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K介子

粒子物理學中,K介子(Kaon,標記為
K
[註 1]))是帶有奇異數這一量子數的四種介子的任一種。在夸克模型中含有一個奇夸克(或其反夸克),及一個下夸克的反夸克(或其夸克)。

Kaon
组成
K+
:
u

s


K0
:
d

s
/
s

d


K
:
s

u
玻色子
基本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
符号
K+
,
K0
,
K
类型3
质量
K±
: 493.667±0.013 MeV/c2

K0
: 497.648±0.022 MeV/c2
電荷
K±
: ±e

K0
: 0
自旋0

自從它們在1947年被發現之後,K介子為基礎相互作用的性質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在建立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基礎的過程中,它們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強子夸克模型及夸克混合的理論(後者於2008年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在人類對基礎守恆定律的了解中,K介子也有着傑出的貢獻:CP破壞(一種造成大家所見的宇宙物質-反物質失衡的現象)的發現在1980年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這種現象就是在K介子系統被發現的。

基本特性

 
圖為一K介子(
K+
)變成三個π介子(2 
π+
, 1 
π
)的衰變,這過程涉及了強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K介子內的奇夸克
s
)衰變成一反上夸克
u
),並發射一
W+
玻色子
;隨後
W+
玻色子衰變成一反下夸克
d
)及一上夸克
u
)。

強相互作用:一上夸克(
u
)發射出一膠子
g
),該膠子隨後衰變成一下夸克(
d
)及一反下夸克(
d
)。

四種K介子分別為:

  1. 帶負電的
    K
    (含有一個奇夸克及一個反上夸克),質量為493.667±0.013 MeV平均壽命(1.2384±0.0024)×10−8 s
  2. 反粒子,帶正電的
    K+
    (含有一個上夸克及一個反奇夸克)的質量及壽命必須等同於
    K
    (由於CPT對稱的關係)。兩者質量差為0.032±0.090 MeV,跟零一致。而壽命差則為(0.11±0.09)×10−8 s
  3. 中性(不帶電荷)的
    K0
    (含有一個下夸克及一個反奇夸克),其質量為497.648±0.022 MeV。其均方電荷半徑為−0.076±0.01 fm2

  4. K0
    的反粒子為
    K0
    (含有一個奇夸克及一個反下夸克),兩者質量一致。

夸克模型分配可輕易看出,K介子組成兩組同位旋雙重態;也就是說它們屬於SU(2)基礎表示的2。奇異數為+1的一組包括
K+

K0
。而它們的反粒子組成另一組雙重態(奇異數為-1)。

K介子特性
粒子名稱 粒子符號 反粒子符號 內含夸克 靜止質量 (MeV/c2) I JPC S C B' 平均壽命 (s) 一般衰變產物

(>所有衰變的5%)

