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粵語標準羅馬字

粵語標準羅馬字(Uēt-Uě Piu-chún Lōh-maǎ-tsẑ,Standard Romanisation)是基督教傳教士在1888年設計的廣州話拉丁字母化系統。其前身是湛約翰(John Morrison Chalmers)羅馬字,歷經數度發展和改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廣州和香港的羅馬字出版物上,就幾乎未再出現其他版本的羅馬字系統,儼然成為當時的羅馬字標準。「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一個傳播聖經的慈善機構)、「Pakhoi Mission Press」和「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等機構皆發行過多冊全羅馬字印刷文本,顯見在當時被視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書面正寫文字;然而其與閩南語白話字不同,此套正寫法從未走出教會的圈子步入世俗,也並不是每個基督徒都學過。隨著近一個世紀來國語運動的發展,如今已然為人所遺忘。不過深深影響目前香港政府利用的音譯方案

其特色之一,在於字音一概以晚清音系為準,故此保留許多清末歷史上的聲韻讀音,包括精照對立、疑影對立,和當今其他粵語拼音方案有所不同。

概述

音節結構

粵語是漢語的一種,因此音節結構也一樣可以區分為四個音位成分:聲母韻腹韻尾聲調。其中韻腹、韻尾又合稱為韻母,至於聲調則採變音符號來標示聲調,稱為調號或調符。

聲調
聲母 韻母
韻腹 韻尾

音節與音節之間,以連字號(hyphen)分隔;詞與詞之間,如同一般羅馬字所書寫的語言,以空白斷開;複合詞若可再分為多音節詞,可再斷詞。

字母

 
此拼音以撇號表示聲母送氣。

使用基本羅馬字母20個(A, E, F, H, I, K, Kʼ L, M, N, O, P, Pʼ, S, T, Tʼ, U, W, Y, Z),可組成13個二合字母(AA, CH, CHʼ, EU, KW, KWʼ, NG, OH, OO, SH TS, TSʼ, UE)以表達32個音位。另外有六個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其餘9個基本羅馬字母(B, C, D, G, J, Q, R, V, X)僅用在外來語上。

大寫 A AA CH CHʼ E EU F H I K KW KWʼ L M N NG O OH OO P S SH T TS TSʼ U UE W Y Z
小寫 a aa ch chʼ e eu f h i k kw kwʼ l m n ng o oh oo p s sh t ts tsʼ u ue w y z

聲韻

應當注意,字音一概以晚清音系為準(通行於民國以前),而非當今粵語讀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精照對立(chch’sh 以及 tsts’s)猶存於部份方言。

聲母

共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齦後音 軟顎音 唇化軟顎音 硬腭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 m [m]
明(mīng)
- - n [n]
泥(nī)
- - ng [ŋ]
我(ngǒh)
- - - -
塞音 不送氣 p [p]
幫(pong)
- - t [t]
端(tuen)
- - k [k]
見(kìn)
- kw [kʷ]
鬼(kwaí)
- - (不標示) [ʔ]
亞(à)
送氣 [pʰ]
滂(pʼong)
- - [tʰ]
透(tʼaù)
- - [kʰ]
溪(kʼai)
- kwʼ [kʷʰ]
困(kwʼàn)
- - -
塞擦音 不送氣 - - - ts [ʦ]
精(tsing)
- ch [ʧ]
照(chiù)
- - - - - -
送氣 - - - tsʼ [ʦʰ]
清(tsʼing)
- chʼ [ʧʰ]
穿(chʼuen)
- - - - - -
擦音 - - f [f]
非(fi)
s [s]
心(sam)
- sh [ʃ]
審(shám)
- - - - - h [h]
曉(hiú)
近音 - - - - - - - - - w [w]
云(wān)
y [j]
日(yāt)
-
邊音 - - - - l [l]
林(lām)
- - - - - - -
  • ingik 之外,凡以 iue 為韻腹之韻母(包括 iue 韻母本身)不得置 y 於其之前。
  • 凡以 eeuoouue 為韻腹之韻母(包括 eeuoouue 韻母本身)不得置 w 於其之前。

