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德語:Karlheinz Stockhausen德语发音:[kaʁlˈhaɪnts ˈʃtɔkhaʊzn̩] ;1928年8月22日-2007年12月5日),德国作曲家,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21世纪初最重要[1][2][3][4]但也最具争议[5]的作曲家之一。他因在電子音樂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将受控的偶然性引入到序列主义音乐创作中以及音乐的空间化英语Spatial music而闻名。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1980年的施托克豪森
原文名Karlheinz Stockhausen
出生(1928-08-22)1928年8月22日
 魏瑪共和國凯尔彭
逝世2007年12月5日(2007歲—12—05)(79歲)
 德國屈尔滕
配偶多丽丝·施托克豪森英语Doris Stockhausen
1951年结婚—1965年结束)
玛丽·鲍尔迈斯特英语Mary Bauermeister
1967年结婚—1972年结束)
儿女马库斯·施托克豪森英语Markus Stockhausen
师从
学生/受影响人物

他在科隆音乐学院科隆大学接受教育,后来在巴黎跟随奥利维埃·梅西安学习,在波恩大学师从维尔纳·迈尔-埃普勒尔英语Werner Meyer-Eppler。作为达姆施塔特乐派英语Darmstadt School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和理论对古典音乐爵士乐流行音乐都有广泛的影响,至今仍如此。他的作曲生涯长达60年,其中的作品完全摒弃传统曲式。除了现场表演或预先录制的电子音乐,他的作品涵盖了八音盒小品、独奏器乐、藝術歌曲室内乐合唱管弦乐等众多体裁,还有七部长篇歌剧。他的理论和其他著作有十卷之多。他的作品、唱片以及由他的出版公司制作的乐谱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他著名的作品包括十九部《钢琴曲英语Klavierstücke (Stockhausen)》、为10件乐器而作的《反-点英语Kontra-Punkte》、电子/具象音乐《青年之歌英语Gesang der Jünglinge》、为三支管弦乐团而作的《英语Gruppen》、打击乐独奏《循环英语Zyklus》、《接触英语Kontakte》、清唱套曲瞬间英语Momente》、现场电子音乐《麦克风英语Mikrophonie (Stockhausen)》、《颂歌英语Hymnen》、为6名声乐而作的《英语Stimmung》、《来自七天英语Aus den sieben Tagen》、为两架钢琴和电子装置而作的《曼怛罗英语Mantra (Stockhausen)》、《黄道英语Tierkreis (Stockhausen)》和为独奏家和管弦乐团而作的《祈祷英语Inori (Stockhausen)》以及庞大的歌剧系列《英语Licht》。

2007年12月5日,他在德国屈尔滕的家中因突发心脏衰竭去世,享年79岁。

生平 编辑

童年 编辑

施托克豪森出生在默德拉特堡(德語:Burg Mödrath),即默德拉特村的“城堡”。这片位于科隆地区凯尔彭附近的村庄在1956年被拆除,为褐煤露天开采让路,但城堡本身仍然存在。虽然它叫“城堡”,实际上不如说是庄园。1830年,当地名叫阿伦德(Arend)的商人建造了这座庄园,当地人便称其为默德拉特堡。从1925年到1932年,它是贝格海姆区的产院,战后它曾是战争难民的庇护所。1950年,其业主馬爾他騎士團杜塞尔多夫分会将其改建为孤儿院,但随后又归私人所有,再次成为私人住宅。[6][7]2017年,某匿名赞助人购买了这所房子,并在2017年4月将其作为现代艺术的展览空间开放,一楼作为西德广播公司电子音乐工作室英语Studio for Electronic Music (WDR)博物馆的永久馆址,施托克豪森从1953年开始在这所工作室作曲,直到2000年西德广播将其关闭。[8]

他的父亲西蒙·施托克豪森(Simon)是教师,母亲格特鲁德(Getrud,原姓施图普,Stupp)是科隆低地英语Cologne Lowland诺伊拉特德语Neurath (Köln)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的女儿。两人的女儿卡特琳娜(Katherina)随后在1929年出生,第二个儿子赫尔曼-约瑟夫(家里昵称“小赫尔曼”,德語:Hermännchen)在1932年出生。格特鲁德会弹钢琴、自弹自唱,但在多年内经历三次怀孕后精神崩溃,并于1932年12月被送进医院,几个月后,她的小儿子赫尔曼也去世了。[9]

 
约1925年的阿尔滕贝格大教堂英语Altenberger Dom,施托克豪森最早的音乐课便是在这里上的

从7岁起,施托克豪森住在阿尔滕贝格,师从阿尔滕贝格教堂的新教风琴师弗朗茨·约瑟夫·克洛特(Franz-Josef Kloth),在他那里上了第一堂钢琴课。[10]1938年,他的父亲再婚。他的新妻子卢齐亚(Luzia)曾是家里的管家。这对夫妇有两个女儿。[11]1942年1月,由于施托克豪森与继母的关系不融洽,他成为克桑滕师范学院的一名寄宿生,在那里他继续接受钢琴训练,同时也学习双簧管和小提琴。[11]1941年,他得知他的母亲去世,表面上是死于白血病,尽管据称同一家医院的每个人都是死于同一种疾病。普遍认为,她是在纳粹的T-4行动中被作为“无用的饭桶”(德語:unnütze Esser)处决。[12][13]家人收到的官方信件谎称她于1941年6月16日死亡,但蒙塔鲍尔的州立音乐学院的学生莉萨·奎尔内斯(Lisa Quernes)2014年的研究确定,她实际上是于1941年5月27日与其他89人一起在黑森-拿骚哈达玛安乐死中心被毒死。[14]施托克豪森后来在歌剧《光之星期四英语Donnerstag aus Licht》的第一幕第二场(《月夏娃》,德語:Mondeva)中,将他母亲在医院里被注射死刑的过程戏剧化。[15]

1944年底,施托克豪森被征召到贝德堡担架搬运工英语Stretcher bearer[11]1945年2月,他在阿尔滕贝格最后一次见到他的父亲。正在前线休假的西蒙告诉儿子:“我不回来了。照顾好事情。”他的父亲在行动中失踪,战争结束后仍下落不明。[13]一位战友后来向卡尔海因茨报告说,他看到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受伤。[16]时隔55年,一位为《衛報》撰稿的记者称,西蒙·施托克豪森于1945年在匈牙利被杀。[17]

教育 编辑

1947年至1951年,施托克豪森在科隆音乐学院学习音乐教育学和钢琴,在科隆大学学习音乐学哲学日耳曼學。他接受过和声对位法的训练,后者是在赫尔曼·施罗德英语Hermann Schroeder的指导下学习的,但他到1950年才对作曲产生真正的兴趣。那年年底,他被瑞士作曲家弗朗克·马丁的作曲班录取,马丁刚刚开始在科隆的七年教职任期。[18]1951年,在达姆施塔特夏校英语Darmstädter Ferienkurse,施托克豪森遇到比利时作曲家卡雷尔·戈伊瓦茨英语Karel Goeyvaerts,他刚刚在巴黎完成与奥利维埃·梅西安(音乐分析)和达律斯·米约(作曲)的学习,施托克豪森决定效仿他,前往巴黎。[19]他于1952年1月8日抵达巴黎,开始参加梅西安的美学和分析课程,以及米约的作曲课程。他在梅西安那里继续学习了一年,但他对米约感到失望,几周后便放弃了他的课程。[20]1953年3月,他离开巴黎,在科隆新成立的西北德广播公司英语Nordwestdeutscher Rundfunk(简称NWDR;1955年1月1日起改名为西德廣播公司,简称WDR)的电子音乐工作室担任赫伯特·艾默特英语Herbert Eimert的助理。[21]后来在1963年,他接替艾默特成为工作室的主任。[22]1954年至1956年,他在波恩大学师从维尔纳·迈尔-埃普勒尔英语Werner Meyer-Eppler学习语音学声学信息论[23]1955年至1962年,施托克豪森与艾默特一起编撰《序列英语Die Reihe》杂志。[24]

职业生涯和成年生活 编辑

家庭 编辑

 
施托克豪森在他位于屈尔滕的家的花园里,2005年

1951年12月29日,施托克豪森在汉堡与多丽丝·安德烈埃英语Doris Stockhausen结婚。[25][26]他们有四个孩子:苏娅(Suja,生于1953年)、克里斯特尔(Christel,生于1956年)、马库斯英语Markus Stockhausen(生于1957年)和马耶拉(Majella,生于1961年)。[27][28]他们于1965年离婚。[29]1967年4月3日,他在旧金山与玛丽·鲍尔迈斯特英语Mary Bauermeister结婚,与她有两个孩子:尤莉卡(Julika,生于1966年1月22日)和西蒙(Simon,生于1967年)。[30][31]他们于1972年离婚。[29][32]

施托克豪森的四个孩子成为了职业音乐家[33],他的一些作品专门为他们创作。大量的小号作品都是为他的儿子马库斯创作并由他首演的,如《天狼星英语Sirius (Stockhausen)》(1975–77年)和《在友谊中英语In Freundschaft》(1997年)的小号版。[34][35][36]马库斯在4岁时就在《英语Originale》的科隆首演中扮演孩童一角,与他的姐姐克里斯特尔交替演出。[37]《钢琴曲XII》和《钢琴曲XIII》(以及它们作为歌剧《光之星期四》和《光之星期六英语Samstag aus Licht》场景的版本)是为他的女儿马耶拉写的,并由她分别在16岁和20岁时首演。[38][39][40]《光之星期四》第二幕中的萨克斯二重奏,以及《英语Licht》中其他的一些合成器部分,包括《光之星期二英语Dienstag aus Licht》中的《钢琴曲XV》(Synthi-Fou),是为他的儿子西蒙创作[41][42][43],他还协助父亲制作了《光之星期五英语Freitag aus Licht》的电子音乐。克里斯特尔是一名长笛演奏家,她在1977年演出并开设《黄道英语Tierkreis (Stockhausen)》的演绎课程[44],后来以文章的形式发表。[45]

1961年,施托克豪森在科隆东部的村庄屈尔滕附近买了一块地,靠近贝吉施格拉德巴赫贝吉舍斯兰。他在那里建了一栋房子,由建筑师埃里希·施奈德-韦斯林德语Erich Schneider-Wessling按照他的要求设计,自1965年秋天完工后起他就住在那里。[46]

教学 编辑

 
施托克豪森在第12届达姆施塔特国际新音乐夏校英语Darmstädter Ferienkurse上演讲,1957年

1953年首次在达姆施塔特的国际新音乐夏校讲课后,施托克豪森在欧洲、北美和亚洲各地举办讲座和音乐会。[47]1965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作曲客座教授,1966–67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担任作曲客座教授。[48]1963年至1968年,他创立并指导科隆新音乐课程,1971年被任命为科隆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在那里他一直教学到1977年。[49][50]1998年,他创办施托克豪森课程(英語:Stockhausen Courses),每年在屈尔滕举行。[51]

出版活动 编辑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施托克豪森为他的出版商環球出版设计自己的乐谱,有时他也自己安排印刷,这些乐谱经常涉及非常规的装置。例如,他的作品《副歌英语Refrain (Stockhausen)》的乐谱,包括一个可旋转的(副歌)的透明塑料条。70年代初,他结束与环球出版的协议,开始在施托克豪森出版社(德語:Stockhausen-Verlag)出版自己的乐谱。[52]这种安排使他能够扩大他的记谱创新(例如,《光之星期三英语Mittwoch aus Licht》的第一幕“世界议会”(德語:Weltparlament)中的音乐动态是用颜色编码的),并在1992年(凭借《路西法之舞》,德語:Luzifers Tanz)和2005年(凭借《光之星期日英语Sonntag aus Licht》中的《高-时》,德語:Hoch-Zeiten)之间获得了八个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德语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53]2007年,在施托克豪森去世前出版的《瞬间英语Momente》乐谱第九次获得这一奖项。[54]

1990年代初,施托克豪森重新获得自己大部分音乐录音的授权,并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使这些音乐可以永久储存在CD上。[55]

逝世 编辑

 
施托克豪森之墓,位于屈尔滕的林地公墓
 
墓碑(背面)

施托克豪森于2007年12月5日上午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屈尔滕因突发性心脏衰竭去世,享年79岁。前一天晚上,他刚刚完成委托给博洛尼亚莫扎特乐团英语Orchestra Mozart演奏的作品。[56]

作品 编辑

施托克豪森写了370部单独的作品。他经常从音乐传统中彻底脱离出来,作品受到奥利维埃·梅西安埃德加·瓦雷兹安东·韦伯恩的影响,也受到电影[57]和画家,如皮特·蒙德里安[58][59][60]保羅·克利的影响。[61]

1950年代 编辑

施托克豪森在音乐学院的第三年才开始认真创作。[62]他早期的学生作品一直没有进入公众视野,直到1971年,他出版了《为多丽丝而作的合唱曲英语Chöre für Doris》、为女中音和室内乐团而作的《三首歌英语Drei Lieder (Stockhausen)》、为无伴奏合唱团而作的《合唱英语Choral (Stockhausen)》(三部作品全部作于1950年),以及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小奏鸣曲英语Sonatine (Stockhausen)》(1951年)。[63]

1951年8月,就在他第一次访问达姆施塔特之后,施托克豪森开始使用一种非勋伯格十二音技法无主题序列主义作曲法。[64]他将许多这些最早的作品(连同当时其他使用类似思路的作曲家的音乐)定性为“定时音乐英语Punctualism”(德語:punktuelle Musik,通常被误译为“点式音乐”),尽管有评论家在分析部分这些早期作品后认为,施托克豪森“从未真正地用定时方法创作”。[65]这个阶段的作品包括《交叉游戏英语Kreuzspiel》(1951年)、《钢琴曲I-IV英语Klavierstücke (Stockhausen)》(1952年;《钢琴曲IV》被施托克豪森特别作为“定时音乐”的例子[66]),以及《英语Punkte》和《反-点英语Kontra-Punkte》的第一版(1952年;未出版)。[67]然而,这几年的作品显示,施托克豪森的确做出了他“对作曲理论和实践第一次真正突破性的贡献”,即“群作曲”(德語:Gruppenkomposition),这一概念在施托克豪森1952年的作品中就可发现,并贯穿他的作曲生涯。[68]施托克豪森在1955年12月的一次广播谈话中首次公开描述这一原则,题目是“群作曲:《钢琴曲I》”。[69]

1952年12月,他创作了《具象练习曲英语Konkrete Etüde》,在皮埃爾·舍費爾的巴黎具象音乐工作室实现。1953年3月,他搬到科隆的西北德广播公司工作室,并转向電子音樂,创作了两部《电子研究》(德語:Studie,1953年和1954年),之后他在将具象和电子结合的作品《青年之歌英语Gesang der Jünglinge》(1955–56年)中引入了声源的空间放置。从《研究》中获得的经验表明,将音色视为稳定的实体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过度简化。[70]从1955年开始,施托克豪森通过与迈尔-埃普勒尔的研究,形成新的“统计学”作曲标准,将注意力集中在声音运动的偶然性和方向性上,“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来回运动,而不是固定状态”。[71]施托克豪森后来在描述这一时期的工作时写道:“第一次革命发生在1952/53年,以具象音乐、电子磁带音乐和空间音乐为形式,将变压器、发电机、调制器、磁带录音机等纳入音乐创作中;整合所有具象和抽象(合成)的声音可能性(也包括所有噪音),以及控制声音在空间的投射。”[72]《青年之歌》和三部同时创作的不同媒介的作品:木管五重奏《时间测度英语Zeitmaße》、为三支管弦乐团而作的《英语Gruppen》以及《钢琴曲XI》,确立了他在“同代德国作曲家中佼佼者[73]”的地位。[74]施托克豪森著名的理论文章《…时光飞逝…》(德語:... wie die Zeit vergeht ...)阐述了后三部作品的创作原则,首次发表于1957年的《序列英语Die Reihe》第三卷。[75]

他对电子音乐及其声音完全固定性的研究,使他开始探索器乐和声乐的模式,其中表演者的个人能力和特定表演的环境(如大厅的音响效果)决定作品的某些方面。他把这称为“可变形式”。[76]反过来,有时一部作品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呈现。比如在《循环英语Zyklus》(1959年)中,他开始在器乐作品中使用圖像記譜谱子是这样写的:演奏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可以上下倒着读,也可以从右到左演奏,由演奏者自己选择。[77]还有一些作品允许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组成其部分。施托克豪森把这两种可能性都称为“多价形式”(英語:polyvalent form[78],它可以是开放的形式(作品基本上是不完整的,最后呈现的形式在谱面框架之外),如《钢琴曲XI》(1956年),或封闭的形式(完整、自洽),如《瞬间》。[79]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各种元素同时和连续地相互作用:在《反-点》(1952–53年;修订版中编为作品号1)中,从最初的孤立音符的“点”织体走向华丽的装饰性结尾的过程,被从多样性(六种音色、动态和时值)走向统一性(钢琴独奏的音色、几乎恒定的柔和动态和相当均匀的时值)的趋势所对抗。[80]在《群》(1955–57年)中,管乐齐鸣和不同速度的段落(基于泛音列的叠加时值)时不时在三支大型管弦乐团之间甩动,给人以空间运动的听感。[81]

在他的为电子声音而作的《接触英语Kontakte》(1958–60年;可选择钢琴和打击乐器演奏)中,他首次实现了音高、时值、动态和音色这四个参数的同构化[82]

1960年代 编辑

1960年,施托克豪森回到声乐创作领域(自《青年之歌》之后的第一次),为四支管弦乐团和四支合唱团创作《英语Carré (Stockhausen)》。[83]两年后,他开始为女高音独唱、四支合唱团和13名器乐演奏者创作一部名为《瞬间》的清唱套曲(1962–64/69年)。[83]1963年,施托克豪森创作《加减英语Plus-Minus (Stockhausen)》,副标题为“待实现的2×7页”,包含基本的音符材料和一个复杂的转换系统,材料通过该系统可以产生无限不同的作品。[84][85]在1960年代余下的时间里,他继续在现场表演的作品中探索“过程作曲英语Process music”的可能性,如《过程英语Prozession》(1967年)、《短波英语Kurzwellen》和《螺旋英语Spiral (Stockhausen)》(均为1968年),最终在《来自七天英语Aus den sieben Tagen》(1968年)和《未来时间英语Für kommende Zeiten》(1968–70年)等语言描述的“直觉音乐”中达到这种创作的顶峰。[86][87][88][89]他后来的一些作品,如《伊伦英语Ylem (Stockhausen)》(1972年)和《秋音英语Herbstmusik》(1974年)的前三部分,也属于这一范畴。[90]这些过程式作品中有几部在70年世博会的全天节目中出现过,施托克豪森又为之创作了两首类似的作品:为两名演奏家而作的《英语Pole (Stockhausen)》和为三名演奏家而作的《博览英语Expo (Stockhausen)》。[91][92]在其他作品中,如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停止英语Stop (Stockhausen)》(1965年)、管乐五重奏《告别英语Adieu (Stockhausen)》(1966年),以及1968–69年为纪念环球出版的阿尔弗雷德·卡尔穆斯英语Alfred Kalmus而创作的《K博士六重奏英语Dr K–Sextett》,他为演奏者提供了更为有限的即兴创作可能。[93]

他在为管弦乐团和电子装置而作的《混合英语Mixtur》(1964/67/2003年)[94];为锣、两个麦克风、两台带電位器濾波器(6名演奏者)而作的《麦克风I英语Mikrophonie (Stockhausen)》(1964年)[95][96];为合唱团、哈蒙德风琴英语Hammond organ和四台环形调制器英语Ring modulation而作的《麦克风II》(1965年)[97]以及为一种带反馈的旋律乐器而作的《独奏英语Solo (Stockhausen)》(1966年)中开创了现场电子装置技术英语Live electronic music[98]即兴创作在所有这些作品中也发挥作用,尤其是在《独奏》中。[99]他还为磁带创作了两部电子作品:《电音英语Telemusik》(1966年)和由四个“区域”组成的《颂歌英语Hymnen》(1966–67年)。[100][101]《颂歌》还有一个部分即兴独奏的版本,以及管弦版的第三区域。在这个时候,施托克豪森也开始将世界各地的音乐传统纳入他的作品。[102][103]《电音》是这种趋势的第一个明显的例子。[104]

1968年,施托克豪森为科隆声乐学院英语Collegium Vocale Köln创作声乐六重奏《英语Stimmung》,这是一部完全基于降B泛音的长达一小时的作品。[105]第二年,他为四组管弦乐队创作《壁画英语Fresco (Stockhausen)》,一部“门厅音乐”(德語:Wandelmusik)。[106]这部作品计划在波恩贝多芬厅英语Beethovenhalle的门厅和地面上演奏约五个小时,在音乐厅举行的一组他的作品音乐会之前、之后和期间。[107]整个项目被命名为《贝多芬厅的音乐》(德語:Musik für die Beethovenhalle)。[108]这与施托克豪森于1967年和1968年在达姆施塔特举办的两个集体作曲研讨会项目类似:《乐队》(德語:Ensemble)和《一间房子的音乐》(德語:Musik für ein Haus)。[109][110][111][106]之后类似的创作项目还有:1971年为五个空间分离的音乐组而作的“公园音乐”《星声英语Sternklang》、同年的管弦乐作品《穿越英语Trans (Stockhausen)》以及13副同时进行的“独奏和二重奏的音乐场景”《列日字母表英语Alphabet für Liège》(1972年)。[112]

空间音乐和1970年世界博览会 编辑

 
70年世博会德国馆(右方的球型音乐厅未完整显示)

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施托克豪森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发展空间化英语Spatial music的概念,不仅是电子音乐,如5轨的《青年之歌》和《电音》(1966年),以及4轨的《接触》(1958–60年)和《颂歌》(1966–67年);器乐/声乐作品,如为三支管弦乐团而作的《群》和为四支管弦乐团和四支合唱团而作的《方》也表现出这种特征。[113][114][115]在1958年的“空间的音乐”等演讲中[116],他呼吁建造新型的音乐厅,“以适应空间音乐的要求”。他的想法是:

球形的空间,四周都装有扬声器。在这个球形空间的中间,为听众悬挂一个透声、透光的平台。他们可以听到为这种标准化空间创作的音乐,从四面八方的各个点传来。[117]

1968年,西德政府邀请施托克豪森与1970年世界博覽會的德国馆合作,并与艺术家奥托·皮纳共同为其创作一个多媒体项目。这个项目的其他合作者包括展馆的建筑师弗里茨·博尔内曼英语Fritz Bornemann柏林工业大学电子音乐工作室的主任弗里茨·温克尔(Fritz Winckel)和工程师马克斯·门格林豪森德语Max Mengeringhausen。展馆的主题是“音乐花园”,为此博尔内曼打算将展厅“种植”在宽阔的草坪下,并在地面上“生长”出一个相连的音乐厅。最初,博诺曼将这个音乐厅设计成圓形劇場的形式,有一个中央管弦乐团台和周围的观众空间。1968年夏天,施托克豪森会见博尔内曼,并说服他将这一概念改为球形空间,观众在中心,周围有七个环形的扬声器组,在球体内壁的不同“纬度”上。[118][119]

尽管施托克豪森和皮纳为多媒体项目《向下-向上》(德語:Hinab-Hinauf)发展了详细的计划[120],但世界博览会委员会拒绝了他们过于奢侈的概念,而是要求施托克豪森每天展示他的作品五小时。[121]施托克豪森的作品在183天内每天演出五个半小时,总听众人数约为一百万。[122]根据施托克豪森的传记作者米夏埃尔·库尔茨(Michael Kurtz)的说法,“许多游客觉得这个球形音乐厅是整个喧嚣中的一片宁静绿洲,世博会开始不久后,它便成为主要景点。”[123]

1970年代 编辑

 
康塔斯基二兄弟阿尔方斯和阿洛伊斯的《曼怛罗英语Mantra (Stockhausen)》演出,施托克豪森(前排中央)在混音台前。1972年伊朗设拉子艺术节英语Shiraz Arts Festival

