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于吉

于吉(?—200年),《後漢書》作「干吉」,東漢道士琅琊郡(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傳說是最早的道教典籍《太平清領書》的作者,由此開創了最早的道教宗派之一太平道,相關經典被納入道藏太平部。于吉建立精舍,為百姓以符水治病,在等地廣受民眾敬奉。

于吉

生平 编辑

于吉生于琅琊郡,先在東方寄居,往來於吳郡會稽兩地,建立精舍修道場,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為百姓治病,吳、會的人多奉事之。孫策曾經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于吉當時身穿盛服,手裡拿著小匣,以漆畫之,裡面裝著名為「仙人鏵」的法器,在樓下經過。當時有三分之二的諸將及賓客,皆下樓迎拜,管理賓客的官員大罵也不能阻止,於是孫策即時下令將于吉收押。這些信奉于吉的人都差使婦女入見孫策母吳夫人,請求解救于吉。吳夫人對孫策說:「于先生也是幫助我軍祈福,還醫護將士,不可將他殺害。」孫策說:「這先生是妖妄之人,能幻惑衆心,還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都不理會我孫策,紛紛下樓去禮拜他,不可不將他除去。」諸將再次聯署上書,乞求放過于吉,孫策說:「過去南陽張津交州刺史,捨棄先聖先賢的典章與教訓,廢除漢朝法律,還曾戴上紅色頭巾,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說有助教化,最終為南夷所殺。迷信之事甚為無益,諸君還未醒悟而已。現在這位先生已在死人的名單上,各位不要再浪費紙筆了。」立即催促將于吉斬之,梟首於巿。信奉于吉的人尚且不認為于吉已死而說是「尸解」(捨棄肉體而成仙),繼續向于吉祭祀求福。[1]

另據《三國志孫策傳》引《志林》所載,漢順帝時(125-144年),于吉徒弟琅邪人宮崇進宮獻神書與順帝。此神書乃于吉於曲陽泉水上,白素朱界,號《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由漢順帝至建安中,經歷了五六十年的時間,那麼孫策要處死于吉之時,于吉已年近百歲,年在耄悼[2],按禮記就算有罪也不加刑。又天子巡狩,問百歲長者,靠近相見,敬齒尊賢以表親愛,是聖王的最高禮教。于吉罪不致死,而暴加酷刑,因此孫策處死于吉是為謬誅。[3]

《搜神記》記載了孫策要于吉求雨一事,這事件為《三國演義》所採用。孫策的部隊欲渡江偷襲許昌,于吉隨軍出征。當時大旱,氣候炎熱。孫策催促諸將士盡速開船,親身前往監督,看見將士們多在于吉那處,孫策因此憤怒地說:「是我不如于吉,所以大家都先去找他麼?」於是便派人捉拿于吉。于吉到後,孫策責問說:「天旱不雨,水流阻礙,沒有下雨的時候,我軍無法渡江,因此我一大清早出來做事,卿不分憂解勞,安坐船中,裝神弄鬼,敗壞我軍隊伍,現在該把你除掉。」令人把他綁在地上,於陽光下曝曬,要他求雨,若能感動上天降雨,就赦免,不能下雨就斬殺。忽然雲氣蒸發,於天上逐漸集合,中午時下起大雨,溪澗盈溢。將士喜悅,以為于吉必定被釋放,共同前往慶祝道賀。孫策惱羞成怒,反而將于吉殺了。將士感到哀惜,一起把屍體收納起來。到晚上,忽然有雲層覆蓋天空;將士們到天明前往觀看,于吉屍體已不知去向。[4]

身份事跡考證 编辑

史學家裴松之引《志林》所載,漢順帝時(125-144年),琅邪人宮崇進宮獻神書《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漢順帝至建安中,經歷五六十載,于吉當時已接近一百歲。

于吉事亦見述於《後漢書·襄楷傳》,名字為干吉。于吉於(東海)曲陽泉水上得仙人授神書一百七十卷,名為《太平清領書》。東漢漢順帝時,于吉的徒弟宮崇進宮獻其師所傳「神書」(道教典籍)《太平清領書》。其言以陰陽五行為本,多巫覡雜語,被視為妖妄不經,順帝命「有司」藏之,後張角頗得此書真傳。[5]