韻母

韻母部分有11個基本元音(a、aa、e、eu、i、o、oh、oo、u、ue、z),與2個韻化輔音(m、ng)。韻尾則有無韻尾、陰聲韻(元音結尾,即 -i、-u)、陽聲韻(-m、-n、-ng)及入聲韻之分(-p、-t、-k)。

韻腹及韻化輔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韻化輔音
不圓唇 圓唇
高元音 i [iː]
幾(ki)
ue [yː]
諸(chuē)
z [ɨː]
師(sz)
oo [uː]
孤(koo)
m [m̩]
唔(m̄)
ng [ŋ̍]
吾(n̄g)
中元音 e(韻腹)[e]
地(teî)
- u [ɵ]
津(tsun)
o(韻母)[ou]
高(ko)
中低元音 e [ɛː]
遮(che)
eu [œː]
靴(heu)
- oh(韻母)/
o(韻腹)[ɔː]

科(foh)/干(kon)
低元音 a(韻母) /
aa(韻腹)[aː]

家(ka)/交(kaau)
- a(韻腹)[ɐ]
威(wai)
-
  • z 韻母僅接於 tstsʼs 聲母之後,且不接任何韻尾。
  • tstsʼs 聲母不得置 i 於其之後(互補分布)。

韻尾

粵語的韻尾有2個陰聲韻尾(-i、-u)、3個陽聲韻尾(-m、-n、-ng)及3個入聲韻(-p、-t、-k)。有些字的韻母則無韻尾。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顎音
鼻音 -m [m] -n [n] -ng [ŋ]
塞音 -p [p̚] -t [t̚] -k [k̚]
前元音 後元音
高元音 -i [i] -u [u]

韻母列表

共56個韻母。

韻母表
行列 - i 列 u 列 m 列 n 列 ng 列 p 列 t 列 k 列
aa 行 a 家
[aː]
aai 皆
[aːi]
aau 交
[aːu]
aam 緘
[aːm]
aan 翻
[aːn]
aang 彭
[aːŋ]
aap 甲
[aːp̚]
aat 發
[aːt̚]
aak 額
[aːk̚]
a 行 - ai 威
[ɐi]
au 修
[ɐu]
am 金
[ɐm]
an 賓
[ɐn]
ang 登
[ɐŋ]
ap 急
[ɐp̚]
at 畢
[ɐt̚]
ak 德
[ɐk̚]
e 行 e 遮
[ɛː]
ei 地
[ei]
- - - eng 鏡
[ɛːŋ]
- - ek 石
[ɛːk̚]
i 行 i 幾
[iː]
- iu 朝
[iːu]
im 兼
[iːm]
in 先
[iːn]
ing 英
[ɪŋ]
ip 劫
[iːp̚]
it 屑
[iːt̚]
ik 益
[ɪk̚]
o 行 oh 科
[ɔː]
oi 栽
[ɔːi]
o 好
[ou]
om 堪
[ɔːm]
on 干
[ɔːn]
ong 剛
[ɔːŋ]
op 合
[ɔːp̚]
ot 割
[ɔːt̚]
ok 角
[ɔːk̚]
oo 行 oo 孤
[uː]
ooi 魁
[uːi]
- - oon 官
[uːn]
- - oot 括
[uːt̚]
-
eu 行 eu 靴
[œː]
- - - - eung 張
[œːŋ]
- - euk 約
[œːk̚]
u 行 - ui 雖
[ɵy]
- - un 津
[ɵn]
ung 東
[ʊŋ]
- ut 卒
[ɵt̚]
uk 篤
[ʊk̚]
ue 行 ue 諸
[yː]
- - - uen 鴛
[yːn]
- - uet 乙
[yːt̚]
-
z 行 z 師
[ɨː]
- - - - - - - -
鼻音韻 - - - m 唔
[m̩]
- ng 吾
[ŋ̩]
- - -

聲調

除第八調調符需標於韻母右下角之外,其餘調符皆須標於 z 或音節中最後一個元音字母的上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系統中陽入和陽平的調符相同,且第七調和第一調皆無調符,憑入聲韻尾與否區分之。

