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林子瑾

林子瑾(1878年3月16日—1956年5月12日)字少英、號大智,別署林鷹林疋、林壑,臺中人,活躍於近代臺灣、中國,及文學、社會、商業等不同領域。他漢學背景深厚,是櫟社臺灣文社的核心人物,他的思想新穎,曾翻譯西方學術論述,但由於後半生定居北京未再返台,因而在臺灣已逐漸被人遺忘。[1]

林 子 瑾
出生1878年3月16日(光緒四年、明治十一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彰化縣
逝世1956年5月12日(1956歲—05—12)(78歲)
 中国北京市
国籍 大清(1878年-1895年)
 大日本帝国(1895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56年)
别名字:少英
號:大智
別署:林鷹、林疋
教育程度私塾、家庭教師
福建法政專校
日本早稻田大學
职业詩人、文化與社會運動者
企業經營者
组织中央金曜會、櫟社、樗社
臺灣文社
臺灣文化協會
臺灣革新同志會
知名作品《瑾園詩鈔》
《臺灣文藝叢誌》
家乡 臺灣臺中市東區
伴侣元配 呂詩琴 (臺中神岡筱雲山莊)
二房 孫鳳(臺北大稻埕人)
三房 林阿巧(臺中樹仔腳人)
四房 孫培儀(北平人)
儿女請詳 家人
父母林染春(父)、吳幸元(母)
亲属吳鸞旂(娘舅)、林獻堂(姻親)、吳子瑜(表弟)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林子瑾1911年加入日治時期臺灣三大詩社之「櫟社」,並於1919年與「櫟社」同仁共創「臺灣文社」,為創設十二理事之一,並擔任副總務理事。[2]1919年1月1日臺灣文社發行《臺灣文藝叢誌》第一號,封面即由林子瑾題字。[3]

1921年蔣渭水等人發起臺灣文化協會,10月17日於臺北靜修女子中學召開成立大會,林子瑾被推為議長,後任臺中州評議員,並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曾與林獻堂同赴東京。1923年林子瑾創立古典詩社團「樗社」,自任社長。1923年2月10日「樗社」在吳子瑜宅邸召開中嘉南聯合吟會,來自臺灣南、北詩社共上百人參加。1923年底因治警事件日治當局大事搜捕臺灣文化協會幹部,故於1924年避居北京。1937年返臺奔母喪,1940年返回北京。[4]

二戰日本投降後林子瑾於北平成立「台灣革新同志會」。1946年4月1日以別署「林鷹」發表〈就臺人產業處置而言〉一文,為當時留在中國、身分地位未明之臺灣人爭取權益。1949年林子瑾準備舉家返臺,然因病未能成行。臥床多年後,1956年5月12日於北京去世。[4]令人惋惜的是,因大陸鬧無產階級解放和文化大革命,林子瑾旅居北京多年的相關資料,大半毀於其中。林子瑾在臺中居住的宅第,現仍坐落於臺中市東區,稱為「瑾園」,於民國107年(2018)7月2日公告為歷史建築。[5]

家族背景 编辑

林子瑾的父親林染春是清朝秀才也是中醫,由福建漳州府平和縣隻身到臺灣行醫,落腳臺中,娶吳鸞旂長姐吳杏元為妻。時人稱林子瑾為阿楨舍(林染春神主牌書孝男林維楨)[6],吳子瑜(吳鸞旂兒子)為東碧舍,兩人為表兄弟,都有長時間旅居中國的經驗,他們與當時在北京的臺灣同鄉及民國初期的政治人物如黃興吳佩孚等人互動頗多,對探討近代臺灣人的中國經驗,具有研究價值。除了生平經歷特殊,他們的詩文作品更具有多重的時代意涵與個人特色。

家人[7] 编辑

妻室、子女 编辑

  • 元配 呂詩琴 1882年 1月 9日~1939年 7月 1日 父 呂阿深 母 呂黃氏芙蓉 三女 1899年12月19日結婚、未傳
  • 二房 孫氏鳳 1901年 3月 4日~1978年 2月23日 父 蔡石忠 母 高氏白匏 長女 1917年7月15日入戶
    • 長子 林飛羆 1918年 6月18日~1938年12月10日
    • 次子 林飛龍 1920年 6月18日~1988年 1月10日
    • 三子 林飛鵬(信宏) 1923年 1月18日~2018年 4月10日
    • 長女 林月波 1925年12月10日~2001年 5月 8日
  • 三房 林氏阿巧 1903年 1月 5日~ ? 父 林金聲 母 楊氏如 三女 1931年 6月23日轉居留
    • 次女 林彬彬 1928年 3月 2日出生
    • 四男 林有志 1929年10月10日~?卒
    • 五男 林雲(譜名林石) 1932年 1月 2日~2010年8月11日
    • 三女 林攀攀 1933年 2月 4日出生
    • 四女 林棼棼 1936年 7月 7日出生
    • 六男 林親宅 1938年 1月20日~1989年9月25日
  • 四房 孫培儀 1911年 6月 9日~2007年 9月11日 父 孫宗復 母 孫唐婉如 北平協和醫學院門診部總護士長
    • 七男 林泉 1939年12月16日出生
    • 八男 林肯 1944年 8月27日出生
    • 九男 林炯(坰) 1945年 3月30日出生
    • 十男 林皋 1949年 9月 8日出生

