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二叠纪

二叠纪
298.9–251.902百万年前

晚二叠世:2.6亿年前的地球

全時期平均大氣O
2
含量
约23 Vol %[1]
(为現代的115% )
全時期平均大氣CO
2
含量
约900 ppm[2]
(为前工業時期3倍)
全時期平均地表溫度 约16℃[3]
(高於現代2℃)
海平面(高於現代) 在二疊紀早期相對穩定於是60米(200英尺),在中期下降,末期穩定於−20米(−66英尺)[4]
二叠纪主要分界
-300 —
-295 —
-290 —
-285 —
-280 —
-275 —
-270 —
-265 —
-260 —
-255 —
-250 —
瓜德鲁普世末期灭绝事件英语Capita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
二叠纪时间表
直轴:百万年前

二叠纪(英語:Permian,符號P)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时间处于石炭紀三叠紀之間(2.99-2.51亿年前)。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但开始、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其不精确度可达数百万年。由地质学家莫企逊1841年提出[5]。以往,二叠纪为二分,目前二叠纪使用三分法:烏拉爾世(Cisuralian)、瓜德魯普世(Guadalupian)、樂平世(Lopingian)。取名于俄罗斯彼尔姆州。中文译为二叠纪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灰岩,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6]

生物

 
二叠纪时期的代表生物化石

植物

早期的植物以真蕨种子蕨为主。晚期有较大变化,鳞木类、芦木类、柯达树等趋于衰微、灭绝,代之以较耐寒耐旱的种子蕨裸子植物,尤其是松柏类大为增加。苏铁类银杏类的早期种类在这时期出现。植物已经出现了地理区系的分化[7]

另外在彼尔姆-昆古尔地区化石群发现了一类全新的植物化石,在二叠纪结束时灭绝,该化石种类具有类似花朵型态和种子带翅的特征,但幼苗形态更类似于针叶树[8]

动物

海洋

软骨鱼类继续繁盛;腕足类继续繁盛,長身貝类占优势;䗴类海百合软体动物也是重要部分,菊石类有明显分异;四射珊瑚和横板珊瑚繁盛;苔藓虫逐渐衰退;三叶虫趋于灭绝。

陆地

  • 昆虫多樣化的急劇增加。在二疊紀末期,起源率和滅絕率都大幅下降。出现了取食花粉行为,[9]拟态现象[10]、虫蛀木现象[11]
  • 离片椎类进一步发展,占据了淡水的统治地位。
  • 羊膜动物首次大量繁盛:
  1. 盘龙目(二叠纪早期)、兽孔目(二叠纪中晚期)等合弓纲动物具有陆地的统治地位。
  2. 中龙目始鳄目空尾蜥兰炭鳄蜥形纲动物开始尝试向天空和水域发展。

灭绝事件

 
峨嵋山暗色岩事件期间的地球,黑色五角星表示主龍形下綱的化石分布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灭绝事件,其导致当中96%的海洋生物消失,其詳細原因目前尚不明確,推測可能是因為西伯利亞火山噴發,導致海洋中的pH.值改變。

地理

 
二叠纪至三叠纪期间的重要代表化石分布,被視為是大陸漂移的證據:
  犬颌兽属Cynognathus
  中龍屬Mesosaurus
  水龍獸屬Lystrosaurus
  舌羊齿属Glossopteris
  • 二叠纪早期寒冷、冰川广布;晚期海退、干旱。南美非洲南部、印度半岛巴基斯坦盐岭、澳大利亚南极洲中国西藏南部等地有冰碛岩、冰水沉积。
  • 早期火山活动广泛,晚期趋于沉寂。北美的阿巴拉契亚运动,是二叠纪末强烈的构造运动。西部的科迪勒拉碰撞带在连续地壳运动中,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乌拉尔残余地槽在晚二叠世褶皱隆起,欧亚陆域融为一体。中亚和中国北部、西南部的板块碰撞带于二叠纪经历了一段褶皱、变质、火山活动,包括花岗岩侵入及中、酸性熔岩凝灰岩的喷出。
  • 古特提斯洋,存在于北纬30°~40°,自地中海西部达印度尼西亚;南支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到南纬30°;东北支与覆盖中国的陆表海相连,与日本离散小板块相通,向北与乌拉尔残余海相通。二叠紀晚期時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出现一道裂谷,古特提斯洋的南边开始出现新的海洋,名为特提斯洋