聲調表
調序 1 2 3 4 5 6 7 8 9
調號 1 2 3 4 5 6 1 3 6
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陰入 陽入
調型 高平/高降 高升 中平 低降 低升 低平 高促 中促 低促
調值 55/53 35 33 21 23 22 5 3 2
國際音標 ˥˥/˥˧ ˧˥ ˧˧ ˨˩ ˨˧ ˨˨ ˥ ˧ ˨
漢字示例
羅馬字 fan fán fàn fān fǎn fân fat fat。 fāt

實例

香港山多平地少,係一座受到海水淹沒嘅多山地體。山脈中以新界中部嘅大帽山為第一高峰,向多方面伸延;而西南面大嶼山島上嘅鳳凰山同埋大東山就係另一條主要山脈。

Heung-kóng shaan toh pʼīng-teî shiú, hâi yat tsôh shaû-tò hoí-shuí im-mūt kè toh-shaan teî-tʼaí. Shaan-māk-chung ǐ San-kaaì chung-pô kè Taaî-mô-shaan waī taî-yat ko-fung, heùng toh fong-mîn san-īn; Ī sai-naām mîn Taaî-uē-shaan tó-sheûng kè Fûng-wōng-shaan tʼūng-maaī Taaî-tung-shaan tsaû haî lîng yat tʼiū chué-iù shaan-māk.
香港一共有二百六十三個島。咁多個島之中大嶼山面積最大,之後係香港島,而香港島以南嘅鴨脷洲就係全球人口最密嘅島,但同時亦有唔少面積較細嘅島冇任何常住居民。

Heung-kóng yat-kûng yaǔ î-paak。 lûk-sāp-saam kòh tó. Kàm toh kòh tó chi-chung Taaî-uē-shaan mîn-tsik tsuì taaî, chi-haû hâi Heung-kóng-tó; Ī Heung-kóng-tó ǐ naām kè Aap。-leî-chau tsaû haî tsʼuen-kʼaū yān-haú tsuì māt kè tó, taân tʼūng-shī yīk yaǔ m̄-shiú mîn-tsik kaaù sài kè tó mǒ yâm-hōh sheūng-chuê kue-mān.
自然形成嘅較大型平地主要集中喺新界西北部,當中元朗、粉嶺等,都係由河流自然形成嘅沖積平原。呢啲天然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境內其餘僅有嘅平地位於九龍半島同埋香港島北部嘅維多利亞港沿岸,呢啲土地就係香港最初發展成市區嘅地方,至今仍然係香港都市命脈所在。

Tsẑ-īn yīng-shīng kè kaaù taaî-yīng pʼīng-teî chué-iù tsaāp-chung hái San-kaaì sai-pak-pô, tong-chung Uēn-lǒng, Fán-lěng táng, to haî yaū hōh-laū tsẑ-īn yīng-shīng kè chʼung-tsik pʼīng-uēn. Nei ti tʼin-īn pʼīng-uēn tʼó-teî feī-yuk, shik-hāp kaang-chùng. Kíng-noî kʼei-uē kán-yaǔ kè pʼīng-teî waî-ue Kaú-lūng Pùn-tó tʼūng-maaī Heung-kóng-tó pak-pô kè Waī-toh-leî-aà-kóng uēn-ngôn, ni ti tʼó-teî tsaû hâi Heung-kóng tsuì-chʼoh faat。-chín shīng shǐ-kʼui kè teî-fong, chì-kam yīng-īn haî Heung-kóng to-shǐ mîng-māk sóh-tsoî.

