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明朝文学

明朝文学是对明朝(1368年—1644年)的文学状态的概括。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同时期也是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明朝是中国传统高雅文学衰落,通俗大众化文学兴盛的时期,其中以“长篇小说”最为辉煌夺目。[1][2][3][4]

背景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明朝文学也是如此。

政治

明朝朱元璋开国初期,他极力巩固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建立“吏、户、礼、兵、刑、工”内阁六部,各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建立“锦衣卫”(秘密警察制度),秘密逮捕反对者,监视朝中大臣,实行恐怖的特务统治。[5]:176

经济

明朝初年,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陆续恢复和发展,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商业手工业迅速崛起。

思想文化

明朝朱元璋上台以来,实行“愚民政策”,删除《孟子》一书中的部分“民主”思想章节,大力主张“程朱理学”,中后期,民间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王阳明的“心学”大放光芒,王艮李贽的“左派王学”席卷时代潮流,与官方思想抗衡。[5]:176

明朝教育制度是“八股取士”,钳制知识分子思想,荼毒知识分子灵魂,打压民主进步思想。[5]:176

明朝继承了北宋以来的“文字狱”,对文化实行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不满和反抗。[5]:176

社会

明朝社会矛盾有两条主轴,一是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即“党争”,尤其是“东林党”和“邪党”之争,后来又是“复社”和魏忠贤的“阉党”之争。[5]:176另一条主轴是民间的阶级斗争,贪官、宦官腐败导致了民间群众的日益不满和造反起义,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这个没落王朝。[5]:176

各体裁

小说

中国各朝代的“小说”发展非常缓慢,直到明朝才壮大成为文学的主流,取代“诗歌”的霸主地位。[5][1][2][3]中国小说最早可于追溯到时期,宋元话本是小说的兴起的前奏,明朝长篇小说主要是“章回体小说”,与世界长篇小说不同,它即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丰富了世界文化。[5]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和秦汉史学、人物传记著作为明朝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2][3][4]魏晋志怪、志人小说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端。[5]

唐朝“唐传奇”文学的开启,丰富了古典小说的形式,之前的小说都是片言只语,取材于神话传说,记录方式是“笔记”、“寓言”,其轮廓简单、体制短小、形象模糊,只是小说的雏形,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小说。[5]唐朝“传奇”文学的诞生,标志着小说开始成熟。宋元话本则实现了语言的革新,以前都是文言文,话本更多的是白话[5]

明朝和清朝长篇章回体小说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走向大繁荣和巅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白话文长篇小说兴起,则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没落。[5][1][2][3][4]

中国古典小说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通俗小说)。[5]明朝的白话小说空前繁荣,短篇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后世也称“拟话本小说”,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5][1][2][3][4]

明朝长篇小说分为四大类:《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为代表的神话小说;《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其中,《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又被誉为“四大奇书”。[5][1][2][3][4]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只有一个体制,就是“章回体”,由讲史话本演变而来。[5]宋朝话本分为四大类:说经、小说、合生、讲史,只有讲史发扬光大了。[5]现存宋朝话本有《全相平话五种》、《七国春秋平话》,每次到结束的时候总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引起悬念,吊观众胃口。这种形式也被引入到了明朝的长篇小说里。[5]

明朝中期后,章回体小说更加成熟,内容更加扩大,艺术上更加细腻、文采,语言更加口语化、通俗化。[5][6]回目上也由最早的单句到参差不齐的双句再到对仗工整的双句,标志着章回体长篇小说的成熟,其创作特征主要是:

  • 题材奇巧深广,情节曲折完整。

题材具有传奇性、偶然性、纵向和横向范围很深,写奇特的事件、传奇的人物,讲述人生和命运。[5]明朝之前的小说一味地追求“离奇”,明朝之后,讲究“奇、巧”,把事物的偶然和必然联系起来,就更加能吸引观众和读者。[5]小说家也更加注重描写“社会生活”,小说体现了小说家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隐含着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5]

明朝小说情节的形式是:组织上以“人”或“事”为线索;情节结构上,有“单线平行”、“双线平行”或“多线平行”;情节过程更加完整,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5]

