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紫杉醇合成

紫杉醇全合成指有机化学中各种以紫杉醇为目标分子的全合成路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紫杉烷类化合物,长期以来紫杉醇合成都是有机合成研究中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注 1] 紫杉醇是一种发现于太平洋紫杉Taxus brevifolia)中具抗癌活性的双,由于提取来源的稀少和不可持续性,因此价格十分昂贵。不少研究者希望借研究紫杉醇合成来使其生产成本得到降低,同时研究其衍生物的性质促进对其机制的理解,以及发现潜在的更佳的抗癌药物。

紫杉醇的分子结构
紫杉醇的晶体结构

紫杉醇分子含一个四环核心(巴卡丁Ⅲ)及一个酰胺尾。四个环系从左至右分别称为A环(环己烯)、B环(环辛烷)、C环(环己烷)和D环(噁丁环)。

紫杉醇的药物开发历时逾40年,1955年,美国政府下属的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实施一项植物筛选计划,寻找具抗癌活性的化合物。[1]1964年,太平洋紫杉树皮(T. brevifolia Nutt.)的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1]。1966年发现和确定了其中的活性成分紫杉醇,后将其命名为Taxol。[1]1971年完成了紫杉醇的结构测定。从1982年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罗伯特·霍尔顿英语Robert A. Holton开始对紫杉醇全合成进行研究。1989年他发展了一条从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到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1994年他又完成了紫杉醇的首次全合成。前体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以(比紫杉醇)更高量存在于欧洲紫杉中。1990年时,这条半合成路线的专利被施贵宝公司购买并用于生产紫杉醇,在1999年紫杉醇作为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全球销售的品牌药品给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与霍尔顿(拿取40%分成)赚到150亿美元的销售额[2],可见紫杉醇的惊人经济价值。

全合成

 

紫杉醇全合成是20世纪90年代最热门的合成领域之一[3] 至1992年曾吸引约30个研究团队投入进来。不过至今完成其全合成的仅有七组,最先完成的是霍尔顿团队和尼古拉团队,两者几乎同时完成。霍尔顿等先将结果寄到期刊,不过是尼古拉等的文献先在期刊发表。

对紫杉醇的合成路线有些是严格意义上的全合成,有些则是以一天然存在的分子作为合成前体。不过各种合成策略的共性是先合成巴卡丁环系,最后利用基于尾岛内酰胺的方法(一种路线除外)加上侧链。相关资料列在下面。注意这里的字母表示上面提到的环系编号。

  1. 霍尔顿紫杉醇全合成英语Holton Taxol total synthesis - 1994年 - 前体:广藿香醇 - 策略:线性合成 AB → C → D
  2. 尼古劳紫杉醇全合成英语Nicolaou Taxol total synthesis - 1994年 - 前体:黏酸 - 策略:收敛合成 A + C → ABC → D
  3. 丹尼谢夫斯基紫杉醇全合成英语Danishefsky Taxol total synthesis - 1996年 - 前体:维兰德-米舍尔酮 - 策略:收敛合成 C + D → + A → ABCD
  4. 温德尔紫杉醇全合成英语Wender Taxol total synthesis - 1997年 - 前体:蒎烯 - 策略:线性合成 AB → C → D[4][5]
  5. 向山光昭紫杉醇全合成英语Kuwajima Taxol total synthesis - 1998年 - 前体:合成构素 - 策略:线性合成 A → B → C → D[6][7]
  6. 桑嶋功紫杉醇全合成英语Mukaiyama Taxol total synthesis - 1998年 - 前体:L-丝氨酸 - 策略:线性合成 B → C → A → D[8]
  7. 高桥孝志紫杉醇合成英语Takahashi Taxol total synthesis(外消旋表全合成) - 2006年 - 前体:牻牛儿醇 - 策略:收敛合成 A + C → ABC → D[9]

半合成

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用的半合成路线是以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为前体,利用尾岛内酰胺与其羟基的缩合,引入侧链。


