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麝雉

麝雉學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熱帶的一種鳥類,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奧利諾科盆地沼澤森林紅樹林。它們是麝雉屬下的唯一物種[2],而麝雉屬則是麝雉科下的唯一。此科的分類位置被受爭議,仍未有所定論。麝雉的大小如雉雞,長約65厘米,頸長頭小。它們呈褐色,下身淡色,面部沒有羽毛及呈藍色,眼睛呈栗色,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雛雉的翼指上有爪。它們是草食性的,主要吃葉子果實消化系統有特大的嗉囊,可以有瘤胃的作用。它們有強烈的氣味,可能是因食葉所致。

麝雉
化石时期:中新世–现代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
科: 麝雉科 Opisthocomidae
属: 麝雉属 Opisthocomus
Illiger, 1811
种: 麝雉 O. hoazin
二名法
Opisthocomus hoazin
(Muller, 1776)
麝雉的分佈地

分類及演化

 
正在飛行的麝雉。

麝雉最初是由菲利普·路德維希·施塔蒂烏斯·米勒於1776年描述。

麝雉的種系發生學關係非常神秘。現時並沒有最適合的演化假說,而在DNA序列數據下使得情況更差。

有關麝雉及其他鳥類的關係被受爭議。由於關係疏遠,故它們有自己的亞目[2]在不同時間,它們與䳍形目雞形目秧雞科叫鶴科沙雞科鳩鴿科蕉鵑、其他鵑形目鼠鳥目有關。[2]綜合而言,它們經常被指與雞形目、蕉鵑或犀鵑科有關。

爭議歷史

將麝雉列入雞形目只是傳統上根據形態的做法[3],現今認為並不可靠及不予接納。雞形目與水禽屬於雞雁小綱,但麝雉卻不是。就骨骼特徵的支序分類學研究發現麝雉應屬於叫鶴科,較為疏遠蕉鵑杜鵑科。不過,杜鵑科是對趾的,蕉鵑是半對趾的,而麝雉則是不等式足的(三趾向前,一趾向後)。

 
秘魯的麝雉。

1990年的鳥類DNA分類系統根據DNA-DNA雜交認為麝雉很有可能是杜鵑科的基底。[4]1994年的粒線體DNA細胞色素b研究與鳥類DNA分類系統有相同的結果。[5]後來於1999年基於6組粒線體DNA及1組細胞核DNA序列的研究則指麝雉應屬於蕉鵑。[6]

2003年基於利用了較長粒線體DNA及細胞核DNA的研究結果,有指上述的實驗方法、樣本數量及DNA測序上都存在著問題,故麝雉並非蕉鵑及杜鵑科的近親。研究結果更指很難測定麝雉的近親,它們只是傾向屬於鳩鴿科,但準確度只少於10%。[7]

於2004年,基於β纖維蛋白原內含子7序列有建議將今顎總目進行二分法。這個建議將麝雉分類為Metaves分支的基底成員,這個分支是一個新建議的分支包含了所有傳統上分類有問題的鳥科,如火烈鳥鷿鷈科鸏屬沙雞科擬鶉科。雖然鳩鴿科也被建議到此分支內,但卻與麝雉沒有關係。

化石紀錄

已確定的麝雉化石紀錄是一個顱後骨,編號UCMP42823。[8]這個化石源自於中新世,是在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河谷發現。雖然它被分類到另一屬Hoazinoides中,但很明顯同屬於麝雉科之下。這個顱骨較現今麝雉的圓及短小。發現此顱骨的時候盛行將此屬與雞形目拉上關係[8],但現卻被受爭議。Hoazinoides有可能是演化的分支點。[8]法國發現屬於始新世晚期或漸新世早期的Filholornis有可能是麝雉及其他雞形目之間的中間生物。[2]不過,雖然分析了多個資料,但仍未能確定麝雉的遠親。麝雉目的成立正好反映了這些不明朗的地方。

特徵

麝雉的大小如雉雞,全長約65厘米,頸長頭細小。其面部呈藍色及沒有羽毛眼睛呈栗色,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尾巴很長及呈褐色,尖端闊而呈淡黃色。上身呈深褐色,翼底端、展翅及頸背呈淡黃色。下身呈淡黃色,肛周、飛羽及兩側呈紅栗色,但只有在展開雙翼時才可見到。它們以麝為名,是因為它們有一陣因消化系統造成像糞便的氣味。

