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天狼星

天球赤道座標: 06h 45m 08.9173s,−16° 42′ 58.017″


天狼星(英語:SiriusBd:α CMa)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其視星等為-1.46,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英文名稱為Sirius,讀法為/sɪɹiəs/,源自古希臘文Σείριος[14]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用肉眼看像一顆恆星的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藍矮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Bd:α CMa B)。

天狼星A/B
(大犬座α)
Sirius A / B

天狼星的位置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ICRS)
星座 大犬座
星官 天狼 (井宿)
赤經 06h 45m 08.9173s[1][2]
赤緯 −16° 42′ 58.017″[1][2]
視星等(V) −1.47 (A)[1]/ 8.30 (B)[3]
特性
光谱分类A1V (A)[1]/ DA2 (B)[3]
U−B 色指数−0.05 (A)[4]/ −1.04 (B)[3]
B−V 色指数0.01 (A)[1]/ −0.03 (B)[3]
天体测定
徑向速度 (Rv)−7.6[1] km/s
自行 (μ) 赤经:−546.05[1][2] mas/yr
赤纬:−1223.14[1][2] mas/yr
视差 (π)379.21 ± 1.58[1] mas
距离8.6 ± 0.04 ly
(2.64 ± 0.01 pc)
绝对星等 (MV)1.42 (A)[5]/ 11.18 (B)[3]
詳細資料
質量2.02[6](A) /
0.978[6](B) M
半徑1.711[6](A) /
0.0084 ± 3%[7](B) R
表面重力 (log g)4.33[8](A)/8.57[7](B)
亮度25.4[6](A) /
0.026[9](B) L
溫度9,940[8](A) /
25,200[6](B) K
金屬量[Fe/H] =0.50[10](A)
自轉16 km/s[11](A)
年齡2-3 × 108[6]
其他命名
System: α Canis Majoris, α CMa, 9 Canis Majoris, 9 CMa, HD 48915, HR 2491, BD -16°1591, GCTP 1577.00 A/B, GJ 244 A/B, LHS 219, ADS 5423, LTT 2638, HIP 32349.
B: EGGR 49, WD 0642-166.[1][12][13]

天狼星如此之亮,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還因爲距離太陽很近。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6秒差距(約8.6光年),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恆星之一。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而絕對星等為1.42等,比太陽亮25倍。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如對比老人星參宿七。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成爲一顆紅巨星,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6]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天狼星是「主侵略之兆」的惡星。屈原在《九歌·東君》中寫到:「舉長矢兮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而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觀測歷史


天狼星/索普代特的象形文字

最早的天文記錄已經有對天狼星的記載,它被古埃及人視爲“索普代特”(Sopdet,即刺目的女神萨提特),而索普代特的象形文字是一顆星星和一個三角形。而在梵語中為Mrgavyadha、Lubdhaka,即獵人。埃及人在中王國時期期間的古埃及历法開始于天狼星偕日升那一天,那天早晨,由於天狼星距離太陽夠遠,可以比太陽更早升起,避開強光,在消失70天後重現天空。[15]這一天在曆法中的重要性是因爲它也是尼羅河周期汎濫和夏至之前不久。[16]天狼星消失在天空的70天在神話中象徵著索普代特和艾西斯在埃及地府渡過。[15]

古希臘人相信天狼星的出現代表著乾熱的夏天,會引起植物枯乾、男人軟弱和女人煩燥[17]。由於天狼星十分明亮,因此在初夏的不穩定天氣下會出現更強的閃爍,表示不好的事件將會發生。受到其效應牽連的人被稱爲患上“astroboletos”(αστροβολητος)或稱“star-struck”。在文字記載裏會被寫作“燃燒”或“火焰”。[18]此星出現後的季節被稱爲夏天的“狗日”。[19]愛琴海凯阿岛的土著為得到涼風而祭祀天狼星和宙斯,並等待天狼星出現在翌年夏天。如果它明亮地升起,就是財富的好兆頭;若其升起時渾濁或昏暗,則預示瘟疫的到來。考古學家從島上挖掘出公元前3世紀的錢幣,它上面刻著散發光芒的狗或天體,顯示出天狼星的重要性。[18]羅馬人于4月25日前後慶祝天狼星的偕日落,他們在當天向羅馬的五穀枯萎之神(Robigo)奉上一頭狗、點上香、祭上酒和一只,希望能阻止那一年星光帶來的銹菌[20]

亞歷山卓托勒密在自己的《天文学大成》中的第7及8卷所譜寫的星圖裏,以天狼星作爲天球的中線。他把天狼星描繪成六顆紅色恆星之一(見以下的紅色爭議部分)。其餘五顆實際上為M型和K型恆星,如大角星參宿四[21]

亮星對古波利尼西亚人十分重要,因爲他們要在太平洋衆多小島和環礁之間靠天象導航。當亮星位于地平線上小許的時候,這些星體就被水手們作爲星象羅盤,從而找到指定的地點。這些星體也可作緯度標記,天狼星的偏差和斐濟島相符合,因此,它每晚都越過斐濟島的正上空。[22]天狼星是“巨鳥”星座“Manu”的身體,老人星是南邊的翅膀,南河三是北邊的翅膀,一共將玻里尼西亞的夜空剛好分成兩半。[23]天狼星的偕日升標誌著希臘夏天的開始。然而,這一現象也標誌了毛利人冰冷冬天的開始,天狼星(Takurua)一詞在當地語言中也用於表示冬天。

運行

1676年,愛德蒙·哈雷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倫那島上度過了一年,目的是研究南半球的星空。約40年后,他在1718年對照自己的天體測量和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後,發現恆星的自行運動,所以恆星並非“固定的”。大角星和天狼星都有顯著的移動,而天狼星更在1800年間向南移動了30分角(約為月球的直徑)。[24]

天狼星于1868年成爲第一顆被測量出運行速率的恆星。威廉·哈金斯爵士仔細檢查了天狼星的光譜,並觀測到一個顯著的紅移。他認為天狼星以每秒約40公里的速度遠離太陽系[25][26]雖然比目前測量值(每秒7.6公里)[1]還大上許多,不過那次的測量開始天體徑向速度研究。

發現伴星

 
Celestia中所見的天狼星A與從天狼星B
 
天狼星於1793年到1880年間的運動

德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贝塞尔在1844年從天狼星自行運動的變化中推斷出天狼星還有一顆當時未發現的伴星。[27]將近20年之後,美國望遠鏡製作者和天文學家阿凡·格雷厄姆·克拉克英语Alvan Graham Clark(Alvan Graham Clark)在1862年1月31日首次觀測到這顆暗淡的伴星。天文學家稱呼這伴星爲天狼星B,或親切地稱為“小狼”。[28]比較明亮並能被肉眼觀測到的那一顆恆星現在有時候會被稱爲天狼星A。從1894年起,人們觀測到了天狼星系統裏一些明顯的軌道不規則性,因此大家認爲它還有第三顆很小的伴星,雖然此假設未被證實。數據指出,第二顆伴星圍繞天狼星A的公轉周期為6年,其質量只有0.06倍太陽質量。它比白矮星天狼星B要暗5到10級,因此很難被觀測到。[29]最近的觀測數據雖然無法證實它的存在,但有可能是因為其太接近天狼星A,以致於觀測不到。1920年代發現的“第三顆恆星”似乎只不過是一顆背景天體。[30]

沃爾特·亞當斯於1915年在威爾遜山天文台使用一座60英寸(1.5)反射器觀測天狼星B的光譜,確定其為一顆暗淡的白色恆星。[31]天文學家們就此就斷定它為一顆白矮星,是有史以來第二顆發現的白矮星。[32]羅伯特·漢伯里·布朗英语Robert Hanbury Brown(Robert Hanbury Brown)和李察德·土維斯英语Richard Q. Twiss(Richard Q. Twiss)于1959年在卓瑞尔河岸天文台使用他們的光學干涉儀英语Intensity interferometer首次測量出天狼星A的直徑。[33]天文學家在2005年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天狼星B的直徑幾乎相等于地球的直徑(12,000公里),不過其質量達到太陽的98%。[34][35][36][37]

紅色爭議

早在公元前150年,天文學家托勒密就將天狼星描述為一顆紅色天體,其餘5顆恆星:參宿四心宿二畢宿五北河三都同時被記述作桔黃色或紅色色調的天體。[38]這個不一致性由拉特蘭Lyndon Hall的鄉紳、業餘天文學家托馬斯·巴克英语Thomas Barker (meteorologist)發現,他于1760年在倫敦皇家學院的聚會中演講。由於許多其他的星體都能轉變光度,使人們相信這些星體甚至也能轉變顔色。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在1839年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有可能是因為他兩年前觀測過的海山二所影響的[39]湯瑪斯·傑佛遜·傑克遜·希英语Thomas Jefferson Jackson See在1892年重新提起紅色天狼星的問題,他在1892年出版了幾篇論文,並在1926年出版最後結論[40]。他指出不只是托勒密發現天狼星的紅色,連詩人阿拉托斯、演説家西塞羅、將軍日耳曼尼庫斯都認爲天狼星是紅色的,儘管他們都不是天文學家。[41]塞內卡也把天狼星描述成暗紅色的,比火星的顔色更深。[42]雖然如此,並非所有的古代觀測者都看到紅色的天狼星,如公元1世紀詩人馬庫斯·馬尼利烏斯(Marcus Manilius)把它描寫為“天藍”,4世紀诗人阿維亞涅(Avienus)也一樣[43]。在中國古代,白色是天狼星的標準顔色,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后7世紀若干記錄都記述天狼星呈現著白色的光芒。[44][45]

德國天文學家沃爾夫德·西洛瑟德语Wolfhard Schlosser(Wolfhard Schlosser)和沃納·伯格曼(Werner Bergmann)于1985年拿出了一件8世紀的倫巴第手稿,其中包含了都尔的额我略的De cursu stellarum radio。這份拉丁文的文稿教導讀者如何從星辰的位置確定夜禱的時刻,並且描述天狼星是呈現瀰散的紅色。作者據此提出天狼星B當時是顆紅巨星的說法[46]。但是其他的天文學家認為都尔的额我略所描述的應該是大角星[47][48]