从为双钢琴和电子装置而作的《曼怛罗英语Mantra (Stockhausen)》(1970年)开始,施托克豪森转向公式作曲法英语Formula composition,这种技术涉及到单一、双重或三重旋律线公式的投射和叠增。[124][125][126]有时,如在《曼怛罗》和带默剧表演的大型管弦乐作品《祈祷英语Inori (Stockhausen)》中,简单的公式在一开始就作为引子说明。他继续使用这种技巧(例如,在1975年的两部相关的单簧管独奏作品《丑角英语Harlekin》和《小丑角》,以及1977年的管弦作品《禧年英语Jubiläum》),直到2003年完成歌剧《光》。[127][128][124][125][129][126][130]70年代也有一些作品没有采用公式技术,例如声乐二重唱《我行于天空中》(德語:Am Himmel wandre ich,多媒体项目《列日字母表》的13个部分之一,施托克豪森在1972年与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和声音振动的神秘学研究者吉尔·珀斯英语Jill Purce的对话中发展了该作品)、戏剧作品《秋音》中的《叶与雨》(德語:Laub und Regen),无伴奏单簧管作品《英语Amour (Stockhausen)》,以及合唱歌剧《呼吸赋予生命英语Atmen gibt das Leben》(1974/77年)——但一样有着其更简单、以旋律为导向的风格。[131][132]两首这样的作品,《黄道》(1974–75年)和《在友谊中英语In Freundschaft》(一部独奏曲,有着几乎所有管弦乐器的不同版本),已经成为施托克豪森最广泛演奏和录制的作品。[133][134][135]

这种剧烈简化的风格为新一代的德国作曲家提供了一种模式,他们或多或少都被贴上新简约主义(德語:neue Einfachheit)的标签。[136]这些作曲家中最著名的是沃尔夫冈·里姆,他于1972–73年期间师从施托克豪森。他的管弦乐作品《子轮廓》(德語:Sub-Kontur,1974–75年)引用了施托克豪森《祈祷》(1973–74年)的公式,他也承认《瞬间》对这部作品的影响。[137]

施托克豪森在这十年中的其他大型作品包括管弦乐《穿越》(1971年)和两部利用《黄道》旋律的作品:为六名打击乐手而作的《肚子里的音乐英语Musik im Bauch》(1975年)以及为8轨电子音乐和女高音、男低音、小号和低音单簧管而作的科幻“歌剧”《天狼星》,该作品对应四个季节有四个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持续一个半小时以上。[138]

 
施托克豪森于2004年在科隆N号录音室录制《光之星期日英语Sonntag aus Licht》中的《天使游行》(德語:Engel-Prozessionen)时混音

1977年–2003年 编辑

1977年至2003年期间,施托克豪森创作了七部歌剧,组合为《光:一周的七天英语Licht》。[139]《光》涉及不同历史传统中与一周中每天相关的特征(周一:出生、生育,周二:冲突、战争,周三:和解、合作,周四:旅行、学习,等等)以及三个原型人物之间的关系:米迦勒路西法夏娃[140][141]这三个人物都主导其中一部歌剧(分别是《星期四》、《星期六》和《星期一英语Montag aus Licht》),这三种潜在的配对在另外三部歌剧中得到强调,而三者的均匀组合在《星期三》中出现。[142]

施托克豪森的歌剧概念主要基于仪式和典礼,受到日本能剧[143]以及犹太教与基督教吠陀教传统的影响。[144]1968年,在创作《来自七天》时,施特克豪森阅读了萨特普雷姆英语Satprem关于孟加拉上师斯瑞·阿罗频多的传记[145],随后他还阅读了阿罗频多本人发表的许多著作。《光》的标题或多或少来自阿罗频多的阿耆尼(印度教和吠陀教的火神)理论,该理论是从两个核物理学的基本前提发展而来的;施托克豪森对公式的定义,特别是他对《光》超级公式的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阿罗频多的“超验”范畴。[146]同样,他对声音和文字的处理方法有时也偏离传统用法:《光》的几个部分(如《星期六》的《路西法的梦》(德語:Luzifers Traum)、《星期三》的《世界议会》、《星期日》的《光-水》(德語:Lichter-Wasser)和《高-时》)使用了模拟或自创语言的预置或即兴文本。[147][148][149][150][151]

这七部歌剧不是按照周一到周日的顺序创作的,而是从“独唱”歌剧开始(除了1977年的《年岁进程》(德語:Jahreslauf),后来成为《星期二》的第一幕),然后向更复杂的歌剧发展,顺序为:《星期四》(1978–80年)、《星期六》(1981–83年)、《星期一》(1984–88年)、《星期二》(1977/87–91年)、《星期五》(1991–94年)、《星期三》(1995–97年),最后是《星期日》(1998–2003年)。[152]

施托克豪森一生都梦想飞行,这反映在1993年完成的《直昇機四重奏》(《光之星期三》的第三幕)中。在该曲中,弦乐四重奏的四名成员分别在四架直升机上表演,这些直升机在音乐厅附近的乡村上空沿着独立的飞行路线飞行。他们演奏的声音与直升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通过扬声器向大厅里的观众播放,视频信号也被传送回音乐厅。表演者通过耳机中播放的节拍音轨英语Click track同步。[153]该作品的首演于1995年6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作为荷兰艺术节英语Holland Festival的一部分。[154]尽管其作品性质极为特殊,但已被多次演出,包括2003年8月22日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七号机棚英语Hangar-7的揭幕演出[155],以及2007年6月17日在不伦瑞克的德国首演,作为2007年德国科学城(德語:Stadt der Wissenschaft)节庆的一部分。[156]阿迪蒂弦乐四重奏组英语Arditti Quartet也录制过该作品。[157]

1999年,他受瓦尔特·芬克英语Walter Fink的邀请,成为莱茵高音乐节英语Rheingau Musik Festival年度“作曲家肖像”(德語:Komponistenporträt)音乐会演出的第九位作曲家。[158]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制片人罗德尼·威尔逊(Rodney Wilson)邀请施托克豪森与奎氏兄弟英语Brothers Quay合作,为国际电影声音(英語:Sound on Film International)第四系列拍摄一部影片。虽然施托克豪森的音乐以前曾被用于电影(最著名的是1971年尼古拉斯·罗伊格英语Nicolas Roeg的《澳洲奇谈》中的《颂歌》),但这是他第一次被要求专门为电影配乐。他改编了《光之星期五》中21分钟的电子音乐素材,将作品命名为《两对》(德語:Zwei Paare)。奎氏兄弟同时创作了他们的动画短片,标题为《缺席》(英語:In Absentia),这部影片完全基于他们对音乐的印象以及施托克豪森一个简单的建议:可以使用窗户这个意象。[159]当施托克豪森在试映会上看到这部影片时,他因影片中疯女人在凄凉的精神病院牢房里写信的场景潸然泪下。奎氏兄弟惊讶地得知,他的母亲曾“被纳粹囚禁在精神病院,后来死在那里……这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感人,尤其因为我们在制作影片时并不知道这些。”[160]

2003年–2007年 编辑

 
施托克豪森和安东尼奥·佩雷斯·阿韦良(Antonio Pérez Abellán)为《声》的第三小时《自然时值》录音,2007年

在完成《光》之后,施托克豪森开始以一天中的24小时为基础的新一轮创作:《英语Klang (Stockhausen)》。24部作品中有21部在施托克豪森去世前完成。[161]该系列作品的前四部作品是:为管风琴或合成器、女高音和男高音而作的第一小时:《升天》(德語:Himmelfahrt,2004–05年);为两架竖琴而作的第二小时:《欢乐》(德語:Freude,2005年);为钢琴而作的第三小时:《自然时值》(德語:Natürliche Dauern,2005–06年)和为打击乐手和小女孩而作的第四小时:《天堂之门》(德語:Himmels-Tür,2005年)。[162]第五小时:《和谐》(德語:Harmonien,2006年)是一部独奏作品,有长笛、低音单簧管和小号三个版本。[162]第六至第十二小时是基于第五个小时的材料的室内乐作品。[162]第十三小时《宇宙脉冲英语Cosmic Pulses》是一部电子作品,由放置在音乐厅周围的八个扬声器叠加24层声音而成,每层都有独立的空间运动。[163]第14至21小时分别是男低音、男中音、巴塞管圆号、男高音、女高音、高音萨克斯和长笛的独奏作品,每部都有《宇宙脉冲》中不同的三层电子伴奏。[164]2010年5月8日至9日,这21部已完成的作品在科隆音乐三年节德语MusikTriennale Köln上首次作为全集在176场单独的音乐会上一次性演出完成。[165]

理论 编辑

 
施托克豪森讲《祈祷》,2005年

在1950年代和60年代初,施托克豪森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确立了他在音乐理论领域的重要性。尽管这些文章包括对莫扎特德彪西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戈伊瓦茨英语Karel Goeyvaerts布列兹诺诺约翰内斯·弗里奇英语Johannes Fritsch米夏埃尔·冯·比尔英语Michael von Biel、尤其韦伯恩的音乐的分析[166],但与他自己作品直接相关的作曲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的确,[施托克豪森的]《文本》(德語:Texte)最能作为战后的综合作曲理论。”[167]他最著名的文章是《…时光飞逝…》,首次发表在《序列》1957年第三卷。在这篇文章中,他说明了他的器乐作品《时间测度》、《群》和《钢琴曲XI》的一些时间概念,且阐释了以下概念:(一)十二种速度组成的“音阶”,类似于半音音階;(二)在基本时值上建立逐渐缩小的、完整的音乐分区的技术,类似于泛音列;(三)部分场(时间场和场大小)的概念在连续和同时的比例上的音乐应用;(四)从一系列比例中投射出大型曲式的方法;(五)“统计”作曲的概念;(六)“行动时值”(英語:action duration)和与之相关的“可变形式”概念以及(七)“无方向的时间场”和与之相关的“多价形式”概念。[75]

这一时期的其他重要文章包括《电子和器乐音乐》(德語:Electronicische und Instrumentale Musik,1958年)[168][169]、《空间中的音乐》(德語:Musik im Raum,1958年)[116]、《音乐和图形》(德語:Musik und Graphik,1959年)[170]、《瞬间形式英语Moment form》(德語:Momentform,1960年)[171]、《音乐时间的统一》(德語:Die Einheit der musikalischen Zeit,1961年)[172][173]以及《发明和发现》(德語:Erfindung und Entdeckung),该文总结了到1961年为止施托克豪森开发的所有概念。[174] 所有这些关于时间的理论表明:

作曲可以完全被视为“音色”的构建:因为“不同的听觉成分,如音质、和声旋律节拍节奏动态和曲式,都对应于统一的音乐时间的不同分段范围”[175],任何作曲行为的总音乐结果都只是更基本的时值的“频谱”,即它的“音色”,该时值泛音结构的整体效果被人耳感知,不仅包括该时值的“节奏”方面,还包括它们的相对“动态”强度、“波封英语Envelope (music)”等。

……

这产生了作曲焦点的变化,即从单个乐音转变到乐音的复合体,这些乐音由它们与基本頻率的关系相互联系——这一变化可能是50年代后期最重要的作曲理论发展,不仅对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对普遍的“先进”音乐更是如此。[176]

其中一些观点,从纯粹的理论角度考虑(脱离了特定作品的背景),引来了重大的批评抨击。[177][178][179] 因此,施托克豪森有几年停止发表此类文章,因为他觉得这些文本导致了“许多无用的论战”,他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曲上。[180]

在整个60年代,尽管他公开授课并演讲[181],但很少发表分析或理论文章。1970年施托克豪森才再次开始发表理论文章,他为达姆施塔特夏校举办的六次研讨会撰写了总结文章《规范》(德語:Kriterien)。[182]研讨会涵盖了七个主题(“微观和宏观连续体”、“拼贴和元拼贴”、“速度音阶的扩展”、“反馈”、“频谱和声:共振峰调制”、“动态的扩展:《麦克风I》的原理”和“空间音乐:空间形成和记谱法”),其完整的文本在他死后才出版。[183]

他的著作集发表在《文本》中,囊括了他的作曲理论和对音乐作为普遍现象的分析。[184]

反响 编辑

音乐影响 编辑

施托克豪森被称为“20世纪音乐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之一”。[185]他早期的两部《电子研究》(尤其是第二部)对1950、60年代电子音乐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意大利作曲家佛朗哥·埃万杰利斯蒂英语Franco Evangelisti (composer)和波兰作曲家安杰伊·多布罗沃尔斯基英语Andrzej Dobrowolski沃齐米日·科通斯基英语Włodzimierz Kotoński的作品中。[186]他的《反-点》、《时间测度》和《群》的影响可以在许多作曲家的作品中看到,包括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哀歌英语Threni (Stravinsky)》(1957–58年)和《为钢琴和管弦乐团的乐章英语Movement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1958–59年),以及《变奏曲:纪念阿道司·赫胥黎》(英語:Variations: Aldous Huxley in Memoriam,1963–64年),其节奏“大概至少部分受到施托克豪森的《群》中某些段落的启发”。[187]尽管施托克豪森这一代的音乐似乎不可能对斯特拉文斯基有什么影响,但后者在1957年的一次谈话中说:

我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象:作曲家们在他们那一代产生影响、形成风格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进一步发展,不再与下一代人接触(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些例外,比如克热内克)。当然,向后辈学习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且他们的方法也不一定好。但是,当你七老八十时,你那一代已经和四代的年轻人重叠,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决定“作曲家能走多远”,而应该努力去发现新一代的新东西。[188]

在英国作曲家中,哈里森·伯特威斯尔欣然承认施托克豪森《时间测度》对他的两部管乐五重奏《副歌与合唱》(英語:Refrains and Choruses)和《五种距离》(英語:Five Distances)的影响;《群》对其作品的影响则更为广泛。[189][190][191][192][193] 布莱恩·芬尼豪赫说,尽管他第一次接触《钢琴曲I-IV》、《交叉游戏》和《反-点》时便立刻把握了其“大胆的技术创新”,但还是感受到了“其魄力产生的的冲击带来的尖锐的情感”,并为他“自己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来源(不是模仿)”。[194] 他在听到《群》的英国首演时便开始着迷于施托克豪森,当时他还在上学,且他后来

听了很多次这次演出的录音,同时试图参透它的秘密——音乐似乎总是要爆发,但还是成功在其核心部分毫发无损地逃脱——但音乐几乎没有紧握其核心。回过头来看,很明显,从这种困惑中诞生了我对形式问题的兴趣,这种兴趣一直保持到今天。[194]

尽管芬尼豪赫1967年的管乐六重奏《普罗米修斯》最终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但它最初是一部带英国管的管乐五重奏,这直接源于与他第一次聆听施托克豪森的《时间测度》。[195] 关于施托克豪森后来的作品,他说:

有一种论调称,施托克豪森的作曲法的发展中许多描述性词汇的转变明显标志了他无力执行年轻时所设想的严格音乐秩序;我从来没有赞同过(不管在多么私下的场合)这样的论调;相反,在我看来,他对他的作曲法前提不断地重新考虑,导致他形成了一条非常坚韧的历史意识的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线所会变得愈发清晰……我想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没有一名作曲家不因为施托克豪森的作品而重新审视音乐世界,即使只是短暂地。[194]

在一篇描述施托克豪森对他自己作品的影响的短文中,理查德·巴雷特英语Richard Barrett (composer)总结说:“除了我自己之外,施托克豪森仍然是我最期待听到其新作品的作曲家”,并称《曼怛罗》、《群》、《方》、《钢琴曲X》、《祈祷》、《禧年》对他的音乐思维产生了特别的影响。[196]

法国作曲家和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说:“施托克豪森是在世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也是我唯一认可的同辈。”[197][198] 布列兹也承认,演出施托克豪森的《时间测度》对他后来作为指挥家的发展产生了影响。[199] 另一位法国作曲家让-克劳德·埃卢瓦英语Jean-Claude Éloy认为施托克豪森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他将几乎“整个施托克豪森作品目录”认作“伟大的宝藏、真正的启示”。[200]

荷兰作曲家路易斯·安德里森认可了其1968年的关键作品《反时间》(拉丁語Contra tempus)中施托克豪森《瞬间》的影响。[201] 施托克豪森的学生,德国作曲家沃尔夫冈·里姆的作品受到了《瞬间》、《颂歌》和《祈祷》的影响。[202]

在1960年的科隆国际当代音乐协会(英語: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音乐节上,丹麦作曲家珀尔·纳尔戈尔首次听到了施托克豪森的《接触》以及卡赫尔、布列兹和贝里奥的作品,被深深影响,他的音乐突然变成了“一种更加不连续和不连贯的风格,涉及到所有参数的严格组织,某种程度的偶然音乐和受控的即兴创作,以及对其他音乐的拼贴”。[203]

爵士乐手如邁爾士·戴維斯[204]賀比·漢考克[205]优素福·拉蒂夫英语Yusef Lateef[206][207]安东尼·布拉克斯顿英语Anthony Braxton[208]都将施托克豪森认作一种影响。

施托克豪森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中也很有影响力。弗兰克·扎帕在1966年与发明之母英语The Mothers of Invention乐队的首张唱片 Freak Out! 的内页说明中提到了施托克豪森。谁人乐队在美国发行的第二张密纹唱片 Happy Jack 的背面提到他们的主要作曲家和吉他手皮特·汤申德“对施托克豪森有兴趣”。平克·弗洛伊德理查德·赖特罗杰·沃特斯也承认施托克豪森的影响。[209][210]据说旧金山的迷幻摇滚乐队傑佛森飛船感恩至死也是如此[211]。科隆的实验乐队罐头的创始成员伊尔敏·施密特英语Irmin Schmidt霍尔格·舒凯英语Holger Czukay都曾在科隆新音乐课程中与施托克豪森学习。[212]德国电子先锋乐队電力站樂團也说他们曾师从施托克豪森。[213]冰岛主唱比约克也承认施托克豪森的影响。[214][215][216]

更广的文化影响 编辑

施托克豪森与约翰·凯奇一样,是少数成功进入大众视野中的前卫作曲家。[217][218][185]披头士乐队专辑《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的封面上印有他的头像,这反映了他对乐队的前卫实验的影响,以及他当时(1967年)的声望。[219]生命中的一天》(1967年)和《Revolution 9》(1968年)尤其受到了施托克豪森电子音乐的影响。[220][221]施托克豪森的名字,以及他的作品作为奇怪、难听的音乐的代名词,甚至成为了漫画中的包袱。[222]据说当汤玛斯·比彻姆被问及“你听过施托克豪森吗?”时,他回答说:“没有,但我相信我已经踩烂过一些了。”这也许是关于施托克豪森的最尖刻的评论。[223]

施托克豪森的名气也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例如,菲利普·狄克1974年的小说《流吧!我的眼泪英语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提到了他[224]托马斯·品钦1966年的小说《叫卖第49组》中的“示波器”是一家有“严格电子音乐政策”的酒吧,主人公俄狄帕·玛斯向“时髦的灰胡子”询问“从某种点唱机里突然爆出的一阵喧嚷”,他回答说:“早来的顾客倾向于收听科隆电台的音乐。再往后,我们就会播些真的摇摆。”[225]

法国作家米歇尔·布托尔承认施托克豪森的音乐“教会了他很多”,特别提到了电子作品《青年之歌》和《颂歌》。[226]

在施托克豪森的晚年,《卫报》记者约翰·奥马奥尼(John O'Mahony)将他描绘得古怪异常,称他实际上与两个女人过着是一夫多妻的生活,但同时又说他没有与其中任何一个结婚。[17]同文中,奥马奥尼称施托克豪森说他出生在围绕天狼星的行星上。在德国报纸《时代周报》中,施托克豪森说他的学生生涯是在天狼星度过的(见下文“争议”)。

1995年,BBC三台英语BBC Radio 3给施托克豪森寄去了一包当代 Techno氛围音乐艺术家艾費克斯雙胞胎里奇·霍丁英语Richie Hawtin罗宾·兰波英语Robin Rimbaud丹尼尔·彭伯顿英语Daniel Pemberton的录音,并征求他对这些音乐的意见。同年8月,三台的记者迪克·威茨英语Dick Witts就这些作品采访了施托克豪森,以在10月的广播中播出,标题为《The Technocrats》,并询问他会给这些年轻音乐家什么忠告。施托克豪森向每个人提出了建议,然后邀请他们做出回应。除了霍丁之外,其他人都答应了。[227][228]

评价 编辑

罗宾·麦科尼英语Robin Maconie认为,“与他同时代的作品相比,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具有相当突出的深度和理性的完整性……他最初由迈尔-埃普勒尔指导的研究,具有一种不同于当时或此后任何作曲家的连贯和条理”。[229]麦科尼还将施托克豪森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如果说天才是指其思想在所有的诠释中都能存活下来的人,那么根据这个定义,施托克豪森是本世纪以来最接近贝多芬的人。理由?他的音乐经久不衰。”[230]他还说:“正如斯特拉文斯基所说,人们从不认为贝多芬是高超的配器家,因为发明创造超越了单纯的工艺。施托克豪森也是如此:想象力的强度产生了一种基本的、似乎深不可测的美感的音乐印象,产生于必要而不是有意识的设计。”[231]

克里斯托弗·巴兰坦(Christopher Ballantine)对比了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两种范畴,得出结论:

也许,比起其他当代作曲家,施托克豪森存在于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之间具有最明显辩证关系的地方;正是在他身上,这些不同的方法最明显地交汇。仅这一点似乎就说明了他的非凡意义。[232]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与罗伯特·克拉夫特的对话中表达了对施托克豪森音乐的极大热情,但并非不加批判。[233]多年来,他在家中组织与朋友的私人聆听会,播放施托克豪森最新作品的磁带。[234][235]然而,在1968年3月发表的一篇采访中,他对一名身份未知的人说:

我整周都在听一位作曲家的钢琴音乐,他现在因能够比他的时代领先个一小时而备受推崇,但是我觉得其音符团和沉默的交替比最沉闷的18世纪音乐的四分法还要单调。[236]

次年10月,《苏联音乐》(俄語:«Советская музыка»)杂志的一篇报道[237]将这句话(以及同一篇文章中的其他几句)翻译成俄语,用“我指的是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代替了“但是”。当米哈伊尔·德鲁斯金(Михаил Друскин)在撰写斯特拉文斯基传记时引用这一译文时,其所指从施托克豪森的钢琴作品被扩大到所有作品,他甚至补充说:“事实上,他称之为无必要、无用且无趣的作品”,再次引用了《苏联音乐》同一篇文章,尽管该文已经明确表示,这句话是针对美国的“大学作曲家”。[238]

争议 编辑

施托克豪森的职业生涯始终充满争议。原因之一是,他的音乐显示出对“塑造和改造世界,对生活和现实的真相、对创造力地进入取决于精神的未来”的高度期望,因此,施托克豪森的作品“比新音乐史上所有其他作品都更具有两极化的效果,煽动热情,并激起激烈的反对,甚至仇恨”。[239]另一原因由施托克豪森本人在1960年9月4日接受巴伐利亞廣播公司采访时承认,该回答成为了他第一本文集的前言:

我经常被指责,特别是最近,说我过于坦率,并因此树敌无数——说我不懂外交。必须承认的是:我并不是天才密契主义者,不是神秘主义者或隐士,也不是外交家;我对我的同胞的爱是以坦率的方式表达的……我希望我的敌人不会因此而毁灭我;我也希望我的敌人能找到反驳的形式,能让我觉得别出心裁、诙谐、中肯、有教育意义——通过一种高尚的、真正人性化的敌视形式给予我尊重。[240]

1968年学生起义后,德国的音乐生活变得高度政治化,施托克豪森成为批评的对象,特别是来自左翼阵营,他们要求音乐“为阶级斗争服务”。科内利乌斯·卡迪尤康拉德·伯默尔英语Konrad Boehmer谴责他们以前的老师是“资本主义的仆人”。在政治意识形态比音乐更重要的环境中,一些批评家认为施托克豪森过于精英主义,而另一些人则指责他过于神秘。[241]

《壁画》首演丑闻 编辑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1969年11月15日,施托克豪森为四支管弦乐团(在四个不同地点演奏)而作的作品《壁画》的首演(也是此作迄今唯一一场演出)发生了一桩丑闻。排练时,管弦乐团的乐手就已经提出了反对意见,质疑“滑音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一个八度”等乐谱指示,还有人打电话给艺术家工会,要求澄清他们是否真的必须作为管弦乐团的一部分演奏施托克豪森的作品。在首演的后台热身室里,可以看到手写的牌子说:“我们不演奏就要被炒了”。演出期间,一些谱架上写有“施托克豪森动物园。请不要喂食”,这是有人蓄意在演出开始前不久写上的。一些乐手厌倦了这种猴子般的表演,一小时后就离开了,尽管演出计划是四到五个小时。施托克豪森的拥趸提出抗议,而施托克豪森的反对者则质问乐手们:“你怎么能参与这样的垃圾?”。有人设法关掉了谱架灯,使乐手处于黑暗之中。260分钟后,演出结束,所有人都表示不会再参与。[242]

