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何桂清

何桂清(1816—1862年12月21日),字根雲雲南省雲南府昆明縣(今雲南省昆明市)。清朝翰林、政治人物、軍事人物。官至兩江總督。因抵抗太平天國不力,以失封疆之罪,棄市

何桂清

大清太子太保兩江總督
籍貫 雲南雲南府昆明縣
字號 字根雲
出生 生年不詳
雲南昆明縣
逝世 同治元年(1862年)
京師菜市口
出身
  • 道光十五年乙未科進士出身

生平

何桂清的父親是王英九之父王燮的家丁。王燮擔任太守,为王英九請來家教,何桂清伴讀。王英九愚鈍又喜歡玩樂嬉鬧,不喜歡八股文,因而讀書失敗,何桂清思緒清明,過目不忘,反而造就了何桂清。後來王英九捐納鹽使時,何桂清出資,報答此恩。

道光十五年(1835年),何桂清中式乙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出身,點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六年(1836年)散館,授翰林院編修。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河南鄉試副主考官。道光十九年(1839年),主貴州鄉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任司經局洗馬右贊善,改左贊善,日講起居注官南書房行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翰林院侍講,仍任洗馬。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升太僕寺少卿,為廣東鄉試正主考,會試同考官。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升光祿寺卿,改太常寺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爲山東學政。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加內閣學士,仍提督山東學政。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五日,遷兵部右侍郎丁憂去職,服滿後補任原官。

咸豐元年(1851年)五月二十日,署理吏部右侍郎,閏八月十三日授兵部右侍郎。十二月十四日[1]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南書房行走順天鄉試覆試閱卷大臣,順天武鄉試較射大臣,兼管三庫事務,充實錄館副總裁。

二年(1852年),署理經筵講官。三月六日充會試副總裁、覆試閱卷大臣,大考翰詹閱卷大臣,考試廕生閱卷大臣,八月六日授江蘇學政。太平天國襲江南,何桂清以江蘇學政身份疏陳軍事,抨擊封疆大吏軟弱,無所顧忌侃侃而談,咸豐帝感到驚奇。

三年(1853年)十一月二日改禮部左侍郎

四年(1854年)三月十日,改吏部右侍郎,仍充江蘇學政,四月十八日改倉場侍郎,九月二十一日升授浙江巡撫。太平軍攻陷江寧,東南震動。安徽徽州府寧國府是浙江屏障,何桂清駐兵黄池,扼守要衝,與浙江提督鄧紹良擊退太平軍。

五年(1855年),桂清檄令道員徐榮攻黟縣、石埭,太平軍主力到達後徽勇潰敗,徐榮戰死。何桂清上疏主張安徽浙江互為唇齒,主客一心方有勝算,咸豐帝上諭令地方官吏不分畛域剿敵。安徽巡撫移駐廬州,徽州、寧國二府暫由何桂清管轄,桂清令徽州府知府石景芬、副將魁齡等收復徽州府城及休寧縣,佈防堵敵軍來路。 江西太平軍入侵浙江,攻陷衢州府開化縣,進犯嚴州府遂安縣,桂清檄令鄧紹良等夾攻,擊退太平軍,周天受、石景芬等克復黟縣石埭縣。何桂清奏請增補道員缺額,以石景芬任徽寧池太道;總兵豫祺戰績不佳,革職,以江長貴代;團練大臣前侍郎張芾駐皖南,督辦徽、寧防務,兼顧浙江衢州、嚴州二府。

六年(1856年),檄令鄧紹良、秦如虎、都興阿等合攻寧國府,江長貴擊敗來援的太平軍,收寧國府城,獲得嘉獎。浙江杭州府知府王有齡通判徐徵訐控,桂清復奏有微詞,被朝廷責問,十一月六日以病免職。

七年(1857年)春,兩江總督怡良因病出缺,桂清同年的文淵閣大學士彭蕴章保薦以何繼任,統籌糧餉。四月十二日,以二品頂戴署理兩江總督。六月六日,實授兩江總督。桂清保薦王有齡升授江蘇布政使,獲准。此時江寧已淪陷多年,總督駐常州,軍事由江寧將軍和春主導,江南提督張國樑為幫辦,前任總督怡良專責轉運糧餉。桂清屢次奏陳方略,符合咸豐帝期望,諭飭和春與桂清和衷商酌。冬季,攻克江蘇鎮江府,以辦理軍餉功加太子少保。十二月二十六日[2]欽差大臣南洋通商大臣辦理通商各口事務。