天文學家已經推翻用天狼星A或天狼星B恆星演化的可能性來解釋顔色爭議的理論,因為幾千年的演化時間太短,並且天文學家從星雲的分析中並沒有發現發生過這種演化過程的跡象。[49]與至今還未發現的第三顆星的交互作用也是天文學家提出的可能性之一。[50]其他解釋包括:它被描述成紅色是因為詩詞裏有隱喻凶兆的意思,或是升起時強烈的閃爍使人們以爲天狼星是紅色的。當肉眼觀測它時,天狼星在地平綫不遠處的時候似乎閃爍著紅色、白色和藍色的光輝。[49]

可視性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天狼星A和天狼星B,白矮星天狼星B位于左下方。[51]衍射十字星(Diffraction Spikes)與環狀結構是點擴散函數

天狼星的視星等為-1.47,爲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幾乎為第二亮的老人星兩倍。[52]然而它仍然不如月球、金星或木星明亮,水星和火星偶爾也會比天狼星更亮。[53][54]天狼星幾乎能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觀測到,除了居住于北緯73度以北的人以外。但部分地球較北的城市觀測到的天狼星亦不會升得很高,例如從聖彼得堡觀測到的天狼星只會升到地平線上13°。[55]天狼星、南河三參宿四對於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來說,組成了冬季大三角的三個頂點[56]由於天狼星的赤緯約為-17°,[1]因此從南緯73°起它是一顆拱極星。7月初從南半球可以看到天狼星在太陽落下後西沉,但在太陽升起前又先從東方升起。

人們能在適當環境條件之下甚至在太陽出現的時候使用肉眼觀測天狼星。當然天空需要非常清澈,觀測地點的海拔必須要夠高,太陽要低低的挂在地平線上,再加上天狼星要在頭頂上,這種情況十分難得。[57]

基於天狼星雙星系統的環繞運行軌道,兩顆星的最小分距為3角秒而最大分距為11角秒。在它們距離最近的時候,人們在觀測時辨認兩顆星體十分困難,因爲白矮星天狼星B就在距離很近卻有明亮許多的天狼星A旁邊。要清楚辨認它們,除了天氣理想以外,需要一座口徑至少有300mm的天文望遠鏡。1994年,兩顆星到達了它們的拱點[58]從那時開始,這對雙星開始遠離對方,用天文望遠鏡辨認它們就更加容易。[59]

天狼星A和天狼星B距離地球8.6光年(2.6秒差距),也是前8顆最接近太陽系恆星之一,更是第5接近太陽系的恆星系。[60]距離太陽很近是天狼星如此亮的原因之一,其他相似的星體則有昏暗的南門二,比起遙遠卻極明亮的超巨星,例如老人星、參宿七或參宿四。[61]天狼星比太陽要亮25倍。[6]距離天狼星最近的大恆星是南河三,距離為5.24光年(1.61角差距)。[62]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2号飛船,在完成研究四顆類木行星的任務後,預計將于大約296,000年之後到達天狼星的4.3光年以外。[63]

雙星系統

 
天狼星和太陽體積比較

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當中的兩顆白色恆星互相圍繞公轉,相距約20天文單位[64](大概是太陽和天王星之間的距離),公轉周期卻只有50多年。較亮的一顆星(天狼星A)是一顆A1V主序星,估計表面溫度為9,940K[8]其伴星天狼星B,已經度過了主序星的過程,成爲了一顆白矮星。儘管現在天狼星B的光譜比天狼星A暗10,000倍,它卻曾經是兩顆星體之中質量較大的一顆。這個雙星系統的年齡估計為大約2億3000萬年。在其生命前期,人們猜想有兩顆藍白色恆星互相以橢圓圍繞公轉,周期為9.1年。[65]紅外線天文衛星量度到,天狼星系統要比預計的放射更多的紅外線輻射。這可能是系統裏星塵的表現,並且對於雙星系統來説較爲罕見。[62][66]

天狼星A

 
藝術家對天狼星系統的想象圖。天狼星A是較大的一顆。

天狼星A的質量約是太陽的2.1倍。[62][67]天文學家利用光學干涉儀量度出它的半徑,估計角直徑為5.936±0.016mas。它的恆星自轉速度較慢,每秒為16公里,因此星體未明顯成為扁球形。[11]織女一和天狼星B的體積相近,但自轉速度更快(每秒274公里),所以它的赤道地區向外隆起。[68]

天體模型指出天狼星A形成于一次分子雲坍塌,到了1千萬年後,其能源產生已經完全由核聚變提供。它的核心爲對流層,並利用碳氮氧循環製造能量。[11]天文學家預測天狼星A會在形成后10億年(109)内用盡儲存在核心的,此時它會經歷紅巨星階段,然後再溫和變成一顆白矮星。

天狼星A的光譜顯示出很深的金屬線,表示一些重于的元素增加(如[11][62]。與太陽相較之下,天狼星A大氣層裏相對于氫含量的鐵含量為 [10]也等於100.5,意思是說大氣層中的鐵含量是太陽的316%。因為不太可能整顆恆星都富有金屬元素,所以這些金屬元素其實可能是懸浮在表面的一層薄對流層上。[11]

天狼星B

天狼星B是已知質量最大的白矮星之一,其質量幾乎与太陽的質量相當(0.98 M),是白矮星平均质量0.5~0.6 M的兩倍,但是這麽多物質被壓縮成為地球般大。天狼星B目前的表面溫度為25,200 K。[6]但是由於内部已經沒有能量生成,剩餘的熱量會以輻射的形態放射出去,天狼星B終究會逐漸冷卻,需時超過20億年。[69]

一顆恆星要經過主序星和紅巨星階段才會成爲白矮星。天狼星B成爲白矮星時的年齡比它現在的年齡小一半多一點,約為1億2千萬年前。還是一顆主序星時,它估計有5個太陽質量大,[6]而且是一顆B型星(約為B4-5)[70][71]天狼星B是紅巨星的時候,可能增加伴星天狼星A的金屬量

天狼星B最初由元素組成,這兩種元素是形成天狼星B的已死亡恆星裏的氦核聚變產生的。[6]這些元素被更輕的元素覆蓋,並根據質量來分層,因爲天狼星B有著高表面重力。[72]因此,天狼星B的外層大氣層幾乎為純氫,宇宙中最輕的元素,光譜中也找不到任何其它元素。[73]

天狼星超级疏散星團

 
天狼星A

埃希纳·赫茨普龙觀測天狼星系統在天空中的移動路徑後,在1909年提出天狼星屬於大熊座移動星群的結論,是歷史上第一位提出這種看法的人。大熊座移動星團有220顆恆星左右,在太空有相同的移動路徑。其最初形成時是疏散星團的一部分,從此便逐漸脫離引力的牽引。[74]不過,天文學家在2003年和2005年作出的分析卻表示天狼星未必屬於這一星團。大熊座移動星團估計年齡為4到6億年,而天狼星的金屬量和太陽的相似,因此年齡只有2億多年,對於這星團來説太過年輕。[6][75][76]天狼星可能屬於一個“天狼星超级疏散星團”,该疏散星團的明亮恆星可能包括御夫座β北冕座α巨爵座β波江座β巨蛇座β等。[77]天狼星超级疏散星團500光年以内的三個星團之一,其餘兩個為畢宿星團昴宿星團,都各有幾百顆恆星。[78]

詞源及文化重要性

天狼星的英文正統名稱來自于拉丁語Sīrius,該詞來自於古希臘語ΣείριοςSeirios是“熱烈”或“炎熱的天氣”之意),[14]但是這個古希臘名稱也可能在希臘古風時期之前從某處傳過來的。這個名稱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赫西俄德的詩作《工作與時日》中。[79]天狼星還有另外50多個編號和名稱。[52]

天狼星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爲الشِّعْرَى‎(拉丁轉寫‘aš-ši‘rā‘al-shi‘ra),意為首領[80],曾出現在在古蘭經[81],英文的另一個名稱Aschere就從其而來。

天狼星在梵語裏是Mrgavyadha(意思是獵鹿者)或Lubdhaka(意思是獵人),天狼星被稱作Mrgavyadha時,代表楼陀罗湿婆)。[82][83]

哈萨克语里, 天狼星被称为 Sumbile (сүмбіле, 意思是‘天上的魅力’)。

斯堪的納維亞文化中,天狼星被稱爲Lokabrenna(“洛基放下的火”或“洛基的火炬”)。在日本,天狼星名爲青星あおぼし ao boshi ?。天狼星在中世紀占星術裏是一顆吉普賽人之星,[84]綠柱石刺柏有關。神祕哲學家阿格里帕·冯·内特斯海姆(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von Nettesheim)也以特定的符號 來象徵它[85]

天狼星在許多的文化中都有特別的意義,特別是代表狗。它是大犬座中最明亮的恆星,口語上最常被稱為犬星。它亦是傳統的俄里翁神話中的狗:古希臘人認為天狼星的光芒對狗有不良的影響,使牠們反常出現夏季熱:它們過度的喘氣導致過份的乾燥和置身疾病的危險中。在極端的例子中,口吐白沫的狗也許有狂犬病,可能導致被咬的人受到傳染和死亡[18]。古羅馬人稱這顆恆星是小犬(Canicula),在夏季出現時,稱為犬日。這顆恆星在中國天文學中被稱為天狼(拼音:Tiānláng;日语罗马字:Tenrō;韓語:천랑;韩语罗马字表记法:Cheonlang)[86],所屬星官井宿。許多北美洲的原住民將天狼星與狗連結在一起;在西南方的原住民Seri和托赫諾奧哈姆族英语Tohono O'odham註記這顆恆星是跟隨著山羊的狗,黑腳人稱之為狗臉,切羅基人Cherokee)將天狼星和心宿二配成一對,做為靈魂之路兩端的看守犬。內布拉斯加的波尼族有幾種聯想;狼族視它為狼星,而其他的部落認為是郊狼星。居住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峽因紐特人稱這顆星為月之犬[87]

