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完全数

完全数Perfect number),又稱完美數完備數,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它所有的真因子(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的和,恰好等於它本身,完全数不可能是楔形數平方數佩爾數費波那契數

古氏積木演示完全數6

例如:第一个完全数是6,它有约数1、2、3、6,除去它本身6外,其余3个数相加,,恰好等於本身。第二个完全数是28,它有约数1、2、4、7、14、28,除去它本身28外,其余5个数相加,,也恰好等於本身。后面的数是4968128

十進位的5位數到7位數、9位數、11位數、13到18位數等位數都沒有完全數,它們不是虧數就是盈數

完全數的發現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是通过  的表达式发现前四个完全数的。

  
  
  
  

一个偶数是完美数,当且仅当它具有如下形式: ,其中 是素数,此事實的充分性由欧几里得证明,而必要性則由歐拉所證明。

比如,上面的  对应着  的情况。我们只要找到了一个形如 素数(即梅森素数),也就知道了一个偶完美数。

尽管没有发现奇完全数,但是当代数学家奥斯丁·欧尔证明,若有奇完全数,则其形式必然是  的形式,其中 是素数。

首十個完全數是( A000396):

  1. 6(1位)
  2. 28(2位)
  3. 496(3位)
  4. 8128(4位)
  5. 33550336(8位)
  6. 8589869056(10位)
  7. 137438691328(12位)
  8. 2305843008139952128(19位)
  9. 2658455991569831744654692615953842176(37位)
  10. 191561942608236107294793378084303638130997321548169216(54位)

历史

古代数学家根据當時已知的四个完全数做了很多假设,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其中的一个假设是:因为 2、3、5、7 恰好是头 4 个素数,第 5 个完全数应该是第 5 个素数,即当   的时候,可是   并不是素数。因此   不是完全数。另外两个错误假设是:

  • 头四个完全数分别是 1、2、3、4 位数,第五个应该是 5 位数。
  • 完全数应该是交替以 6 或 8 结尾。

事实上,第五个完全数    位数。

对于第二个假设,第五个完全数确实是以   结尾,但是1588年,意大利數學家彼得羅·卡塔爾迪計出第六个完全数  ,仍是以   结尾,只能說歐幾里得的公式給出的完全數以    结尾。卡塔爾迪證明了此結論。此外,還計出第七個完全數137,438,691,328。[1][2][3]

对完全数的研究,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几何原本》中就提出了寻求某种类型完全数的问题。

每一个梅森素数给出一个偶完全数;反之,每個偶完全數給出一個梅森素數,這結果稱為歐幾里得-歐拉定理。到 2018 年 12 月为止,共发现了 51 个完全数,且都是偶数。最大的已知完全數為   共有   位數。

性质

以下是目前已發現的完全數共有的性質。

  • 偶完全数都是以6或28结尾[4][5]
  • 十二進制中,除了6跟28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54結尾,甚至除了6, 28, 496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054或854結尾。[原創研究?][查证请求][來源請求]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它在十二進制中必定以1, 09, 39, 69或99結尾[6]
  • 六進制中,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44結尾,甚至除了6, 28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144或344結尾。[原創研究?][查证请求][來源請求]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它在六進制中必定以01, 13, 21或41結尾[6]
  • 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個位数,那么这个個位数一定是1[4][5][註 1]
         
  • 所有的偶完全数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从  
        
  • 每个偶完全数都可以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註 2]
        
  • 除6以外的偶完全数,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被加的项共有 )[註 3]
        
  • 每个完全数的所有约数(包括本身)的倒数之和,都等于2:(這可以用通分證得。因此每個完全數都是歐爾調和數。)
    
  • 它们的二进制表达式也很有趣:(因為偶完全數形式均如 
              

奇完全數

未解決的數學問題奇完全數存在嗎?  

