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冥卫一

冥衛一,又名卡戎Charon)及小行星134340,于1978年在美國海軍天文台被發現。冥衛一是矮行星冥王星已知的五顆自然衛星中最大的一顆,其平均半徑為606公里。卡戎是已知的第六大海王星外天體,僅次於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鳥神星共工星[10]

冥衛一
新視野號以真實色彩拍攝的冥衛一。
发现
發現者詹姆斯·克里斯蒂
發現日期1978年6月22日
編號
命名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卡戎
其它名稱S/1978 P 1
軌道參數 [2][3]
曆元 2452600.5
(2002年11月22日)
近心點19,587 km
遠心點19,595 km
半長軸19591.4 km[1]
離心率0.0002[1]
軌道週期6.3872304±0.0000011 d
(6天9小時17分,36.7 ± 0.1秒)
平均軌道速度0.21 km/s[a]
軌道傾角0.080° (相對於冥王星的赤道)[1]
119.591°±0.014° (相對於冥王星的軌道平面)
112.783°±0.014° (相對於黃道
升交點黃經223.046°±0.014° (相對於春分點
隸屬天体冥王星
物理特徵
平均半徑606.0±0.5 km[4][5] (地球的0.095倍,冥王星的0.51倍)
扁率<0.5%[6]
表面積4.6×106 km2 (地球的0.0090倍)
體積(9.32±0.14)×108 km3 (地球的0.00086倍)
質量(1.586±0.015)×1021 kg[4][5]
(地球的0.000266倍)
(冥王星的12.2%)
平均密度1.702±0.017 g/cm3[5]
表面重力0.288 m/s2
0.59 km/s
自轉週期潮汐鎖定
反照率0.2 ~ 0.5(當太陽相位角為15°時)
溫度−220 °C53 K
視星等16.8[7]
絕對星等(H)1[8]
角直徑55毫角秒[9]

冥衛一的直徑是冥王星的一半,質量是冥王星的八分之一,與它的母星冥王星相比,冥衛一是一顆非常大的衛星,它與冥王星構成雙矮行星,其系統重心位於冥王星之外。

冥衛一北極的紅褐色極冠是由托林組成的,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可能是構成生命的基本成分。這些托林是從冥王星大氣層中釋放的甲烷和相關氣體中產生的。[11]

新視野號探測器是唯一一個訪問過冥王星系統的探測器。2015年,新視野號接近冥衛一,最近僅27000公里。

發現

卡戎是在1978年6月22日被天文學家詹姆斯·克里斯蒂以高放大率檢驗一個月前的一組冥王星的攝影底片的影像時發現的。克里斯蒂注意到有一個微小的凸起會周期性的出現。稍後,回溯到1965年4月29日底片也確認了這個凸起。

名稱

卡戎原來的臨時名稱是S/1978 P 1,是根據當時大會制定的新的命名規則給予的。稍後,克里斯蒂稱之為“卡戎(Charon)”,但直到1985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才認同這個名字是官方的名稱。在希臘神話中卡戎是死者的擺渡人,與冥王黑帝斯(在羅馬神話中稱作普鲁托)在神話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神祇。

雖然在傳統的英語發音中,“Charon”中的“ch”发的是k的音,但是克里斯蒂在這顆衛星的發音上將“ch”的发音改為shIPA [ʃ]),因为他妻子名字Charlene中的“ch”就念sh。于是sh的發音也在天文界流行了开来,大家都使用這樣的發音,在中文中也有對應的譯音「夏龍」。不过除了英語以外,其他语言依然使用原本神話的發音,唸k音。

形成

 
冥卫一可能的形成机制示意图

羅賓·坎二模擬的結果在2005年出版,提出卡戎是在約45億年前的大碰撞中形成的,非常像地球月球的狀況。在這個模型中,一個巨大的古柏帶天體以高速撞擊冥王星,摧毀了自己,也轟掉了冥王星大部分的地幔,卡戎則從這些碎片中聚合而成。但是,這樣的撞擊應該會使冥王星有比我們發現的更多岩石成分,而卡戎會有更多冰的成分。因此現在認為冥王星和卡戎在軌道上碰撞之前就是兩個不同的天體,而這次碰撞雖然猛烈,但僅能將冰像甲烷一樣的蒸發掉,卻不足以造成瓦解的情形。[12]

物理性質

卡戎的直徑約為1,212千米,正好約為冥王星的一半,表面佈滿了冰凍的水冰。與冥王星不同的是,卡戎的表面看起來可能是被凍結的不易揮發的水。卡戎表面溫度約為-230℃,密度為1.7克/立方厘米,顯示組成成分中,岩石佔了一半多,冰則比一半少一點。其表面大氣僅約為0.1毫巴左右,是地球表面大氣濃度的萬分之一,稀薄到幾近於無,現時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冥衛一的表面,以確定該衛星有沒有大氣層。

