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巴厘島印度教

巴厘島印度教 (英語:Balinese Hinduism印尼語Agama Hindu Dharma; Agama Tirtha; Agama Air Suci; Agama Hindu Bali) 是印尼巴厘島上大多數人所信奉的印度教[1][2][3]巴厘島人的印度教信仰具有獨特的模式,信徒把當地的泛靈論祖先崇拜(參見皮楚·帕克薩英语Pitru Paksha),以及對佛教聖者或菩薩的崇敬都融入其中,與別處的印度教有所區別。

位於巴厘島中西部海岸的印度教廟宇海神廟
巴厘島上最神聖的印度教廟宇百沙基母廟

居住在印尼群島人口的主要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教 (佔86%,參見印尼宗教).[4]巴厘島是個例外,當地居民約有87%自認為印度教徒(約佔印尼總人口的 1.7%)。[4]印尼在1949年實際脫離荷蘭而獨立,但在1945年已自行宣布獨立,所制定的憲法(參見印尼憲法)中宣示保障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5]而人類學家和巴厘島歷史和宗教學者米歇爾·皮卡德 (Michel Picard) 在1952年表示,受到保守派控制的印尼宗教事務部英语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Indonesia)對於可接受“宗教”的定義有嚴格限制。[5]宗教事務部所定義可被接受的是“一神論”,並編纂有經典的宗教,並增加一些額外要求。[5][1]此外,印尼政府對於那些不信仰官方認可一神論宗教的人,將不給予公民權利(例如投票權)。[1]人口數目居於少數的巴厘島印度教徒適應政府規定,並宣布他們的印度教是一神論,並以一種在政治上符合阿加瑪(Agama,官方許可宗教)規格的形式提出。巴厘島印度教最終得到印尼政府承認,成為官方許可的宗教。[1][5]

歷史 编辑

 
在巴厘島名為普拉·果阿廟英语Pura Goa Lawah的印度教廟宇內舉行的儀式。

印尼群島早在公元1世紀就開始受到印度教的影響。[6][7]目前尚未有清楚的證據顯示印度文化和精神思想的傳播過程。爪哇的傳說指的是至少在塞迦紀年時代(公元78年)開始。而史詩《摩訶婆羅多》中顯示在公元1世紀即出現過印尼群島。這種說法也可在坦米爾那都邦英语Tamil Nadu找到印證。[6]在14世紀以古爪哇語英语Kawi language撰寫的手稿Tantu Pagelaran英语Tantu Pagelaran,是彙集有關古代故事、藝術和工藝品的作品,其中廣泛的用到梵語、印度神祇名稱和宗教概念。同樣的,在爪哇島和印尼西部島嶼挖掘的禪邸(與佛教相關的寺廟)遺跡,以及在印尼發現的古代銘文(如在中爪哇省發現的8世紀康格銘文英语Canggal inscription),證實濕婆,及其配偶雪山神女和兒子象頭神毘濕奴梵天阿周那和其他印度教神祇的林伽圖像,大約在公元1世紀中後期均受到廣泛採用。[8]中國僧侶法顯在公元414年從斯里蘭卡回國途中曾記載爪哇島有兩個印度教流派[6],而8世紀中國文獻將珊闍耶建立的的印度教馬打蘭王國稱為“訶陵”,說這個國家“極其富裕”,並說馬打蘭王國與在爪哇島科度平原英语Kedu plain上的夏連特拉王國統治者以及佛教徒和平共處。[9]

大約在公元1400年,印尼群島上的各個王國開始遭到居住在海岸,信仰伊斯蘭教者的軍隊襲擊。[7]在15和16世紀,由各蘇丹王國的蘇丹所領導的穆斯林採取軍事行動,針對的是群島中的各個印度教-佛教王國和社區,每個蘇丹都設法取得不同地區或是島嶼的控制權。[10]在北蘇門答臘 (亞齊)、南蘇門答臘、西爪哇和中爪哇以及南婆羅洲 (加里曼丹島) 同時出現四個不同且相互競爭的伊斯蘭蘇丹王國。[11]印尼許多島嶼上的印度教-佛教王國和社區受到軍事攻擊而覆亡。[7]而在另外的情況下,當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選擇離開,並在足以自保的島嶼上建立社區。原來居住在西爪哇的印度教徒向東遷移,最後遷到巴厘島以及鄰近的小島上,而建立起巴厘島印度教。[12]當在此段宗教衝突和各蘇丹國間戰爭期間,新的權力中心試圖整合他們所控制的領土,而歐洲殖民主義者蒞臨。[12]印尼群島很快遭到荷蘭殖民政府的統治。[13]殖民政府制止宗教衝突,並逐步開始發掘、理解和保存印尼(特別是在爪哇和印尼西部島嶼地區)自古即有的古印度教-佛教文化。[14]

印尼在1945年制定的憲法中第29條,保證所有公民皆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5]但實際上獨立後的印尼對於宗教有嚴格的規定。[5][1]根據這種定義,巴厘島印度教徒被認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群體”,可皈依國家認可的其他宗教。巴厘島印度教徒反對這種說法,經歷辯論、改編經典,並宣布他們所信仰的印度教形式屬於一神論,並以符合1952年修訂條款有關“阿加瑪”要求的形式提出,敦請政府承認。[1][5]巴厘島印度教徒為實現這一目標,發起一系列巴厘島和印度之間的學生和文化交流活動,以協助制定巴厘島印度教的核心原則(吠陀奧義書往世書和、宇宙古史英语Itihasa[15])。特別是1950年代中期在巴厘島發起的政治自決運動,而在1958年提出聯合請願書,要求印尼政府承認印度教。[16]這份聯合請願書引用印度教經文中的梵語真言[17]

梵語:Om tat sat ekam eva advitiyam,譯文:,如是無處不在、無限、不可分的本質。

——巴厘島印度教聯合請願書。1958年6月14日[16]

請願書強調“不可分(一體)”是為符合憲法要求信仰一神論宗教的規定。請願者認為不可思議(也可稱為“唯一至尊”)是不可分割的。巴厘島語中的這個名詞有兩個含義:“宇宙神聖統治者”和“神聖絕對宇宙法則”。這種原創性的語詞既符合印尼宗教事務部的一神論要求,也保留印度教古文字中的中心思想。[16]

巴厘島成為印尼唯一居民以信仰印度教為主的地區。[18][19]巴厘島東海岸以外附近的島嶼居民也以印度教徒居多,爪哇東海岸附近則散佈有信仰印度教的村莊。

關鍵信仰理念 编辑

巴厘島印度教是印度宗教加上在伊斯蘭教以及荷蘭殖民者蒞臨印尼群島之前,當地即存在的泛靈論的綜合體。[20]它將印度教許多核心信仰與巴厘島當地的藝術和儀式相結合。在當代,巴厘島印度教被印尼宗教事務部正式稱為 印尼語Agama Hindu Dharma,但傳統上這個宗教擁有許多稱法,例如Tirta、Trimurti、Hindu、Agama Tirta、Siwa、Buda和Siwa-Buda。[21]Tirta和Trimurti兩字源自印度印度教,分別對應於蒂爾薩英语Tirtha(前往任何聖地朝聖)和 三聖一體英语Trimurti(梵天、毘濕奴和濕婆)。巴厘島的印度教與在印度的均採取靈活的方式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包含許多印度精神理念,珍視印度往世書和印度史詩英语Indian epic poetry的傳說和神話;在巴厘島有一系列傳統獨特的節日和習俗(包含無數的(當地和祖先的精神))以及動物犧牲的祭祀形式則在印度不常見。[21]