用计算机已经证实:在101500以下,没有奇完全数;至今还证明了,如果奇完全数存在,则它至少包含11个不同素数(包含一個不少於7位數的質因子)但不包含3,亦不會是立方數。一般猜测:奇完全数是不存在的。完全数的个数是否为无限?至今都不能回答。

美國數學家卡爾·帕梅朗斯提出了一個想法說明奇完全數不太可能存在。[7]

奇完全数的部分条件

  • N > 101500[8]
  • N是以下形式:
 
其中:
  • qp1,…,pk是不同的素数(Euler)。
  • q ≡ α ≡ 1 (mod 4)(Euler)。
  • N的最小素因子必须小于 [9]
  •   ...≡  ≡ 1(mod 3)的关系不能满足(McDaniel 1970)。
  • 要么qα > 1062,要么对于某个j  > 1062[8]
  •  [10][11]
  • N必须可以写成12n+1,468n+117或324n+81(n为整数)的形式。[6]
  • N不能被105整除。[12]
  • N的最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8[13],并低于  [14]
  • N的第二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4,并低于 [15][16]
  • N的第三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0。[17]
  • N至少要有101个素因子,其中至少10个是不同的。[8][18] 如果3不是素因子之一,则至少要有12个不同的素因子。[19]
  • 如果对于所有的i,都有  ≤ 2,那么:
    • N的最小素因子必须大于739(Cohen 1987)。
    • α ≡ 1(mod 12)或α ≡ 9 (mod 12)(McDaniel 1970)。

圖查德定理

這個定理說明若存在奇完全數,其形式必如  。最初的證明在1953年由雅克·圖查德英语Jacques Touchard首先證明,1951年巴爾塔薩·范德波爾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得出證明。茱蒂·霍爾德納在《美國數學月刊》第109卷第7期刊證了一個初等的證明。

證明會使用這四個結果:(下面的n,k,j,m,q均為正整數)

  • 歐拉證明了奇完全數的形式必如 [20]
  •  表示 的正因數之和。完全數的定義即為 
     積性函數
  • 引理(甲):若  是正整數),則 非完全數。
  • 引理(乙):若  是正整數),則 非完全數。

引理的證明(甲):

使用反證法,設 為完全數,且 

 。因為3的二次剩餘只有0,1,故 非平方數,因此其正因數個數為偶數。

 有正因數 ,則可得:

  ;或
  

因此, 。故 

 ,矛盾。

 的形式只可能為  

引理的證明(乙):

使用反證法,設 為完全數,且 

 。因為4的二次剩餘只有0,1,故 非平方數,因此其正因數個數為偶數。

 有正因數 ,則可得:

  ;或
  

因此, 。故 

 ,矛盾。

 的形式只可能為 


 ,根據歐拉的結果, ,綜合兩者,得 

  ,得 。若 3倍數,3和 互質。

因為 為積性函數,可得 

 ,出現了矛盾。故知 3倍數。代入 ,可得 

參考

註釋

  1. ^ 亦即,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数,被9除都餘1。
  2. ^ 亦即,每個偶完全數都是三角形數
  3. ^ 這是因為 