有些文化將這顆恆星與弓和箭聯繫在一起。中國人古代將它與船尾座大犬座結合,想像成一把橫跨在南天的大弓,箭頭則為天狼星。相似的組合也出現在埃及登德拉英语Dendera哈索爾神廟英语Dendera Temple complex#Hathor temple壁畫上,萨提特將她的箭畫在牛頭人身女神哈索爾(天狼星)上。在晚期波斯文化中,這顆恆星稱為Tir,並且被當成一支箭[88]

多貢

多貢人西非馬里地區的一個種族,他們對天狼星有望遠鏡未出現的時代中不可能得知的天文知識。依據馬塞爾·格里奧爾的著作《與 Ogotemmêli的對談》和《蒼白的狐狸》記載,他們早在西方天文學家之前就知道天狼星和它的伴星間存在50年的公轉週期,亦提到環繞天狼星A和天狼星B的第三顆恆星。罗伯特·坦普尔(Robert K. G. Temple)在1976年的著作《神秘的天狼星》中,認為他們知道伽利略衛星土星環的知識。這是具爭論和猜測性的主題,1978年的《懷疑和察問者》文章認為這是文化污染的結果[89]。最近這種污染被認為是人種學者所造成的[90][91],其他人則認為這種解釋太過單純了[92]。吉恩洛奇對古利歐文件的研究結果並沒有獲致相同的論斷,特別是圍繞著西基(Sigui)的節慶日。

近代的遺產

天狼星經常會出現在通俗文化相關的科幻小說主題上[93],它也是麥覺理大學校徽標誌和女校友學報的期刊名稱[94]。從18世紀起,英國皇家海軍有7艘船艦被命名為HMS 天狼星英语HMS Sirius第一艘HMS 天狼星英语HMS Sirius (1786)在1788年成為澳洲第一艦隊旗艦[95]澳大利亞皇家海軍之後又命名了另一艘船為HMAS 天狼星英语HMAS Sirius (O 266)以尊榮這艘旗艦。[96]。美國船艦也用天狼星來命名,例如USNS 天狼星 (T-AFS-8)英语USNS Sirius (T-AFS-8),而查爾斯·林白駕駛的第一架單翼機模型則稱為洛克希德天狼星[97]。這個名稱在1980年代被三菱馬達作為三菱天狼星引擎的名稱[98]。北美洲衛星收音機公司的CD收音機在1999年11月以「夜空中最明亮的恆星」更名為天狼星衛星收音機[99]J·K·羅琳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以天狼星作為哈利教父的名字,他的全名是天狼星·布萊克,他的動物造型是一隻巨大的黑狗[100]

作曲家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曾經數度宣稱他來自天狼星系內的一顆行星[101][102],並且他的音樂許多都是參考這顆恆星的。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Database entry for Sirius 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MBAD. Accessed online 2007-10-20.
  2. ^ 2.0 2.1 2.2 2.3 Astrometric data, mirrored by SIMBAD from the Hipparcos catalogue, pertains to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Sirius system. See §2.3.4, Volume 1, The Hipparcos and Tycho Catalogu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uropean Space Agency, 1997, and the entry for Siri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Hipparcos catalogue (CDS ID I/23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3.3 3.4 Entry for WD 0642-16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Catalogue of Spectroscopically Identified White Dwarfs (August 2006 version), G. P. McCook and E. M. Sion (CDS ID III/235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Entry for HR 249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ight Star Catalogue, 5th Revised Ed. (Preliminary Version), D. Hoffleit and W. H. Warren, Jr., 1991. (CDS ID V/5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For apparent magnitude m and parallax π, the absolute magnitude Mv of Sirius A is given by:
     