 
 
“不可思議”(Acintya) (左圖)是巴厘島印度教的“神聖唯一”和“至尊之神()”。任何廟宇、家中神殿和宗教儀式均會為Acintya設立裝飾鮮明的石座(Padmasana)(右圖)以示尊崇。[22]

在巴厘島的印度教信仰是古老傳統加上配合當代法律要求之後的混合體,根據印尼建國五原則的國家意識形態,法律只允許信仰一神論的宗教。[23]傳統上印尼的印度教有個容納許多神祇的神殿,這種做法依然存在。此外,印尼的印度教讓教徒擁有自行決定在何時、如何以及何處祈禱的自由。[24]但印尼官方認為並且宣傳印尼的印度教是種一神論宗教信仰,具有符合其國家意識形態而受到許可的宗教信仰。[23][24][25]印尼學校教科書將印度教描述為擁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教徒每天需要強制性祈禱3回,而且印度教具有某些與伊斯蘭教相似的共同信仰。[24][1]學者[24][26][27]質疑此一印尼政府所承認並核可的信仰,是否真正反映的是印尼自荷蘭殖民政府獨立之前,即已存在的傳統巴厘島印度教信仰和禮儀。

印尼宗教事務部正式承認的一些印度教信仰理念包括:[24][1]

  • 信仰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名稱為“Ida Sanghyang Widi Wasa”、“Sang Hyang Tunggal”或“Sang Hyang Acintya”(即不可思議,或唯一至尊)。
  • 信仰所有的神都是這個至高無上主的體現。與師摩多派英语Smartism tradition的信仰相同,師摩多派也認為不同形式的神如毘濕奴,濕婆和女神夏克提是同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呈現的不同面相。濕婆也以其他形式出現而受到崇拜,例如“巴塔拉上師英语Batara Guru”和“Maharaja Dewa”(Mahadeva)。[28]

巴厘島印度教的神聖文本是吠陀和奧義書。[29]這兩本經書是印度和巴厘島印度教信仰的基礎。其他宗教理念來源包括通用的印度教往世書和宇宙古史(主要是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這兩本史詩中的故事成為印尼信徒傳頌不斷的材料,透過哇揚皮影偶戲和舞蹈來呈現。印尼印度教與印度的一樣,承認靈性的四種途徑,稱之為Catur Marga。[30]這四個途徑是奉愛瑜伽英语Bhakti yoga(對神靈的奉獻之道)、智能瑜伽英语jnana yoga(知識之道)、實踐瑜珈英语karma yoga(工作之道)和 冥想瑜伽英语raja yoga(冥想之道)。在巴厘島擁有最多跟隨者的是奉愛瑜伽。[30]巴厘島印度教徒與印度的一樣,認為人類生活有四個正確的目標,稱之為Catur Purusartha - 法(追求道德和倫理生活)、阿剎英语artha(追求財富和創造性活動)、欲樂(追求快樂和愛)和解脫(追求自我認識和解放)。[31][32]

主上與神祇 编辑

 
 
巴厘島印度教中神祇的舉例:象頭神(左圖)和騎乘迦樓羅的毘濕奴(右圖)。

巴厘島印度教信仰包括印度三聖一體,稱為Trimurti的概念,三聖為:

  • 梵天
  • 毘濕奴
  • 濕婆

在巴厘島印度教經書中,還另有印度濕婆教的三聖一體概念。這種概念在巴厘島通常被稱為“Siwa-Sadasiwa-Paramasiwa”,濕婆同時是創造者、維護者和毀滅者,這三者間的輪迴。[33]

除傳統印度教的三聖一體外,巴厘島印度教徒還崇拜一系列的神和女神(小神英语Dewata和女神),以及一些在印度教中並沒有的神祇。[34]Sang Hyang Widhi的字面意思是“神聖秩序”,[22]也稱為Acintya(“不可思議”)[22]或Sang Hyang Tunggal(“神聖唯一”),[22]是巴厘島印度教傳統中的概念,與印度印度教中的梵,那種形而上學概念可相比擬。祭祀儀式都會備有一張空的高腳椅。這種高腳椅也在房屋和寺廟外的蓮花座神殿英语Padmasana (shrine)頂部出現。這是為給不可思議神靈(Sang Hyang Widhi Wasa)所準備。[35]根據巴厘島印度教的戒律,不可思議神靈會透過許多小神形式,例如稻米女神Dewi Sri英语戴維·絲莉,以及與山、湖和海有關的許多印度教神靈英语Hindu deities來呈現。

道德價值觀 编辑

 
巴厘島印度教徒的每日供品,稱為卡南·紗麗英语Canang sari

巴厘島印度教的價值論思想與印度印度教的價值論思想相似。但研究東南亞印度教學者Martin Ramstedt等表示,巴厘島在社區和精神儀式傳承這類思想的時候,會使用稍微不同的名稱。傳統巴厘島印度教徒的戒律和價值觀是從家庭,儀式和宗教符號取得,與那些經由印尼伊斯蘭學校,還有印度的印度教靜修處傳播途徑不同。[36][37]例如,與噴灑“蒂爾薩英语Tirtha”(連接物質和精神的聖水)相關的象徵意義 - 先將這種水灑在頭頂,當作“淨化manah(心靈)”,然後啜飲作為“淨化wak(言語)”,再灑在身上作為“淨化kaya(態度和行為)”的作用。因此研究者Ngurah Nala說,經過這類儀式,年輕一代“熟悉Tri Kaya Parisudha概念中所體現的道德價值觀,即獲得純淨或善良的思想(manacika),純淨或良好的言語(wacika)和純淨行為(kayika)”。 [36]

出生與生活 编辑

 
嬰兒出生滿3月儀式英语Nelu Bulanin

人類從受孕到死亡(但不包括死亡本身),總共有十三個儀式(稱為“因果業報”),每個儀式都有四個要素:安撫邪靈、聖水淨化、薰香和祈禱。這些儀式標誌個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 出生(Jatakarman)、青春期(Keshanta )、開始吃母奶以外食物(Annaprashana)和婚姻英语Hindu wedding[38]新生嬰兒被認為是祖先靈魂的代表,出生後42天內被視為神靈。但母親被視為不潔的象徵,她在此期間不得參加任何宗教活動。根據巴厘島印度教徒採用的的帕悟肯曆英语Pawukon(一年僅有210天) ,嬰兒在出生後105天內不得接觸被視為不潔的土地,這105天恰是嬰兒首次生日所需時間的一半。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六顆上犬齒會被銼平。[39][40]

死亡與輪迴 编辑

而當地最重要的儀式是發生在人死之後,此時靈魂受到釋放,最終去轉世。印度教與其他宗教的死亡儀式不同,焦點不放在身體,因為身體被視為靈魂的暫存所在,只作權宜用途。事實上身體必須經過焚燒而讓靈魂徹底離開。要達到這種目的的火葬儀式會非常昂貴,因為精心製作的儀式是種表達對轉化神靈的靈魂的尊重方式,而成神靈後所具有的力量遠超過死者生前所有。有時往生者會被暫時埋葬,直到家人湊足金錢才進行火葬,但祭司或高階家庭成員的遺體會被暫時存放在三摩地神廟英语Samadhi (shrine)之內,並非採用埋葬的方式。[41][42]

