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维基百科

金喬覺

金乔觉(696年—794年),法号地藏,故又名金地藏释地藏,朝鲜半岛人,新罗宗室[1],曾到唐朝留學,相傳他为求佛教正法携神犬諦聽航海来唐,卓锡[註 1]九华苦行七十五载,九十九岁涅槃肉身得道,保留全身舍利,世人認為其为地藏菩萨化身

金喬覺
諺文김교각
汉字金喬覺
文观部式Kim Gyo-gak
藏有金地藏肉身的九华山肉身宝殿
漢地的地藏菩薩造像多以金喬覺的僧人形象為本,同時有諦聽爲坐騎。

佛教史中往往包含着很多神话因素,因而使得还原真正的历史增加了困难,关于金乔觉的生平也是如此。如金乔觉的降生示寂后为何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等等,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生涯

生卒年之辩

关于金乔觉的生卒年有多种说法,民国版《九华山志》就言“唐代至今,时越千年,而传闻有异,记载稍殊”。[2]根据文献资料记载,金乔觉的生卒年有以下几种说法:

  1. 据《百丈清规证义记》载:“神僧传云:佛灭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迹新罗国主家,姓金,号乔觉。永徽四年(653年),年二十四岁祝发……端坐九子山头七十五载,至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三十夜成道,计九十九岁……菩萨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年(757年)七月三十日,显圣起塔,至今成大道场。”[3]也就是说,金乔觉在佛灭度后一千五百年生,唐高宗永徽四年来华,时年廿四岁,端坐九华七十五载,开元十六年成道,计年九十九岁(630年—728年)。但是关于佛灭的年份,北传佛教根据汉译《善见律毗婆娑》中“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四百八十六年,南传佛教比较公认的说法则是公元前五百四十四年或五百四十三年,无论采取哪种说法,佛灭后一千五百年都与六百三十年不吻合。此外,该记载还有个明显的大漏洞,民国版《九华山志》也指出了该错误:“然谓入定二十年,至至德二年显圣,考唐史有三十年,是其所记有十年之错。”因此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2. 据宋赞宁《宋高僧传》载:“以贞元十九年(803年)夏,忽召众告别……春秋九十九。”[4]据此推算金乔觉的生年应为七百零五年。
  3. 据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载:“开元末……时有僧地藏……落发,涉海,舍舟而徙……贞元十年夏,忽召徒告别,罔知攸适。”依据该记载,金乔觉于开元末年来华,贞元十年示寂,时年九十九岁(696年—794年)。

除此之外,关于金乔觉的生卒年还有历代所修《九华山志》的不同说法,比如民国版九华志就载“明嘉靖九华志谓大士于建中元年来汉”等等,印光大师也于民国九华志言“后人考古,莫衷一是”。然而印光大师认为:“但费冠卿家住九华,为元和二年进士,去贞元十年只隔十三年,与地藏为同时同地之人,其所记自足为千秋信史,各传之讹,不待辩矣。”且《九华山化城寺记》结尾说:“时元和癸巳岁,予闲居山下,幼所闻见,谨而录之。孟秋十五日记。”因此此说可信度较高,故采纳该记载。

生平

关于金乔觉的生平则主要参见唐费冠卿的《九华山化城寺记》[5]

其中有关金乔觉的记载大致是說:唐玄宗开元末时有一位法号“地藏”的僧人,是唐朝藩属新罗国金氏王族的亲属。他的颈项高起,骨骼清奇,身长七尺,力气比一百个人合起来还要大。地藏曾经说过:「六经是屬於世間的,三清是屬於方術的,只有佛所说的第一义谛,才契合我心。」地藏落髮出家后,从新罗国涉海而来,后来又舍弃舟船,徒步前行。地藏法師一路上披荆斩棘,攀援藤蔓,跨山峰,越沟壑,历尽艰辛,终于在此山南山谷中寻觅到了一块向阳、宽阔平整的土地。在山里居住期间,地藏法師曾经被毒物蛰伤,但他依然端坐禅定。这时,出现了一位美貌妇人,她恭敬地行礼后,向地藏法師奉上了药物,并说道:“小孩子无知,咬伤了您,我愿意化出泉水来弥补他的过失。”地藏法師应声观看坐着的石头,果然在石缝间流淌出潺潺的泉水。这位美貌妇人,大概就是当时人们所说的九子山山神化现的。