 


澳洲天然药业公司的半合成法是以初级代谢产物紫杉烷为前体。紫杉烷与紫杉醇不同之处在于侧链,紫杉烷侧链的R基(下图)可以是苯基、丙基或戊基等,但紫杉醇的侧链R基只能是苯基。用施瓦茨试剂将紫杉烷中的酰胺部分转化为胺(经亚胺,最后酸化),再经苯甲酰化,就得紫杉醇。


 


提取原料紫杉来源于美国密歇根州,8年长成,定期断枝。干燥后的原料被运至墨西哥,进行第一步提取(至10%紫杉醇)。再送到加拿大,提取至95%纯。最后在中国进行半合成。[2]

生物合成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约含20步酶促反应,完整的合成途径仍不是很清楚,不过已知的部分与已用的人工方法大相径庭。起始物双牻牛基焦磷酸(2)[10]牻牛儿醇(1)的二聚形式,已含有紫杉醇骨架中全部20个碳原子。(2)经关环得(3),再经衍生化得紫杉新素(4),最后修饰得到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5)。生物合成对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有很强的控制,且可以借助细胞色素P450很容易在碳骨架上引入氧连取代基,这些在目前实验室中还都是无法实现的。

通过使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一个生物化学公斤级别的紫杉二烯生产已有报道。[11]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Yu-Fang Wang, Qing-Wen Shi, Mei Dong, Hiromasa Kiyota, Yu-Cheng Gu, and Bin Cong. . Chem. Rev. 2011, 111 (12): 7652–7709 [2012-09-05]. doi:10.1021/cr100147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2. ^ 2.0 2.1 Bruce Ganem and Roland R. Franke. . J. Org. Chem. 2007, 72 (11): 3981–3987 [2012-09-05]. doi:10.1021/jo070129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3. ^ Nina Hall. Creating complexity – the beauty and logic of synthesis. Chem. Commun. 2003: 661 – 664. doi:10.1039/b212248k. 
  4. ^ Paul A. Wender, Neil F. Badham, Simon P. Conway, Paul E. Floreancig, Timothy E. Glass, Christian Gränicher, Jonathan B. Houze, Jan Jänichen, Daesung Lee, Daniel G. Marquess, Paul L. McGrane, Wei Meng, Thomas P. Mucciaro, Michel Mühlebach, Michael G. Natchus, Holger Paulsen, David B. Rawlins, Jeffrey Satkofsky, Anthony J. Shuker, James C. Sutton, Richard E. Taylor, and Katsuhiko Tomooka. The Pinene Path to Taxanes. 5.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a Versatile Taxane Precursor. J. Am. Chem. Soc. 1997, 119 (11): 2755 –2756. doi:10.1021/ja9635387. 
  5. ^ Paul A. Wender, Neil F. Badham, Simon P. Conway, Paul E. Floreancig, Timothy E. Glass, Jonathan B. Houze, Nancy E. Krauss, Daesung Lee, Daniel G. Marquess, Paul L. McGrane, Wei Meng, Michael G. Natchus, Anthony J. Shuker, James C. Sutton, and Richard E. Taylor. The Pinene Path to Taxanes. 6. A Concise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Taxol. J. Am. Chem. Soc. 1997, 119 (11): 2757–2758. doi:10.1021/ja963539z. 
  6. ^ Koichiro Morihira, Ryoma Hara, Shigeru Kawahara, Toshiyuki Nishimori, Nobuhito Nakamura, Hiroyuki Kusama, and Isao Kuwajima.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Taxol. J. Am. Chem. Soc. 1998, 120 (49): 12980–12981. 
  7. ^ Hiroyuki Kusama, Ryoma Hara, Shigeru Kawahara, Toshiyuki Nishimori, Hajime Kashima, Nobuhito Nakamura, Koichiro Morihira, and Isao Kuwajima. . J. Am. Chem. Soc. 2000, 122 (16): 3811–3820 [2012-09-05]. doi:10.1021/ja99394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8. ^ Isamu Shiina, Hayato Iwadare, Hiroki Sakoh, Masatoshi Hasegawa, Yu-ichirou Tani, and Teruaki Mukaiyama. . Chemistry Letters. 1998, 27 (1): 1–2 [2012-09-05]. doi:10.1246/cl.199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9. ^ Takayuki Doi, Shinichiro Fuse, Shigeru Miyamoto, Kazuoki Nakai, Daisuke Sasuga and Takashi Takahashi. . Chemistry an Asian J. 2006, 1 (3): 370–383 [2012-09-05]. doi:10.1002/asia.2006001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4). 
  10. ^ MyDoanh Chau, Stefan Jennewein, Kevin Walker, and Rodney Croteau. . Chemistry and Biology: 663–672. [2012-09-05]. doi:10.1016/j.chembiol.2004.02.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8). 
  11. ^ Ajikumar, P. K.; Xiao, W.-H.; Tyo, K. E. J.; Wang, Y.; Simeon, F.; Leonard, E.; Mucha, O.; Phon, T. H.; Pfeifer, B.; et al. Isoprenoid Pathway Optimization for Taxol Precursor Over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Science. 2010, 330 (6000): 70–4. Bibcode:2010Sci...330...70A. PMC 3034138 . PMID 20929806. doi:10.1126/science.1191652. 

