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中古日語

中古日語日語的一個階段,繼承自上古日語,先行於中世日語。盛行於9世紀後半葉至12世紀的平安時代中晩期(斷代有争議)。而一般日本中等教育體系所稱的古典日語(日语:文語(ぶんご) )就是以中古日語為標準。

中古日語
中古日本語
【讃岐国司解】為平安時代早期的草假名紀錄,,展示了萬葉假名演變成平假名的過程。
区域日本
語言滅亡12世纪末演变为中世日語
語系
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漢字
語言代碼
ISO 639-3ojp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中古日本語
假名ちゅうこにほんご
平文式罗马字chūko nihongo

背景 编辑

上古日語借用並改寫中國文字來書寫日語(万叶假名)。但是在870年以後,由于遣唐使的實質废止和日本国風文化的独自发展,在日语表記上也出现了兩種新的表音符号:平假名片假名。平假名有“女手”的異稱,因其多為内廷女性所用(男性官僚於外朝仍舊使用真名即漢字)。這種發展簡化了書寫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假名文學(即宮廷女性文學)的新時代。

一般認為《土佐日記》(935年前後出現)是男性官僚對於使用女手創作的嘗試,《竹取物語》的出現(10世紀上半葉)標幟著假名小説的成熟(《源氏物語》絵合)。中古日語的經典作品於和歌文學有《古今集》以下八代敕撰集和《伊勢物語》之類歌物語,於長篇世情小説有《源氏物語》《宇津保物語》等,於随筆有《枕草子》,於假名日記有《蜻蛉日記》《和泉式部日記》《更級日記》等。此外更由于漢字假名混写,日語産生了新的書写文体,完臻於中世軍記物語及中世説話集。[1]

音韻 编辑

語音發展 编辑

中古日語的一大特徵,是它在這時期因為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引起的重大語音變化。

在這些變化當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上代特殊假名遣的消失。上代特殊假名遣是上古日語的特徵,對於-i/-e/-o三類字母以兩套不同的漢字來標記。雖然在上古日語的末期已開始出現這種消失,但具體來講,要到中古日語的早期,這種分辨才完全消失。學者指出,最後合併的音素是/ko1/跟/ko2/[2]

10世纪中期以前,日语有e和ye的区别。忠实地传抄了纪贯之的《土佐日记》的写本中,有e和ye的区别。到了公元10世紀,/e/跟/ye/亦慢慢融合成為/e/,而學者從1075年成書的《悉曇要集記》的內容推斷/o/跟/wo/也於11世紀融合成為/wo/[3][4][5]。(由于中世纪吉利支丹(基督教资料)中o、wo都被葡萄牙人记成vo可知wo变成o是江户时代的事了[6])但是i和wi、e和we的区别保留的更久。

由於來自唐朝的漢語借詞的大量借入,中古漢語對中古日語的語音發展產生了下列的變化[7]

  • 腭輔音群/kj/(亦作拗化)及唇輔音群/kw/的出現;
  • 小舌鼻音 [ɴ] 的出現;
  • 長元音長輔音的出現,使音素的長度變成了語音特徵。

小舌鼻音及長輔音大約在平安時期出現,並把閉音節(CVC結構)帶進來。

音素 编辑

/a/ /i/ /u/ /e/ /o/
/ka/ /ki/ /ku/ /ke/ /ko/
/ga/ /gi/ /gu/ /ge/ /go/
/sa/ /si/ /su/ /se/ /so/
/za/ ジ /zi/ ズ /zu/ ゼ /ze/ ゾ /zo/
/ta/ /ti/ /tu/ /te/ /to/
ダ /da/ ヂ /di/ ヅ /du/ デ /de/ ド /do/
/na/ /ni/ /nu/ /ne/ /no/
/fa/ /fi/ /fu/ /fe/ /fo/
バ /ba/ ビ /bi/ ブ /bu/ ベ /be/ /bo/
/ma/ /mi/ /mu/ /me/ /mo/
/ya/   /yu/   /yo/
/ra/ /ri/ /ru/ /re/ /ro/
/wa/ /wi/   /we/ /wo/

語音學 编辑

元音 编辑

  • /a/: [a]
  • /i/: [i]
  • /u/: [u]
  • /e/: [je][3][4][5]
  • /o/: [wo]