参考

  • 詹伯慧、張日昇 (編). 《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 三卷. [廣州]: [香港]: 廣東人民出版社; 新世紀出版社, 1987-1990.
  • Chao, Yuen Ren [= 趙元任]. Cantonese Prime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for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eoffrey Cumberlege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7; rp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Rpt. as an audiobook,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Library System], 2008.
  • Cowles, Roy T. A Pocket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Cantonese-English with English-Cantonese Inde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ong Kong: Kelly & Walsh Ltd, 1914. Rev. and enlarged 2nd ed., Hong Kong: South China Peniel Press, 1949. 3rd. ed. with the title also in translation as ‹‹廣州話袖珍字典››,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6; rpt., 1994. ISBN 962-209-122-9
  • Cowles, Roy T. The Cantonese Speaker’s Dictionar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5.
  • 十九世紀粵語文獻的特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
  • 5分鐘話你知廣州粵語200餘年變遷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嶺南粵音

參見

粵語標準羅馬字, uēt, chún, lōh, maǎ, tsẑ, standard, romanisation, 是基督教傳教士在1888年設計的廣州話拉丁字母化系統, 其前身是湛約翰, john, morrison, chalmers, 羅馬字, 歷經數度發展和改良,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廣州和香港的羅馬字出版物上, 就幾乎未再出現其他版本的羅馬字系統, 儼然成為當時的羅馬字標準, british, foreign, bible, society, 一個傳播聖經的慈善機構, pakhoi, mission. 粵語標準羅馬字 Uet Ue Piu chun Lōh maǎ tsẑ Standard Romanisation 是基督教傳教士在1888年設計的廣州話拉丁字母化系統 其前身是湛約翰 John Morrison Chalmers 羅馬字 歷經數度發展和改良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廣州和香港的羅馬字出版物上 就幾乎未再出現其他版本的羅馬字系統 儼然成為當時的羅馬字標準 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一個傳播聖經的慈善機構 Pakhoi Mission Press 和 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 等機構皆發行過多冊全羅馬字印刷文本 顯見在當時被視為一套具有完整系統的書面正寫文字 然而其與閩南語白話字不同 此套正寫法從未走出教會的圈子步入世俗 也並不是每個基督徒都學過 隨著近一個世紀來國語運動的發展 如今已然為人所遺忘 不過深深影響目前香港政府利用的音譯方案 其特色之一 在於字音一概以晚清音系為準 故此保留許多清末歷史上的聲韻讀音 包括精照對立 疑影對立 和當今其他粵語拼音方案有所不同 目录 1 概述 1 1 音節結構 1 2 字母 2 聲韻 2 1 聲母 3 韻母 3 1 韻腹及韻化輔音 3 2 韻尾 3 3 韻母列表 3 4 聲調 4 實例 5 参考 6 參見概述 编辑音節結構 编辑 粵語是漢語的一種 因此音節結構也一樣可以區分為四個音位成分 聲母 韻腹 韻尾 聲調 其中韻腹 韻尾又合稱為韻母 至於聲調則採變音符號來標示聲調 稱為調號或調符 聲調聲母 韻母韻腹 韻尾音節與音節之間 以連字號 hyphen 分隔 詞與詞之間 如同一般羅馬字所書寫的語言 以空白斷開 複合詞若可再分為多音節詞 可再斷詞 字母 编辑 此拼音以撇號表示聲母送氣 使用基本羅馬字母20個 A E F H I K Kʼ L M N O P Pʼ S T Tʼ U W Y Z 可組成13個二合字母 AA CH CHʼ EU KW KWʼ NG OH OO SH TS TSʼ UE 以表達32個音位 另外有六個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 其餘9個基本羅馬字母 B C D G J Q R V