注释

  1. ^ 紫杉醇现通用名为Paclitaxel。1992年前通用名为Taxol,该名称也见于一些早期文献中。

紫杉醇合成, 紫杉醇全合成指有机化学中各种以紫杉醇为目标分子的全合成路线, 作为一种重要的紫杉烷类化合物, 长期以来都是有机合成研究中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 紫杉醇是一种发现于太平洋紫杉, taxus, brevifolia, 中具抗癌活性的双萜, 由于提取来源的稀少和不可持续性, 因此价格十分昂贵, 不少研究者希望借研究来使其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同时研究其衍生物的性质促进对其机制的理解, 以及发现潜在的更佳的抗癌药物, 紫杉醇的分子结构, 紫杉醇的晶体结构, 紫杉醇分子含一个四环核心, 巴卡丁, 及一个酰胺尾, 四. 紫杉醇全合成指有机化学中各种以紫杉醇为目标分子的全合成路线 作为一种重要的紫杉烷类化合物 长期以来紫杉醇合成都是有机合成研究中炙手可热的领域之一 注 1 紫杉醇是一种发现于太平洋紫杉 Taxus brevifolia 中具抗癌活性的双萜 由于提取来源的稀少和不可持续性 因此价格十分昂贵 不少研究者希望借研究紫杉醇合成来使其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同时研究其衍生物的性质促进对其机制的理解 以及发现潜在的更佳的抗癌药物 紫杉醇的分子结构 紫杉醇的晶体结构 紫杉醇分子含一个四环核心 巴卡丁 及一个酰胺尾 四个环系从左至右分别称为A环 环己烯 B环 环辛烷 C环 环己烷 和D环 噁丁环 紫杉醇的药物开发历时逾40年 1955年 美国政府下属的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实施一项植物筛选计划 寻找具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1 1964年 太平洋紫杉树皮 T brevifolia Nutt 的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 1 1966年发现和确定了其中的活性成分紫杉醇 后将其命名为Taxol 1 1971年完成了紫杉醇的结构测定 从1982年起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罗伯特 霍尔顿 英语 Robert A Holton 开始对紫杉醇全合成进行研究 1989年他发展了一条从10 脱乙酰基巴卡丁 到紫杉醇的半合成路线 1994年他又完成了紫杉醇的首次全合成 前体10 脱乙酰基巴卡丁 以 比紫杉醇 更高量存在于欧洲紫杉中 1990年时 这条半合成路线的专利被施贵宝公司购买并用于生产紫杉醇 在1999年紫杉醇作为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全球销售的品牌药品给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与霍尔顿 拿取40 分成 赚到150亿美元的销售额 2 可见紫杉醇的惊人经济价值 目录 1 全合成 2 半合成 3 生物合成 4 外部链接 5 参考资料 6 注释全合成 编辑 紫杉醇全合成是20世纪90年代最热门的合成领域之一 3 至1992年曾吸引约30个研究团队投入进来 不过至今完成其全合成的仅有七组 最先完成的是霍尔顿团队和尼古拉团队 两者几乎同时完成 霍尔顿等先将结果寄到期刊 不过是尼古拉等的文献先在期刊发表 对紫杉醇的合成路线有些是严格意义上的全合成 有些则是以一天然存在的分子作为合成前体 不过各种合成策略的共性是先合成巴卡丁环系 最后利用基于尾岛内酰胺的方法 一种路线除外 加上侧链 相关资料列在下面 注意这里的字母表示上面提到的环系编号 霍尔顿紫杉醇全合成 英语 Holton Taxol total synthesis 1994年 前体 广藿香醇 策略 线性合成 AB C D 尼古劳紫杉醇全合成 英语 Nicolaou Taxol total synthesis 1994年 前体 黏酸 策略 收敛合成 A C ABC D 丹尼谢夫斯基紫杉醇全合成 英语 Danishefsky Taxol total synthesis 1996年 前体 维兰德 米舍尔酮 策略 收敛合成 C D A ABCD 温德尔紫杉醇全合成 英语 Wender Taxol total synthesis 1997年 前体 蒎烯 策略 线性合成 AB C D 4 5 向山光昭紫杉醇全合成 英语 Kuwajima Taxol total synthesis 1998年 前体 合成构素 策略 线性合成 A B C D 6 7 桑嶋功紫杉醇全合成 英语 Mukaiyama Taxol total synthesis 1998年 前体 L 丝氨酸 策略 线性合成 B C A D 8 高桥孝志紫杉醇合成 英语 Takahashi Taxol total synthesis 外消旋表全合成 2006年 前体 牻牛儿醇 策略 收敛合成 A C ABC D 9 半合成 编辑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用的半合成路线是以10 脱乙酰基巴卡丁 为前体 利用尾岛内酰胺与其羟基的缩合 