輔音 编辑

輔音音位
  齿龈 硬腭 软腭
  m   n        
(p) b t d     k ɡ
ɸ   s z        
      ɾ        
          j   w

實際發音 编辑

/s, z/ 编辑

这个时候サ行・ザ行的辅音s, z可能是 ʃ, ʒ (「しゃししゅしぇしょ」那样的音,类似汉语拼音的x)或者是 , 此外也可能是 ts, dz 这样的破擦音。

/ɸ/ 编辑

这个时代的ハ行发音的辅音f可能是两唇摩擦音。(ɸ。类似于今日罗马字的fafifufefo。)但是在词首以外的位置的ハ行发音,在十一世纪时期以前已变为ワ行。日语称作「ハ行轉呼[8]

/r/ 编辑

/r/: [r] [9]

語音組合 编辑

文法 编辑

中古日語於平安時代當下,並沒有系統的詞尾變化分類,是直到東条義門日语東条義門的『和語説略図』(1833年)後,才逐漸出現日語用言(動詞、形容詞與形容動詞)有六大基本形的說法。

動詞 编辑

中古日本语在上代日本语8活用的基础上,新增了「下一段活用」[10],但中古的下一段動詞只有「」。

下表以「-」表示省略的語幹,沒有語幹的動詞則直接以完整活用變化表示。

現代活用 中古活用 語幹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
五段 四段 (-a) (-i) (-u) - (-u) (-e) (-e)
ナ行変格 (-a) (-i) (-u) ぬる (-uru) ぬれ (-ure) (-e)
ラ行変格 (-a) (-i) (-i) (-u) (-e) (-e)
下一段 (-e) (-e) (-eru) ける (-eru) けれ (-ere) けよ (-eyo)
下一段 下二段 (-e) (-e) (-u) くる (-uru) くれ (-ure) けよ (-eyo)
上一段 上一段 (-i) (-i) (-iru) みる (-iru) みれ (-ire) みよ (-iyo)
上二段 (-i) (-i) (-u) ぐる (-uru) ぐれ (-ure) ぎよ (-iyo)
カ行変格 (-o) (-i) (-u) くる (-uru) くれ (-ure) (-o)
サ行変格 (-e) (-i) (-u) する (-uru) すれ (-ure) せよ (-eyo)

形容詞 编辑

事實上,下表的シク活用只是在ク活用的變化語尾前多加一個「」(除了終止形語尾外)。

古典形容詞甚至會因接續場合而有不同的活用,其中,「カリ活用」事實上是「本活用」連用形 +「あり」音便而來的。

  • くあら」 → 「から」( /ku/ + /ara/ → /kara/ ):「本活用」連用形 +「あり」的未然形 + 否定助動詞「
  • しくあり」 → 「しかり」( /siku/ + /ari/ → /sikari/ ):「本活用」連用形 +「あり」的連用形 + 過去助動詞「

「カリ活用」除了命令形可直接使用以外(但語意上是表祈願而非命令),如上所示,僅能接續助動詞

活用形 接續場合 語幹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
ク活用 本活用 たか (–) (-ku) (-si) (-ki) けれ (-kere)
カリ活用 から (-kara) かり (-kari) かる (-karu) かれ (-kare)
シク活用 本活用 うつく (–) しく (-siku) (-si) しき (-siki) しけれ (-sikere)
カリ活用 しから (-sikara) しかり (-sikari) しかる (-sikaru) しかれ (-sikare)

現代日语シク活用變化語尾的「」直接併入詞幹(也就是說,シク活用被併入ク活用),且現代日語形容詞的連用形、終止形與連體形變化語尾,都是從原來的ク活用變化語尾音便而來。

形容動詞 编辑

事實上形容動詞的活用與中古斷定助動詞「なり」與「たり」是完全一致的(連用形稍作添加的ラ行変格),故可推測形容動詞有可能是名詞和形容詞語幹與這兩個斷定助動詞結合而成的。而根據上古日語的紀錄可更進一步推測,這兩個助動詞分別來自於「にあり」與「とあり」,也就是ラ行変格動詞「あり」與助詞「」、「」組合後再音便的結果。

活用形 語幹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
ナリ活用 あはれ なら なり
なり なる なれ なれ
タリ活用 どう たら たり
たり たる たれ たれ