  • 动态人物刻画

“以动传神”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显著特征。人物的刻画必须要有“言”和“行”,才能生动活泼,即使不写其姓名,一阅读对他的言行描述,就可以看出其是“某人”。[5]明朝古典长篇小说的突破就是“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想法,如《金瓶梅》。[5]

  • 语言通俗

明朝长篇小说讲究语言通俗,重视口语化,具有明快、洗练、幽默、生动、传神的特征,这是文言不及的。其次,通俗化的语言更加能烘托氛围、建立意境。[5]明朝长篇小说并非完全丢掉文言的使用,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里,可以看到诗词或韵文的使用,它们典雅富丽,有文白相间、相映成趣的艺术魅力。[5]

  • 艺术手法

明朝长篇小说既有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并且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代表性作品是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西游记》,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金瓶梅》。[5]

戏剧

明朝的戏剧分为“杂剧”和“传奇”。[5][1][2][3][4]明朝杂剧是元朝杂剧的余波,总体上是在走向衰落;传奇从宋元南戏上发展而来,到明朝中期进入全盛时期。明朝传奇代表了明朝戏剧的最高成就。[5][1][2][3][4]

杂剧

杂剧的全盛时期是元朝,到了明朝是强弩之末,明朝杂剧虽然有剧目500多种,剧本家100多人,但是从数量上和艺术成就上,无法和元朝杂剧企及。[5]

明朝杂剧比元朝杂剧有突破,结构方面,它突破了元朝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制,明朝杂剧有五折、八折的、一折的等等、体制更加自由;剧目的题名上,有的在第一折之前,有的是“副末开扬”的南戏形式;音乐方面,元朝杂剧只用北方曲调,明朝兼用南、北曲调,演唱方面,元朝杂剧是一人主唱到底,明朝杂剧有对唱、轮唱、合唱。[5]

明朝杂剧分为二个时期,以明武宗正德年间作为分界线。[5]前期是统治阶级的附庸,没有现实内容,纯粹歌功颂德,充满了道德说教,代表性人物是:朱有燉贾仲明、王子一、刘东生,代表性作品有:《黑旋风仗义疏财》、《关云长义勇辞金》。第二个时期的明朝杂剧则非常优秀,代表性人物有:康海王九思徐渭,康海的《中山狼》、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借古讽今、鞭挞社会黑暗、抨击腐败当局。[5]徐渭的《四声猿》是明朝杂剧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明曲第一”,它由四个独立的剧目组成,《狂鼓吏》(祢衡)、《玉蝉师》(月明和尚度柳翠)、《雌木兰》(花木兰)、《女状元》(黄春桃)。《四声猿》取自古代巴蜀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悲愤、轻礼法、疾世俗的精神,语言豪迈奔放。[5]

传奇

明朝传奇是在南戏的基础上,吸收北曲杂剧的唱腔形成的,篇幅宏大、题材广阔、情节曲折、词采丰富、人物生动;结构上,明朝传奇分“出”,和杂剧的“折”相同,一般是四五十“出”,或者百多“出”,分上下“本”;音乐上,吸取了杂剧同宫曲子联套的方式,杂剧唱北曲,南戏唱南曲,但是明朝传奇是南北曲都唱,同时,传奇不受杂剧“一折一宫调”的限制,可以“借宫犯调”、“换韵”;表演上,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演唱方式也丰富。[5][1][2][3][4]

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进步和成熟,它占据了明朝和清朝的戏剧舞台,被后人誉为“明清传奇”。[5][1][2][3][4]

明朝传奇的分界线是嘉靖时期,前期的传奇和杂剧一样,被统治阶级用来宣扬礼教、辅助朝纲、文辞典雅,但是脱离社会劳苦大众,嘉靖之后,传奇走入民间,进入全盛时期,出现了“三大传奇”、“三大戏剧流派”。[5]三大传奇是《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5]三大戏剧流派是:以汤显祖为代表是“临川派”,强调内容、讲究文采、反对格律,又名“文采派”;以沈璟为代表的“格律派”,讲究格律,有“因律害文”的弊端;以梁辰鱼为代表的“昆山派”,讲究音韵和语言的通俗,有“词藻堆砌”的弊端。[5]汤显祖的传奇是明朝传奇的代表,《牡丹亭》是明朝传奇的最高成就。[5]