引入侧链 澳洲天然药业公司的半合成法是以初级代谢产物紫杉烷为前体 紫杉烷与紫杉醇不同之处在于侧链 紫杉烷侧链的R基 下图 可以是苯基 丙基或戊基等 但紫杉醇的侧链R基只能是苯基 用施瓦茨试剂将紫杉烷中的酰胺部分转化为胺 经亚胺 最后酸化 再经苯甲酰化 就得紫杉醇 提取原料紫杉来源于美国密歇根州 8年长成 定期断枝 干燥后的原料被运至墨西哥 进行第一步提取 至10 紫杉醇 再送到加拿大 提取至95 纯 最后在中国进行半合成 2 生物合成 编辑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约含20步酶促反应 完整的合成途径仍不是很清楚 不过已知的部分与已用的人工方法大相径庭 起始物双牻牛基焦磷酸 2 10 是牻牛儿醇 1 的二聚形式 已含有紫杉醇骨架中全部20个碳原子 2 经关环得 3 再经衍生化得紫杉新素 4 最后修饰得到10 脱乙酰基巴卡丁 5 生物合成对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有很强的控制 且可以借助细胞色素P450很容易在碳骨架上引入氧连取代基 这些在目前实验室中还都是无法实现的 通过使用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 一个生物化学公斤级别的紫杉二烯生产已有报道 11 外部链接 编辑Holton founded http www taxolog c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 Taxol research Miamiherald in 2005 reported on a funding dispute for a new FSU chemistry building Article an issue that continues into 2006 Chemistry Building Battle Update Elizabeth K Wilson Chemical amp Engineering News September 6 2006 Lin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complete Taxol story from Chemical amp Engineering News Article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ltech taxol overview 永久失效連結 extensiv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article story of taxol total synthesis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1 2 Yu Fang Wang Qing Wen Shi Mei Dong Hiromasa Kiyota Yu Cheng Gu and Bin Cong Natural Taxanes Developments Since 1828 Chem Rev 2011 111 12 7652 7709 2012 09 05 doi 10 1021 cr100147u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8 2 0 2 1 Bruce Ganem and Roland R Franke Paclitaxel from Primary Taxanes A Perspective on Creative Invention in Organozirconium Chemistry J Org Chem 2007 72 11 3981 3987 2012 09 05 doi 10 1021 jo070129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14 Nina Hall Creating complexity the beauty and logic of synthesis Chem Commun 2003 661 664 doi 10 1039 b212248k Paul A Wender Neil F Badham Simon P Conway Paul E Floreancig Timothy E Glass Christian Granicher Jonathan B Houze Jan Janichen Daesung Lee Daniel G Marquess Paul L McGrane Wei Meng Thomas P Mucciaro Michel Muhlebach Michael G Natchus Holger Paulsen David B Rawlins Jeffrey Satkofsky Anthony J Shuker James C Sutton Richard E Taylor and Katsuhiko Tomooka The Pinene Path to Taxanes 5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a Versatile Taxane