K介子[1]
K+


K


u

s
493.677±0.016 12 0 1 0 0 (1.2380±0.0021)×10−8
μ+
+
ν
μ
or


π+
+
π0


π+
+
π+
+
π
or


π0
+
e+
+
ν
e

K介子[2]
K0


K0


d

s
497.614±0.024 12 0 1 0 0 [a] [a]
短命K[3]
K0
S

自身  [b] 497.614±0.024[c] 12 0 [d] 0 0 (8.953±0.005)×10−11
π+
+
π
or


π0
+
π0

長命K[4]
K0
L

自身  [b] 497.614±0.024[c] 12 0 [d] 0 0 (5.116±0.020)×10−8
π±
+
e
+
ν
e
or


π±
+
μ
+
ν
μ
or


π0
+
π0
+
π0
or


π+
+
π0
+
π

[a] ^ 本徵態。沒有確切的壽命。
[b] ^ 本徵態。構成內沒有小ε的CP破壞項。
[c] ^
K0
L

K0
S
的質量於上表上與
K0
無異。然而,已知
K0
L

K0
S
的質量有異,差異的大小尺度為3.5×10−12 MeV/c2[4]
[d] ^ 由於中性粒子混合的關係,所以
K0
L

K0
S
並非奇異數的本徵態。

衰變

中性K介子

儘管
K0
及其反粒子
K0
經由強相互作用產生,但是它們經由弱相互作用衰變。因此,在誕生後它們較適合被視為兩個有着相當不同壽命的弱本徵態

  1. 長命的K介子被稱為
    K
    L
    (K-long,長命K),主要衰變成三個π介子,其平均壽命為5.18×10−8 s
  2. 短命的K介子被稱為
    K
    S
    (K-short,短命K),主要衰變成兩個π介子,其平均壽命為8.958×10−11 s

(見下文的中性K介子混合

雖然其他中性的介子也有近似的混合情況,但是只有K介子的兩種弱本徵態被視為兩種粒子,因為它們兩者的壽命差異實在很大[5]

1964年一實驗發現長命K很少會衰變成兩個π介子,這正是發現CP破壞的關鍵之一(見下文)。

帶電荷K介子


K+
的主要衰變模式為:

產物 模式 分支比

μ+

ν
μ
輕子 63.43±0.17%

π+

π0
重子 21.13±0.14%

π+

π+

π
重子 5.576±0.031%

π+

π0

π0
重子 1.73±0.04%

π0

e+

ν
e
半輕子 4.87±0.06%

奇異數

內量子數“奇異數”的發現,標誌着粒子物理學最令人振奮的時代的開端,即使在五十年後的今天看來,這個時代仍沒有到達終點……總的來說,實驗推動着整個發展,而大發現的到來往往都是出人意表,甚至違反了理論學者所想的預期。
—— 《CP破壞》,I·I·比吉與三田一郎著,《ISBN 0-521-44349-0

在1947年,曼徹斯特大學G·D·羅徹斯特英语George Rochester克里福德·查理斯·巴特勒英语Clifford Charles Butler發表了兩輻宇宙線引發反應的雲室照片,一輻看起來是一中性粒子衰變成兩個帶電荷的π介子,另一輻看起來是一帶荷的粒子衰變成一帶電荷的π介子及一些中性的東西。新粒子的質量估算相當粗略,約為質子質量的一半。之後這種“V粒子”的個案就慢慢地湧現。

加州理工學院取得最早的突破,他們為了得到更佳的宇宙線接收,而把雲室運上了威爾遜山。在1950年,他們報告了30個帶電荷及4個中性的V粒子。受這個所啟發,往後幾年的很多觀測都在山頂上進行,而1953年之前,所用的詞彙如下:“L介子”指的是μ子π介子。“K介子”指的是質量介乎π介子及核子間的粒子;而“超子”指的質量比核子大的粒子。

K介子與超子的衰變非常慢;一般大小尺度為10−10 s。然而,在π介子質子反應所生產出的這些粒子的衰變則要快得多,時間大小尺度為10−23 s。這個不協調問題由亞伯拉罕·派斯所解決,他設定了一個新的量子數的叫奇異數,在強相互作用下守恆,但在弱相互作用下則不守恆。由於奇夸克及其反粒子一起的“相伴產生”,所以出現很大量的奇異粒子。奇異數很快就被指出它不是一個乘法量子數,因為如果是的話,奇異數會允許一些未被當時新的同步加速器所觀測到的反應;布魯克哈芬國家實驗室在1953年,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1955年被委託製作同步加速器。

宇稱不守恆

帶電荷的奇介子有兩種衰變模式:


Θ+

π+
+
π0

τ+

π+
+
π+
+
π

由於兩種衰變的終態具有不同的宇稱,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兩種初態應該為不同種類的粒子,因此是兩種有區別的粒子。但是,在愈來愈準確的測量下,都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質量與壽命有甚麼差別,由此顯示它們是同一種粒子。這個問題被稱為τ-Θ問題。直到發現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恆才被解決。由於介子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宇稱並不需要守恆,因此兩種衰變可能由同一種粒子引起,也就是現在的
K+