诗歌

明朝的诗歌和文章一同进入了衰落时期,远比明朝小说、戏剧逊色。[5][1][2][3][4]

明朝初期的元朝遗民宋濂刘基(刘伯温)、高启等,讲究现实主义,追求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成就较高,三人被誉为“明初诗文三大家”。[5]明朝中期的杨士奇杨荣杨溥的“台阁体”,诗歌追求歌功颂德、赞美太平盛世,只是富贵地主阶级玩弄文字风雅的工具,进入了“形式主义”。[5]明朝末年,于谦戚继光顾炎武陈子龙夏完淳等人的诗歌,具有刚健之气,饱含民生疾苦、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光辉,含有真情实感和时代精神。[5]

文章

明朝的文章成就不高,整个明朝一直陷入了“复古”与“反復古”的争论,毫无“时代创新精神”。[5][1][2][3][4]明朝的文章模来仿去,一直没有描写现实生活,同时缺乏创新精神,给后世文学带来不利影响,间接促成了清朝“考据派”的兴起。[5]明朝的“小品文”发达,代表人物有张岱,同时明朝的山水游记值得一阅,尤其是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5]

明朝中期“复古派”盛行,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反对“台阁体”,提出复古来改变文风,“诗宗杜甫、文崇韩、柳(韩愈柳宗元)”,侧重形式、追求古雅。[5][7]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提出“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取代了“台阁体”的社会地位。[5]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则推崇唐朝和宋朝的古文,肯定了“唐宋八大家”的地位和贡献,但是也陷入了“形式主义”,对后世没有什么重大影响。[5][8]