八年(1858)十一月,會同東閣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與英、法、美三國改訂税則、通商章程:有限承認鴉片貿易;依《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在上海創建關稅總局;進出口貨物,一律按時價抽5%關稅,洋貨遠銷內地一律按時價抽2.5%子口税;各口税收劃一辦理,聘請英人李泰國幫辦海關稅務等。

十年(1860年)張國樑攻克江寧城外九洑洲,與和春挖壕築壘,完成合圍江寧(第二次江南大營)。桂清以濟餉之功,晉加太子太保。三月二十一日,太平軍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李秀成等合兵十餘萬攻陷建平縣東壩。李秀成為了解圍,由安徽廣德州急襲杭州,杭州將軍瑞昌死守,上諭令何桂清、和春儘速救援;桂清急檄幫辦江南軍務廣西提督張玉良馳援,到達後以600兵擊破太平軍,並收復臨安縣孝豐縣安吉縣,獲朝廷嘉獎。 何桂清又傳檄宣化鎮總兵馬德昭、壽春鎮總兵熊天喜、游擊曾秉忠,副將劉成元水陸分路進勦,造成兵力分散。太平軍一支由東壩進江寧府,一支由溧陽縣常州府,進而攻陷溧陽縣、進圍金壇縣。桂清檄令馬德昭救援常州、總兵銜周天孚及潮勇救援金壇縣,太平軍於是退出武進縣界,全部進圍金壇。

閏三月初三日,太平軍攻陷句容縣,江南大營後路斷絕。初四日,張玉良回軍到達常州。初五日,參將羅希賢率軍自宜興進駐常州城,初六日,壽春鎮總兵熊天喜自安徽廣德抵達常州城。江寧將軍和春飛檄求援,何桂清不准張玉良赴援,和春又調馬德昭急援,桂清也不准。浙江巡撫王有齡遞書告誡何桂清勿逃離常州:「事棘時危,身為大臣,萬目睽睽,視以動止。一舉足則人心瓦解矣。」 初七日,太平軍自江寧城外攻擊江南大營,張國樑激勵將士激戰七晝夜。張國樑九次傳檄常州諸軍救援,何桂清皆不回應。十四日,大風雨後降下大雪,人多凍僵,將士因缺餉而噪亂,十五日,江南大營失火,全軍潰敗。十六日,張國樑退守鎮江,和春退守丹陽縣。 何桂清懼怕張、和彈劾,極力致書慰勞,請張國樑移防丹陽。和春遣熊天喜紮營於白堍,張國樑招集潰兵,十八日,張國樑統兵一萬三千人抵達丹陽,留西寧鎮總兵馮子材一萬二千人守鎮江。何桂清遣張玉良於常州城外西南五里至西北橫列二十營,並上奏:「丹陽以上軍務,和春、張國樑主之。常州軍務,臣與張玉良主之。部署稍定,即進規溧陽。」其實是空言,企圖推諉責任。

何桂清催促張國樑、和春援救金壇縣,但因剛遭遇大敗,士氣不振,未及休養;而太平軍已由金壇珥村繞道出丹陽南側,馬德昭於奔牛迎擊,太平軍轉往呂城,隔絕丹陽、常州大道,熊天喜於白堍潰敗自殺。二十九日,李秀成率太平軍十萬人進逼丹陽,張國樑開南門迎擊,李秀成望見張國樑旗幟而退。張國樑向常州索要鍋、帳、軍械而不得,部眾再度潰逃,張國樑指揮親軍馳騁鏖戰,被潰兵阻擋,太平軍混入潰兵中狙擊張,張戰死,丹陽城破,和春突圍前往常州。何桂清大為震驚,已革江蘇按察使、總理江南糧臺事務的查文經等人洞悉桂清心意,建議退守蘇州。桂清便奏言軍事已交託和春、自赴蘇州籌餉,作為逃跑藉口。出逃時,常州士紳跪道請求桂清留守,戈什哈槍殺跪留其中19人才脫身,張玉良也隨即出逃。何桂清棄守後常州士民自籌登陴守城。數日後常州城破,李秀成憤恨人民抵抗而屠城。和春督兵迎敵,兵潰重傷,退至無錫縣,自殺殉節。無錫城破,湖北提督王浚戰死。

