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鱗柄白鵝膏

鱗柄白鵝膏學名Amanita virosa),又稱毀滅天使、招魂天使、破壞天使 (Destroying Angel)[1],是一個隸屬於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下的有毒真菌。其為中至大型菇菌,全體白色,只是菌蓋的中央為淡黃色圓頂狀突起,濕時具黏性。[2]有膜質菌環,極易脫落[1]。此菇外貌似可食用的洋菇,但是毒性極強,會對肝臟造成損壞,是致死率極高的毒蕈。

鱗柄白鵝膏
科学分类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纲: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目: 伞菌目 Agaricales
科: 鹅膏菌科 Amanitaceae
属: 鵝膏菌屬 Amanita
种: 鱗柄白鵝膏 A. virosa
二名法
Amanita virosa
(Fr.) Bertillon

特徵 编辑

廣泛分佈於北半球,初夏到秋季時,可在闊葉林或針葉林地上發現散生或群生的子實體。中型至大型、純白色。菌柄上有鱗片,有膜質菌環、根部有菌托。在菌蓋上滴3%的氫氧化鉀溶液會變黃色。孢子接近球形。與同樣具劇毒的白毒鵝膏菌Amanita verna)很相似,但可以在其上滴氫氧化鉀溶液並不會變色、菌柄上也沒有鱗片、且屬小型來做區別。

毒性 编辑

在歐洲、北美被稱為「Destroying Angel」(毀滅天使),可見其毒性。在日本與「白毒鵝膏菌」(A. verna)、「毒鵝膏」(A. phalloides)合稱「猛毒菌御三家」,因此三種真菌常均被誤認為外觀相似的白色食用真菌,而誤食造成中毒(劇毒)。由於危險性太高,建議一般人別摘採白色的真菌來食用。

中毒症狀 编辑

毒性極強,食用一小株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食用後6~24小時會出現腹痛、嘔吐、下痢等腸胃性毒菌症狀,大約一天完全消失,但24~72小時的「假痊癒」後,會出現更嚴重的肝臟腎臟等內臟機能障礙以至衰竭的症狀,如黄疸、肝臟肥大、消化器官出血等,如未能即時做消化道洗淨、血液透析則有可能死亡。

參考圖片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http://tesri.coa.gov.tw/show_mushroom.php?id=176[永久失效連結]
  2. ^ . [2011-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1). 

外部連結 编辑

  • (日文)ドクツルタケAmanita virosa (テングタケ科テングタケ属)日本厚生勞動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文)ドクツルタケ日本東京都福祉保健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文)ドクツルタ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鱗柄白鵝膏, 學名, amanita, virosa, 又稱毀滅天使, 招魂天使, 破壞天使, destroying, angel, 是一個隸屬於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下的有毒真菌種, 其為中至大型菇菌, 全體白色, 只是菌蓋的中央為淡黃色圓頂狀突起, 濕時具黏性, 有膜質菌環, 極易脫落, 此菇外貌似可食用的洋菇, 但是毒性極強, 會對肝臟造成損壞, 是致死率極高的毒蕈, 保护状况无危, iucn, 科学分类界, 真菌界, fungi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纲, 傘菌綱, agaricomyc. 鱗柄白鵝膏 學名 Amanita virosa 又稱毀滅天使 招魂天使 破壞天使 Destroying Angel 1 是一個隸屬於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下的有毒真菌種 其為中至大型菇菌 全體白色 只是菌蓋的中央為淡黃色圓頂狀突起 濕時具黏性 2 有膜質菌環 極易脫落 1 此菇外貌似可食用的洋菇 但是毒性極強 會對肝臟造成損壞 是致死率極高的毒蕈 鱗柄白鵝膏保护状况无危 IUCN 2 3 科学分类界 真菌界 Fungi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纲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目 伞菌目 Agaricales科 鹅膏菌科 Amanitaceae属 鵝膏菌屬 Amanita种 鱗柄白鵝膏 A virosa二名法Amanita virosa Fr Bertillon鱗柄白鵝膏 Amanita virosa 查看產生下列表格的真菌學模板 真菌形态特徵子實層上有菌褶蕈傘為凸面 或平坦子實層自由下垂蕈柄有環狀結構和外披孢印白色菌根真菌致死 目录 1 特徵 2 毒性 2 1 中毒症狀 3 參考圖片 4 參見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特徵 编辑廣泛分佈於北半球 初夏到秋季時 可在闊葉林或針葉林地上發現散生或群生的子實體 中型至大型 純白色 菌柄上有鱗片 有膜質菌環 根部有菌托 在菌蓋上滴3 的氫氧化鉀溶液會變黃色 孢子接近球形 與同樣具劇毒的白毒鵝膏菌 Amanita verna 很相似 但可以在其上滴氫氧化鉀溶液並不會變色 菌柄上也沒有鱗片 且屬小型來做區別 毒性 编辑在歐洲 北美被稱為 Destroying Angel 毀滅天使 可見其毒性 在日本與 白毒鵝膏菌 A verna 毒鵝膏 A phalloides 合稱 猛毒菌御三家 因此三種真菌常均被誤認為外觀相似的白色食用真菌 而誤食造成中毒 劇毒 由於危險性太高 建議一般人別摘採白色的真菌來食用 中毒症狀 编辑 毒性極強 食用一小株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食用後6 24小時會出現腹痛 嘔吐 下痢等腸胃性毒菌症狀 大約一天完全消失 但24 72小時的 假痊癒 後 會出現更嚴重的肝臟或腎臟等內臟機能障礙以至衰竭的症狀 如黄疸 肝臟肥大 消化器官出血等 如未能即時做消化道洗淨 血液透析則有可能死亡 參考圖片 编辑 nbsp 上部 nbsp 菌褶 菌環 nbsp 菌柄 nbsp 參見 编辑 nbsp 真菌主题 真菌 毒蕈參考資料 编辑 1 0 1 1 http tesri coa gov tw show mushroom php id 176 永久失效連結 存档副本 2011 07 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 11 21 外部連結 编辑 日文 ドクツルタケAmanita virosa テングタケ科テングタケ属 日本厚生勞動省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文 ドクツルタケ日本東京都福祉保健局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日文 ドクツルタケ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鱗柄白鵝膏 amp oldid 71946055,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