參考資料

  1. ^ http://uahost.uantwerpen.be/funmorph/raoul/fylsyst/Berner2006.pdf
  2. ^ Image:Phanerozoic Carbon Dioxide.png
  3. ^ Image:All palaeotemps.png
  4. ^ Haq, B. U.; Schutter, SR. A Chronology of Paleozoic Sea-Level Changes. Science. 2008, 322 (5898): 64–68. Bibcode:2008Sci...322...64H. PMID 18832639. doi:10.1126/science.1161648. 
  5. ^ 辞海编纂委员会. 《辞海》(1999年版) (M) 1.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ISBN 7-5326-0630-9. 
  6. ^ 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二疊紀. [2013-05-04]. (原始内容于2020-12-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何琦,王军,探寻远古生命的足迹──国际石炭-二叠系地质大会山西、内蒙古野外地质考察纪实[J]. 生物进化,2007(4)
  8. ^ Michael Wachtler, Early Permian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ngiosperms: The Flowering of Angara-Land
  9. ^ KRASSILOV, VALENTIN A.; RASNITSYN, ALEXANDER P. Pollen in the guts of Permian insects: first evidence of pollinivory and its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Lethaia. 1996-12, 29 (4): 369–372. ISSN 0024-1164. doi:10.1111/j.1502-3931.1996.tb01672.x. 
  10. ^ Garrouste, Romain; Hugel, Sylvain; Jacquelin, Lauriane; Rostan, Pierre; Steyer, J.-Sébastien; Desutter-Grandcolas, Laure; Nel, André. Insect mimicry of plants dates back to the Permia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12, 7 (1): 13735 [2020-02-24]. ISSN 2041-1723. PMC 5187432 . PMID 27996977. doi:10.1038/ncomms13735. (原始内容于2020-11-08)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Feng, Zhuo; Wang, Jun; Rößler, Ronny; Ślipiński, Adam; Labandeira, Conrad. Late Permian wood-borings reveal an intricate network of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12, 8 (1): 556 [2020-02-24]. ISSN 2041-1723. PMC 5601472 . PMID 28916787. doi:10.1038/s41467-017-00696-0. (原始内容于2020-07-24)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二叠纪, 902百万年前preЄ, n晚二叠世, 6亿年前的地球全時期平均大氣o2含量, 约23, 为現代的115, 全時期平均大氣co2含量, 约900, 为前工業時期3倍, 全時期平均地表溫度, 约16, 高於現代2, 海平面, 高於現代, 在二疊紀早期相對穩定於是60米, 200英尺, 在中期下降, 末期穩定於, 20米, 66英尺, 主要分界查论编, 古生代, 石炭纪三叠纪乌拉尔世瓜德鲁普世乐平世阿瑟尔期萨克马尔期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罗德期沃德期卡匹敦期吴家坪期长兴期, 三叠纪灭绝事件, 瓜德鲁普世末期灭绝事件. 二叠纪298 9 251 902百万年前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晚二叠世 2 6亿年前的地球全時期平均大氣O2含量 约23 Vol 1 为現代的115 全時期平均大氣CO2含量 约900 ppm 2 为前工業時期3倍 全時期平均地表溫度 约16 3 高於現代2 海平面 高於現代 在二疊紀早期相對穩定於是60米 200英尺 在中期下降 末期穩定於 20米 66英尺 4 二叠纪主要分界查论编 300 295 290 285 280 275 270 265 260 255 250 古生代 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乌拉尔世瓜德鲁普世乐平世阿瑟尔期萨克马尔期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罗德期沃德期卡匹敦期吴家坪期长兴期 二叠纪 三叠纪灭绝事件 瓜德鲁普世末期灭绝事件 英语 Capitanian mass extinction even 二叠纪时间表直轴 百万年前 二叠纪 英語 Permian 符號P 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 时间处于石炭紀 三叠紀之間 2 99 2 51亿年前 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 但开始 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 其不精确度可达数百万年 由地质学家莫企逊1841年提出 5 以往 二叠纪为二分 目前二叠纪使用三分法 烏拉爾世 Cisuralian 瓜德魯普世 Guadalupian 樂平世 Lopingian 取名于俄罗斯的彼尔姆州 中文译为二叠纪一說是在德國的同年代地層的上層是镁质灰岩 下層是紅色砂岩之故 6 目录 1 生物 1 1 植物 1 2 动物 1 2 1 海洋 1 2 2 陆地 2 灭绝事件 3 地理 4 參考資料生物 编辑 二叠纪时期的代表生物化石 植物 编辑 早期的植物以真蕨 种子蕨为主 晚期有较大变化 鳞木类 芦木类 柯达树等趋于衰微 灭绝 代之以较耐寒耐旱的种子蕨和裸子植物 尤其是松柏类大为增加 苏铁类和银杏类的早期种类在这时期出现 植物已经出现了地理区系的分化 7 另外在彼尔姆 昆古尔地区化石群发现了一类全新的植物化石 在二叠纪结束时灭绝 该化石种类具有类似花朵型态和种子带翅的特征 但幼苗形态更类似于针叶树 8 动物 编辑 海洋 编辑 软骨鱼类继续繁盛 腕足类继续繁盛 