近代學者認為漢順帝時活躍的于吉,或與漢獻帝時活躍於吳、會的道士于吉非同一人,主要理據為古時根據禮儀,近百歲的長者,即使有罪也不加刑。而當時就算是天子出外狩獵見到近百歲的長者,都會敬齒尊賢,因此學者認為孫策所誅殺的道士于吉,非活躍於漢順帝時獻神書與順帝的于吉,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時代的人,因史料記載有誤才出現混淆。

《演義》中的于吉 编辑

于吉在《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中登場,其形象為「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立於當道,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

孫策要求于吉乞雨的故事大致與《搜神記》接近,只是于吉伏誅後,不斷顯靈向孫策索命,情節比《搜神記》更為神怪,如「忽香爐中煙起不散,結成一座華蓋,上面端坐著于吉。策愈怒,拔佩劍望于吉擲去,一人中劍而倒。眾視之,乃前日動手殺于吉之小卒,被劍砍入腦袋,七竅流血而死。」、「火起處,又見于吉立於火光之中。」、「是夜孫策宿於寨內,又見于吉披髮而來。」、「忽見于吉立於鏡中。策拍鏡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昏絕於地上。」等,以怨魂的形態向孫策索命。

另于吉向孫策自我介紹時,自稱「貧道乃瑯琊宮道士。」,瑯琊宮成了道觀的名稱。《志林》曰:「初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師于吉所得神書於曲陽泉水上,白素朱界,號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其中琅邪人宮崇是于吉弟子之名;詣闕,诣是“至、前往”的意思;“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面見聖上之意。因此小說將于吉說成貧道乃瑯琊宮道士是對《志林》下原文理解之誤。此情況就如將長史楊弘、大將張勳誤寫成人物「楊大將」的筆誤。

弟子 编辑

宮崇,一作宮嵩,東漢時琅邪(今山東臨沂)人。曾師事于吉,受授《太平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二十記載,順帝時(125年-144在位)宮崇詣闕獻書,有司奏書中多妖妄雜語,不收。曾服雲母,面色如童子。後入紵嶼山,得道仙去。[6]

评价 编辑

  • 孙策:“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動漫遊戲 编辑

  • 火鳳燎原》(陳某): 設定為「南華八怪」之一,華佗之醫術師承於其。曾密謀統治江東,但因孫策出現而失敗,曾為了與孫策明爭暗鬥及分別與黃祖曹操聯手,後失敗入大牢並於牢中自盡,同時孫策遭左慈之刺客刺殺而痛苦百日後亡故。
  • 臥龍:蒼天隕落》: 設定為无恶不作的「黑衣道士」,利用丹药令天下大乱,为祸苍生。

註釋与参考 编辑

  1. ^ 《三國志孫策傳》引《江表傳》曰:時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制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策嘗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賔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畫之,名為仙人鏵,趨度門下。諸將賔客三分之二下樓迎拜之,掌賔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諸事之者,悉使婦女入見策母,請救之。母謂策曰:「于先生亦助軍作福,醫護將士,不可殺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衆心,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諸將復連名通白,事陳乞之,策曰:「昔南陽張津為交州刺史,舍前聖典訓,廢漢家法律,甞著絳帕頭,鼓琴燒香,讀邪俗道書,云以助化,卒為南夷所殺。此甚無益,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籙,勿復費紙筆也。」即催斬之,梟首於巿。諸事之者,尚不謂之死而云尸解焉,復祭祀求福。
  2. ^ 《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耄與悼,雖有罪不加刑焉。”鄭玄注:“愛幼而尊老。”
  3. ^ 《志林》曰:初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師于吉所得神書於曲陽泉水上,白素朱界,號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順帝至建安中,五六十歲,于吉是時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禮不加刑。又天子巡狩,問百年者,就而見之,敬齒以親愛,聖王之至教也。吉罪不及死,而暴加酷刑,是乃謬誅,非所以為美也。喜推考桓王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是時曹、袁相攻,未有勝負。案夏侯元讓與石威則書「袁紹破後也。書授孫賁以長沙,業張津以零、桂。」此為桓王於前亡,張津於後死,不得相讓,譬言津之死意矣。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廣州大中正王範上交廣二州春秋。建安六年,張津猶為交州牧。江表傳之虛如志林所云。
  4. ^ 《搜神記》曰:策欲渡江襲許,與吉俱行。時大旱,所在熇厲。策催諸將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見將吏多在吉所,策因此激怒,言:「我為不如于吉邪,而先趨務之?」便使收吉。至,呵問之曰:「天旱不雨,道塗艱澁,不時得過,故自早出,而卿不同憂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態,敗吾部伍,今當相除。」令人縛置地上暴之,使請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當原赦,不爾行誅。俄而雲氣上蒸,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總至,溪澗盈溢。將士喜恱,以為吉必見原,並往慶慰。策遂殺之。將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興雲覆之;明旦往視,不知所在。案江表傳、搜神記于吉事不同,未詳孰是。
  5. ^ 初,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干吉于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一]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二]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乃收臧之。后張角頗有其書焉。注[一]今潤州有曲陽山,有神溪水;定州有曲陽山,有神溪水;海州有曲陽城,北有羽潭水;壽州有曲陽城,又有北溪水。而干吉﹑宮崇并琅邪人,蓋東海曲陽是也。縹,青白也。素,縑也。以朱為介道。首,慓也。目,題目也。太平經曰:“吾書中,善者悉使青下而丹目,合乎吾之道,乃丹青之信也。青者,生仁而有心。赤者太陽,天之正色也。
  6.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75。