櫟社時期[8][9][10] 编辑

1902年,霧峰林癡仙(俊堂)、林南強(幼春)、燕霧大莊賴悔之(紹堯)三子始結詩社,名之曰「櫟」;嗣而同聲相應者,有苑裡蔡啟運(振豐)、房裡陳滄玉(瑚)、三角仔呂厚庵(敦禮)、鹿港陳槐庭(懷澄)、牛罵頭陳基六(錫金)諸子。春秋佳日,會集一堂;擊缽分箋,互相酬唱。3月4日,蔡啟運、呂厚庵、賴悔之、陳滄玉、林癡仙、陳槐庭、林南強及霧峰林壺隱(仲衡)、校栗林(今臺中潭子)傅鶴亭(錫祺)等9人集于臺中林季商之瑞軒,撮影以為紀念;後以來會者為創立者,定櫟社規則17條。[11]

1911年,林子瑾加盟為「櫟社」社友。同年粵東名士梁任公(啟超)、湯覺頓(叡)、梁令嫻女士等遊臺,「櫟社」開會歡迎之。4月2日會於瑞軒,社友12人、來賓12人,社友為啟運、灌園、南強、伊若、槐庭、旭東、悔之、卿淇、聯玉、大智、子材、蘊白、少舲、滄玉、癡仙、望洋、雅堂、篤軒、升三、鶴亭等,於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攝影留念;梁啟超並題字贈予林子瑾。[12]

1918年,基六、惠如與其鄉友創吟社「鰲西詩社」,惠如倡開櫟、鰲聯合會。9月20日,會于鰲峰惠如之伯仲樓,櫟社社友11人,即基六、卿淇、滄玉、少舲、聯玉、望洋、南強、伊若、槐庭、鶴亭及主人惠如等;是會決議四項,作決議錄,席上惠如深慨漢文將絕於本島,倡議設法維持。(按臺灣文社之設立,即胚胎於此會)[13]

1919年,6月14日-15日,「櫟社」會於臺中大智之瑾園,先是「臺灣文社」成立,基六、滄玉、灌園、南強、惠如、槐庭、少舲、聯玉、伊若、大智、望洋、鶴亭等12人,以創立者而為理事,本日即「櫟社」總會兼「臺灣文社」理事會;「櫟社」改社則18條為26條,作會議錄,選任南強、槐庭、灌園、少舲、滄玉、大智等6名為「櫟社」理事,頒會則及會議錄于諸社友。[14]

1920年,1月31日-2月2日,立春七日萊園紅梅正開,「櫟社」開觀梅會,來會者:升三、卿淇、滄玉、少舲、沁園、大智、南強、壺隱、太岳、望洋、豁軒、肖峰、子昭、子材、鶴亭及主人灌園等16人;擊缽吟詩題為「空氣枕」,次「折梅」、次「火山」,次分詠格詩鐘「寫真」、「馬」;2月1日紀念撮影。

1920年,9月27日,「櫟社」會於臺中大智之瑾園,社友出席者:升三、卿淇、蓮溪、守拙、枕山、壺隱、少舲、灌園、太岳、豁軒、南強、肖峰、子昭、大智、鶴亭等15人,鶴亭報告自1月至8月之收支決算後,即商議辛酉(1921)二十周年祝賀及紀念事,議決右開四項:1.辛酉秋季開成立二十周年祝賀會。2.選刊社員詩集。3.發行社員紀念章。4.立紀念碑於霧峰之萊園。事務分擔亦議定:林子瑾負責辦理紀念章及紀年碑文書字。[15]

1921年,6月18日-20日,櫟社會於臺中大智之瑾園,出席者社友13人,即基六、升三、笏山、少舲、沁園、子材、大智、南強、太岳、灌園、豁軒、望洋、子昭等;來賓為王石鵬、王竹修、王達德、黃爾璿、蔡梓舟諸氏。詩題有「啖荔枝」、「瑾園聽雨」等。先是,各交宿題之「田橫」詠史詩,選取後,乃擊缽。越二十日,散會。

1922年,10月8日午後4時,櫟社在霧峰萊園題名碑前舉行櫟社二十年題名碑落成典禮。碑為南強撰記、大智書石。[16]

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 编辑

櫟社者,吾叔癡仙之所倡也。叔之言曰:『吾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其有樂從吾遊者,志吾幟!』同時,賴丈紹堯及予聞其言而贊之;既而,傅君鶴亭、陳君滄玉、陳君槐庭、呂君厚庵、蔡君啟運、從兄仲衡聞其風而贊之,始定社章、立題名錄,為春秋佳日之會。