軌道特性

 
該冥王星和卡戎的斜面圖展示了冥王星圍繞著其自身外的一個點旋轉,圖中可見兩個天體間的同步自轉
 
冥王星与冥卫一相互旋转一周期。由新视野号于2014年7月19日到7月24日沿黄道面拍摄

冥王星和卡戎在潮汐鎖定的狀態下,以6.387天的週期互繞,所以永遠以相同的位置遙遙相對。兩者的平均距離是19,570 千米(12,163英里)。卡戎的發現使天文學家可以精確的測量冥王星系統的總質量,而互掩可以計算各自的大小(直徑),但是個別的質量依然只能用估計的,直到2005年發現冥王星外圍的衛星,才依據外面衛星的軌道細節揭露出卡戎的質量大約是冥王星的11.65%,[1][永久失效連結]同時也顯示密度為1.65±0.06公克/公分³,並建議有55±5%是岩石,45%是冰。冥王星的密度較高,約有70%的岩石。

衛星還是矮行星?

冥王星-凱倫的質心落在這兩個天體之外,因此其中一個並不是真正繞著另一個在公轉,而且兩者的質量是可以相互比較的,因此凱倫不適合被當作冥王星的衛星。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應該是雙矮行星,應隨著冥王星一起重分類。 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年會中有一項草案是2006年行星重定義,建議行星必須繞著太陽運轉,並且有足夠大的重力使本身成為球體。在這樣的草案下,凱倫有資格成為行星,因為草案明確定義衛星的條件是系統的重心必須在主要的天體內部。但最後的重分類將冥王星歸類為矮行星,但卻沒有正式的定義行星的衛星,使凱倫的身分變得很不明確(迄今,凱倫尚未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列入矮行星的候選名單中)。 冥衛二冥衛三冥衛四冥衛五也環繞著相同的重心,但是它們不夠大而不是球體,所以很簡單的可以認定是冥王星的衛星。或者以另類的看法,它們是冥王星-凱倫系統的衛星。[13]

圖片

註釋

  1. ^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other parameters.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Planetary Satellite Mean Orbital Parameters — Satellites of Pluto. Solar System Dynamics.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3-08-23 [2017-12-27]. 
  2. ^ Buie, Marc W.; Grundy, William M.; Young, Eliot F.; Young, Leslie A.; Stern, S. Alan. Orbits and Photometry of Pluto's Satellites: Charon, S/2005 P1, and S/2005 P2.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6-07, 132 (1): 290–298. Bibcode:2006AJ....132..290B. ISSN 0004-6256. S2CID 119386667. arXiv:astro-ph/0512491 . doi:10.1086/504422 (英语). 
  3. ^ Steffl, A. J.; Mutchler, M. J.; Weaver, H. A.; Stern, S. A.; Durda, D. D.; Terrell, D.; Merline, W. J.; Young, L. A.; Young, E. F. .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6-08, 132 (2): 614–619 [2021-12-06]. ISSN 0004-6256. doi:10.1086/505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英语). 
  4. ^ 4.0 4.1 Stern, S. A.; Bagenal, F.; Ennico, K.; Gladstone, G. R.; Grundy, W. M.; McKinnon, W. B.; Moore, J. M.; Olkin, C. B.; Spencer, J. R. The Pluto system: Initial results from its exploration by New Horizons. Science. 2015-10-16, 350 (6258): aad1815. Bibcode:2015Sci...350.1815S. ISSN 0036-8075. PMID 26472913. S2CID 1220226. arXiv:1510.07704 . doi:10.1126/science.aad1815 (英语). 
  5. ^ 5.0 5.1 5.2 Stern, S. Alan; Grundy, William M.; McKinnon, William B.; Weaver, Harold A.; Young, Leslie A. The Pluto System After New Horizons.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8-09-14, 56 (1): 357–392. ISSN 0066-4146. S2CID 119072504. arXiv:1712.05669 . doi:10.1146/annurev-astro-081817-051935 (英语). 
  6. ^ Nimmo, Francis; Umurhan, Orkan; Lisse, Carey M.; Bierson, Carver J.; Lauer, Tod R.; Buie, Marc W.; Throop, Henry B.; Kammer, Josh A.; Roberts, James H. Mean radius and shape of Pluto and Charon from New Horizons images. Icarus. 2017-05, 287: 12–29. Bibcode:2017Icar..287...12N. S2CID 44935431. arXiv:1603.00821 . doi:10.1016/j.icarus.2016.06.027 (英语). 
  7. ^ . Observatorio ARVAL. April 15, 2007 [200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31). 
  8. ^ David Jewitt. .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UH). June 2008 [2008-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2). 
  9. ^ (新闻稿).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2006-01-04 [2007-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18). 
  10. ^ . [2021-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11. ^ Bromwich, Jonah Engel; Fleur, Nicholas St. . The New York Times. 2016-09-14 [2021-12-06].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美国英语). 
  12. ^ Schriber. Charon's Shadow Illuminates Its True Nature. ScienceNOW. 2005 [2006-12-18]. (原始内容于2009-09-18). 
  13. ^ Background Information Regarding Our Two Newly Discovered Satellites of Pluto. [2006-12-18]. (原始内容于2020-08-01). 

