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清源軍

清源军闽南语清源軍白話字Chheng-goân-kun;949年12月或950年1月-978年6月3日),964年后称平海军Pêng-hái-kun),是中國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名义上南唐北宋藩镇),其疆域包括现今的閩南莆田,首府泉州。清源軍由原閩國將領留從效建立,前後歷經4位節度使留后的統治。

清源軍
Chheng-goân-kun
平海军
Pêng-hái-kun

949年—978年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
地位割据政权
(949年–975年为南唐名义上藩镇;960年–978年为北宋名义上的藩镇)
首都泉州
常用语言中古閩語
節度使 
• 949年–962年
留從效(晉江王)
• 962年
留紹鎡留后
• 962年–963年
張漢思(留后)
• 963年–978年
陳洪進
历史时期五代十國
• 留从效割据泉州
947年
• 留從效统一閩南
949年
• 南唐設立清源軍
949年12月或950年1月
• 北宋改设平海軍
964年3月9日
• 陳洪進投降北宋
978年6月3日
前身
继承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福建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閩 ·
古閩人 · 閩越人
閩越 前306 – 前110

閩中郡 前222 – 前209
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南海 前195 – 前174前
孫吳
扬州
會稽郡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
两晋南朝
扬州
江州
陈氏政权 550 – 564
闽州 557 – 564
丰州
建安郡
晋安郡
晋平郡
梁安郡
南安郡
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福建道 758 – 896
建州
泉州 (711年前)
闽州
福州
武荣州
泉州 (711年后)
漳州
汀州
长乐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临汀郡
威武军王氏政权896 – 909
909 –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 932
长乐府 933 –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镇安军 941
镇武军 941 – 943
镛州
镡州
943 – 945
建州
镛州
镡州
威武军李仁达政权945 –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 964
平海军 964 –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军 945 – 956
忠义军 956 –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 951、977 – 978
彰武军 951 – 977
兩宋
两浙西南路 978 – 985
福建路 985 – 1278
福州
建州
建宁军
泉州
漳州
汀州
剑州
南劍州
太平军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兴安州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 1278
泉州行中书省 1278 – 1280、1281 – 1282、1284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280 – 1285、1286、
1288 – 1291、1292 – 1297、1356 – 1366

泉州分省 1358 – 1368
建宁分省 1358 – 1368
兴化分省 1359 – 1366
延平分省 1364 – 1368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 1286、1286 – 1288、
1291 – 1292、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1297 – 1299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1366 – 1368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 1366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369 – 1376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 1645
邓氏政权 1448 – 1449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 1646
福京 1645 – 1646
明郑政权 1646 – 1683

浙闽总督 1645 – 1658
福建总督 1658 – 1687
閩浙總督 1687 – 1911
福建省 1647 – 1911
耿精忠政权 1674 – 1676
厦门英租界 1852 – 1930
黄德美政权 1853
李世贤政权 1864 – 1865
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 1943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 1933、1934 – 1949
闽南护法区 1918 – 1920
建国军政制置府 192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闽西特区 1930 – 1932
福建省 1932 – 1935
闽浙赣省 1932 – 1935
闽赣省 1933 – 1935
中華共和國 1933 – 1934
福州特别市 1933 – 1934
厦门市 1933
厦门特别市 1933 – 1934
闽海省 1933 – 1934
泉海省 1933
兴泉省 1933 – 1934
龙漳省 1933
龙汀省 1933 – 1934
闽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 1934
厦门特别市(日占) 1938 – 1945
福州市政委员会(日占) 1944 – 1945
现状 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东大行政区 1950 –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金马地区)