天狼星系 编辑

德国《时代周报》的施托克豪森讣告引用了他自己的话:“我曾在天狼星接受教育,并希望回到那里,尽管我仍然住在科隆附近的屈尔滕。”[243]指挥家米夏埃尔·吉伦听闻此事后表示:“当他说他知道在天狼星发生了什么时,我惊恐地转身离开了他。此后[他写的]一个音符我都没听过。”他称施托克豪森的言论为“狂妄”和“无稽之谈”,同时又为自己的占星信仰辩护:“如果这些大型天体不代表什么,它们为什么会存在?我无法想象宇宙中有任何无意义的东西。这世上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244]

九一一袭击事件 编辑

2001年9月16日在汉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施托克豪森被记者问到,《光》中的人物对他来说是否“仅仅是文化历史中的一些人物”,还是“物质表象”。施托克豪森回答说:“我每天向米迦勒祈祷,但不向路西法祈祷。我已经放弃了他。但他一直存在,就像最近在纽约。”[245]该记者随后问道,九一一袭击事件对他有什么影响,以及他如何看待关于袭击事件的报道与《颂歌》中代表的人类和谐的关系。他回答:

嗯,那里发生的事情是——你们得转转你们的脑子——有史以来最大的艺术作品。事实上,精神用一种行为实现了我们在音乐方面无法想象的东西,人们为了一场演出疯狂地、狂热地练习了10年。然后死去。[犹豫] 这就是整个宇宙中最伟大的艺术作品。试想一下那里发生了什么。那些人如此专注于这一场演出,然后五千人被送上天堂。瞬间内。我无法做到这一点。与此相比,作为作曲家,我们什么都不是……这是一种犯罪,当然,因为人们并没有事先同意。他们没有自愿来参加“音乐会”。这很明显。而且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死。”[246]

由于对施托克豪森评论的反应,在汉堡举行的他为期四天的作品节被取消了。此外,他的钢琴家女儿向媒体宣布,她将不再公开使用“施托克豪森”之名。[247] 随后施托克豪森表示,媒体对他的评论发表了“虚假的、诽谤的报道”,并说:

在汉堡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问我米迦勒、夏娃和路西法是否只是过去的历史人物,我回答说他们现在存在,例如纽约的路西法。在我的作品中,我把路西法定义为反叛、无政府主义的宇宙精神。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来破坏人们的创造。他不懂得爱。在对美国的事件进一步提问后,我说这样的计划似乎是路西法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当然,我用“艺术作品”这个词指的是被拟人化为路西法的破坏行为。在我其他评论的语境下,这是明确的。[248]

荣誉 编辑

 
施托克豪森、安内利泽·罗滕贝尔格英语Anneliese Rothenberger艾度·迪華特,1969年
 
屈尔滕的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广场和老市政厅

授予施托克豪森的众多荣誉和称号中包括:

  • 1964年:德国留声机评论家奖[249]
  • 1966年、1972年:意大利管弦作品SIMC奖[249]
  • 1968年: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艺术大奖[249];法国录音大奖[249];汉堡自由艺术学院荣誉成员[32]
  • 1968年、1969年、1971年:荷兰爱迪生奖英语Edison Award[249]
  • 1970年:瑞典皇家音乐学院英语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Music荣誉成员[32]
  • 1973年:柏林艺术学院荣誉成员[249]
  • 1974年:德国功绩十字勋章(一等)[249]
  • 1977年:罗马爱乐学院英语Accademia Filarmonica Romana荣誉成员[32]
  • 1979年: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荣誉成员[250]
  • 1980年:欧洲科学、艺术和文学学院法语Académie européenne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lettres荣誉成员[32]
  • 1981年:意大利音乐评论家奖(凭借《光之星期四》)[249]
  • 1982年:德国留声机奖[249]
  • 1983年:法国金音叉奖英语Diapason d'Or(凭借《光之星期四》)[32]
  • 1985年:法国藝術與文學勳章[32]
  • 1986年: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奖[251][249]
  • 1987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荣誉成员[32]
  • 1988年:屈尔滕社区荣誉市民[252]
  • 1989年:美国文理科学院荣誉成员[253]
  • 1990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大奖[254][249]
  • 1991年:皇家爱尔兰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罗马圣则济利亚国家学院荣誉院士;魏玛声音项目荣誉赞助人
  • 1992年:國際音樂理事會毕加索奖章[249];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的杰出服务勋章[249];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光之星期六》第3场《路西法之舞》)[249]
  • 1993年:欧洲长笛节赞助人;金音叉奖(凭借《钢琴曲I–XI》和《麦克风I–II》)[249]
  • 1994年: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光之星期二》第1幕《年岁进程》)[249]
  • 1995年:德国电子声学音乐协会荣誉成员;汉堡市巴赫奖[249]
  • 1996年:柏林自由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欧洲文化首都哥本哈根作曲家奖;爱迪生奖(凭借《曼怛罗》)[249];莱比锡自由艺术学院荣誉成员[32];莱比锡歌剧院荣誉成员[32];科隆文化奖[249]
  • 1997年: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光之星期三》第1场《世界议会》)[249];马德里音乐诠释实验室乐队(西班牙語:Laboratorio de Interpretación Musical)荣誉成员[32]
  • 1999年:科隆市人物金书条目[249]
  • 2000年: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光之星奇异》第1幕《夏娃第一次生育》,德語:Evas Erstgeburt[249]
  • 2000–01年:莱比锡国际动画电影节金天鹅奖(一等)、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和新媒体节评委特别提及奖、坦佩雷电影节评委奖、金色布拉格评委特别提及奖、克拉科夫荣誉文凭奖、第50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芬兰图尔库动画电影节大奖(凭借为奎氏兄弟影片《缺席》创作的具象/电子音乐)[249]
  • 2001年: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光之星期三》第3场《直升机四重奏》)[249];瑞典皇家艺术学院保拉音乐奖[249]
  • 2002年:英格兰声音艺术网络英语Sonic Arts Network荣誉赞助人[32]
  • 2003年: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光之星期三》第4场《米迦勒殿》,Michaelion[32]
  • 2004年: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和艺术学院联系成员[32];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荣誉博士(Phil.h.c.博士)[32];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为6种器乐小组的《停止和开始》,Stop und Start[255]
  • 2005年: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光之星期日》第5场合唱《高-时》)[255]
  • 2006年:博洛尼亚爱乐学院荣誉成员[32]
  • 2008年:8月22日(施托克豪森的生日),为了纪念他,他家乡屈尔滕的市政厅广场更名为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广场[256]
  • 2008年:10月10日,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英语Royal Conservatory of The Hague的电子音乐工作室更名为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工作室[257][258]
  • 2009年: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凭借为女高音独唱、4组合唱和13名器乐演奏者的《瞬间》)[54]
  • 2010年:屈尔滕市镇政府采用了“施托克豪森市”(德語:Stockhausengemeinde)的名称[259]

学生 编辑

施托克豪森的知名学生包括:吉尔贝·阿米英语Gilbert Amy[260]弗里德里希·采尔哈英语Friedrich Cerha[260]阿尔多·克莱门蒂英语Aldo Clementi[261]厄特沃什·彼得[262]热拉尔·格里塞英语Gérard Grisey[263]赫尔穆特·拉亨曼[264][262]霍拉蒂乌·勒杜列斯库英语Horațiu Rădulescu[265]沃尔夫冈·里姆[266][73][267]克劳德·维维尔[266][73][268]汉斯·岑德[262]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Barrett 1988,45.
  2. ^ Harvey 1975b,705.
  3. ^ Hopkins 1972,33.
  4. ^ Klein 1968,117.
  5. ^ Power 1990,30.
  6. ^ 佚名 n.d.
  7. ^ 佚名 1950.
  8. ^ Bos 2017.
  9. ^ Kurtz 1992,8, 11, 13.
  10. ^ Kurtz 1992,14.
  11. ^ 11.0 11.1 11.2 Kurtz 1992,18.
  12. ^ Stockhausen 1989a,20–21.
  13. ^ 13.0 13.1 Kurtz 1992,19.
  14. ^ 佚名 2014.
  15. ^ Kurtz 1992,213.
  16. ^ Maconie 2005,19.
  17. ^ 17.0 17.1 O'Mahony 2001.
  18. ^ Kurtz 1992,28.
  19. ^ Kurtz 1992,34–36.
  20. ^ Kurtz 1992,45–48.
  21. ^ Kurtz 1992,56–57.
  22. ^ Morawska-Büngeler 1988,19.
  23. ^ Kurtz 1992,68–72.
  24. ^ Grant 2001,1–2.
  25. ^ Kurtz 1992,45.
  26. ^ Maconie 2005,47.
  27. ^ Kurtz 1992,90.
  28. ^ Tannenbaum 1987,94.
  29. ^ 29.0 29.1 Rathert 2013.
  30. ^ Kurtz 1992,141, 149.
  31. ^ Tannenbaum 1987,95.
  32. ^ 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32.05 32.06 32.07 32.08 32.09 32.10 32.11 32.12 32.13 32.14 32.15 Karlheinz Stockhausen: Short Biography. [2022-07-30]. (原始内容于2022-01-02). 
  33. ^ Kurtz 1992,202.
  34. ^ Kurtz 1992,208.
  35. ^ M. Stockhausen 1998,13–16.
  36. ^ Tannenbaum 1987,61.
  37. ^ Maconie 2005,220.
  38. ^ Maconie 2005,430, 443.
  39. ^ Stockhausen Texte,5:190, 255, 274.
  40. ^ Stockhausen Texte,6:64, 373.
  41. ^ Kurtz 1992,222.
  42. ^ Maconie 2005,480, 489.
  43. ^ Stockhausen Texte,5:186, 529.
  44. ^ Stockhausen Texte,5:105.
  45. ^ C. Stockhausen 1978.
  46. ^ Kurtz 1992,116–117, 137–138.
  47. ^ Stockhausen-Verlag 2010,2, 14–15.
  48. ^ Kramer 1998.
  49. ^ Kurtz 1992,126–128, 194.
  50. ^ Stockhausen-Verlag 2010,3.
  51. ^ Stockhausen-Verlag 2010,6–9, 15.
  52. ^ Kurtz 1992,184.
  53. ^ Stockhausen-Verlag 2010,12–13.
  54. ^ 54.0 54.1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9.
  55. ^ Maconie 2005,477–478.
  56. ^ Bäumer 2007.
  57. ^ Stockhausen 1996b.
  58. ^ Stockhausen 1996a,94.
  59. ^ Stockhausen Texte,3:92–93.
  60. ^ Toop 1998.
  61. ^ Maconie 2005,187.
  62. ^ Kurtz 1992,26–27.
  63. ^ Maconie 1990,5–6, 11.
  64. ^ Felder 1977,92.
  65. ^ Sabbe 1981.
  66. ^ Stockhausen Texte,2:19.
  67. ^ Stockhausen Texte,2:20.
  68. ^ Toop 2005,3.
  69. ^ Stockhausen Texte,1:63–74.
  70. ^ Stockhausen Texte,1:56.
  71. ^ Decroupet and Ungeheuer 1998,98–99.
  72. ^ Stockhausen 1989b,127, reprinted in Schwartz, Childs, and Fox 1998,374
  73. ^ 73.0 73.1 73.2 Toop 2001.
  74. ^ Kohl 1998a,61.
  75. ^ 75.0 75.1 Stockhausen Texte,1:99–139.
  76. ^ Wörner 1973,101–105.
  77. ^ Stockhausen Texte,2, 73–100.
  78. ^ Stockhausen Texte,1:241–251.
  79. ^ Kaletha 2004,97–98.
  80. ^ Stockhausen Texte,2, 20–21.
  81. ^ Maconie 2005,486.
  82. ^ Stockhausen 1962,40.
  83. ^ 83.0 83.1 Stockhausen-Verlag 2010,18.
  84. ^ Stockhausen-Verlag 2010,20.
  85. ^ Toop 2005,175–178.
  86. ^ Fritsch 1979.
  87. ^ Kohl 1981,192–193, 227–251.
  88. ^ Kohl 1998b,7.
  89. ^ Toop 2005,191–192.
  90. ^ Maconie 2005,254, 366–368.
  91. ^ Kohl 1981,192–193.
  92. ^ Maconie 2005,323–324.
  93. ^ Maconie 2005,262, 267–268, 319–320.
  94. ^ Kohl 1981,51–163.
  95. ^ Maconie 1972.
  96. ^ Maconie 2005,255–257.
  97. ^ Peters 1992.
  98. ^ Maconie 2005,262–265.
  99. ^ Maconie 2005,264.
  100. ^ Kohl 2002.
  101. ^ Stockhausen-Verlag 2010,21.
  102. ^ Kohl 1981,93–95.
  103. ^ Stockhausen Texte,4, 468–476.
  104. ^ Kohl 2002,96.
  105. ^ Toop 2005,39.
  106. ^ 106.0 106.1 Maconie 2005,321.
  107. ^ Maconie 2005,321–323.
  108. ^ Maconie 2005,296.
  109. ^ Gehlhaar 1968.
  110. ^ Ritzel 1970.
  111. ^ Iddon 2004.
  112. ^ Maconie 2005,334–336, 338, 341–343.
  113. ^ Stockhausen Texte,2:71–72, 49–50, 102–103.
  114. ^ Stockhausen 1989a,105–108.
  115. ^ Cott 1973,200–201.
  116. ^ 116.0 116.1 Stockhausen Texte,1:152–175.
  117. ^ Stockhausen Texte,1:153.
  118. ^ Kurtz 1992,166.
  119. ^ Föllmer 1996.
  120. ^ Stockhausen Texte,3:155–174.
  121. ^ Kurtz 1992,178.
  122. ^ Wörner 1973,256.
  123. ^ Kurtz 1992,179.
  124. ^ 124.0 124.1 Kohl 1983–84a.
  125. ^ 125.0 125.1 Kohl 1990.
  126. ^ 126.0 126.1 Kohl 2004.
  127. ^ Blumröder 1982.
  128. ^ Conen 1991.
  129. ^ Kohl 1993.
  130. ^ Stockhausen-Verlag 2010,10.
  131. ^ Conen 1991,57.
  132. ^ Kurtz 1992,192–193.
  133. ^ 佚名 2007a.
  134. ^ Deruchie 2007.
  135. ^ Nordin 2004.
  136. ^ Andraschke 1981.
  137. ^ Frobenius 1981,53 + note 59–60.
  138. ^ Stockhausen-Verlag 2010,24–25.
  139. ^ Maconie 2005,403–544.
  140. ^ Kohl 1983–84b,489.
  141. ^ Stockhausen Texte,6:152–156, 175, 200–201.
  142. ^ Kohl 1990,274.
  143. ^ Stockhausen, Conen, and Hennlich 1989,282.
  144. ^ Bruno 1999,134.
  145. ^ Guerrieri 2009.
  146. ^ Peters 2003,227.
  147. ^ Kohl 1983–84b,499.
  148. ^ Moritz 2005.
  149. ^ Stockhausen 1999,18–25.
  150. ^ Stockhausen 2001b,20.
  151. ^ Stockhausen 2003,20.
  152. ^ Stockhausen-Verlag 2010,3–7, 26–48.
  153. ^ Stockhausen 1996c,215.
  154. ^ Stockhausen 1996c,216.
  155. ^ Stockhausen-Verlag 2010,7.
  156. ^ Stockhausen-Stiftung 2007.
  157. ^ Stockhausen: helikopter-quartett. Montaigne MO 782097, Arditti Quartet Edition 35, CD.
  158. ^ Rheingau Musik Festival 2017.
  159. ^ 佚名 2001.
  160. ^ Aita 2001.
  161. ^ Stockhausen-Verlag 2010,49–50.
  162. ^ 162.0 162.1 162.2 Stockhausen-Verlag 2010,49.
  163. ^ Stockhausen 2007a.
  164. ^ Stockhausen-Verlag 2010,50.
  165. ^ Gimpel 2010.
  166. ^ Stockhausen Texte,1:24–31, 39–44, 75–85, 86–98; 2:136–139, 149–166, 170–206; 3:236–238; 4:662–663.
  167. ^ Morgan 1975,16.
  168. ^ Stockhausen Texte,1:140–151.
  169. ^ Stockhausen 2004.
  170. ^ Stockhausen Texte,1:176–188.
  171. ^ Stockhausen Texte,1:189–210.
  172. ^ Stockhausen Texte,1:211–221.
  173. ^ Stockhausen 1962.
  174. ^ Stockhausen Texte,1:222–258.
  175. ^ Stockhausen Texte,1:120.
  176. ^ Morgan 1975,6.
  177. ^ Backus 1962.
  178. ^ Fokker 1968.
  179. ^ Perle 1960.
  180. ^ Stockhausen Texte,4:13.
  181. ^ Stockhausen Texte,3:196–211.
  182. ^ Stockhausen Texte,3:222–229.
  183. ^ Stockhausen 2009.
  184. ^ Stockhausen Texte.
  185. ^ 185.0 185.1 Hewett 2007.
  186. ^ Skowron 1981,39.
  187. ^ Neidhöfer 2005,340.
  188. ^ Stravinsky and Craft 1980,133.
  189. ^ Cross 2000,48.
  190. ^ Cross 2001.
  191. ^ Hall 1984,3, 7–8.
  192. ^ Hall 1998,99, 108.
  193. ^ Pace 1996,27.
  194. ^ 194.0 194.1 194.2 Ferneyhough 1988.
  195. ^ Kohl 2017,137.
  196. ^ Barrett 1998.
  197. ^ 佚名 1967.
  198. ^ 佚名 1971.
  199. ^ Boulez 1976,79–80.
  200. ^ Éloy 2008.
  201. ^ Schönberger 2001.
  202. ^ Williams 2006,382.
  203. ^ Anderson 2001.
  204. ^ Bergstein 1992.
  205. ^ Hancock 2014,104-105.
  206. ^ Feather 1964.
  207. ^ Tsahar 2006.
  208. ^ Radano 1993,110.
  209. ^ Macon 1997,141.
  210. ^ Bayles 1996,222.
  211. ^ Prendergast 2000,54.
  212. ^ Stockhausen Texte,3:196, 198, 200.
  213. ^ Flur 2003,228.
  214. ^ Heuger 1998,15.
  215. ^ Björk 1996.
  216. ^ Ross 2004,53 & 55.
  217. ^ 佚名 2007b.
  218. ^ Broyles 2004.
  219. ^ Guy and Llewelyn-Jones 2004,111.
  220. ^ Aldgate, Chapman, and Marwick 2000,146.
  221. ^ MacDonald 1995,233–234.
  222. ^ . stockhausen.org. [2022-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31). 
  223. ^ Lebrecht 1985,334, annotated on 366: "Apocryphal; source unknown".
  224. ^ Dick 1993,101.
  225. ^ 品钦 2018,32.
  226. ^ Santschi 1982,204.
  227. ^ Witts 1995a.
  228. ^ Witts 1995b.
  229. ^ Maconie 1989,177–178.
  230. ^ Maconie 1988.
  231. ^ Maconie 1989,178.
  232. ^ Ballantine 1977,244.
  233. ^ E.g., Craft and Stravinsky 1960,118.
  234. ^ Stravinsky 1984,356.
  235. ^ Craft 2002,141.
  236. ^ [Craft] 1968,4.
  237. ^ 佚名 1968.
  238. ^ Druskin 1974,207.
  239. ^ Ulrich 2001,25.
  240. ^ Stockhausen Texte,1:12–13.
  241. ^ Kurtz 1992,188–189.
  242. ^ 佚名 1969.
  243. ^ Reier 2007.
  244. ^ Hagedorn 2010.
  245. ^ Stockhausen 2002,76.
  246. ^ Stockhausen 2002,76–77.
  247. ^ Lentricchia and McAuliffe 2003,7.
  248. ^ Stockhausen 2001a.
  249. ^ 249.00 249.01 249.02 249.03 249.04 249.05 249.06 249.07 249.08 249.09 249.10 249.11 249.12 249.13 249.14 249.15 249.16 249.17 249.18 249.19 249.20 249.21 249.22 249.23 249.24 Akademie der Künste n.d.
  250.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n.d.
  251. ^ Ernst von Siemens Music Foundation n.d.
  252. ^
  253.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2018,575.
  254. ^ Ars Electronica 2017.
  255. ^ 255.0 255.1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4–2007.
  256. ^ Bäumer 2008.
  257. ^ Freckmann 2014.
  258. ^ Zamboni 2020.
  259. ^ Landschoof 2010.
  260. ^ 260.0 260.1 Kurtz 1992,96.
  261. ^ Kurtz 1992,112.
  262. ^ 262.0 262.1 262.2 Stockhausen, "Kölner Kurse für Neue Musik" (1971), p.198.
  263. ^ David Bündler, "Gérard Grise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th-century Music (1996, copy on Angelfire website accessed 11 May 2014); Paul Griffiths, "Gérard Grisay, 52, a Composer and Pioneer in 'Spectral Music'", The New York Times 148, no. 51,349 (22 November 1998): 54.
  264. ^ Stockhausen, "Kölner Kurse für Neue Musik" (1971), p.196.
  265. ^ Toop, Richard英语Richard Toop (2001). "Radulescu, Horatiu". In Sadie & Tyrrell 2001
  266. ^ 266.0 266.1 Kurtz 1992,194.
  267. ^ Griffiths (2011), p.265.
  268. ^ Bob Gilmore, "On Claude Vivier's Lonely Child", Tempo 61, no. 239 (January 2007): 2–17. Citation on 4–5.