自是和者寖眾,丙午(清光緒三十二年)莊君太岳、張君子材、陳君豁軒、鄭君濟若、王君學潛、黃君旭東、鄭君汝南、蔡君惠如、丁未(三十三年)林君望洋、魏君品三、張君升三、袁君炳修、陳君基六、己酉(清宣統元年)連君雅堂、庚戌(二年)從叔灌園、呂君蘊白、辛亥(三年)林君少英入社。是歲三月,集全島詞人大會于瑞軒。再會于萊園,時梁任公、湯明水兩先生亡命海外,適然戾止;觴詠之歡,有逾永和。然而耆舊風流,抑亦盛極不可複繼矣!逾月,蔡君啟運徂謝;乙卯、丁巳(中華民國四-六年)之間,癡叔、賴丈亦相繼下世。當一線未絕之秋,奪我老成;此非特吾社之憂,蓋亦吾土斯文所同戚也!己未(八年)蔡君子昭、施君嘯峰、林君竹山、丁君式周、庚申(九年)林君耀亭、張君笏山入社;辛酉(十年)仲秋,複開大會於萊園。溯自壬寅結社,至是二十年矣。經營肇造於癡仙、規模大具於鶴亭,提攜羽翼,則又灌園之力為多。計前後大會者三次、小集者數十次;登社友錄者若干人、存者若干人,其中道退社者不列焉。 世變以來,山澤臞儒計無複之,遂相率而遊乎酒人、逃於蓮社;有一倡者,眾輒和之。迄於今,島之中社之有聞者以十數。嗚呼!是亦風雅之林,民俗盛衰之所系也;可不慎歟!

辛酉秋(孔子降生二千四百七十二年),林資修撰文、林少英書石。[17]

1924年,3月22日午後4時,櫟社舉二十周年紀念銀瓶贈呈式於霧峰灌園府第之應接室,社友至者有:基六、升三、蓮溪、作敬、沁園、鐵生、蘊白、豁軒、壺隱、南強、灌園、望洋、子昭、太岳、少舲、笏山、鸛亭等17人。席定,由沁園代表社友贈銀瓶於鶴亭,而鄭重敘禮;同至萊園為贈瓶紀念撮影。式畢,以《櫟社第一集》梓成,計300冊,決定社員每人配付5冊,已故社友之遺族及全臺各詩社、各圖書館各贈與1冊。[18]

《櫟社第一集》所梓者:無悶、悔之、南強、啟運、厚庵、鶴亭、枕山、沁園、壺隱、太岳、子材、豁軒、濟若、卿淇、旭東、少舲、鐵生、望洋、升三、炳修、基六、雅堂、灌園、蘊白、大智、子昭、肖峰、蓮溪、作敬、守拙、笏山、雲從等32人之詩,計617首。[19]

櫟社第一集 目錄 编辑

無悶詩草(29首)、逍遙詩草(46首)、南強詩草(18首)、啟運詩草(18首)、厚庵詩草(25首)、鶴亭詩草(25首)、趣園詩草(26首)、沁園詩草(27首)、仲衡詩草(32首)、太岳詩草(28首)、雲從詩草(26首)、知足齋詩鈔(15首)、豁軒詩草(21首)、怡園吟稿(5首)、卿淇詩草(6首)、旭東詩草(10首)、汝南詩草(12首)、鐵生詩草(5首)、望洋詩草(10首)、升三詩草(5首)、槐蔭詩草(7首)、鼇峰詩鈔(36首)、劍花室詩草(43首)、灌園詩草(20首)、蓉村詩草(13首)、瑾園詩鈔(21首)、蕉窗吟草(19首)、肖峰詩草(22首)、蓮溪詩草(22首)、竹山詩草(7首)、耀亭詩草(7首)、笏山詩草(11首)。(以入社先後為序,同時入社者序齒)

瑾園詩鈔 编辑

詠臺灣獨立軍旗 编辑

一場春夢去無痕,畫虎人爭自笑存,終是亞洲民主國,前賢成敗莫輕論。(旗保存臺北博物館內黑地畫虎)

编辑

日日松間下幾枰,指揮操縱足平生。自嗤好勇心猶在,權作潢池試弄兵。

望遠鏡 编辑

管底星辰如可摘,人間天上總難分。獨憐縮地長房術,寂寂千秋竟不聞。 凹凸玻璃首尾分,白山臺上望天文。從知璧月多痕跡,始信吳剛運斧斤。

鄭成功 编辑

一線延明賜姓朱,臺澎割據勢終孤。千秋倘有英靈在,喜看孫黃覆曼殊。

天津會梁啟超 编辑

危局扶持恃大才,欣君遠自日邊回。信然併黨成優勢,九派潯陽入海來。

與黃興 编辑

立國宗農信不誣,況經兵燹盡荒蕪。中原病久多孱弱,養血先當服首烏。

詠史 编辑

操戈同室盡仇讎,借箸頻聞起代籌。勢弱但知秦客貴,言庬更雜楚人咻。馬肝諱死甘心日,牛鼎分羹染指秋。我 本周嫠空恤緯,南冠無地哭神州。

1926年,6月15日,傅錫祺自客歲遊歷青島、北京、天津等處歸來,「櫟社」爰假灌園府第開小集兼洗塵會。是日,社友至者有:灌園、南強、作敬、少舲、沁園、豁軒、基六、鐵生、蓮溪、太岳、升三、蘊白、笏山、子材、守拙、子昭、鶴亭等17人;客有台南謝星樓、台中王石鵬、吳子瑜等3人。詩題為「洗塵宴」七律(「真」韻)、「歸船」七絕(「微」韻)。翌日午刻,林階堂招宴,並在其右廂小亭為紀念照像。林獻堂推薦王石鵬、吳子瑜2人入社,諸社友均贊成。[20]