明朝中后期,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为代表的“公安派”,反对“贵古贱今”和“模仿古人”,提出文章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给了“复古派”沉重打击,具有时代进步意义,但是他们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只注重形式创新,描写个人游历感受、感情等,不去描述民间劳苦大众的疾苦,使得题材单薄,内容狭窄。[5]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继承了公安派的理论,提出“幽深孤峭”的文风观点,来纠正公安派的“浮浅轻率”弊端,但是矫枉过正,反而更加狭窄,更加没有时代创新精神。[5]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马积高; 黄钧. 《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京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05-01. ISBN 978702006753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京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8-01. ISBN 9787303093915.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及近代)》. 北京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04-01. ISBN 9787300045788.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郭豫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 北京市: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08-01. ISBN 9787810398596.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刘廷乾; 李桂奎; 喻斌; 张辉忠. 《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 天津市: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5-07-01. ISBN 7-5309-2228-9. 
  6. ^ 明代后期文学思想的世俗化倾向. 和讯. 2013-01-30 [2014-03-27]. 
  7. ^ 明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光明网. 2008-08-01 [2014-03-27]. 
  8. ^ . 人民网. 2011-11-29 [201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明朝文学, 是对明朝, 1368年, 1644年, 的文学状态的概括,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 同时期也是封建社会没落, 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 明朝是中国传统高雅文学衰落, 通俗大众化文学兴盛的时期, 其中以, 长篇小说, 最为辉煌夺目, 目录, 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社会, 各体裁, 小说, 戏剧, 杂剧, 传奇, 诗歌, 文章, 参考文献背景, 编辑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 也是如此, 政治, 编辑, 明朝朱元璋开国初期, 他极力巩固皇权, 强化中央集权, 废除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 明朝文学是对明朝 1368年 1644年 的文学状态的概括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王朝 同时期也是封建社会没落 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 明朝是中国传统高雅文学衰落 通俗大众化文学兴盛的时期 其中以 长篇小说 最为辉煌夺目 1 2 3 4 目录 1 背景 1 1 政治 1 2 经济 1 3 思想文化 1 4 社会 2 各体裁 2 1 小说 2 2 戏剧 2 2 1 杂剧 2 2 2 传奇 2 3 诗歌 2 4 文章 3 参考文献背景 编辑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背景 明朝文学也是如此 政治 编辑 明朝朱元璋开国初期 他极力巩固皇权 强化中央集权 废除丞相制度和三省制度 建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内阁六部 各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建立 锦衣卫 秘密警察制度 秘密逮捕反对者 监视朝中大臣 实行恐怖的特务统治 5 176 经济 编辑 明朝初年 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朱元璋实行 休养生息 政策 经济陆续恢复和发展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 使得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崛起 思想文化 编辑 明朝朱元璋上台以来 实行 愚民政策 删除 孟子 一书中的部分 民主 思想章节 大力主张 程朱理学 中后期 民间思想解放运动兴起 王阳明的 心学 大放光芒 王艮 李贽的 左派王学 席卷时代潮流 与官方思想抗衡 5 176明朝教育制度是 八股取士 钳制知识分子思想 荼毒知识分子灵魂 打压民主进步思想 5 176明朝继承了北宋以来的 文字狱 对文化实行高压政策 大兴文字狱 压制知识分子的不满和反抗 5 176 社会 编辑 明朝社会矛盾有两条主轴 一是明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 即 党争 尤其是 东林党 和 邪党 之争 后来又是 复社 和魏忠贤的 阉党 之争 5 176另一条主轴是民间的阶级斗争 贪官 宦官腐败导致了民间群众的日益不满和造反起义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这个没落王朝 5 176各体裁 编辑小说 编辑 参见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和封神演义 中国各朝代的 小说 发展非常缓慢 