中性介子振蕩中的CP破壞

儘管宇稱不守恆,電荷-宇稱對稱在一開始時是被認為是守恆的。要明白CP破壞的發現,就必須明白中性K介子的混合;這個現象的發生並不需要CP破壞,但是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第一次測量到CP破壞。

中性K介子混合

 
兩種不同的中性K介子,有着不同的奇異數,但就可以通過弱相互作用來互相變換,這是因為弱相互作作用並不守恆奇異數。
K0
內的奇夸克變成一下夸克,接着放射出兩個相反電荷的W玻色子
K0
內的反下夸克則通過吸收W玻色子而變成一奇夸克。

由於中性K介子帶有奇異數,它們不能互為對方的反粒子。所以一定有兩種不同的K介子,兩者奇異數的差為兩個單位。問題是如何得知這兩種介子的存在。而答案用到一種現象叫中性粒子振蕩,在這種現象中兩種介子會通過弱相互作用互相變換,過種中弱相互作用會導致它們衰變成π介子(見右圖)。

這些振蕩最早由默里·蓋爾曼亞伯拉罕·派斯共同研究。他們研究過相反奇異數態在CP不變下隨時間的演化。用矩陣形式寫法如下

 

其中ψ為系統的量子態,由兩個基態(在時間t=0時為a及b)的波輻共同決定。哈密頓矩陣對角線上的元(M)是守恆奇異數的強相互作用物理所引起的後果。兩個對角線元必須相等,因為在沒有弱相互作用的情況下,粒子與其反粒子的質量相等。不在對角線上的元(Δ),負責混合相反的奇異粒子,它們是由弱相互作用所引起的;CP對稱要求它們全部都是實數。

矩陣H為實數的後果是,這兩種態的概率會永恆地來回振蕩。然而,假若矩陣的任何部份為虛數,就像CP對稱所禁止的那樣,那麼整個組合的一部份會隨時間而縮減。縮減的部份可以是一個分量(a)或另一個(b),或是兩者的混合。

混合

把矩陣對角化後可得本徵態。這樣會產生新的本徵向量,我們可以把它叫做K1,它是兩相反奇異數態的總和,而K2則是兩態間的差。K1K2CP的本徵態,兩者有着相反的本徵量;K1CP為+1,而K2則為-1。由於二π介子系統的CP也是+1,所以K1可以這樣衰變。而K2則必須衰變成三個π介子。由於K2的質量只比三個π介子加起來大一點點,所以衰變過程非常緩慢,大概比K1衰變成兩個π介子慢600倍。這兩種不同的衰變模式由利昂·萊德曼及其同事於1956年觀測到,並確立了中性K介子兩個弱本徴態(在弱相互作用下,有着特定衰變壽命的態)的存在。

這兩個弱本徵態被稱為
K
L
(長命K)及
K
S
(短命K)。在假定CP對稱的情況下,
K
S
=K1
K
L
=K2

振蕩

一初態為
K0
的粒子束,會在傳播時變成自己的反粒子,而反粒子又會變回原來的粒子,如此類推。這就是粒子振蕩。在觀測弱相互作用衰變成輕子時,發現
K0
總是衰變成電子,而反粒子
K0
則總是衰變成正電子。前文的分析提到純
K0
及反粒子
K0
的粒子源,與電子與正電子生產率的關係。分析這種半輕子衰變的時間演化,可以發現有振蕩現象,並且能夠得悉
K
S

