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交流道

交流道(英語:Interchange,常簡寫為IC)是封閉式道路與其他公路交匯之道路設計,利用立體交叉與數條匝道組成,引導車輛轉換不同公路的交通設施。當兩條高架道路交匯時的立交桥,則另稱為系統交流道Junction,簡寫作JCT)。

「交流道」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国大陸立交桥(立体交叉桥)
臺灣系統交流道
港澳交匯處
馬來西亞交通枢纽(道路枢纽)
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中心的一座五層交流道

中華民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公佈“系統交流道”公式英文名稱則為“System Interchange”,簡寫作“SIC”,[1]通常泛指國道與國道交叉或國道與省道高架道路(東西向快速公路)交叉連結之交流道。省道高架道路與省道高架或城市高架道路交叉稱為JCT。

一般道路或鐵路交叉稱為陸橋或立體交叉

名詞解釋

 
交流道名詞示意圖

下列名詞以靠右行駛的道路設計為基礎,與靠左行駛的道路設計,僅左右兩邊互換而已。

匝道(進口、出口匝道;上、下匝道)

一小段提供車輛進出主線(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的陸橋/斜道/引線連接道。

匝字有環繞之意,Ramp指的是斜坡,早期台灣國道採土堤建築,考量當時汽車性能與道路坡度,交流道多半採用廻轉半徑大的環道進出高速公路,故稱為匝道。

直接式匝道(Directional ramp/road

將右轉車道設於右方,以高速公路較為常見。

非直接式匝道(Non-directional ramp/road

將左轉車道設於右方,設置環道(loop)銜接其他公路。

半直接式匝道(Semi-directional ramp/road

與非直接式匝道雷同,但捨去環道,改以路線較長、起伏較大的高架道路連接。

交織路段(Weaving

因匯流、分流或其他因素導致行車主線,短時間車流混亂的路段,稱為交織路段。

集散道(Collector-distributor road

為解決交織路段的車流問題,部份交流道加入集散道的設計,舒緩交織路段的交通。

型式(多条高速公路交汇时)

系統交流道

泛指2條以上之封閉式道路的交會點,車輛走向自成一個系統,不干涉其交匯處以外的道路交通。

  • 依道路等級交匯有以下分類:
    • 2條高速公路交匯的交流道。
    • 1條高速公路與1條快速公路交匯的交流道。
    • 2條快速公路交匯的交流道。
    • 1條快速公路與高架道路交匯的交流道。
  • 單獨系統
    • 高架道路與高架道路交叉
    • 高架道路與平面封閉式道路交叉

系統交流道(英語:System Interchange馬來語Persimpangan)除了在台湾使用[2],也在美國加利福尼亚州[3]愛阿華州[4]明尼蘇達州[5]華盛頓州[6]使用。

四方向

苜蓿葉型

 
高速公路上的「苜蓿葉型」交匯處實景
苜蓿葉型
 

苜蓿葉型(英語:Cloverleaf),也稱作四葉型幸運草型,是設置四個環形匝道,讓左轉車輛行駛約270度的環道後自右側匯入高速公路。優點在於無平面交叉,匝道不互相干擾。缺點為占地面積大,且路線迂迴較長,兩環間的路段也容易形成交織路段(可施設集散道解決),直行車輛易受轉向車輛干擾。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嘉義交流道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士姑来交通枢纽等。

環狀型

 
上海延安東路的環狀型交流道。
環狀型
 

環狀型(英語:Stack),又稱作定向式,為設置全方向的高架半直接式匝道穿越兩高速公路間,與對向右轉匝道相互匯流後再匯入高速公路;其交流道層數多,無苜蓿葉型容易產生車流交織的缺點,但造價較昂貴,也容易產生視覺上的景觀衝擊,一般多為三層。例如:臺灣台68線快速公路竹科交流道   马来西亚西部疏散大道的Bukit Kiara交通枢纽、马来西亚 地不佬大道 巴西古当快速公路

環狀苜蓿葉型

 
環狀苜蓿葉型交流道
環狀苜蓿葉型
 

環狀苜蓿葉型(英語:Cloverstack),為苜蓿葉型交流道和環狀型交流道的結合體。不但擁有環狀型交流道的優點,造價也比較便宜。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汐止系統交流道中国大陆福银高速公路的青口互通。