一般來說,タリ活用的形容動詞大都源於漢字,比較常出現在漢文訓讀體。

現代日語的形容動詞活用是基於自中世日語(推測是室町時代的關東地區)發展而來的現代斷定助動詞「」(來自於「にてあり」)。而事實上,「」的活用也混入了中古助動詞「なり」的活用。

係助詞 编辑

古典日語文法相對於現代文法的最大差異,除了助動詞的接續有特殊的規則之外,有一類助詞會直接影響句尾用言助動詞的活用形,被稱為係助詞。而這種形態上的要求被稱為係结法則

係助詞 意義 句尾形式 用例
強調 連体形 ふるさとは花むかしかおりにほける (『古今和歌集』)

傳聞、詠嘆助動詞「けり」的連体形

なむ もと光るたけなむひとすぢありける (『竹取物語』)

傳聞、詠嘆助動詞「けり」的連体形

や(やは) 疑問、反問 はるときおそきと聞きわかむ (『古今和歌集』)

形容詞「」和「おそ」的連体形

か(かは) 生きとし生けるもの いづれ歌をまざりける (『古今和歌集』)

傳聞、詠嘆助動詞「けり」的連体形

こそ 強調、強烈的提示 已然形 男はこの女をこそと思ふ (『伊勢物語』)

推量助動詞「」的已然形

注意到上表的「」是代表引言的中古格助詞,相當於現代日语的「って」,故引言本身要當做一段完整的句子來套用係結法則。

但「」、「」類似現代日語,亦有位於句末的用法,這時候可視為終助詞

  • 名にし負はばいざ言問はむ 都鳥 わが思ふ人はありなし  (『伊勢物語』、『古今和歌集』):終助詞「」前的用言為終止形即可。
  • わらはべと腹立ちたまへる (『源氏物語』):終助詞「」必須前接連體形,所以下二段動詞「給ふ」必須變為「給へる」。

另外,因「」和「」也有強調的意味,也有人將它們歸類為係助詞(現代日語的分法),但兩者是以普通的終止形或體言結尾。

助詞 意義 句尾形式 用例
提示並將之與其他事物做區別 終止形、體言 あけぼの (『枕草子』)

體言(名詞)「 あけぼの

強調、同類舉例 うしほちぬ 風きぬべし (『土佐日记』)

推量助動詞「べし」的終止形

另外,句尾用言(或是助動詞)後有接續助詞時,係結法則會消滅

  • 年ごろよくしつる人々なむわかれがた思ひ (『土佐日记』):如果沒有接續助詞「」的話,藍色部分應該是四段動詞「思ふ」的連體形「思ふ」,而不是原文所示接續「」專用的連用形「思ひ」。

更有甚者,被係結的句尾動詞有時候會省略

ところきことおほなむ。 (『源氏物語』):省略句尾的ある,即為ラ行変格動詞「あり」的連體形。

文字·书写形式 编辑

中古日语的文字体系有三种。先是有了汉字,然后又有了从汉字衍生出来的表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将汉字用于表音,则称之为万叶假名。平假名来自于万叶假名的草书体——草假名,而片假名来自省略了一部分的汉字。

书写形式最初有将汉文加以日本化的变体汉文。在古代记录中经常使用,因而别称之为記録体。变体汉文中往往有夹杂着或多或少的万叶假名。此外,有在平假名中摻杂了或多或少的汉字的「平仮名漢字交じり文」(平假名汉字混写文),和歌和物语大多是用这种书写形式写就的。片假名用作汉文训读的记号,或者在私人文书或涂鸦中用来书写,这就是「片仮名文」(片假名文)。9世纪的《東大寺諷誦文稿》是「漢字片仮名交じり文」(汉字片假名混写文)比较早的例子,但是这种书写形式广泛为文学作品所用是在12世纪的院政期以后的事情了。

詞彙·文體 编辑

雖然日語詞源有分和語漢語,但是和語本身随着不同文體也有不同的慣用語;如和文使用「」(形容詞「疾し」的連用形)的地方,漢文訓讀使用「すみやか」(形容動詞「速やかなり」的連用形);而記錄體(へんたいかんぶん)則使用「はや」(形容詞「早し」的連用形),像這樣三種文體偏好的三個不同類義詞。