K
L
間的質譜分裂。由於這是由弱相互作用引起的,質譜分裂非常小,約為每一態質量的10−15倍。

再生

一束中性K介子在飛行中衰變,因此短命的
K
S
就此消失,剩下一束純
K
L
。假設這束粒子被射進物質裏,那麼
K0
及其反粒子
K0
就會與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
K0
與核子產生準彈性散射,而反粒子
K0
則有可能產生超子。由於兩個部份與核子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兩粒子間失去了原有的量子同調。 不久之後,羅伯特·艾德爾與同事們報告
K
S
的再生比預期多,就此開啟了歷史的新篇章。

CP破壞

在核實艾德爾的結果時,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詹姆斯·克羅寧瓦爾·菲奇於1964年發現
K
L
衰變成兩個π介子(CP=+1)。根據前文的解釋,要上述衰變成立,就必須假設初態及終態的CP值不一樣,因此他們馬上提出了CP破壞。其他解釋,例如非線性量子物理及未被觀測到的新粒子,在不久後就被排除,剩下的CP破壞就是唯一的可能性。克羅寧與菲奇因這個發現而於1980年了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實上,儘管
K
L

K
S
本徵態(因為它們有各自不變的衰變平均壽命,而衰變就是由弱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但是它們並不太是CP本徵態。取而代之的是,在ε很小的情況下(在一個重整化以內),


K
L
= K2 + εK1


K
S
也是相近的情況。因此有些時候
K
L
衰變時CP=+1,而同樣地
K
S
可以有CP=-1的衰變。這就是間接CP破壞,由
K0
及其反粒子混合所造成的CP破壞。同時有一種直接CP破壞,也就是在衰變過程當中的P破壞。因為混合與衰變都是由W玻色子的同一種相互作用所造成,所以存在兩種CP破壞,也是因為這樣才會有CKM矩陣所預測的CP破壞。

另見

註釋及參考來源

註釋
  1. ^ 帶正電的K介子從前被分開叫做τ+及θ+,因為直至1960年代前K+一直被視為兩種粒子。見上面的宇稱不守恆
資料來源
  1. ^ C. Amsler et al. (2008): ([//web.archive.org/web/20170130221332/http://pdg.lbl.gov/2008/listings/s010.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
    K±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C. Amsler et al. (2008): ([//web.archive.org/web/20170126034054/http://pdg.lbl.gov/2008/listings/s011.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
    K0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C. Amsler et al. (2008): ([//web.archive.org/web/20170211045659/http://pdg.lbl.gov/2008/listings/s012.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
    K0
    S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C. Amsler et al. (2008): ([//web.archive.org/web/20170130221336/http://pdg.lbl.gov/2008/listings/s013.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
    K0
    L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J.W. Cronin. CP Symmetry Violation – The Search for its origin (PDF). Nobel Lecture. The Nobel Foundation. 1980 [2011-07-07]. (原始内容 (PDF)于2017-08-10). 

參考文獻

  • C.Amsler; Doser, M; Antonelli, M; Asner, D; Babu, K; Baer, H; Band, H; Barnett, R; Bergren, E; et al.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Physics Letters B (Particle Data Group). 2008, 667 (1): 1–1340. Bibcode:2008PhLB..667....1P. doi:10.1016/j.physletb.2008.07.018. 
  • S. Eidelman; et al. . Particle Data Group. 2004 [2011-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S. Eidelman et al. (Particle Data Group).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Physics Letters B. 2004, 592 (1): 1. Bibcode:2004PhLB..592....1P. arXiv:astro-ph/0406663 . doi:10.1016/j.physletb.2004.06.001. 