漩渦型

 
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簡·伯恩交流道為典型漩渦型交流道的例子。
漩渦型
 

漩渦型(英語:Turbine),又稱作風車型,為環狀型交流道的變形,比起前者可減少交流道的層數和造價。通常使用於較少車流量或崎嶇的地區,其匝道可順應地形和用地限制改變其佈設。

三方向

混合堆疊型(英語:Mixmasters),為環狀型與喇叭型交流道的結合體,又被稱作意大利面条路口,複數路線之交匯點,利用多條高架匝道連結各路線,匝道有時平行主線,不一定是同方向,為某路線之起終點。

例如:臺灣臺北市忠孝橋環河南北快速道路的匝道[註 1]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附近的麦克阿瑟迷宫洛杉磯东洛杉矶交流道

喇叭型

 
渥太華的喇叭型交流道實景
喇叭型A 喇叭型B
 
 

喇叭型(英語:Trumpet),是高速公路與其他公路與交叉,出入口皆位於同一處,因設置兩條直接式匝道、一條半直接式匝道與一環道形似喇叭而得名,其中環道供車流量較小的一方進出。此型交流道適合匝道收費之高速公路系統使用,是第二代的交流道型式。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三重交流道(喇叭型A)、頭屋交流道(喇叭型B),香港吐露港公路的第6號出口(喇叭型A)、香港元朗公路的第15號出口(喇叭型B)、中国大陆大多数高速公路交流道、马来西亚高速公路大多数交流道皆採用此型式交流道。

Y型

 
位於瑞士洛桑的Y型交流道
Y型1 Y型2
 
 

Y型(英語:Directional-T),是喇叭型捨去環道,改以路線較長、起伏較大的半直接式匝道連接。適合車流量需求較高或採用匝道收費之高速公路系統使用,同樣也是次世代之交流道型式。缺點為造價需求較高,且容易造成視覺衝擊。例如: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桃園環線鶯歌系統交流道(Y型1)、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水沙連高速公路霧峰系統交流道(Y型2),香港屯門公路的第18號出口(Y型1)、香港元朗公路的第16號出口(Y型2)、香港9號幹線&3號幹線交滙處(Y型2),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汝来出口(Y型2)、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   南北大道第二中环衔接大道交通枢纽(Y型2)

雙方向

分叉轉換式

 

籃網式(英語:basketweave),在臺灣稱為轉接道。在相同方向上兩條高快速道路,行駛的車輛使用在兩個行車道之間產生的高架橋或下坡道進行路線切換,優點是不導致車輛交織。這些轉換車道通常設在最右側之車道出入口,但是可以被配置成在中間車道以避開最外側車道之大型車輛。

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以下簡稱中山高)北上線與五楊高架分流匝道於泰山轉接道匯入中山高,五楊高架與中山高平行,中山高於五股交流道分出汐五高架,中山高與汐五高架和五楊高架互相平行,五楊高架又在五股轉接道與汐五高架合併為一條獨立的高架道路。相對地,中山高南下線,汐五高架、五楊高架與中山高,匯流方式恰與北上線相反。

分岔式

分岔式
 

分岔式(英語:Partial Y),又被稱作半套Y型,是Y型捨去一邊的匝道而成。也可看做一條道路從左右兩邊分出匝道,再合併為一條獨立的快速道路。但只能一邊出去,一邊進入。通常作為舊路壅塞而改線至外環道路(英語:Bypass Routes)的方案。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八堵交流道國道四號豐勢交流道(西出東入匝道),   马来西亚东海岸大道的加叻交流道(西出東入)。

雙C型

雙C型(英語:Double C Type),是由兩個C型環狀道組成,特性亦與分叉式交流道相同。適合用於山區或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例如:臺灣水沙連高速公路北山交流道

型式(高架道路與平面道路)

鑽石型

 
美國俄亥俄州的鑽石型交流道實景
基本鑽石型 簡易鑽石型
 
 

鑽石型(英語:Diamond,),又稱菱形交流道,此型式之動線較單純、用地較小,但交通量大時容易堵塞,常見於聯絡地區性道路的交流道。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湖口交流道

另有簡易鑽石型(亦稱上下匝道),比起基本鑽石型所需用地更少,但僅適合車流量稀少的道路使用。例如: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長治交流道