X 僅用在外來語上 大寫 A AA CH CHʼ E EU F H I K Kʼ KW KWʼ L M N NG O OH OO P Pʼ S SH T Tʼ TS TSʼ U UE W Y Z小寫 a aa ch chʼ e eu f h i k kʼ kw kwʼ l m n ng o oh oo p pʼ s sh t tʼ ts tsʼ u ue w y z聲韻 编辑應當注意 字音一概以晚清音系為準 通行於民國以前 而非當今粵語讀音 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精照對立 ch ch sh 以及 ts ts s 猶存於部份方言 聲母 编辑 共23個聲母 包括零聲母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齦後音 軟顎音 唇化軟顎音 硬腭音 聲門音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濁音 清音鼻音 m m 明 ming n n 泥 ni ng ŋ 我 ngǒh 塞音 不送氣 p p 幫 pong t t 端 tuen k k 見 kin kw kʷ 鬼 kwai 不標示 ʔ 亞 a 送氣 pʼ pʰ 滂 pʼong tʼ tʰ 透 tʼau kʼ kʰ 溪 kʼai kwʼ kʷʰ 困 kwʼan 塞擦音 不送氣 ts ʦ 精 tsing ch ʧ 照 chiu 送氣 tsʼ ʦʰ 清 tsʼing chʼ ʧʰ 穿 chʼuen 擦音 f f 非 fi s s 心 sam sh ʃ 審 sham h h 曉 hiu 近音 w w 云 wan y j 日 yat 邊音 l l 林 lam 除 ing 及 ik 之外 凡以 i 或 ue 為韻腹之韻母 包括 i 或 ue 韻母本身 不得置 y 於其之前 凡以 e eu oo u ue 為韻腹之韻母 包括 e eu oo u 或 ue 韻母本身 不得置 w 於其之前 韻母 编辑韻母部分有11個基本元音 a aa e eu i o oh oo u ue z 與2個韻化輔音 m ng 韻尾則有無韻尾 陰聲韻 元音結尾 即 i u 陽聲韻 m n ng 及入聲韻之分 p t k 韻腹及韻化輔音 编辑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韻化輔音不圓唇 圓唇高元音 i iː 幾 ki ue yː 諸 chue z ɨː 師 sz oo uː 孤 koo m m 唔 m ng ŋ 吾 n g 中元音 e 韻腹 e 地 tei u ɵ 津 tsun o 韻母 ou 高 ko 中低元音 e ɛː 遮 che eu œː 靴 heu oh 韻母 o 韻腹 ɔː 科 foh 干 kon 低元音 a 韻母 aa 韻腹 aː 家 ka 交 kaau a 韻腹 ɐ 威 wai z 韻母僅接於 ts tsʼ 或 s 聲母之後 且不接任何韻尾 凡 ts tsʼ s 聲母不得置 i 於其之後 互補分布 韻尾 编辑 粵語的韻尾有2個陰聲韻尾 i u 3個陽聲韻尾 m n ng 及3個入聲韻 p t k 有些字的韻母則無韻尾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顎音鼻音 m m n n ng ŋ 塞音 p p t t k k 前元音 後元音高元音 i i u u 韻母列表 编辑 共56個韻母 韻母表 行列 i 列 u 列 m 列 n 列 ng 列 p 列 t 列 k 列aa 行 a 家 aː aai 皆 aːi aau 交 aːu aam 緘 aːm aan 翻 aːn aang 彭 aːŋ aap 甲 aːp aat 發 aːt aak 額 aːk a 行 ai 威 ɐi au 修 ɐu am 金 ɐm an 賓 ɐn ang 登 ɐŋ ap 急 ɐp at 畢 ɐt ak 德 ɐk e 行 e 遮 ɛː ei 地 ei eng 鏡 ɛːŋ ek 石 ɛːk i 行 i 幾 iː iu 朝 iːu im 兼 iːm in 先 iːn ing 英 ɪŋ ip 劫 iːp it 屑 iːt ik 益 ɪk o 行 oh 科 ɔː oi 栽 ɔːi o 好 ou om 堪 ɔːm on 干 ɔːn ong 剛 ɔːŋ op 合 ɔːp ot 割 ɔːt ok 角 ɔːk oo 行 oo 孤 uː ooi 魁 uːi oon 官 uːn oot 括 uːt eu 行 eu 靴 œː eung 張 œːŋ euk 約 œːk u 行 ui 雖 ɵy un 津 ɵn ung 東 ʊŋ ut 卒 ɵt uk 篤 ʊk ue 行 ue 諸 yː uen 鴛 yːn uet 乙 yːt z 行 z 師 ɨː 鼻音韻 m 唔 m ng 吾 ŋ 聲調 编辑 除第八調調符需標於韻母右下角之外 其餘調符皆須標於 z 或音節中最後一個元音字母的上方 值得一提的是 在此系統中陽入和陽平的調符相同 且第七調和第一調皆無調符 憑入聲韻尾與否區分之 聲調表 調序 1 2 3 4 5 6 7 8 9調號 1 2 3 4 5 6 1 3 6調類 陰平 陰上 陰去 陽平 陽上 陽去 陰入 陽入調型 高平 高降 高升 中平 低降 低升 低平 高促 中促 低促調值 55 53 35 33 21 23 22 5 3 2國際音標 漢字示例 分 粉 訓 焚 奮 份 忽 發 佛羅馬字 fan fan fan fan fǎn fan fat fat fat實例 编辑香港山多平地少 係一座受到海水淹沒嘅多山地體 山脈中以新界中部嘅大帽山為第一高峰 向多方面伸延 而西南面大嶼山島上嘅鳳凰山同埋大東山就係另一條主要山脈 Heung kong shaan toh pʼing tei shiu hai yat tsoh shau to hoi shui im mut ke toh shaan