k介子, 在粒子物理學中, kaon, 標記為k, 是帶有奇異數這一量子數的四種介子的任一種, 在夸克模型中含有一個奇夸克, 或其反夸克, 及一個上或下夸克的反夸克, 或其夸克, kaon组成k, u系玻色子基本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符号k, 类型3质量k, 7002493667000000000, 7002497648000000000, c2電荷k, 0自旋0自從它們在1947年被發現之後, 為基礎相互作用的性質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在建立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基礎的過程中, 它們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例如強子的夸克模型. 在粒子物理學中 K介子 Kaon 標記為K 註 1 是帶有奇異數這一量子數的四種介子的任一種 在夸克模型中含有一個奇夸克 或其反夸克 及一個上或下夸克的反夸克 或其夸克 Kaon组成K u s K0 d s s d K s u系玻色子基本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符号K K0 K 类型3质量K 7002493667000000000 493 667 0 013 MeV c2 K0 7002497648000000000 497 648 0 022 MeV c2電荷K eK0 0自旋0自從它們在1947年被發現之後 K介子為基礎相互作用的性質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在建立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基礎的過程中 它們有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例如強子的夸克模型及夸克混合的理論 後者於2008年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 在人類對基礎守恆定律的了解中 K介子也有着傑出的貢獻 CP破壞 一種造成大家所見的宇宙物質 反物質失衡的現象 的發現在1980年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肯定 這種現象就是在K介子系統被發現的 目录 1 基本特性 1 1 衰變 1 1 1 中性K介子 1 1 2 帶電荷K介子 2 奇異數 3 宇稱不守恆 4 中性介子振蕩中的CP破壞 4 1 中性K介子混合 4 1 1 混合 4 1 2 振蕩 4 1 3 再生 4 2 CP破壞 5 另見 6 註釋及參考來源 6 1 參考文獻基本特性 编辑 圖為一K介子 K 變成三個p介子 2 p 1 p 的衰變 這過程涉及了弱與強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K介子內的奇夸克 s 衰變成一反上夸克 u 並發射一W 玻色子 隨後W 玻色子衰變成一反下夸克 d 及一上夸克 u 強相互作用 一上夸克 u 發射出一膠子 g 該膠子隨後衰變成一下夸克 d 及一反下夸克 d 四種K介子分別為 帶負電的K 含有一個奇夸克及一個反上夸克 質量為6989790941659807829 493 667 0 013 MeV 平均壽命為6992123840000000000 1 2384 0 0024 10 8 s 其反粒子 帶正電的K 含有一個上夸克及一個反奇夸克 的質量及壽命必須等同於K 由於CPT對稱的關係 兩者質量差為6985512696475839999 0 032 0 090 MeV 跟零一致 而壽命差則為6991110000000000000 0 11 0 09 10 8 s 中性 不帶電荷 的K0 含有一個下夸克及一個反奇夸克 其質量為6989797319924402576 497 648 0 022 MeV 其均方電荷半徑為3031240000000000000 0 076 0 01 fm2 K0 的反粒子為K 0 含有一個奇夸克及一個反下夸克 兩者質量一致 從夸克模型分配可輕易看出 K介子組成兩組同位旋雙重態 也就是說它們屬於SU 2 基礎表示的2 奇異數為 1的一組包括K 及K0 而它們的反粒子組成另一組雙重態 奇異數為 1 K介子特性 粒子名稱 粒子符號 反粒子符號 內含夸克 靜止質量 MeV c2 I JPC S C B 平均壽命 s 一般衰變產物 gt 所有衰變的5 K介子 1 K K us 7002493677000000000 493 677 0 016 1 2 0 1 0 0 6992123800000000000 1 2380 0 0021 10 8 m nm or p p0 p p p or p0 e neK介子 2 K0 K 0 ds 7002497614000000000 497 614 0 024 1 2 0 1 0 0 a a 短命K 3 K0S 自身 d s s d 2 displaystyle mathrm tfrac d bar s s