節日 编辑

卡隆安節和庫寧安日 编辑

巴厘島印度教最重要的節日是卡隆安節(與排燈節(也稱為屠妖節)有關),慶祝法戰勝不法英语adharma。這個節日在帕悟肯曆中落在每年第11週(稱為東古蘭(Dunggulan))的星期三(稱為布達(Buda))。根據傳統,死者的靈魂從天國而降,10天後(稱為庫寧安(Kuningan))再返回天國。[43][44]

寧靜日 编辑

 
寧靜日前一晚的惡鬼芻像英语Ogoh-ogoh遊行。芻像將於遊行後送至墓地焚燒處理 。

Nyepi(寧靜日)是巴厘島薩卡曆英语Balinese saka calendar(為巴厘島印度教使用的兩種曆法之一,薩卡曆長度與公曆接近)的一年開始之日(寧靜日被當作元旦日慶祝),落在第10個月的第一天(Kedasa),這個日子通常落在世界通用公曆的3月。[45]

其他節日 编辑

帕悟肯曆的最後一週(第30週)稱為Watugunung,而這週的最後一天奉獻給學習女神 薩拉斯瓦蒂英语Saraswati,當天教徒會對書籍(特別是貝葉經(撰寫在乾燥棕櫚葉上的經書))膜拜,但不會在當天閱讀。[46]元旦開始的第4天稱為Pagerwesi印度尼西亚语Pagerwesi,意思是“鐵柵欄”,用以紀念善與惡之間的戰鬥,要人用正念保護自己,不受惡念侵害。[47][48]

種姓制度 编辑

 
巴厘島印度教信徒帶著供物的遊行隊伍,正進入印度教廟宇英语Hindu temple

巴厘島的社會體系與印度種姓制度相似。

巴厘島上的四個種姓是:

在巴厘島,通常廟宇的祭司由首陀羅(當地拼寫為Soedra)擔任,但根據當地人口狀況,祭司也可能出身自其他三個種姓。[50]

如今種姓制度的概念較多出現在宗教場合,低種姓的成員會要求婆羅門種姓(祭司)的成員主持儀式。自荷屬東印度時期起以至印尼在1949年獨立後,由於政府禁止依據種姓制度行事,種姓成員在經濟上的差異正慢慢消失中。

滿者伯夷王朝覆亡和發生多次爪哇人間的戰爭期間,居住在爪哇島和巴厘島的大多數剎帝利家族均已滅絕。幾乎所有巴厘島上的剎帝利都起源於500年前巴厘島克隆孔統治者德瓦·阿貢英语Dewa Agung的王室。一些原始的剎帝利,例如那些聲稱是德瓦·阿貢同父異母兄弟Arya Damar後代的人,會被降到吠舍的身份,只有那些聲稱是德瓦·阿貢後代的人才被認為是正統的巴厘島剎帝利。[51]

在1950年代和1960年年代,支持巴厘島傳統種姓制度與反對者之間發生衝突。反對者中有許多人隸屬印尼共產黨(簡稱PKI),PKI成員在1965年至1966年期間曾遭到暴力鎮壓(參閱印度尼西亞大屠殺 (1965年-1966年))。[52][53]

在印尼其他地區及海外發展 编辑

 
西爪哇省茂物縣的印度教廟宇Pura Jagatkarta英语Pura Parahyangan Agung Jagatkarta

巴厘島印度教徒在西爪哇省茂物縣建造印度教廟宇Pura Jagatkarta英语Pura Parahyangan Agung Jagatkarta,以紀念15世紀巽他族印度教國王史力·巴度賈·馬哈拉扎英语Sri Baduga Maharaja,這所廟宇在印尼的規模僅次於巴厘島的百沙基母廟,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最大的印度教廟宇是Pura Aditya Jaya。[54]

