是世友[6]。但世友的身份,並沒有記載的很明確。印順法師認為這位世友,就是《大毘婆沙論》四大論師中的世友[9]

《大智度論》記載,品類論中有四品是世友所作,其餘四品為罽賓阿羅漢作[6],但沒有明確舉出世友作的四品名稱。呂澂推論,諸處品 ,七事品,隨眠品,攝等品這四品是世友所作。印順法師認為,辯五事品,辯諸處品,辯諸智品,辯隨眠品是由世友所作。

漢譯版本 编辑

品類論漢譯版本中,有兩個全譯版本:

  • 《眾事分阿毘曇論》,共12卷,分為八品。開元釋教錄歷代三寶紀題為「求那跋陀羅共菩提耶舍」譯,眾經目錄記為「失譯」。
  • 玄奘譯《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共18卷,也分為八品。於西元660年(唐顯慶5年)譯出。

品類論中的〈五事品〉,有兩個單行譯本:

  • 安世高《阿毘曇五法行經》,1卷
  • 唐大番國沙門法成《薩婆多宗五事論》,1卷

學說 编辑

連縛緣起剎那緣起,都被歸在《品類論》的思想架構之下[10]

現代研究 编辑

在《大毘婆沙論》時,《品類論》與《發智論》造論時間的先後,就已經出現爭議[11]。印順法師認為,九十八隨眠為《發智論》提出,而品類論採用這個學說,因此《發智論》造論時間早於品類論[7]

