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佛种姓经

巴利聖典

    律藏    
   
                   
經分別 犍度 附隨
               
   
    經藏    
   
                                
長部 中部 相應部
                     
   
   
                           
增支部 小部
                           
   
    論藏    
   
                             
法集
分別
界論
人施
設論
論事 雙論 發趣論
                       
   
         
 

佛种姓经》(巴利語Buddhavamsa),原名《佛史》,為《巴利文大藏經》中小部經典之一,記載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以及他在過去二十四佛時的故事。上座部佛教因此發展出二十五佛陀及二十八佛陀的思想,提出了南传的菩萨道十波罗密,早期大乘佛教思想來源于此。学者认为该经典可能參考了《長部·大本經》七佛本生內容,並加以延續、增廣,由七佛擴大至二十五佛[1]

品章

本經分品如下[2]:

  1. 寶珠經行處品
  2. 燃灯佛
  3. 智调佛
  4. 吉祥佛品
  5. 善意佛品
  6. 离婆多品
  7. 光耀佛品
  8. 超见佛品
  9. 莲花佛品
  10. 那羅陀佛品
  11. 胜莲花佛品
  12. 善慧佛品
  13. 善生佛品
  14. 喜见佛品
  15. 义见佛品
  16. 法见佛品
  17. 成就义佛品
  18. 提舍佛品
  19. 弗沙佛品
  20. 毗婆尸佛
  21. 尸棄佛
  22. 毗舍婆佛
  23. 拘留孫佛
  24. 拘那含牟尼佛
  25. 迦葉佛
  26. 瞿曇佛(即釋迦牟尼佛)品
  27. 舍利配分品

學術研究

学者那体慧在《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中说,她認為:《佛种姓经》(原名《佛史》)所說的過去二十四佛(加上喬達摩佛為二十五佛),似乎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特有的說法,可能是要與耆那教競爭而提出的來,因為耆那教有一套相當明確的二十四位宗師底里坦迦罗(Tīrthaṅkara)的體系[1]

Richard Gombrich英语Richard Gombrich在《The Significance of Former Buddhas in the Theravādin Tradition》則說得更具有颠覆性,他認為:佛教關於過去佛的教理很可能是受到耆那教的影響,而不是耆那教借用佛教的教理。特別是二十四位宗師這一個明確的數目,顯然源自耆那教,很可能在佛滅後數世紀後,進入佛教[1]

由混合梵語寫成的原始佛典《(大事英语Mahāvastu)》中含有甚多巴利聖典中所可看到的古老傳統與內容,其中即部份與《佛种姓经》等同[1]

Richard Gombrich英语Richard Gombrich在《Why Six Former Buddhas》中提到,學者們一致同意《佛种姓经》是較晚入藏的經典之一,很可能是在西元前二三世紀[1]

《佛種姓经》中對佛陀有不同的稱呼,如:導師 (nāyaka, vināyaka, satthu)、世間導師(lokanāyaka)、依怙者(nātha)、世間依怙者(lokanātha)、大圣(mahāmuni,牟尼意爲圣人、寂默)、勝者英语Arihant (Jainism)(jina)、大雄(mahāvīra)、天尊(bhagavā)、大仙(mahesi)等,但《大本經》則一律使用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bhagavā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陳莉娜. 巴利語《佛史》研究. 法鼓文理學院. 2016. 
  2. ^ 《佛种姓经》汉译,链接中的现代音译重新汉译如文中所示

外部連結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

參見

佛种姓经, 巴利聖典, 律藏, 經分別犍度附隨, 經藏, 長部中部相應部, 增支部小部, 論藏, 法集論分別論界論人施設論論事雙論發趣論, 巴利語, buddhavamsa, 原名, 佛史, 巴利文大藏經, 中小部經典之一, 記載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以及他在過去二十四佛時的故事, 上座部佛教因此發展出二十五佛陀及二十八佛陀的思想, 提出了南传的菩萨道十波罗密, 早期大乘佛教思想來源于此, 学者认为该经典可能參考了, 長部, 大本經, 七佛本生內容, 並加以延續, 增廣, 由七佛擴大至二十五佛, 目录, 品章, 學術研究. 巴利聖典 律藏 經分別犍度附隨 經藏 長部中部相應部 增支部小部 論藏 法集論分別論界論人施設論論事雙論發趣論 佛种姓经 巴利語 Buddhavamsa 原名 佛史 為 巴利文大藏經 中小部經典之一 記載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以及他在過去二十四佛時的故事 上座部佛教因此發展出二十五佛陀及二十八佛陀的思想 提出了南传的菩萨道十波罗密 早期大乘佛教思想來源于此 学者认为该经典可能參考了 長部 大本經 七佛本生內容 並加以延續 增廣 由七佛擴大至二十五佛 1 目录 1 品章 2 學術研究 3 參考文獻 4 外部連結 5 參見品章 编辑参见 二十八佛 本經分品如下 2 寶珠經行處品 燃灯佛品 智调佛品 吉祥佛品 善意佛品 离婆多品 光耀佛品 超见佛品 莲花佛品 那羅陀佛品 胜莲花佛品 善慧佛品 善生佛品 喜见佛品 义见佛品 法见佛品 成就义佛品 提舍佛品 弗沙佛品 毗婆尸佛品 尸棄佛品 毗舍婆佛品 拘留孫佛品 拘那含牟尼佛品 迦葉佛品 瞿曇佛 即釋迦牟尼佛 品 諸佛品 舍利配分品學術研究 编辑学者那体慧在 Once Upon A Future Time Studies in a Buddhist Prophecy of Decline 中说 她認為 佛种姓经 原名 佛史 所說的過去二十四佛 加上喬達摩佛為二十五佛 似乎是南傳上座部佛教特有的說法 可能是要與耆那教競爭而提出的來 因為耆那教有一套相當明確的二十四位宗師底里坦迦罗 Tirthaṅkara 的體系 1 Richard Gombrich 英语 Richard Gombrich 在 The Significance of Former Buddhas in the Theravadin Tradition 則說得更具有颠覆性 他認為 佛教關於過去佛的教理很可能是受到耆那教的影響 而不是耆那教借用佛教的教理 特別是二十四位宗師這一個明確的數目 顯然源自耆那教 很可能在佛滅後數世紀後 進入佛教 1 由混合梵語寫成的原始佛典 大事 英语 Mahavastu 中含有甚多巴利聖典中所可看到的古老傳統與內容 其中即部份與 佛种姓经 等同 1 Richard Gombrich 英语 Richard Gombrich 在 Why Six Former Buddhas 中提到 學者們一致同意 佛种姓经 是較晚入藏的經典之一 很可能是在西元前二或三世紀時 1 佛種姓经 中對佛陀有不同的稱呼 如 導師 nayaka vinayaka satthu 世間導師 lokanayaka 依怙者 natha 世間依怙者 lokanatha 大圣 mahamuni 牟尼意爲圣人 寂默 勝者 英语 Arihant Jainism jina 大雄 mahavira 天尊 bhagava 大仙 mahesi 等 但 大本經 則一律使用世尊 阿羅漢 正等正覺者 bhagava arahaṃ sammasambuddho 1 參考文獻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陳莉娜 巴利語 佛史 研究 法鼓文理學院 2016 佛种姓经 汉译 链接中的现代音译重新汉译如文中所示外部連結 编辑佛种姓经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三節 佛陀觀的開展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參見 编辑 本生經 行藏 英语 Cariyapitaka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佛种姓经 amp oldid 71427159,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