歐洲目前至少有四座巴厘島印度教廟宇。一座稱為蓮花坐,位於於德國漢堡漢堡民族學博物館前。[55]一座名為Pura Girinatha英语Pura Girinatha,由印尼移民所建,位於東帝汶首度帝力[56]最近建造的廟宇Pura Tri Hita Karana位於德國柏林馬贊休閒公園英语Erholungspark Marzahn之內。在比利時天堂動植物園英语Pairi Daiza則有兩座廟宇。[57]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McDaniel, June (2013), A Modern Hindu Monotheism: Indonesian Hindus as ‘People of the Book’. The Journal of Hindu Stud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jhs/hit030
  2. ^ Sensus Penduduk 2010 - Penduduk Menurut Wilayah dan Agama yang Dianut [2010 Population Census - Population by Region and Religious Affiliations]. Badan Pusat Statistik. [2014-05-27]. (原始内容于2017-12-03) (印度尼西亚语). 
  3. ^ Saihu, Saihu. Local Tradition and Harmony among Religious Adherents: the Dominant Culture of Hindu-Muslim Relation in Jembrana Bali. Wawasan: Jurnal Ilmiah Agama Dan Sosial Budaya. 2020-06-30, 5 (1): 31–42 [2023-01-17]. ISSN 2502-3489. S2CID 222901787. doi:10.15575/jw.v5i1.8029. (原始内容于2023-01-08). 
  4. ^ 4.0 4.1 Indonesia: Relig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Michel Picard. Martin Ramstedt , 编.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2004: 9–10, 55–57. ISBN 978-0-7007-1533-6. 
  6. ^ 6.0 6.1 6.2 Jan Gonda, The Indian Religions in Pre-Islamic Indonesia and their survival in Bali, in Handbook of Oriental Studies. Section 3 Southeast Asia, Religions,第1頁,載於Google圖書, pp. 1-54
  7. ^ 7.0 7.1 7.2 Mark Juergensmeyer and Wade Clark Roof, 2012, Encyclopedia of Global Religion, Volume 1, pages 557–558
  8. ^ Kenneth Hall (2011), A History of Early Southeast Asia, Rowman & Littlefield, ISBN 978-0742567610, Chapter 4 and 5
  9. ^ Kenneth Hall (2011), A History of Early Southeast Asia, Rowman & Littlefield, ISBN 978-0742567610, pp. 122-123
  10. ^ Taufiq Tanasaldy, Regime Change and Ethnic Politics in Indonesia, Brill Academic, ISBN 978-9004263734
  11. ^ Gerhard Bowering et al.,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Islamic Political Though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91134840
  12. ^ 12.0 12.1 James Fox, Indonesian Heritage: Religion and ritual, Volume 9 of Indonesian heritage, Editor: Timothy Auger, ISBN 978-9813018587
  13. ^ Wendy Doniger (2000), Merriam-Webster's Encyclopedia of World Religions, Merriam-Webster, ISBN 978-0877790440, pp. 516-517
  14. ^ Jean Gelman Taylor, Indonesia: Peoples and Histor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300105186, pp. 21-83 and 142-173
  15. ^ 吳芬錦. 朝向國王害生合理化:由經典至教史典範之轉移 (PDF). February 2017 [19 May 2022]. (原始内容 (PDF)于2022-07-11). 
  16. ^ 16.0 16.1 16.2 Martin Ramstedt (2003),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ISBN 978-0700715336, pp. 9-12
  17. ^ Michel Picard (2003), in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ISBN 978-0700715336, Chapter 4, pp. 56-74
  18. ^ Jones (1971) p11
  19. ^ Ricklefs (1989) p13
  20. ^ Nigel Simmonds, Bali: Morning of the World, Periplus, ISBN 978-0804843966, pp. 41-43
  21. ^ 21.0 21.1 Michel Picard and Rémy Madinier, The Politics of Religion in Indonesia - Syncretism, Orthodoxy, and Religious Contention in Java and Bali, Routledge, ISBN 978-0415613118, Chapter 5 and notes to the chapter
  22. ^ 22.0 22.1 22.2 22.3 Margaret J. Wiener. Visible and Invisible Realms: Power, Magic, and Colonial Conquest in Bali.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51–55. ISBN 978-0-226-88580-3. 
  23. ^ 23.0 23.1 McDaniel, June. Agama Hindu Dharma Indonesia as a New Religious Movement: Hinduism Recreated in the Image of Islam. Nova Religio. 1 August 2010, 14 (1): 93–111. doi:10.1525/nr.2010.14.1.93. 
  24. ^ 24.0 24.1 24.2 24.3 24.4 Shinji Yamashita (2002), Bali and Beyond: Explorations in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Berghahn, ISBN 978-1571813275, pp. 57-65
  25. ^ Michel Picard (2003), in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Editor: Martin Ramstedt), Routledge, ISBN 978-0700715336, pp. 56-72
  26. ^ Anthony Forge (1980), Balinese Religion and Indonesian Identity, in Indonesia: The Making of a Culture (Editor: James Fox),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SBN 978-0909596590
  27. ^ Putu Setia (1992), Cendekiawan Hindu Bicara, Denpasar: Yayasan Dharma Naradha, ISBN 978-9798357008, pp. 217-229
  28. ^ Skeat, Walter William. Malay Magic. : 95. 
  29. ^ Martin Ramstedt (2003),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ISBN 978-0700715336, Chapter 1
  30. ^ 30.0 30.1 Murdana, I. Ketut (2008), BALINESE ARTS AND CULTURE: A flash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 and Behavior, Mudra - JURNAL SENI BUDAYA, Indonesia; Volume 22, page 5-11
  31. ^ Ida Bagus Sudirga (2009), Widya Dharma - Agama Hindu, Ganeca Indonesia, ISBN 978-9795711773
  32. ^ IGP Sugandhi (2005), Seni (Rupa) Bali Hindu Dalam Perspektif Epistemologi Brahma Widya, Ornamen, Vol 2, Number 1, pp. 58-69
  33. ^ Helen M. Creese. Bali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The Ethnographic Accounts of Pierre Dubois. BRILL Academic. 2016: 226–227. ISBN 978-90-04-31583-9. 
  34. ^ Haer et al (2000) p 46
  35. ^ Eiseman (1989) p 274
  36. ^ 36.0 36.1 Ngurah Nala. Martin Ramstedt , 编.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2004: 77–79. ISBN 978-0-7007-1533-6. 
  37. ^ Martin Ramstedt.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2004: 26–28. ISBN 978-0-7007-1533-6. 
  38. ^ Eiseman (1989) pp 362 & 363
  39. ^ Haer et al (2000) p 52
  40. ^ Eiseman (1989) pp 91
  41. ^ Haer et al (2000) p 53
  42. ^ Eiseman (1989) pp 116–117
  43. ^ Waldmeier, Elisabeth. Sadri Returns to Bali: A Tale of the Balinese Galungan Festival. Tuttle Publishing. 2012-08-07: 67–89. ISBN 978-1-4629-0873-8 (英语). 
  44. ^ Ramstedt 2005,第196-198頁.
  45. ^ Eiseman (1989) pp 186–187
  46. ^ BALI CALENDAR. Bali X-tranet. [18 May 2022]. (原始内容于2021-06-22). 
  47. ^ Eiseman (1989) pp 184–185
  48. ^ Holiday or Ceremony Pagerwesi. BASAbali Wiki. [18 May 2022]. (原始内容于2022-06-11). 
  49. ^ Covarrubias, Miguel. Island of Bali. November 2006. ISBN 9781406701746. 
  50. ^ Jane Belo (1953), Bali: Temple Festival, Monograph 22, American Ethnological Societ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ages 4–5
  51. ^ Rost, Reinhold. Miscellaneous Papers Relating to Indo-China and the Indian Archipelago. 2001-07-26. ISBN 9780415245548. 
  52. ^ Vickers, Adrian (1995), From Oey, Eric (Editor) (1995). Bali. Singapore: Periplus Editions. pp. 26–35. ISBN 962-593-028-0.
  53. ^ Taylor, Jean Gelman (2003). Indonesia: Peoples and Historie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358. ISBN 0-300-10518-5.
  54. ^ Pura Aditya Jaya, Pura Terbesar di Jakarta. SOUL OF JAKARTA. [3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于2017-09-03) (印度尼西亚语). 
  55. ^ CELEBRATION: Balinese Festival Finds Home in Germany. Hinduism Today. [18 July 2017]. (原始内容于2020-07-24). 
  56. ^ Pastika Thanks Gusmao over Dili Temple. The Bali Times. 2009-05-01 [2021-03-12]. (原始内容于2022-06-13) (美国英语). 
  57. ^ THE KINGDOM OF GANESHA The Flower Temple The universe of flowers. Pairi Daiza. [19 May 2022]. (原始内容于2018-04-17). 

進一步閱讀 编辑

  • Davison, Julian; Granquist, Bruce. Balinese Temples. Periplus Editions. 1999. ISBN 978-962-593-196-8. 
  • Eiseman, Fred B. Bali: Sekala & Niskala Volume I: Essays on Religion, Ritual, and Art. Singapore: Periplus Editions. 1989. ISBN 978-0-945971-03-0. 
  • Haer, Debbie Guthrie; Morillot, Juliette; Toh, Irene. Bali: A Traveller's Companion. Editions Didier Millet Pte Ltd. Publishers Ltd. 2000. ISBN 978-981-3018495. 
  • Hobart, Angela; Ramseyer, Urs; Leeman, Albert. The Peoples of Bali.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6. ISBN 978-0-631-17687-9. 
  • Jones, Howard Palfrey. Indonesia: The Possible Dream. Hoover Institution Publications. 1971. ISBN 978-0-15-144371-0. 
  • Vickers, Adrian. Bali: A Paradise Created. Periplus. 1989. ISBN 978-0-945971-28-3. 
  • Hoadley, M. C. Sanskritic continuity in Southeast Asia: The ṣaḍātatāyī and aṣṭacora in Javanese law. Delhi: Aditya Prakashan. 1991. 
  • Hughes-Freeland, F. Javanese visual performance and the Indian mystique. Delhi: Aditya Prakashan. 1991. 
  • Lokesh, Chandra. Society and culture of Southeast Asia: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dian Culture. 2000. 
  • Cœdès, George. Walter F. Vella , 编.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ISBN 978-0-8248-0368-1. 
  • Majumdar, R. C. Study of Sanskrit in South-East Asia. 
  • ———————.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S.P.Q.S.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Series Vol. 6. 1979. ISBN 81-7018-046-5. 
  • Daigorō Chihara. Hindu-Buddhist Architecture in Southeast Asia. BRILL. 1996. ISBN 978-90-04-10512-6. 
  • Ariati, Ni Wayan Pasek. The journey of the Goddess Durga: India, Java, and Bali. Aditya Prakashan, New Delhi. 2016. ISBN 9788177421521. 