歷史

诞生

945年(天德三年、南唐保大三年、后晋开运二年),南唐灭闽国,闽地三分,建州汀州为南唐所得,福州李仁达割据(947年并入吴越),而泉州漳州虽名义上向南唐臣服,但实际保持自治。946年(南唐保大四年、后晋开运三年)四月,割据福州的李仁达派遣其弟李仁通领兵1万攻打泉州;五月,泉州都指挥使留從效趁机罷黜泉州刺史、原闽国宗室王繼勳,自称漳、泉二州留后,并率军大败李仁通。留从效的政变得到南唐认可,南唐封留從效為福建团练使、泉州刺史,此后,南唐向漳、泉二州派驻戍兵。同年,再任董思安為漳州刺史,因董思安父名章,为避讳而改漳州为南州。947年(南唐保大五年、后晋开运四年)三月,在南唐征讨福州李仁达惨败后,留从效趁机驱逐南唐戍兵,控制泉州和原福州所辖德化县尤溪县常平、进城二乡;南唐无力征讨留从效,还在同年十二月加封留从效为检校太傅。南唐保大七年、后汉乾祐二年十二月(949年12月23日-950年1月20日),南州刺史董思安遭留從效的兄長、南州副使留從願毒殺,留從願自任南州刺史,南唐遂設立清源軍,封留從效為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德化县划归泉州,尤溪县常平、进城二乡划归德化县。南唐累授留从效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

留从效时期

留从效出身寒微,了解民间疾苦,掌权后非常节俭,大力发展生产和海外贸易。留从效常说自己本是贫贱之人,不可忘本;民众都非常爱戴他,境内安定太平。留从效还很注意争取闽国旧贵族的支持。闽国奠基者王潮死后葬于泉州盘龙山(今属惠安县),留从效在山麓建寂光寺,用来祭祀他。闽天德帝王延政有两个已出嫁的女儿生活在境内,留从效很恭敬地对待她们,给她们的资助非常丰厚。

958年(南唐中兴元年、交泰元年、后周显德五年),南唐尽失江北之地,并向后周称臣。留从效先派遣衙将蔡仲赟(958年)向后周请求归附,又派遣别驾黄禹锡(959年)向后周进贡,后周世宗郭荣考虑到清源军一直是南唐的藩属,而南唐刚割地给后周,有所不便,不同意将清源军纳为藩属。960年(后周显德七年、北宋建隆元年),北宋取代后周,留从效向北宋上表称藩,得到接纳。961年(北宋建隆二年)二月,南唐元宗李璟迁都南昌,留从效非常害怕,认为南唐准备讨伐他,于是派遣侄子留绍𫓹向南唐进贡,又派遣使者借道吴越向北宋进贡。

内乱

 
北宋初期形势图

962年(北宋建隆三年)七月,留从效去世。留从效的侄子留绍镃担任留后,仅在位一个多月便被统军使陈洪进废黜。陈洪进推举统军副使张汉思为清源军留后,自为节度副使(一作四门指挥使)。963年(北宋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四月,张汉思因不满实权被陈洪进掌握,谋杀陈洪进未遂,反被陈洪进废黜并软禁;陈洪进自称“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请命于南唐,南唐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

陈洪进时期

963年(北宋建隆四年、乾德元年)十月,陈洪进以“清源军节度副使、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的名义向北宋上表称臣;十二月,陈洪进的使者、衙将魏仁济(一作魏仁洛)抵达汴京,向北宋献上贡物。964年3月9日(北宋乾德二年正月廿三·庚子),北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封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号“推诚顺化功臣”。966年(北宋乾德四年),南州复称漳州。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北宋加封陈洪进为检校太师

掌书记徐昌嗣最先劝陈洪进归降北宋,陈洪进不听,还想杀掉徐昌嗣,徐昌嗣遂逃往汴京莆田陈应功、指挥使陈齐鹘和泉州别驾陈仁璧也劝陈洪进降宋。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北宋灭南唐;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吴越钱俶前往汴京觐见宋太祖赵匡胤;这些事情发生后,陈洪进非常不安,派遣次子陈文颢前往汴京朝贡。宋太祖下诏命陈洪进入朝,行至南剑州,宋太祖刚好去世,陈洪进只好返回泉州为宋太祖发丧。977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五月,陈洪进再次动身前往汴京,在八月初抵达汴京面见宋太宗赵炅。但直到97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四月,陈洪进始终没有得到返回泉漳的批准,实际已被软禁。功曹参军刘昌言和陈洪进的姻亲詹琲都力劝陈洪进奉土归宋,陈洪进遂命詹琲撰《纳地表》(又作《纳土表》《献地表》),于6月3日(四月廿五·己卯)向北宋上表投降,史称“泉漳纳土”[1][2][3]。随后,宋太宗下诏拆毁泉漳地区的三座城池;封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留于汴京,长子陈文显通州团练使、权知泉州军府事,三子陈文𫖮滁州刺史、知漳州;撤平海军,泉州和漳州转隶威武军(同年,威武军改置为两浙西南路)。

