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振荡neutrino oscillation)是一个量子力学现象,是指微中子在生成時所伴隨的輕子(包括電子渺子陶子可在之後轉化成不同的味,而被測量出改變。當微中子在空間中傳播時,測到微中子帶有某個味的機率呈現週期性變化。[1]

理论物理学家布鲁诺·庞蒂科夫最先於1957年提出此猜想。[2]爾後一連串的各种實驗皆觀察到此一現象。微中子振盪也是长期未解决的太陽微中子問題的解答。

中微子振荡无论对理论物理还是实验物理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中微子具有非零的靜質量,这与原始版本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不相吻合。[1]

由於发现了微中子振盪現象存在的證明,並取得微中子質量數據,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梶田隆章以及加拿大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阿瑟·麥克唐納兩人獲頒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3]

实验观测 编辑

科学家应用各种不同的探测器技术对各能量级的中微子进行测量,如今各种来源的中微子振荡已被多方面的实验收集的大量证据所证实[4]

太阳中微子振荡 编辑

在以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领导的Homestake实验英语Homestake experiment中,发现观测到的中微子流量与标准太阳模型预测的不符(太阳中微子问题)。这是实验中人们第一次观测到和中微子振荡有关的现象。随后,更多基于使用放射性元素和水契忍可夫輻射探测器的实验证实了同样的现象。直到2001年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的测量结果发表[5],人们才能够充分的证实这数量上的不符是由中微子振荡引起的。

太阳中微子的能量及一般在20百万电子伏特以下,传播距离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5百万电子伏以上,太阳中微子的振荡通过在太阳体内的振荡而产生 MSW 作用,这与下文中将会提到的真空振荡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大气层中微子振荡 编辑

早期IMB,MACRO和日本的神冈探测器均观测到从大气层中放射出的μ中微子电中微子比例的偏差。此后超级神冈探测器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能量覆盖幅度由百万电子伏至亿万电子伏,基线长度为地球的半径。

核反应堆中微子振荡 编辑

核反应堆实验可以用来探测反电中微子的振荡。此类实验中最突出的是KamLAND英语Kamioka Liquid Scintillator Antineutrino Detector。反应堆中产生的反中微子和太阳中微子的能量级相当。此类试验的基线长度短至数十米,长至数百公里。

2012日3月8日,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宣佈,發現最後一種中微子振盪,並且測量到其振盪機率   。假若這結果成立,物理學者立可開始研究中微子反中微子之間的不對稱性,嘗試解釋為甚麼宇宙中的物質超多於反物質[6]

粒子束中微子振荡 编辑

利用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可使实验相对更容易人为控制。此类的实验观察与大气层中微子振荡同样的现象,基线长度多为数百公里。中微子在此类试验中的能量级为数十亿电子伏。MINOS的最新报告指出其观测结果与K2K及SuperK的相符合。

早期LSND机器发表了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观测结果。新设计的MinibooNE实验机于2007年初发表的结果驳回了LSND的所谓两中微子模型。

正在设计中的T2K实验将利用295公里长的基线和SuperK探测器来测量一参量 ,预期2009年开机。类似的NOvA利用810公里长的基线和MINOS探测器。

理论解释 编辑

中微子振荡的概念与中性K介子系统中的振荡相似,最早由理论物理学家布鲁诺·庞蒂科夫于1957年提出。

以下将会讨论到的整套原理由庞蒂科夫于1967年发表。一年后太阳中微子问题首次被观提出。接着格利波夫(Gribov)和庞蒂科夫于1969年联合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中微子天文学与轻子电量》。

PMNS矩阵 编辑

太阳和大气层中微子试验的观测结果说明中微子振荡的根源在于其味特征态与质量特征态不完全相同。这两种特征态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方程来描述:

 
 ,

其中

  •   是在某一指定味特征态下的中微子。 α可为电子μ子τ子
  •   是在某一指定质量特征态下的中微子。 其中,i = 1, 2, 3
  •  表明複共軛矩陣(如果把两式中的矩阵参量交换,就可以得到描述反中微子的方程)

