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格利澤876

格利泽876是一顆紅矮星,體積為太陽的一半,位於寶瓶座,距離地球15光年;距離银河系6000光年。他也是一顆變星,標示的名稱為寶瓶座 IL,其光譜類型為M4V。之前已經發現兩顆行星,其軌道共振為2:1;在2006年發現他有第3顆行星。格利泽876是迄今被證實有行星的兩顆紅矮星之一,另一顆是格利澤436

格利澤876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星座 寶瓶座
星官
赤經 22h 53m 16.7s
赤緯 -14° 15′ 49″
視星等(V) 10.18
特性
光谱分类M3.5V
U−B 色指数1.15
B−V 色指数1.59
变星类型天龍座 BY
天体测定
徑向速度 (Rv)-1.7 km/s
自行 (μ) 赤经:960.33 mas/yr
赤纬:-675.64 mas/yr
视差 (π)212.59 ± 1.96 mas
距离15.3 ± 0.1 ly
(4.7 ± 0.04 pc)
绝对星等 (MV)11.82
詳細資料
質量0.32 ± 0.03 M
半徑0.36 R
亮度0.0124 L
溫度3,480 ± 50 K
金屬量75% 太陽
自轉96.7
年齡9.9 × 109
其他命名
IL Aquarii, Ross 780, G 156-057, BD-15°6290, GCTP 5546.00, LHS 530, Vys 337, HIP 113020

距離和可見性

格利泽 876非常靠近我們的太陽系,根據依巴谷天體測量衛星測得的視差為212.59毫秒弧(mas)[1]相當於4.7秒差距(15.3光年)。儘管如此的靠近我們,但因為星光極為微弱(10等星),因此肉眼無法看見,只能使用望遠鏡來觀察。

恆星特徵

作為一顆紅矮星,格利泽876的質量遠低於我們的太陽,估計只有太陽的32%。[2]Gliese 876表面的溫度也比太陽要低,半徑也比太陽小。[3]結合這些因素,使得這顆恆星的光度僅為太陽的1.24%,因此多數的能量都在紅外線波長

要估計低溫恆星的金屬含量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在它們的大氣層中已經可以形成雙原子分子,使得光譜線變得很複雜。經過對光譜適當的觀察與重塑,估計Gliese 876的重元素豐度比太陽略低些(的豐度約為太陽的75%)。[4]基於色球層的活動與所依據的理論模型,這顆恆星的年齡大約是65.2億或99億歲。[5]

如同許多低質量的恆星,格利泽876也是一顆變星,它的型態是天龍座 BY,亮度的變化是0.04[6]這種類型的變星是因為表面有大的星斑,隨著恆星的自轉出沒而造成光度變化。[7]

行星系統

 
藝術家印象下的行星格利泽876b

在1998年,分別由Geoffrey Marcy[2]和Xavier Delfosse領導的兩個獨立研究團體宣布有一顆行星在軌道上環繞著格利泽876。[8]這顆行星被標示為格利泽876b,是依據行星的重力對恆星的影響,測量恆星徑向速度的變化發現的。這顆行星的質量是木星的兩倍,以大約61天的週期環繞一週,距離是0.208天文單位,比水星與太陽的距離還要近。[9]

在2001年,這個系統發現了第二顆行星,比早先發現的還要靠近恆星,[10]質量是0.62木星質量,標示為格利泽876c,與外側的行星有 1:2的軌道共振關係,每30.340天環繞恆星一週。軌道週期上的關聯起初被誤認為是外側行星離心率的增加,是兩顆行星環繞恆星引發的強烈的引力交互作用,造成軌道要素快速的改變。[11]

在2005年,由Eugenio Rivera 領導的另一個團隊,在進一步的觀測中發現了在更內側大小如同木星的第三顆行星。[12]這顆行星被標示為格利泽876d,估計的最低質量只有地球的5.88倍,很有可能是一顆類地行星。基於徑向速度的測量和與兩顆大行星間的交互作用,估計系統在天空中的傾斜約為50°。如果在這個系統的狀態是共平面的,這顆行星的質量會比由徑向速度變化測得的估計最低值大約30%。這樣,最內側行星的質量將是地球的7.5倍。另一方面,天體測量的方法建議最外側行星的傾斜角度約為84°,這意味著真實的質量只會比最低質量略大一些。[13] 由Paul Shankland(成員有Rivera和其他人)主持的另一次研究,未能發現行星凌,也就是行星由恆星的前方經過的現象, -- along with a radial velocity 'tilt' away from 90° (caused by the Rossiter-McLaughlin effect) -- and so indicates the notional ~90° inclination is further unlikely.[14]