1930年,4月2日,「櫟社」於霧峰萊園開總會,先議收支決算,次議連雅堂,不將其3月2日發表之阿片論文為之除名,而用16回未出席,認其退社;林獻堂提議林子瑾誘拐同姓女子亦當除名,討論後無記名投票,以八年未出席于總會決定認作退社。[21]

臺灣文社與臺灣文藝叢誌(摘錄自臺灣日日新報) 编辑

[22]

1918年,9月20日,櫟、鼇聯合會會于鼇峰蔡惠如之伯仲樓,蔡惠如深慨漢文將絕於本島,倡議設法維持,「臺灣文社」之設立,即胚胎於此會。

1919年,10月,傅錫祺、林獻堂蔡惠如、林子瑾、林幼春、鄭汝南、林載釗、陳滄玉、陳聯玉、陳基六、陳懷澄、莊伊若等12名創社理事,共同發表〈臺灣文社設立之旨趣〉 ,決意將「臺灣文社」打造成立足臺中、引領全臺的文藝團體,大力維持和發展漢學的文藝園地。

1918年,12月12日,傅錫祺(總務)、林獻堂(財務)、蔡惠如(外務)、林子瑾(內務)、林幼春(文務)、鄭汝南(編簒)、林載釗(編簒補助)、陳滄玉(財務補助)、陳聯玉(文務補助)、陳基六(文務補助)、陳懷澄(內務補助)、莊伊若(外務補助)等12名創社理事,訂文社規則12條。

1918年,12月15日以前,林熊徵、林子瑾、林烈堂、鄭拱辰、林獻堂、林階堂等人,交社費五十元以上為名譽社員。

1919年,1月1日,「臺灣文社」發行《臺灣文藝叢誌》第一號,定價四十錢,封面由林少英題字,發行所位於臺中廳臺中花園町五丁目五六(即林子瑾瑾園)。

1919年,6月14日,於臺中大智之瑾園(今臺中市東區大智路104號),由傅錫祺、林獻堂蔡惠如、林子瑾、林幼春、鄭汝南、林載釗、陳滄玉、陳聯玉、陳基六、陳懷澄、莊伊若等12名創社理事,召開「臺灣文社」理事會。

1919年,10月19日,「臺灣文社」假臺中街之臺中座召開正式成立大會,出席會員北至基隆、南至阿猴,大會推舉林子瑾為理事,代表陳述文社的成立過程、資金來源、叢誌設置概況,及主要供稿者名單,林子瑾並在隨後的演講中列舉漢學不可廢的四大理由。


相片集 编辑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上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4–9. ISBN 9789865324674. 
  2. ^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下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224–225. ISBN 9789865324674. 
  3. ^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上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40. ISBN 9789865324674. 
  4. ^ 4.0 4.1 施, 懿琳 (编). 林子瑾家族大事年表. 瑾園文酒避囂塵: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下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215–252. ISBN 9789865324674. 
  5. ^ 國家文化資產網. 歷史建築:瑾園. [2023-06-06]. (原始内容于2023-06-06). 
  6. ^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上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21. ISBN 9789865324674. 
  7. ^ 陳, 柏融; 林, 肯. 林子瑾家族關係圖.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下冊. 臺南. 2021: 253–259. ISBN 9789865324674. 
  8.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 大通. 1987: 1–179. 
  9. ^ 林幼春, 幼春. 櫟社第一集. 臺中: 博文社. 1924: 70–72. 
  10.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日記知識庫 :灌園先生日記. [2023-06-06]. (原始内容于2021-12-04). 
  11.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 
  12.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7. 
  13.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2. 
  14.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3. 
  15.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5–17. 
  16.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9–20. 
  17.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21–22. 
  18.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23. 
  19. ^ 林, 幼春 (编). 櫟社第一集. 臺中州: 博文社印刷. 1924. 
  20.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25–26. 
  21. ^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臺灣大通. 1987: 33–34. 
  22. ^ 臺灣日日新報