 
完整鑽石型

完整鑽石型(亦稱全菱型),是大型的多層次交流道,使用高架橋與下坡道來處理右轉和左轉車道。相較於環狀型交流道,視覺衝擊較小,造價也較少,有些會結合平面道路。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彰化交流道美國奧克拉荷馬州40號州際公路44號州際公路的交會處。

 
三級鑽石型 藍色是匝道與集散道路

三級鑽石型(英語:three-level diamond),通過兩個主要道路交通的分層(通常是平面道路)從集散道路傳遞交通路口。它的設計類似於三層堆疊交流道,但使用交通號誌管制交叉路口,並且可以將其視為融合在一起的兩個簡易鑽石型交流道。

在三層菱形交流道中,兩條主要道路位於不同的層上,而在第三層(通常在地面)中,存在匝道與集散道路連結的狀況,交叉路口成為一個單向道路的方形。出口匝道靠右行駛時順時針旋轉,轉向不同方位道路時逆時針旋轉。在集散道的每個角上,是一條主要道路的出口匝道和另一條主要道路的入口匝道的終點。

從一條道路轉移到另一條道路以進行總體右轉的交通只能通過方型的一個拐角,然後在此處轉右。進行整體左轉的交匯必須直行經過遇到的第一個路口,在下一個路口左轉,然後直行通過第三個路口進入另一條主要道路、例如: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中投交流道

 
分割鑽石型

分割鑽石型(英語:Split diamond diamond)具有其斜道分割兩十字路口之間,集散道路與出口匝道/入口匝道連結每個十字路口,集散道路有的很長,並與一般道路平行。十字路口本身可以是單向或雙向的,通常使用天橋(轉向交通使用專用道)連接。

 
紅色天橋 十字路口轉向交通專用道

如果存在用於長途的高乘載(HOV)車道,則可以將菱形交流道的坡道折疊到內部車道,而不是外部車道。在城市地區,這節省了一些空間,並且只需要一個交叉路口,而不是兩個單向交叉路口,而在農村或郊區,可以將其轉換為單點交匯處。這反過來又減少了等待時間,但有紅綠燈的小路上,這可能是一個交通繁忙瓶頸點、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林口交流道

部份苜蓿葉型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多倫多地區密西沙加米爾頓的交界的安大略407號省道與普通道路的部份苜蓿葉A4型交流道

部份苜蓿葉A2型、B2型

部份苜蓿葉A2型 部份苜蓿葉B2型
 
 

部份苜蓿葉型Parclo,為Partial Cloverleaf的簡稱)是鑽石型混合一到三條非直接式匝道(環道)而成。與苜蓿葉型相比,在取得土地興建的彈性更大。缺點為環道設計容易造成車流回堵。

A2型B2型不同的地方於A型的匝道位於二、四象限,B型匝道的則位於一、三象限。例如: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九如交流道(部份苜蓿葉A2型)

部份苜蓿葉A4型、B4型

部份苜蓿葉A4型 部份苜蓿葉B4型
 
 

B4型、A4型與 A2型、B2型 不同的地方在於原有空白的象限上多了條直接式匝道。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斗南交流道(部份苜蓿葉A4型)。

部份苜蓿葉AB型

部份苜蓿葉AB型
 

部份苜蓿葉AB型,亦稱為摺疊式鑽石型(英語:Folded diamond)交流道,此類型交流道通常設置於和鐵路平行且靠近的公路上。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北斗交流道   马来西亚芙蓉-波德申大道的芦骨交流道

單點鑽石型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單點鑽石型交流道
單點鑽石型 交通動線
 
 

單點鑽石型(英語:Single Point Urban Interchange ,SPUI),亦被稱作水字型,由鑽石型改良而成,將四個左(右)轉匝道集中於一點,並僅需設置一處號誌。結合了鑽石型動線單純及環狀型能負荷大交通量的優點。缺點為唯一的號誌損壞時容易造成交通的混亂。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幼獅交流道

環島型

環島型
 

環島型(英語:Roundabout),主線由高架形式通過,相交處由環島來疏導車流。也有主線為平面道路,以環島高架橋來引導車流進出,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內湖交流道香港新界環迴公路的7至11及25號出口、2號幹線的6號出口及10號幹線的1號出口。[7]

出口匝道

在雙向的其中一向或兩向僅設置出口方向,無法進入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瑞隆路匝道汐五高架下塔悠匝道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南深路匝道