 通常称为PMNS矩阵(亦称“中微子振荡矩阵”)。这与描述夸克CKM 矩阵 非常相似。 假设此矩阵为对等矩阵,那么中微子的味特征态会和质量特征态相同。但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把3味的中微子全部考虑进去,此矩阵为3×3矩阵。很多时候只考虑两个,于是会用2×2矩阵。如果要描述多一个中微子(下文会提到),需要4×4或是更高维的矩阵。 以下为3×3矩阵[7]

 

其中  ,以此类推。 假如中微子是一种马约拉纳粒子(目前还不清楚),所有相位因数α1和α2均为零,并且与不参与振荡现象。假如存在中微子双电子衰变,那么这些因数将会影响衰变的速度。另外一个相位因数δ只有在CP不守恒时才会有非零值。理论预言中微子会违反CP守恒,但实验上还未观察到此现象。假如实验证明这3×3矩阵不是对等矩阵,我们或许需要通过引入“惰性中微子”(sterile neutrons)或是其他新概念来解释试验的数据。

观测到的振荡参数值 编辑

  • sin2(2θ13) = 0.092±0.017[8]
  • tan212) = 0.457+0.040
    −0.029
    . 这对应于 θ12 ≡ θsol = 34.06+1.16
    −0.84
    °
    ("sol" 代表太阳)[9]
  • sin2(2θ23) > 0.92 在 90% 置信水平, 相应的 θ23 ≡ θatm = 45±7.1° ("atm" 代表大气)[9]
  • Δm2
    21
    ≡ Δm2
    sol
    = 7.59+0.20
    −0.21
    ×10−5 eV2
    [9]
  • |Δm2
    31
    | ≈ |Δm2
    32
    | ≡ Δm2
    atm
    = 2.43+0.13
    −0.13
    ×10−3 eV2
    [9]
  • δ, α1, α2, 和 Δm2
    32
    的符號目前未知。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Barger, Vernon; Marfatia, Danny; Whisnant, Kerry Lewis. The Physics of Neutrino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2015-10-07]. ISBN 0-691-12853-7. (原始内容于2017-03-23). 
  2. ^ B. Pontecorvo. Mesonium and anti-mesonium. Zh. Eksp. Teor. Fiz. 1957, 33: 549–551.  reproduced and translated in Sov. Phys. JETP. 1957, 6: 429.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and B. Pontecorvo. Neutrino Experiments and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of Leptonic Charge. Zh. Eksp. Teor. Fiz. 1967, 53: 1717.  reproduced and translated in Pontecorvo, B. Neutrino Experiments and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of Leptonic Charge. Sov. Phys. JETP. 1968, 26: 984. Bibcode:1968JETP...26..984P. 
  3. ^ Webb, Jonathan. Neutrino 'flip' wins physics Nobel Prize. BBC News. 6 October 2015 [6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于2015-10-06). 
  4. ^ M. C. Gonzalez-Garcia and Michele Maltoni. Phenomenology with Massive Neutrinos. Physics Reports. 2008, 460: 1–129. Bibcode:2008PhR...460....1G. arXiv:0704.1800 . doi:10.1016/j.physrep.2007.12.004. 
  5. ^ Ahmad, Q.R.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7, 1301.NASA ADS
  6. ^ . [201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2). 
  7. ^ Particle Data Group, Eidelman, S., et al., 2004, Physics Letters B, 592, 1. doi:10.1016/j.physletb.2004.06.001NASA ADS arXiv:astro-ph/0406663
  8. ^ Daya Bay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electron-antineutrino disappearance at Daya Ba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2, 108 (17): 171803. Bibcode:2012PhRvL.108q1803A. arXiv:1203.1669 . doi:10.1103/PhysRevLett.108.171803. 
  9. ^ 9.0 9.1 9.2 9.3 K. Nakamura; et al.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s G. 2010, 37: 1. 
  • M.C. Gonzalez-Garcia, Y. Nir, "A review of evidence of neutrino masses and the implica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75 (2003) p.345-402.