林子瑾,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6年8月15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1878年3月16日, 1956年5月12日, 字少英, 號大智, 別署林鷹及林疋, 林壑, 臺中人, 活躍於近代臺灣, 中國, 及文學, 社會, 商業等不同領域, 他漢學背景深厚, 是櫟社, 臺灣文社的核心人物, 他的思想新穎, 曾翻譯西方學術論述, 但由於後半生定居北京未再返台, 因而在臺灣已逐漸被人遺忘, 瑾出生1878年3月16日, 光緒四年, 明.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6年8月15日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林子瑾 1878年3月16日 1956年5月12日 字少英 號大智 別署林鷹及林疋 林壑 臺中人 活躍於近代臺灣 中國 及文學 社會 商業等不同領域 他漢學背景深厚 是櫟社 臺灣文社的核心人物 他的思想新穎 曾翻譯西方學術論述 但由於後半生定居北京未再返台 因而在臺灣已逐漸被人遺忘 1 林 子 瑾出生1878年3月16日 光緒四年 明治十一年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彰化縣逝世1956年5月12日 1956歲 05 12 78歲 中国北京市国籍 大清 1878年 1895年 大日本帝国 1895年 1945年 中華民國 1945年 1956年 别名字 少英 號 大智別署 林鷹 林疋教育程度私塾 家庭教師 福建法政專校 日本早稻田大學职业詩人 文化與社會運動者企業經營者组织中央金曜會 櫟社 樗社 臺灣文社臺灣文化協會臺灣革新同志會知名作品 瑾園詩鈔 臺灣文藝叢誌 家乡臺灣臺中市東區伴侣元配 呂詩琴 臺中神岡筱雲山莊 二房 孫鳳 臺北大稻埕人 三房 林阿巧 臺中樹仔腳人 四房 孫培儀 北平人 儿女請詳家人父母林染春 父 吳幸元 母 亲属吳鸞旂 娘舅 林獻堂 姻親 吳子瑜 表弟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林子瑾1911年加入日治時期臺灣三大詩社之 櫟社 並於1919年與 櫟社 同仁共創 臺灣文社 為創設十二理事之一 並擔任副總務理事 2 1919年1月1日臺灣文社發行 臺灣文藝叢誌 第一號 封面即由林子瑾題字 3 1921年蔣渭水等人發起臺灣文化協會 10月17日於臺北靜修女子中學召開成立大會 林子瑾被推為議長 後任臺中州評議員 並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曾與林獻堂同赴東京 1923年林子瑾創立古典詩社團 樗社 自任社長 1923年2月10日 樗社 在吳子瑜宅邸召開中嘉南聯合吟會 來自臺灣南 北詩社共上百人參加 1923年底因治警事件日治當局大事搜捕臺灣文化協會幹部 故於1924年避居北京 1937年返臺奔母喪 1940年返回北京 4 二戰日本投降後林子瑾於北平成立 台灣革新同志會 1946年4月1日以別署 林鷹 發表 就臺人產業處置而言 一文 為當時留在中國 身分地位未明之臺灣人爭取權益 1949年林子瑾準備舉家返臺 然因病未能成行 臥床多年後 1956年5月12日於北京去世 4 令人惋惜的是 因大陸鬧無產階級解放和文化大革命 林子瑾旅居北京多年的相關資料 大半毀於其中 林子瑾在臺中居住的宅第 現仍坐落於臺中市東區 稱為 瑾園 於民國107年 2018 7月2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5 目录 1 家族背景 1 1 家人 7 1 1 1 妻室 子女 2 櫟社時期 8 9 10 2 1 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 2 2 櫟社第一集 目錄 2 2 1 瑾園詩鈔 2 2 1 1 詠臺灣獨立軍旗 2 2 1 2 棋 2 2 1 3 望遠鏡 2 2 1 4 鄭成功 2 2 1 5 天津會梁啟超 2 2 1 6 與黃興 2 2 1 7 詠史 3 臺灣文社與臺灣文藝叢誌 摘錄自臺灣日日新報 4 相片集 5 參見 6 参考文献家族背景 编辑林子瑾的父親林染春是清朝秀才也是中醫 由福建漳州府平和縣隻身到臺灣行醫 落腳臺中 娶吳鸞旂長姐吳杏元為妻 時人稱林子瑾為阿楨舍 林染春神主牌書孝男林維楨 6 吳子瑜 吳鸞旂兒子 為東碧舍 兩人為表兄弟 都有長時間旅居中國的經驗 他們與當時在北京的臺灣同鄉及民國初期的政治人物如黃興 吳佩孚等人互動頗多 對探討近代臺灣人的中國經驗 具有研究價值 除了生平經歷特殊 他們的詩文作品更具有多重的時代意涵與個人特色 家人 7 编辑 妻室 子女 编辑 元配 呂詩琴 1882年 1月 9日 1939年 7月 1日 父 呂阿深 母 呂黃氏芙蓉 三女 1899年12月19日結婚 未傳二房 孫氏鳳 1901年 3月 4日 1978年 2月23日 父 蔡石忠 