疆域

清源军(平海军)辖泉州漳州(南州)2州、12县。其疆域相当于今泉州市漳州市厦门市莆田市4个地级市和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2个县级行政区以及三明市大田县南部部分乡镇。

泉州:晋江县南安县清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同安县长泰县莆田县仙游县

漳州(南州):龙溪县漳浦县龙岩县

人口

978年,陈洪进纳土降宋时,平海军有人口151978户。

政治

清源军(平海军)于每年秋季,举行进士明经考试,称作“秋堂”,选拔人才为官。莆田人陈仁璧在“秋堂”考试中取得第一名,随即被留从效任命为晋江县令,后来又担任泉州别驾。莆田人徐昌嗣参加明经考试合格,得到秘书郎的职务,后来又被陈洪进提拔为掌书记

陈洪进时期,每年都向北宋进贡,花费巨大;为筹集资金,规定平民捐资百万以上,可得到试协律郎或奉礼郎的官职,并免除劳役。

军事

清源军置统军使、统军副使,总管军旅,设军衙。

留从效时期,清源军有8000多名士兵。956年(南唐保大十四年、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与后周争夺淮南之际,留从效允许南唐大臣潘承祐到境内招兵。

978年,陈洪进纳土降宋时,平海军有18727名士兵。

外交

清源军(平海军)虽然保持自治,但在名义上是南唐北宋藩镇,使用它们的年号,接受它们赐予的封号。对邻近的吴越也持友好态度。

为求自保,清源军(平海军)多次向南唐和中原王朝后周和北宋)进贡。959年(后周显德六年),留从效以别驾黄禹锡为使者,向后周进贡獬豸通犀带和数十斤龙脑香。960年(北宋建隆元年),留从效向北宋上表称藩,从此朝贡不断。961年(北宋建隆二年),留从效派遣侄子留绍𫓹向南唐献上大笔钱财,又派遣使者借道吴越向北宋进贡。963年(北宋乾德元年)十二月,陈洪进的使者、衙将魏仁济(一作魏仁洛)抵达汴京,向北宋献上一千两白金以及乳香茶叶药物各一万斤。

经济

留从效执政之初,泉州地广人稀,遂令士兵屯田,收游民耕地,围垦海滩,疏浚和增建水利工程,故“仓满岁丰”。手工业,特别是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丝织业等,均得到较大的发展。还开拓大道,建造货栈,发展海外贸易。当时从泉州港运出陶瓷钢铁等手工业品,销往阿拉伯东非等地,运回象牙犀角玳瑁明珠乳香樟脑等物。留从效废除苛捐杂税,使商人和民众可以自由贸易,做到货物充足,市无二价。当时,泉州城商业繁荣,号称“云屋万家,楼雉数里”[4]

960年(北宋建隆元年),德化县倚洋、赤水设立冶铁场,采矿炼铁。963年(北宋建隆四年、乾德元年),陈洪进命军民在晋江东部筑“锁海长堤”,围海造田,其地后得名“陈埭”。970年(北宋开宝三年),永春知县林滂开凿桃溪4个险滩,使晋江东溪从永春石鼓潭至泉州城可通舟楫。

陈洪进执政时,为求继续割据,每年都向北宋大量进贡,因此常向百姓征收重税,又命富人捐钱以免除徭役。而自己的子弟和亲戚,反而交相贿赂,泉、漳二州的百姓很是痛苦,最终导致978年(北宋太平天国三年)底仙游县游洋洞林居裔于仙游县百丈镇发动农民起义[5]

文化

 
泉州承天寺,前身为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

952年(南唐保大十年、后周广顺二年),泉州招庆院静、筠两位僧人合著《祖堂集》,为现存禅宗最古老的的灯录。954年(南唐保大十二年、后周显德元年),在泉州城内建南禅寺(即今承天寺),其址原为留从效的南园;南禅寺是当时泉州规模最大的寺院。965年(北宋乾德三年),南安县城内多火灾,为祈祷控制火灾,在陈洪进的倡议下,于九日山西峰镌造石佛,并留有纪事石刻[6][7]