tei tʼai Shaan mak chung ǐ San kaai chung po ke Taai mo shaan wai tai yat ko fung heung toh fong min san in i sai naam min Taai ue shaan to sheung ke Fung wōng shaan tʼung maai Taai tung shaan tsau hai ling yat tʼiu chue iu shaan mak 香港一共有二百六十三個島 咁多個島之中大嶼山面積最大 之後係香港島 而香港島以南嘅鴨脷洲就係全球人口最密嘅島 但同時亦有唔少面積較細嘅島冇任何常住居民 Heung kong yat kung yaǔ i paak luk sap saam koh to Kam toh koh to chi chung Taai ue shaan min tsik tsui taai chi hau hai Heung kong to i Heung kong to ǐ naam ke Aap lei chau tsau hai tsʼuen kʼau yan hau tsui mat ke to taan tʼung shi yik yaǔ m shiu min tsik kaau sai ke to mǒ yam hōh sheung chue kue man 自然形成嘅較大型平地主要集中喺新界西北部 當中元朗 粉嶺等 都係由河流自然形成嘅沖積平原 呢啲天然平原土地肥沃 適合耕種 境內其餘僅有嘅平地位於九龍半島同埋香港島北部嘅維多利亞港沿岸 呢啲土地就係香港最初發展成市區嘅地方 至今仍然係香港都市命脈所在 Tsẑ in ying shing ke kaau taai ying pʼing tei chue iu tsaap chung hai San kaai sai pak po tong chung Uen lǒng Fan leng tang to hai yau hōh lau tsẑ in ying shing ke chʼung tsik pʼing uen Nei ti tʼin in pʼing uen tʼo tei fei yuk shik hap kaang chung King noi kʼei ue kan yaǔ ke pʼing tei wai ue Kau lung Pun to tʼung maai Heung kong to pak po ke Wai toh lei aa kong uen ngon ni ti tʼo tei tsau hai Heung kong tsui chʼoh faat chin shing shǐ kʼui ke tei fong chi kam ying in hai Heung kong to shǐ ming mak soh tsoi 参考 编辑詹伯慧 張日昇 編 珠江三角洲方言調查報告 三卷 廣州 香港 廣東人民出版社 新世紀出版社 1987 1990 Chao Yuen Ren 趙元任 Cantonese Primer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for the 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eoffrey Cumberlege amp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7 rp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Rpt as an audiobook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niversity Library System 2008 Cowles Roy T A Pocket Dictionary of Cantonese Cantonese English with English Cantonese Index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ong Kong Kelly amp Walsh Ltd 1914 Rev and enlarged 2nd ed Hong Kong South China Peniel Press 1949 3rd ed with the title also in translation as 廣州話袖珍字典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86 rpt 1994 ISBN 962 209 122 9 Cowles Roy T The Cantonese Speaker s Dictionar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65 十九世紀粵語文獻的特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教育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 5分鐘話你知廣州粵語200餘年變遷史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嶺南粵音參見 编辑白話 教會羅馬字 粵語 廣州話 白話字 客家白話字 客语白话字 平話字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粵語標準羅馬字 amp oldid 72630588,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