直到明朝才壮大成为文学的主流 取代 诗歌 的霸主地位 5 1 2 3 中国小说最早可于追溯到魏晋时期 宋元话本是小说的兴起的前奏 明朝长篇小说主要是 章回体小说 与世界长篇小说不同 它即丰富了中国文化 也丰富了世界文化 5 中国上古神话 传说和秦汉史学 人物传记著作为明朝小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 2 3 4 魏晋志怪 志人小说的诞生 开启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开端 5 唐朝 唐传奇 文学的开启 丰富了古典小说的形式 之前的小说都是片言只语 取材于神话 传说 记录方式是 笔记 寓言 其轮廓简单 体制短小 形象模糊 只是小说的雏形 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小说 5 唐朝 传奇 文学的诞生 标志着小说开始成熟 宋元话本则实现了语言的革新 以前都是文言文 话本更多的是白话 5 明朝和清朝长篇章回体小说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走向大繁荣和巅峰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白话文长篇小说兴起 则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没落 5 1 2 3 4 中国古典小说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通俗小说 5 明朝的白话小说空前繁荣 短篇小说集有冯梦龙的 三言 警世通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和凌濛初的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和 二刻拍案惊奇 后世也称 拟话本小说 这些作品的出现 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 5 1 2 3 4 明朝长篇小说分为四大类 三国演义 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 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 西游记 为代表的神话小说 金瓶梅 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其中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 又被誉为 四大奇书 5 1 2 3 4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只有一个体制 就是 章回体 由讲史话本演变而来 5 宋朝话本分为四大类 说经 小说 合生 讲史 只有讲史发扬光大了 5 现存宋朝话本有 全相平话五种 七国春秋平话 每次到结束的时候总是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引起悬念 吊观众胃口 这种形式也被引入到了明朝的长篇小说里 5 明朝中期后 章回体小说更加成熟 内容更加扩大 艺术上更加细腻 文采 语言更加口语化 通俗化 5 6 回目上也由最早的单句到参差不齐的双句再到对仗工整的双句 标志着章回体长篇小说的成熟 其创作特征主要是 题材奇巧深广 情节曲折完整 题材具有传奇性 偶然性 纵向和横向范围很深 写奇特的事件 传奇的人物 讲述人生和命运 5 明朝之前的小说一味地追求 离奇 明朝之后 讲究 奇 巧 把事物的偶然和必然联系起来 就更加能吸引观众和读者 5 小说家也更加注重描写 社会生活 小说体现了小说家对于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 无论是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都隐含着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 5 明朝小说情节的形式是 组织上以 人 或 事 为线索 情节结构上 有 单线平行 双线平行 或 多线平行 情节过程更加完整 包括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5 动态人物刻画 以动传神 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显著特征 人物的刻画必须要有 言 和 行 才能生动活泼 即使不写其姓名 一阅读对他的言行描述 就可以看出其是 某人 5 明朝古典长篇小说的突破就是 心理描写 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如 金瓶梅 5 语言通俗明朝长篇小说讲究语言通俗 重视口语化 具有明快 洗练 幽默 生动 传神的特征 这是文言不及的 其次 通俗化的语言更加能烘托氛围 建立意境 5 明朝长篇小说并非完全丢掉文言的使用 在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等作品里 可以看到诗词或韵文的使用 它们典雅富丽 有文白相间 相映成趣的艺术魅力 5 艺术手法明朝长篇小说既有浪漫主义 也有现实主义 并且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代表性作品是浪漫主义长篇小说 西游记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金瓶梅 5 戏剧 编辑 明朝的戏剧分为 杂剧 和 传奇 5 1 2 3 4 明朝杂剧是元朝杂剧的余波 总体上是在走向衰落 传奇从宋元南戏上发展而来 到明朝中期进入全盛时期 明朝传奇代表了明朝戏剧的最高成就 5 1 2 3 4 杂剧 编辑 参见 朱有燉 贾仲明 王子一 刘东生 康海 王九思和徐渭 杂剧的全盛时期是元朝 到了明朝是强弩之末 明朝杂剧虽然有剧目500多种 剧本家100多人 但是从数量上和艺术成就上 无法和元朝杂剧企及 5 明朝杂剧比元朝杂剧有突破 结构方面 它突破了元朝杂剧 四折一楔子 的体制 明朝杂剧有五折 八折的 一折的等等 体制更加自由 剧目的题名上 有的在第一折之前 有的是 副末开扬 的南戏形式 音乐方面 元朝杂剧只用北方曲调 明朝兼用南 北曲调 演唱方面 元朝杂剧是一人主唱到底 明朝杂剧有对唱 轮唱 合唱 5 明朝杂剧分为二个时期 以明武宗正德年间作为分界线 5 前期是统治阶级的附庸 没有现实内容 纯粹歌功颂德 充满了道德说教 代表性人物是 朱有燉 贾仲明 王子一 刘东生 代表性作品有 黑旋风仗义疏财 关云长义勇辞金 第二个时期的明朝杂剧则非常优秀 代表性人物有 康海 王九思 徐渭 康海的 中山狼 王九思的 杜甫游春 借古讽今 鞭挞社会黑暗 抨击腐败当局 5 徐渭的 四声猿 是明朝杂剧的最高成就 被誉为 明曲第一 它由四个独立的剧目组成 狂鼓吏 祢衡 玉蝉师 月明和尚度柳翠 雌木兰 花木兰 女状元 黄春桃 四声猿 取自古代巴蜀民谣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悲愤 轻礼法 疾世俗的精神 