註釋

  1. ^ 市民大道高架道路之起點,橋下道路亦是十字交會,連接橋下道路之匝道與高架道路共構,但為反方向。

參考文獻

  1. ^ Freeway Bureau English Version »Network Traffic Guide »National Freeway Map »Freeway facilities (interchanges, service areas). Freeway.gov.tw. [2018-03-04]. (原始内容于2021-02-01). 
  2. ^ . Freeway.gov.tw. [202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3. ^ (PDF). [2021-04-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1). 
  4. ^ . [202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5. ^ . [202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6. ^ (PDF). [2021-04-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1). 
  7. ^ 新界環迴公路的8及25號出口和2號幹線的6號出口之上方為迴旋處,下方為公路;其餘為上方為公路,下方為迴旋處

外部連結

  • Kurumi.com U.S. interchanges direc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Part of the publication by the Turner-Fairbank Highway Research Center branch of the U.S.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 (德語)
  • How New Jersey Saved Civilization: The first cloverleaf interchan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交流道,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标签,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 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若您熟悉来源语言和主题 请协助参考外语维基百科扩充条目 请勿直接提交机械翻译 也不要翻译不可靠 低品质内容 依版权协议 译文需在编辑摘要注明来源 或于讨论页顶部标记 a href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html title Template Translated page Translated page a 标签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9月7日 请协助補充多方面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 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會因為异议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 请搜索一下条目的标题 来源搜索 交流道 网页 新闻 书籍 学术 图像 以检查网络上是否存在该主题的更多可靠来源 判定指引 提示 此条目的主题不是路口 关于与 交流道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匝道 交流道 英語 Interchange 常簡寫為IC 是封閉式道路與其他公路交匯之道路設計 利用立體交叉與數條匝道組成 引導車輛轉換不同公路的交通設施 當兩條高架道路交匯時的立交桥 則另稱為系統交流道 Junction 簡寫作JCT 交流道 的各地常用別名中国大陸立交桥 立体交叉桥 臺灣系統交流道港澳交匯處馬來西亞交通枢纽 道路枢纽 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中心的一座五層交流道 中華民國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公佈 系統交流道 公式英文名稱則為 System Interchange 簡寫作 SIC 1 通常泛指國道與國道交叉或國道與省道高架道路 東西向快速公路 交叉連結之交流道 省道高架道路與省道高架或城市高架道路交叉稱為JCT 一般道路或鐵路交叉稱為陸橋或立體交叉 目录 1 名詞解釋 1 1 匝道 進口 出口匝道 上 下匝道 1 1 1 直接式匝道 Directional ramp road 1 1 2 非直接式匝道 Non directional ramp road 1 1 3 半直接式匝道 Semi directional ramp road 1 1 4 交織路段 Weaving 1 1 5 集散道 Collector distributor road 2 型式 多条高速公路交汇时 2 1 系統交流道 2 2 四方向 2 2 1 苜蓿葉型 2 2 2 環狀型 2 2 3 環狀苜蓿葉型 2 2 4 漩渦型 2 3 三方向 