兩顆木星質量等級的行星都位於格利泽 876傳統上的適居帶(HZ)內,這個區域在0.116至0.227天文單位之間。[15]在這個系統中,地球大小的行星與適居帶有一段距離, This leaves little room for an additional habitable Earth-size planet in that part of the system.另一方面,大行星如果有夠大的衛星,也許可以支持生命的存在。

格利澤876的行星系[16][note 1]
成員
(依恆星距離)
质量 半長軸
(AU)
轨道周期
()
離心率 傾角 半径
d 6.83 ± 0.40 M 0.02080665 ± 0.00000015 1.937780 ± 0.000020 0.207 ± 0.055 ? ?
c 0.7142 ± 0.0039 MJ 0.129590 ± 0.000024 30.0081 ± 0.0082 0.25591 ± 0.00093 ? ?
b 2.2756 ± 0.0045 MJ 0.208317 ± 0.000020 61.1166 ± 0.0086 0.0324 ± 0.0013 ? ?
e 14.6 ± 1.7 M 0.3343 ± 0.0013 124.26 ± 0.70 0.055 ± 0.012 ? ?

相關條目

注释

  1. ^ Uncertainties in the planetary masses and semimajor axes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ass of the star.

參考資料

  1. ^ HIP 113020. The Hipparcos and Tycho Catalogues. ESA. 1997 [4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于2021-01-17). 
  2. ^ 2.0 2.1 Marcy, G.; et al. A Planetary Companion to a Nearby M4 Dwarf, Gliese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8, 505 (2): L147 – L149 [2007-08-16]. (原始内容于2017-10-04). 
  3. ^ Johnson, H., Wright, C. Predicted infrared brightness of stars within 25 parsecs of the su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1983, 53: 643 – 711. 
  4. ^ Bean, J.L.; et al. Metallicities of M Dwarf Planet Hosts from Spectral Synthesis.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06, 653: L65 – L68. 
  5. ^ Saffe, C.; et al. On the Ages of Exoplanet Host Star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5, 443 (2): 609 – 626 [2007-08-16]. (原始内容于2017-10-04). 
  6. ^ Samus; et al. IL Aqr. Combined General Catalogue of Variable Stars. 2004 [4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于2020-02-24). 
  7. ^ Bopp, B., Evans, D. The spotted flare stars BY Dra, CC Eri: a model for the spots, some astrophysical implication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73, 164: 343 – 356. 
  8. ^ Delfosse, X.; et al. The closest extrasolar planet. A giant planet around the M4 dwarf GL 876.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8, 338: L67 – L70 [2007-08-16]. (原始内容于2017-11-30). 
  9. ^ Butler, R.; et al. Catalog of Nearby Exoplane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46: 505 – 522.  (web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Marcy, G.; et al. A Pair of Resonant Planets Orbiting GJ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556 (1): 296 – 301. 
  11. ^ Rivera, E., Lissauer, J. Dynamical Models of the Resonant Pair of Planets Orbiting the Star GJ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558 (1): 392 – 402 [2007-08-16]. (原始内容于2019-09-25). 
  12. ^ Rivera, E.; et al. A ~7.5 M Planet Orbiting the Nearby Star, GJ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634 (1): 625 – 640 [2007-08-16]. (原始内容于2018-08-09). 
  13. ^ Benedict, G.; et al. A mass for the extrasolar planet Gliese 876b determined from Hubble Space Telescope fine guidance sensor 3 astrometry and high-precision radial velociti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2, 581 (2): L115 – L118. 
  14. ^ Shankland, P. D.; et al. On the Search for Transits of the Planets Orbiting Gliese 876 (PDF).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53: 700 – 707 [2007-08-16]. (原始内容 (PDF)于2013-06-18). 
  15. ^ Jones, B.; et al. Prospects for Habitable "Earths" in Known Exoplanetary System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622 (2): 1091 – 1101. 
  16. ^ Rivera, Eugenio J.; et al. The Lick-Carnegie Exoplanet Survey: A Uranus-mass Fourth Planet for GJ 876 in an Extrasolar Laplace Configurat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July 2010, 719 (1): 890–899. Bibcode:2010ApJ...719..890R. arXiv:1006.4244 . doi:10.1088/0004-637X/719/1/890. 