麝雉大分嘈吵,會發出多種沙沙的叫聲。[2]這些叫聲很多時會在身體活動時發出,如展翅等。叫聲可以用來維繫彼此間的溝通,警報危險及雛鳥要求食物。

行為

覓食

 
雛生的麝雉翼指上有爪,在雙翼未有足夠強度飛行前可以抓住樹枝。

麝雉吃葉子果實花朵。它們會逗留在樹枝之上,頗為馴服。它們會用嗉囊下的皮革質的腫塊來幫助平衡。人們曾一度以為它們只吃天南星科海欖雌科的葉子,但它們其實是會吃50種以上植物的葉子。在委內瑞拉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它們的飲食有82%是葉子,10%是花朵及8%是果實。[2]

麝雉的消化系統鳥類中獨有的。它們像歐洲牛及其他反芻動物,在食道前部會用細菌發酵來分解植物。不過它們沒有反芻動物的瘤胃,而是以嗉囊來發揮同一功用。它們的嗉囊很大,取代了飛行用的肌肉胸骨的龍骨突,因而限制了它們的飛行能力。由於它們食用的葉子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加上細菌發酵,使它們發出一陣像糞便的氣味。它們並不會主動覓食昆蟲或其他動物[9]

繁殖

麝雉的繁殖是季節性的,會於雨季繁殖。[2]它們是群居的,但只會以小群生活。鳥巢是以樹枝築成,並築在樹上。它們每次會生2-3隻鳥蛋。雛鳥會吃反芻出來的食物,其雙翼上有兩隻爪。受到騷擾時,雛鳥會逃入水中躲避掠食者,並會待安全時用爪攀樹回到巢中。這令人聯想起始祖鳥,但它們的是獨有衍徵,可能是一種回歸恐龍返祖現象。這種翼爪在牠們成長換毛後會脫落。

不過也有人認為麝雉各種異於現生鳥類的特徵,比較像鳥類裡較原始的種族,跟哺乳類裡的鴨嘴獸的情況相似。

與人類關係

麝雉並非瀕危物種,比其他當地的特有種生存能力更強。[1]巴西,一些部落會採集它們的鳥蛋作為食物,但因其臭味很少會獵殺它們。[2]雖然其棲息地的紅樹林河流森林正在消失,但情況比亞馬遜盆地的地菲爾梅森林(terra firme forest)理想。所以麝雉在其分佈地的數量也算普遍。

麝雉是圭亞那國鳥[10]

參考

  1. ^ 1.0 1.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Opisthocomus hoazin.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5. [2008-06-24].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Thomas, B.T. Family Opisthocomidae. del Hoyo, Josep; Elliott, Andrew & Sargatal, Jordi (eds.) (编). 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 3 (Hoatzin to Auks).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1996: 24–32, plate 1. ISBN 84-87334-20-2. 
  3. ^ Alfred Sherwood Romer.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書)|Vertebrate Paleontology]]英语Vertebrate Paleontology (book)]] 3rd Edition. Chicago Press. 1966: 374-379. ISBN 978-0226724881 (英语).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4. ^ Sibley, Charles G. & Monroe, Burt L. Jr. Distribution and taxonomy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 Study in Molecular Evolu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300-04969-2. 
  5. ^ Avise, John C.; Nelson, William S. & Sibley, Charles G. Why one kilobase sequences from mitochondrial DNA fail to solve the hoatzin phylogenetic enigm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1994, 3 (2): 175–84. doi:10.1006/mpev.1994.1019. 
  6. ^ Hughes, Janice M. & Baker, Allan J.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enigmatic hoatzin (Opisthocomus hoazin) resolved using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e sequences (PDF).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1999, 16 (9): 1300–7 [2010-09-20]. (原始内容 (PDF)于2008-12-17). 
  7. ^ Sorenson, Michael D.; Oneal, Elen; García-Moreno, Jaime & Mindell, David P. More taxa, more characters: the Hoatzin problem is still unresolved (PDF).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03, 20 (9): 1484–99 [2010-09-20]. doi:10.1093/molbev/msg157. (原始内容 (PDF)于2008-12-17). 
  8. ^ 8.0 8.1 8.2 Miller, Alden H. (PDF). Auk. 1953, 70 (4): 484–95 [2010-09-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06). 
  9. ^ Grajal, A., S. D. Strahl, R. Parra, M. G. Dominguez, & A. Neher. Foregut fermentation in the Hoatzin, a Neotropical leaf-eating bird. Science. 1989, 245: 1236–8. 
  10. ^ Guyana National Symbols. GuyanaGuide.com. [2010-09-23]. (原始内容于2014-09-22). 