2 3 1 喇叭型 2 3 2 Y型 2 4 雙方向 2 4 1 分叉轉換式 2 4 2 分岔式 2 4 3 雙C型 3 型式 高架道路與平面道路 3 1 鑽石型 3 2 部份苜蓿葉型 3 2 1 部份苜蓿葉A2型 B2型 3 2 2 部份苜蓿葉A4型 B4型 3 2 3 部份苜蓿葉AB型 3 3 單點鑽石型 3 4 環島型 3 5 出口匝道 4 註釋 5 參考文獻 6 外部連結名詞解釋 编辑 交流道名詞示意圖 下列名詞以靠右行駛的道路設計為基礎 與靠左行駛的道路設計 僅左右兩邊互換而已 匝道 進口 出口匝道 上 下匝道 编辑 一小段提供車輛進出主線 高速公路或高架道路 等的陸橋 斜道 引線連接道 匝字有環繞之意 Ramp指的是斜坡 早期台灣國道採土堤建築 考量當時汽車性能與道路坡度 交流道多半採用廻轉半徑大的環道進出高速公路 故稱為匝道 直接式匝道 Directional ramp road 编辑 將右轉車道設於右方 以高速公路較為常見 非直接式匝道 Non directional ramp road 编辑 將左轉車道設於右方 設置環道 loop 銜接其他公路 半直接式匝道 Semi directional ramp road 编辑 與非直接式匝道雷同 但捨去環道 改以路線較長 起伏較大的高架道路連接 交織路段 Weaving 编辑 因匯流 分流或其他因素導致行車主線 短時間車流混亂的路段 稱為交織路段 集散道 Collector distributor road 编辑 為解決交織路段的車流問題 部份交流道加入集散道的設計 舒緩交織路段的交通 型式 多条高速公路交汇时 编辑系統交流道 编辑 泛指2條以上之封閉式道路的交會點 車輛走向自成一個系統 不干涉其交匯處以外的道路交通 依道路等級交匯有以下分類 2條高速公路交匯的交流道 1條高速公路與1條快速公路交匯的交流道 2條快速公路交匯的交流道 1條快速公路與高架道路交匯的交流道 單獨系統 高架道路與高架道路交叉 高架道路與平面封閉式道路交叉服務型系統除了連接封閉式道路 還可以連絡地方性道路與其它交流道 例如 臺灣國道一號鼎金系統交流道 臺灣國道一號仁德系統交流道系統交流道 英語 System Interchange 馬來語 Persimpangan 除了在台湾使用 2 也在美國加利福尼亚州 3 愛阿華州 4 明尼蘇達州 5 華盛頓州 6 使用 四方向 编辑 苜蓿葉型 编辑 高速公路上的 苜蓿葉型 交匯處實景 苜蓿葉型 苜蓿葉型 英語 Cloverleaf 也稱作四葉型 幸運草型 是設置四個環形匝道 讓左轉車輛行駛約270度的環道後自右側匯入高速公路 優點在於無平面交叉 匝道不互相干擾 缺點為占地面積大 且路線迂迴較長 兩環間的路段也容易形成交織路段 可施設集散道解決 直行車輛易受轉向車輛干擾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嘉義交流道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士姑来交通枢纽等 環狀型 编辑 上海延安東路的環狀型交流道 環狀型 環狀型 英語 Stack 又稱作定向式 為設置全方向的高架半直接式匝道穿越兩高速公路間 與對向右轉匝道相互匯流後再匯入高速公路 其交流道層數多 無苜蓿葉型容易產生車流交織的缺點 但造價較昂貴 也容易產生視覺上的景觀衝擊 一般多為三層 例如 臺灣台68線快速公路竹科交流道 马来西亚西部疏散大道的Bukit Kiara交通枢纽 马来西亚 地不佬大道与 巴西古当快速公路 環狀苜蓿葉型 编辑 環狀苜蓿葉型交流道 環狀苜蓿葉型 環狀苜蓿葉型 英語 Cloverstack 為苜蓿葉型交流道和環狀型交流道的結合體 不但擁有環狀型交流道的優點 造價也比較便宜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與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的汐止系統交流道 中国大陆福银高速公路的青口互通 漩渦型 编辑 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的簡 伯恩交流道為典型漩渦型交流道的例子 漩渦型 漩渦型 英語 Turbine 又稱作風車型 為環狀型交流道的變形 比起前者可減少交流道的層數和造價 通常使用於較少車流量或崎嶇的地區 其匝道可順應地形和用地限制改變其佈設 三方向 编辑 混合堆疊型 英語 Mixmasters 為環狀型與喇叭型交流道的結合體 又被稱作意大利面条路口 複數路線之交匯點 利用多條高架匝道連結各路線 匝道有時平行主線 不一定是同方向 為某路線之起終點 例如 臺灣臺北市忠孝橋與環河南北快速道路的匝道 註 1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附近的麦克阿瑟迷宫 洛杉磯的东洛杉矶交流道 喇叭型 编辑 渥太華的喇叭型交流道實景 喇叭型A 喇叭型B 喇叭型 英語 Trumpet 是高速公路與其他公路與交叉 出入口皆位於同一處 因設置兩條直接式匝道 一條半直接式匝道與一環道形似喇叭而得名 其中環道供車流量較小的一方進出 此型交流道適合匝道收費之高速公路系統使用 是第二代的交流道型式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三重交流道 喇叭型A 頭屋交流道 喇叭型B 香港吐露港公路的第6號出口 喇叭型A 香港元朗公路的第15號出口 喇叭型B 中国大陆大多数高速公路交流道 马来西亚高速公路大多数交流道皆採用此型式交流道 Y型 编辑 位於瑞士洛桑的Y型交流道 Y型1 Y型2 Y型 英語 Directional T 是喇叭型捨去環道 改以路線較長 