参见

外部連結

  • Christy, J. W.; Harrington, R. S. .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978-08, 83: 1005 [2021-12-06]. doi:10.1086/1122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3). 
  • Marc W. Buie, , Lowell Observatory
  • . 2005-09-12 [2021-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英国英语). 
  • IAU Circular No. 3241 describing the discovery
  • Measuring the Size of a Small, Frost World (ESO press release January 2006)
  • Person, M. J.; Elliot, J. L.; Gulbis, A. A. S.; Pasachoff, J. M.; Babcock, B. A.; Souza, S. P.; Gangestad, J. .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6-10, 132 (4): 1575–1580 [2021-12-06]. ISSN 0004-6256. doi:10.1086/507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6) (英语). 

冥卫一, 冥衛一, 又名卡戎, charon, 及小行星134340, 于1978年在美國海軍天文台被發現, 冥衛一是矮行星冥王星已知的五顆自然衛星中最大的一顆, 其平均半徑為606公里, 卡戎是已知的第六大海王星外天體, 僅次於冥王星, 鬩神星, 妊神星, 鳥神星和共工星, 冥衛一新視野號以真實色彩拍攝的冥衛一, 发现發現者詹姆斯, 克里斯蒂發現日期1978年6月22日編號命名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卡戎其它名稱s, 1978, 1軌道參數, 曆元, 7006245260050000000, 2452, 2002年11月. 冥衛一 又名卡戎 Charon 及小行星134340 于1978年在美國海軍天文台被發現 冥衛一是矮行星冥王星已知的五顆自然衛星中最大的一顆 其平均半徑為606公里 卡戎是已知的第六大海王星外天體 僅次於冥王星 鬩神星 妊神星 鳥神星和共工星 10 冥衛一新視野號以真實色彩拍攝的冥衛一 发现發現者詹姆斯 克里斯蒂發現日期1978年6月22日編號命名依據希臘神話中的卡戎其它名稱S 1978 P 1軌道參數 2 3 曆元 7006245260050000000 2452 600 5 2002年11月22日 近心點19 587 km遠心點19 595 km半長軸7004195914000000000 19591 4 km 1 離心率0 0002 1 軌道週期7005551856706559999 6 3872304 0 0000011 d 6天9小時17分 36 7 0 1秒 平均軌道速度0 21 km s a 軌道傾角6997139626340159546 0 080 相對於冥王星的赤道 1 7000208725670575254 119 591 0 014 相對於冥王星的軌道平面 7000196843469027676 112 783 0 014 相對於黃道 升交點黃經7000389288708340328 223 046 0 014 相對於春分點 隸屬天体冥王星物理特徵平均半徑7005606000000000000 606 0 0 5 km 4 5 地球的0 095倍 冥王星的0 51倍 扁率 lt 0 5 6 表面積7012460000000000000 4 6 106 km2 地球的0 0090倍 體積7017932000000000000 9 32 0 14 108 km3 地球的0 00086倍 質量7021158600000000000 1 586 0 015 1021 kg 4 5 地球的0 000266倍 冥王星的12 2 平均密度7003170200000000000 1 702 0 017 g cm3 5 表面重力6999288000000000000 0 288 m s2逃逸速度7002590000000000000 0 59 km s自轉週期潮汐鎖定反照率0 2 0 5 當太陽相位角為15 時 溫度7001531499999999999 220 C 7001530000000000000 53 K 視星等16 8 7 絕對星等 H 1 8 角直徑55毫角秒 9 冥衛一的直徑是冥王星的一半 質量是冥王星的八分之一 與它的母星冥王星相比 冥衛一是一顆非常大的衛星 它與冥王星構成雙矮行星 其系統重心位於冥王星之外 冥衛一北極的紅褐色極冠是由托林組成的 這是一種有機高分子 可能是構成生命的基本成分 這些托林是從冥王星大氣層中釋放的甲烷 氮和相關氣體中產生的 11 新視野號探測器是唯一一個訪問過冥王星系統的探測器 2015年 新視野號接近冥衛一 最近僅27000公里 目录 1 發現 2 名稱 3 形成 4 物理性質 5 軌道特性 6 衛星還是矮行星 7 圖片 8 註釋 9 参考文献 10 参见 11 外部連結發現 编辑卡戎是在1978年6月22日被天文學家詹姆斯 克里斯蒂以高放大率檢驗一個月前的一組冥王星的攝影底片的影像時發現的 克里斯蒂注意到有一個微小的凸起會周期性的出現 稍後 回溯到1965年4月29日底片也確認了這個凸起 名稱 编辑卡戎原來的臨時名稱是S 1978 P 1 是根據當時大會制定的新的命名規則給予的 稍後 克里斯蒂稱之為 卡戎 Charon 但直到1985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才認同這個名字是官方的名稱 在希臘神話中卡戎是死者的擺渡人 與冥王黑帝斯 在羅馬神話中稱作普鲁托 在神話中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神祇 雖然在傳統的英語發音中 Charon 中的 ch 发的是k的音 但是克里斯蒂在這顆衛星的發音上將 ch 的发音改為sh