外部連結

麝雉, 學名, opisthocomus, hoazin, 是熱帶的一種鳥類,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及奧利諾科盆地的沼澤, 森林及紅樹林, 它們是屬下的唯一物種, 而屬則是科下的唯一屬, 此科的分類位置被受爭議, 仍未有所定論, 的大小如雉雞, 長約65厘米, 頸長頭小, 它們呈褐色, 下身淡色, 面部沒有羽毛及呈藍色, 眼睛呈栗色, 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 雛雉的翼指上有爪, 它們是草食性的, 主要吃葉子及果實, 消化系統有特大的嗉囊, 可以有瘤胃的作用, 它們有強烈的氣味, 可能是因食葉所致, 化石时期, 中新. 麝雉 學名 Opisthocomus hoazin 是熱帶的一種鳥類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及奧利諾科盆地的沼澤 森林及紅樹林 它們是麝雉屬下的唯一物種 2 而麝雉屬則是麝雉科下的唯一屬 此科的分類位置被受爭議 仍未有所定論 麝雉的大小如雉雞 長約65厘米 頸長頭小 它們呈褐色 下身淡色 面部沒有羽毛及呈藍色 眼睛呈栗色 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 雛雉的翼指上有爪 它們是草食性的 主要吃葉子及果實 消化系統有特大的嗉囊 可以有瘤胃的作用 它們有強烈的氣味 可能是因食葉所致 麝雉 化石时期 中新世 现代 PreYe Ye O S D C P T J K Pg N保护状况无危 IUCN 3 1 1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纲 鸟纲 Aves目 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科 麝雉科 Opisthocomidae属 麝雉属 Opisthocomus Illiger 1811种 麝雉 O hoazin二名法Opisthocomus hoazin Muller 1776 麝雉的分佈地 目录 1 分類及演化 1 1 爭議歷史 1 2 化石紀錄 2 特徵 3 行為 3 1 覓食 3 2 繁殖 4 與人類關係 5 參考 6 外部連結分類及演化 编辑 正在飛行的麝雉 麝雉最初是由菲利普 路德維希 施塔蒂烏斯 米勒於1776年描述 麝雉的種系發生學關係非常神秘 現時並沒有最適合的演化假說 而在DNA序列數據下使得情況更差 有關麝雉及其他鳥類的關係被受爭議 由於關係疏遠 故它們有自己的科及亞目 2 在不同時間 它們與䳍形目 雞形目 秧雞科 鴇 叫鶴科 沙雞科 鳩鴿科 蕉鵑 其他鵑形目及鼠鳥目有關 2 綜合而言 它們經常被指與雞形目 蕉鵑或犀鵑科有關 爭議歷史 编辑 將麝雉列入雞形目只是傳統上根據形態的做法 3 現今認為並不可靠及不予接納 雞形目與水禽屬於雞雁小綱 但麝雉卻不是 就骨骼特徵的支序分類學研究發現麝雉應屬於叫鶴科 較為疏遠蕉鵑及杜鵑科 不過 杜鵑科是對趾的 蕉鵑是半對趾的 而麝雉則是不等式足的 三趾向前 一趾向後 在秘魯的麝雉 1990年的鳥類DNA分類系統根據DNA DNA雜交認為麝雉很有可能是杜鵑科的基底 4 1994年的粒線體DNA細胞色素b研究與鳥類DNA分類系統有相同的結果 5 後來於1999年基於6組粒線體DNA及1組細胞核DNA序列的研究則指麝雉應屬於蕉鵑 6 2003年基於利用了較長粒線體DNA及細胞核DNA的研究結果 有指上述的實驗方法 樣本數量及DNA測序上都存在著問題 故麝雉並非蕉鵑及杜鵑科的近親 研究結果更指很難測定麝雉的近親 它們只是傾向屬於鳩鴿科 但準確度只少於10 7 於2004年 基於b纖維蛋白原內含子7序列有建議將今顎總目進行二分法 這個建議將麝雉分類為Metaves分支的基底成員 這個分支是一個新建議的分支包含了所有傳統上分類有問題的鳥科 如火烈鳥 鷿鷈科 鸏屬 沙雞科及擬鶉科 雖然鳩鴿科也被建議到此分支內 但卻與麝雉沒有關係 化石紀錄 编辑 已確定的麝雉化石紀錄是一個顱後骨 編號UCMP42823 8 這個化石源自於中新世 是在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河谷發現 雖然它被分類到另一屬Hoazinoides中 但很明顯同屬於麝雉科之下 這個顱骨較現今麝雉的圓及短小 發現此顱骨的時候盛行將此屬與雞形目拉上關係 8 但現卻被受爭議 Hoazinoides有可能是演化的分支點 8 法國發現屬於始新世晚期或漸新世早期的Filholornis有可能是麝雉及其他雞形目之間的中間生物 2 不過 雖然分析了多個資料 但仍未能確定麝雉的遠親 麝雉目的成立正好反映了這些不明朗的地方 特徵 编辑麝雉的大小如雉雞 全長約65厘米 頸長頭細小 其面部呈藍色及沒有羽毛 眼睛呈栗色 頭上有紅褐色的尖冠 尾巴很長及呈褐色 尖端闊而呈淡黃色 上身呈深褐色 翼底端 展翅及頸背呈淡黃色 下身呈淡黃色 肛周 飛羽及兩側呈紅栗色 但只有在展開雙翼時才可見到 它們以麝為名 是因為它們有一陣因消化系統造成像糞便的氣味 麝雉大分嘈吵 會發出多種沙沙的叫聲 2 這些叫聲很多時會在身體活動時發出 如展翅等 叫聲可以用來維繫彼此間的溝通 警報危險及雛鳥要求食物 行為 编辑覓食 编辑 雛生的麝雉翼指上有爪 在雙翼未有足夠強度飛行前可以抓住樹枝 麝雉吃葉子至果實及花朵 它們會逗留在樹枝之上 頗為馴服 它們會用嗉囊下的皮革質的腫塊來幫助平衡 人們曾一度以為它們只吃天南星科及海欖雌科的葉子 但它們其實是會吃50種以上植物的葉子 在委內瑞拉的一項研究就發現它們的飲食有82 是葉子 10 是花朵及8 是果實 2 麝雉的消化系統是鳥類中獨有的 它們像歐洲牛及其他反芻動物 在食道前部會用細菌發酵來分解植物 不過它們沒有反芻動物的瘤胃 而是以嗉囊來發揮同一功用 它們的嗉囊很大 取代了飛行用的肌肉及胸骨的龍骨突 因而限制了它們的飛行能力 由於它們食用的葉子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 加上細菌發酵 使它們發出一陣像糞便的氣味 它們並不會主動覓食昆蟲或其他動物 9 繁殖 编辑 麝雉的繁殖是季節性的 會於雨季繁殖 2 它們是群居的 但只會以小群生活 鳥巢是以樹枝築成 並築在樹上 它們每次會生2 3隻鳥蛋 雛鳥會吃反芻出來的食物 其雙翼上有兩隻爪 受到騷擾時 雛鳥會逃入水中躲避掠食者 並會待安全時用爪攀樹回到巢中 這令人聯想起始祖鳥 但它們的是獨有衍徵 可能是一種回歸恐龍的返祖現象 這種翼爪在牠們成長換毛後會脫落 