地藏法師一直有愿望,想要书写四部佛经,于是就下山来到了南陵,有俞荡等人抄写了四部佛经献给了地藏法師,地藏法師就持此经书回归山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踏入塵世之中半步。

直到至德年间,大概756年左右,诸葛节等人从山脚下攀登山峰,看到山林深广、空无一人,云彩和太阳鲜艳明亮,但是只有一位僧人住在这里,在石室中闭目打坐。在他身旁,已经断了腿的鼎中只有一些白土。白土,俗称观音土,少量吃可充饥,掺了极少量的白米,以烹煮而食。众人看到如此情景,都纷纷地扑倒在地大声哭泣着说道:“和尚的修行如此艰苦,实在是我们这些人的重大过失啊!”于是他们纷纷出资捐钱,买下了当初檀号僧人居住过的旧地,并拼命地请求地藏法師能去长住,地藏法師也就听从接受了。九华山附近的人们听说了这个事情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来,一起采伐木材、建筑房屋,禅居焕然一新。

地藏法師一时声名远播,新罗国的人听说了这些事情后,都相互结伴渡海而来。由于弟子们日渐增多,大师担忧粮食不足,于是便命人开掘石头,获取白土。这种土颜色青白,看上去就像面粉一样。夏天,大家吃饭时就掺和点白土;冬天,众人衣着单薄,用很少的火来取暖。寺院里不分长幼,人人火耕种地,采集木柴,自给自足,生活艰苦,因此在南方被称呼为“枯槁众”。大师时年九十九岁的时候,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夏季的某一天,大师忽然召集弟子们告别,得到消息的人无不茫然,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那天,只听得山石鸣响,巨石陨落,无情世界都被感动了。在大师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有随从侍奉的比丘尼赶来,还没来得及说话,寺院里的扣钟就无声无息地坠落在地上了;等到比丘尼进入室内,屋顶上的椽木也有几处毁坏了,这难道是大师的神通感应吗?大师往生后,在函匣中结跏趺坐。经过三年,弟子们开启匣盖,准备将大师迁入塔中,却发现大师的面容和在世时一样;抬动他的骨节,就好像撼动金锁链一样。正如佛经所说:“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在塔基的地方经常发出像火一样的光芒,因此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化身

此外《神僧传》記有当时九华山的山主叫做闵公,平日里心怀善念,经常会供养僧人,但是每次办百僧斋的时候都缺一位,于是请金乔觉以足数。金乔觉说:“我不是来化斋的,我是来化山头的。”闵公问他需要多少地,金便言乞一袈裟所覆之地用以修行足矣,闵公答应了。后来金乔觉向空中一抛袈裟,袈裟覆盖了九华山所有的山头,闵公见其法力无边,遂欢喜布施。后来闵公的儿子也求出家于金座下,法号道明,闵公自己亦远离红尘,从此金乔觉塑像皆以道明、闵公为胁侍。[6]

金地藏与九华佛茶

据南宋陈崖的《九华诗集》中的记载九华山的九华佛茶相传由金地藏从西域带来,也有说从新罗而来,号为“金地茶”。[7][8]

金地藏的诗

全唐诗》录其诗一首《送童子下山》。

收二將傳奇

《自立晚報》創辦人周莊伯將軍來臺時,到臺北縣新莊地藏庵參拜,並向藝師黃秋水表示,其曾聽說金地藏的傳奇故事。菩薩身旁有兩名鬼王「增損二將」(「增福鬼王」、「損祿鬼王」),原為天地靈氣所化的兩位精靈,唐朝時與金地藏爭奪一塊風水靈地,受到金地藏降伏勸化後,擔任地藏的護法,於金地藏涅槃時一同升天。兩位將軍視察人間善惡,增將軍為紅面,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而損將軍為青面,遇惡人則減損壽命,每逢地藏菩薩出巡市街,兩將軍則為其開道,掃蕩不祥之氣。