bar d sqrt 2 b 7002497614000000000 497 614 0 024 c 1 2 0 d 0 0 6989895300000000000 8 953 0 005 10 11 p p or p0 p0長命K 4 K0L 自身 d s s d 2 displaystyle mathrm tfrac d bar s s bar d sqrt 2 b 7002497614000000000 497 614 0 024 c 1 2 0 d 0 0 6992511599999999999 5 116 0 020 10 8 p e ne or p m nm or p0 p0 p0 or p p0 p a 強本徵態 沒有確切的壽命 b 弱本徵態 構成內沒有小e的CP破壞項 c K0L 及K0S 的質量於上表上與K0 無異 然而 已知K0L 及K0S 的質量有異 差異的大小尺度為6988350000000000000 3 5 10 12 MeV c2 4 d 由於中性粒子混合的關係 所以K0L 及K0S 並非奇異數的本徵態 衰變 编辑 中性K介子 编辑 儘管K0 及其反粒子K 0 經由強相互作用產生 但是它們經由弱相互作用衰變 因此 在誕生後它們較適合被視為兩個有着相當不同壽命的弱本徵態 長命的K介子被稱為KL K long 長命K 主要衰變成三個p介子 其平均壽命為6992518000000000000 5 18 10 8 s 短命的K介子被稱為KS K short 短命K 主要衰變成兩個p介子 其平均壽命為6989895800000000000 8 958 10 11 s 見下文的中性K介子混合 雖然其他中性味的介子也有近似的混合情況 但是只有K介子的兩種弱本徵態被視為兩種粒子 因為它們兩者的壽命差異實在很大 5 1964年一實驗發現長命K很少會衰變成兩個p介子 這正是發現CP破壞的關鍵之一 見下文 帶電荷K介子 编辑 K 的主要衰變模式為 產物 模式 分支比m nm 輕子 7001634300000000000 63 43 0 17 p p0 重子 7001211300000000000 21 13 0 14 p p p 重子 7000557599999999999 5 576 0 031 p p0 p0 重子 7000173000000000000 1 73 0 04 p0 e ne 半輕子 7000487000000000000 4 87 0 06 奇異數 编辑主条目 奇異數 內量子數 奇異數 的發現 標誌着粒子物理學最令人振奮的時代的開端 即使在五十年後的今天看來 這個時代仍沒有到達終點 總的來說 實驗推動着整個發展 而大發現的到來往往都是出人意表 甚至違反了理論學者所想的預期 CP破壞 I I 比吉與三田一郎著 ISBN 0 521 44349 0 在1947年 曼徹斯特大學G D 羅徹斯特 英语 George Rochester 和克里福德 查理斯 巴特勒 英语 Clifford Charles Butler 發表了兩輻宇宙線引發反應的雲室照片 一輻看起來是一中性粒子衰變成兩個帶電荷的p介子 另一輻看起來是一帶荷的粒子衰變成一帶電荷的p介子及一些中性的東西 新粒子的質量估算相當粗略 約為質子質量的一半 之後這種 V粒子 的個案就慢慢地湧現 加州理工學院取得最早的突破 他們為了得到更佳的宇宙線接收 而把雲室運上了威爾遜山 在1950年 他們報告了30個帶電荷及4個中性的V粒子 受這個所啟發 往後幾年的很多觀測都在山頂上進行 而1953年之前 所用的詞彙如下 L介子 指的是m子或p介子 K介子 指的是質量介乎p介子及核子間的粒子 而 超子 指的質量比核子大的粒子 K介子與超子的衰變非常慢 一般大小尺度為6990100000000000000 10 10 s 然而 在p介子 質子反應所生產出的這些粒子的衰變則要快得多 時間大小尺度為6977099999999999999 10 23 s 這個不協調問題由亞伯拉罕 派斯所解決 他設定了一個新的量子數的叫奇異數 在強相互作用下守恆 但在弱相互作用下則不守恆 由於奇夸克及其反粒子一起的 相伴產生 所以出現很大量的奇異粒子 奇異數很快就被指出它不是一個乘法量子數 因為如果是的話 奇異數會允許一些未被當時新的同步加速器所觀測到的反應 布魯克哈芬國家實驗室在1953年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1955年被委託製作同步加速器 宇稱不守恆 编辑帶電荷的奇介子有兩種衰變模式 8 p p0t p p p 由於兩種衰變的終態具有不同的宇稱 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兩種初態應該為不同種類的粒子 因此是兩種有區別的粒子 但是 在愈來愈準確的測量下 都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質量與壽命有甚麼差別 由此顯示它們是同一種粒子 這個問題被稱為t 8問題 直到發現弱相互作用的宇稱不守恆才被解決 由於介子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 宇稱並不需要守恆 因此兩種衰變可能由同一種粒子引起 也就是現在的K 中性介子振蕩中的CP破壞 编辑儘管宇稱不守恆 電荷 宇稱對稱在一開始時是被認為是守恆的 