973年(北宋开宝六年),晋江谭峭清源山紫泽洞修炼,著有《化书》。

城市

946年(南唐保大四年、后晋开运三年),开始在泉州“子城”内筑“衙城”,又重新筑造泉州“唐城”,开辟7个城门,城高1丈8尺,周长20里,称为“罗城”。又在泉州城环城遍植刺桐树,泉州始得“刺桐城”之名[8]。965年(北宋乾德三年),拓建泉州城东北隅地。因泉州城东部和西部稍宽,中部稍窄,得名“葫芦城”。

历任领袖

姓名 主要职务 爵位 在位时间
留從效 清源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 鄂国公 → 晉江王 949年12月或950年1月-962年8月或9月
留紹鎡 清源军留后 962年8月或9月-9月或10月
張漢思 清源军留后 962年9月或10月-963年5月17日
陳洪進 清源军节度副使、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963年5月17日-963年) → 清源军节度使、泉南等州观察使(963年-964年3月9日)
平海军节度使、泉漳等州观察使(964年3月9日-978年6月3日)
963年5月17日-978年6月3日

人物

  • 留从愿(南州刺史)
  • 留绍𫓹
  • 留居道泉州招讨使 → 判莆田县事 → 知莆田县事
  • 蔡仲赟(衙将)
  • 黄禹锡兵部员外郎、检校尚书 → 检校尚书、水部郎中兼莆田县令
  • 魏仁济(一作魏仁洛,衙将)
  • 陈铦泉州都指挥使 → 漳州刺史
  • 陈文显署左神机指挥使 → 泉州马步军都军使、右军押衙 → 平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太保
  • 陈文颢泉州右军散兵马使、衙内都指挥使 → 权知漳州 → 漳州刺史 → 署行军司马
  • 陈文𫖮(泉州衙内都指挥使、知漳州)
  • 陈文顼泉州衙内都校 → 泉州衙内都监使 → 泉州衙内都监使、领顺州刺史
  • 陈应功
  • 陈齐鹘(指挥使)
  • 陈仁璧晋江县令 → 泉州别驾
  • 刘昌言(功曹参军)
  • 詹敦仁小溪场监 → 清溪县令
  • 詹琲
  • 王直道(清溪县令)
  • 徐居让(清溪县令)
  • 徐熙
  • 林滂(知永春县事)
  • 徐昌嗣秘书郎 → 掌书记
  • 徐昌图
  • 陈仁愿

参见

參考文献

  1. ^ 泉州人名录(詹)
  2. ^ 詹琲简介
  3. ^ 东南一奇士 谏言两相安
  4. ^ 《永春县志》,语文出版社,1990年10月
  5. ^ 林居裔:改变莆田历史走向的农民起义领袖
  6. ^ 陈洪进
  7. ^ 九日山(下卷—崖刻)
  8. ^ 《泉州市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5月