来源 编辑

  • Aita, Roberto. 2001. "Brothers Quay: In Absentia". OffScreen (30 September). English translation by Donato Totaro under the same title here.
  • Akademie der Künste. n.d. "Musik—Mitglieder: Karlheinz Stockhausen, Komponist, Musiktheoretiker, Dirigent". Berlin: Akademie der Küns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 Aldgate, Anthony, James Chapman, and Arthur Marwick. 2000. Windows on the Sixties: Exploring Key Texts of Media and Culture. London and New York: I. B. Taurus. ISBN 978-1-86064-383-5.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n.d.. "Honorary Members—Foreign Honorary Members".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2018. Book of Members: 1780–present.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 Anderson, Julian英语Julian Anderson. 2001. "Nørgård, Per".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英语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英语John Tyrrell (musicologist).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 Andraschke, Peter. 1981. "Kompositorische Tendenzen bei Karlheinz Stockhausen seit 1965". In Zur Neuen Einfachheit in der Musik (Studien zur Wertungsforschung 14), edited by Otto Kolleritsch, 126–143. Vienna and Graz: Universal Edition (for the Institut für Wertungsforschung an der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in Graz). ISBN 978-3-7024-0153-5.
  • 佚名 n.d. "Burg Mödrath". Rhein-Erft Tourismus e.V. website (Accessed 2 March 2012).
  • 佚名 1950. "Burg Mödrath wird Kinderheim". Kölnische Rundschau (27 June).
  • 佚名 1967. "Composers: Flashes of a Mad Logic". Time 89, no. 6 (10 February): 75.
  • 佚名 1968. "Interv'iu so Stravinskim". Sovetskaia Muzyka (October): 141.
  • 佚名 1969. "Stockhausen: Zuviel verlangt". Der Spiegel, no. 49 (1 December): 218.
  • 佚名 1971. "Stockhausen: Immer höher". Der Spiegel, 1971 no. 9 (22 February): 130, 132, 134.
  • 佚名 2001. "Brief Liaisons Give Haunting Results: Visionary Fusion: In Absentia, Directed by Identical Twins Stephen and Timothy Quay with Music by Karlheinz Stockhausen". The Telegraph (17 February).
  • 佚名 2007a. " (archive from 15 June 2010; accessed 18 March 2016)". CBCnews.ca (7 December) (accessed 7 April 2008).
  • 佚名 2007b. "Pioneer of Electronica Stockhausen Dead at 79".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0 December.
  • 佚名 2014. "Ein Stolperstein für Gertrud Stockhausen in Bärbroich". Press Office of the City of Bergisch-Gladbach, Bürgerportal Bergisch Gladbach (29 January) (accessed 30 January 2014).
  • Ars Electronica. 2017. "Ars Electronica Archive – Prix – Winners". Ars Electronica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 Backus, John. 1962. "Die Reihe—A Scientific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 no. 1:160–171.
  • Ballantine, Christopher. 1977. "Towards an Aesthetic of Experimental Music". The Musical Quarterly 63, no. 2 (April): 224–246.
  • Barrett, Richard英语Richard Barrett (composer). 1988. "First Performances: Montag aus LICHT at the Holland Festival". Tempo英语Tempo (journal), new series, no. 166 (September): 43–45.
  • Barrett, Richard. 1998. "Not Necessarily Anything to Do with Karlheinz Stockhausen (Excavated from Diary Entries 20 February – 10 November 1994)". Leonardo Music Journal英语Leonardo Music Journal 8 ("Ghosts and Monsters: Technology and Personality in Contemporary Music"): 17–19.
  • Bäumer, Ingrid. 2007. "'Eine ganz neue Zeit fängt an': Karlheinz Stockhausen arbeitete bis zum letzten Atemzug". Kölner Stadt-Anzeiger英语Kölner Stadt-Anzeiger (9 December).
  • Bäumer, Ingrid. 2008. "'Ehrung von Karlheinz Stockhausen: Rathausvorplatz trägt seinen Namen". Kölner Stadt-Anzeiger (19 June).
  • Bayles, Martha. 1996. Hole in Our Soul: The Loss of Beauty and Meaning in American Popular Musi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978-0-226-03959-6.
  • Bergstein, Barry. 1992. "Miles Davis and Karlheinz Stockhausen: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The Musical Quarterly 76, no. 4. (Winter): 502–525.
  • Björk. 1996. "Compose Yourself" Interview of Stockhausen by Björk Dazed and Confused 23 (August 1996).
  • Blumröder, Christoph von英语Christoph von Blumröder. 1982. "Formel-Komposition—Minimal Music—Neue Einfachheit: Musikalische Konzeptionen der siebziger Jahre." In Neuland Jahrbuch 2 (1981/82), edited by Herbert Henck, 160–178. Bergisch Gladbach: Neuland Verlag.
  • Bos, Christian. 2017. "Zurück in Stockhausens Wiege". Kölner Stadt-Anzeiger英语Kölner Stadt-Anzeiger (24 July); accessed 13 August 2017).
  • Boulez, Pierre. 1976. Conversations with Célestin Deliège. London: Eulenburg Books.
  • Broyles, Michael. 2004. Mavericks and Other Traditions in American Music.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300-10045-7.
  • Bruno, Pascal. 1999. "Donnerstag aus Licht: A New Myth, or Simply an Updating of a Knowledge?"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7, no. 1 (Winter): 133–156.
  • Conen, Hermann. 1991. Formel-Komposition: Zu Karlheinz Stockhausens Musik der siebziger Jahre. Kölner Schriften zur Neuen Musik 1, ed. Johannes Fritsch英语Johannes Fritsch and Dietrich Kämper英语Dietrich Kämper. Mainz: Schott's Söhne. ISBN 978-3-7957-1890-9.
  • Cott, Jonathan. 1973. Stockhausen: Conversations with the Composer.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ISBN 978-0-671-21495-1.
  • Craft, Robert. 1968. "Side Effects: An Interview with Stravinsky".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4 March): 3–8.
  • Craft, Robert. 2002. An Improbable Life: Memoirs. Nashville: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 Craft, Robert, and Igor Stravinsky. 1960. Memories and Commentaries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 Cross, Jonathan. 2000. Harrison Birtwistle: Man, Mind, Music.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014-8672-2.
  • Cross, Jonathan. 2001. "Birtwistle, Sir Harriso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 Davies, Hugh英语Hugh Davies (composer). 1968. "Working with Stockhausen." The Composer no. 27:8–11.
  • Decroupet, Pascal, and Elena Ungeheuer. 1998. "Through the Sensory Looking-Glass: The Aesthetic and Serial Foundations of Gesang der Jünglinge".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erome Kohl英语Jerome Kohl.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1 (Winter): 97–142.
  • Deruchie, Andrew. 2007. "". Programme-booklet note for the North American première of Fünf Sternzeichen, 5 March 2007. Montréal: Société de musique contemporaine du Québec. (Archive from 10 December 2008; accessed 18 March 2016.)
  •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4–2007. "Best Edition 2004–2007: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Deutscher Musikverleger-Verband (accessed 31 August 2009).
  •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9. "Elf Preisträger des Deutschen Musikeditionspreis "BEST EDITION" 2009". Deutscher Musikverleger-Verband (accessed 31 August 2009).
  • Dick, Philip K. 1993. 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英语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New York: Vintage Books. ISBN 978-0-679-74066-7.
  • Druskin, Mikhail Semenovich. 1974. Igor Stravinskii: Lichnost, Tvorchestvo, Vzgliady [Igor Stravinsky: Personality, Works, Opinions]. Leningrad, Moscow: Izdatelstvo "Sovietska kompozitor".
  • Eloy, Jean-Claude英语Jean-Claude Éloy. 2008. "I Owe to Him ...". In Gedenkschrift für Stockhausen, edited by Suzanne Stephens英语Suzanne Stephens and Kathinka Pasveer英语Kathinka Pasveer, 58. Kürten: Stockhausen-Stiftung für Musik.
  • Ernst von Siemens Music Foundation. n.d. Prize-Winner Archive. EVS-Musikstiftung.ch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 Feather, Leonard英语Leonard Feather. 1964. "Blindfold Test: Yusef Lateef." Down Beat 31, no. 25 (10 September): 34.
  • Felder, David. 1977. "An Interview with Karlheinz Stockhause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6, no. 1 (Fall-Winter): 85–101.
  • Ferneyhough, Brian. 1988. "", translated by Jacques Demierre.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 (Livre-programme), 18–19. Paris: Edition Contrechamps/Festival d'Automne à Paris (archive from 10 December 2008; accessed 18 March 2016).
  • Flur, Wolfgang. 2003. Kraftwerk: I Was a Robot. Second Edition. London: Sanctuary Publishing, Ltd. ISBN 978-1-86074-417-4.
  • Fokker, Adriaan D. 1968. "Wherefore, and Why?" Die Reihe英语Die Reihe 8 [English ed.], 68–79.
  • Föllmer, Golo. 1996. "Osaka: Technik für das Kugelauditorium." In Musik..., verwandelt. Das Elektronische Studio der TU Berlin 1953–1995, edited by Frank Gertich, Julia Gerlach, and Golo Föllmer, 195–211. Hofheim: Wolke-Verlag. ISBN 978-3-923997-68-8.
  • Freckmann, Yvonne. Introduction to Karlheinz Stockhausen Studio. 1 October 2014 [2022-07-30]. (原始内容于2021-11-04). 
  • Fritsch, Johannes英语Johannes Fritsch. 1979. "Prozessplanung". In Improvisation und neue Musik. Acht Kongressreferate, edited by Reinhold Brinkmann, 108–117. Veröffentlichungen des Instituts für Neue Musik und Musikerziehung Darmstadt 20. Mainz: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 Frobenius, Wolf. 1981. 'Die "Neue Einfachheit" und der bürgerliche Schönheitsbegriff', in Zur Neuen Einfachheit in der Musik, edited by Otto Kolleritsch, 48–60. Studien zur Wertungsforschung 14. Vienna and Graz: Universal Edition (for the Institut für Wertungsforschung an der 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in Graz). ISBN 978-3-7024-0153-5.
  • Gehlhaar, Rolf英语Rolf Gehlhaar. 1968. Zur Komposition Ensemble: Kompositionsstudio Karlheinz Stockhausen, International Ferienkurse Darmstadt 1967. Darmstädter Beiträge zur Neuen Musik 11, edited by Ernst Thomas. Mainz: Schott.
  • Gimpel, Othmar (ed.). 2010. Karlheinz Stockhausen, KLANG, 8. und. 9. Mai. Cologne: MusikTriennale Köln.
  • Grant, Morag Josephine. 2001. Serial Music Serial Aesthetics: Compositional Theory in Post-War Europe.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rnold Whittall, general edit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521-80458-5.
  • Guerrieri, Matthew. 2009. "At NEC, Six Hours of Stockhausen". The Boston Globe (27 February): G10. via Newspapers.com
  • Guy, Alun, and Iwan Llewelyn-Jones. 2004. Students Guide to Gcse Music for the Wjec Specification: English Language. London: Rhinegold Publishing. ISBN 978-1-904226-59-8.
  • Hagedorn, Volker. 2010. ""Dirigent Michael Gielen: Der Unbeugsame" Die Zeit no. 18 (29 April).
  • Hall, Michael. 1984. Harrison Birtwistle. The Contemporary Composers 4. Series editor, Nicholas Snowman英语Nicholas Snowman. London: Robson Books. ISBN 978-0-86051-270-7.
  • Hall, Michael. 1998. Harrison Birtwistl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emporary Composers. Series editor, Nicholas Snowman英语Nicholas Snowman. London: Robson Books. ISBN 978-1-86105-179-0.
  • Hancock, Herbie. 2014. Possibilities. New York: Viking.
  • Harvey, Jonathan英语Jonathan Harvey (composer). 1975b. "Stockhausen's 'Hymnen'". The Musical Times英语The Musical Times, 116, no. 1590 (August): 705+707.
  • Heuger, Markus. 1998. "Stockhausen Goes to Town: Der öffentliche Stockhausen". 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英语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 159, no. 4 (July–August): 10–15.
  • Hewett, Ivan. 2007. "Karlheinz Stockhausen: Both a Rationalist and a Mystic, the Composer's Influence Stretched from Boulez to the Beatles Guardian Unlimited" (Friday 7 December).
  • Hopkins, Bill英语Bill Hopkins (composer). 1972. "Stockhausen and Others". Tempo, new series, no. 98:32–34.
  • Iddon, Martin. 2004. "The Haus that Karlheinz Built". The Musical Quarterly 87, no. 1:87–118.
  • Kaletha, Holger. 2004. "Decomposition of the Sound Continuum: Serialism and Development from a Genetic-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ed by Jerome Kohl英语Jerome Kohl.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42, no. 1 (Winter): 84–128.
  • Klein, Lothar. 1968. "Twentieth-Century Analysis: Essays in Miniature".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54, no. 6 (February): 117–19.
  • Kohl, Jerome英语Jerome Kohl. 1981. "Serial and Non-Serial Techniques in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from 1962–1968." PhD dis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Kohl, Jerome. 1983–84a. "The Evolution of Macro- and Micro-Time Relations in Stockhausen's Recent Music".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22, nos. 1 and 2:147–185.
  • Kohl, Jerome. 1983–84b. "Stockhausen at La Scala: Semper idem sed non eodem modo".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22, nos. 1 and 2:483–501.
  • Kohl, Jerome. 1990. "Into the Middleground: Formula Syntax in Stockhausen's Licht".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28, no. 2 (Summer): 262–291.
  • Kohl, Jerome. 1993. "Time and Light." Contemporary Music Review 7, no. 2:203–219.
  • Kohl, Jerome. 1998a. "A Seventieth-Birthday Festschrift for Karlheinz Stockhausen (Part One):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1 (Winter): 59–64.
  • Kohl, Jerome. 1998b. "A Seventieth-Birthday Festschrift for Karlheinz Stockhausen (Part Two):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2 (Summer): 5–10.
  • Kohl, Jerome. 2002. "Serial Composition, Serial Form, and Process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s Telemusik." In Electroacoustic Music: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ed. Thomas Licata, 91–118. Westport, Conn. and London: Greenwood Press.
  • Kohl, Jerome. 2004. "Der Aspekt der Harmonik in Licht." In Internationales Stockhausen-Symposion 2000: LICHT: Musik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der Universität zu Köln, 19. bis 22. Oktober 2000. Tagungsbericht. Signale aus Köln: Beiträge zur Musik der Zeit 10. Ed. Imke Misch and Christoph von Blumröder英语Christoph von Blumröder, 116–132. Münster, Berlin, London: LIT-Verlag. ISBN 978-3-8258-7944-0.
  • Kohl, Jerome. 2017. Karlheinz Stockhausen: Zeitmaße. Landmarks in Music Since 1950, edited by Wyndham Thomas. Abingdon, Ox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ISBN 978-0-7546-5334-9 (cloth); ISBN 978-0-367-88243-3 (pbk).
  • Kramer, Jonathan英语Jonathan Kramer. 1998. "Karlheinz in California."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1 (Winter): 247–261.
  • Kurtz, Michael. 1992. Stockhausen: A Biography, translated by Richard Toop英语Richard Toop. London and Boston: Faber and Faber. ISBN 978-0-571-14323-8 (cloth) ISBN 978-0-571-17146-0 (pbk).
  • Landschoof, Elke. 2010. "Stockhausen: Ehrenbürger künftig Teil des Namens". Kölner Stadt-Anzeiger英语Kölner Stadt-Anzeiger (30 November).
  • Lebrecht, Norman. 1985. The Book of Musical Anecdote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London: Sphere Books. ISBN 978-0-02-918710-4.
  • Lentricchia, Frank, and Jody McAuliffe. 2003. Crimes of Art and Terr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978-0-226-47205-8.
  • MacDonald, Ian. 1995. Revolution in the Head: The Beatles' Records and the Sixties. London: Pimlico. ISBN 978-0-7126-6208-6.
  • Macon, Edward L. 1997. Rocking the Classics: English Progressive Rock and the Countercul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509887-7.
  • Maconie, Robin英语Robin Maconie. 1972. "Stockhausen's Mikrophonie I: Perception in Ac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0, no. 2 (Spring-Summer): 92–101.
  • Maconie, Robin. 1988. "Great Vintages". Classic CD 5.
  • Maconie, Robin. 1989. "Afterword: Beauty and Necessity".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 Stockhausen on Music: Lectures and Interviews, edited by Robin Maconie. London and New York: Marion Boyars.
  • Maconie, Robin. 1990. The Works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second ed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ISBN 978-0-19-315477-3.
  • Maconie, Robin. 2005. Other Planets: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Lanham, Maryland, Toronto, Oxford: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ISBN 978-0-8108-5356-0.
  • Morawska-Büngeler, Marietta. 1988. Schwingende Elektronen: Eine Dokumentation über das Studio for Electronic Music (WDR)英语Studio for Electronic Music (WDR), 1951–1986. Köln-Rodenkirchen: P. J. Tonger Musikverlag.
  • Morgan, Robert. 1975. "Stockhausen's Writings on Music". The Musical Quarterly 61, no. 1 (January): 1–16. Reprinted in The Musical Quarterly 75, no. 4 (Winter 1991): 194–206.
  • Moritz, Albrecht. 2005. "Stockhausen: LICHTER-WASSER (LIGHTS-WATERS), 1998–99". (Record review)
  • Neidhöfer, Christoph. 2005. "Joseph N. Straus. Stravinsky's Late Music". Music Theory Spectrum 27:336–53.
  • Nordin, Ingvar Loco. 2004. "George Crumb, Makrokosmos Books 1 and 2: 24 Fantasy Pieces after the Zodiac for Amplified Piano: Margaret Leng Tan (amplified piano)—Alex Nowitz (whistling). Mode 142". (Accessed 7 April 2008) Also found at Mode Records website.
  • O'Mahony, John. 2001. "The Sound of Discord". The Guardian (29 September) (Accessed 8 May 2011).
  • Pace, Ian. 1996. "'Secret Theatres': The Harrison Birtwistle Retrospective, 12 April – 4 May 1996". Tempo英语Tempo (journal), new series, no. 197. (July): 25–27.
  • Perle, George. 1960. "Book Review: Die Reihe III: Musical Craftsmanship". Journal of Music Theory英语Journal of Music Theory 4, no. 1 (April): 102–104.
  • Peters, Günter. 1992. "Meditations Modulated: H. Heissenbüttel's 'Einfache Grammatische Meditationen' in K. Stockhausen's Mikrophonie II". In German Literature and Music—An Aesthetic Fusion: 1890–1989, edited by C. Reschke and H. Pollock, Houston Germanic Studies 8, 247–261. Munich: Wilhelm Fink Verlag. Revised German edition 1993: "Die ringmodulierte Meditation: Helmut Heissenbüttels 'Einfache grammatische Meditationen'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s Mikrophonie II." In Musik-Konzepte 81: Autoren-Musik. Sprache im Grenzbereich der Künste, 16–40. Munich: Edition Text+Kritik. Reprinted in Peters 2003, 27–62 (German) and 163–198 (English).
  • Peters, Günter. 2003. Heiliger Ernst im Spiel—Texte zur Musik von Karlheinz Stockhausen / Holy Seriousness in the Play—Essays on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bilingual edition, German and English). Kürten: Stockhausen-Stiftung für Musik. ISBN 978-3-00-009182-7.
  • Power, David. 1990. "Book Reviews: Towards a Cosmic Music, Karlheinz Stockhausen; Tim Nevill". Tempo, new series, no. 175. (December): 30–31.
  • Prendergast, Mark. 2000. The Ambient Century: From Mahler to Trance: The Evolution of Sound in the Electronic Age. London and New York: Bloomsbury Publishing. ISBN 978-1-58234-134-7 (London); ISBN 978-0-7475-4213-1 (New York).
  • 托马斯·品钦 著, 胡凌云 译. 2018. 拍卖第四十九批 译林出版社.
  • Radano, Ronald M. 1993. New Musical Figurations: Anthony Braxton's Cultural Critiqu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Rathert, Wolfgang. 2013. "Stockhausen, Karlheinz". Neue Deutsche Biographie, edited by the Historical Committee at the Bav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vol. 25 (Stadion–Tecklenborg). Berlin: Duncker und Humblot. ISBN 978-3-428-11206-7 (cloth); ISBN 978-3-428-11294-4 (leather).
  • Reier, Sebastian. 2007. "Im Rhythmus der Sterne". Die Zeit (9 December).
  • Ritzel, Fred. 1970. Musik für ein Haus: Kompositionsstudio Karlheinz Stockhausen, Internationale Ferienkurse für Neue Musik, Darmstadt 1968. Darmstädter Beiträge zur Neuen Musik 12, edited by Ernst Thomas. Mainz: B. Schott's Söhne.
  • Ross, Alex. 2004. "". The New Yorker 80, no. 23 (23 August): 49–53, 55–59 (archive from 19 April 2008; accessed 18 March 2016).
  • Sabbe, Herman. 1981. "Die Einheit der Stockhausen-Zeit ...: Neue Erkenntnismöglichkeiten der seriellen Entwicklung anhand des frühen Wirkens von Stockhausen und Goeyvaerts. Dargestellt aufgrund der Briefe Stockhausens an Goevaerts". In Musik-Konzepte 19: Karlheinz Stockhausen: ... wie die Zeit verging ..., edited by Heinz-Klaus Metzger and Rainer Riehn, 5–96. Munich: Edition Text + Kritik.
  • Santschi, Madeleine. 1982. Voyage avec Michel Butor. Lausanne: Éditions L'Age d'Homme.
  • Schönberger, Elmer. 2001. "Andriessen: (4) Louis Andriesse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 Schwartz, Elliott英语Elliott Schwartz, and Barney Childs英语Barney Childs, with Jim Fox英语Jim Fox (composer). 1998. Contemporary Composers on Contemporary Music. Expanded edition. New York: Da Capo Press. ISBN 978-0-306-80819-7.
  • Skowron, Zbigniew. 1981. "Muzyka elektroniczna Karlheinza Stockhausena. Okres prób i doswiadczen" [Karlheinz Stockhausen's electronic music. A period of trials and experiences]. Muzyka: Kwartalnik Instytutu Sztuki Polskiej Akademii Nauk 26, nos. 3–4:17–40.
  • Stockhausen, Christel. 1978. "Stockhausens Tierkreis: Einführung und Hinweise zur praktischen Aufführung." Melos 45/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英语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 139 (July/August): 283–287. Reprinted together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as "Stockhausen's ZODIAC, Introduction and Instructions for Performance Practice", in a booklet now included with the score of Tierkreis.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63–2014 Texte zur Musik. OCLC 6571675 17 vols. Vols. 1–3 edited by Dieter Schnebel英语Dieter Schnebel; vols. 4–10 edited by Christoph von Blumröder英语Christoph von Blumröder. Vols. 1–3, Cologne: Verlag M. DuMont Schauberg (1963, 1964, 1971); vols. 4–6 DuMont Buchverlag (1978, 1989, 1989). Vols. 7–10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1998). Vols. 11–17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2014). English edition, as Texts on Music, edited by Jerome Kohl英语Jerome Kohl, with translations by Jerome Kohl, Richard Toop英语Richard Toop, Tim Nevill, Suzanne Stephens英语Suzanne Stephens, et al.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in preparation.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62. "The Concept of Unity in Electronic Music". Translated by Elaine Barki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 no. 1 (Autumn): 39–48.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89a. Stockhausen on Music: Lectures and Interviews, edited by Robin Maconie. London and New York: Marion Boyars. ISBN 978-0-7145-2887-8 (cloth) ISBN 978-0-7145-2918-9 (pbk).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89b. Towards a Cosmic Music. Texts selected and translated by Tim Nevill. Shaftsbury: Element Books. ISBN 978-1-85230-084-5.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6a. "Electroacoustic Performance Practice".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英语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4, no. 1 (Fall): 74–105.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6b. "Kino-Bilder". In Bilder vom Kino: Literarische Kabinettstücke, edited by Wolfram Schütte, 138–140.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6c. "Helikopter-Streichquartett". Grand Street 14, no. 4 (Spring, "Grand Street 56: Dreams"):213–225. ISBN 978-1-885490-07-0. Online (some omissions, some supplements, different illustrations).
  •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9. Stockhausen-Kurse Kürten 1999: Kompositions-Kurs: Skizzen von Welt-Parlament (1995) für Chor a cappella (mit singenden Dirigenten/Klangregisseur (1. Szene vom Mittwoch aus Licht).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1a. "Message from Professor Karlheinz Stockhausen" (Accessed 27 December 2007).
  •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1b. Stockhausen Courses Kürten 2001: Composition Course on Lights-Waters (Sunday Greeting) for Soprano, Tenor, and orchestra with synthesizer (1999).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2. ""Huuuh!" Das Pressegespräch am 16. September 2001 im Senatszimmer des Hotel Atlantic in Hamburg". MusikTexte no. 91:69–77.
  •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3. Stockhausen Courses Kürten 2003: Composition Course on Hoch-Zeiten (of Sunday from Light) for Choir (2001/02).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4. "Electronic and Instrumental Music", translated by Jerome Kohl英语Jerome Kohl, with Suzanne Stephens英语Suzanne Stephens and John McGuire. In Audio Culture: Readings in Modern Music, edited by Christoph Cox and Daniel Warner, 370–380. New York: Continuum. ISBN 978-0-8264-1614-8; ISBN 978-0-8264-1615-5.
  •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7a. "Cosmic Pulses: Electronic Music." (Accessed 30 March 2008) In programme book for the world première. Rome (8 May). Slightly expanded version in 2007 Stockhausen-Kurse Kürten: Programm zu den Interpretations- und Kompositionskursen und Konzerten der Musik von / Programm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mposition Courses and Concerts of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7. Juli bis 15. Juli 2007 in Kürten / from July 7th to 15th 2007 in Kuerten, notes for the German première on 13 July 2007, pp. 22 (German text) and 40 (English text), with illustrations divided between those pages and the programme cover.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9. Kompositorische Grundlagen Neuer Musik: Sechs Seminare für die Darmstädter Ferienkurse 1970, edited by Imke Misch. Kürten: Stockhausen-Stiftung für Musik. ISBN 978-3-00-027313-1.
  • Stockhausen, Karlheinz, Hermann Conen, and Jochen Hennlich. 1989. "Before and After Samstag aus Licht: Conversation of 24 May 1984, in Milan." Translated by Karin von Abrams. Contemporary Music Review 5, no. 1:267–297.
  • Stockhausen, Markus英语Markus Stockhausen. 1998. "Markus Stockhausen plays Karlheinz Stockhausen", notes on pp. 13–17 of booklet to CD recording, Markus Stockhausen plays Karlheinz Stockhausen: Aries, In Freundschaft, Halt, Pietà. EMI Classics 7243 5 56645 2 5.
  • Stockhausen-Stiftung. 2007. Stockhausen Aufführungen/Performances 2007. Kürten: Stockhausen-Stiftung.
  • Stockhausen-Verlag. 2010. Stockhausen August 22nd 1928 – 5 December 5th 2007, English edition of brochure with official worklist and list of CDs. Kürten: Stockhausen-Verlag. Online version.
  • Stravinsky, Igor. 1984. Selected Correspondence, vol. 2. Edited and with commentaries by Robert Craft.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 Stravinsky, Igor, and Robert Craft. 1980. Conversations with Stravinsk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0-520-04040-3 (Reprint of the 1959 Doubleday edition).
  • Tannenbaum, Mya. 1987. Conversations with Stockhausen, 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David Butchar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315467-4.
  • Toop, Richard英语Richard Toop. 1998. "Mondrian, Fibonacci ... und Stockhausen: Mass und Zahl in Adieu". 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英语Neue Zeitschrift für Musik 159, no. 4 (July–August): 31–35.
  • Toop, Richard. 2001. "Karlheinz Stockhause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英语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英语John Tyrrell (musicologist).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 Toop, Richard. 2005. Six Lectures from the Stockhausen Courses Kürten 2002. Stockhausen-Verlag. ISBN 978-3-00-016185-8.
  • Tsahar, Assif英语Assif Tsahar. 2006. "Gentle Giant". Haaretz [Tel Aviv] (17 March).
  • Ulrich, Thomas. 2001. "Sternklang: Karlheinz Stockhausens astronische Musik". Positionen: Beiträge zur neuen Musik 46 (February): 25–28.
  • Williams, Alastair. 2006. "Swaying with Schumann: Subjectivity and Tradition in Wolfgang Rihm's Fremde Szenen I–III and Related Scores". Music & Letters英语Music & Letters 87, no. 3:379–397.
  • Witts, Dick英语Richard Witts. 1995. "". The Wire英语The Wire (magazine), issue 141 (November) (archive from 29 May 2013, accessed 2 May 2017).
  • Witts, Dick. Techno's 'well weird' grandad. The Independent. 23 October 1995 [2022-07-30]. (原始内容于2022-05-12).  
  • Wörner, Karl Heinrich德语Karl Heinrich Wörner. 1973. Stockhausen: Life and Work. Translated by Bill Hopkins英语Bill Hopkins (compos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0214369780520021433
  • Zamboni, Sara. Three presentations in the 'Stockhausen Analogue Studio'. January 2020 [2022-07-30]. (原始内容于2021-11-01). 
  • Ouvertüre (PDF). Rheingau Musik Festival英语Rheingau Musik Festival. 2017 [24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3-08) (德语). 