相關條目 编辑

链接 编辑

  • Maury Goodman, "" (2005). (Provides links to many other neutrino oscillation websites.)


中微子振荡,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3年12月26日,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href, template, html, class,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href, wikipedia, html, class,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提交刪除, neutrino, oscillation, 是一个量子力学现象, 是指微中子在.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3年12月26日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a href Template D html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D d a a href Wikipedia CSD html G13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CSD G13 a 提交刪除 中微子振荡 neutrino oscillation 是一个量子力学现象 是指微中子在生成時所伴隨的輕子 包括電子 渺子 陶子 味可在之後轉化成不同的味 而被測量出改變 當微中子在空間中傳播時 測到微中子帶有某個味的機率呈現週期性變化 1 理论物理学家布鲁诺 庞蒂科夫最先於1957年提出此猜想 2 爾後一連串的各种實驗皆觀察到此一現象 微中子振盪也是长期未解决的太陽微中子問題的解答 中微子振荡无论对理论物理还是实验物理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这意味着中微子具有非零的靜質量 这与原始版本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不相吻合 1 由於发现了微中子振盪現象存在的證明 並取得微中子質量數據 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的梶田隆章以及加拿大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的阿瑟 麥克唐納兩人獲頒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3 目录 1 实验观测 1 1 太阳中微子振荡 1 2 大气层中微子振荡 1 3 核反应堆中微子振荡 1 4 粒子束中微子振荡 2 理论解释 2 1 PMNS矩阵 3 观测到的振荡参数值 4 参考文献 5 相關條目 6 链接实验观测 编辑科学家应用各种不同的探测器技术对各能量级的中微子进行测量 如今各种来源的中微子振荡已被多方面的实验收集的大量证据所证实 4 太阳中微子振荡 编辑 参见 太阳中微子问题 超级神冈探测器和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 在以美国科学家雷蒙德 戴维斯领导的Homestake实验 英语 Homestake experiment 中 发现观测到的中微子流量与标准太阳模型预测的不符 太阳中微子问题 这是实验中人们第一次观测到和中微子振荡有关的现象 随后 更多基于使用放射性元素和水契忍可夫輻射探测器的实验证实了同样的现象 直到2001年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的测量结果发表 5 人们才能够充分的证实这数量上的不符是由中微子振荡引起的 太阳中微子的能量及一般在20百万电子伏特以下 传播距离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在5百万电子伏以上 太阳中微子的振荡通过在太阳体内的振荡而产生 MSW 作用 这与下文中将会提到的真空振荡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大气层中微子振荡 编辑 早期IMB MACRO和日本的神冈探测器均观测到从大气层中放射出的m中微子与电中微子比例的偏差 此后超级神冈探测器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精确的测量 能量覆盖幅度由百万电子伏至亿万电子伏 基线长度为地球的半径 核反应堆中微子振荡 编辑 核反应堆实验可以用来探测反电中微子的振荡 此类实验中最突出的是KamLAND 英语 Kamioka Liquid Scintillator Antineutrino Detector 反应堆中产生的反中微子和太阳中微子的能量级相当 此类试验的基线长度短至数十米 长至数百公里 2012日3月8日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國際合作組宣佈 發現最後一種中微子振盪 並且測量到其振盪機率 sin 2 2 8 13 0 092 0 017 displaystyle sin 2 2 theta 13 0 092 pm 0 017 nbsp 假若這結果成立 物理學者立可開始研究中微子與反中微子之間的不對稱性 嘗試解釋為甚麼宇宙中的物質超多於反物質 6 粒子束中微子振荡 编辑 利用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可使实验相对更容易人为控制 此类的实验观察与大气层中微子振荡同样的现象 基线长度多为数百公里 中微子在此类试验中的能量级为数十亿电子伏 MINOS的最新报告指出其观测结果与K2K及SuperK的相符合 早期LSND机器发表了非常具有争议性的观测结果 新设计的MinibooNE实验机于2007年初发表的结果驳回了LSND的所谓两中微子模型 