巴厘島印度教, 英語, balinese, hinduism, 印尼語, agama, hindu, dharma, agama, tirtha, agama, suci, agama, hindu, bali, 是印尼巴厘島上大多數人所信奉的印度教, 巴厘島人的印度教信仰具有獨特的模式, 信徒把當地的泛靈論, 祖先崇拜, 參見皮楚, 帕克薩, 英语, pitru, paksha, 以及對佛教聖者或菩薩的崇敬都融入其中, 與別處的印度教有所區別, 位於巴厘島中西部海岸的印度教廟宇海神廟, 巴厘島上最神聖的印度教廟宇. 巴厘島印度教 英語 Balinese Hinduism 印尼語 Agama Hindu Dharma Agama Tirtha Agama Air Suci Agama Hindu Bali 是印尼巴厘島上大多數人所信奉的印度教 1 2 3 巴厘島人的印度教信仰具有獨特的模式 信徒把當地的泛靈論 祖先崇拜 參見皮楚 帕克薩 英语 Pitru Paksha 以及對佛教聖者或菩薩的崇敬都融入其中 與別處的印度教有所區別 位於巴厘島中西部海岸的印度教廟宇海神廟 巴厘島上最神聖的印度教廟宇百沙基母廟 居住在印尼群島 人口的主要宗教信仰是伊斯蘭教 佔86 參見印尼宗教 4 巴厘島是個例外 當地居民約有87 自認為印度教徒 約佔印尼總人口的 1 7 4 印尼在1949年實際脫離荷蘭而獨立 但在1945年已自行宣布獨立 所制定的憲法 參見印尼憲法 中宣示保障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5 而人類學家和巴厘島歷史和宗教學者米歇爾 皮卡德 Michel Picard 在1952年表示 受到保守派控制的印尼宗教事務部 英语 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 Indonesia 對於可接受 宗教 的定義有嚴格限制 5 宗教事務部所定義可被接受的是 一神論 並編纂有經典的宗教 並增加一些額外要求 5 1 此外 印尼政府對於那些不信仰官方認可一神論宗教的人 將不給予公民權利 例如投票權 1 人口數目居於少數的巴厘島印度教徒適應政府規定 並宣布他們的印度教是一神論 並以一種在政治上符合阿加瑪 Agama 官方許可宗教 規格的形式提出 巴厘島印度教最終得到印尼政府承認 成為官方許可的宗教 1 5 目录 1 歷史 2 關鍵信仰理念 2 1 主上與神祇 2 2 道德價值觀 2 3 出生與生活 2 4 死亡與輪迴 3 節日 3 1 卡隆安節和庫寧安日 3 2 寧靜日 3 3 其他節日 4 種姓制度 5 在印尼其他地區及海外發展 6 參見 7 參考文獻 8 進一步閱讀歷史 编辑参见 印尼印度教 nbsp 在巴厘島名為普拉 果阿廟 英语 Pura Goa Lawah 的印度教廟宇內舉行的儀式 印尼群島早在公元1世紀就開始受到印度教的影響 6 7 目前尚未有清楚的證據顯示印度文化和精神思想的傳播過程 爪哇的傳說指的是至少在塞迦紀年時代 公元78年 開始 而史詩 摩訶婆羅多 中顯示在公元1世紀即出現過印尼群島 這種說法也可在坦米爾那都邦 英语 Tamil Nadu 找到印證 6 在14世紀以古爪哇語 英语 Kawi language 撰寫的手稿Tantu Pagelaran 英语 Tantu Pagelaran 是彙集有關古代故事 藝術和工藝品的作品 其中廣泛的用到梵語 印度神祇名稱和宗教概念 同樣的 在爪哇島和印尼西部島嶼挖掘的禪邸 與佛教相關的寺廟 遺跡 以及在印尼發現的古代銘文 如在中爪哇省發現的8世紀康格銘文 英语 Canggal inscription 證實濕婆 及其配偶雪山神女和兒子象頭神 毘濕奴 梵天 阿周那和其他印度教神祇的林伽圖像 大約在公元1世紀中後期均受到廣泛採用 8 中國僧侶法顯在公元414年從斯里蘭卡回國途中曾記載爪哇島有兩個印度教流派 6 而8世紀中國文獻將珊闍耶建立的的印度教馬打蘭王國稱為 訶陵 說這個國家 極其富裕 並說馬打蘭王國與在爪哇島科度平原 英语 Kedu plain 上的夏連特拉王國統治者以及佛教徒和平共處 9 大約在公元1400年 印尼群島上的各個王國開始遭到居住在海岸 信仰伊斯蘭教者的軍隊襲擊 7 在15和16世紀 由各蘇丹王國的蘇丹所領導的穆斯林採取軍事行動 針對的是群島中的各個印度教 佛教王國和社區 每個蘇丹都設法取得不同地區或是島嶼的控制權 10 在北蘇門答臘 亞齊 南蘇門答臘 西爪哇和中爪哇以及南婆羅洲 加里曼丹島 同時出現四個不同且相互競爭的伊斯蘭蘇丹王國 11 印尼許多島嶼上的印度教 佛教王國和社區受到軍事攻擊而覆亡 7 而在另外的情況下 當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選擇離開 並在足以自保的島嶼上建立社區 原來居住在西爪哇的印度教徒向東遷移 最後遷到巴厘島以及鄰近的小島上 而建立起巴厘島印度教 12 當在此段宗教衝突和各蘇丹國間戰爭期間 新的權力中心試圖整合他們所控制的領土 而歐洲殖民主義者蒞臨 12 印尼群島很快遭到荷蘭殖民政府的統治 13 殖民政府制止宗教衝突 並逐步開始發掘 理解和保存印尼 特別是在爪哇和印尼西部島嶼地區 自古即有的古印度教 佛教文化 14 印尼在1945年制定的憲法中第29條 保證所有公民皆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 5 但實際上獨立後的印尼對於宗教有嚴格的規定 5 1 根據這種定義 巴厘島印度教徒被認為是 沒有宗教信仰的群體 可皈依國家認可的其他宗教 巴厘島印度教徒反對這種說法 經歷辯論 改編經典 並宣布他們所信仰的印度教形式屬於一神論 並以符合1952年修訂條款有關 阿加瑪 要求的形式提出 敦請政府承認 1 5 巴厘島印度教徒為實現這一目標 發起一系列巴厘島和印度之間的學生和文化交流活動 以協助制定巴厘島印度教的核心原則 吠陀 奧義書 往世書和 宇宙古史 英语 Itihasa 15 特別是1950年代中期在巴厘島發起的政治自決運動 而在1958年提出聯合請願書 要求印尼政府承認印度教 16 這份聯合請願書引用印度教經文中的梵語真言 17 梵語 Om tat sat ekam eva advitiyam 譯文 唵 如是無處不在 無限 不可分的本質 巴厘島印度教聯合請願書 1958年6月14日 16 請願書強調 不可分 一體 是為符合憲法要求信仰一神論宗教的規定 請願者認為不可思議 也可稱為 唯一至尊 是不可分割的 巴厘島語中的這個名詞有兩個含義 宇宙神聖統治者 和 神聖絕對宇宙法則 這種原創性的語詞既符合印尼宗教事務部的一神論要求 也保留印度教古文字中法的中心思想 16 巴厘島成為印尼唯一居民以信仰印度教為主的地區 18 19 巴厘島東海岸以外附近的島嶼居民也以印度教徒居多 爪哇東海岸附近則散佈有信仰印度教的村莊 關鍵信仰理念 编辑参见 印尼印度教和三界 巴厘島印度教是印度宗教加上在伊斯蘭教以及荷蘭殖民者蒞臨印尼群島之前 當地即存在的泛靈論的綜合體 20 它將印度教許多核心信仰與巴厘島當地的藝術和儀式相結合 在當代 巴厘島印度教被印尼宗教事務部正式稱為 印尼語 Agama Hindu Dharma 但傳統上這個宗教擁有許多稱法 例如Tirta Trimurti Hindu Agama Tirta Siwa Buda和Siwa Buda 21 Tirta和Trimurti兩字源自印度印度教 分別對應於蒂爾薩 英语 Tirtha 前往任何聖地朝聖 和 三聖一體 英语 Trimurti 梵天 毘濕奴和濕婆 巴厘島的印度教與在印度的均採取靈活的方式發展 呈現多樣化的生活方式 包含許多印度精神理念 珍視印度往世書和印度史詩 英语 Indian epic poetry 的傳說和神話 在巴厘島有一系列傳統獨特的節日和習俗 包含無數的香 當地和祖先的精神 以及動物犧牲的祭祀形式則在印度不常見 21 nbsp nbsp 不可思議 Acintya 左圖 是巴厘島印度教的 神聖唯一 和 至尊之神 梵 任何廟宇 家中神殿和宗教儀式均會為Acintya設立裝飾鮮明的石座 Padmasana 右圖 以示尊崇 22 在巴厘島的印度教信仰是古老傳統加上配合當代法律要求之後的混合體 根據印尼建國五原則的國家意識形態 法律只允許信仰一神論的宗教 23 傳統上印尼的印度教有個容納許多神祇的神殿 這種做法依然存在 此外 印尼的印度教讓教徒擁有自行決定在何時 如何以及何處祈禱的自由 24 但印尼官方認為並且宣傳印尼的印度教是種一神論宗教信仰 具有符合其國家意識形態而受到許可的宗教信仰 23 24 25 印尼學校教科書將印度教描述為擁有一個至高無上的主 教徒每天需要強制性祈禱3回 而且印度教具有某些與伊斯蘭教相似的共同信仰 24 1 學者 24 26 27 質疑此一印尼政府所承認並核可的信仰 是否真正反映的是印尼自荷蘭殖民政府獨立之前 即已存在的傳統巴厘島印度教信仰和禮儀 印尼宗教事務部正式承認的一些印度教信仰理念包括 24 1 信仰一個至高無上的主 名稱為 Ida Sanghyang Widi Wasa Sang Hyang Tunggal 或 Sang Hyang Acintya 即不可思議 或唯一至尊 信仰所有的神都是這個至高無上主的體現 與師摩多派 英语 Smartism tradition 的信仰相同 師摩多派也認為不同形式的神如毘濕奴 濕婆和女神夏克提是同一個至高無上的主呈現的不同面相 濕婆也以其他形式出現而受到崇拜 例如 巴塔拉上師 英语 Batara Guru 和 Maharaja Dewa Mahadeva 28 巴厘島印度教的神聖文本是吠陀和奧義書 29 這兩本經書是印度和巴厘島印度教信仰的基礎 其他宗教理念來源包括通用的印度教往世書和宇宙古史 主要是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 