悼文 编辑

  • 佚名,2007年:“”,《泰晤士报》(12月10日)(2011年8月14日抓取,2020年5月20日访问)(英语)
  • 莱纳·农嫩曼(Rainer Nonnenmann),2007年:“在屈尔滕的家——在宇宙中的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隆城市日报英语Kölner Stadt-Anzeiger》(12月7日)(德语)
  • 马克·斯韦德英语Mark Swed,2007年:“先锋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享年79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波士頓環球報》(12月8日)(英语)

纪录片 编辑

  •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直升机四重奏》,荷兰1995年纪录片,78分钟。制作人:托恩·范德李荷兰语Ton van der Lee,导演:弗兰克·斯海弗英语Frank Scheffer,Allegri Film 出品。预告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施托克豪森:音乐,为了更好的世界》(德語:Stockhausen – Musik für eine bessere Welt),德国2009年纪录片,56分钟。制作人兼导演:诺贝特·布塞英语Norbert Busè,助理导演:托马斯·冯·施泰内克德语Thomas von Steinaecker,Studio.TV.Film 出品。

外部链接 编辑

  • 官方网站
  • 施托克豪森的Discogs页面(英文)
  • 施托克豪森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英文)
  • 施托克豪森在Allmusic上的頁面
  • 施托克豪森出版社的CD全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际施托克豪森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主页
  • 施托克豪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作品目录(施托克豪森基金会)
  • UbuWeb英语UbuWeb 上的施托克豪森声音文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施托克豪森影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施托克豪森在英国的公开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施托克豪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声音档案作品选段,musiquecontemporaine.fr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 德語, karlheinz, stockhausen, 德语发音, kaʁlˈhaɪnts, ˈʃtɔkhaʊzn, 1928年8月22日, 2007年12月5日, 德国作曲家, 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和21世纪初最重要, 但也最具争议, 的作曲家之一, 他因在電子音樂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将受控的偶然性引入到序列主义音乐创作中以及音乐的空间化, 英语, spatial, music, 而闻名, 1980年的施托克豪森原文名karlheinz, stockhausen出生, 1928, 19.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 德語 Karlheinz Stockhausen 德语发音 kaʁlˈhaɪnts ˈʃtɔkhaʊzn 1928年8月22日 2007年12月5日 德国作曲家 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和21世纪初最重要 1 2 3 4 但也最具争议 5 的作曲家之一 他因在電子音樂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将受控的偶然性引入到序列主义音乐创作中以及音乐的空间化 英语 Spatial music 而闻名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1980年的施托克豪森原文名Karlheinz Stockhausen出生 1928 08 22 1928年8月22日 魏瑪共和國凯尔彭逝世2007年12月5日 2007歲 12 05 79歲 德國屈尔滕配偶多丽丝 施托克豪森 英语 Doris Stockhausen 1951年 结婚 1965年 结束 玛丽 鲍尔迈斯特 英语 Mary Bauermeister 1967年 结婚 1972年 结束 儿女马库斯 施托克豪森 英语 Markus Stockhausen 师从 奥利维埃 梅西安 维尔纳 迈尔 埃普勒尔 英语 Werner Meyer Eppler 弗朗克 马丁学生 受影响人物 吉尔贝 阿米 英语 Gilbert Amy 弗里德里希 采尔哈 英语 Friedrich Cerha 阿尔多 克莱门蒂 英语 Aldo Clementi 厄特沃什 彼得 热拉尔 格里塞 英语 Gerard Grisey 赫尔穆特 拉亨曼 霍拉蒂乌 勒杜列斯库 英语 Horațiu Rădulescu 沃尔夫冈 里姆 克劳德 维维尔 汉斯 岑德他在科隆音乐学院和科隆大学接受教育 后来在巴黎跟随奥利维埃 梅西安学习 在波恩大学师从维尔纳 迈尔 埃普勒尔 英语 Werner Meyer Eppler 作为达姆施塔特乐派 英语 Darmstadt School 的领军人物 他的作品和理论对古典音乐 爵士乐和流行音乐都有广泛的影响 至今仍如此 他的作曲生涯长达60年 其中的作品完全摒弃传统曲式 除了现场表演或预先录制的电子音乐 他的作品涵盖了八音盒小品 独奏器乐 藝術歌曲 室内乐 合唱和管弦乐等众多体裁 还有七部长篇歌剧 他的理论和其他著作有十卷之多 他的作品 唱片以及由他的出版公司制作的乐谱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 他著名的作品包括十九部 钢琴曲 英语 Klavierstucke Stockhausen 为10件乐器而作的 反 点 英语 Kontra Punkte 电子 具象音乐 青年之歌 英语 Gesang der Junglinge 为三支管弦乐团而作的 群 英语 Gruppen 打击乐独奏 循环 英语 Zyklus 接触 英语 Kontakte 清唱套曲 瞬间 英语 Momente 现场电子音乐 麦克风 英语 Mikrophonie Stockhausen 颂歌 英语 Hymnen 为6名声乐而作的 调 英语 Stimmung 来自七天 英语 Aus den sieben Tagen 为两架钢琴和电子装置而作的 曼怛罗 英语 Mantra Stockhausen 黄道 英语 Tierkreis Stockhausen 和为独奏家和管弦乐团而作的 祈祷 英语 Inori Stockhausen 以及庞大的歌剧系列 光 英语 Licht 2007年12月5日 他在德国屈尔滕的家中因突发心脏衰竭去世 享年79岁 目录 1 生平 1 1 童年 1 2 教育 1 3 职业生涯和成年生活 1 3 1 家庭 1 3 2 教学 1 3 3 出版活动 1 4 逝世 2 作品 2 1 1950年代 2 2 1960年代 2 3 空间音乐和1970年世界博览会 2 4 1970年代 2 5 1977年 2003年 2 6 2003年 2007年 3 理论 4 反响 4 1 音乐影响 4 2 更广的文化影响 4 3 评价 4 4 争议 4 4 1 壁画 首演丑闻 4 4 2 天狼星系 4 4 3 九一一袭击事件 5 荣誉 6 学生 7 参考文献 7 1 引用 7 2 来源 7 3 悼文 8 纪录片 9 外部链接生平 编辑童年 编辑 施托克豪森出生在默德拉特堡 德語 Burg Modrath 即默德拉特村的 城堡 这片位于科隆地区凯尔彭附近的村庄在1956年被拆除 为褐煤露天开采让路 但城堡本身仍然存在 虽然它叫 城堡 实际上不如说是庄园 1830年 当地名叫阿伦德 Arend 的商人建造了这座庄园 当地人便称其为默德拉特堡 从1925年到1932年 它是贝格海姆区的产院 战后它曾是战争难民的庇护所 1950年 其业主馬爾他騎士團杜塞尔多夫分会将其改建为孤儿院 但随后又归私人所有 再次成为私人住宅 6 7 2017年 某匿名赞助人购买了这所房子 并在2017年4月将其作为现代艺术的展览空间开放 一楼作为西德广播公司电子音乐工作室 英语 Studio for Electronic Music WDR 博物馆的永久馆址 施托克豪森从1953年开始在这所工作室作曲 直到2000年西德广播将其关闭 8 他的父亲西蒙 施托克豪森 Simon 是教师 母亲格特鲁德 Getrud 原姓施图普 Stupp 是科隆低地 英语 Cologne Lowland 诺伊拉特 德语 Neurath Koln 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的女儿 两人的女儿卡特琳娜 Katherina 随后在1929年出生 第二个儿子赫尔曼 约瑟夫 家里昵称 小赫尔曼 德語 Hermannchen 在1932年出生 格特鲁德会弹钢琴 自弹自唱 但在多年内经历三次怀孕后精神崩溃 并于1932年12月被送进医院 几个月后 她的小儿子赫尔曼也去世了 9 nbsp 约1925年的阿尔滕贝格大教堂 英语 Altenberger Dom 施托克豪森最早的音乐课便是在这里上的从7岁起 施托克豪森住在阿尔滕贝格 师从阿尔滕贝格教堂的新教风琴师弗朗茨 约瑟夫 克洛特 Franz Josef Kloth 在他那里上了第一堂钢琴课 10 1938年 他的父亲再婚 他的新妻子卢齐亚 Luzia 曾是家里的管家 这对夫妇有两个女儿 11 1942年1月 由于施托克豪森与继母的关系不融洽 他成为克桑滕师范学院的一名寄宿生 在那里他继续接受钢琴训练 同时也学习双簧管和小提琴 11 1941年 他得知他的母亲去世 表面上是死于白血病 尽管据称同一家医院的每个人都是死于同一种疾病 普遍认为 她是在纳粹的T 4行动中被作为 无用的饭桶 德語 unnutze Esser 处决 12 13 家人收到的官方信件谎称她于1941年6月16日死亡 但蒙塔鲍尔的州立音乐学院的学生莉萨 奎尔内斯 Lisa Quernes 2014年的研究确定 她实际上是于1941年5月27日与其他89人一起在黑森 拿骚的哈达玛安乐死中心被毒死 14 施托克豪森后来在歌剧 光之星期四 英语 Donnerstag aus Licht 的第一幕第二场 月夏娃 德語 Mondeva 中 将他母亲在医院里被注射死刑的过程戏剧化 15 1944年底 施托克豪森被征召到贝德堡做担架搬运工 英语 Stretcher bearer 11 1945年2月 他在阿尔滕贝格最后一次见到他的父亲 正在前线休假的西蒙告诉儿子 我不回来了 照顾好事情 他的父亲在行动中失踪 战争结束后仍下落不明 13 一位战友后来向卡尔海因茨报告说 他看到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受伤 16 时隔55年 一位为 衛報 撰稿的记者称 西蒙 施托克豪森于1945年在匈牙利被杀 17 教育 编辑 1947年至1951年 施托克豪森在科隆音乐学院学习音乐教育学和钢琴 在科隆大学学习音乐学 哲学和日耳曼學 他接受过和声和对位法的训练 后者是在赫尔曼 施罗德 英语 Hermann Schroeder 的指导下学习的 但他到1950年才对作曲产生真正的兴趣 那年年底 他被瑞士作曲家弗朗克 马丁的作曲班录取 马丁刚刚开始在科隆的七年教职任期 18 1951年 在达姆施塔特夏校 英语 Darmstadter Ferienkurse 施托克豪森遇到比利时作曲家卡雷尔 戈伊瓦茨 英语 Karel Goeyvaerts 他刚刚在巴黎完成与奥利维埃 梅西安 音乐分析 和达律斯 米约 作曲 的学习 施托克豪森决定效仿他 前往巴黎 19 他于1952年1月8日抵达巴黎 开始参加梅西安的美学和分析课程 以及米约的作曲课程 他在梅西安那里继续学习了一年 但他对米约感到失望 几周后便放弃了他的课程 20 1953年3月 他离开巴黎 在科隆新成立的西北德广播公司 英语 Nordwestdeutscher Rundfunk 简称NWDR 1955年1月1日起改名为西德廣播公司 简称WDR 的电子音乐工作室担任赫伯特 艾默特 英语 Herbert Eimert 的助理 21 后来在1963年 他接替艾默特成为工作室的主任 22 1954年至1956年 他在波恩大学师从维尔纳 迈尔 埃普勒尔 英语 Werner Meyer Eppler 学习语音学 声学和信息论 23 1955年至1962年 施托克豪森与艾默特一起编撰 序列 英语 Die Reihe 杂志 24 职业生涯和成年生活 编辑 家庭 编辑 nbsp 施托克豪森在他位于屈尔滕的家的花园里 2005年1951年12月29日 施托克豪森在汉堡与多丽丝 安德烈埃 英语 Doris Stockhausen 结婚 25 26 他们有四个孩子 苏娅 Suja 生于1953年 克里斯特尔 Christel 生于1956年 马库斯 英语 Markus Stockhausen 生于1957年 和马耶拉 Majella 生于1961年 27 28 他们于1965年离婚 29 1967年4月3日 他在旧金山与玛丽 鲍尔迈斯特 英语 Mary Bauermeister 结婚 与她有两个孩子 尤莉卡 Julika 生于1966年1月22日 和西蒙 Simon 生于1967年 30 31 他们于1972年离婚 29 32 施托克豪森的四个孩子成为了职业音乐家 33 他的一些作品专门为他们创作 大量的小号作品都是为他的儿子马库斯创作并由他首演的 如 天狼星 英语 Sirius Stockhausen 1975 77年 和 在友谊中 英语 In Freundschaft 1997年 的小号版 34 35 36 马库斯在4岁时就在 原 英语 Originale 的科隆首演中扮演孩童一角 与他的姐姐克里斯特尔交替演出 37 钢琴曲XII 和 钢琴曲XIII 以及它们作为歌剧 光之星期四 和 光之星期六 英语 Samstag aus Licht 场景的版本 是为他的女儿马耶拉写的 并由她分别在16岁和20岁时首演 38 39 40 光之星期四 第二幕中的萨克斯二重奏 以及 光 英语 Licht 中其他的一些合成器部分 包括 光之星期二 英语 Dienstag aus Licht 中的 钢琴曲XV Synthi Fou 是为他的儿子西蒙创作 41 42 43 他还协助父亲制作了 光之星期五 英语 Freitag aus Licht 的电子音乐 克里斯特尔是一名长笛演奏家 她在1977年演出并开设 黄道 英语 Tierkreis Stockhausen 的演绎课程 44 后来以文章的形式发表 45 1961年 施托克豪森在科隆东部的村庄屈尔滕附近买了一块地 靠近贝吉施格拉德巴赫的贝吉舍斯兰 他在那里建了一栋房子 由建筑师埃里希 施奈德 韦斯林 德语 Erich Schneider Wessling 按照他的要求设计 自1965年秋天完工后起他就住在那里 46 教学 编辑 nbsp 施托克豪森在第12届达姆施塔特国际新音乐夏校 英语 Darmstadter Ferienkurse 上演讲 1957年1953年首次在达姆施塔特的国际新音乐夏校讲课后 施托克豪森在欧洲 北美和亚洲各地举办讲座和音乐会 47 1965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作曲客座教授 1966 67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担任作曲客座教授 48 1963年至1968年 他创立并指导科隆新音乐课程 1971年被任命为科隆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 在那里他一直教学到1977年 49 50 1998年 他创办施托克豪森课程 英語 Stockhausen Courses 每年在屈尔滕举行 51 出版活动 编辑 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 施托克豪森为他的出版商環球出版设计自己的乐谱 有时他也自己安排印刷 这些乐谱经常涉及非常规的装置 例如 他的作品 副歌 英语 Refrain Stockhausen 的乐谱 包括一个可旋转的 副歌 的透明塑料条 70年代初 他结束与环球出版的协议 开始在施托克豪森出版社 德語 Stockhausen Verlag 出版自己的乐谱 52 这种安排使他能够扩大他的记谱创新 例如 光之星期三 英语 Mittwoch aus Licht 的第一幕 世界议会 德語 Weltparlament 中的音乐动态是用颜色编码的 并在1992年 凭借 路西法之舞 德語 Luzifers Tanz 和2005年 凭借 光之星期日 英语 Sonntag aus Licht 中的 高 时 德語 Hoch Zeiten 之间获得了八个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德语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53 2007年 在施托克豪森去世前出版的 瞬间 英语 Momente 乐谱第九次获得这一奖项 54 1990年代初 施托克豪森重新获得自己大部分音乐录音的授权 并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使这些音乐可以永久储存在CD上 55 逝世 编辑 nbsp 施托克豪森之墓 位于屈尔滕的林地公墓 nbsp 墓碑 背面 施托克豪森于2007年12月5日上午在北莱茵 威斯特法伦州的屈尔滕因突发性心脏衰竭去世 享年79岁 前一天晚上 他刚刚完成委托给博洛尼亚莫扎特乐团 英语 Orchestra Mozart 演奏的作品 56 作品 编辑参见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作品列表 施托克豪森写了370部单独的作品 他经常从音乐传统中彻底脱离出来 作品受到奥利维埃 梅西安 埃德加 瓦雷兹和安东 韦伯恩的影响 也受到电影 57 和画家 如皮特 蒙德里安 58 59 60 和保羅 克利的影响 61 1950年代 编辑 施托克豪森在音乐学院的第三年才开始认真创作 62 他早期的学生作品一直没有进入公众视野 直到1971年 他出版了 为多丽丝而作的合唱曲 英语 Chore fur Doris 为女中音和室内乐团而作的 三首歌 英语 Drei Lieder Stockhausen 为无伴奏合唱团而作的 合唱 英语 Choral Stockhausen 三部作品全部作于1950年 以及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 小奏鸣曲 英语 Sonatine Stockhausen 1951年 63 1951年8月 就在他第一次访问达姆施塔特之后 施托克豪森开始使用一种非勋伯格十二音技法的无主题序列主义作曲法 64 他将许多这些最早的作品 连同当时其他使用类似思路的作曲家的音乐 定性为 定时音乐 英语 Punctualism 德語 punktuelle Musik 通常被误译为 点式音乐 尽管有评论家在分析部分这些早期作品后认为 施托克豪森 从未真正地用定时方法创作 65 这个阶段的作品包括 交叉游戏 英语 Kreuzspiel 1951年 钢琴曲I IV 英语 Klavierstucke Stockhausen 1952年 钢琴曲IV 被施托克豪森特别作为 定时音乐 的例子 66 以及 点 英语 Punkte 和 反 点 英语 Kontra Punkte 的第一版 1952年 未出版 67 然而 这几年的作品显示 施托克豪森的确做出了他 对作曲理论和实践第一次真正突破性的贡献 即 群作曲 德語 Gruppenkomposition 这一概念在施托克豪森1952年的作品中就可发现 并贯穿他的作曲生涯 68 施托克豪森在1955年12月的一次广播谈话中首次公开描述这一原则 题目是 群作曲 钢琴曲I 69 1952年12月 他创作了 具象练习曲 英语 Konkrete Etude 在皮埃爾 舍費爾的巴黎具象音乐工作室实现 1953年3月 他搬到科隆的西北德广播公司工作室 并转向電子音樂 创作了两部 电子研究 德語 Studie 1953年和1954年 之后他在将具象和电子结合的作品 青年之歌 英语 Gesang der Junglinge 1955 56年 中引入了声源的空间放置 从 研究 中获得的经验表明 将音色视为稳定的实体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过度简化 70 从1955年开始 施托克豪森通过与迈尔 埃普勒尔的研究 形成新的 统计学 作曲标准 将注意力集中在声音运动的偶然性和方向性上 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 来回运动 而不是固定状态 71 施托克豪森后来在描述这一时期的工作时写道 第一次革命发生在1952 53年 以具象音乐 电子磁带音乐和空间音乐为形式 将变压器 发电机 调制器 磁带录音机等纳入音乐创作中 整合所有具象和抽象 合成 的声音可能性 也包括所有噪音 以及控制声音在空间的投射 72 青年之歌 和三部同时创作的不同媒介的作品 木管五重奏 时间测度 英语 Zeitmasse 为三支管弦乐团而作的 群 英语 Gruppen 以及 钢琴曲XI 确立了他在 同代德国作曲家中佼佼者 73 的地位 74 施托克豪森著名的理论文章 时光飞逝 德語 wie die Zeit vergeht 阐述了后三部作品的创作原则 首次发表于1957年的 序列 英语 Die Reihe 第三卷 75 他对电子音乐及其声音完全固定性的研究 使他开始探索器乐和声乐的模式 其中表演者的个人能力和特定表演的环境 如大厅的音响效果 决定作品的某些方面 他把这称为 可变形式 76 反过来 有时一部作品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呈现 比如在 循环 英语 Zyklus 1959年 中 他开始在器乐作品中使用圖像記譜 谱子是这样写的 演奏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 可以上下倒着读 也可以从右到左演奏 由演奏者自己选择 77 还有一些作品允许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组成其部分 施托克豪森把这两种可能性都称为 多价形式 英語 polyvalent form 78 它可以是开放的形式 作品基本上是不完整的 最后呈现的形式在谱面框架之外 如 钢琴曲XI 1956年 或封闭的形式 完整 自洽 如 瞬间 79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各种元素同时和连续地相互作用 在 反 点 1952 53年 修订版中编为作品号1 中 从最初的孤立音符的 点 织体走向华丽的装饰性结尾的过程 被从多样性 六种音色 动态和时值 走向统一性 钢琴独奏的音色 几乎恒定的柔和动态和相当均匀的时值 的趋势所对抗 80 在 群 1955 57年 中 管乐齐鸣和不同速度的段落 基于泛音列的叠加时值 时不时在三支大型管弦乐团之间甩动 给人以空间运动的听感 81 在他的为电子声音而作的 接触 英语 Kontakte 1958 60年 可选择钢琴和打击乐器演奏 中 他首次实现了音高 时值 动态和音色这四个参数的同构化 82 1960年代 编辑 1960年 施托克豪森回到声乐创作领域 自 青年之歌 之后的第一次 为四支管弦乐团和四支合唱团创作 方 英语 Carre Stockhausen 83 两年后 他开始为女高音独唱 四支合唱团和13名器乐演奏者创作一部名为 瞬间 的清唱套曲 1962 64 69年 83 1963年 施托克豪森创作 加减 英语 Plus Minus Stockhausen 副标题为 待实现的2 7页 包含基本的音符材料和一个复杂的转换系统 材料通过该系统可以产生无限不同的作品 84 85 在1960年代余下的时间里 他继续在现场表演的作品中探索 过程作曲 英语 Process music 的可能性 如 过程 英语 Prozession 1967年 短波 英语 Kurzwellen 和 螺旋 英语 Spiral Stockhausen 均为1968年 最终在 来自七天 英语 Aus den sieben Tagen 1968年 和 未来时间 英语 Fur kommende Zeiten 1968 70年 等语言描述的 直觉音乐 中达到这种创作的顶峰 86 87 88 89 他后来的一些作品 如 伊伦 英语 Ylem Stockhausen 1972年 和 秋音 英语 Herbstmusik 1974年 的前三部分 也属于这一范畴 90 这些过程式作品中有几部在70年世博会的全天节目中出现过 施托克豪森又为之创作了两首类似的作品 为两名演奏家而作的 极 英语 Pole Stockhausen 和为三名演奏家而作的 博览 英语 Expo Stockhausen 91 92 在其他作品中 如为管弦乐队而作的 停止 英语 Stop Stockhausen 1965年 管乐五重奏 告别 英语 Adieu Stockhausen 1966年 以及1968 69年为纪念环球出版的阿尔弗雷德 卡尔穆斯 英语 Alfred Kalmus 而创作的 K博士六重奏 英语 Dr K Sextett 他为演奏者提供了更为有限的即兴创作可能 93 他在为管弦乐团和电子装置而作的 混合 英语 Mixtur 1964 67 2003年 94 为锣 两个麦克风 两台带電位器的濾波器 6名演奏者 而作的 麦克风I 英语 Mikrophonie Stockhausen 1964年 95 96 为合唱团 哈蒙德风琴 英语 Hammond organ 和四台环形调制器 英语 Ring modulation 而作的 麦克风II 1965年 97 以及为一种带反馈的旋律乐器而作的 独奏 英语 Solo Stockhausen 1966年 中开创了现场电子装置技术 英语 Live electronic music 98 即兴创作在所有这些作品中也发挥作用 尤其是在 独奏 中 99 他还为磁带创作了两部电子作品 电音 英语 Telemusik 1966年 和由四个 区域 组成的 颂歌 英语 Hymnen 1966 67年 100 101 颂歌 还有一个部分即兴独奏的版本 以及管弦版的第三区域 在这个时候 施托克豪森也开始将世界各地的音乐传统纳入他的作品 102 103 电音 是这种趋势的第一个明显的例子 104 1968年 施托克豪森为科隆声乐学院 英语 Collegium Vocale Koln 创作声乐六重奏 调 英语 Stimmung 这是一部完全基于降B泛音的长达一小时的作品 105 第二年 他为四组管弦乐队创作 壁画 英语 Fresco Stockhausen 一部 门厅音乐 德語 Wandelmusik 106 这部作品计划在波恩的贝多芬厅 英语 Beethovenhalle 的门厅和地面上演奏约五个小时 在音乐厅举行的一组他的作品音乐会之前 之后和期间 107 整个项目被命名为 贝多芬厅的音乐 德語 Musik fur die Beethovenhalle 108 这与施托克豪森于1967年和1968年在达姆施塔特举办的两个集体作曲研讨会项目类似 乐队 德語 Ensemble 和 一间房子的音乐 德語 Musik fur ein Haus 109 110 111 106 之后类似的创作项目还有 1971年为五个空间分离的音乐组而作的 公园音乐 星声 英语 Sternklang 同年的管弦乐作品 穿越 英语 Trans Stockhausen 以及13副同时进行的 独奏和二重奏的音乐场景 列日字母表 英语 Alphabet fur Liege 1972年 112 空间音乐和1970年世界博览会 编辑 nbsp 70年世博会德国馆 右方的球型音乐厅未完整显示 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 施托克豪森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发展空间化 英语 Spatial music 的概念 不仅是电子音乐 如5轨的 青年之歌 和 电音 1966年 以及4轨的 接触 1958 60年 和 颂歌 1966 67年 器乐 声乐作品 如为三支管弦乐团而作的 群 和为四支管弦乐团和四支合唱团而作的 方 也表现出这种特征 113 114 115 在1958年的 空间的音乐 等演讲中 116 他呼吁建造新型的音乐厅 以适应空间音乐的要求 他的想法是 球形的空间 四周都装有扬声器 在这个球形空间的中间 为听众悬挂一个透声 透光的平台 他们可以听到为这种标准化空间创作的音乐 从四面八方的各个点传来 117 1968年 西德政府邀请施托克豪森与1970年世界博覽會的德国馆合作 并与艺术家奥托 皮纳共同为其创作一个多媒体项目 这个项目的其他合作者包括展馆的建筑师弗里茨 博尔内曼 英语 Fritz Bornemann 柏林工业大学电子音乐工作室的主任弗里茨 温克尔 Fritz Winckel 和工程师马克斯 门格林豪森 德语 Max Mengeringhausen 展馆的主题是 音乐花园 为此博尔内曼打算将展厅 种植 在宽阔的草坪下 并在地面上 生长 出一个相连的音乐厅 最初 博诺曼将这个音乐厅设计成圓形劇場的形式 有一个中央管弦乐团台和周围的观众空间 1968年夏天 施托克豪森会见博尔内曼 并说服他将这一概念改为球形空间 观众在中心 周围有七个环形的扬声器组 在球体内壁的不同 纬度 上 118 119 尽管施托克豪森和皮纳为多媒体项目 向下 向上 德語 Hinab Hinauf 发展了详细的计划 120 但世界博览会委员会拒绝了他们过于奢侈的概念 而是要求施托克豪森每天展示他的作品五小时 121 施托克豪森的作品在183天内每天演出五个半小时 总听众人数约为一百万 122 根据施托克豪森的传记作者米夏埃尔 库尔茨 Michael Kurtz 的说法 许多游客觉得这个球形音乐厅是整个喧嚣中的一片宁静绿洲 世博会开始不久后 它便成为主要景点 123 1970年代 编辑 nbsp 康塔斯基二兄弟阿尔方斯和阿洛伊斯的 曼怛罗 英语 Mantra Stockhausen 演出 施托克豪森 前排中央 在混音台前 1972年伊朗设拉子艺术节 英语 Shiraz Arts Festival 从为双钢琴和电子装置而作的 曼怛罗 英语 Mantra Stockhausen 1970年 开始 施托克豪森转向公式作曲法 英语 Formula composition 这种技术涉及到单一 双重或三重旋律线公式的投射和叠增 124 125 126 有时 如在 曼怛罗 和带默剧表演的大型管弦乐作品 祈祷 英语 Inori Stockhausen 中 简单的公式在一开始就作为引子说明 他继续使用这种技巧 例如 在1975年的两部相关的单簧管独奏作品 丑角 英语 Harlekin 和 小丑角 以及1977年的管弦作品 禧年 英语 Jubilaum 直到2003年完成歌剧 光 127 128 124 125 129 126 130 70年代也有一些作品没有采用公式技术 例如声乐二重唱 我行于天空中 德語 Am Himmel wandre ich 多媒体项目 列日字母表 的13个部分之一 施托克豪森在1972年与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和声音振动的神秘学研究者吉尔 珀斯 英语 Jill Purce 的对话中发展了该作品 戏剧作品 秋音 中的 叶与雨 德語 Laub und Regen 无伴奏单簧管作品 爱 英语 Amour Stockhausen 以及合唱歌剧 呼吸赋予生命 英语 Atmen gibt das Leben 1974 77年 但一样有着其更简单 以旋律为导向的风格 131 132 两首这样的作品 黄道 1974 75年 和 在友谊中 英语 In Freundschaft 一部独奏曲 有着几乎所有管弦乐器的不同版本 已经成为施托克豪森最广泛演奏和录制的作品 133 134 135 这种剧烈简化的风格为新一代的德国作曲家提供了一种模式 他们或多或少都被贴上新简约主义 德語 neue Einfachheit 的标签 136 这些作曲家中最著名的是沃尔夫冈 里姆 他于1972 73年期间师从施托克豪森 他的管弦乐作品 子轮廓 德語 Sub Kontur 1974 75年 引用了施托克豪森 祈祷 1973 74年 的公式 他也承认 瞬间 对这部作品的影响 137 施托克豪森在这十年中的其他大型作品包括管弦乐 穿越 1971年 和两部利用 黄道 旋律的作品 为六名打击乐手而作的 肚子里的音乐 英语 Musik im Bauch 1975年 以及为8轨电子音乐和女高音 男低音 小号和低音单簧管而作的科幻 歌剧 天狼星 该作品对应四个季节有四个不同的版本 每个版本持续一个半小时以上 138 nbsp 施托克豪森于2004年在科隆N号录音室录制 光之星期日 英语 Sonntag aus Licht 中的 天使游行 德語 Engel Prozessionen 时混音1977年 2003年 编辑 主条目 光 施托克豪森 1977年至2003年期间 施托克豪森创作了七部歌剧 组合为 光 一周的七天 英语 Licht 139 光 涉及不同历史传统中与一周中每天相关的特征 周一 出生 生育 周二 冲突 战争 周三 和解 合作 周四 旅行 学习 等等 以及三个原型人物之间的关系 米迦勒 路西法和夏娃 140 141 这三个人物都主导其中一部歌剧 分别是 星期四 星期六 和 星期一 英语 Montag aus Licht 这三种潜在的配对在另外三部歌剧中得到强调 而三者的均匀组合在 星期三 中出现 142 施托克豪森的歌剧概念主要基于仪式和典礼 受到日本能剧 143 以及犹太教与基督教和吠陀教传统的影响 144 1968年 在创作 来自七天 时 施特克豪森阅读了萨特普雷姆 英语 Satprem 关于孟加拉上师斯瑞 阿罗频多的传记 145 随后他还阅读了阿罗频多本人发表的许多著作 光 的标题或多或少来自阿罗频多的阿耆尼 印度教和吠陀教的火神 理论 该理论是从两个核物理学的基本前提发展而来的 施托克豪森对公式的定义 特别是他对 光 超级公式的概念 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阿罗频多的 超验 范畴 146 同样 他对声音和文字的处理方法有时也偏离传统用法 光 的几个部分 如 星期六 的 路西法的梦 德語 Luzifers Traum 星期三 的 世界议会 星期日 的 光 水 德語 Lichter Wasser 和 高 时 使用了模拟或自创语言的预置或即兴文本 147 148 149 150 151 这七部歌剧不是按照周一到周日的顺序创作的 而是从 独唱 歌剧开始 除了1977年的 年岁进程 德語 Jahreslauf 后来成为 星期二 的第一幕 然后向更复杂的歌剧发展 顺序为 星期四 1978 80年 星期六 1981 83年 星期一 1984 88年 星期二 1977 87 91年 星期五 1991 94年 星期三 1995 97年 最后是 星期日 1998 2003年 152 施托克豪森一生都梦想飞行 这反映在1993年完成的 直昇機四重奏 光之星期三 的第三幕 中 在该曲中 弦乐四重奏的四名成员分别在四架直升机上表演 这些直升机在音乐厅附近的乡村上空沿着独立的飞行路线飞行 他们演奏的声音与直升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 通过扬声器向大厅里的观众播放 视频信号也被传送回音乐厅 表演者通过耳机中播放的节拍音轨 英语 Click track 同步 153 该作品的首演于1995年6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 作为荷兰艺术节 英语 Holland Festival 的一部分 154 尽管其作品性质极为特殊 但已被多次演出 包括2003年8月22日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为七号机棚 英语 Hangar 7 的揭幕演出 155 以及2007年6月17日在不伦瑞克的德国首演 作为2007年德国科学城 德語 Stadt der Wissenschaft 节庆的一部分 156 阿迪蒂弦乐四重奏组 英语 Arditti