起伏較大的半直接式匝道連接 適合車流量需求較高或採用匝道收費之高速公路系統使用 同樣也是次世代之交流道型式 缺點為造價需求較高 且容易造成視覺衝擊 例如 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與桃園環線的鶯歌系統交流道 Y型1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與水沙連高速公路的霧峰系統交流道 Y型2 香港屯門公路的第18號出口 Y型1 香港元朗公路的第16號出口 Y型2 香港9號幹線 amp 3號幹線交滙處 Y型2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汝来出口 Y型2 马来西亚南北大道南段与 南北大道第二中环衔接大道交通枢纽 Y型2 雙方向 编辑 分叉轉換式 编辑 籃網式 英語 basketweave 在臺灣稱為轉接道 在相同方向上兩條高快速道路 行駛的車輛使用在兩個行車道之間產生的高架橋或下坡道進行路線切換 優點是不導致車輛交織 這些轉換車道通常設在最右側之車道出入口 但是可以被配置成在中間車道以避開最外側車道之大型車輛 例如臺灣中山高速公路 以下簡稱中山高 北上線與五楊高架分流匝道於泰山轉接道匯入中山高 五楊高架與中山高平行 中山高於五股交流道分出汐五高架 中山高與汐五高架和五楊高架互相平行 五楊高架又在五股轉接道與汐五高架合併為一條獨立的高架道路 相對地 中山高南下線 汐五高架 五楊高架與中山高 匯流方式恰與北上線相反 分岔式 编辑 分岔式 分岔式 英語 Partial Y 又被稱作半套Y型 是Y型捨去一邊的匝道而成 也可看做一條道路從左右兩邊分出匝道 再合併為一條獨立的快速道路 但只能一邊出去 一邊進入 通常作為舊路壅塞而改線至外環道路 英語 Bypass Routes 的方案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八堵交流道 國道四號的豐勢交流道 西出東入匝道 马来西亚东海岸大道的加叻交流道 西出東入 雙C型 编辑 雙C型 英語 Double C Type 是由兩個C型環狀道組成 特性亦與分叉式交流道相同 適合用於山區或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 例如 臺灣水沙連高速公路的北山交流道型式 高架道路與平面道路 编辑鑽石型 编辑 主条目 菱形立交 美國俄亥俄州的鑽石型交流道實景 基本鑽石型 簡易鑽石型 鑽石型 英語 Diamond 又稱菱形交流道 此型式之動線較單純 用地較小 但交通量大時容易堵塞 常見於聯絡地區性道路的交流道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湖口交流道 另有簡易鑽石型 亦稱上下匝道 比起基本鑽石型所需用地更少 但僅適合車流量稀少的道路使用 例如 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的長治交流道 完整鑽石型 完整鑽石型 亦稱全菱型 是大型的多層次交流道 使用高架橋與下坡道來處理右轉和左轉車道 相較於環狀型交流道 視覺衝擊較小 造價也較少 有些會結合平面道路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彰化交流道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40號州際公路和44號州際公路的交會處 三級鑽石型 藍色是匝道與集散道路 三級鑽石型 英語 three level diamond 通過兩個主要道路交通的分層 通常是平面道路 從集散道路傳遞交通路口 它的設計類似於三層堆疊交流道 但使用交通號誌管制交叉路口 並且可以將其視為融合在一起的兩個簡易鑽石型交流道 在三層菱形交流道中 兩條主要道路位於不同的層上 而在第三層 通常在地面 中 存在匝道與集散道路連結的狀況 交叉路口成為一個單向道路的方形 出口匝道靠右行駛時順時針旋轉 轉向不同方位道路時逆時針旋轉 在集散道的每個角上 是一條主要道路的出口匝道和另一條主要道路的入口匝道的終點 從一條道路轉移到另一條道路以進行總體右轉的交通只能通過方型的一個拐角 然後在此處轉右 進行整體左轉的交匯必須直行經過遇到的第一個路口 在下一個路口左轉 然後直行通過第三個路口進入另一條主要道路 例如 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的中投交流道 分割鑽石型 分割鑽石型 英語 Split diamond diamond 具有其斜道分割兩十字路口之間 集散道路與出口匝道 入口匝道連結每個十字路口 集散道路有的很長 並與一般道路平行 十字路口本身可以是單向或雙向的 通常使用天橋 轉向交通使用專用道 連接 紅色天橋 十字路口轉向交通專用道 如果存在用於長途的高乘載 HOV 車道 則可以將菱形交流道的坡道折疊到內部車道 而不是外部車道 在城市地區 這節省了一些空間 並且只需要一個交叉路口 而不是兩個單向交叉路口 而在農村或郊區 可以將其轉換為單點交匯處 這反過來又減少了等待時間 但有紅綠燈的小路上 這可能是一個交通繁忙瓶頸點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林口交流道 部份苜蓿葉型 编辑 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大多倫多地區的密西沙加與米爾頓的交界的安大略407號省道與普通道路的部份苜蓿葉A4型交流道 部份苜蓿葉A2型 B2型 编辑 部份苜蓿葉A2型 部份苜蓿葉B2型 部份苜蓿葉型 Parclo 為Partial Cloverleaf的簡稱 