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藏語བོད་ས་མཐོ威利转写Bod Sa mTho藏语拼音Pösamto),曾稱爲青康藏高原,是东亚高原地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极”之称,是横跨中亚[1][2][3][4]東亚[5][6][7][8]的巨大高原,其中主要位于中国西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在印度拉达克的一部分。它从南向北延伸1,000公里(620英里),从东到西延伸约2,500公里(1,600英里)。广义上的青藏高原除了自身外还包括横断山喜马拉雅山,西起帕米尔高原, 东至横断山脉东部, 南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缘, 北至昆仑山祁连山北侧[9]。涵蓋國境有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拉达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

青藏高原
བོད་ས་མཐོ
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位于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区和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
规模
长度2,500公里(1,600英里)
宽度1,000公里(620英里)
面积2,500,000平方公里(970,000平方英里)
地理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高于1600米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
 不丹
 巴基斯坦
 尼泊尔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羌塘(藏北高原)東部山麓的典型草原區

名稱

青藏高原原名为青康藏高原,此因中華民國政府曾在四川、西藏之間設有西康省,高原上有青海、西康和西藏三省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将西康省拆分撤销后将此高原改为今名。台灣坊間舊書刊、科書、參考書和部分民眾则仍習稱青藏高原為青康藏高原。後來於1990年代後,中華民國地理教科書上的大陸地理課程中改為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管控之行政區劃(原西康省拆分并入四川和西藏),並統一改用青藏高原此一名稱。另外,西方國家則多以西藏高原(英語:Tibetan Plateau)稱之。

地形地貌

 
高原農業區
 
青藏高原卫星照片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亚洲的主要河流(黄河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皆发源于此。

山脉

水文

冰川

 
从青藏高原上的太空向南方俯瞰喜马拉雅山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 昆仑山现代冰川
  •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 横断山现代冰川
  • 唐古山现代冰川
  •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湖泊

地质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歐亞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可可西里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气候

大氣在青藏高原上相較於低海拔地區來説十分稀薄,由于海拔高,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大致而言高原上降雨比较少。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夏季時,高原受熱明顯,因此形成一個位於高空的反氣旋——青藏高氣壓,大大加強了南亞季風強度,並能影響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及強度。

冬季時,因高原地面冷卻,周遭大氣的溫度較高,高原向四周空氣吸收熱量,形成低溫下沉氣流,高原上的冷空氣往四周下沉到附近地區。青藏高原下沉冷空氣一部分會流向蒙古,大幅加強蒙古地面高壓強度,形成冬季另一個冷高壓中心-蒙古高壓

文化

 
青藏高原人类足迹,分值越高表示人类活动强度越大

青藏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4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10]。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当地以高原農牧为主。

参考文献

  1. ^ Illustrated Atlas of the World (1986) Rand McNally & Company. ISBN 0-528-83190-9 pp. 164-5
  2. ^ Atlas of World History (1998 ) HarperCollins. ISBN 0-7230-1025-0 pg. 39
  3. ^ . [2009-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4). 
  4. ^ Hopkirk 1983, pg. 1
  5. ^ Peregrine, Peter Neal & Melvin Ember, etc. Encyclopedia of Prehistory: East Asia and Oceania, Volume 3. Springer. 2001: 32. ISBN 978-0-306-46257-3. 
  6. ^ Morris, Neil. North and East Asia. Heinemann-Raintree Library. 2007: 11. ISBN 978-1-4034-9898-4. 
  7. ^ Webb, Andrew Alexander Gordon. Contractional and Extensional Tectonics During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ProQuest LLC. 2007: 137. ISBN 978-0-549-50627-0. 
  8. ^ Marston, Sallie A. and Paul L. Knox, Diana M. Liverman. Worl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peoples, places, and environments. Prentice Hall. 2002: 430. ISBN 978-0-13-022484-2. 
  9. ^ Spicer, Robert A; Su, Tao; Valdes, Paul J; Farnsworth, Alexander; Wu, Fei-Xiang; Shi, Gongle; Spicer, Teresa E V; Zhou, Zhekun.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1-01-15, 8 (1): nwaa091 [2021-12-15]. doi:10.1093/nsr/nwaa0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10. ^ Zhang, X. L.; Ha, B. B.; Wang, S. J.; Chen, Z. J.; Ge, J. Y.; Long, H.; He, W.; Da, W.; Nian, X. M. 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 thousand to 30 thousand years ago. Science. 2018-11-30, 362 (6418): 1049–1051.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aat8824 (英语). 

外部链接

  • ON THINNER ICE 如履薄冰 (by GRIP, Asia Society and MediaStor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Third Pole: Understanding Asia's Water Cris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ong Rivers and Distant Sour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oof of the Earth" Offers Clues About How Our Planet Was Shap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Plateau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NG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坐标33°N 88°E / 33°N 88°E / 33; 88