根據文本比較,印順法師認為品類論中〈辯七事品〉,與《舍利弗阿毘曇論》的〈攝相應分〉或銅鍱部《界論》有共同來源,但因部派不同,有不同解說。

註釋 编辑

  1. ^ 《翻梵語》:「波伽羅那。譯曰論議。」
  2. ^ 《翻梵語》:「婆伽羅那。亦云和伽羅那。譯曰受記。」
  3. ^ 混淆的情況,例如呂澂《阿毗達磨汎論》:「又次出者為品類論,舊稱分別論。……涼譯六十卷婆沙作波伽羅那,譯云記別、分別。」
  4. ^ 真諦譯《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1:「復次,前已說眼等五根,此識依淨色,說名眼等根。眼根等,識依止。其義如此。若立此義,則順《分別道理論》。彼論云:何者為眼根?謂眼識,依止清淨色。」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1:「或復彼者,謂前所說,眼等五根。識即眼耳鼻舌身識。彼識所依五種淨色,名眼等根。是眼等識所依止義。如是便順《品類足論》。如彼論說:云何眼根?眼識所依,淨色為性。」
  5. ^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13:「此中説衆生數縁起法。如《波伽羅那經》所説:『云何縁起法?答曰:一切有爲法。』問曰:此説彼説,有何差別?答曰:此説衆生數,彼説衆生數,非衆生數。此説有根法,彼説有根無根法。此説有心法,彼説有心無心法。此説内法,彼説内外法。此文不了義,彼文了義。」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3:「復次此中但說一生因果,餘生因果義准可知,故作是說。《品類足論》作如是言:『云何緣起法?謂一切有為法。』問:此與彼論所說何異?答:此說不了義,彼說是了義。此是有餘說,彼是無餘說。此說有密意,彼說無密意。此說有別因,彼說無別因。此說是世俗,彼說是勝義。此唯說有情數緣起法,彼通說有情數非有情數緣起法。此唯說有根緣起法,彼通說有根無根緣起法。此唯說有心緣起法,彼通說有心無心緣起法。此唯說執受緣起法,彼通說執受非執受緣起法。」
  6. ^ 6.0 6.1 6.2 《大智度論》卷2:「有人言,六分阿毘曇中……初分,八品,四品是婆須蜜菩薩作,四品是罽賓阿羅漢作。」
  7. ^ 7.0 7.1 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四章〈六分阿毘達磨論〉:「六分阿毘達磨中,《阿毘達磨品類論》,表達了阿毘達磨思想的圓熟階段。《品類論》雖是 屬於《發智論》系的,但地位幾乎與《發智論》相等。大乘的龍樹,於法相分別 ,大抵取《品類論》說,而不取《發智論》與《大毘婆沙論》。在說一切有部的阿毘達磨論書中,《發智論》而外,這是最值得重視的名著了。」
  8. ^ 大毘婆沙論》:「問:何故此本論中說異生性,非異生法?《品類足論》說異生法,非異生性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復次此彼皆是有餘說故。復次此彼二論各說一種,互相顯故。復次異生性勝,非異生法,此本論中且就勝說;此論已說異生性故,《品類足論》不重說之,此論未說異生法故,《品類足論》說異生法,此顯彼論在此後造;有作是說,彼論已說異生法故,此不重說,彼論未說異生性,故此論說之,此顯彼論在此先造。」
  9. ^ 印順《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第四章〈六分阿毘達磨論〉:「四大論師之一的世友,是《發智論》的權威學者。九十八隨眠說,傳為《發智論》主的創說;《品類論》已充分引用,可見《品類論》也是成於《發智論》以後的。 我以為:《品類論》作者世友,就是《大毘婆沙論》所說的,四大論師之一的世友。約為西元前100年頃人。」
  10. ^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3:「《品類足論》作如是言:『云何緣起法?謂一切有為法。』問:此與彼論,所說何異?答:此說不了義,彼說是了義。……復次緣起有四種:一、剎那,二、連縛,三、分位,四、遠續;此說分位、遠續,彼說剎那、連縛。」
  11. ^ 玄奘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45:「問,何故此本論中說異生性,非異生法。品類足論說異生法,非異生性耶?答:是作論者意欲爾故。復次,此彼皆是有餘說故。復次,此彼二論各說一種,互相顯故。復次,異生性勝,非異生法。此本論中且就勝說。此論已說異生性,故品類足論不重說之。此論未說異生法故,品類足論說異生法,此顯彼論在此後造。有作是說:彼論已說異生法故,此不重說。彼論未說異生性,故此論說之。此顯彼論在此先造。」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梵語, prakaraṇa, 巴利語, pakaraṇa, 又稱分別道理論, 品類論, 品類足論, 是說一切有部六分阿毘達磨之一, 相傳由世友所作, 目录, 名稱, 概論, 作者, 漢譯版本, 學說, 現代研究, 註釋名稱, 编辑北涼浮陀跋摩等譯, 阿毘曇毘婆沙論, 稱其為, 波伽羅那, prakaraṇa, 意為論議, 這和含義為, 記別, 分別, 婆伽羅那, 梵語, vyākaraṇa, 巴利語, veyyākaraṇa, byākaraṇa, 雖漢字音寫相近且容易混淆, 但梵語其實不同,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梵語 prakaraṇa 巴利語 pakaraṇa 又稱分別道理論 品類論 品類足論 是說一切有部六分阿毘達磨之一 相傳由世友所作 目录 1 名稱 2 概論 3 作者 4 漢譯版本 5 學說 6 現代研究 7 註釋名稱 编辑北涼浮陀跋摩等譯 阿毘曇毘婆沙論 中 稱其為 波伽羅那 prakaraṇa 意為論議 1 這和含義為 記別 分別 的 婆伽羅那 梵語 vyakaraṇa 巴利語 veyyakaraṇa byakaraṇa 2 雖漢字音寫相近且容易混淆 3 但梵語其實不同 陳真諦譯為 分別道理論 玄奘譯為 品類足論 4 概論 编辑在說一切有部中 品類論自古受到很高的尊崇 其地位幾乎等同 發智論 