母 高氏白匏 長女 1917年7月15日入戶 長子 林飛羆 1918年 6月18日 1938年12月10日 次子 林飛龍 1920年 6月18日 1988年 1月10日 三子 林飛鵬 信宏 1923年 1月18日 2018年 4月10日 長女 林月波 1925年12月10日 2001年 5月 8日三房 林氏阿巧 1903年 1月 5日 父 林金聲 母 楊氏如 三女 1931年 6月23日轉居留 次女 林彬彬 1928年 3月 2日出生 四男 林有志 1929年10月10日 卒 五男 林雲 譜名林石 1932年 1月 2日 2010年8月11日 三女 林攀攀 1933年 2月 4日出生 四女 林棼棼 1936年 7月 7日出生 六男 林親宅 1938年 1月20日 1989年9月25日四房 孫培儀 1911年 6月 9日 2007年 9月11日 父 孫宗復 母 孫唐婉如 北平協和醫學院門診部總護士長 七男 林泉 1939年12月16日出生 八男 林肯 1944年 8月27日出生 九男 林炯 坰 1945年 3月30日出生 十男 林皋 1949年 9月 8日出生櫟社時期 8 9 10 编辑1902年 霧峰林癡仙 俊堂 林南強 幼春 燕霧大莊賴悔之 紹堯 三子始結詩社 名之曰 櫟 嗣而同聲相應者 有苑裡蔡啟運 振豐 房裡陳滄玉 瑚 三角仔呂厚庵 敦禮 鹿港陳槐庭 懷澄 牛罵頭陳基六 錫金 諸子 春秋佳日 會集一堂 擊缽分箋 互相酬唱 3月4日 蔡啟運 呂厚庵 賴悔之 陳滄玉 林癡仙 陳槐庭 林南強及霧峰林壺隱 仲衡 校栗林 今臺中潭子 傅鶴亭 錫祺 等9人集于臺中林季商之瑞軒 撮影以為紀念 後以來會者為創立者 定櫟社規則17條 11 1911年 林子瑾加盟為 櫟社 社友 同年粵東名士梁任公 啟超 湯覺頓 叡 梁令嫻女士等遊臺 櫟社 開會歡迎之 4月2日會於瑞軒 社友12人 來賓12人 社友為啟運 灌園 南強 伊若 槐庭 旭東 悔之 卿淇 聯玉 大智 子材 蘊白 少舲 滄玉 癡仙 望洋 雅堂 篤軒 升三 鶴亭等 於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 攝影留念 梁啟超並題字贈予林子瑾 12 1918年 基六 惠如與其鄉友創吟社 鰲西詩社 惠如倡開櫟 鰲聯合會 9月20日 會于鰲峰惠如之伯仲樓 櫟社社友11人 即基六 卿淇 滄玉 少舲 聯玉 望洋 南強 伊若 槐庭 鶴亭及主人惠如等 是會決議四項 作決議錄 席上惠如深慨漢文將絕於本島 倡議設法維持 按臺灣文社之設立 即胚胎於此會 13 1919年 6月14日 15日 櫟社 會於臺中大智之瑾園 先是 臺灣文社 成立 基六 滄玉 灌園 南強 惠如 槐庭 少舲 聯玉 伊若 大智 望洋 鶴亭等12人 以創立者而為理事 本日即 櫟社 總會兼 臺灣文社 理事會 櫟社 改社則18條為26條 作會議錄 選任南強 槐庭 灌園 少舲 滄玉 大智等6名為 櫟社 理事 頒會則及會議錄于諸社友 14 1920年 1月31日 2月2日 立春七日萊園紅梅正開 櫟社 開觀梅會 來會者 升三 卿淇 滄玉 少舲 沁園 大智 南強 壺隱 太岳 望洋 豁軒 肖峰 子昭 子材 鶴亭及主人灌園等16人 擊缽吟詩題為 空氣枕 次 折梅 次 火山 次分詠格詩鐘 寫真 馬 2月1日紀念撮影 1920年 9月27日 櫟社 會於臺中大智之瑾園 社友出席者 升三 卿淇 蓮溪 守拙 枕山 壺隱 少舲 灌園 太岳 豁軒 南強 肖峰 子昭 大智 鶴亭等15人 鶴亭報告自1月至8月之收支決算後 即商議辛酉 1921 二十周年祝賀及紀念事 議決右開四項 1 辛酉秋季開成立二十周年祝賀會 2 選刊社員詩集 3 發行社員紀念章 4 立紀念碑於霧峰之萊園 事務分擔亦議定 林子瑾負責辦理紀念章及紀年碑文書字 15 1921年 6月18日 20日 櫟社會於臺中大智之瑾園 出席者社友13人 即基六 升三 笏山 少舲 沁園 子材 大智 南強 太岳 灌園 豁軒 望洋 子昭等 來賓為王石鵬 王竹修 王達德 黃爾璿 蔡梓舟諸氏 詩題有 啖荔枝 瑾園聽雨 等 先是 各交宿題之 田橫 詠史詩 選取後 乃擊缽 越二十日 散會 1922年 10月8日午後4時 櫟社在霧峰萊園題名碑前舉行櫟社二十年題名碑落成典禮 碑為南強撰記 大智書石 16 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 编辑 櫟社者 吾叔癡仙之所倡也 叔之言曰 吾學非世用 是為棄材 心若死灰 是為朽木 今夫櫟 不材之木也 吾以為幟焉 其有樂從吾遊者 志吾幟 同時 賴丈紹堯及予聞其言而贊之 既而 傅君鶴亭 陳君滄玉 陳君槐庭 呂君厚庵 蔡君啟運 從兄仲衡聞其風而贊之 始定社章 立題名錄 為春秋佳日之會 自是和者寖眾 丙午 清光緒三十二年 莊君太岳 張君子材 陳君豁軒 鄭君濟若 王君學潛 黃君旭東 鄭君汝南 蔡君惠如 丁未 三十三年 林君望洋 魏君品三 張君升三 袁君炳修 陳君基六 己酉 清宣統元年 連君雅堂 庚戌 二年 從叔灌園 呂君蘊白 辛亥 三年 林君少英入社 是歲三月 集全島詞人大會于瑞軒 再會于萊園 時梁任公 湯明水兩先生亡命海外 適然戾止 觴詠之歡 有逾永和 然而耆舊風流 抑亦盛極不可複繼矣 逾月 