參考資料

  1. ^ Dickson, L. E. 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Numbers, Vol. I. Washington: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1919: 10. 
  2. ^ Pickover, C.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60 [2021-11-08]. ISBN 0-19-51579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2). 
  3. ^ Peterson, I. . Washington: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2: 132 [2021-11-08]. ISBN 88-8358-53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4. ^ 4.0 4.1 H. Novarese. Note sur les nombres parfaits Texeira J. VIII (1886), 11–16.
  5. ^ 5.0 5.1 Dickson, L. E. 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Numbers, Vol. I. Washington: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1919: 25. 
  6. ^ 6.0 6.1 6.2 Roberts, T. On the Form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PDF). Australian Mathematical Gazette. 2008, 35 (4): 244 [2021-03-15]. (原始内容 (PDF)于2013-05-14). 
  7. ^ . [2006-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9). 
  8. ^ 8.0 8.1 8.2 Ochem, Pascal; Rao, Michaël.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12, 81 (279): 1869–1877 [2021-11-03]. ISSN 0025-5718. Zbl 1263.11005. doi:10.1090/S0025-5718-2012-02563-4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1-15). 
  9. ^ Zelinsky, Joshua. (PDF). Integers. 3 August 2021, 21 [7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03). 
  10. ^ Chen, Yong-Gao; Tang, Cui-E. Improved upper bounds for odd multiperfect numbers.. Bulletin of the 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14, 89 (3): 353–359. 
  11. ^ Nielsen, Pace P. . Integers. 2003, 3: A14–A22 [23 March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2-21). 
  12. ^ Kühnel, Ullrich. Verschärfung der notwendigen Bedingungen für die Existenz von ungeraden vollkommenen Zahlen. 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1950, 52: 202–211. doi:10.1007/BF02230691 (德语). 
  13. ^ Goto, T; Ohno, Y.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08, 77 (263): 1859–1868 [30 March 2011]. Bibcode:2008MaCom..77.1859G. doi:10.1090/S0025-5718-08-02050-9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07). 
  14. ^ Konyagin, Sergei; Acquaah, Peter. On Prime Factors of Odd Perfect Numb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ber Theory. 2012, 8 (6): 1537–1540. doi:10.1142/S1793042112500935. 
  15. ^ Zelinsky, Joshua. Upper bounds on the second largest prime factor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ber Theory. July 2019, 15 (6): 1183–1189. arXiv:1810.11734 . doi:10.1142/S1793042119500659. .
  16. ^ Iannucci, DE.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1999, 68 (228): 1749–1760 [30 March 2011]. Bibcode:1999MaCom..68.1749I. doi:10.1090/S0025-5718-99-01126-6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03). 
  17. ^ Iannucci, DE. The third largest prime divisor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exceeds one hundred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00, 69 (230): 867–879 [30 March 2011]. Bibcode:2000MaCom..69..867I. doi:10.1090/S0025-5718-99-01127-8. (原始内容 (PDF)于2013-05-17). 
  18. ^ Nielsen, Pace P.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15, 84 (295): 2549–2567 [13 August 2015]. doi:10.1090/S0025-5718-2015-02941-X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7-08). 
  19. ^ Nielsen, Pace P.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07, 76 (260): 2109–2126 [30 March 2011]. Bibcode:2007MaCom..76.2109N. arXiv:math/0602485 . doi:10.1090/S0025-5718-07-0199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11-03). 
  20. ^ [1][永久失效連結]