註釋 编辑

  1. ^ 犬養廉、杉谷寿郎、長崎健、野口元大、糸賀きみ江『年表資料 中古文学史』1973年(当時無ISBN)
  2. ^ Yoshida, 2001: 64
  3. ^ 3.0 3.1 Kondō (2005:67-71)
  4. ^ 4.0 4.1 Yamaguchi (1997:43-45)
  5. ^ 5.0 5.1 Frellesvig (1995:73)
  6. ^ [1] 此资料中出现了Vǒmura(おおむら)Vonizuca(おにづか)等表记
  7. ^ Nakata (1972:26-29)
  8. ^ Vovin (2002:14-15)
  9. ^ Miyake (2003:176-177)
  10. ^ 高等教育出版社《日语语言学》 (2006:188-189)

參考文獻 编辑

  • 山口明穂; 坂梨隆三、鈴木英夫、月本雅幸. 《日本語の歴史》.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97年: 242頁. ISBN 978-4-13-082004-2 (日语). 
  • 近藤泰弘; 月本雅幸、杉浦克己. 《日本語の歴史》. 放送大学教育振興会. 2005年: 219頁. ISBN 978-4-595-30547-4 (日语). 
  • 大野晋. 《日本語の形成》. 岩波書店. 2000年: 767頁. ISBN 978-4-00-001758-9 (日语). 
  • Martin, Samuel E. 《The Japanese Language Through Time》. Yale University. 1987年. ISBN 978-0-300-03729-6 (英语). 
  • Shibatani, Mzhasayoshi. 《The languages of Jap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年: 427頁. ISBN 978-0-521-36918-3 (英语). 
  • Frellesvig, Bjarke. 《A Case Study in Diachronic Phonology: The Japanese Onbin Sound Changes》. Aarhus University Press. 1995年: 160頁. ISBN 978-87-7288-489-9 (英语). 
  • 翟东娜; 林洪 潘钧. 《日语语言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04页. ISBN 978-7-04-019317-6 (中文). 