外部連結

  • SIMBAD: V* IL Aqr -- High proper-motion Star
  • SolStation: Gliese 876 / Ross 78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RICNS: 4C0187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BC: Smallest extrasolar planet fou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POD: A planet for Gliese 87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cience News Online: Two teams find planet orbiting nearby st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Gliese 876 : THE CLOSEST EXTRASOLAR PLA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格利澤876, 格利泽876是一顆紅矮星, 體積為太陽的一半, 位於寶瓶座, 距離地球15光年, 距離银河系6000光年, 他也是一顆變星, 標示的名稱為寶瓶座, 其光譜類型為m4v, 之前已經發現兩顆行星, 其軌道共振為2, 在2006年發現他有第3顆行星, 格利泽876是迄今被證實有行星的兩顆紅矮星之一, 另一顆是格利澤436, 觀測資料曆元, j2000, 0星座, 寶瓶座星官赤經, 7s赤緯, 視星等, 18特性光谱分类m3, 色指数1, 色指数1, 59变星类型天龍座, by天体测定徑向速度, s自行, . 格利泽876是一顆紅矮星 體積為太陽的一半 位於寶瓶座 距離地球15光年 距離银河系6000光年 他也是一顆變星 標示的名稱為寶瓶座 IL 其光譜類型為M4V 之前已經發現兩顆行星 其軌道共振為2 1 在2006年發現他有第3顆行星 格利泽876是迄今被證實有行星的兩顆紅矮星之一 另一顆是格利澤436 格利澤876 觀測資料曆元 J2000 0星座 寶瓶座星官赤經 22h 53m 16 7s赤緯 14 15 49 視星等 V 10 18特性光谱分类M3 5VU B 色指数1 15B V 色指数1 59变星类型天龍座 BY天体测定徑向速度 Rv 1 7 km s自行 m 赤经 960 33 mas yr 赤纬 675 64 mas yr视差 p 212 59 1 96 mas距离15 3 0 1 ly 4 7 0 04 pc 绝对星等 MV 11 82詳細資料質量0 32 0 03 M 半徑0 36 R 亮度0 0124 L 溫度3 480 50 K金屬量75 太陽自轉96 7 天年齡9 9 109 年其他命名IL Aquarii Ross 780 G 156 057 BD 15 6290 GCTP 5546 00 LHS 530 Vys 337 HIP 113020 目录 1 距離和可見性 2 恆星特徵 3 行星系統 4 相關條目 5 注释 6 參考資料 7 外部連結距離和可見性 编辑格利泽 876非常靠近我們的太陽系 根據依巴谷天體測量衛星測得的視差為212 59毫秒弧 mas 1 相當於4 7秒差距 15 3光年 儘管如此的靠近我們 但因為星光極為微弱 10等星 因此肉眼無法看見 只能使用望遠鏡來觀察 恆星特徵 编辑作為一顆紅矮星 格利泽876的質量遠低於我們的太陽 估計只有太陽的32 2 Gliese 876表面的溫度也比太陽要低 半徑也比太陽小 3 結合這些因素 使得這顆恆星的光度僅為太陽的1 24 因此多數的能量都在紅外線的波長 要估計低溫恆星的金屬含量是比較困難的 因為在它們的大氣層中已經可以形成雙原子分子 使得光譜線變得很複雜 經過對光譜適當的觀察與重塑 估計Gliese 876的重元素豐度比太陽略低些 鐵的豐度約為太陽的75 4 基於色球層的活動與所依據的理論模型 這顆恆星的年齡大約是65 2億或99億歲 5 如同許多低質量的恆星 格利泽876也是一顆變星 它的型態是天龍座 BY 亮度的變化是0 04等 6 這種類型的變星是因為表面有大的星斑 隨著恆星的自轉出沒而造成光度變化 7 行星系統 编辑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 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 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 并注意避免翻译腔的问题 明顯拙劣的翻譯請改掛 a href Template D html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Template D d a a href Wikipedia CSD html G13 class mw redirect title Wikipedia CSD G13 a 提交刪除 藝術家印象下的行星格利泽876b 在1998年 分別由Geoffrey Marcy 2 和Xavier Delfosse領導的兩個獨立研究團體宣布有一顆行星在軌道上環繞著格利泽876 8 這顆行星被標示為格利泽876b 是依據行星的重力對恆星的影響 測量恆星徑向速度的變化發現的 這顆行星的質量是木星的兩倍 以大約61天的週期環繞一週 距離是0 208天文單位 比水星與太陽的距離還要近 9 在2001年 這個系統發現了第二顆行星 比早先發現的還要靠近恆星 10 質量是0 62木星質量 標示為格利泽876c 與外側的行星有 1 2的軌道共振關係 每30 340天環繞恆星一週 軌道週期上的關聯起初被誤認為是外側行星離心率的增加 是兩顆行星環繞恆星引發的強烈的引力交互作用 造成軌道要素快速的改變 11 在2005年 由Eugenio Rivera 領導的另一個團隊 在進一步的觀測中發現了在更內側大小如同木星的第三顆行星 12 這顆行星被標示為格利泽876d 估計的最低質量只有地球的5 88倍 很有可能是一顆類地行星 基於徑向速度的測量和與兩顆大行星間的交互作用 估計系統在天空中的傾斜約為50 如果在這個系統的狀態是共平面的 這顆行星的質量會比由徑向速度變化測得的估計最低值大約30 這樣 最內側行星的質量將是地球的7 5倍 另一方面 天體測量的方法建議最外側行星的傾斜角度約為84 這意味著真實的質量只會比最低質量略大一些 13 由Paul Shankland 成員有Rivera和其他人 主持的另一次研究 未能發現行星凌 也就是行星由恆星的前方經過的現象 along with a radial velocity tilt away from 90 caused by the Rossiter McLaughlin effect and so indicates the notional 90 inclination is further unlikely 14 兩顆木星質量等級的行星都位於格利泽 876傳統上的適居帶 HZ 內 這個區域在0 116至0 227天文單位之間 15 在這個系統中 地球大小的行星與適居帶有一段距離 This leaves little room for an additional habitable Earth size planet in that part of the system 另一方面 大行星如果有夠大的衛星 也許可以支持生命的存在 格利澤876的行星系 16 note 1 成員 依恆星距離 质量 半長軸 AU 轨道周期 天 離心率 傾角 半径d 6 83 0 40 M 0 02080665 0 00000015 1 937780 0 000020 0 207 0 055 c 0 7142 0 0039 MJ 0 129590 0 000024 30 0081 0 0082 0 25591 0 00093 b 2 2756 0 0045 MJ 0 208317 0 000020 61 1166 0 0086 0 0324 0 0013 e 14 6 1 7 M 0 3343 0 0013 124 26 0 70 0 055 0 012 相關條目 编辑行星系統 威廉 格利澤 恆星距離列表 確定存在的太陽系外行星列表注释 编辑 Uncertainties in the planetary masses and semimajor axes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uncertainty in the mass of the star 參考資料 编辑 HIP 113020 The Hipparcos and Tycho Catalogues ESA 1997 4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1 17 2 0 2 1 Marcy G et al A Planetary Companion to a Nearby M4 Dwarf Gliese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8 505 2 