參見

外部链接

完全数, perfect, number, 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 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 它所有的真因子, 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 的和, 恰好等於它本身, 不可能是楔形數, 平方數, 佩爾數或費波那契數, 以古氏積木演示完全數6例如, 第一个是6, 它有约数1, 除去它本身6外, 其余3个数相加, displaystyle, 恰好等於本身, 第二个是28, 它有约数1, 除去它本身28外, 其余5个数相加, displaystyle, 也恰好等於本身, 后面的数是496, 8128, 十進位的5位數到7位數, 9位. 完全数 Perfect number 又稱完美數或完備數 是一些特殊的自然数 它所有的真因子 即除了自身以外的约数 的和 恰好等於它本身 完全数不可能是楔形數 平方數 佩爾數或費波那契數 以古氏積木演示完全數6例如 第一个完全数是6 它有约数1 2 3 6 除去它本身6外 其余3个数相加 1 2 3 6 displaystyle 1 2 3 6 恰好等於本身 第二个完全数是28 它有约数1 2 4 7 14 28 除去它本身28外 其余5个数相加 1 2 4 7 14 28 displaystyle 1 2 4 7 14 28 也恰好等於本身 后面的数是496 8128 十進位的5位數到7位數 9位數 11位數 13到18位數等位數都沒有完全數 它們不是虧數就是盈數 目录 1 完全數的發現 2 历史 3 性质 4 奇完全數 4 1 奇完全数的部分条件 4 2 圖查德定理 5 參考 6 註釋 7 參考資料 8 參見 9 外部链接完全數的發現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是通过2 n 1 2 n 1 displaystyle 2 n 1 times 2 n 1 nbsp 的表达式发现前四个完全数的 当n 2 displaystyle n 2 nbsp 2 1 2 2 1 6 displaystyle 2 1 times left 2 2 1 right 6 nbsp 当n 3 displaystyle n 3 nbsp 2 2 2 3 1 28 displaystyle 2 2 times left 2 3 1 right 28 nbsp 当n 5 displaystyle n 5 nbsp 2 4 2 5 1 496 displaystyle 2 4 times left 2 5 1 right 496 nbsp 当n 7 displaystyle n 7 nbsp 2 6 2 7 1 8128 displaystyle 2 6 times left 2 7 1 right 8128 nbsp 一个偶数是完美数 当且仅当它具有如下形式 2 n 1 2 n 1 displaystyle 2 n 1 2 n 1 nbsp 其中2 n 1 displaystyle 2 n 1 nbsp 是素数 此事實的充分性由欧几里得证明 而必要性則由歐拉所證明 比如 上面的6 displaystyle 6 nbsp 和28 displaystyle 28 nbsp 对应着n 2 displaystyle n 2 nbsp 和3 displaystyle 3 nbsp 的情况 我们只要找到了一个形如2 n 1 displaystyle 2 n 1 nbsp 的素数 即梅森素数 也就知道了一个偶完美数 尽管没有发现奇完全数 但是当代数学家奥斯丁 欧尔证明 若有奇完全数 则其形式必然是12 p 1 displaystyle 12p 1 nbsp 或36 p 9 displaystyle 36p 9 nbsp 的形式 其中p displaystyle p nbsp 是素数 首十個完全數是 nbsp A000396 6 1位 28 2位 496 3位 8128 4位 33550336 8位 8589869056 10位 137438691328 12位 2305843008139952128 19位 2658455991569831744654692615953842176 37位 191561942608236107294793378084303638130997321548169216 54位 历史古代数学家根据當時已知的四个完全数做了很多假设 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其中的一个假设是 因为 2 3 5 7 恰好是头 4 个素数 第 5 个完全数应该是第 5 个素数 即当 n 11 displaystyle n 11 nbsp 的时候 可是 2 11 1 23 89 displaystyle 2 11 1 23 times 89 nbsp 并不是素数 因此 n 11 displaystyle n 11 nbsp 不是完全数 另外两个错误假设是 头四个完全数分别是 1 2 3 4 位数 第五个应该是 5 位数 完全数应该是交替以 6 或 8 结尾 事实上 第五个完全数 33550336 2 12 2 13 1 displaystyle 33550336 2 12 2 13 1 nbsp 是 8 displaystyle 8 nbsp 位数 对于第二个假设 第五个完全数确实是以 6 displaystyle 6 nbsp 结尾 但是1588年 意大利數學家彼得羅 卡塔爾迪計出第六个完全数 8589869056 displaystyle 8589869056 nbsp 仍是以 6 displaystyle 6 nbsp 结尾 只能說歐幾里得的公式給出的完全數以 6 displaystyle 6 nbsp 和 8 displaystyle 8 nbsp 结尾 卡塔爾迪證明了此結論 此外 還計出第七個完全數137 438 691 328 1 2 3 对完全数的研究 至少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几何原本 中就提出了寻求某种类型完全数的问题 每一个梅森素数给出一个偶完全数 反之 每個偶完全數給出一個梅森素數 這結果稱為歐幾里得 歐拉定理 到 2018 年 12 月为止 共发现了 51 个完全数 且都是偶数 最大的已知完全數為 2 82589932 2 82589933 1 displaystyle 2 82589932 times 2 82589933 1 nbsp 共有 