    See: Tayler, RogerJohn. The Stars: Thei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6. ISBN 0521458854.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Liebert, James; Young, Patrick A.; Arnett, David; Holberg, J. B.; Williams, Kurtis A. The Age and Progenitor Mass of Sirius B.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09-01, 630 (1) [2022-08-08]. Bibcode:2005ApJ...630L..69L. ISSN 0004-637X. doi:10.1086/462419. (原始内容于2020-07-22) (英语). 
  7. ^ 7.0 7.1 Holberg, J. B.; Barstow, M. A.; Bruhweiler, F. C.; Cruise, A. M.; Penny, A. J. Sirius B: A New, More Accurate View.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8-04-20, 497 (2) [2022-08-08]. ISSN 0004-637X. doi:10.1086/305489. (原始内容于2022-08-08) (英语). 
  8. ^ 8.0 8.1 8.2 Adelman, Saul J.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ormal A star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04-07, 2004 (IAUS224). Bibcode:2004IAUS..224....1A. ISSN 1743-9213. doi:10.1017/S1743921304004314 (英语). 
  9. ^ From L=4πR2σTeff4. See: Tayler, Roger John. The Stars: Thei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6. ISBN 0521458854. 
  10. ^ 10.0 10.1 Qiu, H. M.; Zhao, G.; Chen, Y. Q.; Li, Z. W. The Abundance Patterns of Sirius and Vega.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02-20, 548 (2) [2022-08-08]. ISSN 0004-637X. doi:10.1086/319000. (原始内容于2022-08-08) (英语).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Kervella, P.; Thévenin, F.; Morel, P.; Bordé, P.; Di Folco, E. The interferometric diameter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Sirius A.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2003-09, 408 (2). ISSN 0004-6361. arXiv:astro-ph/0306604 . doi:10.1051/0004-6361:20030994. 
  12. ^ Database entry for Sirius 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MBAD. Accessed on line 2007-10-23.
  13. ^ General Catalogue of Trigonometric Stellar Parallaxes, Fourth Edition, W. F. van Altena, J. T. Lee, and E. D. Hoffleit, Yale University Observatory, 1995. (CDS ID I/238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14.0 14.1 Liddell, Henry G.; Scott, Robert. Greek-English Lexicon Abridge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19-910207-4. 
  15. ^ 15.0 15.1 Holberg 2007,pp. 4-5)
  16. ^ Wendorf, Fred; Schild, Romuald. Holocene Settlement of the Egyptian Sahara.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 500 [2022-08-08]. ISBN 978-0-306-46612-0. (原始内容于2022-08-08) (英语). 
  17. ^ Holberg 2007,p. 19)
  18. ^ 18.0 18.1 18.2 Holberg 2007,p. 20)
  19. ^ Holberg 2007,pp. 16-17)
  20. ^ Ovid. Fasti IV, lines 901-942.
  21. ^ Holberg 2007,p. 32)
  22. ^ Holberg 2007,p. 25)
  23. ^ Holberg 2007,pp. 25-26)
  24. ^ Holberg, J. B. Sirius: brightest diamond in the night sky. Berlin; New York; Chichester, UK: Springer ; Published in association with Praxis. 2007. ISBN 978-0-387-48941-4. OCLC 187009033 (英语). 
  25. ^ Daintith, John. 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 of scientists. Bristol; Philadelphia: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 1994: 442 [2022-08-08]. ISBN 978-0-7503-0285-2. OCLC 29563940. (原始内容于2022-08-08) (英语). 
  26. ^ XXI. Further observations on the spectra of some the stars and nebulæ, with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refrom whether these bodies are moving towards or from the earth, also observations on the spectra of the sun and of comet II., 1868.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68-12-31, 158 [2022-08-08]. ISSN 0261-0523. doi:10.1098/rstl.1868.0022. (原始内容于2022-02-10) (英语). 
  27. ^ Brand, G. XI. Observations of Altitude and Azimuth of the Great Comet of 1843, made at St. Helena.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844-12-13, 6 (11) [2022-08-08]. Bibcode:1844MNRAS...6R.136B. ISSN 0035-8711. doi:10.1093/mnras/6.11.136. (原始内容于2022-07-29) (英语). 
  28. ^ Flammarion, Camille. The Companion of Sirius. Astronomical register. 1877-01-01, 15 [2022-08-08]. Bibcode:1877AReg...15..186F. (原始内容于2022-07-09). 
  29. ^ Benest, D.; Duvent, J. L. Is Sirius a triple sta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5-07-01, 299 [2022-10-04]. Bibcode:1995A&A...299..621B. ISSN 0004-6361. (原始内容于2022-06-19). 
  30. ^ Bonnet-Bidaud, J. M.; Colas, F.; Lecacheux, J. Search for companions around Siriu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0-08-01, 360 [2022-10-04]. Bibcode:2000A&A...360..991B. ISSN 0004-6361. (原始内容于2019-09-04). 
  31. ^ Adams, W. S. The Spectrum of the Companion of Sirius.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15-12, 27 [2022-08-08]. Bibcode:1915PASP...27..236A. ISSN 0004-6280. doi:10.1086/122440. (原始内容于2022-05-02) (英语). 
  32. ^ Holberg, J. B. How Degenerate Stars Came to be Known as White Dwarfs 207. 2005-12-01 [2022-08-08]. (原始内容于2020-11-06). 
  33. ^ Interferometry of the intensity fluctuations in light IV. A test of an intensity interferometer on Sirius 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1958-11-11, 248 (1253) [2022-08-08]. Bibcode:1958RSPSA.248..222B. ISSN 0080-4630. doi:10.1098/rspa.1958.0240. (原始内容于2022-08-04) (英语). 
  34. ^ Dwayne Brown, Donna Weaver. Astronomers Use Hubble to 'Weigh' Dog Star's Companion. NASA. 2005-12-13 [2007-10-13]. (原始内容于2012-05-21). 
  35. ^ McGourty, Christine. Hubble finds mass of white dwarf. BBC News. 2005-12-14 [2007-10-13]. (原始内容于2012-03-25). 
  36. ^ Peter Bond. .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5-12-14 [200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9). 
  37. ^ Barstow, M. A.; Bond, Howard E.; Holberg, J. B.; Burleigh, M. R.; Hubeny, I.; Koester, D. Hubble Space Telescope spectroscopy of the Balmer lines in Sirius B★: HST spectroscopy in Sirius B.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5-08-26, 362 (4) [2022-08-08]. Bibcode:2005MNRAS.tmp..739B. doi:10.1111/j.1365-2966.2005.09359.x. (原始内容于2022-03-26) (英语). 
  38. ^ Holberg 2007,p. 157)
  39. ^ Holberg 2007,p. 158)
  40. ^ Holberg 2007,p. 161)
  41. ^ Holberg 2007,p. 162)
  42. ^ Whittet, D. C. B. A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d Sirius’ anomal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99-12-01, 310 (2) [2022-08-08]. doi:10.1046/j.1365-8711.1999.02975.x. (原始内容于2017-07-28) (英语). 
  43. ^ Holberg 2007,p. 163)
  44. ^ 江晓原. 中国古籍中天狼星颜色之记载. 天文学报. 1992, 33 (4) (中文). 
  45. ^ Jiang Xiao-yuan. The colour of Sirius as recorded in ancient Chinese texts.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3-04, 17 (2) [2022-08-08]. Bibcode:1993ChA&A..17..223J. doi:10.1016/0275-1062(93)90073-X. (原始内容于2020-09-19) (英语). 
  46. ^ Schlosser, Wolfhard; Bergmann, Werner. An early-medieval account on the red colour of Sirius and its astrophysical implications. Nature. 1985-11, 318 (6041) [2022-08-08]. ISSN 1476-4687. doi:10.1038/318045a0. (原始内容于2022-08-04) (英语). 
  47. ^ McCLUSKEY, Stephen C. The colour of Sirius in the sixth century. Nature. 1987-01, 325 (6099) [2022-08-08]. ISSN 1476-4687. doi:10.1038/325087a0. (原始内容于2022-08-04) (英语). 
  48. ^ Van Gent; H, R. The colour of Sirius in the sixth century. Nature. 1987-01, 325 (6099) [2022-08-08]. ISSN 1476-4687. doi:10.1038/325087b0. (原始内容于2022-09-20) (英语). 
  49. ^ 49.0 49.1 Whittet, D. C. B. A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d Sirius’ anomal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99-12-01, 310 (2) [2022-08-08]. Bibcode:1999MNRAS.310..355W. doi:10.1046/j.1365-8711.1999.02975.x. (原始内容于2017-07-28) (英语). 
  50. ^ Kuchner, Marc J.; Brown, Michael E. A Search for Exozodiacal Dust and Faint Companions near Sirius, Procyon, and Altair with the NICMOS Coronagraph1.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2000-06, 112 (772) [2022-08-08]. ISSN 0004-6280. arXiv:astro-ph/0002043 . doi:10.1086/316581. (原始内容于2022-08-08) (英语). 
  51. ^ The Dog Star, Sirius, and its Tiny Companion. Hubble News Desk. 2005-12-13 [200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52. ^ 52.0 52.1 Holberg 2007,p. xi)
  53. ^ Espenak, Fred. . Twelve Year Planetary Ephemeris: 1995-2006, NASA Reference Publication 1349. [200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9). 
  54. ^ Espenak, Fred. . Twelve Year Planetary Ephemeris: 1995-2006, NASA Reference Publication 1349. [200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7). 
  55. ^ Holberg 2007,p. 82)
  56. ^ Darling, David. Winter Triangle.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2007-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57. ^ Henshaw, C. On The Visibility of Sirius in Daylight.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1984-08-01, 94 [2022-08-08]. Bibcode:1984JBAA...94..221H. ISSN 0007-0297. (原始内容于2020-11-06). 
  58. ^ Two full 50.09 yr orbits following the periastron epoch of 1894.13 gives a date of 1994.31.
  59. ^ Mullaney, James. Orion's Splendid Double Stars: Pretty Doubles in Orion's Vicinity. Sky & Telescope. March 2008 [200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4). 
  60. ^ Henry, Dr. Todd J. . RECONS. 2006-07-01 [200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2). 
  61. ^ The Brightest Stars.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200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4). 
  62. ^ 62.0 62.1 62.2 62.3 . SolStation. [2006-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4). 
  63. ^ Angrum, Andrea. Interstellar Mission. NASA/JPL. August 25, 2005 [2007-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64. ^ 1 light year = 63,241 AU; semi-major axis = distance × tan(subtended angle) = 8.6 × 63,241 × tan(7.56″) = 19.9 A.U., approximately
  65. ^ Holberg 2007,p. 214)
  66. ^ Backman, D.E.; Gillett, F.C.; Low, F.J. IRAS observations of nearby main sequence stars and modeling of excess infrared emissio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1986-01, 6 (7) [2022-08-08]. Bibcode:1986AdSpR...6...43B. doi:10.1016/0273-1177(86)90209-7. (原始内容于2020-07-26) (英语). 
  67. ^ Pedro, Braganca. The 10 Brightest Stars. SPACE.com. 2003-07-15 [2006-08-04]. (原始内容于2009-06-16). 
  68. ^ Aufdenberg, J. P.; Merand, A.; Foresto, V. Coude du; Absil, O.; Di Folco, E.; Kervella, P.; Ridgway, S. T.; Berger, D. H.; Brummelaar, T. A. ten; McAlister, H. A.; Sturmann, J. First Results from the CHARA Array. VII. 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ic Measurements of Vega Consistent with a Pole‐On, Rapidly Rotating Star.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07, 645 (1) [2022-08-08]. ISSN 0004-637X. doi:10.1086/504149. (原始内容于2021-03-08) (英语). 
  69. ^ Imamura, James N. . University of Oregon. 1995-10-02 [200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02). 
  70. ^ Siess, Lionel. . Institut d'Astronomie et d'Astrophysique, 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2000 [2007-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5). 
  71. ^ Paczynski, B. Common Envelope Binaries 73. 1976-01-01 [2022-08-08]. (原始内容于2022-03-20). 
  72. ^ Koester, D; Chanmugam, G. Physics of white dwarf star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1990-07-01, 53 (7) [2022-08-08]. Bibcode:1990RPPh...53..837K. ISSN 0034-4885. doi:10.1088/0034-4885/53/7/001. (原始内容于2022-09-04). 
  73. ^ Holberg, J. B.; Barstow, M. A.; Burleigh, M. R.; Kruk, J. W.; Hubeny, I.; Koester, D. FUSE observations of Sirius B.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4, 36: 1514 [2007-10-20]. (原始内容于2017-10-22). 
  74. ^ Frommert, Hartmut; Kronberg, Christine. . SEDS. 2003-04-26 [2007-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0). 
  75. ^ King, Jeremy R.; Villarreal, Adam R.; Soderblom, David R.; Gulliver, Austin F.; Adelman, Saul J. Stellar Kinematic Groups. II.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embership, Activity, and Age of the Ursa Major Group.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3-04, 125 (4) [2022-08-08]. Bibcode:2003AJ....125.1980K. doi:10.1086/368241. (原始内容于2019-07-15). 
  76. ^ The life and times of Sirius 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en Croswell, Astronomy, online, 2005-07-27. Accessed 2007-10-19.
  77. ^ Eggen, Olin J. The Sirius supercluster in the FK5.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992-10, 104 [2008-09-15]. Bibcode:1992AJ....104.1493E. doi:10.1086/116334. (原始内容于2019-10-11). 
  78. ^ Olano, C. A. The Origin of the Local System of Gas and Stars.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1-01, 121 (1) [2022-08-08]. Bibcode:2001AJ....121..295O. doi:10.1086/318011. (原始内容于2022-08-08). 
  79. ^ Holberg 2007,pp. 15-16)
  80. ^ Staff. Sirius.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7 [2007-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81. ^ . Translations of the Qur'a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enter for Muslim-Jewish Engagement. 2007 [200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9). 
  82. ^ Subhash Kak. . [200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9). 
  83. ^ . [200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3). 
  84. ^ Tyson, Donald; Freake, James. Three Books of Occult Philosophy. Llewellyn Worldwide. 1993. ISBN 978-0-87542-832-1. 
  85. ^ Agrippa, Heinrich Cornelius. De Occulta Philosophia. 1533. 
  86. ^ Holberg 2007,p. 22)
  87. ^ Holberg 2007,p. 23)
  88. ^ Holberg 2007,p. 24)
  89. ^ Ridpath, Ian. . Committee for Skeptical Inquiry. 1978 [2007-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2-17). 
  90. ^ de Montellano, Bernard R. Ortiz. The Dogon Revisited. [200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91. ^ Coppens, Philip. Dogon Shame. [200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5). 
  92. ^ Apter, Andrew. Griaule's Legacy: Rethinking “la parole claire” in Dogon Studies. Cahiers d’études africaines. 2005-01-01, 45 (177). ISSN 0008-0055. doi:10.4000/etudesafricaines.4910 (法语). 
  93. ^ The editors of Asimov's Science Fiction and Analog. Writing 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St. Martin's Griffin. 1993: p. 108. ISBN 978-0312089269. 
  94. ^ . Macquarie University. 2007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4). 
  95. ^ Henderson G, Stanbury M. The Sirius: Past and Present. Sydney: Collins. 1988: p. 38. ISBN 0-7322-2447-0. 
  96. ^ Royal Australian Navy. . Royal Australian Navy - Official Sit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6 [2008-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1). 
  97. ^ van der Linden, FR. .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 Official Website. Smithsonian Institute. 2000 [200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5). 
  98. ^ . Mitsubishi Motors - South Africa Official Website. Mercedes Benz. 2007 [2008-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4). 
  99. ^ Sirius Satellite Radio, Inc. - Company Profile, Information, Business Description, Histor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Sirius Satellite Radio, Inc. Net Industries, LLC. [2008-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100. ^ Kopel, Dave. Deconstructing Rowling. National Review Online. 2003-06-09 [2008-02-28]. (原始内容于2007-12-30). 
  101. ^ Paul McEnery. . Salon.com. 2001-01-16 [2008-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4). 
  102. ^ Staff, Guardian. Beam me up, Stocky. the Guardian. 2005-10-13 [2022-08-08]. (原始内容于2022-05-23) (英语). 