蔡君啟運徂謝 乙卯 丁巳 中華民國四 六年 之間 癡叔 賴丈亦相繼下世 當一線未絕之秋 奪我老成 此非特吾社之憂 蓋亦吾土斯文所同戚也 己未 八年 蔡君子昭 施君嘯峰 林君竹山 丁君式周 庚申 九年 林君耀亭 張君笏山入社 辛酉 十年 仲秋 複開大會於萊園 溯自壬寅結社 至是二十年矣 經營肇造於癡仙 規模大具於鶴亭 提攜羽翼 則又灌園之力為多 計前後大會者三次 小集者數十次 登社友錄者若干人 存者若干人 其中道退社者不列焉 世變以來 山澤臞儒計無複之 遂相率而遊乎酒人 逃於蓮社 有一倡者 眾輒和之 迄於今 島之中社之有聞者以十數 嗚呼 是亦風雅之林 民俗盛衰之所系也 可不慎歟 辛酉秋 孔子降生二千四百七十二年 林資修撰文 林少英書石 17 1924年 3月22日午後4時 櫟社舉二十周年紀念銀瓶贈呈式於霧峰灌園府第之應接室 社友至者有 基六 升三 蓮溪 作敬 沁園 鐵生 蘊白 豁軒 壺隱 南強 灌園 望洋 子昭 太岳 少舲 笏山 鸛亭等17人 席定 由沁園代表社友贈銀瓶於鶴亭 而鄭重敘禮 同至萊園為贈瓶紀念撮影 式畢 以 櫟社第一集 梓成 計300冊 決定社員每人配付5冊 已故社友之遺族及全臺各詩社 各圖書館各贈與1冊 18 櫟社第一集 所梓者 無悶 悔之 南強 啟運 厚庵 鶴亭 枕山 沁園 壺隱 太岳 子材 豁軒 濟若 卿淇 旭東 少舲 鐵生 望洋 升三 炳修 基六 雅堂 灌園 蘊白 大智 子昭 肖峰 蓮溪 作敬 守拙 笏山 雲從等32人之詩 計617首 19 櫟社第一集 目錄 编辑 無悶詩草 29首 逍遙詩草 46首 南強詩草 18首 啟運詩草 18首 厚庵詩草 25首 鶴亭詩草 25首 趣園詩草 26首 沁園詩草 27首 仲衡詩草 32首 太岳詩草 28首 雲從詩草 26首 知足齋詩鈔 15首 豁軒詩草 21首 怡園吟稿 5首 卿淇詩草 6首 旭東詩草 10首 汝南詩草 12首 鐵生詩草 5首 望洋詩草 10首 升三詩草 5首 槐蔭詩草 7首 鼇峰詩鈔 36首 劍花室詩草 43首 灌園詩草 20首 蓉村詩草 13首 瑾園詩鈔 21首 蕉窗吟草 19首 肖峰詩草 22首 蓮溪詩草 22首 竹山詩草 7首 耀亭詩草 7首 笏山詩草 11首 以入社先後為序 同時入社者序齒 瑾園詩鈔 编辑 詠臺灣獨立軍旗 编辑 一場春夢去無痕 畫虎人爭自笑存 終是亞洲民主國 前賢成敗莫輕論 旗保存臺北博物館內黑地畫虎 棋 编辑 日日松間下幾枰 指揮操縱足平生 自嗤好勇心猶在 權作潢池試弄兵 望遠鏡 编辑 管底星辰如可摘 人間天上總難分 獨憐縮地長房術 寂寂千秋竟不聞 凹凸玻璃首尾分 白山臺上望天文 從知璧月多痕跡 始信吳剛運斧斤 鄭成功 编辑 一線延明賜姓朱 臺澎割據勢終孤 千秋倘有英靈在 喜看孫黃覆曼殊 天津會梁啟超 编辑 危局扶持恃大才 欣君遠自日邊回 信然併黨成優勢 九派潯陽入海來 與黃興 编辑 立國宗農信不誣 況經兵燹盡荒蕪 中原病久多孱弱 養血先當服首烏 詠史 编辑 操戈同室盡仇讎 借箸頻聞起代籌 勢弱但知秦客貴 言庬更雜楚人咻 馬肝諱死甘心日 牛鼎分羹染指秋 我 本周嫠空恤緯 南冠無地哭神州 1926年 6月15日 傅錫祺自客歲遊歷青島 北京 天津等處歸來 櫟社 爰假灌園府第開小集兼洗塵會 是日 社友至者有 灌園 南強 作敬 少舲 沁園 豁軒 基六 鐵生 蓮溪 太岳 升三 蘊白 笏山 子材 守拙 子昭 鶴亭等17人 客有台南謝星樓 台中王石鵬 吳子瑜等3人 詩題為 洗塵宴 七律 真 韻 歸船 七絕 微 韻 翌日午刻 林階堂招宴 並在其右廂小亭為紀念照像 林獻堂推薦王石鵬 吳子瑜2人入社 諸社友均贊成 20 1930年 4月2日 櫟社 於霧峰萊園開總會 先議收支決算 次議連雅堂 不將其3月2日發表之阿片論文為之除名 而用16回未出席 認其退社 林獻堂提議林子瑾誘拐同姓女子亦當除名 討論後無記名投票 以八年未出席于總會決定認作退社 21 臺灣文社與臺灣文藝叢誌 摘錄自臺灣日日新報 编辑 22 1918年 9月20日 櫟 鼇聯合會會于鼇峰蔡惠如之伯仲樓 蔡惠如深慨漢文將絕於本島 倡議設法維持 臺灣文社 之設立 即胚胎於此會 1919年 10月 傅錫祺 林獻堂 蔡惠如 林子瑾 林幼春 鄭汝南 林載釗 陳滄玉 陳聯玉 陳基六 陳懷澄 莊伊若等12名創社理事 共同發表 臺灣文社設立之旨趣 決意將 臺灣文社 打造成立足臺中 引領全臺的文藝團體 大力維持和發展漢學的文藝園地 1918年 12月12日 傅錫祺 總務 林獻堂 財務 蔡惠如 外務 林子瑾 內務 林幼春 文務 鄭汝南 編簒 林載釗 編簒補助 陳滄玉 財務補助 陳聯玉 文務補助 陳基六 文務補助 陳懷澄 內務補助 莊伊若 外務補助 等12名創社理事 訂文社規則12條 1918年 12月15日以前 林熊徵 林子瑾 林烈堂 鄭拱辰 林獻堂 林階堂等人 交社費五十元以上為名譽社員 1919年 1月1日 臺灣文社 發行 臺灣文藝叢誌 第一號 定價四十錢 封面由林少英題字 發行所位於臺中廳臺中花園町五丁目五六 即林子瑾瑾園 1919年 6月14日 於臺中大智之瑾園 今臺中市東區大智路104號 由傅錫祺 林獻堂 蔡惠如 林子瑾 林幼春 鄭汝南 林載釗 陳滄玉 陳聯玉 陳基六 陳懷澄 莊伊若等12名創社理事 召開 臺灣文社 理事會 