是鑽石型混合一到三條非直接式匝道 環道 而成 與苜蓿葉型相比 在取得土地興建的彈性更大 缺點為環道設計容易造成車流回堵 A2型與B2型不同的地方於A型的匝道位於二 四象限 B型匝道的則位於一 三象限 例如 臺灣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的九如交流道 部份苜蓿葉A2型 部份苜蓿葉A4型 B4型 编辑 部份苜蓿葉A4型 部份苜蓿葉B4型 B4型 A4型與 A2型 B2型 不同的地方在於原有空白的象限上多了條直接式匝道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斗南交流道 部份苜蓿葉A4型 部份苜蓿葉AB型 编辑 部份苜蓿葉AB型 部份苜蓿葉AB型 亦稱為摺疊式鑽石型 英語 Folded diamond 交流道 此類型交流道通常設置於和鐵路平行且靠近的公路上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北斗交流道 马来西亚芙蓉 波德申大道的芦骨交流道 單點鑽石型 编辑 主条目 單點城市立交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單點鑽石型交流道 單點鑽石型 交通動線 單點鑽石型 英語 Single Point Urban Interchange SPUI 亦被稱作水字型 由鑽石型改良而成 將四個左 右 轉匝道集中於一點 並僅需設置一處號誌 結合了鑽石型動線單純及環狀型能負荷大交通量的優點 缺點為唯一的號誌損壞時容易造成交通的混亂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幼獅交流道 環島型 编辑 参见 环岛 環島型 環島型 英語 Roundabout 主線由高架形式通過 相交處由環島來疏導車流 也有主線為平面道路 以環島高架橋來引導車流進出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內湖交流道 香港的新界環迴公路的7至11及25號出口 2號幹線的6號出口及10號幹線的1號出口 7 出口匝道 编辑 在雙向的其中一向或兩向僅設置出口方向 無法進入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 例如 臺灣中山高速公路的瑞隆路匝道 汐五高架的下塔悠匝道 福爾摩沙高速公路的南深路匝道 註釋 编辑 為市民大道高架道路之起點 橋下道路亦是十字交會 連接橋下道路之匝道與高架道路共構 但為反方向 參考文獻 编辑 Freeway Bureau English Version Network Traffic Guide National Freeway Map Freeway facilities interchanges service areas Freeway gov tw 2018 03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1 Freeway Bureau English Version Network Traffic Guide National Freeway Map Freeway facilities interchanges service areas Freeway gov tw 2021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2 01 存档副本 PDF 2021 04 1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4 11 存档副本 2021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1 存档副本 2021 04 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4 11 存档副本 PDF 2021 04 11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21 04 11 新界環迴公路的8及25號出口和2號幹線的6號出口之上方為迴旋處 下方為公路 其餘為上方為公路 下方為迴旋處外部連結 编辑 公路主题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交流道Kurumi com U S interchanges director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ossary Part of the publication Highway Design Handbook for Older Drivers and Pedestrians by the Turner Fairbank Highway Research Center branch of the U S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Detailed history of interchanges with diagrams 德語 How New Jersey Saved Civilization The first cloverleaf interchang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交流道 amp oldid 7596715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