L147 L149 2007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04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Johnson H Wright C Predicted infrared brightness of stars within 25 parsecs of the su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 1983 53 643 711 Bean J L et al Metallicities of M Dwarf Planet Hosts from Spectral Synthesis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2006 653 L65 L68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affe C et al On the Ages of Exoplanet Host Stars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2005 443 2 609 626 2007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0 04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amus et al IL Aqr Combined General Catalogue of Variable Stars 2004 4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2 24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Bopp B Evans D The spotted flare stars BY Dra CC Eri a model for the spots some astrophysical implication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1973 164 343 356 Delfosse X et al The closest extrasolar planet A giant planet around the M4 dwarf GL 876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998 338 L67 L70 2007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1 30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Butler R et al Catalog of Nearby Exoplanet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46 505 522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web vers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cy G et al A Pair of Resonant Planets Orbiting GJ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556 1 296 301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Rivera E Lissauer J Dynamical Models of the Resonant Pair of Planets Orbiting the Star GJ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558 1 392 402 2007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09 25 Rivera E et al A 7 5 M Planet Orbiting the Nearby Star GJ 876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634 1 625 640 2007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8 09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Benedict G et al A mass for the extrasolar planet Gliese 876b determined from Hubble Space Telescope fine guidance sensor 3 astrometry and high precision radial velocitie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2 581 2 L115 L118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hankland P D et al On the Search for Transits of the Planets Orbiting Gliese 876 PDF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6 653 700 707 2007 08 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13 06 18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Jones B et al Prospects for Habitable Earths in Known Exoplanetary System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5 622 2 1091 1101 引文格式1维护 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Rivera Eugenio J et al The Lick Carnegie Exoplanet Survey A Uranus mass Fourth Planet for GJ 876 in an Extrasolar Laplace Configuration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July 2010 719 1 890 899 Bibcode 2010ApJ 719 890R arXiv 1006 4244 doi 10 1088 0004 637X 719 1 890 外部連結 编辑SIMBAD V IL Aqr High proper motion Star The Extrasolar Planets Encyclopaedia Notes for star Gliese 876 SolStation Gliese 876 Ross 78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ICNS 4C01870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Smallest extrasolar planet foun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xtrasolar Visions Gliese 876 APOD A planet for Gliese 87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cience News Online Two teams find planet orbiting nearby star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iese 876 THE CLOSEST EXTRASOLAR PLANET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liese 876d Pictures Extrasolar net page for GJ 876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格利澤876 amp oldid 7237853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