蘇州守軍聞訊大為憤恨,何桂清到達後,駐紮於滸墅關江蘇巡撫徐有壬拒絕打開城門,並彈劾何桂清「棄城喪師」及親兵在途中焚掠的罪行。和春四月十三日,蘇州城淪陷,徐有壬於巷戰戰死殉節,遺疏再彈劾何桂清多條罪狀。朝廷降諭將何桂清革職解京審訊。何桂清逃至常熟縣,託言借外兵,逃進上海租界。何桂清統領十餘萬清軍棄城潛逃,導致常州、常熟、蘇州皆失守,咸豐帝上諭革職,捕送北京審訊。然湊巧遇英法聯軍之役,咸豐帝避難熱河,何案擱置兩年。期間王有齡及江蘇巡撫薛煥等相繼上疏乞恩,未獲允准。

同治元年(1862年),言官交章彈劾何桂清,於是恭親王與租界交涉,正式將其逮捕下獄。秋審處總辦、直隸司郎中余光倬,照「各省督撫提鎮失陷城寨律」擬斬監候,並以情罪重大,「擊殺執香跪留父老十九人,忍心害理,罪當加重」,應即行處決,而改擬「斬立決」請旨定奪。刑部尚書趙光,因與幫辦江南軍務的許乃釗有交情,瞭解何桂清失陷蘇常殃民細節,覆奏:「不殺何桂清,何以謝江南百萬戰難生靈?」慈安太后慈禧太后降旨命大學士六部九卿會議。大理寺卿李棠階認為何桂清清為兩江總督,驕橫顢頇,治軍無方,克扣軍餉導致將士譁變、全軍覆沒,棄城而逃又嫁禍他人,其罪不容誅。

然而太后為求慎重,另有旨:「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員,用刑宜慎,如有疑義,不妨各陳所見。」有17人上疏論救,體仁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祁寯藻,引用嘉慶帝諭旨:「刑部議獄,不得有加重字樣。」認為刑部所擬不合制。另有工部尚書萬青藜、御史高延祜,而新任江蘇巡撫薛煥以重金疏通,故拖延未決。言官仍交章彈劾,戶科掌印給事中郭祥瑞、吏科給事中謝增等奏請速正典刑;禮科給事中卞寶第(曾於浙江道監察御史任內彈劾桂清)抗章駁祁寯藻:「仁宗上諭,只就承平時期尋常罪名而言。」又言:「道光年間浙江提督余步雲定海,咸豐年間湖北巡撫青麟武昌,皆以失陷封疆伏法,其時祁寯藻當軍機大臣,何獨於何桂清護惜若此?」大理寺卿李棠階以東南戰事尚未結束,求顧全大局再上密摺主張不應拖延:「刑賞大政,不可為謬悠之議所撓,今欲平賊,而先庇逃帥,何以作中興將士之氣?」刑部審訊時,桂清提出一份薛煥等人具名之公稟,請其退到蘇州,以保餉源重地,作為其本不欲棄地的證明。公稟出於當時或事後偽造已無從查究,朝廷命兩江總督曾國藩查核具奏。曾國藩認為守土之責與公禀無關,覆奏:「疆吏以城守為大節,不當以僚屬一言為進止;大臣以心跡為罪狀,不必以公稟有無為權衡。」