语言豪迈奔放 5 传奇 编辑 参见 汤显祖 沈璟和梁辰鱼 明朝传奇是在南戏的基础上 吸收北曲杂剧的唱腔形成的 篇幅宏大 题材广阔 情节曲折 词采丰富 人物生动 结构上 明朝传奇分 出 和杂剧的 折 相同 一般是四五十 出 或者百多 出 分上下 本 音乐上 吸取了杂剧同宫曲子联套的方式 杂剧唱北曲 南戏唱南曲 但是明朝传奇是南北曲都唱 同时 传奇不受杂剧 一折一宫调 的限制 可以 借宫犯调 换韵 表演上 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 演唱方式也丰富 5 1 2 3 4 传奇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进步和成熟 它占据了明朝和清朝的戏剧舞台 被后人誉为 明清传奇 5 1 2 3 4 明朝传奇的分界线是嘉靖时期 前期的传奇和杂剧一样 被统治阶级用来宣扬礼教 辅助朝纲 文辞典雅 但是脱离社会劳苦大众 嘉靖之后 传奇走入民间 进入全盛时期 出现了 三大传奇 三大戏剧流派 5 三大传奇是 宝剑记 鸣凤记 浣纱记 5 三大戏剧流派是 以汤显祖为代表是 临川派 强调内容 讲究文采 反对格律 又名 文采派 以沈璟为代表的 格律派 讲究格律 有 因律害文 的弊端 以梁辰鱼为代表的 昆山派 讲究音韵和语言的通俗 有 词藻堆砌 的弊端 5 汤显祖的传奇是明朝传奇的代表 牡丹亭 是明朝传奇的最高成就 5 诗歌 编辑 参见 宋濂 刘基和高启 明朝的诗歌和文章一同进入了衰落时期 远比明朝小说 戏剧逊色 5 1 2 3 4 明朝初期的元朝遗民宋濂 刘基 刘伯温 高启等 讲究现实主义 追求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成就较高 三人被誉为 明初诗文三大家 5 明朝中期的杨士奇 杨荣 杨溥的 台阁体 诗歌追求歌功颂德 赞美太平盛世 只是富贵地主阶级玩弄文字风雅的工具 进入了 形式主义 5 明朝末年 于谦 戚继光 顾炎武 陈子龙 夏完淳等人的诗歌 具有刚健之气 饱含民生疾苦 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光辉 含有真情实感和时代精神 5 文章 编辑 参见 台阁体 茶陵派 前七子 后七子 公安派 唐宋派和竟陵派 明朝的文章成就不高 整个明朝一直陷入了 复古 与 反復古 的争论 毫无 时代创新精神 5 1 2 3 4 明朝的文章模来仿去 一直没有描写现实生活 同时缺乏创新精神 给后世文学带来不利影响 间接促成了清朝 考据派 的兴起 5 明朝的 小品文 发达 代表人物有张岱 同时明朝的山水游记值得一阅 尤其是徐霞客的 徐霞客游记 5 明朝中期 复古派 盛行 李东阳为代表的 茶陵派 反对 台阁体 提出复古来改变文风 诗宗杜甫 文崇韩 柳 韩愈 柳宗元 侧重形式 追求古雅 5 7 李梦阳 何景明为代表的 前七子 和李攀龙 王世贞为代表的 后七子 提出 诗必盛唐 文必秦汉 的复古主张 取代了 台阁体 的社会地位 5 以归有光为代表的 唐宋派 则推崇唐朝和宋朝的古文 肯定了 唐宋八大家 的地位和贡献 但是也陷入了 形式主义 对后世没有什么重大影响 5 8 明朝中后期 以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三袁 为代表的 公安派 反对 贵古贱今 和 模仿古人 提出文章要 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给了 复古派 沉重打击 具有时代进步意义 但是他们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只注重形式创新 描写个人游历感受 感情等 不去描述民间劳苦大众的疾苦 使得题材单薄 内容狭窄 5 钟惺 谭元春为代表的 竟陵派 继承了公安派的理论 提出 幽深孤峭 的文风观点 来纠正公安派的 浮浅轻率 弊端 但是矫枉过正 反而更加狭窄 更加没有时代创新精神 5 参考文献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马积高 黄钧 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京市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05 01 ISBN 9787020067534 2 00 2 01 2 02 2 03 2 04 2 05 2 06 2 07 2 08 2 09 2 10 2 11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史 北京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08 01 ISBN 9787303093915 3 00 3 01 3 02 3 03 3 04 3 05 3 06 3 07 3 08 3 09 3 10 3 11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及近代 北京市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04 01 ISBN 9787300045788 4 00 4 01 4 02 4 03 4 04 4 05 4 06 4 07 4 08 4 09 4 10 郭豫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元明清卷 北京市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08 01 ISBN 9787810398596 5 00 5 01 5 02 5 03 5 04 5 05 5 06 5 07 5 08 5 09 5 10 5 11 5 12 5 13 5 14 5 15 5 16 5 17 5 18 5 19 5 20 5 21 5 22 5 23 5 24 5 25 5 26 5 27 5 28 5 29 5 30 5 31 5 32 5 33 5 34 5 35 5 36 5 37 5 38 5 39 5 40 5 41 5 42 5 43 5 44 5 45 5 46 5 47 5 48 5 49 5 50 5 51 5 52 刘廷乾 李桂奎 喻斌 张辉忠 新编中国古代文学史 下册 天津市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5 07 01 ISBN 7 5309 2228 9 明代后期文学思想的世俗化倾向 和讯 2013 01 30 2014 03 27 明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光明网 2008 08 01 2014 03 27 明代不自觉的文学创作及其发展的动力 人民网 2011 11 29 2014 03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3 0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明朝文学 amp oldid 6389726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