外部链接

  • 五代彰武永安清源三节度使(地图)
  • bilibili上的闽国历史地图视频

清源軍, 清源军, 闽南语, 白話字, chheng, goân, 949年12月或950年1月, 978年6月3日, 964年后称平海军, pêng, hái, 是中國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 名义上为南唐和北宋的藩镇, 其疆域包括现今的閩南和莆田, 首府泉州, 由原閩國將領留從效建立, 前後歷經4位節度使或留后的統治, chheng, goân, kun平海军, pêng, hái, kun949年, 978年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地位割据政权, 949年, 975年为南唐名义上的藩镇, 960年, 978年为北宋. 清源军 闽南语 清源軍 白話字 Chheng goan kun 949年12月或950年1月 978年6月3日 964年后称平海军 Peng hai kun 是中國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政权 名义上为南唐和北宋的藩镇 其疆域包括现今的閩南和莆田 首府泉州 清源軍由原閩國將領留從效建立 前後歷經4位節度使或留后的統治 清源軍 Chheng goan kun平海军 Peng hai kun949年 978年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地位割据政权 949年 975年为南唐名义上的藩镇 960年 978年为北宋名义上的藩镇 首都泉州常用语言中古閩語節度使 949年 962年留從效 晉江王 962年留紹鎡 留后 962年 963年張漢思 留后 963年 978年陳洪進历史时期五代十國 留从效割据泉州947年 留從效统一閩南949年 南唐設立清源軍949年12月或950年1月 北宋改设平海軍964年3月9日 陳洪進投降北宋978年6月3日前身 继承南唐 北宋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福建历史系列条目史前福建 昙石山文化 七閩 古閩人 閩越人閩越 前306 前110秦 閩中郡 前222 前209兩漢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南海 前195 前174前孫吳 扬州 會稽郡 会稽南部都尉 建安郡两晋 南朝 扬州 江州 陈氏政权 550 564 闽州 557 564 丰州 建安郡 晋安郡 晋平郡 梁安郡 南安郡隋唐 江南道 岭南道 江南东道 福建道 758 896 建州 泉州 711年前 闽州 福州 武荣州 泉州 711年后 漳州 汀州 长乐郡 建安郡 清源郡 漳浦郡 临汀郡 威武军 王氏政权 896 909闽 909 945 福州大都督府 909 932 长乐府 933 945 泉州 漳州 汀州 建州 镇安军 941 镇武军 941 943 镛州 镡州殷 943 945 建州 镛州 镡州 威武军 李仁达政权 945 947 福州 清源軍 949 964 平海军 964 978 泉州 南州 漳州 南唐 永安军 945 956 忠义军 956 976 吴越 威武军 947 951 977 978 彰武军 951 977兩宋 两浙西南路 978 985 福建路 985 1278 福州 建州 建宁军 泉州 漳州 汀州 剑州 南劍州 太平军 興化軍 邵武軍 建寧府 福安府 兴安州元 泉州行宣慰司 1277 1278 泉州行中书省 1278 1280 1281 1282 1284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280 1285 1286 1288 1291 1292 1297 1356 1366 泉州分省 1358 1368 建宁分省 1358 1368 兴化分省 1359 1366 延平分省 1364 1368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福建道宣慰司 1285 1286 1286 1288 1291 1292 1299 1356 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 1297 1299 福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1366 