IPA ʃ 因为他妻子名字Charlene中的 ch 就念sh 于是sh的發音也在天文界流行了开来 大家都使用這樣的發音 在中文中也有對應的譯音 夏龍 不过除了英語以外 其他语言依然使用原本神話的發音 唸k音 形成 编辑 冥卫一可能的形成机制示意图 羅賓 坎二模擬的結果在2005年出版 提出卡戎是在約45億年前的大碰撞中形成的 非常像地球和月球的狀況 在這個模型中 一個巨大的古柏帶天體以高速撞擊冥王星 摧毀了自己 也轟掉了冥王星大部分的地幔 卡戎則從這些碎片中聚合而成 但是 這樣的撞擊應該會使冥王星有比我們發現的更多岩石成分 而卡戎會有更多冰的成分 因此現在認為冥王星和卡戎在軌道上碰撞之前就是兩個不同的天體 而這次碰撞雖然猛烈 但僅能將冰像甲烷一樣的蒸發掉 卻不足以造成瓦解的情形 12 物理性質 编辑卡戎的直徑約為1 212千米 正好約為冥王星的一半 表面佈滿了冰凍的水冰和氨 與冥王星不同的是 卡戎的表面看起來可能是被凍結的不易揮發的水 卡戎表面溫度約為 230 密度為1 7克 立方厘米 顯示組成成分中 岩石佔了一半多 冰則比一半少一點 其表面大氣僅約為0 1毫巴左右 是地球表面大氣濃度的萬分之一 稀薄到幾近於無 現時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冥衛一的表面 以確定該衛星有沒有大氣層 軌道特性 编辑 該冥王星和卡戎的斜面圖展示了冥王星圍繞著其自身外的一個點旋轉 圖中可見兩個天體間的同步自轉 冥王星与冥卫一相互旋转一周期 由新视野号于2014年7月19日到7月24日沿黄道面拍摄 冥王星和卡戎在潮汐鎖定的狀態下 以6 387天的週期互繞 所以永遠以相同的位置遙遙相對 兩者的平均距離是19 570 千米 12 163英里 卡戎的發現使天文學家可以精確的測量冥王星系統的總質量 而互掩可以計算各自的大小 直徑 但是個別的質量依然只能用估計的 直到2005年發現冥王星外圍的衛星 才依據外面衛星的軌道細節揭露出卡戎的質量大約是冥王星的11 65 1 永久失效連結 同時也顯示密度為1 65 0 06公克 公分 並建議有55 5 是岩石 45 是冰 冥王星的密度較高 約有70 的岩石 衛星還是矮行星 编辑 比較藝術化的冥王星 阋神星 妊神星 鳥神星 共工星 创神星 小行星90377 亡神星 小行星120347 2002 MS4 和與地球一起的月球 查论编 冥王星 凱倫的質心落在這兩個天體之外 因此其中一個並不是真正繞著另一個在公轉 而且兩者的質量是可以相互比較的 因此凱倫不適合被當作冥王星的衛星 取而代之的是 他們應該是雙矮行星 應隨著冥王星一起重分類 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年會中有一項草案是2006年行星重定義 建議行星必須繞著太陽運轉 並且有足夠大的重力使本身成為球體 在這樣的草案下 凱倫有資格成為行星 因為草案明確定義衛星的條件是系統的重心必須在主要的天體內部 但最後的重分類將冥王星歸類為矮行星 但卻沒有正式的定義行星的衛星 使凱倫的身分變得很不明確 迄今 凱倫尚未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列入矮行星的候選名單中 冥衛二 冥衛三 冥衛四和冥衛五也環繞著相同的重心 但是它們不夠大而不是球體 所以很簡單的可以認定是冥王星的衛星 或者以另類的看法 它們是冥王星 凱倫系統的衛星 13 圖片 编辑 增強顏色的凱倫全球地圖 相同處理的冥王星 凱倫色彩增強視圖 凱倫的高分辨率增強彩色照片 按照實際比例拍攝的冥王星和凱倫 新視野號拍攝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和凱倫 2015年7月11日 新視野號拍攝的冥王星和凱倫 2015年7月13日 新視野號所看到的夜晚凱倫 2015年7月17日 註釋 编辑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other parameters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1 2 Planetary Satellite Mean Orbital Parameters Satellites of Pluto Solar System Dynamics NASA 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2013 08 23 2017 12 27 Buie Marc W Grundy William M Young Eliot F Young Leslie A Stern S Alan Orbits and Photometry of Pluto s Satellites Charon S 2005 P1 and S 2005 P2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6 07 132 1 290 298 Bibcode 2006AJ 132 290B ISSN 0004 6256 S2CID 119386667 arXiv astro ph 0512491 doi 10 1086 504422 英语 Steffl A J Mutchler M J Weaver H A Stern S A Durda D D Terrell D Merline W J Young L A Young E F New Constraints on Additional Satellites of the Pluto System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6 08 132 2 614 619 2021 12 06 ISSN 0004 6256 doi 10 1086 505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5 13 英语 4 0 4 1 Stern S A Bagenal F Ennico K Gladstone G R Grundy W M McKinnon W B Moore J M Olkin C B Spencer J R The Pluto system Initial results from its exploration by New Horizons Science 2015 10 16 