参见

注释

  1. ^ 卓:直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卓锡即立定锡杖暂不行动,谓僧人居留

参考

  1. ^ ] 费冠卿. 《九华山化城寺记》. 有僧地藏则新罗王子,金氏近属 
  2. ^ 民国] 释德森编,许止净订. 《九华山志》,卷一《圣迹门第一》之六《应化》. 
  3. ^ [唐、] 释怀海、释仪润撰. 《百丈清规证义记》,报本章第三之地藏菩萨. 
  4. ^ 释赞宁. 《宋高僧传》,卷二十之感通篇第六之三“唐池州九华山化城寺地藏传”. 
  5. ^ “时有僧地藏,则新罗王子今氏近属,项耸骨奇,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尝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義,与方寸合。”落髮,涉海舍舟而徙……披榛援藟,跨峰越壑,得谷中之地,面阳而宽平……曾遇毒螫,端坐无念,有美妇人作礼奉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补过。”应视坐石,石间潺潺,时人谓九子神焉。素愿写四部经,遂下山至南陵,有俞荡等写献焉。自此归山,迹绝人里。逮至德初,有诸葛节等自麓登峰,山深无人,云日虽鲜明,居唯一僧,闭目石室。其旁折足鼎中,唯白土少米烹而食之。群老投地号泣:“和尚苦行若此,某等深过已!”出泉布,买檀公旧地敢冒死请,大师从之。近山之人,闻者四集,伐木筑室,焕乎禅居……本国闻之,相与渡海,其徒实众。师忧无粮,发石得土,其色青白,不掺如面。夏则食兼土,冬则衣半火。无少长,畲田采薪自给。其众请法以资神,不以食而养命,南方号为枯槁众,莫不宗仰。……时年九十九,贞元十年夏,忽召徒告别,罔知攸适。惟闻山鸣石陨,感动无情;将示灭,有尼侍者来,未及语,寺中扣钟,无声坠地;尼来入室,堂椽三坏,吾师其神欤?!趺坐函中,经三周星,开将入塔,颜亦如活时;舁动骨节,若撼金锁。经云:菩萨钩锁,百骸鸣矣!”
  6. ^ “时有阁老闵公,素怀善念,每斋百僧,必虚一位,请洞僧足数。僧乃乞一袈裟地,公许之。衣遍覆九峰,遂尽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后亦离尘网”
  7. ^ 中国茶文化——九华山佛茶.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6). 乔觉禅林佛学网:“南宋陈崖 《九华诗集》“金地茶”诗谓:“瘦茎尖叶带余馨,细爵能令困自醒。一段山间奇绝事,会须添入品茶经。”并自注:“出九华山,相传金藏自西域携至者。”九华山有一种茶树品种,枝梗空心,瘦茎尖叶,相传为金地藏从新罗国带来的,也有传说从西域携至的” 
  8.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4). 