正在设计中的T2K实验将利用295公里长的基线和SuperK探测器来测量一参量8 13 displaystyle theta 13 nbsp 预期2009年开机 类似的NOvA利用810公里长的基线和MINOS探测器 理论解释 编辑中微子振荡的概念与中性K介子系统中的振荡相似 最早由理论物理学家布鲁诺 庞蒂科夫于1957年提出 以下将会讨论到的整套原理由庞蒂科夫于1967年发表 一年后太阳中微子问题首次被观提出 接着格利波夫 Gribov 和庞蒂科夫于1969年联合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 中微子天文学与轻子电量 PMNS矩阵 编辑 主条目 龐蒂科夫 牧 中川 坂田矩陣 太阳和大气层中微子试验的观测结果说明中微子振荡的根源在于其味特征态与质量特征态不完全相同 这两种特征态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以下方程来描述 n a i U a i n i displaystyle left nu alpha right rangle sum i U alpha i left nu i right rangle nbsp n i a U a i n a displaystyle left nu i right rangle sum alpha U alpha i left nu alpha right rangle nbsp 其中 n a displaystyle left nu alpha right rangle nbsp 是在某一指定味特征态下的中微子 a可为电子 m子或t子 n i displaystyle left nu i right rangle nbsp 是在某一指定质量特征态下的中微子 其中 i 1 2 3 displaystyle nbsp 表明複共軛矩陣 如果把两式中的矩阵参量交换 就可以得到描述反中微子的方程 U a i displaystyle U alpha i nbsp 通常称为PMNS矩阵 亦称 中微子振荡矩阵 这与描述夸克的 CKM 矩阵 非常相似 假设此矩阵为对等矩阵 那么中微子的味特征态会和质量特征态相同 但实验证明 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把3味的中微子全部考虑进去 此矩阵为3 3矩阵 很多时候只考虑两个 于是会用2 2矩阵 如果要描述多一个中微子 下文会提到 需要4 4或是更高维的矩阵 以下为3 3矩阵 7 U U e 1 U e 2 U e 3 U m 1 U m 2 U m 3 U t 1 U t 2 U t 3 1 0 0 0 c 23 s 23 0 s 23 c 23 c 13 0 s 13 e i d 0 1 0 s 13 e i d 0 c 13 c 12 s 12 0 s 12 c 12 0 0 0 1 e i a 1 2 0 0 0 e i a 2 2 0 0 0 1 c 12 c 13 s 12 c 13 s 13 e i d s 12 c 23 c 12 s 23 s 13 e i d c 12 c 23 s 12 s 23 s 13 e i d s 23 c 13 s 12 s 23 c 12 c 23 s 13 e i d c 12 s 23 s 12 c 23 s 13 e i d c 23 c 13 e i a 1 2 0 0 0 e i a 2 2 0 0 0 1 displaystyle begin aligned U amp begin bmatrix U e1 amp U e2 amp U e3 U mu 1 amp U mu 2 amp U mu 3 U tau 1 amp U tau 2 amp U tau 3 end bmatrix amp begin bmatrix 1 amp 0 amp 0 0 amp c 23 amp s 23 0 amp s 23 amp c 23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c 13 amp 0 amp s 13 e i delta 0 amp 1 amp 0 s 13 e i delta amp 0 amp c 13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c 12 amp s 12 amp 0 s 12 amp c 12 amp 0 0 amp 0 amp 1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e i alpha 1 2 amp 0 amp 0 0 amp e i alpha 2 2 amp 0 0 amp 0 amp 1 end bmatrix amp begin bmatrix c 12 c 13 amp s 12 c 13 amp s 13 e i delta s 12 c 23 c 12 s 23 s 13 e i delta amp c 12 c 23 s 12 s 23 s 13 e i delta amp s 23 c 13 s 12 s 23 c 12 c 23 s 13 e i delta amp c 12 s 23 s 12 c 23 s 13 e i delta amp c 23 c 13 end bmatrix begin bmatrix e i alpha 1 2 amp 0 amp 0 0 amp e i alpha 2 2 amp 0 0 amp 0 amp 1 end bmatrix end aligned nbsp 其中s 12 sin 8 12 displaystyle s 12 sin theta 12 nbsp c 12 cos 8 12 displaystyle c 12 cos theta 12 nbsp 以此类推 假如中微子是一种马约拉纳粒子 目前还不清楚 所有相位因数a1和a2均为零 并且与不参与振荡现象 假如存在中微子双电子衰变 那么这些因数将会影响衰变的速度 另外一个相位因数d只有在CP不守恒时才会有非零值 理论预言中微子会违反CP守恒 但实验上还未观察到此现象 假如实验证明这3 3矩阵不是对等矩阵 我们或许需要通过引入 惰性中微子 sterile