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議覆,由刑部主稿,六月十三日,余光倬疏奏:「已革兩江總督何桂清身膺疆寄,受國厚恩,豈不知軍旅之事,有進無退,守土之責,城存與存?況其時常州有兵有餉,並非不可固守,乃首先棄城逃避,致令全局潰散。望亭為無錫至蘇州要衝,業經奏明截留長龍船,紮營於此,乃並未身經一戰,命殺一賊,忽於蘇州失陷之前一日,率師船退駐福山海口,是其撤兵遠遁,縱寇殃民,尤罪跡之昭著者。至刑部歷年審辦軍營失事成案,均視此為輕,惟餘步雲係由斬候加至斬決,情罪相等。雖帶兵提督與統兵總督稍有不同,然論疆寄,則文臣視武臣為重;論軍法,則逃官與逃將同誅;論情節,則聞警屢逃,非被攻被圍變出不測者可比;論地方,則全省糜爛,非一城一寨偶致疏防屠可比。請仍照原擬,從重擬以斬立決。」得旨,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12月21日在京師菜市口法场處斬。

評價

  • 清史稿》評論:「以才敏负一时之望,膺江表重寄。桂清无料敌之明,又失效死之节。身名俱陨,罪实难辞。」

相關文學作品

參見

注釋

  1. ^ 1852年2月3日
  2. ^ 1858年1月29日

延伸阅读

[]

  《清史稿·卷397》,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資料

  • 清史稿》卷三百九十七,列傳一百八十四
  • 清史列傳》卷四十九,十一
  • 《清國史館傳稿》1144號,1493號
  • 《清史館傳稿》6373號,7926號

外部連接

  • 何桂清与王有龄:从同学到同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官衔
前任:
黃宗漢
浙江巡撫
1854年1854年11月11日-1856年12月3日在任
繼任:
晏端書
前任:
怡良
兩江總督
自1857年5月5日怡良病免起署理
1857年7月26日-1860年6月8日在任
革職,江蘇巡撫徐有壬兼署,旋即殉節。江蘇布政使薛煥暫署
繼任:
曾國藩