外部連結

  • APOD of Sirius B in x-r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iscussion on Dogon issu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arker, Tho.; Stukeley, W. Remarks on the Mutations of the Star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1760, 51: 498–504 [2008-08-05]. 


天狼星,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进行清理, 使其符合格式, 2020年12月28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 脚注及外部链接格式,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消歧義, 天球赤道座標, 9173s, 英語, sirius, 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 其視星等為, 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 英文名稱為sirius, 讀法為, sɪɹiəs, 源自古希臘文的Σείριος, 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α星, 用肉眼看像一顆恆星的, 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 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藍矮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进行清理 使其符合格式 2020年12月28日 参考文献应符合正确的引用 脚注及外部链接格式 关于与 天狼星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天狼星 消歧義 天球赤道座標 06h 45m 08 9173s 16 42 58 017 天狼星 英語 Sirius Bd a CMa 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 其視星等為 1 46 幾乎為第二亮恆星老人星的兩倍 英文名稱為Sirius 讀法為 sɪɹies 源自古希臘文的Seirios 14 天狼星根據拜耳命名法的名稱為大犬座a星 用肉眼看像一顆恆星的天狼星 實際上是一個聯星系統 其中包括一顆光譜型A1V的藍矮星和另一顆光譜型DA2的暗白矮星伴星天狼星B Bd a CMa B 天狼星A B 大犬座a Sirius A B天狼星的位置觀測資料曆元 J2000 0 ICRS 星座 大犬座星官 天狼 井宿 赤經 06h 45m 08 9173s 1 2 赤緯 16 42 58 017 1 2 視星等 V 1 47 A 1 8 30 B 3 特性光谱分类A1V A 1 DA2 B 3 U B 色指数 0 05 A 4 1 04 B 3 B V 色指数0 01 A 1 0 03 B 3 天体测定徑向速度 Rv 7 6 1 km s自行 m 赤经 546 05 1 2 mas yr 赤纬 1223 14 1 2 mas yr视差 p 379 21 1 58 1 mas距离8 6 0 04 ly 2 64 0 01 pc 绝对星等 MV 1 42 A 5 11 18 B 3 詳細資料質量2 02 6 A 0 978 6 B M 半徑1 711 6 A 0 0084 3 7 B R 表面重力 log g 4 33 8 A 8 57 7 B 亮度25 4 6 A 0 026 9 B L 溫度9 940 8 A 25 200 6 B K金屬量 Fe H 0 50 10 A 自轉16 km s 11 A 年齡2 3 108 6 年其他命名System a Canis Majoris a CMa 9 Canis Majoris 9 CMa HD 48915 HR 2491 BD 16 1591 GCTP 1577 00 A B GJ 244 A B LHS 219 ADS 5423 LTT 2638 HIP 32349 B EGGR 49 WD 0642 166 1 12 13 天狼星如此之亮 除了因爲其原本就很高的光度以外 還因爲距離太陽很近 天狼星距離地球約2 6秒差距 約8 6光年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恆星之一 天狼星A的質量為太陽的兩倍 而絕對星等為1 42等 比太陽亮25倍 但光度明顯比其它亮星較暗 如對比老人星或參宿七 此雙星系統有約二億至三億年歷史 而初期是由兩顆藍色的亮星組成 更高質量的天狼星B耗盡了能源 成爲一顆紅巨星 然後又漸漸削去外層 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坍塌成爲今天的白矮星狀態 6 中國古代星象學說中 天狼星是 主侵略之兆 的惡星 屈原在 九歌 東君 中寫到 舉長矢兮射天狼 以天狼星比擬位於楚國西北的秦國 而蘇軾 江城子 密州出獵 中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 射天狼 以天狼星比擬威脅北宋西北邊境的西夏 目录 1 觀測歷史 1 1 運行 1 2 發現伴星 1 3 紅色爭議 2 可視性 3 雙星系統 3 1 天狼星A 3 2 天狼星B 3 3 天狼星超级疏散星團 4 詞源及文化重要性 4 1 多貢 4 2 近代的遺產 5 參見 6 參考文獻 7 外部連結觀測歷史 编辑天狼星 索普代特的象形文字最早的天文記錄已經有對天狼星的記載 它被古埃及人視爲 索普代特 Sopdet 即刺目的女神萨提特 而索普代特的象形文字是一顆星星和一個三角形 而在梵語中為Mrgavyadha Lubdhaka 即獵人 埃及人在中王國時期期間的古埃及历法開始于天狼星偕日升那一天 那天早晨 由於天狼星距離太陽夠遠 可以比太陽更早升起 避開強光 在消失70天後重現天空 15 這一天在曆法中的重要性是因爲它也是尼羅河周期汎濫和夏至之前不久 16 天狼星消失在天空的70天在神話中象徵著索普代特和艾西斯在埃及地府渡過 15 古希臘人相信天狼星的出現代表著乾熱的夏天 會引起植物枯乾 男人軟弱和女人煩燥 17 由於天狼星十分明亮 因此在初夏的不穩定天氣下會出現更強的閃爍 表示不好的事件將會發生 受到其效應牽連的人被稱爲患上 astroboletos astrobolhtos 或稱 star struck 在文字記載裏會被寫作 燃燒 或 火焰 18 此星出現後的季節被稱爲夏天的 狗日 19 愛琴海凯阿岛的土著為得到涼風而祭祀天狼星和宙斯 並等待天狼星出現在翌年夏天 如果它明亮地升起 就是財富的好兆頭 若其升起時渾濁或昏暗 則預示瘟疫的到來 考古學家從島上挖掘出公元前3世紀的錢幣 它上面刻著散發光芒的狗或天體 顯示出天狼星的重要性 18 羅馬人于4月25日前後慶祝天狼星的偕日落 他們在當天向羅馬的五穀枯萎之神 Robigo 奉上一頭狗 點上香 祭上酒和一只羊 希望能阻止那一年星光帶來的銹菌 20 亞歷山卓的托勒密在自己的 天文学大成 中的第7及8卷所譜寫的星圖裏 以天狼星作爲天球的中線 他把天狼星描繪成六顆紅色恆星之一 見以下的紅色爭議部分 其餘五顆實際上為M型和K型恆星 如大角星和參宿四 21 亮星對古波利尼西亚人十分重要 因爲他們要在太平洋衆多小島和環礁之間靠天象導航 當亮星位于地平線上小許的時候 這些星體就被水手們作爲星象羅盤 從而找到指定的地點 這些星體也可作緯度標記 天狼星的偏差和斐濟島相符合 因此 它每晚都越過斐濟島的正上空 22 天狼星是 巨鳥 星座 Manu 的身體 老人星是南邊的翅膀 南河三是北邊的翅膀 一共將玻里尼西亞的夜空剛好分成兩半 23 天狼星的偕日升標誌著希臘夏天的開始 然而 這一現象也標誌了毛利人冰冷冬天的開始 天狼星 Takurua 一詞在當地語言中也用於表示冬天 運行 编辑 1676年 愛德蒙 哈雷于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倫那島上度過了一年 目的是研究南半球的星空 約40年后 他在1718年對照自己的天體測量和托勒密的 天文學大成 後 發現恆星的自行運動 所以恆星並非 固定的 大角星和天狼星都有顯著的移動 而天狼星更在1800年間向南移動了30分角 約為月球的直徑 24 天狼星于1868年成爲第一顆被測量出運行速率的恆星 威廉 哈金斯爵士仔細檢查了天狼星的光譜 並觀測到一個顯著的紅移 他認為天狼星以每秒約40公里的速度遠離太陽系 25 26 雖然比目前測量值 每秒7 6公里 1 還大上許多 不過那次的測量開始天體徑向速度研究 發現伴星 编辑 Celestia中所見的天狼星A與從天狼星B 天狼星於1793年到1880年間的運動 德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 威廉 贝塞尔在1844年從天狼星自行運動的變化中推斷出天狼星還有一顆當時未發現的伴星 27 將近20年之後 美國望遠鏡製作者和天文學家阿凡 格雷厄姆 克拉克 英语 Alvan Graham Clark Alvan Graham Clark 在1862年1月31日首次觀測到這顆暗淡的伴星 天文學家稱呼這伴星爲天狼星B 或親切地稱為 小狼 28 比較明亮並能被肉眼觀測到的那一顆恆星現在有時候會被稱爲天狼星A 從1894年起 人們觀測到了天狼星系統裏一些明顯的軌道不規則性 因此大家認爲它還有第三顆很小的伴星 雖然此假設未被證實 數據指出 第二顆伴星圍繞天狼星A的公轉周期為6年 其質量只有0 06倍太陽質量 它比白矮星天狼星B要暗5到10級 因此很難被觀測到 29 最近的觀測數據雖然無法證實它的存在 但有可能是因為其太接近天狼星A 以致於觀測不到 1920年代發現的 第三顆恆星 似乎只不過是一顆背景天體 30 沃爾特 亞當斯於1915年在威爾遜山天文台使用一座60英寸 1 5米 反射器觀測天狼星B的光譜 確定其為一顆暗淡的白色恆星 31 天文學家們就此就斷定它為一顆白矮星 是有史以來第二顆發現的白矮星 32 羅伯特 漢伯里 布朗 英语 Robert Hanbury Brown Robert Hanbury Brown 和李察德 土維斯 英语 Richard Q Twiss Richard Q Twiss 于1959年在卓瑞尔河岸天文台使用他們的光學干涉儀 英语 Intensity interferometer 首次測量出天狼星A的直徑 33 天文學家在2005年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天狼星B的直徑幾乎相等于地球的直徑 12 000公里 不過其質量達到太陽的98 34 35 36 37 紅色爭議 编辑 早在公元前150年 天文學家托勒密就將天狼星描述為一顆紅色天體 其餘5顆恆星 參宿四 心宿二 畢宿五和北河三都同時被記述作桔黃色或紅色色調的天體 38 這個不一致性由拉特蘭Lyndon Hall的鄉紳 業餘天文學家托馬斯 巴克 英语 Thomas Barker meteorologist 發現 他于1760年在倫敦皇家學院的聚會中演講 由於許多其他的星體都能轉變光度 使人們相信這些星體甚至也能轉變顔色 約翰 弗里德里希 威廉 赫歇爾在1839年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有可能是因為他兩年前觀測過的海山二所影響的 39 湯瑪斯 傑佛遜 傑克遜 希 英语 Thomas Jefferson Jackson See 在1892年重新提起紅色天狼星的問題 他在1892年出版了幾篇論文 並在1926年出版最後結論 40 他指出不只是托勒密發現天狼星的紅色 連詩人阿拉托斯 演説家西塞羅 將軍日耳曼尼庫斯都認爲天狼星是紅色的 儘管他們都不是天文學家 41 塞內卡也把天狼星描述成暗紅色的 比火星的顔色更深 42 雖然如此 並非所有的古代觀測者都看到紅色的天狼星 如公元1世紀詩人馬庫斯 馬尼利烏斯 Marcus Manilius 把它描寫為 天藍 4世紀诗人阿維亞涅 Avienus 也一樣 43 在中國古代 白色是天狼星的標準顔色 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后7世紀若干記錄都記述天狼星呈現著白色的光芒 44 45 德國天文學家沃爾夫德 西洛瑟 德语 Wolfhard Schlosser Wolfhard Schlosser 和沃納 伯格曼 Werner Bergmann 于1985年拿出了一件8世紀的倫巴第手稿 其中包含了都尔的额我略的De cursu stellarum radio 這份拉丁文的文稿教導讀者如何從星辰的位置確定夜禱的時刻 並且描述天狼星是呈現瀰散的紅色 作者據此提出天狼星B當時是顆紅巨星的說法 46 但是其他的天文學家認為都尔的额我略所描述的應該是大角星 47 48 天文學家已經推翻用天狼星A或天狼星B恆星演化的可能性來解釋顔色爭議的理論 因為幾千年的演化時間太短 並且天文學家從星雲的分析中並沒有發現發生過這種演化過程的跡象 49 與至今還未發現的第三顆星的交互作用也是天文學家提出的可能性之一 50 其他解釋包括 它被描述成紅色是因為詩詞裏有隱喻凶兆的意思 或是升起時強烈的閃爍使人們以爲天狼星是紅色的 當肉眼觀測它時 天狼星在地平綫不遠處的時候似乎閃爍著紅色 白色和藍色的光輝 49 可視性 编辑 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的天狼星A和天狼星B 白矮星天狼星B位于左下方 51 衍射十字星 Diffraction Spikes 與環狀結構是點擴散函數 天狼星的視星等為 1 47 爲夜空中最亮的恆星 幾乎為第二亮的老人星兩倍 52 然而它仍然不如月球 金星或木星明亮 水星和火星偶爾也會比天狼星更亮 53 54 天狼星幾乎能在地球上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觀測到 除了居住于北緯73度以北的人以外 但部分地球較北的城市觀測到的天狼星亦不會升得很高 例如從聖彼得堡觀測到的天狼星只會升到地平線上13 55 天狼星 南河三和參宿四對於居住在北半球的人來說 組成了冬季大三角的三個頂點 56 由於天狼星的赤緯約為 17 1 因此從南緯73 起它是一顆拱極星 7月初從南半球可以看到天狼星在太陽落下後西沉 但在太陽升起前又先從東方升起 人們能在適當環境條件之下甚至在太陽出現的時候使用肉眼觀測天狼星 當然天空需要非常清澈 觀測地點的海拔必須要夠高 太陽要低低的挂在地平線上 再加上天狼星要在頭頂上 這種情況十分難得 57 基於天狼星雙星系統的環繞運行軌道 兩顆星的最小分距為3角秒而最大分距為11角秒 在它們距離最近的時候 人們在觀測時辨認兩顆星體十分困難 因爲白矮星天狼星B就在距離很近卻有明亮許多的天狼星A旁邊 要清楚辨認它們 除了天氣理想以外 需要一座口徑至少有300mm的天文望遠鏡 1994年 兩顆星到達了它們的拱點 58 從那時開始 這對雙星開始遠離對方 用天文望遠鏡辨認它們就更加容易 59 天狼星A和天狼星B距離地球8 6光年 2 6秒差距 也是前8顆最接近太陽系恆星之一 更是第5接近太陽系的恆星系 60 距離太陽很近是天狼星如此亮的原因之一 其他相似的星體則有昏暗的南門二 比起遙遠卻極明亮的超巨星 例如老人星 參宿七或參宿四 61 天狼星比太陽要亮25倍 6 距離天狼星最近的大恆星是南河三 距離為5 24光年 1 61角差距 62 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2号飛船 在完成研究四顆類木行星的任務後 預計將于大約296 000年之後到達天狼星的4 3光年以外 63 雙星系統 编辑 天狼星和太陽體積比較 天狼星是一個雙星系統 當中的兩顆白色恆星互相圍繞公轉 