外部链接

    金喬覺,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金乔觉, 696年, 794年, 法号地藏, 故又名金地藏, 释地藏, 朝鲜半岛人, 新罗宗室, 曾到唐朝留學, 相傳他为求佛教正法携神犬諦聽航海来唐, 卓锡, 九华, 苦行七十五载, 九十九岁涅槃, 肉身得道, 保留全身舍利, 世人認為其为地藏菩萨化身, 諺文김교각汉字文观部式kim, gak藏有金地藏肉身的九华山肉身宝殿, 漢地的地藏菩薩造像多以的僧人形象為本, 同時有諦聽爲. 此條目需要編修 以確保文法 用詞 语气 格式 標點等使用恰当 請按照校對指引 幫助编辑這個條目 幫助 討論 金乔觉 696年 794年 法号地藏 故又名金地藏 释地藏 朝鲜半岛人 新罗宗室 1 曾到唐朝留學 相傳他为求佛教正法携神犬諦聽航海来唐 卓锡 註 1 九华 苦行七十五载 九十九岁涅槃 肉身得道 保留全身舍利 世人認為其为地藏菩萨化身 金喬覺諺文김교각汉字金喬覺文观部式Kim Gyo gak藏有金地藏肉身的九华山肉身宝殿 漢地的地藏菩薩造像多以金喬覺的僧人形象為本 同時有諦聽爲坐騎 佛教史中往往包含着很多神话因素 因而使得还原真正的历史增加了困难 关于金乔觉的生平也是如此 如金乔觉的降生 示寂后为何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化身等等 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目录 1 生涯 1 1 生卒年之辩 1 2 生平 2 金地藏与九华佛茶 3 金地藏的诗 4 收二將傳奇 5 参见 6 注释 7 参考 8 外部链接生涯 编辑生卒年之辩 编辑 关于金乔觉的生卒年有多种说法 民国版 九华山志 就言 唐代至今 时越千年 而传闻有异 记载稍殊 2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 金乔觉的生卒年有以下几种说法 据 百丈清规证义记 载 神僧传云 佛灭度一千五百年 地藏降迹新罗国主家 姓金 号乔觉 永徽四年 653年 年二十四岁祝发 端坐九子山头七十五载 至开元十六年 728年 七月三十夜成道 计九十九岁 菩萨入定二十年 至至德二年 757年 七月三十日 显圣起塔 至今成大道场 3 也就是说 金乔觉在佛灭度后一千五百年生 唐高宗永徽四年来华 时年廿四岁 端坐九华七十五载 开元十六年成道 计年九十九岁 630年 728年 但是关于佛灭的年份 北传佛教根据汉译 善见律毗婆娑 中 出律记 推断为公元前四百八十六年 南传佛教比较公认的说法则是公元前五百四十四年或五百四十三年 无论采取哪种说法 佛灭后一千五百年都与六百三十年不吻合 此外 该记载还有个明显的大漏洞 民国版 九华山志 也指出了该错误 然谓入定二十年 至至德二年显圣 考唐史有三十年 是其所记有十年之错 因此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据宋赞宁 宋高僧传 载 以贞元十九年 803年 夏 忽召众告别 春秋九十九 4 据此推算金乔觉的生年应为七百零五年 据唐费冠卿 九华山化城寺记 载 开元末 时有僧地藏 落发 涉海 舍舟而徙 贞元十年夏 忽召徒告别 罔知攸适 依据该记载 金乔觉于开元末年来华 贞元十年示寂 时年九十九岁 696年 794年 除此之外 关于金乔觉的生卒年还有历代所修 九华山志 的不同说法 比如民国版九华志就载 明嘉靖九华志谓大士于建中元年来汉 等等 印光大师也于民国九华志言 后人考古 莫衷一是 然而印光大师认为 但费冠卿家住九华 为元和二年进士 去贞元十年只隔十三年 与地藏为同时同地之人 其所记自足为千秋信史 各传之讹 不待辩矣 且 九华山化城寺记 结尾说 时元和癸巳岁 予闲居山下 幼所闻见 谨而录之 孟秋十五日记 因此此说可信度较高 故采纳该记载 