何桂清, 1816, 1862年12月21日, 字根雲, 雲南省雲南府昆明縣, 今雲南省昆明市, 清朝翰林, 政治人物, 軍事人物, 官至兩江總督, 因抵抗太平天國不力, 以失封疆之罪, 棄市, 大清太子太保兩江總督籍貫, 雲南雲南府昆明縣字號, 字根雲出生, 生年不詳雲南昆明縣逝世, 同治元年, 1862年, 京師菜市口出身道光十五年乙未科進士出身, 目录, 生平, 評價, 相關文學作品, 參見, 注釋, 延伸阅读, 參考資料, 外部連接生平, 编辑的父親是王英九之父王燮的家丁, 王燮擔任太守, 为王英九請來家教. 何桂清 1816 1862年12月21日 字根雲 雲南省雲南府昆明縣 今雲南省昆明市 清朝翰林 政治人物 軍事人物 官至兩江總督 因抵抗太平天國不力 以失封疆之罪 棄市 何桂清大清太子太保兩江總督籍貫 雲南雲南府昆明縣字號 字根雲出生 生年不詳雲南昆明縣逝世 同治元年 1862年 京師菜市口出身道光十五年乙未科進士出身 目录 1 生平 2 評價 3 相關文學作品 4 參見 5 注釋 6 延伸阅读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連接生平 编辑何桂清的父親是王英九之父王燮的家丁 王燮擔任太守 为王英九請來家教 何桂清伴讀 王英九愚鈍又喜歡玩樂嬉鬧 不喜歡八股文 因而讀書失敗 何桂清思緒清明 過目不忘 反而造就了何桂清 後來王英九捐納為鹽使時 何桂清出資 報答此恩 道光十五年 1835年 何桂清中式乙未科第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出身 點翰林院庶吉士 道光十六年 1836年 散館 授翰林院編修 道光十七年 1837年 任河南鄉試副主考官 道光十九年 1839年 主貴州鄉試 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 任司經局洗馬 右贊善 改左贊善 日講起居注官 南書房行走 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 升翰林院侍講 仍任洗馬 道光二十四年 1844年 升太僕寺少卿 為廣東鄉試正主考 會試同考官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升光祿寺卿 改太常寺卿 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 出爲山東學政 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 加內閣學士 仍提督山東學政 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二月五日 遷兵部右侍郎 丁憂去職 服滿後補任原官 咸豐元年 1851年 五月二十日 署理吏部右侍郎 閏八月十三日授兵部右侍郎 十二月十四日 1 改戶部右侍郎 兼管錢法堂事務 南書房行走 順天鄉試覆試閱卷大臣 順天武鄉試較射大臣 兼管三庫事務 充實錄館副總裁 二年 1852年 署理經筵講官 三月六日充會試副總裁 覆試閱卷大臣 大考翰詹閱卷大臣 考試廕生閱卷大臣 八月六日授江蘇學政 太平天國襲江南 何桂清以江蘇學政身份疏陳軍事 抨擊封疆大吏軟弱 無所顧忌侃侃而談 咸豐帝感到驚奇 三年 1853年 十一月二日改禮部左侍郎 四年 1854年 三月十日 改吏部右侍郎 仍充江蘇學政 四月十八日改倉場侍郎 九月二十一日升授浙江巡撫 太平軍攻陷江寧 東南震動 安徽徽州府 寧國府是浙江屏障 何桂清駐兵黄池 扼守要衝 與浙江提督鄧紹良擊退太平軍 五年 1855年 桂清檄令道員徐榮攻黟縣 石埭 太平軍主力到達後徽勇潰敗 徐榮戰死 何桂清上疏主張安徽浙江互為唇齒 主客一心方有勝算 咸豐帝上諭令地方官吏不分畛域剿敵 安徽巡撫移駐廬州 徽州 寧國二府暫由何桂清管轄 桂清令徽州府知府石景芬 副將魁齡等收復徽州府城及休寧縣 佈防堵敵軍來路 江西太平軍入侵浙江 攻陷衢州府開化縣 進犯嚴州府遂安縣 桂清檄令鄧紹良等夾攻 擊退太平軍 周天受 石景芬等克復黟縣 石埭縣 何桂清奏請增補道員缺額 以石景芬任徽寧池太道 總兵豫祺戰績不佳 革職 以江長貴代 團練大臣前侍郎張芾駐皖南 督辦徽 寧防務 兼顧浙江衢州 嚴州二府 六年 1856年 檄令鄧紹良 秦如虎 都興阿等合攻寧國府 