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三頭鷹龍屬

三头鹰龙属名Oksoko,发音:Oak-soak-oh;命名自雅库特神话中的三头鹰)是一属来自晚白垩世亚洲偷蛋龙科恐龙,生存于如今的蒙古耐梅盖特组。属下仅包含模式种获救三头鹰龙Oksoko avarsan)。

三頭鷹龍屬
化石时期:晚白垩世,~70 Ma
正模标本所在石板(上)及其线条图(下)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偷蛋龍科 Oviraptoridae
亚科: 河源龙亚科 Heyunanniinae
属: 三頭鷹龍屬 Oksoko
Funston et al., 2020
模式種
获救三头鹰龙
Oksoko avarsan

Funston et al., 2020

发现历史 编辑

 
清修英语fossil preparation前的正模标本石板

首件三头鹰龙标本MPC-D 100/33于1974年由苏联-蒙古古生物学考察队于在蒙古国耐梅盖特组的布金察夫(Bügiin Tsav)发现,代表了部分亚成体颅后骨骼。正模标本编号MPC-D 102/110,是一块保存了以生前姿势埋葬的三具个体的石板。第一具个体编号为MPC-D 102/110a,是一具保存了颅骨颈椎骨盆、后肢及尾椎的幼龙骨骼。石板上的另一标本MPC-D 102/110b含有大型隅骨及方轭骨。第三件标本MPC-D 102/110c同为幼龙颅后骨骼。该石板连同第四件标本MPC-D 102/11——代表一具含有颅骨的部分幼龙骨骼——于2006年被蒙古情报总局(General Intelligence Agency of Mongolia)从偷猎者手中没收,后于同年12月14日送往蒙古古生物学中心(Mongolian Palaeontological Center)由专业人士进行清修英语fossil preparation。两件标本具有共同的埋藏学特征,如死亡姿势、沉积物和保存状况,可能表明MPC-D 102/11是正模标本石板的一部分。[1]

 
正模标本MPC-D 102/110a的颅骨

尽管标本被曾被偷猎,导致其确切发现地点仍然未知,但沉积物及地球化学分析确认其出自于耐梅盖特组。另一单个标本由林原自然科学博物馆(Hayashibar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和蒙古古生物学中心的一支联合考察队于19987年在格日勒察夫(Guriliin Tsav)收集。标本编号为MPC-D 102/12,代表一具成体的颅后骨骼。所有标本后来皆归入古生物学家格雷戈里·富斯顿(Gregory F. Funston)、朝格特巴塔尔·钦佐里格(Tsogtbaatar Chinzorig)、希什杰夫·朝格特巴塔尔(Khishigjav Tsogtbaatar)、小林快次日语小林快次(Yoshitsugu Kobayashi)、考温·沙立文(Corwin Sullivan)和菲力·柯里英语Philip J. Currie2020年英语2020 in archosaur paleontology命名的新获救三头鹰龙(Oksoko avarsan)。属名命名自阿尔泰神话中各种三头鹰之一的Öksökö,意指正模标本石板上保存了三件颅骨。种名取自蒙古语аварсан/avarsan(意为“营救”),指该属标本是从化石偷猎者手上解救出来的。[1]

尽管MPC-D 100/33一般被列为河源龙副模标本英语paratype,但该标本与三头鹰龙其它标本存在包括第三掌骨收缩在内的数个共同特征。时至今日,已确认三头鹰龙至少分布于耐梅盖特组的布金察夫和格日勒察夫两地。[1]

描述 编辑

 
与人类的体型比较
 
三件标本的体型

正模标本是一具近乎完整、与另外三具个体交织在一起的幼龙骨骼。值得注意的是,已知化石含有三个颅骨及数量可观的前肢材料。已知手部化石中仅含两根功能性手指,第三根明显退化。该特征已在少数鲨齿龙类异特龙超科等多种兽脚类中发现,[2]但亦见于暴龙科、鸟翼类的巴拉乌尔龙和偷蛋龙类的尾羽龙科等其它虚骨龙类身上。[1]