Quartet 也录制过该作品 157 1999年 他受瓦尔特 芬克 英语 Walter Fink 的邀请 成为莱茵高音乐节 英语 Rheingau Musik Festival 年度 作曲家肖像 德語 Komponistenportrat 音乐会演出的第九位作曲家 158 1999年 英国广播公司制片人罗德尼 威尔逊 Rodney Wilson 邀请施托克豪森与奎氏兄弟 英语 Brothers Quay 合作 为国际电影声音 英語 Sound on Film International 第四系列拍摄一部影片 虽然施托克豪森的音乐以前曾被用于电影 最著名的是1971年尼古拉斯 罗伊格 英语 Nicolas Roeg 的 澳洲奇谈 中的 颂歌 但这是他第一次被要求专门为电影配乐 他改编了 光之星期五 中21分钟的电子音乐素材 将作品命名为 两对 德語 Zwei Paare 奎氏兄弟同时创作了他们的动画短片 标题为 缺席 英語 In Absentia 这部影片完全基于他们对音乐的印象以及施托克豪森一个简单的建议 可以使用窗户这个意象 159 当施托克豪森在试映会上看到这部影片时 他因影片中疯女人在凄凉的精神病院牢房里写信的场景潸然泪下 奎氏兄弟惊讶地得知 他的母亲曾 被纳粹囚禁在精神病院 后来死在那里 这对我们来说也非常感人 尤其因为我们在制作影片时并不知道这些 160 2003年 2007年 编辑 nbsp 施托克豪森和安东尼奥 佩雷斯 阿韦良 Antonio Perez Abellan 为 声 的第三小时 自然时值 录音 2007年主条目 声 施托克豪森 在完成 光 之后 施托克豪森开始以一天中的24小时为基础的新一轮创作 声 英语 Klang Stockhausen 24部作品中有21部在施托克豪森去世前完成 161 该系列作品的前四部作品是 为管风琴或合成器 女高音和男高音而作的第一小时 升天 德語 Himmelfahrt 2004 05年 为两架竖琴而作的第二小时 欢乐 德語 Freude 2005年 为钢琴而作的第三小时 自然时值 德語 Naturliche Dauern 2005 06年 和为打击乐手和小女孩而作的第四小时 天堂之门 德語 Himmels Tur 2005年 162 第五小时 和谐 德語 Harmonien 2006年 是一部独奏作品 有长笛 低音单簧管和小号三个版本 162 第六至第十二小时是基于第五个小时的材料的室内乐作品 162 第十三小时 宇宙脉冲 英语 Cosmic Pulses 是一部电子作品 由放置在音乐厅周围的八个扬声器叠加24层声音而成 每层都有独立的空间运动 163 第14至21小时分别是男低音 男中音 巴塞管 圆号 男高音 女高音 高音萨克斯和长笛的独奏作品 每部都有 宇宙脉冲 中不同的三层电子伴奏 164 2010年5月8日至9日 这21部已完成的作品在科隆音乐三年节 德语 MusikTriennale Koln 上首次作为全集在176场单独的音乐会上一次性演出完成 165 理论 编辑 nbsp 施托克豪森讲 祈祷 2005年在1950年代和60年代初 施托克豪森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确立了他在音乐理论领域的重要性 尽管这些文章包括对莫扎特 德彪西 巴托克 斯特拉文斯基 戈伊瓦茨 英语 Karel Goeyvaerts 布列兹 诺诺 约翰内斯 弗里奇 英语 Johannes Fritsch 米夏埃尔 冯 比尔 英语 Michael von Biel 尤其韦伯恩的音乐的分析 166 但与他自己作品直接相关的作曲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 的确 施托克豪森的 文本 德語 Texte 最能作为战后的综合作曲理论 167 他最著名的文章是 时光飞逝 首次发表在 序列 1957年第三卷 在这篇文章中 他说明了他的器乐作品 时间测度 群 和 钢琴曲XI 的一些时间概念 且阐释了以下概念 一 十二种速度组成的 音阶 类似于半音音階 二 在基本时值上建立逐渐缩小的 完整的音乐分区的技术 类似于泛音列 三 部分场 时间场和场大小 的概念在连续和同时的比例上的音乐应用 四 从一系列比例中投射出大型曲式的方法 五 统计 作曲的概念 六 行动时值 英語 action duration 和与之相关的 可变形式 概念以及 七 无方向的时间场 和与之相关的 多价形式 概念 75 这一时期的其他重要文章包括 电子和器乐音乐 德語 Electronicische und Instrumentale Musik 1958年 168 169 空间中的音乐 德語 Musik im Raum 1958年 116 音乐和图形 德語 Musik und Graphik 1959年 170 瞬间形式 英语 Moment form 德語 Momentform 1960年 171 音乐时间的统一 德語 Die Einheit der musikalischen Zeit 1961年 172 173 以及 发明和发现 德語 Erfindung und Entdeckung 该文总结了到1961年为止施托克豪森开发的所有概念 174 所有这些关于时间的理论表明 作曲可以完全被视为 音色 的构建 因为 不同的听觉成分 如音质 和声 旋律 节拍 节奏 动态和曲式 都对应于统一的音乐时间的不同分段范围 175 任何作曲行为的总音乐结果都只是更基本的时值的 频谱 即它的 音色 该时值泛音结构的整体效果被人耳感知 不仅包括该时值的 节奏 方面 还包括它们的相对 动态 强度 波封 英语 Envelope music 等 这产生了作曲焦点的变化 即从单个乐音转变到乐音的复合体 这些乐音由它们与基本頻率的关系相互联系 这一变化可能是50年代后期最重要的作曲理论发展 不仅对施托克豪森的音乐 对普遍的 先进 音乐更是如此 176 其中一些观点 从纯粹的理论角度考虑 脱离了特定作品的背景 引来了重大的批评抨击 177 178 179 因此 施托克豪森有几年停止发表此类文章 因为他觉得这些文本导致了 许多无用的论战 他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作曲上 180 在整个60年代 尽管他公开授课并演讲 181 但很少发表分析或理论文章 1970年施托克豪森才再次开始发表理论文章 他为达姆施塔特夏校举办的六次研讨会撰写了总结文章 规范 德語 Kriterien 182 研讨会涵盖了七个主题 微观和宏观连续体 拼贴和元拼贴 速度音阶的扩展 反馈 频谱和声 共振峰调制 动态的扩展 麦克风I 的原理 和 空间音乐 空间形成和记谱法 其完整的文本在他死后才出版 183 他的著作集发表在 文本 中 囊括了他的作曲理论和对音乐作为普遍现象的分析 184 反响 编辑音乐影响 编辑施托克豪森被称为 20世纪音乐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之一 185 他早期的两部 电子研究 尤其是第二部 对1950 60年代电子音乐的后续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意大利作曲家佛朗哥 埃万杰利斯蒂 英语 Franco Evangelisti composer 和波兰作曲家安杰伊 多布罗沃尔斯基 英语 Andrzej Dobrowolski 和沃齐米日 科通斯基 英语 Wlodzimierz Kotonski 的作品中 186 他的 反 点 时间测度 和 群 的影响可以在许多作曲家的作品中看到 包括伊戈尔 斯特拉文斯基的 哀歌 英语 Threni Stravinsky 1957 58年 和 为钢琴和管弦乐团的乐章 英语 Movements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1958 59年 以及 变奏曲 纪念阿道司 赫胥黎 英語 Variations Aldous Huxley in Memoriam 1963 64年 其节奏 大概至少部分受到施托克豪森的 群 中某些段落的启发 187 尽管施托克豪森这一代的音乐似乎不可能对斯特拉文斯基有什么影响 但后者在1957年的一次谈话中说 我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象 作曲家们在他们那一代产生影响 形成风格之后 就把自己封闭起来 不再进一步发展 不再与下一代人接触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 我想到了一些例外 比如克热内克 当然 向后辈学习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且他们的方法也不一定好 但是 当你七老八十时 你那一代已经和四代的年轻人重叠 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决定 作曲家能走多远 而应该努力去发现新一代的新东西 188 在英国作曲家中 哈里森 伯特威斯尔欣然承认施托克豪森 时间测度 对他的两部管乐五重奏 副歌与合唱 英語 Refrains and Choruses 和 五种距离 英語 Five Distances 的影响 群 对其作品的影响则更为广泛 189 190 191 192 193 布莱恩 芬尼豪赫说 尽管他第一次接触 钢琴曲I IV 交叉游戏 和 反 点 时便立刻把握了其 大胆的技术创新 但还是感受到了 其魄力产生的的冲击带来的尖锐的情感 并为他 自己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来源 不是模仿 194 他在听到 群 的英国首演时便开始着迷于施托克豪森 当时他还在上学 且他后来听了很多次这次演出的录音 同时试图参透它的秘密 音乐似乎总是要爆发 但还是成功在其核心部分毫发无损地逃脱 但音乐几乎没有紧握其核心 回过头来看 很明显 从这种困惑中诞生了我对形式问题的兴趣 这种兴趣一直保持到今天 194 尽管芬尼豪赫1967年的管乐六重奏 普罗米修斯 最终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 但它最初是一部带英国管的管乐五重奏 这直接源于与他第一次聆听施托克豪森的 时间测度 195 关于施托克豪森后来的作品 他说 有一种论调称 施托克豪森的作曲法的发展中许多描述性词汇的转变明显标志了他无力执行年轻时所设想的严格音乐秩序 我从来没有赞同过 不管在多么私下的场合 这样的论调 相反 在我看来 他对他的作曲法前提不断地重新考虑 导致他形成了一条非常坚韧的历史意识的线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条线所会变得愈发清晰 我想在我们这一代人中 没有一名作曲家不因为施托克豪森的作品而重新审视音乐世界 即使只是短暂地 194 在一篇描述施托克豪森对他自己作品的影响的短文中 理查德 巴雷特 英语 Richard Barrett composer 总结说 除了我自己之外 施托克豪森仍然是我最期待听到其新作品的作曲家 并称 曼怛罗 群 方 钢琴曲X 祈祷 禧年 对他的音乐思维产生了特别的影响 196 法国作曲家和指挥家皮埃尔 布列兹说 施托克豪森是在世的最伟大的作曲家 也是我唯一认可的同辈 197 198 布列兹也承认 演出施托克豪森的 时间测度 对他后来作为指挥家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199 另一位法国作曲家让 克劳德 埃卢瓦 英语 Jean Claude Eloy 认为施托克豪森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 他将几乎 整个施托克豪森作品目录 认作 伟大的宝藏 真正的启示 200 荷兰作曲家路易斯 安德里森认可了其1968年的关键作品 反时间 拉丁語 Contra tempus 中施托克豪森 瞬间 的影响 201 施托克豪森的学生 德国作曲家沃尔夫冈 里姆的作品受到了 瞬间 颂歌 和 祈祷 的影响 202 在1960年的科隆国际当代音乐协会 英語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 音乐节上 丹麦作曲家珀尔 纳尔戈尔首次听到了施托克豪森的 接触 以及卡赫尔 布列兹和贝里奥的作品 被深深影响 他的音乐突然变成了 一种更加不连续和不连贯的风格 涉及到所有参数的严格组织 某种程度的偶然音乐和受控的即兴创作 以及对其他音乐的拼贴 203 爵士乐手如邁爾士 戴維斯 204 賀比 漢考克 205 优素福 拉蒂夫 英语 Yusef Lateef 206 207 安东尼 布拉克斯顿 英语 Anthony Braxton 208 都将施托克豪森认作一种影响 施托克豪森在流行音乐和摇滚乐中也很有影响力 弗兰克 扎帕在1966年与发明之母 英语 The Mothers of Invention 乐队的首张唱片 Freak Out 的内页说明中提到了施托克豪森 谁人乐队在美国发行的第二张密纹唱片 Happy Jack 的背面提到他们的主要作曲家和吉他手皮特 汤申德 对施托克豪森有兴趣 平克 弗洛伊德的理查德 赖特和罗杰 沃特斯也承认施托克豪森的影响 209 210 据说旧金山的迷幻摇滚乐队傑佛森飛船和感恩至死也是如此 211 科隆的实验乐队罐头的创始成员伊尔敏 施密特 英语 Irmin Schmidt 和霍尔格 舒凯 英语 Holger Czukay 都曾在科隆新音乐课程中与施托克豪森学习 212 德国电子先锋乐队電力站樂團也说他们曾师从施托克豪森 213 冰岛主唱比约克也承认施托克豪森的影响 214 215 216 更广的文化影响 编辑 施托克豪森与约翰 凯奇一样 是少数成功进入大众视野中的前卫作曲家 217 218 185 披头士乐队专辑 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 的封面上印有他的头像 这反映了他对乐队的前卫实验的影响 以及他当时 1967年 的声望 219 生命中的一天 1967年 和 Revolution 9 1968年 尤其受到了施托克豪森电子音乐的影响 220 221 施托克豪森的名字 以及他的作品作为奇怪 难听的音乐的代名词 甚至成为了漫画中的包袱 222 据说当汤玛斯 比彻姆被问及 你听过施托克豪森吗 时 他回答说 没有 但我相信我已经踩烂过一些了 这也许是关于施托克豪森的最尖刻的评论 223 施托克豪森的名气也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例如 菲利普 狄克1974年的小说 流吧 我的眼泪 英语 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提到了他 224 托马斯 品钦1966年的小说 叫卖第49组 中的 示波器 是一家有 严格电子音乐政策 的酒吧 主人公俄狄帕 玛斯向 时髦的灰胡子 询问 从某种点唱机里突然爆出的一阵喧嚷 他回答说 早来的顾客倾向于收听科隆电台的音乐 再往后 我们就会播些真的摇摆 225 法国作家米歇尔 布托尔承认施托克豪森的音乐 教会了他很多 特别提到了电子作品 青年之歌 和 颂歌 226 在施托克豪森的晚年 卫报 记者约翰 奥马奥尼 John O Mahony 将他描绘得古怪异常 称他实际上与两个女人过着是一夫多妻的生活 但同时又说他没有与其中任何一个结婚 17 同文中 奥马奥尼称施托克豪森说他出生在围绕天狼星的行星上 在德国报纸 时代周报 中 施托克豪森说他的学生生涯是在天狼星度过的 见下文 争议 1995年 BBC三台 英语 BBC Radio 3 给施托克豪森寄去了一包当代 Techno 和氛围音乐艺术家艾費克斯雙胞胎 里奇 霍丁 英语 Richie Hawtin 罗宾 兰波 英语 Robin Rimbaud 和丹尼尔 彭伯顿 英语 Daniel Pemberton 的录音 并征求他对这些音乐的意见 同年8月 三台的记者迪克 威茨 英语 Dick Witts 就这些作品采访了施托克豪森 以在10月的广播中播出 标题为 The Technocrats 并询问他会给这些年轻音乐家什么忠告 施托克豪森向每个人提出了建议 然后邀请他们做出回应 除了霍丁之外 其他人都答应了 227 228 评价 编辑 罗宾 麦科尼 英语 Robin Maconie 认为 与他同时代的作品相比 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具有相当突出的深度和理性的完整性 他最初由迈尔 埃普勒尔指导的研究 具有一种不同于当时或此后任何作曲家的连贯和条理 229 麦科尼还将施托克豪森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如果说天才是指其思想在所有的诠释中都能存活下来的人 那么根据这个定义 施托克豪森是本世纪以来最接近贝多芬的人 理由 他的音乐经久不衰 230 他还说 正如斯特拉文斯基所说 人们从不认为贝多芬是高超的配器家 因为发明创造超越了单纯的工艺 施托克豪森也是如此 想象力的强度产生了一种基本的 似乎深不可测的美感的音乐印象 产生于必要而不是有意识的设计 231 克里斯托弗 巴兰坦 Christopher Ballantine 对比了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两种范畴 得出结论 也许 比起其他当代作曲家 施托克豪森存在于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之间具有最明显辩证关系的地方 正是在他身上 这些不同的方法最明显地交汇 仅这一点似乎就说明了他的非凡意义 232 伊戈尔 斯特拉文斯基在与罗伯特 克拉夫特的对话中表达了对施托克豪森音乐的极大热情 但并非不加批判 233 多年来 他在家中组织与朋友的私人聆听会 播放施托克豪森最新作品的磁带 234 235 然而 在1968年3月发表的一篇采访中 他对一名身份未知的人说 我整周都在听一位作曲家的钢琴音乐 他现在因能够比他的时代领先个一小时而备受推崇 但是我觉得其音符团和沉默的交替比最沉闷的18世纪音乐的四分法还要单调 236 次年10月 苏联音乐 俄語 Sovetskaya muzyka 杂志的一篇报道 237 将这句话 以及同一篇文章中的其他几句 翻译成俄语 用 我指的是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 代替了 但是 当米哈伊尔 德鲁斯金 Mihail Druskin 在撰写斯特拉文斯基传记时引用这一译文时 其所指从施托克豪森的钢琴作品被扩大到所有作品 他甚至补充说 事实上 他称之为无必要 无用且无趣的作品 再次引用了 苏联音乐 同一篇文章 尽管该文已经明确表示 这句话是针对美国的 大学作曲家 238 争议 编辑 施托克豪森的职业生涯始终充满争议 原因之一是 他的音乐显示出对 塑造和改造世界 对生活和现实的真相 对创造力地进入取决于精神的未来 的高度期望 因此 施托克豪森的作品 比新音乐史上所有其他作品都更具有两极化的效果 煽动热情 并激起激烈的反对 甚至仇恨 239 另一原因由施托克豪森本人在1960年9月4日接受巴伐利亞廣播公司采访时承认 该回答成为了他第一本文集的前言 我经常被指责 特别是最近 说我过于坦率 并因此树敌无数 说我不懂外交 必须承认的是 我并不是天才密契主义者 不是神秘主义者或隐士 也不是外交家 我对我的同胞的爱是以坦率的方式表达的 我希望我的敌人不会因此而毁灭我 我也希望我的敌人能找到反驳的形式 能让我觉得别出心裁 诙谐 中肯 有教育意义 通过一种高尚的 真正人性化的敌视形式给予我尊重 240 1968年学生起义后 德国的音乐生活变得高度政治化 施托克豪森成为批评的对象 特别是来自左翼阵营 他们要求音乐 为阶级斗争服务 科内利乌斯 卡迪尤和康拉德 伯默尔 英语 Konrad Boehmer 谴责他们以前的老师是 资本主义的仆人 在政治意识形态比音乐更重要的环境中 一些批评家认为施托克豪森过于精英主义 而另一些人则指责他过于神秘 241 壁画 首演丑闻 编辑 主条目 壁画 施托克豪森 据德国 明镜 周刊报道 1969年11月15日 施托克豪森为四支管弦乐团 在四个不同地点演奏 而作的作品 壁画 的首演 也是此作迄今唯一一场演出 发生了一桩丑闻 排练时 管弦乐团的乐手就已经提出了反对意见 质疑 滑音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一个八度 等乐谱指示 还有人打电话给艺术家工会 要求澄清他们是否真的必须作为管弦乐团的一部分演奏施托克豪森的作品 在首演的后台热身室里 可以看到手写的牌子说 我们不演奏就要被炒了 演出期间 一些谱架上写有 施托克豪森动物园 请不要喂食 这是有人蓄意在演出开始前不久写上的 一些乐手厌倦了这种猴子般的表演 一小时后就离开了 尽管演出计划是四到五个小时 施托克豪森的拥趸提出抗议 而施托克豪森的反对者则质问乐手们 你怎么能参与这样的垃圾 有人设法关掉了谱架灯 使乐手处于黑暗之中 260分钟后 演出结束 所有人都表示不会再参与 242 天狼星系 编辑 德国 时代周报 的施托克豪森讣告引用了他自己的话 我曾在天狼星接受教育 并希望回到那里 尽管我仍然住在科隆附近的屈尔滕 243 指挥家米夏埃尔 吉伦听闻此事后表示 当他说他知道在天狼星发生了什么时 我惊恐地转身离开了他 此后 他写的 一个音符我都没听过 他称施托克豪森的言论为 狂妄 和 无稽之谈 同时又为自己的占星信仰辩护 如果这些大型天体不代表什么 它们为什么会存在 我无法想象宇宙中有任何无意义的东西 这世上有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 244 九一一袭击事件 编辑2001年9月16日在汉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施托克豪森被记者问到 光 中的人物对他来说是否 仅仅是文化历史中的一些人物 还是 物质表象 施托克豪森回答说 我每天向米迦勒祈祷 但不向路西法祈祷 我已经放弃了他 但他一直存在 就像最近在纽约 245 该记者随后问道 九一一袭击事件对他有什么影响 以及他如何看待关于袭击事件的报道与 颂歌 中代表的人类和谐的关系 他回答 嗯 那里发生的事情是 你们得转转你们的脑子 有史以来最大的艺术作品 事实上 精神用一种行为实现了我们在音乐方面无法想象的东西 人们为了一场演出疯狂地 狂热地练习了10年 然后死去 犹豫 这就是整个宇宙中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试想一下那里发生了什么 那些人如此专注于这一场演出 然后五千人被送上天堂 瞬间内 我无法做到这一点 与此相比 作为作曲家 我们什么都不是 这是一种犯罪 当然 因为人们并没有事先同意 他们没有自愿来参加 音乐会 这很明显 而且没有人告诉他们 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死 246 由于对施托克豪森评论的反应 在汉堡举行的他为期四天的作品节被取消了 此外 他的钢琴家女儿向媒体宣布 她将不再公开使用 施托克豪森 之名 247 随后施托克豪森表示 媒体对他的评论发表了 虚假的 诽谤的报道 并说 在汉堡的新闻发布会上 有人问我米迦勒 夏娃和路西法是否只是过去的历史人物 我回答说他们现在存在 例如纽约的路西法 在我的作品中 我把路西法定义为反叛 无政府主义的宇宙精神 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来破坏人们的创造 他不懂得爱 在对美国的事件进一步提问后 我说这样的计划似乎是路西法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当然 我用 艺术作品 这个词指的是被拟人化为路西法的破坏行为 在我其他评论的语境下 这是明确的 248 荣誉 编辑 nbsp 施托克豪森 安内利泽 罗滕贝尔格 英语 Anneliese Rothenberger 和艾度 迪華特 1969年 nbsp 屈尔滕的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广场和老市政厅授予施托克豪森的众多荣誉和称号中包括 1964年 德国留声机评论家奖 249 1966年 1972年 意大利管弦作品SIMC奖 249 1968年 北莱茵 威斯特法伦艺术大奖 249 法国录音大奖 249 汉堡自由艺术学院荣誉成员 32 1968年 1969年 1971年 荷兰爱迪生奖 英语 Edison Award 249 1970年 瑞典皇家音乐学院 英语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Music 荣誉成员 32 1973年 柏林艺术学院荣誉成员 249 1974年 德国功绩十字勋章 一等 249 1977年 罗马爱乐学院 英语 Accademia Filarmonica Romana 荣誉成员 32 1979年 美国艺术暨文学学会荣誉成员 250 1980年 欧洲科学 艺术和文学学院 法语 Academie europeenne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荣誉成员 32 1981年 意大利音乐评论家奖 凭借 光之星期四 249 1982年 德国留声机奖 249 1983年 法国金音叉奖 英语 Diapason d Or 凭借 光之星期四 32 1985年 法国藝術與文學勳章 32 1986年 恩斯特 冯 西门子音乐奖 251 249 1987年 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荣誉成员 32 1988年 屈尔滕社区荣誉市民 252 1989年 美国文理科学院荣誉成员 253 1990年 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大奖 254 249 1991年 皇家爱尔兰音乐学院荣誉院士 罗马圣则济利亚国家学院荣誉院士 魏玛声音项目荣誉赞助人 1992年 國際音樂理事會毕加索奖章 249 德国北莱茵 威斯特法伦的杰出服务勋章 249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 光之星期六 第3场 路西法之舞 249 1993年 欧洲长笛节赞助人 金音叉奖 凭借 钢琴曲I XI 和 麦克风I II 249 1994年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 光之星期二 第1幕 年岁进程 249 1995年 德国电子声学音乐协会荣誉成员 汉堡市巴赫奖 249 1996年 柏林自由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学位 欧洲文化首都哥本哈根作曲家奖 爱迪生奖 凭借 曼怛罗 249 莱比锡自由艺术学院荣誉成员 32 莱比锡歌剧院荣誉成员 32 科隆文化奖 249 1997年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 光之星期三 第1场 世界议会 249 马德里音乐诠释实验室乐队 西班牙語 Laboratorio de Interpretacion Musical 荣誉成员 32 1999年 科隆市人物金书条目 249 2000年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 光之星奇异 第1幕 夏娃第一次生育 德語 Evas Erstgeburt 249 2000 01年 莱比锡国际动画电影节金天鹅奖 一等 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和新媒体节评委特别提及奖 坦佩雷电影节评委奖 金色布拉格评委特别提及奖 克拉科夫荣誉文凭奖 第50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 芬兰图尔库动画电影节大奖 凭借为奎氏兄弟影片 缺席 创作的具象 电子音乐 249 2001年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 光之星期三 第3场 直升机四重奏 249 瑞典皇家艺术学院保拉音乐奖 249 2002年 英格兰声音艺术网络 英语 Sonic Arts Network 荣誉赞助人 32 2003年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 光之星期三 第4场 米迦勒殿 Michaelion 32 2004年 比利时皇家科学 文学和艺术学院联系成员 32 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荣誉博士 Phil h c 博士 32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为6种器乐小组的 停止和开始 Stop und Start 255 2005年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 光之星期日 第5场合唱 高 时 255 2006年 博洛尼亚爱乐学院荣誉成员 32 2008年 8月22日 施托克豪森的生日 为了纪念他 他家乡屈尔滕的市政厅广场更名为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广场 256 2008年 10月10日 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 英语 Royal Conservatory of The Hague 的电子音乐工作室更名为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工作室 257 258 2009年 德国音乐出版商协会奖 凭借为女高音独唱 4组合唱和13名器乐演奏者的 瞬间 54 2010年 屈尔滕市镇政府采用了 施托克豪森市 德語 Stockhausengemeinde 的名称 259 学生 编辑施托克豪森的知名学生包括 吉尔贝 阿米 英语 Gilbert Amy 260 弗里德里希 采尔哈 英语 Friedrich Cerha 260 阿尔多 克莱门蒂 英语 Aldo Clementi 261 厄特沃什 彼得 262 热拉尔 格里塞 英语 Gerard Grisey 263 赫尔穆特 拉亨曼 264 262 霍拉蒂乌 勒杜列斯库 英语 Horațiu Rădulescu 265 沃尔夫冈 里姆 266 73 267 克劳德 维维尔 266 73 268 和汉斯 岑德 262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Barrett 1988 45 Harvey 1975b 705 Hopkins 1972 33 Klein 1968 117 Power 1990 30 佚名 n d 佚名 1950 Bos 2017 Kurtz 1992 8 11 13 Kurtz 1992 14 11 0 11 1 11 2 Kurtz 1992 18 Stockhausen 1989a 20 21 13 0 13 1 Kurtz 1992 19 佚名 2014 Kurtz 1992 213 Maconie 2005 19 17 0 17 1 O Mahony 2001 Kurtz 1992 28 Kurtz 1992 34 36 Kurtz 1992 45 48 Kurtz 1992 56 57 Morawska Bungeler 1988 19 Kurtz 1992 68 72 Grant 2001 1 2 Kurtz 1992 45 Maconie 2005 47 Kurtz 1992 90 Tannenbaum 1987 94 29 0 29 1 Rathert 2013 Kurtz 1992 141 149 Tannenbaum 1987 95 32 00 32 01 32 02 32 03 32 04 32 05 32 06 32 07 32 08 32 09 32 10 32 11 32 12 32 13 32 14 32 15 Karlheinz Stockhausen Short Biography 2022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1 02 Kurtz 1992 202 Kurtz 1992 208 M Stockhausen 1998 13 16 Tannenbaum 1987 61 Maconie 2005 220 Maconie 2005 430 443 Stockhausen Texte 5 190 255 274 Stockhausen Texte 6 64 373 Kurtz 1992 222 Maconie 2005 480 489 Stockhausen Texte 5 186 529 Stockhausen Texte 5 105 C Stockhausen 1978 Kurtz 1992 116 117 137 138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2 14 15 Kramer 1998 Kurtz 1992 126 128 194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3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6 9 15 Kurtz 1992 184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12 13 54 0 54 1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9 Maconie 2005 477 478 Baumer 2007 Stockhausen 1996b Stockhausen 1996a 94 Stockhausen Texte 3 92 93 Toop 1998 Maconie 2005 187 Kurtz 1992 26 27 Maconie 1990 5 6 11 Felder 1977 92 Sabbe 1981 Stockhausen Texte 2 19 Stockhausen Texte 2 20 Toop 2005 3 Stockhausen Texte 1 63 74 Stockhausen Texte 1 56 Decroupet and Ungeheuer 1998 98 99 Stockhausen 1989b 127 reprinted in Schwartz Childs and Fox 1998 374 73 0 73 1 73 2 Toop 2001 Kohl 1998a 61 75 0 75 1 Stockhausen Texte 1 99 139 Worner 1973 101 105 Stockhausen Texte 2 73 100 Stockhausen Texte 1 241 251 Kaletha 2004 97 98 Stockhausen Texte 2 20 21 Maconie 2005 486 Stockhausen 1962 40 83 0 83 1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18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20 Toop 2005 175 178 Fritsch 1979 Kohl 1981 192 193 227 251 Kohl 1998b 7 Toop 2005 191 192 Maconie 2005 254 366 368 Kohl 1981 192 193 Maconie 2005 323 324 Maconie 2005 262 267 268 319 320 Kohl 1981 51 163 Maconie 1972 Maconie 2005 255 257 Peters 1992 Maconie 2005 262 265 Maconie 2005 264 Kohl 2002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21 Kohl 1981 93 95 Stockhausen Texte 4 468 476 Kohl 2002 96 Toop 2005 39 106 0 106 1 Maconie 2005 321 Maconie 2005 321 323 Maconie 2005 296 Gehlhaar 1968 Ritzel 1970 Iddon 2004 Maconie 2005 334 336 338 341 343 Stockhausen Texte 2 71 72 49 50 102 103 Stockhausen 1989a 105 108 Cott 1973 200 201 116 0 116 1 Stockhausen Texte 1 152 175 Stockhausen Texte 1 153 Kurtz 1992 166 Follmer 1996 Stockhausen