相距約20天文單位 64 大概是太陽和天王星之間的距離 公轉周期卻只有50多年 較亮的一顆星 天狼星A 是一顆A1V型主序星 估計表面溫度為9 940K 8 其伴星天狼星B 已經度過了主序星的過程 成爲了一顆白矮星 儘管現在天狼星B的光譜比天狼星A暗10 000倍 它卻曾經是兩顆星體之中質量較大的一顆 這個雙星系統的年齡估計為大約2億3000萬年 在其生命前期 人們猜想有兩顆藍白色恆星互相以橢圓圍繞公轉 周期為9 1年 65 紅外線天文衛星量度到 天狼星系統要比預計的放射更多的紅外線輻射 這可能是系統裏星塵的表現 並且對於雙星系統來説較爲罕見 62 66 天狼星A 编辑 藝術家對天狼星系統的想象圖 天狼星A是較大的一顆 天狼星A的質量約是太陽的2 1倍 62 67 天文學家利用光學干涉儀量度出它的半徑 估計角直徑為5 936 0 016mas 它的恆星自轉速度較慢 每秒為16公里 因此星體未明顯成為扁球形 11 織女一和天狼星B的體積相近 但自轉速度更快 每秒274公里 所以它的赤道地區向外隆起 68 天體模型指出天狼星A形成于一次分子雲坍塌 到了1千萬年後 其能源產生已經完全由核聚變提供 它的核心爲對流層 並利用碳氮氧循環製造能量 11 天文學家預測天狼星A會在形成后10億年 109 内用盡儲存在核心的氫 此時它會經歷紅巨星階段 然後再溫和變成一顆白矮星 天狼星A的光譜顯示出很深的金屬線 表示一些重于氦的元素增加 如鐵 11 62 與太陽相較之下 天狼星A大氣層裏相對于氫含量的鐵含量為 F e H 0 5 displaystyle begin smallmatrix frac Fe H 0 5 end smallmatrix 10 也等於100 5 意思是說大氣層中的鐵含量是太陽的316 因為不太可能整顆恆星都富有金屬元素 所以這些金屬元素其實可能是懸浮在表面的一層薄對流層上 11 天狼星B 编辑 天狼星B是已知質量最大的白矮星之一 其質量幾乎与太陽的質量相當 0 98 M 是白矮星平均质量0 5 0 6 M 的兩倍 但是這麽多物質被壓縮成為地球般大 天狼星B目前的表面溫度為25 200 K 6 但是由於内部已經沒有能量生成 剩餘的熱量會以輻射的形態放射出去 天狼星B終究會逐漸冷卻 需時超過20億年 69 一顆恆星要經過主序星和紅巨星階段才會成爲白矮星 天狼星B成爲白矮星時的年齡比它現在的年齡小一半多一點 約為1億2千萬年前 還是一顆主序星時 它估計有5個太陽質量大 6 而且是一顆B型星 約為B4 5 70 71 天狼星B是紅巨星的時候 可能增加伴星天狼星A的金屬量 天狼星B最初由碳及氧元素組成 這兩種元素是形成天狼星B的已死亡恆星裏的氦核聚變產生的 6 這些元素被更輕的元素覆蓋 並根據質量來分層 因爲天狼星B有著高表面重力 72 因此 天狼星B的外層大氣層幾乎為純氫 宇宙中最輕的元素 光譜中也找不到任何其它元素 73 天狼星超级疏散星團 编辑 天狼星A 埃希纳 赫茨普龙觀測天狼星系統在天空中的移動路徑後 在1909年提出天狼星屬於大熊座移動星群的結論 是歷史上第一位提出這種看法的人 大熊座移動星團有220顆恆星左右 在太空有相同的移動路徑 其最初形成時是疏散星團的一部分 從此便逐漸脫離引力的牽引 74 不過 天文學家在2003年和2005年作出的分析卻表示天狼星未必屬於這一星團 大熊座移動星團估計年齡為4到6億年 而天狼星的金屬量和太陽的相似 因此年齡只有2億多年 對於這星團來説太過年輕 6 75 76 天狼星可能屬於一個 天狼星超级疏散星團 该疏散星團的明亮恆星可能包括御夫座b 北冕座a 巨爵座b 波江座b和巨蛇座b等 77 天狼星超级疏散星團500光年以内的三個星團之一 其餘兩個為畢宿星團和昴宿星團 都各有幾百顆恆星 78 詞源及文化重要性 编辑天狼星的英文正統名稱來自于拉丁語Sirius 該詞來自於古希臘語Seirios Seirios 是 熱烈 或 炎熱的天氣 之意 14 但是這個古希臘名稱也可能在希臘古風時期之前從某處傳過來的 這個名稱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紀赫西俄德的詩作 工作與時日 中 79 天狼星還有另外50多個編號和名稱 52 天狼星在阿拉伯語中被稱爲الش ع ر ى 拉丁轉寫 as si ra 或 al shi ra 意為首領 80 曾出現在在古蘭經中 81 英文的另一個名稱Aschere 就從其而來 天狼星在梵語裏是Mrgavyadha 意思是獵鹿者 或Lubdhaka 意思是獵人 天狼星被稱作Mrgavyadha時 代表楼陀罗 湿婆 82 83 在哈萨克语里 天狼星被称为 Sumbile sүmbile 意思是 天上的魅力 在斯堪的納維亞文化中 天狼星被稱爲Lokabrenna 洛基放下的火 或 洛基的火炬 在日本 天狼星名爲青星 あおぼし ao boshi 天狼星在中世紀占星術裏是一顆吉普賽人之星 84 與綠柱石及刺柏有關 神祕哲學家阿格里帕 冯 内特斯海姆 Heinrich Cornelius Agrippa von Nettesheim 也以特定的符號 來象徵它 85 天狼星在許多的文化中都有特別的意義 特別是代表狗 它是大犬座中最明亮的恆星 口語上最常被稱為犬星 它亦是傳統的俄里翁神話中的狗 古希臘人認為天狼星的光芒對狗有不良的影響 使牠們反常出現夏季熱 它們過度的喘氣導致過份的乾燥和置身疾病的危險中 在極端的例子中 口吐白沫的狗也許有狂犬病 可能導致被咬的人受到傳染和死亡 18 古羅馬人稱這顆恆星是小犬 Canicula 在夏季出現時 稱為犬日 這顆恆星在中國天文學中被稱為天狼 拼音 Tianlang 日语罗马字 Tenrō 韓語 천랑 韩语罗马字表记法 Cheonlang 86 所屬星官是井宿 許多北美洲的原住民將天狼星與狗連結在一起 在西南方的原住民Seri和托赫諾奧哈姆族 英语 Tohono O odham 註記這顆恆星是跟隨著山羊的狗 黑腳人稱之為狗臉 切羅基人 Cherokee 將天狼星和心宿二配成一對 做為靈魂之路兩端的看守犬 內布拉斯加的波尼族有幾種聯想 狼族視它為狼星 而其他的部落認為是郊狼星 居住在阿拉斯加白令海峽的因紐特人稱這顆星為月之犬 87 有些文化將這顆恆星與弓和箭聯繫在一起 中國人古代將它與船尾座和大犬座結合 想像成一把橫跨在南天的大弓 箭頭則為天狼星 相似的組合也出現在埃及登德拉 英语 Dendera 的哈索爾神廟 英语 Dendera Temple complex Hathor temple 壁畫上 萨提特將她的箭畫在牛頭人身女神哈索爾 天狼星 上 在晚期波斯文化中 這顆恆星稱為Tir 並且被當成一支箭 88 多貢 编辑 多貢人是西非馬里地區的一個種族 他們對天狼星有望遠鏡未出現的時代中不可能得知的天文知識 依據馬塞爾 格里奧爾的著作 與 Ogotemmeli的對談 和 蒼白的狐狸 記載 他們早在西方天文學家之前就知道天狼星和它的伴星間存在50年的公轉週期 亦提到環繞天狼星A和天狼星B的第三顆恆星 罗伯特 坦普尔 Robert K G Temple 在1976年的著作 神秘的天狼星 中 認為他們知道伽利略衛星和土星環的知識 這是具爭論和猜測性的主題 1978年的 懷疑和察問者 文章認為這是文化污染的結果 89 最近這種污染被認為是人種學者所造成的 90 91 其他人則認為這種解釋太過單純了 92 吉恩洛奇對古利歐文件的研究結果並沒有獲致相同的論斷 特別是圍繞著西基 Sigui 的節慶日 近代的遺產 编辑 天狼星經常會出現在通俗文化相關的科幻小說主題上 93 它也是麥覺理大學校徽標誌和女校友學報的期刊名稱 94 從18世紀起 英國皇家海軍有7艘船艦被命名為HMS 天狼星 英语 HMS Sirius 第一艘HMS 天狼星 英语 HMS Sirius 1786 在1788年成為澳洲第一艦隊旗艦 95 澳大利亞皇家海軍之後又命名了另一艘船為HMAS 天狼星 英语 HMAS Sirius O 266 以尊榮這艘旗艦 96 美國船艦也用天狼星來命名 例如USNS 天狼星 T AFS 8 英语 USNS Sirius T AFS 8 而查爾斯 林白駕駛的第一架單翼機模型則稱為洛克希德天狼星 97 這個名稱在1980年代被三菱馬達作為三菱天狼星引擎的名稱 98 北美洲衛星收音機公司的CD收音機在1999年11月以 夜空中最明亮的恆星 更名為天狼星衛星收音機 99 J K 羅琳在哈利 波特系列小說中 以天狼星作為哈利教父的名字 他的全名是天狼星 布萊克 他的動物造型是一隻巨大的黑狗 100 作曲家卡爾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曾經數度宣稱他來自天狼星系內的一顆行星 101 102 並且他的音樂許多都是參考這顆恆星的 參見 编辑鄰近恆星列表 恆星亮度列表 文学作品中的天狼星 英语 Sirius in fiction 參考文獻 编辑 1 00 1 01 1 02 1 03 1 04 1 05 1 06 1 07 1 08 1 09 1 10 1 11 Database entry for Sirius 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MBAD Accessed online 2007 10 20 2 0 2 1 2 2 2 3 Astrometric data mirrored by SIMBAD from the Hipparcos catalogue pertains to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Sirius system See 2 3 4 Volume 1 The Hipparcos and Tycho Catalogu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uropean Space Agency 1997 and the entry for Siriu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the Hipparcos catalogue CDS ID I 23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0 3 1 3 2 3 3 3 4 Entry for WD 0642 16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Catalogue of Spectroscopically Identified White Dwarfs August 2006 version G P McCook and E M Sion CDS ID III 235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try for HR 2491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ight Star Catalogue 5th Revised Ed Preliminary Version D Hoffleit and W H Warren Jr 1991 CDS ID V 5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 apparent magnitude m and parallax p the absolute magnitude Mv of Sirius A is given by M v m 5 log 10 p 1 1 47 5 log 10 0 37921 1 1 42 displaystyle begin smallmatrix M v m 5 log 10 pi 1 1 47 5 log 10 0 37921 1 1 42 end smallmatrix See Tayler RogerJohn The Stars Thei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6 ISBN 0521458854 6 00 6 01 6 02 6 03 6 04 6 05 6 06 6 07 6 08 6 09 6 10 6 11 Liebert James Young Patrick A Arnett David Holberg J B Williams Kurtis A The Age and Progenitor Mass of Sirius B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09 01 630 1 2022 08 08 Bibcode 2005ApJ 630L 69L ISSN 0004 637X doi 10 1086 462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2 英语 7 0 7 1 Holberg J B Barstow M A Bruhweiler F C Cruise A M Penny A J Sirius B A New More Accurate View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8 04 20 497 2 2022 08 08 ISSN 0004 637X doi 10 1086 3054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8 英语 8 0 8 1 8 2 Adelman Saul J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ormal A star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04 07 2004 IAUS224 Bibcode 2004IAUS 224 1A ISSN 1743 9213 doi 10 1017 S1743921304004314 英语 From L 4pR2sTeff4 See Tayler Roger John The Stars Thei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6 ISBN 0521458854 10 0 10 1 Qiu H M Zhao G Chen Y Q Li Z W The Abundance Patterns of Sirius and Vega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02 20 548 2 2022 08 08 ISSN 0004 637X doi 10 1086 319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8 英语 11 0 11 1 11 2 11 3 11 4 Kervella P Thevenin F Morel P Borde P Di Folco E The interferometric diameter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Sirius A Astronomy amp Astrophysics 2003 09 408 2 ISSN 0004 6361 arXiv astro ph 0306604 doi 10 1051 0004 6361 20030994 Database entry for Sirius B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IMBAD Accessed on line 2007 10 23 General Catalogue of Trigonometric Stellar Parallaxes Fourth Edition W F van Altena J T Lee and E D Hoffleit Yale University Observatory 1995 CDS ID I 238A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0 