于吉, 200年, 後漢書, 干吉, 東漢道士, 琅琊郡, 今山东省临沂市, 傳說是最早的道教典籍, 太平清領書, 的作者, 由此開創了最早的道教宗派之一太平道, 相關經典被納入道藏太平部, 建立精舍, 為百姓以符水治病, 在吳, 會等地廣受民眾敬奉, 目录, 生平, 身份事跡考證, 演義, 中的, 弟子, 评价, 動漫遊戲, 註釋与参考生平, 编辑生于琅琊郡, 先在東方寄居, 往來於吳郡, 會稽兩地, 建立精舍修道場, 燒香讀道書, 製作符水為百姓治病, 會的人多奉事之, 孫策曾經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 當時. 于吉 200年 後漢書 作 干吉 東漢道士 琅琊郡 今山东省临沂市 人 傳說是最早的道教典籍 太平清領書 的作者 由此開創了最早的道教宗派之一太平道 相關經典被納入道藏太平部 于吉建立精舍 為百姓以符水治病 在吳 會等地廣受民眾敬奉 于吉 目录 1 生平 2 身份事跡考證 3 演義 中的于吉 4 弟子 5 评价 6 動漫遊戲 7 註釋与参考生平 编辑于吉生于琅琊郡 先在東方寄居 往來於吳郡 會稽兩地 建立精舍修道場 燒香讀道書 製作符水為百姓治病 吳 會的人多奉事之 孫策曾經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賓客 于吉當時身穿盛服 手裡拿著小匣 以漆畫之 裡面裝著名為 仙人鏵 的法器 在樓下經過 當時有三分之二的諸將及賓客 皆下樓迎拜 管理賓客的官員大罵也不能阻止 於是孫策即時下令將于吉收押 這些信奉于吉的人都差使婦女入見孫策母吳夫人 請求解救于吉 吳夫人對孫策說 于先生也是幫助我軍祈福 還醫護將士 不可將他殺害 孫策說 這先生是妖妄之人 能幻惑衆心 還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 都不理會我孫策 紛紛下樓去禮拜他 不可不將他除去 諸將再次聯署上書 乞求放過于吉 孫策說 過去南陽張津為交州刺史 捨棄先聖先賢的典章與教訓 廢除漢朝法律 還曾戴上紅色頭巾 鼓琴燒香 讀邪俗道書 說有助教化 最終為南夷所殺 迷信之事甚為無益 諸君還未醒悟而已 現在這位先生已在死人的名單上 各位不要再浪費紙筆了 立即催促將于吉斬之 梟首於巿 信奉于吉的人尚且不認為于吉已死而說是 尸解 捨棄肉體而成仙 繼續向于吉祭祀求福 1 另據 三國志孫策傳 引 志林 所載 漢順帝時 125 144年 于吉徒弟琅邪人宮崇進宮獻神書與順帝 此神書乃于吉於曲陽泉水上 白素朱界 號 太平青領道 凡百餘卷 由漢順帝至建安中 經歷了五六十年的時間 那麼孫策要處死于吉之時 于吉已年近百歲 年在耄悼 2 按禮記就算有罪也不加刑 又天子巡狩 問百歲長者 靠近相見 敬齒尊賢以表親愛 是聖王的最高禮教 于吉罪不致死 而暴加酷刑 因此孫策處死于吉是為謬誅 3 搜神記 記載了孫策要于吉求雨一事 這事件為 三國演義 所採用 孫策的部隊欲渡江偷襲許昌 于吉隨軍出征 當時大旱 氣候炎熱 孫策催促諸將士盡速開船 親身前往監督 看見將士們多在于吉那處 孫策因此憤怒地說 是我不如于吉 所以大家都先去找他麼 於是便派人捉拿于吉 于吉到後 孫策責問說 天旱不雨 水流阻礙 沒有下雨的時候 我軍無法渡江 因此我一大清早出來做事 卿不分憂解勞 安坐船中 裝神弄鬼 敗壞我軍隊伍 現在該把你除掉 令人把他綁在地上 於陽光下曝曬 要他求雨 若能感動上天降雨 就赦免 不能下雨就斬殺 忽然雲氣蒸發 於天上逐漸集合 中午時下起大雨 溪澗盈溢 將士喜悅 以為于吉必定被釋放 