Texte 3 155 174 Kurtz 1992 178 Worner 1973 256 Kurtz 1992 179 124 0 124 1 Kohl 1983 84a 125 0 125 1 Kohl 1990 126 0 126 1 Kohl 2004 Blumroder 1982 Conen 1991 Kohl 1993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10 Conen 1991 57 Kurtz 1992 192 193 佚名 2007a Deruchie 2007 Nordin 2004 Andraschke 1981 Frobenius 1981 53 note 59 60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24 25 Maconie 2005 403 544 Kohl 1983 84b 489 Stockhausen Texte 6 152 156 175 200 201 Kohl 1990 274 Stockhausen Conen and Hennlich 1989 282 Bruno 1999 134 Guerrieri 2009 Peters 2003 227 Kohl 1983 84b 499 Moritz 2005 Stockhausen 1999 18 25 Stockhausen 2001b 20 Stockhausen 2003 20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3 7 26 48 Stockhausen 1996c 215 Stockhausen 1996c 216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7 Stockhausen Stiftung 2007 Stockhausen helikopter quartett Montaigne MO 782097 Arditti Quartet Edition 35 CD Rheingau Musik Festival 2017 佚名 2001 Aita 2001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49 50 162 0 162 1 162 2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49 Stockhausen 2007a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50 Gimpel 2010 Stockhausen Texte 1 24 31 39 44 75 85 86 98 2 136 139 149 166 170 206 3 236 238 4 662 663 Morgan 1975 16 Stockhausen Texte 1 140 151 Stockhausen 2004 Stockhausen Texte 1 176 188 Stockhausen Texte 1 189 210 Stockhausen Texte 1 211 221 Stockhausen 1962 Stockhausen Texte 1 222 258 Stockhausen Texte 1 120 Morgan 1975 6 Backus 1962 Fokker 1968 Perle 1960 Stockhausen Texte 4 13 Stockhausen Texte 3 196 211 Stockhausen Texte 3 222 229 Stockhausen 2009 Stockhausen Texte 185 0 185 1 Hewett 2007 Skowron 1981 39 Neidhofer 2005 340 Stravinsky and Craft 1980 133 Cross 2000 48 Cross 2001 Hall 1984 3 7 8 Hall 1998 99 108 Pace 1996 27 194 0 194 1 194 2 Ferneyhough 1988 Kohl 2017 137 Barrett 1998 佚名 1967 佚名 1971 Boulez 1976 79 80 Eloy 2008 Schonberger 2001 Williams 2006 382 Anderson 2001 Bergstein 1992 Hancock 2014 104 105 Feather 1964 Tsahar 2006 Radano 1993 110 Macon 1997 141 Bayles 1996 222 Prendergast 2000 54 Stockhausen Texte 3 196 198 200 Flur 2003 228 Heuger 1998 15 Bjork 1996 Ross 2004 53 amp 55 佚名 2007b Broyles 2004 Guy and Llewelyn Jones 2004 111 Aldgate Chapman and Marwick 2000 146 MacDonald 1995 233 234 Stockhausen Cartoons stockhausen org 2022 07 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8 31 Lebrecht 1985 334 annotated on 366 Apocryphal source unknown Dick 1993 101 品钦 2018 32 Santschi 1982 204 Witts 1995a Witts 1995b Maconie 1989 177 178 Maconie 1988 Maconie 1989 178 Ballantine 1977 244 E g Craft and Stravinsky 1960 118 Stravinsky 1984 356 Craft 2002 141 Craft 1968 4 佚名 1968 Druskin 1974 207 Ulrich 2001 25 Stockhausen Texte 1 12 13 Kurtz 1992 188 189 佚名 1969 Reier 2007 Hagedorn 2010 Stockhausen 2002 76 Stockhausen 2002 76 77 Lentricchia and McAuliffe 2003 7 Stockhausen 2001a 249 00 249 01 249 02 249 03 249 04 249 05 249 06 249 07 249 08 249 09 249 10 249 11 249 12 249 13 249 14 249 15 249 16 249 17 249 18 249 19 249 20 249 21 249 22 249 23 249 24 Akademie der Kunste n d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n d Ernst von Siemens Music Foundation n d Gemeinde Kurten website archive from 10 December 2008 accessed 18 March 2016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mp Sciences 2018 575 Ars Electronica 2017 255 0 255 1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4 2007 Baumer 2008 Freckmann 2014 Zamboni 2020 Landschoof 2010 260 0 260 1 Kurtz 1992 96 Kurtz 1992 112 262 0 262 1 262 2 Stockhausen Kolner Kurse fur Neue Musik 1971 p 198 David Bundler Gerard Grise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th century Music 1996 copy on Angelfire website accessed 11 May 2014 Paul Griffiths Gerard Grisay 52 a Composer and Pioneer in Spectral Music The New York Times 148 no 51 349 22 November 1998 54 Stockhausen Kolner Kurse fur Neue Musik 1971 p 196 Toop Richard 英语 Richard Toop 2001 Radulescu Horatiu In Sadie amp Tyrrell 2001harvnb error no target CITEREFSadieTyrrell2001 help 266 0 266 1 Kurtz 1992 194 Griffiths 2011 p 265 Bob Gilmore On Claude Vivier s Lonely Child Tempo 61 no 239 January 2007 2 17 Citation on 4 5 来源 编辑 Aita Roberto 2001 Brothers Quay In Absentia OffScreen 30 September English translation by Donato Totaro under the same title here Akademie der Kunste n d Musik Mitglieder Karlheinz Stockhausen Komponist Musiktheoretiker Dirigent Berlin Akademie der Kuns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Aldgate Anthony James Chapman and Arthur Marwick 2000 Windows on the Sixties Exploring Key Texts of Media and Culture London and New York I B Taurus ISBN 978 1 86064 383 5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n d Honorary Members Foreign Honorary Members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mp Sciences 2018 Book of Members 1780 present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mp Sciences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Anderson Julian 英语 Julian Anderson 2001 Norgard Per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英语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英语 John Tyrrell musicologist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Andraschke Peter 1981 Kompositorische Tendenzen bei Karlheinz Stockhausen seit 1965 In Zur Neuen Einfachheit in der Musik Studien zur Wertungsforschung 14 edited by Otto Kolleritsch 126 143 Vienna and Graz Universal Edition for the Institut fur Wertungsforschung an der Hochschule fu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in Graz ISBN 978 3 7024 0153 5 佚名 n d Burg Modrath Rhein Erft Tourismus e V website Accessed 2 March 2012 佚名 1950 Burg Modrath wird Kinderheim Kolnische Rundschau 27 June 佚名 1967 Composers Flashes of a Mad Logic Time 89 no 6 10 February 75 佚名 1968 Interv iu so Stravinskim Sovetskaia Muzyka October 141 佚名 1969 Stockhausen Zuviel verlangt Der Spiegel no 49 1 December 218 佚名 1971 Stockhausen Immer hoher Der Spiegel 1971 no 9 22 February 130 132 134 佚名 2001 Brief Liaisons Give Haunting Results Visionary Fusion In Absentia Directed by Identical Twins Stephen and Timothy Quay with Music by Karlheinz Stockhausen The Telegraph 17 February 佚名 2007a Avant garde Composer Karlheinz Stockhausen Dies at 79 archive from 15 June 2010 accessed 18 March 2016 CBCnews ca 7 December accessed 7 April 2008 佚名 2007b Pioneer of Electronica Stockhausen Dead at 79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10 December 佚名 2014 Ein Stolperstein fur Gertrud Stockhausen in Barbroich Press Office of the City of Bergisch Gladbach Burgerportal Bergisch Gladbach 29 January accessed 30 January 2014 Ars Electronica 2017 Ars Electronica Archive Prix Winners Ars Electronica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Backus John 1962 Die Reih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 no 1 160 171 Ballantine Christopher 1977 Towards an Aesthetic of Experimental Music The Musical Quarterly 63 no 2 April 224 246 Barrett Richard 英语 Richard Barrett composer 1988 First Performances Montag aus LICHT at the Holland Festival Tempo 英语 Tempo journal new series no 166 September 43 45 Barrett Richard 1998 Not Necessarily Anything to Do with Karlheinz Stockhausen Excavated from Diary Entries 20 February 10 November 1994 Leonardo Music Journal 英语 Leonardo Music Journal 8 Ghosts and Monsters Technology and Personality in Contemporary Music 17 19 Baumer Ingrid 2007 Eine ganz neue Zeit fangt an Karlheinz Stockhausen arbeitete bis zum letzten Atemzug Kolner Stadt Anzeiger 英语 Kolner Stadt Anzeiger 9 December Baumer Ingrid 2008 Ehrung von Karlheinz Stockhausen Rathausvorplatz tragt seinen Namen Kolner Stadt Anzeiger 19 June Bayles Martha 1996 Hole in Our Soul The Loss of Beauty and Meaning in American Popular Music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978 0 226 03959 6 Bergstein Barry 1992 Miles Davis and Karlheinz Stockhausen A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The Musical Quarterly 76 no 4 Winter 502 525 Bjork 1996 Compose Yourself Interview of Stockhausen by Bjork Dazed and Confused 23 August 1996 Blumroder Christoph von 英语 Christoph von Blumroder 1982 Formel Komposition Minimal Music Neue Einfachheit Musikalische Konzeptionen der siebziger Jahre In Neuland Jahrbuch 2 1981 82 edited by Herbert Henck 160 178 Bergisch Gladbach Neuland Verlag Bos Christian 2017 Zuruck in Stockhausens Wiege Kolner Stadt Anzeiger 英语 Kolner Stadt Anzeiger 24 July accessed 13 August 2017 Boulez Pierre 1976 Conversations with Celestin Deliege London Eulenburg Books Broyles Michael 2004 Mavericks and Other Traditions in American Music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 0 300 10045 7 Bruno Pascal 1999 Donnerstag aus Licht A New Myth or Simply an Updating of a Knowledge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7 no 1 Winter 133 156 Conen Hermann 1991 Formel Komposition Zu Karlheinz Stockhausens Musik der siebziger Jahre Kolner Schriften zur Neuen Musik 1 ed Johannes Fritsch 英语 Johannes Fritsch and Dietrich Kamper 英语 Dietrich Kamper Mainz Schott s Sohne ISBN 978 3 7957 1890 9 Cott Jonathan 1973 Stockhausen Conversations with the Composer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ISBN 978 0 671 21495 1 Craft Robert 1968 Side Effects An Interview with Stravinsky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14 March 3 8 Craft Robert 2002 An Improbable Life Memoirs Nashville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 Craft Robert and Igor Stravinsky 1960 Memories and Commentaries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Cross Jonathan 2000 Harrison Birtwistle Man Mind Music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 0 8014 8672 2 Cross Jonathan 2001 Birtwistle Sir Harriso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Davies Hugh 英语 Hugh Davies composer 1968 Working with Stockhausen The Composer no 27 8 11 Decroupet Pascal and Elena Ungeheuer 1998 Through the Sensory Looking Glass The Aesthetic and Serial Foundations of Gesang der Junglinge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erome Kohl 英语 Jerome Kohl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1 Winter 97 142 Deruchie Andrew 2007 Karlheinz Stockhausen Tierkreis Zodiac 1974 75 Karlheinz Stockhausen arrangement Programme booklet note for the North American premiere of Funf Sternzeichen 5 March 2007 Montreal Societe de musique contemporaine du Quebec Archive from 10 December 2008 accessed 18 March 2016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4 2007 Best Edition 2004 2007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Deutscher Musikverleger Verband accessed 31 August 2009 Deutscher Musikeditionspreis 2009 Elf Preistrager des Deutschen Musikeditionspreis BEST EDITION 2009 Deutscher Musikverleger Verband accessed 31 August 2009 Dick Philip K 1993 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英语 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New York Vintage Books ISBN 978 0 679 74066 7 Druskin Mikhail Semenovich 1974 Igor Stravinskii Lichnost Tvorchestvo Vzgliady Igor Stravinsky Personality Works Opinions Leningrad Moscow Izdatelstvo Sovietska kompozitor Eloy Jean Claude 英语 Jean Claude Eloy 2008 I Owe to Him In Gedenkschrift fur Stockhausen edited by Suzanne Stephens 英语 Suzanne Stephens and Kathinka Pasveer 英语 Kathinka Pasveer 58 Kurten Stockhausen Stiftung fur Musik Ernst von Siemens Music Foundation n d Prize Winner Archive EVS Musikstiftung ch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18 Feather Leonard 英语 Leonard Feather 1964 Blindfold Test Yusef Lateef Down Beat 31 no 25 10 September 34 Felder David 1977 An Interview with Karlheinz Stockhause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6 no 1 Fall Winter 85 101 Ferneyhough Brian 1988 Temoignage translated by Jacques Demierre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 Livre programme 18 19 Paris Edition Contrechamps Festival d Automne a Paris archive from 10 December 2008 accessed 18 March 2016 Flur Wolfgang 2003 Kraftwerk I Was a Robot Second Edition London Sanctuary Publishing Ltd ISBN 978 1 86074 417 4 Fokker Adriaan D 1968 Wherefore and Why Die Reihe 英语 Die Reihe 8 English ed 68 79 Follmer Golo 1996 Osaka Technik fur das Kugelauditorium In Musik verwandelt Das Elektronische Studio der TU Berlin 1953 1995 edited by Frank Gertich Julia Gerlach and Golo Follmer 195 211 Hofheim Wolke Verlag ISBN 978 3 923997 68 8 Freckmann Yvonne Introduction to Karlheinz Stockhausen Studio 1 October 2014 2022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4 Fritsch Johannes 英语 Johannes Fritsch 1979 Prozessplanung In Improvisation und neue Musik Acht Kongressreferate edited by Reinhold Brinkmann 108 117 Veroffentlichungen des Instituts fur Neue Musik und Musikerziehung Darmstadt 20 Mainz Schott Musik International Frobenius Wolf 1981 Die Neue Einfachheit und der burgerliche Schonheitsbegriff in Zur Neuen Einfachheit in der Musik edited by Otto Kolleritsch 48 60 Studien zur Wertungsforschung 14 Vienna and Graz Universal Edition for the Institut fur Wertungsforschung an der Hochschule fu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in Graz ISBN 978 3 7024 0153 5 Gehlhaar Rolf 英语 Rolf Gehlhaar 1968 Zur Komposition Ensemble Kompositionsstudio Karlheinz Stockhausen International Ferienkurse Darmstadt 1967 Darmstadter Beitrage zur Neuen Musik 11 edited by Ernst Thomas Mainz Schott Gimpel Othmar ed 2010 Karlheinz Stockhausen KLANG 8 und 9 Mai Cologne MusikTriennale Koln Grant Morag Josephine 2001 Serial Music Serial Aesthetics Compositional Theory in Post War Europe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rnold Whittall general edit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 0 521 80458 5 Guerrieri Matthew 2009 At NEC Six Hours of Stockhausen The Boston Globe 27 February G10 via Newspapers com Guy Alun and Iwan Llewelyn Jones 2004 Students Guide to Gcse Music for the Wjec Specification English Language London Rhinegold Publishing ISBN 978 1 904226 59 8 Hagedorn Volker 2010 Dirigent Michael Gielen Der Unbeugsame Die Zeit no 18 29 April Hall Michael 1984 Harrison Birtwistle The Contemporary Composers 4 Series editor Nicholas Snowman 英语 Nicholas Snowman London Robson Books ISBN 978 0 86051 270 7 Hall Michael 1998 Harrison Birtwistl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temporary Composers Series editor Nicholas Snowman 英语 Nicholas Snowman London Robson Books ISBN 978 1 86105 179 0 Hancock Herbie 2014 Possibilities New York Viking Harvey Jonathan 英语 Jonathan Harvey composer 1975b Stockhausen s Hymnen The Musical Times 英语 The Musical Times 116 no 1590 August 705 707 Heuger Markus 1998 Stockhausen Goes to Town Der offentliche Stockhausen 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 英语 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 159 no 4 July August 10 15 Hewett Ivan 2007 Karlheinz Stockhausen Both a Rationalist and a Mystic the Composer s Influence Stretched from Boulez to the Beatles Guardian Unlimited Friday 7 December Hopkins Bill 英语 Bill Hopkins composer 1972 Stockhausen and Others Tempo new series no 98 32 34 Iddon Martin 2004 The Haus that Karlheinz Built The Musical Quarterly 87 no 1 87 118 Kaletha Holger 2004 Decomposition of the Sound Continuum Serialism and Development from a Genetic Phenomenolog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ed by Jerome Kohl 英语 Jerome Kohl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42 no 1 Winter 84 128 Klein Lothar 1968 Twentieth Century Analysis Essays in Miniature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54 no 6 February 117 19 Kohl Jerome 英语 Jerome Kohl 1981 Serial and Non Serial Techniques in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from 1962 1968 PhD dis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Kohl Jerome 1983 84a The Evolution of Macro and Micro Time Relations in Stockhausen s Recent Music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22 nos 1 and 2 147 185 Kohl Jerome 1983 84b Stockhausen at La Scala Semper idem sed non eodem modo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22 nos 1 and 2 483 501 Kohl Jerome 1990 Into the Middleground Formula Syntax in Stockhausen s Licht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28 no 2 Summer 262 291 Kohl Jerome 1993 Time and Light Contemporary