江長貴擊敗來援的太平軍 收寧國府城 獲得嘉獎 浙江杭州府知府王有齡被通判徐徵訐控 桂清復奏有微詞 被朝廷責問 十一月六日以病免職 七年 1857年 春 兩江總督怡良因病出缺 桂清同年的文淵閣大學士彭蕴章保薦以何繼任 統籌糧餉 四月十二日 以二品頂戴署理兩江總督 六月六日 實授兩江總督 桂清保薦王有齡升授江蘇布政使 獲准 此時江寧已淪陷多年 總督駐常州 軍事由江寧將軍和春主導 江南提督張國樑為幫辦 前任總督怡良專責轉運糧餉 桂清屢次奏陳方略 符合咸豐帝期望 諭飭和春與桂清和衷商酌 冬季 攻克江蘇鎮江府 以辦理軍餉功加太子少保 十二月二十六日 2 充欽差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辦理通商各口事務 八年 1858 十一月 會同東閣大學士桂良 吏部尚書花沙納與英 法 美三國改訂税則 通商章程 有限承認鴉片貿易 依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在上海創建關稅總局 進出口貨物 一律按時價抽5 關稅 洋貨遠銷內地一律按時價抽2 5 子口税 各口税收劃一辦理 聘請英人李泰國幫辦海關稅務等 十年 1860年 張國樑攻克江寧城外九洑洲 與和春挖壕築壘 完成合圍江寧 第二次江南大營 桂清以濟餉之功 晉加太子太保 三月二十一日 太平軍陳玉成 李世賢 楊輔清 李秀成等合兵十餘萬攻陷建平縣 東壩 李秀成為了解圍 由安徽廣德州急襲杭州 杭州將軍瑞昌死守 上諭令何桂清 和春儘速救援 桂清急檄幫辦江南軍務廣西提督張玉良馳援 到達後以600兵擊破太平軍 並收復臨安縣 孝豐縣 安吉縣 獲朝廷嘉獎 何桂清又傳檄宣化鎮總兵馬德昭 壽春鎮總兵熊天喜 游擊曾秉忠 副將劉成元水陸分路進勦 造成兵力分散 太平軍一支由東壩進江寧府 一支由溧陽縣攻常州府 進而攻陷溧陽縣 進圍金壇縣 桂清檄令馬德昭救援常州 總兵銜周天孚及潮勇救援金壇縣 太平軍於是退出武進縣界 全部進圍金壇 閏三月初三日 太平軍攻陷句容縣 江南大營後路斷絕 初四日 張玉良回軍到達常州 初五日 參將羅希賢率軍自宜興進駐常州城 初六日 壽春鎮總兵熊天喜自安徽廣德抵達常州城 江寧將軍和春飛檄求援 何桂清不准張玉良赴援 和春又調馬德昭急援 桂清也不准 浙江巡撫王有齡遞書告誡何桂清勿逃離常州 事棘時危 身為大臣 萬目睽睽 視以動止 一舉足則人心瓦解矣 初七日 太平軍自江寧城外攻擊江南大營 張國樑激勵將士激戰七晝夜 張國樑九次傳檄常州諸軍救援 何桂清皆不回應 十四日 大風雨後降下大雪 人多凍僵 將士因缺餉而噪亂 十五日 江南大營失火 全軍潰敗 十六日 張國樑退守鎮江 和春退守丹陽縣 何桂清懼怕張 和彈劾 極力致書慰勞 請張國樑移防丹陽 和春遣熊天喜紮營於白堍 張國樑招集潰兵 十八日 張國樑統兵一萬三千人抵達丹陽 留西寧鎮總兵馮子材一萬二千人守鎮江 何桂清遣張玉良於常州城外西南五里至西北橫列二十營 並上奏 丹陽以上軍務 和春 張國樑主之 常州軍務 臣與張玉良主之 部署稍定 即進規溧陽 其實是空言 企圖推諉責任 何桂清催促張國樑 和春援救金壇縣 但因剛遭遇大敗 士氣不振 未及休養 而太平軍已由金壇珥村繞道出丹陽南側 馬德昭於奔牛迎擊 太平軍轉往呂城 隔絕丹陽 常州大道 熊天喜於白堍潰敗自殺 二十九日 李秀成率太平軍十萬人進逼丹陽 張國樑開南門迎擊 李秀成望見張國樑旗幟而退 張國樑向常州索要鍋 帳 軍械而不得 部眾再度潰逃 張國樑指揮親軍馳騁鏖戰 被潰兵阻擋 太平軍混入潰兵中狙擊張 張戰死 丹陽城破 和春突圍前往常州 何桂清大為震驚 已革江蘇按察使 總理江南糧臺事務的查文經等人洞悉桂清心意 建議退守蘇州 桂清便奏言軍事已交託和春 自赴蘇州籌餉 作為逃跑藉口 出逃時 常州士紳跪道請求桂清留守 戈什哈槍殺跪留其中19人才脫身 張玉良也隨即出逃 何桂清棄守後常州士民自籌登陴守城 數日後常州城破 李秀成憤恨人民抵抗而屠城 和春督兵迎敵 兵潰重傷 退至無錫縣 自殺殉節 無錫城破 湖北提督王浚戰死 蘇州守軍聞訊大為憤恨 何桂清到達後 駐紮於滸墅關 江蘇巡撫徐有壬拒絕打開城門 並彈劾何桂清 棄城喪師 及親兵在途中焚掠的罪行 和春四月十三日 蘇州城淪陷 徐有壬於巷戰戰死殉節 遺疏再彈劾何桂清多條罪狀 朝廷降諭將何桂清革職解京審訊 何桂清逃至常熟縣 託言借外兵 逃進上海租界 何桂清統領十餘萬清軍棄城潛逃 導致常州 常熟 蘇州皆失守 咸豐帝上諭革職 捕送北京審訊 