350 6258 aad1815 Bibcode 2015Sci 350 1815S ISSN 0036 8075 PMID 26472913 S2CID 1220226 arXiv 1510 07704 doi 10 1126 science aad1815 英语 5 0 5 1 5 2 Stern S Alan Grundy William M McKinnon William B Weaver Harold A Young Leslie A The Pluto System After New Horizons 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18 09 14 56 1 357 392 ISSN 0066 4146 S2CID 119072504 arXiv 1712 05669 doi 10 1146 annurev astro 081817 051935 英语 Nimmo Francis Umurhan Orkan Lisse Carey M Bierson Carver J Lauer Tod R Buie Marc W Throop Henry B Kammer Josh A Roberts James H Mean radius and shape of Pluto and Charon from New Horizons images Icarus 2017 05 287 12 29 Bibcode 2017Icar 287 12N S2CID 44935431 arXiv 1603 00821 doi 10 1016 j icarus 2016 06 027 英语 Classic Satellites of the Solar System Observatorio ARVAL April 15 2007 2007 10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07 31 David Jewitt The 1000 km Scale KBOs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UH June 2008 2008 06 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02 Measuring the Size of a Small Frost World 新闻稿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2006 01 04 2007 10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01 18 存档副本 2021 06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0 19 Bromwich Jonah Engel Fleur Nicholas St Why Pluto s Moon Charon Wears a Red Cap The New York Times 2016 09 14 2021 12 06 ISSN 0362 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1 22 美国英语 Schriber Charon s Shadow Illuminates Its True Nature ScienceNOW 2005 2006 1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 09 18 Background Information Regarding Our Two Newly Discovered Satellites of Pluto 2006 12 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8 01 参见 编辑冥王星 聯星 新视野号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冥卫一Christy J W Harrington R S The satellite of Pluto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978 08 83 1005 2021 12 06 doi 10 1086 1122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 06 03 Marc W Buie Phases of Charon as seen from Pluto Lowell Observatory Hubble reveals new map of Pluto 2005 09 12 2021 12 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2 英国英语 IAU Circular No 3241 2 describing the discovery Measuring the Size of a Small Frost World ESO press release January 2006 3 Person M J Elliot J L Gulbis A A S Pasachoff J M Babcock B A Souza S P Gangestad J Charon s Radius and Density from the Combined Data Sets of the 2005 July 11 Occultation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2006 10 132 4 1575 1580 2021 12 06 ISSN 0004 6256 doi 10 1086 507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12 06 英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冥卫一 amp oldid 7249838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