neutrons 或是其他新概念来解释试验的数据 观测到的振荡参数值 编辑sin2 2813 6998920000000000000 0 092 0 017 8 tan2 812 6999457000000000000 0 457 0 040 0 029 这对应于 812 8sol 7001340600000000000 34 06 1 16 0 84 sol 代表太阳 9 sin2 2823 gt 6999920000000000000 0 92 在 90 置信水平 相应的 823 8atm 7001450000000000000 45 7 1 atm 代表大气 9 Dm221 Dm2sol 6995759000000000000 7 59 0 20 0 21 10 5 eV2 9 Dm231 Dm232 Dm2atm 6997243000000000000 2 43 0 13 0 13 10 3 eV2 9 d a1 a2 和 Dm232 的符號目前未知 参考文献 编辑 1 0 1 1 Barger Vernon Marfatia Danny Whisnant Kerry Lewis The Physics of Neutrino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2 2015 10 07 ISBN 0 691 12853 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3 23 B Pontecorvo Mesonium and anti mesonium Zh Eksp Teor Fiz 1957 33 549 551 reproduced and translated in Sov Phys JETP 1957 6 429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and B Pontecorvo Neutrino Experiments and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of Leptonic Charge Zh Eksp Teor Fiz 1967 53 1717 reproduced and translated in Pontecorvo B Neutrino Experiments and the Problem of Conservation of Leptonic Charge Sov Phys JETP 1968 26 984 Bibcode 1968JETP 26 984P Webb Jonathan Neutrino flip wins physics Nobel Prize BBC News 6 October 2015 6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 10 06 M C Gonzalez Garcia and Michele Maltoni Phenomenology with Massive Neutrinos Physics Reports 2008 460 1 129 Bibcode 2008PhR 460 1G arXiv 0704 1800 nbsp doi 10 1016 j physrep 2007 12 004 Ahmad Q R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87 1301 NASA ADS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2012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3 12 Particle Data Group Eidelman S et al 2004 Physics Letters B 592 1 doi 10 1016 j physletb 2004 06 001NASA ADS arXiv astro ph 0406663 Daya Bay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electron antineutrino disappearance at Daya Ba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12 108 17 171803 Bibcode 2012PhRvL 108q1803A arXiv 1203 1669 nbsp doi 10 1103 PhysRevLett 108 171803 9 0 9 1 9 2 9 3 K Nakamura et al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s G 2010 37 1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M C Gonzalez Garcia Y Nir A review of evidence of neutrino masses and the implic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75 2003 p 345 402 相關條目 编辑太陽微中子問題 MSW效應 英语 MSW effect 馬約拉納子 英语 Majoron 链接 编辑All neutrino data in one plo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ury Goodman The Neutrino Oscillation Industry 2005 Provides links to many other neutrino oscillation websites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微子振荡 amp oldid 8029790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