共同前往慶祝道賀 孫策惱羞成怒 反而將于吉殺了 將士感到哀惜 一起把屍體收納起來 到晚上 忽然有雲層覆蓋天空 將士們到天明前往觀看 于吉屍體已不知去向 4 身份事跡考證 编辑史學家裴松之引 志林 所載 漢順帝時 125 144年 琅邪人宮崇進宮獻神書 太平青領道 凡百餘卷 漢順帝至建安中 經歷五六十載 于吉當時已接近一百歲 于吉事亦見述於 後漢書 襄楷傳 名字為干吉 于吉於 東海 曲陽泉水上得仙人授神書一百七十卷 名為 太平清領書 東漢漢順帝時 于吉的徒弟宮崇進宮獻其師所傳 神書 道教典籍 太平清領書 其言以陰陽五行為本 多巫覡雜語 被視為妖妄不經 順帝命 有司 藏之 後張角頗得此書真傳 5 近代學者認為漢順帝時活躍的于吉 或與漢獻帝時活躍於吳 會的道士于吉非同一人 主要理據為古時根據禮儀 近百歲的長者 即使有罪也不加刑 而當時就算是天子出外狩獵見到近百歲的長者 都會敬齒尊賢 因此學者認為孫策所誅殺的道士于吉 非活躍於漢順帝時獻神書與順帝的于吉 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時代的人 因史料記載有誤才出現混淆 演義 中的于吉 编辑于吉在 三國演義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中登場 其形象為 見一道人 身披鶴氅 手攜藜杖 立於當道 百姓俱焚香伏道而拜 孫策要求于吉乞雨的故事大致與 搜神記 接近 只是于吉伏誅後 不斷顯靈向孫策索命 情節比 搜神記 更為神怪 如 忽香爐中煙起不散 結成一座華蓋 上面端坐著于吉 策愈怒 拔佩劍望于吉擲去 一人中劍而倒 眾視之 乃前日動手殺于吉之小卒 被劍砍入腦袋 七竅流血而死 火起處 又見于吉立於火光之中 是夜孫策宿於寨內 又見于吉披髮而來 忽見于吉立於鏡中 策拍鏡大叫一聲 金瘡迸裂 昏絕於地上 等 以怨魂的形態向孫策索命 另于吉向孫策自我介紹時 自稱 貧道乃瑯琊宮道士 瑯琊宮成了道觀的名稱 志林 曰 初順帝時 琅邪宮崇詣闕上師于吉所得神書於曲陽泉水上 白素朱界 號太平青領道 凡百餘卷 其中琅邪人宮崇是于吉弟子之名 詣闕 诣是 至 前往 的意思 阙 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后引申为皇帝居处 借指朝廷 面見聖上之意 因此小說將于吉說成貧道乃瑯琊宮道士是對 志林 下原文理解之誤 此情況就如將長史楊弘 大將張勳誤寫成人物 楊大將 的筆誤 弟子 编辑宮崇 一作宮嵩 東漢時琅邪 今山東臨沂 人 曾師事于吉 受授 太平經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 卷二十記載 順帝時 125年 144在位 宮崇詣闕獻書 有司奏書中多妖妄雜語 不收 曾服雲母 面色如童子 後入紵嶼山 得道仙去 6 评价 编辑孙策 此子妖妄 能幻惑众心 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 尽委策下楼拜之 不可不除也 動漫遊戲 编辑 火鳳燎原 陳某 設定為 南華八怪 之一 華佗之醫術師承於其 曾密謀統治江東 但因孫策出現而失敗 曾為了與孫策明爭暗鬥及分別與黃祖和曹操聯手 後失敗入大牢並於牢中自盡 同時孫策遭左慈之刺客刺殺而痛苦百日後亡故 臥龍 蒼天隕落 設定為无恶不作的 黑衣道士 利用丹药令天下大乱 为祸苍生 註釋与参考 编辑 三國志孫策傳 引 江表傳 曰 時有道士琅邪于吉 先寓居東方 往來吳會 立精舍 燒香讀道書 制作符水以治病 吳會人多事之 策嘗於郡城門樓上集會諸將賔客 