14 1 Liddell Henry G Scott Robert Greek English Lexicon Abridge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ISBN 0 19 910207 4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15 0 15 1 Holberg 2007 pp 4 5 Wendorf Fred Schild Romuald Holocene Settlement of the Egyptian Sahara Kluwer Academic Plenum Publishers 2001 500 2022 08 08 ISBN 978 0 306 46612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8 英语 Holberg 2007 p 19 18 0 18 1 18 2 Holberg 2007 p 20 Holberg 2007 pp 16 17 Ovid Fasti IV lines 901 942 Holberg 2007 p 32 Holberg 2007 p 25 Holberg 2007 pp 25 26 Holberg J B Sirius brightest diamond in the night sky Berlin New York Chichester UK Springer Published in association with Praxis 2007 ISBN 978 0 387 48941 4 OCLC 187009033 英语 Daintith John Biographical encyclopedia of scientists Bristol Philadelphia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 1994 442 2022 08 08 ISBN 978 0 7503 0285 2 OCLC 295639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8 英语 XXI Further observations on the spectra of some the stars and nebulae with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refrom whether these bodies are moving towards or from the earth also observations on the spectra of the sun and of comet II 1868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68 12 31 158 2022 08 08 ISSN 0261 0523 doi 10 1098 rstl 1868 0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2 10 英语 Brand G XI Observations of Altitude and Azimuth of the Great Comet of 1843 made at St Helena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844 12 13 6 11 2022 08 08 Bibcode 1844MNRAS 6R 136B ISSN 0035 8711 doi 10 1093 mnras 6 11 1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29 英语 Flammarion Camille The Companion of Sirius Astronomical register 1877 01 01 15 2022 08 08 Bibcode 1877AReg 15 186F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7 09 Benest D Duvent J L Is Sirius a triple sta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5 07 01 299 2022 10 04 Bibcode 1995A amp A 299 621B ISSN 0004 63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9 Bonnet Bidaud J M Colas F Lecacheux J Search for companions around Siriu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0 08 01 360 2022 10 04 Bibcode 2000A amp A 360 991B ISSN 0004 63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04 Adams W S The Spectrum of the Companion of Sirius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15 12 27 2022 08 08 Bibcode 1915PASP 27 236A ISSN 0004 6280 doi 10 1086 1224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02 英语 Holberg J B How Degenerate Stars Came to be Known as White Dwarfs 207 2005 12 01 2022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6 Interferometry of the intensity fluctuations in light IV A test of an intensity interferometer on Sirius 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 1958 11 11 248 1253 2022 08 08 Bibcode 1958RSPSA 248 222B ISSN 0080 4630 doi 10 1098 rspa 1958 02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4 英语 Dwayne Brown Donna Weaver Astronomers Use Hubble to Weigh Dog Star s Companion NASA 2005 12 13 2007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5 21 McGourty Christine Hubble finds mass of white dwarf BBC News 2005 12 14 2007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25 Peter Bond Astronomers Use Hubble to Weigh Dog Star s Companion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5 12 14 2006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4 19 Barstow M A Bond Howard E Holberg J B Burleigh M R Hubeny I Koester D Hubble Space Telescope spectroscopy of the Balmer lines in Sirius B HST spectroscopy in Sirius B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5 08 26 362 4 2022 08 08 Bibcode 2005MNRAS tmp 739B doi 10 1111 j 1365 2966 2005 09359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26 英语 Holberg 2007 p 157 Holberg 2007 p 158 Holberg 2007 p 161 Holberg 2007 p 162 Whittet D C B A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d Sirius anomal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99 12 01 310 2 2022 08 08 doi 10 1046 j 1365 8711 1999 02975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8 英语 Holberg 2007 p 163 江晓原 中国古籍中天狼星颜色之记载 天文学报 1992 33 4 中文 Jiang Xiao yuan The colour of Sirius as recorded in ancient Chinese texts 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3 04 17 2 2022 08 08 Bibcode 1993ChA amp A 17 223J doi 10 1016 0275 1062 93 90073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9 19 英语 Schlosser Wolfhard Bergmann Werner An early medieval account on the red colour of Sirius and its astrophysical implications Nature 1985 11 318 6041 2022 08 08 ISSN 1476 4687 doi 10 1038 318045a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4 英语 McCLUSKEY Stephen C The colour of Sirius in the sixth century Nature 1987 01 325 6099 2022 08 08 ISSN 1476 4687 doi 10 1038 325087a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4 英语 Van Gent H R The colour of Sirius in the sixth century Nature 1987 01 325 6099 2022 08 08 ISSN 1476 4687 doi 10 1038 325087b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9 20 英语 49 0 49 1 Whittet D C B A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d Sirius anomaly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99 12 01 310 2 2022 08 08 Bibcode 1999MNRAS 310 355W doi 10 1046 j 1365 8711 1999 02975 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28 英语 Kuchner Marc J Brown Michael E A Search for Exozodiacal Dust and Faint Companions near Sirius Procyon and Altair with the NICMOS Coronagraph1 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2000 06 112 772 2022 08 08 ISSN 0004 6280 arXiv astro ph 0002043 doi 10 1086 3165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8 英语 The Dog Star Sirius and its Tiny Companion Hubble News Desk 2005 12 13 2006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3 52 0 52 1 Holberg 2007 p xi Espenak Fred Mars Ephemeris Twelve Year Planetary Ephemeris 1995 2006 NASA Reference Publication 1349 2008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2 09 Espenak Fred Mercury Ephemeris Twelve Year Planetary Ephemeris 1995 2006 NASA Reference Publication 1349 2008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3 07 Holberg 2007 p 82 Darling David Winter Triangle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2007 10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3 Henshaw C On The Visibility of Sirius in Daylight Journal of the British Astronomical Association 1984 08 01 94 2022 08 08 Bibcode 1984JBAA 94 221H ISSN 0007 029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6 Two full 50 09 yr orbits following the periastron epoch of 1894 13 gives a date of 1994 31 Mullaney James Orion s Splendid Double Stars Pretty Doubles in Orion s Vicinity Sky amp Telescope March 2008 2008 02 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4 Henry Dr Todd J The One Hundred Nearest Star Systems RECONS 2006 07 01 2006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1 12 