摩訶婆羅多 和 羅摩衍那 這兩本史詩中的故事成為印尼信徒傳頌不斷的材料 透過哇揚皮影偶戲和舞蹈來呈現 印尼印度教與印度的一樣 承認靈性的四種途徑 稱之為Catur Marga 30 這四個途徑是奉愛瑜伽 英语 Bhakti yoga 對神靈的奉獻之道 智能瑜伽 英语 jnana yoga 知識之道 實踐瑜珈 英语 karma yoga 工作之道 和 冥想瑜伽 英语 raja yoga 冥想之道 在巴厘島擁有最多跟隨者的是奉愛瑜伽 30 巴厘島印度教徒與印度的一樣 認為人類生活有四個正確的目標 稱之為Catur Purusartha 法 追求道德和倫理生活 阿剎 英语 artha 追求財富和創造性活動 欲樂 追求快樂和愛 和解脫 追求自我認識和解放 31 32 主上與神祇 编辑 nbsp nbsp 巴厘島印度教中神祇的舉例 象頭神 左圖 和騎乘迦樓羅的毘濕奴 右圖 巴厘島印度教信仰包括印度三聖一體 稱為Trimurti的概念 三聖為 梵天 毘濕奴 濕婆在巴厘島印度教經書中 還另有印度濕婆教的三聖一體概念 這種概念在巴厘島通常被稱為 Siwa Sadasiwa Paramasiwa 濕婆同時是創造者 維護者和毀滅者 這三者間的輪迴 33 除傳統印度教的三聖一體外 巴厘島印度教徒還崇拜一系列的神和女神 香 小神 英语 Dewata 和女神 以及一些在印度教中並沒有的神祇 34 Sang Hyang Widhi的字面意思是 神聖秩序 22 也稱為Acintya 不可思議 22 或Sang Hyang Tunggal 神聖唯一 22 是巴厘島印度教傳統中的概念 與印度印度教中的梵 那種形而上學概念可相比擬 祭祀儀式都會備有一張空的高腳椅 這種高腳椅也在房屋和寺廟外的蓮花座神殿 英语 Padmasana shrine 頂部出現 這是為給不可思議神靈 Sang Hyang Widhi Wasa 所準備 35 根據巴厘島印度教的戒律 不可思議神靈會透過許多小神形式 例如稻米女神Dewi Sri 英语 戴維 絲莉 以及與山 湖和海有關的許多印度教神靈 英语 Hindu deities 來呈現 道德價值觀 编辑 nbsp 巴厘島印度教徒的每日供品 稱為卡南 紗麗 英语 Canang sari 巴厘島印度教的價值論思想與印度印度教的價值論思想相似 但研究東南亞印度教學者Martin Ramstedt等表示 巴厘島在社區和精神儀式傳承這類思想的時候 會使用稍微不同的名稱 傳統巴厘島印度教徒的戒律和價值觀是從家庭 儀式和宗教符號取得 與那些經由印尼伊斯蘭學校 還有印度的印度教靜修處傳播途徑不同 36 37 例如 與噴灑 蒂爾薩 英语 Tirtha 連接物質和精神的聖水 相關的象徵意義 先將這種水灑在頭頂 當作 淨化manah 心靈 然後啜飲作為 淨化wak 言語 再灑在身上作為 淨化kaya 態度和行為 的作用 因此研究者Ngurah Nala說 經過這類儀式 年輕一代 熟悉Tri Kaya Parisudha概念中所體現的道德價值觀 即獲得純淨或善良的思想 manacika 純淨或良好的言語 wacika 和純淨行為 kayika 36 出生與生活 编辑 参见 因果業報 英语 Sanskara rite of passage nbsp 嬰兒出生滿3月儀式 英语 Nelu Bulanin 人類從受孕到死亡 但不包括死亡本身 總共有十三個儀式 稱為 因果業報 每個儀式都有四個要素 安撫邪靈 聖水淨化 薰香和祈禱 這些儀式標誌個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 出生 Jatakarman 青春期 Keshanta 開始吃母奶以外食物 Annaprashana 和婚姻 英语 Hindu wedding 38 新生嬰兒被認為是祖先靈魂的代表 出生後42天內被視為神靈 但母親被視為不潔的象徵 她在此期間不得參加任何宗教活動 根據巴厘島印度教徒採用的的帕悟肯曆 英语 Pawukon 一年僅有210天 嬰兒在出生後105天內不得接觸被視為不潔的土地 這105天恰是嬰兒首次生日所需時間的一半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 六顆上犬齒會被銼平 39 40 死亡與輪迴 编辑 而當地最重要的儀式是發生在人死之後 此時靈魂受到釋放 最終去轉世 印度教與其他宗教的死亡儀式不同 焦點不放在身體 因為身體被視為靈魂的暫存所在 只作權宜用途 事實上身體必須經過焚燒而讓靈魂徹底離開 要達到這種目的的火葬儀式會非常昂貴 因為精心製作的儀式是種表達對轉化神靈的靈魂的尊重方式 而成神靈後所具有的力量遠超過死者生前所有 有時往生者會被暫時埋葬 直到家人湊足金錢才進行火葬 但祭司或高階家庭成員的遺體會被暫時存放在三摩地神廟 英语 Samadhi shrine 之內 並非採用埋葬的方式 41 42 節日 编辑卡隆安節和庫寧安日 编辑 主条目 卡隆安節 英语 Galungan 和排燈節 巴厘島印度教最重要的節日是卡隆安節 與排燈節 也稱為屠妖節 有關 慶祝法戰勝不法 英语 adharma 這個節日在帕悟肯曆中落在每年第11週 稱為東古蘭 Dunggulan 的星期三 稱為布達 Buda 根據傳統 死者的靈魂從天國而降 10天後 稱為庫寧安 Kuningan 再返回天國 43 44 寧靜日 编辑 主条目 寧靜日 英语 Nyepi 参见 烏賈迪 英语 Ugadi 古迪 帕德瓦 英语 Gudi Padwa 和各地印度教元旦 英语 Indian New Year s days nbsp 寧靜日前一晚的惡鬼芻像 英语 Ogoh ogoh 遊行 芻像將於遊行後送至墓地焚燒處理 Nyepi 寧靜日 是巴厘島薩卡曆 英语 Balinese saka calendar 為巴厘島印度教使用的兩種曆法之一 薩卡曆長度與公曆接近 的一年開始之日 寧靜日被當作元旦日慶祝 落在第10個月的第一天 Kedasa 這個日子通常落在世界通用公曆的3月 45 其他節日 编辑 帕悟肯曆的最後一週 第30週 稱為Watugunung 而這週的最後一天奉獻給學習女神 薩拉斯瓦蒂 英语 Saraswati 當天教徒會對書籍 特別是貝葉經 撰寫在乾燥棕櫚葉上的經書 膜拜 但不會在當天閱讀 46 元旦開始的第4天稱為Pagerwesi 印度尼西亚语 Pagerwesi 意思是 鐵柵欄 用以紀念善與惡之間的戰鬥 要人用正念保護自己 不受惡念侵害 47 48 種姓制度 编辑主条目 峇里種姓制和印度宗教傳承 英语 Sampradaya 参见 瓦爾那 nbsp 巴厘島印度教信徒帶著供物的遊行隊伍 正進入印度教廟宇 英语 Hindu temple 巴厘島的社會體系與印度種姓制度相似 巴厘島上的四個種姓是 Sudras 首陀羅 農民 佔巴厘島人口的90 以上 近93 49 Wesias 吠舍 包括商人和行政官員 Satrias 剎帝利 戰士 還包括一些貴族和君主 Brahmanas 婆羅門 祭司在巴厘島 通常廟宇的祭司由首陀羅 當地拼寫為Soedra 擔任 但根據當地人口狀況 祭司也可能出身自其他三個種姓 50 如今種姓制度的概念較多出現在宗教場合 低種姓的成員會要求婆羅門種姓 祭司 的成員主持儀式 自荷屬東印度時期起以至印尼在1949年獨立後 由於政府禁止依據種姓制度行事 種姓成員在經濟上的差異正慢慢消失中 在滿者伯夷王朝覆亡和發生多次爪哇人間的戰爭期間 居住在爪哇島和巴厘島的大多數剎帝利家族均已滅絕 幾乎所有巴厘島上的剎帝利都起源於500年前巴厘島克隆孔統治者德瓦 阿貢 英语 Dewa Agung 的王室 一些原始的剎帝利 例如那些聲稱是德瓦 阿貢同父異母兄弟Arya Damar後代的人 會被降到吠舍的身份 只有那些聲稱是德瓦 阿貢後代的人才被認為是正統的巴厘島剎帝利 51 在1950年代和1960年年代 支持巴厘島傳統種姓制度與反對者之間發生衝突 反對者中有許多人隸屬印尼共產黨 簡稱PKI PKI成員在1965年至1966年期間曾遭到暴力鎮壓 參閱印度尼西亞大屠殺 1965年 1966年 52 53 在印尼其他地區及海外發展 编辑 nbsp 在西爪哇省茂物縣的印度教廟宇Pura Jagatkarta 英语 Pura Parahyangan Agung Jagatkarta 巴厘島印度教徒在西爪哇省茂物縣建造印度教廟宇Pura Jagatkarta 英语 Pura Parahyangan Agung Jagatkarta 以紀念15世紀巽他族印度教國王史力 巴度賈 馬哈拉扎 英语 Sri Baduga Maharaja 這所廟宇在印尼的規模僅次於巴厘島的百沙基母廟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最大的印度教廟宇是Pura Aditya Jaya 54 歐洲目前至少有四座巴厘島印度教廟宇 一座稱為蓮花坐 位於於德國漢堡的漢堡民族學博物館前 55 一座名為Pura Girinatha 英语 Pura Girinatha 由印尼移民所建 位於東帝汶首度帝力 56 最近建造的廟宇Pura Tri Hita Karana位於德國柏林的馬贊休閒公園 英语 Erholungspark Marzahn 之內 在比利時的天堂動植物園 英语 Pairi Daiza 則有兩座廟宇 57 參見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巴厘島印度教 nbsp Hinduism主题 nbsp Indonesia主题 禪邸 東帝汶印度教 印尼印度教 爪哇印度教 香 超自然力量 東南亞印度教 英语 Hinduism in Southeast Asia 印尼密宗佛教 英语 Indonesian Esoteric Buddhism 印度文化影響領域 英语 Indosphere 