分类 编辑

 
三头鹰龙前肢骨骼,(d)处展示了生有二指的手部

描述者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定位为偷蛋龙科河源龙亚科的衍生成员。有人认为,三头鹰龙代表各种第三指随进化时间推移而变小的偷蛋龙类中的高度衍生形态。分支图如下所示(仅显示其在偷蛋龙科内的演化关系):[1]

偷蛋龙科 Oviraptoridae  

南康龙 Nankangia  

偷蛋龙 Oviraptor

豫龙 Yulong

葬火龙亚科 Citipatiinae

乌拉特龙 Wulatelong

瑞钦龙 Rinchenia  

通天龙 Tongtianlong

赣州龙 Ganzhousaurus  

葬火龙 Citipati  

札满康的偷蛋龙科 Zamyn Khondt oviraptorid  

华南龙属 Huanansaurus 

冠盗龙 Corythoraptor

河源龙亚科 Heyuanninae

始兴龙 Shixinggia

可汗龙 Khaan

窃螺龙 Conchoraptor  

曲剑龙 Machairasaurus  

耐梅盖特母龙 Nemegtomaia  

黄氏河源龙 Heyuannia hwangi

杨氏河源龙 Heyuannia yanshini  

斑嵴龙 Banji

江西龙 Jiangxisaurus  

三头鹰龙 Oksoko

古生态学 编辑

三头鹰龙发现于蒙古出产化石最多地层之一的耐梅盖特组[1]三头鹰龙与其它偷蛋龙类、暴龙科、驰龙科伤齿龙科阿瓦拉慈龙科镰刀龙科及早期鸟类等其它兽脚类共存。地层中还出土3鸭嘴龙超科厚头龙类甲龙类泰坦巨龙类化石。翼龙类鳄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亦有所发现。[3][4][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Funston, G. F.; Tsogtbaatar, C.; Tsogtbaatar, K.; Kobayashi, Y.; Sullivan, C.; Currie, P. J. A new two-fingered dinosaur sheds light on the radiation of Oviraptorosauria.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0, 7 (10): 201184. Bibcode:2020RSOS....701184F. PMC 7657903 . PMID 33204472. doi:10.1098/rsos.201184 . 
  2. ^ Apesteguía, Sebastián. An Unusual New Theropod with a Didactyl Manu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Argentina. PLOS ONE. 2016, 11 (7): e0157793. Bibcode:2016PLoSO..1157793A. PMC 4943716 . PMID 27410683. doi:10.1371/journal.pone.0157793 . 
  3. ^ Chinzorig, T.; Kobayashi, Y.; Tsogtbaatar, K.; Currie, P. J.; Takasaki, R.; Tanaka, T.; Iijima, M.; Barsbold, R. Ornithomimosaurs from the Nemegt Formation of Mongolia: manus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diversity.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8, 494: 91−100. Bibcode:2018PPP...494...91C. doi:10.1016/j.palaeo.2017.10.031. 
  4. ^ Funston, G. F.; Mendonca, S. E.; Currie, P. J.; Barsbold, R.; Barsbold, R. Oviraptorosaur anatomy, diversity and ecology in the Nemegt Basi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8, 494: 101−120. Bibcode:2018PPP...494..101F. doi:10.1016/j.palaeo.2017.10.023. 
  5. ^ Owocki, K.; Kremer, B.; Cotte, M.; Bocherens, H. Diet preferences and climate inferred from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of tooth enamel of Tarbosaurus bataar (Nemegt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 Mongoli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20, 537: 109190. Bibcode:2020PPP...537j9190O. S2CID 182937778. doi:10.1016/j.palaeo.2019.05.012. 