49724095 displaystyle 49724095 nbsp 位數 性质以下是目前已發現的完全數共有的性質 偶完全数都是以6或28结尾 4 5 在十二進制中 除了6跟28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54結尾 甚至除了6 28 496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054或854結尾 原創研究 查证请求 來源請求 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 它在十二進制中必定以1 09 39 69或99結尾 6 在六進制中 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44結尾 甚至除了6 28以外的偶完全數都以144或344結尾 原創研究 查证请求 來源請求 而如果存在奇完全數 它在六進制中必定以01 13 21或41結尾 6 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数 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 直到变成個位数 那么这个個位数一定是1 4 5 註 1 28 displaystyle 28 nbsp 2 8 10 displaystyle 2 8 10 nbsp 1 0 1 displaystyle 1 0 1 nbsp 496 displaystyle 496 nbsp 4 9 6 19 displaystyle 4 9 6 19 nbsp 1 9 10 displaystyle 1 9 10 nbsp 1 0 1 displaystyle 1 0 1 nbsp 所有的偶完全数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从2 p 1 displaystyle 2 p 1 nbsp 到2 2 p 2 displaystyle 2 2p 2 nbsp 6 2 1 2 2 displaystyle 6 2 1 2 2 nbsp 28 2 2 2 3 2 4 displaystyle 28 2 2 2 3 2 4 nbsp 496 2 4 2 5 2 6 2 7 2 8 displaystyle 496 2 4 2 5 2 6 2 7 2 8 nbsp 8128 2 6 2 7 2 12 displaystyle 8128 2 6 2 7 2 12 nbsp 每个偶完全数都可以写成连续自然数之和 註 2 6 1 2 3 displaystyle 6 1 2 3 nbsp 28 1 2 3 4 5 6 7 displaystyle 28 1 2 3 4 5 6 7 nbsp 496 1 2 3 30 31 displaystyle 496 1 2 3 30 31 nbsp 8128 1 2 3 126 127 displaystyle 8128 1 2 3 126 127 nbsp 除6以外的偶完全数 还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被加的项共有2 p 1 displaystyle sqrt 2 p 1 nbsp 註 3 28 1 3 3 3 displaystyle 28 1 3 3 3 nbsp 496 1 3 3 3 5 3 7 3 displaystyle 496 1 3 3 3 5 3 7 3 nbsp 8128 1 3 3 3 5 3 15 3 displaystyle 8128 1 3 3 3 5 3 15 3 nbsp 33550336 1 3 3 3 5 3 127 3 displaystyle 33550336 1 3 3 3 5 3 127 3 nbsp 每个完全数的所有约数 包括本身 的倒数之和 都等于2 這可以用通分證得 因此每個完全數都是歐爾調和數 1 1 1 2 1 3 1 6 6 3 2 1 6 2 displaystyle frac 1 1 frac 1 2 frac 1 3 frac 1 6 frac 6 3 2 1 6 2 nbsp 1 1 1 2 1 4 1 7 1 14 1 28 28 14 7 4 2 1 28 2 displaystyle frac 1 1 frac 1 2 frac 1 4 frac 1 7 frac 1 14 frac 1 28 frac 28 14 7 4 2 1 28 2 nbsp 它们的二进制表达式也很有趣 因為偶完全數形式均如2 n 1 2 n 1 displaystyle 2 n 1 2 n 1 nbsp 6 10 110 2 displaystyle 6 10 110 2 nbsp 28 10 11100 2 displaystyle 28 10 11100 2 nbsp 496 10 111110000 2 displaystyle 496 10 111110000 2 nbsp 8128 10 1111111000000 2 displaystyle 8128 10 1111111000000 2 nbsp 33550336 10 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2 displaystyle 33550336 10 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2 nbsp 8589869056 10 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2 displaystyle 8589869056 10 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2 nbsp 137438691328 10 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 2 displaystyle 137438691328 10 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 2 nbsp 奇完全數未解決的數學問題 奇完全數存在嗎 nbsp 用计算机已经证实 在101500以下 没有奇完全数 至今还证明了 如果奇完全数存在 则它至少包含11个不同素数 包含一個不少於7位數的質因子 但不包含3 亦不會是立方數 一般猜测 奇完全数是不存在的 完全数的个数是否为无限 至今都不能回答 