爪哇剎帝利 英语 Javanese Kshatriya 卡卡溫 蘇塔索瑪Kakawin Sutasoma 英语 卡卡溫 蘇塔索瑪Kakawin Sutasoma 是一首以古爪哇語 英语 Kawi language 撰寫的韻律詩 它是印尼國家座右銘 存異求同 Bhinneka Tunggal Ika 概念的起源 科賈文信仰 爪哇傳統信仰文化 融合有泛靈論 佛教及印度教的元素 古巽他族信仰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McDaniel June 2013 A Modern Hindu Monotheism Indonesian Hindus as People of the Book The Journal of Hindu Stud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 10 1093 jhs hit030 Sensus Penduduk 2010 Penduduk Menurut Wilayah dan Agama yang Dianut 2010 Population Census Population by Region and Religious Affiliations Badan Pusat Statistik 2014 05 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12 03 印度尼西亚语 Saihu Saihu Local Tradition and Harmony among Religious Adherents the Dominant Culture of Hindu Muslim Relation in Jembrana Bali Wawasan Jurnal Ilmiah Agama Dan Sosial Budaya 2020 06 30 5 1 31 42 2023 01 17 ISSN 2502 3489 S2CID 222901787 doi 10 15575 jw v5i1 8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 01 08 4 0 4 1 Indonesia Religion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5 0 5 1 5 2 5 3 5 4 5 5 5 6 Michel Picard Martin Ramstedt 编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2004 9 10 55 57 ISBN 978 0 7007 1533 6 6 0 6 1 6 2 Jan Gonda The Indian Religions in Pre Islamic Indonesia and their survival in Bali in Handbook of Oriental Studies Section 3 Southeast Asia Religions 第1頁 載於Google圖書 pp 1 54 7 0 7 1 7 2 Mark Juergensmeyer and Wade Clark Roof 2012 Encyclopedia of Global Religion Volume 1 pages 557 558 Kenneth Hall 2011 A History of Early Southeast Asia Rowman amp Littlefield ISBN 978 0742567610 Chapter 4 and 5 Kenneth Hall 2011 A History of Early Southeast Asia Rowman amp Littlefield ISBN 978 0742567610 pp 122 123 Taufiq Tanasaldy Regime Change and Ethnic Politics in Indonesia Brill Academic ISBN 978 9004263734 Gerhard Bowering et al The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Islamic Political Though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 0691134840 12 0 12 1 James Fox Indonesian Heritage Religion and ritual Volume 9 of Indonesian heritage Editor Timothy Auger ISBN 978 9813018587 Wendy Doniger 2000 Merriam Webster s Encyclopedia of World Religions Merriam Webster ISBN 978 0877790440 pp 516 517 Jean Gelman Taylor Indonesia Peoples and Histor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 0300105186 pp 21 83 and 142 173 吳芬錦 朝向國王害生合理化 由經典至教史典範之轉移 PDF February 2017 19 Ma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22 07 11 16 0 16 1 16 2 Martin Ramstedt 2003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ISBN 978 0700715336 pp 9 12 Michel Picard 2003 in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ISBN 978 0700715336 Chapter 4 pp 56 74 Jones 1971 p11 Ricklefs 1989 p13 Nigel Simmonds Bali Morning of the World Periplus ISBN 978 0804843966 pp 41 43 21 0 21 1 Michel Picard and Remy Madinier The Politics of Religion in Indonesia Syncretism Orthodoxy and Religious Contention in Java and Bali Routledge ISBN 978 0415613118 Chapter 5 and notes to the chapter 22 0 22 1 22 2 22 3 Margaret J Wiener Visible and Invisible Realms Power Magic and Colonial Conquest in Bali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51 55 ISBN 978 0 226 88580 3 23 0 23 1 McDaniel June Agama Hindu Dharma Indonesia as a New Religious Movement Hinduism Recreated in the Image of Islam Nova Religio 1 August 2010 14 1 93 111 doi 10 1525 nr 2010 14 1 93 24 0 24 1 24 2 24 3 24 4 Shinji Yamashita 2002 Bali and Beyond Explorations in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Berghahn ISBN 978 1571813275 pp 57 65 Michel Picard 2003 in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Editor Martin Ramstedt Routledge ISBN 978 0700715336 pp 56 72 Anthony Forge 1980 Balinese Religion and Indonesian Identity in Indonesia The Making of a Culture Editor James Fox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SBN 978 0909596590 Putu Setia 1992 Cendekiawan Hindu Bicara Denpasar Yayasan Dharma Naradha ISBN 978 9798357008 pp 217 229 Skeat Walter William Malay Magic 95 Martin Ramstedt 2003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ISBN 978 0700715336 Chapter 1 30 0 30 1 Murdana I Ketut 2008 BALINESE ARTS AND CULTURE