1919年 10月19日 臺灣文社 假臺中街之臺中座召開正式成立大會 出席會員北至基隆 南至阿猴 大會推舉林子瑾為理事 代表陳述文社的成立過程 資金來源 叢誌設置概況 及主要供稿者名單 林子瑾並在隨後的演講中列舉漢學不可廢的四大理由 相片集 编辑 nbsp 1919年6月14日櫟社乙未雅集寫於臺中瑾園櫟社總會兼臺灣文社第一回理事會 nbsp 櫟社二十年題名碑 1922年10月8日落成南強撰記 大智書石 nbsp 瑾園是林子瑾故居曾是櫟社的集會 也是臺灣文社文庫及臺灣文藝叢誌的事務所 參見 编辑櫟社 台灣文化協會参考文献 编辑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 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上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4 9 ISBN 9789865324674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 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下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224 225 ISBN 9789865324674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 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上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40 ISBN 9789865324674 4 0 4 1 施 懿琳 编 林子瑾家族大事年表 瑾園文酒避囂塵 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下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215 252 ISBN 9789865324674 國家文化資產網 歷史建築 瑾園 2023 06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6 06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 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上冊 臺南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21 21 ISBN 9789865324674 陳 柏融 林 肯 林子瑾家族關係圖 施 懿琳 编 瑾園文酒避囂塵 林子瑾詩文史料選集 下冊 臺南 2021 253 259 ISBN 9789865324674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 大通 1987 1 179 林幼春 幼春 櫟社第一集 臺中 博文社 1924 70 72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臺灣日記知識庫 灌園先生日記 2023 06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4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7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2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3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5 17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19 20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21 22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23 林 幼春 编 櫟社第一集 臺中州 博文社印刷 1924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大通書局 1987 25 26 傅 錫祺 櫟社沿革志略 臺北市 臺灣大通 1987 33 34 臺灣日日新報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林子瑾 amp oldid 7865584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