生平 编辑 关于金乔觉的生平则主要参见唐费冠卿的 九华山化城寺记 5 其中有关金乔觉的记载大致是說 唐玄宗开元末时有一位法号 地藏 的僧人 是唐朝藩属新罗国金氏王族的亲属 他的颈项高起 骨骼清奇 身长七尺 力气比一百个人合起来还要大 地藏曾经说过 六经是屬於世間的 三清是屬於方術的 只有佛所说的第一义谛 才契合我心 地藏落髮出家后 从新罗国涉海而来 后来又舍弃舟船 徒步前行 地藏法師一路上披荆斩棘 攀援藤蔓 跨山峰 越沟壑 历尽艰辛 终于在此山南山谷中寻觅到了一块向阳 宽阔平整的土地 在山里居住期间 地藏法師曾经被毒物蛰伤 但他依然端坐禅定 这时 出现了一位美貌妇人 她恭敬地行礼后 向地藏法師奉上了药物 并说道 小孩子无知 咬伤了您 我愿意化出泉水来弥补他的过失 地藏法師应声观看坐着的石头 果然在石缝间流淌出潺潺的泉水 这位美貌妇人 大概就是当时人们所说的九子山山神化现的 地藏法師一直有愿望 想要书写四部佛经 于是就下山来到了南陵 有俞荡等人抄写了四部佛经献给了地藏法師 地藏法師就持此经书回归山林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踏入塵世之中半步 直到至德年间 大概756年左右 诸葛节等人从山脚下攀登山峰 看到山林深广 空无一人 云彩和太阳鲜艳明亮 但是只有一位僧人住在这里 在石室中闭目打坐 在他身旁 已经断了腿的鼎中只有一些白土 白土 俗称观音土 少量吃可充饥 掺了极少量的白米 以烹煮而食 众人看到如此情景 都纷纷地扑倒在地大声哭泣着说道 和尚的修行如此艰苦 实在是我们这些人的重大过失啊 于是他们纷纷出资捐钱 买下了当初檀号僧人居住过的旧地 并拼命地请求地藏法師能去长住 地藏法師也就听从接受了 九华山附近的人们听说了这个事情都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来 一起采伐木材 建筑房屋 禅居焕然一新 地藏法師一时声名远播 新罗国的人听说了这些事情后 都相互结伴渡海而来 由于弟子们日渐增多 大师担忧粮食不足 于是便命人开掘石头 获取白土 这种土颜色青白 看上去就像面粉一样 夏天 大家吃饭时就掺和点白土 冬天 众人衣着单薄 用很少的火来取暖 寺院里不分长幼 人人火耕种地 采集木柴 自给自足 生活艰苦 因此在南方被称呼为 枯槁众 大师时年九十九岁的时候 也就是唐德宗贞元十年 794年夏季的某一天 大师忽然召集弟子们告别 得到消息的人无不茫然 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天 只听得山石鸣响 巨石陨落 无情世界都被感动了 在大师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 有随从侍奉的比丘尼赶来 还没来得及说话 寺院里的扣钟就无声无息地坠落在地上了 等到比丘尼进入室内 屋顶上的椽木也有几处毁坏了 这难道是大师的神通感应吗 大师往生后 在函匣中结跏趺坐 经过三年 弟子们开启匣盖 准备将大师迁入塔中 却发现大师的面容和在世时一样 抬动他的骨节 就好像撼动金锁链一样 正如佛经所说 菩萨钩锁 百骸鸣矣 在塔基的地方经常发出像火一样的光芒 因此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此外 神僧传 記有当时九华山的山主叫做闵公 平日里心怀善念 经常会供养僧人 但是每次办百僧斋的时候都缺一位 于是请金乔觉以足数 金乔觉说 我不是来化斋的 我是来化山头的 闵公问他需要多少地 金便言乞一袈裟所覆之地用以修行足矣 闵公答应了 后来金乔觉向空中一抛袈裟 袈裟覆盖了九华山所有的山头 闵公见其法力无边 遂欢喜布施 后来闵公的儿子也求出家于金座下 法号道明 闵公自己亦远离红尘 从此金乔觉塑像皆以道明 闵公为胁侍 6 金地藏与九华佛茶 编辑据南宋陈崖的 九华诗集 中的记载九华山的九华佛茶相传由金地藏从西域带来 