青藏高原, 关于与,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歌曲, 藏語, མཐ, 威利转写, mtho, 藏语拼音, pösamto, 曾稱爲青康藏高原, 是东亚的高原地区,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 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世界屋脊, 雪域高原, 第三极, 之称, 是横跨中亚, 和東亚, 的巨大高原, 其中主要位于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以及在印度拉达克的一部分, 它从南向北延伸1, 000公里, 620英里, 从东到西延伸约2, 500公里, 600英里, 广义上的除了自身外还包括横断山. 关于与 青藏高原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 請見 青藏高原 歌曲 青藏高原 藏語 བ ད ས མཐ 威利转写 Bod Sa mTho 藏语拼音 Posamto 曾稱爲青康藏高原 是东亚的高原地区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 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有 世界屋脊 雪域高原 和 第三极 之称 是横跨中亚 1 2 3 4 和東亚 5 6 7 8 的巨大高原 其中主要位于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以及在印度拉达克的一部分 它从南向北延伸1 000公里 620英里 从东到西延伸约2 500公里 1 600英里 广义上的青藏高原除了自身外还包括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 西起帕米尔高原 东至横断山脉东部 南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缘 北至昆仑山 祁连山北侧 9 涵蓋國境有中国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全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部分 以及不丹 尼泊尔 拉达克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等地 青藏高原བ ད ས མཐ Tibetan Plateau青藏高原位于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区和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 规模长度2 500公里 1 600英里 宽度1 000公里 620英里 面积2 500 000平方公里 970 000平方英里 地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高于1600米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印度 不丹 巴基斯坦 尼泊尔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青藏高原橫跨中国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的全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四川省與云南省的部分 羌塘 藏北高原 東部山麓的典型草原區 目录 1 名稱 2 地形地貌 2 1 山脉 3 水文 3 1 冰川 3 2 河流 3 3 湖泊 4 地质 5 气候 6 文化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链接名稱 编辑青藏高原原名为青康藏高原 此因中華民國政府曾在四川 西藏之間設有西康省 高原上有青海 西康和西藏三省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5年将西康省拆分撤销后将此高原改为今名 台灣坊間舊書刊 科書 參考書和部分民眾则仍習稱青藏高原為青康藏高原 後來於1990年代後 中華民國地理教科書上的大陸地理課程中改為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管控之行政區劃 原西康省拆分并入四川和西藏 並統一改用青藏高原此一名稱 另外 西方國家則多以西藏高原 英語 Tibetan Plateau 稱之 地形地貌 编辑 納木錯 高原農業區 青藏高原卫星照片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 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 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 上升很多 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 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 高度悬殊 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 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 亚洲的主要河流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怒江 雅鲁藏布江 恒河 印度河 皆发源于此 青藏高原海拔列表山脉 编辑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水文 编辑冰川 编辑 从青藏高原上的太空向南方俯瞰喜马拉雅山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 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4 7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 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青藏鐵路 河流 编辑 黄河 长江 金沙江 澜沧江 湄公河 怒江 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 布拉马普特拉河 恒河 印度河 狮泉河 阿姆河 喷赤河 锡尔河 塔里木河 叶尔羌河 湖泊 编辑 青海湖 库库淖尔 班公错 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 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 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 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 纳木错 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地质 编辑主条目 喜马拉雅构造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 2 4亿年前 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歐亞板块挤压 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的隆起 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 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 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 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 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 但有时也非常迅速 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 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气候 编辑大氣在青藏高原上相較於低海拔地區來説十分稀薄 由于海拔高 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 太阳辐射比较强 气温比较低 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多变 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 大致而言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 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 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 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 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夏季時 高原受熱明顯 因此形成一個位於高空的反氣旋 青藏高氣壓 大大加強了南亞季風強度 並能影響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及強度 冬季時 因高原地面冷卻 周遭大氣的溫度較高 高原向四周空氣吸收熱量 形成低溫下沉氣流 高原上的冷空氣往四周下沉到附近地區 青藏高原下沉冷空氣一部分會流向蒙古 大幅加強蒙古地面高壓強度 形成冬季另一個冷高壓中心 蒙古高壓 文化 编辑 青藏高原人类足迹 分值越高表示人类活动强度越大 青藏高原上人烟稀少 但虽然如此 这里有可能在4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 10 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 汉文化 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 的影响 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当地以高原農牧为主 参考文献 编辑 Illustrated Atlas of the World 1986 Rand McNally amp Company ISBN 0 528 83190 9 pp 164 5 Atlas of World History 1998 HarperCollins ISBN 0 7230 1025 0 pg 39 The Tibetan Empire in Central Asia Christopher Beckwith 2009 02 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1 14 Hopkirk 1983 pg 1 Peregrine Peter Neal amp Melvin Ember etc Encyclopedia of Prehistory East Asia and Oceania Volume 3 Springer 2001 32 ISBN 978 0 306 46257 3 Morris Neil North and East Asia Heinemann Raintree Library 2007 11 ISBN 978 1 4034 9898 4 Webb Andrew Alexander Gordon Contractional and Extensional Tectonics During the India Asia Collision ProQuest LLC 2007 137 ISBN 978 0 549 50627 0 Marston Sallie A and Paul L Knox Diana M Liverman Worl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peoples places and environments Prentice Hall 2002 430 ISBN 978 0 13 022484 2 Spicer Robert A Su Tao Valdes Paul J Farnsworth Alexander Wu Fei Xiang Shi Gongle Spicer Teresa E V Zhou Zhekun Why the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myth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21 01 15 8 1 nwaa091 2021 12 15 doi 10 1093 nsr nwaa0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 06 15 Zhang X L Ha B B Wang S J Chen Z J Ge J Y Long H He W Da W Nian X M 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 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 thousand to 30 thousand years ago Science 2018 11 30 362 6418 1049 1051 ISSN 0036 8075 doi 10 1126 science aat8824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青藏高原ON THINNER ICE 如履薄冰 by GRIP Asia Society and MediaStorm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Third Pole Understanding Asia s Water Crisi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End of Earth s Summer Long Rivers and Distant Sources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of of the Earth Offers Clues About How Our Planet Was Shaped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lateau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NGO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af morphology and the timing of the ris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坐标 33 N 88 E 33 N 88 E 33 88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青藏高原 amp oldid 72964386,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