不過也有人認為麝雉各種異於現生鳥類的特徵 比較像鳥類裡較原始的種族 跟哺乳類裡的鴨嘴獸的情況相似 與人類關係 编辑麝雉並非瀕危物種 比其他當地的特有種生存能力更強 1 在巴西 一些部落會採集它們的鳥蛋作為食物 但因其臭味很少會獵殺它們 2 雖然其棲息地的紅樹林及河流森林正在消失 但情況比亞馬遜盆地的地菲爾梅森林 terra firme forest 理想 所以麝雉在其分佈地的數量也算普遍 麝雉是圭亞那的國鳥 10 參考 编辑 1 0 1 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Opisthocomus hoazin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5 2008 06 24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Thomas B T Family Opisthocomidae del Hoyo Josep Elliott Andrew amp Sargatal Jordi eds 编 Handbook of Birds of the World 3 Hoatzin to Auks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1996 24 32 plate 1 ISBN 84 87334 20 2 Alfred Sherwood Romer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書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英语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book 3rd Edition Chicago Press 1966 374 379 ISBN 978 0226724881 英语 网址 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引文格式1维护 冗余文本 link Sibley Charles G amp Monroe Burt L Jr Distribution and taxonomy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 Study in Molecular Evolu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 300 04969 2 Avise John C Nelson William S amp Sibley Charles G Why one kilobase sequences from mitochondrial DNA fail to solve the hoatzin phylogenetic enigm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1994 3 2 175 84 doi 10 1006 mpev 1994 1019 Hughes Janice M amp Baker Allan J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enigmatic hoatzin Opisthocomus hoazin resolved using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gene sequences PDF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1999 16 9 1300 7 2010 09 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12 17 Sorenson Michael D Oneal Elen Garcia Moreno Jaime amp Mindell David P More taxa more characters the Hoatzin problem is still unresolved PDF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03 20 9 1484 99 2010 09 20 doi 10 1093 molbev msg157 原始内容存档 PDF 于2008 12 17 8 0 8 1 8 2 Miller Alden H A fossil Hoatzin from the Miocene of Colombia PDF Auk 1953 70 4 484 95 2010 09 20 原始内容 PDF 存档于2011 06 06 Grajal A S D Strahl R Parra M G Dominguez amp A Neher Foregut fermentation in the Hoatzin a Neotropical leaf eating bird Science 1989 245 1236 8 Guyana National Symbols GuyanaGuide com 2010 09 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 09 22 外部連結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麝雉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et Bird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veamericasrainforests org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reknature co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IRE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麝雉 amp oldid 7402265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