吉乃盛服杖小函 漆畫之 名為仙人鏵 趨度門下 諸將賔客三分之二下樓迎拜之 掌賔者禁呵不能止 策即令收之 諸事之者 悉使婦女入見策母 請救之 母謂策曰 于先生亦助軍作福 醫護將士 不可殺之 策曰 此子妖妄 能幻惑衆心 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 盡委策下樓拜之 不可不除也 諸將復連名通白 事陳乞之 策曰 昔南陽張津為交州刺史 舍前聖典訓 廢漢家法律 甞著絳帕頭 鼓琴燒香 讀邪俗道書 云以助化 卒為南夷所殺 此甚無益 諸君但未悟耳 今此子已在鬼籙 勿復費紙筆也 即催斬之 梟首於巿 諸事之者 尚不謂之死而云尸解焉 復祭祀求福 禮記 曲禮上 八十 九十曰耄 七年曰悼 耄與悼 雖有罪不加刑焉 鄭玄注 愛幼而尊老 志林 曰 初順帝時 琅邪宮崇詣闕上師于吉所得神書於曲陽泉水上 白素朱界 號太平青領道 凡百餘卷 順帝至建安中 五六十歲 于吉是時近已百年 年在耄悼 禮不加刑 又天子巡狩 問百年者 就而見之 敬齒以親愛 聖王之至教也 吉罪不及死 而暴加酷刑 是乃謬誅 非所以為美也 喜推考桓王之薨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 是時曹 袁相攻 未有勝負 案夏侯元讓與石威則書 袁紹破後也 書授孫賁以長沙 業張津以零 桂 此為桓王於前亡 張津於後死 不得相讓 譬言津之死意矣 臣松之案 太康八年 廣州大中正王範上交廣二州春秋 建安六年 張津猶為交州牧 江表傳之虛如志林所云 搜神記 曰 策欲渡江襲許 與吉俱行 時大旱 所在熇厲 策催諸將士使速引船 或身自早出督切 見將吏多在吉所 策因此激怒 言 我為不如于吉邪 而先趨務之 便使收吉 至 呵問之曰 天旱不雨 道塗艱澁 不時得過 故自早出 而卿不同憂戚 安坐船中 作鬼物態 敗吾部伍 今當相除 令人縛置地上暴之 使請雨 若能感天日中雨者 當原赦 不爾行誅 俄而雲氣上蒸 膚寸而合 比至日中 大雨總至 溪澗盈溢 將士喜恱 以為吉必見原 並往慶慰 策遂殺之 將士哀惜 共藏其尸 天夜 忽更興雲覆之 明旦往視 不知所在 案江表傳 搜神記于吉事不同 未詳孰是 初 順帝時 琅邪宮崇詣闕 上其師干吉于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 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 號太平清領書 一 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 而多巫覡雜語 二 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 乃收臧之 后張角頗有其書焉 注 一 今潤州有曲陽山 有神溪水 定州有曲陽山 有神溪水 海州有曲陽城 北有羽潭水 壽州有曲陽城 又有北溪水 而干吉 宮崇并琅邪人 蓋東海曲陽是也 縹 青白也 素 縑也 以朱為介道 首 慓也 目 題目也 太平經曰 吾書中 善者悉使青下而丹目 合乎吾之道 乃丹青之信也 青者 生仁而有心 赤者太陽 天之正色也 胡孚琛主編 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 頁75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于吉 amp oldid 7825299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