The Brightest Stars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2007 12 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4 62 0 62 1 62 2 62 3 Sirius 2 SolStation 2006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12 04 Angrum Andrea Interstellar Mission NASA JPL August 25 2005 2007 05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8 17 1 light year 63 241 AU semi major axis distance tan subtended angle 8 6 63 241 tan 7 56 19 9 A U approximately Holberg 2007 p 214 Backman D E Gillett F C Low F J IRAS observations of nearby main sequence stars and modeling of excess infrared emissio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1986 01 6 7 2022 08 08 Bibcode 1986AdSpR 6 43B doi 10 1016 0273 1177 86 90209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6 英语 Pedro Braganca The 10 Brightest Stars SPACE com 2003 07 15 2006 08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6 16 Aufdenberg J P Merand A Foresto V Coude du Absil O Di Folco E Kervella P Ridgway S T Berger D H Brummelaar T A ten McAlister H A Sturmann J First Results from the CHARA Array VII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ic Measurements of Vega Consistent with a Pole On Rapidly Rotating Star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07 645 1 2022 08 08 ISSN 0004 637X doi 10 1086 504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3 08 英语 Imamura James N Cooling of White Dwarfs University of Oregon 1995 10 02 2007 01 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5 02 Siess Lionel Computation of Isochrones Institut d Astronomie et d Astrophysique 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s 2000 2007 03 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 05 05 Paczynski B Common Envelope Binaries 73 1976 01 01 2022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3 20 Koester D Chanmugam G Physics of white dwarf stars 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 1990 07 01 53 7 2022 08 08 Bibcode 1990RPPh 53 837K ISSN 0034 4885 doi 10 1088 0034 4885 53 7 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9 04 Holberg J B Barstow M A Burleigh M R Kruk J W Hubeny I Koester D FUSE observations of Sirius B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4 36 1514 2007 10 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22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Frommert Hartmut Kronberg Christine The Ursa Major Moving Cluster Collinder 285 SEDS 2003 04 26 2007 1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20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King Jeremy R Villarreal Adam R Soderblom David R Gulliver Austin F Adelman Saul J Stellar Kinematic Groups II A Reexamination of the Membership Activity and Age of the Ursa Major Group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3 04 125 4 2022 08 08 Bibcode 2003AJ 125 1980K doi 10 1086 3682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7 15 The life and times of Sirius B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en Croswell Astronomy online 2005 07 27 Accessed 2007 10 19 Eggen Olin J The Sirius supercluster in the FK5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992 10 104 2008 09 15 Bibcode 1992AJ 104 1493E doi 10 1086 1163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11 Olano C A The Origin of the Local System of Gas and Stars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1 01 121 1 2022 08 08 Bibcode 2001AJ 121 295O doi 10 1086 318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8 08 Holberg 2007 pp 15 16 Staff Sirius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2007 2007 09 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5 An Najm The Star Surah 53 Translations of the Qur a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enter for Muslim Jewish Engagement 2007 2009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2 19 Subhash Kak Indic ideas in the Greco Roman world 2008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7 29 Shri Shri Shiva Mahadeva 2008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1 03 Tyson Donald Freake James Three Books of Occult Philosophy Llewellyn Worldwide 1993 ISBN 978 0 87542 832 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Agrippa Heinrich Cornelius De Occulta Philosophia 1533 Holberg 2007 p 22 Holberg 2007 p 23 Holberg 2007 p 24 Ridpath Ian Investigating the Sirius Mystery Committee for Skeptical Inquiry 1978 2007 06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 02 17 de Montellano Bernard R Ortiz The Dogon Revisited 2007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5 Coppens Philip Dogon Shame 2007 10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5 Apter Andrew Griaule s Legacy Rethinking la parole claire in Dogon Studies Cahiers d etudes africaines 2005 01 01 45 177 ISSN 0008 0055 doi 10 4000 etudesafricaines 4910 法语 The editors of Asimov s Science Fiction and Analog Writing Science Fiction amp Fantasy St Martin s Griffin 1993 p 108 ISBN 978 0312089269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About Macquarie University Naming of the University Macquarie University 2007 2007 12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14 Henderson G Stanbury M The Sirius Past and Present Sydney Collins 1988 p 38 ISBN 0 7322 2447 0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Royal Australian Navy HMAS Sirius Welcome Aboard Royal Australian Navy Official Sit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06 2008 01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5 11 van der Linden FR Lockheed 8 Sirius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Official Website Smithsonian Institute 2000 2008 01 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1 05 Mitsubishi Motors history Mitsubishi Motors South Africa Official Website Mercedes Benz 2007 2008 01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04 04 Sirius Satellite Radio Inc Company Profile Information Business Description Histor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Sirius Satellite Radio Inc Net Industries LLC 2008 01 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 02 16 Kopel Dave Deconstructing Rowling National Review Online 2003 06 09 2008 02 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 12 30 Paul McEnery Karlheinz Stockhausen Salon com 2001 01 16 2008 09 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 06 24 Staff Guardian Beam me up Stocky the Guardian 2005 10 13 2022 08 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23 英语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天狼星Professor Kaler s webpage on Sirius APOD of Sirius B in x ra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iscussion on Dogon issu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arker Tho Stukeley W Remarks on the Mutations of the Star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1760 51 498 504 2008 08 05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天狼星 amp oldid 7569136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