三頭鷹龍屬, 三头鹰龙, 属名, oksoko, 发音, soak, 命名自雅库特神话中的三头鹰, 是一属来自晚白垩世亚洲的偷蛋龙科恐龙, 生存于如今的蒙古耐梅盖特组, 属下仅包含模式种获救三头鹰龙, oksoko, avarsan, 化石时期, 晚白垩世, preЄ, 正模标本所在石板, 及其线条图,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獸腳亞目, the. 三头鹰龙 属名 Oksoko 发音 Oak soak oh 命名自雅库特神话中的三头鹰 是一属来自晚白垩世亚洲的偷蛋龙科恐龙 生存于如今的蒙古耐梅盖特组 属下仅包含模式种获救三头鹰龙 Oksoko avarsan 三頭鷹龍屬 化石时期 晚白垩世 70 Ma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 正模标本所在石板 上 及其线条图 下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蜥形纲 Sauropsida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目 蜥臀目 Saurischia亚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科 偷蛋龍科 Oviraptoridae亚科 河源龙亚科 Heyunanniinae属 三頭鷹龍屬 Oksoko Funston et al 2020模式種 获救三头鹰龙Oksoko avarsanFunston et al 2020 目录 1 发现历史 2 描述 3 分类 4 古生态学 5 参考资料发现历史 编辑 nbsp 清修 英语 fossil preparation 前的正模标本石板首件三头鹰龙标本MPC D 100 33于1974年由苏联 蒙古古生物学考察队于在蒙古国耐梅盖特组的布金察夫 Bugiin Tsav 发现 代表了部分亚成体颅后骨骼 正模标本编号MPC D 102 110 是一块保存了以生前姿势埋葬的三具个体的石板 第一具个体编号为MPC D 102 110a 是一具保存了颅骨 颈椎 骨盆 后肢及尾椎的幼龙骨骼 石板上的另一标本MPC D 102 110b含有大型隅骨及方轭骨 第三件标本MPC D 102 110c同为幼龙颅后骨骼 该石板连同第四件标本MPC D 102 11 代表一具含有颅骨的部分幼龙骨骼 于2006年被蒙古情报总局 General Intelligence Agency of Mongolia 从偷猎者手中没收 后于同年12月14日送往蒙古古生物学中心 Mongolian Palaeontological Center 由专业人士进行清修 英语 fossil preparation 两件标本具有共同的埋藏学特征 如死亡姿势 沉积物和保存状况 可能表明MPC D 102 11是正模标本石板的一部分 1 nbsp 正模标本MPC D 102 110a的颅骨尽管标本被曾被偷猎 导致其确切发现地点仍然未知 但沉积物及地球化学分析确认其出自于耐梅盖特组 另一单个标本由林原自然科学博物馆 Hayashibara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s 和蒙古古生物学中心的一支联合考察队于19987年在格日勒察夫 Guriliin Tsav 收集 标本编号为MPC D 102 12 代表一具成体的颅后骨骼 所有标本后来皆归入古生物学家格雷戈里 富斯顿 Gregory F Funston 朝格特巴塔尔 钦佐里格 Tsogtbaatar Chinzorig 希什杰夫 朝格特巴塔尔 Khishigjav Tsogtbaatar 小林快次 日语 小林快次 Yoshitsugu Kobayashi 考温 沙立文 Corwin Sullivan 和菲力 柯里 英语 Philip J Currie 于2020年 英语 2020 in archosaur paleontology 命名的新属新种获救三头鹰龙 Oksoko avarsan 属名命名自阿尔泰神话中各种三头鹰之一的Oksoko 意指正模标本石板上保存了三件颅骨 种名取自蒙古语avarsan avarsan 意为 营救 指该属标本是从化石偷猎者手上解救出来的 1 尽管MPC D 100 33一般被列为河源龙副模标本 英语 paratype 但该标本与三头鹰龙其它标本存在包括第三掌骨收缩在内的数个共同特征 时至今日 已确认三头鹰龙至少分布于耐梅盖特组的布金察夫和格日勒察夫两地 1 描述 编辑 nbsp 与人类的体型比较 nbsp 三件标本的体型 正模标本是一具近乎完整 与另外三具个体交织在一起的幼龙骨骼 值得注意的是 已知化石含有三个颅骨及数量可观的前肢材料 已知手部化石中仅含两根功能性手指 第三根明显退化 该特征已在少数鲨齿龙类及异特龙超科等多种兽脚类中发现 2 但亦见于暴龙科 鸟翼类的巴拉乌尔龙和偷蛋龙类的尾羽龙科等其它虚骨龙类身上 1 分类 编辑 nbsp 三头鹰龙前肢骨骼 d 处展示了生有二指的手部描述者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定位为偷蛋龙科河源龙亚科的衍生成员 有人认为 三头鹰龙代表各种第三指随进化时间推移而变小的偷蛋龙类中的高度衍生形态 分支图如下所示 仅显示其在偷蛋龙科内的演化关系 1 偷蛋龙科 