1368 亦思巴奚政权 1357 1366明 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1369 1376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1376 1645 邓氏政权 1448 1449 南明 隆武政权 1645 1646 福京 1645 1646 明郑政权 1646 1683清 浙闽总督 1645 1658 福建总督 1658 1687 閩浙總督 1687 1911 福建省 1647 1911耿精忠政权 1674 1676厦门英租界 1852 1930黄德美政权 1853李世贤政权 1864 1865鼓浪屿公共租界 1902 1943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福建省 1912 1933 1934 1949 闽南护法区 1918 1920 建国军政制置府 192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闽西特区 1930 1932 福建省 1932 1935 闽浙赣省 1932 1935 闽赣省 1933 1935中華共和國 1933 1934 福州特别市 1933 1934 厦门市 1933 厦门特别市 1933 1934 闽海省 1933 1934 泉海省 1933 兴泉省 1933 1934 龙漳省 1933 龙汀省 1933 1934 闽上省 1933 延建省 1933 1934厦门特别市 日占 1938 1945福州市政委员会 日占 1944 1945现状 1949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华东大行政区 1950 1954 福建省 中華民國 福建省 金马地区 本模板 查看讨论编辑 目录 1 歷史 1 1 诞生 1 2 留从效时期 1 3 内乱 1 4 陈洪进时期 2 疆域 3 人口 4 政治 5 军事 6 外交 7 经济 8 文化 9 城市 10 历任领袖 11 人物 12 参见 13 參考文献 14 外部链接歷史 编辑诞生 编辑 参见 泉州之战 944年 和泉州之战 946年 945年 闽天德三年 南唐保大三年 后晋开运二年 南唐灭闽国 闽地三分 建州 汀州为南唐所得 福州为李仁达割据 947年并入吴越 而泉州 漳州虽名义上向南唐臣服 但实际保持自治 946年 南唐保大四年 后晋开运三年 四月 割据福州的李仁达派遣其弟李仁通领兵1万攻打泉州 五月 泉州都指挥使留從效趁机罷黜泉州刺史 原闽国宗室王繼勳 自称漳 泉二州留后 并率军大败李仁通 留从效的政变得到南唐认可 南唐封留從效為福建团练使 泉州刺史 此后 南唐向漳 泉二州派驻戍兵 同年 再任董思安為漳州刺史 因董思安父名章 为避讳而改漳州为南州 947年 南唐保大五年 后晋开运四年 三月 在南唐征讨福州李仁达惨败后 留从效趁机驱逐南唐戍兵 控制泉州和原福州所辖德化县 尤溪县常平 进城二乡 南唐无力征讨留从效 还在同年十二月加封留从效为检校太傅 南唐保大七年 后汉乾祐二年十二月 949年12月23日 950年1月20日 南州刺史董思安遭留從效的兄長 南州副使留從願毒殺 留從願自任南州刺史 南唐遂設立清源軍 封留從效為清源军节度使 泉漳等州观察使 德化县划归泉州 尤溪县常平 进城二乡划归德化县 南唐累授留从效同平章事兼侍中 中书令 封鄂国公 晋江王 留从效时期 编辑 留从效出身寒微 了解民间疾苦 掌权后非常节俭 大力发展生产和海外贸易 留从效常说自己本是贫贱之人 不可忘本 民众都非常爱戴他 境内安定太平 留从效还很注意争取闽国旧贵族的支持 闽国奠基者王潮死后葬于泉州盘龙山 今属惠安县 留从效在山麓建寂光寺 用来祭祀他 闽天德帝王延政有两个已出嫁的女儿生活在境内 留从效很恭敬地对待她们 给她们的资助非常丰厚 958年 南唐中兴元年 交泰元年 后周显德五年 南唐尽失江北之地 并向后周称臣 留从效先派遣衙将蔡仲赟 958年 向后周请求归附 又派遣别驾黄禹锡 959年 向后周进贡 后周世宗郭荣考虑到清源军一直是南唐的藩属 而南唐刚割地给后周 有所不便 不同意将清源军纳为藩属 960年 后周显德七年 北宋建隆元年 北宋取代后周 留从效向北宋上表称藩 得到接纳 961年 北宋建隆二年 二月 南唐元宗李璟迁都南昌 留从效非常害怕 认为南唐准备讨伐他 于是派遣侄子留绍𫓹向南唐进贡 又派遣使者借道吴越向北宋进贡 内乱 编辑 北宋初期形势图 962年 北宋建隆三年 七月 留从效去世 