中古日語, 是日語的一個階段, 繼承自上古日語, 先行於中世日語, 盛行於9世紀後半葉至12世紀的平安時代中晩期, 斷代有争議, 而一般日本中等教育體系所稱的古典日語, 日语, 文語, ぶんご, 就是以為標準, 中古日本語, 讃岐国司解, 為平安時代早期的草假名紀錄, 展示了萬葉假名演變成平假名的過程, 区域日本語言滅亡12世纪末演变为中世日語語系日本語系文字平假名, 片假名, 漢字語言代碼iso, href, https, iso639, code, class, extiw, title, iso639, 日語. 中古日語是日語的一個階段 繼承自上古日語 先行於中世日語 盛行於9世紀後半葉至12世紀的平安時代中晩期 斷代有争議 而一般日本中等教育體系所稱的古典日語 日语 文語 ぶんご 就是以中古日語為標準 中古日語中古日本語 讃岐国司解 為平安時代早期的草假名紀錄 展示了萬葉假名演變成平假名的過程 区域日本語言滅亡12世纪末演变为中世日語語系日本語系文字平假名 片假名 漢字語言代碼ISO 639 3 a href https iso639 3 sil org code ojp class extiw title iso639 3 ojp ojp a 日語寫法日語原文中古日本語假名ちゅうこにほんご平文式罗马字chuko nihongo 目录 1 背景 2 音韻 2 1 語音發展 2 2 音素 2 3 語音學 2 3 1 元音 2 3 2 輔音 2 3 3 實際發音 2 3 3 1 s z 2 3 3 2 ɸ 2 3 3 3 r 2 4 語音組合 3 文法 3 1 動詞 3 2 形容詞 3 3 形容動詞 3 4 係助詞 3 5 文字 书写形式 3 6 詞彙 文體 4 註釋 5 參考文獻背景 编辑上古日語借用並改寫中國文字來書寫日語 万叶假名 但是在870年以後 由于遣唐使的實質废止和日本国風文化的独自发展 在日语表記上也出现了兩種新的表音符号 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有 女手 的異稱 因其多為内廷女性所用 男性官僚於外朝仍舊使用真名即漢字 這種發展簡化了書寫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假名文學 即宮廷女性文學 的新時代 一般認為 土佐日記 935年前後出現 是男性官僚對於使用女手創作的嘗試 竹取物語 的出現 10世紀上半葉 標幟著假名小説的成熟 源氏物語 絵合 中古日語的經典作品於和歌文學有 古今集 以下八代敕撰集和 伊勢物語 之類歌物語 於長篇世情小説有 源氏物語 宇津保物語 等 於随筆有 枕草子 於假名日記有 蜻蛉日記 和泉式部日記 更級日記 等 此外更由于漢字假名混写 日語産生了新的書写文体 完臻於中世軍記物語及中世説話集 1 此章节需要扩充 音韻 编辑語音發展 编辑 中古日語的一大特徵 是它在這時期因為各種原因的影響而引起的重大語音變化 在這些變化當中最為重要的 莫過於上代特殊假名遣的消失 上代特殊假名遣是上古日語的特徵 對於 i e o三類字母以兩套不同的漢字來標記 雖然在上古日語的末期已開始出現這種消失 但具體來講 要到中古日語的早期 這種分辨才完全消失 學者指出 最後合併的音素是 ko1 跟 ko2 2 10世纪中期以前 日语有e和ye的区别 忠实地传抄了纪贯之的 土佐日记 的写本中 有e和ye的区别 到了公元10世紀 e 跟 ye 亦慢慢融合成為 e 而學者從1075年成書的 悉曇要集記 的內容推斷 o 跟 wo 也於11世紀融合成為 wo 3 4 5 由于中世纪吉利支丹 基督教资料 中o wo都被葡萄牙人记成vo可知wo变成o是江户时代的事了 6 但是i和wi e和we的区别保留的更久 由於來自唐朝的漢語借詞的大量借入 中古漢語對中古日語的語音發展產生了下列的變化 7 腭輔音群 kj 亦作拗化 及唇輔音群 kw 的出現 小舌鼻音 ɴ 的出現 長元音及長輔音的出現 使音素的長度變成了語音特徵 小舌鼻音及長輔音大約在平安時期出現 並把閉音節 CVC結構 帶進來 音素 编辑 ア a イ i ウ u エ e オ o カ ka キ ki ク ku ケ ke コ ko ガ ga ギ gi グ gu ゲ ge ゴ go サ sa シ si ス su セ se ソ so ザ za ジ zi ズ zu ゼ ze ゾ zo タ ta チ ti ツ tu テ te ト to ダ da ヂ di ヅ du デ de ド do ナ na ニ ni ヌ nu ネ ne ノ no ハ f a ヒ f i フ f u ヘ f e ホ f o バ ba ビ bi ブ bu ベ be ボ bo マ ma ミ mi ム mu メ me モ mo ヤ ya ユ yu ヨ yo ラ ra リ ri ル ru レ re ロ ro ワ wa ヰ wi ヱ we ヲ wo 語音學 编辑 元音 编辑 a a i i u u e je 3 4 5 o wo 輔音 编辑 輔音音位 唇 齿龈 硬腭 软腭鼻 m n 塞 p b t d k ɡ擦 ɸ s z 闪 ɾ 近 j w實際發音 编辑 s z 编辑 这个时候サ行 ザ行的辅音s z 可能是 ʃ ʒ しゃししゅしぇしょ 那样的音 类似汉语拼音的x 或者是 tʃ dʒ 