大毘婆沙論 多處引用品類論 在面對 發智論 與品類論之間的學說有出入時 雖然仍以 發智論 為主 但是 大毘婆沙論 並未批評品類論 而是做出各種解釋 以融合兩家學說 5 在 大智度論 中 將品類論列為六分阿毗曇之首 6 龍樹在引用論書時 主要也引用品類論的說法 而不取 發智論 與 大毘婆沙論 7 品類論承繼古代阿毗達磨傳統 但做出新的創見 傳統阿毗達磨 多以蘊 界 處等三科來進行一切法的分類 但品類論則以五事 即色 心 心所 心不相應行 無為來攝一切法 作者 编辑 大毘婆沙論 記載當時就有 品類論 和 發智論 誰先誰後的諍論 8 品類論 的作者 一般都認為是世友 6 但世友的身份 並沒有記載的很明確 印順法師認為這位世友 就是 大毘婆沙論 四大論師中的世友 9 大智度論 記載 品類論中有四品是世友所作 其餘四品為罽賓阿羅漢作 6 但沒有明確舉出世友作的四品名稱 呂澂推論 諸處品 七事品 隨眠品 攝等品這四品是世友所作 印順法師認為 辯五事品 辯諸處品 辯諸智品 辯隨眠品是由世友所作 漢譯版本 编辑品類論漢譯版本中 有兩個全譯版本 眾事分阿毘曇論 共12卷 分為八品 開元釋教錄據歷代三寶紀題為 求那跋陀羅共菩提耶舍 譯 眾經目錄記為 失譯 玄奘譯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共18卷 也分為八品 於西元660年 唐顯慶5年 譯出 品類論中的 五事品 有兩個單行譯本 安世高 阿毘曇五法行經 1卷 唐大番國沙門法成 薩婆多宗五事論 1卷學說 编辑連縛緣起與剎那緣起 都被歸在 品類論 的思想架構之下 10 現代研究 编辑在 大毘婆沙論 時 品類論 與 發智論 造論時間的先後 就已經出現爭議 11 印順法師認為 九十八隨眠為 發智論 提出 而品類論採用這個學說 因此 發智論 造論時間早於品類論 7 根據文本比較 印順法師認為品類論中 辯七事品 與 舍利弗阿毘曇論 的 攝相應分 或銅鍱部 界論 有共同來源 但因部派不同 有不同解說 註釋 编辑 翻梵語 波伽羅那 譯曰論議 翻梵語 婆伽羅那 亦云和伽羅那 譯曰受記 混淆的情況 例如呂澂 阿毗達磨汎論 又次出者為品類論 舊稱分別論 涼譯六十卷婆沙作波伽羅那 譯云記別 分別 真諦譯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 卷1 復次 前已說眼等五根 此識依淨色 說名眼等根 眼根等 識依止 其義如此 若立此義 則順 分別道理論 彼論云 何者為眼根 謂眼識 依止清淨色 玄奘譯 阿毘達磨俱舍論 卷1 或復彼者 謂前所說 眼等五根 識即眼耳鼻舌身識 彼識所依五種淨色 名眼等根 是眼等識所依止義 如是便順 品類足論 如彼論說 云何眼根 眼識所依 淨色為性 阿毘曇毘婆沙論 卷13 此中説衆生數縁起法 如 波伽羅那經 所説 云何縁起法 答曰 一切有爲法 問曰 此説彼説 有何差別 答曰 此説衆生數 彼説衆生數 非衆生數 此説有根法 彼説有根無根法 此説有心法 彼説有心無心法 此説内法 彼説内外法 此文不了義 彼文了義 玄奘譯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23 復次此中但說一生因果 餘生因果義准可知 故作是說 品類足論 作如是言 云何緣起法 謂一切有為法 問 此與彼論所說何異 答 此說不了義 彼說是了義 此是有餘說 彼是無餘說 此說有密意 彼說無密意 此說有別因 彼說無別因 此說是世俗 彼說是勝義 此唯說有情數緣起法 彼通說有情數非有情數緣起法 此唯說有根緣起法 彼通說有根無根緣起法 此唯說有心緣起法 彼通說有心無心緣起法 此唯說執受緣起法 彼通說執受非執受緣起法 6 0 6 1 6 2 大智度論 卷2 有人言 六分阿毘曇中 初分 八品 四品是婆須蜜菩薩作 四品是罽賓阿羅漢作 7 0 7 1 印順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第四章 六分阿毘達磨論 六分阿毘達磨中 阿毘達磨品類論 表達了阿毘達磨思想的圓熟階段 品類論 雖是 屬於 發智論 系的 但地位幾乎與 發智論 相等 大乘的龍樹 於法相分別 大抵取 品類論 說 而不取 發智論 與 大毘婆沙論 在說一切有部的阿毘達磨論書中 發智論 而外 這是最值得重視的名著了 大毘婆沙論 問 何故此本論中說異生性 非異生法 品類足論 說異生法 非異生性耶 答 是作論者意欲爾故 復次此彼皆是有餘說故 復次此彼二論各說一種 互相顯故 復次異生性勝 非異生法 此本論中且就勝說 此論已說異生性故 品類足論 不重說之 此論未說異生法故 品類足論 說異生法 此顯彼論在此後造 有作是說 彼論已說異生法故 此不重說 彼論未說異生性 故此論說之 此顯彼論在此先造 印順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 第四章 六分阿毘達磨論 四大論師之一的世友 是 發智論 的權威學者 九十八隨眠說 傳為 發智論 主的創說 品類論 已充分引用 可見 品類論 也是成於 發智論 以後的 我以為 品類論 作者世友 就是 大毘婆沙論 所說的 四大論師之一的世友 約為西元前100年頃人 玄奘譯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23 品類足論 作如是言 云何緣起法 謂一切有為法 問 此與彼論 所說何異 答 此說不了義 彼說是了義 復次緣起有四種 一 剎那 二 連縛 三 分位 四 遠續 此說分位 遠續 彼說剎那 連縛 玄奘譯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卷45 問 何故此本論中說異生性 非異生法 品類足論說異生法 非異生性耶 答 是作論者意欲爾故 復次 此彼皆是有餘說故 復次 此彼二論各說一種 互相顯故 復次 異生性勝 非異生法 此本論中且就勝說 此論已說異生性 故品類足論不重說之 此論未說異生法故 品類足論說異生法 此顯彼論在此後造 有作是說 彼論已說異生法故 此不重說 彼論未說異生性 故此論說之 此顯彼論在此先造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 amp oldid 60852442,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