然湊巧遇英法聯軍之役 咸豐帝避難熱河 何案擱置兩年 期間王有齡及江蘇巡撫薛煥等相繼上疏乞恩 未獲允准 同治元年 1862年 言官交章彈劾何桂清 於是恭親王與租界交涉 正式將其逮捕下獄 秋審處總辦 直隸司郎中余光倬 照 各省督撫提鎮失陷城寨律 擬斬監候 並以情罪重大 擊殺執香跪留父老十九人 忍心害理 罪當加重 應即行處決 而改擬 斬立決 請旨定奪 刑部尚書趙光 因與幫辦江南軍務的許乃釗有交情 瞭解何桂清失陷蘇常殃民細節 覆奏 不殺何桂清 何以謝江南百萬戰難生靈 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降旨命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會議 大理寺卿李棠階認為何桂清清為兩江總督 驕橫顢頇 治軍無方 克扣軍餉導致將士譁變 全軍覆沒 棄城而逃又嫁禍他人 其罪不容誅 然而太后為求慎重 另有旨 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員 用刑宜慎 如有疑義 不妨各陳所見 有17人上疏論救 體仁閣大學士 禮部尚書祁寯藻 引用嘉慶帝諭旨 刑部議獄 不得有加重字樣 認為刑部所擬不合制 另有工部尚書萬青藜 御史高延祜 而新任江蘇巡撫薛煥以重金疏通 故拖延未決 言官仍交章彈劾 戶科掌印給事中郭祥瑞 吏科給事中謝增等奏請速正典刑 禮科給事中卞寶第 曾於浙江道監察御史任內彈劾桂清 抗章駁祁寯藻 仁宗上諭 只就承平時期尋常罪名而言 又言 道光年間浙江提督余步雲失定海 咸豐年間湖北巡撫青麟失武昌 皆以失陷封疆伏法 其時祁寯藻當軍機大臣 何獨於何桂清護惜若此 大理寺卿李棠階以東南戰事尚未結束 求顧全大局再上密摺主張不應拖延 刑賞大政 不可為謬悠之議所撓 今欲平賊 而先庇逃帥 何以作中興將士之氣 刑部審訊時 桂清提出一份薛煥等人具名之公稟 請其退到蘇州 以保餉源重地 作為其本不欲棄地的證明 公稟出於當時或事後偽造已無從查究 朝廷命兩江總督曾國藩查核具奏 曾國藩認為守土之責與公禀無關 覆奏 疆吏以城守為大節 不當以僚屬一言為進止 大臣以心跡為罪狀 不必以公稟有無為權衡 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議覆 由刑部主稿 六月十三日 余光倬疏奏 已革兩江總督何桂清身膺疆寄 受國厚恩 豈不知軍旅之事 有進無退 守土之責 城存與存 況其時常州有兵有餉 並非不可固守 乃首先棄城逃避 致令全局潰散 望亭為無錫至蘇州要衝 業經奏明截留長龍船 紮營於此 乃並未身經一戰 命殺一賊 忽於蘇州失陷之前一日 率師船退駐福山海口 是其撤兵遠遁 縱寇殃民 尤罪跡之昭著者 至刑部歷年審辦軍營失事成案 均視此為輕 惟餘步雲係由斬候加至斬決 情罪相等 雖帶兵提督與統兵總督稍有不同 然論疆寄 則文臣視武臣為重 論軍法 則逃官與逃將同誅 論情節 則聞警屢逃 非被攻被圍變出不測者可比 論地方 則全省糜爛 非一城一寨偶致疏防屠可比 請仍照原擬 從重擬以斬立決 得旨 改為斬監候 秋後處決 12月21日在京師菜市口法场處斬 評價 编辑 清史稿 評論 以才敏负一时之望 膺江表重寄 桂清无料敌之明 又失效死之节 身名俱陨 罪实难辞 相關文學作品 编辑高陽 胡雪巖 參見 编辑彭蕴章 張芾 吳蔭培注釋 编辑 1852年2月3日 1858年1月29日延伸阅读 编辑 编 清史稿 卷397 出自趙爾巽 清史稿 參考資料 编辑 清史稿 卷三百九十七 列傳一百八十四 清史列傳 卷四十九 十一 清國史館傳稿 1144號 1493號 清史館傳稿 6373號 7926號外部連接 编辑何桂清与王有龄 从同学到同归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官衔前任 黃宗漢 浙江巡撫1854年1854年11月11日 1856年12月3日在任 繼任 晏端書前任 怡良 兩江總督自1857年5月5日怡良病免起署理1857年7月26日 1860年6月8日在任革職 江蘇巡撫徐有壬兼署 旋即殉節 江蘇布政使薛煥暫署 繼任 曾國藩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何桂清 amp oldid 7686100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