此外也可能是 ts dz 这样的破擦音 ɸ 编辑 这个时代的ハ行发音的辅音f 可能是两唇摩擦音 ɸ 类似于今日罗马字的fafifufefo 但是在词首以外的位置的ハ行发音 在十一世纪时期以前已变为ワ行 日语称作 ハ行轉呼 8 r 编辑 r r 9 語音組合 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08年5月 文法 编辑中古日語於平安時代當下 並沒有系統的詞尾變化分類 是直到東条義門 日语 東条義門 的 和語説略図 1833年 後 才逐漸出現日語用言 動詞 形容詞與形容動詞 有六大基本形的說法 動詞 编辑 中古日本语在上代日本语8活用的基础上 新增了 下一段活用 10 但中古的下一段動詞只有 蹴 け る 下表以 表示省略的語幹 沒有語幹的動詞則直接以完整活用變化表示 現代活用 中古活用 語幹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五段 四段 聞 き か a き i く u く u け e け e ナ行変格 去 い な a に i ぬ u ぬる uru ぬれ ure ね e ラ行変格 有 あ ら a り i り i る u れ e れ e 下一段 け e け e 蹴 け る eru ける eru けれ ere けよ eyo 下一段 下二段 受 う け e け e く u くる uru くれ ure けよ eyo 上一段 上一段 み i み i 見 み る iru みる iru みれ ire みよ iyo 上二段 過 す ぎ i ぎ i ぐ u ぐる uru ぐれ ure ぎよ iyo カ行変格 こ o き i 来 く u くる uru くれ ure こ o サ行変格 せ e し i 爲 す u する uru すれ ure せよ eyo 形容詞 编辑 事實上 下表的シク活用只是在ク活用的變化語尾前多加一個 し 除了終止形語尾外 古典形容詞甚至會因接續場合而有不同的活用 其中 カリ活用 事實上是 本活用 連用形 あり 音便而來的 早くあら ず 早から ず ku ara kara 本活用 連用形 あり 的未然形 否定助動詞 ず 優しくあり き 優しかり き siku ari sikari 本活用 連用形 あり 的連用形 過去助動詞 き カリ活用 除了命令形可直接使用以外 但語意上是表祈願而非命令 如上所示 僅能接續助動詞 活用形 接續場合 語幹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ク活用 本活用 高 たか く く ku し si き ki けれ kere カリ活用 から kara かり kari かる karu かれ kare シク活用 本活用 美 うつく く しく siku し si しき siki しけれ sikere カリ活用 しから sikara しかり sikari しかる sikaru しかれ sikare 現代日语將シク活用變化語尾的 し 直接併入詞幹 也就是說 シク活用被併入ク活用 且現代日語形容詞的連用形 終止形與連體形變化語尾 都是從原來的ク活用變化語尾音便而來 形容動詞 编辑 事實上形容動詞的活用與中古斷定助動詞 なり 與 たり 是完全一致的 連用形稍作添加的ラ行変格 故可推測形容動詞有可能是名詞和形容詞語幹與這兩個斷定助動詞結合而成的 而根據上古日語的紀錄可更進一步推測 這兩個助動詞分別來自於 にあり 與 とあり 也就是ラ行変格 動詞 あり 與助詞 に と 組合後再音便的結果 活用形 語幹 未然形 連用形 終止形 連体形 已然形 命令形ナリ活用 あはれ なら なり に なり なる なれ なれタリ活用 堂 どう 々 たら たり と たり たる たれ たれ一般來說 タリ活用 的形容動詞大都源於漢字 比較常出現在漢文訓讀體 現代日語的形容動詞活用是基於自中世日語 推測是室町時代的關東地區 發展而來的現代斷定助動詞 だ 來自於 にてあり 而事實上 だ 的活用也混入了中古助動詞 なり 的活用 係助詞 编辑 古典日語文法相對於現代文法的最大差異 除了助動詞的接續有特殊的規則之外 有一類助詞會直接影響句尾用言與助動詞的活用形 被稱為係助詞 而這種形態上的要求被稱為係结法則 係助詞 意義 句尾形式 用例ぞ 強調 連体形 ふるさとは花ぞ 昔 むかし の香 かおり に匂 にほ ひける 古今和歌集 傳聞 詠嘆助動詞 けり 的連体形なむ もと光る竹 たけ なむ 一 ひと 筋 すぢ ありける 竹取物語 傳聞 詠嘆助動詞 けり 的連体形や やは 疑問 反問 春 はる や とき 花や おそき と聞きわかむ 古今和歌集 形容詞 疾 と し 和 遅 おそ し 的連体形か かは 生きとし生けるもの いづれか 歌を詠 よ まざりける 古今和歌集 傳聞 詠嘆助動詞 けり 的連体形こそ 強調 強烈的提示 已然形 男はこの女をこそ 得 え め と思ふ 伊勢物語 推量助動詞 む 的已然形注意到上表的 と 是代表引言的中古格助詞 相當於現代日语的 って 故引言本身要當做一段完整的句子來套用係結法則 但 や か 類似現代日語 亦有位於句末的用法 這時候可視為終助詞 名にし負はばいざ言問はむ 都鳥 わが思ふ人はあり や なし や と 伊勢物語 古今和歌集 終助詞 や 前的用言為終止形即可 