要明白CP破壞的發現 就必須明白中性K介子的混合 這個現象的發生並不需要CP破壞 但是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第一次測量到CP破壞 中性K介子混合 编辑 兩種不同的中性K介子 有着不同的奇異數 但就可以通過弱相互作用來互相變換 這是因為弱相互作作用並不守恆奇異數 K0 內的奇夸克變成一下夸克 接着放射出兩個相反電荷的W玻色子 K0 內的反下夸克則通過吸收W玻色子而變成一奇夸克 由於中性K介子帶有奇異數 它們不能互為對方的反粒子 所以一定有兩種不同的K介子 兩者奇異數的差為兩個單位 問題是如何得知這兩種介子的存在 而答案用到一種現象叫中性粒子振蕩 在這種現象中兩種介子會通過弱相互作用互相變換 過種中弱相互作用會導致它們衰變成p介子 見右圖 這些振蕩最早由默里 蓋爾曼與亞伯拉罕 派斯共同研究 他們研究過相反奇異數態在CP不變下隨時間的演化 用矩陣形式寫法如下 ps t U t ps 0 e i H t a b H M D D M displaystyle psi t U t psi 0 rm e iHt begin pmatrix a b end pmatrix qquad H begin pmatrix M amp Delta Delta amp M end pmatrix dd 其中ps為系統的量子態 由兩個基態 在時間t 0時為a及b 的波輻共同決定 哈密頓矩陣對角線上的元 M 是守恆奇異數的強相互作用物理所引起的後果 兩個對角線元必須相等 因為在沒有弱相互作用的情況下 粒子與其反粒子的質量相等 不在對角線上的元 D 負責混合相反的奇異粒子 它們是由弱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CP對稱要求它們全部都是實數 矩陣H為實數的後果是 這兩種態的概率會永恆地來回振蕩 然而 假若矩陣的任何部份為虛數 就像CP對稱所禁止的那樣 那麼整個組合的一部份會隨時間而縮減 縮減的部份可以是一個分量 a 或另一個 b 或是兩者的混合 混合 编辑 把矩陣對角化後可得本徵態 這樣會產生新的本徵向量 我們可以把它叫做K1 它是兩相反奇異數態的總和 而K2則是兩態間的差 K1及K2為CP的本徵態 兩者有着相反的本徵量 K1的CP為 1 而K2則為 1 由於二p介子系統的CP也是 1 所以K1可以這樣衰變 而K2則必須衰變成三個p介子 由於K2的質量只比三個p介子加起來大一點點 所以衰變過程非常緩慢 大概比K1衰變成兩個p介子慢600倍 這兩種不同的衰變模式由利昂 萊德曼及其同事於1956年觀測到 並確立了中性K介子兩個弱本徴態 在弱相互作用下 有着特定衰變壽命的態 的存在 這兩個弱本徵態被稱為KL 長命K 及KS 短命K 在假定CP對稱的情況下 KS K1 KL K2 振蕩 编辑 一初態為K0 的粒子束 會在傳播時變成自己的反粒子 而反粒子又會變回原來的粒子 如此類推 這就是粒子振蕩 在觀測弱相互作用衰變成輕子時 發現K0 總是衰變成電子 而反粒子K 0 則總是衰變成正電子 前文的分析提到純K0 及反粒子K 0 的粒子源 與電子與正電子生產率的關係 分析這種半輕子衰變的時間演化 可以發現有振蕩現象 並且能夠得悉KS 及KL 間的質譜分裂 由於這是由弱相互作用引起的 質譜分裂非常小 約為每一態質量的10 15倍 再生 编辑 一束中性K介子在飛行中衰變 因此短命的KS 就此消失 剩下一束純KL 假設這束粒子被射進物質裏 那麼K0 及其反粒子K 0 就會與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 K0 與核子產生準彈性散射 而反粒子K 0 則有可能產生超子 由於兩個部份與核子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 兩粒子間失去了原有的量子同調 不久之後 羅伯特 艾德爾與同事們報告KS 的再生比預期多 就此開啟了歷史的新篇章 CP破壞 编辑 在核實艾德爾的結果時 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詹姆斯 克羅寧與瓦爾 菲奇於1964年發現KL 衰變成兩個p介子 CP 1 根據前文的解釋 要上述衰變成立 就必須假設初態及終態的CP值不一樣 因此他們馬上提出了CP破壞 其他解釋 例如非線性量子物理及未被觀測到的新粒子 在不久後就被排除 剩下的CP破壞就是唯一的可能性 克羅寧與菲奇因這個發現而於1980年了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實上 儘管KL 及KS 為弱本徵態 因為它們有各自不變的衰變平均壽命 而衰變就是由弱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但是它們並不太是CP本徵態 取而代之的是 在e很小的情況下 在一個重整化以內 KL K2 eK1而KS 也是相近的情況 因此有些時候KL 衰變時CP 1 而同樣地KS 可以有CP 1的衰變 這就是間接CP破壞 由K0 及其反粒子混合所造成的CP破壞 同時有一種直接CP破壞 也就是在衰變過程當中的P破壞 因為混合與衰變都是由W玻色子的同一種相互作用所造成 所以存在兩種CP破壞 