A flash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 and Behavior Mudra JURNAL SENI BUDAYA Indonesia Volume 22 page 5 11 Ida Bagus Sudirga 2009 Widya Dharma Agama Hindu Ganeca Indonesia ISBN 978 9795711773 IGP Sugandhi 2005 Seni Rupa Bali Hindu Dalam Perspektif Epistemologi Brahma Widya Ornamen Vol 2 Number 1 pp 58 69 Helen M Creese Bali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The Ethnographic Accounts of Pierre Dubois BRILL Academic 2016 226 227 ISBN 978 90 04 31583 9 Haer et al 2000 p 46 Eiseman 1989 p 274 36 0 36 1 Ngurah Nala Martin Ramstedt 编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2004 77 79 ISBN 978 0 7007 1533 6 Martin Ramstedt Hinduism in Modern Indonesia Routledge 2004 26 28 ISBN 978 0 7007 1533 6 Eiseman 1989 pp 362 amp 363 Haer et al 2000 p 52 Eiseman 1989 pp 91 Haer et al 2000 p 53 Eiseman 1989 pp 116 117 Waldmeier Elisabeth Sadri Returns to Bali A Tale of the Balinese Galungan Festival Tuttle Publishing 2012 08 07 67 89 ISBN 978 1 4629 0873 8 英语 Ramstedt 2005 第196 198頁 sfn error no target CITEREFRamstedt2005 help Eiseman 1989 pp 186 187 BALI CALENDAR Bali X tranet 18 Ma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 06 22 Eiseman 1989 pp 184 185 Holiday or Ceremony Pagerwesi BASAbali Wiki 18 Ma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1 Covarrubias Miguel Island of Bali November 2006 ISBN 9781406701746 Jane Belo 1953 Bali Temple Festival Monograph 22 American Ethnological Societ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ages 4 5 Rost Reinhold Miscellaneous Papers Relating to Indo China and the Indian Archipelago 2001 07 26 ISBN 9780415245548 Vickers Adrian 1995 From Oey Eric Editor 1995 Bali Singapore Periplus Editions pp 26 35 ISBN 962 593 028 0 Taylor Jean Gelman 2003 Indonesia Peoples and Histories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358 ISBN 0 300 10518 5 Pura Aditya Jaya Pura Terbesar di Jakarta SOUL OF JAKARTA 3 Sept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 09 03 印度尼西亚语 CELEBRATION Balinese Festival Finds Home in Germany Hinduism Today 18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4 Pastika Thanks Gusmao over Dili Temple The Bali Times 2009 05 01 2021 03 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3 美国英语 THE KINGDOM OF GANESHA The Flower Temple The universe of flowers Pairi Daiza 19 Ma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 04 17 進一步閱讀 编辑Davison Julian Granquist Bruce Balinese Temples Periplus Editions 1999 ISBN 978 962 593 196 8 Eiseman Fred B Bali Sekala amp Niskala Volume I Essays on Religion Ritual and Art Singapore Periplus Editions 1989 ISBN 978 0 945971 03 0 Haer Debbie Guthrie Morillot Juliette Toh Irene Bali A Traveller s Companion Editions Didier Millet Pte Ltd Publishers Ltd 2000 ISBN 978 981 3018495 Hobart Angela Ramseyer Urs Leeman Albert The Peoples of Bali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6 ISBN 978 0 631 17687 9 Jones Howard Palfrey Indonesia The Possible Dream Hoover Institution Publications 1971 ISBN 978 0 15 144371 0 Vickers Adrian Bali A Paradise Created Periplus 1989 ISBN 978 0 945971 28 3 Hoadley M C Sanskritic continuity in Southeast Asia The ṣaḍatatayi and aṣṭacora in Javanese law Delhi Aditya Prakashan 1991 Hughes Freeland F Javanese visual performance and the Indian mystique Delhi Aditya Prakashan 1991 Lokesh Chandra Society and culture of Southeast Asia Continuities and changes New Delhi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dian Culture 2000 Cœdes George Walter F Vella 编 The Indianized States of Southeast Asia trans Susan Brown Cowing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68 ISBN 978 0 8248 0368 1 Majumdar R C Study of Sanskrit in South East Asia India and South East Asia I S P Q S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Series Vol 6 1979 ISBN 81 7018 046 5 Daigorō Chihara Hindu Buddhist Architecture in Southeast Asia BRILL 1996 ISBN 978 90 04 10512 6 Ariati Ni Wayan Pasek The journey of the Goddess Durga India Java and Bali Aditya Prakashan New Delhi 2016 ISBN 9788177421521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巴厘島印度教 amp oldid 76832701,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