美國數學家卡爾 帕梅朗斯提出了一個想法說明奇完全數不太可能存在 7 奇完全数的部分条件 N gt 101500 8 N是以下形式 N q a p 1 2 e 1 p k 2 e k displaystyle N q alpha p 1 2e 1 ldots p k 2e k nbsp dd 其中 q p1 pk是不同的素数 Euler q a 1 mod 4 Euler N的最小素因子必须小于k 1 2 displaystyle frac k 1 2 nbsp 9 e 1 displaystyle e 1 nbsp e 2 displaystyle e 2 nbsp e k displaystyle e k nbsp 1 mod 3 的关系不能满足 McDaniel 1970 要么qa gt 1062 要么对于某个j有p j 2 e j displaystyle p j 2e j nbsp gt 1062 8 N lt 2 4 k 1 2 k 1 displaystyle N lt 2 4 k 1 2 k 1 nbsp 10 11 N必须可以写成12n 1 468n 117或324n 81 n为整数 的形式 6 N不能被105整除 12 N的最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8 13 并低于 3 N 1 3 displaystyle 3N 1 3 nbsp 14 N的第二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4 并低于 2 N 1 5 displaystyle 2N 1 5 nbsp 15 16 N的第三大素因子必须大于100 17 N至少要有101个素因子 其中至少10个是不同的 8 18 如果3不是素因子之一 则至少要有12个不同的素因子 19 如果对于所有的i 都有e i displaystyle e i nbsp 2 那么 N的最小素因子必须大于739 Cohen 1987 a 1 mod 12 或a 9 mod 12 McDaniel 1970 圖查德定理 這個定理說明若存在奇完全數 其形式必如12 m 1 displaystyle 12m 1 nbsp 或36 q 9 displaystyle 36q 9 nbsp 最初的證明在1953年由雅克 圖查德 英语 Jacques Touchard 首先證明 1951年巴爾塔薩 范德波爾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得出證明 茱蒂 霍爾德納在 美國數學月刊 第109卷第7期刊證了一個初等的證明 證明會使用這四個結果 下面的n k j m q均為正整數 歐拉證明了奇完全數的形式必如4 j 1 displaystyle 4j 1 nbsp 20 s n displaystyle sigma n nbsp 表示n displaystyle n nbsp 的正因數之和 完全數的定義即為2 n s n displaystyle 2n sigma n nbsp s n displaystyle sigma n nbsp 為積性函數 引理 甲 若n 6 k 1 displaystyle n 6k 1 nbsp k displaystyle k nbsp 是正整數 則n displaystyle n nbsp 非完全數 引理 乙 若n 4 k 1 displaystyle n 4k 1 nbsp k displaystyle k nbsp 是正整數 則n displaystyle n nbsp 非完全數 引理的證明 甲 使用反證法 設n displaystyle n nbsp 為完全數 且n 1 mod 6 displaystyle n equiv 1 pmod 6 nbsp n 1 mod 3 displaystyle n equiv 1 pmod 3 nbsp 因為3的二次剩餘只有0 1 故n displaystyle n nbsp 非平方數 因此其正因數個數為偶數 n displaystyle n nbsp 有正因數d displaystyle d nbsp 則可得 d 1 mod 3 displaystyle d equiv 1 pmod 3 nbsp 且n d 1 mod 3 displaystyle n d equiv 1 pmod 3 nbsp 或 d 1 mod 3 displaystyle d equiv 1 pmod 3 nbsp 且n d 1 mod 3 displaystyle n d equiv 1 pmod 3 nbsp 因此 n d d 0 mod 3 displaystyle n d d equiv 0 pmod 3 nbsp 故s n d lt n d n d 0 mod 3 displaystyle sigma n sum d lt sqrt n d n d equiv 0 pmod 3 nbsp 但2 n 2 1 1 mod 3 displaystyle 2n equiv 2 1 equiv 1 pmod 3 nbsp 矛盾 故n displaystyle n nbsp 的形式只可能為6 k 1 displaystyle 6k 1 nbsp 或6 k 3 displaystyle 6k 3 nbsp 引理的證明 乙 使用反證法 設n displaystyle n nbsp 為完全數 且n 1 mod 4 displaystyle n equiv 1 pmod 4 nbsp n 1 mod 4 displaystyle n equiv 1 pmod 4 nbsp 因為4的二次剩餘只有0 1 故n displaystyle n nbsp 非平方數 因此其正因數個數為偶數 n displaystyle n nbsp 有正因數d displaystyle d nbsp 則可得 d 1 mod 4 displaystyle d equiv 1 pmod 4 nbsp 且n d 1 mod 4 displaystyle n d equiv 1 pmod 4 nbsp 或 d 1 mod 4 displaystyle d equiv 1 pmod 4 nbsp 且n d 1 mod 4 displaystyle n d equiv 1 pmod 4 nbsp 因此 n d d 0 mod 4 displaystyle n d d equiv 0 pmod 4 nbsp 故s n d lt n d n d 0 mod 4 displaystyle sigma n sum d lt sqrt n d n d equiv 0 pmod 4 nbsp 但2 n 2 1 2 mod 4 