留从效的侄子留绍镃担任留后 仅在位一个多月便被统军使陈洪进废黜 陈洪进推举统军副使张汉思为清源军留后 自为节度副使 一作四门指挥使 963年 北宋建隆四年 乾德元年 四月 张汉思因不满实权被陈洪进掌握 谋杀陈洪进未遂 反被陈洪进废黜并软禁 陈洪进自称 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 请命于南唐 南唐任命陈洪进为清源军节度使 泉南等州观察使 陈洪进时期 编辑 963年 北宋建隆四年 乾德元年 十月 陈洪进以 清源军节度副使 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 的名义向北宋上表称臣 十二月 陈洪进的使者 衙将魏仁济 一作魏仁洛 抵达汴京 向北宋献上贡物 964年3月9日 北宋乾德二年正月廿三 庚子 北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 封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 泉漳等州观察使 检校太傅 赐号 推诚顺化功臣 966年 北宋乾德四年 南州复称漳州 976年 北宋开宝九年 太平兴国元年 北宋加封陈洪进为检校太师 掌书记徐昌嗣最先劝陈洪进归降北宋 陈洪进不听 还想杀掉徐昌嗣 徐昌嗣遂逃往汴京 莆田人陈应功 指挥使陈齐鹘和泉州别驾陈仁璧也劝陈洪进降宋 975年 北宋开宝八年 北宋灭南唐 976年 北宋开宝九年 太平兴国元年 吴越王钱俶前往汴京觐见宋太祖赵匡胤 这些事情发生后 陈洪进非常不安 派遣次子陈文颢前往汴京朝贡 宋太祖下诏命陈洪进入朝 行至南剑州 宋太祖刚好去世 陈洪进只好返回泉州为宋太祖发丧 977年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五月 陈洪进再次动身前往汴京 在八月初抵达汴京面见宋太宗赵炅 但直到978年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四月 陈洪进始终没有得到返回泉漳的批准 实际已被软禁 功曹参军刘昌言和陈洪进的姻亲詹琲都力劝陈洪进奉土归宋 陈洪进遂命詹琲撰 纳地表 又作 纳土表 献地表 于6月3日 四月廿五 己卯 向北宋上表投降 史称 泉漳纳土 1 2 3 随后 宋太宗下诏拆毁泉漳地区的三座城池 封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 同平章事 留于汴京 长子陈文显为通州团练使 权知泉州军府事 三子陈文𫖮为滁州刺史 知漳州 撤平海军 泉州和漳州转隶威武军 同年 威武军改置为两浙西南路 疆域 编辑清源军 平海军 辖泉州和漳州 南州 2州 12县 其疆域相当于今泉州市 漳州市 厦门市 莆田市4个地级市和龙岩市新罗区 漳平市2个县级行政区以及三明市大田县南部部分乡镇 泉州 晋江县 南安县 清溪县 永春县 德化县 同安县 长泰县 莆田县 仙游县漳州 南州 龙溪县 漳浦县 龙岩县人口 编辑978年 陈洪进纳土降宋时 平海军有人口151978户 政治 编辑清源军 平海军 于每年秋季 举行进士 明经考试 称作 秋堂 选拔人才为官 莆田人陈仁璧在 秋堂 考试中取得第一名 随即被留从效任命为晋江县令 后来又担任泉州别驾 莆田人徐昌嗣参加明经考试合格 得到秘书郎的职务 后来又被陈洪进提拔为掌书记 陈洪进时期 每年都向北宋进贡 花费巨大 为筹集资金 规定平民捐资百万以上 可得到试协律郎或奉礼郎的官职 并免除劳役 军事 编辑清源军置统军使 统军副使 总管军旅 设军衙 留从效时期 清源军有8000多名士兵 956年 南唐保大十四年 后周显德三年 南唐与后周争夺淮南之际 留从效允许南唐大臣潘承祐到境内招兵 978年 陈洪进纳土降宋时 平海军有18727名士兵 外交 编辑清源军 平海军 虽然保持自治 但在名义上是南唐和北宋的藩镇 使用它们的年号 接受它们赐予的封号 对邻近的吴越也持友好态度 为求自保 清源军 平海军 多次向南唐和中原王朝 后周和北宋 进贡 959年 后周显德六年 留从效以别驾黄禹锡为使者 向后周进贡獬豸通犀带和数十斤龙脑香 960年 北宋建隆元年 留从效向北宋上表称藩 从此朝贡不断 961年 北宋建隆二年 留从效派遣侄子留绍𫓹向南唐献上大笔钱财 又派遣使者借道吴越向北宋进贡 963年 北宋乾德元年 十二月 陈洪进的使者 衙将魏仁济 一作魏仁洛 抵达汴京 向北宋献上一千两白金以及乳香 茶叶和药物各一万斤 经济 编辑留从效执政之初 泉州地广人稀 遂令士兵屯田 收游民耕地 围垦海滩 