Oviraptoridae nbsp 南康龙 Nankangia nbsp 偷蛋龙 Oviraptor 豫龙 Yulong 葬火龙亚科 Citipatiinae 乌拉特龙 Wulatelong 瑞钦龙 Rinchenia nbsp 通天龙 Tongtianlong 赣州龙 Ganzhousaurus nbsp 葬火龙 Citipati nbsp 札满康的偷蛋龙科 Zamyn Khondt oviraptorid nbsp 华南龙属 Huanansaurus nbsp 冠盗龙 Corythoraptor 河源龙亚科 Heyuanninae 始兴龙 Shixinggia 可汗龙 Khaan 窃螺龙 Conchoraptor nbsp 曲剑龙 Machairasaurus nbsp 耐梅盖特母龙 Nemegtomaia nbsp 黄氏河源龙 Heyuannia hwangi 杨氏河源龙 Heyuannia yanshini nbsp 斑嵴龙 Banji 江西龙 Jiangxisaurus nbsp 三头鹰龙 Oksoko 古生态学 编辑三头鹰龙发现于蒙古出产化石最多地层之一的耐梅盖特组 1 三头鹰龙与其它偷蛋龙类 暴龙科 驰龙科 伤齿龙科 阿瓦拉慈龙科 镰刀龙科及早期鸟类等其它兽脚类共存 地层中还出土3鸭嘴龙超科 厚头龙类 甲龙类及泰坦巨龙类化石 翼龙类 鳄类以及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亦有所发现 3 4 5 参考资料 编辑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Funston G F Tsogtbaatar C Tsogtbaatar K Kobayashi Y Sullivan C Currie P J A new two fingered dinosaur sheds light on the radiation of Oviraptorosauria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2020 7 10 201184 Bibcode 2020RSOS 701184F PMC 7657903 nbsp PMID 33204472 doi 10 1098 rsos 201184 nbsp Apesteguia Sebastian An Unusual New Theropod with a Didactyl Manu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Argentina PLOS ONE 2016 11 7 e0157793 Bibcode 2016PLoSO 1157793A PMC 4943716 nbsp PMID 27410683 doi 10 1371 journal pone 0157793 nbsp Chinzorig T Kobayashi Y Tsogtbaatar K Currie P J Takasaki R Tanaka T Iijima M Barsbold R Ornithomimosaurs from the Nemegt Formation of Mongolia manus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diversity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8 494 91 100 Bibcode 2018PPP 494 91C doi 10 1016 j palaeo 2017 10 031 Funston G F Mendonca S E Currie P J Barsbold R Barsbold R Oviraptorosaur anatomy diversity and ecology in the Nemegt Basin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18 494 101 120 Bibcode 2018PPP 494 101F doi 10 1016 j palaeo 2017 10 023 Owocki K Kremer B Cotte M Bocherens H Diet preferences and climate inferred from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s of tooth enamel of Tarbosaurus bataar Nemegt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 Mongoli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20 537 109190 Bibcode 2020PPP 537j9190O S2CID 182937778 doi 10 1016 j palaeo 2019 05 012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三頭鷹龍屬 amp oldid 7827582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