displaystyle 2n equiv 2 1 equiv 2 pmod 4 nbsp 矛盾 故n displaystyle n nbsp 的形式只可能為4 k 1 displaystyle 4k 1 nbsp 若n 6 k 1 displaystyle n 6k 1 nbsp 根據歐拉的結果 n 4 j 1 displaystyle n 4j 1 nbsp 綜合兩者 得n 12 m 1 displaystyle n 12m 1 nbsp 若n 6 k 3 displaystyle n 6k 3 nbsp n 4 j 1 displaystyle n 4j 1 nbsp 得n 12 m 9 3 4 m 3 displaystyle n 12m 9 3 4m 3 nbsp 若m displaystyle m nbsp 非3的倍數 3和4 m 3 displaystyle 4m 3 nbsp 互質 因為s n displaystyle sigma n nbsp 為積性函數 可得s n s 3 s 4 m 3 4 s 4 m 3 0 mod 4 displaystyle sigma n sigma 3 sigma 4m 3 4 sigma 4m 3 equiv 0 pmod 4 nbsp 但2 n 2 4 j 1 2 mod 4 displaystyle 2n 2 4j 1 equiv 2 pmod 4 nbsp 出現了矛盾 故知m displaystyle m nbsp 是3的倍數 代入m 3 q displaystyle m 3q nbsp 可得n 36 q 9 displaystyle n 36q 9 nbsp 參考Odd Perfect Numb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agan Tara Nanda註釋 亦即 除了6以外的偶完全数 被9除都餘1 亦即 每個偶完全數都是三角形數 這是因為1 3 3 3 5 3 2 n 1 3 n 2 2 n 2 1 displaystyle 1 3 3 3 5 3 cdots 2n 1 3 n 2 2n 2 1 nbsp 參考資料 Dickson L E 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Numbers Vol I Washington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1919 10 Pickover C Wonders of Numbers Adventures in Mathematics Mind and Mean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60 2021 11 08 ISBN 0 19 515799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22 Peterson I Mathematical Treks From Surreal Numbers to Magic Circles Washington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002 132 2021 11 08 ISBN 88 8358 537 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8 4 0 4 1 H Novarese Note sur les nombres parfaits Texeira J VIII 1886 11 16 5 0 5 1 Dickson L E History of the Theory of Numbers Vol I Washington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1919 25 6 0 6 1 6 2 Roberts T On the Form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PDF Australian Mathematical Gazette 2008 35 4 244 2021 03 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05 14 存档副本 2006 07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2 29 8 0 8 1 8 2 Ochem Pascal Rao Michael Odd perfect numbers are greater than 101500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12 81 279 1869 1877 2021 11 03 ISSN 0025 5718 Zbl 1263 11005 doi 10 1090 S0025 5718 2012 02563 4 nbsp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6 01 15 Zelinsky Joshua On the Total Number of Prime Factors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PDF Integers 3 August 2021 21 7 August 202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11 03 Chen Yong Gao Tang Cui E Improved upper bounds for odd multiperfect numbers Bulletin of the Australian Mathematical Society 2014 89 3 353 359 Nielsen Pace P An upper bound for odd perfect numbers Integers 2003 3 A14 A22 23 March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 02 21 Kuhnel Ullrich Verscharfung der notwendigen Bedingungen fur die Existenz von ungeraden vollkommenen