長身貝类占优势 䗴类 海百合和软体动物也是重要部分 菊石类有明显分异 四射珊瑚和横板珊瑚繁盛 苔藓虫逐渐衰退 三叶虫趋于灭绝 副旋齿鲨属 英语 Parahelicoprion 模式种復原圖 属于尤金齿目 沙寇鋸鯊屬 德语 Sarcoprion 復原圖 属于尤金齿目 復原圖 左上 颊甲鲛属 德语 Menaspis 右下 三角褶鲛属 属于颊甲鲛目 陆地 编辑 昆虫多樣化的急劇增加 在二疊紀末期 起源率和滅絕率都大幅下降 出现了取食花粉行为 9 拟态现象 10 虫蛀木现象 11 离片椎类进一步发展 占据了淡水的统治地位 羊膜动物首次大量繁盛 盘龙目 二叠纪早期 兽孔目 二叠纪中晚期 等合弓纲动物具有陆地的统治地位 中龙目 始鳄目 空尾蜥 兰炭鳄等蜥形纲动物开始尝试向天空和水域发展 异齿龙属内各物种复原图 属于楔齿龙科 原蛙属 英语 Gerobatrachus 復原圖 属于两栖形类 诉说着有尾目和无尾目的起源 真双足蜥属復原圖 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二足脊椎动物 属于副爬行动物前棱蜥形目波罗蜥科 浸泡在水中的奇异冠鳄兽 属于恐头兽亚目冠鳄兽科 南非麝足兽复原图 属于恐头兽亚目貘头兽下目 安蒂欧兽属复原图 属于恐头兽亚目安蒂欧兽下目 苏美尼兽属复原图 属于异齿亚目文努科维亚兽下目 是已知最早的树栖脊椎动物之一 锯颌兽属复原图 属于兽头亚目 正南龟属復原圖 详细分类一直有争议 狼蜥兽攻击一群锯齿龙类 属于丽齿兽亚目 空尾蜥属復原圖 是目前已知最早具有类似翅膀结构的脊椎动物灭绝事件 编辑主条目 二叠纪 三叠纪灭绝事件 峨嵋山暗色岩事件期间的地球 黑色五角星表示主龍形下綱的化石分布 二叠纪 三叠纪灭绝事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灭绝事件 其导致当中96 的海洋生物消失 其詳細原因目前尚不明確 推測可能是因為西伯利亞火山噴發 導致海洋中的pH 值改變 地理 编辑 二叠纪至三叠纪期间的重要代表化石分布 被視為是大陸漂移的證據 犬颌兽属 Cynognathus 中龍屬 Mesosaurus 水龍獸屬 Lystrosaurus 舌羊齿属 Glossopteris 二叠纪早期寒冷 冰川广布 晚期海退 干旱 南美 非洲南部 印度半岛 巴基斯坦盐岭 澳大利亚 南极洲 中国西藏南部等地有冰碛岩 冰水沉积 早期火山活动广泛 晚期趋于沉寂 北美的阿巴拉契亚运动 是二叠纪末强烈的构造运动 西部的科迪勒拉碰撞带在连续地壳运动中 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 乌拉尔残余地槽在晚二叠世褶皱隆起 欧亚陆域融为一体 中亚和中国北部 西南部的板块碰撞带于二叠纪经历了一段褶皱 变质 火山活动 包括花岗岩侵入及中 酸性熔岩 凝灰岩的喷出 古特提斯洋 存在于北纬30 40 自地中海西部达印度尼西亚 南支沿澳大利亚西海岸到南纬30 东北支与覆盖中国的陆表海相连 与日本离散小板块相通 向北与乌拉尔残余海相通 二叠紀晚期時冈瓦纳大陆的北缘出现一道裂谷 古特提斯洋的南边开始出现新的海洋 名为特提斯洋 參考資料 编辑 http uahost uantwerpen be funmorph raoul fylsyst Berner2006 pdf Image Phanerozoic Carbon Dioxide png Image All palaeotemps png Haq B U Schutter SR A Chronology of Paleozoic Sea Level Changes Science 2008 322 5898 64 68 Bibcode 2008Sci 322 64H PMID 18832639 doi 10 1126 science 1161648 辞海编纂委员会 辞海 1999年版 M 使用 format 需要含有 url 帮助 1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 ISBN 7 5326 0630 9 台灣海洋生態資訊學習網 二疊紀 2013 05 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2 09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何琦 王军 探寻远古生命的足迹 国际石炭 二叠系地质大会山西 内蒙古野外地质考察纪实 J 生物进化 2007 4 Michael Wachtler Early Permian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ngiosperms The Flowering of Angara Land KRASSILOV VALENTIN A RASNITSYN ALEXANDER P Pollen in the guts of Permian insects first evidence of pollinivory and its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Lethaia 1996 12 29 4 369 372 ISSN 0024 1164 doi 10 1111 j 1502 3931 1996 tb01672 x Garrouste Romain Hugel Sylvain Jacquelin Lauriane Rostan Pierre Steyer J Sebastien Desutter Grandcolas Laure Nel Andre Insect mimicry of plants dates back to the Permia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12 7 1 13735 2020 02 24 ISSN 2041 1723 PMC 5187432 PMID 27996977 doi 10 1038 ncomms137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11 08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PMC格式 lin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ng Zhuo Wang Jun Rossler Ronny Slipinski Adam Labandeira Conrad Late Permian wood borings reveal an intricate network of ecological relationship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12 8 1 556 2020 02 24 ISSN 2041 1723 PMC 5601472 PMID 28916787 doi 10 1038 s41467 017 00696 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 07 24 英语 引文格式1维护 PMC格式 link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二叠纪 amp oldid 7578588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