也是因為這樣才會有CKM矩陣所預測的CP破壞 另見 编辑強子 介子 超子及味 奇夸克及夸克模型 宇稱 電荷共軛 時間反轉對稱 CPT對稱及CP破壞 中微子振蕩註釋及參考來源 编辑註釋 帶正電的K介子從前被分開叫做t 及8 因為直至1960年代前K 一直被視為兩種粒子 見上面的宇稱不守恆 資料來源 C Amsler et al 2008 web archive org web 20170130221332 http pdg lbl gov 2008 listings s010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 Amsler et al 2008 web archive org web 20170126034054 http pdg lbl gov 2008 listings s011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K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 Amsler et al 2008 web archive org web 20170211045659 http pdg lbl gov 2008 listings s012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K0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0 4 1 C Amsler et al 2008 web archive org web 20170130221336 http pdg lbl gov 2008 listings s013 pdf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icle listings K0L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 W Cronin CP Symmetry Violation The Search for its origin PDF Nobel Lecture The Nobel Foundation 1980 2011 07 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7 08 10 參考文獻 编辑 C Amsler Doser M Antonelli M Asner D Babu K Baer H Band H Barnett R Bergren E et al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Physics Letters B Particle Data Group 2008 667 1 1 1340 Bibcode 2008PhLB 667 1P doi 10 1016 j physletb 2008 07 018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 Eidelman et al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2004 Strange Mesons Particle Data Group 2004 2011 07 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5 08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 Eidelman et al Particle Data Group 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 Physics Letters B 2004 592 1 1 Bibcode 2004PhLB 592 1P arXiv astro ph 0406663 doi 10 1016 j physletb 2004 06 001 The quark model by J J J Kokkedee M S Sozzi Discrete symmetries and CP viol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 0 19 929666 8 I I Bigi A I Sanda CP viol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 521 44349 0 D J Griffiths 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Particle John Wiley amp Sons 1987 ISBN 0 471 60386 4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K介子 amp oldid 73950274,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