Music Review 7 no 2 203 219 Kohl Jerome 1998a A Seventieth Birthday Festschrift for Karlheinz Stockhausen Part One Guest Editor s Introduc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1 Winter 59 64 Kohl Jerome 1998b A Seventieth Birthday Festschrift for Karlheinz Stockhausen Part Two Guest Editor s Introduc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2 Summer 5 10 Kohl Jerome 2002 Serial Composition Serial Form and Process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 s Telemusik In Electroacoustic Music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ed Thomas Licata 91 118 Westport Conn and London Greenwood Press Kohl Jerome 2004 Der Aspekt der Harmonik in Licht In Internationales Stockhausen Symposion 2000 LICHT Musikwissenschaftliches Institut der Universitat zu Koln 19 bis 22 Oktober 2000 Tagungsbericht Signale aus Koln Beitrage zur Musik der Zeit 10 Ed Imke Misch and Christoph von Blumroder 英语 Christoph von Blumroder 116 132 Munster Berlin London LIT Verlag ISBN 978 3 8258 7944 0 Kohl Jerome 2017 Karlheinz Stockhausen Zeitmasse Landmarks in Music Since 1950 edited by Wyndham Thomas Abingdon Oxon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17 ISBN 978 0 7546 5334 9 cloth ISBN 978 0 367 88243 3 pbk Kramer Jonathan 英语 Jonathan Kramer 1998 Karlheinz in California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6 no 1 Winter 247 261 Kurtz Michael 1992 Stockhausen A Biography translated by Richard Toop 英语 Richard Toop London and Boston Faber and Faber ISBN 978 0 571 14323 8 cloth ISBN 978 0 571 17146 0 pbk Landschoof Elke 2010 Stockhausen Ehrenburger kunftig Teil des Namens Kolner Stadt Anzeiger 英语 Kolner Stadt Anzeiger 30 November Lebrecht Norman 1985 The Book of Musical Anecdote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London Sphere Books ISBN 978 0 02 918710 4 Lentricchia Frank and Jody McAuliffe 2003 Crimes of Art and Terro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978 0 226 47205 8 MacDonald Ian 1995 Revolution in the Head The Beatles Records and the Sixties London Pimlico ISBN 978 0 7126 6208 6 Macon Edward L 1997 Rocking the Classics English Progressive Rock and the Countercul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 0 19 509887 7 Maconie Robin 英语 Robin Maconie 1972 Stockhausen s Mikrophonie I Perception in Actio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0 no 2 Spring Summer 92 101 Maconie Robin 1988 Great Vintages Classic CD 5 Maconie Robin 1989 Afterword Beauty and Necessity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 Stockhausen on Music Lectures and Interviews edited by Robin Maconie London and New York Marion Boyars Maconie Robin 1990 The Works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second ed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ISBN 978 0 19 315477 3 Maconie Robin 2005 Other Planets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Lanham Maryland Toronto Oxford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ISBN 978 0 8108 5356 0 Morawska Bungeler Marietta 1988 Schwingende Elektronen Eine Dokumentation uber das Studio for Electronic Music WDR 英语 Studio for Electronic Music WDR 1951 1986 Koln Rodenkirchen P J Tonger Musikverlag Morgan Robert 1975 Stockhausen s Writings on Music The Musical Quarterly 61 no 1 January 1 16 Reprinted in The Musical Quarterly 75 no 4 Winter 1991 194 206 Moritz Albrecht 2005 Stockhausen LICHTER WASSER LIGHTS WATERS 1998 99 Record review Neidhofer Christoph 2005 Joseph N Straus Stravinsky s Late Music Music Theory Spectrum 27 336 53 Nordin Ingvar Loco 2004 George Crumb Makrokosmos Books 1 and 2 24 Fantasy Pieces after the Zodiac for Amplified Piano Margaret Leng Tan amplified piano Alex Nowitz whistling Mode 142 Accessed 7 April 2008 Also found at Mode Records website O Mahony John 2001 The Sound of Discord The Guardian 29 September Accessed 8 May 2011 Pace Ian 1996 Secret Theatres The Harrison Birtwistle Retrospective 12 April 4 May 1996 Tempo 英语 Tempo journal new series no 197 July 25 27 Perle George 1960 Book Review Die Reihe III Musical Craftsmanship Journal of Music Theory 英语 Journal of Music Theory 4 no 1 April 102 104 Peters Gunter 1992 Meditations Modulated H Heissenbuttel s Einfache Grammatische Meditationen in K Stockhausen s Mikrophonie II In German Literature and Music An Aesthetic Fusion 1890 1989 edited by C Reschke and H Pollock Houston Germanic Studies 8 247 261 Munich Wilhelm Fink Verlag Revised German edition 1993 Die ringmodulierte Meditation Helmut Heissenbuttels Einfache grammatische Meditationen in Karlheinz Stockhausens Mikrophonie II In Musik Konzepte 81 Autoren Musik Sprache im Grenzbereich der Kunste 16 40 Munich Edition Text Kritik Reprinted in Peters 2003 27 62 German and 163 198 English Peters Gunter 2003 Heiliger Ernst im Spiel Texte zur Musik von Karlheinz Stockhausen Holy Seriousness in the Play Essays on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bilingual edition German and English Kurten Stockhausen Stiftung fur Musik ISBN 978 3 00 009182 7 Power David 1990 Book Reviews Towards a Cosmic Music Karlheinz Stockhausen Tim Nevill Tempo new series no 175 December 30 31 Prendergast Mark 2000 The Ambient Century From Mahler to Trance The Evolution of Sound in the Electronic Age London and New York Bloomsbury Publishing ISBN 978 1 58234 134 7 London ISBN 978 0 7475 4213 1 New York 托马斯 品钦 著 胡凌云 译 2018 拍卖第四十九批 译林出版社 Radano Ronald M 1993 New Musical Figurations Anthony Braxton s Cultural Critiqu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athert Wolfgang 2013 Stockhausen Karlheinz Neue Deutsche Biographie edited by the Historical Committee at the Bav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vol 25 Stadion Tecklenborg Berlin Duncker und Humblot ISBN 978 3 428 11206 7 cloth ISBN 978 3 428 11294 4 leather Reier Sebastian 2007 Im Rhythmus der Sterne Die Zeit 9 December Ritzel Fred 1970 Musik fur ein Haus Kompositionsstudio Karlheinz Stockhausen Internationale Ferienkurse fur Neue Musik Darmstadt 1968 Darmstadter Beitrage zur Neuen Musik 12 edited by Ernst Thomas Mainz B Schott s Sohne Ross Alex 2004 Bjork s Saga The New Yorker 80 no 23 23 August 49 53 55 59 archive from 19 April 2008 accessed 18 March 2016 Sabbe Herman 1981 Die Einheit der Stockhausen Zeit Neue Erkenntnismoglichkeiten der seriellen Entwicklung anhand des fruhen Wirkens von Stockhausen und Goeyvaerts Dargestellt aufgrund der Briefe Stockhausens an Goevaerts In Musik Konzepte 19 Karlheinz Stockhausen wie die Zeit verging edited by Heinz Klaus Metzger and Rainer Riehn 5 96 Munich Edition Text Kritik Santschi Madeleine 1982 Voyage avec Michel Butor Lausanne Editions L Age d Homme Schonberger Elmer 2001 Andriessen 4 Louis Andriesse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Schwartz Elliott 英语 Elliott Schwartz and Barney Childs 英语 Barney Childs with Jim Fox 英语 Jim Fox composer 1998 Contemporary Composers on Contemporary Music Expanded edition New York Da Capo Press ISBN 978 0 306 80819 7 Skowron Zbigniew 1981 Muzyka elektroniczna Karlheinza Stockhausena Okres prob i doswiadczen Karlheinz Stockhausen s electronic music A period of trials and experiences Muzyka Kwartalnik Instytutu Sztuki Polskiej Akademii Nauk 26 nos 3 4 17 40 Stockhausen Christel 1978 Stockhausens Tierkreis Einfuhrung und Hinweise zur praktischen Auffuhrung Melos 45 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 英语 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 139 July August 283 287 Reprinted together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as Stockhausen s ZODIAC Introduction and Instructions for Performance Practice in a booklet now included with the score of Tierkreis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63 2014 Texte zur Musik OCLC 6571675 17 vols Vols 1 3 edited by Dieter Schnebel 英语 Dieter Schnebel vols 4 10 edited by Christoph von Blumroder 英语 Christoph von Blumroder Vols 1 3 Cologne Verlag M DuMont Schauberg 1963 1964 1971 vols 4 6 DuMont Buchverlag 1978 1989 1989 Vols 7 10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1998 Vols 11 17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2014 English edition as Texts on Music edited by Jerome Kohl 英语 Jerome Kohl with translations by Jerome Kohl Richard Toop 英语 Richard Toop Tim Nevill Suzanne Stephens 英语 Suzanne Stephens et al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in preparation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62 The Concept of Unity in Electronic Music Translated by Elaine Barkin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 no 1 Autumn 39 48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89a Stockhausen on Music Lectures and Interviews edited by Robin Maconie London and New York Marion Boyars ISBN 978 0 7145 2887 8 cloth ISBN 978 0 7145 2918 9 pbk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89b Towards a Cosmic Music Texts selected and translated by Tim Nevill Shaftsbury Element Books ISBN 978 1 85230 084 5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6a Electroacoustic Performance Practice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英语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34 no 1 Fall 74 105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6b Kino Bilder In Bilder vom Kino Literarische Kabinettstucke edited by Wolfram Schutte 138 140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Verlag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6c Helikopter Streichquartett Grand Street 14 no 4 Spring Grand Street 56 Dreams 213 225 ISBN 978 1 885490 07 0 Online Variant of this text some omissions some supplements different illustrations Stockhausen Karlheinz 1999 Stockhausen Kurse Kurten 1999 Kompositions Kurs Skizzen von Welt Parlament 1995 fur Chor a cappella mit singenden Dirigenten Klangregisseur 1 Szene vom Mittwoch aus Licht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1a Message from Professor Karlheinz Stockhausen Accessed 27 December 2007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1b Stockhausen Courses Kurten 2001 Composition Course on Lights Waters Sunday Greeting for Soprano Tenor and orchestra with synthesizer 1999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2 Huuuh Das Pressegesprach am 16 September 2001 im Senatszimmer des Hotel Atlantic in Hamburg MusikTexte no 91 69 77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3 Stockhausen Courses Kurten 2003 Composition Course on Hoch Zeiten of Sunday from Light for Choir 2001 02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4 Electronic and Instrumental Music translated by Jerome Kohl 英语 Jerome Kohl with Suzanne Stephens 英语 Suzanne Stephens and John McGuire In Audio Culture Readings in Modern Music edited by Christoph Cox and Daniel Warner 370 380 New York Continuum ISBN 978 0 8264 1614 8 ISBN 978 0 8264 1615 5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7a Cosmic Pulses Electronic Music Accessed 30 March 2008 In programme book for the world premiere Rome 8 May Slightly expanded version in 2007 Stockhausen Kurse Kurten Programm zu den Interpretations und Kompositionskursen und Konzerten der Musik von Programm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mposition Courses and Concerts of the Music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 7 Juli bis 15 Juli 2007 in Kurten from July 7th to 15th 2007 in Kuerten notes for the German premiere on 13 July 2007 pp 22 German text and 40 English text with illustrations divided between those pages and the programme cover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Stockhausen Karlheinz 2009 Kompositorische Grundlagen Neuer Musik Sechs Seminare fur die Darmstadter Ferienkurse 1970 edited by Imke Misch Kurten Stockhausen Stiftung fur Musik ISBN 978 3 00 027313 1 Stockhausen Karlheinz Hermann Conen and Jochen Hennlich 1989 Before and After Samstag aus Licht Conversation of 24 May 1984 in Milan Translated by Karin von Abrams Contemporary Music Review 5 no 1 267 297 Stockhausen Markus 英语 Markus Stockhausen 1998 Markus Stockhausen plays Karlheinz Stockhausen notes on pp 13 17 of booklet to CD recording Markus Stockhausen plays Karlheinz Stockhausen Aries In Freundschaft Halt Pieta EMI Classics 7243 5 56645 2 5 Stockhausen Stiftung 2007 Stockhausen Auffuhrungen Performances 2007 Kurten Stockhausen Stiftung Stockhausen Verlag 2010 Stockhausen August 22nd 1928 5 December 5th 2007 English edition of brochure with official worklist and list of CDs Kurten Stockhausen Verlag Online version Stravinsky Igor 1984 Selected Correspondence vol 2 Edited and with commentaries by Robert Craft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Stravinsky Igor and Robert Craft 1980 Conversations with Stravinsk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978 0 520 04040 3 Reprint of the 1959 Doubleday edition Tannenbaum Mya 1987 Conversations with Stockhausen 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David Butchar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 0 19 315467 4 Toop Richard 英语 Richard Toop 1998 Mondrian Fibonacci und Stockhausen Mass und Zahl in Adieu 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 英语 Neue Zeitschrift fur Musik 159 no 4 July August 31 35 Toop Richard 2001 Karlheinz Stockhause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英语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英语 John Tyrrell musicologist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Toop Richard 2005 Six Lectures from the Stockhausen Courses Kurten 2002 Stockhausen Verlag ISBN 978 3 00 016185 8 Tsahar Assif 英语 Assif Tsahar 2006 Gentle Giant Haaretz Tel Aviv 17 March Ulrich Thomas 2001 Sternklang Karlheinz Stockhausens astronische Musik Positionen Beitrage zur neuen Musik 46 February 25 28 Williams Alastair 2006 Swaying with Schumann Subjectivity and Tradition in Wolfgang Rihm s Fremde Szenen I III and Related Scores Music amp Letters 英语 Music amp Letters 87 no 3 379 397 Witts Dick 英语 Richard Witts 1995 Karlheinz Stockhausen Advice to Clever Children The Wire 英语 The Wire magazine issue 141 November archive from 29 May 2013 accessed 2 May 2017 Witts Dick Techno s well weird grandad The Independent 23 October 1995 2022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2 nbsp Worner Karl Heinrich 德语 Karl Heinrich Worner 1973 Stockhausen Life and Work Translated by Bill Hopkins 英语 Bill Hopkins compos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021436 9780520021433 Zamboni Sara Three presentations in the Stockhausen Analogue Studio January 2020 2022 07 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1 01 Ouverture PDF Rheingau Musik Festival 英语 Rheingau Musik Festival 2017 24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3 08 德语 悼文 编辑 佚名 2007年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 兼具影响力和争议的德国作曲家 在六十年间一直追求其毫不妥协的前卫理念 泰晤士报 12月10日 2011年8月14日抓取 2020年5月20日访问 英语 莱纳 农嫩曼 Rainer Nonnenmann 2007年 在屈尔滕的家 在宇宙中的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科隆城市日报 英语 Kolner Stadt Anzeiger 12月7日 德语 马克 斯韦德 英语 Mark Swed 2007年 先锋作曲家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享年79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波士頓環球報 12月8日 英语 纪录片 编辑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 直升机四重奏 荷兰1995年纪录片 78分钟 制作人 托恩 范德李 荷兰语 Ton van der Lee 导演 弗兰克 斯海弗 英语 Frank Scheffer Allegri Film 出品 预告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施托克豪森 音乐 为了更好的世界 德語 Stockhausen Musik fur eine bessere Welt 德国2009年纪录片 56分钟 制作人兼导演 诺贝特 布塞 英语 Norbert Buse 助理导演 托马斯 冯 施泰内克 德语 Thomas von Steinaecker Studio TV Film 出品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官方网站 施托克豪森的Discogs页面 英文 施托克豪森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 IMDb 上的資料 英文 施托克豪森在Allmusic上的頁面 施托克豪森出版社的CD全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际施托克豪森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主页 施托克豪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作品目录 施托克豪森基金会 UbuWeb 英语 UbuWeb 上的施托克豪森声音文件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施托克豪森影片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施托克豪森在英国的公开课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施托克豪森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声音档案作品选段 musiquecontemporaine fr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卡尔海因茨 施托克豪森 amp oldid 7978083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