疏浚和增建水利工程 故 仓满岁丰 手工业 特别是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 冶炼业 丝织业等 均得到较大的发展 还开拓大道 建造货栈 发展海外贸易 当时从泉州港运出陶瓷 钢铁等手工业品 销往阿拉伯 东非等地 运回象牙 犀角 玳瑁 明珠 乳香 樟脑等物 留从效废除苛捐杂税 使商人和民众可以自由贸易 做到货物充足 市无二价 当时 泉州城商业繁荣 号称 云屋万家 楼雉数里 4 960年 北宋建隆元年 德化县倚洋 赤水设立冶铁场 采矿炼铁 963年 北宋建隆四年 乾德元年 陈洪进命军民在晋江东部筑 锁海长堤 围海造田 其地后得名 陈埭 970年 北宋开宝三年 永春知县林滂开凿桃溪4个险滩 使晋江东溪从永春石鼓潭至泉州城可通舟楫 陈洪进执政时 为求继续割据 每年都向北宋大量进贡 因此常向百姓征收重税 又命富人捐钱以免除徭役 而自己的子弟和亲戚 反而交相贿赂 泉 漳二州的百姓很是痛苦 最终导致978年 北宋太平天国三年 底仙游县游洋洞人林居裔于仙游县百丈镇发动农民起义 5 文化 编辑 泉州承天寺 前身为晋江王 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南园 952年 南唐保大十年 后周广顺二年 泉州招庆院静 筠两位僧人合著 祖堂集 为现存禅宗最古老的的灯录 954年 南唐保大十二年 后周显德元年 在泉州城内建南禅寺 即今承天寺 其址原为留从效的南园 南禅寺是当时泉州规模最大的寺院 965年 北宋乾德三年 南安县城内多火灾 为祈祷控制火灾 在陈洪进的倡议下 于九日山西峰镌造石佛 并留有纪事石刻 6 7 973年 北宋开宝六年 晋江人谭峭在清源山紫泽洞修炼 著有 化书 城市 编辑946年 南唐保大四年 后晋开运三年 开始在泉州 子城 内筑 衙城 又重新筑造泉州 唐城 开辟7个城门 城高1丈8尺 周长20里 称为 罗城 又在泉州城环城遍植刺桐树 泉州始得 刺桐城 之名 8 965年 北宋乾德三年 拓建泉州城东北隅地 因泉州城东部和西部稍宽 中部稍窄 得名 葫芦城 历任领袖 编辑姓名 主要职务 爵位 在位时间留從效 清源军节度使 泉漳等州观察使 鄂国公 晉江王 949年12月或950年1月 962年8月或9月留紹鎡 清源军留后 962年8月或9月 9月或10月張漢思 清源军留后 962年9月或10月 963年5月17日陳洪進 清源军节度副使 权知泉南等州军府事 963年5月17日 963年 清源军节度使 泉南等州观察使 963年 964年3月9日 平海军节度使 泉漳等州观察使 964年3月9日 978年6月3日 963年5月17日 978年6月3日人物 编辑留从愿 南州刺史 留绍𫓹 留居道 泉州招讨使 判莆田县事 知莆田县事 蔡仲赟 衙将 黄禹锡 兵部员外郎 检校尚书 检校尚书 水部郎中兼莆田县令 魏仁济 一作魏仁洛 衙将 陈铦 泉州都指挥使 漳州刺史 陈文显 署左神机指挥使 泉州马步军都军使 右军押衙 平海军节度副使 检校太保 陈文颢 泉州右军散兵马使 衙内都指挥使 权知漳州 漳州刺史 署行军司马 陈文𫖮 泉州衙内都指挥使 知漳州 陈文顼 泉州衙内都校 泉州衙内都监使 泉州衙内都监使 领顺州刺史 陈应功 陈齐鹘 指挥使 陈仁璧 晋江县令 泉州别驾 刘昌言 功曹参军 詹敦仁 小溪场监 清溪县令 詹琲 王直道 清溪县令 徐居让 清溪县令 徐熙 林滂 知永春县事 徐昌嗣 秘书郎 掌书记 徐昌图 陈仁愿参见 编辑閩國 殷 五代十国 參考文献 编辑 泉州人名录 詹 詹琲简介 东南一奇士 谏言两相安 永春县志 语文出版社 1990年10月 林居裔 改变莆田历史走向的农民起义领袖 陈洪进 九日山 下卷 崖刻 泉州市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5月 宋史 卷483 漳泉留氏 漳泉陈氏 十国春秋 卷93 閩四 列傳 资治通鉴 卷284 卷294 续资治通鉴 卷1 卷9 陆氏南唐书 卷2 元宗本纪第二 马氏南唐书 卷5 后主书第五 五国故事 卷下 福建通史 第2卷 隋唐五代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外部链接 编辑五代彰武永安清源三节度使 地图 bilibili上的闽国历史地图视频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清源軍 amp oldid 7746880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