Zahlen Mathematische Zeitschrift 1950 52 202 211 doi 10 1007 BF02230691 德语 Goto T Ohno Y Odd perfect numbers have a prime factor exceeding 108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08 77 263 1859 1868 30 March 2011 Bibcode 2008MaCom 77 1859G doi 10 1090 S0025 5718 08 02050 9 nbsp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8 07 Konyagin Sergei Acquaah Peter On Prime Factors of Odd Perfect Numb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ber Theory 2012 8 6 1537 1540 doi 10 1142 S1793042112500935 Zelinsky Joshua Upper bounds on the second largest prime factor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ber Theory July 2019 15 6 1183 1189 arXiv 1810 11734 nbsp doi 10 1142 S1793042119500659 Iannucci DE The second largest prime divisor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exceeds ten thousand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1999 68 228 1749 1760 30 March 2011 Bibcode 1999MaCom 68 1749I doi 10 1090 S0025 5718 99 01126 6 nbsp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11 03 Iannucci DE The third largest prime divisor of an odd perfect number exceeds one hundred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00 69 230 867 879 30 March 2011 Bibcode 2000MaCom 69 867I doi 10 1090 S0025 5718 99 01127 8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05 17 Nielsen Pace P Odd perfect numbers Diophantine equations and upper bounds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15 84 295 2549 2567 13 August 2015 doi 10 1090 S0025 5718 2015 02941 X nbsp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5 07 08 Nielsen Pace P Odd perfect numbers have at least nine distinct prime factors PDF 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2007 76 260 2109 2126 30 March 2011 Bibcode 2007MaCom 76 2109N arXiv math 0602485 nbsp doi 10 1090 S0025 5718 07 01990 4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11 03 1 永久失效連結 參見高合成數 婚約數 親和數 盈數 虧數 梅森素数 半完全數 佩服數 超完全數 梅森素数与完全数集合 笛卡爾數外部链接Hazewinkel Michiel 编 Perfect number 数学百科全书 Springer 2001 ISBN 978 1 55608 010 4 David Moews Perfect amicable and sociable numb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erfect numbers History and The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埃里克 韦斯坦因 Perfect Number MathWorld Sloane N J A 编 Sequence A000396 Perfect numbers The On Line Encyclopedia of Integer Sequences OEIS Foundation OddPerfect org A projected distributed computing project to search for odd perfect numbers Great Internet Mersenne Prime Search 永久失效連結 Perfect Number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th forum at Drexel Grimes James 8128 Perfect Numbers Numberphile Brady Haran 2015 01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5 3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完全数 amp oldid 7647375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