Precursor J Am Chem Soc 1997 119 11 2755 2756 doi 10 1021 ja9635387 Paul A Wender Neil F Badham Simon P Conway Paul E Floreancig Timothy E Glass Jonathan B Houze Nancy E Krauss Daesung Lee Daniel G Marquess Paul L McGrane Wei Meng Michael G Natchus Anthony J Shuker James C Sutton and Richard E Taylor The Pinene Path to Taxanes 6 A Concise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Taxol J Am Chem Soc 1997 119 11 2757 2758 doi 10 1021 ja963539z Koichiro Morihira Ryoma Hara Shigeru Kawahara Toshiyuki Nishimori Nobuhito Nakamura Hiroyuki Kusama and Isao Kuwajima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Taxol J Am Chem Soc 1998 120 49 12980 12981 Hiroyuki Kusama Ryoma Hara Shigeru Kawahara Toshiyuki Nishimori Hajime Kashima Nobuhito Nakamura Koichiro Morihira and Isao Kuwajima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Taxol J Am Chem Soc 2000 122 16 3811 3820 2012 09 05 doi 10 1021 ja99394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2 08 Isamu Shiina Hayato Iwadare Hiroki Sakoh Masatoshi Hasegawa Yu ichirou Tani and Teruaki Mukaiyama A New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Baccatin Chemistry Letters 1998 27 1 1 2 2012 09 05 doi 10 1246 cl 1998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 11 06 Takayuki Doi Shinichiro Fuse Shigeru Miyamoto Kazuoki Nakai Daisuke Sasuga and Takashi Takahashi A Formal Total Synthesis of Taxol Aided by an Automated Synthesizer Chemistry an Asian J 2006 1 3 370 383 2012 09 05 doi 10 1002 asia 2006001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7 14 MyDoanh Chau Stefan Jennewein Kevin Walker and Rodney Croteau Taxol Biosynthesis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ytochrome P450 Taxoid 7b Hydroxylase Chemistry and Biology 663 672 2012 09 05 doi 10 1016 j chembiol 2004 02 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3 08 Ajikumar P K Xiao W H Tyo K E J Wang Y Simeon F Leonard E Mucha O Phon T H Pfeifer B et al Isoprenoid Pathway Optimization for Taxol Precursor Over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Science 2010 330 6000 70 4 Bibcode 2010Sci 330 70A PMC 3034138 PMID 20929806 doi 10 1126 science 1191652 注释 编辑 紫杉醇现通用名为Paclitaxel 1992年前通用名为Taxol 该名称也见于一些早期文献中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紫杉醇合成 amp oldid 72649167,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