童 わらは べと腹立ち給 たま へる か 源氏物語 終助詞 か 必須前接連體形 所以下二段動詞 給ふ 必須變為 給へる 另外 因 も 和 は 也有強調的意味 也有人將它們歸類為係助詞 現代日語的分法 但兩者是以普通的終止形或體言結尾 助詞 意義 句尾形式 用例は 提示並將之與其他事物做區別 終止形 體言 春は あけぼの 枕草子 體言 名詞 曙 あけぼの も 強調 同類舉例 潮 うしほ 満 み ちぬ 風も 吹 ふ きぬべし 土佐日记 推量助動詞 べし 的終止形另外 句尾用言 或是助動詞 後有接續助詞時 係結法則會消滅 年ごろよく 具 ぐ しつる人々なむ わかれ難 がた く思ひ て 土佐日记 如果沒有接續助詞 て 的話 藍色部分應該是四段動詞 思ふ 的連體形 思ふ 而不是原文所示接續 て 專用的連用形 思ひ 更有甚者 被係結的句尾動詞有時候會省略 所 ところ 狭 せ きこと多 おほ くなむ 源氏物語 省略句尾的ある 即為ラ行変格動詞 あり 的連體形 文字 书写形式 编辑 中古日语的文字体系有三种 先是有了汉字 然后又有了从汉字衍生出来的表音文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 将汉字用于表音 则称之为万叶假名 平假名来自于万叶假名的草书体 草假名 而片假名来自省略了一部分的汉字 书写形式最初有将汉文加以日本化的变体汉文 在古代记录中经常使用 因而别称之为記録体 变体汉文中往往有夹杂着或多或少的万叶假名 此外 有在平假名中摻杂了或多或少的汉字的 平仮名漢字交じり文 平假名汉字混写文 和歌和物语大多是用这种书写形式写就的 片假名用作汉文训读的记号 或者在私人文书或涂鸦中用来书写 这就是 片仮名文 片假名文 9世纪的 東大寺諷誦文稿 是 漢字片仮名交じり文 汉字片假名混写文 比较早的例子 但是这种书写形式广泛为文学作品所用是在12世纪的院政期以后的事情了 詞彙 文體 编辑 雖然日語詞源有分和語和漢語 但是和語本身随着不同文體也有不同的慣用語 如和文使用 疾 と く 形容詞 疾し 的連用形 的地方 漢文訓讀使用 速 すみ やかに 形容動詞 速やかなり 的連用形 而記錄體 変 へん 体 たい 漢 かん 文 ぶん 則使用 早 はや く 形容詞 早し 的連用形 像這樣三種文體偏好的三個不同類義詞 註釋 编辑 犬養廉 杉谷寿郎 長崎健 野口元大 糸賀きみ江 年表資料 中古文学史 1973年 当時無ISBN Yoshida 2001 64 3 0 3 1 Kondō 2005 67 71 4 0 4 1 Yamaguchi 1997 43 45 5 0 5 1 Frellesvig 1995 73 1 此资料中出现了Vǒmura おおむら Vonizuca おにづか 等表记 Nakata 1972 26 29 Vovin 2002 14 15 Miyake 2003 176 177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语语言学 2006 188 189 參考文獻 编辑山口明穂 坂梨隆三 鈴木英夫 月本雅幸 日本語の歴史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97年 242頁 ISBN 978 4 13 082004 2 日语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近藤泰弘 月本雅幸 杉浦克己 日本語の歴史 放送大学教育振興会 2005年 219頁 ISBN 978 4 595 30547 4 日语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大野晋 日本語の形成 岩波書店 2000年 767頁 ISBN 978 4 00 001758 9 日语 Martin Samuel E The Japanese Language Through Time Yale University 1987年 ISBN 978 0 300 03729 6 英语 Shibatani Mzhasayoshi The languages of Japa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年 427頁 ISBN 978 0 521 36918 3 英语 Frellesvig Bjarke A Case Study in Diachronic Phonology The Japanese Onbin Sound Changes Aarhus University Press 1995年 160頁 ISBN 978 87 7288 489 9 英语 翟东娜 林洪 潘钧 日语语言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04页 ISBN 978 7 04 019317 6 中文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中古日語 amp oldid 7949162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