也有说从新罗而来 号为 金地茶 7 8 金地藏的诗 编辑 全唐诗 录其诗一首 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寞尔思家 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 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 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乔觉 送童子下山收二將傳奇 编辑 自立晚報 創辦人周莊伯將軍來臺時 到臺北縣新莊地藏庵參拜 並向藝師黃秋水表示 其曾聽說金地藏的傳奇故事 菩薩身旁有兩名鬼王 增損二將 增福鬼王 損祿鬼王 原為天地靈氣所化的兩位精靈 唐朝時與金地藏爭奪一塊風水靈地 受到金地藏降伏勸化後 擔任地藏的護法 於金地藏涅槃時一同升天 兩位將軍視察人間善惡 增將軍為紅面 遇善人則增加其壽命 而損將軍為青面 遇惡人則減損壽命 每逢地藏菩薩出巡市街 兩將軍則為其開道 掃蕩不祥之氣 参见 编辑圆测 义通注释 编辑 卓 直立 锡 锡杖 僧人外出所用 卓锡即立定锡杖暂不行动 谓僧人居留参考 编辑 唐 费冠卿 九华山化城寺记 有僧地藏则新罗王子 金氏近属 民国 释德森编 许止净订 九华山志 卷一 圣迹门第一 之六 应化 唐 清 释怀海 释仪润撰 百丈清规证义记 报本章第三之地藏菩萨 宋 释赞宁 宋高僧传 卷二十之感通篇第六之三 唐池州九华山化城寺地藏传 时有僧地藏 则新罗王子今氏近属 项耸骨奇 躯长七尺 而力倍百夫 尝曰 六籍寰中 三清术内 唯第一義 与方寸合 落髮 涉海舍舟而徙 披榛援藟 跨峰越壑 得谷中之地 面阳而宽平 曾遇毒螫 端坐无念 有美妇人作礼奉药云 小儿无知 愿出泉补过 应视坐石 石间潺潺 时人谓九子神焉 素愿写四部经 遂下山至南陵 有俞荡等写献焉 自此归山 迹绝人里 逮至德初 有诸葛节等自麓登峰 山深无人 云日虽鲜明 居唯一僧 闭目石室 其旁折足鼎中 唯白土少米烹而食之 群老投地号泣 和尚苦行若此 某等深过已 出泉布 买檀公旧地敢冒死请 大师从之 近山之人 闻者四集 伐木筑室 焕乎禅居 本国闻之 相与渡海 其徒实众 师忧无粮 发石得土 其色青白 不掺如面 夏则食兼土 冬则衣半火 无少长 畲田采薪自给 其众请法以资神 不以食而养命 南方号为枯槁众 莫不宗仰 时年九十九 贞元十年夏 忽召徒告别 罔知攸适 惟闻山鸣石陨 感动无情 将示灭 有尼侍者来 未及语 寺中扣钟 无声坠地 尼来入室 堂椽三坏 吾师其神欤 趺坐函中 经三周星 开将入塔 颜亦如活时 舁动骨节 若撼金锁 经云 菩萨钩锁 百骸鸣矣 时有阁老闵公 素怀善念 每斋百僧 必虚一位 请洞僧足数 僧乃乞一袈裟地 公许之 衣遍覆九峰 遂尽喜舍 其子求出家 即道明和尚 公后亦离尘网 中国茶文化 九华山佛茶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 09 06 乔觉禅林佛学网 南宋陈崖 九华诗集 金地茶 诗谓 瘦茎尖叶带余馨 细爵能令困自醒 一段山间奇绝事 会须添入品茶经 并自注 出九华山 相传金藏自西域携至者 九华山有一种茶树品种 枝梗空心 瘦茎尖叶 相传为金地藏从新罗国带来的 也有传说从西域携至的 九华佛茶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 12 24 外部链接 编辑九华山佛教在线 释地藏金乔觉考 取自 https zh wikipedia org w index php title 金喬覺 amp oldid 73446173, 维基百科,wiki,书籍,书籍,图书馆,

    文章

    ,阅读,下载,免费,免费下载,mp3,视频,mp4,3gp, jpg,jpeg,gif,png,图片,音乐,歌曲,电影,书籍,游戏,游戏。